词汇文化义

2024-08-16

词汇文化义(精选9篇)

词汇文化义 篇1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然而,在学习和教授汉语的过程中,由于对对方文化的了解不足,难免会发生跨文化冲突的现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如果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忽视与其相关的文化,那传授的仅仅是某种符号而已。为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词语所代表的文化附加义是必不可少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另一种文化。不管是去国外教学还是在国内教学,对国际学生而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但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文化知识也是形成交际能力重要的方面。因此,通过词语文化附加义的讲解,加深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也是汉语国际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种族和文化密不可分,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人类学家惯于凭种族、语言和文化这三个纲目来研究人。”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它必然对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广义上,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本身正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精神财富,属于文化的一部分。“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也就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不同于别的群的一个群。”因此,语言总会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该民族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到与该语言相关的民族文化,包括社会历史、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

此外,语言与文化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对文化的传播有着很大的作用。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语言是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汉语国际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很有必要的。

二、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语言中,一个词语不仅有具体的概念意义,还有其他的意义,而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就是其中一种。它表示的是,一个词在指称实物的同时所蕴涵的特定民族文化信息。一个词语首先是有所指的,比如“狗”它代表的就是狗这种动物,但在指称意义之外它又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此时该词汇所含有的这个文化信息就是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在词汇学上,人们称之为文化附加义或联想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它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态度色彩和语体色彩,这些含义是‘非理性意义’。”因此,文化附加义往往带有一些感性成分,比如汉语中的“狼”,其指称的就是一种哺乳动物,但是后来又被用来表示一个人凶狠、贪婪等,这也就是“狼”这个词的文化附加义。

一个词首先有其概念意义,但在表示理性概念的基础上又含有感性认识。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和掌握与该语言相联系的文化。不同民族由于其自然地理、宗教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语,也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些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负载着强烈的民族主观色彩以区别于各民族共知的指称意义。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文化又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特别是词汇层面,所以不同的文化传统制约着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看法。此外,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约定俗成的,是某个群体将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感受通过具体的事物含蓄表达出来。如“虎”在中国象征着权利、大胆 ;俄罗斯人把猫头鹰看做是吉祥鸟 ;印度的加尔各达人把鼠看成是圣物,这些都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词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具有相对固定的文化蕴涵和文化形象,从而使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即鲜明的文化附加义。

在汉语国际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一旦忽略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就可能引起文化误解和冲突。因此,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中,通过语言的教学来让学生了解与这个语言相关的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三、跨文化冲突与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附加义的存在,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时往往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张占一先生从交际文化的角度界定文化附加义,指出文化附加义更多地体现在交际文化而非知识文化中。吕必松先生在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中也指出,“这类文化因素对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但是本族人往往不容易觉察,只有通过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和语言交际的对比研究才能揭示出来”。

比如说,在汉语和德语中都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语,但中德两种文化观察动物的角度不一样,因而汉德两种语言便赋予了动物词汇不尽相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德文化的差异。从汉德动物词汇文化形象的对比也可以看出在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重要性。

汉德语言中同一动物词可能有相同的文化附加义,因为地球上动物的基本形状和属性是差不多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人们难免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由此动物词便获得了相同的文化内涵。比如中国有“狼心狗肺”等词语,德语也用“einWolf im Schafspelz”形容伪善之人,意即“披着羊皮的狼”。

不过,两种语言中指称义相同的动物词语,文化附加义的内容有可能不同,因而产生文化冲突,最明显的就是“龙”。从字面上看,“龙”和德语中的“Drache”是对应的,但这两个词在内涵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文化里,“龙”有“神圣、吉利”的文化附加义,象征高贵、权威,所以历代皇帝都自称“真龙天子”,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父母也都“望子成龙”。然而,德语中的“Drache”(龙)长似巨型蜥蜴,常常口吐火焰烧人田园,因此在西方人眼中是邪恶的象征。由此可见,龙的象征意义在中德文化中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就达不到应有的交际效果。而这些在汉语国际教学的过程中都是可以适当提到的,不然对这个词语的使用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在汉外语言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同的民族文化常常通过语言词汇的象征意义表现出来,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不能把该词所展现的本民族的文化形象照搬到其他民族的词汇上去,不然不仅会使对方感到不可理解,而且会大大违背说话者的本意,进而导致文化冲突的出现。

基于此,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相对固定的文化形象,这也再次印证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虽然汉语国际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但是文化因素的适当导入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文化附加义完全相反的某些词语,在教学时更需要讲解与其相关的文化。

词汇文化义 篇2

nice adj. 坏的(用作反语);精确的

note n. 纸币,音符

novel adj. 新的,新颖的;新奇的,珍奇的,异常的

observe vi. 陈述意见,评述,简评 (on; upon) strange to observe 讲起来虽奇怪。I have very little to observe on what has been said. 关于刚才所听到的我没什么话好讲。vt. observe silence 保持沉默。 observe a rule 遵守规则。

occupied adj. 忙碌的,全神贯注的,占用的

organ n. 【音乐】(教堂用的)管风琴(=〔美国〕 pipe organ);(足踏)风琴;手摇风琴;口琴。机构;机关;机关报[杂志];喉舌;报刊。

outstanding adj. 未付的,未清的;未解决的;未完成的

partial adj. 【植物;植物学】后生的,再生的。

parts n. 才华才能

peak v. 消瘦

period n. 句号

period n. 【音乐】乐段

pest n. 讨厌之人

pile n. 1. 高大建筑;2. 痔疮 3. 软毛,绒毛;毛茸。(布、绒的)软面。

pitch n. 沥青;含有沥青的物质;松脂,树脂

plot n. 密谋;情节;小块土地

pool n. 【医学】淤血

pound n. 兽栏 v. .(连续)猛击;乱敲;砰砰砰地乱弹(钢琴等),乱奏(曲子)

precipitant n. 沉淀剂

prescribe v. 命令,规定

preserve n. 1) 禁猎区;2)蜜饯

presume v. 滥用(+on)

prevail v. 劝说(on upon)

prize v. 珍视

produce n. 物产;产品,农产品;制品,作品

project v. 使突出,使凸出; 伸出。 The upper storey projects over the street. 二楼伸出街上。

promise n. (前途有)希望;(有)指望

pronounced adj. 决然的,断然的,强硬的;明白的,显著的。

provided conj. 倘若…,只要,在…条件下。

quality adj. 1.优质的,高级的。2.上流社会的。

quarter n. 弦,如上弦月/慈悲

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国俗语义比较 篇3

本文选择从英汉语言中表示基本颜色的词汇入手, 分析它们的国俗语义异同是因为色彩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们看似简单, 却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 是语言文化学习中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1 基本颜色词汇的国俗语义对比

1) 红色与red:“红色”在英汉文化里, 有着一些相似的国俗语义, 比如可以用于表示危险警告, 禁止信号, 也用于表示赤字、亏欠, 或表示愤怒等。除此之外, “红色”在这两种语言中分别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简单的说, 在英语文化里, “红色”更多的带有贬抑的国俗语义;而在汉语文化中, 它则更多的带有褒扬的国俗语义。

在英语中, “红色”含有“沾有鲜血的”、“暴力”的国俗语义, 例如:a red battle (血战) ;red revenge (血腥报复) 。此外, “红色”或“红旗” (red flag) , “红布” (red rag) 象征“令人生气的事物”, 例如:Neither of the two organizations uses public funds for direct support of abortions, but they do support groups which provide abortions with other funds-a red flag for conservatives. (这两个组织均未运用公共资金直接资助堕胎, 但是他们却支持那些运用其他资金来源资助堕胎的团体, 这种行为激怒了保守派人士) 。再如, 英语中“red tape”原指旧时捆扎公文用的红带, 现在泛指“费时拖拉的繁琐手续”, 例如:My passport application is stuck in red tape. (我的护照申请陷入了繁琐手续的环节。)

与上述对比, 在汉语文化中, “红色”更多的带有褒扬的意义, 它是人们最喜欢的一种颜色, 因为它象征着吉祥, 幸福, 鸿运, 事业兴旺发达, 成功圆满。“红色”也含有忠诚的国俗语义, 如“红心”比喻忠于革命, “丹心”比喻赤诚的心。此外, “红色”还象征春色, 如:宋代朱熹的《春日》中有:“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汉学家David Hawkes把《红楼梦》中的“怡红院”译为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 因为汉语中“红色”含有春意盎然, 生命旺盛的国俗语义, 而英语中“red”却并无此意, 反而“green”倒有相似的国俗语义, 因此将“红”译为“绿”。汉语中“红”也含有美貌的国俗语义, 如红颜, 红粉, 红袖等。

2) 白色与white:在英汉文化里, 白色都含有纯洁无暇的国俗语义, 如英文中有:a white spirit (纯洁的心灵) , white innocence (纯真) ,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汉语中有“洁白无暇”, “白心”。白色也可以表示合法, 如英语中有white market (合法的交易市场) , 汉语中有“白色收入”, 表示合法, 公开的收入, 有别于“灰色收入”, “黑色收入”。

英语中的白色含有“吉祥”的国俗语义, 比如: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 (吉日) , 这一点和汉语中完全相反。汉语中的“白色”往往和丧事有关。此外, 英语文化中, 白色可以象征希望, 如:This young Italian-born dancer is the white hope of the Royal Ballet. (这位年轻的意大利裔的舞蹈家是皇家芭蕾舞团的希望。) “white”还含有胆小, 怯懦的文化内涵, 如用whitelivered表示没有血气的人。汉语中“白”含有“不付代价”的语义, 如“白吃白喝”, “吃白饭”。

3) 黄色与yellow:在汉英文化中, “黄色”与“yellow”的国俗语义差别比较明显。在英语文化中, yellow是最下等的颜色, 因此它含有贬义。如, 基督教认为“黄色”是出卖耶稣的犹大所穿衣服的颜色, 因此“黄色”含有“背叛”的涵义, 于是英语中用the little yellow stain of treason指“背信弃义的小污点”。Yellow还象征“胆怯”, 如“You yellow coward! (你这个胆小鬼!) ”。英语中yellow也用来特指白人与黑人的混血儿, 隐含歧视和贬低的语义。Yellow在英语中也指报纸等媒体采用耸人听闻的手法渲染夸张歪曲事实以来吸引读者的新闻作风, 如yellow press (黄色报刊) , 汉语中也有“黄色报刊”的提法, 但这里“黄色”含有色情, 淫秽的涵义。

与yellow在英语中主要以贬义语义为主相比, 在汉语文化中, “黄色”为尊贵之色, 象征皇权, 帝王, 如“黄旗紫盖”比喻天子降生, “黄袍加身”比喻登上皇位。此外, 汉语中“黄”也多表示“枯萎”、引申为“伤感”, 及“落空”, 如《诗经小雅》中有“何草不黄, 何日不行”, “这事情看来是黄了”。

4) 绿色与green:英汉文化中“绿色”与green的国俗语义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可以用于象征生命, 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英语中有“be ripe in years but green in heart”指“人老心不老”;汉语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等。在汉英文化中, 绿色均可表示“环保”、“健康”, 如greenocrat (支持环境事业的官员) , green party (以保护环境生态为基本纲领的政党) , 绿色食品 (无污染食品) , 绿色家具 (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家具) 。此外, 与汉语不同, green在英语中含有“嫉妒, 羡慕”的国俗语义, 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将“嫉妒”比作“green-eyed monster”。“green”在英文中还含有“不成熟”“幼稚”以及“生的, 未加工的”涵义, 如: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你认为我很幼稚吗?) (《英汉大字典》, 1993) , green liquor (未酿好的酒) 。

5) 蓝色与blue:英语中blue含有“情绪低沉”、“精神忧郁”、“悲观”、“凄凉”的国俗语义, 例如:after-baby blues (产后忧郁症) ;Hospitality cured my blues, and my journey was kep alive. (友好驱除了我的忧郁, 旅行中依然很快乐。 (《英汉大词典》, 1993) ;His prospect of getting a job look rather blue. (他得到工作的希望很渺茫) (《英汉大词典》, 1993) 。此外, 英语中“blue blood”指出身高贵的人, 由此“blue”可以引申为“高贵的”, “重要的”, 如blue book (社会名人录;美国政府官员名录) , blue-chip (热门的股票) 。英语中的blue还含有“色情”的国俗语义, 如a blue film (色情电影) , blue jokes (猥琐的玩笑) 。

与blue在英语中丰富的国俗语义对比, 在汉语中它的涵义偏少。著名英语影片Waterloo Bridge根据其情节被译作《魂断蓝桥》, 唐代白居易在《蓝桥驿见元九诗》中写道:“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由此可见, 在汉语文化中“蓝桥”被赋予了“恋人约会的地方”的国俗语义。

6) 紫色与purple:在英汉文化中, “紫色”与purple均有褒义表示高贵的语义。在英语文化中, purple的古意为“深红色”, 原为国王王服的传统颜色, 因此它象征着“王位”, “权贵”, 如He was born to the purple. (他出身皇族。)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 1995) 。汉语中有成语“纡金佩紫”, “垂朱拖紫”, 均指地位显赫。在汉语文化中, “紫色”为祥瑞之气, 现在多用于比喻吉祥的征兆, 如“紫气东来”。英语中也有“purple patch”, 指“红运”, 如He was enjoying a purple patch and scored 11goals in 14games. (他正福星高照, 14场比赛进了11球)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2004) 。

此外, 在英语文化中, purple一词也含有“华而不实”、“尖刻”的贬义语义。如:purple prose (辞藻华丽的散文) ;purple language (尖刻的语言) 。

7) 黑色与black:在汉英文化中, “黑色”有一些相似的国俗语义, 都含有“死亡”和“哀悼”的国俗语义, 如wear black for his father (为他的父亲穿孝服) 。“黑色”也都含有“低沉”、“压抑”的语义, 如:The black memory of his mother’s death rushed over him again. (母亲的死这件悲痛的事情又涌上他的心头。) ( (《英汉大词典》, 1993) ;我的生活曾经是悲苦的, 黑暗的。 (巴金《朋友》) 。此外, “黑色”在英汉文化中也都含有“邪恶”、“由于违法而不公开”的涵义。如:say black is white (颠倒是非) ;blackmai (勒索, 敲诈) ;black sheep (家族败类) ;black leg (破坏罢工的人) ;black money (非法收益) ;black markets (黑市) 。汉语中有:“黑心”;“黑白分明”;“黑货” (漏税或违禁的货物) ;“黑人” (没有户籍的人) ;“黑枪” (非法暗藏的枪支或趁人不备暗中射出的枪弹) 。

2 结束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交际的作用, 而语言交际的最大障碍就是文化误解。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 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空缺和套用母语思维会对英语中有些词汇的国俗语义造成误解, 从而引发交际失败。因此, 对词语意义的正确理解只能从文化方面获得。正确理解词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涵义, 即词语的国俗语义, 是成功交际的重要条件。所以, 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文化的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摘要:词汇能够反映出与之相对应的语言文化;同样,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具有相似概念意义的词汇所拥有的文化色彩语义, 即国俗语义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该文从表示基本颜色的词汇着手, 对比了在这些词汇在英汉文化中所隐含的国俗语义的异同, 从而强调了文化学习对语言学习和成功交际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俗语义,语言,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9.

[5]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6]朗文当代英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5.

1994-考研英语熟词偏义词汇 篇4

考研英语词汇中,有这样一类词,虽然很眼熟,但是在句子中的意思却不是自己熟悉的,这类词汇被成为“熟词偏义”。通常情况下,这类词汇是很让人头疼的,那么在2010年考研英语复习中,考研教育网辅导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可以把这类词单独拿出来,熟练记忆其不常见的用法。

embrace 包括;接受, 信奉;拥抱

preferred 有优先权的

exceptional 特殊的;例外的

prejudice 损害;偏见

dormant 暂停活动的;潜在的;睡着的

serve 有作用

act 法案;(戏剧的)一幕

govern 适用于,管理term条款,术语;学期

personality 人物,名人;个性,人格

fine 细微的

secure 获得,得到;a。安全的

rather 恰恰相反;相当

knowledge 知道;知识

aggressive 有进取心的,大胆的;侵犯的

reasoning 推理

interpret 解释,口译

assume 假设,承担,采用

mental 心理的,精神的,智力的

account 描述;叙述

coverage 新闻报道,覆盖

launch 发起,开展,发射

grant 授予,同意,准予

line 思路

engage 雇用,使参与

dictate 命令,口授,听写

render 使得;给予;翻译

discipline 训练,学科;纪律

acute 敏锐的;(病)急性的

fair 集市,交易会,博览会

virtually 几乎,实际上

authority 当局

import 意义,重要性,含义;进口,输入

implication 含义,暗示

passage 通过;段落

otherwise 在其他方面,否则

diversion 消遣,转移

harsh 严酷的,严厉的;难听的

frontier 前沿,新领域;边境

settlement 定居地,解决

convention习俗;大会,会议;公约

abuse 滥用;虐待;谩骂

perceptual 感知的,知觉的

perception 感知,察觉;理解

radically 根本地,极端地,激进地

group 分组,分类

late 已故的;迟的,晚的

close 完成

ground 理由,根据

latitude (言语、行动等的)回旋余地,自由;纬度

conduct 指挥,管理;行为

favorable 有利的,顺利的,赞许的

bid 企图,努力

contention 争夺,竞争;争吵;争辩,论点

establish 确定;建立,确立

conclusive 有说服力的,确定性的;决定性的

fashion 方式;流行式样

blunt 直率的;钝的trial审判;试验

dramatize 使引人注目,使戏剧化,生动地表达

plague 令人烦恼的事;瘟疫,灾害

discern 区别,识别;理解

span 横跨,跨越;持续,包括;n。一段时间;跨度

population (某地或某类)物品的总数,种群;人口

slip 滑倒;n。疏忽,小错

liability 责任,义务;债务[复数]

claim 索赔;声称,主张

tap 开发,利用

betray 背叛,出卖;暴露

highlight 强调,突出

acquisition 获得,学会

panel 专门小组

appeal to 呼吁;吸引;上诉

impose 强加,征(税)

entrance 进入,入口(动词enter)

referee 审阅;仲裁(动词refer参考)

alien 不相容的,陌生的,外国的

might 力量,威力(形容词mighty 强有力的)

lateral平级的;侧面的`

cover 掩饰,盖住

exit 辞职;出口

term 把…称为,把…叫做

preach 竭力鼓吹,宣讲,讲道

publicize 宣传,公布

build-up 积聚,增长

juggle 尽力对付(文中指同时做几件事情),使保持平衡;玩杂耍

well-established 固定下来的;得到确认的

redundancy 裁员;多余(形容词redundant多余的)

address 向…作正式讲话,对…发表演讲

version 版本;说法

fraction 小部分,片断,分数

disregard 不理会,漠视(反义词regard认为)

suspend 暂停,中止;悬,挂

muted温和的,趋缓的;缄默的,无言的

swing 摇摆;秋千(同义词fluctuation波动)

emerging 新兴的

implication 含义,暗示(动词imply)

rule 裁决,裁定

prescribe 开(药);规定(preion处方)

fuel 激起,刺激;n. 燃料

aggressive 大胆的;侵略性的

intelligence 情报,智力, 才智 (形容词intelligent)

margin 差额,余地,边缘,页边空白(形容词marginal 微小的,少量的,不重要的)

immunization 免疫;不受影响(动词immunize)

ultimate 最终的,根本的

freight 货物,运费

appeal 申诉,上诉;吸引

discrimination 歧视;区别(动词discriminate)

subscribe 同意,赞成;订购,订阅

apprehensive 忧虑的,担心的(动词apprehend理解)

depression 抑郁,消沉;萧条(动词 depress )

opening 空缺职位(同义词vacancy)

predecessor前辈,前任,前身

literally 简直,照字面地

temper 调和,使缓和;脾气

exploitation 剥削,利用;开发(动词exploit)

assumption 假设,假定;担任,承担(动词assume)

preserve 独占的领域(活动范围或地区);动植物保护区;保存

parallel 类似的事物;平行线

enlist 征募;赢得(帮助或支持)

critical 关键性的;批评的

fashion 制定,形成,改革

involve 包含,牵涉,使参与

altogether完全;总计

worthy 优秀的;值得的

game <总称>猎物;游戏,比赛

fishery 渔场;渔业

figure 数字;体型;图画

vessel 船;容器

stock 种类;库存

current 流行的;流通的,当前的

anchor 主播,主持人;锚

multiply 乘;大量增加,繁殖

note 指出;记录

harsh 严酷的;刺耳的

odds 可能性,机会;冲突

exercise 履行(职责等),实行,执行;运用,发挥;锻炼,练习

fallout 附带结果,余波;放射性坠尘

peer (into)检查;窥视

词汇文化义 篇5

(一) 词汇的音形教学

虽然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过一些许英语, 但大部分学生只会读、会说一些单词或日常用语, 真正掌握词汇读音规律、拼写及记忆方法的不多, 了解词汇用法的也不多。因而, 在初中阶段, 我特别注重词汇的音形教学。特别在音标教学上, 我采用了从汉语拼音过渡到英语音标和分类比较的方法。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来帮助学生拼读单词, 记忆单词。

1. 辅音字母的音标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更好地掌握辅音音标, 我结合汉语拼音的读音区分浊辅音与清辅音的发音。例如:[b]与[p], [g]与[k];[d]与[t]等的读音。特别要求学生熟记一些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或发音规律, 如:[dr]与[tr], [dz]与[ts], [sh][], [ch][], [th][θ]与[], 还有辅音字母c在a、o、u前读[k], 而在e、i前读[s]等。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这些辅音音标, 在课堂教学中, 我结合学生学习过的熟悉单词来进行练习拼读, 以巩固辅音字母的准确发音。

2. 单元音与双元音的音标学习。

单元音的音标教学通过对应比较来学习。并把所学的辅音及元音音标混在一起让学生来拼读, 达到熟练掌握。

3.5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与重读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区分英语字母、英语音标及汉语拼音的读音与写法, 在初中一年级的单词教学中, 把5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归纳起来, 并结合大量的单词进行练习拼读。如:a在开音节中发[ei], 例如:name、face、cake、lake……a在重读闭音节中发[], 例如:bag、cat、hat、map……并常让学生看单词写出音标或看音标写出单词, 听音写出音标或单词, 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元音字母在单词的读音规则。

4. 一些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的学习。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 很多单词都是由字母组合构成的, 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帮助更大。因此, 在单词教学中, 我会把在初中阶段常见的字母组合发音规律归纳, 并结合单词进行操练。例如:ea读[i:]有eat、meat、seat、sea……oo读[u:]或[u]有too、food、cool、moon、look……ir读[:]有sir、bird、first、shirt、skirt……

经过对单词的音形结合教学及大量的单词操练, 大部分学生能见单词词形就能够准确地读出单词, 或者听到单词的读音就能够准确地写出单词。这就是以音记形, 以形发音。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与记忆不再感到那么害怕和困难,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有兴趣与信心。

(二) 词汇的词义教学

学习词汇不仅要求会读、会写, 关键是要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运用所学造句子, 在教学中, 词汇意义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英语的词义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大类。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现的内容。表示语法概念的意义, 叫做语法意义。在教学中, 不只是教读单词, 只让学生知道词的基本含义, 而应该恰当地扩展词的一些相关内容,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 “come”词义是“来”, 是动词。在拼读该词后, 还让学生通过其相关的词组或短语come in/in to/out/on等的学习帮助记忆。其语法形式可有come、comes、came、coming、to come等,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 可结合课文内出现的句型或常用的句型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又如:rain, 其词义为: (1) “雨”, “不可数名词。 (2) “下雨”, 动词。名词rain又可转为形容词rainy。它的词形有rain、rains、rained、raining、to rain、rainy各不相同。要让学生掌握运用, 可把它的不同形式放到适当的句型中或以词性词形转换练习加以区别。

为了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词汇, 在教学中, 我还常用词义分析比较的教学方法, 如一词多类、一词多义、同义词、反义词的比较方法或加前缀或后缀的构词法等进行单词教学。一词多义, 例如:like (1) 喜欢 (v.) , 其用法是like sth./sb./doing sth./to do sth.或常见于句型Would you like sth./to do sth.? (2) 像……一样 (prep.) , 常以be like……或look like短语出现。同义词如:many和much都表示“多的”, 但many修饰可数名词, 而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few和little都表示“少的, 一点点”, 但few修饰可数名词, 而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在遇到这些词时, 我会举例说明这些词的用法区别,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

很多英语单词的词形词性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通过词形词性间的转换练习来更好地掌握词义。在学习动词时, 考虑它可否转换成名词或形容词。如teach-teacher、care-careful、help-helpful等。当学到名词时, 要懂得它的复数形式。如:child-children。当学习到形容词时, 可以通过其同义词、反义词或其副词的比较方法来学习巩固。如big-small、tall-short、easy-hard/difficult、easy-easily、careful-carefully等。在课堂上, 结合课本出现的单词, 遇到符合构词法的就适时点拨。例如:合成词, 如:bed+room=bedroom、foot+ball=football等。派生词加后缀, 词性改变。如学了read-reader、write-writer, 学生就会悟出run-runner、sing-singer,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有的单词不是加er, 而是加or, 如visit-visitor、invent-inventor。派生词加前缀, 词义改变。如happy-unhappy、agree-disagree、possible-impossible等。转化词形, 词性、词义也随之变化。如excite-exciting/excited、interest-interested/interesting等。这样学生把单词串起来学、串起来记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词汇文化义 篇6

1 上下义理论

上下义关系是词汇关系的一种, 它反映了特指词和泛指词之间的关系, 或者说特指词包含在泛指词中, 即特指词受到泛指词的支配。Hyponymy is the relationship which obtains between specific and general lexical items, such that the former is in-cluded in the later.[1]

泛指词可称作上义词, 而特指词可称作下义词。例如“book” (书) 是上义词, dictionary (词典) 是下义词;liquid (液体) 是上义词, water (水) 是下义词。更多的例子有:vehicle (机动车) (上义词) 和automobile (汽车) (下义词) , tree (树) (上义词) 和willow (柳树) (下义词) 等等。有时候, 几个下义词共同拥有一个上义词, 如fruit (水果) 、meat (肉类) 和vegetable (蔬菜) 的共同上义词是food (食物) 。这三个下义词又分别可作为上义词, 它们都有自己的下义词。Fruit的下义词是apple (苹果) 、orange (橙子) 、pear (梨) 等;meat的下义词有beef (牛肉) 、chicken (鸡肉) 、mutton (羊肉) 等;vegetable的下义词cabbage (洋白菜) 、onion (洋葱) 和celery (芹菜) 等。同样地, 有时候一些词, 如living thing (生物) 作为co-superordinate (共同上义词) 时, 它的co-subordinate (共同下义词) 是animal (动物) 和plant (植物) 。而animal和plant又分别可作为共同上义词, 而拥有各自的共同下义词。Animal的共同下义词是lion (狮子) 、bear (熊) 、deer (鹿) 、tiger (老虎) 等;plant的共同下义词是tree, flower (花) , crop (庄稼) 等。

以上所列举的都是名词。具有上下义关系的词不仅局限于名词, 有些动词也存在着这种上下义关系。例如go可作为上义词, 它的下义词是walk, 而walk本身又可作为共同上义词, 它的共同下义词有hobble (跛行) 、limp (跛行) 、trudge (步行) 等。

有的时候, 一些词的上下义关系不是很清晰, 只能表达一般的意义。例如:make, do, come, get一类的动词, 或是person, thing, fact等名词和lovely, nice, great等形容词的上下义关系是含糊不清的。

2 语义场

语义场 (semantic field) 理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于欧洲;它是指在某一特定的语言中, 由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的词所构成的领域或范围的词汇。Semantic field theory took the view that the vocabulary of a given language is not simply a listing of independent items, but is organized into areas, or field, within which words interrelate and define each otter in various ways.[2]下面几组词便是典型例子:train (火车) , bus (公共汽车) , taxi (出租车) , bicycle (自行车) , aero-plane (飞机) 和ship (船) 构成了vehicle (交通工具) 的语义场;cup (杯子) , plate (盘子) , glass (玻璃杯) , saucer (茶碟) 和dish (碟子) 等构成了dinner set (餐具) 的语义场;boots (靴子) , bootee (软鞋) shoes (鞋) , sandals (凉鞋) 和slippers (拖鞋) 等构成了footwear (鞋类) 的语义场。而grandfather (祖父) , grandmother (祖母) , father (父亲) , mother (母亲) , son (儿子) , daughter (女儿) , brother (兄弟) 和sister (姐妹) 等构成了kinship (亲属关系) 的语义场。

同一语义场子的词在语义上相互依存, 它们在共同的语义特征上结合在一起, 并且在句子中, 同一语义场的词往往有固定的搭配。例如, 与同一语义场meat (肉类) 的pork (猪肉) , beef (牛肉) , mutton (羊肉) 搭配的动词通常有stew (炖, 焖) , fry (油煎, 炒) , roast (烤) ;与neat这一语义场各个词搭配的形容词一般有tasty (美味的, 可口的) , raw (生的) , overdone (煮得过火的) , underdone (夹生的, 半生不熟的) 。请看下列两句:The beef is tasty.The underdone mutton is not healthy.

另外, 同一语义场里的词使用频率也是各异的。例如, 在kinship语义场的各个词中, father和mother两词的使用频率比其它各个词都高。同样地, 在颜色语义场里, red (红色) , yellow (黄色) , white (白色) , black (黑色) , green (绿色) 和blue (蓝色) 比pink (粉红色) , orange (橙色) , crimson (深红色) , scarlet (猩红色) 和violet (紫萝兰色) 的使用频率高。使用频率最低的是lemon (柠檬色) , emerald (翡翠绿色) 和coral (珊瑚色) 。

3 上下义理论和语义场的实际应用

上下义和语义场具有交错性, 民族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利用这些特点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认知能力, 对所学词汇进行归类, 展开联想, 帮助学生温习所学词汇, 使短期记忆变成记忆, 从而更科学、更得体地运用词汇。

3.1 利用语义场的交错性, 帮助学生认知反义词和同义词

语义场的一些词具有交错性, 从而构成同义义场和反义义场。例如, nice (令人愉快的, 宜人的) 一词是个多义词, 它可跟pleasant (令人愉快的) , acceptable (宜人的) , kind (亲切的) , 或friendly (友好的) 等词构成同义义场, 同时又可跟bad (坏的) , 或unpleasant (令人不愉快的) 等词构成反义义场。类似的词还有不少, 如fast (牢固的) 可与fixed (稳固的) , firm (牢固的) , quick (迅速的) 和rapid (迅速的) 等词构成同义义场, 又可与slow (慢的) 等词构成反义义场。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 如果利用词汇的这种交错性, 就能帮助学生认知词汇, 更牢固地记忆词汇。

3.2 利用上下义的相对性, 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在语义场子里, 一个词相对于某一个词来说, 它是上义词, 而相对于另一个词来说, 它便是下义词, 这就是词汇上下义关系的相对性。例如, plant (植物) 对于tree, crop, flower来说是上义词, 但对于living thing (生物) 来说便是下义词, 而tree对于pine (松树) , 则又是上义词。更多的例子还有horse, horse对于animal是下义词, 而对于mare (母驴) 和mule (骡子) 来说, mare便是上义词。英语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 把词汇上下义的相对性融入其中,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从而认识更多的词汇, 并且牢固地记忆所学的这此词汇。

3.3 利用语义场的民族性, 帮助学生比较英汉文化的差导性

不同的语言, 围绕某一个共同概念所构成的语义场是不同的, 这就是语义场的民族性。

在英语语言中, 围绕kinship这个共同概念所构成的语义场子里的词有grandfather, grand mother,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son, daughter, uncle, aunt, cousin, nephew等词, 这些词对于亲戚关系的称呼都是比较宽泛笼统。而汉语对于这些亲属关系的称谓则详细得多。例如, 英语表示父母那一辈的人只有uncle和aunt, 而汉语则有伯父, 伯母, 叔父, 叔母, 舅父, 舅母, 姨父, 姨母, 婶母, 姑父, 姑母等。再往下一代, 英语只有cousin一词来称呼, 但汉语的称谓则有表兄, 表弟, 表姐, 表妹, 堂兄, 堂弟等。由此可见, 在同一概念支配下所构成的语义场, 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的。

4 结束语

英语上下义理论和语义场是英语词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 应重视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词汇, 达到掌握英语语言的目的。

摘要:英语词汇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 学生对英语词汇掌握的程度如何, 对于他们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有着直接的关系。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词汇的一些规律, 进行归类和推理, 对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词汇, 扩大词汇量, 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上下义理论和语义场为基础, 谈谈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上下义,语义场,词汇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19.

词汇文化义 篇7

一、有意义材料学习的高效性

赫尔曼·艾宾浩斯在研究记忆规律的实验中, 查明了识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识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为了确定这种差异, 他识记拜伦的《唐·璜》一诗中的节段, 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然后他识记80个无意义音节 (由中间一个元音、两边各一个辅音构成的音节, 如xig, muy等) , 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于是他得出结论说, 无意义材料的学习难度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难度高出9倍, 即学习有意义材料的高效性。

二、有意义材料学习的高效性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 引导学生在阅读、朗读语篇中记单词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要孤立地背单词, 而是要在阅读、朗读有意义、有情境、有思想文化表达的语篇中背单词, 这样做才是高效的。高中生可选用的语篇素材归类如下:

1. 高中课本中的语篇, 版本有人教版、北师大版、牛津版等;

2. 课外有声读物, 例如《典范英语》和《书虫》系列;

3. 历年高考真题和福建省质检、厦门市质检卷中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语篇。

引导学生一定要选择有音频的语篇, 因为学生通过倾听、跟读正确的语音语调, 可以加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 从而更有效地记忆单词。

(二) 运用有针对性的语篇攻克难点词汇

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不知道如何应用或者是教师希望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其用法的词汇 (例如福建高考每年的新增词汇) , 可以从21century.com和Chinadaily.com中选取一些与该词汇相关的、有针对性且时效性、情境性强的语篇, 让学生通过阅读, 来强化对该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 2014福建省考试大纲新增的20个词汇中, 很多学生对highlight一词的用法掌握不到位。笔者通过查询Chinadaily.com和21century.com, 挑选出以下两段语篇, 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highlight一词。

1. High lights of Asian Games on Sept 29 (From China daily.com)

China’s Zhang Nan throws his shoes into the crowd after winning the mixed doubles gold meda badminton match against Indonesia at Gyeyang Gymnasium at the 17th Asian Games in Incheon September 29, 2014.

2. Translation Olympics test brain (From 21century com)

One hundred top Chinese students from 17universities in Beijing competed in the“Translation Olympics”last Thursday at the Embassy of Belgium.

The students, chosen by their own universities, had to translate a text on a cultural topic from an EU language into Chinese.The activity was an initiative of the cultural sections of the embass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EU) and the EU delegation in Beijing, to highlight the European Year of Languages this year.

语篇1是highlight作为名词的用法举例, 语篇2是highlight作为动词的用法举例。之后教师可以出一些汉译英或写作等的练习, 让学生尝试运用highlight一词, 例如:

1.这次旅行中的最精彩的一件事是参观泰姬陵 (the Taj Mahal) 。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trip was seeing the Taj Mahal.

2.报告特别强调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The reports highlights the major problems facing society today.

真实的语境既让学生对该词的两种词性和词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又为学生提供了仿写运用该词的范例, 激发了学生运用该词汇的兴趣, 增强了信心。

(三) 引导学生分难度、分类别地进行词汇自测

教师可以将福建省2014年《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3420词汇按照难度、词性和话题进行分类整理, 使其变成有意义的材料。具体做法是:首先, 将词汇表按难度或者出现的频度进行分类。例如, 可以分成初级 (1500词左右) 、中级 (1200词左右) 和高级 (700词左右) 三个层次。然后, 按照词性进行划分, 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和代词、数词八大类。最后, 按话题功能归类, 例如名词分成自然界和国家与社会, 自然界又分为天文、气候、动物、植物等。

这样做的优点, 一是词汇表由易到难, 逐层递进;二是按照话题功能分类, 学生相当于在学习有意义的材料, 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语言输出, 从而大大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的方法查明了有意义材料学习的高效性,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意义的材料, 包括课本及课外读物、试卷中的语篇和分类词汇表, 来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去掌握词汇。总之, 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 词汇教学可谓任重而道远,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才会有真正的突破 (张宏红2013) 。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在语言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从分析有意义材料学习的高效性入手, 结合课堂教学实例, 探讨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改进, 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扩大学生词汇量的目的。

关键词:有意义材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罗娟.基于语篇的高考英语词汇教学探索[J].基础英语教育, (10) :36-43.

孙春红.2011.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 (5) :67-69.

英汉水果词文化义的比较 篇8

关键词:英汉,水果词,文化义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和影响的两个因素。语言表达思维、传递文化, 文化又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两者关系密切。文化义就是在词的概念基础上被赋予的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1]。水果词和人类生活紧密相关, 不同语言的水果词也能体现出不同文化的差异。该文试选取部分英汉常用水果词并对其文化义进行比较, 以期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1 水果词文化义的形成

1.1 文化义源于民族的文化

英语和汉语中水果词的文化义都是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 民族的文化各有差异。例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女神西王母有瑶池蟠桃园, 三千年结果, 食后长生不老。因此桃 (peach) 一直以来都被看做仙家的果实, 吃了可以长寿, 时至今日, 老人做寿都必不可少点心“寿桃”。此外, 汉语中也存在很多带有典故的水果成语, 例如“青梅竹马”、“桃之夭夭”、“南橘北枳”、“孔融让梨”等, 结构凝练而寓意深远。

英语中的典故也同样多。仅以apple (苹果) 为例, 希腊、北欧神话都将它看作众神的圣餐;在一些画像里, 手拿苹果的人物被认为是耶稣在为人类赎罪。同时, 苹果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表达, 例如an apple of discord, 出自《荷马史诗》, 掌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由于没有受到邀请, 故意在诸神的喜宴上抛出“属于最美者”的金苹果, 从而引发了三位女神以及两个民族之间战争, 因此喻意争端、祸根。类似的词还有apple of Sodom (索多玛的苹果, 徒具其表而无其实之物) 、apple of one’s eye、Adam’s apple等。

同时, apple在历史发展中也出现了新的喻义:例如美国人很喜欢的苹果派, 被用以指代美国特色 (as American as apple pie) , 而曾经的家庭主妇做好一周的派的方式, 也被誉为井井有条 (in apple pie order) 。随着发展, 纽约也有了别称the big apple, 成为了一座好看又好吃, 人人都想去的城市;而老是将苹果擦到锃亮以讨好老师的学生, 则被讽刺为apple polisher (拍马屁的人) 。

虽然两种语言中的水果词各有出处。但是文化交流的加强也增进了某些词语的互通, 例如《伊索寓言》中用来形容因妒忌而贬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的酸葡萄 (sour grape) 。

1.2 文化义源于水果自身的特点

1.2.1 文化义源于水果的颜色

虽然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两种语言, 但是人类的思维是一致的。对于水果, 人们通常会先观察到颜色。而使用水果来阐述颜色也成为了两种语言的共性。

有一些颜色是两种语言共有的:例如橙色, 英文表达为orange, 番茄红tomato, 葡萄紫grape, 橘红色称为orange-red或者tangerine, 杏黄色apricot, 橄榄绿olive-green。其中桃红 (peach-red) 很有意思, 在英语中只是一种颜色, 但是汉语中人们常用“桃红柳绿”来形容花木繁盛, 色彩鲜艳的春景, 赋予了它更诗意的形象色彩,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某些水果词的文化义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是不对称性的。

虽然英语和汉语都使用同样的水果来表示颜色, 但是大部分并没有形成对应:例如汉语中常说的苹果绿, 石榴红或者梨黄, 英语中指代浅黄色的lime (青柠) 等, 在对方语言中都没有相同或相似的表达。

1.2.2 文化义源于水果的形状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除了注意水果的颜色, 也同样关注了形状。

在汉语中, 小嘴儿被叫做“樱桃小口”;圆圆的脸则被形容为“苹果脸”, 而英语却采用了橙来表达圆的概念 (as round as orange) ;眼角微微上翘的大眼睛在汉语中被称作“杏眼”, 英文中也存在对应的表达almond eye。同样, 在两种文化中, 对于某种皮肤上的红色胎记, 汉语和英语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草莓状红斑 (strawberry-mark) ;“梨形物”在英语中也用pear。

英语中也有单向出现的水果词文化义。例如单词pineapple (菠萝) , 其外部形状呈粒状节状, 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用来表示手榴弹;Grape-vine (葡萄藤) 在架子上四处蔓延, 错综复杂, 也被比喻为消息的传播途径, 如:

I heard on the grape-vine that Jill is to be promoted. (我听人说吉尔就要提升了。)

1.3 文化义源于对水果的比喻

1.3.1 水果比喻人

带有颜色的水果也可以被用来形容人, 例如coconut (椰子) , 由于外黑内白, 因此被比喻为受白人文化影响或持有白人观点的“棕皮白心”的黑人。无独有偶, 汉语里也有“香蕉人”, 即American born Chinese, 泛指在海外出生的华人移民后代, 他们的皮肤是黄色的, 然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却是美国式的, “黄皮白心”。

相对汉语, 英语中的水果词可以更多地比喻人。比如甜美多汁的peach (桃子) 和tomato (西红柿) , 常常被用来指代漂亮的姑娘。

另有一些英语水果词经过衍伸后能表示人。例如banana (香蕉) :早期喜剧表演中的主要表演者会拿类似香蕉的物体敲另一个演员的头, 因此top banana的喻意为主角, 其后词义扩展到任何领域的重要人物, 例如大老板或政要;同理, second banana喻意配角。

1.3.2 水果比喻物

除了联想到人, 一些水果词也能联想到物:味道酸涩的lemon (柠檬) , 在英语中指的就是没有价值的商品。如:This car is a real lemon. (这辆车真是破烂货。) 相反, 又甜又脆的plum (李子) 则被认为是精品。而晶莹剔透, 鲜嫩可口的cherry (樱桃) 更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 因此有了固定表达:Life isn’t always a bowl of cherries. (生活并不是总是美好的。) 同样, 如果失去了某次好的契机, 我们也希望have two bites at the cherry, 即能够有机会做第二次的尝试。

水果有时也可以比喻时间。中国南方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进入连绵的雨季, 这一段时间称作“梅雨季节”;而在俚语的表达中, 单词grapefruit也用于表示与美国职业棒球赛训练期相关的一切, 因为此时训练的地点正位于温暖的葡萄柚种植区。

有趣的是, 从水果所处的状态我们也能得到一些有用的表达, 例如a squeezed orange (被挤过汁的橙子) 就用来表示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而banana skin, 剩下的香蕉皮, 由于在生活中经常让人摔跤, 因此暗喻尴尬的事或者隐患。

2 汉英水果文化义的差异

2.1 水果文化义形成方式上的差异

虽然水果文化义的产生有上述相同的来源, 但是英语和汉语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在各自的地域环境和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心理, 进而衍伸出了不同的文化义。

这种差异首先源自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上所述, 中国神话中也有水果但是形成的文化义不多;而在西方文化中却存在大量的水果词。例如水果 (fruit) 本身, 在《圣经》中就有特别的含义。耶稣曾对信徒说:“树好, 果子也好;树坏, 果子也坏。因为看果子, 就可以知道树。” (The tree is known by its fruit.) 这句话用以表示观其行而知其人。同样, 西方也有forbidden fruit (禁果) 的说法, 而fig (无花果) 也有别样的含义, 例如fig leaf (遮羞布) , 这样的表达在汉语中是没有对应的。

同样, 在汉语中也有某些水果产生了只存在于本民族的文化义。例如杏 (apricot) , 除了“杏眼”外, 还有很多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义[2]:如“杏花村”指有酒的地方, “杏林”指良医, “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 现喻教育界, 而“红杏出墙”则用来形容妻子有外遇。再比如“西瓜头”, 源于漫画人物西瓜太郎, 用西瓜 (watermelon) 来比喻的发型, 在英语中同样不存在。

2.2 水果文化词连用形成的差异

水果词除了单独使用外, 有时也能连用。但是连用在英语中比较少。例如人们常说不要比较apple and orange, 因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水果, 就像风马流不相及的事物。

而汉语中水果连用的现象比较多。例如“投桃报李”, 比喻友好往来或者互赠东西;“李代桃僵”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桃李遍天下”则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很多。类似的词还有“祸枣灾梨”、“桃羞杏让”、“浮瓜沉李”“凡桃俗李”等等。有意思的是连用的水果词基本是单音节词, 而且多限于桃、李、杏、枣等, 这些也都是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的水果, 而像葡萄、苹果之类的水果由于是外来的, 因此基本没有衍伸出太多的文化义, 也没有出现在惯用的四字成语中。

2.3 文化水果词修辞上的差异

虽然文化义产生的手段包括引申、比喻、借代、联想、象征等。但是有一类方式是汉语独有的, 那就是谐音。和英语不同,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 因此同音和谐音的现象很寻常, 这也为水果词产生新的文化义创造了条件。

例如, 中国人认为石榴多子 (多籽) 多福, 新人要早 (枣) 生贵子, 苹果岁岁平 (苹) 安等。再有, 传统文化认为朋友之间应该共柿 (事) 而忌讳分梨 (离) 。

现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些水果词也出现了新的谐音意义, 例如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鸭梨 (压力) 山大”。

3 结论

英汉水果词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义, 由于人类思维的一致性, 汉语和英语都有相同或相似的表达, 例如用水果来指代颜色, 从水果联想到人或物等;同时, 两种语言都采取了引申、比喻和借代等方式来发展水果词的文化义。但是, 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水果词的文化义是不对称的, 一些文化义只见于本民族的语言中。

总之,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文化决定语言, 语言反映文化。英汉民族由于各自的心理差异, 形成了相似而不相同水果文化义。只要我们注意到这一点, 求同存异, 就必然能更好地学习单词和理解文化。

参考文献

[1]廖光蓉.英汉文化植物词对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4) .

汉语常见植物词文化义教学研究 篇9

一、词语的文化义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一些特殊的词汇常常可以反映出一种语言包含的文化信息。词汇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中外文化中一些词语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这些词语便是文化词语,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1)通过这些词语的文化义,人们可以了解一种语言背后的民族风俗、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独特的文化知识。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汉语中很多植物词常被人们赋予独有的文化义。例如,中国人常常将“牡丹”奉为国花。并且由于中国历史的影响,人们常常将牡丹作为“富贵、荣华、幸福”的象征。

二、汉语常用植物词的文化义

汉语中的植物词多数含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人们往往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结合周围环境和关系密切的事物来构成对这些植物词的联想,这样就形成了植物词独有的文化义。例如人们常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指到了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植物大多数都凋零了,只有松柏仍然坚韧挺拔,不畏严寒。松柏被人们赋予坚韧不屈的品质,其实也是人们通过观察松柏不惧寒冷的特性而得出的联想意义。再者莲在汉语中象征着坚贞不屈和洁身自爱的品质,这也是从莲的生长特点得出的文化义。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些汉语常用植物词的文化义。

(1)松:松树,被称为“百木之长”,所以中国人将它作为长寿的象征。并且由于松树耐旱抗寒,在悬崖峭壁上也可以存活,因此它也代表适应能力强、吃苦耐劳和顽强不屈的人。

(2)梅:梅花在寒冬绽放,不惧严寒。因此人们赋予它清雅俊逸的品质,常用它来比喻那些与世无争、坚守本性的君子。而且中国人也常将梅花比作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例如“梅妻鹤子”。

(3)柳:柳树,是一种高大的常见乔木,姿态优美。它可以代表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又因为柳的谐音是“留”,所以古人常常在和亲友离别时折柳赠别,用柳条寄托不舍之情。而像“柳叶眉”和“杨柳细腰”则是用柳树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4)竹:竹子高大挺拔,俊美秀丽。在汉语中,“竹”可以代表谦虚。这是因为竹子是空心的,所以古人认为竹子是一种虚心的植物。又因为竹杆有节,所以竹子也是节气的象征,代表高尚的情操,比如成语中有“高风亮节”一词。除此之外,因为“竹”与“足”“祝”音接近,故而人们又将竹作为“富足”和美好祝愿的象征。

(5)菊:菊花,是中国常见的一种观赏植物。汉语中菊花可以象征高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还具有药用价值,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所以菊花因其药用价值被人们作为长寿的象征。而且菊也是隐士的象征,是因为菊花恬淡、高洁有傲气,与传统文化中隐士的特点相同。而且菊花往往在秋季开放,开在百花之后,不与群芳争艳,体现了一种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

(6)桃:桃在中国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义。首先桃花象征着爱情,人们用桃花来形容在爱情上的好运气,例如“桃花运”。此外,桃花在汉语中喻指女子娇美的面容。这是因为桃花颜色粉嫩美丽,和女子娇美的面容相似,所以人们会将它与美女联系起来,比如汉语中用“粉面桃花”“面若桃花”来形容美女的容貌。此外汉语中有“蟠桃”一词,传说王母在众神前来祝寿的时候,用蟠桃宴请诸位神仙,表示感谢。因此“桃”便有了长寿的含义,现在人们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有时也会送寿桃,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三、植物词文化义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原则

1. 分阶段教学

因为汉语中很多植物词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义,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这些词语文化义的教授。但是由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往往要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这些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掌握着不同的语言,对汉语的熟悉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植物词的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分阶段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初级阶段学生,教师可以在讲授植物词语基本义的同时,简单介绍一些文化义。而对中高阶段的学生,教师除了讲授植物词语基本义和文化义以外,也应向学生介绍文化义的来源,并与学生的母语和常用语言进行对比。比如在讲解“桃”时,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只介绍这种植物的基本形态和生长习性,并简单说明“桃”在汉语中可以表示“长寿”等文化义。但面对中高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讲明为何桃子可以表示长寿,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主次分明

在进行植物词语的教学时,要注意植物词语在汉语和学生母语、常用语言中有差异的地方,要侧重这些词语的教学。比如汉语中“牡丹”代表着“富贵、荣华、吉祥”,但西方一些国家中“牡丹”却是“腼腆和害羞”。再比如“莲”在汉语中象征着“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而在希腊神话中却指“忘忧果”。因此,在教学中对那些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义相同的词语,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介绍词语的含义。但对那些文化义差异较大的词语要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在掌握汉语基本的植物词后,也能理解有丰富文化义的植物词。

3. 交际与实用为主

无论是哪一种语言,终究是要用来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所以对于植物词的教学也应该注意词语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多向学生教授在汉语中常见的、使用频率高和实用性强的植物词语,详细介绍它们的基本义和文化义。而对那些生僻的、鲜为人知的词语则尽量进行简单的描述,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用汉语进行交流。

(二)教学方法

1. 直接法

直接法是用汉语直接向学生介绍词语的基本义和文化义。有些植物词语的含义简单易懂,教师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词语的用法。而对于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语,可以先用直接法向学生直接讲解词语的含义,然后再结合其他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文化义。比如在讲解汉语中的“松柏”时,可以直接向学生介绍松柏在中国文化中是顽强不屈的象征,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松柏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帮助他们明白因为松柏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顺利存活,人们才会赋予它们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文化义。

2. 对比分析法

因为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的是不同国家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考虑到汉语与学生母语、常用语的异同。因为植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往往会赋予同一种植物词不一样的文化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来帮助学生掌握植物词语的含义。例如“水仙”在汉语中代表着高雅,而在西方文化中却象征着傲慢和自负。教师在讲解这个词语时,可以先介绍它的基本义,然后讲解汉英文化中“水仙”具有的不同的文化义,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在不同语言中同类植物词语的文化义,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词语在汉语中独有的文化义,避免学习者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产生误解。

3.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图像和声音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感受事物。在教授植物词文化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讲解词语的基本义和文化义。比如在讲解“桃”时,光凭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应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关于“桃”的图片和神话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桃的样子,从而知道是怎样的东西可以在汉语中表示长寿。而在介绍“柳叶眉”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柳叶的形状和人类眉毛的样子,引导学生发现柳叶和眉毛的相似处,充分掌握“柳叶眉”的含义。

4. 实物教学法

在讲解植物词时,教师可以根据植物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来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介绍“菊”时,教师可以安排在重阳节的时候教授这个词语,让学生品尝菊花酒和菊花糕,并介绍“菊”在汉语中包含的文化义。而在讲授“竹”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学生感受竹子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特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因为竹子有节,汉语中竹子是有气节的象征。通过实物教学,学生可以亲自感受植物词的基本义,进而也能明白因为植物的形态等而产生的文化义。

四、结语

植物,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而通过学习含有独特文化义的汉语植物词,学生也能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利用独特的植物词来介绍中国文化,可以丰富汉语的词汇教学,并能够传播中国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在能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如果没有对该语言具有的文化义有足够的了解,必然会在交流中产生问题。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要靠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分析文化差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植物词的含义,让学生在能用汉语进行基本交流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各种文化差异,从而能够用汉语进行有效地交流,传播不同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包雅婧.植物类国俗词的对外汉语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廖光荣.英汉文化植物词对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4]麻慧婷.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

[5]孟鹏丽.对外汉语文化词语及其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6]容桂香.浅析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上一篇:护理工作认可度下一篇:机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