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展背景(共12篇)
网络发展背景 篇1
摘要:随着“民生”两字分量的逐渐加强, 在积极探索服务老百姓的各项要求上呈现出媒介的多元化发展, 尤其是民生新闻在关注群众生活、做好服务群众的各种新闻基础上, 将新闻视角延伸到民生的角度, 正好适应新闻发展的需求。本文将突出对网络环境下民生新闻的特点进行分析, 并阐述民生新闻在服务民生方面的重要性与措施运用, 进而探讨网络背景下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化环境,民生新闻,发展方向
近年来, 民生新闻的节目逐渐增多, 各大电视台都纷纷推出有关民生新闻的节目, 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了电视新闻界的热闹现象, 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服务群众生活需要的各种民生新闻素材, 是关注人民生计、关乎市民生活的新闻, 既是一种社会新闻, 也是关注普通老百姓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的新闻媒介形式, 因此, 从多方面研究民生新闻的特点与发展, 并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深入探讨, 将有重要的意义。
1 简述网络背景下民生新闻的整体特点
1.1 信息发布量大
从当前的网络信息化发展来看, 网络新闻的出现有多种表达方式, 通过网络新闻的平台展示, 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手段作用下, 对民生新闻主题进行素材的全面组合, 形成各种形式的报道, 并结合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要素的完美融合, 形成具有很大信息量的整体运用模式, 并实现网络新闻的实时性、延时性、连通性等特点, 产生信息发布的广泛作用, 促进网络新闻的整体效能。这种关乎民生特点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闻, 民生新闻就会突出对群众生活中的小问题、小矛盾、小摩擦等进行播放, 形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焦点形式, 并在大信息的环境下展示出来。
1.2 主题策划的准确定位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幸福指数, 在通过网络编辑的形式, 既能服务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也能在在网络新闻编辑的整体特点上, 能充分显示出网站自身的安全性能与主题风格, 在民生新闻编辑中, 能结合民生新闻的特色, 敢于坚持说自己的话, 通过事件本身来表达重要的思想, 形成主题风格的全面实现, 尤其是在网络编辑中结合选题的热点等方面, 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能全面实现文字消息与新闻图片的整体融合, 并对事件有一个全面深入的对比, 全盘把握好主题的准确定位。
2 分析民生新闻在服务民众方面的重要性
2.1 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
在民生新闻的传播角度上, 主要是将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关心群众的各种利益需求表达出来, 并采用民生新闻的媒介方式形成各种利益诉求方式, 将民生新闻做成群众自己的新闻, 突出选材的共性, 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以及基本生活状态展现在荧屏之中, 能形成解决各种矛盾的民生曝光方式, 让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形成利益诉求的表达方式。
2.2 互动模式的交流途径
通过民生新闻的角度选取, 将群众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表示出来, 尤其是在整个网络化渠道蔓延的基础下, 形成信息资源的互动模式。在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中, 还有就是互动模式的运用, 可以促进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这种民生新闻题材与传统的新闻题材存在差异性, 尤其是在网络化新闻升级的背景下, 通过短信留言、微信、qq群、论坛等多种方式的互动, 让群众参与电视节目, 拉近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 同时将观众提供的新闻线索更好的进行初始化的分析, 形成电视民生新闻的素材还原, 更好的实现民众自己新闻的追求方式。
3 探讨网络背景下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3.1 提升互动阅读的播放模式
在网络新闻编辑创新运用上, 要将民生新闻编辑作为一种专业培养与应用, 设置不同形式的栏目, 尤其是关系民生发展、社会经济繁荣等热点问题, 要及时的进行栏目编辑。在报道深度上, 变平面堆积为深度拓展。网络新闻编辑要为受众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 而不是信息的简单堆积。新闻专题的深度性, 需要通过内容的选择和栏目的设置来体现, 如果只有最新消息和各方反应这种栏目, 很难让人体会到新闻深度, 所以应站在一定高度上思考专题所表现的主题, 引导受众深度阅读。突出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三个层次的不同运用, 实现整体资源的全面融合。
3.2 社情民意的主要表达方式
民生新闻的发展, 在追求新闻关注角度的基础上, 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 又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强等特点, 既为民众问政、议政、表达诉求提供了便捷途径, 也为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创造了良好的途径。网络媒体是我们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形式, 是新形势下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是公民问政、官员问计的重要平台, 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应做到民有所问, 我有所答;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民有所求, 我有所为。因此, 在这种背景下, 民生新闻将成为社情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
3.3 制度化氛围的综合形成
民生新闻将呈现规范化的发展, 将要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形成综合管理模式, 尤其是在网络化背景下, 要保证“公民问政、官员问计”的互动网络健康运行, 必须从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层面来架构, 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使其得到不断地完善, 回复中, 尽量做到一事一复、个性化回复, 对回复、办理不及时的, 督促限时办理;同时还要分析一段时期内网民留言中比较突出、比较集中的问题, 及时掌握动向, 研究应对措施, 组织做好工作;认真分析某个问题回复以后网上舆论反映和舆情走向, 并通过网研部门及时组织, 加强引导, 消除负面影响, 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将是民生新闻在网络背景下的运转方向。
4结论
民生新闻主要是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的, 是一种关乎民众利益的新闻报道形式, 尤其是在网络化发展的背景下, 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民生新闻发展品牌, 要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形成为民办实事、为民说实话的综合性节目, 更好的服务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连明.民生新闻的正名与还原——以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栏目为样本[J].当代电视, 2008 (5) .
[2]张锡林.民生新闻的定位及发展方向[J].青年记者, 2010 (26) .
[3]杜荧.平衡报道视角下民生新闻的升级路径[J].视听界, 2010 (3) .
网络发展背景 篇2
论文题目: 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研究综述
学 院 名 称: 管理学院 学 生 姓 名: 祁 瑞 娇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 号: 20112312 指导教师姓名: 张慧老师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论文提交时间: 2013年11月29日
摘 要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网上订房、订票等旅游电子商务形式以及通过第三方旅游网站选择旅游目的地等网络旅游形式已经逐渐在我国开始流行,比起传统的模式,在线旅游具有便捷、选择范围较广等优势。如今随着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酒店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酒店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为顾客带来方便,也可以为酒店带来经济效益和先进管理。本文对酒店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网络营销的特点以及优越性。通过讲述旅游电子商务与酒店网络营销结合的发展,找出酒店在自身网络营销和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网络营销的区别、问题,及对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发展作分析。
酒店网络营销 发展现状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nline booking, booking and other tourism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ravel through the site to choose a destination networkforms of tourism has gradually started to be popular in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 online travel is convenient, a wide selection advantage.Now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lectronic commerce, e-commerce has become a main direction of hotel development.Hotel e-commerce can not only bring convenience for the customer, can also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and management for the hotel.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hotel e-commerc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e-commerce, enterprise network marketing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The development about tourism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hotel
network marketing combination, difference, find problems inthe network marketing network marketing the hotel and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analysis of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lectronic commerce hotel network marketing development.Keywords:Tourism e-commerce, Hotel network marketing, Development situation.2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目 录
摘 要.............................................................1 前 言............................................................4
一、酒店网络营销发展..............................................4
(一)旅游酒店网站的功能........................................4
1、展示酒店.................................................5
2、信息的发布和收集.........................................5
3、实时沟通与改进...........................................5
(二)酒店网络营销的特点........................................5
1、标准化...................................................5
2、个性化...................................................6
3、实时交互性...............................................6
4、可视性...................................................6
(三)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6
二、第三方旅游网站中的酒店网络营销发展现状........................7
(一)第三方旅游网站酒店网络营销的功能..........................7
1、信息查询服务.............................................8
2、在线预订服务.............................................8
3、代理人服务...............................................8
(二)第三方旅游网站酒店网络营销的特点..........................8
1、跨时空性.................................................8
2、多媒体性.................................................9
3、人性化...................................................9
4、信息齐全.................................................9
(三)第三方旅游网站在酒店方面的发展............................9
(四)第三方旅游网站酒店营销与酒店网站营销的区别...............10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结 论...........................................................11 致 谢...........................................................11 参考文献.........................................................12
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研
究综述
管理学院 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 祁瑞娇
前 言
酒店电子商务是当今酒店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网上订房、订票等旅游电子商务形式以及通过第三方旅游网站选择旅游目的地等网络旅游形式已经逐渐在我国开始流行。电子商务以其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成为酒店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营销手段。一般酒店自身的网站被称为旅游酒店网站,而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主要说的就是第三方旅游网站中酒店预订的网络营销。两者在功能、特点、发展方面都有相同或不同之处,而现今,第三方旅游网站比旅游酒店网站更被大家青睐。
一、酒店网络营销发展
酒店网络营销是当今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酒店客人消费需求将更加追求个性化,求新与多变。酒店网络营销主要为网上客房、宴会厅等的预订,此类网站被称为旅游酒店网站,旅游酒店网站有假日酒店、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网等。
(一)旅游酒店网站的功能
网络营销的功能和作用繁多,主要包括品牌的建立和推广、信息的收集和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发布、客户服务和顾客关系等。网络营销策略的制定就是建立在去实现这些功能和作用为目标的。具体来说,酒店的网络营销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包括:
1、展示酒店
通过互联网平台,用户可以跨越时空了解酒店。利用网站建设技术,酒店可以向不同层面、不同地域的用户展示酒店自身的品牌、服务、产品。利用网站建设技术,酒店可以快速的发布实时消息,比如节假日活动,新推出的服务等。
2、信息的发布和收集
互联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载体,通过网络营销能将大量的信息快速传递给消费人群,这种信息的发布具有快速、覆盖面广的特性,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和跟踪。因为互联网络具有互动性,信息能进行双向的传递,这对企业来说,收集市场和客户信息,得到相关产品的反馈结果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利用这种方式,更能主动了解市场的反应和营销的效果。
3、实时沟通与改进
酒店通过网站上的调查表、留言薄、定制服务以及E-MAIL可以在不干扰顾客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下倾听顾客的意见,了解顾客的心声,加强酒店与顾客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有利于了解顾客的意见,掌握顾客的需求。在线服务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用户的需求,通过网站的交互式服务使得被动提供和主动获得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住前、进店、退房后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服务。互联网的特点在于突破地域、时间限制,一个网站能同时服务于世界各地,并且24小时不间断。
(二)酒店网络营销的特点
酒店的网络营销,对于传统的市场营销而言,就以下几个特点:
1、标准化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商品信息方面标准化,酒店自身网站上的产品信息比如价格,一般都是与实际相同,会实时更新,不会有大的变动或者差别。商品交易方面标准化,在酒店自身网站预订,都是通过网上银行支付等方式进行都趋向于标准化。酒店会在自身的网站上详细的标明本店所有的各种服务和介绍周边环境,尽可能的给顾客贴心的服务,让顾客更加了解酒店的环境,也使酒店更好的被宣传。
2、个性化
网络不仅是一种新的营销渠道,网上营销正向一对一的个人化发展,来自网络营销的个人服务还将改变商人与用户做生意的方式,而且能够改变产品研究、设计和制造的全部运作过程。酒店自身建造的酒店,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以自己的方式向顾客展示自己品牌、服务与产品。
3、实时交互性
在网络上,用户及时网络环境的接受者,优视网络环境的创造者,环境与其主体密不可分,同时大量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是互联网能够主动为用户服务。可使市场营销者与其他交易者进行实时信息沟通,高效率的完成信息交换的购买商品。
4、可视性
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已接入了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与全球市场进行联系,以数字化的方式全面反映现实世界,使顾客能够轻松地了解所选择的环境。也可观察同类的竞争者的动向,与其作比较,从而改进自身网站的缺陷。
(三)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高速宽带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加入WTO,电子商务国际化趋势将更明显。中国旅游酒店电子商务必然走向世界,同时也面临国际饭店集团的挑战。就网络本身功能与特性来说,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打破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促进每个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国家和地区对外的交流。这也是我国旅游酒店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的一个有利时机。
酒店网络营销慢慢发展向多元化,即电子商务服务内容全面、规模大,能够满足酒店不同消费群体深层次的需求。随着中国网络用户的急剧增长,网上交易的兴趣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就要求旅游电子商务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定位明确,才能建立固定的客户群体。未来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个性化服务的最大好处在于将大众的喜好都暴露无遗时,旅游酒店可以进行针对性服务,使客人得到最满意的享受。酒店全面地收集、提炼和整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细分,并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对酒店客房软硬件进行尽可能改善,以满足不同个性客人的需要。
整体上,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银货两讫等观念及国民消费本身还未从“怎么买便宜”上升到“怎么买方便”的阶段。同时,网上交易支付平台还未普遍建立,网上支付安全性仍受到质疑等诸多因素,制约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我国酒店行业上,旅游酒店行业和消费者都没有真正认识到网上支付所带来方便、快捷、舒适等特点。
二、第三方旅游网站中的酒店网络营销发展现状
旅游电子商务形式中内含酒店营销的一类为支持服务类,比如携程网、艺龙网等。这些都属于第三方旅游网站,这类网站为人们提供一门式综合业务代理服务,包括吃、住、行、游。该类网站一般以较为成熟的订房中心,票务中心为业务基础,结合垫子商务应用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企业。
(一)第三方旅游网站酒店网络营销的功能
第三方旅游网站是酒店与客人的电子商务,需要投入较大的一个领域。它通过网络在线与客人进行旅游产品的预订、宣传。它们出售的主要商品有客房与餐饮娱乐旅游产品。旅游酒店对电子商务运用当中,主要功能为网上交易和网上推广宣传,所以一个完善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至少应该提供如下功能: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1、信息查询服务
此网站会想旅游者或顾客列出关于旅游的一切信息,其中有旅游服务机构相关信息,比如酒店、旅行社以及民航航班等信息,还有旅游景点信息、旅游线路信息、旅游常识等信息。
2、在线预订服务
第三方旅游网站主要主要营利并提供的就是酒店客房预订、民航机票预订和旅行社旅游线路等方面的实时、动态的在线预订业务。一站式的服务如预订和攻略等,为绝大部分顾客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不用再为了去旅游而从各个地方搜集旅游目的地的资料。
3、代理人服务
第三方旅游网站作为代理方,它会提供可实施网络在线旅游产品预订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客户可以与酒店、旅行社等与旅游相关机构的代理人进行实时的网上业务询问与洽谈。代理人可以与客户进行实时的网上业务洽谈、管理其旅游产品的预订、记录、或查阅它的帐目等。
(二)第三方旅游网站酒店网络营销的特点
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即第三方网站的酒店营销,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下面是第三方旅游网站的特点:
1、跨时空性
互联网跨区域、跨时间的覆盖着全球,像携程网、艺龙网这类第三方旅游网站将资料放发布到网上,顾客可以从网站跨时空浏览、预订等,这也使旅游酒店面向更广的人群。这类网站也给一些旅游酒店很多方便之处,会有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进行营销,可全天24小时随时随地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2、多媒体性
第三方旅游网站可以传输多种媒体信息,使旅游宣传营销的方式丰富化、多彩化、人性化,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创造力、想象力。不仅让酒店在网页上更好的宣传了自己,也给了旅游者更多的联想,把从家门到旅游地的一切实物联系起来,网站的服务步步到位。
3、人性化
在第三方旅游网站上预订,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理性的、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的,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促销,避免了推销员为利益而进行的强势推销,并可以通过信息提供和交互式交谈,与旅游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顾客可以对将要去的地方进行有效的查询,并在网上对酒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的顾客,要求建议都是不同的,根据这些,旅游酒店就可以更加了解顾客的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改进产品、调整价格,尽量的做到让顾客满意。
4、信息齐全
旅游酒店可以在第三方旅游网站中展示自己的商品名录,提供有关商品信息查询,还可以和顾客做互动双向沟通等。除此之外,网站也能迅速及时的获得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适应市场,是给网站产品设计、商品信息提供以及服务的最佳工具。
(三)第三方旅游网站在酒店方面的发展
第三方旅游网站一般由网络公司创立,具有极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及资金优势,他们对自己公司所发展的方向很明确。这些网站的访问量大,业务发展也比较迅速,但是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我国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总体水平很低,信息服务能力有限,国际竞争力较弱,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发 9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网民登录旅游网站仅限于携程、E龙旅行网几个大型网站。
由于缺少对旅游行业和网络运营的全面了解,未能找准切入点,使第三方旅游网站建成之后缺乏特色与“卖点”,往往照搬照抄其它第三方旅游网站的现成模式。现在大部分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都是针对私人旅游的,如机票、饭店的预定服务等,网民在网上旅游预订也局限于机票、酒店的预定。由于服务方式和价格体系相似,缺乏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所以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大,这就导致第三方旅游网站的利润有限。然而,我国电子商务虽然正处于知识传播和法规阶段发展期,但逐年成直线上升的旅游酒店销售额说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正蓬勃发展。
(四)第三方旅游网站酒店营销与酒店网站营销的区别
酒店的网络营销在旅游酒店网站和第三方旅游网站的酒店预定系统上都大致相同,都是为游客提供酒店客房资料的平台。在以上所述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中,两者网络营销方式有所不同,带给酒店的影响也不同。
在两者的功能方面,酒店自身建设的网站致力于推广自身,向用户展示自己的品牌与服务,他们对信息的发布和收集及其的重视,这不仅是向游客提供住宿的一个平台,也是酒店向外宣传营销的一种手段,所以旅游酒店网站的营销一般会更个性化。而旅游电子商务下的酒店网站,是第三方提供给游客从出家门到旅游地一站式的服务,包含了游客吃、住、行、游四点。比起之前旅游酒店网站营销的个性化,会更加的人性化。
在两者的特点方面,旅游酒店网站,是为自己的网站所建立的,为的是宣传自己酒店,所以信息更新会很及时,对自己酒店的描述也会更详细。比起第三方旅游网站,旅游酒店网站会更加的敏感、标准化、规范化。对第三方旅游网站的酒店营销来说,他的覆盖面积很广,涵盖了全国甚至全球的旅游景点、交通和住宿,他的空间、面向群体也比旅游酒店网站广。
在两者的发展现状看来,一些酒店网站正在面向国际化,随着网络用户的急 10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剧增长,网上交易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在酒店网站营销最明显的,还是发展中的个性化,越来越多的酒店有了自己的特色,面向广大的顾客人群,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综合旅游网站的创立发展较为迅速,但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我国的旅游网站还属于开发初期。与其他旅游网站发布的旅游信息都是千篇一律,所以一些旅游网站对顾客的吸引力不大。
酒店的网络营销在旅游酒店网站和第三方旅游网站的就带您预定系统上都大致相同,都是为游客提供酒店客房资料的平台。但是两者也都有各自的优点,通过两者的比较,总的一句来说就是酒店网站营销更具体、详细,第三方旅游网站酒店网络营销更人性、更加国际化。
结 论
酒店的网络发展现在也正深深地被旅游电子商务所影响着,酒店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已成为现在酒店网络营销的主要趋势。虽然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虽然正处于知识传播和法规阶段发展期,酒店在线预订的比例也还远达不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但随着国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出游人次的增加,以及逐年成直线上升的旅游酒店销售额,说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正蓬勃发展。作为第三方旅游网站人性化服务中的一部分,酒店会通过携程、艺龙网之类第三方旅游网站而使发展成为国际化,这也是现在很多酒店更愿意加盟与第三方旅游网站的原因。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张慧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本课题完成过程中,从选题和论文框架确定和修改、定稿,每个环节都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张慧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细心的教诲和认真的指导,令我敬佩,这也是我受益匪浅。并且,我 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酒店网络营销的发展研究现状 的努力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此,谨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和无限的敬意。
参考文献
网络发展背景 篇3
关键词:网络融合;通信运营企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626
随着当前网络运行外部环境发展与变化,新时期的通信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创新改革,通信产业网络融合是在先进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面对通信业发展的需求而确定的通信业发展思路,确定了我国通信业的发展方向。
1 通信企业网络融合概述
1.1 网络融合实质。通信业网络融合不是单一的某一层面的融合,而是涵盖了网络技术以及通信市场需求等方面,并应用通信技术实现通信网络的融合发展。网络融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是由于网络技术分组交换和IP交换取代了传统的电路交换,IE业务发展增长显著,是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首要趋势。此外,核心网络技术、接入网络技术以及通信业务等不断向综合化、集中化发展,这为通信业网络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信网络融合技术中,核心网络的划分改变了传统的依照专业进行的方式,而是采取网络层次划分方式,各层次技术单一,不仅便于对各层次进行操作,同时也提高了不同网络间的兼容性,便于网络间的互通,一般核心网络按照网络层次划分传送层、控制层、业务层以及执行层等。
1.2 网络融合背景下通信运营企业发展要求。网络融合背景下通信运营企业发展要求包括:(1)单一通信业务向综合信息业务的转变。传统的通信业务单一的满足用户信息传输方面的需求,业务内容只是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通道,忽视了用户在信息交流内容方面的需求。同时,传统的通信业务营利中,只是根据用户传输的数据信息量收费,没有充分挖掘信息传输过程中附带的其它增值业务,随着网络融合与通信业的发展,综合信息业务在通信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优势也会逐渐得到通信企业的重视。(2)单一通信服务向全面服务的转变。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通信服务的要求,传统的通信服务品种单一,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为提高通信服务质量、保证通信业快速稳定发展,通信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通信业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3)网络技术同质化向差异化、个性化的转变。通信业网络融合核心技术由同质化向差异化、个性化的转变是通信运营企业工作的重要特点,这是提高通信服务质量、挖掘潜在客户价值、保证通信网络顺利运行的保障。网络技术的转变要根据网络技术转型特点,制定完善合理的措施,全面管理通信网络运行情况,实现网络系统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运行,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2 网络融合在通信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意义
2.1 价值网集成。价值网是供应商、服务商、通信运营企业以及客户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是一个虚拟网络,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价值网实现了人们快速获得所需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价值网集成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以及发布,协调价值网中各方对信息的需求,提高信息利用率,对价值网进行有效的管理。
2.2 建立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综合信息服务供应商是通信运营企业的目标,通信运营企业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信息来源广泛,企业从不同渠道中收集信息,并进行筛选、整合等处理,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有目的、有方向的向客户发送信息,建立集信息收集、处理与发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利用率与价值网运营水平,推动企业建设与发展。
3 网络融合背景下通信运营企业发展策略
3.1 网络融合策略考虑角度。网络融合背景下,通信运营企业实现自身发展首先要明确总体目标,网络融合总体目标是建立完善合理的服务体系,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对服务体系进行集中管理,保证网络服务质量,保证网络融合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通信业的需求。网络融合背景下制定通信运营企业的发展策略要从各个角度考虑,综合各方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发展策略。首先,从网络架构角度来看,可以根据控制层面、业务层面、传输层面等不同网络层次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融合,提高各层次运行质量。其次,从网络通讯服务角度来看,融合是将单一的业务或服务进行融合,为客户提供丰富的网络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发展潜在的客户群体。再次,从接入角度来看,网络融合改变了传统网络设备功能单一的情况,实现了网络功能或实体设备能同时接受多种接入方式,减少运行成本。最后,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网络融合是指客户在通信业务以及其它服务等方面获得体验。
3.2 网络融合核心功能。网络融合的核心功能是建立完善、集中、合理的管理模式,提高通信业务管理能力,网络融合核心功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管理以及未来业务管理两部分,其中,网络基础设施管理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资源的接入管理与控制、网络运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网络运行安全管理以及故障处理等,保证网络融合各部分运行质量,是保证网络系统发挥功能与价值的重要保障。未来业务管理是指对通信业务及其内容、用户群以及用户终端等进行管理,与网络基础设施管理相比,未来业务发展能力更注重于用户层面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尤其是用户群和用户终端,以逐步实现业务智能化发展。
3.3 网络融合发展周期。网络融合发展周期分为过渡期和转型期两个阶段,企业在过渡期要完成网络技术管理型到服务管理型的过渡,提高通信网络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网络技术管理注重于网络运行质量,服务员管理注重于通信业务服务质量以及客户端服务质量,过渡期主要工作是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管理模式,保证通信系统运行各环节质量。转型期工作在过渡期工作完成后开展,过渡期的发展与建设为转型期提供了网络基础,在这一基础上,针对客户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以及历史通信服务开展情况,建立符合客户需求的运维模式,并建立全面覆盖的维护模式,对通信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及质量进行控制并及时解决服务中存在问题,保证通信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4 通信运营企业发展中网络融合的定位。网络融合在通信运营企业发展中的定位首先要实现网络扁平化设计以减少中间环节,这主要是考虑网络结构便于管理的因素,一般网络结构采用骨干、省网、地市网三级结构的形式,并增加网络转接和互联点,提高通信网络管理质量,保证通信网络高效率、高质量运行,推动通信运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网络融合的定位要重视通信业务研发能力的提高,推动通信运营企业的发展只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与通信服务开发商、供应商以及通信设备开发商等密切合作,优化通信企业产业链,提高通信运营企业业务水平,推动企业发展。其次,网络融合要以以客户为中心,这是以为客户是通信业务的直接受益者,客户对于通信业务评价直接影响通信业务的开展,因此,应重视客户对于通信网络的体验,围绕客户需求对通信业务进行相应的调整,逐步提高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最后,网络融合要提高网络系统规范化运行,通信运营企业数量较多,各企业具有不同的运行标准,这给网络融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网络融合开始前,各企业要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保证网络融合标准化、规范化进行,提高网络系统整体运行质量与效率。
4 结束语
网络融合对于我国通信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信运营企业在网络融合背景下,应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发展策略,准确定位市场需求,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化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林思远,盛盛.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融合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8):86-87.
[2]张松,吴先锋.网络融合下通信企业转型的策略[J].江西通信科技,2011(04):65-66.
[3]齐博.通信运营管理体制变革研究——以网络融合趋势为背景[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18):74-75.
作者简介:赵宏宇(1982.05-),男,吉林辽源人,大客户经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客户营销。
网络发展背景 篇4
1. 网络新闻评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资深网络评论员构成单一、缺乏多元性
传统的主流媒体的评论员构成比较单一, 多属于媒体旗下的时评作者, 这些评论员的身份背景很相似, 评论的风格比较单一, 评论的角度和出发点、关注点也比较局限, 极大地限制了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而且这种局限性比较普遍, 在一些影响力和公信力比较大的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也存在这一问题。
1.2 以网民为主体的单向传播怪圈
网络平台的发展为网络评论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网民参与网络评论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绝大多数的网络评论中都设置了网友留言板块, 网民朋友可以就网络评论自身发表自己的看法, 和其他网民展开热烈的讨论。网民在传播中的地位开始居于主导, 但是绝大多数的网络新闻的作者却并不参与网民讨论, 导致以网民为主体的单向传播怪圈的出现。网民的心声是得以及时的抒发和表达, 但是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馈和响应, 这样容易激发网民一些抱怨的消极的非理性的情绪, 甚至滋生了许多网络谣言, 使得许多网络新闻评论偏离了预期的轨道。
1.3 网络新闻评论的形式还比较单一
网络新闻评论在近些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其评论的形式也开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不仅有传统的文字评论, 还有视频、音频等其他的评论形式纷纷涌现, 但是总体上来说, 评论的形式还是较为单一化。比如, 在现代的网络新闻评论中, 还可以尝试添加一些漫画元素、flash动画元素等等, 不少网络评论虽然也有引入这些元素, 但是与网络评论自身的关联度不强, 网络新闻评论的形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2. 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展望
综上所述, 当前的网络新闻评论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数字传播时代背景下, 网络新闻评论还需要走一段漫长坎坷的发展道路, 并不是可以说只要依托于数字技术就可以得到一蹴而就的发展。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 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 才能真正开创数字时代的网络新闻评论的美好蓝天。
2.1 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 广泛吸纳各个行业的英才
网络新闻评论内容的质量直接取决于评论员群体, 只有来源广泛、知识渊博的评论员才能撰写出多角度、深层次、具有吸引力的网络评论。网络新闻评论作者可以是专家学者、具有多年新闻稿件撰写经验的工作人员, 也可以是其他各个行业的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 只要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热爱网络评论就可以参与到网络评论写作中, 只有评论员来源于社会各个行业, 才可能全面反映民意, 才能使得网络新闻评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2 建立双向传播互动模式
今后, 我们要注意建立和健全网络民意的反馈机制, 要鼓励网络新闻评论的作者通过在线论坛等方式多跟读者展开交流探讨, 每篇网络新闻评论都可以附上作者的邮箱、微博或者其他方便的联系方式。网站也可以尝试专门设立网民意见反馈板块, 将网民的意见做一些集中整理统一回复, 这也是加强民众对网络新闻监督, 确保网络新闻评论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2.3 深层次开发流媒体, 不断创新和开发网络新闻评论形式
网络新闻评论的形式开发可以借鉴传统新闻评论的经验, 要对评论中的图画、视频和音频做进一步的开发。比如网络新闻评论的播报员可以打破传统的主持风格, 可以尝试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来担当主持, 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再如, 音频处理方面, 可以尝试摆脱传统播报声音风格的影响, 尝试多风格, 如风趣幽默、老成持重、甜美清新等风格。在图片处理时, 不做简单的堆砌处理, 可以尝试增加各种flash动画, 将静态的新闻评论“活起来”、“动起来”。这样网络新闻评论既可以做到在传统的文字评论上添加相关文字链接, 还可以配以视频、音频播放以及图表、照片等内容, 将电视、广播等多种资源整合, 让新闻评论有更形象生动的背景资料, 让读者有更直观的感受, 同时也满足了互联网环境下受众媒介消费习惯的变化。
3. 结语
随着数字传播时代的来临, 网络新闻评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其内容和形式在悄然发生着重大的革新和突破, 但是并非依托于数字技术就可以得到一蹴而就的发展, 只有借鉴传统媒体发展, 面对当前的问题, 对症下药, 才能获得更久的生命力。
摘要:网络新闻评论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症结, 本文重点论述了数字传播为网络新闻评论带来的巨大发展契机, 并结合当前网络新闻评论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数字传播,网络新闻评论,多元主体
参考文献
网络发展背景 篇5
摘要:网络媒介上升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之后,位居霸主地位的电视媒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介质特点和功能定位。网络媒介主流化导致的最突出矛盾是信息泛滥,它促使大众传播系统中的电视媒介由原来追求信息容量和速度,转变为以提供确切有效的解释性信息为主,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前提就是重新设置作为信息载体的频道时空。
关键词:网络媒介 电视时空 电视栏目 化零为整
一种新生媒介的产生对旧有媒介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一种传播媒介较网络媒介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它不仅迫使传媒市场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传媒格局以及传统媒体的生存方式发生骤变。一直位居霸主地位的电视媒介受其冲击,受众大量流失,霸主地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于是,借助网络媒介的力量,增加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和传受之间的互动性,缩小和网络媒介的差距,成为电视媒介弥补自身缺陷、维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策略。但应该看到的是,媒介之间的“融合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合是为了更好的分”①。各种媒介包括电视媒介,必须通过彰显自己的个性,重新认识自己的本体优势,才能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任何事物包括媒介都由空间和时间组成,媒介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媒介时空差异带来的。前者决定传播的速度,即时效性,后者决定媒介的信息容量和信息呈现方式。那么,网络媒介对电视媒介构成威胁主要是空间还是时间因素,电视媒介该如何凸显自己的时空特点才能应对网络的挑战,这些均是网络时代电视媒介获得竞争优势、保障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有限空间成为电视媒介的优势
如果将媒介时间理解为信息传播的速度,空间理解为媒介信息的容量,那么网络与电视媒介最大的差异毫无疑问应该是在媒介空间上。因为随着电视直播技术的常态化,电视传播的速度和网络媒介相比,已经不分伯仲。但空间的情形却大不相同。网络空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无限性,人们永远无法触摸到网络空间的尽头,难以判断它到底要伸展到何处。因为无限,从媒介机构到普通受众可以随时随地任意借助网络传播信息,于是,它就拥有了海量信息及传播的低门槛、双向性等传播特点,而这些正是它超越电视媒介的优势所在。而电视媒介的空间显然是有限的。就整体而言,电视媒介由频道组成,由于成本及收视方式等因素的限制,电视频道数量是有限的;就频道自身看,电视媒介的最突出特点是由时间代替空间,每天24小时的空间容量,是电视频道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注定了电视媒介难以像网络媒介那样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交互性和大信息量,因而空间有限也就成了电视媒介的一大缺憾。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整个大众传播系统是动态平衡、相互转化的有机体,每种媒介的优劣势在整个系统中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依据系统内部状况及社会对媒介的需求,分工互助,不断转化。无限空间之于网络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使网络媒介拥有了其他媒介无法企及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的过度传播和泛滥,让受众普遍置身于信息选择、认知的困惑和焦虑之中。目前人们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在传媒领域中,整个世界面临的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已不再是信息匮乏的问题,而是如何解决信息过度传播、减少收集信息所花费的成本,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问题。
为了解除因信息过剩给受众带来的选择的困惑,人们首先想到通过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来实现。但是对于网络这样一种无边界的传播媒介,无论如何加强控制,因其时空的无限性无法改变,因而信息过度传播的状态,不可能由网络媒介自己去改变。这就需要传媒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媒介承担起弥补网络传播负面效应的作用。作为普及程度和使用率最高的电视媒介,不可避免地要担此重任。
电视空间的有限性为其担此重任奠定了基础。空间有限意味着媒介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可控制性,意味着它能够做到让信息的传播更集中、更有序。因为,空间有限决定了电视媒介的信息传播不可能随心所欲,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整合,这无形中就增强了信息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这在整个大众传播系统内,无疑可以起到对信息泛滥现象的弥补、矫正作用。
应该指出的是,人们一向把电视传播的这一特点当做电视媒介的局限看待,因为这种控制性的信息传播状态本质上是将受众放在了被动接受的位置上,有悖于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这里姑且不论“受众中心”是否就是大众传播所要遵循的绝对原则,就现实境况而言,由于信息的真假难辨、无量无尽已成为大众传媒面临的主要矛盾,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已经由“量”转向“质”,因此,电视媒介所传播的经过多重选择的具有权威性的信息,恰恰是合乎现代受众所需要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麦库姆斯在《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中就指出,“受众有需要引导的需求”。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逃避自由》一书中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人类无法摆脱的悖论性境遇:自由固然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当整个社会陷入混乱无序状态,人的认知能力受到挑战时,个体心灵会不由自主地由最初的渴望自由转为逃避自由,即期望通过归依某种新的权威、新的秩序,来改变无所适从的状态,从而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弗洛姆认为,这虽然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但是迄今为止人类尚无法规避。因此,网络时代,空间有限反倒成为电视媒介为大众提供有效性和确定性信息的基本物质条件。
化零为整,整合媒介时间
空间有限为媒体做到信息的有序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有限空间必然会成为有序空间。电视媒介的运行是以频道为单位的,而电视栏目则是电视频道的基本单元,它把频道原本完整的线性时间分割成若干段落,每个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形成通常所说的频道栏目化。栏目化的目的是要建构一种秩序、呈现一种规律,以便于受众选择、把握。但如果栏目设置过多,频道时间分割得过于零碎,就会打破原本完整、有序的线性时空,使之成为零散的时间片断组合,从而导致频道呈现凌乱无序的状态,消解栏目化建构起的播出规律。综观电视媒介的发展轨迹,它的确处于这种状态,为了追求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容量,电视频道的基本发展趋势是:栏目日趋丰富多样,由最初的几个变成了十几个、几十个;快节奏、大信息量一直是设置电视栏目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直以来,电视被公认为是一种碎片化、无深度的娱乐媒介,②正是这种零散化的时间状态使受众不易接受。
如果说在网络媒介诞生之前,电视将媒介时间碎片化是为了满足受众对信息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凸显其在传统报媒面前的优势的话,那么网络媒介诞生之后,电视媒介刻意追求的这种功能和优势显然已被网络媒介轻而易举地取代,电视媒介无论怎样切割时间,提升信息更替的节奏,在信息容量上都已经无法和网络抗衡。这意味着电视媒介以往为追求信息容量而采取的化整为零的时间(空间)运行策略必须随之改变。改变的方式则是化零为整,通过整合媒介时间,营造电视频道的整体感和秩序感,让受众对电视时间和所传播的信息产生一种可把控性,从而形成媒介依赖。
应该说明的是,化零为整不是仅仅在形式上体现为以大板块取代零碎小栏目,而是要求在栏目之间改变以往那种支离破碎、各自为政,不考虑逻辑关系和关联度的状态,使整个频道的内容形成既丰富又统一,具有整体感、连续性的状态,以便于受众把握、认知。
目前,这种整合意识、大板块概念已经在不少电视频道的节目布局中体现出来。央视经济频道早在就确立了大板块结构理念;浙江经视作为近年来在浙江地区认可度较高的一个地方频道,其非常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节目布局的集群化。所谓集群化,就是强化每一类节目的浓度和各类节目之间的关联度,使栏目之间在内涵逻辑上具有黏合性。浙江经视将整个频道节目划分成了“新闻节目集群”、“财经节目集群”、“高端节目集群”、“生活节目集群”、“大型活动集群”等7个集群。7个节目集群不仅定位明确,而且让受众对整个频道的内容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节目布局上,也遵循集群化的原则,加强了各集群内部节目间的.关联度。以晚间节目为例:8点30分到11点30分3个小时是最能体现经视频道定位的核心时段,这一时段主要由4个栏目构成:8点30分到9点25分是《经视新闻》;9点25分是《经视说法》;10点开始是《Hello Money》(是一档风格轻松诙谐经济类的话题节目),10点30分是《新闻深呼吸》,11点是《理财大赢家》。4个栏目不仅都和经济问题相关,而且呈现出由浅入深,由新闻资讯到深度服务的递进趋势。这种整合意识,加大了经济类节目的浓度,强化了受众对频道定位和风格的认知度,便于受众选择接受,形成忠诚度。
拓展媒介的空间深度
任何一则媒介信息都依托相应的媒介空间而存在,在二维层面上它所占据的空间都是有限的。但任何信息其实都可以视为三维存在,这第三个维度就是信息开掘的深度,在这个意义上,深度应该是无限的。整合媒介空间,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固然可以让受众对整个频道信息产生秩序感、可掌控感,但大板块运行如果仅仅等于简单的合并同类项,节目内部不能形成有机体,也很难对受众产生持久的黏合力。因为频繁的信息中断、更替、起始,等于给了受众重新选择、离席的契机。但若是能够通过开掘信息的前因后果,阐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使信息与信息之间形成连绵的递进感,就能使一个较长的时间单元对受众产生吸附力。这种对因果关系或者事件进程的连续关注,就是这里所说的对空间深度的开掘。毋庸讳言,这种深度追求,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深度报道模式。
众所周知,深度报道模式起源于报纸,电视媒介诞生之后,它被视为最能体现报媒介质优势的信息传播模式(电视则被认为更适合传播“短平快”的信息)。但今天看来,与其说深度报道方式是报纸媒介的专利,不如说它的产生与盛行更多地取决于现实境况。我们知道,世界大众报刊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深度报道的大规模出现和盛行则是在一个世纪之后,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社会经济危机爆发之际。危机四伏的社会状况、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迫切需要媒体对社会状况、经济形势作出解释和判断,对受众给予理性的引导。深度报道方式正是在这种社会需求下产生的。这就是说,深度报道存在的真正土壤是特定的社会境况和受众需求。
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如前所述,网络升级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信息的过度传播加剧了受众的认知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大众传媒系统中最具权威性的电视媒介除了既定的娱乐功能外,不能仅仅充当信息传播的平台,必须承担起帮助受众鉴别信息、认知社会、厘清现实、释疑解惑的重任,而这正是深度报道才能实现的目标。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看到,近年来,除了电视剧和综艺娱乐节目外,深度报道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主导性的节目形态,遍布荧屏的谈话类、讲述类、调查类节目,本质上都是在对信息进行深度开掘。
媒介即讯息,但是更多时候,媒介的功能和属性取决于现实需要和媒介系统的整体状况。由于网络传播更加便捷、随意和个人化,促使原本的伴随式媒介电视,变成了受众有目的、有指向、理性化使用的对象。这种理性化的使用心理,也要求电视媒介改变原来的无深度状态,使平面的电视时空得到深度拓展。
注 释:
①彭兰:《媒介融合的“合”与“分”》,《新闻与写作》,(9)。
网络发展背景 篇6
网络文化 中小学生 道德问题
网络文化的传播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促进了人类的知识增长和技能发展,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1],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趋显现。如何解决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用先进的网络文化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根据CNNIC的最新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比例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学历人群涨幅较为明显,显示出互联网在该人群中渗透速度较快[2]。作为最大受众群体的中小学生更容易被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侵蚀,产生一些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值观模糊
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大大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但也把国外、港台一些腐朽的思想和低俗的价值观传播进来,很容易误导他们的价值观。很多中小学生认为那些善于投机取巧、博人眼球的人更容易一夜走红,从而对脚踏实地的努力嗤之以鼻。博客和论坛本是网络上发表个人言论、抒发个人情感的平台,但因为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虚拟性和无约束性,加上中小学生易冲动的性格特点,很容易产生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甚至恶言谩骂等现象。这些不良情绪通过网络传播扩散,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名誉,还不利于社会和谐。网络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使中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但同时也增加了道德抉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引起道德与信仰的混乱与相互冲突,造成信仰危机与道德缺失。
2.暴力倾向
天津市社科院在一项连续十年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发现,近年来网络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八成网络游戏与暴力、血腥有关,经常玩网游的青少年中有暴力倾向的比例是普通人的四至五倍;沉溺网游的孩子容易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冷漠、孤僻、叛逆,缺乏人情味。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18岁以下未成年人群的暴力案件逐年递增,而且案件的实施者越来越低龄化、团体化。2000年未成年人暴力案件主要集中在17、18岁,而到了2006年,其平均年龄已下降到15、16岁。天津市社科院专家指出,本市未成年人群的暴力案件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增加、犯罪年龄降低,除了不科学的养育模式、教育等因素外,长时间接触充满暴力、血腥、战争的网络游戏是重要原因之一。[3]
3.信任缺失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匿名的。人们常常无法分辨在互联网另一头与其聊天的到底是“轻舞飞扬”还是“痞子蔡”,还要常常为网络购物买到假货而头痛不已。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随着网络无法面对面交流的陌生人模式的发展,信任感也开始土崩瓦解。“南京10岁女孩走失”的求助微博曾一度引发人们对信任危机的思考。微博中走失的那个女孩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令人遗憾的是,经警方证实,该微博的发布竟是一个11岁女孩的恶作剧。这无异于“狼来了”的恶作剧,愚弄了善良网友的同时,更将使社会信任危机雪上加霜。
4.人格冲突
有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在网络中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对自己在现实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侮辱谩骂他人是不道德、不礼貌的,但在网络上却任意为之。有19.2%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0.6%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调查数据显示,7.3%的学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情绪不好的时候发泄一下”,22.3%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用”,5.2%的学生是“大家都用我也用”。[4]
5.爱情婚恋观扭曲
中小学生正处于性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于性的渴求,使他们无法拒绝网络上低俗、色情信息的诱惑。各种色情网站、以性吸引眼球的网络事件泛滥,使得本应是美好、含蓄的男女之情,现在变得日益“速食化”。一些论坛和网络影视作品鼓吹“爱情自由”,为“小三”正名,也把中小学生的爱情观、婚恋观引入歧途。这种对于爱情和婚姻不负责任的态度,将会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1.社会原因
科技进步发展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此,人们对于科技的崇拜已经到了近乎狂热的地步。我们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却对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或控制力度不够,对科技进步的盲目崇拜很容易误导公众走向急功近利,忽视精神世界的建设。网络上屡见不鲜的学术剽窃、“枪手”代写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可见人们对于成果追求的不择手段。再者,西方文明的渗透,使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冲击。道德相对主义就认为,不同社群不同个体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观点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统一的。由于不同社群不同个体所作所为乃至其一切信仰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也不存在客观的是非标准。这种思想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中小学生中泛滥,容易使人迷失方向,丧失集体主义的坚定信念。
2.个人原因
中小学生的身心都处在发育成熟的转折期,他们已经有“独立感”和“成人感”,开始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希望证明自我。然而,中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是非对错的分辨能力还比较有限,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蛊惑。再加上我国的特殊国情,绝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享受家人呵护的同时,缺乏与同龄人的沟通和交流,孤独感十分明显。根据人本主义学者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层次[5]。网络正好迎合了中小学生需要层次中的多重需要,使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要在网络世界中得到满足。但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小学生很难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游刃有余,现实需要面对的各种难题常使他们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心理障碍,引发道德问题。endprint
3.家庭和学校因素
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往往侧重“智育”,一切向考试分数看齐,从而忽略了他们思想道德的发展。对于孩子接触网络文化,家长要么放任自流,要么全盘否定。一些家长对网络文化的了解不够,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一味地认为网络上都是暴力、色情、欺诈信息,因而粗暴地制止孩子上网,甚至采取打骂的手段,这无疑加剧了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家长不但不能以身作则地给孩子做好榜样,反而起了负面的、消极的作用。学校片面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德育。比如有些中小学将信息技术课简单理解为计算机技术的传授,而忽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根本。
三、应对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几点思考
尽管网络的不当使用会对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切不可因噎废食地割断他们与网络的联系,而是应该举全社会之力,共同营建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1.强化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首先,要处理好网民、网络文化管理者和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实现各取所需、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网民是和谐网络文化中最重要的目标群体,主要通过自我约束来达到个体自律的目的。对于网络运营商而言,网络文化的内容是灵魂,网民是上帝,只有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与信誉。作为管理者,应注重对网络文化的科学管理,在对网络文化内容进行硬性控制的同时也应该扶持一些重点的网络新闻媒体,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
其次,我国网络文化管理部门职责分工横向交叉、条块分割严重,既造成了各管理部门相互扯皮,又浪费了政府的管理成本。网络文化管理牵扯到的各个部门,如公安、文化监察、电信、商检等等,应明确各自的职责,统筹管理,进一步细化网络文化管理的责任范围。
最后,要加快网络文化法律体系的建设,提高立法质量,把网络文化管理的立法工作纳入到国家整个法制建设的框架中。在跟踪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动态的基础上,加快立法进程,使网络文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国家网络文化的安全。
2.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络自律精神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传统伦理不仅有其存在的充分理由和社会需求,而且也是我们必须由之开始的创造新伦理新文化的根本和主要资源”[6]。儒家对于自我修养和道德自律的注重,主要体现在“慎独”思想上。“慎独”强调从主体自身的意志出发加强主体的道德修养与自律,积极进行对自身行为的内省与反思。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慎独”思想对于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网络生活中,中小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理性对待网络文化,洁身自好,注重道德修养的自律和提高。通过“反求诸己”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在实践中改造自己,真正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变成自身的自觉意识,从而成就网络世界中的理想人格。
3.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国外的很多高等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美国计算机协会(ACM)1992年公布了《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7]。不仅如此,其网络伦理教育已经覆盖到幼儿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借鉴,从我国的国情和网络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制定统一的网络道德规范,以此规范网民的网络言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以培养儿童的责任意识和信息素养为基础;同时,应当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中加入网络道德规范的内容,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在高等学校中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介绍高科技时代正确价值观、正确的网络行为、网络礼仪、网络法规与政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生活与个人成长的和谐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价值观。
4.打造网络道德教育合力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牢固树立大教育观的思想,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学校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老师应该掌握网络道德教育的主动权,教育学生要遵守网络道德,同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让他们在文明网站上吸取营养,减少其接触不良网站的机会。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早期成长过程中,其兴趣、态度、习惯,乃至性格都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上网问题上必须端正态度,以身作则,健康上网。社会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那样具有针对性、主动性,但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尽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不允许16岁以下儿童进网吧,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是在网吧接触有害网络信息的,因此,加强对网吧的经营管理,促使其规范经营,是中小学生免受不良道德影响的有效途径。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随着人类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而产生。如何对网络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要在科学分析网络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伦理思想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强对于网络文化背景下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为解决网络社会中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
参考文献
[1]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2]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t20120
723_32497.htm.
[3] http://games.qq.com/a/20071114/000364.htm.
[4] 张新明,王振.我国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探析.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4).
[5] 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陈会昌,等,译(第6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6] 万俊人.儒家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化向度.社会科学家,1999(4).
[7] 项家祥,王正平.网络文化的跨学科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作者:潘小军(1972-),男,四川蓬安人,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网络发展背景 篇7
关键词:民营实体书店,商业模式
一、前言
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 201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总体码洋接近500亿元, 其中实体书店的销售额是网上书店的2倍, 2013年网络书店的销售额达到160亿~170亿, 较2012年实现了30% 以上的增长速度。相反, 实体书店在2012年销售额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为-1.05%, 2013年为-1.39%。[1]随着电子商务“井喷”式的发展, 网络书店的快速成长给传统实体书店带来了直接冲击。
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 其核心层为顾客体验价值的创造, 中间层是业务组合和产品线, 外围层则是盈利方式。对于民营实体书店来说, 商业模式决定着企业发展和经营的成败, 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而在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时, 应该更多地注重从互联网思维、娱乐化、数字化、跨界融合等几个方面, 以数字信息技术、云计算等为技术支持, 以顾客体验、 用户至上为中心,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不断地思考、创新企业商业模式, 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的横向或纵向跨界融合。
二、网络经营对民营实体书店发展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 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而基于这种变化, 民营实体书店作为实体书店的一部分, 其经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电子商务、网上购书分流并抢夺购书客户。以亚马逊为例, 它抓住了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低廉的成本、全方位的图书品种以及高效便捷的物流不仅为顾客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 同时在用户体验上, 亚马逊从书评、相关产品推荐、完善的售后服务等方面极大地满足了顾客的消费体验, 而这些是民营实体书店不能做到的地方。同时, 较高的房屋租金、图书购买周转资金等成本使得独立书店在图书销售价格上无法与网络书店进行抗衡。
根据开卷网的数据显示 (如图1) , 在2015年动销的136万种图书中, 监控销量排名前5% 的图书码洋贡献率达到64.43%, 码洋贡献率继续呈上升趋势;在网店渠道中, 该贡献率为78.81%, 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实体店渠道的产品集中度。[2]
第二, 传统阅读方式改变, 数字出版在“免费”和“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下抢夺大量购书用户。从亚马逊推出 “Kindle+KDP”这一商业模式就可以看出, 电纸书或电子书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便携、随时、免费、一应俱全等心理需求, 与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相贴合, 而这也是民营实体书店不具备的特点。对于互联网公司或者电子商务公司, 将互联网销售与数字出版相结合, 不仅有效地整合了整个产业资源, 同时也有效地稳定了巨大的消费群。数字出版的冲击不仅加大了民营实体书店与电子商务之间的成本差距, 也因电子书种类和内容的广泛、丰富、获取费用低廉而对民营实体书店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民营实体书店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 民营实体书店既没有新华书店绝对的市场地位, 也在某些方面与网络书店相差甚远, 因此, 民营实体书店应积极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 规划适合书店自身发展的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 创新业务环节, 以核心产品打造生活体验式的文化空间。根据内容产业的规律, 可以通过改进故事和活动内容来提高产品质量, 特别是提升产品的体验性效果, 从而促进产品的持续化经营和品牌的提升。[3]图书出版和销售行业不仅仅是购买图书的场所, 更多的是一种图书的延伸。民营实体书店可以通过对销售模式的改进和增加书店相关活动等方式提升读者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在方便读者购书的同时将书店打造为一种文化空间。例如, 民营实体书店可以根据书店经营图书种类, 通过读书会等形式吸引读书爱好者, 并将咖啡、茶点、创意产品融入书店中, 把传统书店提升为一种文化消费、休闲、 交友的综合场所。同时, 民营实体书店可以通过入驻商圈的方式, 与空间位置中的电影院、餐厅、幼儿体验馆、青少年动感休闲体验馆等文化项目形成一种大范围的文化体验空间, 与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有机结合, 打造一种内外相呼应的文化空间商业模式。
第二, 追求规模经济, 促进新商业模式出现。产业规模由小到大扩展, 不仅仅带来量的变化, 也可以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舞台。目前, 我国很多民营实体书店进行了经营创新, 但却背离了书店经营的主业, 多被咖啡、创意产品等延伸内容主导。相反, 一些经营相对较好的民营实体书店通过多渠道融资等方式逐渐扩大规模, 通过书店特色化经营在实体书店这一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 重庆的西西弗书店, 与龙湖地产合作, 实行连锁书店经营模式, 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固定成本高的问题, 也很好地实现了“文化与商业结合”的经营模式。
第三, 创新产品形态与交易方式。例如, 贝塔斯曼集团, 它通过读书俱乐部的形式, 将图书目录和内容简介寄给读者, 根据读者的反馈将需求量较大的图书制成简装的普及本, 直接送到读者的手中。而在互联网时代下, 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的发达与普及为民营实体书店创新产品形态与交易方式提供了基础。随着O2O交易模式的爆发, 民营实体书店通过互联网, 可以有效地将自己与线上消费者联系起来, 创建虚拟读者俱乐部, 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推送书目, 从而根据消费者反馈购进图书和订购图书, 实现书店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而充分利用互联网, 并不是说将民营实体书店搬到网上成为网上书店, 而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和渠道, 为自己的书店打开新的交易方式。
四、结语
在新经济时代, 互联网为民营实体书店带来了机遇, 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以亚马逊、当当网等网络书店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对民营实体书店的冲击不仅代表了传统图书出版销售业面临问题, 也揭露了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转型的问题。在互联网普及和电子商务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实体书店面对困境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在积极借鉴学习的同时不断思考企业合理的商业模式, 运用“蓝海战略”的分析方法, 通过开辟市场“蓝海”、创造主题“蓝海”、开拓产品“蓝海” 等途径, 打造一个顺应时代、符合企业情况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R].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3.
[2]2015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R].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5.
[3]张立波, 王鸿.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18.
[4]陈寒松, 林晨.民营实体书店创新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及设计——以宁京杭三家书店为例[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5, 27 (3) :76-83.
[5]张立波, 王鸿.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18-20.
[6]厉春雷, 孙博文.网络时代实体书店的困局解析与出路探讨[J].编辑之友, 2012 (2) :66-68.
[7]陈少峰, 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66-269.
[8]罗珉, 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 :95-107.
[9]董琳.浅谈网络经营冲击下实体书店的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 2014 (2) :320-321.
网络发展背景 篇8
一、网络经济的特点和作用
对网络经济可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济形态看, 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等。在这种经济形态中, 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 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从网络经济的本身看, 首先, 它使经济活动的扩展具有全球性, 可达互联网联结的所有国家和地区, 进入全球市场, 扩大营销范围, 并充分利用全世界的生产要素。其次, 它使经济活动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具有十分广泛的普遍性, 上网的企业、家庭和其他单位, 都会因交易费用降低、商机选择增多而获益。
二、目前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
据介绍, 目前我国有1 000多万家企业成为或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用户, 中小企业网络接入率已接近90%。
由于中国企业和服务业的信息化整体水平比较低, 网络经济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支撑电子商务运作的网络环境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空洞。因此, 要大规模扩大运作, 需要支付更多的社会成本。关键的问题是, 在电子商务的运行中, 网站的建设恰恰是相对容易的环节, 而货币支付系统、货物配送系统和信息检索与服务系统才是支撑其生存的根本所在。所以, 在评估网络经济发展前景时, 不能只看到作为网络企业门面的网站, 关键是要看到支撑其发展、生存的技术和社会环境是否成熟。
《2007—2008中国网络经济研究报告》显示, 2007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达到475亿元。该报告同时预测, 2008年这一市场规模可达到700亿元, 2011年将突破1 500亿元。其中2008年中国域名市场规模达到7.2亿元,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 由早几年对网络经济陌生并且非常抵触, 转而把它视为企业业务开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将成为未来网络经济市场的主力军。互联网基础服务与网络经济正处于不断融合和扩张的时期, 通过大量的渠道代理,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和技术开始大规模、更深入地应用于中小企业的日常运作当中, 而企业则借助它们加速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 顺势而上, 利用网络建立起面向全球近8亿网民的营销体系。它们正积极应用3G、WEB2.0等新兴的实用技术手段, 开展B2B, B2C等网络营销业务。
三、如何推动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
1、树立诚信市场形象
由于网络购物方式不属于现场购物, 很容易造成诚信缺失, 电子商务成经济发展助推器, 网上诚信是瓶颈, 目前基本上依靠承销商的道德自律, 这是很不够的。针对电视购物中存在的问题, 消费者尽量到信誉好、规模大、正规的、知名的专业购物网站和网上商店及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去选购;购买商品时, 要仔细了解与商品和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以便产生纠纷后有据可查, 及时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查处坑害消费者的承销商。
2、消除对网络经济的认识误区
第一, 盲目追求浏览率。仅仅追求浏览率和点击率, 是不够的, 要知道任何公司的基础和核心价值都是赢利, 所以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到商机和抓住机遇。第二, 企业从中获取信息而不是获取利润。第三, 一个好的点子就能成功。网络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不仅要有全新的经营策略, 还要有先进的高新技术, 并且完全依赖于它所植根于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 精通互联网技术的人对企业管理又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 对于经营电子商务的企业来说, 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它的商业模式以及如何使其有效地运作, 而“点子”是其次。
3、新购物方式急需监管
网络发展背景 篇9
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2000———2005年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市场上网络公司数量有限, 自行运营能力欠缺, 游戏运营的方式大多通过购买授权的方式获得。2006———2008年成长阶段, 知名公司纷纷涌现, 市场竞争开始加剧。2009年至今成熟阶段, 网络公司逐渐成熟, 拥有较好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运营能力。
2 中国网络游戏存在的问题
2000年市场起步, 到2013年的年规模达到831亿的产业,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流行的文化娱乐形式。但是现行的网络游戏普遍有重娱乐轻文化的倾向, 并不断加剧。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网络游戏的问题:第一, 类型化、同质化严重, 缺乏真正的文化内涵。现行的游戏玩法单一, 不同游戏间简单模仿。游戏中渗透的文化内涵较少, 所构建的游戏世界观虽然宏大, 却无法给玩家提供真正游戏世界带给玩家的乐趣。第二, 为吸引眼球部分游戏走低俗化路线刺激玩家的感官和欲望。诸如采用暴力色情来引诱玩家, 现在的网络游戏开发技术日渐成熟, 独立开发一款游戏已经不是水中望月, 部分小型公司为追求更多的玩家, 经常会使游戏中的角色穿着暴露, 或者以一些譬如“十八岁禁玩”的敏感性话语来引诱玩家;再者游戏中玩家往往为了追求暴力的装备不惜花重金购买, 进而导致恶性循环。
3 网络游戏对于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传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文化的传播越来越依赖于网络, 而网络游戏作为网络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载体, 对文化的宣传和发展有着极强的作用, 网游本身的特性就是可发展的。
任何一款网游经过几年的积累, 内容都会无比庞大, 文化的积累也会越来越多, 玩家在一款网络游戏中玩的时间越长, 再转投其他游戏的成本也就越高, 因此网络游戏将会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文化传播器。它通过人机交互, 不仅仅能够给玩家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在娱乐性体验的背后蕴含的是文化内容特定的价值观, 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网易自主研发的《梦幻西游》作为网络游戏里的常青树, 其成功之道就在于致力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内涵, 以中国古代经典的《西游记》为大背景, 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推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经验模式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有人说, 创新创造是一个游戏的精髓所在, 一个真正能使玩家感兴趣的游戏必将是一个与生活与文化贴切的游戏, 一个与创造新事物息息相关的游戏。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大块完整的时间去进行一个规模庞大, 耗时巨大的游戏, 客户端游戏的市场份额会逐渐被手游和各种即时战略的网络游戏所分割, 游戏周期小的游戏将会成为未来游戏的主流。
4 体感网络游戏前景好
在国家传播中国文化的大政策下, 中国网络游戏正处在一个绝对优势的时期, 网络游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正视, 正确理解, 游戏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已经被国家所正视。
笔者认为未来国产网游的发展方向应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 在当今倡导绿色运动, 健康人生的主题下,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户外运动来强壮自己, 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家庭生活的主流。
目前家庭体育开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障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大部分人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户外进行健身。目前城市小区里的健身设施也是极度匮乏, 这都是阻碍户外体育运动的因素。
体感游戏是由街机游戏发展而来, 这种通过肢体动作变化来进行操作的新型电子游戏, 玩家在一起相互切磋, 相互促进, 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街机游戏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 包括运动、音乐、射击等, 相较于传统街机游戏来说, 内容将会变得极为丰富, 增加了体感游戏的可玩性。在当下网络时代, 实现体感游戏的网络对战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可能性, 而且能促进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关系, 让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
新时代的父母会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正确面对网络游戏, 他们会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游戏观, 教会孩子去如何面对网络游戏, 对于体感网络游戏, 越来越多的父母更愿意孩子接受这样的游戏, 实现多人对战的体感网游必将成为未来游戏的发展趋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历史悠久, 一个具体完善, 恢宏壮丽的游戏背景很容易实现, 在这种优良环境下, 体感网络游戏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婉秋.网络游戏文化浅析[J].文化界, 2010, (08) :90-91.
[2]欧阳友权.多维视野中的网络游戏[J].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2, (01) :105-106.
网络发展背景 篇10
国家三网融合工作启动以后,有线网络受到IPTV和OTT TV的新的越来越大的冲击,用户流失现象日趋严重,收入、利润指标日益下滑,唱衰有线网络的声音也因此越来越多。有线网络怎么了?有线网络怎么办?业内这几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从业多年,在此也愿将个人的一些思考,整理成砖抛出,祈请同行指正。
1 现状与分析
在中国,有线网络似乎从来也没过过几年好日子,有线网络人一直都在苦战,艰难混个温饱。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出生,纯属地方广电局自筹资金、自组队伍、逐步建成,典型的野生野长,不受婆婆喜爱,更不像电信当年建网,政府、单位、个人,全社会都有巨资相助;二是资费,一直都是偏公益性的政府定价,收的仅是欧美资费的十几分之一,不像电信运营商一样,可以收到欧美资费的好几倍;三是体制,长期采取事业单位方式经营,不可避免地存在人员多、人才少、效率低等现象;四是规模,整合遥遥无期,区域用户规模太小,采购、研发和营销成本居高难下。五是竞争,过去是雪上内忧卫星、地面,现在是加霜外患IPTV、OTT TV。
2010年7月,国家启动了三网融合工作试点。三网融合是国策,是大势所趋,但对有线网络而言,实在是被融合了,危远大于机,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又有谁知道呢?首先,对等进入只是说说,电信运营商是真的全业务了,但允许有线网络开展的电信业务,基本上都是鸡肋,钱景好的手机业务没有给,勉强可以做的宽带业务也多是为出口流量提供方(电信运营商)打工;其次,电信运营商为了抢夺钱景好的手机、宽带用户,利用全业务优势,采用捆绑营销、交叉补贴的方式,相继推出了办业务、送电视的套餐产品,大量分流了有线网络用户,悲哀的是,在他人眼里有线网络连对手也算不上,只是城门失火殃及的池鱼;第三,有线网络仍然是分散经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一条条小舢板即使组成船队也无法与电信运营商航空母舰抗衡。
有线网络真的是病入膏育、无药可救了吗?笔者并不如此认为,相反还持乐观态度。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外有线网络仍然活的滋润;二是在IPTV、OTT TV、地面电视、卫星电视分抢用户的背景下,国内许多地方有线网络用户仍在增长;三是在可裁员至少一半的条件下,国内有线网络企业仍有利润。因此,对有线网络人而言,当下完全没有必要做于事无补的恐慌、迷茫与悲哀,发展时机还在,重要的是如何去做。
2 对策与建议
无论前景如何,对绝大多数有线网络人来说,路还得继续走,日子还得继续过,不能唉声叹气、怨天有人,必须自寻出路、自谋发展。建议有线网络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些工作:
1.明确方向,科学规划
时下中国,无论是看电视还是上宽带,用户都有了多种选择,不看电视、转网看免费电视、停用固网宽带的人群都在日益增多。有线网络发展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明确方向,制定战略,科学规划,在产品、服务、营销多方面狠下功夫,才能黏住用户,增加营收,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网融合背景下,方向、战略、规划都是阶段性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有线网络运营商Comcast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不断丰富内容资源、强化特色内容,实现视频用户规模的相对稳定以及视频业务收入的增长;二是以宽带网络为基础,不断提高宽带速度,加快WiFi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多元业务,实现融合发展;三是以融合产品Xfinity为平台,不断升级机顶盒,不断升级在线视听服务,逐步推出家庭联网、跨屏视频、社交服务、语音操控、智能家居等业务。
2.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对有线网络人而言,期待全国网络快速完成整合早已不抱希望,期待新的杀手业务出现也不现实,期待国家救网政策出台更无指望。因此,只有丢掉幻想,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一起高唱《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3. 网络整合,祈借东风
虽然短时间内全国网络完成整合是为奢望,有总局领导再次发话大家也都是笑笑,但梦想还是可以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闲暇时大家一起出出主意总是无碍。
有线网络已经进入诸侯割据时代。随着多省有线网络的相继上市,采用市场方式整合全国网络更加不易,估值平衡是件难事,估值过高国网收购后又容易造成亏损;靠国网现有基础电信牌照吸引地方网络吧,好像难成必需;与移动合并是条好路,好像也只是调了调口味;剩下似乎就只有行政整合一条道了,但也要有值得政府出手的理由吧。
其实,如果国网能够争取到移动牌照,实现和电信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则全国网络整合难度将大大降低。毕竟现在移动通信是电信运营商最挣钱的业务,采用700MHz频谱,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都远低于电信运营商,有极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整合后的发展前景远高于分散经营现状,现有地方网络股东和投资商的积极性将大大增加。
4. 合纵连横,联合发展
整合遥遥无期,区域用户规模太小,采购、研发和营销成本居高难下,怎么办?不能坐等,应该实质性推进区域广电网络的联合发展。通过网络互联互通、汇聚用户资源、统一技术规范、联合集中采购、内容共建共享、协同市场营销等措施,可以达到规避技术风险、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合作共赢的效果。与此同时,也应该共同选择设备、平台服务提供商,一起成长。
5. 资本市场,做好对接
有线网络企业必须要与资本市场对接。一方面未上市的要尽快争取,通过上市融资降低财务成本、改善财务结构,同时也能倒逼企业规范运作;另一方面有余钱的,也要选择领域或企业适度投资,通过投资关联及收益反哺主业,分散风险。当然,对大多数有线网络企业而言,要减少投资风险,最好还是选择专业服务机构操作。
6. 宽带业务,防范风险
宽带业务目前已被业内公认为有线网络的救命稻草,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确能为有线网络带来新的营收,但笔者还是对其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理由有三:一是政策,政府为了推进信息化,将会持续推进降费提速,利润空间将会被逐步压缩;二是竞争,缺乏优势,电信运营商都在大力发展宽带业务,都在采取捆绑营销、交叉补贴模式,移动更是大规模投资接入网建设,已经推出了20M光宽带300元包年、不捆绑其他业务并且送光猫、机顶盒的套餐;三是市场,随着4G/5G发展和移动数据流量包的资费下调,许多用户将会不再为固定宽带续费,因为即使有PC、PAD等多终端接入要求,也可通过共享手机WLAN热点轻易实现,续用固定宽带的,只会是有游戏、交易、视频等高品质需求的一小部分人群。
面对电信运营商的捆绑营销、交叉补贴,有线网络要开展宽带业务,就必须像重庆、福建、浙江等地一样,针锋相对地喊出“看电视、送宽带”的口号。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保障宽带用户体验,并将宽带户均带宽成本打到5元/月以下。事实上,随着宽带用户规模的逐步增大和有线网络的区域联合,主流CP/SP已经开始主动响应和帮助有线网络建设内部CDN,再加上智能路由建设和内部P2P流量的增加,有线网络完全可以减少对外网流量的引入和依赖。当然,如果国网能够自建丨DC和省级CDN,并且争取到总局下文,以实时管控的名义,集中所有广电系统内视频网站和系统外视频网站镜像,则有线网络人就可以呵呵了。
7. 交互电视,借网运行
交互电视业务,是有线网络的电视传输主业升级。如何实现交互双向,业内在技术路线上争论了好多年,是EoC、DOCSIS还是FTTH,至今没有定论。其实,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如何低成本、低风险、高回报的快速实现,OTT时代,我们为什么不能换种思维,借网运行呢?
每一个有线网络人都有一个全程全网、全面覆盖的梦想,但在三网融合的今天,无论是电视业务还是宽带业务,都已是多运营商服务的格局,都会有许多用户在多运营商之间切换选择。如果继续追求全程全网、全面覆盖,无疑会造成大量用户接入网投资的闲置和浪费。既然做不到全程全网、全面覆盖,那么我们在开展交互电视业务时,就应该像OTT TV一样,借网运行,这样既能快速开通,也能减少投入和维护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想想能借电信运营商网络免费跑自己的业务,是不是也有一种酸爽的感觉。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做会不会违反总局全程全网要求,对此只能说技术进步了,OTT TV已经做了,我们可不可以弱弱的说声“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至于会不会存在安全问题,交互电视时代,借外网并不比用内网带来多少新的风险,重要的还是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也可能会有人提问有线网络还要不要做网络双向改造,个人看法是,用户有要求的、用户要宽带的、用户要IP视频的,那就改吧,前提是投入产出效益好,近期结合远期规划。
8. 产品创新,大屏跨屏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和竞争的焦点,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的综合体现。对有线网络而言,由于内忧外患,由于网络和终端承载能力的提升,由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丰富,目前是产品创新的最好时机。
有线网络的产品,应该是立足大屏(电视),向他屏(手机、PC、PAD)渗透,因为他屏开放、大屏相对封闭,有线网络拥有一定优势。有线网络应该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客户代码体系,将现有基于CA卡的家庭客户改为个人客户,支持基于个人的、跨屏的个性化门户、内容分享、定向推荐、电子商务、多媒体通信(公告、短信、彩信、邮件、微信、视频电话、语音电话、视频会议、视频聊天)和多屏应用,实现视频内容的多屏断点续看。此外,也应重视第二屏电视、大屏显示手机内容等功能开发。
有线网络的产品,应该向内容运营渗透,重点面向支持多屏的节目回看、新闻拆条、资讯服务、党政服务以及推荐、热点、分享、关联等领域。可以利用现有NVOD平台,开办电影、电视剧(可再分大陆、港台、欧美、日韩)、综艺、体育、新闻等支持交互的高清轮播频道,允许用户快速回看或点播上下集、上下部,支持关联投票、投注、购物和广告;其内容可先取自直播或回看,完整播放原节目、台标及广告,尽量避免版权纠纷,今后再逐步实现节目自购和独播,方便自由插入广告。此外,也可以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党员教育、廉政教育、公务员培训等内容,在电视和手机两屏,实现电视新闻拆条、资讯推送、听课答题和多屏视频会议服务,方便政府购买服务。
有线网络的产品创新,必须适应互联网+时代精益开发、快速迭代的特点,要有紧密的、优秀的研发合作伙伴,也要建设好自己的基本研发队伍,负责需求分析、UI设计、产品运营和应用管理。
9. 社区服务,分流人员
由于为事业单位转制形成,有线网络企业普遍存在人员多、人才少的问题,一方面人浮于事,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经营收入养人都难,另一方面转型困难,想要的技术、营销专业人员进不来,人才结构亟需调整。如何化解?除了政府下文、员工选边回局、台一部分以外,其他只能通过业务开展消化,重点是要做好社区服务。
智慧社区是有线网络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社区高密度覆盖和企业可信度优势。在做好线上服务的同时,也要做好线下设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服务。
智慧社区服务点可以拓展服务领域,同时成为社区零售店、有线和电信业务的代办点、电子商务的集散地,有良好发展前景。有线网络企业可以引进省外连锁零售巨头,在省内合资开展小型连锁零售业务。规模小型连锁零售与个体零售店相比,本身具有利润空间。通过担保支持、保底承诺和允许返回等鼓励措施,有线网络企业有望将部分现有员工转向社区服务和连锁零售,实现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成本降低。
1 0. 支撑平台,逐步趋同
随着省级区域网络整合的逐步完成和交互电视、宽带接入等业务的逐步开展,有线网络支撑平台(包括BSS业务支撑系统、OSS运维支撑系统、MSS管理支撑系统、SSS服务支撑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等)已经越来越多、越大、越复杂。由于各地分散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技术规范不一、低水平重复、投资过大、厂商研发与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建议各省有线网络联合制定各系统技术规范,共同推进各系统向同一厂商演进,以降低成本和风险。各系统选定厂商可以通过免费或低价帮助各省有线网络替换或新建系统,收取年服务费,保障系统和厂商的正常运行。
3结束语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面对三网融合背景下许多行业的重新洗牌,许多人都发出了如此感叹。有线网络也是如此,或许也正走在“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的分界。关键时刻,只要有线网络人不等不靠,锐意进取,积极创新,联合发展,就可以张开双臂,迎来有线网络的美好明天!
摘要:三网融合背景下,有线网络行业受到新的冲击。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有线网络发展,从战略规划、整合联合、产品创新、业务推广等多方面给出了建议。特别提出,“宽带业务,防范风险”;“交互电视,借网运行”;“社区服务,分流人员”。
关键词:三网融合,有线网络,交互电视
参考文献
网络文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11
摘 要: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网络文化 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 整合 角色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交互性,在校园网或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常采用BBS、聊天室、E-mail等形式,由于不受时空的局限,使交流具有间接性、独立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可拓展性。这种交流超越了时空界限,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实施因人而异的辅导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性格特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学习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这一实用文体时,可安排学生走访附近的市场或工厂进行调研,也可通过网络收集素材,整合资料,进行主题创作,最后通过E-mail提交研究报告,教师在网上进行评议。
二、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一方面,应当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活跃思维,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多媒体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创作的外部环境,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利用文、图、声、像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发挥网络信息库的优势,引导学生查找背景资料,自行释疑。
三、教学实施的研究者和评价者
新课程实施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反思、创新和总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教师要由传统的“教书匠”向教学实施的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利用“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形成教育教学新策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教研、上网查询资料和编写电子教案,使用目前流行的PowerPoint、Authorware、3Dmax、Windows画图等多种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演示文稿或教学“课件”。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共享者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由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等为主的课程,转变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教学资源为主的课程。这种教学资源类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区别在于三点:一是开放性。传统课程一般都是由专家撰写而成,并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网络教学资源面向网上所有师生,师生不仅有享用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有了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的权力。二是非线性。网络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因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将由原来的文本性、线性结构的纸质载体变为超文本、超链接的非线性的网络载体。三是拓展性。以网络教学资源为支撑的课程在内涵上要比传统的课程宽泛得多,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特别注重学生个体的感知和体验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对学生进行探索性和创造性的鼓励,从知识积累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课程目标不再是预先设立的、稳定的和标准化的目标,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实际情景而不断进行调整,形成一种新的、强调学生参与的个性化目标,这也正是网络课程资源的魅力所在。
五、行为品德的监控者和引导者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依然承担着对学生行为约束、道德品质教育和影响的责任。教师必须尽其所能地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同时,网络的高度综合性和高度图像化的特点,也会导致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减退。而且,网络上的大量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且良莠不齐,容易造成道德评价失范,最终导致学生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虚拟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尽性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在价值观念、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等诸方面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和冲击,建立道德监控机制,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伦理的建设,促进网络文化人的伦理自律,势在必行。
网络发展背景 篇12
1 四网协同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将同时运营GSM/TD-SCDMA /TD-LTE/WLAN四张网络。一方面考虑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中国移动客户需求多样化因素,另一方面,四张网络制式的差异性明显,与业界传统2G/3G/4G之间的网络生命周期更替规律不同,如何制定网络长期共存协调均衡发展策略,这是现阶段很主要的一个问题。
根据业务需求与网络能力,中国移动提出了GSM、TD-SCDMA、WLAN、TD-LTE四网协调发展的策略,通过四网协同,发挥各自网络的优势,以实现语音、数据业务双领先。即基于业务对于速率、时延、连续性等的不同需求,以及网络在承载能力、覆盖、成本等方面的不同,将不同业务放在最适合的网络上承载。GSM适合承载话音、小流量高价值数据业务,如消息类业务等。TD-SCDMA适合承载手机类数据业务,如网页浏览、社交网络等。WLAN适合承载手机、PC及第三方WiFi终端的互联网数据业务,尤其是高速数据业务:如下载类业务等。LTE承载话音及高带宽、高质量数据业务,如在线视频等[2]。
下文将分析GSM网络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根据GSM网络在四网协同中的定位,提出相应的措施。
1.1 GSM网络发展现状及问题
业界普遍认可GSM是最好的语音承载方式,其生命周期将会延长至2020年以后。对于中国移动,GSM承载全网99%语音计费时长和95%手机数据流量。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数据业务流量上升、种类增加,占用GSM大量网络资源、管道化趋势明显。近5年内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流量增长近60倍。即时通信类业务的大量涌现,占用50%以上网络数据业务信道资源,实际产生的流量不足全网的20%。增量不增收现象严重,近5年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增长仅1倍左右。如图1所示,2011年4季度GSM语音和数据等效话务量比例达到47:53,GSM无线利用率达69%,而TD利用率仅为9%,2G数据流量引起的高负荷,使网络底噪抬升明显,对语音业务的质量产生了影响[3]。
容量激增、结构问题、设备老化等导致网络干扰严重,造成网络性能、业务质量下降,全网高干扰小区占比达4.36%。“三高”问题严重,省会城市高配置小区占比达8.85%,高站比例达5%,全网直放站数量多达31万台(含干放),其中无线直放站总数多达6万台。
由于容量极限和技术本身限制,进一步扩容G网难度大,成本高,长期维持超大规模将是沉重的负担。整网利用率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70%以上的高位。部分密集区域站间距已达200米,基站密度超大;G网每Bit成本是3G的2倍以上,LTE的10倍以上。 目前GSM国内外主流运营商和厂家已经计划缩减或者停止2G网络投资(NTT Docomo2G投资降至2%,中国联通2012年将停止2G投资)。只有中国移动还在对GSM网络进行持续扩容、升级,长远来看产业链很难持续、有效支持。中国移动当前正处于2G向TD-SCDMA/TD-LTE、语音向数据网络升级转型时期,后续GSM网络将定位为“主要承载语音(占比不低于55%),适度承载数据”。
2 三方面应对措施
下面将从挖掘容量潜力、提升网络质量、面向未来演进三方面介绍GSM网络的发展策略,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及配合四网协同战略。
2.1 挖掘容量潜力
2.1.1 提高PDCH承载效率,减缓对语音资源的挤占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数据业务种类逐渐丰富,且运营商管道化严重,网络中承载低传输效率、低收益业务(如QQ)占比不断提升。相同无线资源上,同数据业务传输效率不同。不同数据业务的包大小、包间时间间隔不同,导致占用同样无线资源前提下实际传输的流量不同;不同传输效率的业务平等分配无线资源,低传输效率业务占比高,拉低PDCH信道整体承载效率。PDCH信道承载效率全国平均为4 kbps/PDCH,部分低于3.5 kbps/PDCH(理论峰值为59.2 kbps/PDCH)。
无线资源分配与收益脱节,不同用户/业务平等分配资源。由此导致,增量不增收,不同用户、业务单位流量产生的收益差距较大(如QQ0.18元/MB,歌曲下载1.4元/MB),有限网络资源被低收益业务大量占用,如QQ占用50%以上网络资源。
针对具有不同传输效率的业务进行差异化无线资源配置,高效业务多占资源,提升数据业务信道整体承载效率。具体参考如下指标:提升PDCH信道占用数量;提升PDCH信道承载效率;在以上两指标完善的同时,保证TBF复用度不提升(通常网络中建议小于4),即不以降低用户体验为代价。
针对不同优先级的用户、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无线资源配置,高优先级用户、业务多占资源。
2.1.2 增强型双频网
增强型双频网是双频小区组网的一种方式,网络建设相当于由900 M和1 800 M频段组成的同心圆技术,其具有如下特点:900 M为外圆小区,1 800 M为内圆小区,内外圆共站址,共BSC ;900 M和1 800 M频段为两个独立小区,分别配置BCCH和SDCCH信道,组成一个小区组;通过BSC内的增强算法,小区组中的两个小区实现业务信道资源共享,小区负载均衡。
2.2 提升网络质量
2.2.1 优先保证语音资源
采用语音优化的网络资源配置和优化策略。语音优先策略:当话音业务忙时,话音优先抢占动态信道,而不是优先开启半速率;网络资源的配置必需首先确保语音资源,语音数据双忙小区要通过限制数据业务静态信道的比例来保证语音业务的质量。静态数据业务信道配置策略:对于1-2载频小区,配置1个;对于3-4载频小区,配置2个;对于5载频以上小区,配置3-4个。
2.2.2 干扰问题凸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思路
目前GSM网络面临的干扰主要来自网内干扰,主要引发原因包括:网络配置,近年来话务量激增,网络扩容频繁,导致站间距小、高载频配置小区提高,同频干扰日益严重;网络结构,由于站址条件限制,部分高站、天线倾角较小的基站存在,导致交叉覆盖、重叠覆盖现象较多,产生强干扰源小区;设备使用,直放站应用比例较高,尤其是对质量影响较大的无线直放站被大量应用。
在日常的网络建设和优化中,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完全规避网内干扰的产生,需要考虑基站设备本身的性能提升降低干扰、提高C/I 水平。通过两个方面达到提高小区C/I的目标:提高有用信号C,但会受基站最大功率等因素限制,且增大其他小区同频干扰,给网络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干扰是目前技术上考虑较多的方案,有引入干扰消除算法和抑制干扰产生两个思路。
GSM上行干扰消除技术分析。降低上行同频干扰,可利用信号空间相关、时间相关以及空口同步等特性进行干扰消除。现网已部署的有最大比合并(MRC)技术和干扰抵消合并(IRC)技术。最大比合并技术,是将两根天线上接收的有用信号进行最大比合并,最大化有用信号强度,提高上行C/I,从而提升上行链路质量。干扰抵消合并技术,是利用干扰信号空域相关性,将两根天线接收的干扰信号进行反向抵消,降低干扰信号强度,提升上行C/I,从而提高上行链路质量。增强型干扰消除(EIRC)技术是正在现网推行的新技术。EIRC在IRC技术基础之上,增加了对干扰信号的时域相关性的收集,获得更多的干扰信息,使得同频干扰更接近白噪声特性从而更有效地消除干扰提升上行链路质量。
GSM空口同步,可以更好地提升干扰消除算法的性能。将有用信号和干扰对齐,使估计出的干扰特征适用于整个时隙,能更准确地估计信道和干扰特征。其可以用两种方法实现同步。同步方式一:GPS硬同步。与TD-S共站:从Node B引入同步信号,BTS增加时钟接口;与TD-S不共站:直接接收GPS信号,BTS增加GPS模块。同步方式二:空口软同步。软件实现:选取同步目标小区,通过测量并校准相邻小区的帧偏移,实现同一BSC内所有小区的空口同步;选取同步目标BSC,实现BSC间的空口同步。
GSM下行干扰消除技术分析:降低基站不必要的功率发射,抑制干扰源。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有,数据业务下行功率控制。数据业务下行功率控制技术原理:BSC侧设置功控参数,无线链路质量达到功控门限后,依据终端上报下行链路测量信息,基站自适应调整下行发射功率,形成闭环功控。基站采用低功率发射,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发射,使终端获得稳定接收信号强度,从而在保证数据业务质量的同时降低相邻信道间的干扰。对此,可以分为两种策略:功控优先策略,在数据业务未达到最大MCS等级时进行功率控制;速率优先策略,是在达到最大MCS等级后再进行功率控制,如图2所示。其技术方案价值及意义在于,(E)GPRS无下行功控,随着数据业务占比不断提升,GSM网络底噪水平提升明显。引入数据业务下行功率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业务发射功率水平,降低网络底噪和干扰。
2.2.3 GSM网络语音增强技术
GSM在降低干扰的同时,也可考虑引入语音承载增强的手段,如AMR信令优化、多用户同时隙复用(VAMOS)。
在已部署AMR的区域,引入AMR信令优化技术,改善控制信道覆盖受限问题,主要包括:重复FACCH/SACCH。仿真分析,重复FACCH使R6终端的FACCH性能提升4 dB(支持合并接收),R5终端的FACCH性能提升2 dB左右。现网试点,开启重复FACCH功能后,掉话率由0.29%左右降为0.25%,降低幅度约为0.04%。
多用户同时隙复用(VAMOS),即在下行GMSK基础上引入QPSK,通过将用户配对在I、Q两调制支路,提高语音用户复用度;上行保留原GMSK调制,通过多用户MIMIO将用户配对在同一时隙上,基站通过双天线联合检测区分不同用户,如图3所示。可基于AMR-FR或AMR-HR实现复用度的提升,达到同一个时隙复用2个AMR-FR或4个AMR-HR 用户,并可在VAMOS,AMR-HR和AMR-FR之间动态转换。
当现网SAIC终端渗透率较高时,在AMR-HR基础上使用VAMOS的容量增益约20%;VAMOS终端引入后,容量增益随着VAMOS终端渗透率的增大而进一步提高。
2.3 面向未来演进
2.3.1采用BBU集中部署+光纤拉远方式减少工程投资、降低能耗(C-RAN)
C-RAN,如图4所示,是在分布式基站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整体发展思路借助光传输及IT领域的技术进步,具备三大技术特征:基站基带处理或控制的集中化,减少基站配套,降低站址要求;利用宽带、多频段的RRU或有源一体化天线,结合集中化信号处理,实现基站间协作化和多标准系统的灵活支持;借鉴技术实现处理资源的云计算化,提高资源利用率;清洁、绿色的无线接入网络,低成本、低能耗、高容量。
C-RAN在GSM网络的应用目前主要实现集中化部署,即将原有分散部署的基站基带处理或控制实现集中化,依靠光纤拉远连接各远端RRU,减少基站配套,降低站址要求。
分布式基站设备在GSM网络中的部署比例逐年提高,为C-RAN集中化部署提供了先决条件;GSM基站设备目前主要支持C-RAN的集中化部署功能,可以简化远端站局址要求,降低选址难度,实现精确灵活覆盖,节约建设和运维成本;后续需推动GSM基站设备支持协作化和云计算化,完善GSM网络C-RAN组网能力。
2.3.2 基站支持同频段GSM和LTE FDD双模,未来实现平滑演进
通过一套硬件平台支持同频段GSM 和LTE FDD,两种制式网络可以同时或者单独工作,且带宽功率动态分配。GSM和LTE FDD采用独立基带处理板,共用一个机框,GSM单模向GSM/LTE双模升级时,在基带框内分别插入GSM和LTE基带板即可。RRU和天线无需改动,只需升级RRU软件版本。这样既可以保护GSM投资,也可以降低LTE投资,确保GSM至LTE平滑演进。
3 总结
文中主要介绍了四网协同背景下GSM网络发展现状及问题,并从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GSM是中国移动的根基,其地位只能加固,不可撼动,主要用来承载语音业务,在保证这一前提之下,可以分担小部分数据流量压力。
摘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将同时运营GSM/TD-SCDMA/TD-LTE/WLAN四张网络。根据未来业务需求与网络能力,中国移动提出了四网协调发展的策略,通过四网协同,发挥各自网络的优势,以实现语音、数据业务双领先。为此,介绍了中国移动四网协同发展策略,分析了GSM网络发展现状及问题,从挖掘容量潜力、提升网络质量、面向未来演进三方面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四网协同,GSM,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鲁义轩.上海贝尔:找准四网协同发展的关键[J].通信世界,2010(47):30-31.
[2]胡欢刚.未来5年网络蓝图规划指引浙江移动四网协同发展[J].电信技术,2011(6):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