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发展管理(共12篇)
网络教育发展管理 篇1
1 政府网络管理的特征
1.1 公民言论自由的保障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喜欢在网上各种论坛发表自己对某事件的看法, 政府可以通过浏览网友们的各种意见, 了解网友的心声。同时, 广大网民也可以借助网络来监督政府的日常管理活动。比如近几年“表哥”事件, 就是通过网络曝光来解决问题, 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 为群众监督政府工作开辟了通道。
1.2 政府管理互联网的具体方法
政府对网络进行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使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为群众提供更多真实的信息, 使社会稳定。这就需要政府要保障公民在网络上自由发言的权利, 通过法律来规范政府的行为, 使其能够及时地将政府的相关信息向群众透露, 保证政府办公的公开透明。除了制定法律来规范政府的行为, 同样需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政府的工作当中。政府可以尝试建设电子政务, 使网友足不出户就能够参与到政府管理工作当中, 对政府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
2 政府网络管理与网络发展矛盾原因剖析
2.1 政府管理过严, 阻碍网络的发展
政府通常对网络的开展一系列的强制性管理方式, 这些方式虽然抑制了网络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但是同时也阻碍了网络的发展进程。自从20世纪网络技术被引入我国以来, 网络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 政府的各个部门如公安部、宣传部等都参与到网络的管理当中, 对网络中存在的各种内容进行管理, 政府部门主要监管网络中的各种内容, 通过技术屏蔽以及政府强制手段来过滤信息。政府这种做法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信息的过滤可以使群众阅读的信息更加真实、健康, 净化了网络环境。但同时, 政府经常将一些与自己管理不利的反面信息过滤掉, 为群众展现的都是一些表彰政府的信息, 这不符合政府工作公开透明的准则, 同样也违背了群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期待,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同时, 我国出台了一些列的法律对网络进行规制, 但是仔细分析这些法律的内容, 不难发现很多法律条文都是一味地强调网民应当承担的责任, 应当履行的义务, 其目的是为了征服更好的管理网民, 而不是保护网民自身的利益。比如法律规定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这一规定对家境贫穷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噩耗, 他们无法通过网络来学习新的知识, 但是这样的规定却方便了政府的管理。因此, 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矛盾。
2.2 网络管理权被过度运用
近几年, 很多网站因为报道了政治敏感事件而遭受了封杀。先不去思考关闭网站这一行为是否合乎法律的规定, 单单强制关闭网站就体现了政府管理权力的滥用。除此以外, 我国还采用了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手段, 对国外网站进行限制性的阅览, 很多国外的网站中国公民根本无法阅读, 同时还对搜索引擎中的一些敏感词汇进行过滤化处理, 公民无法自由查找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这些行为无疑是权力过度的表现。
2.3 部分领域缺少政府的监管
在2010年发生的360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的案件当中, 体现了政府管理缺失的问题。网络发展过于迅速, 但是政府传统的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快速化的网络发展, 导致很多网络热点问题涌现。目前, 我国政府主要根据群众的需求来采取自己管理网络的方式, 处于被动的地位, 导致很多问题只有发生了, 才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
3 如何使网络发展与政府管理相协调
3.1 适度把握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 使得信息数据更加公开透明。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 很难突破地理位置和时间的界限, 而如今网民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并且信息范围更加广泛, 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同时, 网络的这些优点使公民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 同时网络的传播快速、互动性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公民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保障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 并不代表政府放弃对网络的管理。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言论, 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但不是每一个网民都有理性思考的能力, 很多网民喜欢跟风, 这导致了大量错误信息的传播。因此, 政府要对网络加以必要的限制, 通过规范和引导网民的行为, 在合法的前提下保证网民的言论自由, 保证社会的稳定。
3.2 政府管理以网络经济发展为前提
网络技术发展速度迅猛, 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与现代的网络技术不相适应。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和网络发展现状, 建议一套与网络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制度, 来规范网络行为。目前我国对网络经济进行管理的法律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民商法中设计网络的条文;第二类是专门正对网络设计的法律, 如《电子商务法示范法》;第三类是政府部门颁布的政策性规定, 如《电子商务模式规范》。通过对这三大类的法律进行对比分析, 不难发现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的法律比较多, 这也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有关。但是尽管有众多规范电子商务的法律, 却没有一部电子商务的基本法, 导致了上位法出现确实, 下位法的制定很难有规范性。笔者在此建议,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各种政策, 规范网络交易的行为、网络经营准许等等, 弥补我国法律的不足。同时,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兴起, 相关法律也应当有所扩充, 将电子商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法律的规制, 规范网络经济发展的秩序。
4 结束语
如今,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网络发展速度非常快, 而取其相对应的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却出现了模式僵化、管理落后等各种问题, 阻碍了网络的发展。在此, 政府需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 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进行转变, 完善制度管理框架。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 伴随而至的网络犯罪、色情视频传播等问题频繁出现, 必须通过政府的介入才能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但是, 在政府的介入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政府对网络的管理与网络发展之间的矛盾, 并针对这一矛盾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网络管理,网络发展,法律
参考文献
[1]何精华.网络空间的政府治理[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9
[2]袁敏.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保护[D],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2010.
[3]许圣荣, 林海春.创新网络经济监管模式研究[J].信息化建设, 2010:45-47.
网络教育发展管理 篇2
试论网络教育的柔性管理
网络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而产生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组织形式.运用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理论对网络教育的`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网络教育中实现柔性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 者:刘锐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科技进步与对策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年,卷(期):2005 22(2) 分类号:G630 关键词:网络教育 柔性管理 柔性网络教育发展管理 篇3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满足广电网络发展的需要
(1)认真做好财会队伍建设,在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中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首先,财务人员要有市场意识,只有财务人员能自觉地运用市场经济法则,积极探索适应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特点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才有可能提供各项创新服务。其次,财务人员要熟悉国家法律,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预测能力,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再次,财务人员要有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要深入渗透到项目管理中去,及时了解政策信息,真正成为广电网络企业决策者开拓市场的有力支持。
(2)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实现财会电算化。广电网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建立广电网络企业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必须由过去的核算为主向管理为主转变,把财务只管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模式向强化财务内部管理、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转移,彻底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而且要熟悉广电网络业务方面的基本知识,摈弃呆板陈旧的管理方式,跳出就财务管理财务的框框,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知识优势和信息优势,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以较高的人员素质来保证实现较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同时为加快财务工作节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必须实现财会电算化,从而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3)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部门要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实现物流和财务信息流的有机统一。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从会计数据中生成财务信息的做法,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统一单位内部信息传输方式,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利用等完整系统的规范程序,形成与广电网络管理信息相容相伴的财务信息系统,并建立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广电网络管理中的中心作用。
二、加强内部成本核算,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1)建立财务约束有序、财务激励机制完善、管理运作灵活应变的自主理财系统。第一,要建立适应市场化运行机制和符合广电网络管理特点及集约化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在经济活动中起到对效益进行控制、分析、预测、监督等作用,促进广电网络的生存和发展。第二,要真正有效地管理好财务、合理而节约地使用资金,要建立起适应广电网络发展的自主筹资,自我约束机制、资金成本、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机制等。强化各项财务指标的科学运用,用指标来分析财务状况。
(2)按照国家制度的规定,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杜绝挥霍浪费现象。加强经费审批,在一只笔审批的基础上,严格规定财务开支的审批权限。对于每项开支,都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后方可报销,制定严格的经费报销程序。
(3)强化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电网络企业的发展,它既要支付高额的运作成本,还要参与信息网络间的竞争,扩大再生产。广电网络要发展,必须强化核算、对经济运行状况实行全面监控。广电网络企业应制定行业成本标准,控制成本支出,把竞争机制引入成本核算,把降低成本与奖励机制挂钩。要对广电服务过程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等加以区分,并通过科学可行的会计梳理进行核算分析,做到管算结合、算为管用,既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又为发现問题挖潜创新,强化财务管理提供条件。
三、构建适应广电网络发展需要的资金管理体制,活化财务管理的能动性
(1)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决策失误是资金低效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把好各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同时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的资金使用效果,建立项目决策负责制。财务制度是财务部门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保证财务部门对经营行为的控制力度,就必须有规范、完善的财务制度,应结合广电网络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广电网络企业要求的内部财会制度。一是建立综合性管理制度,如加强经济管理和明确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二是建立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办公费、旅差费等管理制度;三要建立相关性管理制度,如施工安装费、工程设备采购管理制度等等。
(2)建设优化资金结构的约束机制,抓好资金的结构管理。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是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财务部门必须运用财务预算方法确定最佳的资金结构,加大财务部门对广电网络管理运筹的调控制度,适时实施战略性的资金结构调整。
(3)树立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扎实落实全面推进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部门预算责任,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加强分析和动态监控,完善评价体系,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
四、做好财务分析,发挥决策职能作用
(1)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主要是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
(2)开展经费收支及效益财务分析。对单位所有的经费收支情况作出分析,分析各类经费支出占总经费支出的比例情况,对单位所有当年的经费收入与支出分析,分析经费的收入总额及人均经费收入额;分析经费支出中各项开支的结构与数额,以便充分了解各类经费运转情况和经费支撑度,为收支结构调整、选择企业单位发展方向提供财务信息。
网络教育发展管理 篇4
“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 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1]信息论领域有关于信息质、量及二者辩证关系的探讨。本文也尝试着从质和量的范畴切入, 来考量网络广告内容。质和量, 是网络广告内容自身的一对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特殊矛盾, 两者的关系充分体现在度中。质, 是对网络广告内容价值性的规定;量, 是对网络广告内容规模、结构和发展程度等的规定;度, 是网络广告内容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哲学里度的极限叫关节点, 即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或最低界限。[2]本文将网络广告内容度的最高极限称为饱和, 如图1。对网络广告内容不饱和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方面, 在网络广告内容质一定的情况下, 其量超过饱和所需的最大量, 从而造成网络广告内容不饱和, 如图2;另一方面, 在网络广告内容量一定的情况下, 其质没有达到饱和所需的质, 从而造成网络广告内容不饱和, 如图3。在我国, 网络广告内容不饱和主要指后者。
网络广告内容饱和是网络广告内容在质和量之间保持的一种最和谐状态。目前, 我国网络广告内容在量上的爆炸式增长已成定局, 而网络广告内容在质上的相对匮乏, 会破坏质和量最和谐的关系, 形成网络广告内容不饱和问题。
(一) 网络广告内容量过剩
互联网超链接技术可以使网络上任意离散的内容单元相互联系, 符合人的非线性思维。用辩证的眼光来看, 一定情况下, 网络媒体的这一特性可以由网络广告的优势转化成其劣势。因为网络用户往往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点击网页, 从感兴趣的内容点进入, 继而跳转到其它网页的相关内容点, 随意性大, 网络用户的这一行为特点会使网络广告内容被扩散化。所谓的网络广告内容量过剩, 就是指网络广告内容被无限扩散。它造成了网络广告内容的超载和冲突, 具体表现为:
第一, 内容超载。即网络广告提供的内容量大大超过受众所能承受和所需要的内容量。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高速的媒体融合促使新的网络广告形式层出不穷, 但内容却千人一面。空洞冗余的网络广告内容铺天盖地, 不仅会严重干扰受众对所需内容的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 还会使受众在满足其最主要内容需求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而产生反感情绪。
第二, 内容冲突。未经整合的网络广告杂糅在一起, 会使受众在海量的网络广告内容中面临这样的不和谐:首先, 网络广告内容与网站上其他资讯互相冲突, 即由于版面、时间的安排不合理, 内容相冲突的网站资讯与网络广告被编排在同一网页或者可以相互链接的临近网页、网络视频中相邻或相近的时间段;其次, 同质广告互相干扰, 是指同类产品的网络广告被不加区别地排列在一起, 连续地传达给受众;再者, 异质网络广告互相干扰, 是指内容相悖的网络广告被安排在一起。网络广告内容的这些不和谐容易引起受众的记忆混淆, 带来审美疲劳, 降低受众对网络广告内容的接受效果, 导致受众对网络广告的可信度持怀疑态度。
(二) 网络广告内容质匮乏
真、善、美是网络广告内容在质上应具备的属性。由于我国当前的部分网络广告内容缺少这些属性, 给网络广告受众的精神世界带来污染, 因而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网络广告内容质匮乏是指我国网络广告所提供的大量内容中缺乏真、善、美的内容。一定程度上, 这也是网络广告内容量过剩所引起的负面效应。
第一, 真实内容匮乏。现象按其表现本质的不同方式, 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3]其中, 真象和本质具有真实的属性, 而假象具有虚假的属性。为了争取更多的广告主, 一些网络广告传播者不断缩短网络广告内容的生产周期, 导致所采集和传播的网络广告内容仅局限于假象, 比如背离事实、虚假夸大等内容, 并且多集中在医疗、房地产、加工承揽、致富信息、招工招生等门类。2009年2月, 重庆市渝中区电子商务监管所查处了一例网络广播广告虚假宣传案。该广告称:“CMD浓缩均衡矿物滴对胃炎、便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具有疗效……”, 并在广告播出过程中让患者以热线的形式讲述服用CMD浓缩均衡矿物滴后对疾病的疗效。而其事实是:该产品内外包装并无“国药准字号”标识, 不能提供我国任何卫生部门和药监部门的药准批准文书。[4]失实的网络广告内容往往具有欺骗性, 会使受众判断失误, 信以为真, 产生错误印象和误解。其严重后果在于:一则损害了网络广告业的整体形象, 降低了网络广告内容的可信度;二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使消费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有时甚至会对消费者身心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三则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如果某些网络广告传播者以传播虚假内容赢得优势而又没有受到相应制裁, 那么迫于竞争压力, 一些原来传播真实内容的网络广告传播者也会竞相模仿, 最终形成恶性竞争。
第二, 公益性内容稀缺。这类网络广告内容要求向受众传播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方向一致的价值观。一些传播者无视网络广告的社会影响, 在宣传产品、服务或观念时, 过分强调商业性而非公益性、教育性内容。根据传播学中“传播环境”相关理论可知, 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感染、暗示、模仿和遵从四种机制对社会环境中的人构成潜在性和渗透性的影响。因此, 网络广告中公益性内容的稀缺会导致受众价值观和道德水平的日益下降, 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从而给社会和谐发展埋下隐患。比如, 与社会教育功能相悖的、带有暴力性的网络广告内容, 会使受众产生恐惧心理, 会使受众对暴力产生麻痹的感受, 会使受众产生模仿性的攻击行为, 会使受众以为通过暴力手段能解决问题……带有暴力倾向的网络广告内容会使现实社会中的暴力和犯罪不断上升, 给受众带来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第三, 缺少符合审美的情色内容。“‘情色广告’和‘色情广告’虽然只是语序颠倒, 但其内涵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情色广告, 又可称为性诉求广告或性感广告, 是一种以性特征、性心理为诉求、创意和表现手段的, 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广告形式。……如果传递的广告信息过于低俗、直白, 存在淫秽内容的过火暗示和挑逗性, 就会令人反感, 成为色情广告了。”[5]色情网络广告, 通过对“性”进行肆意描绘与渲染, 滥用性形象、性刺激、性挑逗和色情暗示等, 极力向受众兜售强奸、卖淫、嫖娼、淫乱等与审美相左的不健康内容, 力求迎合网络广告受众的低级趣味和庸俗心理。在中国, “性”历来被视为禁区。过度情色化的网络广告内容, 不仅对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 还是对女性人格的污辱, 对女性权利的践踏, 对女性伦常的破坏, 因此必然引起大众的反感和愤慨, 遭受舆论的谴责和唾弃。目前, 国内一些门户网站没有承担起反映女性良好形象和展示女性美好品质的社会责任, 而成为“准色情”泛滥的重灾区, 露骨的色情网络广告在屏幕上反复跳出, 让人眼花缭乱。
第四, 体验性元素开发较少。随着消费观念的越来越理性化,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消费服务前, 希望有更多机会能切身体验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并从中获益。但是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 由于在网络媒体上投放广告的大多数传播者仅仅看重网络媒体上特殊有效的接触点, 没有从受众聚合于网络媒体的动机——互动上深入思考, 因而注重用户感受和体验的内容元素没有得到深度开发和广泛运用, 这是对网络媒体资源的“浪费”。比如网络游戏内置广告覆盖了一类传统媒体难以到达的媒体接触点——年龄在18-25岁间的年轻人 (这类群体花费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上的时间越来越少, 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上) 。网络游戏所聚合的这些受众资源, 成为网络广告传播者投放广告考虑的首要因素, 他们对网络广告内容覆盖面的片面追求, 导致不注重互动性的强制植入式广告在网络游戏里蔓延开来。有朝一日, 网游用户总会对这类广告司空见惯, 随着新鲜感的消逝, 网络游戏内置广告的效果会因边际效应递减而蜕变成一种干扰。[6]
二、我国网络广告内容不饱和的原因
我国网络广告内容不饱和是由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从客观方面看, 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高速的媒体融合使网络广告内容巨量生产和快速传播;从主观方面看, 网络广告内容传播的起点是广告主, 终点是消费者, 广告公司和网络媒体则是为传播网络广告内容而建立起来的中间环节, 是他们的需求和行为决定着网络广告内容产出的质。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网络广告不饱和的主观原因。
(一) 业务素质不高
网络广告传播者是网络广告内容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网络广告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和操作的规范与否, 对网络广告内容的研发和制作都会造成重要的影响。
第一, 网络广告传播者必须是职业的传播者, 经过严格的职业教育或培训, 拥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但是我国网络广告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无论业界或学界对网络广告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都仍处于摸索时期, 高等教育对网络广告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未能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从事网络广告业的大都是“半路出家”, 或是网络技术人员, 或是传统广告从业人员。他们在网络广告专业领域的素质不是很高, 技术或广告观念相对滞后, 这使得网络广告内容不能通过有效的表现元素展现给受众。
第二, 网络广告传播者应该通过调查, 尽可能多地收集那些能满足受众需求的、较有市场价值的网络广告内容, 然后运用“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抽象思维, 对网络广告内容加工。这需要网络广告传播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付出很大代价。一些网络广告传播者急于求成, 贪图省时省力, 往往跳跃了其中的某个运作环节。他们或者没有仔细观察产品是如何融入消费者生活的, 没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作创造性思考, 描述产品对消费者的作用和价值使网络广告内容得到提升;或者没有从产品与市场沿革入手去真正了解一家企业, 没能掌握体现在产品中的企业竞争力, 没能理解好广告主的传播目的:这些都不利于网络广告内容在质上的突破。
(二) 评估审核欠缺
网络广告内容不是有形的实体, 而是以无形的知识产权形式存在的, 具有创造力属性。网络广告内容是否具有创造性, 需要由权威机构来评判。然而目前, 我国政府方面没有成立专门针对网络广告的监管机构, 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优质的网络广告内容没能获得社会具有公信力的肯定, 会大大挫伤网络广告传播者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 网络广告内容在质的创新上就会江河日下。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互联网上, 不合规的网络广告内容屡见不鲜, 甚至在传统广告中严格受控的色情和暴力等内容也能在网络广告上找到滋生的土壤。很大程度上, 不健康的网络广告内容对网络环境所造成的严重“污染”, 都在于政府方面没能制定出对网络广告内容严格审核的标准。
(三) 传、受双方失衡
传播者要将网络广告内容传播给尽可能多的网络用户, 就必须使编码尽可能的明白易懂, 符合多数受众的解码水平, 让受众能够轻松快捷地解码, 从而实现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但是现在一些网络广告传播者却过于追求形式, 刻意使用生僻的或过于专业化的符号传播网络广告内容。相比编码日益专业化的网络广告传播者, 广大网络广告受众的解码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面。因此, 如果受众受制于自己的解码水平, 不能对真正有价值的网络广告内容进行准确读取, 即使传播者认为所编制的网络广告内容对受众很有价值, 那也只是纸上谈兵。
(四) 受众动机牵制
网络广告受众是网络广告内容的传播对象, 也是网络广告主产品或服务的现实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根据“使用与满足论”[7]可知, 受众面对网络广告不是被动的, 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去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网络广告内容。因此, 网络广告受众的动机是网络广告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指挥棒。
受众的动机分成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表层动机往往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公众能够认同的、个体在明确承认后不会引来非议的接受信息的念头和意愿。深层动机是一种深藏不露、秘而不宣的或者是连受众本人也不清楚的接受倾向和意念。深层动机中的一些东西往往有损阅听者的形象和为正统的社会观念与道德规范所不容。[8]
对受众动机的分析, 可以为传播者提供网络广告内容的创作线索和思路, 以便在传播活动中设计或传播与受众动机相符的网络广告内容。网络广告内容正是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 以受众动机为导向, 通过对动机的发现、迎合和满足, 从而形成往复循环。在网络这个具有匿名特性的媒介环境里, 受众会放纵自己的深层情欲, 根据偏好点击网络上林林总总、良莠不齐的广告内容。传播者在掌握了受众一些不健康的深层动机后, 就会创作出相应的网络广告内容, 有针对性地去刺激和满足受众。因此, 受众不健康的深层动机会造成网络广告内容的恶性循环。
三、改善我国网络广告内容不饱和的对策
围绕着网络广告内容的研发、制作、审核和传播, 网络广告主、网络广告公司、政府网络监管部门、网络媒体运营商和网络广告受众构成了我国网络广告产业链。各主体成员在产业链中的行为会受各自利益、风险和职责的影响。因此, 要改善我国网络广告内容不饱和的状态, 就必须从我国网络广告产业链上各主体入手, 妥善处理产业链、各主体成员及其相互关系, 调和各主体成员分散的决策或行为, 设计促使产业链和谐发展的机制, 使各主体成员的目标和产业链的系统目标实现有效统一。
(一) 整合我国网络广告产业链上各主体行为
“系统是事物由于客观的普遍联系而形成的存在形态, 它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征。首先是整体性, 它是系统的最根本的特性。整体性是指, 系统作为整体, 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样才能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其次是结构的有序性,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有组织的, 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 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最后是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征, 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系统的整体功能。”[9]
我国网络广告产业链是以网络广告内容为核心而构成的一个系统, 产业链上各成员主体是其构成要素。因此, 网络广告内容高效高质的产出依赖于网络广告产业链系统和各成员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首先, 应遵循整体性原则, 就是网络广告产业链上各主体成员要把生产优质的网络广告内容作为自己的运作目标, 策略和行为需要服从于该运作目标。其次, 应遵循有序性原则, 就是政府网络监管部门要通过建立健全网络广告传播法律和市场规范进行宏观调控以使各主体成员在对网络广告内容进行具体运作时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另外, 各主体成员还应该自觉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再者, 应遵循结构最优化原则, 就是产业链上各主体成员在网络广告内容运作的各环节要相互沟通, 相互交流, 只有不断加强相互间的联系, 互通有无, 取长补短, 才能提高各主体成员在网络广告内容运作上的效率, 生产和传播更多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受众需求的网络广告内容。
(二) 科学构建网络广告内容评估指标
为了在大量的网络广告中更好地甄别哪些是优质的网络广告内容, 需要科学构建网络广告内容评估指标。对网络广告内容评估指标的构建, 首先, 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内容是网络广告传播诸要素之一, 因此, 要对网络广告内容作全面而系统的评估, 就必须看到网络广告内容与网络广告整体、网络广告内容与网络广告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而不能割裂它们, 将其孤立开来;其次,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网络广告内容会与时俱进, 因此, 网络广告内容评估指标也应适时有新元素加入, 从而取代旧的不合适的元素;再者, 坚持全面的观点, 对网络广告内容进行评估要尽可能的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层面, 以防止片面性。
网络广告内容评估指标系统应当具有立体感, 可以从三个维度和四个层面加以考虑和分析, 如图4。第一维度是网络广告内容的主体, 其四个层面为:产品、服务、观念和企业;第二维度是网络广告内容的构成, 其四个层面为:资讯、教育、娱乐和艺术;第三个维度是网络广告内容的品质, 其四个层面为:真实性、公益性、悦目性和交互性。在这个立体构成图中, 网络广告内容的各要素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第一维度中的任何一个层面都包括了第二维度和第三维度的各个层面, 第二维度中的各个层面也包括了另两个维度的各个层面。比如, 在有关产品的网络广告内容中, 就可能既有关于资讯、娱乐的内容又有关于教育、艺术的内容, 既有真实性、公益性的内容又有悦目性、交互性的内容。总而言之, 通过三个维度、四个层面对网络广告内容进行立体的考察和分析, 可以对网络广告内容评估指标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和完整的科学认识。
(三) 坚持体现社会主流文化
从传播学“受众的心理效应”[10]来看, 首先, 社会主流文化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 符合“威信效应”;其次, 社会主流文化承载着大众所能接受的和熟悉并喜欢的观点和思想, 符合“名片效应”;再者, 社会主流文化是从大众生活中产生的,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符合“自己人效应”。因此在网络广告内容中融入社会主流文化, 容易引起受众共鸣, 便于受众接受, 还可以有效抑制受众深层的、不健康的视听倾向和低级趣味。
坚持体现社会主流文化, 就要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态度, 既继承传统, 弘扬传统, 又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让社会主流文化渗入网络广告内容的创作中:第一, 把握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指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未来社会发展方向、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11]因此, 我国网络广告内容要坚持以社会先进文化科学、健康和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指导;第二, 把握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了雄厚的文化资源和鲜明的东方特色, 中国网络广告内容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应该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发掘能够为中国受众喜闻乐见的网络广告内容;第三, 不仅重视精英文化, 还要关注大众文化。在文化上只有做到雅俗兼顾, 才能满足不同网络受众的内容需求。只有依靠网络广告产业链各方力量的协同努力和共同开发, 这些文化资源才能为我所用, 才能为网络广告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内容。
(四) 培养受众的健康情趣
网络广告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艺术品, 它确实需要刺激、适应并满足受众的心理接受需求, 从而吸引、娱悦和迎合受众, 但又不能因为盲目地去讨好部分受众低级庸俗的要求而屈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倾向和落后风习。因此, 一方面社会需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广大网络广告受众的头脑;另一方面网络媒体需要加强对那些有庸俗需求的网络用户加以思想疏导, 转移其不良嗜好, 并且通过有效传播以增强网络用户对不健康网络广告内容的辨别力和免疫力, 使他们自觉抵御不良网络广告内容的干扰。
摘要:关于网络广告内容的研究, 学者们的视角大多集中在网络广告内容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上。本文试图从质和量的矛盾关系入手, 分析我国网络广告内容不饱和的现状, 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探讨如何才能生产和传播优秀的网络广告内容, 促进网络广告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广告,内容管理,发展动因
参考文献
[1][2][3][9]王之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7, 130, 173, 85-86.
[4]郭立.重庆查获首例网络广播广告虚假连环案[EB/OL].2009-2-9.http://news.qq.com/a/20090209/001559.htm.
[5]卢小雁, 谢金余.情色广告突破色情禁区[J].和谐与冲突, 2006:125.
[6]刘东明.游戏内置广告的今天与明天[J].中国广告, 2008 (7) :22-23.
[7][8][10]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06, 211-212, 212-213.
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的建设论文 篇5
2)按专题建立网站,以Web教材形式对专题研究方法进行指导。
3)建立起一个以教育网网站搜索为主的参考资料查询与收集系统,提高信息的加工收集能力,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形成快速高效的专题资料库。
4)网罗各种人才,包括美术设计、程序开发以及各学科的专家骨干,成立一个开发小组,共同研究、探讨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的建设,这样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完善、帮助和要求教育者认识到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组织方式,依靠网络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方法与途径等,让他们踊跃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
以上仅是笔者对教育系统网络资源管理建设的思考,有关技术问题还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研究、交流。
参考文献
[1]郜云雁.第五代教育资源浮出水面[N].中国教育报,-12-2(4)
[2]沙勇忠.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1):6-9
高职学生网络文化发展的管理对策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管理
我国网络文化在近20年的时间,经历过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网络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网络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众多的学科、不同的流派、独自的观点、特别的形式,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文化领域。在新的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必将带来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繁荣。网络作为当今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具有速度快、影响大、群众参与简单、形式多样化、内容不受限制面面俱到、普及面广的特点。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高职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网络文化一方面可以使高职学生从网络中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鼓励高职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中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又直接引导高职学生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对网络文化发展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了管理好网络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全方位地对网络文化进行研究,对网络文化的发展进行管理。
一、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根。在网络文化发展之前,高职学生受到的是传统的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不断地扩大,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上网的事越来越多,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活动中的文化因素、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社会心理等精神层面的内容都会通过数字化技术快速地在网上传播,形成了和社会文化相连接又有区别的网络文化。在网络文化发展的今天,高职学生不但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更多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高职学生的网络文化是整个网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接受社会文化及网络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的网络文化。高职学生的网络文化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态来表现他们的群体特征的学习、生活、理想、苦恼、快乐、成长等方方面面的文化成果、文化活动、精神思想和行为方式,既具有传统意义上社会文化的因素,又有网络文化的信息共享平等性、表达自由性、虚拟性、交流快捷性等特点,是以网络物质的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文化。
二、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的发展
网络文化在我国已经快速地发展起来,并且发展的速度和变化在加快。而随着网络文化时代的到来,全国大部分的人员已经将互联网络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全国的高职学生上网的时间和人数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使得高职学生的网络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资源,具有自己的特征:一是高职学生的网络文化具有思想开放性。高职学生正是处于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初期,对新生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容易接受未知的东西,而在互联网上,各种网络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高职学生的网络文化在网络技术的进步中得以实现。二是高职学生的网络文化具有丰富性。由于网络信息量的迅速扩大,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与社会热点不断在网络中涌现,致使高职学生网络文化具有极大的不可控性,得到了无序的发展。三是高职学生的网络文化具有文化主体的自由性。高职学生是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接受各种信息,没有任何的约束,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的文化思想,在互联网上他们是自由的,加之自己的虚拟身份,没有过多限制和约束,是完全自由的。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设备的减价,使更多的高职学生有条件参加网络文化的行列发展中,带动了网络文化的繁荣和影响力。
三、高职学生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影响是全社会的、全方位的。网络文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经济运行周期、经济增长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文化可以给我们带来所需的资源,给我们娱乐放松以及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我们的信息快速传递,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方便,使我们的交流畅所欲言。到2009年底,我国网站数约273万个,域名总数1620多万个。在国内,网络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人们对其依赖程度已超过了影视、文艺、书本等任何传统文化载体。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非常直接、效果显著的。高职学生对于开放性的网络文化传播内容、多元性的网络信息,主流的和非主流的、正面的和反面的、红色的和黄色的、高雅的和粗俗的网络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分辨能力较差,导致了一些好的方面的影响,也导致了一些坏的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对高职学生的公共道德与价值观取向形成了挑战,这些挑战利用网络的无形力量从观念上、感情上、心理上去影响年轻的高职学生。网络文化中好的和不好的内容都会直接引导高职学生的发展方向。我们要高度关注网络文化发展对高职学生的种种影响,以负责的精神对网络文化实施积极利用、有效引导、促进建设、加强管理。为了了解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情况,我们对6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影响调查表
四、高职学生网络文化发展的管理
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的发展,犹如进入到了信息的海洋,没有国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约束,没有教师和父母的管制,没有传统的监督和控制。这样他们在意识形态、价值观、行为规范与信仰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网络文化的内容、发展环境和法制建设进行管理,减少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坏的方面的影响,鼓励高职学生从网络中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
(一)高职学生网络文化内容的管理
网络文化使互联网络成为“自由信息的超级市场”,同时也成为不同意识形态文化交锋与争夺的领域。目前高职学生网络文化发展的方向是松散自由的、盲目无序的。我们国家的一些管理部门虽然已经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一些管理,但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来说,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目前还是一个非常值得管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目前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我们根据200个学生的平时上网情况选择了1000个高职学生喜欢的网站进行调查,然后组织老师对这些网站关于青年学生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归类研究,其结果见表2
从调查结果来看:其中只有432个网站的政治内容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其中有163个是反动的;有365个网站的娱乐内容是积极健康的,有148个是黄色的。通过表2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网络上的政治、新闻、娱乐等信息有很多是消极、黄色和反动的,我们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对网络上的违规违法、反政府、反国家、经济犯罪、民事犯罪等信息进行坚决地杜绝,保障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和健康发展。
(二)高职学生网络文化发展的环境管理
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的发展环境与网络发展的环境紧密相连。目前我国网络的文化环境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假信息和伪信息泛滥、网络的炒作意思加强、泡沫信息严重污染、夸大个人隐私、网络病毒给网络安全形成了威胁、发达国家和强势文化希望统治我们的网络文化发展的环境。这些现象严重危害到网络的文化环境,使网络文化环境的生态失衡。我们要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的整治,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约束和净化网络环境,要强调网民的自律,加强网络环境的道德基础,提高网络文化的道德境界,要提高先进的文化发展环境,坚决杜绝和扼杀黄色和反动的网络文化环境,要推进网络文化法制化进程,搞好网络文化环境的管理。
(三)高职学生网络文化发展的法制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参加网络交流的人才物形成了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社会是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一个物质的世界,网络社会是一个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社会,这个社会受到现实社会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发展的起源还是现实社会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网络社会出现前后现实社会的特征,网络文化的发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网络文化涌现了许多新的网络文化思维方式、新的网络文化审美观念、新的网络文化创造方法,发展了许多新的网络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我们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就是要支持好的健康的网络文化,消除那些不好的网络文化。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需加强网络的法制化建设。将网络的法制化管理和建设作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使网络文化管理和建设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在法律的约束下健康地发展。
五、结语
高职学生是网络文化交往的一个主力军,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给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世界观、身体发育、日常行为规范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网络上的政治、新闻、娱乐等信息内容有很多是消极、黄色和反动的;目前我国网络的文化存在着假信息和伪信息泛滥、网络的炒作意思加强、泡沫信息严重污染、夸大个人隐私等较差的成长环境。我们必须对网络文化的内容、方向、成长环境进行管理。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需加强网络的法制化建设,将网络的法制化管理和建设作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使网络文化管理和建设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在法律的约束下保障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敬菊华,张珂.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江凤艳.浅谈网络文化對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
高等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路径分析 篇7
1 我国高等网络教育的需求与现状分析
高等网络教育可以向更多的人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 并打破了课堂教学、面授教学的限制, 利于提高整体的国民教育水平。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 但是高等网络教育确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密切接轨。截止2007年底, 美国有三百万注册学员, 英国有二百万注册学员。而中国却已拥有四百万注册学员。预计到2010年中国网络教育用户将达到2350万人。在2009年以及2010年中国网络市场将分别达到360亿元以及441亿元。
本课题组于2009年5月份针对高等网络教育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发放问卷120份, 回收有效问卷72份。被调查者中有96%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有87%的人学历在本科以下, 其中, 62%是高中或中专文凭;被调查者的职业覆盖各行各业, 其中以行政、秘书、办事人员等文职类的工作较多, 为34.72%。调查中显示, 被调查者一般有较多时间上网, 每周能上网30个小时以上的占40.28%。足够的上网时间以及对网络环境的熟悉, 对于是否选择网络接受继续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调查显示, 46%的调查者对网络教育了解很少, 40%的人了解部分。虽然对于网络教育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但是很多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教育具备很多的优点。如73.61%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教育的学习时间灵活, 36.11%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教育的学习地点灵活, 同时有29.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教育可以自由掌握学习进度。这些优势是网络教育天然所具有的, 而为什么在认识到这些优势的同时, 被调查者却没有选择更深入地去了解网络教育, 或者进一步去接受网络教育呢?
调查进一步显示, 网络教育文凭的认可度、教学质量、学校品牌、服务质量是影响是否选择网络教育的4个主要的因素, 占被调查者的比例分别为72.22%、38.89%、34.72%和23.61%。这四个因素貌似各有所指, 而实际上, 均可以将其纳入教育质量的范畴之中。本文认为只有与优秀的网络教育质量相搭配, 网络教育本身的硬件优势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两者优势互补方能相得益彰。
2 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的路径分析
事实上, 当前高等网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 重量不重质的激进发展模式。网络教育对于大学而言是一种提供高等教育的方式, 同时也可以为高校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 很多高校并没有经过严谨的论证设计环节就展开网络教育, 会引发网路教育体系的一种恶性循环, 比如盲目地扩招, 而且用一些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 授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 教学过程控制环节疏松。网络教育的教学过程过多的依赖学生自觉性, 如果学生无法很妥当地完成教学安排, 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例如比较流行的一种“自学+光盘+辅导”的网络教育模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一种有效地互动, 不能及时完成学时、课时规定的要求。而教师更是放松了这个环节的控制, 降低了对教学标准的要求。
(3) 教学模式过于死板。目前的网络教育多停留在“人机对话”的层次上, 这一方面导致了上述引发学生惰性的问题。同时, 死板的远程教育模式, 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创造力, 使得教学的过程形式化、流程化、机械化。
(4) 网络教学服务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网络教育面向的多是已经工作的人群, 所以对于他们的管理就不能像对待学校中的学生一样, 要有一定的区别性。因此, 常规的教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 有61.21%的学员明确表明需要进行面授辅导, 33.62名学员认为应根据课程性质进行一定的面授, 而明确表示不需要面授的学员仅为5.17%。同时, 学员希望能够获得比较特色化的服务形式, 如网上保险服务、网上订票、会员制信息查询、心理辅导、免费电子杂志、网上书店、电子图书馆、免费考试类信息等, 其中后四项服务的需求量均超过50%, 对免费考试信息的需求达到71.94%。由此可见, 多元化和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服务对于提高网络教育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针对上述在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首先要在态度上重视网络教育的质量问题, 其次在实现的过程中, 要引进质量管理的思想。将质量管理思想引进高等网络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网络教育所面对的问题, 为其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3 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图1为本文构建的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这一体系首先是构建在一定的硬件设施基础之上的。如上文所分析的, 基于意见设施基础上的是教育质量——由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组成, 其中教学质量可以被分解为师资课件、教学课程控制、教学标准设置三个环节;服务质量则由标准服务和特色服务组成。
师资课件环节是授课的基础, 只有具备过硬的师资和优秀的课件, 才能够使学生准确无误地接受知识。像在复旦大学网院, 已经形成了一支200人的教师队伍, 其中50%强为副教授以上职称。讲师都是博士毕业, 并且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能够胜任远程教育工作的教师。正是因为这种过硬的师资队伍, 才使其在2005年获得了79.4%的毕业生就业率。教学课程控制环节的质量管理, 主要应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网络教育应比面授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练习的意义, 细化教学练习的标准设置, 并以此来作为课程学习是否合格的重要基础。当然, 可以适当的增加面授的内容, 面对面的交流更能让教师明确学生的需求。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网院在教学过程中, 强化了形成性考核。“根据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权重计算课程成绩, 其中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全部在网上实施”。教学标准的设置一定要遵守适度偏紧的原则进行, 并且应与教学课程的控制标准相契合。不能把网络教育变为“空头”的学历教育, 丧失了其知识教育的本质所在。教学标准设置作为最后一个“把门人”存在, 只有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样才能最终保证网络教育文凭的含金量,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除此之外, 现代质量管理强调第三方质量认证, 第三方认证可以比较客观地检验质量管理的过程。国内已经有高校的网络学院开始引进第三方质量认证, 像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就于2004年1月正式启动了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的工作。本文认为除了标准的质量管理认证之外, 网络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领域, 还应受到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 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教育办学资格的审查, 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 把好开办网络教育的关口。
摘要:网络教育质量是我国构建教育多元化、完善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同时, 网络教育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 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影响了网络教育的开展。特别是高等网络教育, 它是大学教育的一种延伸, 如果变成了简单的“文凭教育”, 一方面浪费了高校资源, 另一方面使得高校的网络教育文凭贬值。解决当下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加强高等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 并从宏观上构建了高等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网络教育,高校,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廖平.对网络教育规范学问题的思考[J].继续教育, 2003, (4) :22.
[2]李艳娜.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 2003, (7) :34.
[3]李桂云.办“复旦水准”的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 2005, (6) :16.
[4]王福胜, 徐乃庄.上海交大网络教育质量保证的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 2007, (3) :56.
网络经济发展时代的管理创新 篇8
管理创新的概念应源于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 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 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过程。从经济学的观点看, 人类始终面临着稀缺资源与无限需要之间的尖锐矛盾, 需要做出抉择来恰当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组织在动态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生存, 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 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 这就是管理的创新职能。
创新理论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 熊彼特 ( Joseph A. Schumperter, 1883—1950) , 在其1912年发表的著作 《经济发展理论》中, 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熊彼特所说的 “创新”是一种从内部改变经济的循环流转过程的变革性力量, 本质是 “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 创新包括以下5种情况: ①生产一种新的产品, 或者开发一种产品的新属性。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新方法既可以是出现在制造环节的新工艺, 也可以是出现在其他商务环节的新方式。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控制原材料或配件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任何一种产业的新的组织, 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 或者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现有的资源的基础上, 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一种新的或更经济的方式来整合企业的资源, 并能有效地加以实施, 以达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动态过程。
在加里·哈默的最新专著 《管理大未来》中指出: “管理创新是从根本上改变管理工作的方式, 是一种显著地改变面向顾客的组织形式并最终推进组织目标的手段。 简而言之, 管理创新将改变管理者做事的方式, 并增进组织的绩效。”
2管理创新的时代意义
一份全球性调查报告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世界各地的公司中, 只有15%的员工认为自己非常投入地进行工作。 由此可见, 企业现在的管理方式无法激起员工潜在的热情和能力, 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目前环境的变化, 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 1) 未来世界充满着难以想象的变数和巨大的挑战, 也孕育着无限发展的商机。企业能否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降低成本, 把握机会, 关键在于创新。21世纪对于任何公司而言,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我们能否和世界同步, 快速变化?”这个时代鲜明的特征是变化———急剧的变化。如果经典的商业模式突然导致了公司死亡, 唯一的可能是环境本身发生了巨变。面对变化, 许多公司或者适应变化, 或者犹豫不决, 或者主动进行公司重组, 或者在被动重组中痛苦挣扎。把短暂误当永恒的, 公司注定将错失未来。今天, 任何事物都是短暂的。所以, 如今的公司目标是建立能够持续进行 “无外伤”自我调整的组织, 就如人体的自适应系统那样。
( 2) 未来是创新的, 然而到目前为止, 创新依旧是公司组织内部的少数派, 要让创新成为每位员工的工作。 虽然许多管理工具可以让员工更服从、更勤奋, 但却不能让员更创新、更忠诚。如果企业想在未来的 “创新力经济”中占领制高点, 则更需要他们兴致勃勃、诙谐幽默、 充满热情。要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而不是机械地工作, 员工有更多创造空间, 并充满热情地去工作, 这需要管理创新。
( 3) 管理创新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它彻底改变了组织运营的方式, 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组织模式, 而且正因为如此强烈的变革使得组织能够高效地实现目标。
3管理创新的途径
当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也使得传统管理方式和手段难以适应企业全球化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经营需要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加快转型的形势下, 深刻思考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认真研究各种应对措施, 形成互联网时代新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 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日前颁发的第十八届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中, 海尔集团申报的 “以自主经营体为基础的人单合一管理”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审定为一等成果, 这是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最高奖项。海尔这一具有时代性、原创性、前瞻性的成果, 在企业管理的潮流中有重要引领导向作用。
( 1) 观念的创新。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学习和创新是网络经济的核心。网络使距离消亡到零, 传统生产上的连续性被打破, 传统组织结构将很难适应网络经济。不能更新观念, 无异于将企业隔离在网络经济之外。
海尔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将管理创新聚焦到互联网的企业。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把海尔成功的秘诀概括为 “第一是创新, 第二是创新, 第三还是创新。”2005年以来, 海尔为应对互联网的挑战进行了一系列颠覆性、系统性的变革, 从战略到机制到运营到考核, 涉及了所有业务、所有环节和所有员工。对于其他企业来说, 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是海尔创新的一些理念, 比如, 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以用户为中心, 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 从 “为产品找客户”转变为 “为客户找产品”。如何遵从网络经济的基本规律, 将经营视角从规模经济转变为范围经济, 建立起协作、共创、共赢的快速反应的社会化价值创造网络等。
( 2) 企业运行模式的创新, 包括制度、组织结构等。 企业的组织应成为有序的非平衡结构, 内部流程应适应外部瞬息万变的市场, 企业要能及时针对市场做出反应。企业管理要运用动态的思维, 于变化中实现管理。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 一方面, 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 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与之相适应; 另一方面, 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 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 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 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 非层级制则如鱼得水, 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 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如海尔探索将传统管理模式变为一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 “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人单合一”, “人”就是员工, “单”表面是订单, 本质是用户资源。人单合一, 也就是把员工和他应该为用户创造的价值, 面对的用户资源 “合”在一起。双赢, 即员工不是根据上级下达任务完成的多少和好坏拿钱, 而是以员工创造的用户价值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在组织结构上, 一般企业都是按照金字塔的正三角组织来搭建的。金字塔最上面的尖就是最高领导, 最底下是普通员工, 中间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海尔把金字塔结构倒过来, 变成倒金字塔, 接触用户的员工在第一线, 领导在下面, 领导从原来的指挥者变成了资源提供者。倒三角的组织结构体现的是实现两个 “零”的目标, 员工内部协同的零距离; 组织与外部用户的零距离。第一个零距离体现在一线员工要完成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目标; 第二个零距离则是内部员工协同起来共同创造用户资源, 必须全流程和用户零距离。
( 3) 企业员工自身的创新。这是指员工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在网络经济环境下, 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要成为创新的主体。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预示着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质的突破。 建立一种有利于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激励人才的新机制。海尔在员工激励方面的做法也是非常有创新性的。传统的员工激励都是基于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外在激励, 而海尔转变了思路, 通过创造公平的机会和平台将外在激励转变为员工的内在的自我激励, 形成员工与自身能力的博弈, 充分发挥了员工潜能, 实现自我超越。
摘要:企业经营长期制胜的秘籍是什么?既不是卓越的运营, 也非新的商业模式, 正确的答案是管理创新——组织不断拥有激活人才、配置资源和构建战略的新方式。伴随着互联网进一步进入并改变人们的生活, 如今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此前作为西方管理鼻祖通用汽车的破产, 意味着以大工业规模化时代为背景、以泰勒科学管理为灵魂、以精英官僚体制为主要特点的传统管理模式的衰落, 也昭示着更加民主、更加扁平、更加灵活的新一代管理模式的崛起。
关键词:网络经济,管理创新,企业
参考文献
[1]周俊霞.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影响及对策[J].2012 (45) .
[2]李国学.全球生产网络、国际投资协议与经济发展[J].2012 (50) .
[3]王建芹.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创新研究——以大理市为例[J].2014 (4) .
[4]杜元伟, 谭莹莹.开放式创新发展动态分析[J].2012 (45) .
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与发展 篇9
1.1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网络管理的需求决定了网管系统的组成和规模, 任何网管系统无论其规模大小如何, 基本上都是由支持网管协议的网管软件平台、网管支撑软件、网管工作平台和支撑网管协议的网络设备组成。
网管软件平台提供网络系统的配置、故障、性能以及网络用户分布方面的基本管理。目前大多数网管软件平台都是在UNIX和DOS/WINDOWS平台上实现的。目前公认的三大网管软件平台是:HP View、IBM Netview和SUN Netmanager。虽然它们的产品形态有不同的操作系统的版本, 但都遵循SNMP协议和提供类似的网管功能。不过, 尽管上述网管软件平台具有类似的网管功能, 但是它们在网管支撑软件的支持、系统的可靠性、用户界面、操作功能、管理方式和应用程序接口, 以及数据库的支持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可能在其它操作系统之上实现的Netview、Openview、Netmanager网管软件平台版本仅是标准Netview、Openview、Netmanager的子集。例如, 在MS Windows操作系统上实现的Netview网管软件平台版本Netview for Windows便仅仅只是Netview的子集。
网管支撑软件是运行于网管软件平台之上的, 支持面向特定网络功能、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管理的支撑软件系统。
网络设备生产厂商往往为其生产的网络设备开发专门的网络管理软件。这类软件建立在网络管理平台之上, 针对特定的网络管理设备, 通过应用程序接口与平台交互, 并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库和资源, 实现对网络设备的管理, 比如Cisco Works就是这种类型的网络管理软件, 它可建立在HP Open View和IBM Netview等管理平台之上, 管理广域互联网络中的Cisco路由器及其它设备。通过它, 可以实现对Cisco的各种网络互联设备 (如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进行复杂网络管理。
1.2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通常简称网络拓扑结构) 是决定网络管理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可以把其分为集中式和非集中式两类体系结构。
目前, 集中式网管体系结构通常采用以平台为中心的工作模式, 该工作模式把单一的管理者分成两部分:管理平台和管理应用。管理平台主要关心收集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而管理应用则利用管理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和执行更高级的功能。
非集中方式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包括层次方式和分布式。层次方式采用管理者的管理者MOM (Manager of manager) 的概念, 以域为单位, 每个域有一个管理者, 它们之间的通讯通过上层的MOM, 而不直接通讯。层次方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伸缩性:通过增加一级MOM, 层次可进一步加深。分布式是端对端 (peer to peer) 的体系结构, 整个系统有多个管理方, 几个对等的管理者同时运行于网络中, 每个管理者负责管理系统中一个特定部分“域”, 管理者之间可以相互通讯或通过高级管理者进行协调。
对于选择集中式还是非集中式, 这要根据实际场合的需要来决定。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分布式网管体系结构, 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兼顾两者优点的一种新型网管体系结构。
2 网络管理技术的种类
2.1 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
目前广泛采用的网络管理系统模式是一种基于Client/Server技术的集中式平台模式。由于组织结构简单, 自应用以来, 已经得到广泛推广,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一个或几个站点负责收集分析所有网络节点信息, 并进行相应管理, 造成中心网络管理站点负载过重;所有信息送往中心站点处理, 造成此处通信瓶颈;每个站点上的程序是预先定义的, 具有固定功能, 不利于扩展。
2.2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 Intranet也正在悄然取代原有的企业内部局域网, 由于异种平台的存在及网络管理方法和模型的多样性, 使得网络管理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很高, 培训管理人员的时间很长,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寻求高效、方便的网络管理模式来适应网络高速发展的新形势。随着Intranet和WEB及其开发工具的迅速发展,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也因此应运而生。基于WEB的网管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a.地理上和系统间的可移动性:系统管理员可以在Intranet上的任何站点或Internet的远程站点上利用WEB浏览器透明存取网络管理信息;b.统一的WEB浏览器界面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学习, 从而可节省培训费用和管理开销;c.管理应用程序间的平滑链接:由于管理应用程序独立于平台, 可以通过标准的HTTP协议将多个基于WEB的管理应用程序集成在一起, 实现管理应用程序间的透明移动和访问;d.利用JAVA技术能够迅速对软件进行升级。为了规范和促进基于WEB的网管系统开发, 目前已相继公布了两个主要推荐标准:WEBM和JMAPI。两个推荐标准各有其特色, 并基于不同的原理提出。
2.3 CORBA技术
CORBA技术是对象管理组织OMG推出的工业标准, 主要思想是将分布计算模式和面向对象思想结合在一起, 构建分布式应用。CORBA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面向对象的异构应用之间的互操作问题, 并提供分布式计算所需要的一些其它服务。
3 网络管理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角度来说, 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监视网络中各种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 对产生的大量日志信息和报警信息进行统一汇总、分析和审计;同时在一个界面完成安全产品的升级、攻击事件报警、响应等功能。
但是, 一方面, 由于现今网络中的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量众多、构成复杂, 异构性、差异性非常大, 而且各自都具有自己的控制管理平台、网络管理员需要学习、了解不同平台的使用及管理方法, 并应用这些管理控制平台去管理网络中的对象 (设备、系统、用户等) , 工作复杂度非常之大。
另一方面, 应用系统是为业务服务的;企业内的员工在整个业务处理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 其对应用系统的使用权限也不尽相同, 网络管理员很难在各个不同的系统中保持用户权限和控制策略的全局一致性。
另外, 对大型网络而言, 管理与安全相关的事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管理员必须将各个设备、系统产生的事件、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分析, 才能发现新的或更深层次的安全问题。
4 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前景展望
随着现代企业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网管软件也不断推陈出新,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广阔的。计算机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 网络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一, 多厂家、多技术的融合。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 统一的、综合的网管正日益显示出重要性。
第二, 基于Web的网管。随着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的出现, 集成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第三, 面向业务的网管。新一代的网络管理系统, 已开始从面向网络设备的管理向面向网络业务的管理过渡。
第四, 基于CORBA技术的网管。CORBA最初的提出是为了满足异构平台上分布式计算的需要。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一系列网络管理标准的出台, 出现了大量的商用网络管理系统, 但各种网络系统在结构上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标准。如果不能高效的对网络系统进行管理, 就很难保证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服务。网络管理是网络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其重要性已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因此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管理与应用发展问题展开探讨。
浅析高校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及发展 篇10
1 高校网络的现状
1.1 校园系统繁多、管理复杂
高校网络主要分为对外与对内两方面。其中对外网络主要有整个学校的主页, 各部门各院系的主页, 对内网络主要是办公系统、邮件系统、人事系统等。随着高校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需要更多的应用服务器, 而各个服务系统之间存在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的不统一。部门间、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实现困难, 导致系统之间相互独立, 既增加了维护的工作量又形成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
1.2 资源分配重复不均
由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高校应用了各项管理信息系统, 并为其配备相应的服务器。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面向不同的对象, 使用的频率也不一样。比如教务系统平时很少登陆, 一旦到了学生选公选课或者体育课的时候, 同时在线人数剧增, 导致系统瘫痪。而购置过多的服务器, 需要对中央核心机房环境进行扩建, 同时配置相应的精密空调设备, 加上服务器本身24小时的能耗, 对于高校的日常运营是一个不小的支出。
1.3 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高校网络一方面对自身形象进行展示, 另一方面也是自身科研力量集中体现。因此安全问题是高校网络建设需要特别重视的环节[1]。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3.1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对高校网络一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而且很多病毒都具有传播性, 一旦核心区域的网络感染病毒, 那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曾几何时熊猫病毒[2]、arp病毒等肆虐一时, 众多电脑遭受其害, 尤其是工作人员可能因为不慎操作引起的内部感染, 一旦感染病毒将干扰整个高校网络的正常运行, 甚至使教学、办公等各项软件产生错误。
1.3.2 安全漏洞及网络攻击
虽然微软和各大网络安全公司不断的公布漏洞补丁, 但是各个服务器操作系统仍然存在着众多未知的漏洞。对于网络服务器而言就算及时安装系统补丁, 还是存在着安全隐患。对普通电脑而言, 由于微软已经宣布今后不再对XP系统进行补丁, 而大量的普通电脑由于其年代及硬件限制并不能升级到WIN7及以上系统, 用户在系统上进行的网络交互操作容易为网络黑客利用, 从而让其入侵电脑获取其信息, 并以此为跳板对其他电脑进行攻击, 进而危害整个网络。
2 高校网络管理及发展方向
2.1 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及培训措施
目前高校的网络管理主要由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 其负责的内容除了自身校园的网络运行之外, 还包括办公电脑的维护、一卡通数据的安全、网络文化的监控等。所负责的内容多且杂乱。学院领导应重视网络部门的建设, 合理统筹网络中心和其他部门的合作, 制定明确的网络规划, 责任到人, 固定网络安全人员, 做好日常维护及备份, 并进行日志记录。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要定时委派相应人员出去培训学习, 紧跟社会的发展。而对学校普通的使用人员, 要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通过学校内部组织安全讲座, 制作教学视频等对师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以加强整个学校的网络安全意识。
2.2 应用技术手段提升网络安全及利用率
对于高校校园网络而言, 起首要作用的就是架构的合理性。要划分出网络核心区域与行政区域教学区域及学生区域。划分不同的VLAN, 设置用户身份认证、VPN、防火墙、流量控制系统等维护校园网络安全。
由于高校网络具有一定的科研性。可以应用一些前端技术, 比如蜜罐技术, 通过在校园网络DMZ区域中或者内部网络中安置具有漏洞的蜜罐主机来吸引攻击者进行攻击。对蜜罐进行监控, 分析攻击数据, 进而了解攻击者通常的攻击方式, 并追踪攻击者的位置。
对部分网络服务器进行虚拟化[3]设置, 当今社会, 虚拟化已经越来越多应用到高校校园网络中。虚拟化技术可以高效的节约物理服务器资源, 降低运行维护和建设成本。通过虚拟化技术, 可以将各个服务器进行整合, 并能将网络和存储虚拟化, 可以快速应用部署, 迅速简化灾难恢复过程。总的来说虚拟化技术可以提升硬件资源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具有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当前主要的虚拟化软件主要有VMware公司的v Sphere、微软的Hyper-V和Citrix的Xen等。
3 结语
网络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建设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何更合理的进行网络建设, 如何更安全的进行网络管理, 如何更有效应用前沿技术, 是各个高校今后需要思索的方面。当然网络安全不仅包括网络硬件的安全, 也包括网络文化的安全, 如何更好进行网络建设, 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向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J].华南金融电脑.2007, (6) :74一76.
[2]刘丽琳.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仁[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 (24) :60一62.
浅议网络管理的关键技术与发展 篇11
关键词: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he Ke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Management
Liu Jianbin
(Tianjin Unicom,Tianjin300381,China)
Abstract:With the ever-expanding network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access to a huge network of business space at the same time,network management has also put in a higher quality requirements.In network management,there is a series of issues,constraints of network management science.This network management problems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targeted a series of key technologies,and network management Study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cience to promot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wards network management,intelligent direction.
Keywords:Network management;Key technology;Network security
一、网络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网络系统本身存在问题。由于硬件、软件、程序、功能或者配置等问题造成的系统漏洞普遍存在,这些漏洞将给黑客或者病毒入侵者提供机会,而IP/TCP协议采取传输过程中无法控制的明码传输,更是给黑客或者病毒入侵者提供截取信息和窃听信息的机会。笔者分析,作为网络节点的唯一标识,IP是不需要身份认证,而且也不是固定的,因此,网络系统的攻击者往往极其容易地通过修改或者冒充他人的IP拦截、窃取和篡改信息,无论是单位、企业,还是个人信息,保密性都非常差,极其容易受到侵害。
(二)外界对网络管理的威胁。影响网络管理的外界因素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非人为的因素,譬如自然因素,笔者通过网络管理的实践经验,总结外界对网络管理的威胁因素如下:1.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下,网络管理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但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会间接或者直接威胁网络的管理安全,另外,机器设备的故障也会影响网络的正常管理;2.黑客是游走于计算机安全技术边缘的网络高手,他们将利用网络系统的各种漏洞入侵网络系统,给网络管理带来很大的威胁;3.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潜伏性、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病毒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发,对网络管理造成极大的威胁;4.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或者利用工具进行网路访问权限,进入电脑进行操作。
二、网络管理的关键技术
(一)完善系统设计,提高数据加密技术。网络管理应该针对现有的网络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通过建立入网访问控制的功能模块,为网络管理提供第一层保护。该模块将对登陆服务器的用户进行网络资源条件获取,以便控制用户工作站位置和入网时间,并对非法用户进行拦截。另外,网络系统的完善除了对入网控制之外,还要提高数据机密技术,保证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会轻易被非授权人员获取,即使被非法获取了,非法获取者也无法解密这些信息。笔者通过总结,比较适合目前网络管理的加密技术主要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前者的加密和解密的密钥是同一个,而后者加密和解密不同,后者通常是公开加密密钥以便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而秘密持有解密,加强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总之,网络系统的管理必须在不断检测之后,进行及时的更新,保证网络系统具备防止用户越权存取信息的存取控制功能、具备防止用户在存储区内读写存储内容的存储保护功能、具备检测记录数据运行和存取情况的管理能力,保证网络管理系统具备完整性和完全性。
(二)提高网络系统抵御外界入侵的能力。由于网络管理系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或者人为入侵者的威胁,因此必须提高系统抵御外界入侵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1.对网络系统硬件进行环境保护,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不仅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建设服务器的机房,还要配备防震、防火、防水、防盗等设备,经相关部门检查后方可投入使用;2.网络硬件投入使用后,要根据检修和维护的制度,定期做好检修和维护,并制定网络故障应急方案,安全专人负责;3.建立网络防火墙,防止黑客等外部网络用户的非法访问和获取资源。防火墙除了要采取一定的安全策略进行传输数据包的检查之外,还要做好网络实施操作的监控和记录,一旦发现非法行径,自动启动预警信号;4.病毒防杀是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采取自动防御的态度,安全正版的杀毒软件,并实时对软件进行监控和升级,实时进行网络系统扫描,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5.在网络系統中设置访问权限,包括用户访问的权利和访问的限制,尽可能将非法访问排除在网络之外。
(三)建立网络管理的评估和监控体系。网络管理的评估和监督体系针对黑客等非法访问者,依靠专业的网络评估和监控人员,利用先进的软件,分析不法攻击存在的可能性,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同时,还要加强评估和监控人员安全意识、职业道德、责任心的培养,使得这些网络管理人员能够根据本身的职责权限对数据进行合法操作,不断加强网络系统安全规范的管理,给网络安全提供安全和保障。
三、网络管理的发展
就目前网络管理的现状,结合笔者在网络管理的实践操作经验,网络管理技术发展朝着三大趋势发展:1.分布式技术,其特点是没有中心,节点互相连接,与中央控制式网络对应,数据传输可通过多条路径,一旦中心遭受破坏,不会造成总体的崩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XML技术,其特点是灵活性较强,通过控制网络设备,进行复杂的交互式通信,实现原本管理接口难以完成的操作,另外,这种技术管理系统的开发成本较低,笔者认为它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管理的核心技术;3.B/S模式,其特点是维护简单,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员都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接入网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模式在大型网络管理中最为合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管理是一项技术强较强、涉及面较广,而且操作复杂的管理任务,是网络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而网络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管理的安全意识,完善管理的技术水平,制定管理的科学策略,促进网络管理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坚,申山宏,成卫青.网络管理发展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
[2]鲁梦.分布式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研究与实现[D].贵州大学,2006
网络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发展 篇12
网络信息化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如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网络信息化克服了空间距离、经济发展差距等障碍,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可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是民众参与管理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化也带来了一些消极挑战。如政府的权威受到挑战。互联网的兴起打破了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在网络社会,民众不只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且还在不断地制造信息、发布信息。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正视这些问题,通过信息化网络发展作为载体,推动社会管理的创新。
网络信息化对创新社会管理的相关影响
1. 网络信息化对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影响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就是为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创新社会管理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和平衡利益,服务社会及群众,这个创新的过程依托社会政策的有效性措施为基础,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权明确、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后的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当前国情显示,尽管社会组织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管理模式并未改变,转变这种主导模式就是未来社会管理创新重点,整个过程的有效进行,必须依靠网络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动力支持。
1.1网络信息化有助于梳理社会关系,降低沟通成本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关系复杂情况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推动下,能够获得较好的梳理,社会矛盾的疏导更便捷,有助于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社会管理涉及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公布,建立决策层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也有助于政府获得来自社会更加真实的信息。网络信息化有助于消除信息与决策层之间存在的沟通不畅通或人为阻碍等问题,能够加速传递信息,降低信息失真的概率,更好地避免信息延迟或拖延导致的决策失误或滞后等问题,有助于降低决策成本和提升行政效率,实现社会各方与政府之间的全面交流与沟通,提高社会管理体制服务群众的功能。
1.2网络信息化有助于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创新服务管理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政府服务质量提升,并转变政府服务的手段和功能。传统的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差,服务的手段单一,服务的形式简单而非主动,社会公众必须自主寻找服务部门来解决问题,政府传统中服务都是被动处理,服务水平差。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于政府,形成电子化办公服务平台,服务手段和内容均可丰富,也有助于加强各个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技术和手段增加,优化服务质量。
1.3网络信息化有助于实现精细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降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成本,信息传递便捷和有效率,增强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信心。政府服务的内容和管理模式转变,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将公众参与和服务公众相互结合,实现服务平台的高质量服务水平,社会公众认可程度更高。如此,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服务会抱有更大的信心,对政府的服务满意度提升,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服务平台,缩小与公众的期望差距,提供优质服务。
2. 网络信息化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消极效应
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管理服务,作为新事物的存在,无法避免双重性的发生,首先肯定新型社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便捷,其次,需要面对信息技术运用差异情况下的负面作用,积极消除不利影响。
2.1网络信息化带来的“过度参与”,使政府面临无政府主义的挑战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共享带来的优势在于为公众提供自由言论并且不受时空限制的平台,公众参与其中的自由权力也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引发“过度参与”,政府面对公众信息过度膨胀下的无政府主义挑战,影响社会的有关政策的决定和社会稳定。信息自由流动在团结人心上能产生积极效果,但也能够分化国家,全球网络化带来的信息泛滥,政府面对社会因为“过度参与”导致的无序状态,在前期无监管措施应对下,很容易影响社会、政治和经济健康发展。据此,网络信息化带来自由参与权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过度参与”下政府管理上的风险,制约了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进程。
2.2网络信息化引起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不均衡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所处的阶段不一致,不均衡的情况明显存在,而且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存在状态。20世纪末,全球互联网用户中OECD(世界经合组织)地区就拥有95.6%的份额,94%的网页是英语;部分的发达国家依然是当今世界信息发展潮流的主角,英语占主导存在于互联网络中。这显示信息通信技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均衡差异情况严重,一方面少数国家和地区网络信息化程度高、信息化的应用基础强。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国家与地区利用信息技术水平很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弱现实,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讹诈”和“信息安全威胁”,并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外衣,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而被信息技术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没有竞争力,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国家产生的影响明显。
2.3网络信息化引发政治参与的程序化
随着网络信息全球化发展,政务公开已经不是时代的难题,而公众的要求也很高,政务公开所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首先,可以进一步提高政务廉洁和高效运行,公开的信息方便公众,其次,公开的程度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及信息技术水平,巨大压力也随之产生。同时,政府主导的网络信息平台,很容易因为政府当局考虑自身或有关团体利益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实现目的,甚至通过虚假信息来迷惑公众来达到目的。因此,如何有效遏制和区分真实虚假信息,也成为公众参与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存在严重的流于形式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状态,很容易降低公众参与的热情,直接导致政治体系发展与社会管理科学发展相悖,民众对社会管理失去信心,不利于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最终将会走向政治停滞和政治混乱。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对社会管理发展的综合措施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和社会管理模式均带来转变,制度创新应运而生,改变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推动社会管理发展。
1.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监管互联网
法制建设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监督和保障网民权益的作用,依法管理互联网是全球发展的趋势所在。自1978年来,美国政府有关部门针对互联网已经出台超过130多项法律法规,该国作为互联网法律制度最多的国家,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西方国家均通过网络安全法律健全,对网络自由言论给予监督,上网行为监控,网络监管覆盖整个国家。为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府应根据互联网发展的两面性特点和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国情,完善法律法规,针对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给予法律支持,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消除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社会管理的消极作用。
2. 通过制度化建设应对网络舆论
政府构建社会管理体制因为网络公共舆论的发展而面临巨大压力。公务员的言行将暴露在网络环境下,很容易出现网络舆论扭曲或放大情况,网络攻击的方式虽然有效起到监督作用,但是部分廉政的公务员也很容易受到攻击,难以解释。统计资料显示,网络舆论监督类信息统计中,占85%的信息是针对政府及有关人员开展的负面信息。当前,在应对网络舆论攻击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制度化的应对机制,比如,网络舆论造成网络事件后,政府往往是被动处理,处理过程、结果等有关环节的处理也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讨论。当前政府在网络舆论教育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并未形成一套完成的体系来应对舆论压力或舆论事件。政府应采用积极的态度来改变被动局面,通过构建网络舆情的信息监控体系。当前政府也在积极努力,进展程度也有待加强,网络监控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纠正网络舆论过于偏激,对网络事件的前、中、后过程都形成信息快速筛选、甄别及处理的全过程处理体系。网络监控体系必须建立在取证清晰有效的基础上来开展有关行为活动,及时通过权威媒体来公布事件或信息的真是情况,避免谣言或虚假信息的传播或者被不法分子利用。
3. 引导网络舆论,打击网络犯罪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导致信息泛滥,政府必须承担社会管理的职责,主动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教育和宣传,有意识地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避免被动受攻击。政府应对众多网络事件,需要有专业和快速的事件处理能力,并及时在权威网络媒体来公布事件原委,避免谣言或虚假信息误导大众,使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政府部门通过舆论引导,将整个网络环境的舆论信息传播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多种渠道来构建舆论传播体系,强化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通过良好的价值观来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强网络舆论的道德提升,在宣传教育下构建良好的网络氛围,建立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机制,政府积极为民众服务,民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形成良好的网络社团发展局面。为加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政府必须加强网络监督,有效地应对网络犯罪,严惩不贷,避免网络犯罪危及广大民众的利益。
4. 创新网络舆情监管制度
首先,要掌握社会舆情,疏导社会情绪,防范于未然。其次,要第一时间快速反应,保持信息公开透明,掌握主动权。第一,信息透明是缓解危机的重要前提。第二,让事实真相始终走在谣言的前面。第三,以坦诚的姿态回应议题,主动回应而不回击。再次,要善于举起正义大旗,运用“切割”战术,抢占制高点。最后,善于同媒体打交道,同群众打交道,增强应对力。
5. 强化对新生社会业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
对于潜在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新生业态,比如远程医疗、医疗保健档案交换平台和网络教育等,国家可从政策和投资两方面提供扶持。这样的新兴业态攸关未来国计民生的基础,不适合太多商业气息。由于各机构出于对自身利益和风险的考虑,往往不热心开展相关工作,甚至有抵制情绪。国家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以立法的形式来推进相关工作,并加强宣传,让国民对此形成正确认识。同时必须加强监管,以防服务机构的短视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政府及相关协会可以组织举办网络文化节,评选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树立和完善网络文化的积极形象。IT实训可以市场化操作,教育部门要对其服务质量,物价部门对其服务价格给予指导和监督。
6. 增强网络信息促进社会就业的综合效益
在劳动就业领域,网络信息技术对业态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网络招聘”行业,其次体现在新增职业类型方面。网络招聘行业促进了求职招聘信息的传播,提升了求职和招聘的效率。目前中国的网站招聘模式主要有5种基本模式:基金运作模式、上市模式(前程无忧)、合资模式(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区域性模式(南方人才网等)。应依据不同的模式分类予以引导和管理,加强对收费标准、虚假信息甄别以及网络招聘各个程序的规范化管理。
7. 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的网络信息平台
加强社保信息化建设,政府通过制定明确的社会保障工作管理体系和制度,明确政府之间的职责和权利,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服务民众,构建信息全面、服务全面、功能全面的社保信息化管理体系,对社会矛盾等问题的处理更加有效和快速。同时,建设过程可以考虑引进多种渠道资金的参与,提高建设效益,整个过程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体制之中。
8. 提高社区管理的网络信息化水平
【网络教育发展管理】推荐阅读: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09-21
网络时代教育管理09-26
高校网络技术教育管理06-16
网络教育自我鉴定工商管理11-19
版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技术管理06-28
网络教育学院管理办公室岗位职责08-26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策略论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