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教育管理

2024-09-26

网络时代教育管理(共12篇)

网络时代教育管理 篇1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目前高校必须面对的客观存在的特殊群体。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国家的扶贫资助政策的落实, 贫困大学生的规模在逐年扩大。数量在逐渐增加。由于家庭贫困, 来自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普通学生, 心理疾病发生率也较高。贫困大学生容易在认知, 情绪, 意志等方面出现偏差, 从而导致学习生活质量降低和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严重的会影响其学业的顺利完成。虽然近年来国家社会和学校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助体系, 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帮助, 但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远远还不够。甚至是一些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育点。本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探讨, 研究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策略, 其目的是能充分发挥教育管理的人性关怀, 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探讨

通过问卷调查, 采取卡特尔人格测验量表对宜宾市及周边泸州市, 自贡市的六所本, 专科院校的各个年级的贫困建档学生和未建档的非贫困生,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分别对600名两类学生进行统一测试, 发出问卷调查表各600份贫困生问卷收回578份, 非贫困生问卷收回590份, 问卷有效性分别为96%和98%。通过采用WI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贫困生在有恒性, 忧虑性, 独立性和自律性四个方面分值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而在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实验性六个方面分值贫困生又明显低于非贫困生。统计分析结果告诉我们, 贫困大学生普遍较朴实, 做事比较审慎、保守, 在心里和行为上甚至有退缩倾向。利用统计的相关数据, 比较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次级人格因素, 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的性格的内倾性与外倾性与非贫困生差距明显, 表现贫困大学生相对比较内向, 在人际交往中、人际沟通中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同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也往往表现出不自信。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归因分析

根据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群体心理理论告诉我们, 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或相似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往往会养成相同或相似的个性心理特征。因为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根据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 结合人格理论, 笔者认为形成高校贫困大学生以上心理特征的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远离网络导致信息不畅通、消息闭塞、生活状态与教育落后, 使其认识缺陷和思维深度不够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源地据统计分析有76%的来自农村, 其中有41%来自于边远山区。根本没有网络, 信息的不畅通, 消息的闭塞, 生活状态的落后以及基础教育的相对落后, 导致了贫困大学生在身心发展求知最关键时期, 见识、认知有限、在智力潜能的开发的欠缺又形成了贫困大学生聪慧性方面与非贫困生的明显差异。由此也导致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过分自卑心理, 以及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受挫。

2、亲子关系的缺失以及内心的不平衡状态, 经济上的拮据导致其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缺乏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根据统计分析有78%的来自多子女家庭, 据调查其中有近48%的贫困生表示家庭缺乏关爱和温暖。家庭亲子关系的缺失致使他们从小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甚至对家庭及其父母未产生认同感。在人际交往中采取回避的方式封闭自己, 由于缺少同伴和父母的沟通和交流, 性格内向, 自轻、自贱、自畏等偏离的自我意识也极易产生, 退缩的外显行为特征尤为明显。贫困大学生中有16%的同学习惯于用不平衡的心态来看待现实的差异和不公, 言语上刻薄, 在行为上叛逆, 甚至导致人际危机。同时又由于经济上的拮据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们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 客观上又加速了自我封闭的性格的形成。

3、渴望成才, 意志品质坚强, 成就动机强烈

据调查数据分析, 有77%贫困大学生从小由于家境的贫穷使之从小就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 同时导致了心理的早熟, 从小就为父母分忧, 穷则思变,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的动力相当强烈。意志品质, 克服困难的毅力相对坚定。因而在自立、自律、恒心和忍耐力反而往往要优于非贫困学生。高强度的成就动机推动着他们不断努力, 同时也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利用网络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1、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

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牲, 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该档案应该包括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家庭经济状况、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特别要对他们的“心理贫困”予以高度关注。根据建档的不同档案, 确立不同的教育方式, 做到因材施教,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和贫困的信心, 同时, 该档案也有利于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的建立, 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和经济帮扶功能充分发挥, 形成教育的合力。通过学校资助中心、班级、生活部等机构和组织对他们进行自助、助人、服务社会教育, 教育他们正确看待和认识贫困, 勇于面对客观事实, 树立战胜贫穷和困难的信心。帮助他们正确的自我定位, 设计好近期, 中期和远景目标, 积极向上, 奋发进取。

2、开通校园微信公共平台,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微信是新媒体, 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完全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微信公共平台有1对1交流功能, 可针对不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提供1对1的对话疏导。微信的消息推送功能以发送语音的形式, 使教育者与贫困大学生交流信息的传递更具人性化, 更贴近生活。开通校园微信公共平台, 也可实现心理疏导一对多的交流, 增加交流的互动性, 更有利于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间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对他们突出的心理问题 (如自卑感、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 可进行分析、讨论, 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且竖立信心。同时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组织贫困大学生以自身为主角, 开展一系列“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活动, 使他们从内心融入社会群体, 不仅仅学会了与他人积极相处, 也消除了孤独感, 同时自身的人格也得到升华。

3、拓宽交流渠, 提高交际能力

针对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相对不高, 乐群性相对较低, 心里也比较自闭的特点, 可利用校园微信公共平台实现大学生间文字、图片、语音等方面的互动沟通, 拓宽贫困大学生的人际沟通渠道, 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有利于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通过校园微信公共平台, 可开展“肯定性团体训练”及各种社交技巧训练, 实现认知重建, 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技能,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处理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

4、让贫困大学生参与校园微信公共平台管理

通过让贫困大学生参与校园微信公共平台管理, 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增强自尊感和成就感。从微信平台管理的社会实践中找回自尊感, 找到成就感, 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使贫困大学生认识到, 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和信心, 懂得拥有知识和获得自信就是拥有财富。

5、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高校要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 正面引导师生以平等友善的心态来善待贫困大学生, 不仅不能歧视他们, 还要多理解、多帮助他们, 尽量减轻他们的贫困感和自卑感。在班集体、伙伴群和小群体中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氛围。调适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 开启其封闭心灵, 增强其交往能力, 从经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帮助他们。高校微信公共平台是校园师生获取校园新闻的主渠道, 是营造高校特色校园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师生只要通过微信搜索到公共平台号或二维码, 即可加入参与自信互动, 获取新闻、休闲娱乐信息等, 随着微信公共平台功能开发得越来越多, 学校提供的新媒体服务就越多, 为大学生营造出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 有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子华.《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1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

[2]刘静.《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05期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教育管理 篇2

当前,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要想有效的管理公司局域网电脑上网行为,就必须借助于专门的网络管理软件来实现。但是,现在网络管理软件品牌众多,企业如何从玲琅满目的网络管理软件中间选择真正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网络管理产品呢?或者,能否站在公立的角度提供一份网络管理排行榜,然后可以让企业选择自己真正合适的网管软件? 首先,从网络管理软件的部署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1、通过端口镜像、部署HUB集线器或代理服务器的方式部署的网络管理软件品牌。当前,国内很多网管软件都是这种部署方式。毋庸置疑,这些部署方式下的网管软件的确可以实现一定的网络管理功能。但是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比如需要有可以做端口镜像的交换机、需要有HUB集线器或一台专门的代理服务器,然后将网管软件部署在上面;同时,由于端口镜像、HUB集线器或代理服务器无法有效阻断UDP报文和P2P报文,这就使得采用这种方式部署的网管软件,通常无法有效禁止迅雷下载、禁止PPS影音、禁止QQ网络游戏、禁止股票软件等。如下图所示:

图:采用端口镜像方式部署的网络管理软件品牌

品牌:采用这种架构的网管软件有很多,比如嗅探狗、百卓网管等。

2、采用网关模式、网桥模式、串接模式、虚拟网关模式部署网管软件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网络管理系统采用上述几种部署方式。这种部署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硬件设备,对交换机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只需要更改网关、部署网桥方式就可以了。而在虚拟网关模式下,甚至连网关都不需要调整,就可以实现有效的局域网网络控制。同时,由于这种方式是直接阻断局域网电脑外发的所有TCP报文和UDP报文,因此可以有效禁止迅雷上传下载、限制PPlive网络电视、禁止QQlive网络直播等。品牌:深服科技的AC、网络特警、聚生网管等。

同时,在上述品牌中,“聚生网管”(百度搜索“聚生网管”即可下载),是唯一采用虚拟网关模式的网管软件品牌,同时也是控制P2P软件较为有效(国内唯一完全禁止迅雷下载)、禁止网络游戏(控制QQ游戏等几十种国内最流行的网络游戏)、限制炒股软件、禁止网购、限制局域网网速、监控网络流量最有效的网络管理软件品牌。如下图所示:

图:禁止P2P软件下载、禁止局域网看视频、屏蔽网页视频

图:限制局域网带宽、控制局域网网速

图:禁止局域网玩游戏、屏蔽网页游戏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篇3

如今,网络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网上知识广博、资源丰富,对孩子的学习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它的娱乐作用也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一些孩子不是用它来帮助自己,而是沉溺于不良的网上活动,这让家长们都非常担忧。那么在网络时代,我们应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呢?

一、尊重孩子使用网络的权利

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善用它会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因此首先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对孩子的积极作用。一是资源丰富。只要你能想到的问题,在网上都能找到答案,在孩子想学习的第一时间内获取知识,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又利于孩子的个性化学习。二是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网络上的歌曲、游戏等娱乐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适度的娱乐能缓解孩子们紧张的学习压力。

二、培养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

孩子喜欢网络,甚至有一些迷恋,这对于他们的年龄特点而言是正常的。但由于孩子还不够成熟,尚未建立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认知受外界的影响很大。而在网络上,任何信息都可以在其中得到广泛传播,一些不良思想很容易落地生根。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的能力,肩负起监督的职责。引导孩子访问健康的网站,远离非健康网站;帮助孩子去查询一些学习资料,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力求掌握新的本领;经常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安装过滤检测“性”、“色情”等字词的软件;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方式,指导孩子学会自我调适,增强自律意识、责任意识……

三、转移孩子的兴趣爱好

针对孩子的“网瘾”问题,家长应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不要整天沉溺于网络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的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引导孩子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积累社会经验,从而增强其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一起外出游玩,将对网络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来……

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 篇4

一、强烈的交友愿望与心理闭锁性矛盾下的交友心理作用

中学阶段个体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的时期。正如心理学家科恩指出:“中学生自心发展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是对友伴亲密程度的增强, 友伴交往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也同时有了飞跃性的增长。”中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 内心世界不愿意轻易向他人袒露, 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除非找到“知心朋友”, 否则不愿敞开心扉。而网络中通过互发电子邮件或聊天、在线游戏等手段进行交往, 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身份等特征, 使交往双方避开了在现实中面对面的压力, 从而可以畅所欲言。

二、学生情绪两极性矛盾影响下的情绪表现心理作用

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独立性与自尊心的发展, 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较为敏感, 情绪体验极为两极性而不稳定性, 可是他们已不再样事无巨细的将情绪体验加以表现, 他们往往为了表现的更为“深沉”而将更多的兴奋和愤怒隐藏于内心深处, 而在网络上他们可以通过尽情分享快乐、毫无顾忌地宣泄悲愤, 而缓解自己的情绪压力。

三、理想与现实矛盾影响下的幻想、无奈、玩乐心理作用

中学阶段学生爱幻想, 许多学生在上网游戏中把自己想象成具有超强本领的非凡人物去完成“伟大”使命, 从而获得心理成就感;还有的接受了社会的不良风气, 仿佛看穿了人间世态, 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心态, 整天只想玩乐而不想做别的事情, 于是网上游戏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可以说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教师来说无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学生存在的这种现象以及不健康的心理, 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树立每个教师是德育工作者的观点, 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总是在教书育人, 这是由教育自身的规律性所决定。教师在政治观点、思想品德、治学态度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美好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 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 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教师还必须注意“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让教师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

四、学校要充分运用网络进行教育

1、利用网络宣传法规制度,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运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精彩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网页, 通过校园网站或网络德育课, 向学生介绍和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网络安全管理条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使学生通过学习或查找, 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制度措施, 在头脑中建立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 认识到浏览网页上的色情、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性, 知道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违反规章制度, 从而自觉遵纪守法。

2、进行心理咨询, 开展健康教育。

中学生处于从少年到青年过度时期, 这一时期的成长给他们带来许多烦恼, 他们需要向别人倾诉, 但羞于启口;教师或家长对于某些敏感的问题也不便在公开场合宣讲, 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以至于个别学生只好进行自我试探或者胡思乱想……对于这种情况, 通过网络途径来解决就显得比较合适了。我们可以建立健康教育的专题网站, 设置心理学知识介绍、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测试或心理热线、心理学教师在线指导等栏目, 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 (如MSN、EMAIL、QQ等) 与教师或家长交流、谈心, 通过网络来获得帮助与指导。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 学生可以匿名, 因此他们就少了几分顾忌, 多了几分坦诚。

3、利用网络组建家长网校, 促进家校共建。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长队伍是学校教育潜在的、重要的师资力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家长与学校密切联系, 使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工作, 也是搞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学校应采取必要的网络德育措施, 以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除了在网上建立起德育基地, 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外, 还必须制定相应的网络规范、制度、措施来予以保障。

首先, 要建立一支雄厚的网络道德队伍;其次, 必须建立一套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处罚措施。网络德育根据具体情况, 该堵的堵, 该引的引, 该教育的教育, 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网络时代教育管理 篇5

1【单选题】下面对教学设计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B、教学设计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C、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D、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 我的答案:D 得分: 5.0分

2【单选题】在教学设计中,一般不包括()A、选择教学资源 B、学习环境分析 C、教学研修和反思 D、选择教学策略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3【单选题】校园游的内容? A、游览校园 B、参加实验 C、教师座谈 D、参观博物馆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4【单选题】下列关于网络学历教育毕业证书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部是否对毕业证书进行电子注册,主要由学校决定 B、按教育部规定,毕业证书上须注明“网络教育”字样 C、毕业证书上是否注明“网络教育”字样由学校自行决定 D、毕业证书应加盖网络教育学院的印章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5【单选题】下述诸条中,()不是网络教育的特点 A、学生的学习以平时自学为主 B、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课表上课 C、学校利用网络向学生传送教学资源 D、学生利用网络与学校联系沟通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6【单选题】对网络教育影响最大的宏观教育思想是()A、教育为经济服务思想和全球教育合作思想 B、教育为经济服务思想和终身学习思想 C、教育个性化思想和全球教育合作思想 D、教育个性化思想和终身学习思想 我的答案:D 得分: 5.0分

7【单选题】学生参加网络教育的首要条件是()。A、有足够的上网时间浏览学习资源 B、有方便的上网学习环境

C、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观念 D、有足够熟练的上网水平和文字编辑能力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8【单选题】

下列关于参加网络教育学习的说法中,()是错误的

A、对于工作、学习、生活等环境均不具备上网条件的人员,不应参加网络教育 B、学生可以利用单位、学习中心等条件,必要时甚至可以到网吧去浏览课件。C、学生必须拥有自己的联网计算机,否则无法正常学习D、学生家庭没有上网条件的,同样可以参加网络教育学习。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9【单选题】下列关于在职人员参加网络教育的优势的说法中,()是错误的 A、实践经验丰富 B、理解能力强 C、有空余时间学习D、自控能力强

我的答案:D 得分: 5.0分

10【单选题】远程教育是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采取()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 A、面授 B、函授 C、多媒体手段 D、通信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11【单选题】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的不同之一是:学习活动是()、个别进行的。A、自主安排 B、学校安排 C、老师安排 D、领导安排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12【单选题】掌握学习方法不仅关系到当前学习的成败,同时关系到将来一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时比()更重要。A、做作业 B、听课 C、获取知识 D、学生交流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13【单选题】目前学院在学生服务方面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入学指导、学习方法指导、课程学习指导、、信息发布和咨询服务、期末复习指导、()和校园文化等。A、学生活动 B、毕业指导 C、听课方法 D、作业指导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14【单选题】

山大网络教育学院成立于哪年? A、2000年 B、2001年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15【多选题】除了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外,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也非常大。下面关于学习者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影响的描述中,哪些是错误的?()A、学习者的意志力越强,学习兴趣越浓 B、学习者的性格特点决定着他的学习偏好 C、全部都错

D、学习者态度越端正,则学习动机越强 我的答案:AD 得分: 5.0分

16【多选题】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强调真实情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下面选项中 哪些不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A、讲授法 B、支架式 C、探究式 D、抛锚式 E、操练—反馈式

我的答案:AE 得分: 5.0分

17【多选题】山大网络平台的功能有? A、用户登录 B、视频学习C、师生交流 D、买卖证书 E、淘宝购物 F、驾照学习G、在线测试

我的答案:ABCG 得分: 5.0分

18【多选题】网络学习的正常进行需要下列哪些因素()A、运行稳定的个人计算机 B、快速流畅的互联网宽带 C、对个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D、关于网络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 我的答案:ACD 得分: 5.0分

19【多选题】网络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特点是()A、开放性 B、共享性 C、交互性 D、灵活性

我的答案:ACD 得分: 5.0分 20【多选题】学习帮助的形式? A、答疑中心 B、老师辅导答疑 C、课程帮助 D、电话支持服务 E、课程中心答疑

探析网络时代治安管理问题 篇6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治安管理 管理机制

一、网络时代治安管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 互联网舆论良莠不齐,威胁了社会的稳定

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使得网络舆论目前已经发展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在网上蔓延的速度非常快,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存在着诸多矛盾,这使得对现实不满和偏激的恶劣情绪常常通过网络扩大化。治安管理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过激言论、宣传黄赌毒的有害内容、揭露隐私的不良言论等,以及有人利用网络组织的大规模的犯罪活动,这些都严重威胁了社会治安的稳定。

(二)违法交易日益增多使得互联网滋生出各种犯罪

发布和传播虚假和欺诈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伪劣、违禁品交易都影响了网络市场的秩序,威胁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众多网络事件都涉及到了治安管理,如在互联网上进行仿真枪、雷管等危险物品的交易、从事非法买卖刀具、黄牛票等违禁物品、进行旧货收购等行为。互联网交易中双方进行交易时采用隐藏真实身份的做法,增加了网络监管与侦查的难度,众多现象屡禁不止。

(三)利用互联网从事赌博问题增加,扰乱了社会治安

网络赌博比传统的赌博行为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便利性,加之赌博团伙用高回报引诱,使利用互联网从事赌博的数额、人数大量增加,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动摇了互联网产业的稳定与发展。据统计调查显示,利用互联网进行赌博而使资金大量流入境外的赌资数额竟高达数千亿,与全国的旅游行业年收入持平,这种资金的损失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 网络时代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外部管理制度的缺陷

1.网络治安管理缺乏先进的法律法规做支撑。为了控制网络犯罪,我国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及《刑法》修正案等,在解决部分网络犯罪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而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在进行网络犯罪的治理和惩罚方面缺乏足够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因此使得治安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2.管理体制过于分散不易形成管理合力。互联网涉及范围广,各行各业都涉及到互联网的使用,如工商、教育、出版、信息产业等,而各个使用部门之间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规则,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使得管理体制非常分散,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合力,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3.缺乏跨国际、跨地区的协同合作。互联网覆盖范围广,很多网络犯罪活动可能是跨国际的犯罪,而不同国家的司法体系和管理规则常常不一致,各国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使得对网络犯罪的打击难以顺利进行,这给治安侦查带来一定的障碍。

(二)治安管理内部存在的问题

1.对网络犯罪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与之相配套的治安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管理人员对网络治安管理的工作认识不充分、工作手段不先进、信息情报的开展没有合理展开,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这’>都制约了网络的治安管理水平。

2. 网络治安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正如前文所述,由于网络治安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工作机制刚刚建立还不是很健全,缺乏充分的磨合与必要的完善,针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缺乏线上和线下的通力合作,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具体的规范流程没有建立,尚处于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

3. 治安管理的技术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求。我国网络治安管理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网络治安的工作技术含量低、软件配备不到位、在数据搜索、跟踪以及整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网络治安的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针对网络治安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治安管理机制,构建综合治理的网络治安管理新格局

由于网络治安管理工作关乎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综合性的工程,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治安管理体制。

1.立法部门要结合网络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准确定位网络犯罪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活动规律特点,以此来制定较为先进的法律法规,为网络治安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

2.政府部门做好充分的带头作用,引领公安、信息管理、新闻宣传等职能部门共同建立联合机制,明确划分责任分工,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危情处理机制等,形成综合性的网络治安管理新格局,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惩处力度。

3.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加强国际和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实行治安、网安以及刑侦等多警种配合机制,加强情报信息交流、落实联动管理等措施。加强与信息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网络治安的开展铺就顺畅道路。

(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与控制

宣传部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同时,信息管理相关机构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合理掌控。

1.网络治安管理部门加强与各大媒体网站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媒体网站的协调配合,建立长效的治安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

2.建立健全网络治安的舆论情报整理、搜集、分析、汇总等反应机制,对治安舆情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与管理,对舆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进行解决和处理,做到提前预防、主动防控、增强舆论引导力,全力营造互联网的有序发展空间。

3.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不对推动网络舆论情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信息资源库,研究数据预警模型,设定对舆论信息的研判标准,形成指标体系来推进治安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进行管理队伍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治安管理队伍

加强治安管理队伍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力求建设创新型与专业型的网络治安管理队伍,全面提高网络治安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和技术水平,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网安管理人员的素质队伍建设。构建掌握技术、懂得创新的全新型网安人才,最终才能保证网络治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简介:

网络时代教育管理 篇7

一、做学生思想的交流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缺乏相应的思想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也特别少。当今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渴望被重视、被关心等心理需求没能得到及时满足。而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游戏等却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倾诉、抒发的自由环境,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学生小吴的父母是商人,生意的忙碌导致了常常无暇顾及小吴的教育,为了弥补对孩子的关心,父母总是给他特别多的零花钱。有了钱的他渐渐迷上了网上聊天,还多次欺骗父母和网友见面,有一次甚至差点出事。面对这一情况,老师和家长都十分着急,多次教育均宣告失败。经过了解,发现小吴原来是一个思维敏捷、性格开朗、学习成绩相当不错的孩子。那么今天的小吴怎么会如此沉迷于网络聊天?经过面对面的交流,我发现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没有可以交流的伙伴,感到很孤独,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而网上聊天的互动性使之找到寄托,虚拟环境中的人对他关心备至,渐渐使其迷上网络聊天,整天想着和网友见面,学习上不再主动要求上进,成绩自然一落千丈。良好的交流是教育成功的开始,班主任应注重与学生倾心交流,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引起思想共鸣,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最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

二、做学生上网的引路者

网络的隐蔽性和自由性,冲击了人们的责任感,网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特别大。许多学生上网的目的就在于打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开始就因其华丽的外表,交互式的操作、不断晋级的吸引使许多青少年青睐有加。网络游戏成了一种精神鸦片,严重影响着许多学生。特别是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又比较强,有时在同学的劝说下接触网络游戏,就开始迷恋于此,还经常交流游戏心得。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得不到他人肯定,就开始在网络游戏中重新对自我定位,假如游戏打得不错,也觉得是一种自我安慰,此类情况在许多学校里都真实地存在着。作为班主任,这时候必须要及时站出来,引导学生离开网络游戏,重新回归到学习中来。作为班主任,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上网行为,切实掌握学生的上网动态。阻止学生到网吧或游戏机房打网络游戏。与此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其打网络游戏的原因,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转移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兴趣,使其把精力都放到学习上来。另外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班主任能为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主题班会,例如,举办具有唱歌、朗读、故事、情景剧、小游戏以及小品等的主体班会,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主体班会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调动学生的口读、耳听、眼看以及思维等感官,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做家校联系的沟通者

成功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紧密配合,只有家校的教育步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对于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情况,积极与家长多次联系,共同商讨对策,最终达成共识:严格控制这些学生的上学、放学的时间,使他们在家长陪护下使用家里的电脑上网,并做好引导、记录。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我们又开始见到了这些活泼、开朗的孩子,课余不再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渐渐回归到正常的学习中来。

在网络较为发达的今天,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方式也可以从原来的电话、信件转移到网络,通过电子邮件、BBS、留言本等进行联系。比如,我校就在校园网上公布了各中队班主任的电子信箱、在论坛上开通了家校联系版,家长与班主任都可以随时互发电子邮件或发表帖子,互通信息。同时,校园网还开设了留言本,家长也可以用留言的形式来了解情况,班主任会及时答复。班主任作为中职德育工作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应该全面了解互联网对中职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并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体采用何种措施,应该根据教育现状,选择德育教学效果好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获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摘要:随着中职教育的大众化,中职学校的生源日益复杂化,中职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大大增加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声誉。因此,中职班主任必须敢于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创新德育理念和制度,保证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网络时代,德育

参考文献

[1]方荣春.试论中职学校德育网络的纵横构建[J].湘潮月刊,2012(6).

网络时代教育管理 篇8

1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必要性分析

充分运用各种技术及手段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仅是市场竞争、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更是国家、民族长期兴旺发达的有利保障。21世纪是一个知识、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 竞争也日益激烈。在网络时代, 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充分应用各种网络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改变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符合时代发展, 符合企业发展。

2 传统人事管理与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差异性分析

第一, 概念存在的差异。传统的人事管理指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的人事管理。该种管理的核心为政府和劳动人事部门。政府对企业发展中所需人才进行统一配置。在这种人事管理中, 企业、人才均属于被动角色。在这种管理中, 人才对安排绝对服从, 没有选择的自由。其弊端在于挫伤了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束缚生产力发展。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一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模式, 其高度重视劳动力的供需和发展。网络时代人力资源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积极与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进行人才资源的协调。其管理中心为"人"。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相比, 其管理内容更为丰富。除传统内容外, 它还有规划工作流程、开展工作设计、协调工作关系等多种职能。

第二, 员工招聘上的差异性。传统人事管理对人员的配置无决定权, 因此在员工的招聘上自然也无自主权。其中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 根据一定限制条件来进行员工补充。而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人员招聘工作的。企业在网页上发布相关招聘信息, 应聘者通过网络进行简历投递, 企业在线阅览应聘者信息。企业也可通过相关网站直接浏览求职者信息。这种招聘模式具有良好的公开性和灵活性, 有效提高企业员工招聘效率和质量。

第三, 员工培训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传统培训通常是由相关负责人将培训时间确定, 然后将员工集中到指定的地点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工作, 耗时、耗力、耗财。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 培训内容缺乏多样性, 无法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中, 员工可通过计算机, 随时随地地接受相关培训。企业管理者将相关培训信息发布在企业网站上, 员工登陆网站了解相关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等, 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培训方式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培训内容更具多样性, 可充分满足员工的学习需求, 促进员工的知识得到不断拓宽, 工作技能得到不断提高。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员工进行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学习培训, 提高员工应对社会发展及各种变化的能力, 促进员工成为学习型、实用型人才。

第四, 沟通方式的差异性。在传统人事管理中,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该种沟通方式的优点主要表现为问题的反馈及意见建议地提出较为及时和直接, 较容易让对方了解和接受。其缺点在于有些问题或意见建议不便于当面提出, 导致沟通形式化。在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中, 沟通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的。该种沟通方式有线避免了面对面沟通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工作得到更加顺利地进行。网络沟通具有信息传递直接、快速、广泛等特点。企业可在网站上建立员工个人主页、开设聊天室、公告栏、BBS论坛、建议区等模块, 让员工通过网络尽情沟通交流。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传统人事管理是一种控制型、封闭型管理, 具有较强的人事行政性。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开发型、开放型、战略型管理, 具有较强的人事经营性, 更加符合时代和经济发展需求。

3 结束语

充分认识传统人事管理于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间存在的差异性是企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基本前提。在新的时代环境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重视和强调对个人的尊重, 激发个人潜能, 促进个人发展。管理的重点是知识的经营、人才的经营和配置。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 将人才和知识转换为企业发展的资本, 进而将其合理应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磊, 张寒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内容及实践[J].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7) :45-46.

[2]廉梅.浅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9 (1) :24-25.

网络时代部队管理的挑战探析 篇9

关键词:网络,部队管理,挑战,对策

近几年来, 我国军事管理在良好的方针带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网络信息科技发展的时代, 军事现代化应用网络无疑是部队管理要走的必经之路, 科学技术仍然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军事变革的第一推动力, 而如何游刃有余的利用“网络”这把利剑, 如今是部队教育和管理需要面临的新的挑战。

一、网络的特点

(一) 增长速度快。

由于各个阶层都可以应用网络这个平台发布信息, 因此网络资源值增长速度快, 并且具有分布广泛, 信息来源渠道多, 语言种类多, 信息共享性等特点。

(二) 内容种类多, 范围广。

包括教育, 政治, 社会, 军事等, 类型繁杂丰富, 同时兼容不同国家和语种。在表现形式下, 包括图像, 声音, 文本等。网络之所以这样, 很大程度上让用户拥有较大的自我选择空间, 趋向全面化, 自由化的理念。

(三) 网络信息共享。

信息的存储形式很多并且原始数据具有通点, 信息针对用户是开放性的, 使用成本也没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信息价格昂贵, 在很大程度上, 网络信息的价值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扩展延伸。

二、网络对部队的影响

开展军事现代化建设, 就要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部队官兵在网络信息的冲击下, 在思想上很容易出现盲点, 特别是对信息的判断, 识别能力等。正是由于网络的特性, 各种方向的思想文化, 人生观, 价值观都汇集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里, 其中也包括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 如果没有正确的部队管理, 部队官兵的教育理念受到抨击, 导致非积极地行为, 思想观念的形成, 部队纪律因此也会受到网络的不利干涉。其次, 没有正确的部队管理, 网络也会对部队安全造成影响。互联网是信息的处理站, 传播站, 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网络互动的平台, 泄露或盗取军事机密等, 获取军事信息, 后果不堪设想。那么, 部队正确管理互联网的使用已迫在眉睫。

三、网络时代下的部队管理

(一) 部队管理面临的挑战问题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实现某一目标, 按一定的原则, 方式实施权利, 以组织协调管理者的活动, 通过控制以取得管理成效的社会行为。部队管理是一门特殊的科学, 在部队, 应用互联网技术, 不但需要技术人才, 同时也急需管理人才的培养。而为了适应国内军事改革, 部队开始立足于网络技术的开展工作。无论是陆军, 空军, 还是海军,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重要和优势, 也在不断发展中暴露出相关问题。

部队网络建设已得到应用, 可是网络管理的步伐显得有些迟缓。大多数观点是有了网络技术, 有了获取信息的来源, 也有了学习的平台, 那么, 只要部队能有自我学习意识, 可以完全靠自己了。首先这样的意识就是一种错误的误导, 军事网络发展迅速, 但是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的人员却很少, 在传播网络方面意识性意识性也会相对薄弱 (例如, 对信息的保护, 信息的获取和在部队的发布) 。当下, 科学技术日趋完善, 部队有这个各种获取网络信息的渠道, 比如计算机,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经常是在没有任何保护下, 国内外大小事件在部队均可以获知, 其中不乏军事事件消息, 娱乐新闻, 地方事件, 杂谈……来源不明, 真假性难以判断, 如此一来, 网络信息已公开, 无论大小都会在部队当中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思想松动连带着在部队管理方面很难执行, 情绪偏激, 低落现象, 各种舆论杂声都会出现, 导致思想难以统一, 士兵精神涣散。还有, 有些士兵因自身因素没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 在是非辨别能力, 认知判断力都比较薄弱, 在与部队之外的联系当中, 避免不了不对信息的泄露。对此现象管理方面难掌握, 难防范, 也势必会对军事机密的保密性造成影响。对此, 在这个四通八达的网络时代, 针对部队, 管理的改进和提高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二) 部队管理的应对对策

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个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 在很大程度上为军事管理提供了正确的实施方向。

部队的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 思想教育是根本, 全局性是目的。根据管理专家所说的四个秩序是:一是以干部管理量化评比推进四个秩序的落实。二是以宣贯新条令规范部队“四个秩序”。三是以制度落实促部队管理实效。四是以预防安全事故工作促落实。而对于网络的管理, 预防以及应对对策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 首先是尊重, 管理人员与基层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士兵服从教育的前提, 把握分寸, 不放大问题, 以德服人是教育的方法;第二, 具有目的性, 才能使管理系统有条不紊的进行, 网络管理在部队的目的方向的明确, 有根据实际情况的相应应对方案, 汲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再落实管理;第三, 管理的同时注重教育和规范, 在不脱离现实的情况下, 与其“从严”的硬性管理, 不如对部队进行互联网技术知识的普及和网络应用技术的操作教育, 教育不是一味地, “不能做, 禁止涉足, 屏蔽信息”而是应该学会怎样用正确的方法去应用网络, 避免盲目的拒绝和跟从, 让士兵从思想上避忌错误的技术操作。

结束语:如果说管理是一门艺术, 对网络的部队管理就是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虽说网络的管理是一大部队的革命性挑战, 网络安全工作, 不是中心, 影响中心;不是乾坤, 左右乾坤;不是全局, 牵涉全局, 使管理工作更加艰巨。

四、结论

我们知道, 部队管理工作正是辅佐网络技术开展的坚实后盾, 也是部队快速踏上信息的轨道, 我国军事全面发展, 科学化管理的一双羽翼。只有加强部队的管理, 才能针对网络提高官兵的整体素质, 将我国军事部队建设成为利于国家, 忠于国家和人民, 具有科学战斗力的勇士。

参考文献

[1]董燕燕;朱国庆.信息时代的军队管理原则刍议[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 (3) .[1]董燕燕;朱国庆.信息时代的军队管理原则刍议[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 (3) .

[2]宋建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管理.边防警察报[J].2006 (11-14) .[2]宋建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管理.边防警察报[J].2006 (11-14) .

网络时代治安管理问题分析 篇10

1.1 互联网舆论良莠不齐, 威胁了社会的稳定

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 使得网络舆论目前已经发展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在网上蔓延的速度非常快, 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存在着诸多矛盾, 这使得对现实不满和偏激的恶劣情绪常常通过网络扩大化。治安管理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 一些过激言论、宣传黄赌毒的有害内容、揭露隐私的不良言论等, 以及有人利用网络组织的大规模的犯罪活动, 这些都严重威胁了社会治安的稳定。

1.2 违法交易日益增多使得互联网滋生出各种犯罪

发布和传播虚假和欺诈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伪劣、违禁品交易都影响了网络市场的秩序, 威胁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众多网络事件都涉及到了治安管理, 如在互联网上进行仿真枪、雷管等危险物品的交易、从事非法买卖刀具、黄牛票等违禁物品、进行旧货收购等行为。互联网交易中双方进行交易时采用隐藏真实身份的做法, 增加了网络监管与侦查的难度, 众多现象屡禁不止。

1.3 利用互联网从事赌博问题增加, 扰乱了社会治安

网络赌博比传统的赌博行为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便利性, 加之赌博团伙用高回报引诱, 使利用互联网从事赌博的数额、人数大量增加, 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 动摇了互联网产业的稳定与发展。据统计调查显示, 利用互联网进行赌博而使资金大量流入境外的赌资数额竟高达数千亿, 与全国的旅游行业年收入持平, 这种资金的损失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1.4 色情问题的肆意蔓延污染了互联网环境

网络色情问题是长久以来威胁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难题, 严重影响了接触互联网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互联网由于隐蔽性强、成本低、受众面广诸多特点, 刺激了网络色情问题的蔓延, 许多不法商业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色情视频、色情图片以及招嫖信息的传播活动, 采用宣传教育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网络色情活动, 只能切断利益关系链。

1.5 新动向以及新苗头层出不穷易引发新的治安问题

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 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也越发明显。网络治安管理的对象愈发呈现网络化、多样化、虚拟化等显著特征, 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新动向和新苗头层出不穷, 互联网给不法人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犯罪平台, 治安管理工作的施展难度日益加大, 新的治安问题日益涌现。

2 网络时代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外部管理制度的缺陷

2.1.1 网络治安管理缺乏先进的法律法规做支撑

为了控制网络犯罪, 我国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及《刑法》修正案等, 在解决部分网络犯罪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的形式日益多样化,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在进行网络犯罪的治理和惩罚方面缺乏足够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 因此使得治安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2.1.2 管理体制过于分散不易形成管理合力

互联网涉及范围广, 各行各业都涉及到互联网的使用, 如工商、教育、出版、信息产业等, 而各个使用部门之间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规则, 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 使得管理体制非常分散, 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合力, 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2.1.3 缺乏跨国际、跨地区的协同合作

互联网覆盖范围广, 很多网络犯罪活动可能是跨国际的犯罪, 而不同国家的司法体系和管理规则常常不一致, 各国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 使得对网络犯罪的打击难以顺利进行, 这给治安侦查带来一定的障碍。

2.2 治安管理内部存在的问题

2.2.1 对网络犯罪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 与之相配套的治安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管理人员对网络治安管理的工作认识不充分、工作手段不先进、信息情报的开展没有合理展开, 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这都制约了网络的治安管理水平。

2.2.2 网络治安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正如前文所述, 由于网络治安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的工作机制刚刚建立还不是很健全, 缺乏充分的磨合与必要的完善, 针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缺乏线上和线下的通力合作, 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具体的规范流程没有建立, 尚处于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

2.2.3 治安管理的技术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求

我国网络治安管理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 网络治安的工作技术含量低、软件配备不到位、在数据搜索、跟踪以及整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网络治安的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3 针对网络治安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建立健全治安管理机制, 构建综合治理的网络治安管理新格局

由于网络治安管理工作关乎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综合性的工程, 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治安管理体制。

(1) 立法部门要结合网络发展的具体情况, 来准确定位网络犯罪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活动规律特点, 以此来制定较为先进的法律法规, 为网络治安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

(2) 政府部门做好充分的带头作用, 引领公安、信息管理、新闻宣传等职能部门共同建立联合机制, 明确划分责任分工, 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危情处理机制等, 形成综合性的网络治安管理新格局, 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惩处力度。

(3) 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加强国际和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实行治安、网安以及刑侦等多警种配合机制, 加强情报信息交流、落实联动管理等措施。加强与信息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网络治安的开展铺就顺畅道路。

3.2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与控制

宣传部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同时, 信息管理相关机构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合理掌控。

(1) 网络治安管理部门加强与各大媒体网站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媒体网站的协调配合, 建立长效的治安管理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

(2) 建立健全网络治安的舆论情报整理、搜集、分析、汇总等反应机制, 对治安舆情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与管理, 对舆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进行解决和处理, 做到提前预防、主动防控、增强舆论引导力, 全力营造互联网的有序发展空间。

(3)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不对推动网络舆论情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信息资源库, 研究数据预警模型, 设定对舆论信息的研判标准, 形成指标体系来推进治安工作的深入开展。

3.3 进行管理队伍培训,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治安管理队伍

加强治安管理队伍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力求建设创新型与专业型的网络治安管理队伍, 全面提高网络治安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和技术水平,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网安管理人员的素质队伍建设。构建掌握技术、懂得创新的全新型网安人才, 最终才能保证网络治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社会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少问题, 特别是加剧了社会治安的紧张局势。主要从社会治安管理的问题入手研究,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对加强网络治安管理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时代,治安管理,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国君.浅谈在治安管理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思路[J].内蒙古统计, 2003, (6) .

[2]屈明.对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的思考[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 .

[3]邓向阳, 郭建杰, 陈博叙.网络时代治安管理问题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1, (1) .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刍议 篇11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42-2

0 引言

在网络时代中,有大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互联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同时也使得高校图书馆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扩展。图书馆是高校学生获得课外知识,加强对社会动态的关注力度,获取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在网络时代中高校图书馆运行方式也在积极进行改革,阅读模式也从以往的文本阅读转向文本与电子化相结合的模式。高校图书馆运行管理人员需要明确网络时代的特点,积极打破传统图书管理理念的束缚,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做好图书情报工作。所以对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网络时代图书情报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必然选择

知识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为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管理就是对传播的知识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知识管理对新的知识进行创造,对有价值的知识进行获取。所以高校图书馆情报管理就是从丰富、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对知识进行提炼,将经过提炼的知识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搜寻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提升,这也是网络时代中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网络时代中,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需要借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力量,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及时的进行更新,为知识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形成属于自身特点。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重点就是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知识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还需要注重的是,利用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可以满足社会对于知识的渴求。高校图书馆发展受到网络时代的冲击,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知识的兴起,使得社会发展与信息良好融合在一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转变,使得知识的创新与传播具有统一性[1]。

2 网络时代做好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重点

2.1 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是高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情报信息的重要来源,在高校进行新型课题研究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相关科研资料进行查询和收集,保证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有所依据。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科研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密切跟踪科研项目的发展动向。当教学科研工作开展需要情报时,情报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科研项目所需求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以往的实践可以得知,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化服务职能,对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影响越来越为重要。图书情报管理人员需要积极的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文献资料,跟踪收集和整理所需求的资料,这样可以有效缩减科研工作人员对资料查阅消耗的实践,加快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效率,增强科研工作质量。

2.2 创建具有高校图书馆自身特色的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运行时间不断增长,图书馆所收藏情报信息量也会逐渐增多,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性增加。想要使得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高校学生多元化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对现有的情报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并且进行高校图书馆信息库的建设,这也是网络时代中高校图书馆情报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内容。例如高校可以将每一年学生的毕业论文、硕士论文等进行数字化转变,将其记录到网络数据库中,高校学生可以在检索软件中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寻自己所需求的文献资料。建设具有高校图书馆特色的数据库,不仅可以提升高校情报信息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加强图书情报信息管理,强化高校形象建设,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开发空间[2]。

3 网络时代中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定位

在上文中也提到,在网络时代中高校图书管理也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势,就是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对传播的知识进行收集和整理,提供更为良好的信息服务。如何将知识管理与高校情报管理工作开展进行融合,将其具有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这也是高校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研究的重点所在。必须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准确定位,促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发展。

3.1 “知识规范型”的知识管理模式

这种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众多规范和标准核心知识保证各项业务可以顺利开展。对高校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知识管理呈现系统化的特点,工作开展呈现规范化的特点。这种管理模式对于高校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创新性没有过多要求,只需要满足一般性的情报管理功能就可以。能够有效降低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的运行成本投入,使得知识更加标准化。

3.2 “专家型”的知识管理模式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中,信息量不仅巨大,同时还具有着多样性特点。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需要在众多信息资源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促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发展。管理模式创建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吸纳一些权威人士,注重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培养,积极的培养出一批骨干人才,使得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可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3.3 “业务集成”的知识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多种业务进行集成,对知识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从而将其具有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使得整体运行成效可以达到最优化。这一管理模式的创建可以有效缩减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本投入,为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发展输入新的动力。

3.4 “学习型图书情报组织”的知识管理模式

知识是网络时代中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深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中,市场竞争从以往资源和能源的竞争转变成为人才的竞争,也是知识创新的竞争。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逐渐适应网络时代中竞争特点,保证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3]。

4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战略措施

4.1 采用互补双赢策略

工程建设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具备很高的难度性,主要众多部门协同配合,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也是如此,仅仅依靠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读者和高校众多教育人员共同参与到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去。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着积极影响,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二者达到优势互补。

4.2 扩展信息服务渠道

高校图书馆需要将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移动服务扩展,将现有资源的价值显现出来。由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并且将其有针对性的推送给高校学生和教育、科研工作人员。当然高校图书馆所收集和整理的信息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必定不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所需求的全部资料。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注重文献资源的更新和补充,同时还可以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不断促进自身信息服务质量提升。

5 结语

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对于促进高校图书馆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影响。利用知识管理概念对信息进行管理,将信息资源具有的价值更为良好的体现出来。同时还能使得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开展呈现出规范化、标准化的特点,满足如今时代竞争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林丽.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5-17.

[2] 李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3(16):88-90.

网络时代与大学思政教育探究 篇12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的传播已由过去以纸质版载体为主转化为全面以互联网为依托媒介,新型的传播媒体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如手机、QQ、微信、微博、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等,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完成信息的全方位的传播。与此同时,这种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时代病”。随着作为微型电脑的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进课堂”、“手机介入生活”、“手机侵占睡眠”等,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常态化的现象。“低头族”成为校园最普遍的风景。据2015年12月10日《人民网》报道:中国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显示,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达到5小时17分钟,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其中,网络社交时间所占比重最高,达到38%;消遣和工具类其次,分别占28%和27%;电话和短信时间仅占7%。[1]

大学生“微生活”的现状如何?我们通过某理工大学赛课(Sakai)网络平台,针对14级工程管理专业120名学生作调查,搜集系列数据,列表统计如表1所示。

表1表明:无论是电脑还是笔记本,家用微机只占大学生上网设备的二成,而个人便携式移动设备(笔记本、手机)已基本普及,微文化的快速发展具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QQ和微信平台使用率均达到九成,微博使用也有七成以上,而飞信的使用率不足二成。微平台主要转向于个性表达方式的及时通讯,“飞信”没落之原因是付费和没有语音功能;摄取新闻资讯仍然占据大学生上网一半的时间,但远不及与朋友互动“刷状态”所耗费,传统的接受院校通知功能也仅达二成。

基于以上大学生移动上网的现状,我们认为大学生是互联网、新媒体更新最快,使用最广泛的传播主体,其上网目的带有明确的交流和娱乐功能。可以判断: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传统的单纯以课堂讲授为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明显滞后。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避免“数字围城”所造成的弊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全新课题。

1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如下:

1.1信息传播手段多样,学生资讯获取多渠道化

网络技术促进了信息的超地域共享,各种资讯可以突破任何有形的边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平台获得需要的信息,大到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小到诸如校园社团活动、文体娱乐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资讯也都唾手可得,学生可以自由获取有效资讯进行活动,诸如考各类等级证书、参与各类社会实践等。以往依附于专业机构才能完成的活动,现今凭借各类资讯引导基本都能自主、自助。以旅游为例,同以往依托旅行社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自助游,利用同程、携程、去哪儿、艺龙、蚂蜂窝、百度旅游等APP软件,在出门之前就可以将行程、路线安排好。

1.2知识更新快速便捷,学生知识扩展全方位化

在互联网及数字化信息没普及前,学生学习知识文化主要是通过书本、课堂,学生的信息量与在校时间的长短密切联系。网络时代的大学,各类多媒体资源更加丰富,课堂只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更多丰富的知识则是通过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获取。比如老师在讲台上提问,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可立即获取答案。为迎接“大数据”时代,各种新兴教育传媒也一定程度上免费开放部分网络在线课程,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全面的扩张。

1.3思想表达自由率性,学生情感宣泄多平台化

传统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演讲、面对面的交流等,这种交流受场地、双方的时间等限制。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感想与观点,不用以真实的身份示人,因此也不用考虑语言的得体与否,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甚至一度形成诸如“火星文”等网络语言。“晒”照片、“晾”颜值、“炫”表情、“挂”游戏、“虐”朋友、“刷”微屏……网络作为他们情感存在必不可少的表达场所,同时也成为他们近三分之一日常生活的行为场域。学生的情志得到了自由施展的虚拟空间。

2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利影响。

2.1互联网信息对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冲击

在互联网空前普及的环境下,各类信息超地域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受全人类共享。但是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其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差异较大,例如西方普世价值观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迥异,再加上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水平也存在巨大差别,诸如教育、医疗、公共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尽合理的情况。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网络形成的热点问题容易受误导,诸如“高考地域性减招”、“魏则西事件”、“郭美美事件”与《慈善法》等等问题,如果经常接触西方不良意识形态,又不能正确的看待这些差异,易容受到网络上某些敌对势力、不和谐的意识形态的引诱,与我国核心价值观相违背,这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形象想去甚远。

2.2过度的依恋互联网妨碍大学生正确人格的培养

互联网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界,在这个领域,信息无论好坏都能轻易的呈现在用户面前,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表达更加自由、方便,而大学生正处于愤世嫉俗的年龄阶段,竞争意识较强、但是承受能力较弱,因此,他们更愿意随时随地在网络世界里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不愿意同外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妨碍大学生正确的人际关系形成,导致语言能力的下降。此外,由于他们承受失败的能力较弱,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近年来校园事件逐年增多,与互联网的发展不无关系,如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的发生,都是学生没能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格态度的典型案例。所以,大学生过度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非常不利。

2.3互联网技术的迅猛提高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培养

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及网络媒介的多样化使得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发布信息,造成了所谓“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分离。”[2]充斥着网络的各种在线平台(APP)、高校校园论坛(BBS)以及各类话题式贴吧,均成为大学生最为活跃的网络交流媒介。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核实,其发布者也没有任何部门监管。尤其在现阶段网络实名制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喜欢使用一个虚拟的身份在网络上发表各种言论,比如,对身边同学不满、对老师的苛责,这些评论很多都不够客观、真实,有的甚至还具有人身攻击性。这类不负责任的言论会对他人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人肉搜索”失范的情况下,会给自己的老师、同学带来严重的困扰,诸如曝光个人信息、传播隐私照片、甚至由此引发了当事人自残、自杀等悲剧。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暴力性特征,容易促成大学生淡忘其自身言行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影响大学生网民的社会行为。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

3.1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

高校教师一旦在网络上与学生“失联”,势必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大学生一旦在网络上“失范”,接受各种网络垃圾信息,不但浪费最可宝贵的青春,而且还存在被诱导走上歧途的可能性。因此,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搭建一个管理规范、运行畅通的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随时随地的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为其提供心理疏导,让这个交流平台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导师。

3.2将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理性的网络阅读习惯,远离不良的网络信息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介向学生传递健康、积极的信息,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学会如何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中的各种及时通讯,时刻关注“微生活”,充分利用好“微平台”,通过“微信”、“微博”传播正能量;关注“微热点”,上好“微课”;鼓励学生参与“微公益”,对学生实施“无微不至”的关怀。[3]让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能获得帮助,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网络阅读习惯,提高知识的获取率。

3.3适时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互联网技术水平,通过网络媒介对学生网络行为加大监管力度

网络媒介的普及化给高校师生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网络知识和基本素质,才能更好的胜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要尽可能“在继承传统的思想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美学乃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数学、物理学的知识逐步引入思想理论教育教学领域中”;[4]在教育实践上,应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监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对网络行为失范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甄别网络陷阱,远离网络误区。

4网络背景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探究

而立之年的韩寒在《微博》一文中说:“时代总是裹着你往前走,无论你多么喜欢诺基亚,你总会用上苹果;无论你多么喜欢胶片,你总会用上数码。”[5]面对“微时代”,思政教师畏葸不前,势必被淘汰。教师应该敢于“试水”,才能在网络大潮中指挥学生“跳水”、“游泳”、“冲浪”;当学生“落水”时,也才能有效“施救”。总结多年班主任经验,我认为高校思政教师可能的策略有以下三方面:

4.1校方应健全网络平台,提供网络资源,为师生网络互动创造条件

校园网络平台包括官微、校园贴吧和论坛、社交网络APP、教育在线平台(诸如慕课、微课、赛课)等各方面。健全网络平台,关键在于组织一支既有爱心又有专业技术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既要懂专业、又要有人文素养;既要维护网络秩序,又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合理进行引导;既要适时实行网络分层管理,诸如实施“网络实名制”、“限制灌水”、打击网络恶势力等举措,又要有弹性,尊重大学生的隐私权、自由发言权,鼓励他们为筹建良好的校园“微文化”环境而建言献策。

4.2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全面发挥人格魅力,以“正能量”传导学生

“教书”和“育人”都是教师的天职,广大思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大学生的“微生活”进行引导。据调查,我校每年评选的“十大学生最喜爱教师”中,几乎每位老师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并与所教学生的班级QQ保持通讯。他们及时更新网络空间,广泛接触新事物,不但引领教学研究之风尚,而且在其各种网络虚拟生活空间中以身作则,适时传播“正能量”。有些优秀教师还在网络上充分展示他们的各种才艺、各种见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新时代高校教师形象。教师团队还能提供优秀的“微作品”影响学生,比如前不久,河南理工大学教师创作的《传承希望》获“2015年河南省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微作品优秀奖。”[6]

4.3师生应共同维护网络安全,齐抓共管,创“绿色”网络生新机制

中研网曾发文指出,网络是智能时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7]大学生涉世未深,既可以享受网络时代带来的各种资讯便利,又必须警惕跳入各种“网络陷阱”。最近,郑州某高校“网络贷款”导致学生自杀、“裸贷”照片公布导致女生退学之类的事件频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良网络资源,除了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外,更大更普遍的危害是“慢性自杀”,各种“快餐”和垃圾信息充斥校园微生活,浪费学子的宝贵青春。前年6月17日,光明日报曾头版报导河南农业大学倡导“无手机课堂”,全国各高校也奇招纷出,诸如教室设“手机收容袋”、脸谱扫描器、远程监控仪等,收效甚微,这些单方面抵制只会触发大学生的反感情绪。作为世界主义(universim)同源词的“大学”(university),应该具有包容性,鼓励学生手机进课堂,但同时又要倡导合理利用手机,需要师生互相提升利用智能媒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自觉性。近日,光明网报道北京工业大学将手机引进思政课堂的尝试,[8]为我们创建“绿色”网络生新机制、探索思政教育新渠道提供了宝贵经验。

5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技术突飞猛击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将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必要手段。[9]智能手机等设备、微博微信等平台,成为大学生“微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紧跟“微时代”步伐,及时调整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015社会心态蓝皮书上午发布:大学生每天用手机超过5小时,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210/c70731-27912015.html.

[2]李丽娜.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如何应付[J].辽宁教育,2014(20).

[3]阮博.“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5-12.

[4]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5]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108.

[6]关于公布2015年全省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评选结果的通知,http://www.haedu.gov.cn/2016/06/06/1465194463338.html.

[7]网络安全:智能时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http://www.chinair n.com/news/20150922/152429626.shtml.

[8]手机做教具,北工大教师玩转思政课堂,http://edu.gmw.cn/2016-05/26/content_20279434.htm.

上一篇:汽车仪表显示下一篇:海外上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