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2024-08-21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精选9篇)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篇1

21世纪的教育是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教育, 它的重心在于提高人的素质, 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网络相关的事物越来越多, 可以说是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了, 而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工作的主要支柱, 为人父母的我们, 在这个时代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此, 我只想谈谈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

一、家长必须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素质教育呼唤打破学校的封闭状态, 整合摆布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 给孩子提供实践与创新的平台。做为新时期的家长, 必须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不能以成人社会的意志和要求训练学生, 把孩子变成我们要制服、监视、占有、支配的对象, 那是在消灭着孩子的纯真, 败坏着孩子的人性, 毁灭着孩子的成长。“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也就是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要教育我们自己, 先改变我们自己的思想,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旧思想观念必须摒弃。

二、家庭教育要注重实效, 讲究方法

古往今来, 教育子女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同时也是父母最重视而又最头疼的问题, 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有时用心良苦会适得其反。

1. 创建和谐型家庭环境, 使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教育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具有其不可选择性、基础性、针对性、灵活性和权威性。其实, “家长更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家庭更是孩子终身的学校”。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把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家长要以身作则, 努力创建民主、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切实在言谈举止行为、思想品德等方面做孩子的表率, 使孩子受到感染、熏陶。

2. 正确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勇敢、顽强、自信的精神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然感情, 特别是独生子女, 爱更为人们所理解。但是不能盲目的、一味的溺爱、训斥、打骂, “严格”不等于“严厉”, “溺爱”不等于“真爱”, 要爱得适度, 严得科学, 使孩子既在严格的要求中得到磨炼, 又能在身心方面都得到健康成长。应该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 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勇敢、顽强、自信的精神。

3. 尊重子女, 经常谈心沟通, 密切与子女的关系

父母的权威是在家庭民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获得的。权威决定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程度。作为新时代的父母, 不能受封建思想影响, 把子女当成是私有财产, 可以任意打骂、处罚, 要尊重子女的人格、个性、能力, 应该认识到社会在发展, 要善于理解、宽容地对待子女的选择。

“没有相互的沟通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谈心沟通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最好方法, 是对子女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

4. 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并持之以恒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些音像、电教设备走进家庭, 父母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法”, 让父母端正对孩子的态度, 成为懂孩子的家长;让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与孩子产生共鸣。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 不能操之过急, 指望一蹴而就, 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 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持之以恒, 俗话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孩子不能从兴趣出发, 凡事贵在坚持。要使孩子时时有进步, 步步都留下扎实的脚印。

5. 正确处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形成有效的教育网络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位、多渠道配合, 形成有效的教育网络。家长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与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要保持经常的联系, 实事求是与老师沟通, 耐心听取老师反映的情况, 把教育子女当成大事, 重视学校的工作, 尊重老师的劳动、教育观点和思想, 要与学校、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 支持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使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活泼、主动、健康发展。

此外, 还要鼓励孩子走进社区、走向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使孩子认识社会、热爱社会, 将来服务于社会。

在我们的职业生活中, 任何工作都可以随时辞去, 而父母这个“职业”却是不可以随便辞去的, 因为这是责任, 是义务, 是我们一生最值得骄傲的职业。在当今时代, 我们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 最重要的还是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作一个身心健康、自信、自强、自立的孩子, 这才是网络时代我们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篇2

甘棠中学

付雨辰

我们如何思维

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

第一章:什么是思维

第一节:这一名词的几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广泛的,甚至可以说是不严谨的用法:凡是脑子里想到的,都可以说是思维。

第二种:是指我们对于自己并未直观见到、听到、嗅到、接触到的事物的想法第三种是指人们根据某种征象或某种象征或某种证据而得出自己的信念

第二节:思维的中心因素

先举例说明一种介于用心思考和随便想想的思维活动。得出他们的共同因素就是都是由此及彼地联想到并未见到的事情。还分析得出思考的中心功能:想到一件事物预示或者显示出另一个事物,从而考虑一件事物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视为另一个事物的信念的根据。点明本书所指的思维就是这种思想活动

第三节:思考过程中的要素

通过对第二节举例的解释,谈到思考过程中的一些次级过程:

(1)产生问题,信念受到挑战,变得捉摸不定,出现推测

(2)回答第一步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查明情况,证实/否定了第一步的推测。掌握和感知新的事实。

第四节:总结

总结前文的论述,总结了思维缘由和激发,联想与以往经验的关系。

第二章: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第一节:思维的价值

1、思维是避免单纯冲动或单纯惯动的唯一方法(即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低级)

2、通过思维,人们还想出和安排出各种人为的标志来提醒大家预见到各种后果,以及获取或避免这些后果的方式(即文明人区别于野人的特征)(属于行为层面,高于前层)(数学符号算不算这些标志?)

3、思维会给自然的事件和物体赋予很不相同的地位和价值,远远不同于那些无思维力者对他们的感受(诗歌散文等美的缘由,取决于个人的阅历、经历,是高等文明人的特点)(属于心理层面,远高于前两层)

第二节:需要引导以实现价值

通过引约翰,洛克的话,思维也会走偏,所以需要引导思维

第三节:需要经常加以调节的倾向

正确的思维对人类是有益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识会走偏,只有系统区分自己进行观察的条件和严格调节自己进行联想的习惯才能掌握自己信念的对错。

树立信念犯错的原因

培根的观点:主要有四点1部族2市场3巢穴4剧院。也就是人的错误想法、交

往、特性、某一时期的时尚习俗。

洛克的观点:(两种表述)1不爱动脑筋学别人2以爱好代替理智3思路不开阔,见识不广想的不周全信条的作用2思想闭塞3利我4盲从权威

两者都说了错误思维的社会原因,所以教育工作者就要让人们不但要克服个人的一些毛病还要扭转和纠正社会上千百年积存流传的各种偏见帮助人们端正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信

念。

第四节:通过调节使推理成为证明

需要调节(调节好完成联想功能的条件,调节好队联想到的事物赋予信任的条件)。调节充分即可得证明。

第三章:思维训练中的自然资源

只有有自然资源(一定的经历和实施以引起联想、有迅速,灵活,丰富的联想力、联想要有条理性,连贯性和恰当性)才能接受训练。我们要学的是如何思维而不是思维。

第一节:好奇心

即希望得到充分的体会。我们的身体不论何处都在感受,而不管我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1)好奇心最先表现为一种生命力的外流,一种丰富的有机体能的表露(即身体接触)

(2)在社会次级因素的影响下,好奇心会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即社会接触)

(3)好奇心上升到体能层面和社会层面之上,就到了智力层面,此时是在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基础上发现了问题而加以探索。(智力探索是建立在前两项接触之上的)

第二节:联想

不论题材重要与否,宽窄与否,人们都会从现在经历的事物产生联想,对尚未见闻的相关事物产生一些想法或信念(不可造就,但无法消灭)

联想有三个方面:

(1)联想的快慢,是人们通常区分聪敏不聪敏的依据(但是不聪敏的人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很好,对所有事情都反应迟钝和傻里傻气的人还是比较少见的)

(2)联想的范围有宽窄,但这一差别与上述的反应快慢并无关系

(3)深度。表现出他们的反应的实质。

作者是想说反应的越快,联想越宽,就越聪敏吗?我认为只有深度可以表明人是否聪敏,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在看速度。所以我认为,第一项应是深度,再是快慢,三是宽窄

第三节:条理性:它的本质

思维应该连续而有序,在青少年的正确思维习惯训练中要考虑到他们和成人的区别

第四章:学校状况与思维训练

第一节:导言:方法与环境

要注意学校除了有意识地设计和运用智力训练方法还要注意非有意识

地因素,即学校氛围和校务之中能对学生好奇心,反应力及有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学校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三类:接触的人的态度习惯、学校所授科目、教育的目的和理想。

第二节:旁人习惯的影响

学生会对环境有反应,教师的习惯岁学生也有影响,所以教师本人的思维习惯需要严格注意,防止其负面作用,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只研究教师的特点而放松对科目的研究

第三节:学业性质的影响

(1)在侧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科目中,存在一种风险,就是使智力活

动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如数学和规范语法

(2)在主要侧重技能的科目中,存在的危险倾向则正好相反,即人们企图

尽可能的走捷径以达到所要求的目的,舅舅会让这些科目变成机械性的,而不利于智力的培育。如阅读、作文、图画、音乐

(3)在侧重知识,注重信息量和信息准确度的科目中,也存在着差不多同

样的问题。如地理和历史

三类学业特别容易产生偏差,教师要注意避免

此处为何与前处举例顺序不同?不大符合作者的思维方式啊。

第四节:显示目标和理想的影响

1、在教学中,以外在成果为标准的做法表现在人们只重视“答案正确”

2、在学生的操性方面,外在成果的理想也有重大影响

第五章:智力训练的手段和目的:心理与逻辑

第一节:引言:逻辑的意义

人们通常所说的逻辑(就是从教学课程角度所说的逻辑),实际上是指成年人的受过训练的思维逻辑。实际上,一个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它自己的逻辑。有人以为字的的思维倾向无逻辑可言,是错误的,没有看到即便是在一个小学生的生活中,好奇、推理、实验和检测就已经起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纪律与自由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培养律己的精神。纪律是正面的和建设性的。

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

第十二章:活动和思维训练

第一节:活动的早期阶段

宝宝的问题决定了他的思考的内容,儿童很少是通过有意识的模仿来学习的,就是说,他的模仿是无意识的。成人的活动在儿童心智的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控制身体为思维提供真正的训练。社会活动可生成刺激,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较高层次。模仿能引起思维的进步,但模仿不能引起思维。

第二节:游戏,工作及类似的活动形式

在某种情况下,兴趣所在的活动或多或少是偶然的,由于环境中的偶然事件和一时而起的念头,或受别人的偶然的指使,在另一种情况下,活动因有所趋向,有所成就而意义更加丰富起来。

第三节:创造性作业

当前教育上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和联系这些学科,使它们成为养成活跃、持续、富有成效的理智习惯的工具。

第十三章:语言和思维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三种典型的观点:第一,认为二者是等同的;第二,认为文字是思维的外表和衣服,思维本身并不需要语言,只有当传递思维时,语言才是必需的;第三(这是我们这里所要坚持的观点),认为尽管语言并不是思维,但他对于交流思想,以及对于思维本身来讲却是必要的。

第二节:语言方法在教育方法上的误用

首先,只有具备了和意义有实际联系的某些情境情景的经验才能掌握符号的意

义。其次,没有新事物的计入,文字也能提供新思想,但可能有局限。再次,代表观念的文字,会变成一种单纯的号码,失去本身含义的意义。

第三节:语言在教育上的应用

语言的首要动机是去影响(通过渴望,情绪和思想的表现)别人的行动;语言的第二个用途在于用语言形式与别人更亲密的社交关系;语言用来作为思想和知识的有意识的运载工具,这个用途居于第三位。如何把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转化成为表达精确概念的习惯。要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需要:(1)扩充学生的词汇量;(2)更准确的表达词汇的意义;(3)养成连贯的口语表达的习惯。

第十四章:观察和思维训练知识

第一节:观察的性质和价值

杰文斯阐述的原则,即科学工作者从来不把积累观察本身作为目的,而是经常把观察作为取得理智结论的手段,这一原则是绝对正确的。如果在教育工作中,对这一原则的力量没有足够的认识,那么所谓的观察就将大体上成为乏味呆板的作业,或者是获取技能的形式,而没有理智的价值。

第二节:学校中的观察方法和材料

观察应具有科学的性质,这种观察要遵循着广博和细致之间的有节奏的变化。科学的观察,并不能简单的代替以享乐本身为目的的观察,后者的观察可以磨炼才智,对于书写、绘画、唱歌等艺术用途大有裨益,而能变成真正艺术的观察,喜欢看喜欢听的人就是最好的观察者。

第三节:知识的传授

1、学校根据合理的假设,即观察使一种主动的过程。

2、适当的观察材料,引起对观察的渴望,能使观察更精密。

3、最初的观察是为了实际目的,或仅仅为了爱看爱听。

总之,观察遵循广播和细致之间有节奏的变化。

第十五章:讲课和思维训练

第一节:指导的阶段

赫尔巴特教学法分析

第二节:讲课中涉及的几个因素

(1)从学生这一方面说,讲课的第一需要是准备。最好的,实际上是唯一的准

备,是引起一种对那些需要解释的,意外的,费解的,特殊的事物的直觉

作用。

(2)理性分析的反思阶段的显著特点。

(3)运用和总结密不可分。

第十六章:一般性的结论

第一节: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理解”作为无意识的假定,“询问”作为有意识的构想。不能通过获得平衡来赋予规则,要避免过度分析。对错误的观察和对真理的掌握,需要有意识的陈述。

第二节:过程和结果

再次阐述玩耍和工作的关系。强调不可做苦差事,也不可以糊弄“玩耍”。要平衡玩耍和严肃这种智力上的想法。

第三节:远和近

学生对于过于熟悉的事情不感兴趣。熟悉的和详尽的教材,本身并不能引起思维或使思维做出反应。只有用他们来理解陌生的和襄垣的教材时,才是有用处的。

这一点我部分同意,但有意见。比如我们北京版数学的教材讲有理数的乘法一节时,用到了水库蓄水的问题。这个例子离生活较远,但是同学们都不感兴趣。相反,人教版引入了蜗牛的例子,同学们反倒很感兴趣。还有北师版有一个舞台灯光的例子,也能引起同学们兴趣。有的时候,说一些身边的事情反倒会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这是为什么?

问题,就是红色标志的地方。

1、第二章,第二节,数学符号算不算这些标志?

2、第三章,第二节,第三小条目下,作者是想说反应的越快,联想越宽,就越聪敏吗?

我认为只有深度可以表明人是否聪敏,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在看速度。所以我认为,第一项应是深度,再是快慢,三是宽窄

3、第四章,第二节,作者此处的说明与之前的综述顺序不同。作者是逻辑非常清晰的人,此处顺序的颠倒是否有什么意味?

4、第十六章,第三节。对于熟悉与陌生,这一点我部分同意,但有意见。比如我们北

京版数学的教材讲有理数的乘法一节时,用到了水库蓄水的问题。这个例子离生活较远,但是同学们都不感兴趣。相反,人教版引入了蜗牛的例子,同学们反倒很感兴趣。还有北师版有一个舞台灯光的例子,也能引起同学们兴趣。有的时候,说一些身边的事情反倒会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这是为什么?

收获太多了。我知道了

1、什么是思维,2、为什么会有思维

3、我为我经常胡思乱想找到了借口:人是不能控制的4、对于利用思维对学生的影响,安排课程,有了些初步的认识

5、对于思维对于学生的不利影响,如何规避,有了一些想法。

6、。。。我以后会多读几遍,这本书真是我看过的学术界的书中最好的了,不枯燥,还有用。希望以后有多多收获。

这个时代,我们如何当教师 篇3

此前一系列涉及师生关系的事件也因此事再度浮出水面,如海淀某艺校的“辱师门”以及中山大学某教授虐待学生事件。人们纷纷置疑:我们的师生关系到底恶化到了什么程度?

我们知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孕育出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就会因此而相信他、信任他,继而才会去感受和理解老师给予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理想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

以下,我们摘录了几位教师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共鸣,也促使学生们认真思考,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

奴才主管的威风

张鸣

这些天,有两个名牌大学教授对学生耍威风的事件,被曝了光。教授对学生动粗口,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说实在的,尽管现在教授在社会上还有点虚名,但在大学里,其实并没有什么地位,连开车和做饭的师傅,都不大会把教授当个菜。进机关办事,低声下气地说上三遍,不一定会有人理的,除非你的教授头衔上,还有着什么长或者主任之类的官衔。

不过,再熊、再窝囊的教授,对于学生,还是蛮有优势的,特别是正在上你课的学生或者你的研究生。现在的大学就像一个县衙门,校长书记是说一不二的县太爷,而机关干部是六房书吏,教授则是三班衙役,虽说大老爷见了觉得你贱,但对于百姓,还是有威风可要,而现在的学生就是交粮纳赋的百姓。一门课及格与否,基本上老师说了算,老师上了讲堂,讲得不好,甚至满口胡柴,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制的办法。至于教授所带的研究生,基本上等于家生奴才,要你扁就扁,要你圆就圆,课题全做,家务活全包。有的,还沾色上的便宜,敢说个不字,毕业就有麻烦。

当然,虽然理论上教授对于学生的学业,有生杀予夺之权,但实际上这种权力的达摩克勒斯之剑,很少真的落下来,只是现在的学生,都学得很乖,他们大概知道自己对于学校,只是过客,求学,为的就是个功名,很少有人会为了一时之忿,甘冒功名丢掉的风险,因此,凡是有求于教授的学生,对于教授耍耍威风,一般的战略选择,就是忍,一忍、二忍、三忍,于是有的教授就变成了满口脏话的暴君。

不消说,眼下的大学,虽然知识分子成堆,但却是中国最没有民主的地方,教授甭说选校长,连院长、系主任都没有资格选,对学校的事务,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在制度的操作层面,只有听喝的份,无条件执行一个又一个从上面下来的指令,哪怕这种指令荒唐透顶。应该说,近十年以来,由于高教体系钱比较多,资源丰厚,学官们的权力得金钱之助,如虎添翼,而教授们为了争取分一杯羹,自然也就格外温顺,很多教授,甚至所谓的大牌教授,对领导都恭顺得有如孙子,因此,有人刻毒地名之日,教授宠物化。

奇怪的是,恭顺的教授,在领导面前,已经变成了奴才或者宠物,但是当他们面对学生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是奴才的主管,那个威风,比主子还要大。同一个人,在领导面前点头如同鸡啄米,转过脸来,就就像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客观地说,现在的师生关系,已经很难用中国传统的套路来要求了,教师只是一种职业,不再是伦理关系中的一环,所谓天地君亲师五达尊之一。学生也不大可能指望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人生的导师。但是,至少,做教师的,要把自己当人,把学生也当人,彼此可以平等地交流和交往,别自己在领导那里不是人,转身也不把自己的学生当人,一门心思创造性地发挥奴才主管的管人才能和管人威风。

教授们,扪心自问,不觉得自己可怜吗?

天底下最值得珍视的立约

邢小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五年前,我在任教的学院讲一门大学语文课,那是两个班一百多人的大课。通常我不点名,但我会以提问的方式注意到学生缺勤的情况。记得那天第一节课,我点名请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张某起来回答;第二节课,我又点名请另一学生王某回答时,感觉其面目怎么这么熟悉?学生哄笑,才明白原来仍是学生张某。我就问:你究竟是张某还是王某?他只好告诉我,他是顶替另一个同学回答问题,那个同学没来上课。他大概受同学之托,不想让老师知道王某在缺课。我很吃惊,一种新鲜事物,让我茫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顺口说了一句,“怎么能这样?”见到那学生已经有些不好意思,就不想追究,继续上课。这时就听一女同学大声说:“这有什么呀?”那种不以为然、怡然自得的声调,令我恼怒起来,便说:“现在只听说有假酒、假烟、冒名顶替的种种造假,让我们深受其害,无能为力,没想到居然还会发生假上课、假学生现象。你们觉得这很正常是么?”不平静的心情已经破坏了我的讲课情绪。

很长时间,我不适应学生上课前踢踢踏踏地走进教室。一副半睡半醒之状。那天,学生的班主任在我的课前要与学生说点事,看到两学生在吃早点,就说他们:都快上课了,你们还在吃早点?只见那一男一女两学生用一种不知是故做还是真的木然与空洞的眼神望着他们班主任,然后依然旁若无人地吃着、说着。

我有一个同事,每当给新的班级上课,总是郑重地鞠一躬,然后对同学们说,这是一个庄重的“立约”,从此,我们之间就形成天底下最值得珍视的师生关系了。他希望在契约精神的约束下,师生有一个健康、进步的关系。

我在大学从教三十多年了,眼见一茬一茬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在慢慢地起着变化。1980年代毕业的学生,有人比我的岁数都大,在校称我老师,校外就直呼姓名,不管怎么称呼,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1990年代的学生,拿我当朋友,经常谈心,甚至她们的恋爱婚姻问题也经常与老师探讨。2000年代,我陆续接触到少数民族的学生,藏族、苗族、朝鲜族……感到传统伦理在他们身上保留很多,对老师的每一点帮助与关怀,都那么感激,让我都有些担当不起。与那些见了你像不认识一样的学生相比,我这个比较传统的老师,心里确实热乎乎的,更加强了自己为师的责任感。

那么,在教与学合理的规范(制度约束)中,真正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何处?相互尊重!当老师认真地准备每一堂课,以他从不迟到、从不无故缺课。并以严整的仪表面对学生时,学生应该意识到,这是老师对你们来此堂上学习的尊重;当老师看到学生不放任青春的性情。尽可能自律地认真面对学习时。老师也会视为对自己劳动的尊重。如果你对课程内容或老师的观点有看法,是否也应该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表示自己对知识的尊重?

教师放任而学生不放纵

何兵(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我们学院的萧瀚老师主张学生可以逃课,课堂上可以进出;

上课可以吃东西,但不能破坏环境;可以睡觉,但不能影响别人。有人以为萧瀚的课堂一定混乱不堪。据我所知,萧瀚的课程颇受欢迎,课堂秩序井然。

萧瀚放任学生,学生为何不放纵自己?因为他在苦自己。一个多小时的课程,他至少在家里闭门一天至二天。他开设的《先秦公法研究》,国内尚无二人。他在进行艰苦的开创性工作。

年青人有其天然的生命力和上进心,有其自在的识别力和使命感,对此我有充分的经验和信心。本人曾在山东烟台大学任教四年,担任一届班主任。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这个四十余人的班级中,有同学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北大法学院研究生,有同学以全华东政法大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研究生。本班先后有四人取得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作为地方院校,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相信法学同行们会有公正的评价。作为班主任,我不注重他们的到课率,也不注重他们的成绩单,我所做的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和他们谈真正的理想,说真实的人生,并解答他们的困惑。我相信,只要将年青人心灵的火炬点燃,他们会自我燃烧并照亮人生的旅程。毕业以后。一个学生告诉我,何老师,看到你在冰天雪地里一边跑步,一边听英语,我们哪能不上进啊?

我曾经是一名乡村初级中学教师,现在忝列著名大学教授,我的上进心和取得的成绩,是父母和教师管出来的吗?不是,这是生活的压力逼出来的,是心灵深处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催出来的。我希望家长们认同一个道理,这就是,比事业成功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比枯燥成绩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我们这-二代人其实活得很不健康,许多人已经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为了成功而成功。我深深地以为,他们应当有着不同于我们的别样的人生——解放他们。我呼吁整个社会,给他们以人格和自由,给他们以鼓舞和信心,给他们以关爱和勉励,他们决不是垮了的一代!

在我的课堂上,我也不禁止学生吃点东西。我认为这和他们的饥饿有关,和我的尊严无关。对于迟到的学生,我也从不斥责,因为年轻人正在长身体,睡过了头属于正常。我的课堂乱吗?我的学生放纵自己了吗?我的学生上课进进出出,满嘴都是零食吗?一个大学当然有学生逃课,清华、北大、哈佛、牛津,全世界如此。他们逃了该逃的,听了该听的。我想,大学的发展史总是伴随着学生的逃课史。我不鼓励学生逃课,但逃课远远没有想像那么可怕。大学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成功,作为家长们也不要让自己的成功观毁了孩子。我的孩子也在上大学。我对她的希望是,身心健康。我对她的教导是,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教出底气、品位和尊严来

郭世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做一个在评比表上能合格的教师不难,在同行的经常性评比中,评出一个“优秀教师”也不难,难的是能不能做一个让多数学生在心里觉得“合格”,并能留在某些优秀学生的记忆深处、影响他们良性成长的教师。

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和调皮的学生,千万不要打击他们,要尽量引导他们。教师虽然没有糟蹋学生、伤害学生的权力,却最容易糟蹋人和伤害人,特别是对那些有潜力有个性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好像就是培养听话的学生,这是很糟糕的。

我们要关注那些容易被冷落的学生。对于旁听的同学,更要一视同仁,欢迎他们融入到我的课堂,尽量不让他们感到有什么不舒服。要知道,他们恰恰是对你的课有兴趣才来旁听的。去年在北大的校园里,天在下雨,北大法学院一个研究生走过来,非常热情地向我打招呼,自我介绍说:“郭老师,我在浙大旁听过您的课。”听了这话,当时我就觉得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未名湖畔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的成长也多少有我一份贡献。

我们不要疏远家境贫寒的学生。他们很不容易,贫寒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贫寒将成为他们成才的动力之一。招收硕士生与博士生时,在同等的情况下,我就尽量招这样的学生,包括转专业来考的,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点同情与支持。因为在我看来,他们取得同样的成绩,要比同类学生付出的更多。

我们也要尽量兼顾多数在平均线的学生与少数智力超群的学生,不要担心他们会故意刁难你,挑战你的自尊。

如果谁想通过教师的职业谋取私利,谁想通过课堂发泄私愤,那都是糟糕的。在我当学生时,我就不喜欢有些教师把大学课堂作为回忆个人遭遇和发泄个人情绪的场所,占用学生的求知时间。

对我来说,人生最大的快乐与苦恼都与职业有关。我对许多学生都有一份感恩的情结,他们对师长很客气,而我没有为他们多做点什么,至少没有提供过特殊的帮助。我最大的快乐一是来自阅读,二是来自与学生的交往,能经常看到他们在进步,我的心血与劳动能让绝大多数学生理解和认同。我心目中的最高荣誉不是别的,而是来自多数学生的认可,包括少数优秀学生的认同,这就够了。

无论是教员,还是教辅人员,还是教学管理人员,我想送大家三句话:教出一点底气,教出一点品位,教出一点属于你的价值与尊严。

一名教师的自责、道歉与思考

厚德(某重点大学老师)

在昨天晚上的选修课上,我把3个学生礼貌、友好地请出了教室。这是我十几年来第一次在自己的课堂上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是第一次把学生请了出去,尽管是礼貌而友好的。

这3位学生从上课开始始终在偶有间断地接听手机和相互大声说话,在我友好地提醒了两次后仍然是这样。其他学生都向他们投去了厌恶和无奈的目光,也向我投来了同情和征询的目光。我平静地对他们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完,就出去说吧,不要影响讲课和听课。我以为他们会安静下来,但一个学生竟然真的站起来走了出去,另两名学生在稍稍迟疑后也跟着走了出去。这时候课堂上很静,我反倒突然感到自己的不妥和尴尬。尽管整堂课充满了笑声和掌声,我心底还是多了一丝自责和沉重。在下课前,我当着近300名学生表达了自责和歉意。下课后,几个学生过来对我说,老师,你没有错,他们真是太过分了,也真的影响我们听课了。

但我想的是更深层的问题。

我有很多政府、企业和教育、文化界的朋友,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就业等问题很关心,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他们也表达了对大学生的一些负面评价和些许失望。

我的一个学生在一家大型药业公司做人力资源总监。他对我说,有的学生在招聘现场站没站样、坐没坐样,还有的学生一副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样子,甚至有的学生连话都说不明白,这样的学生往往在第一关就被pass(淘汰)了。

另一位大型通讯公司的人力资源副经理对我说,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很积极,干工作不积极;对别人要求的很多,对自己要求的很少;对将来的事想的不错,对眼前的事干的不实。现在大学生最缺乏的品质是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

一位机关的处长给我讲了一个例子。一个有点小背景的大学生进入了机关工作,在一次开会时竟然在一位领导讲话时与别人说话和接听手机,会后的一次机会,领导对他的处长看似无意地表达了不满,结果是这个大学生调离了机关,现在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员。

在这里,我再次郑重地向这3位同学道歉。也把下面这些良言送给你们,送给所有我的学生:

1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何况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请你记住:上帝能够原谅的事,社会不一定会原谅;老师能够原谅的事,老板不一定会原谅。你将生活在现实而复杂的社会。而不是大学和天堂。

2年轻就是资本,但年轻是学习知识和打拼事业的资本,而不是放纵自己和庸碌生活的理由。请你记住:不要以为年轻就一切还来得及,来不及的不是年龄而是在岁月流逝中所积累或错过的一切。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的品性和素质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而大学时的养成往往会影响你的一生。请你记住:上课说话的确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养成一种习惯,就会决定你被“请出去”的命运。

4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它会赢得认同、欣赏和合作。请你记住:不尊重朋友,你将失去快乐;不尊重同事,你将失去合作;不尊重领导,你将失去机会;不尊重长者,你将失去品格;不尊重自己,你将失去自我。

5表达自我是一种本能,挑战权威是一种勇气。但表达自我不能伤害别人,挑战权威不能破坏规则,除非你在进行革命。请你记住:不要试图用带有道德色彩的另类行为去赢得关注,也许在目光关注的背后是心底的离弃。

高油价时代,我们如何应对? 篇4

油价一再飙升, 对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日益依赖于石油进口的我国经济发展显然不利。关于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国内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高油价会对我国的贸易平衡造成很大的影响;会提升基础产品的物价, 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一些直接受油价上涨影响的行业如汽车、交通运输行业会受到致命的打击;油价的异常快速增长还会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增加经济走向的变数。

鉴于美国已经经历过70年代和9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 具有一定的处理油价快速增长的经验,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美国油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恐慌之后, 美国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从容应对。部分经济学家认为, 最近的油价上涨并没有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 没有影响美国经济的增速。并且他们认为, 油价上涨对经济没有影响同样也适用于一些亚洲国家。首先, 他们认为现在的油价上涨与70年代和90年代的油价上涨有很大的不同, 即现在的油价是持续地上涨, 并不是象前两次那样突然快速上涨。此外, 由于汇率变化, 美元贬值, 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在其他国家不会上涨很快;其次, 由于反恐及入侵伊拉克, 美国的政府支出相对增加, 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会抵消由于油价上涨而带来的经济减速;再次, 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也能抵消由于油价上涨而带来的经济减缓;还有, 他们认为美国居民的收入效应也足以抵消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另外, 他们认为油价上涨主要对石油应用最多的交通运输业影响巨大, 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则并不怎么明显;最后, 这些学者认为公众对石油价格即将走低的预期也相对减弱了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这些学者的分析固然很有道理, 但是鉴于美国与中国的国情、宏观经济走势及其他一些复杂的政治、军事因素, 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相同之处, 更多的还是不同之处。中美虽然都属于石油净进口国, 但美国已经处于新工业阶段, 中国还处于向新工业阶段转型的时期, 对石油等能源的依存度较高, 所以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特别是GDP的影响甚巨。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显示, 如果油价上涨10美元, 并持续一年以上, 将使中国当年GDP减少0.8个百分点;如果上涨20美元且持续一年, 对中国GDP的影响为1.5个百分点。国内民众普遍对油价上涨的预期也会促使油价高位行走。油价上涨对中美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很相似, 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油价占到成本很大一块的航空业。油价的上涨将使得国内航空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同时也将促使更多航空企业之间的合并与联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高油价时代将是航空企业的寒冬。汽车业及其下游生产企业也会受到严峻的挑战。中国的汽车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家庭汽车业的发展何去何从自然会受到高位运行的油价的影响。

目前国内学者普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阐释油价高企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压缩贸易盈余空间。随着我国石油消耗的增长, 石油已经成为我国最大单一用汇和赤字的商品。此项贸易逆差将大大减少我国的贸易赢余。

2、推动物价上涨。石油目前是基本的生产和消费资料, 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扬必然会引起其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此外, 原油的价格上涨还会带动其替代产品如煤炭价格的上涨, 从而带动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3、降低出口行业的竞争力, 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长。我国的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因油价上涨会导致出口企业的成本上升, 将直接导致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下降。

4、大大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传导至生产和制造业, 还将进一步传导至消费行业。

5、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以高消耗为代价, 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能源为OECD国家的2.3倍。长期的低效率和高油价的矛盾必然会阻碍经济增长, 引起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高油价有积极效益的话, 那就是它直接促进了节油产业的发展。汽车是用油大户, 从汽车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 自从油价高涨以来, 无论是10万元以下的家庭型轿车, 还是20万元以上的中高级轿车, 用户在选购的时候, 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油耗问题。低油耗的轿车无疑将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据了解, 目前各个汽车厂家在向市场推出新品的时候, 节能环保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考虑之一。由此带动的汽车节油技术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对我国汽车工业结构的影响, 值得我们关注。同时, 由于油价高涨, 燃油汽车的替代品的生产显得更加有利可图。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说, 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变革与转型加速的趋势是汽车能源的多元化和汽车动力的电气化。

国内学者通常注重于油价对直接经济指标如通货膨胀、GDP等的影响, 很少有人对油价与经济发展的间接关系进行实证研究。Ferenc L.Toth率先研究石油、煤、天然气以及核等其它能源的替代比价关系对石油需求的影响, 及如何对经济发展进行影响。他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考虑发展替代石油能源的对策时候, 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核能对石油的直接替代作用, 还要考虑到由核能产生的电能在交通运输业中对石油的替代作用。

经济对油价变化的敏感度是否真的如某些美国经济学家所言, 越来越不明显了?或者如国内某些经济学家所言, 真的是狼来了?以为高油价时代的来临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减缓, 更多的可能还是一种机遇。其实, 我们大可不必在高油价时代来临之时惊慌失措。

首先, 高油价时代其实是我国节油、节能产业大力发展的良好时机。一些清洁能源产业如风能、电能、核能的大力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可能会出现的暂时的油荒, 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促使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说, 发展循环经济是针对油价飙升的根本性对策。今年年初, 国家已出台《可再生能源法》, 对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 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力度还不够。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 我们可以发展绿色能源权证交易市场, 促使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外部效应内部化, 降低可再生能源企业的生产成本。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必须的融资支持, 以推动可再生能源企业在我国的发展。

其次,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在应对油价上涨时的作用不容忽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提议我国应恢复石油期货交易市场, 充分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 锁定石油成本, 平抑油价的波动。石油期货市场应成为我们目前规避高油价风险的主要工具, 但目前对具体如何充分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论述甚少, 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Walter C.Labys认为, 控制油价风险的工具随着金融市场衍生工具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复杂。通过购买出权, 政府可以有效地控制油价价格下限。同样, 政府也可以通过卖出进权来有效地控制油价的上限。通过进权和出权的不同组合, 政府可以有效地达到控制由于油价的涨跌而变得不稳定的经济。国内的学者在研究油价上涨对行业影响时, 往往会忽略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农业机械用油, 油价的上涨必然会对使用机械用油的农民产生影响。所以, 国家应该对农业机械用油的农民进行一定的政策补贴或免税优惠, 以降低油价上涨对农业经济的影响。James L.Williams在2003年对美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研究中提出5大衡量石油安全的关键因素, 包括国内生产能力, 石油进口依存度, 进口集中程度, 石油存货进口比, 以及开拓石油进口资源的能力。

最后, 在大力发展替代能源、拓宽进口渠道多元化的同时, 国家应该以欧美等国家为榜样, 加强石油安全战略储备。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 国内供求缺口不断扩大, 到2004年进口原油占国内原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0%, 2004年《展望》预计我国2010年石油依赖度达到50%以上。然而, 在石油安全问题上, 中国尚未建立符合国际能源署协约规定的相当于90天石油净进口标准的战略石油储备;这跟欧美国家比较起来, 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 我国应非常注重只有的安全战略储备, 在某种意义上, 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更是个政治问题。

参考文献

[1]、谢雯, 《油价高企对中国经济及相关行业的影响》, 《管理论坛》

[2]、周思达, 《油价高企困扰中国经济》, 海南金融》2004年11期

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做教师? 篇5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一般的解释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真实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出现有人曾这样预言,随着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的出现,我们这些中小学教师弄不好是会下岗的。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呢?

对此,我们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我想说的是,当下这个“大数据”环境究竟会给我们中小学教师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要走进网络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许多情况下是要借助网络技术的。比如在线教育、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在设计制作的时候,重要的恐怕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借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理念和生活观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走进网络,关注网络上与我们所教学科有关的甚至没有关联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否则,我们这些移民跟那些原住民的沟通是会发生阻滞的。即便是“屌丝”、“打酱油”、“油菜花”之类的网络词语,看起来肤浅的东西,但如果我们不走进网络,我们在原住民面前就永远只可能是一只“菜鸟”,即便是这样低层面的东西,我们如果一无所知,也是会影响我们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匹配的。

另一个方面,我们必须尽可能从台前走到幕后,从屏前面走到屏后去。我们如果真想要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展示,我们就得走进幕后,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支持,或是默默的支持。所谓“从台前走到幕后”,即尽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你成为他的帮助者,影响者。而“从屏前面走到屏后”强调的则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是学习理念生活观念的引导者

有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时,网络催生了电子游戏。电子游戏可以传播知识吗?当然可以。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电子游戏、动漫,充满惊奇险恶,迎合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早已经将孩子们兴趣吸引过去了,某些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如影随形地传递给了孩子。这些知识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帮助学生建立甄别和选择的理念和能力,正需要今天的教师来作为引导。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需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并在互联网思维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要为前提,以服务为方式,以分享为快乐。并将这样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理所应当成为学习理念的引导者,要在我们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游戏,也是学习,关键是我们如何学习。上学不止是为了升学,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使得我们未来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个学生只把升学当做他的唯一目标。如果我们学校教师也只把升学当做唯一的目标,那是要出问题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上吊,为什么最近有父亲因为孩子作业没完成就痛下毒手?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剖析,去引导学生思考和剖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是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和领跑人

今天的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领跑者,要先学一步。所谓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要知道,有些知识因为学生的人生经验所限,靠自己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必须依靠我们这些教师去讲授。不要把那些专家的话都奉为神明,譬如一堂课只允许讲15分钟,15分钟能讲个明白吗?但是换过来讲,有些问题需要讲15分钟吗?这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其实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讲的问题。

我们要用学生明白的话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好比我们要从哲学的层面和社会学的层面与学生谈教育、谈人生,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没有一个哲学概念和社会学概念。好教师一定是这样的。是能让学生明白,往同一个目标去,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路径的。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要明白的是,这路径是要在我们的引领下由学生自己探寻的。这当中,需要分享的,就是我们的经验。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是问题探究的合作者和帮助者

合作学习这个词语对我们而言,早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但合作学习更需要的是对学生有具体的个别化指导,因为不同的人学习的情景和背景是不一样的,他的出生,他的人生经验,尤其是他前一个学段所在学校教学对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实验小学的学生跟乡村小学的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结构肯定会不一样。我师傅曾经常讲,城里的孩子跟乡下的孩子比比,什么都不一样,就连看的广告多少都不一样,你看看城里的孩子,出门就看到广告,乡下的孩子出门看到的是什么,是田野,天空,不一样的。

指导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具体化的。我们经常讲头脑风暴,但它还是有一个组织者,教师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个组织者,不仅是课堂组织者,同时他还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学校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恐怕是要设法把学生的“知”与“行”从网络中解放出来,互联网会解决“知”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行”,基于网络的探究也只是探究而已。如何做?如何实践?我相信这是教师们大展宏图的新领域。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组织者

如何把学校的课程资源跟教材的内容,跟学校所在的社区以及当下的社会事件组织起来?。一个好教师需要有一种教学敏感,所谓教学敏感,就是遇到某个社会问题,你就思考是否有教育教学价值。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有教学价值的,更不能所有的资源都有教育的价值,尤其是今天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就更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敏感。

我们应该牢记,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讲了,我们不要奢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了,很多人恐怕连命题的能力都已经弱化了,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情况。所以在今天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的确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又往往缺乏这个意识,都以为自己是高等师范毕业的,自己所毕业的是所谓的名校,自己的教学难道还有问题吗,难道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吗?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最终应朝人生导师的方向努力

在这个离不开网络与手机的时代,教师的作用绝对不会像某些专家预言的那样变得越来越弱化,越来越虚无。相反的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试想一下,一个人,一天到晚总是面对着冷冰冰的荧屏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一定是清楚的。

我之所以认为今天教师的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还不只是出于对孩子们总是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的担忧,更出于我们对教育的价值与作用的思考。学校教育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升学,教学也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教育的价值更在于帮助人认识和理解人生,教学重要作用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面对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我们有责任帮助和指导他们去筛选和建构,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自己的学习路径,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们的作用绝对不是让他从60分考到70分,70分考到80分,99分考到100分。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篇6

“文人琴”步入大众视野

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名录。那年,中国地区仅申请到八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而古琴是唯一获选的遗产。当古琴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大众的焦点时,有关古琴的历史溯源、琴曲还原、琴谱搜集、琴家演奏、琴人考证、制琴等各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迅速在各地开展起来。

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七弦琴,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亦是最早的弹拨乐器。古琴属于八音中的丝,它的结构充满了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更居“琴棋书画”之首。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古琴近来却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方面,作为最值得收藏的世界文化遗产,古琴的拍卖价格均出现暴涨;另一方面,古琴音乐的学习不断升温,只有士大夫才能演奏的“文人琴”已经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脚步进入了大众的音乐学习视野。

中国最古老的记谱系统

与西方的五线谱相比,减字谱是独属于中国的古老记谱系统。最早的古琴记谱法为文字谱,即用文字详细叙述全部演奏指法动作,因此又可说是一种指法谱。如此说来,用文字谱来记录琴曲之“繁琐”可想而知,现存仅有的文字谱是唐代的《碣石调·幽兰》(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为提高记谱效率,晚唐时出现了简化文字谱的减字谱——使用减笔字组合来记录琴曲的指法、弦序和徽位。清代的《大还阁琴谱》开始采用徽分记谱法,将相临的徽间分成十等分,按音音位记成“几徽几分”,提高了音位的准确度。减字谱在传统琴谱中广泛采用,并沿用至今。

传承难点

古琴文化主要由古琴、琴家、琴曲组成,也是古琴音乐保护的三个重点环节。打谱是古琴家按照减字谱把琴曲弹出的过程。正如上面所说,减字谱并未记录琴曲节奏等音乐细节,因此需要古琴家进行再创造。古琴演奏家张子谦曾说过,打谱的过程可谓“小曲三月,大曲三年”。因为打谱者需要反复记录修改,不断弹奏,并在此过程中揣摩原曲的气质和意境,使乐曲的演奏清晰流畅,结构完整,因此在打谱上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是数月甚至数年。

由于各个时期的琴家都持有不同的琴风,同时又随着演奏艺术的精进,随意对原谱作出增删润色,因而同一首琴曲在不同时代、不同琴家的手里,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不同的审美倾向。这些琴家不同的演奏版本,也会通过打谱成为不同的乐谱版本。

打谱的困难与演奏版本的多样性,使历代出版的古琴曲谱显得弥足珍贵,如:唯一现存的文字谱唐朝初年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调·幽兰》;最早的减字谱: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汉代最重要的琴书:扬雄《琴清英》、诸葛亮的《琴经》;现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清代影响较大的《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蕉庵琴谱》直至民国时期的《梅庵琴谱》《琴曲集成》。

与历代流传的精美乐谱相较,现代琴曲的出版却参差不齐:市面上相关古琴的出版物五花八门,除去古籍影印外,大部分是作者手写,少见楷体拼字,甚至有一本书中每一曲的乐谱字体都不同的现象出现。出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古琴音樂的出版遭遇这样的技术瓶颈,无疑是保护和传承古琴文化的一大阻力。

古琴减字谱数字化应用

2012年6月,上海音乐出版社遵照《上海数字出版业发展专项指南(2012版)》中“研究数字化还原、多媒体展示等技术,建立面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展示平台”的要求,对古琴保护工作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减字谱,展开科技性的创新研究。“古琴减字谱富媒体数字化应用平台一期”利用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整合传统出版业的优势资源,构建古琴减字谱字库、古琴乐谱内容数据库与视听多媒体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平台,以期为国际性古琴乐谱研究提供参考标准,为古琴打谱应用提供相关支持,为古琴音乐的出版提供技术保障,也为古琴音乐教育提供资源服务。

一是字形标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设一个类似汉字“黑、宋、楷”字体标准的、针对减字谱的字形设计标准。上海音乐出版社集结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的权威造字专家,与多位著名古琴家共同设计了一款“常用古琴楷体字形”标准,并首批创建了容纳有四千六百个标准化减字谱、符合国际UNICODE字符标准的数据库。

二是应用。研究如何综合利用古琴的指法、减字谱字符的结构,设计一套简单、易学、易用的古琴减字谱专业输入法,不仅适用于古琴专业人士及爱好者,也适用于古琴专业书籍的排版制作。项目设计了可自动识别并切换“拼音检索”“五笔检索”和“四角号码检索”的智能减字谱输入法,可以在办公软件、打谱软件、即时通讯软件和网页搜索框中便捷使用。有了这套输入法,将古琴减字谱字库应用到数字打谱、数字排版、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等多方面的应用领域就不再是难题,甚至还可以进行多功能数字产品的研发。

三是传播。通过搭建权威的古琴资源库,建立富媒体互联网展示平台,将多媒体资源与古琴减字谱进行交互性链接,实现减字谱平面涵义的立体化呈现。富媒体互联网的展示平台名为“七弦琴馆”,上线后将实现琴曲试听、琴谱查找、减字谱研究、互动学习等功能。

继往开来的创举

传统需要保护,传承需要创新。“减字谱”作为古琴音乐的文化符号,它的科技创新将掀起整个古琴产业链的数字化革命,而数字技术又可反哺到传统艺术的出版传承,因而更好地服务于古籍的整理与修复工作,实现“如何真正地保护与传承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双命题。

古琴演奏家陈雷激大师一直致力于挖掘古琴艺术在当代的传承意义,并关注古琴教育方式和出版技术的革新。在获悉“古琴减字谱富媒体数字化应用”项目的成果后,他亲自校验了减字谱库、减字谱输入法等功能,并赞誉“这是足以颠覆古琴传播方式的大好事!”

2014年6月15日,陈雷激演奏私享会及“传世名琴”系列新专辑签售会在红坊艺术创意园区举行。此套专辑收录了演奏者用晋代名琴“猿啸青萝”和宋代官琴“复古殿”演奏的《流水》《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梅花三弄》《广陵散》等经典琴曲,还收录了演奏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原创作品《画卷》及民间改编乐曲《二泉映月》。随着新专辑签售会的圆满成功,陈雷激先生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系列出版合作正式启动。2014年10月,“雷激古琴系列”的第一本教材即将问世。这是首次采用“标准古琴减字谱楷体字库”进行打谱的古琴出版物,它将采用全新的排版方式,从视觉上传达古琴文化的内涵,成为古琴教材市场拓展出版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篇7

(二) 如何协调与其他相关立法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 它涉及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 对于旅游活动的管理, 需要公安、交通、公用、物价、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协助和支持, 这意味着旅游管理部门与这些部门间的职能交叉性很高, 在某种程度上容易造成部门间职责混淆的情况。

事实上, 旅游活动中的法律关系, 也正是《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税法》、《行政法》等法律的调整对象, 在缺乏旅游基本法作为管理上位法依据的情况下, 我国的许多旅游法律问题都是以这些法律法规作为凭借和依据的。旅游立法既要与这些相关法律相融合相促进, 又要与其区分开来, 要有自己的立法特点和管理重心。

(三) 如何对权力进行约束, 实现管理的有效性

法律监管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机制, 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通过立法, 为一些行政管理部门赋予了有法律作为依靠的强制权力。然而, 正是这种权力的赋予造就了腐败的滋长, 为某些握有行政权力的官员创造了腐败的机会。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整体法制环境, 而不能把自己的眼界和目标仅仅局限于制定部门法, 关心自己的权力。在“一日游”管理过程中, 如何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进行约束, 在保证管理效率的同时真正实现管理的有效性, 避免管理者自身的投机主义行为, 也是立法中的一个重大难题。

四、对“一日游”管理的法条建议

旅游基本法中关于“一日游”管理的基本制度, 作为地方一日游管理的上位法依据, 应当具备指导性、前瞻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一) 内容全面

“一日游”管理的基本制度必须要尽可能的涵盖所有的内容, 避免给不法分子留下钻空子的机会。除了保留目前一些城市已出台“一日游”管理办法的内容, 还应对以下一些内容进行丰富:

明文规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共同合作来设置精品的旅游路线、旅游活动内容, 或旅游行政部门参与旅行社的“一日游”旅游路线的设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对“一日游”违法和违规经营行为的明确定义以及具体惩治办法;制定“一日游”合同范本;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司法监督条款等。

(二) 力度适宜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大转型期, 在此期间, 国家开放市场, 鼓励各种经济体为国民经济做贡献。“一日游”管理的基本制度必须有张有弛, 既要明确对“一日游”旅游活动的支持态度, 鼓励经营者积极开展城市“一日游”活动, 增加“一日游”旅游活动的数量, 丰富“一日游”产品类型, 发挥“一日游”旅游活动在旅游业发展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又要对其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 保证旅游者的“一日游”旅游体验质量, 保障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规范“一日游”市场秩序, 使“一日游”旅游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三) 责权明晰

责权明晰, 是针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双方而言的, 只有责权明晰, 两者才能正确定位, 各司其职, 做好各自权责范围内的工作, 才能保证“一日游”管理和服务质量。因此, “一日游”的基本制度必须尽可能地对双方的权利 (力) 和义务进行明确的界定, 赋予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自主经营和管理的权利, 明确两者的责任范围, 出现问题或纠纷时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条可循、条款明确、责权明晰。

五、“一日游”立法管理的后续操作性措施建议

(一) 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一日游”管理的后续操作主要依靠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实施, 但其中也会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参与。因此,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 积极进行横向沟通, 各司其责, 互相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应在其职责范围内对“一日游”管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意见, 并积极配合跨部门工作, 提高部门间合作办事效率。

(二) 鼓励社会大众参与监管

旅游活动投诉在消费者投诉项目中占到很大的比例, 而且很多投诉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或是在现在的投诉机制下, 旅游者解决投诉问题所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较高, 因此需建立广泛、健全的大众投诉与管理制度。除此之外, 积极鼓励旅游者、大众媒体以及行业组织等参与“一日游”的监督和管理, 利用网络、社会舆论等手段对“一日游”旅游活动进行规范, 使参与旅游活动的社会大众都参与到监管中, 加快“一日游”旅游市场规范化进程。

(三) 建立强效问责机制

各地不仅要鼓励各方参与“一日游”的投诉与管理, 还要建立强效的问责机制。在权责明晰的前提下, 促进各方参与者对“一日游”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明确各方参与者对“一日游”旅游管理的贡献程度, 从而保证责任落实到单位, 落实到个人。在出现问题时能建立起快速的反应机制,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较快找到责任单位或个人, 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 并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 杜绝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宏陈享尔郭飞京城非法“一日游”整治措

【2】韩钧雅我国地方综合性旅游法规立法体例

【3】王玉芹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提升研究-以上海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京发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12月31日,

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400万人, 年增长率达到60%。网络售物网民数已经达到1100万人, 通过网络进行旅行预订

的网民数达到1700万人。同时与网络购物密切关联的网络支付使用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200万人, 年增长率达到57.6%, 有力地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

然而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0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2009年互联网投诉12092件, 较2008年的8712件, 上升了38.9%。2010年3月北京市工商局发布2009年度消费投诉十大热点中显示:针对互联网的投诉增长最快, 同比2008年增长了1.17倍。而在互联网投诉中近七成是网上购物引发的, 已经成为投诉增长最快的“问题”。

一、新的交易方式产生一系列纠纷

根据消费者投诉案例分析, 目前网络购物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虚假宣传问题严重, 货物存在质量问题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网上购物这一消费形式, 就决定了消费者无法清楚的知悉所购商品的实际情况, 与商品密切相关的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等均是经营者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单方提供, 消费者只能通过网页浏览以及看买方评价等方式来了解商品的基本信息, 所以也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可能与实际见到的物体本身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结果也就引发很多因商品描述与实际不符的纠纷案例。很多的网络经营者抓住了网络购物的缺陷, 往往蓄意拿仿冒品, 甚至残次品充当正当商品, 卖给消费者, 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 另一个作为消费者购买参考的信息———卖家等级及商品卖出数量, 也成为诸多卖方作弊的一个主要手段。

(二) 网站恶意骗款问题较多

网络购物的消费方式有银行或邮局汇款以及网上银行支付两种交易方式。大部分的消费者目前采用的支付宝, 先将支付款打到支付宝这个交易平台上, 等到收到货物, 确认无误的时候, 再将支付款打到卖方账户, 以确保交易的安全。可以说, 支付宝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网络购物的发展, 并且也已经制定了一些安全技术标准和相应规范, 如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数字签名、Internet电子邮件的安全协议、Internet主要的安全协议、UN/EDIFACT的安全、安全电子交易规范 (SET) 等。但介于网络的不安全稳定性, 一些不法分子还是可以通过黑客程序盗取用户信用卡账号和密码。在淘宝接到的网购欺诈投诉中, 三方欺诈、超时自动打款、诱导确认、拒绝使用支付宝等情况成为主要手段。据介绍, 三方欺诈最常见的手法就是骗子通过发送正规卖家的虚拟充值卡类商品, 诱导买家买下后, 再引导买家把获得的卡号密码到虚假的充值平台充值, 盗取卡号和密码。还有一部分骗子以商品为走私货为由, 提出不用支付宝以便逃避淘宝监控。他们要求买家通过银行卡直接汇款。因此, 网络购物的安全性还有待提升, 以减少大量欺诈案件的发生。

(三) 退换货程序繁琐, 赔偿难以实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 承担保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 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网络购物如果没有消费者强烈要求, 卖方一般不会主动提供消费凭证或购物发票, 有的卖家甚至直接表明不提供发票。因此, 在消费者遇到纠纷时, 卖方会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换货, 有时甚至直接注明不接受退换货, 全部由买方自行承担后果, 这种方式显然有失公平。即使卖方同意退换货, 其程序也相当繁琐, 换货时间甚至要等上一两个月, 收到的货物也未必符合要求, 有的卖家还要求寄回商品的邮费还要自行承担, 所以很多消费者宁可吃亏也不愿意再惹麻烦。所以很多经营者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 在一些低成本低质量低盈利的小商品上下功夫, 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道路曲折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 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在现实交易中, 消费者权益在受到侵害后, 可以直接找到经营者要求赔偿, 可是在虚拟的网络上, 面对不知存在在什么地方的经营者, 消费者维权的路上困难重重。

(一) 消费者举证困难

由于大部分网上销售的商品没有销售凭证或购物发票, 侵权责任难以认定, 并且买家很容易忽略要保留和经营者交易时的聊天记录, 也是消费者举证责任难的一项重要原因。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刘健分析, 网络交易的主体双方信息不对称, 卖家非实名制, 是网购存在的根源问题。即使是实名认证, 但是商品在下架后, 原商品信息就会无处寻找, 若消费者交易后发现问题, 也无法搜集原商品信息作为证据。所以消费者举证困难成为维权的重要阻碍。

(二) 侵权责任认定困难

网络商品交易中间还有物流配送问题, 针对物流的纠纷案例也同样不少, 并且卖方与物流之间互相推诿, 也造成侵权责任认定困难。

三、网购纠纷案例的增多, 亟待新的国家政策出台

面对目前与日俱增的网上消费群体, 以及占互联网投诉七成比例的纠纷案例,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迫在眉睫, 这个网络购物平台急需新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规范,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需要加大对这一新的交易方式的监管力度。建议网上的经营者不仅仅是实名认证, 而是与一般经营者一样, 需要在工商部门注册认证, 让消费者明确网上购物网站的市场准入资格、市场经营行为组成方式等, 使网站具备“经营主体资格”, 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被投诉对象的条件。同时, 增强消费者投诉机制, 在各个地区设置消费投诉受理机构, 方便将消费者投诉经营者的信息进行核查, 及时对纠纷案例做出处理, 帮助消费者维护其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作为消费者, 我们更应该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 不贪图小便宜, 损害自身的利益。消费者要提高警惕, 严格遵守交易流程, 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淘宝网和支付宝联合发布的315网购安全警示指出, 超过八成的网络欺诈, 与消费者贪图小便宜或没有严格按照交易流程进行有关。交易专家提醒, 网购时最好先了解一下购买商品的相关常识, 增加辨别真伪的能力;同时, 买家一定要注意保留和掌柜交易时的聊天记录, 以利于侵犯权益后的举证责任。消费者也可通过淘宝的消费者维权平台发起维权申请。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要严格遵守流程避免网购欺诈, 使用支付宝等正规的支付渠道, 在收货确认无误后, 再登陆支付宝支付货款。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篇8

当今社会,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 准确界定网络遗产势在必行。有关专家提出, 数字遗产中的网络遗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网络用户在网上注册的个人账号和即时通讯工具账号等信息, 第二类是虚拟财产交易使用到的虚拟货币, 第三类则是网络用户通过上传微博照片音频资料等产生的作品。虚拟产品因用户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而附加了劳动价值, 具有财产的属性, 当用户死亡之后, 这些虚拟产品就被称为网络遗产, 也叫数字遗产。

二、网络遗产继承立法的必要性

在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 一位遇难母亲用其微博记录了其幸存女儿的成长过程, 为了让小女孩留住这份记忆, 新浪在接受其亲属的要求核实信息后, 把微博交给了她的亲人。事故发生过后, 仍有许多博友在微博下留言鼓励小女孩。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诸如此类的“数字遗产”问题屡见不鲜, 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情感、记忆留存在虚拟世界中, “数字遗产”的重要性更是日渐凸显。

(一) 网络遗产存在经济效益

部分网络财产可以进行交易, 如附加了劳动价值的高级游戏账号和其中的虚拟物品等, 可以通过出售来获取经济利益。用户去世, 并不代表这部分虚拟财产的价值也消失。反观目前, 网络运营商对于网络遗产的处理仅限于消除资料并无偿回收虚拟货币和游戏账号, 这种做法直接导致用户利益的损失, 笔者认为, 应该通过使继承者合理继承网络遗产, 使其继续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 网络用户群增长、虚拟财产庞大

据报告显示, 我国网络用户在2010年已经突破了4亿, 这意味着虚拟产品有着更大的市场。虚拟财产交易的高峰是一位玩家以33万美元的高价买走了一座虚拟空间站, 据此我们不难发觉, 以网游虚拟产品为代表的网络财产市场的潜力也随着用户的增长得到了体现。

(三) 网络成为第二精神家园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早已与网络息息相关, 我们通过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 用Email收发重要信息, 通过微博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们已然成为人们所拥有的网络财产。当逝者已逝, 承载着其生前经历的网络遗产也能在我们缅怀亲友时给予我们许多慰藉。但是, 在当今现状下, 网络遗产受到侵犯的情况层出不穷, 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继承权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三、网络遗产继承的社会现状

(一) 网络服务协议排除网络遗产继承权

根据当前中国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数字产品服务协议, 用户如果未对账号进行操作或者合约期满, 就可能会被运营商收回账号, 邮箱若数月未登陆就有可能被冻结并注销。以上种种, 就相当于在事实上排除了网络遗产继承权。这种做法的原因在于:首先, 为了使用户隐私得到充分保护;其次, 运营商需投入额外成本进行继承人身份认定和财产分割;另外, 闲置不用的冗余数据会影响网站的运行。

(二) 网络财产的继承得不到法律保障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 每个用户都会拥有自己的网络财产, 其中的武器装备、虚拟金币等具有财产属性, 也应予以保护。因此, 继承者的继承权理应及于网络财产。但是, 我国目前的法律对于网络财产如何继承和保护还是一片空白, 现行的《继承法》也未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进行规定, 由于相关法律的滞后, 甚至有的司法机关拒绝受理。

四、网络遗产继承的立法完善

由于网络遗产具有财产的特征属性, 并具有货币价值和纪念意义, 倘若其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网络用户的切身利益和合法继承权的法律保障便无从谈起。鉴于网络遗产案件与日俱增, 笔者认为保护网络遗产继承权的关键就在于加紧完善现行立法。

(一) 补充相关法律条款

网络财产的形式会随着互联网发展更加多变, 因此对其继承问题也更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在发生此类纠纷时, 司法机关若只是通过变现将网络遗产转化为现实财物进行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就是通过立法在我国民法体系中补充相关法律条款, 使之形成一套系统的网络遗产保障制度。

(二) 网络服务协议兼容网络遗产继承权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保护网络遗产的规定, 但是通过技术手段, 有关部门可以在网络服务协议中兼容网络遗产继承权等有关方面的内容, 以此来保障网络继承权。此外, 有关部门应该加紧出台有关网络遗产范围的界定等相关工作, 为实践中的操作扫清障碍。

(三) 立下有效遗嘱形式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权的来源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逝者可以在生前以遗嘱形式将自己的私人网络财产交由他人继承, 从而达到自己遗产继承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维护网络遗产继承权, 使人们享受数字时代创造的价值, 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提高公民维护自身这一新型权利的意识、构建全面完善的网络遗产继承保护机构、培养网络遗产保护的法律精英、制定严密周到的遗产保护制度, 从而更好地达到保护网络遗产继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国强, 耿伟杰.网络环境下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2 (3) .

[2]郭晓峰.试论互联网环境下“数字遗产”的继承[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 .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篇9

如今,曾经被唤作“叛逆儿”的“80后”一代,都到了结婚的年纪,却被高房价捆缚着,这是当下颇为“烫手”的现实问题,“没有房子就不能结婚”的观念棒打了不少“鸳鸯”。这些和风细雨下成长的80后要有多少勇气去“裸婚”,抗争那句“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魔咒?《裸婚时代》恰逢其时,真实表现了80后的爱情观与婚姻經。

大众对于幸福婚姻的衡量标准应该和丈母娘是一样的:男方必须有房,有车,有钱,品行好,用情专一,要是相貌还不错那就最好不过了。相比之下男方家庭对于女方并没有这么多的要求,所以在娶老婆的时候,男人是弱势群体。剧中刘易阳便是除了爱情一无所有的弱势男,好在未婚先孕成全了他的婚姻,他的求婚誓言是:童佳倩,我求求你嫁给我,虽说我没钱,没房,没车,没钻戒,但是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而他打动丈母娘也是靠一颗真心:有童佳倩的地方,才是我刘易阳的家。

恋爱时,这对金童玉女令人羡慕,刘把童顶在脖子上大摇大摆满街溜,生活中没有烦恼,只有亲吻拥抱——有情饮水饱。可是一结婚,现实问题都来了,正如刘易阳所言:你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啊!谁都得惯着你!婆婆看不惯童佳倩娇滴滴,丈母娘看不上刘易阳没车没房。两个被宠坏了的腻腻歪歪的孩子,哪里经受得住生活的大风大浪?刘易阳最终被“骨感”的现实打垮了,就像他说的,他不想扛了。而童佳倩是对刘易阳失望吧?这个本来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为了爱一次次放下自尊,一次次背负误解,最终绝望了。曾经把“裸婚”当事迹,如今转眼成耻辱。“裸”着是没事,但就怕周围的人都穿着衣服!

有的时候,两个人分开,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爱了,真凶是生活中那些琐碎的细节:婆婆嫌佳倩买尿不湿是浪费,佳倩嫌婆婆买的地沟油饼脏一口都不吃;为了上班穿平底鞋还是高跟鞋,二人口角不断;刘易阳为了省钱,天天从家里带剩饭,也不想委屈了他捧在手心里的佳倩,而佳倩太过任性,她并没有从女朋友的身份过度到老婆这个角色上,童话世界的公主蜕变成现实生活的泼辣主妇⋯⋯ 最势力的丈母娘,最小气的婆婆,和最能卖萌撒娇的爱人,三个性格最为极端的女人,共同折磨一个想要承担却并未长大的男人。于是,生活细节轻易打败爱情。

上一篇:水稻品种对比效果研究下一篇:税收流失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