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原创作品

2024-09-06

五部原创作品(精选7篇)

五部原创作品 篇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的军队基层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青年战士对军营文化生活的要求,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网络文化活动在增强战士的现实表现能力方面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立足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以五部原创多媒体音乐舞台剧作品为例,提出该艺术形式既能表达明确的思想主题,又包含多种表演元素以及影像处理技术,并通过可行性分析表明该形式的适用性及其可操作性。

关键词:军队基层文化活动,多媒体音乐舞台剧,五部原创作品

组织战士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之一。战争年代,文化活动为战士们鼓舞士气、 提升战斗力,激昂恢弘的军旅歌曲就是应革命要求诞生的;和平时期,文化活动补充战士们的业余生活,也是单一的环境中大家求知若渴的精神养料。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战士对诸如集体唱歌、连队板报、周末球赛、节日晚会等传统文化活动形式的热情显著递减; 异军突起的网络文化活动虽然紧跟科技潮流,却很难契合基层部队“集体活动”的要求,而且不利于培养电脑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战士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寻找一种既适合基层部队需要能够吸引广大青年战士参与其中、同时具有强烈时代感并且包含一定智慧含量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形式就成为当前军营内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课题。笔者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以五部代表性作品、 参与者的体验及对观众的影响为依据,认为:多媒体音乐舞台剧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基层部队的需要, 可以成为军队基层文化活动的新形式。

一、什么是多媒体音乐舞台剧

音乐剧,于上个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舞台艺术, 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戏剧表演形式。与歌剧相比,音乐剧经常运用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 通俗易懂;允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拥有更多的舞蹈成分;并且广泛地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因此自诞生以来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著名作品有《音乐之声》、《西区故事》、《猫》、《歌剧魅影》 等。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 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特别是近年来音乐剧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结合, 形成多媒体音乐舞台剧,使其更富现代气息,成为时代艺术的新宠。代表作品如《电影之歌》、《永恒的张国荣》 等。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舞台布景单一以及表现历史的不足,从而展现了音乐、舞蹈、多媒体影像与戏剧的完美结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多媒体音乐舞台剧通过极富感染力的歌舞场面结合如情景再现般的视频影像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时间通常在两小时以内,非常易于大众接受,并且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创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观赏性。因此,近年来,从专业创作领域到民间各个行业内不同层次的自娱自乐,采用多媒体音乐舞台剧这一形式进行表演的情况日益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业余范畴的音乐剧作品往往很难做到音乐原创,而以编曲为主;同时囿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具体编排中时长较短,通常变身为半小时左右的场景式表演等。面对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多媒体音乐舞台剧的多重可塑性恰恰证明了其作为综合性戏剧表演形式的广阔发展前景。

二、五部原创作品简介

五部代表性作品均来自于教学实践,分别是:2011年组织某国防生培训队全体学员编演两部作品即《梦回童年》、《我们的故事》;2012年组织某基层干部培训队全体学员编演两部作品即《拼爹》、《山里的指导员》; 2013年组织某国防生培训队部分学员编演作品《一道杠的联想》,该作品参加该年度武警总部业余文艺会演, 获创作三等奖。

《梦回童年》、《我们的故事》立足于国防生群体, 前者表现80后青年对共同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缅怀;后者则展现了大学生从大学校园走向部队基层的心路历程。 《拼爹》的创作结合了作品上演的时间,即父亲节,主创团队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歌颂父爱的深刻与伟大,这里拼的是“父爱”;《山里的指导员》则回归基层干部自身, 再现了一群身处边远山区的平凡军人的不平凡事迹。《一道杠的联想》同样出自国防生学员之手,面对军营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人生挑战,肩扛一道杠的学员没有退缩、 没有畏惧,而是勇往直前,向着士兵最终的梦想“将军” 奋发前进!

以上五部作品均为原创剧本、改编音乐。从创意、 策划、编剧、导演、排练到正式演出,从独唱、对唱、 合唱、独舞、群舞、对白、独白、音乐编辑、多媒体制作与播放到服装、道具、灯光、舞美、摄像,——每部作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员们自己完成的。通常情况都是学员既做场务又做演员,既要编剧也要表演,并且在一部作品中分饰不同角色,忙得晕头转向,却又不亦乐乎,因为表演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不可替代的。

三、军队基层编排多媒体音乐舞台剧的可行性分析

(一)讲述自己的故事

音乐剧的题材很广泛,从神话传说到现实生活,从英雄塑造到百姓故事,无所不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我们拥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在给国防生学员做指导时,笔者(即指导老师) 告诉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题材,如文学作品或经典传说,但是最终他们确定的作品主题均为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以此表达他们最深刻也最熟悉的情感世界。事实证明,这种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学员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改作曲为编曲

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是由专业作曲者为既定剧本谱曲,即量身打造,显然军事指挥专业的学员很难做到。 但是新时期的年轻人依托发达的传播平台熟悉并掌握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能够根据剧情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曲目,并重新填上剧情需要的歌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每部作品内部音乐风格的统一。

(三)制作多媒体影像

在音乐剧中加入多媒体元素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现场的多媒体影像能够有效地衔接剧情,在背景介绍、情节补充、舞台效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弥补业余创作及表演的不足之处;其次则是因为当下的年轻人对电脑技术和它的表现力情有独钟(3D影片的风靡就是力证),我们在编排每部作品时都会出现热心于在键盘上运筹帷幄的“技术男”。

(四)发挥军事专业优势

音乐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是舞蹈,载歌载舞的热情场面几乎是音乐剧的象征,极具现场感染力; 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舞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军事指挥专业出身的学员具有较好的身体协调性,能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排练剧情需要的舞蹈。在作品《我们的故事》、 《山里的指导员》、《一道杠的联想》中,都出现了表现军事训练或者救援抢险的大型舞蹈场面,学员们可以说是本色出演,效果非常突出。舞蹈指导评价说只有军人才能表现出它内在的情感与力量。

(五)成就内心的舞台梦想

当我们批评一些年轻的男孩女孩盲目追求明星梦的时候,忘了自己内心深处都曾经拥有一个关于舞台的梦想。通过编演音乐剧,国防生学员和来自基层一线的带兵干部无不感慨他们实现了一个梦想:无论在台上放声歌唱、纵情跳跃,还是一个亮相、一句台词,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感受到了从来不曾拥有的成就与喜悦。回首辛苦疲惫却又充满欢乐的排练过程,每一名学员都表示,这也许是一生唯一的表演经历,难忘也值得。 这种人生体验同样会对青年战士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新时期的基层战士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更为迫切:它不仅能够丰富基层官兵的业余生活,还应该为正处于青春成长阶段的战士们打开一扇开阔视界的大门,让年轻的生命在富有创意的主题文化活动中得到滋养。武警部队许耀元政委《在武警部队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示,“文化建设说到底是培养人、 塑造人的工作,必须在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要针对官兵履职尽责和成长成才需要,采取多种文化形式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使他们在部队能站岗执勤打胜仗,回到地方能干事创业再发展。”实践证明,多媒体音乐舞台剧的综合性恰好为部队基层战士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培养多种素质能力、实现团队协作的最佳平台,期待更多战士参与其中并感受它的乐趣与魅力。

教师成长“五部曲” 篇2

新教师从学生身份向“传道”转变, 到站稳讲台, 大约需要2至3年时间。新教师尽管入职了, 但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至少需要3年时间的磨练, 此阶段是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合格教师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 能带好一个班级, 对班级管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知道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场所, 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殿堂。在那里学生要交朋友, 要游戏, 要了解他人和自我, 课堂对于学生是多维的。第二, 在教学上, 能有一个好的教学质量。教学中善于将复杂的、难懂的知识用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楚, 学生的成绩能有质的提升, 并乐意向教师学习。第三, 每学期至少能上好一节公开课, 娴熟地驾驭教材, 并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第四, 每学期至少能写好一篇反思文章, 通过反思, 形成关注教育细节的习惯,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第二部曲———做特长教师

每个教师都有其优势, 谁都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绩, 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赢得他人的尊重。当工作了五六年后, 便走进了奋发期, 教师则要注重特长的发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有的擅长美术, 有的擅长音乐, 有的擅长朗读, 有的擅长板书, 有的擅长运用多媒体手段。每位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等特点, 并努力创造条件培养自己的特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有的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去教学, 效果好;有的教师使用很朴素的教具来组织教学, 效果好;还有的教师用美术的元素来组织教学, 效果也同样不错。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 有利于教师用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

每个教师都是有自己优势的生命体。只要善于激活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处, 那么他就可能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潜能。发现和积极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特长教师, 有助于形成一个特长鲜明的教师群体。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对青年教师, 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 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为形成个人风格作准备;对中年教师, 设法帮助他们找出各自的独特风格, 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对老教师, 则总结他们的教学经验, 积极加以传播, 以扩大他们的影响。在学校管理中, 如果把各科教师的长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 经过长期的研究、筛选、优化、重组, 就能成功培育和提炼出植根于学校教师的教育经验, 形成并完善学校的办学特色。若学校的管理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 尽量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展现才能的舞台, 让教师在这个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那么何愁学校没有活力呢?

第三部曲———做特色教师

诚然, 做“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是我们的追求。其实, 做一个有特色的教师, 也是广大普通教师最切实可行的成长之路。工作了10年左右的教师, 要关注自己特色的发展。因为特色教师的培养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它不像“名特优”教师受制于天时、地利等客观因素。特色教师就是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 以某种特长优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 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个性化阶段。一名教师能否快速、有效地从特长教师走向特色教师, 主要取决于其阅读的程度、反思的程度和实践磨练的程度。

每个人都各具特色,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教师要把能拿得出手的那一样展示出来, 做个有特色的教师。如果你的班级管理得好, 你就在班级管理上修炼;如果你的课讲得好, 那么你就在讲课上下工夫;如果你的文章写得好, 那么你就在写作方面努力;如果你擅长教学研究, 那么就争取在教学研究上出成绩。“一个教师要成为特色教师, 不是像小鸡长成老鸡, 只要熬上年头就行了。”王敏勤先生如是说, “教师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 并不断改进。要成为特色教师, 就要给自己的教学方法起个名字, 下个定义, 说明操作步骤和效果, 这样才便于推广”。

第四部曲———做品牌教师

当教师走进而立之年, 专业也迈进了成熟期, 有了一定的教育哲学思想, 或有某种主张, 或教学风格凸显, 或有一套成型的教法。总之, 那些被家长推崇、同行佩服、学生喜欢的教师就是学校中的品牌教师。品牌教师, 他是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头上可能有某种光环, 诸如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等。他们是学校里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靠“品牌”打市场, 教师也应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树立名师形象。教师的“品牌”就是教师由个人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社会威望等因素, 在教师群体乃至社会中形成的个人知名度。他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教学主张、成型的内在结构、稳定的教学风格等, 有自己的响亮品牌。

第五部曲———做魅力教师

教师的魅力, 即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有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的启迪力。一句话, 今天教学生, 学生喜欢你的课;明天教学生, 学生盼望你的课;一学期以后, 学生还喜欢你的课;一学年以后, 学生不仅喜欢你的课, 还喜欢你所教学的科目:那你就是有魅力的教师。

魅力教师, 学生最看重什么?有的人说, 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 那就是爱。支玉恒老师年近古稀, 喝口水还向学生“请示”, 一声声亲切真诚的“孩子们”, 叫得每个学生心里热乎乎的。于永正老师亲切地摸着学生的双肩, 那就是温暖, 那就是爱。也有的人说, 教师的魅力体现在教师的“本事”上:一手漂亮的板书, 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 深厚的文学素养, 机智的课堂应变, 等等。总之, 完善的人格力量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基础, 广博的知识是教师教学魅力的根本, 生动灵活的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魅力的“翅膀”。说到这里, 我们似乎更能看清自己, 进而重塑自己, 并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理想的自己。让我们在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引领下, 在育人的道路上育己, 伴随着学生幸福的成长, 让我们也一起成长。让我们在阅读一本又一本、一年又一年的“儿童”这部书中, 走向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胡安锋.做个有特色的教师.中国德育, 2010 (3) .

作文教学五部曲 篇3

一、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我们要教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多留意身边的事情,遇到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及时地在事先准备好的素材采集本上记录下来,并学会评价时事,鉴赏美丑。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多参观一下,努力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要指导学生将所见所闻整理出来,并在班级交流。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积累起一大笔宝贵的第一手写作素材。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书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脍炙人口的名家名作。从《论语》到《孟子》,从唐诗到宋词,从《水浒传》到《林海雪原》,从《茶馆》到《七律·长征》,无不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多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图文并茂地搬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又直观形象的素材,供学生观察、比较、评析,从而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比如,在写有关动物描写的作文时,可以选取动物的进食、玩耍、繁殖和实用价值等图片或者视频短片供学生观察,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去感受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并按照教师的指导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比较轻松地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并完成了作文,也在无形中培养了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写作文提纲

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好习惯是初中生写作学习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遗憾的是,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没有这个习惯。他们写出来的提纲要么太过空洞无物,对作文帮助不大,要么太过繁琐,把提纲写成了作文的精简版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写好提纲。

四、写好草稿后,互相检查修改

学会修改作文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学生写的草稿因时间有限、空间有限、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制约,难免有所不足。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等教师发现问题再总结时已经是一周之后的事情了,间隔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通过互相检查修改,不但可以帮助同学纠正错误,还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所以每次写好草稿后,我们都可以鼓励学生做小老师,先检查自己的作文,再批改同学的作文,发现错误的地方,就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这样坚持一个学期,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作文

1. 当堂宣读并加以评价。

教师当堂宣读或者投影学生的作文,让其他人说说哪些作文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兴趣大增,踊跃发言。这时教师再出示自己的评语,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评语竟然和教师的评语如出一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如能再给予适当的表扬,必能大大地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与做小老师的兴趣,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2. 提供舞台,让学生展示自我。

教师可以给优秀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还可以把这些优秀作文推荐到报刊、网络上发表。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必能产生一种成就感,他们会更加积极写作,争取再创佳绩。

3. 分级打分,激励学生。

书面评价时,教师要仔细品析,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打稍高的分数加以表扬,并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找出闪光点,加以鼓励,并在成绩的评定上加以体现,再通过告知家长的方式,家校结合,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高效语文课堂“五部曲” 篇4

一、改变教学观念, 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 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 即就课论课, 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 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 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 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 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 这样的教育何从谈创新?因此, 我们应转变观念, 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面对我们的初中生, 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 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 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 总怕错, 不敢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 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是有不同答案的。拿分段来说吧, 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 然后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像一个多面体, 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应给予及时肯定, 我们不应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 你如果能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 而多思考多琢磨, 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 可以使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 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 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了。

二、了解学生的需求, 制定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 在心理层面上最需要的是爱和归属。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描述, 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存和安全感获得满足后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 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初中语文老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策略, 只有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才能保证学生对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产生认同感, 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而这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

三、实行开放式、多渠道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 使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学生可以到大自然中学习, 到社会实践中学习。因此, 教师应该有目的地主动创造条件, 实行开放式的教育, 引导学生走出校园, 对学校周边的社区参观访问、展开社会调查或知识咨询等, 使他们经过切身体验, 正确认识社会, 正确认识自己, 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印证课本的理论知识, 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 许多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反映, 只需几天、十几天, 就让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 而且增长了见识。可见, 社会实践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 是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 它在尊重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 实施现实教育, 真正贯彻了主体性原则。

四、有效调控教学时间

语文课堂怎样提高教学效率, 对语文教材怎样运用, 与有效调控课堂教学时间关系重大。杨启亮先生对此做过分析, 他说:“在基础教师的教育中, 懂得如何教总比懂得教什么更重要, 而且越是在教什么的问题发生了重大变革或重大更新的情况下, 如何教的问题就会意味着百倍的艰辛。”我们有不少语文教学的同行, 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了一些好办法, 如语文课的长文短教, 教师的课堂精讲等, 这些都是新课改中人们对语文如何教的有益探索, 也都不失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之举。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整个教学过程以文章教学为主。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假如我们不对讲课的内容进行调控, 那么在稍纵即逝的45分钟里, 什么都面面俱到, 那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 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比如, 可以精心安排授课内容, 做到把握要点, 化解难点;强化基础, 适时点拨;温故知新, 深入拓展。语文教学要能够打破常规, 由文章的内容、特点决定教学策略、步骤, 即使是精读课的教学, 也要各有侧重、灵活处理。

五、注重课堂有效评价

1. 评价要融入真情。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品格还是智慧, 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真诚的语言、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 会营造出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和幸福。因此, 语文课呼唤教师的评价发自内心, 融入真情。

2. 评价要敢于批评。

评价有激励功能, 因此, 可以通过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 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 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 以为这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 批评无禁区!因此, 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 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 就应加以引导。

思想品德教学五部曲 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思想品德教学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情境,通过播放录像、投影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前,我认识到,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自尊的重要性,他们不但不会接受,而且会产生厌烦情绪,全班学生要么昏昏欲睡,似听非听,要么是一片吵闹,七嘴八舌,教学效果几乎为零。为此,在上这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香港回归祖国仪式的录像片段。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和解说员深情的解说,大屏幕上出现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幕激动人心的画面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完全沉浸在祖国和人民夺回主权赢得自尊的喜悦之中。然后,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了解自尊是什么。最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从学生踊跃的发言中,我意识到他们已经懂得了自尊的重要性。

二、感知图文,初步明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之音频化、视频化,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归纳,则可使学生初步明白课文所阐释的道理。如,我在教学《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时,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邓亚萍勇夺世界冠军、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的录像片段。在学生看完这些视频,情绪处于激动的状态时,我结合教材内容,向他们生动地阐释了自信的重要性及自信与自负的区别,使其认识到了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良好心理品质,而自负极易导致人生的失败。

三、搜集信息,加深理解

要让学生明理仅靠教材还远远不够,教师可让他们浏览课本资源库中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可让他们从网上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信息。其间,教师可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前,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即让他们从网上搜集一些古今中外靠自立成就人生的真实案例。课下很多学生都非常主动地搜集了一些靠自立成就人生的生动事例。教学这一课时,他们则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从网上搜集来的信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丝毫未感到思想品德课的枯燥与乏味。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让他们获得了成功感。逐渐地,他们由讨厌这门学科转而喜欢上了这门学科。

四、联系实际,明辨是非

在情境体验、感知图文、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以此来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并联系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从而明辨是非。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时,我让他们联系实际,并结合教材中那个进京赶考的书生的可笑故事,辨别了什么是自立,什么是依赖,以及自立和依赖的关系,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五、总结拓展,主动践行

智能建筑节能五部曲 篇6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专家、学者的呼吁下,在媒体的引导下,无论是政府层面,物业开发和管理层面,还是基层群众层面都已经对建筑节能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需求。

在管控日趋复杂的建筑物业机电系统、设备、设施以达到适度供给、节省能耗、提高效率、延长寿命等方面,智能化集成管控系统(IBMS)无疑是最有效的工具,可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建筑物业的智能化集成管控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功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物业管理者在建筑物业投入使用之后,都存有只要各个机电系统、设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行、智能化集成管控系统能够正常操作,就能自然而然地起到节能效果的错误认识。

实际上,各个机电系统、设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行、智能化集成管控系统能够正常操作只是满足节省能耗的必要条件,而是否能节省能耗或最大程度上节省能耗还需要物业管理者结合整个物业运营状况做很多后续细致性工作。

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要使智能化集成管控系统真正发挥出作用,将建筑物业各类机电系统、设备、设施调整并保持运行在最佳状态,在保证不降低物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程度降低能耗的效果,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必须经过“设备、数据、策略、管理、评测”等五个步骤,而做好这五个步骤的工作必须由“细心、耐心、信心、决心、恒心”做保证,物业业主和物业管理者必须具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下面就对这“五步”与“五心”做一个简单阐述。

1 设备与细心

这里所说的设备是指机电设备和监控设备。首先,无论是新建物业还是既有物业,机电设备的完好率诊断和综合运行调试都必须到位,即通过诊断维护确保所有设备不能带病工作,同时参照机电设备技术资料和建筑物业设计指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试,使其既不超出技术规范又能基本满足物业运营要求;其次,必须通过综合分析,合理配置、调整或增加机电设备的自动参数监测点和控制点分布,并做到监测精确、控制精准、反应迅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除了需要熟悉各个强、弱电系统之外,必须用细心做保证,因为这是后续工作的基础。

2 数据和耐心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数据采集,这是一个相对漫长和繁琐的工作,需要足够的耐心来支撑。很多物业管理者在做好第一步工作之后,就草草地向外公布:通过采取相应的工作与措施,达到多少多少的节能率,这大多是没有实测数据佐证的、浮躁的政绩宣传,是没有实际节能意义的。需要采集数据主要来自IBMS对机电设备运行的监控数据和能耗数据;同时兼顾物业的运营数据和气候数据,其中运营数据至少应包括:各业态客户类型、特点和营运规律,客户意见反馈,人流规律,车流规律,时间规律等;采集的数据还要包括当前的物业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执行情况。数据采集周期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至少一周或一月,用于随时小幅调整;长期至少一年,用于大数据分析,制定综合运行策略。

3 策略与信心

经过一年以上的大数据积累,就需要相关专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出各个机电系统、设备、设施的独立运行策略和综合运行策略。

很多人一谈到建筑节能,往往诟病设计者将系统供给能力设计得过大,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笔者不以为然,笔者认为设计者为了应付极端情况将供给能力做适量放大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制定合理的运行策略,使得平日运行能够做到适量供给。

节能降耗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必须在土建结构和材料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在维持现有机电设备不进行大规模投资改造、更新的条件下,挖掘节能潜力,帮助物业业主和管理者建立节能降耗的信心。其具体方法是:第一,将每个子系统按照供给需求通过适当的策略使其运行在最节能的状态下;第二,再以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备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综合匹配运行策略,使其整体表现既满足供给需求,又能整体运行最节能;第三,将上述策略融入IBMS中,使其按照节能策略自动监控各个机电系统、设备、设施运行,并能够及时反馈运行态势和节能效果数据。

4 管理和决心

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再优秀的运行策略、再好的IBMS都必须由人来监管;其二,创新性的运行策略必然需要创新性的管理制度与之配合才能发挥最佳效率。因此,物业管理团队必须与专家一起,结合运行策略制定出与之适应的管理制度,并下决心认真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节能降耗的效果。

5 测评与恒心

建筑节能降耗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分阶段对当前主要耗能系统进行策略调整,并阶段性地对机电设备和监控系统运行状况以及节能效果进行测评与分析,挖掘新的节能关切点,周期性螺旋推进。这就要求物业业主和管理者始终保持推进节能的恒心。

为什么需要测评?为什么会有新的节能关切点?其原因如下:

(1)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逐渐老化,因此其最佳运行点会漂移,所以要不断测评、微调和保养;

(2)监控系统的触角和执行器等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漂移和积垢,这将影响其性能和参数,必须不断测评、校准和保养;

(3)新的控制理论、理念、方法将催生更加合理的运行策略,因此需要不断对IBMS进行升级;

(4)通过对节能效果的测评,总结成功经验,增强节能降耗的信心,同时验证运行策略,发现问题或者不足之处,以便修正;

(5)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或者在充分挖掘现有系统的节能潜力之后,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以实现进一步节能;

(6)管理制度和措施的验证和调整;

(7)建筑物业的经营业态、服务方式的变化,以及人们消费形式的变化都需要对局部或整体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需求。

课堂教学生成“五部曲” 篇7

一、以充分的弹性预设给精彩生成留有空间

课前充分的预设是必要的,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有一个认真的思考和安排。但是这种预设一定要适度,要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同时受到学情的影响,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预设分层次的教学目标;然后在设计任务时设计难易不同的任务方案或同一任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弹性预设方案;最后教师进行分层评价,并适当地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比如,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弹性预设为三级,第一级为知识性目标,让学生了解、理解、迁移应用;第二级为技能型目标,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熟练操作;第三级为情感目标,经历、反应、领悟。教学内容和方法可弹性预设为:对于知识及技能水平高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分组竞争,共同探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普通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1:为了巩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性质,可分三个梯度设置不同问题给学生:

梯度一: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 cm和3cm,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若第三边为整数,则第三边有几种情况?

梯度二:若有三根木棒分别为x,x-1,x+3,则这三根木棒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x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梯度三: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则别外两边的值或取值范围是多少?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采取弹性预设,可以激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产生思维碰撞,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全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素质。

二、以智慧的教学模块给精彩生成提供支撑

传统教学的结构完整、有序、规范,在课堂上便于操作, 但最大缺陷是课堂教学显得僵化、教条、呆板,没有灵活性, 智慧的课堂、精彩的生成则要变“刚性的线型设计”为“弹性的块状预设”,从“重视知识,更追求智慧”的角度,以某一思想线索将众多的教学内容、繁碎的教学细节串成“线”,连成 “片”,形成“块”。

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每个块包含“体验式感知”“自主式探究”“互动式交流”以及“迁移式应用”四个部分。其中“体验式感知”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自主式探究”是满足学生感知的需要,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出潜在的优势智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教学资源。“互动式交流”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来激发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迁移式应用”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可以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在应用过程中还可不断总结有关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使其得到抽象和概括,以真正把握问题解决的实质。

这样的课堂教学建构使数学课堂的预设更具开放性,教师可灵活采取多种手段,学生则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物质体验和内在的思维体验,教学空间的视野、收集信息渠道的视野将更加宽广,教师也可融入自己的数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创设各种探究情景,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研究切入点,促进数学课堂的精彩生成。

三、以灵活的教学策略让精彩生成更具魅力

新课改时刻在提醒我们,要把课程的选择权还给教师和学生。所以作为教师,面对课堂中超越预设鲜活丰满的“生成”,必须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注重生成资源的价值引领, 以灵活的策略尽可能使每一次的“生成”演绎出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们的课堂生成更具魅力。这里的策略可以采用将错就错、欲擒故纵、适可而止、制造悬念等等策略。

案例2.“将错就错”:解决分式化简中的去分母问题

化简: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

原式=3(x-2)+2(1+x)=5x-4

我把他的解题过程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随即引来了一些嘲笑,我马上问:错在哪儿呢?其他同学回答道“:把方程变形时丢了分母。”的确这是分式化解容易出错的问题,但同时我也发现,按这位同学的思路也可采用另一种非常规的简洁解法,于是我“顺水推舟,将错纠错”,启发学生:采取这个同学的思路,若能将该题去掉分母来解,其“解法”可能更加简洁明快,因此我们能否考虑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它呢?此时让学生们充分讨论,自然而然一个新颖的解法出来了。

解:设:

去分母得:3(x-2)+2(1+x)= 6A

去括号得:3x-6+2+2x=6A

合并同类项得:5x-4 =6A

解得:

所以此题的结果是

这种解法在我备课时并没有考虑到,但这一学生的一个错误让我化腐朽为神奇,“将错就错”找到了这类问题的新的解法,同时也唤回了学生的自信,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 教师若能将错就错,创设纠错情境,冷静地剖析学生“错解” 中的合理“成分”,研究它的起因,研究它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然后把“错误”资源合理地予以运用,这样的有效生成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事半功倍的。

四、以课堂的即时变奏让精彩生成充满生机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而每个学生的思维又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个完整意义的课堂不可能按照教师之前的预设完全不动的一步步走下去,动态生成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他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状况和认知水平,大胆地暴露出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面对这种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作为教师应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并科学纳入课堂临场设计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和活力,让课堂对每个孩子负责。

案例3: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条件二“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将一块三角形纸板撕去一角,问想把它复原,你准备拿哪一块?让同学们讨论并动手操作。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 B′,∠A=∠A′,∠B=∠B′,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接着我又问:若 △ABC和△DEF中,∠A=∠D, ∠B=∠E,BC=EF,则△ABC和 △DEF还全等吗?为什么?学生再次讨论交流。就在此时,有一名同学说:“有两角和任何一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并且他还画出了图形来论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该怎么办?讲则会使我原来的教学安排就此打乱,不讲就会让学生们带着这一困惑离开课堂,我还是选择了前者。我先让同学们画一个两角分别为45°,120°,其中一边为2cm的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2cm是45°角所对的,而另一个三角形的2cm是120°的角所对的。到这时同学们终于发现“有两角和任何一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有问题的。虽然本节课预设的课堂练习没完成,但看到同学们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样“变奏” 的课堂还是很精彩、很有价值的。

五、以恰当的评价让精彩生成得到升华

智慧的教师应该要不断强化评价意识,突出评价的导向功能,学会即时性评价,凭借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调控自己的课堂,让一个好的、恰当的评价对课堂生成起到“催化剂” 的作用。而一个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功效的课堂评价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评价的“对象”即评价信息和内容,第二个是评价的“度”即基于“对象”判断其评价的“度”, 从而实现点拨、引领、提升的作用。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所以,在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顺学而导,及时捕捉“亮点”, 适时追问,通过追问,让评价更有深度,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同时,课堂评价还应当灵活掌握评价的尺度,科学采用评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与学生个体的优秀,感受到课堂的精彩, 让课堂评价有温度,走进学生心灵,促进课堂生成,另外,课堂评价也可积极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让评价更有效度,这样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自由发展,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案例4:在探究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由于方法有多种,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各种有效生成,在学生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我不停地追问: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就在同学们在交流总结时,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还可以再借助一个全等的菱形,然后把菱形沿对角线切四份(如图),拼成一个大矩形,然后再计算。

上一篇:机会频谱接入下一篇:抗真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