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五部曲论文(精选12篇)
作文教学五部曲论文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小学作文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用心施教,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质、提升小学作文的整体水平就大有希望。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我们要教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多留意身边的事情,遇到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及时地在事先准备好的素材采集本上记录下来,并学会评价时事,鉴赏美丑。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多参观一下,努力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要指导学生将所见所闻整理出来,并在班级交流。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积累起一大笔宝贵的第一手写作素材。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书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脍炙人口的名家名作。从《论语》到《孟子》,从唐诗到宋词,从《水浒传》到《林海雪原》,从《茶馆》到《七律·长征》,无不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多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图文并茂地搬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又直观形象的素材,供学生观察、比较、评析,从而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比如,在写有关动物描写的作文时,可以选取动物的进食、玩耍、繁殖和实用价值等图片或者视频短片供学生观察,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去感受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并按照教师的指导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比较轻松地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并完成了作文,也在无形中培养了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写作文提纲
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好习惯是初中生写作学习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遗憾的是,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没有这个习惯。他们写出来的提纲要么太过空洞无物,对作文帮助不大,要么太过繁琐,把提纲写成了作文的精简版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写好提纲。
四、写好草稿后,互相检查修改
学会修改作文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学生写的草稿因时间有限、空间有限、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制约,难免有所不足。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等教师发现问题再总结时已经是一周之后的事情了,间隔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通过互相检查修改,不但可以帮助同学纠正错误,还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所以每次写好草稿后,我们都可以鼓励学生做小老师,先检查自己的作文,再批改同学的作文,发现错误的地方,就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这样坚持一个学期,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作文
1. 当堂宣读并加以评价。
教师当堂宣读或者投影学生的作文,让其他人说说哪些作文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兴趣大增,踊跃发言。这时教师再出示自己的评语,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评语竟然和教师的评语如出一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如能再给予适当的表扬,必能大大地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与做小老师的兴趣,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2. 提供舞台,让学生展示自我。
教师可以给优秀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还可以把这些优秀作文推荐到报刊、网络上发表。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必能产生一种成就感,他们会更加积极写作,争取再创佳绩。
3. 分级打分,激励学生。
书面评价时,教师要仔细品析,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打稍高的分数加以表扬,并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找出闪光点,加以鼓励,并在成绩的评定上加以体现,再通过告知家长的方式,家校结合,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材,提纲,修改,评价
作文教学五部曲论文 篇2
陆坪中学 付纪平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一、以精心设计的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
课堂教学中,先来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就能勒住学生思想野马的缰绳,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例如,在讲授《想和做》一课前,我向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一个人,要用船把一只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运到河对岸去。一次只能运其中一种,怎样才能把它们运过去?”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随即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观点。在肯定学生合理的做法后,我说:“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事不能蛮干,要三思而后行。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
二、以形式多样的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
教学过程中,不管什么篇目,一味采用教师范读、点名朗读或全班齐读等方式阅读,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学起来就毫无兴致。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可以采用按座次依次逐段接力朗读;对于有人物对话的课文或段落,就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对于诗词、文言文等要求背诵的篇目,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背诵竞赛。在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心和竞争意识的驱使下,朗读的同学会全力以赴,争取读得惟妙惟肖;其余听读的同学为了能找出对方的破绽,也会精神饱满,听得细致入微,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领悟。
三、以提纲挈领的问题理顺学生的思路
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体裁,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分析文章。
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可以提出下列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征?(2)使用哪些说明方法?(3)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4)哪些地方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这样,学生分析课文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能够根据问题的指引,有条不紊地进行阅读理解,从而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
四、以循循善诱的讲解促进学生的理解
鉴于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的局限,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存在疑点和难点。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帮助他们把握问题的实质,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如,对于《驿路梨花》中“为什么说‘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一问题,学生都知道“驿路梨花”是一语双关,但对“处处开”的深层意义不甚明了。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认真领会本文在人物和时间安排上的匠心所在。文中的人物,从年龄、职业、民族等看,包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代表着全国人民,充分体现了学习雷锋的全民性和广泛性。文中记叙的事情前后延续了十多年,有力证明了学习雷锋的传递性和持久性。这样一分析,学生也就领会了“处处开”的深层含义。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学会抓住关键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了。
五、以主观开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因此,上完一篇课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设计一些具有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部曲 篇3
摘 要: 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且必须在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课堂教学观念和小学生学习方式、学校学校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一系列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和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文将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五部曲。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五部曲
对于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上好每一节小学语文课,我只能用自己这十五年年从事的语文教学经历浅谈一下个人在语文教学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且必须在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课堂教学观念和小学生学习方式、学校学校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一系列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和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文将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五部曲,这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往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体,以考试为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异。
课堂教学结构是表现教学具体内容、显示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结构时必须明确一个目的,体现一个观点,坚持一个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设置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学到课本外的做人知识。要做好这些当然少不了老师们要唱好——小学语文教学五部曲。
一、教学知识渊博
小学语文老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小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者,是小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知识渊博,不断地增长专业知识、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己,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在课堂上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本内容,善于归纳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生活语言,达到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他们思维的教学目的。有的课文比较易懂,中心思想比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积极性。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用剩下的时间指导他们练习,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课堂应该富有情感
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伟大事业,小学生课堂度过的每一刻时光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小学老师决定的,语文课堂如何决定孩子的生命。这个甚为重要,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小学生听着高兴,我们自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三、教学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课文,如果切实掌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一定会不错。因为它要求我们以实际行动关心他们成长,深入熟知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丰富的情感、专注的精神、大胆的想象、具体的语言、有力的概括力,从每个方面教育他们,让他们耳濡目染,激发他们学好语文的热情。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实地出现在他们眼前,我们应该指导他们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本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形成深刻印象,还能加快课文理解。
再者,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把小学课本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我们应指导和启发他们,还要有感情地讲解,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四、课堂教学要学会调兵遣将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问要适中,如果提问太容易,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摸不着边际,就会失去信心。所以提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抓住要害,想想他们就能说出大概来。大多数小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情愿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导向性如何。
五、教会小学生课后做人
大量实践证明,老师和学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就会越好。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等特点,老师应该考虑哪些教学方法,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理解,尽量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缩短师生们间的心理距离。比如在生字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并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活跃气氛,而且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只要加油努力,他也可以做合格的老师。
作文教学五部曲论文 篇4
一、利用时机, 培养兴趣
孔子早已指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如果想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就必须让他们先“有所为”而后才能“有所作”。语文教师应利用时机, 来挖掘孩子的写作动机与热情。譬如, 在一次课余活动中, 班上有位学生忽然晕倒, 同学发现后有的急忙来告诉老师, 有的立刻将其扶到校医室进行诊断, 有的则给其带上水杯等, 救助的过程秩序井然, 直至该生脱离危险。在当天下午笔者就让学生结合上午同学晕倒事件以《请让我来帮助你》为题写了一篇关于救助同学脱险的文章, 全体同学轻松、坦然地开始写作, 完稿后也显得自信满满。在批改作文过程中, 笔者察觉到利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是颇有益处的。在学生的作文中, 已不再是以往的空洞乏味、了无生趣了, 作文的结构合理、内容连贯且丰富, 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语言描写等, 文章的感情真挚、内容朴实, 切实地展示出了学生的写作风采, 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由此可见, 教师巧妙地利用时机对学生作文写作是相当有益的, 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发展, 也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注重观察, 提升能力
观察, 让我们的大脑更为先进, 让作文更加多彩。作文写作离不开观察, 观察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小学生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社会大家庭中, 遇到的人、接触到的物、观赏到的景均是千姿百态。可以说, 生活则是小学生进行创作的良好的源泉。所以, 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周边事物的习惯与能力, 让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譬如, 在让学生写“学骑自行车”“学做饭”等类似的作文时, 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到家中去亲自观察学习, 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比如将自己观察到的用笔记录下来, 不仅记录学习的过程与步骤, 也应该记录自己的心理活动等, 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所观察内容可以得到更加完整的保存。等到了写作课中, 再让学生将自己所做的观察笔记拿出来, 并且进行整理与取舍, 来开始作文的写作。长此以往, 学生的观察力与协作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三、引导积累, 借读促写
在动笔之前要先立意, 对于语文作文写作也是一样的。对全篇进行通盘思考, 该如何开篇?该怎样进行衔接?详略分配结构如何?等一系列的写作要素都是从什么地方获取的呢?其实就是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让学生大量地阅读符合他们年龄段的文章, 并达到熟读熟记的效果, 将文章里面可以借鉴、能够利用的精辟妙语转变成自己内在的知识, 细细感知这些绝妙文章的写作风格与技巧, 便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了。与此同时, 养成学生将阅读文章中碰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自己的笔记本里面的良好习惯, 建立起内容丰富的词汇库与语句库, 并且不时拿出来看。如此, 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 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素养, 写作起来也将变得轻松自如。
四、导写导改, 有的放矢
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导”的作用。第一, 导写。应让学生在事先预习作文方向及收集资料的前提下, 教师再为学生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 适当借助范文的分析与讲解, 让学生了解写作的结构、意图等。引导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知识, 将其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在这一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课程教学形式应灵活, 可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写作内容, 以及定期进行写作竞赛等,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第二, 导改。就学生的写作而言, 修改是极其重要的。让学生借助仔细阅读、抄袭整理自己的文章或者是互评等形式可以让文章的中心明确且语句优美。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自己所写作品, 全面琢磨自己所要阐述的意思, 精准地使用语句与标点符号, 可以让文章更具艺术性。此外, 教师可以将修改加入评价标准中, 挖掘学生参与热情。
五、以身立榜, 带动提升
实际上, 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单纯地在讲台上“之乎者也”, 而应身体力行。为了节约时间, 在作文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写作好的文章抄到教室后边的黑板上。等到教学时候, 再跟学生讲解自己的构思及构思的来源, 然后列出提纲, 接着是作文的成品完成。让学生了解了这一流程, 感受了老师的写作风格后, 引导学生朗读教师的作品。接下来再让学生点评教师的作品, 将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 并说明好在哪里以及采用的是什么写法 (心理活动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 同时也把写得不好的地方指出来, 并说明写得不好的原因, 在学生点评的时候, 教师则负责在黑板中将学生的点评进行标注并把学生的评价写在黑板上, 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最后再引导学生朗读一遍, 以促进学生进行吸收消化。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行, 教学效率也相当之高, 学生对于教师亲自写的文章多有亲切感, 一则是教师的作品, 这无形中让学生感到与他们具有某种亲密关系;二则所写的都是他们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这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与写作的距离, 揭开写作神秘的面纱, 增强了他们的写作动力。更关键的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有了教师做榜样, 他们的目标会更明确。
总之, 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结果。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注重引导, 在精读课文的讲解中要注意写作方法及思想的渗透。只有日积月累, 才能厚积薄发, 才能真正奏响上述“五部曲”, 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很多的小学生害怕写作文, 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语言空洞、“无米下锅”的现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 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表达,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手抒我情”。
采风五部曲作文 篇5
采风五部曲
作者/卢晓怡
“采风记”写什么呢?坐在书桌前的我冥思苦想,一遍遍地“回放”昨天采风的过程。突然,我灵光一闪――这一路不正是由一部部“曲子”拼接而成的吗?不信,你看――
快乐上路曲
要去采风了!万分激动的我们都早早地来到校门口集合。经过一番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出发了!坐在舒服的大巴上,吹着凉爽的空调,别提多惬意了!看!艳婷同学和尧桃同学正出题目考同学们呢!这时,艳婷发话了:“现在请卢晓怡同学来回答下面这道题。”我一听到我的名字就慌了,一脸茫然地站起来,疑惑地看着她俩。紧接着,尧桃开始读题目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写的哪一座山?“A.”我还没反应过来,她说的选项我一个都没有听清,一想到要在那么多人面前答题便觉得异常紧张,生怕答错了,被别人嘲笑。这时,我听见耳边有人在喊“C”,为了快点脱离这令人窒息的窘境,便回答:“C!”没想到,我却真的错了!正确答案是“D――庐山!”我懊恼地坐下来,唉,谁让我紧张呢。这还不算完,我还得表演一个节目呢!幸好我准备了摘抄好句佳段的本子,于是,我匆匆地朗读了一篇《西瓜趣谈》便结束了。我瘫坐在椅子上,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自由漫步曲
过了一会儿,就到了我们此次出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湛江南亚热带植物园。漫步在植物园里,路两旁都栽种着绿色植物,花开得鲜艳,草绿得可爱,树长得茂盛。虽然秋天已至,但我丝毫体会不到植物凋零的那一种落寞之感,这里仍充满着勃勃生机。我漫步到了“珍稀植物园”前,心想:“珍稀植物园?”肯定有很多的奇花异草!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走了进去。果然,我在这里见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植物――种植在中国北部与中部的“国庆树”,挂着一条长“象鼻”的“象鼻棕”,像一个大酒瓶的“酒瓶兰”;也见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香水树“依兰”,以及可入药、作心脏强心剂的“马钱子”;同时,我也见到了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见血封喉”……这些植物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穿行在各种植物之间,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这空气中还杂夹着花香,时而淡淡的,时而馥郁着,争先恐后地钻进人们的鼻子里,沁人心脾。
呕吐晕车曲
现在,要出发去第二站――湛江港了!通往湛江港的这段路很曲折,坐在大巴车上的我们一开始还是兴高彩烈,接下来便萎靡不振了。这时,已经有很多同学撑不住了,纷纷呕吐起来。塑料袋便成了抢手货,刚拿出来一沓,一秒钟之间全给抢光了!我的四周充斥着别的同学呕吐的声音和呕吐物的酸臭味,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胃里一阵翻山倒海,脑子昏乎乎的,难受极了!于是,迫不得已的我只好使出“杀手锏――睡觉”.事遂人意,我就这样趴在椅子的扶手上,沉沉地睡着了。
坐船拍照曲
湛江港到了!我醒来,像刚出笼的小鸟冲出车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空气中还有海水咸咸的味道。放眼望去,几艘轮船正静静地泊在海面上,等待出港。这时,我们要上船了。这艘船叫“红岛3号”,是一艘乳白色的两层轮船,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白色海鸥。上到了船上,我便赶紧找了个好位置坐下来。这里是船第二层的平台,平台上放置着很多美观复古的椅子,是给游客观光休息用的。我贪婪地将海上事物尽收眼底,生怕遗漏了哪一处的风光。艳婷正在拍照,心血来潮的我也跑去凑热闹。刚摆了一个poss,正准备拍照时,船体突然斜了一下,四周无依靠的我,差点与地板来了一个“亲密接触”.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我举着一个剪刀手,咧着灿烂的笑容,心里正想着待会儿去欣赏欣赏自己的“靓照”呢!正要按快门时,一阵大风突然从后面刮来,把我的头发吹得乱糟糟的,与鸟巢没啥区别。于是,第二次,失败。第三次我决心一定要成功,可是,这时船已经靠岸了。
自行车掉链曲
中午,我们去了螺岗岭解决午餐,之后便逗留在那里。螺岗岭是一座环境清幽的生态农庄,这里的蔬菜、瓜果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植物,是人们旅游、用餐的胜地。听闻螺岗岭有一条登山道非常有名,所以我和朋友们也想登一登。可是,一看到那漫长的水泥路,我们便都打起了退堂鼓。这时,小维老师和两个同学骑着一辆三人自行车从我们面前经过,径直驶向登山道,轻轻松松就跑了一半的路程。于是,我们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去租车!说干就干,我们立即去租。终于,经过一番“口舌激战”后,我们骑上了自行存,飞快地驶上了登山道。正当我骑得过瘾时,突然间,脚下“吧嗒”一声,车便停了下来。我连忙下车查看,原来是车链掉了,而且已经卡在了车轴里!这时,朋友们已经远远地甩下我了,想求救也难了。于是,我尝试着将其修理。先用树枝,可是一下子就断了;树枝不行,那就改用石头。可是石头根本塞不进车轴里,我只好亲自动手,可是即使弄得满手都是车油,也奈何不了这小小的车链。正当我急得团团转时,一个青年男子过来了,了解我的处境后,爽快地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只见他蹲下来,仔细观察了车链的情况后,便开工了。经过一番打打敲敲后,车链便修好了。于是,我谢过他,继续向山顶进发!
四点半的时候,我们坐上了回家的车,采风也落下了帏幕。在这短短的一天里,我经历了快乐、放松、难受、无奈和感动,这让我难忘。
广东省湛江市太平中学涛韵文学社七(10)班
指导教师:杨少媚
作文教学五部曲论文 篇6
[关键词]:五环探构 高效课堂
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内,灵活运用“五环——探构”教学模式(即导---学--探--练--清)使教学达到“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激情的高效课堂,使课堂成为真正有助于学生成长的阵地,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和展现能力的满足感。
第一步:情景引导,激发探究欲望
情景的成功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的关键,也是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引路石。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区’”。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采用语言描绘、故事讲述、音乐渲染、电影播放、角色扮演、实验演示、巧设疑问、多媒体展示、图画借助或复习温故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的探究课题,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以及好奇心。同时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查、画、写、记、练、思”)、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第二步:自主学习,凸显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是主体性教育的要求和体现。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积累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要求学生:一是按自学提纲自学。二是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独立学习环节。独立学习主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独学,就是主要包括熟悉教材,找出难点疑点,解决自学提纲的问题,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第一步,粗读。先看要学的新框题的标题,然后看这课在哪一节,哪一章,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连贯性;第二步,细读。自己围绕所学框题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等方式提出尽量多的问题。然后按提纲的线索和问题去逐段阅读课文,努力求得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答或解答不全面就在旁边做个记号,到老师教时去解决。
第三步:合作探究,发挥集体优势
合作学习时,就是学生群学的过程。群学是指学习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学习(一般小组由6-9名学生组成)。群学在高效课堂上一般安排在独学或对学之后。群学体现的是整个小组同学对有关问题的讨论、交流,交流的问题主要包括小组学习成果的分享、小组内共同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共性度高的疑难问题,此外还有综合实践类活动任务的合作等等。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展示,展示是高效课堂上非常关键的一个学习环节,有时也作为一个课型来对待。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是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二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文流甚至是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前者叫“小展示”,后者叫“大展示”。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展示内容的层次不同。展示的原则一般应符合“问题性展示、层次性展示、互动性展示和生成性展示”这四种原则。展示是高效课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展示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展示起着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第四步:达标训练,促进目标达成
达标训练就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课堂练习,能够促进学生把所学所得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它变成科学的全面的认知,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并由此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让学生走进生活,活学活用,需要教师做到:一是给学生提供反映课标的练习题,训练的习题既要反映教学目标所涉及的“面”,又要突出“点”(热点、重点、难点、疑点),力求习题少而精,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二是根据题量和难度,限定学生做题的时间;三是检查并反馈学生的做题情况;四是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给予指导。学生需要做到:一是要认真读题,以思想品德课理论为指导,运用分析方法研究习题,对所给出的练习做出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二是对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做出理论的说明,即以思想品德课理论为依据,在分析基础上,对特殊实际(案例)的结构、要素、关系以及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行为要求等做出阐释;三是当不能准确表述的概念、原理时,学生可以查阅教材;四是在教師检查与反馈问题时,学生要集中精力,积极配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练习过程要在学生弄清基本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二是所设计和选择练习题,必须呈现出梯度,充分考虑各个层面的学生;三是要注意让学生总结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方法和思路,把“学”和“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四是练习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分等,而是测查学生掌握学习的程度;五是重视练习的反馈与诊断功能,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的学习达到孟郊所说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境界。
第五步:堂清检测,检测教学成果
回扣教材,对探究与训练的结果进行检测,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学生巩固学习的关键一环。这一环节就是对本节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评。测评主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测评,要准确掌握“堂清”的对象,要把没有“堂清”的学生转为“日清”对象。此环节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查。该环节宜当堂进行,组长检查发现问题给予帮扶,教师抽查发现问题给予精讲,突出“弱势群体”,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
思想品德教学五部曲 篇7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思想品德教学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情境,通过播放录像、投影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前,我认识到,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自尊的重要性,他们不但不会接受,而且会产生厌烦情绪,全班学生要么昏昏欲睡,似听非听,要么是一片吵闹,七嘴八舌,教学效果几乎为零。为此,在上这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香港回归祖国仪式的录像片段。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和解说员深情的解说,大屏幕上出现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幕激动人心的画面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完全沉浸在祖国和人民夺回主权赢得自尊的喜悦之中。然后,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了解自尊是什么。最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从学生踊跃的发言中,我意识到他们已经懂得了自尊的重要性。
二、感知图文,初步明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之音频化、视频化,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归纳,则可使学生初步明白课文所阐释的道理。如,我在教学《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时,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邓亚萍勇夺世界冠军、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的录像片段。在学生看完这些视频,情绪处于激动的状态时,我结合教材内容,向他们生动地阐释了自信的重要性及自信与自负的区别,使其认识到了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良好心理品质,而自负极易导致人生的失败。
三、搜集信息,加深理解
要让学生明理仅靠教材还远远不够,教师可让他们浏览课本资源库中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可让他们从网上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信息。其间,教师可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前,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即让他们从网上搜集一些古今中外靠自立成就人生的真实案例。课下很多学生都非常主动地搜集了一些靠自立成就人生的生动事例。教学这一课时,他们则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从网上搜集来的信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丝毫未感到思想品德课的枯燥与乏味。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让他们获得了成功感。逐渐地,他们由讨厌这门学科转而喜欢上了这门学科。
四、联系实际,明辨是非
在情境体验、感知图文、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以此来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并联系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从而明辨是非。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时,我让他们联系实际,并结合教材中那个进京赶考的书生的可笑故事,辨别了什么是自立,什么是依赖,以及自立和依赖的关系,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五、总结拓展,主动践行
课堂教学生成“五部曲” 篇8
一、以充分的弹性预设给精彩生成留有空间
课前充分的预设是必要的,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有一个认真的思考和安排。但是这种预设一定要适度,要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同时受到学情的影响,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预设分层次的教学目标;然后在设计任务时设计难易不同的任务方案或同一任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弹性预设方案;最后教师进行分层评价,并适当地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比如,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弹性预设为三级,第一级为知识性目标,让学生了解、理解、迁移应用;第二级为技能型目标,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熟练操作;第三级为情感目标,经历、反应、领悟。教学内容和方法可弹性预设为:对于知识及技能水平高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分组竞争,共同探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普通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1:为了巩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性质,可分三个梯度设置不同问题给学生:
梯度一: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 cm和3cm,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若第三边为整数,则第三边有几种情况?
梯度二:若有三根木棒分别为x,x-1,x+3,则这三根木棒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x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梯度三: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则别外两边的值或取值范围是多少?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采取弹性预设,可以激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产生思维碰撞,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全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素质。
二、以智慧的教学模块给精彩生成提供支撑
传统教学的结构完整、有序、规范,在课堂上便于操作, 但最大缺陷是课堂教学显得僵化、教条、呆板,没有灵活性, 智慧的课堂、精彩的生成则要变“刚性的线型设计”为“弹性的块状预设”,从“重视知识,更追求智慧”的角度,以某一思想线索将众多的教学内容、繁碎的教学细节串成“线”,连成 “片”,形成“块”。
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每个块包含“体验式感知”“自主式探究”“互动式交流”以及“迁移式应用”四个部分。其中“体验式感知”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自主式探究”是满足学生感知的需要,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出潜在的优势智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教学资源。“互动式交流”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来激发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迁移式应用”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可以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在应用过程中还可不断总结有关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使其得到抽象和概括,以真正把握问题解决的实质。
这样的课堂教学建构使数学课堂的预设更具开放性,教师可灵活采取多种手段,学生则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物质体验和内在的思维体验,教学空间的视野、收集信息渠道的视野将更加宽广,教师也可融入自己的数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创设各种探究情景,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研究切入点,促进数学课堂的精彩生成。
三、以灵活的教学策略让精彩生成更具魅力
新课改时刻在提醒我们,要把课程的选择权还给教师和学生。所以作为教师,面对课堂中超越预设鲜活丰满的“生成”,必须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注重生成资源的价值引领, 以灵活的策略尽可能使每一次的“生成”演绎出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们的课堂生成更具魅力。这里的策略可以采用将错就错、欲擒故纵、适可而止、制造悬念等等策略。
案例2.“将错就错”:解决分式化简中的去分母问题
化简: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
原式=3(x-2)+2(1+x)=5x-4
我把他的解题过程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随即引来了一些嘲笑,我马上问:错在哪儿呢?其他同学回答道“:把方程变形时丢了分母。”的确这是分式化解容易出错的问题,但同时我也发现,按这位同学的思路也可采用另一种非常规的简洁解法,于是我“顺水推舟,将错纠错”,启发学生:采取这个同学的思路,若能将该题去掉分母来解,其“解法”可能更加简洁明快,因此我们能否考虑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它呢?此时让学生们充分讨论,自然而然一个新颖的解法出来了。
解:设:
去分母得:3(x-2)+2(1+x)= 6A
去括号得:3x-6+2+2x=6A
合并同类项得:5x-4 =6A
解得:
所以此题的结果是
这种解法在我备课时并没有考虑到,但这一学生的一个错误让我化腐朽为神奇,“将错就错”找到了这类问题的新的解法,同时也唤回了学生的自信,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 教师若能将错就错,创设纠错情境,冷静地剖析学生“错解” 中的合理“成分”,研究它的起因,研究它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然后把“错误”资源合理地予以运用,这样的有效生成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事半功倍的。
四、以课堂的即时变奏让精彩生成充满生机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而每个学生的思维又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个完整意义的课堂不可能按照教师之前的预设完全不动的一步步走下去,动态生成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他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状况和认知水平,大胆地暴露出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面对这种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作为教师应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并科学纳入课堂临场设计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和活力,让课堂对每个孩子负责。
案例3: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条件二“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将一块三角形纸板撕去一角,问想把它复原,你准备拿哪一块?让同学们讨论并动手操作。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 B′,∠A=∠A′,∠B=∠B′,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接着我又问:若 △ABC和△DEF中,∠A=∠D, ∠B=∠E,BC=EF,则△ABC和 △DEF还全等吗?为什么?学生再次讨论交流。就在此时,有一名同学说:“有两角和任何一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并且他还画出了图形来论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该怎么办?讲则会使我原来的教学安排就此打乱,不讲就会让学生们带着这一困惑离开课堂,我还是选择了前者。我先让同学们画一个两角分别为45°,120°,其中一边为2cm的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2cm是45°角所对的,而另一个三角形的2cm是120°的角所对的。到这时同学们终于发现“有两角和任何一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有问题的。虽然本节课预设的课堂练习没完成,但看到同学们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样“变奏” 的课堂还是很精彩、很有价值的。
五、以恰当的评价让精彩生成得到升华
智慧的教师应该要不断强化评价意识,突出评价的导向功能,学会即时性评价,凭借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调控自己的课堂,让一个好的、恰当的评价对课堂生成起到“催化剂” 的作用。而一个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功效的课堂评价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评价的“对象”即评价信息和内容,第二个是评价的“度”即基于“对象”判断其评价的“度”, 从而实现点拨、引领、提升的作用。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所以,在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顺学而导,及时捕捉“亮点”, 适时追问,通过追问,让评价更有深度,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同时,课堂评价还应当灵活掌握评价的尺度,科学采用评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与学生个体的优秀,感受到课堂的精彩, 让课堂评价有温度,走进学生心灵,促进课堂生成,另外,课堂评价也可积极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让评价更有效度,这样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自由发展,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案例4:在探究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由于方法有多种,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各种有效生成,在学生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我不停地追问: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就在同学们在交流总结时,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还可以再借助一个全等的菱形,然后把菱形沿对角线切四份(如图),拼成一个大矩形,然后再计算。
高中政治课堂体验式教学五部曲 篇9
一、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创设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的前提。为确保体验式教学顺利开展,给予学生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教师务必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 让学生投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释放大家的情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要做到:第一,创设教学情境要有体验的价值,能有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的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达到学生体验的目的。第二,创设教学情境需要运用经典案例,也可大胆选用合适的新案例, 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对他人的经历或某些事物产生情感,提高价值认同感。第三,创设的教学情境可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故事等增强情境的趣味性,孕育良好的课堂文化。
例如,教师在讲必修3文化生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一框题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字经》儿歌视频,在PPT上展示《三字经》的具体内容,依据情境,让学生自发齐读,萌发浓浓的文化情,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二、设计问题,进行体验
创设情境是体验的第一步,而教师设计问题,就是学生独立思考,产生体会和感悟、进入体验的过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至关重要, 它是关系到学生体验活动成功的重要一步。把握好设计问题的环节,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一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情境息息相关, 是从情境中延伸出来的;二要重视问题的设计,尽量生活化,不要太抽象,必须准确、难易适中 ,有针对性 和启发性 ;三要把握 提问的技 巧 ,在恰当的时机巧妙地提出问题,抓住稍纵即逝的提问机会;四要注重语言的表达,问题的表述要准确、简明、精练,易于学生理解。
例如,我在讲必修4生活与哲学《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题时,通过多媒体播放《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影片剪辑《移民第一责任人 :赵久富》并提出问题 : 问题一 : 赵久富同志是怎样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 问题二:通过赵久富同志的事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该如何处理与学校、家庭、同学之间的关系。我紧扣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对以上问题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比较顺利地产生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观点,走入自己的体验之旅。
三、互动交流,互享体验
学生在回答教师创设的问题时, 每个学生的观点和体会一般都具有个性特征。因此,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不仅能让学生之间达成体验共识,而且能弥补学生的不足,完善体验结果。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互动和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一般前后桌4人组成一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思维碰撞、激发思想、形成观点,使小组内学生达成体验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加入小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启发,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避免体验交流活动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组织者,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小组的讨论意见, 在小组代表发表完各组的意见后对其加以引导和纠正,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和赞扬学生的创新观点。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是学生合作探究体验互享的过程,是教师再认识学生的过程,也是实现平等交流、师生共学习同进步的过程。
例如,我在讲必修3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框题时提出问题:“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梦有什么联系? ”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甲:“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精神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乙:“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中国梦的软实力。”学生丙:“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通过互动交流、互享体验,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愿望油然而生。
四、归纳总结,内化体验
高中政治课堂体验式教学,不仅是互动互享,更重要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获得学习知识运用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体验结果的有效形成, 引导学生落实教学知识点, 内化学生产生的情感、体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体验活动中,学生要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一定的观点和看法,但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认识水平的差异,需要教师对零散的观点加以归纳总结,并讲解给学生。教师的归纳总结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侧重知识和情感两个方面。首先,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教材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体验后的知识结晶。其次,在情感方面,教师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体悟情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心理因素的作用和情感的介入,将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及对生活的体味、感悟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并掌握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自觉地将理论知识和情感吸收、利用。
例如,我在讲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这一框题时,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互动交流,最后做出归纳总结: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应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引导学生作为公民应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利,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基本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做有文化、有素质的好公民。可见教师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的结果加以归纳总结,形成正确观点,内化对公民权利的理解,把知识落实到头脑中,帮助学生树立理性选择的意识,指导自己的政治生活。
五、运用反馈,深化体验
学生的学习体验程度如何,是否体验成功,最终需要教师进行检验和确认。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教师要以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导自己的教学过程, 为做好课后的教学反思提供依据和建议。为检验体验式教学效果,教师可恰当运用课堂、课后练习或热点材料题,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达到反馈和深化的目的。
例如我在讲必修1经济生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框题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材料题:“银海区银滩镇和兴村的王胜同志承包了村里的九亩地搞大棚蔬菜, 妻子在镇上开了一家五金店,儿子是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女儿在富丽华酒店当电脑技术员,组成了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和睦相处的家庭。问题:指出王胜一家存在的‘经济成分’,说明‘多种经济成分’和睦相处在一个家庭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通过答题可以把学生的知识能力反馈给老师,同时帮助学生自我检验,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学生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从国家具体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增强学生对经济制度的情感认识, 明确它不仅关系到国家, 而且影响到每个家庭和每个人,让学生树立经济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在整个运用反馈过程中,要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对知识能力的再提高、人生感悟的再发展。
总之,高中政治课堂体验式教学五部曲是一个有机整体,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不可缺失其中任何一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打造五部曲的升级版,让其效能得到更好的展现。
摘要:在高中政治课堂实施体验式教学,务必谱好五部曲:创设情境,启动体验;设计问题,进行体验;互动交流,互享体验;归纳总结,内化体验;运用反馈,深化体验。这五部曲是一个有机整体,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不可缺失其中任何一部。
作文教学五部曲论文 篇10
一、遵循“三规律”
1. 日常用语和数学语言的互换
应用题的内容虽然反映的是生活中的事件, 但在语言叙述上又与生活中的常用语有一定区别, 这就给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带来很大的阻力。教师要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题中出现的数学语言, 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数学语言的含义。其次, 让学生用生活中的语言或已学过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实现日常用语和数学语言的互相转换。如在“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数学语言去理解新的数学术语,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在学习乘法应用题时对生僻的数学语言难以理解, 于是我便引导学生复习乘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含义, 然后出示例题并提出问题:题中哪个数量是表示“相同加数”?并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最后师生一起探究乘法应用题。这样学生通过日常用语和数学语言的互相转换理解了数学概念,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数量关系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
数学应用题中都含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而数量关系都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使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必须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教师应选择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作为应用题的内容, 指导他们解题时多用学具数一数、摆一摆, 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概括出数量关系, 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逐渐积累解题经验。如在教学“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时, 先让学生理解:“速度就是指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所走路的长度”;“时间是指一共走了几小时、几分钟、几秒”;“路程是指在这几小时、几分钟、几秒里一共走了多长的路”。接着借助线段图, 并画出小车模拟行驶的过程, 让学生明白行驶一分钟所走的路程就是速度。通过模拟行驶过程, 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式, 最后让学生做巩固练习。
3. 多种形式的应用题训练
(1) 解答应用题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解答应用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一桶煤油重12千克, 用去了2/3, 还剩下多少千克?”这是一道分数复合应用题, 在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剩下的千克数=原有的千克数-用去的千克数”这一数量关系。“用去的千克数”的具体数量没有直接给出, 而是给出一个分率 (分数)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用去了”就是说“用去了这桶油的几分之几”, 从而判断出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一桶油的重量12千克”, 再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12千克的2/3就是用去的千克数, 即12×2/3=9 (千克) ”, 然后根据“剩下的千克数=原有的千克数12千克-用去的千克数12×2/3”就得“剩下的千克数”。
(2) 条件与问题的搭配训练。条件与问题的搭配训练就是教师出示题目后, 要求学生先进行连线搭配, 再列式解答;或变换题目的叙述方法, 改变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并作出相应解答;或把问题与算式搭配起来;或根据算式补充相应的条件或问题。经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具体的解答, 学生对条件与问题的搭配有了清晰的把握, 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3) 补充条件或问题的训练。补充条件或问题的训练即教师给出一个条件或问题, 要求学生补充另一个条件 (或问题) , 使之成为完整的应用题后再解答。如“一批货物, 运走了10.5吨, 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又如“修路队要修一条长3.5千米的公路, 修了7天后完成”?这是要求学生补充条件和问题的训练。再如, 给出一个条件和问题 (或两个条件) , 要求学生补充另一个条件 (或问题) , 使之成为完整的应用题。如“修路队要修一条长3.5千米的公路, 7天完成”?
(4) 改编应用题的训练。就是把某一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互换后, 变成新的应用题后再解答。改编的形式有可逆性改编、开放性改编、选择性改编等。改编应用题的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而且还加强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思维方法。
二、弹好“五部曲”
1. 审题
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大, 语言文字多而长, 学生理解题意比较困难。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缩写”、“改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缩写”即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从题中分化出来,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新构建, 使句式简单, 数量关系趋于明朗;“改写”即把应用题的生活化叙述改为贴近运算意义的数学叙述, 使学生形成运算的认知结构并予以同化。
2. 析题
析题就是让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寻找数量关系等, 这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环节。教师可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掌握的方法。应用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的思维方向是执果索因, 即从最后问题向前推, 即“要求出这个问题, 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通过一步步的逆推分析, 把未知量变成两个已知量, 通过已知量之间的某种运算得出所需的未知量。综合法的思维方向是由因导果, 即从已知条件出发, 由两个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一个必然结果。当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后逐步简缩思维过程, 让学生直接说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逐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 拓展解题思路。
3. 解题
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算三查”:看列式与思路是否一致, 数据是否抄错, 算式是否有简算的特点;计算要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是否符合题意、符合常理。
4. 论题
论题就是让学生把思维训练推向新的境界。这部分训练的内容包括:完整而又有条理地叙述过程中每步计算的意义;变换题目的叙述方法;改变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并作出相应解答;把问题与算式搭配起来;根据算式补充相应的条件或问题等。
5. 编题
通过编题, 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旧知板块, 进入新知的运转状态, 在思维的创造性活动中, 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结合教材特点, 循序渐进地进行编题训练。编题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仿照例题编题;看实物编题;看情境编题;根据线段图或示意图编题;根据算式编题等。
总之, 应用题教学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掌握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 遵循应用题教学的“三规律”, 弹好应用题解题的“五部曲”, 灵活地开展应用题的教学活动, 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有效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论坛
牺牲睡眠学习更差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牺牲睡眠时间学习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 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出现更严重的学业问题。研究者调查了美国高中三个年级的535名学生后发展:不论他们平时每天学习多长时间, 但如果牺牲睡眠时间来钻研书本, 很有可能第二天就会在学业上遇到麻烦。
试卷讲评“五部曲” 篇11
【关键词】试卷讲评 准备 重点 模式 激励 总结
进入高三,紧张而有序的复习备考工作随之展开,各种大考、小考、摸底考模拟考随之而来,试卷讲评也就成了高三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试卷讲评课堂内容相对较为单调,教师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注意讲评方式,则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教学体会,以期获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做足讲评准备
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加强试卷讲评的针对性,首先必须对整套试题的情况了如指掌,教师要广泛收集得分信息,对比答题情况,统计好各个考点的得分和失分数据,有时甚至要具体到哪几个知识点失分较多、学生的强项考点和弱项考点是什么。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对失误考点采取补救和巩固措施。在仔细对比答题情况时,可以选取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抽样统计,随机抽取两个班的20份试卷比较同一个题的得分情况,找出班与班之间的差距,及时了解两个班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工作制定相应的措施。
二、突出讲评重点
试卷讲评要克服“从头讲到尾”和“就题讲题”的低效率讲评现象。在讲评试卷时,要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题的丢分点上,讲到考题的赋分点上,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考试丢分的原因大多是一些非智力因素,例如审题不清,书写潦草,答题不规范等。因此,在讲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得分意识。导致考试丢分的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答题不规范,思路不清晰,要点不全面,特别是到了第二轮复习,更应该强化学生的规范答题意识。所以,在讲评试卷时,应该重点讲解答题方法和答题模式,以诗歌鉴赏的题目为例,考试时学生丢分的原因有很多,或说明不到位,或分析不透彻,或要点不全面,或条理不清楚。讲评时要针对这些问题,以板书的形式,把规范的完整的答题步骤进行演板,具体到每一个步骤赋了多少分,让学生明确哪一个步骤丢了多少分。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规范的答题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迁移、拓展和运用。
三、变换讲评模式
传统的试卷讲评都是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一味地由教师介绍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效果未必就很好。讲评时可以变换讲评模式,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我们考过这样一道试题,要求考生写出《蜀相》中通过写景表明诸葛亮身后寂寞的句子,很多学生在考试时不假思索地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在讲评试卷时,我只作了一个要求:请全班同学大声地把题目朗读一遍。读完题目之后,丢了分的学生恍然大悟,意识到了丢分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强化学生的得分意识。此外还可以请学生来介绍答题的思路,彼此分享解题的经验。这样既可以避免一堂课教师一讲到底,又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效果也较好。
四、发挥激励作用
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的激励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讲评课上,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戒骄戒躁,不断进步;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不能过分地批评和指责,而应该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采用师生谈心的方式,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考试失误的原因,针对学习现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鼓励他们突破弱项,提升强项。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希望,要让学生相信,没有做不好的事,态度是关键,只要有耐心和恒心,就一定能够进步。
五、进行考后总结
试卷讲评课后要求学生做好考试小结,总结考试得失,针对薄弱的知识点“对症下药”,调整复习策略,同时要求学生整理每次考试做错的题目,这样既可以方便复习和查阅,又可以避免重犯错误。
可以说,成功的试卷讲评课不但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知识漏洞,而且也便于教师找到教学中的缺漏,制订改进措施,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教学五部曲论文 篇12
关键词:读图,用图,地理教学
地图能够形象、直观地表达地理知识,具有信息容量大、表达简明扼要的优点,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对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1]。下面就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策略进行具体论述。
一部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读图和用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教学中一种生动有趣的语言,老师将地图知识以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读图和用图。其中,地图都有一定的形状,而有些形状能够给人以幽默感和灵感,赋予学生无限的想象。例如:在学习《极地地区》的内容时,大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南极洲周围的海洋位置,这时老师便可以将南极洲的地图形状比喻成展翅翱翔的海鸟,随之便可采用幽默的语言来描述周围海洋的形状,如“南极鸟,太平肚,印度翅,大西头,凹翅中山,嘴顶长城”。这样南极洲周围的三大洋便分别对应着鸟的各个部位,甚至还明确指出了中国建立的两个南极考察站的位置。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南极洲地区的印象。
二部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初中地理“地图”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准确读图。其中,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坚持从指图回答问题入手,将理论知识一一落实到地图中,合理地将图文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便能够在加深学生地理知识印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2]。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综合利用中国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中准确标注出太行山、秦岭和长城的位置,并圈注黄土高原包含的范围。同时,让学生将黄土高原范围中的省区名字一一对应起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以及所包含的省区,还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
三部曲:鼓励学生用图,增强学生的读图意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坚持指导学生从读图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这样学生在做试题时便能够快速从图中找到对应的条件,有效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出现。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指图和画图,不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地势》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指导学生先勾画出山脉和河流,并标注出河流的流向,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地势特点,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四部曲:充分利用多媒体,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地理“地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地图中的每个位置都涉及大量的信息,如区域地形、气候、人口和工农业、社会经济信息等。但是,在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与空间信息分开教学,这样不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制约了学生地图分析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当前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合理地将地图信息与空间信息整合在一起,直观形象地进行展示,将大容量的空间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部曲:指导学生填图和用图,培养学生用图习惯
在地理课堂教学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地理水平,有效结合课程教学知识,合理布置一些地图填绘的课堂作业或者课后习题,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课堂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填图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的内容时,老师便可利用课堂即将结束的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填图训练,让学生先全面熟悉教材原图,再将书本合上,逐步完成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种分布图的填图练习作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在一旁进行及时指导,当学生完成了读图、析图、绘图和填图之后,不但可以深入掌握和记忆地图知识,而且能够培养用图习惯。
总而言之,地图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因此,老师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读图和用图能力的培养,采用培养兴趣、创设氛围、鼓励用图、利用多媒体和培养习惯教学“五部曲”,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风莲.浅谈如何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地理读图能力[J].软件(教学),2015,(2):20-21.
【作文教学五部曲论文】推荐阅读:
我的作文训练三步曲论文08-29
声乐教学曲10-13
[作文教学论文]“自能作文”教学体会10-03
《月光曲》教学设计07-26
月光曲名师教学实录05-19
作文教学论文08-30
教学话题作文论文10-09
蒋军晶《月光曲》教学实录06-06
于《月光曲》的教学反思12-08
写作文之作文教学论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