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共12篇)
中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1
一、小学生作文的构成元素
长期以来, “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俨然成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固定思路, 至于教师具体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抓手。因此, 小学作文教学让广大师生感到虚无缥缈、无所适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了写作的总体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如果要给小学作文教学一个抓手, 那么, 我们可以将小学作文教学分解细化为“素材”、“语言”、“技法”、“兴趣”四个元素, 以生活、阅读、表达、评价为手段去实施。
二、指向小学生作文四个要素的实施策略
1援走进生活, 创设活动情境, 开掘习作素材。
(1) 走进自然。比如约会春天 (找春天、画春天、照春天、唱春天、赞春天) , 亲吻自然 (走进山川田野、观赏花草鱼虫、感受风霜雪雨) , 等等。
(2) 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 (家乡巨变, 家乡特产, 走进社区、工厂……) , 组织社会活动 (宣传、捐献、义卖) , 采访人物 (家乡名人、默默奉献的平凡人) , 焦点访谈 (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医院问题、物价问题) , 等等。
(3)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演一演 (课本剧) 、说一说 (做小导游) 、讲一讲 (故事会) 、播一播 (新鲜见闻) 、辩一辩 (辩论会) 等活动, 来挖掘习作素材;将习作与其他学科整合、与少先队活动整合、与校本课程整合。
2援广泛阅读, 丰富素材, 积累语言。
(1) 课内阅读。精读得法, 略读用法。品句段、学写法、陶冶情感。
(2) 课外泛读。利用班级图书角, 采用好书换读的方式, 广泛涉猎经典名著、时文精粹, 开阔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品位。
(3) 日常积累。写一写日记 (中年级的随笔日记、高年级的心灵牧场日记接力) , 背一背名言警句, 赏一赏好句佳段。引导学生开展词语接龙比赛、成语背诵比赛、古诗朗诵晨会以及课前五分钟故事会等一系列活动。
3. 自主开放创新, 鼓励多元表达, 感悟写作技法。
(1) 文体自由。纪实作文主要包括周记、日记以及观察作文, 而想象作文的内容却极为广泛, 包括童谣、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等。
(2) 立意自主。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 确定不同的中心, 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
(3) 选材求新。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 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 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这种训练, 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又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4) 语言求美。有时学生苦于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语言和思维不同步) , 这时可以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让全体学生发挥其所能, 提供好词佳句, 这样学生写作文就感觉不难了。
(5) 表达自由。作文指导要立足于开拓思路, 而不要在写法上给学生太多的框框。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 以求构思新、表达巧,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语言表达上, 可运用不同的词汇、句式、修辞, 生动自如地表情达意, 写出自己的“活语言”。
(6) 适时训练。不要总把写作文当成是“一本正经”“郑重其事”的事情。比如今天是作文课, 直接让学生写作文, 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就会有压力, 可以酝酿到一定程度, 等到学生有一种想表达的欲望, 适时抓住习作的时机。
4. 注重评阅展示, 点燃写作激情, 培养习作兴趣。
(1) 习作评改。从习作的评改形式上看, 以书面批改为主, 提倡面批和互改相结合。最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形式就是“互批”,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每次习作的要求, 又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取长补短, 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评改应把握三个原则:在习作的评语内容上, 提倡教师进行“赏识批改”;评语要具体, 建议点要少, 使学生能够即时接受, 进而聚少成多, 全面提高;可以实行“一文多分”, 即单就格式、语法、语言等进行单项打分。
(2) 二次作文。学生的作文在经过同学互评、教师总评、师生共评之后, 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作文的长处和不足, 可就此适当安排一次二次作文, 即对原作文的再创造、深加工。
(3) 搭建展示平台。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 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 要帮助学生寻找成功的平台。对优秀作文进行表扬, 当作范例, 张贴到班级“作文园地”上, 编辑印发校报校刊, 组织参加作文征文比赛, 向报刊推荐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 每学期编辑学生作文集等。
三、构建以四个元素为目标的作文教学体系
1援作文的首要元素是素材。将写作教学与社会生活沟通, 主动进行情境创设, 挖掘写作素材。
(1) 纪实作文。生活为纪实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汲取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 我笔写我见、我闻、我想、我情。
(2) 想象作文。教师应该精心创设各种形式的情境活动, 渲染习作氛围, 丰富习作想象, 拓宽感知领域, 为学生提供想象作文的素材。
(3) 广泛阅读。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储备来自广泛的课内外阅读。
2援小学生作文的第二要素是语言。只有具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才能准确、真实、充分地表情达意。
语言积累的方式多种多样, 或摘记, 或诵读。提倡学生写读书卡, 每周召开读书交流会, 出读书心得板报。
3援技法指导是小学生习作的必需因素。初学作文要有规矩, 布局谋篇自有讲究, 技巧指导更具实效。
首先, 习作指导要多重化。范文引路、迁移运用, 指导习作的具体技法, 激趣导入、编写提纲, 等等。
其次, 习作指导要具体化。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 只能选准一个点, 突破一个点, 然后串点成线, 集线成面, 进而形成作文教学的序列和整体;每次作文都针对当下学生的习作实际, 有重点有突破地指导;面对全体学生要兼顾差异, 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最后, 习作指导要过程化。习作指导不是只存在于课堂教学的指导课, 而是涵盖学生习作起始的全过程。教师的习作指导要融入学生习作准备、练笔、修改、运用的各个阶段, 指导绝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
4援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第四个因素。学生作文是给别人看的, 他们期望心灵得到归宿, 劳动得到认可。成功的评改, 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素材”、“语言”、“技法”、“兴趣”为抓手, 以“生活”、“阅读”、“表达”、“评价”为手段, 各种手段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目标, 以教材的作文训练为线索, 因学段而异、因学情而异,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让每一个小学生能够有话可写、写能达意、表意新颖、乐此不疲, 从而喜欢作文、擅长作文。
中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2
作文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个人感觉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尊崇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程度及语文素养体现的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在语文作文写作中尚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求实。
佟沟九年一贯制学校
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3
一、现状分析
(一)从学生层面而言,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生活空间狭小,平时看到听到的新鲜事不多,见识少,写作材料相对缺乏。同时农村学生多数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不善于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记录下来,等到要写作文时就没有材料可写。加之由于农村学生缺乏阅读材料,缺乏阅读习惯,其阅读量明显少于城市学生。作文中,有时找到一个生动典型的材料,却又无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二)从教师层面而言,农村教师作文教学的思想比较保守,缺少让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没有认真组织教学,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所以写作时无话可写。很多教师对作文不够重视,作文课没有充分准备,常常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提出作文要求,就让学生写,写法指导也不够,结果写出来的习作往往不尽人意,可谓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
(三)从社会环境层面而言,由于农村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学生缺乏作文表现的舞台,所以写作的兴趣不高,常常是完成任务而已。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不大了解作文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他们更重视分数,学生的作文常得不到家长的任何评价;农村学生又常没有在同伴面前展示作文机会,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好作文。因此如果没有学生对作文浓厚的兴趣和自主积极的学习,作文是根本不可能写好的。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联系生活实际,把作文融入儿童的生活,让孩子把写作看成是一桩乐事,是自己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改变措施
(一)培养作文兴趣,解决无话可写,无法表达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作文往往倾注着学生的满腔心血,但农村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错别字多,病句不少,词不达意,甚至前言不搭后语,更别提文采精美、主题深刻之类。这时,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切不可抱怨学生作文水平低下,一棍子打死,或者随心所欲地乱批改一通,或不负责任地写上一个大大的“差”或“D”完事,而应仔细琢磨、研究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也许记叙的事件很真实,也许其中的对话描写很富有生活味,也许外貌描写很逼真,也许主题与众不同,甚至是字写得端正漂亮。学生往往很看重自己的长处、优势,在作文中他们会自觉地发扬这种优势,并且会寻求新的成功。因此,在批改作文时,要给予鼓励,针对不同学生写上不同激励性评语。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校校刊要为学生开辟“优秀作文专栏”,语文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向校刊、杂志社投稿等方式来激发写作兴趣;对于多数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可以在教室里开辟
“小作家专栏”。在这个专栏中,展示的内容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段话,甚至可以是一句经典话。推荐的形式可以是教师推荐,也可以是同学推荐,还可以是自荐。为每个学生营造体验作文成功的氛围。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班级优秀作文集”、“作文点评专栏”等多种形式为全体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以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二)语文生活化,作文写生活。只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热情。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从大自然中感受和谐,从大自然中荡涤心灵,从大自然中发现生活,从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素材,作文时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常言道,生活中处处有美,美就在我们身边。农村更有着与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只要善于观察,农村学生也不缺乏作文的素材:(1)观田园风光。农村田园中水稻、油菜、小麦、玉米、葡萄园、樱桃园……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色,引导学生就地取材,激发农村中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避免舍近求远,浪费资源,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2)赏农家新居。广大农村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农家新居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楼房、庭院的变化反映着家乡的变化,正是农村中小学生赞家乡的好材料。(3)传统节日庆典。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重大庆典的不同庆贺方式,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了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写作素材。
(三)让学生回归进大自然,主动观察,勤于思考,获取写作材料。在学习到有关自然山水的乡土文章和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将学生放出校园,回归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去领略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感受现实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知道一切艺术本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的闭门造车、无病呻吟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有意思的是,学生走出校门,勃发了潜在的天性和蕴藏在大脑的最大潜能。因为走出校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挥洒,让思想的野马自由驰骋,在欣赏之余再把观察所得再现到文章之中。由于有了生活基础,有了第一手材料,老师只需略加引导,让他们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选准角度,运用一些写作上的方法技巧,便会萌生出一曲曲歌颂大自然,歌颂多彩生活的华美诗篇。许多优美绝伦的美文就是从这种境界中产生的。鲁迅先生说过,
“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物的习惯,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事物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生活里一点一滴地搜集素材,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担心无米之炊、言之无物了,写作能力一定会随之提高。
(四)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和积累,特别注重平时语文课上的语言训练和积累。农村的孩子语言训练的主战场是校园,他们在家里听到的只是朴实无华的乡音,孩子们在家里,包括在社会当中语言很难得到较好的训练。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能把一句话说通顺,把一件事说明白。要培养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要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的教师对口语交际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重视,有的教师甚至从来不上,认为上不上不重要。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的思维水平、交际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教师应按课程计划,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大量阅读,到图书室、阅览室去,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使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样学生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
(五)培养学生乐于动笔的习惯。要求学生平时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所得随时记下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以身作则,坚持写下水作文,以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也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
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 篇4
第一, 努力开掘题材领域, 拓宽学生视野, 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学生的想象, 把文格教育和人格教育结合起来, 将狭小的课堂与广阔的生活沟通, 帮助学生打开心窗。只要一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 我就和学生探讨, 比如:有一天, 我校的王老师骑摩托车去人民医院看病, 到医院门口时, 他被一位刚好看完医生的二中陈老师误以为是送人的司机, 这时天将下雨, 王老师急人所急, 及时送他回家, 但不收车费……就这件事我要求同学们进行多角度写作, 从王老师或陈老师两个不同的角度, 用第一人称写一篇记叙文。同学们在真实的事例中激发了写作热情, 大家进入意境, 奋笔疾书。有的从自己是王老师这个角度写了题为《还是先送他》的文章, 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致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 生动地刻划了王老师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有的从陈老师的角度写了题为《这人真好》的作文, 运用悬念误会的手法, 进行对话、动作等细节描写, 将故事写得引人入胜。通过这种训练, 使同学们懂得写作时要进入角色, 想文中人所想, 说文中人所说, 让人物“鲜活”起来。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 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 而决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 能够收集空话, 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让学生享受抒“真情”之乐, 要注意, 首先要解放思想, 还给学生“自由”, 儿童有自己的情感, 要让他们实现“以我手写我口, 以我口表我心”的愿望。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一件你听到或看到的事, 批改时发现一位同学写的却是他上街看见流氓殴打一位群众, 人们袖手旁观, 和他气愤的心情。老师一气之下笔重重地写下了“离题万里, 罚你重写”, 还在作文讲评课上批评了一通。这位同学当场哭了, 站起来争辩说:“真事为什么不可以写!”随即把作文本撕了个粉碎。看来把他的积极性大大地挫伤了。那篇文章是学生真情的流露, 要是能在肯定他表达了真情实感的同时, 帮助他全面地看问题, 于作文于育人, 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其次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做生活的主人。写作的激情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心有所动, 总想表达出来。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爱星星、月亮、大地、花草树木, 更要爱国、爱人民、爱劳动, 产生各种情感体验, 酝酿一吐为快的欲望。
第二, 发扬民主作风, 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 开展形式多样、活泼新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 我也深深地感受到, 仅仅让学生有情感体验是不行的, 有的时候, 她们能想到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为了让他们真正能提高作文水平, 我觉得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一定要坚持, 就是课外联系生活多读多写, 课内结合教学方法, 鼓励创新。
首先, 要广泛阅读夯实基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是杜甫总结出的写好文章的千古诀窍。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广泛阅读可使学生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发展思维, 积累知识, 提高文学素养。为写作打下基础。广泛阅读首先要重视语文课的阅读。在熟读教材的同时, 每学一课都补充一篇课外相似的文章, 用投影仪打到屏幕上, 让学生集体朗读, 体会其思想意义和写作特点。
其次,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读文章千字左右。班里常年订有《语文报》、《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作文通讯》等, 供学生在课间或活动课时阅读。并鼓励学生自己订阅报刊。每星期举办一次课外阅读欣赏课, 鉴赏和评析中外名家精品。寒暑假要求学生至少读一本中外名著, 写出读书心得, 开学后互相交流。我还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摘抄本, 课前, 我还补充一些名言、名句, 或者他们自己随时摘抄精悍的短文、精采的片断和精练的句子。为提高课外阅读效果, 我经常提醒学生, 一要有选择地读书, 自觉与好书交朋友。二要学会泛读、速读、跳读、精读、比较阅读等有效的阅读方法。三要学生阅读时从思想意义、写作技巧、语言技巧分析文章的所以然, 日久天长, 渐渐摸索写作规律。学生在广泛猎取知识信息的同时, 还应尽力多背一些诗词、名篇、名言、警句。多读多背既是知识的积累, 也是经验和方法的积累, 积累得多了, 写作自然会出现质的飞跃。
第三, 尊重学生个性、写充满个性的作文, 培养学生写作文, 要说真话, 不仅仅是作文的教学需要。俗语说:“文如其人”见到一篇好的文章, 就如同见到了文章的作者, 一睹作者的精神风采,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要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作文习惯,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都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其次生活本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也就是说生活就好像一弘泉源, 作文时取材于生活, 内容来源于生活, 我们的习作素材才会取之不尽, 用之即有。写出来的文章就犹如潺潺溪水, 有了生活的感受, 文章才会显得更加明朗, 更加有味道, 更加个性化, 才会生生不息。
写了这么多, 做了这么多, 就是为了使沉闷的作文课生动活泼, 丰富多彩, 学生喜欢学作文, 爱上作文课。在多写多练中感悟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和学生作文一定会充满鲜活与个性。
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本文就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如何让学生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指导,学生,真情实感,作文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思索 篇5
扶沟县崔桥镇岗子小学王龙
语文应该是文学作品的荟萃,文学作品的文娱性是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的。每学期发放新的教科书时,学生最先看的必然是语文教材。一课课、一篇篇,那种专心致志的态度和表情,常常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不免陶醉而忘情。学生们那么喜欢语文,他们的语文积极性学习必然要高于其他学科吧,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啊!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真正表现却又不得不让每一个语文教师忧心忡忡。在很多学校,语文已经被沦落成为哪个老师都能教,只要多找一些资料来备课都能教好的学科。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往往被人为地分解为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讲台上,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挥笔疾书,洋洋洒洒。狂风暴雨后,老师悠闲自得,巡回辅导,学生念念有词,死记硬背。好的语文老师仿佛都变成了解牛的庖丁,看谁能游刃有余的在语文模块间纵横驰骋。语文的文学性在被大卸八块后不得不被销蚀殆尽,成为了一块块弃之有肉,食之无味的鸡肋。这也难怪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越来越被动,语文水平愈来愈下降。
教师常常被世人誉为辛勤的园丁,我想除了为学生挥洒知识雨露和阳光的含义之外,还应有更为广阔的延伸和外延。就给我们这些园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不应是教给学生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而是应该让他们明白他们要学习什么,学习过后又能得到什么。
如果把一篇好的课文比作一位漂亮的姑娘,她的美应该是她身上所有的特征所共同组成的。如果我们非得把她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眉毛、脸蛋等一一割裂开来,像解剖课上那些血淋淋的器官,我们无论如何
再也不能找到一丝一毫的美丽可言。文学被分割成为一段段的字词和句子,文章被撕裂成为破碎不堪的断臂残肢,这是文学的悲哀,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作为国文的语文课学生竟然能听不懂,平时说话滔滔不绝的孩子们竟然面对稿纸而苦不堪言。这所有的一切促使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我们到底是要做庖丁还是园丁?
教科书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千挑万选,层层把关筛选出来的,能选进教材之中的那些文章,除了其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以外,还在于它们能够更好的贴近儿童这个阶段心理发育的特征,能够更好地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文化熏陶。任何脱离了课文而单独去讲解知识点的方法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都无异于画饼充饥,都是徒劳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单纯地为学课文而去讲课文,为写作文而去讲作文。课文其实才是最好的作文,不管你相信与否,这都是铁的事实。
作文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的集合,是学生利用文笔进行情感展示的舞台。依据通常的观点来说,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打牢了,他的作文水平就应该想当然地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却不得不发现这个规律其实是不太准确的。每逢星期五,那些在内心深处害怕作文的学生却往往是我们在思想也意识上对他们抱定积极乐观态度的所谓“放心学生”。
千篇一律的作文命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作文讲授方法,已经被几代人都描摹过的事件,都大大地降低了学生进行写作的热情。使得中小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都不得不陷入了一个教师苦讲,学生苦背;学生苦练,教师苦改的误区。习作课上同学们满脸的愁思和紧缩的双眉仿佛给我们自认为精彩的语文教学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中小学语文和作文教学应该从哪里跳出师生思想意思相互抵触的怪圈,使国文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的乐事呢?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愿与大家共勉。
一、从课文到作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每一篇课文都会有它独到的美丽,或许是文学特征,或许是思想情感,更或许是带给人们的教育和启迪。我们讲解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首先都应该把握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应该学到些什么?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哪些是我们能在以后实际应用中能用得上的?我们只有首先为学生的前行点亮一盏明灯,我们的学生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以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西师版语文课标教材为例,在讲解《我们的学校》时,一定都会让学生细心体会“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中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但却很少有人去讲解其中的内涵。里面的“喜鹊”符合孩子们天真快乐的性格特点,“飞”恰恰反映出了孩子们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的渴望。我们在以后描写不同的人物时都应应用什么来比喻,譬如写爷爷奶奶、老师和父母。学习过《可爱的大熊猫》,我们不能仅仅去品读“它的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可爱极了”的描写,还要因势利导给学生补充描写其它动物的外形,并在课下或作文中写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仿照此类的外貌描写。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切实做到课文与作文的有机统一。学习过《地球的清洁工》、《三袋麦子》等课文,我们还要及时给学生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告诉他们:动物是可以说话的,树叶可以是去旅行的。要鼓励他们刻画出儿童心中对生活的幻想和冲动。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我们还要给学生讲解家乡的四季美景,让他们也学着按四季的顺序来描写家乡。在学完《巴
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我们不能只给孩子们讲解书信的格式,还要鼓励他们给远方的亲人尝试着沟通。学什么就练什么,学什么就用什么。要努力把空洞的对作文的说教能落到实处,让学生绞尽脑汁的思考转化为对课文的模仿。写作就似乎多了一条捷径,课文也势必能增添几分灵气。学生的作文简单化,呆板的课文趣味化。一石二鸟的结果,也许能皆大欢喜吧。
二、作文教学也可是“积木游戏”
中小学作文无怪乎是一些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不管写人也好,记事也罢,都需要让学生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我要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还是渺小?我怎样才能把他的高大或者渺小更清楚展示在作文中?任何事件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写人离不开记事,记事更离不写人,事件无法离开人物而独立完成。所以,人和事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作文的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最最浓缩的反馈,相当一部分作文我们往往只读了题目就能了解一些该文的意思。所以,分析题目对学生的作文是十分必要的。如《照片里的故事》,我们首先应该明白该文写的是一件事,而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照了一张照片作文时,教师就应首先询问学生平时生活中有哪些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最有话可说的。相当一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做游戏,因为做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也最有话可说的。那就让孩子们从做游戏开始来写,只要在游戏的高潮时用一张照片把这个镜头定格一下也就是了。比起来一些教师本着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让学生充分参与的目的,让学生首先从自家的相册里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照片,然后又让学生当堂讲述这些照片的来由,最后再让学生修习成文的方法,这种方式则更为直接。因为照片不只是在相册里,它更在学生的思想里。我们把这件事稍稍修改一下开头或者是结
尾,它就又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一次难忘的经历》、《童年趣事》、《做游戏真有趣》等等许多学生们经常会遇到的文体。教师只要通过分析题目就可以让孩子们利用有限的积累去完成更多的任务。我们要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的那些积累就好比一块块积木,可以随意拼凑成任何自己想要努力表达的东西。
三、教会学生认知范文,点睛成龙。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不少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孩子能掌握和阅读一定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的确,相当一部分学生也能从别人的作文学习到一些好的句子和描写方法,并在自己以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不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有限、水平不高的现状又使得他们不能较好的分析出他人佳作的高明之处。别人的作文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他们全然不懂。如果缺少教师的点睛指导,他们也只能生吞活剥地去摹仿别人,而并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这就像一个人,虽然每天山珍海味但消化系统出了毛病,他仍然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而呈现出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不少学生离开了作文书便口不择言就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他人佳作学生固然要读,但更需要教师为他们指出这些文章好在哪里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以后在自己的作文中该怎样去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们的理解和吸收注入一支催化剂,让孩子们在遨游书海之后是满载而归而不至于是宝山空回。看似简单的点拨,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就是教会学生认知范文,点睛成龙的根本所在。
四、教会学生整合拼拆,多面组合。
在讲授课文《家乡的红橘》时,我们不能单单教会学生能够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描写事物,还应告诉他们那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些植物。要让他
们学会由抽象的红橘这种亚热带植物转而过渡到我们身边的所觉的桃、杏、梨、苹果等丰富的家乡资源。学会利用范文中固有的结构拼成自己熟悉的多篇文章,如《家乡的梨》、《家乡的杏》等。通过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还要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春夏秋冬中最美的东西。让他们明白春华秋实,夏露冬雪的特点。让他们明白春天是七彩的,夏天是茂盛的,秋天是飘香的,冬天是洁白的。要教育他们四者分开可以描写家乡四季,四者整合便能赞美家乡。把看似不可分割的内容分解,把貌似毫不相干的内容拼接。一些不变的东西经过简单的组合就会成为我们学生手中百战百胜的法宝,让他们在不同的条件下以固定的积累去从容应对不同的困难。
中小学作文指导必须理清教学思路 篇6
一、说与写:只有把话说明白、说出独特与个性,才能把文写明白、写得深刻有思想
古人讲,言为心声。说话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入门课,说什么、怎么说、如何说得好是门学问。有人终其一生,还是难以把话说明白、说通顺。对中小学生说话的要求首先的是说得对,关键是叙述能力。某事发生在何时、何地,其人为何许人,事情怎么发生、如何发展、怎么收场,要学会说得条理清楚、有头有尾。这项基本功要反复练,要求学生反复说给别人听。人家听明白了,也说明你讲明白了。其次要说得好。这里分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是会运用技巧,譬如叙述,能够像相声大师一样丢掉包袱,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更高一层次的就是有思想、有见地,能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训练的方式就是要经常组织辩论或者是有主题的说话沙龙游戏。
只要把“我说我心”的功夫练扎实了,“我写我口”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如此离出口成章、落笔成文就不远了。所以我们的写作教学在说与写的关系处理上,小学低中年级要坚持先说后写,多说少写。学生连句像样的话都说不清楚,就急急忙忙地要他去“作文”,那是赶鸭子上架,必然对作文了无兴趣,惧怕作文也就由此而生。其次要将说话训练贯穿中小学语文教学始终,说与写要并驾齐驱。教师忽视说话训练,埋头苦练应试文的现象要坚决予以纠正。
二、仿与作:学生头脑中形成具有典范意义的写作图样有百利而无一害
初写作文,何处入手?古人讲究阅读与自悟,也就是说读多了,看多了,自然就“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有没有捷径?那就是模仿。不少人将模仿视为低层次学习,将之与创新对立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没有模仿,一切学习活动都将无从发生。反复模仿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文章的图样。什么是文章图样?也就是头脑中形成的关于各类文体、抽去具体内容应有的样子。譬如说到议论文,学生的感知就有个议论文的样子。能够辨认这样写就是议论文,那样写可能就不像。这就表明学生头脑中有了议论文的写作图样。再比如说语言,诗歌有诗歌语言,小说有小说语言,以诗歌语言写小说,也就不像,这就是语言图样。这种图样从哪儿来?其一靠阅读,见得多了,自然就会形成“文章的样子”;其二靠训练,建立具有典范意义的文章图样让学生去模仿。张中行先生说:仿作是儿童的学步车,扶着它走。终于有一天,能够离开它蹦蹦跳跳。成人的写作也是如此。譬如学做论文,明白形式上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诸要素,内容上也无非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演进。看这么十篇八篇高质量的论文,再找个论题依样画葫芦作上一两篇,自然会越来越熟。以后再教他做论文,他就知道从哪儿下手,如何运思,熟能生巧,渐渐应运用自如了。
如何模仿?有几点要注意:一是要优。取法乎上,才能得之于中;二是要精,就是要少,要力求以一当十。除了模仿教材上的范文外,其他的优秀范文也要涉猎。教师要有眼光,切不能布置学生买本什么优秀作文录,不加选择地一锅端,其结果必然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而且还会混淆学生对优劣的判断力。三是要博。就是要各类文种都要兼顾到,不能考啥就选啥。我国学生在写作文体方面的“偏科”现象值得警惕,典型的表现就是为数甚多的中小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作文,写篇像样的论文或者应用文都不会。
三、意与材:或者意在笔先,或者见材取意,其实写作活动中意材共生才能出佳作
立意和取材是写作活动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作文指导的重点所在。选材、立意怎么生成、关系如何?笔者在多个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听到先立意、后选材、再下笔的说法。其实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无论是练习作文还是自主作文,立意与选材的先后顺序并无定规。譬如全命题作文,通常“意”在题中,重点是选材,可以说是先立意再选材。但如果是材料作文,实际是先有材料再炼意。艺术家的创作也是如此:鲁迅先生“一旦有了发表的意思以后,便时常注意找寻适当于体现它的事迹”,这就是意先于材。郑板桥画竹,“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于是“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就是材先于意。不少写作者也有这样的经历:某事引发共鸣,某事就成为写作触点和材料。然后写作者就会思索此事的内涵,这就是所谓炼意。二者都想明白了,通常就提笔行文。但有时已经洋洋万言,随着写作行为运行,越来越发现前面之“意”要么肤浅,需要重新炼意,要么发现原先之“材”已经不能契合心中之意,必须重新觅材选材。写作中,这种选择、调整、再选择、再调整甚至完全推翻的过程往往要反复很多回合,这就是写作中意材共生的现象。但每一次反复、调整都会使意更深刻、材更精当。这种现象对于我们作文教学与指导的意义就在于:一是学生作文的学习与指导都不可心急,要文火慢慢烧。好作文指日可待、好指导得心应手,事实上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都是可能的。二是要在材的新颖性和意的深刻性的指导和训练上下功夫。鼓励学生使用契合自己经历和生活的真材料,这样才有源头活水,杜绝胡编乱造;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做反判文章,独出机杼,养成写作过程中批判思维的习惯。
四、知与行:一定的写作尤其是文体知识能使学生的写作行为趋向自觉
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行为归根结底是一项技术。既然是技术,它是以知识为基础,技能为旨归。这里的写作知识主要有二:一是写作成品的知识,即各文体知识,二是写作行为本身的知识,有学者称之为写作策略。美国的中小学课堂清晰地印刷着写作过程的标语——构思、写初稿、修改、编辑、发表,教师在教学时就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教学。教学时教师会走到列有详细“写作规则”的海报边,告诉学生要遵循的写作规则有哪些,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概念。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文体和写作操作知识传授,很多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写作教学专家叶黎明博士认为“写作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主要落点,应该是真实而具体的文体写作知识”。不少一线名师也认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文体不同,需要表达的东西也大相径庭,只有“有了具体的文体写作知识,习作教学才会‘落地生根,对儿童的言语和精神成长才会有所作为”。其实关于写作的知识,阅读教学已经大量涉及,但可惜的是不少教者忽视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使阅读与写作教学处于疏离状态,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知识,写作时不能灵活运用。但作文教学中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必须坚持两点:一是写作知识传授必须结合学生的写作实践进行,力求从实践中归纳并在实践中印证。二是传授的知识点必须与学生的写作水平吻合,且是必需的、关键的和适度的,避免过深、过多、过于系统的讲述。
(基金项目: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编号BRA2015135]、南通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GH129]“多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啸.评肖佩华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邱关军.学生模仿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张中行.作文杂谈:照猫画虎[J].文学与人生,2006,(02).
[4]张年芳,张松祥.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迷思及其返正[J].教学与管理,2015,(07).
[5]钦文.鲁迅怎样把生活素材变成文学作品[J].文学知识,1959,(7).
[6]张松祥.回归本真:鼓励学生使用契合主题的生活题材[J].语文教学通讯,2013,(31).
[7]李海林,荣维东.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L写作知识重建[J].中学语文教学,2009,(7).
[8]吴勇.建构可“教”的习作教学[J].江苏教育,2013,(04).
小学作文教学管见 篇7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如写雪的作文,就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创作。如《夸夸我们组》、《我的好伙伴》等的写作,又可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除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方面,在平时我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特写和日记,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联系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名人精神,激发写作热情。如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我就适时穿插了诗人数次锤炼“绿”字的故事。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变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读了《凡卡》后写《凡卡的梦》,读了《小音乐家杨科》写《小音乐家杨科来到我们中间》,教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写写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后会怎么样。
二、抒写真话
作文应让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我给它们归纳成“三亲”。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刚给学生分析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学生写得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与从里出来的同学撞上了,也顾不得说声对不起。等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接着我请学生们当堂朗读交流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显得兴犹未尽,待下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四处交流。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样便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亲身经历的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三、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比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作文章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你们写作文时可不要忘记呀。”学生们个个点头。
四、注重观察
在学生身边,处处都有素材,只是学生不会捕捉素材,这就需要教师交给学生捕捉素材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和积累。例如在初春的季节,窗外又刮起了沙尘,课堂上学生被风声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向窗外张望,还不时地指指点点。看到学生已无心听课了,我心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时机呀。我手一挥,走,都到窗口来看大风。学生们纷纷走到窗口,兴奋地议论着。我说:“现在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看到了树在摇摆,地上的树叶和杂物被卷到空中,顺风骑车的人们非常轻松,逆风骑车的人非常吃力……我听到了风的声音像尖锐的口哨声,又像野兽在大叫,听到了把门刮得乱响……”我说你们有没有在大风中经历过的故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有的说:有一次大风把红领巾吹飞了,他使劲地追,差一点就掉进了沟里。真是惊险呀;有一次在外面玩沙子刮进了眼里,我奶奶,妈妈特着急,给我又是吹又是洗,我觉得他们真是爱我……然后我招呼大家坐回座位,在黑板上写下了:“风真大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几个字,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一说,学生们很踊跃,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都举起了手。马上就要放学了,我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去亲身感受一下大风,观察路上发生的一切,写一篇日记,学生们非常高兴。
小学作文教学随感 篇8
于是, 我就开始自己摸索, 为什么我班的作文在我精心辅导和批阅下没有进步?一次同事谈笑中不经意的话让我有所启发:“干脆让学生自己改。”学生相互改, 一定会很认真地找错字、找病句。果真如此, 请了四五个作文好的孩子来, 认真教了批改方法, 孩子们很认真地改, 时不时地提问, “我觉得这个字写得不规范, 是不对的”, “我觉得这个句子这样说会更好”, “他这篇作文写得很好, 我想抄下来可以吗”?更意想不到的是, 孩子们得到了自己的作文后, 很认真地看, 错别字也订正了, 还和我讨论同学改得好不好, 把同学改的评语读了一遍又一遍。哇!这才是我想看到的学习场面, 一次作文批改后, 孩子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知道这次作文什么地方没表达清楚, 还虚心向别人请教, 共同进步。真没想到, 这么好的效果会是在学生批改后才有。起初, 我还不敢和同事说, 总觉得我是不是偷懒了。当教师问起你的作文怎么就改完了, 我总是笑笑。
直到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臆说》, 我才明白, 这并不是偷懒, 而是告别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修改能力, 而且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接着我还进行了改良, 先写作文后学生批改再教师指导, 学生再写, 我再批改, 写个总评。当然, 我的方法也是循序渐进的, 在老师几次面批、辅导后要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分两步走:1.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修改。2.学生间互相修改。我认为学生作文自己批改是一种阅读的训练, 是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必要途径, 也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 更是一种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另外, 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 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认真学习, 取长补短。学生在互相批改中逐渐形成浓厚的兴趣, 悟出写作之法, 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两天, 在班上全班批改了四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作文:写导游词。这种类型的作文, 学生第一次写, 虽然学生有过游览的经历, 但怎样把所见、所感、所听、所想和搜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 是这次作文的难点, 我在批改完草稿后发现, 大部分作文空洞, 有的只有资料, 有的只有所想。于是我让全班学生重新誊写后再互相批改, 发现他们扬长避短, 把其中的问题修改得很具体, 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 不断修改, 我看得心里美滋滋的。
作文教学的教与改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如何让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素材、有内容、生动、独特, 是现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 而一次作文课上的课堂插曲, 又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乐趣。
一次作文课, 我正在头痛如何启发学生留意观察身边事物, 善于捕捉事物特点来记叙一件事情。课堂上, 我选了几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范读, 供学生借鉴。可大半节课下来, 他们连一个新颖构思都没有。正在我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问题时, 全班几乎大叫起来, 原来是一只小麻雀飞进教室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全班的喧闹。靠近小麻雀的学生已经站起来要伸手抓它。其他学生更是着急, 有的站在椅子上, 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 六十多双眼睛盯着这个只麻雀, 热闹场面持续了近五分钟, 直到小麻雀被吓跑, 学生们才安静下来。
我很快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放弃原来预设的教学内容, 设想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 把课堂上生成的偶发事件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
于是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看”字, 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观察入微的回答令我吃惊。“我看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我看到刚才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麻雀身上了, 这在平时是没有的。”“它太可爱了, 走路时一跳一跳的。”“从它的眼神中, 我觉得它很喜欢这儿。”我又写下“听”字, 追问学生:“你们是先听到声音, 还是先看到小麻雀?”学生们马上说:“是先听到声音。”于是我马上把“听”字擦掉, 重新写到“看”字前面, 并直夸学生们观察仔细, 有的学生甚至模仿起小麻雀的叫声。
趁着学生高涨的积极性, 我又写了个“想”字, 有的学生说:“我想如果我家有一只小麻雀天天陪我该多好呀!”有的说:“我想这只受伤的小麻雀一定在找妈妈吧!真可怜。”还有的说:“小麻雀真可爱, 我以后再也不用弹弓打它们了。”每个学生都乐于说, 敢于说, 课后很多学生主动提出把这件事作为今天的作文, 这是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教学看不到学习场面。
在这节语文课被意外“搅乱”时, 我确实很生气, 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 却打乱了我正常的教学程序, 但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指责学生。因为学生对外界事物感兴趣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问题是我们要能够顺应他们的兴趣并把它转移到学习上来。平时, 我们总苦于学生不会写作文, 学生也怕写作文, 苦于没东西写, 其根源在于他们不会观察生活, 当时我就突然想到, 这意外的“捣乱”恰好给我创造了一次训练学生去看、去听、去想的机会。果然, 学生们此次的记事作文, 仔细抓住了小麻雀当时的神态及同学的反应, 把作文写得充实而生动。
谈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9
一、注重感情教学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贯穿感情交流。情感具有强烈的唤醒表象的功能。它是促使写作双重转化的催化剂和原动力。如何在作文课上注重感情教学呢? (1) 好的作文题目能直接激起人的情感之弦。如《妈妈,我想对你说》《我真不应该》《老师,请您……》……这样的题目亲切、抒情,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写作的欲望; (2)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情感,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尤其是小学生作文,更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比如观察自己漂亮的玩具,心爱的小动物,父母生活中的动作、言行……使之有话可写。
二、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的效能是对行动起推动作用的,积极主动的兴趣能使人的行动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让其带着兴趣观察、带着兴趣叙述,带着兴趣写作,把写作的“苦事”变为“乐事”。培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实践:作文前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其带着兴趣观察身边的人、事、景……从而激起学生写作兴趣,也提出了写作目标和范围,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东拼西凑的现象。 (2) 即兴说话: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起兴趣时,开展即兴说话,因为一般当活动达到高潮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某一事物的特点、印象及自己的感受,教师只要趁势点拨,就可解决学生“怕开口”的心理障碍。
三、坚持写日记,写出真情实感
日记是把一天中看到、听到、亲身经历、印象最深的人或事记下来。作为教师,应指导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1) 指导观察:俗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靠凭空想象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教给其观察方法,提出观察要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并在日记中及时记录下来; (2) 培养诚实品质。小学生日记的内容来自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真实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教师也应该通过教给学生说真话、做实事而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培养其诚实的品德,并训练其说真话、写真事。一次笔者批改学生日记,发现一学生写道:“今天,爸爸的钱丢了,却硬说是我拿了。并狠狠打了我两耳光……我很难过,失望。”看到后我及时跟家长做了沟通。还有一位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写道:“今天我非常生气,老师批评我的好友李方,他是冤枉的,而老师却严厉地批评了他……我想对老师说‘您错了’,可又不知老师会不会因此烦我。”我看后及时澄清事实,向李方道歉,并表扬这位学生敢写真话。我相信,只要教师正确指导,学生会写出真实的日记内容,并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四、突出单项训练再到命题作文的原则
单项训练可分为片段训练和局部训练。所谓片段指的是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一段话或几段话。写片段不一定有题目,也不讲究开头、结尾。它处在写话到写成篇作文的过渡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要切实地在片段训练上下功夫,训练的时间应长,并逐渐向学生渗透片段有中心的意识,从而为写成篇作文做好准备。片段训练的方法很多,下面就是几种: (1) 状物、拟生、写景、抒情、发议论、环境描写; (2) 写人的外貌、服装、神态、打扮、动作、语言、心理等; (3) 片段的改写、扩写、仿写、缩写等; (4) 还可写随笔。局部可理解为整篇文章的某一部分。训练的方式也很多: (1) 写开头、中间、结尾; (2) 写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3) 写过渡、照应、抒情、插议、插感等; (4) 写应用文的格式等。单项训练要有计划性,要逐渐提高,打好基础,再到命题训练。
(1) 命题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训练。贯彻这一训练,要掌握四大环节。
命题。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回忆和联想。命题的好坏是作文成败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命题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出新题、小题、短题、趣味题、活题、创造题等。
(2) 指导。要帮助学生确立主题、提供素材、丰富题材、引导选材、开拓思路、展开想象、提高境界、理清思路、构思结构、编写提纲、指导起草、介绍知识、提供词例、提供重点句、用标点符号。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要防止对具体写法指导过细,统得过死,那样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意思,也就影响了作文训练的效果。
(3) 批改。要多留少改,精批慎改,改要少而精,抓住要点。批语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两点论,以肯定表扬为主,谈缺点要恰如其分,谈优点要摆事实,讲道理,评议要精练、明快、生动有趣,字迹要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批语写错要及时改正。
(4) 讲评。讲评要有针对性,要写教案、抓重点,重点鼓励,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讲评的方式很多,如:佳作欣赏、讲评得失、综合评价、重点讲评、文字推敲、病例示众,交流心得、大家谈等。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篇10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注重积累写作材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 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阅读包括两方面, 一是阅读语文课本及课本以外的好文章, 二是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怎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一是把文章读懂、读熟, 要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读后应能把握作品的内容和大意;二是要养成动笔的习好惯。读书时要善于摘录一些对积累语言材料有用的词语和写的好的片段, 要勤于写读书感想等。作文练习内容要从学生生活中选取, 这样学生才能感到有话要说, 才能书写真实的想法和做法, 才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学生一般会对作文有畏难情绪, 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理, 告诉他们只要敢写就好, 以后再慢慢来。这样做学生也就能很好地提取他们生活中经历过的人和事了, 也就可以写出真实的情感了。教师在每次作文课前, 还可以把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出示给学生, 让学生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做到胸有成竹, 作文时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再次, 批阅作文时, 要珍惜学生的劳动, 尽量少做删改;要努力找出学生作文中闪光点来, 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写作的兴趣, 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
把思想道德、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认识到自然和社会中的美, 捕捉生活中的灵感, 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独到认识, 从而写出独特的作文。我们要以作文评改为突破口, 切实改革作文教学, 实施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批、互批、及时展评, 使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张扬个性、全方位参与、高效度进行的创造性训练过程。
1. 自评。
只要求学生在写完作文之后, 再回读习作、修正缺点的基础上斟酌、推敲, 把此次习作的创意或心得, 写在自批栏内, 然后交由小组阅评。应该说, 每一次习作, 学生都乐于写出让自己满意, 更让公众称道的作品来, 但尽管他们绞尽脑汁、不遗余力, 仍难免有辞不达意的困窘。文章里想说的只有作者最清楚, 因此, 写成作文后的自批, 既是向读者介绍作品, 展示自己的过程, 还是在反思、回味中进行第二次创作的过程, 无疑有利于训练目标的达成, 也有益于良好写作习惯的形成。
2. 互批。
指组织学生在自批后分组阅评的过程。要求临近同学自然成组, 在充分轮读、熟知组内各份习作内容的基础上, 将发现的优、劣点出, 并填写在互批栏目中, 学生习作中“心想事不成”甚至“文与愿违”的情形是普遍存在的, 却往往还是“当局者迷”。在这种情况下, 尤其需要清醒的旁观者来指点迷津了, 互批是一种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3. 教师指导。
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写前指导和成文后的评改。我们的做法是, 与学生一起分析作文的写作要求, 评价作文时又不单局限于训练目标的范围。有时, 我的点评是一种价值的选择、路径的取舍, 如学生不满与家长的唠叨, 流露出自暴自弃的念头, 便可以告诉他做胸怀宽广的人, 或干脆与父母谈谈;有时针对文中作者的心事, 谈自己的甘苦;有时针对学生的某一句话, 提出质疑:有时是指出学生的进步, 玩笑一次, 幽默一回。我们应借助评改照亮学生的生活和生命, 然他们获得满足感、解放感、提升感, 于探索中推动写作的进步。
4. 展评。
公众 (主要指教师、同学、家人等) 对学生习作的公正评价和充分肯定, 是激发学生强烈、持久的写作兴趣的原动力。提高作文批改的效度, 让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作品, 让学生的创新努力更完全地展示出来, 得到大家更充分的肯定, 从而唤起学生进一步致力于创新型习作的饱满热情。同时, 营造开放的评议氛围, 无疑更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 交流经验, 共同提高。因此, 充分、及时展评理应成为作文教学中受到重视的一环。将习作分类展示于习作专栏内, 甚至再次作文时收存。展示过程中, 大家对习作的意见还可以写入“互批”栏里, 这样, 在进一步的欣赏评析中, 又能以点带面, 收到深刻而广泛的效果。此外, 注意推荐优秀习作到校刊及各级各类文学报刊上发表, 也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有宽著.《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刘寿公主编.《上海特级教师教作文》.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版.
[3].朱作仁著.《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小学作文教学管见 篇11
一、广读
新《大纲》要求我们必须指导学生读好三部教材。文字教材:学好语文文本材料,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内容广泛。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的。声像材料:健康向上的电视、电影、录音带、录像带、光碟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社会生活材料:“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引导学生“读”好社会生活这部“大书”。
读是积累的根本途径。知识的积累得益于广读,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广读,这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入有神”。
怎样读?一要加强诵读。诵读是一种语言整体感悟,言文之妙,情感之真全都可通过诵读求得。语文课堂应书声琅琅,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悟出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感悟文章表达思想的脉络和文章的表达形式,为写作做好铺垫。二要达到速读。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都要求学生具有快速获得知识的能力,而速读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捷径。三要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先生的读书经验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要求学生每天读书或摘抄三五个优美词语,或摘抄一两段佳句,或撰写心得体会,然后定期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向大家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好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兴趣越来越浓,水平越来越高,猎取的知识、信息越来越多,作文的材料积累也就越来越丰富。
二、多看
所谓多看,就是要求学生多观察,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注意力差,观察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怎样观察呢?一是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捕捉典型材料。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学校、家里、同学、老师、上学、放学,天天都一个样,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里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理出清晰的观察思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训练学生把平常的小事写出新意,并从中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以达到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构建典型材料的目的。二是运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观察不仅是看,还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觉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填写观察日记,养成观察习惯。观察不应只是作文前的例行公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指导观察的顺序,教给观察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较好的方法是每周交流一次,评选班级“最佳观察员”,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就会在生活这本“大书”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勤写
勤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热情是写作的动力。教师要去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环境,鼓励学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讲身边的人,叙身边的事,评身边的理,肯定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笔习惯,不让学生有等待、依赖心理。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抓住生活中出现的人、事、物,鼓励学生主动练笔,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如,一次放午学,铃声刚停,明亮的教室忽然一暗,经验告诉我们:大雨将至。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了让学生观察雨,感受雨,我立即布置了练笔题《和乌云赛跑》及要求:将雨前、雨时、雨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要求观察有序,真实具体。作文收上来了,同学们个个感受深刻,或免受“淋浴”之苦,或懊悔一时冲动而变成了“落汤鸡”,或感悟这次幸运绝非下次幸运,或惊喜雨后的清凉宜人……再如,抓住刚学的课文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笔。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布置学生写想象作文《买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同学们的爱心在这里得到了诠释……及时有目的地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学生既掌握了课文的写作方法,又摸索出了自己的写作技巧,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再次是勤写日记。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临睡前把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梳理一遍,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期坚持,形成习惯,这对写作文大有裨益。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落实广读、多看、勤写三原则,促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从而写出好作文来。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篇12
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指语文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 作文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积极提高学生参与度, 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采用多种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 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感觉对于增强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有帮助, 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研究。
一、小学生作文写作现状分析
小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 教师作文引导不力, 是导致小学生作文困难的关键因素。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当成一个重要工作来抓。由于作文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 很难表达学生真实想法, 导致小学作文教学跟不上课改的步伐。
(一) 教师不重视对作文的点评
尽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很重视作文教学, 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 他们大多致力于作文的教法和构思方法等, 忽略了对于学生作文的点评, 这也就形成了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的点评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很注重作文的评语, 一条合理的评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应该让作文点评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手段和方法。
(二) 忽略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构建
传统的作文教学既费力又收不到想要达到的效果,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也是不可否认的现状。当下, 很多语文教师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 不知道该怎么写, 也就是通常说的没有写作思路。因此,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写作思路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 没有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作文写作的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情况的, 小学的视野并不开阔, 他们的写作素材更加来自于生活中, 来源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联系实际, 导致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天马行空, 有的更是不切合实际情况。教师在平时作文训练时如果不加以帮助, 很容易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意义。
(四) 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为顺利完成教学, 给学生灌输呆板统一模式的写作思路,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挥。由于小学生爱动的特性, 教师为保证教学秩序, 可能不会给学生太多的空间去接触外界事物以及发挥自己的特长, 也就导致了小学生观察能力差, 写不出有价值的作文。
(五) 不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作文教学并不只是写作, 也就是平时所谓的书面表达, 其实作文还有一部分是口语训练。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 忽略了语文教科书中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 更没有太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先说后写”。这就导致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 在课堂发言时支支吾吾, 条理不清晰, 甚至脸红脖子粗, 不知所云。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有可读性和价值性的。作文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学生的文化修养。那么, 教师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教师重视作文讲评
在作文教学前, 教师要认真的备课, 准备好教学方案。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采用多种策略, 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不同的作文点评, 希望通过点评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善于选择鼓励性和宽容性的评语, 怀着一颗欣赏的心去阅读学生的每一篇作文, 找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
(二) 多记日记, 培养写作思路和写作文笔
教师应帮助小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对此, 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 每天一篇日记, 记录所见、所闻和所感。没有谁天生就能写好作文的, 作文都是练出了的, 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练习写作是仅仅不够的, 因此, 课外练笔是非常重要的。写好日记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对此, 教师从小抓起, 从基础抓起, 为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写作文笔的改善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 组织课外活动, 多贴近生活
为了使小学生作文能有新的突破,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 联系日常生活, 组织一些课外活动, 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从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从而在写作文时有东西可写, 让学生亲身体会, 更有利于表达。通过课外活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自然而然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四) 结合语文教材, 实行每日一练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同题材的练习, 结合语文每单元的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动笔, 多动脑。哪怕只是一个片段, 教师也要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这样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要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每日一练, 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写作训练奠定基础, 减轻学生写作压力。
(五) 多阅读,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中要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积极引导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对写作有帮助的文章和教材, 多阅读写得好的范文, 让学生从优秀范文中找到自己的写作思路, 从而展开写作。我们虽然不提倡机械的模仿范文, 但是从范文那里触类旁通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