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精选12篇)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 篇1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却始终步履维艰。较难攻克的堡垒,诸如高考制度改革、新课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收费、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等,其中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因与家长、学生、社会关系不大而往往被人们忽略。但这项改革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较好地解决,必将影响其他改革的顺利进行,因为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问题解决不好,很多事都无从谈起。
引起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直接动因,是20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形势的悄然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源减少,学校撤并,教师面临下岗分流。
2006年7月,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由于我国小学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导致小学学校数量、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连年减少。2002年,我国小学在校生人数是12156.71万人,小学45.69万所。到2005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1292.64万,3年时间降幅超过10%。2004年全年我国撤减小学3.17万所,初中973所,共计减少4万多所中小学。2005年全国共有小学36.62万所,比上年减少2.8万所。
20世纪80年代初期,尤其是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麻雀校”,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教育资源。自2001年起,各地政府纷纷制定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第二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调整了中小学布局,集中力量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
与生源减少、学校撤并相伴的是教师超编,许多教师面临下岗分流的处境。例如,2003年,湖北省武汉市8万中小学教师进入人事制度改革中,这意味着教师的铁饭碗将被打破。官方称,教师将同其他人才一样进入市场正常流动,此次改革精简了10%左右的教师。2004年,黑龙江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幕全面拉开,全省有5.9万名教师被精简分流,其中农村教师3.5万名左右。湖南省教育厅近日透露,到2007年底,湖南的中小学教职工将在现有近58.6万人的基础上,分流核减2.8万多人,分流率为4.78%。据官方统计,到2005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为559.25万人,比上年减少3.64万人。可以想见,随着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将会有更多的教师加入下岗分流的行列中。
二是打破“教师终身制”的呼声日益强烈。
对于这种呼声,一方面,来自公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近年来,新知识、新学科、新技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社会对创造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具有强烈的需求,于是公众对肩负创造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重任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体制性的障碍(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严重,高考制度改革步履维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比如绝大多数农村教师因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限制而导致素质较低),在这种高期望、高要求面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却捉襟见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不理想状态与公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使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改善教师群体状态,呼唤高素质教师,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另一方面,来自教师职业地位的隐性变化。在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教师职业的高稳定性、教师待遇的保障性,都使教师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职业,将越来越多地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这一行业中,于是无形中扩大了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人才选择的余地。
基于公众的主观要求,基于教师职业地位的客观化,国家对“教师终身制”也提出了质疑。据2006年9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师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了10年的教师资格制度有可能发生变化,教育部正在讨论是否定期对教师资格制度进行认证。这位负责人说,现在对教师的认证,从某种程度上看,教师资格制度如同终身制。教育部正在进行的讨论,意味着实行了10年的教师资格制度可能要有所改变。
任何一项改革,必然带来某种阵痛。这种阵痛,在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体现上尤甚。
其一,教师群体的承受能力弱于其他群体。
2006年8月,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振安区中小学人员聘用制实施办法》。就是这份2006第50号文件,将同兴镇教师原本平静如水的校园生活突然卷进了让人始料未及的漩涡。据振安区教育局领导介绍,全区共有1065名小学教师,超编98人。缩小到同兴镇,超编11人。同兴镇一名副镇长说,今年同兴镇中心小学有2名教师退休,也就是说这次竞聘后,将有9名教师不能上岗。面对10%的下岗指标,教师们十分恐慌,纷纷为自己的前程找门路,求对策,费了很大的精力。一些精明的教师终于发现了教育局50号文件有空子可钻。文件第十七条第三款中规定,“离异或丧偶且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可以不用竞聘直接上岗。正是这个文件中的这个条款,让全镇40多名教师集体离婚。虽然此事经媒体曝光后,绝大多数人又集体复婚,但同兴镇的改革也暂时搁浅。
为生存而离婚,为保住岗位而离婚,这种“中国式离婚”不管是闹剧也好,悲剧也罢,均折射出教师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是十分脆弱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企业职工下岗、大学生毕业就业难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教师这一职业始终未受波及,这也导致了一些教师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捧一辈子“铁饭碗”,不思进取,不学习新知识,不适应新课改。而一旦面临下岗、分流的情况,便惊慌失措,甚至走上“中国式离婚”的道路,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二,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人事制度改革,也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这就相应地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有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有一些职业是不能完全遵循利益原则行事的,如教师、法官,因为支撑这些职业的,除了谋生价值外,还有一份其他职业往往不具备的‘神圣’品质”。显然,这种“神圣”职业品质,决定了对它不可能完全按照一种简单的考核、下岗或者认证、从业的方式进行管理。
比如,在考核教师时,教师的许多无形劳动如何计算?教师的心血怎样衡量?比如,有些教师心胸坦荡,认真负责,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待学生,顶着各种压力实行素质教育,却因此而脱离了“应试教育”的轨道,如果在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中,这种教师因不合时宜、不受校长欢迎而下岗,那么,谁还敢追求素质教育?因“反补课”成为英雄却被迫离开讲台的广东优秀教师肖兵,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证。
2003年国庆节前夕,佛山罗村中学通知高中学生10月6日、7日要回学校补课;2003年9月28日,百名学生在肖兵老师的支持下打出了“我们要诚信,不要补课”的横幅,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至此,肖兵被媒体称为“反补课英雄”;2004年6月初,肖兵向佛山市教育局和南海区教育局寄信,呼吁查处屡禁不止的补课现象;2004年7月初,肖兵在学校的年度考核中被学校评为该校唯一一名不称职的教师,在8月底的重评中再次被评为“不称职”;2004年9月1日,肖兵被宣布待岗;2004年11月25日,肖兵以教育管理部门行政不作为为由,提交了起诉书。近日,此案在佛山市中院二审开庭,庭审结束前,肖冰坦言目前生活异常艰难,如果校方能够给他岗位,他将撤诉。肖兵的律师道出了他现在的处境:“他已经一年半没有工资了,连打官司的钱也要找父母帮忙,现在靠教别人打太极拳来维持生活,因此,如果能够让他回到教学岗位,他可以放弃索赔工资和确认学校竞聘违法的诉讼请求,请求与学校和解。”对于“反补课英雄”的这种最低限度的可怜请示,学校代表却当庭表示拒绝。
另外,如果取消“教师终身制”,引入教师定期资格认证,在认证中,谁又能保证公平、公正?因为很多一心从事教学的教师,眼中只有学生和课本,不会投机钻营,不懂溜须拍马,有可能因认证而下岗。而那些业务素质不合格的教师,通过贿赂却可能获得资格认证。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
无论从主观因素还是客观条件看,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似乎已势在必行,但改革之困却提醒人们:对教师这“神圣”职业的改革,要慎之又慎,万不可因改革而使事业受损。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 篇2
2012年2月
为了深化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教育单位的现状,贯彻落实区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的精神,现制定本校人事制度如下:
一、推行校长负责制
1、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承担着学校管理的全部责任。校长有人事任免和调度权、财务支配和教改决策权、指挥权。校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全面负责、统一指挥。
2、学校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必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落实,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3、学校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必须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的职责是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对校长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
二、聘任制
1、学校按照上级行政部门核定的编制人数,根据学校的工作任务和发展前景,确定教职工的岗位数,岗位职责和任务。
2、坚持任人唯贤、择优聘任。校长根据教职工的师德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经过考核,择优聘任。学校成立教师聘任委员会,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务晋升、聘任、分配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教师条件的人员不聘任其教育教学工作。
3、校长制定的聘任方案,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聘任教职工时,要统筹安排,形成合理结构,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
4、学校成立由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和教工代表组成的人事仲载小组,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调解教职工聘任工作中的矛盾、争端和纠纷。
三、奖惩
1、对教职工的奖励和处罚,要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经过一定评议、审议手续,并公之于众。
2、奖励以精神为主,物质为辅。
凡符下列条件之一的教职工,可给予奖励:
(1)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者。(2)遵纪守法,兢兢业业,出满勤,事事处处为集体,对不良行为敢于斗争,事迹突出者。
(3)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茅者。
(4)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试验,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较大贡献者。
(5)面向全校学生,对后进学生加倍爱护,在帮助后进学生转化方面卓有成效者。
(6)参加竞赛获奖学生的辅导教师。
(7)积极组织,指导学校大型活动,并做出显著贡献者。(8)服务及时周到,态度和蔼可亲,质量令人满意,效益好者。(9在其它方面有特殊贡献和先进行为者。
3、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给予处罚。
(1)目无法纪,自由散漫,擅离职守,玩乎失职,造成损失者。(2)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心理和生理受到摧残和伤害者。
(3)违法乱纪,赌博成性,酗酒成风,打仗,挑拨是非造成不良影响者。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 篇3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 人事代理制度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26-01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要,渐渐退出了高校管理舞台。新的高校管理模式慢慢代替了传统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和完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人事代理制度,作为高校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将会实现人才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打破了传统的终身制,可以提高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促进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 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的意义
1.1 传统管理制度的弊端,不利于高校发展
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一种封闭式的静态管理模式,带有一些计划经济时期的特征,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现代高校的发展。
(1)员工所有权和使用权界限模糊,高校不能自主选择教师团队,教师也不能自主择业,不能完全发挥教育价值。
(2)因人设岗现象严重,存在很多资源浪费现象。
(3)“铁饭碗”导致教职工没有危机意识,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4)采用身份管理模式,难以衡量教职工的真正教学素质水平。
1.2 人事代理制度符合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要
人事代理制度的实施,将改变传统的高校聘用制度,采取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进行人员聘请。这样的做法,实现了人才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简化了聘用手续,使高校能够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职工聘请,可以为高校节约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3 人事代理制度可以对高校的员工进行合理编制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如今,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现有的师资力量完全无法高校的需要。但是高校又不能明确到底需要多少人员,而实行人事代理制度让高校可以根据岗位需要通过人才服务机构聘请急需的人才,缓解高校因暂时的人员不足而产生的问题。人事代理制度施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改变了原来的终身制用人方法,建立了一条比较灵活的用人机制。这种方式,可以合理优化教职工结构,优胜劣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实施人事代理制度所面临的困难
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总不能一帆风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事代理制度作为一种新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它的发展还不是十分成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2.1 新的观念一时难以被普遍接受
因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如果立刻推行新的制度,摒弃旧的制度,很难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人都接受。有的人由于缺乏对新制度的人事和了解,甚至会对新的制度产生误解。这样使得新制度的推行遇到很大的阻力,难以顺利展开工作。
2.2 人事档案管理和使用的分离给管理带来不便
人事代理制度的档案管理采用的是将员工的档案寄存在当地人才服务机构,而不是自己保管的方式。由于用人单位需要通过档案作为对进行员工的管理和工资发放的依据,档案的分离,给员工带来了很多不必须要的麻烦,也加大了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量。
2.3 代理员工与编制员工存在矛盾
人事代理制度下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合同签订的代理员工,一种是高校的在编员工。由于高校没有明确制定两种员工的待遇水平、考评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导致代理员工在一定程度上的待遇跟编制员工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了教职工之间的公平竞争,也影响了代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实施人事代理制度实施的一些对策
对于人事代理制度的实施,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遇到阻力也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扫除阻碍,那么相信这一制度的未来也不会长久,所以要寻找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3.1 转变观念
新时期要有新观念,新制度要有新观念来支撑。由于很多人的观念没有转变,所以他们不能适应新制度。所以在推行人事代理制度的时候,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让人们了解这个制度,对这个制度有一个清晰地人事。所以,用人单位要加强人事代理制度的宣传推广,让人们了解这个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认可这个制度的施行,不会从中干扰。
3.2 相互协作
人事代理制度的顺利施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用人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因为只有这两个机构相互配合才能使这一制度顺利推行。因此,要加强高校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这一制度的顺利开展。
3.3 提高管理素质
要顺利施行人事代理制度,需要有一支了解该制度特点、切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团队。才能拥有严格的管理方式、规范的操作程序和高质量的服务。
总而言之,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是大势所趋,是实现该校改革的重要一步。为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必须严格执行这一制度。虽然现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一定要迎难而上,不能半途而废。不断探索、完善新制度,使高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琴,吴大中.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2]张晓琳.对“以人为本”的高校人事管理之思考[J].职业时空,2011(5).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 篇4
一、更新观念、增强档案意识
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 是人才的主要信息源。准确、齐全、真实的人事档案能历史、全面地记载一个人的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人事档案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内容也以个人历史材料、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等材料为主, 千篇一律, 很少反映个人的技术专长、智力结构、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 使人事档案在反映一个人的德能勤绩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此外,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强调对“事”的管理, 而忽略了对“人”的管理, 已不能适应人事管理从传统的作业性管理向策略性管理转变的需要, 不能有效为人才资源预测与规划、员工的培训与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员工的需求分析与满足、员工心态调整与潜能的开发等工作服务。因此, 必须首先增强全民档案意识。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提高了, 档案工作就会有发展;一般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提高了, 就会在档案材料的形成过程中严肃认真、避免错漏, 并自觉将新形成的材料及时上交档案管理部门入档, 为维护档案材料的真实、可靠、完整、全面打下良好基础;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加强, 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 变等材料上门为主动收集材料, 在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行为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跟上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
二、加强法治, 促进人事档案法制化管理
人事管理法制化, 是完善人事管理的客观要求, 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其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完备的法规体系和进行切实的法治管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与之相配套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改进, 企事业单位实行职务聘任制, 完善考核制度, 搞活分配制度, 注重绩效取向, 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等等, 都需要以一定的法律法规形式确定下来。在进行大刀阔斧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 人才市场异军突起, 人才队伍迅速壮大, 人才流动异常活跃。在这种情况下, 近年来假档案、假文凭满天飞, 导致了用人单位不信任人事档案。而人事制度的一系列重要改革, 必将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在法律上以一定的形式确定下来。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规定主要有《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关于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的暂行条例》、《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这些文件仅仅是规定, 不是法规, 没有处罚办法, 没有强制的约束力, 也不成体系, 往往很难发挥作用。因此, 政府部门有必要以政府法规的形式制订、颁发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 规范人事档案建立、补充、管理及转递过程, 并明确管理办法和处罚方法, 以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使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将人事档案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三、注重变革, 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价值实现度
1. 围绕改革, 服务于改革。
首先, 要明确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职能。要按照国家规定, 对人事档案实行归档统一管理。未受政府人事部门委托的人才服务机构不得保管人事档案;对经委托但不具备国家规定的档案保管条件的人才服务机构, 要限期达标;对经检查达不到标准的要取消其档案保管资格。其次, 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 维护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各级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坚持原则, 依法办事, 对收集归档的材料要认真鉴别, 严格审查, 防止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进入档案, 不得私自或者允许他人涂改、抽取、伪造或销毁档案材料。严禁人才服务中心为流动人员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各类证明和鉴定。对利用人事制度改革之机, 制造、兜售、利用假人事档案、假学历、假职称及其他虚假证明材料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再次, 要研究人才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体制, 积极为人事制度改革服务。
2. 拓展领域, 服务于社会。
要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全方位需要, 作为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和实现其价值与社会功用的重要途径和主要任务。首先, 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人才需求的基本思想:一是要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要为传统型的支柱产业、优秀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人才保证;三是要为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前沿部门提供人才服务;四是要为政府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提高效能注入人才活力。其次, 人事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应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 成为全社会共享的财富。人事档案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应逐步发展“人才租赁”, 促进现代人才的柔性使用, 其做法是:第一, 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 向人才租赁机构提出所用人员的标准、条件, 由人才租赁机构根据人才人事档案所提供的信息, 通过多种途径选择合适人选租给用人单位。第二, “人才租赁”机构可以对个人的技术发明、专利项目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登记, 同时也可以将人才人事档案登记的信息向社会发布, 使单位与人才在供需项目合作时, 通过“人才租赁”市场来实现人才互借、技术交流。
3. 大胆探索, 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东门口小学人事管理制度 篇5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及教育强县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改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教育系统自身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教职工素质、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建立并完善单位自主用人机制的人事管理。
1、实行全员聘任制管理。由校长室根据教育局编制要求,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全体教职工签订《聘用合同书》,每学期签订岗位合同,确定岗位职责。
2、合理设岗。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人事部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需设岗。
3、临时聘用人员管理。由校务委员会负责组织招聘录用、签订合同、年终考核。
4、学校班主任、教研组长及各处室内设机构的组成人员管理。由各处室、各年级提名推荐,报校务委员会审批,竞聘上岗。
5、教师职称晋升和各级各类评先评优管理。由校务委员会按学校评优评先方案负责组织考核,评选推荐。
6、教职工工资晋升管理。由总务处根据政策精神负责办理审批。
7、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并与教师的岗位奖金挂钩。
8、建立教师工作档案,健全教师业务检查评比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对教师各方面的表现每学期由学校考评小组作出公平的评价。
9、教职工的考勤、奖惩等按学校职代会通过的各种制度执行。
10、各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教研教改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想方设法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东门口小学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人事制度 改革 对策 措施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非常宽泛,并且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因为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因此也一直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改革的热点与难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事制度改革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进程。
1.高等学校人事制度现状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正处在高速的发展期,尤其高校扩招,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样化、国际化之后,让我国高校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现有的体质未能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管理模式,教育模式还没有创新,选人、用人没有完整的竞争机制,导致人力资源严重浪费。
1.1 人事管理观念存在不足
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确定现在的工作理念,结合现在高校的实际。
教育部一直再呼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在现有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中一直未执行下去。
1.2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缺乏整体思考
从2006年工改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主要是从职称、工资、用人等方面推出具体措施,但所改革的时期不同,具体操作起来互相牵制难以突破。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对高校的教育体制认识不足,使得管理岗位从根本上就存在巨大缺陷,并导致各类人员比例失调、人员超编、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过大、机构膨胀,影响到师资队伍建设,影响到学校事业的发展。
1.3 管理制度难以创新
高校人事管理的根本是教师的聘用制度,如何改革完善教师聘用是高校师资管理的关键。国家提出“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这是富有远见的一项改革措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聘用制度在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显现出来。用人制度管理办法的改革修订,直接反应职工的聘任、留用、考核、晋升等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这样使得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量化,教师的主要工作和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成果,从而导致教学量不够的目标功利化、评价方式数量化、评价周期短期化、评价指标单一化等情况。
2 对高校人事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的管理思维根深蒂固
高等学校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模式是国家行政体制的延伸,如果高校的人事管理建设完全按照行政部门的体系执行,势必会造成人事管理在拖沓和工作低效。高等学校如果产生对政府的依赖就会丧失改革的动力,而高校管理的特殊性会被忽视,再想对人事管理有所突破,改变守旧管理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2.2 高等学校的特有性质
高校属于学术机构,他的发展要遵循学术规律,以师资队伍为建设主体,让教师的工作摆脱滞后性,提高主动性。要尊重高校教师的发展攻击,不能完全按照短期的科研成果评教教师的优良。
2.3高校内部的制约因素
高等学校严重缺少人资管理的必要条件,首先是由于学校的人事管理机制一直处在保守的状态,其次是因为受到很多内在作用的牵制,使得人事部门不能再人才的培养、引进方面找到新的途径。高校去行政化难以推进,所以高校的很多权限受到领导和制度的制约,无法为满足优秀人才的工作条件,人员闲置又普遍存在造成人事管理在两难困境中艰难变革。
2.4管制者队力资源管理理念认识不足
人事部门是整个高校的管理者,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必须要深刻的灌输到管理人员的内心。而先进的管理理念都是被外界所呼吁。而高校的管理部门及人员依旧停留在原有的观念,对新办法不闻不问。目前当前的办法是对管理者进行系统的培训,让管理者认识到与先进的办学理念存在的差距。
3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3.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高校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高校人事制度的建设是否成功与教师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的稳定和谐,各项工作的实施都要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水平为根本。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全面、可持续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敬业爱岗的热情,使得人事制度的改革落到实处。
3.2 科学管理、设置岗位
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应该大胆改革和精简现行冗余的管理机构,细化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为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服务。教学岗位的设置应该优先考虑先进社会需求。不但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后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教学岗位的设置上,首先要以学科建设为主题,根据工作中的具体情况设置本岗位的优秀教师。,同时规范教师聘任制度,从制度上做到择优聘任建立激励机制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避免形式主义、努力避免虚假报告等一切不利因素,使得考评工作的效果合理地发挥出来。对考评结果不合格的人员,应给予改进的机会和时间,给予帮助并进行督促,提高其进取的动力;对于屡次考评不合格,主观不重视又不肯努力的人员,应果断予以相应处理,包括岗位淘汰等措施。
高校人事制度的建设是一项常干常新的工作,想要做好就必须妥善处理其中的各个环节。只有坚定不移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才能使高校师资队伍的教学和科研两项最重要的任务完成好,是优秀教师有施展的舞台和空间,进而从根本上保障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顺利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宋媛,王伟杰.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 篇7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特点
1. 作为员工身份证的人事档案,关乎着员工的切身利益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产生,依据不同的认识档案管理情况,将其分为工人档案和干部档案。但对于城镇的物业人员和乡村的农村居民,并没有人估计这些档案是否存在。在以往的时间中,每个人的晋升和工作调动,已经招工医疗等,都要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并将计量的内容进行逐一的确定。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甚至子女的工作等待遇,都会受到父母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在以往可以看做是员工的标志,并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利益。
2. 人事档案是控制员工的有力工具,使得员工不得不依附于单位
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记录了每个人一切经历,而且档案的管理一般是单位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位具有人才的调动权,而且档案本人和其他的单位没有档案管理权。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人档合一,人走档随的制度,档案对档案本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且对人员具有一定的控制性。人事档案的个人需要随从单位的想法,如果想要离开单位,就要从限制人员流动改变成其他状态,从整体上限制了人员的流动。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随时代发展所表现出的新的特征
1. 国有企业员工可以“无档生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都发生了一定的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人事档案制度的管理情况正在逐渐消失,很多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和制度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企事业单位的逐渐变革,使得很多企业都改变了以往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并破除了终身聘任制度,很多企业在不断的改革后,逐渐对企业的职工放弃了全面的控制,很多员工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不断的改变自身的工作情况。
2. 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意愿“无档择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实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类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在聘任员工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员工的自身素质,而且和员工之间逐渐建立起较为松散的企业合同关系,提升了社会的人才流动性。
3. 人事档案制度自身存在着诸多不足
由于人事档案的管理需要多个人经手,由于档案中记载了每个人的经历,如果没有对档案进行严格监督,必然导致认识档案的监督不完善,甚至出现虚假档案。很多与人情相关的内容,也会被写出其中,这就导致档案出现真实性问题。
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 人事档案本身信息量较少,无法反应个人的有效信息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的信息收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以往的档案记录中了,记载的都是政治历史、组织经验以及社会关系。这些并没有对诚信、学术成果个人业绩等进行记载,导致很多信息的收集不全面。现在社会的发展对这些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导致很多使用者不能得到相应的有用信息。
2. 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互相冲突
根据人事档案的规定得知,任何人不能查阅和借阅自己或者直系亲属的档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现行的法律对于封闭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没有较为明确的处理办法,很多现行的民主制度并不能确保符合人们的要求。
3. 服务意识较差,缺乏进取精神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从各级档案管理情况分析得知,很多档案管理的套件较差,防盗、防潮、防火等措施都不能达到要求。在加上各级之间的档案管理存在技术差异,很多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实现全面的统一化管理,使得信息无法快速共享。档案管理人员一般仅仅秉承看好门,不丢失的想法,对于利用者一般都会拒绝,整个服务的过程意识较差,而且没有相应的进取精神。
四、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对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在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想要全面实现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改革,首先就要消除人事档案对人的制约和限制,然后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身份,实现档案的平等化对待,通过逐渐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全面收集。并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成立较为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确保人员的档案能够收到严格的管理。
五、结束语
人事档案管理本身涉及到很多部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实现对人事档案制度的改革,需要针对人事档案制度,进行问题的分析,然后根据不同的社会要求,确保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目标。假以时日,必将通过改革,实现对人事制度的完善,并最终实现社会人才的全面优化配置。
摘要:人事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一人的性格特点,思想和人生经历进行全面的记录,实现个人在社会组织中的真实记录。通过对人事档案的记录和管理,可以实现人事资源管理,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以人事档案管理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的很多传统的认识管理制度早就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在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后,政府机关和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也逐渐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笔者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将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根据这些问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玉华,张玉新,张晓琳.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36.
[2]罗江玉.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5):50-51.
[3]王琼.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开放式新模式[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81-83.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 篇8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档案管理,管理方法
一、前言
人事档案作为社会公共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人才管理、人才信息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人事档案中可以了解到个人经历、学历、工作单位、技术职称、奖惩情况等个人相关信息。做好人力档案管理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满足各岗位的人员需求。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后, 给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带了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同时也为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中, 人事档案管理暴露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 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在长期的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 有些人认为这项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 并不能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 只要保存好, 不丢失, 不泄密, 能够满足日常的查档、外调工作就可以了。所以, 人事档案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往往被忽略, 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 使人事档案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收集工作力度欠缺
人事档案收集工作力度欠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收集归档工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日常的档案收集工作中, 发现有些数据不准确, 分类混乱, 给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2.收集档案的材料不规范、不齐全, 随意性大。比如:有的纸张大小不一, 规格不同;有的内容不规范, 字迹不清晰, 比如鉴定或者自我评价等, 大多是前篇一律, 多是套话、空话, 不能反映出本人的特点和专长;有的材料不真实, 有待进一步确认考察。人事档案中的这些问题, 对其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妨碍了人事档案利用的有效性。
(三) 信息化、科技化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化、科技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虽然也在探索中加以应用, 但是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仍没有运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中去, 随着计算机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 还有更大的档案管理技术有待挖掘和发挥。例如, 有的单位和企业只是把简单的个人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而资料检索、调档查询、档案阅读等依然沿用旧的工作方式, 倡导的无纸化阅读也基本没有实施运用。
(四)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多存在于企、事业单位, 一方面由于年龄问题, 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 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是由本单位中的其他人员兼职, 业务不熟悉, 对档案要求、材料收集、整理、归档、装订步骤缺乏了解, 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
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进的对策
(一) 提高认识, 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正确领导
要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的工作流程当中, 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正确领导,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专岗专人专职。在人员配备上, 保证专人专职, 使档案管理人员安心工作, 尽职尽责。2.经费支持。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 应保证经费的投入, 对于正常工作需要的经费, 都应该给予支持, 并且保证硬件设施达到基本要求。3.定时核查。单位领导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一段时间内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如发现问题, 应该及时指出并帮助其解决, 进一步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定化、科学化。
(二) 注重人事档案的收集工作, 提高认识档案质量
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 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一些单位不能及时把收集好的材料送交归档, 影响用人沟通渠道。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掌握信息,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材料归档,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三) 加强信息化管理,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要想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信息库, 就必须有强大的科学技术人事管理手段作为保障, 以达到合理配备人员和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效率。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 实施动态管理。将人事信息通过文字、图片、声像等技术输入到计算机中, 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双备份 (纸质和计算机) 。在档案的归档、查阅、借阅、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操作化, 保证人事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责任感, 提高政治素质, 坚持原则, 遵守规章制度, 严守纪律, 做好保密工作, 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误差。另一方面,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 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 掌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为社会、单位和团体提供所需的人才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兆学.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经验和关注问题[J].经营管理者, 2010 (07) :214.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 篇9
一、人事档案管理概述
人事档案管理是指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进行整理的有效手段, 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人事资料进行采集、整理、分类以及保存等, 从而达到合理使用。人事档案资料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学习、工作情况以及奖惩等方面的一些真实记录, 是事业单位在对员工进行调配和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招聘过程中, 或者是对员工进行调遣、转正、晋升等方面, 人事档案是十分重要的记录资料。它是事业单位员工的身份象征, 切实关系到员工的实际利益, 甚至在员工结婚、子女升学以及房屋分配等方面都需要提供就业单位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征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事业单位对人事制度的改革也越来越重视, 基于这种情况, 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其社会地位正在逐渐减弱。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演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具有以下新的特征。其一, 国有事业单位可以“无档入职”。伴随我国劳动改革的发展和具体实施, 对于国有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将会使事业单位摒弃原有的终身聘用制, 员工辞职后将不再依附于事业单位的管理, 从而将导致下岗职工不得不进行自主创业和自谋生路, 没有人事档案的束缚对于下岗职工来说, 已经不再具有较大影响。其二, 个人可以自愿选择“无档就业”。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对社会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也随之出现, 事业单位在聘用工作人员的同时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事业单位员工建立起合同契约的工作关系, 而不是传统的依附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 这也对人才的流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事业单位员工的自身束缚相应减少。其三, 人事档案制度本身存在弊端。人事档案是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管理的, 并且由事业单位员工的自身经历的相关信息组成, 由于事业单位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 致使人事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弄虚作假的成分, 经过不正规手段的篡改事件时有发生, 同时存在各种简单、机械的空洞评语, 使得人事档案存在一些不真实的个人信息。此外, 由于人事工作分配不明确, 导致事业单位的较多部门存在擅自管理档案资料的现象, 而有些管理部门为了谋求自身利益, 泄露员工的人事信息, 这种情况就是由于缺乏监管部门的管理所产造成的。与此同时, 社会已经存在不少“弃档”现象, 这直接表明未来员工将不再被人事档案所制约,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使得在人事档案缺失的状态下员工仍然能够选择较好的工作。综上所述, 人事档案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其一, 关乎员工的切身利益。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 事业单位为了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要求, 建立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员工的不同身份和职责具体分为领导档案和基层档案。而对于城镇的待业人员和农村居民而言, 由于没有正式工作, 这一生将不会具有人事档案。 在传统社会, 我国人民的身份、职责都是由人事档案所决定的, 人事档案还具备管理个人调动、晋升、事业单位福利、社会保险以及退休等方面的工作, 甚至还能决定人员子女的工作等, 因此, 人事档案是员工身份和职责的象征, 是与其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具体保证。其二, 人事档案具有控制员工的能力。尽管人事档案记录的是事业单位员工以往的工作经历, 但是却由事业单位来进行管理和保存。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 只有事业单位才能调动员工的人事档案, 而本人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则无权调动人事档案。由于我国现行的是人事档案与员工本人互不分离的管理制度, 人事档案需要随着人员变动的实际情况及时变迁, 反之, 若人员档案无法迁移, 则人员将无法进行人事调动。由于人事档案对于员工个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事业单位员工的社会象征, 所以员工个人的选择将必须服从于事业单位的安排, 使事业单位员工不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员工的流动, 使人事管理工作处于瓶颈状态。
四、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探讨
针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种种漏洞和弊端, 我国社会方面正在寻求各种解决方式, 一种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人事档案监管机制, 将个人信息转变为社会信息, 人事档案与个人户籍、代理制度等工作同时进行, 由社会监管机制统一管理和保存, 以便解决人事档案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 要从社会的外部工作环境入手进行解决,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 只有将这两个方面进行积极融合, 才能形成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其中, 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消除人事档案对于员工自身的约束和制约。目前,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合同关系, 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要结合社会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对人才的合理配置, 避免传统的聘用终身制度, 打破传统的任职观念, 让员工得到自主选择就业的权利, 并且使事业单位形成一种高效的用人规则。而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相关规定中, 对事业单位和员工之间的约束力相对较少, 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 降低人事档案对双方的约束力。通过合理的正规聘用合同来规范就业市场, 允许员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 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其二, 摒弃人事档案的传统身份。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对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了明确阶级等级的划分, 员工个人将随着自身的就业职位享受事业单位带来的不同待遇, 因此, 打破传统的等级划分非常有必要。其三, 完善人事档案的个人信息。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社会对人事档案的信息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此, 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 尽力搜集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信息和资料, 避免人事档案信息出现不完整和不真实的情况。其四, 成立专业的人事管理机构。由于现代经济市场的用人需求增大, 人员流动性也逐渐增大, 用人单位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 因此, 应该成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主要负责记录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信息及工作事迹等,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以便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分工明确、职权清晰。
五、结语
人事制度的改革涉及事业单位管理的众多部门, 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改革工程, 而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其重点改革的内容之一, 要在改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的同时, 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管理机构, 使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摘要: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下, 事业单位的身份证明就是人事档案, 这是事业单位有效限制单位员工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伴随我国政府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不断改进, 人事档案的职能日渐消减, 而各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相对落后, 导致人事档案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本文就人事制度的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文婉弟.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4) .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 篇10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我国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 用人单位进行了大量的人员招聘活动, 相比而言, 以往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 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也逐步加强, 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产生了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
一、人事制度改革前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 人事档案是员工身份的象征。人事档案是通过各种人事活动记录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的过程, 这些档案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备考查的文件资料, 它记录了从人员的选拔、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过程——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态及奖励处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在现有的经济制度下, 根据身份的不同人事档案可分为工人档案和干部档案, 部分城镇居民因为没有工作或工作不稳定等问题, 往往是没有人事档案的。在过去, 人事档案决定个人的社会身份, 人事档案所记录的内容决定个人的晋升、调动工作、招工、公费医疗、加薪、福利待遇及退休等情况。人事档案也间接关系到员工子女工作等问题, 人事档案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 还极大程度的与个人切身利益相关。
(二) 人事档案是控制员工的重要工具。人事档案不是由个人进行保管的, 它由用人单位进行管理, 一般来说, 能调动人事档案的只有用人单位, 档案本人是无权调用的。我国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人档合一, 人走档随”, 档案是根据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地点而改变的, 如果人事档案不能迁移的话, 个人所呆的地理位置就很难改变, 这是极其不利于个人发展的。人事档案如此重要, 却由用人单位进行管理, 个人的去留也不得不服从于单位, 这限制了人员的流动, 使得用人单位和人员的关系比较僵化, 不利于企业人事管理, 企业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本的, 人员与企业管理存在矛盾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平稳发展。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征
(一) 国有企业员工可以“无档生存”。随着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过去那种终身聘任制度已经不再适宜, 员工对企业的依附感也逐步降低, 那些下岗工有无人事档案已经不再完全影响他们另谋出路, 人事档案存在的价值已经不如计划经济时代那么强烈。
(二) 个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无档择业”。市场经济在逐步发展, 对人才的量和人才的质有了巨大的变化, 新的用人机制也由此产生, 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变成注重员工的能力和素养, 合同的形式建立起了契约关系, 为员工与用人单位所采用, 过去那样绑死在人事档案上的情况开始变少, 这不仅促进了社会人才的流动, 也使得人员的工作更加自由民主。
三、 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 人事档案信息反映问题。原有的人事档案中非常注重个人的政治行为, 个人的政治历史、组织鉴定、社会关系等内容的收集非常具体详尽, 而个人的现实情况, 个人具体专业能力、特长特点、业务业绩等却缺少足够的整理归纳, 描述一个人的全貌在人事档案中无法体现, 有效的信息无法从部分使用者或有针对性的使用者中体现, 市场经济制度下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 人事档案的使用效率无法体现。
(二) 人事制度与法律相互影响。人事档案制度规定有些违背了公民的知情权, 比如:任何人不得查阅或是借阅自己或直系亲属的档案, 这与宪法中公民享有知情权的权利不相符合。封闭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没有具体的处理办法, 健全建立相关制度是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下必须加强的任务之一。
(三) 服务意识不强, 缺乏进取精神。人事档案工作要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现在各级档案管理水平不足, 档案管理条件差异较大, 防盗、防火、防潮等措施在档案管理中不够完善, 存放保管人事档案的环境有较大隐患。同时, 落后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是非常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虽然现代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解决了非常多的人事管理工作, 给生活带来了便利, 但由于人事档案没有实现统一的标准化信息管理, 信息并不能得到全面的交流和共享, 加之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无法有具体规定, 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不到位,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量大、整理繁琐不便, 使得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热情, 档案信息的利用效果取决于档案服务人员的态度, 工作人员态度消极怠慢, 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工作进程缓慢。
(四)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弊端。国企事业单位中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这是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一些人因学习、生活或工作兴趣等缘故需要进行工作调动时, 用人单位常常通过强压个人人事档案来阻碍人员流动, 这种现象非常不可取, 不仅限制了人才的发展, 而且企业的声誉和地位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同时, 这也制约了社会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用人单位在对人才进行评定时,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大部分是依据人事档案中记录的内容, 这是非常片面的举措, 员工的专业技能、贡献情况、业绩水平并没有得到具体体现, 从而使得员工在待遇和晋升方面产生了极大的不公平, 这种不客观的评定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阻碍了员工工作能力的正常发挥。
(五) 社会转型期造成人员管理制度混乱。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很多用人单位通过大量的手段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的参与加盟。许多单位不愿放走那些高层次的人才, 限制人员的流动是通过截留人事档案的方式进行的。企业采取三不要政策 (迁移户口、人事档案、调离手续) 的办法来吸引人才, 太过急于求成, 造成了很多优质人才出现“弃档”现象, 人才市场管理的隐患由此产生。在一定程度上, 这些现象, 造成了人才市场的混乱, 产生了部分欺诈行为, 许多人员不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就另谋其他职位, 分内工作并没有交接到位, 给原单位经济效益和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不良后果。而有部分人, 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不惜出卖原单位的商业机密, 这些可耻行为就是因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造成的。
四、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现在, 社会各方都在寻求好的办法来解决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的弊端。比较好的理念有两种, 一种是建立公开的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制度, 就是进行社会机构统一协调管理, 将人事档案、户籍档案、人事代理制度协调进行, 这种方法比较灵活方便。另一种方法是从社会外部解决, 提出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改革, 在两种理念的结合下, 开展良好和谐的人事管理制度。
(一) 减低人事档案对人的制约限制。现行的人事制度中比较普遍的实施措施是合同契约制度, 传统的人事档案对人才的束缚已经逐渐消退, 市场作用下对人才的优化配置非常重要, 这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社会身份阶级观念, 减少过去用人机制的终身聘任制, 让员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选择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进行研究, 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优势。
(二) 身份象征由此破除。传统的人事档案对个人身份划定太过具体, 人员的身份享受不同的待遇。这是非常不公平、不科学的分类, 现在制度下强制打破原有机制非常有利于现有人事档案的管理, 因人制宜、因岗制宜是现在人事制度最明确的体现。
(三) 人事档案信息的完善。人事档案的信息公开程度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越发强烈, 在此情况下, 人事档案管理应该顺势发展, 及时收集个人有效人事档案信息, 避免信息重复或陈旧, 在记录过程中做到真实、准确、精细, 反映个人全貌需要全面具体真实, 不造假。
(四)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需要建立。社会人员流动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快, 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保证正常的人员档案管理。可以考虑新成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管理, 加强档案的监督体制, 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从而解决档案管理中不公平不科学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 2013 (2) .
[2]刘雷娟.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与模式的转变[J].北京档案, 2011 (7) .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 篇11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1.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人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内容是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在这些变革的带动下,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A.人员身份的变化
人事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旧的管理体制下,高校教职工的身份分为干部和工人两大类,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后,人员管理上重新分类,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三大类,改变了传统的干部制度终身制,通过实施全员聘用和岗位设置管理,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B.用人制度出现新机制,从行政用人关系向协商聘用关系转变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0年发布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高等学校的用人制度从行政任用变为聘用(聘任)制,这种聘用制度将在高校全面推行,高校和教职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聘任)合同确立新的人事关系。
C.人事关系出现新变化,职工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从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之间关系转变
实行聘用制度后,高校的教职工由“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学校对聘用人员有聘用和解聘权,教职工对高校有应聘和辞聘权,加之《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继实施,高校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除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外,又增加了聘用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等多种形式,这样,在高校中延续了几十年的教职工对单位的行政依附将逐渐淡化直至完全消除。
D.分配制度和退休工资制度出现新突破
隨着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的发展,各高校采取按岗定薪、工资浮动、确立岗位津贴、实行目标管理等多种分配方式,从根本上突破了事业单位传统的工资总额控制制度。职工退休养老由退休工资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转变。
2.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A.设立新的人事档案管理种类,适应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人事档案主要由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学生档案三大类构成,这种划分办法在过去一直占主流地位,高校人事档案的构成也是以此分类,其中以干部档案为主体,其它档案均按干部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后,高校教职工分类由原来的干部、工人两大类变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大类,这就使高校人事档案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分类已不适应人事工作的要求,这就必须建立新的分类体系,按照人事档案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档案管理分类应与人事管理人员分类相对应,可分为管理人员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工勤人员档案,专业技术档案又可分为教师档案、试验工程系列档案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档案。
B.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丰富人事档案的内涵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及时建立新的、更为合理的人事档案制度,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法制化。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材料的鉴别上要“取之有据,舍之有理”,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才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
C.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
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中所记录的各项信息是制定全员聘用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提高高校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高校整体工作计划中,给予足够的支持,扩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领导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档案工作就会有发展。二是要加大对高校教职员工的宣传力度,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使教职员工能积极主动向档案部门送交归档材料,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三是要增强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可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等材料上门为主动收集材料,在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行为上有一个较大的转变,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D.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实施全员聘任制需要利用人事档案的信息对教师综合素质、人才结构等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为人才预测提供各种数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向信息化、现代化转变,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以适应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通过信息统计,对个人政绩、业绩的评价提供量化依据,实现计算机对人事档案完整、准确和动态、立体的管理体系,从而极大提高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充分满足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人员信息的高效利用需求,达到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服务的目的。
E.实行相对开放性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长期以来,高校人事档案都是实行封闭式管理,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人事档案只有少数人看,供组织查证使用,老百姓是不能涉足的。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事档案的政治性、神秘性将越来越弱化,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本观念的深人人心、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都将不断推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的社会化、开放化、合法化。在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时,既要充分发布有利于展现个人才华的相关信息,又要完全保护个人隐私,通过全面规范人事档案上网的政策、法规、手段、方式,既确保人事档案管理者与社会需求者实现畅通无阻的开放式、多渠道的人才信息交流,又确保这些人才信息交流的合法性,有力有效地防止人事档案信息无遮拦流通。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地改革摸索规律,完善体系,逐步建立一套适应现阶段人事制度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提供具有服务价值的信息资源,配合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适应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绪刚.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N]中国人事报.2007.12
[2]李 群,周海燕.浅析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创新[J]黑龙江史志.2010.17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 篇12
一、医院人事档案的概念
医院人事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医院中存在的各类医务相关人员以及后勤人员的具体人事档案信息。医院人事档案所反映的人员相关信息主要是指其个人经历、品德作风、专业能力、薪资待遇以及其身体状况等。简单来说, 医院人事档案能够在干部的选拔过程中, 作为相关的信息依据对干部备选人员进行全面科学的考察。另外, 医院人事档案也可为医院相关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及职称评定等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对于医院的整体人事管理而言, 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具。人事档案其自身作为一种极具重要性的信息资源, 整体内容应着重注意全面性、准确性。但当前的现状是,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 如人们观念意识的有待加强或是历史遗留问题等, 医院人事档案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其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问题。
二、人事档案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一) 人事档案在医院用工制度改革中的桥梁性作用
有大部分的医院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实行一种勇敢制度的改革, 如对部分新进员工实行人才租赁制度。如此一来, 原有的人事档案业务工作便会转变原有的封闭性质, 从而逐步将范围延伸至人才服务机构, 人事档案在医院用工制度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医院租赁人员的人事档案通常存放在相关的人才信息服务机构, 但其人事档案具体材料的生成全过程却是位于医院内部的。因此在人才信息服务机构中所留存的人事档案所保持的均是其最初的样子。租赁人员的人事档案需随着其工作经历的变化以及在履历、鉴定、考核、学历、职称、工资等方面的更新, 来丰富内容, 需要医院人事档案部门对材料的及时收集、整理及转递。否则, 人才信息服务机构中所留有的人事档案信息便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 在医院人事档案工作进行中, 其需负责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如医院管理人员需对新进员工的党团关系具体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那么其具体的工作流程应为:医院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可先进入到人才信息服务机构进行人员档案的查询并对其具体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当然也可运用另一种方式, 即人才信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将医院所需查阅的档案资料带好, 之后再将资料带入至医院内, 实行上门服务。在多次的工作接触过程中,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与人才信息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能够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对工作中所遇上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并将双方的真实意见进行交流表达, 从而找寻到最佳的解决方式, 在意见上进行同步统一。这样一种交流模式, 能够有效促进双方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有效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逐步改良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 人事档案在医院选拔优秀人才中的参考性作用
人事档案对于医院人才的培养、考察等工作而言, 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是实行这些工作的重要方法。与此同时, 人事档案还是将人力资源价值进行科学实现的一种重要依据。医院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 能否培养拥有一只具备优秀专业技能且年轻活力化的工作团队, 其最为基础根本的便是人才。医院得以良好建设发展的有效出路及方法是积极选拔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及目光长远的人才。这就需要医院领导对有关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年龄状况、学识水平、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主要工作经历有一个合乎实际的了解和掌握。一份全面具体的人事档案不仅仅能够将一个人的全面基本信息进行展示提供, 还可对其自身的认知及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化的熟悉掌握, 由此作出极具科学规范性的评价, 以此将科学应用人才的目的任务进一步达成, 为医院在选拔、考核及使用人才方面提供有效的帮助。
大多数的医院在人才选拔方面所采取的方法是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竞聘上岗, 对优秀人才进行科学选拔。医院通常会将相关职位竞聘条件标准限定公布于特定的信息平台之上, 之后再全范围内鼓励符合选拔条件的人员参加竞聘。之后相应的竞聘人员在竞聘选拔大会上进行自我的演讲展示, 再经过投票、考核等一系列相关程序, 最终选拔出具备高超专业技能及丰富知识内涵及政治素质的人才, 将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最大化的发挥应用。
(三) 人事档案在医院评聘专业技术职称中的保障作用
在医院自身的建设发展过程中, 应始终坚持这么几点原则及工作方法:调动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人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体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 还应积极推进职称评定工作的改革完善, 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优胜劣汰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管理, 根据实际能力, 加强日常及任期考核的力度, 把任期考核结果同工资奖金、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结合起来。另外, 还应着重加强考核自身的作用并奠定其自身地位, 将考核的各项标准进行量化处理, 对考核工作开展的各项手段进行适当合理的增加。如此一来, 便能在坚持基本考核原则的基础上, 对员工的专业技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 在医院医院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的落实实施过程中, 人事档案便发挥了其自身最为重要的作用, 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在人事档案中的具体材料的考核考察、相关选拔考试的评审、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实施中所形成的材料依据以及在工作人员业绩档案中所留有的创造发明、科研等材料, 均会在其职务评聘中成为强有力的依据。另外, 还将人事档案的能动性作用进行了充分的发挥, 将人员在专业技能上的提升进行了科学正确的概括整合。人事档案对于医院职称评定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言, 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是宝贵的资源数据储存库。
(四) 人事档案在医院工资制度改革的凭证作用
我国政府对机关单位全面实行了一次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其具体改革时间为2006年的7月。为服从响应上级领导的安排, 大部分的医院人事管理部门均实行了人事信息表的重新填写, 将人事档案中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反映。在工资制度改革的初级阶段, 机关事业类单位对于工作人员基本信息的审核认定工作的进行, 需将人事档案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依据。人事信息表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 学历情况, 技术职称, 工资演变, 奖惩考核情况等五大部分, 各部分内容反映详尽, 均成为划分工资等级的依据, 人事档案成为提供资料的重要依据。例如, 在之前未被安排进工龄中进行计算的全日制大专学习时间已被纳入进套改工作年限之中。而套改工作年限时间段的长短又会对员工的整体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过程中, 人事档案便是对工作人员学历信息进行核实的关键所在。另外, 医院的年度考核工作进行时, 其最终结果也会与套改工资形成关联。套改工作年限的正确计算是指将工作人员的总年限时间减去年度考核未达标的工作年限及不定等次的工作年限。在此过程中, 人事档案便又成为了年度考核审查中的一个关键点所在。任何人事信息的查实用户确认, 其背后均需相关人事档案的强有力支持, 通过对人事档案中的原始基本记录进行一步步的查证, 将各类问题进行妥善解决, 依照人事档案便能将繁杂的工作进行逐步分化, 一步步科学正确的去完成实现。
三、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对策
(一) 加强档案意识、推动工作开展
简单而言, 医院之间的竞争便是其内部人才之间的竞争。人事档案对于人才自身而言便是主要具体的信息系统, 对于医院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有重要且关键的作用。因此, 在医药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中, 将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加入到讨论议程上去, 将其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重点。另外还需将医院在职员工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增加, 促使其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得以提升, 并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与自身生活及工作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另外,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普法宣传活动, 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提升, 同时提升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 利用院刊、院报等媒介方式加大档案科学管理的宣传, 促使全体医院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的重要性, 对其进行科学正确的管理, 从而将人事档案的作用进行最大化的有效发挥。
(二) 重视人才培养,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能力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会对其管理水平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因此, 应着重关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加强。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性培训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进行科学的深化, 将其所掌握的知识内涵进行更新。以此帮助其逐步适应人事档案的相关业务发展水平, 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第一,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将自身的工作职责进行认真的履行, 并且能够在档案信息的鉴别方面做到明辨是非及科学的分析研究。第二, 需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文化素养, 促使其在具备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还拥有一定的公文及写作技能, 以此有效提升其整体的工作水平与质量。
四、结语
医院人事档案及其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于医院的建设发展而言, 具有重要且关键的地位, 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上更是如此。对人事档案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有助于将其作用进行最大化发挥, 从而促进医院的建设与良好发展。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 现代化、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避免的全面来袭。当前国内的法制体系也得以完善与健全, 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关键。人事档案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所具有的作用不可小觑, 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医院人事档案的概念内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说明, 之后着重对人事档案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医院人事档案科学管理对策, 由此帮助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发展, 将其自身作用进行最大化发挥。
关键词:人事档案,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小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刍议[J].浙江档案, 2010 (01) :53-54.
[2]苏慧, 牛玉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6) :191-193.
[3]许慧丽.浅谈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档案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06) :58-59.
【中小学人事制度论文】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论文10-23
中小企业人事管理策略10-08
中小学会计制度07-01
中小学总务后勤制度05-16
中小学升国旗制度08-07
中小学管理制度09-10
中小学教师准入制度10-19
中小学实验室制度09-01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10-27
中小学留守儿童少年帮扶制度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