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原创力

2024-11-16

学生原创力(共4篇)

学生原创力 篇1

声乐作为一种既看不见也摸不到的一种有声的艺术形式, 能够很好的陶冶人们的情操, 给欣赏者以听觉上的享受。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同时培养学生歌唱的技巧以及表演的能力。对声乐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 都是通过教师采取一些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来将声乐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原创力作为声乐教学中学生自身的一种潜能, 对于学生学习声乐具有很好的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潜能和主动性结合在一起进行发声练习。因此, 对于学生原创力在声乐教学中的培养对策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是培养学生原创能力的基础

(一) 教师要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面对一批全新的学生面孔的时候, 首先要通过交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基本条件进行逐一了解, 再深入到声乐教学中的音乐素养、文化内涵、创作力等方面了解。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这些基本条件包括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嗓子发音的特点以及一些基本歌唱和表演能力等有一个合理的掌握, 才可以根据每一名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教学活动, 从而设立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因材施教, 为学生原创力的培养和学习声乐技能奠定基础。

(二) 学生不断积极探索, 挖掘自身潜能。

很多学生也许在进入高校之前已经接受过一些音乐启蒙教师的培训, 对声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进入大学之后, 学生要开始重新接受全新的声乐教师, 并且建立起彼此的信任, 更好的和教师一起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师充分了解和认识, 进而才可以把自己完全信任的交给声乐教师, 在声乐的教学中才可以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嗓音特点发挥出来, 不断的激发自己学习声乐的潜能, 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二、进行声乐基础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原创能力的关键

(一) 组织学生进行气息训练。

进行多种多样化的发声训练活动, 是培养学生原创能力的关键, 首先进行气息练习, 教师要在训练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因为很多错误的吸气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发声训练中出现呼吸不顺畅等现象。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准确的气息支撑点, 掌握气息的正确通道, 能够为我们的发声训练提供源源不断的气流, 通过具体形象的亲自演示和学生自己感受的方式使学生领悟这个过程, 达到气息练习的目的。

(二) 寻找发声点。

发声点就是学生在发出声音时感觉用力最强的那个点, 可能当教师告诉学生之后, 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够很清楚明了的知道其具体的位置的在哪里, 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感性去认识。告诉学生当你进行大笑或者大哭、叫喊时感觉到口腔内最用力的一个地方就是发声的点, 学生会更有兴趣的进行发散练习寻找发声点。此外还有一种理性的认识, 就是比较常规的平时我们每天早晚都要刷牙,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每天刷牙的时候仔细了解口腔中每一个部位, 并且了解其中的构造。

(三) 统一发声点。

在学生正确找到发声点之后, 学生刚刚开始发声的时候是不能够很好的把握的, 就会出现一些位置来回移动、音色不统一等情况。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统一发声点, 将发声的每一个部位的位置统一, 假设它们都被穿在同一条线上, 然后注意发声时的弱起和强起, 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 可以使学生有效统一发声点, 保持发声时的统一和一致。

三、鼓励学生进行作品演唱培养学生原创能力

(一) 做好课前准备练习。

声乐教师要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具有针对性的作品练习进行演唱。当布置一些作品给学生的时候, 首先要求学生对作品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 对作品的节奏、曲调、节拍等都要熟悉掌握, 并且通过反复听弄清楚歌词的大意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等。这些都是对于作品的一些比较基础性的内容, 然而, 只有把这些内容全部真正掌握之后才可以对其进行演唱,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 解决声乐作品中的重难点问题。

在进行声乐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会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为每一名学生对于音乐的基础是不一样的, 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些高音、长音的气息的运用, 咬字吐字的方法以及对于音乐思想感情的理解等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时, 首先要听一听学生自己对于这些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对自己演唱的作品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阻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提出自己在演唱问题中认为的重点难点问题。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将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引导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 在和教师一起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原创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进行训练, 鼓励学生在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度创作,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原创能力的有效运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声乐教学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学科, 对于这一学科的教学, 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彼此信任, 更需要的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原创能力。原创力作为声乐教学中学生自身的一种潜能, 对于学生学习声乐具有很好的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潜能和主动性结合在一起进行发声练习。因此, 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原创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表演能力以及发声技巧, 同时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声乐教学作为艺术教学的一部分, 其在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专门的课程, 该课程主要是为了训练、培养学生的唱歌技能以及表演的能力。原创力作为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一个自身的潜能, 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原创力的培养。笔者在文中对学生原创力在声乐教学中的培养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生原创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红霞.谈学生原创力在声乐教学中的培养[J].歌剧, 2015, 05.

[2]王珠峰.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当代音乐, 2016, 07.

提升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对策分析 篇2

关键词: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对策分析

一、研究背景

第一, 金融危机之后, 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几大国际大都市, 正在经历着产业的转型, 将文化产业视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以尽快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各大国际性大都市将文化产业视为一个重点领域, 比如现今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值使得文化产业成为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到2012年, 伦敦的文化产业产值可达300亿英镑, 将超过金融服务业而成为最大的产业部门。作为美国经济的金融服务业中心, 纽约正在进行着经济的转型。根据Kent Gardner等人的研究显示, 在此次金融危机前以金融、保险和房地产Finance, Insurance and Real Estate (FIRE) 为支柱产业, 金融危机后纽约转向智力、文化和教育Intellectual, Cultural&&Educational (ICE) 为代表的产业。

第二, 从理论角度讲, 通过对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的理论分解和对策研究, 为发展中国家大都市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 文化软实力的评估体系由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力三要素构成。如表1所示, 上海的文化产业实力指数是上海城市文化指数中的短板, 因此要提升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 以尽快发展上海文化产业。从广义上说, 文化产业原创力囊括了以上三种要素, 是一座城市文化实力的集中体现。因此, 本研究在理论方面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

第三, 从实践角度讲, 对落实上海“十二五”规划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目标具有促进意义。在上海的“十二五”规划中, 首次提要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 其中有两项分任务, 一项是提高文化原创力, 另一项是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两项任务放在上海当前环境下则是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好文化大都市, 这就需提升文化产业的原创力。本研究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二、文化产业原创力的理论界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提出。1947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其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概念。他们认为, 文化产业是指生产领域中广为人知的商品逻辑和工具理性, 在消费领域同样引人注目。闲暇消遣、艺术作品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 为文化产业所过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目前世界各国在界定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时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角度, 而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通过开发利用文化内容和知识产权, 生产有形或无形的艺术产品和创意产品 (或服务) 的新兴产业。

原创有两重意义, 一是“原”, 曰首创之原生态, 二是“创”, 曰创新、创作或创造, 二者缺一不可。“原”是前提, “创”是“原”的目的。原创力指原创的能力, 原创力有科技原创力和文化原创力。文化原创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 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生命力。

对于整个文化产业来说, 原创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仅指文化作品的原创能力;广义上包括在文化产业内容、文化表现形式、科技手段、文化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整体原创力。

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是具有原创力的文化内容, 而文化内容是影响千百万人的心弦、唤起社会的广泛认同、扩大国际和国内影响的根本要素, 决定了该产业最重要的价值内涵。原创力也是文化产品的核心, 因为文化产品是含有文化价值 (文化原创力) 的版权产业, 文化产品的原创力是根本;没有原创力的文化产品, 就没有国际竞争力。因此, 原创力已成为文化产业最宝贵、最核心的资源和能力。

数据来源:庄德林等.全球六大国际都市软实力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 2010 (6) .

三、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现状分析

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严重不足, 具体表现在:

第一, 在文化产业内容上“简单拿来”, 缺乏创新意识。目前, 上海文化产业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 仅借鉴一些西方过时的符号, 落后的编码;内容似乎跟着感觉走, 缺乏深刻思考, 整体缺乏创新性、前瞻性、自主性。如2010年全国电影故事片产量为400多部, 上海约占10%, 但在原创故事片的产量方面却出现了颓势。

第二, 在文化产业结构上, 呈现去核心化趋势。上海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正在向去核心化、边缘化发展。表二给出了上海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及相关层的构成。核心层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主要指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其他文化服务;相关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不难发现, 上海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比重在逐年下降, 而外围层的比重在上升,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数据来源: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第三, 国外文化产品占据着上海文化消费市场。上海在文化产业发展中, 更多地引进国外的文化产品, 如好莱坞电影、百老汇歌剧、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维也纳音乐会、俄罗斯芭蕾舞。上海虽然以外国的艺术精品丰富了本地文化舞台与市民文化生活, 但是却缺少自己的文化精品。近年来, 类似于《野斑马》、《时空之旅》等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在上海出现得不多, 更缺少推向世界的原创文化精品。

第四, 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率偏低, 产业增速后劲不足。数据表明, 上海文化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省大致相同。如表3所示, 2003-2009年, 上海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6.0%, 比重增幅不足0.25%。2004-2007年, 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了10%;2007年、2008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2%、6.8%。

尽管从历年上海文化产业总值来看形势比较乐观, 但若从发展趋势来看, 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令人担忧。如表2所示, 上海文化产业增长率近年来保持稳定, 2004-2009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是13.23%。然而, 2004-2007年,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17%。2001-2005年, 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4%。2001-2005年云南省文化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52%。显然, 上海文化产业增速显得后继乏力。

四、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不足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 上海文化产业原创人才紧缺。目前, 一些国际大都市文化产业活动的从业者占全部就业1.5%-3.5%, 如纽约和伦敦的文化产业的从业者都超过20万, 占城市就业人口的5%, 而上海文化从业人员仅为6万, 仅占就业人口的0.5%。人才紧缺成了提升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的一大瓶颈。

第二, 过于严谨的文化管理体制制约了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的提升。具体表现为:上海文化管理部门领导与监管角色错位、职责不清;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肢解了文化市场的有机整体;过于苛刻的企业制度设计制约了上海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权结构不健全制约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等因素。

第三, 逐渐失去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 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化产业的繁荣就是由于诸多人才的集聚及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后来因为户籍制度和过高的房价等因素致使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的逐渐衰落。

五、提升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的对策分析

上海必须从历史和战略的角度, 抓住提高原创能力这个核心要素, 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第一, 深刻挖掘和有效利用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原创力形成的首要元素。从历史角度看, 上海是吴越文化的融汇者, 是江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继承者。江南文化具有绵柔悠长、敦厚诚实的稻作文化特质。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海派文化, 具有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气魄与精神。上海文化产业有效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的做法是:首先要全面梳理和对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进行分门别类, 明确哪些可以进行产业化运作及运作的形式, 然后在上海的文化产业链各个环节中注入文化元素, 使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成为成为上海文化产品的特质。

第二, 营造宽松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根据佛罗里达的3T指标理论, 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是创意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 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化产业的繁荣就是由于诸多人才的集聚所营造成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后来因为户籍制度、过于严谨的文化体制和过高的房价等因素导致了上海文化的逐渐衰落。现阶段上海必须要学习各大国际文 (上接第157页) 化大都市形成宽松包容文化氛围的做法, 把鼓励创新、宽容超越、扶持探索, 作为上海城市精神。除此之外, 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 上海还要注重政府管理与市场调控的适度结合。

数据来源: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第三, 大力培育和引进文化原创人才。接下来, 上海除了在校培育文化产业原创人才之外, 还要用优惠的政策和宽容的氛围吸引各地文化人才聚集到上海来;用事业留住人心, 用激励的机制将现有的文化人才留住;走合作办学路径, 目前上海已和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达成了合作办学的意向, 以培养更多文化产业界的紧缺人才和综合实用人才。

第四, 利用区域优势, 和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联动发展。上海的文化产业原创力的提升, 光靠上海的力量是不够的。一方面, 上海要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合作机遇和位于中心城市的区域优势, 与江浙两地的文化产业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合作, 推进创作、创造、制作、营销、展示、传播、交流等环节的一体联动, 在拓展文化业市场空间、延伸文化产业链方面形成共赢局面。另一方面, 上海还应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 把加工、制作、生产的基地放到内陆去, 让西部的文化产品向上海集散, 实现联动发展。

第五, 拥有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在全球化背景中,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应该具有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上海需要在开掘与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更需要关注国际文化产业市场与动向, 不断瞄准国际文化市场的前沿;还需要不断以创新意识打造具有创新色彩的文化品牌产品, 形成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良性系统, 在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中, 将文化产品推向世界。上海还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别民族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摘要:目前, 文化产业是国际大都市产业转型的一大重点领域, 也是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贡献度也偏低, 其根源在于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不足。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提升原创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上海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文章先从产业内容、产业结构、文化消费市场、产业增长等角度分析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不足的现状;再从原创人才、文化管理体制和城市文化氛围角度探究其原因;最后从文化资源、营造宽松包容文化氛围、文化产业原创人才、区域合作和世界胸怀的角度提出了提升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的对策。

关键词: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海建.“英国制造”脱胎换骨创意产业成经济引擎[N].广州日报, 2010-07-10.

[2]、 (英) 迈克·费舍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 2000.

[3]、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4]、李本乾等.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研究[J].科学发展, 2010 (6) .

[5]、杨剑龙.全球化背景中的上海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 2008 (7) .

学生原创力 篇3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创新机制,制播分离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近况

随着国内电视媒体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开展, 效益已经成为电视节目, 特别是综艺节目追求的主要目标。效益取决于广告收入, 而广告商投资电视媒体的主要标准就是收视率。为争夺观众群体, 以高收视率赢得广告投资, 各大电视媒体纷纷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 特别是在限制性小、节目内容和形式灵活的综艺节目上, 各大电视媒体推出了如《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优质的综艺节目。但是, 这些取得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外国引进的, 国内甚至形成了只有引进综艺节目才能取得高收视率的怪圈, 形成了引进节目版权——取得高收视率——观众审美疲劳——引进新节目版权的循环。虽然大部分节目都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进, 但这种循环体现了国内综艺节目原创力低下的问题, 也限制了原创力的生存和发展。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低下的原因

客观来说, 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的低下是由发展迅速的媒体市场化改革与传统媒体体制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

第一, 在传统的媒体体制中, 媒体扮演的只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它们要开展的工作只是宣传和公益性地传播知识和信息, 媒体的资金绝大多数都来自财政拨款, 因而电视媒体很少关注自己收视率的高低。因此, 这种体制导致了电视媒体, 特别是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长期趋于保守, 缺少一套完整的收视率“创新”激励机制, 也使电视媒体工作人员“浮于事, 不犯错”而非创新成为传统媒体人遵循的基本制作原则。市场化改革后, 电视媒体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就使得广告商的赞助在媒体资金来源的占比上大幅上升, 成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迫使电视媒体去追求收视率的提高, 从而获得广告赞助。可是, 由于收视率创新激励机制先天上的不足, 电视媒体和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者很难完全自己创作出一个综艺节目, 即使能够原创, 这种不成熟的原创节目也难以取得较高的收视率。

第二, 成熟的媒体市场体制往往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形式, 这种形式能够极大地扩宽节目生产平台, 凝聚社会的力量对节目进行创新, 电视媒体在其中往往只是扮演购买者和播出者的角色, 自己并不直接参与创作。例如, 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的原版节目《Running man》就是由Urban Works Media制作的, 并不是由播出方韩国SBS电视台综艺节目制作的。而中国制播分离才刚刚起步, 即使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独立的节目制作公司, 但这些公司要么在制作水平、资金能力上远远达不到电视媒体的要求, 要么本身就是一些电视媒体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其存在只是给所属的电视媒体提供节目素材, 几乎不存在竞争, 也就很难提高自身乃至整个媒体行业的原创力。权衡利弊, 这种电视媒体自身创造力的薄弱以及媒体制作公司“不给力”的现状, 迫使电视媒体不得不从外国引进成熟的综艺节目, 进行本土化改进后播出, 以确保自身在收视率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 从而获得更多的广告投资。

三、《奔跑吧兄弟》本土化改造对提高中国综艺节目原创力的启发

《奔跑吧兄弟》引进自韩国的《Running man》节目, 由浙江卫视和韩国SBS电视台联合开发。为了适应中国电视观众的品味, 节目制作组加入了很多新元素, 对节目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加入上。例如, 第一期节目就在杭州西湖拍摄, 内容主题是《白蛇传》, 明星们被分成三组在西湖景区内寻找宝物“白蛇”, 节目组在整个节目过程中给出的线索都与《白蛇传》这个故事有关。而第二期的主题是《前世未了情》, 节目组让跑男团搭档嘉宾分别扮成情侣, 对中国五部经典影视剧《大话西游》、《白蛇传》、《流星花园》、《还珠格格》、《甜蜜蜜》进行了再演绎。

虽然《奔跑吧兄弟》在节目制作中创新性地加入了大量中国本土化因素, 但目前的学术界和舆论界却很少将这种本土化制作行为视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的提高, 且普遍一味抨击引入节目对原创力的冲击。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结合国内电视媒体的生存现状来说, 要想真正提高中国综艺节目的原创力,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建立健全外国综艺节目的引进机制

首先,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外国综艺节目的引进, 适当放宽国外版权的引入规定, 鼓励电视媒体在引入节目中学习先进的制作经验, 在本土化中培养制播人才, 并逐步建立健全自身收视率创新激励机制。其次, 联合多部门, 在审批、经费发放、时间安排上向原创电视综艺节目倾斜, 以实际效益激励电视媒体在节目上创新。同时, 要适时调整倾斜政策, 使成长起来的原创节目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二) 又好又快地推动国内电视行业制播分离的进程

首先, 对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更加深入的市场化改革, 将制作部门分离出来, 使其在竞争中提升原创实力。其次, 在政策和规定上鼓励独立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 特别是在资金上给予这些独立的节目制作公司以支持, 促进其蓬勃发展, 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原创能力, 为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的提高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秋硕, 李林.危机与突围——中国电视节目原创力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3) :100-102.

[2]曹坤, 王珏.媒介融合语境下城市电视台的文化传播影响力构建[J].现代传播, 2013 (09) :112-113.

学生原创力 篇4

科技原创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原始性创新的总体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期内原创性成果的拥有量, 及是否具备利于原创性成果产出的资源和环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原创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也是该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体现。为了推动我国先行地区的科技原创力发展, 首先需要对区域的科技原创力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以剖析存在的问题, 为区域科技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1 科技原创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评价科技原创力统计指标体系, 数据采集较为困难, 在综合评价部分只能设置可利用的现有的统计数据和易于收集统计资料的指标。对于部分虽有价值但无法统计或难以取得资料的指标, 暂不在计量分析加以使用。在为了能科学、客观、准确并较为全面地衡量区域科技原创力的发展情况, 我们在科技产出能力、科技资源投入和科技原创力环境三类一级指标和国际论文、专利、技术平衡力、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硬环境和软环境八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 选择了以下有代表性的13个三级指标:⑴A1: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 (人) ;⑵A2: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当量 (人年) ;⑶A3: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口比重 (%) ;⑷A4: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 (%) ;⑸A5: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⑹A6: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 仅以各地区大中型企业为统计对象 (%) ;⑺A7: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即各地区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 ;⑻A8:发明专利授予量 (件) ;⑼A9:技术市场成交额 (亿元) ;⑽A1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 ⑾A11:三大索引收录论文数 (篇) ;⑿A12:国家指导性计划项目 (项) , 包括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以及成果推广计划;⒀A13:城镇每百户有电脑数 (台) 。

以上13个指标, 从不同侧面表征了地区科技原创力的发展水平, 但其中一些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为正确评价广东发展科技原创力的优劣势, 可以采用SPSS11.0社会经济统计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科技原创力的多元衡量指标体系做出综合评价。这种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 有助于我们分析广东及其它省市科技创新实力的基本因素, 测算并比较我国30个省市的科技原创力发展水平 (由于西藏在多项指标上缺失数据, 故暂不考虑) 。

2 对广东科技原创力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为了避免评价指标在量纲和数量级上的影响, 首先必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即将它们都转化为无量纲数据。其方法是用标准差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篇幅所限, 标准化数据列表从略。

其次, 选择Analyze—Dara Reduction—Fcator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经过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得到KMO值0.633。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分析, KMO取值大于0.6, 适合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因此拒绝其零假设, 认为适应于因子分析。其具体的主成分提取情况见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到每个主成分的方差, 即特征值, 它的大小表示了对应成分能够描述原有信息的多少。在表中, 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λ1=5.953, 大约占方差的45.789%。基于过程内定取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 Factor过程提取了前四个因子, 四个因子的特征值共占方差的84.099%。换言之, 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再次,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可以明确旋转后各因子变量的含义。 (1) 在主因子F1中, 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有:A1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A2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当量、A3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A5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A11三大索引收录论文数、A13城镇每百户有电脑数七个指标, 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 的多少及创新成果 (主要是国际科技论文) 情况, 因此将其概括为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因子。 (2) 主因子F2的主要成分是A6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A7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A1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它们从企业的角度反映了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及科技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产品销售总收入的贡献, 因此将其概括为企业科技创新因子。 (3) 在主因子F3中, A4教育事业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A12国家指导性计划项目, 这两个指标反映地区财政对教育投入和承担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情况, 可概括为科教环境因子。 (4) 在主因子F4, 只有一个指标——A9技术市场成交额。主要反映地区间的技术交易情况, 因此又可称其为技术交易因子。技术交易因子在一般的分析中不被重视, 而本文则认为随着我国区域间技术交易市场的完善, 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快捷地实现技术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与服务的提供, 从而有利于以技术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因而将技术交易情况作为一个主成分加以分析, 不仅可行也是合理的。

四个主因子按各自特征值加权相加即为综合得分E, 由E值大小可以反映广东及各省市在全国科技原创力发展水平的相对位置:

E=5.953F1+2.009F2+1.762F3+1.209F4,

其中30个省市在F1、F2、F3和F4主因子上的得分, 可由SPSS自动计算出结果。表2是详细的因子得分情况表。

表2中的“ZH综合得分”列, 可按E的大小进行分类:E≥10第一类 (综合发展水平最好) , 包括北京和上海两市;5≤E<10为第二类 (综合发展水平好) , 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等四省;0≤E<5为第三类 (综合发展水平较好) , 包括山东、福建、湖北等六省;E<0为第四类 (综合发展水平一般或较差) , 包括湖南等18个省市。

从总体情况上看, 科技原创能力综合水平得正分的有11个省市, 得分最高的是北京市, 得分为24.4925, 其次是上海、浙江和江苏。广东科技原创力综合水平得分仅为5.9128, 排位第五, 科技原创力水平居中, 需要大发展。

从各主因子的得分情况, 可以具体评价各地区在发展科技原创力上的优劣势。在主因子F1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因子上, 得分较高的有北京、上海、天津等省份。在主因子F2企业科技创新因子上, 得分较高的有重庆、天津、上海、浙江、湖南等省份, 说明这些地区的企业大多拥有研发机构, 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较大。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在F3科教环境因子上的得分排在前列, 说明这些地区对科教事业的投入相比较大, 承接的国家计划项目数多。福建、广西在F4技术交易因子上的得分位于前两位, 说明该地区的技术交易活动较为频繁, 有利地促进了当地科技原创能力的提升。而广东无论是在科技原创力的综合得分上, 还是在四个主因子各自的得分上均无明显优势, 与各因子最高得分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

3 广东推进科技原创力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 本文得出基本结论:广东科技原创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中, 与北京、上海两地的差距还比较大。通过对四个主因子的进一步分析, 可以揭示其中的原因, 从而探索提升其科技原创力水平的发展思路与途径。

3.1

广东在F1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因子上得分仅为0.5276, 与北京的4.4299和上海的1.8676有较明显差距, 单项指标上的排名为第五

这说明广东的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 虽然近年来在各项科技资源投入的绝对量较大, 在科技原创力资源拥有上具有比较优势, 但由于结构性矛盾突出, 如财力资源的配置方向与产出效果不对称;创新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 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所占比重较小, 且文化教育产业和高学历人才在区域分布上倾向于珠三角地区, 影响了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资源的投向结构、配置方式仍然存在许多不利于科技原创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元素, 如高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技术密集度不高;大中型企业的R&D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创新资源流向过于集中等等, 影响了科技资源的产出效率, 使得广东在国际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产出指标上的状况不容乐观。所以, 要推动广东科技原创力水平的提升, 首先必需调整现有的科技资源投入结构。

3.2

广东在F2企业科技创新因子上得分仅为-0.0849, F2单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第十八位, 说明企业 (尤其是大中型企业) 在广东科技原创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尤其是促使企业增加科技原创活动的投入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是推进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从广东的情况看, 尽管企业已经成为R&D经费投入和使用主体, 但从事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参与面却依然不大, 参与科技研发的企业数量不足, 在R&D活动中侧重于试验发展活动,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活动不足。这些都影响了广东科技原创能力的提升。根据广东多数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特点, 实施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变, 发展集成创新是种较好的创新模式。企业之间彼此在技术、知识、人才等创新要素上相分离, 不如通过集成创新方式实现创新要素的交叉和融合, 发挥不同类型创新资源和能力的协同作用, 在竞争合作关系中实现工业产业整体技术能力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升。

3.3

广东在F4技术交易因子上的得分也只有-0.1289, 单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是23位, 说明广东工业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对外依赖度高, 输入型的技术市场特点明显

在广东改革开放的事业中, 通过技术引进带动了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 提高了企业科技水平, 为广东的科技进步和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方面, 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 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足, 导致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例如, 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研发上虽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却未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在新一代移动通信、家用视听设备、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研发上离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整机产品所需的关键集成电路和重要材料基本上依赖进口, 缺乏发展的主动权。其次,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在省内不同地区呈现不平衡发展的态势。由于省内各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 珠三角地区已过渡到自主创新阶段, 而其它大部分地区还处于依靠技术引进才能获得发展的阶段。有效协调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先行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的关系, 已成为提升广东整体的科技原创力水平的一个关键。

3.4

广东在F3科教环境因子上得分较高, 为1.7586, 全国排名第四, 说明广东近年致力于科教投资的成效显著, 科教环境明显改善, 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 但与浙、苏、鲁等相比, 还是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尤其是在国内外其它区域竞争优势增强的背景下, 广东在科技原创力环境上的比较优势有弱化趋势。例如, 随着长三角等区域经济的发展, 广东对国内外科技人才和其它创新资源的吸引力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改善广东科技发展的软硬环境目前已经显得十分急迫。

参考文献

[1].沈超, 王学力.广东科技原创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与管理, 2006, (4) :32~34

[2].李宗璋, 林学军.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 2002, (10) :8~11

[3].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4].王亮, 孙绍荣.科技原创力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3) :49~52

[5].王亮, 孙绍荣.科技原创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05, (3) :97~101

[6].国家统计局等.中国科技统计年鉴[K].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休闲娱乐下一篇:期刊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