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报酬法

2024-05-23

风险与报酬法(共3篇)

风险与报酬法 篇1

一、效率与公平正义的核心地位之争

法经济学是指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法学理论和具体法律问题的学科。它产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 市场失灵迫切需要国家干预。法律则是市场经济最好的干预方式, 由此人们尝试将法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 后来经过科斯和贝卡利亚等学者的研究, 诞生了一门伟大的学科———法经济学。众所周知, 市场经济的目标是效率最大化, 即付出最小的成本产生最大的收益。法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法学, 因此法经济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波斯纳, 主张效率应该取代正义, 成为法律的根本目标。这种极端思想自然遭到了传统法学家的批判, 他们认为公平正义自古是法律的代名词, 效率不可能是法律的核心思想, 进而否定法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

笔者认为任何制度都有其产生的背景, 都是时代需要的产物。所以当时代不需要它的时候, 自然会消失。正如马克思那句, “凡是在历史中产生的必然在历史中消失”。所以, 既然法经济学还没消失, 就说明它有存在的必要, 我们应该挖掘制度本身的魅力, 而不能因为这一制度中权威者的极端思想而否定整个制度。因为权威者也会犯错, 他们并不能全权代表这项制度。而且, 他可能是他那个时代的权威甚至是几个世纪的权威, 但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真理。笔者认为适合当下的制度, 就有研究的价值。有闪光点的制度就有存在的价值。那么, 法经济学的闪光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效率, 效率应当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和评价标准, 具体而言就是立法、执法和司法都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增殖, 尽量减少社会成本。

二、公平正义与效率于法律不可或缺

笔者试图通过“遗失物报酬请求权”这个制度来说明离开效率的公平正义是伪正义, 片面强调效率。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的拾金不昧制度。拾得人将遗失物无偿返还给失主, 自然是公平正义的。因为他们都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没有人丧失利益, 也没有人得到额外利益。但这只是表面的, 可视化的, 甚至是短期的公平。人们彼此心里的失衡, 正是法律所忽视的。而且这种失衡才是绝对的。因为即使拾得人高尚无比, 无偿返还没有任何的不甘, 但是失主有惊无险, 他们对自己的粗心没有付出任何实质意义上的代价, 这个实质意义是失主自我感觉到的损失。他们除了心情变得焦躁之外, 还有其他深刻的惩罚吗?谁能保证这样的心情惩罚能让失主改掉自己粗心的习惯?尽管物质惩罚也不能保证, 但是带来的效果绝对要相对好些。

因此, 笔者主张应该给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权利。有人反驳说这样的规定有损法律的高尚性。笔者认为法律的最大成效或最终目的在于被普遍遵守, 而不是法律本身的高尚和美好。再美好的法律得不到遵守, 那只能是一叠白纸。当然, 追求美好是正确的, 但更重要的是考虑实用性。“当现存的制度结构不存在获利的可能性时, 就会引发新的制度形式的产生 (Davis and North, 1971) 。” (1) 正因为《民法通则》高尚的79条款, 才导致公民想出“悬赏公告”这一救济办法, 后续可能会导致由于公民信用问题产生的诉讼。

那么给予拾得人遗失物报酬请求权, 会带来怎样的效率和公平呢?给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 首先是守法效率。拾得人获得报酬的同时良心也免受谴责;失主为自己的粗心承担了应由的责任, 换来了所有权的归属;制度外的第三者也有了返还遗失物的积极性。其次是司法效率, 绝大多数人能通过立法这一规定自行解决遗失物归还的问题, 不用走诉讼程序, 因为像失主不给报酬或者拾得人不归还或者索要极高报酬的现象毕竟是少数。而且司法者也不用权衡优先适用立法还是民间契约。最后是公平的实现, 立法的统一带来司法的统一, 诉讼不再是穷人权利救济的门槛, 也不再是偏向富人的救济方式。而且日本、德国的国家相关立法 (2) 证明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规定是可行的。“退一步说, 美德不妨受奖励, 完全可以将美德放在天平上, 另一头压上物质的砝码。” (3)

三、总结

公平正义依旧是法律最基本的价值, 是不可突破的底限。失去了公平正义, 法律也就失去了民心。但同时, 不追求效率的公平正义又是伪正义。效率作为法经济学的核心价值, 为我们思考、研究法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能够回答和解决公平正义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将二者一较高下, 而应秉着凡是有助于法律的都可以用来为法律服务的思想正确地看待二者在法律中的作用。

摘要:传统法学一直认为公平正义是法律的核心价值, 可伴随法律与其他社会关系联系的日益密切, 单纯追求公平与正义的法律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新的价值标准也成为法律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效率作为法经济学的核心价值, 要不要上升到法律的核心价值, 引起了争议。笔者试图分析效率于法律的作用, 得出一个结论:效率应该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 但不得突破公平正义的底限。

关键词:法经济学,效率,公平正义

注释

11 黄少安, 李振宇.悬赏广告的法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 2002 (5) .

22 日本的<遗失物法>第4条规定:“受物件返还者, 应将不少于物件价格百分之五, 不多于物件价格百分之二十的酬劳金给付于拾得人.但是, 国库或其它公法人, 不得请求酬劳金.”德国民法典第971条规定, 拾得人可以向受领权人请求赏钱.

33 同前注1.

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应用分析 篇2

关键词: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应用分析

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是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两个重要指标, 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 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值的代数和。内含报酬率是指使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两个指标在不同性质的投资项目分析应用上又有很大不同。

一、两指标在单一独立投资项目分析中的应用分析

对于独立的投资项目, 评价其财务可行性的折现评价指标有四个:即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获利指数PI、内含报酬率IRR。当某一投资项目的净现值≥0, 净现值率≥0, 获利指数≥1, 内部收益率≥行业基准折现率ic时, 则该投资项目基本上具有财务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如果该项目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n/2 (即项目计算期的一半) ,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p/2 (即项目经营期的一半) , 则该项目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否则, 如果上述四个主指标NPV≤0, NPVR≤0, PI≤0, IRR≤ic, 则该项目不具备财务可行性。

进一步分析四个正指标, 其中主指标只有两个, 即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 而净现值率和获利指数均是派生指标。

因为净现值率=净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获利指数-1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 当净现值≥0时, 净现值率肯定≥0, 获利指数也肯定≥1。由此可见, 净现值是主要指标, 净现值率和获利指数是派生指标。故此可以说, 当净现值≥0, 内含报酬率≥行业基准折现率时, 该项目基本具有财务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 若次要指标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PP≤n/2,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P/2, 则该项目完全具有财务可行性。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单一独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 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是处于并列地位的, 即只有当投资项目同时满足两个指标的要求时, 才能够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二、两指标在两个或多个互斥方案中的应用分析

对于互斥方案, 两指标有时会出现矛盾。先看下面例子:

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有两个方案, A方案是把原设备全部更新, B方案是把原设备关键部件进行更新, 有关资料如下:

从上面计算可以得知, A项目净现值大, 但内含报酬率低, 从内含报酬率的角度应该采用B方案。但是, 因两方案是互斥方案, 尽管A方案投资额大而内含报酬率低, 但在计算净现值时已经抵减了实施该项目的本金100000元和按资本成本率计算的利息, 故应选净现值大的A方案。进一步看, A项目的原始投资10000元, 按资金成本率要求每年应回收22462元 (10000/4.452) , 实际每年现金流量55000元, 每年产生投资报酬32536元;B项目原始投资70000元, 按资金成本率要求每年应回收15723元 (70000/4.452) , 实际每年回收40000元, 每年产生投资报酬24277元。A项目投资报酬高于B项目, 故应选A方案。从此例中就体现出内含报酬率法的先天的不足, 即投资规模因素导致内含报酬率法的决策失误。

内含报酬率法是假定每年现金流量是以原始投资额按内含报酬率取得的, 而净现值是按资金成本率要求确定净现金流量, 只有当两方案的每年现金流量中投资报酬相等时, 内含报酬率法与净现值法才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由此可见, 当投资额不等的互斥方案决策分析时, 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有时会发生矛盾, 此时不能用内含报酬率法作出决策, 应该用净现值法选择最佳决策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斌.财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145-155.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213-221.

风险与报酬法 篇3

一、方法的基本思想

肯定当量&内含报酬率法先用肯定当量系数调整各方案各年的现金流量,然后计算其内含报酬率,最后以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或资金成本判断确定最佳投资方案。该法既消除了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夸大远期风险的不足,又弥补了肯定当量法没有揭示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报酬率的缺陷,并选用客观的现金流量变化系数作为经验关系量来确定肯定当量系数,因此,是一种较为客观易行、简便适用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

1. 确定肯定当量系数

肯定当量系数是指不肯定的1元现金流量期望值相当于使投资者满意的肯定的金额的系数,它可以把各年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换算成肯定的现金流量。即:

不肯定的1元只相当于不足1元的金额,两者的差额与不确定性程度的高低有关,如果以反映现金流量离散程度的变化系数q表示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则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的经验关系如下:

变化系数是现金流量的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即q=d/E,是用相对数表示现金流量的离散程度、方案风险程度的大小。从比较分析的角度看,它优于绝对数表示的标准差,便于比较不同规模项目风险的大小。采用变化系数作为关系量来确定肯定当量系数的理由有二:一是变化系数能够客观反映各方案现金流量的变异程度,根据变化系数确定的肯定当量系数来调整现金流量,能使调整后的确定现金流量可信度高;二是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之间的关系,是经过许多理论家与实践者多年研究所发现和建立的经验数量关系,且计算和查定方便。根据实际数据资料计算出方案各年的变化系数,就可以依据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肯定当量系数。

2. 调整现金流量

根据确定的肯定当量系数把有风险的现金流量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流量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来计算净现值。其调整计算公式为:

式中,NPV为无风险贴现率计算的净现值;at为t年现金流量的肯定当量系数,它在0~1之间;CFAT为税后现金流量;i为无风险贴现率。

3. 确定内含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是指能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即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内含报酬率是根据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根据实际资料计算出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后,可以依据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或资金成本对方案进行取舍,确定最佳方案。

二、应用解析

下面用一个例子具体说明肯定当量法&内含报酬率法在实际投资决策中,进行投资风险分析时的应用。某企业有A、B、C三个投资方案可供选择,该企业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5%,有关资料见表1。

1. 计算肯定当量系数

(1)各方案各年的期望值E和标准差d:

EA1=3 000×0.25+2 000×0.50+1 000×0.25=2 000(元),同样方法:

EA2=3 000(元);EA3=2 000(元);EB3=4 000(元)EC3=4 000(元)。

(2)各方案各年的变化系数:

(3)查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数量关系表可知各方案各年的肯定当量系数为:

2. 调整现金流量,确定内含报酬率

将各方案各年的现金流量期望值与相应的肯定当量系数相乘,便把有风险的不肯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无风险的肯定的现金流量,而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所以,令调整后的净现值公式等于或接近于零,即可计算出无风险的内含报酬率,也即无风险的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通常采用“逐步测试法”可计算出净现值等于或接近零的内含报酬率。首先估计一个贴现率,计算出方案的净现值。若净现值为正数,表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贴现率,应提高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若净现值为负数,则表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贴现率,应降低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经过多次测试后,找出使净现值等于或接近于零的贴现率,即为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

假如估计的贴现率为10%,则3个方案内含报酬率测试表如下:

计算出A方案的净现值是负数,说明其投资报酬率小于10%,应降低贴现率进一步测试,最终找到使其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1.911%,可以认为A方案的内含报酬率是1.911%。同样方法,可找出B、C两方案的内含报酬率。

经过测试,找出了使B方案净现值(-0.01)接近于零的贴现率为6.266%,则B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6.266%。

经过测试,找出了使C方案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为21.644%,则C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21.644%。

企业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5%,将3个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与之比较后可知,C方案的内含报酬率21.644%最接近企业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15%,故可确定C方案为最佳方案。

三、结论

肯定当量法&内含报酬率法与其他投资风险分析方法相比较,有以下两个优点:

(1)它克服了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将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混为一谈,夸大远期风险的缺点,可以根据实际各年不同的风险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肯定当量系数调整各年的现金流量,确定投资各年的肯定无风险的现金流量。

(2)它弥补了包括肯定当量法在内的其他投资风险分析法没有考虑投资方案本身报酬率的缺陷,能够在各年肯定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备选方案的内含报酬率,由客观可行、无风险的各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与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比较确定最佳方案,能使企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地进行投资决策。

附:Excel在肯定当量法&内含报酬率法中的具体应用:

采用肯定当量法&内含报酬率法进行投资风险分析,其计算重复烦琐的内容较多,应用方便、准确、快捷的Excel功能软件可解决这一问题,并可大大提高投资风险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具体操作如下:

1. 计算各年期望值E

第一步,输入有关数据。将表1有关数据填列在Excel工作表中A1:A4至J1:J4单元格内,在A5至E5格内分别输入CFATA1*P、CFATA2*P、CFATA3*P、CFATB3*P、CFATC3*P,在A10:A14表格内分别输入EA1、EA2、EA3、EB3、EC3;在C10:C14表格内分别输入dA1、dA2、dA3、dB3、dC3;在E10:E14表格内分别输入qA1、qA2、qA3、q B3、q C3,在G10:G14表格内分别输入aA1、aA2、aA3、aB3、aC3。

第二步,计算结果。在A6单元格内输入“=A1*B1”,拖动填充柄到A8;同样在B6格内输入“=C1*D1”,拖动填充柄到B8;在C6格内输入“=E1*F1”,拖动填充柄到C8。在B10格内输入“=SUM (A6:A8)”,即得出EA1;在B11格中输入“=SUM (B6:B8)”,计算出EA2;同理,可计算出其他期望值。

2. 计算标准差d

在D10单元格输入标准差公式“=SQRT( (POWER (A2, 2)*B2+POWER (A3, 2)*B3+POWER (A4, 2)*B4)/1-POWER (B10, 2))”,计算出d A1。只需将上述公式中的字母A、B改为C、D,即在D11单元格输入“=SQRT( (POWER (C2, 2)*D2+POWER (C3, 2)*D3+POWER (C4, 2)*D4)/1-POWER (B11, 2))”,可计算出dA2,同理,也可计算出dA3、d B3、d C3。

3. 计算变化系数q

在F10单元格内输入公式“=D10/B10”,确认后,拖动填充柄至F14。

4. 内含报酬率测试表

本表需不断地替换贴现率反复进行计算,直至找到需要的贴现率。计算非常麻烦,运用Excel内置的“NPV”函数,使得计算变得非常简单,且快捷准确。具体做法是:

将A、B、C方案的测试表输入Excel工作表,在D18单元格内点一下光标,点击函数fx,在弹出的“插入窗口”中选择“NPV”函数,输入相关数据,确认后即可得出不同贴现率的净现值,最终找到等于或接近于零的贴现率。以下类推。本文的测试表均由Excel计算编制,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中注协.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周国富, 杨静.应用统计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家伦.财务管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4]张瑞君.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建模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全媒体教育下一篇:图像安全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