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教育教学(通用12篇)
工业设计教育教学 篇1
一、引言
2006年9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之中, 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出面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近年来,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发展势头迅猛。工业设计作为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专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工业设计的认识有了大幅度提高, 工业设计专业在全国的高等教育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 各地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 业界对于工业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由于我国高校对于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 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还有很多不足, 如人才的能力单一, 与社会实践脱节等等, 采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高要求, 因此, 对现今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探讨不但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 学科建设的科学规范, 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工业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 为发展创意经济提供重要的思考养料和发展策略。
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模式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也要求高校的毕业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工业设计是一门横跨技术与艺术两大学科的新兴边缘科学, 对这些方面的要求就更高。因此,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别于其他学科, 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都不能再采用传统的艺术或技术学科的模式, 而是应该以多元的、动态的、开放的态度来进行。当然, 由于各个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课程不同, 这里要探讨的并不是具体的课程安排, 而是站在当前社会需求的角度, 来探讨课程设置模式的规律性、共同性的东西。
(一) 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课程的非线性设置模式
目前, 在我国很多高校工业设计的课程设置都还在一直沿用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与课程安排, 即从大一开始进行素描、色彩到三大构成的艺术设计基础训练, 之后再进入工业设计的专业课程教学, 该模式是以一种线性的、渐进的教学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是传统的整个艺术设计范畴下的基础教学模式, 虽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现如今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是采用这样传统的模式就会造成诸多问题, 显得跟不上时代步伐。
由于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本身就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入学前受过一定的美术教育, 进入大学后继续进行传统的素描色彩等艺术基础教育, 会让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的专注度不够, 等等。而且这些现象不会只是体现在大学教育之中, 由于长时间的累积或是长时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学生今后在面对企业实际项目时, 这一现象就会逐渐延伸到实际工作中。因此, 工业设计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不应当是“从基础到专业”这样的线性设置, 而应当是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穿插进行的形式。
(二) “理性”类课程的“感性”设置
工业设计作为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为中心的重要专业, 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是无可厚非的, 相应地, 我国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也大都是以艺术考生为主, 即使是工科院校或综合院校也都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这就出现了大部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工科基础较为薄弱, 同时也习惯接受以练代学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 所以, 面向设计专业的工科类课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不理想。
面对这种现象, 也有过不同方式的探讨和摸索, 而且由于各个学校进行教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这种问题, 所以从事这一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和研究的教师为数不少, 在各种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也有一些。但是解决的方法无外乎是在这些“理性”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方法来解决, 教学效果也并不一定理想。
针对这种问题, 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来考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与客观世界对话, 与他人对话, 与自身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课程改革实验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这并不是要我们在课堂上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而是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点的发掘, 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从不同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的方式来考虑解决方案, 从而达到整合教学资源, 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
所谓“双师型”教师源于职业教育, 一是指即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拥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教师;二要有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实践技能, 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 由此看来, “双师型”教师不仅对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高校的创意人才培养同样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工业设计专业单从课堂上的专业理论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要求学生从“创意—设计—制造”都能有较高的把握能力。虽然高校的“双师型”教师与高职中的要求不尽相同, 但是高校也应该正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
(一) 企业中的“双师型”教师
工业设计是为企业服务的, 这要求工业设计不仅要以产品本身的角度看待设计, 而是包含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将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看做一个整体, 并分阶段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以使企业提高效率, 增加利润。对学生的授课方式主要可以采取两种, 一是采取两个“教师”进行授课的模式, 专业的理论知识以专职教师为主, 在教室或实验室进行, 而到了实践课程则是以企业的技术人员为主, 由其安排具体地点 (工厂、实验室、模型室、销售市场等) 来对学生进行实践和指导。
(二) 专职教师的“双师型”引进与培养
“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也可以是对专职教师本身进行引进和培养。一方面是引进专职教师时, 对其除了要求学历和学位之外, 还要求本身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 在企业中有很好的专业技术水平, 这样的人在成为专职教师后, 能为高校带来很多的企业合作资源。
另一方面, 组织和鼓励专职教师对自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鼓励专职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 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 参加项目设计, 从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寻找综合实训课题。专职教师就可以逐渐从单纯的知识型向知识技术型、技能型转变, 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四、结语
发展创意产业是国家产业调整的重点, 但综合目前高校设计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还显滞后。应用型学科“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联系实践, 实践联系市场”的操作难题始终困绕我们, 急需改革与创新, 以上几点只是针对这些问题关于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与探讨, 不足以概括人才培养所要提及的所有问题, 只是为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点不足道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HARALDSOONHV.DevelopingMethodsforModelingPro-ceduresinSystemAnalysisandSystemDynamics[D].Lund:LundU-niversity, 2005.
[3]汪维丁.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J].包装工程, 2009, (30) :233.
工业设计教育教学 篇2
秀教学设计(共1)
篇一:《船长》教学设计
船 长
一、导入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就是——(齐读)船长。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让我们再次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
二、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
1、先让我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词语:
侧舷 舰桥 肇祸 斗殴 巍然屹立 调遣 呼号 薄雾 哈尔威船长 洛克机械师 奥克勒大副 见习水手克莱芒
南安普敦 格恩西岛 “玛丽”号 “诺曼底”号
3、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时,哈尔威船长镇定自如地指挥60名乘客脱险,自己却以身殉职的事。
4.根据概括内容板书:
一、遇险
二、指挥
三、脱险 殉职
5.根据内容快速划分课文段落。在黑板上补上自然段。
一、遇险 1——2
二、指挥 3——28
三、脱险 殉职29——30
6.看着板书大家觉得,最值得研究 的是哪部分?
确定学习重点内容——指挥部分
7.这部分内容,大家想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问题,归类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8.请大家细读3——28自然段,找找答案,做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指挥部分。
解决为什么要指挥?
1.交流句子,出示句子。
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当时的情形吗?
谁来试试读出这种危急?你来读。
你来读
2.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老师想为大家读读这个片段,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和想象当时的场面。读完,师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片段。
师:更乱的是,继续读:
为什么整个人群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了呢? 谁不想???
出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怎样指挥?
就是在这样慌乱、急迫的情势下,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镇定地指挥呢?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快救克莱芒!”船长喊道。
“动作再快点!”船长又叫道。
.师:我们来好好读一读哈尔威船长的这四句语言,读完,问:你体会到什么?
请你读出船长的镇定果断!的确是一个沉着冷静的船长!(板书:临危不乱)请你读!一个临危不乱的船长!
师:平时,女士优先是一种风度!但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让女人、孩子先走行的就是做人之道。来,男孩子来一起学习这种做人之道。
拓展想象:
大家试想,船长除了特别爱护女人和孩子这些弱势群体,还会考虑那些人?
师小结:是啊,船长把每一个需要照顾的人都考虑到了,唯独忘了自己。
2.大家先自由读读这组对话。
我们一起来配合读读,老师读船长的话,同学读回答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洛克机械师或奥克勒大副。准备好了吗?
师生合作读。
感受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样简短有力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对话呢?
大家还能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同桌合作读读。
船长的话中关注到了火、机器等,当时的船像火车一样靠火靠蒸汽带动航行。“火灭了”意味着?“机器停了”意味着只有20分钟的救援时间,在这样急迫的形势下,船长最需要的是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读船长的话,把你的体会都融入到朗读中去。
工业设计教育教学 篇3
关键词:CD10
工业设计专业
教学改革实践
一、引言
工业设计教育从1919年德国建立包豪斯设计学校开始算起,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教育从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于90年代,21世纪开始走进成熟期,但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弊端:
课程设置不合理,过于强调“跨学科、综合”的知识,盲目强调造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三段式的教学形式,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学生所学知识不成体系;教学内容重“学”而轻“术”,缺少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实践技能训练,教学组织形式刻板,往往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学生缺乏实战磨练,理论基础扎实而实践能力差;教学效果评估缺乏必要的纲要和标准,教学随意性较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既具有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基础,又在专业知识上具有较深的理解能力和独到见解,即所谓的T型人才。如何在给定时间内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使之具备在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热点。为此,必须从课程体系、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做出重大变革。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几所高校开发的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关系进行重构——在继续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向关注生产实践回归体现了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从构思到运作的全过程所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我校立足广东地区,于2010年开始引人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以探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一年级新生增加了专业导论课,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加强课程标准的制定,使新生及早建立起对工业设计的初步概念,进而不断完善相应的知识、技能,通过由浅入深的一系列设计实践,最终成为行业认可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
CDIO强调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及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目的是以尽可能接近实际的项目为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共享知识(团队合作)、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知识(技术创新)、传播知识(沟通交流)。工业设计专业坚持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与生产开发紧密结合,组织全体同学共同参与项目化教学。
工业设计专业通过一系列项目,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专业导论课是构成这个项目体系的重要一环。以相关课程群为基础,构建二级项目,这些项目相当于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图1所示,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按照设计基础能力、产品改良设计能力、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的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明确课程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项目设置。并经过讨论制订了详细的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大纲,提出课程应达到的目标,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方案构思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等进行评估。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在传统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往往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讲授,浪费了宝贵的课时。工业设计系借鉴CDlO教育理念,根据毕业生追踪获得的信息,确立了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并进一步明确课程与这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关系,以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主导,各门课程围绕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分别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形成一个立体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学习更有效,目的性更强。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按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的顺序,将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分为专业导论一一设计基础一一产品改良设计一一产品开发设计一一综合设计五个层次。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着眼于能力、知识的教、学、做过程的关联,而不是专注于具体的工程项目的知识内容。将相对容易理解、可深可浅的家居产品设计引人到专业导论课中,与企业合作开发,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和工作岗位,创造一个多样化的平台。经过逐步深入的设计研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分阶段逐步的,不同时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应有不同的要求。
在基于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程的组织,使学生尽可能早地接触设计,熟悉设计,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的感性认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业设计系结合CDIO能力大纲中对学生能力的描述与要求,在低年级设置家居产品设计的实践课题,主要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职业道德、资料收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多门课程关系处理上,单门课开设小的项目支撑能力培养的需要,多门课程共同组成课程群,完成对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对能力培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确立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理論教学的原则。专业导论课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参观调研、设计实践、总结交流。在参观调研中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和对流行的把握,在设计实践中使学生认识产品开发的系统及全过程,在总结交流中对学生的设计表达、资料整理等资料进行培养。
(三)具体课程实践案例
CDIO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整体的教学实施上,还体现在具体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下面结合《工业设计专业导论》详细介绍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工程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实施结合了工程对象和背景的项目,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主导,由课本为中心变为项目为中心,理论知识不求全,但求“实用”,课程教学不求全面但求“关联”。
nlc202309021053
在专业导论课程开设过程中,将同一学期的课程设计成一个立体的体系,共同完成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方面进行的学生能力培养:《素描》进行形体研究与分析,为专业导论课的项目设计打基础,专业导论课以“发现物之美,发现生活之美”为主题,将美好的形态转化为设计或发现生活中之所需,进行设计。
教学中通过提供参考资料,快题小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专业。例如通过对座椅进行高度、深度的估计和实际测量,介绍人机工程学知识,使之关注尺寸和比例问题。通过参观宜家家居、万菱广场精品批发城、工业设计周等,开拓学生眼界,使他们对专业加深认识,坚定信心。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促进学生对设计和专业的了解。如结合“省长杯”项目的进行,及时分享项目中的一些经验和设计,如市场调查、项目的优化、团队的合作等。
(四)教学改革的效果
在已经实施CDlO改革的2010级工业设计班,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都在其中获得提高。例如:有的同学专门为“工业设计专业CDlO教学改革成功汇报展”制作了班级的作品展短片,形象展示了同学们的风采;有的同学则结合自己特长,参加了电子协会,设计并制作出能够灵活飞行的飞机模型;有的同学在参观了万菱精品市场后自己设计并制作了精巧的单车模型。诸如此类的学生课外学习探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为课内的教学提供了支持。
对比往届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才开始接触专业设计课程,实施CDlO教学改革的201 0级工业设计班,经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专业和课程的学习认识,班上掀起了一股设计的热潮,设计思维更加活跃。在经过不到一年的学习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作品,在第十四届校园科技文化节的CDIO教学改革成果展中还受到媒体关注,在TVS今日一线中被报道。
四、改革所取得的经验
(一)课程设置强调多课程共同支撑,“做中学”使课程体系更立体
将同学期的课程进行“关联”,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_有助于创立一种认知环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工程原理。第一学期的探索,有选择性的进行素描和导论课之间的直接关联,通过素描课进行海螺生姜进行形体研究与分析,支撑专业导论课的项目设计。避免了以前的就素描论素描,由高考的应试素描过渡到设计素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授课效率
传统的工业设计教育以板书、讲解为主,改革中完善了工作室建设,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同学讨论,通过课题形式训练学生加深理解。推广使用头脑风暴法,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方向,使其获得一种为了设计而不是完成作业而学习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授课效果。学生心得中这样写道:“跟09的师兄交流,他们普遍认为课程进展比较缓慢,一年级基本上接触不到实际的设计,而我们每个同学在第一学期都完成了一个调研报告,一个小专题设计,这学期还接触到跟生产直接相关的设计。”
(三)以专利申请为龙头,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一个专业的发展,有赖于一批有说服力的成果和有影响力的人才,“国家专利”的申请不但有效地保护了设计的著作权,而且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经济因素的刺激将大大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虽然过去一年的改革实践,改革班的同学并未单独取得国家专利,但是参与教师或者高年级学生的专利项目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学生对产业的了解。
(四)利用团队力量,激发学生潜能
設计需要氛围,潜能需要激发。教学改革中强调团队合作,“头脑风暴法”大大激发了个人的潜能。学生心得中写道:“在老师的提供的学习、实践方法指导下,团队合作项目的调研、讨论、汇报,让我发现了自己原来也很有创意,能解决很多问题,很有成就感。”
在短短一年半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曾多次带学生外出参观、调研,并积极参与设计大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设计项目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未来的教学改革要在同专业的不同年级间建立更深的联系,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并深入开展跨专业合作,将工业设计落到实处,摆脱纯粹的造型设计,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
“我设计”:设计教学设计自我 篇4
1.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 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 照抄教案, 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 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 今天就去补救, 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 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 应该有什么收获, 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 心里没有底;而对这六年中, 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 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 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
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 这只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 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 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 不是“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 这也还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 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是一种“小设计”, 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 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 低年级写话练习, 该进行多少次练习, 每次练习什么内容, 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 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 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没有完整的“大设计”, 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我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 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 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 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 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内涵
1.“我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 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 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 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我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 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 是“我设计”的目标定位, 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遵循并不囿于,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我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 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 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 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 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 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 形成科学的观念, 甚至观念系统;同时, “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书语, 一些概念, 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 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 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我设计”是“大设计”, 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 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我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做“行动的研究”, 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 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 注重写作和发表 (行动研究说的“公开”) , 要求累积成果, 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三、怎样进行“我设计”教学
按照小学语文“我设计”教学的观点, 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礼的教师, 他的教学设计, 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 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我设计”教学, 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 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 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以“我设计”教学为载体, 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 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教学预设融入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 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把学生未来几年 (或整个小学六年) 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 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 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 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 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的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一]
四川的吴晓兰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 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 (教学品牌) :“学生自主成长”。
(一) 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 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 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 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 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 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取多种游戏活动, 培养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 促进理解和感悟, 避免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 以情换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蓝图”勾勒, 导引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 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
刘诗珍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远景”是这样描述的: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 身体健康, 他们面色红润, 目光清澈, 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 心地善良, 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 行款整齐, 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与人交往言语得体, 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 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 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去听, 去想, 去问, 去讨论, 去上网;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 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 常有奇思妙想, 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远景描述, 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 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 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 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 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 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 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 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 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按照“预设”有序实施, 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 这样, 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 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 战斗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 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 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 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 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 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 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 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 在上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 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 “‘我设计’教学”, 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和再学习, 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 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 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累积后, 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 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 (教育) 远景、操作模式与方法, 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检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莱克的坚强自信,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心灵,感受博莱克的坚强自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课文
1、板书“检阅”--齐读: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2、赏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片段)。
教师介绍背景知识: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隆重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同50万军民参加庆典,中央领导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画面定格,配上字幕: 阅兵--国家民族的盛典 阅兵--军人向祖国的汇报)
提问:--现在你对“检阅”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呢?
(场面庄严、盛大、隆重,队伍整齐,精神面貌好……)
3、出示大屏幕,引导观察。
(1)引: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呢?
--学生自由说(队伍中有一位拄拐的队员,随机理解“截肢”)。
(2)过渡:就在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检阅》,去用心体会那份感动吧!
(出示课题:14、检阅)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
A、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B、思考:这是一次怎样检阅?有哪些队伍参加了这次检阅?
2、小组交流。
3、,读准生字字音,认读词语:
(1)我会认: 俱 博 鸦 截 伍 默 局 棒 羡 慕 禁
席 众 纠
(2)我会读:博莱克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真棒羡慕 观众 纠正
俱乐部 主席台 鸦雀无声 情不自禁(带读字:拄拐走路 声音洪亮)
4、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这是一次怎样检阅?
--随机出示10自然段,抓住“盛大、隆重”,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盛大。(大屏幕出示第10段)
B、参加这次隆重的检阅的队伍有
--(步兵、炮兵、青年队员、儿童队员)
二、走进故事,深入感知。
1、出示重点句,引导质疑
(1)引:在这些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生:儿童队员)。
成千上万的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把最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有人说--有人说--(课件出示句子)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2)引导发现: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3)质疑过渡:难道只有儿童队员的队伍最整齐吗?
让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用心去体验,他“棒”在何处?
(要点: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自信,又那么精神。)
[反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读课本前,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读,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
2、走进博莱克
(1)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引: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介绍给大家?
--指名一生读。
(2)引: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博莱克呢?
点拨:此时此刻,他忘记了自己--他也忘记了自己--
他只记得自己--
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3)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A、同学们,为了这次检阅,你知道博莱克和队员们练了多长时间吗?
--资料补充: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也就是相当于我们我国家的国庆节。
--联系第一段,可以知道这里庆祝的是波兰的第二个节日国庆节。
B、引:同学们,请看清楚,博莱克不是普通的队员,他的左腿--(已经截肢),必须靠--(拄拐走路),现在却和全队--(保持一致)。在这4个多月的训练中,你能想象博莱克比别的队员付出了多少心血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结合感情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
生:我看到他的头声流出了很多汗。
生:我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同学们对他说:“博莱克,休息休息吧。”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
师小结过渡:一分耕耘换来一分收获,博莱克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出色的成绩。--再读12自然段。
(4)出示特写画面,引导写话:
师继续引导:拄拐的博莱克走在队伍的第一排,同队伍保持一致。你们看,他高扬的头,他挺起的胸脯,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写话(配乐)--交流汇报
生:博莱克,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
生:博莱克,你是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我要向你学习。
生:博莱克,我看到你的自信了,你真的很棒!
……
(5)指导感情朗读
师引:自信、坚强的博莱克真让我们佩服,让我们再次把他介绍给所有的人吧!--生齐读。
(6)朗读深化
师引: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随机指名读
(7)真诚的赞美、如雷般的掌声都传到博莱克的耳朵,此时此刻,他的心情-
(引导:心情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并对其他队员心存感激……)
3、走进儿童队员(简略处理,以做铺垫)
师引:博莱克感激队员们什么呢?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
(指名几生先简略谈谈。)
结课:同学们,下节课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用心感受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
三、小结巩固,指导书写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截:笔顺是“土隹截”。
[《检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图形变换设计组合图案。
难点:将基本图形创造性地应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设计出和谐、丰富、美观的组合图案。
教学过程
1.赏一赏(情境展示,知识再现)
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形,回忆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片捕捉学生的眼睛,帮助学生回顾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
2.找一找(追根溯源,掌握本质)
教师用电脑演绎基本图形经过不同的变换后得到组合图案的过程,归纳共性:(1)形状不变,大小不变;(2)变换前后,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学生观察图形,将基本图形从组合图案中分离出来,并说出此基本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图形,学生认识到图形变换的本质是“简单图形的复杂变换”。用几何画板直观地演示出图形变换的奇妙与美丽,学生感受数学的生动、灵活和美妙,创作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3.炫一炫(小试牛刀,情感分享)
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设计的组合图案。
教师提出问题:①请你介绍你这幅图案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经过怎样变化得到的;②还有其他变换方法吗?③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更为漂亮的图案吗?④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展示其搜集到的组合图案并辨析图案。
教师归纳图案设计步骤:(1)选取基本图形(不要过于复杂);(2)依据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设计图案。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画一画(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小芳想为自己的房间换上新的墙纸,你可以帮她设计一下墙纸吗?
学生分组进行图案设计。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为学生创造了与人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与人交流,集思广益。
5.比一比(民主评价,理性建构)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各自所确定的基本图形及变换出的组合图案,简要说明在你的图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
教师找5~8组学生代表展示设计成果,说出作品的设计技巧和优胜之处,最后全班学生用表决器选出三幅最优的作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展示其创作成果,在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意识。
6.结一结(自我小结,体验成功)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图案设计的关键,即选取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变换组合出丰富的图案。学生通过填写作品评价量表掌握图案设计中蕴含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
工业设计教育教学 篇7
创客教育是各种教学活动、课程和环境的总和,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行动能力, 扩大其宏观视野。它已经成为教育界流行的新趋势, 或引领未来的学习模式。其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特点:
1.创客教育的自然性——实践
传统教育是把一定的知识点按照学生年龄分布在不同的时间段让其学习, 学生会因缺乏能动性而显得机械化。而创客教育是以兴趣为出发点, 把学习的过程重新组合, 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情境性。因为如果学生对事物感兴趣, 就会不断地去尝试或实践, 并从多次的失败中总结教训, 直至实现目的。在这个过程中, 各种知识点和工具很快地被学会和使用, 是一个很自然的学习生态。例如, 在工业设计教学中, 学生亲自动手做模型远比做建模练习题的效果要好得多。
2.创客教育的多样性——融合
年龄的增长和“正规”教育的浸染, 使学生可学习的范围越来越小, 这样随之而来的好奇心就越来越少。但如果鼓励学生突破专业界限, 参与跨专业的多学科学习就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也许一次小小的尝试就足以改变他们的人生。
例如, 工业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学科, 融合了美学、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如果工业设计创客群体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能互相搭配, 那他们就可以迅速吸收并储备有关工业设计的知识。
3.创客教育的现实性——开放
所谓学习的现实性, 就是学生可以通过现实中的一些开放性资源、平台施展才能, 并获得相应的成就。例如, 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 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获得合适的辅助, 在一个成熟的创客社区里实现自己的学习闭环, 从而完成从菜鸟级到骨灰级的进化,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快速成长。
4.创客教育的互动性——分享
在创客教育领域中, 由于结合科技的创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所以讲授者会运用到许多互动性极强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教具来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同时, 培养学生成为热爱分享的人也是创客教育的灵魂。
虽然创客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相信未来的创客学习和教育模式必将返璞归真, 回归到人性化、自然的生活, 这将有利于更多的奇思妙想被发现和实现。
● 创客教师的核心素质
第一, 有极限学习的能力, 有自己的创客理念与思维方式, 能洞悉现代科技的发展状态, 快速融入某个学科领域。
第二, 有一定的创客技术。有扎实的STEAM学科知识和过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熟练掌握各种软硬件、设备、工具、材料的应用操作, 且能融会贯通、创新应用。
第三, 有因材施教的教学能力, 不做说教者, 只做咨询师。不是高大上、照本宣科“讲”创客, 而是合理启发学生进行创造;鼓励学生在创造中学习, 而不是在模仿中学习。
第四, 有一定的社交能力, 能结交各类创客、校外专家、同行教师、企业工程师等, 形成创客共同体, 借助社会力量做好教学工作。
在从事工业设计的创客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要只重视“造”而忽视“创”。事实上, 许多工业设计大师都是在构造上突破才设计出引人注目的产品形态。例如, 丹麦设计师汉宁森设计的“PH灯具系列”, 其特殊构造就是受到植物的启发而“创”出的, 简单而实用。
另外, 目前的工业设计教学明显存在一些误区, 认为只要根据职业要求教会学生使用某类设计软件, 使其将来能胜任工作就可以了, 不需要学其他知识, 更不需要创造。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是不相适应的。工业设计教学应积极向创客教育转型, 通过“互联网+创客教育”新形态来带动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
● 创客教师的培养
创客教师是提升创客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 肩负着推进和引导创客学习和创造的重任。高等职业院校应着重培养专业型和兼职型的创客教师, 其培训工作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 在学校评价和考核体系的软体环境中对创客教师展开激励机制, 奖励他们在创客教育中所作出的贡献。
第二, 建立创客教室, 合理布局创客空间, 配置开展创客课程所需要的教学器材和设备, 让创客教师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第三, 建立网络创客交流平台, 让创客们有“头脑风暴”和作品展示的空间,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实时在线评价和在线交流。
第四, 加强创客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让创客教师深入到科研院所及企业学习先进的前沿技术。建立兼职创客教师人才库, 向社会聘请一些超级创客来学校传授创客理念和成功经验。
第五, 创客教师要改变心态, 转换角色, 翻转课堂。要以兴趣为导向设计教案, 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团队精神和勇于试错的创新意识, 从而打造年轻一代创客的新特质。
● 结束语
创客的黄金从业年龄段在20岁到30岁之间,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对适龄青年开设创客教育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将在充实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框架体系、改革现有的课堂模式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要: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催生出创客与教育的结合, 由此创客教师成为新型的教学岗位。本文基于职业教育中工业设计教学的视角, 根据创客教育的特点, 探索了创客教师的核心素质及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创客教育,创客教师培养,教育的创客,职业教育,工业设计
参考文献
[1]傅骞, 王辞晓.当创客遇上STEAM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10) :37-42.
[2]李凌, 王颉.“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 2014-09-23 (005) .
[3]王云彪.教师教育中创新勇气的激发与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14 (8) :77-81.
[4]谢作如.如何建设适合中小学的创客空间——以温州中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9) :13-15.
[5]祝智庭, 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 2015 (1) :14-21.
[6]吴俊杰.构建创客教育的立体生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 (11) :13-16.
教学设计: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用多种方式联旧引新, 精于开头、吸引学生铺垫搭桥, 自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通常要遵循: (1) 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 怎么学, 为什么要学。 (2) 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 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 (3) 有艺术性。新颖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这是老师导入设计能力的综合体现。 (4) 有效益性。导入新课, 不能喧宾夺主, 而是要在短时间内起到知识连接作用, 要有实效。这些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 其作用却是非同小可, 关系到本堂课的成败, 关系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态度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条件采用了直观导入法、角色表演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对比导入、游戏歌曲导入、利用电教媒体导入等等。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新课的导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堂例句
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例句的选择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决不可忽视。例如讲解词或词组之间的差别时, 不能一味地只从教参书上把例句照搬到课堂教学上。作为高中教师, 可以选择一些代表的例句, 让学生能很快的理解例句所包含的知识点。巧妙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例句。例如:
例句 (1) 是在讲解同音异形词时所用的例句, 该句巧妙的运用了同音异形词“threw”, “through”。“threw”在此处是一个动词, 作为句子的谓语。用“through”虽然在此处也是一个动词, 但表示的是通过中间的传递, 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例句 (2) 通过结构简单的句子呈现了让学生辨识的词和词组———“look for”, “find”和“find out”。“look for”表示寻找的过程, “find”表示寻找的结果, “find out”表示寻找的最终结果。例句 (3) 用短短一句话呈现了不定式充当主语和表语的用法, 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to see”呈现了不定时充当主语, “to belive”呈现了不定式充当表语。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且具有语用价值的媒介, 它联接教师信息源与学生信息接受库两个语言空间。但是它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 更深入地研究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语言交际技巧。此外,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英语例句时, 还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 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He threw a ball through the window.
2.I am looking for my lost bike, but I can't find it.Can you help me find out the thief?
3.To see is to belive.
三、课堂活动——灵活对话、提高效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由于主体意识和客观条件的不同, 在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施的策略以及效果上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小组内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巩固新课——创编故事、歌曲、小幽默、社会热点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
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英语歌曲, 这样不但能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 还可以使教与学在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游戏, 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学习不是一件难事, 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英语课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习课, 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我们要想出不同的方法, 丰富课堂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 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让我们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 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永远保持在一个亢奋的状态。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不再强调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英语教学中, 需要不但创新教学方法, 采取多种手段,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训练,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浅谈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 篇9
作为以工业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为目的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学生眼、手、脑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能力是设计素描最终的教学目标。其中, 眼的训练在于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 主要指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对事物特征的把握能力以及视觉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手的训练则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即培养学生对技艺的适应能力、掌握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传达能力;而脑的训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培养对事物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识能力。
但在我国, 工业设计专业的招生却与其他专业大相径庭。尤其在工科类学校, 学生可以分为工科类和艺术类。工科类的学生在入校前是完全没有任何素描基础的。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辅导。设计素描对他们来说, 完全是一门陌生的课程;另一类艺术生, 很大一部分也是高三通过临时突击考上来的。他们并没有相对应的基础和理论作为支撑, 只会呆板地临摹与复制。这两类学生的美术水平都比不上专业美院的学生。因此, 针对这两类学生,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 培养出学习该专业所必须的素描造型能力和艺术素养, 就成为工业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重要指标。
然而, 从学校方面来看, 设计素描课程的课时短且不连贯, 平均课时在80节左右。因此老师既不可能做到单纯地去讲述理论而完全抛弃技艺训练, 更不可能在学生描摹基本几何形体都有困难的情况下去探究设计思维的表现;而学生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出头脑中的形象来也是相当不实际的。再者, 很多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依然沿用传统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内容和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传统绘画理念的束缚下过于拘谨, 完全抹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不能准确了解到设计素描的真正含义是为了培养设计创意能力而进行的形象思维系统实践训练。造成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过度依赖电脑软件, 轻视素描, 甚至不知道如何找到画好一张素描与如何设计好一件产品之间的联系。
设计素描的教学要始终跟着专业的需要走, 所以工业设计的素描课程, 必须符合产品设计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 在此, 笔者也尝试性地提出几点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1. 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明确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展开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 应该加大结构素描的比重, 摒弃物体的固有色和光影的视觉干扰, 强调物体的结构和形态, 主要训练学生所画空间形体的比例、结构和把握整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透视原理的基础上准确的视觉判断力和造型能力。
2. 脱离传统美院的教学模式, 创建符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 不光要考虑材料、造型、表面肌理等因素, 还得在产品具有创造性、合理性的前提下, 才能把实物形态在三维空间表现出来。其中, 结构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结构是实现形态的基本条件, 也很大程度限制了形态的变化。两者关系是一种根与叶的关系。在教学中, 可以与学生探讨形态与结构的关系, 使学生明确研究结构的根本目的, 从而解决掉产品形态造型的问题。除此以外, 训练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肌理组织的表现, 可以增强学生对不同肌理的感觉性的对不同材料质感的表现力。在以后的设计中, 能够更合理地选择运用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3. 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与联系, 如《工程制图》《工业设计工程原理》等, 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形体, 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提高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成果。
4. 形体和空间是研究设计素描的两大问题, 而在平面构成中, 点、线、面是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三要素。
两者具有共通性。在设计素描教学的时候引入基本的构成知识, 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和想象力。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把两者之间点、线、面中的同类基本元素进行归类和比较, 从而找到独立的新的视觉元素, 提高学生对其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并以此为依托, 通过不断地发现新元素, 使学生慢慢掌握从自然界中获取素描元素的规律和法则。
5. 设计素描除了强化学生的具体的表现事物的能力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创意。
即在绘画中做到由分解到重组、由重组到分解的变化;由具象到抽象、由抽象到具象的转换。为学生以后设计思想和创意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也为设计素描的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设计素描, 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功, 它的教学模式必须符合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 对学生灌输正确、理性的教学内容, 并绘画练习的过程中使他们逐渐树立起设计观, 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高校工业设计教学中, 设计素描一直是被看作学生入学以后的一门基础课。但是, 基础并不代表它不重要。相反, 它是决定学生以后专业课学习好坏的一个标杆。本文从高校工业设计素描教学现状入手, 通过探讨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 找到工业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提高设计素描教学的科学性。
关键词:设计素描,工业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
[2]李东安.王志刚.束新水.《新概念设计素描》,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3]陶纯孝.《迈向21世纪的中国专业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 1998 (3) :5-6.
关于设计教学的设计 篇10
进入信息时代,设计已被广泛倡导。尤其近三十年各院校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为社会输送各类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而言,社会对于设计人员的需求已有一定量的满足,有的行业还出现“过剩”的现象(如毕业生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或在竞争中退出设计行业等)。然而,根据社会的实际状况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设计和提高设计的品质,使设计的创新、合理与发展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仍然是与设计相关的各领域需要担负的重任。然而设计的提高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产条件的发展状况,还取决于设计者的素质与能力,因为人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设计的成果。因此,对于培养设计人才的教学部门,其工作的成效无疑是所有影响设计进步的最为重要的环节。
二、设计教学的设计在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设计教学的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同样要求具有创新性、合理性和发展性。教学设计的对象(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对入学后的教学需求,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其二,经济、文化、技术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标准和新要求。其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更需要设计院校输送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因此,进行设计教学的设计,不仅是必要的,更应根据具体的要求,不断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和适应教学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于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需求。
笔者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多年,对于设计教学的设计深有感触,有无设计以及设计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甚至将影响到对专业设计发展的作用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确保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教学的设计应当依照正确的设计程序,对设计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要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对于具体的教学,不应孤立的进行,更应全面了解各方面的信息,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在全面掌握与课程相关的基本信息后,确定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所定的课程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更具适应性和发展性,做到教学以人为本,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为目的。既符合设计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出设计教学的最大作用。
三、设计教学的设计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并以系统的方法进行
目前的设计教学包括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设计实践等教学环节,对设计教学的设计就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如基础类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设计表达基础、产品摄影,以及二维和三维计算机辅助课程等。以往的教学,在教师的努力下,都已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教学成果,为专业服务的基本点也在教学成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随着专业要求的提高,不仅具体课程应该改进,基础课的整体结构也需要调整。如根据授课对象等具体现状,对基础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并将以往相对分散的课程进行归类。一方面可以突出基础课的目的,使学生从中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另一方面将有些辅助技能课程融到主干基础课中,这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课时,将知识融合后,更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另外,还要设置“造型设计基础综合训练课程”,将前期所学知识依据课程主题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将所学基础知识较好地应用于今后的专业设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和子目标后,具体的课程教学应支持和符合它的上层目标,并最终服务于总目标。那么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课程教学的方法,都要遵循已定的“目标系统”仔细安排和研究。
同样,从属于子系统的专业设计类和设计实践类课程,也应按照上述的方法将以往的课程进行归类重组,根据学校的专业发展和培养目标,以系统设计的方法分别对设计类和实践类等具体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出各课程的教学作用,完善整体的教学体系。
四、设计教学的设计应关注不同环节的相关性及具体环节的特殊性
在系统总目标下,虽然设计基础、专业设计和设计实践等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但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无论其中哪一项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项目的发挥结果。基础课是学生入校时首先接触的课程,在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没有充分认识之前,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相对被动的,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即使有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很强,因对专业了解不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中除给他们传授课程必要的知识,还要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专业设计和设计实践等环节,除以上所述的教学方法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敬业精神。不同课程的教学训练在提出课题的要求后,必须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寻找课题的能力;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开展课题讨论会,从辩论中拓展思路、加强学生的判断力等。避免在专业设计课程,甚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找不到设计方向。教师的职责是在教学训练中,对课题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和评价,不应是直接给予和告知设计结果,而应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课程教学中,应创造更多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条件与机会,除参加社会竞赛等活动外,还可以开展与企业的互动教学环节,走进企业或相关的优秀企业管理、设计人才进行交流互动等。由此,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他们进入社会的适应性。
五、设计教学的设计应是发展教学及推动设计进步的持续性行为
体验台湾大同大学工业设计教育 篇11
关 键 词:大同大学 工业设计 教育 特色
2012年秋季,本人被选拔为华侨大学赴台湾高校免学费交流生,前往台湾大同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学习交流。大同大学具有鲜明的产学合作办学特点,素以培养面向台湾发展所需的设计师、工程师、科学家和事业管理者著称。该校工业设计系成立于1973年,是台湾最早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设有工业设计学硕士点和设计科学博士点,并拥有商品开发服务中心。从该系毕业的校友有众多活跃于官、产、学各界,有担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要职,有担任台湾科技大学、实践大学、云林科技大学等多所台湾高校设计院系的所长、系主任和教授。不一而足,对台湾工业设计的发展贡献显著。
通过在大同大学工业设计系的学习交流,本人深刻体会到其在工业设计教育上所体现的激发创新潜能、务实致用、多元交流等鲜明的教学特色。
1、激发创新潜能
“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这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ICSID)于2006 年对工业设计的最新定义。可见,创新是工业设计的突出特征, 也是现代产品设计成败的关键,它要求工业设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上。大同大学的工业设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敞开想象、畅所欲言,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大三上学期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为例,老师首先针对给定主题进行阐释和解析,随后带领同学们欣赏许多世界顶尖创意大师的相关作品。在同学们对主题充分认知和资料扩充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和课堂互动。 其中,互动环节尤为令人印象深刻:三秒钟快速提案法,即每人只有三秒钟时间思考,在快速提案的过程中抓住灵光一显的创意,目的是避免长时间深思熟虑后伴随而来的自我否定,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每一个细小创意点。这样自由而又紧张的氛围,让同学们在思维碰撞中火花频现,互相激发,互相促进。在大量的自由创意后,随之进行便签法,全班同学各自组队,对给定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将刚才快速提案的相关要素和设计思维写在便签纸上,贴满白板(见图1)。在讨论结束后进行要素分类,根据便签的数量确定产品设计走向,由此开始产品设计阶段。在整个课堂互动环节,教师作为一个示范者和引导者全程参与,了解同学们的思维走向,及时指导,适时鼓励,因材施教,充分尊重个性,学习氛围轻松,学习成效高。
2、务实致用
大同大学由关系企业大同公司创办,其教育特色是理论与实践並重,按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将来就业时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强。这种务实致用的能力培养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从大同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地图可以看出(见表1),课程针对性强且实用,课程顺序合理。
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循序渐进地接受专业课的学习,低年级的课程安排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交替进行,且在二年级上学期就开始安排产品设计课程,这种课程顺序使学生能更早地形成对本专业的认知,更加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四年中各类必修的设计课程数量多,如产品设计一、产品设计二、产品开发一、产品开发二、专题设计一、专题设计二、人因设计。此外,还有造型设计、基本室內设计、包裝设计、产学设计实务等设计类选修课,学生在四年中受到了大量的设计实践训练,提高了学生将来面对具体设计项目的应对能力。专业性课程呈现多样化,且实用性强,其中系定必修课29门,专业选修课21门,专业选修课的数量远远超过内地高校同等专业,大量的选修课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极大地拓宽了专业视野,也扩展了将来的就业空间。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同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机会多,一年级就设有工厂实习课程,后续还有职场实习、草模制作、模型制作(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实践性课程,其他课程很多也含有实践环节。老师们在教学中会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以对设计形态、材料和结构等进行各种尝试和比较。即使在学生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导师帮助,寻找台湾当地工艺师进行合作和交流,从而验证设计创意的可行性,强化学生设计实现技能的训练。同时,产品方案的平面化体现也尤为重要,摄影技术和平面设计是优秀设计师的必备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为了更好的实现务实的教育理念,系里设有工厂化的实践环境,有制作车间和专业摄影室,提供镭雕机、切割机、铣床、砂磨机、真空成型、专业摄影器材等设备供学生使用。台湾学生在平面设计、设备操作和动手制作等能力上明显优于陆生,这得益于他们前期受到的大量实践训练,而内地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方案大多只停留在电脑模型阶段,使得学生对于产品方案的完整性,操作性和可行性难以验证。其实,这种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早在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中已明确提出,大同大学工业设计系就是秉承这样的理念,重视实务与理论并重的教学特色,这样的培养原则能够帮助学生从实务中验证理论,实际体验设计过程,很好地促进我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大同大学独特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与本系教师的教育背景和业界经验息息相关。大同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大多数具备留学背景,这些老师都曾获得美国、英国、日本、法国 、荷兰等工业设计发展较早国家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借鉴了欧美、日本工业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将世界前沿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材料的特性,讲求人性、自然、简约、情感的设计理念,注重取材于人文哲学与传统文脉的设计元素,探寻能够代表台湾特色的本土设计。通过笔者亲身体会,台湾设计如今的国际化水平在亚洲位列前沿,已然超越功能主义,追求精致生活、本质设计和情感交互。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益发崛起,创新与传统并进,这样的设计特色落实到教学之中,已为台湾培养出许多享誉世界的本土设计师。除此之外,大同大学工业设计系的许多老师至今仍活跃在业界,有的是知名公司特聘设计师,有的拥有自己独立的设计团队,有的为政府项目特聘设计顾问,他们保持着最敏感的设计触觉和最务实的设计思维,能够深切了解社会所需设计、企业所需人才以及大学生所需就职竞争力。教师在业界的人脉也能够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校企交流空间,如更多的参观、实习、就业等机会。
nlc202309041038
笔者在大同大学交换期间,产品设计课程的流程就是严格按照企业产品开发流程进行,分为头脑风暴、创意构思、产品设计、设计执行、产品发表5个阶段,从前期市场调研、品牌文化、产品策划、生产制造、销售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在每一个设计方案结题之时,学生需展示和汇报自己的设计成果(见图2),评审团是由任课老师、院系主任、校外学者、企业设计师组成。学生在成果汇报时要求身着正装,精心打扮,上台陈述自己的创意构思和设计理念,专家评审团对学生的设计专案进行提问、评价和评分。发表会过后的作品展览会,更能促进本系师生与其他院校、专业设计团队、知名企业进行专业交流。作品发表会和成果展示环节极大地锻炼了学生方案陈述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这是学生将来入职后不可或缺的必备能力。同时,通过专家的提问和评析,学生能够更深切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优与劣,丰富和提高了学生解决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作品组成的大型展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自豪感,为各高校的设计专业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交流机会,为企业、设计团队提供更加直观的选拔人才的平台,引导学生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以及更精益的专业能力发展。
3、多元交流
设计应该建筑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以及专业的美学能力之上,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多元化的课外经历和丰富多彩的美学欣赏,更能拓宽学生的专业视域。
在大同大学的学习期间,学校与系部时常举办展览和演讲,并经常邀请业界著名设计师或者合作企业莅临课堂指导。在课堂之外,老师也会通过新锐的网络媒体,例如facebook、twitter等平台,与学生们密切交流,频繁互动,分享最前沿的时尚动态和设计资讯,并邀请同学们观摩、参与自己的设计项目和所承办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台湾期间有幸受导师之邀,共同参与《台湾百位新锐设计师》的采访活动(见图3)、《创设计》台湾设计年鉴的编辑工作、以及台湾设计师周的策展工作,极大地开阔了专业视野,加深了对设计的实际体验。
此外,大同大学还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它位于台北市中心,与台北市立美术馆毗邻。课余时间,老师常常会带领同学们前去美术馆参观、采风,还为我们导览解说。
在疲于模仿北欧与日式设计之后,台湾设计师迫切想找寻属于台湾的设计特色和设计价值。因此,台北市政府近几年来致力于发扬台湾本土设计,积极申报2016世界设计之都,全力推动台湾与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各种设计展会、创新赛事,讲座演说等艺术活动层出不穷,政府还邀请众多世界顶尖设计师莅临台北指导,笔者在台交流期间有幸聆听了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和荷兰著名设计师的讲座,并与他们进行了有关专业方面的交流,受益匪浅。
四、结语
台湾的工业设计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趋成熟,教育模式能较好地与国际接轨,培养的人才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视野上更显特色。尽管只有短暂的一个学期学习与交流时间,但课堂内外的见识难以学期计量。
工业设计教育教学 篇12
一、对设计色彩的再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有些学生会认为色彩课是美术类专业开设的课程, 与自己无关, 因此对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热情不高, 这样就很难达到设计色彩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转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
我们知道色彩在视觉传达中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 它比产品的形态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我们常用“先看颜色后看花”, “七分颜色三分形”来描述色彩在视觉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产品造型设计中, 必须重视设计色彩的因素。而达到这种在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的能力, 我们通常是以色彩写生训练为手段, 开始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进而达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提高学生审美表现水平和色彩综合素养的目的。此为我们要进行色彩训练的原因。
虽然, 设计色彩和一般绘画色彩所依据的色彩原理和审美规律是一致的, 但是它们各自的表现特性与内容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绘画色彩通过光影与色调的多样性自由地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 并使观者获得纯艺术地感染;设计色彩在工业设计的实践中要受到设计对象多方面的功能制约, 在教学中则主要是强调物象固有色的对比、谐调、色块组合关系与色调等问题。此为设计色彩与纯艺术绘画的区别。
二、教师的教学思路需要转变
即使是工科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 师资也大部分来自艺术类院校。教学环境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专业探讨中, 我们更多地强调在色彩写生以外如何将自然色彩转化为意象色彩, 提高对画面的表现力与色彩的设计能力。并把此作为艺术绘画和设计色彩的区别。对于已经有了一定色彩基础的艺术类学生来说, 这种探讨是有必要、也是有益的。但是对没有任何色彩基础的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却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 还有一个制约因素是专业课的课时, 因为工业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 课程内容较多, 专业课一般都安排在32到40课时之间, 如此短的时间很难达到“将自然色彩转化为意象色彩, 提高对画面表现力与色彩设计能力”的教学目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色彩教学中, 把教学的重心放到色彩的一些基本要理论和简单的客观表现能力上。例如在掌握色彩三属性以及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空间透视的基础上, 强调以客观表现为目的。因为这种客观表现的能力是基础, 从教学上来说, 这种能力和素描的表现能力直接决定了后续产品设计表现技能课程的学习效果。而在设计实践中我们都认同“设计师设计表现的能力与设计创意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的这种观点。简单来说, 在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色彩教学中, 教师既要像对待初学色彩者强调写生色彩的观察方法、色彩之间的关系和表现技巧, 还要引导学生在理论的高度来看设计色彩。
另外, 工科类学生一般文化课成绩较好, 逻辑思维较强, 理论的理解不成问题, 但是表达技巧一时难以提高, “眼高手低”的问题比较严重, 这样一些学生难免产生挫折感, 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没有兴趣, 是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与否, 作为教师, 要多给予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积极性。当然这种鼓励应该是在公平的评价和建议之上的。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往在艺术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色彩教学过程中, 许多学生都会感觉有种茫然性, 对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这种现象在工科类院校更加普遍, 如果处理不当, 很容易造成设计色彩教学与后续课的前后脱节, 与实际应用脱节。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工科类院校的实际情况, 重视创新思维的差异性,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感观,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通过图片、幻灯等教学方式来完善教学体系, 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 使学生感受工业设计, 领悟工业设计, 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创造思维、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 去认识色彩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受到启发, 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 以它形象性和直观性的优点, 近年来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示设计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是通过展示优秀的设计手绘表现作品、电脑表现作品以至成品, 来直观的说明设计色彩在设计过程的应用。二是通过展示成功的设计色彩案例来强调视觉心理的在工业设计的应用。使学生从一接触设计色彩始就能认识到现代工业设计产品上的色彩的复杂性、社会性、流行性等等。
总之, 设计色彩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 自始至终要贯穿以设计观念为指导的思想, 并能结合工科类专业特点, 进行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创新, 明确设计色彩训练的专业特点, 依科学、认真的态度进行探索, 使学生通过设计色彩的学习, 创新观念, 提高设计表现能力, 充分发掘设计潜能, 培养未来高素质、创新型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工业设计教育教学】推荐阅读:
《工业》教学设计05-18
手绘教学工业设计06-12
英国工业设计教育10-24
项目式教学工业设计07-25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08-19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05工业设计09-13
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0-16
以设计与工业的对立统一为主线进行工业设计史的教学要点05-12
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探索(一)要点05-29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成效分析论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