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管理

2024-06-12

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管理(共12篇)

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管理 篇1

现代社会中, 安全成为衡量建筑项目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随着我国建筑项目的大量涌现, 各种建筑安全事故频发, 如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意外、建筑质量导致的安全事故等等, 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甚至夺取了很多人的生命。所以, 关于建筑工程的安全设计以及安全管理已经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建筑工程的安全设计和安全管理进行详细的探究。

1 国内建筑工程的安全现状

据相关数据统计, 在2011年我国发生在建筑行业内的伤亡事故达到3200多起, 导致2800多人死亡, 同比增加了43起, 上升比例为2.5%;死亡率上升为5.9%。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 我国每年发生在建筑行业中的安全事故是逐年增加的, 这不仅与我国建筑项目数量的增加有关, 也与项目管理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的不重视有关。对这些事故研究发现具有以下的特点:建筑安全事故的总数和伤亡人数的总数上升, 坍塌以及高处坠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类型, 其中重特大的事故多发, 公路桥梁、房屋建筑以及铁路和电力等领域的施工事故多发。

发生在高层建筑中的安全事故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在高层建筑中没有相应的避难层。一是由于高层建筑的造价高, 其结构设计和容积率都要考虑, 但缺少了避难层的设置, 这就导致在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时威胁到居住人的生命安全。二是另外就是因为高层建筑的消防通道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很多高层建筑为了利益最大在建筑与建筑之间空地少、密度高, 最关键是很少设置或几乎没有设置消防通道。三是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存在问题, 主要有疏散人员自身的素质比较差, 在面对火场的时候会出现混乱的状况以及开发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缺少疏散出口、设置不合理、楼梯间面积不够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 都是建筑工程安全设计中所忽略而造成的。

2 建筑工程安全设计措施

2.1 建筑工程应该设置合理的安全疏散通道和设备

建筑工程需要根据工程的建筑规模和使用要求, 科学合理的设置安全疏散的通道以及设备, 同时在安全疏散的广场等性质用地中应该更多的运用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 这不仅给人们提供娱乐和休闲的场地, 也为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应给予大力倡导。

2.2 确保建筑安全

所谓建筑安全, 主要包括人的生命和财产不会受到损害, 并保证建筑结构和功能正常的运行, 保证结构具有可修复性, 即我们所提倡的“强度”、“功能”和“可修复”三原则。在日常探索和设计中, 要多做一些建筑项目耐久性等方面的分析, 确保不会因为建筑物的耐久性存在问题而导致建筑出现安全事故。同时, 在建筑设计阶段, 应在外观、功能以及结构三个方面间做到紧密结合。不管建筑的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的结构, 都应根据实际来衡量, 从其承重方面以及使用的需求方面来做综合考虑。

2.3 严格设计和控制防火间距以及防爆等级

保证建筑工程具有达到的防火间距和防爆等级, 灭火器等安全消防的设备应放在醒目位置, 并加以标识, 同时也要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 从而防止意外发生时由于相关设备器械的不良使用而带来威胁, 造成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防火防爆设施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属性进行严格区分, 确保建筑属性和安全防护设施能够协调。

2.4 做好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

在高层建筑防火方面, 应该要做到防止建筑的安全事故发生, 主要措施就是降低高层建筑的密集度, 同时通过使用改善性的建筑材料, 改善防火性能, 制定出社区防火责任制度, 尽可能降低住宅高度, 健全防火的网络体系, 定期进行防火设施的安全检查和更新, 加强对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防火教育和宣传。在高层建筑坠落这一安全问题上, 建筑的安全设计措施有:首先要实施高层建筑物体坠落的安全防范责任制度, 设立安防巡查制度, 设立高层建筑地面墙体四周外延防护栏, 并将位于墙面的四周进行固定;其次就是要设立高层建筑户外的附属设备, 确定安装标准, 加强对于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牢固度并设置提醒标语等。

3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3.1 完善建筑单位的安全管理体制

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是评价项目施工单位的两个重要指标, 应该将安全作为施工过程的首要任务, 将安全和质量视为首要的目标;同时, 还要建立施工安全的管理体制, 用制度来保证安全, 以安全来督促制度的完善。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要根据建筑单位所提供的施工要求和任务来确立施工目标, 对施工内容进行拆分并将其分配到各个部门。其次要建立起专门的规章和制度来约束项目的施工, 比如可加大安全管理的人员投入, 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人员, 对于每项工程都进行验收。安全管理的资金也要严格保证, 不能出现挪用情况, 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施工前, 需要提供完整的施工计划书, 按照规定严格的执行施工计划, 施工过程中要对设备和器械进行定期检查, 排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确保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设备的安全使用

施工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使用的原料,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最终质量, 所以要确保原料质量合格。在采购时, 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采购, 对于采购到的材料也要进行抽样检查。在原料使用前, 还需要再次对原料进行检查, 以免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建筑中;同时, 对于施工所使用的设备也要满足施工要求。对于出现的型号或规格不符的设备应及时更换, 并对旧设备定期检查和更新,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还需要登记设备, 从而明确责任, 尤其是大型设备, 比如吊塔, 这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要做到规范使用、妥善保管、及时养护。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建筑项目比较庞大, 场地也比较杂乱, 不仅要提供设备的施工, 还要提供工人的居住, 劳动环境也比较差, 并且危险系数很高;所以, 工人需要接受关于安全施工的相关培训, 为了能达到培训目的, 可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比如视频播放、演说和演练等。通过给予正确的施工方法教授来提高他们的管理素养。培训的另一个内容是专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巩固专业基础知识, 学习新技术,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 这对于施工是很必要的, 也是有好处的, 不仅能够确保施工的进度, 也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摘要:建筑工程的安全设计和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两个方面, 也是保证建筑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现状的基础上, 详细的探讨了建筑工程的安全设计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设计,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蓉, 王征.建筑安全设计[J].陕西建筑, 2009 (25) .

[2]毛文年.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9) .

[3]于玉录.关于如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8) .

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管理 篇2

新建业公司机械化分公司—黄超

建筑业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和施工的各个环节,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措施得力、评价科学、严格管理,积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就一定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也是确保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保证。

一、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1、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2、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

3、安全是确保质量的前提。在不安全的条件下,操作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加重,必然影响其操作,也就必然危及产品质量。

4、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向建筑业。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的比例大约占80%以上,而这些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其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不少农民工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进行实质性有效的培训。在从业人员中技术、管理人员偏少,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更少,素质不高,远达不到工程安全管理的需要。

2、企业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很多施工企业都比较重视“三管”,即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而没有把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摆在重要的位置,安全管理意识差。很多施工企业负责人不能真正意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不足,没能把握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其实,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注重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

3、施工安全监理未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很多监理单位或其监理人员对监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如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认真监理,发现事故隐患也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整改和消除。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还不清楚、不熟悉,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致使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

4、执法监督乏力。中国现有的安全监督包括国家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消防部门等机构。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还未完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难度大。基于诸多监督机构执法权利和范围界限不清,往往出现多头管理、各行其是的现象,施工企业往往无所适从。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还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行政执法和动态监管工作不够严格。此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处罚力度不够等。

三、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树立安全与生产的正确关系,提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长期以来,实践操作中的“生产第一”和理论上的“安全第一”冲突不断。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安全生产工作消极对待或被动应付,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或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是对立、矛盾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必须安全,同时安全可以促进生产,抓好安全,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少因事故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素质。企业必须定期、定时、分批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管理安全生产的素质,做到对安全生产能管、会管、管得好。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对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作业、焊接、汽车驾驶、爆破等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在施工现场提高作业者在施工中的安全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安全生产职业道德水平,不仅是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础,也是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前提。对现场施工作业者的安全教育要生动细致,并能为广大作业者所接受,绝不要走过场和流于形式。通过学习教育,有力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引导他们体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强“三级教育”,岗前安全技术和劳动安全常识教育,努力提高作业者的安全操作能

3、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加防范

首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多层作业多,因此,要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分析。在技术管理方面,要使施工人员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其次,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措施落实无死角,安全员的每天检查情况要以书面形式记录。安全管理人员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消除一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

4、全面识别危险源、编制检查表,认真组织各类安全检查考核

项目经理要亲自组织相关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全面识别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估,编制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发现潜在不安全因素的有效工具。检查表的制订必须结合生产系统、行业特点、设备状况、作业环境等因素,全面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周期等,要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来,使之既简便、易懂、直观,又能达到检查的目的。定期检查是施工企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范畴。不定期的检查,虽不是制度化的检查,但其意义非同一般,不定期检查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也就是说,在没有预先通知和施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对施工单位进行的安全检查,它更具有实际性。这样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更真实,更客观,解决处理的安全问题更有效。作为施工企业,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检查和指导,目的在于扎扎实实的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探析建筑安全设计 篇3

关键词:建筑;安全;设计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但由于城市资源的限制,建筑出现大量的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建筑设计朝着绿色化、人性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人性化、绿色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这为我国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

1、结构安全要性要求

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所谓整体稳定性,是指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建筑结构仅仅产生局部的损坏而不致发生连续倒塌。正确的结构计算时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前提,除对建筑结构、构件进行必要的计算外,对阳台栏杆、楼梯扶手、构件接缝等,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

2、结构耐久性要求

结构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所谓足够的耐久性能,是指结构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在预定时期内,其材料性能的恶化不致导致结构出现不可接受的失效概率。从工程概念上讲,就是指在正常维护条件下结构能够正常使用到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

3、结构适用性要求

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时不出现过大的挠度等。由于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使用性质不同,除满足空间尺寸要求外,还要满足某些建筑物的特殊要求,如保温、通风、隔热、吸声等,在构造设计时要综合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优化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构造措施,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二、当前建筑安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代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来说,消防方面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

1、整体建筑大型化、裙房體量大、数量多。

2、建筑功能多;分布形式多样。

3、人员密度大,诱导性差,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堵塞。

4、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困难。

5、易燃物多,装修的化工品用量大且极易燃烧。

7、着火后所产生的气体、烟尘严重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部门的救援,且对人的身体有很大危害。

8、高层扑救消防用水量大,供水、排烟、登高都很困难,不利于地面消防行动的展开,扑救难度较低层建筑困难很多。

三、建筑安全设计

1、整体规划安全设计

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筑选址、环境勘察、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招投标等,并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制定初步的施工方案,在这一阶段,参与的人员主要有业主、管理人员、以及规划设计人员等,由于此时的建设环境和建筑构造还没有成形,一般不会出现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情况。但规划设计阶段的安全设计需要对后续工程的施工和建成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和识别,这就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加以预防和控制。规划设计阶段的安全设计要从现场调查着手,对建筑设计进行危害分析,预测在施工阶段和使用维护阶段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通过分析地质条件,周边交通,地下管线,空中电缆,施工环境,安全评估,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同时,还需要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和维修等问题制定出对策,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2、电气安全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电气系统是十分复杂的,电气系统的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层建筑的安全运行水平,因此做好电气系统的安全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做好消防电源与配电系统的安全设计,由于高层建筑的用电用户比较多,因此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一般会有多种方案可以考虑,一是供电电源来自两个不同的发电厂,当一个出现问题时可以保证另一个正常运行,二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三是高层建筑的电源来源区域变电所的同时,自备发电设备。由于在小区设计中,第二路电源一般不会选择使用发电设备,且容易增加设备保养和油料储存等难题,因此在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源与配电系统的安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选择。

其次,要做好高层建筑的应急照明设计,因为当建筑物发生火灾等灾难事故时,应急照明系统会给人们的疏散提供相应的光线和方向。因此,在应急照明的设计实践中,一定要坚持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疏散楼梯、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前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防排烟机房的墙面、消防水泵房等部位的显眼位置安装应急照明设备,这样可以保证人们的及时发现。

3、消防安全设计

便于紧急情况下人员的撤离,能够满足人员的流动和疏散上的要求。同时,要设计相应的照明系统和采光设施,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避免踩踏等伤害的发生。此外,在高层建筑的楼道要合理的配备消防器材和疏散通道,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设备进行灭火,确保人员疏散时的高效率,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4、防雷设计

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时,也应当对防雷系统在整体上按照保护需求进行防护措施的设计,并结合建筑的结构特性对防护处理方法进行选择,在极易出现的位置进行加设避雷网等相关的有效措施,也可以钢筋为导线向下引至土地,做避雷针等防护的装置,在建筑物的屋顶设置避雷带。

5、空间设计

建筑空间安全设计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是指为了避免建筑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进行的设计,它是建筑设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建筑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安全设计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从建筑的前期策划阶段到中期施工阶段和后期试用阶段等都要确保其安全性。同时,每个阶段又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设计以及建筑水暖电设计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建筑空间安全设计既包括结构安全、电气安全、防火安全、以及安全设备等,也包括建筑安全规划、安全防范设计、场地安全设计、以及降低施工风险的建筑设计等。在进行建筑安全规划时,要对区域环境进行调查进行区域安全规划;同时还要研究城市灾害源、城市应急资源、以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机构的设置等,进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此外还要针对灾害情况制定减灾防灾和避难策略。在进行场地安全设计时,要分析建筑场地的周边环境,划分安全防范的等级,并设置缓冲区,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而安全防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防范犯罪的发生,因此要特别对走廊、电梯、厕所等空间加强安全设计。

结束语

在建筑设计中,要清楚的了解建筑构造设计的重要性,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建筑类型很多,各类建筑使用性质和组成类型也不相同,在设计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建筑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栖身的场所。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空间的安全设计需要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具体设计实践中,设计人员更是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以及人们生活,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彭杰战.王征建筑空间的安全设计初探[期刊论文]-四川建筑2007,27.

[2] 孙方.孙明义建筑安全设计探讨[期刊论文]-建筑设计管理2010,27.

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管理 篇4

安全文明施工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我国现在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人劳动群体,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怎样既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又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是所有建筑行业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课题。经过我国这些年的不懈努力, 建筑工程施工出现的伤亡率在逐年下降。由于事故的发生往往在施工阶段, 所以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是十分必要的, 而在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也能有效地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一、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漏洞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 建筑企业和施工工人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 都属于国家利益。所以, 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 只要上级制定和出台了相关的准则和政策, 下级只要照着做就可以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也会出现一些漏洞。

由于我国实行的建筑安全管理条例主要原则是“国家监管、行业管理”, 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的立法、监管以及其他工作都是由政府来完成的, 所以, 法律规定的工程施工安全目标必须要通过政府的监管去落实, 并且要在各级地方政府或行政区域建立相应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部门或机构, 专门用来进行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工作, 先不说它监管的效果和力度如何, 这种监管体制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极其容易因监管不力而导致严重后果。

二、构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的原则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是由多个主体构成, 以政府监管部门作为主要的监管员和激励机制的制定者, 而施工单位则是建筑工程安全的主要责任者和被激励者。所以, 激励体制的构建原则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1、政府监管部门的激励原则

首先, 应该遵循法治原则, 依法来构建激励机制, 并依法实施激励机制。在进行工程施工时, 能够确保监管人员针对各种突发事故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其次, 要以建筑施工的相关安全条例为基础, 构建一个或者多个辅助性的激励机制, 必须要保证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保证他能够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自己的职责。并在恰当的时机采取经济激励手段, 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情况进行融合, 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 提高整个施工建筑行业的安全意识, 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激励体系。

2、针对施工企业的激励原则

针对施工企业的激励原则, 其实就是以经济性为动力的原则。在企业实施激励机制初期, 政府应该先投入一定的资金来作为保障, 并在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好的时候进行经济激励, 在安全生产不合格的时候进行经济处罚、停工整顿等措施, 来让建筑企业重视安全生产, 并且主动的投入安全费用。

三、构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在确保实现建筑企业直接效益的前提下, 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将安全这个最基本利益融入进建筑企业的直接利益中去, 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建筑企业的直接利益, 还能够确保最基本利益的实现。在对工程进行安全管理时, 不应该局限于工程施工阶段, 而应该工程准备阶段就开始进行安全管理, 包括工程施工完毕后的安全管理, 而这种激励机制的构建, 也能充分对整个工程包括施工前到施工结束进行评价, 使建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1、在安全施工前要进行合理的责任划分。

在建筑行业中, 不要把安全当作是工程承包商单方面的责任, 其实, 建筑企业本身也是具有保证安全生产和施工的责任的。在一个工程中, 不仅是承包方、建筑企业, 包括建筑设计师、业主都或多或少的对安全负有一定的责任, 只要每一个责任方都能对安全生产进行重视, 一定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在一个工程建设预期阶段, 工程招投标是国际通行的一个管理方式。

进行招投标时, 要针对每一个承包商进行安全标准的评价, 并且将这种评价标准纳入进招投标的标准中, 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建筑行业安全逆向选择退出的问题。

3、要设立合理的保险机制。

为施工人员购买保险, 已经成为当代比较普遍的现象。施工人员有了保险, 就可以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拿到应有的赔偿, 不会给他们的自身或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但是, 保险费率制度的确立, 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能够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经济激励方式。

4、

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 应该建立一个政府、承包商、施工人员三方的制约体系, 并保证这三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一个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来形成一个完整畅通的系统。

5、现在的建筑安全健康法规已经向以绩效为基础的法规发展。

基于我国现有的监管体制的漏洞, 绩效性的法规的实行就很有必要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设立一定的经济物质奖励, 做得好做得多的, 拿到的奖励就多, 做得差的没有奖励可拿, 甚至还会有惩罚, 这样, 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激励施工人员去规范自身的行为, 保证承包商和建筑企业的直接利益, 最终减少政府的损失, 还有利于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水平, 保障公共利益。

四、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一直是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每年因为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 设计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 使施工人员会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 从根本上保障了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述, 胡志根, 刘全等.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激励机制设计[J].系统工程学报, 2012, 27 (4) :474-480.

[2]单洪礼.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13) .

[3]李胜利.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研究——以天际蓝桥苑项目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09.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篇5

一、填空

1、二、单选

三、多选

四、判断

五、简答题

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⑴安全生产管理师工程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⑵持续改进是贯彻安保体系的基本目的;⑶预防事故是贯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根本要求;⑷项目的施工周期是贯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基本周期;⑸工程项目部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应从实际出发;⑹立足于全员意识和全员参与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础。

2、简述土方开挖的安全技术措施。

答:⑴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有单项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对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边坡支护要有设计计算书;⑵土石方作业和基坑支护的设计,施工应根据现场的环境、地址与水文情况,针对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大小,综合考虑支护方案、土方开挖、降排水方法以及对周边环境采取的措施进行;⑶根据土方工程开挖深度和工程量大小,选择机械和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方案;⑷基坑工程应贯彻先设计后施工;先支撑后开挖;边施工边监测;边施工边治理的原则;⑸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再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⑹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⑺机械挖土,多台机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和稳定。⑻如开挖的基坑(槽)比邻近建筑物基础深时,开挖应保持一定距离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时影响邻近建筑物的稳定,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边坡支撑加固措施;⑼当基坑施工深度超过2m时,坑边应按照高出作业的要求设置临边防护,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梯道。⑽为防止基坑底的土被扰动,基坑挖好后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即使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11)应加强基坑工程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包括对支护结构、周围换进及对岩土变化的监测,应通过监测分析即使预报并提出建议,做到信息化施工,防止隐患夸大和随时检验设计施工的正确性;(12)弃土应即时运出。(13)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14)爆破土方要遵守爆破作业安全有关规定。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施工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中的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的控制。以下结合本人的经验谈谈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1.部门对行业和微观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

严格推行安全生产市场准入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依法严把建筑施工单位安全资质关。按照《建筑法》规定的精神和有关地方建筑立法规定,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取得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全生产资格认证,否则视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因此,准入问题实质上就是建筑安全资格问题。建立建筑市场“退出”制度,以符合国家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对建筑施工事故,必须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挣‘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建议或力促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行严格的建筑安全和建筑质量相结合盼‘退出”制度,即对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而导致事故的施工企业,停止其招投标或降低其资质等级直至取消工程承包资格的处罚。

2.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的施工企业有很多干部献身于安全生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近4O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要搞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有效地大幅度减少各类事故,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必须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2.1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宝贵的因素,是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创造经济效益最能动的力量。因此,要把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提到党性的高度来认识。各级领导同志都要真正认识到,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就是保护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宝贵的生产力,就是保护自己的阶级兄弟,并且要在实际工作中摆正安全与生产的位置,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2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在实处,就必须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中要有人亲自抓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要设立相应的专职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作为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参谋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人各级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

2.3健全法制,加强监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

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是根据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在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和客观的科学规律制定的人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要用法规来加强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约束不重视安全生产的行为,惩办忽视安全生产,导致危害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失职人员。

2.4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劳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人的安全与健康。所以,改善劳动条件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办法。劳动条件的改善要适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際情况,要同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技术改造规划结合起来,一并考虑,并且对所要采取的劳动保护重要措施还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期收到控制和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职业危害因素的良好效果。

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为了控制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施管理到位。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一般来说,对于现场施工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3.1从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

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应该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3.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

3.3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

3.4质量成本的控制,应着重抓好施工现场的控制

施工现场是施工设备材料,人员的聚集地,也是施工费用发生最集中的地方,要精心调用施工设备,减少施工设备闲置时间。要认真做好施工组织的设计,合理组织人员施工.减少窝工费用的支出。推行定位管理方法,挂牌施工,减少施工浪费。

3.5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

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构成工程质量的最基本的单元,上道工序存在质量缺陷或隐患,不仅使本工序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而且直接影响下道工序及后续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进而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中要建立严格的交接班检查制度,在每一道工序进行中,必须坚持自检、互检。完工以后,再由专项质检员检查,然后在自检合格基础上,向监理申请验收,监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合格签字确认后下道工序才可进行施工。如监理人员在检查时发现质量问题,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要求承包人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修整或返工。处理完毕后,再按上述程序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结语

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宁强.现代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管理 篇7

关键词:电影院,改造,消防安全,设计,管理

引言

近些年来, 我国各地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火灾, 而歌舞厅、电影院等公众性的娱乐场所是火灾高发地。这些地方发生的火灾事故小则造成财力物力的损失, 重则导致人员伤亡, 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 群众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后, 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因此, 各种装潢豪华的电影院、歌舞厅成为人们进行娱乐生活的选择场地。当我们在娱乐场所享受文化生活的同时, 火灾隐患成为一个严重的潜在隐患。因此。如何做好商业建筑内多厅影院的消防安全设计工作与管理工作成为相关单位日益重视的问题。

一、简述商业建筑内多厅影院的结构特点

现代商业建筑内的多厅影院与过去传统的大礼堂, 这种新式的电影放映格局, 是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商业建筑内的多厅影院一般都是若干个小厅组建的, 座位一般在100个左右。多厅影院按照建筑楼层分布的情况, 一般在建筑的顶层位置或者非顶层位置。多厅影院的位置位于建筑非顶层时, 影院所在的商业建筑的综合结构是对其观众厅设计组合产生决定影响的因素。这个时候, 影院的观众厅组织结构只能按照建筑结构的尺度去进行设计规划, 不然, 就影院的结构规划就要产生巨大的耗费。当影院位于建筑顶层时, 观众厅的组合可以不受建筑结构的影响, 可以选择同时满足安全经济、合理的方式进行构建。因此, 现在一般情况下, 多厅影院都设置在商业建筑的顶层位置。这种建筑结构设计让观众视野变得开阔, 同时降低了电影画面的高度, 观众在观赏电影时, 会觉得更舒适。但是, 高起坡对观众厅的建筑结构、高度等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 要求观众厅有更宽敞的面积, 而为了节约成本, 影院人数也会相应增加。

二、商业建筑内多厅影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1商业建筑内多厅影院建筑格局设计不规范

现代影院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高, 普通的建筑设计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现行规范中对商业建筑内电影院的位置所在及其规模都有一定的限制, 部分电影院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播放IMAX电影这一功能, 通常都在观众厅的改造上超出规范要求。

2商业建筑内多厅影院存在的线路问题

电影院也属于公众娱乐场合, 它与其他的娱乐场合一样, 灯光设施种类多, 音响设备的数量多, 这就使得电影院的电功使用率比其他场所要高很多。相当一部分的多厅影院内都存在电路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比如:电线的老化现象, 工作人员因疏忽而未及时更换维修问题、电线的滥接滥用、保险丝的不合格使用等等。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容易引发电路短路, 进而引发火灾。

3商业建筑内多厅影院功能复杂, 疏散设计存在缺陷

商业建筑内的多厅影院通常有多个观众厅, 其形式相比于传统的单厅影院要复杂得多。每个观众厅都必须要有明确的影院进出口通道和安全疏散通道。但是, 就目前情况而言, 建筑单位由于利益方面的考虑, 减少了通道的面积, 因此在疏散设计上存在问题。

三、改善商业建筑内多厅影院消防安全的对策

1增强民众的消防安全观念

影院一定要做好消防安全教育, 对参与影院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消防培训, 让每一位工作人员认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熟记消防安全知识, 懂得使用消防安全器具。如:使用日常所见的灭火器、懂得事故中的人员疏散、会辨别起火原因、懂得扑救措施。同时, 也要加大群众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 影院可以利用网络、报纸、电视节目等作为宣传媒介, 开展公共娱乐场合事故的消防专题, 引导人们重视火灾隐患, 进而提高人们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

2严格把控消防审核

消防审核是改善影院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不符合规范设计出来的影院工程坚决不予批准。加强影院建设期间消防设施的监督和管理, 影院的安全通道和进出口的设计都要按规范设计施工, 科学合理的不射电力线路。其次要注意建筑材料质量的把关, 不能让经营者一味的为了经济利益而采用不合格的建设材料。要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关口的监管力度, 严禁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影院开业经营。相关部门只有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位, 才能从本质上消除影院存在的安全隐患。

3加强对商业建筑内多厅影院的专项治理与安全管理

影院作为公众娱乐场合, 其长治久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各级政府与要严格把守各个质量关口, 只要一个关口不合格, 就不予通过。其次, 加大长效管理力度。各个地方必须再三明确影院的监管权限, 定期召集影院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会议, 落实相关部门的消防政策, 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加大对消防工作的检查监管, 及时消除存在的火灾隐患。最后,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让全体民众参与到影院消防安全监管工作中来。

结语

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商业建筑内的多厅影院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存在形式。为了解决影院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隐患, 首先要规范其设计问题, 结合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及时的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才能达到消防工作的要求, 进而确保人们在享受精神文化的同时, 安全工作也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俊松, 郭琳琳, 吴妍.综合性多厅影院建筑设计实践[J].现代电影技术, 2013 (04) :26-27.

[2]涂宗豫.创建超凡的影视空间——高星级多厅影院工艺设计要点分析[J].中外建筑, 2010 (05) :119-123.

[3]耿松涛, 滕礼栎.现代综合性多厅电影院设计与实践[J].低温建筑技术, 2010, 32 (04) :25-26.

[4]曹立伟.现代多厅电影院建筑空间组合设计[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04) :267.

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管理 篇8

英国BSI发布了BS 9991的2011修订版。新版本的BS 9991中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以下建筑类型在设计、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指南: (1) 住宅 (单一家庭住宅、独栋公寓) ; (2) 在一个防火分区内设有独立的卧室、厨房、卫生间, 人数不超过6人的公寓 (如学生公寓、医院病房) ; (3) 养老院和护理中心。

可依据BS 9991:2011设计新建建筑, 或更换现有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扩大现有建筑。该规程同时可为建筑消防管理提供指南, 或评价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

高层建筑工程安全设计分析 篇9

1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现状和特点分析

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 消防安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不利因素。第一, 因为高层建筑整体有大型化的特点, 加之裙房的体积比较大, 数量比较多给消防带来安全带来很多隐患。第二, 高层建筑内往往人员的密度比较高且流动性比较大, 这在消防疏散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拥挤甚至踩踏的事件发生。另外高层建筑由于竖井和管道比较多, 这不利于消防人员对于火势的控制, 火势的蔓延速度将会特别快。第三, 高层扑救时候供水和排烟都非常的困难, 这不利于地面展开消防行动, 其扑救的难度相比较底层家主困难也会非常多。

2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问题分析

2.1 消防通道问题

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往往是商用建筑的空地少而密度比较高。而高层民用建筑很多虽然是设置了消防车的通道, 但很多都不是按照规定应该设置的环形车道。加上很多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被长期的封赌, 这给火灾的扑救以及人员安全疏散都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这一问题要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保障高层建筑之间至少要开设2座消防疏散的楼梯以及对外的安全出口。另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各个大楼之间进行相互的疏散, 设置相互连通的安全出口。同时还需要依照要求和规范来进行消防登高面的设置。以往的救火经验表明, 合理的消防登高面, 对高层火灾的扑救以及人员的疏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还应该在安全出口以及设置必要的应急等和疏散的指示灯, 确保在数量以及宽度等方面满足必要的要求。

2.2 设施问题

由于现代人对生活的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燃气、燃油、锅炉等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加之一些开发商为了满足美观的需要将消火栓箱镶嵌在了墙体之内, 这很容易造成墙体的耐火极限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要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就首先应该将建筑物的耐火极限放在首要的位置进行考虑。确保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建筑物的结构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遭到严重的损毁, 为人员的疏散赢得一定的时间, 同时这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的损失。

3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现状分析

高层建筑的疏散问题是确保高层建筑内人员安全的重要问题, 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首先, 由于人员素质的差异, 在面对火灾发生的时候, 很容易出现拥挤以及混乱的情况发生, 加大了因为疏散而导致的意外伤亡。另外很多高层建筑的开发商, 为了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往往在疏散口额数量以及距离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 走到以及楼梯口的面积也不符合设计的要求。最后对于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以及管理的力度往往不够, 安全门经常会被上锁, 控制中心的使用也往往不被重视, 现代化的消防设施系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4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解决方法探析

4.1 缩短疏散时间

高层建筑应该设置必要的火灾的探测系统和相关的报警系统以及及时通讯系统等。应该保证在每个楼层都有扬声器, 以确保在广播的声音能被没个人听到。同时也要加强对消防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升消防人员的责任感, 定时的对消防设施进行保养。同时也要健全相应的消防管理的制度, 并且要对制度的执行进行必要的检查。

4.2 合理进行建筑布局

在进行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合理的进行建筑的布局, 建筑的布局要尽力的简洁, 疏散的线路要尽可能的做好科学合适。对于高层建筑内所安排的各种设施则应该符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一些规定, 对于楼梯以及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设计都需要符合安全设计的相关规定, 这样才能有效的缩短人员疏散的时间,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4.3 延长危险到来的时间

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危险所到来的时间。就应该设计合理的防火的分区, 以此来限制火灾可能蔓延的一些区域。在高层建筑内应该设置必要的自动灭火系统, 这是应对火灾发生初期非常必要的手段。另外还需要设置相应的制动排烟的设施, 以此来限制烟气的扩散, 以确保逃生疏散的通道可以顺畅的使用。另外应该加大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安全的控制, 将多种消防装置进行集中控制, 从而确保可以及时的发现和控制火情。

4.4 设置诱导系统

一般对于听觉的诱导系统为广播诱导和口头诱导。对于视觉的诱导则是疏散诱导标志和事故照明等。在高层建筑中应该设置想象的诱导系统, 同时要制定好不同的应急预案。并且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消防的演练, 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防火防灾的宣传, 让高层建筑的居民了解到基本的加强安全以及危险逃生的基本常识, 以防出现危险而不知如何应对, 出现更大的伤亡。

结束语

众所周知, 高层建筑的工程安全设计是整个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对人民的生民安全高度负责, 不可偷工减料马虎了事。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高层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的监督和管理, 从而有效的确保施工中所使用的设施以及所采用的工艺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做到质量关, 确保实施到位。作为高层建筑的施工方, 在进行建设的时候要严把质量关, 认真扎实的实施好高层建筑的建筑工程安全设计工作, 从而为人民的生活财产进行保驾护航。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现代建筑中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越来越多。高层以上建筑具有节约空间和占地面的明显优势, 但高层建筑往往耗能比较大, 并且内部装修的可燃物比较多。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给设计师提出了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安全和消防的问题展开了分析, 以期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安全,设计,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丁笑影, 郭建.高层建筑选型影响因素分析及选型方法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10, 1.

[2]王永德.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10, 2.

[3]单联德, 梁洪雷, 王德海.高层建筑板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 2010, 2.

略论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设计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设计,消防,安全隐患,细节

1 高层建筑的概念

高层建筑是最近十年左右出现的一个新的建筑概念, 它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以前在美国, 24.6m或8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 31m或9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 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在我们国家, 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数字不断有所增长, 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 30层左右接近100m称为高层建筑, 而50层左右200m以上称为超高层。现代建筑中, 不断有超高的建筑出现, 由于人口不断增多, 而土地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所以高层建筑的出现势在必然, 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 从根本上降低了市政投资, 使得人口集中, 美化了城市容貌, 加快城市建设, 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优点不胜枚举。

2 建筑消防

高层建筑有它自身的特点, 先分析其不利因素, 比如说在消防安全方面, 设计人员要首先考虑下面几点。

1) 高层建筑一般而言体积庞大, 裙房体量大, 整体建筑大型化;2) 高层建筑分布形式的多种多样, 加之建筑功能的多样化, 造成了难以管理;3) 由于居住和使用高层建筑的人员高度密集, 一旦出现意外事故, 就会导致诱导性差, 难于疏散, 容易发生危害;4) 高层建筑离地垂直距离长, 一旦发生火灾, 难以迅速转移到地面, 造成疏散困难;5) 高层建筑的竖井较多, 管道密集, 火势一旦蔓延, 很难得到迅速的控制;6) 高层建筑最不利的一面就是在灾情出现的时候, 供水困难, 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镜头:某一座高层建筑失火, 消防车的喷水器械喷射的水源根本到达不了着火的楼层, 也很难把上面的人员迅速地接送到安全的地面, 排烟、登高都有相当的困难, 不利于消防工作的迅速开展。

3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3.1 出于成本的考虑, 高层设计往往略去了关键的避难层

避难层refuge storey, 在关键的时刻往往能够做到消防避难, 化险为夷。一般而言, 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 设计的时候, 为了生命的安全保证, 必须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通过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一旦发危险, 避难层就会发挥应有的价值。在救援的过程当中, 消防云梯往往不能达到所需要的高度, 在楼层的外围施救又不现实, 仓促之中往往发生混乱, 这个时候, 就需要高层建筑内部的人员利用避难层实施自救。同时在设计的过程当中, 防烟系统的智能化设置能够改善风口位置不当的现状, 烟雾排除顺利, 避难层能够保持良好的气体。

3.2 消防通道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有高层建筑的产生, 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开发商为了利益, 占用的的地皮少, 建筑物的密度高, 成本得到降低;按照规定, 高层建筑必须设置消防车通道, 但在涉及这一方面, 往往得不到严格的监督。即便是设计了消防车通道, 大部分也不符合要求, 不是没有设置环形车道, 或者是空道不平坦畅通, 至于回车通道, 更是很少设有。发生火灾的现场, 我们往往看到消防通道被阻塞, 安全出口不畅通, 安全疏散的条件豪不具备, 扑救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为了安全起见, 在高层建筑室内, 至少要设置三座左右的楼梯做为消防通道, 一旦发生事故能保证人员迅速撤离;此外高层建筑之间, 彼此该相通相连, 一旦发生意外, 能够相互之间迅速转移。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设置消防车道和消防登高面。消防登高面又叫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消防平台, 是登高消防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 开展消防车登高作业、及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内部, 抢救被困人员、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按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都必须设消防登高面, 且不能做其他用途。设置消防登高面是为了消防登高车作业的需要, 保证对高层住宅的住户进行及时救援, 因此, 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公用楼梯, 当有困难时, 登高面应靠近每套住宅的阳台或主窗。事实证明, 消防登高面具备的高层建筑, 在有了火灾发生, 楼内人员非常有利于迅速疏散, 也便于扑救人员及时赶到。还有, 消防登高场地和消防车道如唇齿相依式, 它的设立便于消防登高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靠近受灾的建筑物, 施救工作能够马上展开, 赢得最佳的扑救时间;最后一些小的设计问题也不可忽视, 比如在疏散的出口要设置醒目的标牌、指示灯等, 确保规范, 满足设计制度的要求。

4 减少安全隐患

由于高层建筑的设施众多, 虽然在服务方面日趋完善, 但是其中的某些完美的功能设施, 比如供热供冷系统, 就会加大建筑本身的负担, 因此成为安全隐患。在设计的时候, 不仅考虑到美观, 同时要考虑到实际中的需要, 更是需要注意到安全方面的需要。有更高层建筑的消炎栓箱设置在墙体之内, 在视觉方面确实达到了美观, 但是墙体耐火性降低。要解决这些综合问题, 必须全盘考虑, 仔细设计。在选用材料的过程当中, 首先要选用耐火等级较高的建筑构件, 具有抗火性的建筑物, 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为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 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 结语

设计的过程当中还要考虑到很多细节的问题, 比如说, 要让楼梯的面积不要过窄, 遇到意外情况下, 人员仓促通过, 不致于拥挤;指示的标志要醒目, 通风口要保持畅通, 排烟功能强大、设计合理;还应该设置现代化消防监测系统, 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此种种, 不胜枚举, 均需设计缜密, 以防万一。

总之, 对建筑设计人员来说, 高层建筑的设计, 安全第一, 要朝着人性化、生态化日益前进, 满足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需要, 为社会的发展尽竭尽微忱。

参考文献

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建筑安全管理;PDCA循环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2000年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4820.10亿元,总从业人数达2110.66万,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数的1/3.与此同时,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它说明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健康条件与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建筑业的整体形象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对高素质人员的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是整个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3]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也把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引用为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通用的管理模式,而且PDCA循环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安全月、安全年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2.1安全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

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应从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鱼刺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0~1”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基础上,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2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

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于企业的总的PDCA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2.3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均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一般需数月-之久)。巩固期过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實施程度(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完成的效果(与企业历史上最好阶段比较,与基期比较,与安全工作目标比较)。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排列图、控制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2.4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

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

三、结语

建筑空间安全设计概述 篇12

1.1 建筑空间的概念

建筑空间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通过运用各种建筑要素和形式而形成的建筑内部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的总称。其中, 内部空间主要指由墙壁、地面、门窗、屋顶等围城的空间, 外部空间是指建筑物和周围的树木、山水、街道、广场等形成的空间。

1.2 建筑空间安全设计的概念

建筑空间安全设计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 是指为了避免建筑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进行的设计, 它是建筑设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建筑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安全设计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从建筑的前期策划阶段到中期施工阶段和后期试用阶段等都要确保其安全性。同时, 每个阶段又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设计以及建筑水暖电设计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1.3 建筑空间安全设计的内容

建筑空间安全设计既包括结构安全、电气安全、防火安全、以及安全设备等, 也包括建筑安全规划、安全防范设计、场地安全设计、以及降低施工风险的建筑设计等。在进行建筑安全规划时, 要对区域环境进行调查进行区域安全规划;同时还要研究城市灾害源、城市应急资源、以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机构的设置等, 进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此外还要针对灾害情况制定减灾防灾和避难策略。在进行场地安全设计时, 要分析建筑场地的周边环境, 划分安全防范的等级, 并设置缓冲区, 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而安全防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防范犯罪的发生, 因此要特别对走廊、电梯、厕所等空间加强安全设计。

2 当前建筑空间安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层建筑没有避难层

为了缓解土地紧缺的状况, 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层建筑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 受造价成本、住宅容积率、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大多数的高层建筑没有设置避难层。这就导致一旦发生火灾等险情, 救援消防云梯车无法达到救援所学的高度时, 就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 即使在一些设置了避难层的高层建筑中, 由于其防烟系统的不完善, 使得大量烟气会从风口位置进入到避难层内, 达不到防烟的目的。

2.2 建筑消防通道存在问题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开发商往往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致使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小、空地少, 缩减了防火间距, 没有设置消防车通道。而在一些高层建筑中, 虽然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了消防车通道, 但一般没有设置在平坦空地上, 且很多不是环形车道, 没有回车场, 限制了消防车的顺利通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建筑内部至少要设置两个以上的消防安全出口和消防疏散楼梯, 同时在建筑物之间也要设置连通消防安全出口, 保证各楼之间可以实现相互疏散。此外, 在消防登高面的一侧, 要设置至少一块消防登高场地, 保证消防车能够迅速展开施救工作。

2.3 建筑中的装修和配套设施不健全

当前, 建筑越来越追求外表的美观和功能的健全, 因此开始实行集中供应冷热水和空调, 这样就增加了建筑自身的负担, 使燃气、燃油、锅炉等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在一些建筑中, 为了美观直接把消火栓箱镶嵌在墙体里, 致使墙体自身的耐火极限达不到要求。因此, 为了消除这些安全隐患, 在进行建筑安全设计时, 要尽量把消防栓设置成环状管网, 在一些条形建筑中可以把管网竖向摆放成环状。此外, 在高层建筑中进行安全设计时要确保建筑物耐火等级, 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短时间内不被损毁, 从而为进行人员疏散争取更多的时间, 也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3 建筑空间安全设计策略

建筑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使用维护阶段, 因此在进行建筑空间的安全设计时, 要从这三个阶段出发, 考虑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 把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3.1 规划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 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筑选址、环境勘察、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招标投标等, 在一些情况下还要制定初步的施工方案。在这一阶段, 参与的人员主要有业主、管理人员、以及规划设计人员等, 由于此时的建设环境和建筑构造还没有成形, 一般不会出现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情况。但是, 规划设计阶段的安全设计需要对后续工程的施工和建成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和识别, 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加以预防和控制。

规划设计阶段的安全设计要从现场调查着手, 对建筑设计进行危害分析, 预测在施工阶段和使用维护阶段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一般通过分析地质状况、周边交通、地下管线、空中电缆、以及施工环境等, 进行安全评估, 然后再拟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同时, 还需要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和维修等问题制定出对策, 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例如, 当建筑区有地下电缆或煤气管线时, 为了避免发生触电或煤气泄漏事故, 需要事先制定保护措施加以应对。

3.2 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施工阶段的安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尽量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安全问题。首先, 在工程施工时, 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工作, 对于建筑结构以及消防设施的安置等不能随意更改,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 还要保证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达到质量标准。建筑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而机械设备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因此确保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与建筑空间安全密切相关。同时, 还要保证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建筑安全问题。

3.3 使用维护阶段

在使用维护阶段, 与之相关的人员主要包括业主、来访者、维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 主要包括建筑、设备、以及事故发生时可能会波及到的任何物体。因此, 在进行建筑空间的安全设计时, 不仅要使建筑物本身具有防火、防灾的功能, 还要根据建筑物的地域特点和性质, 全面分析和判断来自建筑内部及外部的安全威胁,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带来的安全隐患。例如应对洪水、地震、台风、恐怖袭击等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4 总结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使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但是, 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利益, 建筑的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必需要从建筑空间安全设计开始着手, 着力消除建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摘要:建筑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栖身的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 使得建筑的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建筑空间的安全设计需要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对建筑空间安全设计的基本认识、当前建筑空间安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筑空间安全设计策略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概述。

关键词:建筑空间,安全设计,问题及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蓉, 王征.建筑安全设计[J].山西建筑, 2007 (25) .[1]王蓉, 王征.建筑安全设计[J].山西建筑, 2007 (25) .

[2]周铁军, 左进, 林岭.西部山地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安全评价[J].新建筑, 2007 (05) .[2]周铁军, 左进, 林岭.西部山地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安全评价[J].新建筑, 2007 (05) .

[3]郑安.提高我国大型建筑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标准[J].中华建设, 2007 (10) .[3]郑安.提高我国大型建筑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标准[J].中华建设, 2007 (10) .

上一篇:成功是最大的失败下一篇:领导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