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集体财务管理水平

2024-06-06

社区集体财务管理水平(共9篇)

社区集体财务管理水平 篇1

奎文区位于潍坊市的城市核心区域,一直以来是潍坊市经管工作联系点,在贯彻落实《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中,该区以全面推进社区民主法制化进程,切实抓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目标,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基础,改革创新,加强监管,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创新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该区以民主管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股东合法权益为主线,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创新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全面推行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为着实解决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集体资产主体不清、产权虚置等管理瓶颈问题,自2008年开始,该区紧紧抓住“潍坊市被确定为山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这一契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改制中,该区探索形成的“奎文改制4+3+3 模式”,即在改制浅水区,重点抓好宣传发动、清产核资、产权确认、规范操作“四个关键环节”,确保改制全过程无折扣、真正改到位;在改制深水区,重点破解工商登记缺乏依据、资产变更登记收费、新经济组织职责定位不清“三大难题制约”,确保深水区改制不停步、力促改彻底;在后改制时期,重点强化制度、科技、市场“三项监管手段”,确保改制后监管跟得上、保证改的好,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充分肯定,纷纷被外地学习借鉴。奎文区也成了集体资产改制和农村“三资”管理的“改革创新实验田”和“经验做法联系点”。

(二)创新管理体制,全面实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

为适应集体资产改制后的监管需要,该区以促进民主法制化进程为着力点,以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目标,制定了《奎文区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资及财务管理办法》、《奎文区社区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修改完善财务预决算、收入支出管理等十几项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经济组织(村级)资金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特别是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范围,明确了街道经管站监督、检查、指导和服务的职责,做到了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越俎代庖,健全了民主理财机制,改变了以前不公开、不民主、不公平的弊端,增强了社区经济组织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通过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协议的签订和履行,不断延伸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并与规范运行主体、清理经济合同等工作衔接,将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的“三资”全部纳入代管范围。集体“三资”的增减变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严格执行资产资源交易公开招投标,使集体“三资”安全完整和富有效率。全区所有街道与所辖社区经济组织签订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协议,代理范围从以往的单纯资金、账目“双代管”到资金、资产、资源和财务账目“全代管”,对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和经济合同管理进行“全程代理服务”,实现了“三资”委托代理的全覆盖。

(三)创新财务管理手段,研发了“奎文区社区经济组织监督管理网络平台”

为满足集体资产改制后的监管需要,提高管理效益,在全市率先组织研发了一整套全新管理软件。该平台设置“财务管理”、“三资管理(审计监督)”、“股权管理”、“重大事项管理”、“合同管理”和“监督检查”六大模块,主要以改制后社区经济组织“三资”(资金资产资源)、股权量化方案、股东名册为基础信息,对社区经济组织所有经济活动和组织管理事项的全面、实时、动态监控。通过区、街道、社区经济组织三级联网,做到了“三个实现”:一是实现了区级对全区所有社区经济组织,街道级对所辖社区经济组织,社区经济组织级对其本身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组织管理事项进行全面、实时、动态的查询分析和汇总监控,足不出户就能一览监管对象的全貌。二是实现了财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和会计核算规。通过充实“应付股利、福利支出”等12 个一级科目,进一步规定“股东福利费、个人股分红、集体股分红”等28个二级科目和对43个会计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作进一步说明解释,使会计核算和规范管理有了明确标准,得到了使用者和考察学习者的认可。三是实现了创新性和全过程监控的协调统一。该平台的监管范围涉及到社区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的各个环节,涵盖是否民主理财、是否财务公开、是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经济合同是否招投标、入账前是否审计、各项费用指标是否超标等。设置了全新的“股权管理”模块,加强了对经济组织股权继承、赠与、转让信息管理,真正实现创新与全程监控的协调统一。

二、落实监管措施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社区“三资”管理水平的关键。为此,该区首先从基础工作抓起,先后制定了社区经济组织资产及财务管理办法、社区股份经济审计工作意见等文件,确定了“三资”管理的标准和依据。然后,着重落实了四项监督管理措施。

(一)落实审计监督

以区经管局、街道经管站为骨干,辅助以审计评估中介力量,对街道代管资金及集体财务实施定期审计和重点审计,对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实施专项审计,对社区干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通过审计,促进了各项财务管理政策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一系列制度的贯彻落实,发现违法违纪及时予以纠正,保护了干部。通过审计,摸清了集体家底,使干部群众心中有数,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审计,建立起了效益评价机制,对每个社区经济组织的资本运作效益和效果,给予客观评价,使各管理层明白得失利害,改进管理,使上级领导准确掌握全局,把好发展脉搏,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二)落实民主监督

充分发挥社区经济组织监事会和社区居委会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实施民主监督。通过对年度收支预算和月度收支计划的执行监控,以及开支审批的监督,促使董事会成员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对重大投资项目、集体土地出租转让、借款担保等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的监督,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集体损失。通过日常监督,警钟长鸣,使基层干部绷紧依法民主透明这根弦,增强了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保护了干部,促进了发展。近年来,全区没有出现随意担保造成的损失,在民主管理和三资管理方面也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落实公开招投标

该区通过广泛宣传和示范带动,通过规定5万元公开招投标起点、应纳入公开招投标范围而擅自不纳入的不准审计入账等硬性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工作开展。

(四)落实合同管理

重点开展了社区经济组织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整顿。从抓源头监管入手,针对目前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合同到期不续签、收入收缴不及时、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清理范围涵盖各社区经济组织对外签订的所有经济合同和应签未签所涉及到的所有经济事项;清理内容包括合同的数量、内容、保管、履行、运用等五个方面。重点清理了社区经济组织存在的“事实合同”、“拖欠合同”、“口头合同”、“口袋合同”等问题合同。建立“问题合同台账”,按照问题合同“清零管理”的目标,对“问题合同”逐笔清理核实,该续签的续签,该落实催缴责任的明确责任人和期限,该注销的注销完毕。

总之,通过不断创新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监管措施,该区的集体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全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泽英.论提升社区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

[2]张金莉.浅谈如何提升社区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外资,2012

社区集体财务管理水平 篇2

提高社区城市管理水平论文

摘要:社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室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托社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城市管理机制,是城管践行党的xxx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多中心管理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所开展的基层基础工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城管工作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社区的城市管理提供管理、服务、宣传、配合等工作。社区的城市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社区城管工作室工作成效的好坏,其中,社区城管工作室中城管队伍的素质高低的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社区城市管理水平社区城管工作室 多中心管理

正文:当前的全社会的城市管理现状均是在一片褒贬不一的大环境下探索着前进。这其中,由于现今社会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与部分群众的利益需求的矛盾一直存在,城管部门很难实现既要考虑到当事人的“肚子”,同时顾及到政府的“面子”,最终照顾到老白姓的“日子”的平衡状态。

这其中,是否可以出现一个组织或者团体,在政府职能部门与群众中间充当群众民意的收集站、政府执法的先锋兵、群众工作的“老娘舅”已成城市管理工作发展趋势中的关键。

社区的城市管理是以社区城管工作室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本文中,结合招宝山中队城东社区城管工作室以及xxx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多中心管理的视角出发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的城市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多中心管理,践行xxx浅谈几点看法。

一.多中心管理视角下的社区城市管理现状现实意义

多中心制度安排为城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新思路。从前的以行政执法机关为唯一主体的城管执法模式剥夺了其他主体如非政府组织、市民以及私营企业在城管执法中的参与权,使得执法者和执法对象直接对立,缺乏一定的矛盾缓冲机制。因而,其他主体尤其是以社区为代表的群众组织加入到城管执法中,实现社区的城市管理的“自治”,应是今后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多中心制度安排强调自发性,降低了城管执法的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依照多中心的制度安排,在城管执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等群众组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些较小的城市管理事件中,社区更了解事件的对象和情况,能够更准确、及时地获取有关信息。多中心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对象的相互认同。社区可以作为联系公共权力与社会公众的重要纽带:一方面,通过如实地向城管反映和表达其服务对象的利益诉求,提高执法决策的质量和执法行为的人性化;另一方面,通过其有效渠道,对执法对象进行宣传教育,使之理解并支持城管执法部门的工作。

二.多中心管理理论指导下社区城市管理的现状(城管工作室的初步成效)

总书记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参加审议时说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针对当前社会城市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xxx区各级领导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多举措并举开展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

一是开展听音问政,广听名义,通过网络建起群众参与和表达机制,打造一个“不下班”的城市管理部门。去年起,通过网络问效平台,招宝山中队解决168个群众信访督办案件,其中涉及城东社区的20余件群众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得到第一时间妥善解决。

二是第三方介入,通过手机执法通将巡查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上报智慧城管中心平台,然后反馈至(网格)路段管理队员,要求到现场处理,真正实现智慧型城市管理。年初至今,通过智慧城管中心平台,共计1525个,日均约16个在城东社区范围内涉及城市管理问题的案件得到解决。

经过近半年的试点推进工作,城东社区的社区城市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城管工作室不仅可以实现更多群众在网上“参政议政”,还可以走进“现实政府”,成为政府群众工作的推手。

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社区作用得以发挥。开展“城管进社区”试点工作的主旨在于激发社区内在动力,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自己家园自己管”、“建设核心宜居城市”的目标。

一是社区在提升市容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社区居民的意见反馈,以中山路沿街增设路灯工作为代表,多处社区市容环境得到整治更新,显著提升了社区市容市貌和生活环境质量。

二是社区在缓解执法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社区在解决城市管理历史遗留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社区在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南大街朝宗坊餐饮店油烟扰民问题为例,在社区的组织协调下,城管部门联合其它职能单位先后召开3次协调会议,通过“和平友善”的方式温和的解决问题。

五是社区在“自己家园自己管”和规范居民行为自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城东社区通过自主管理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决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治理流动摊贩以及餐饮店跨门占道问题上的尴尬。

第二,居民公共意识正在得到提升。

一方面,在“城管进社区”过程中,城市管理部门将城市管理知识信息、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输送进社区,在居民中大力倡导“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的理念,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和治理模式,调动了居民和其他社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社区环境秩序和城市品质的提升,相应地提升了社区居民对于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促使群众更新传统思想观念,摈弃“社区管理是政府的事”的懒惰意识和等靠要的陈旧观念,树立起“我的社区我要管”的家园意识。

第三,城管形象得到整体转变。

通过试点工作,居民切身感受到城管人的辛劳付出是在扼制违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确切的说就是为广大市民服务。从而使居民切身体会到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对城管的认知趋于普遍、深入、全面,城管部门日益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城东社区城管工作室的成功运作,也为社会城管如何开展工作提供了蓝本。

然而,在目前的社区城市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最为关键的就是城管工作室刚刚起步,尚未深入人心,无法和社区警务室一样成为社区内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照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为这几点:

一是社区城管工作室仍处于成立初期阶段,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建设。

二是社区城管工作室未真正融入社区,仍然是在社区与政府之间充当着一个传话筒的角色,没有“话语权”。

三是街道等上级部门欠缺高对于社区城管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

四是仍然有大部分的社区内部居民无法亲自参与到社区的城市管理工作中。

三,关于提高社区城市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多中心理论下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的设想)

一是深入对劲社区城管工作室合理化建设:1.转变观念,主动服务代替被动管理,积极参与社区各类“小事”纠纷的调解,提高居民对城管工作的满意度。2.提升能力,加强城管队员素质培养。社区城管除了具备一个人民城管应该具备基本素质基础万,还应该具有与社区城管工作中特定性相适应的综合素质,一管多能,成为多面手,即“人民群众帮手”、“城市管理能手”、“安全防范强手”、“信息宣传高手”。3.领导重视。组建合理的社区城市管理队伍,社区城管工作是否可以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城管部门以及市、区各级领导是否支持这种新形势的城管工作形态。领导应当认识到社区城管的重要性,建立完善和完善相应考核机制。

二是定期参加社区党组例会,通过参加社区党组例会,可以更为直接的将政府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各类要求及意见及时的传达到社区,同时居民对于社区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意见及建议也可以第一时间传达到城管部门。

三是建议街道等上级部门完善对于社区的考核机制。如同社区警务室,街道等上级部门应该在对于社区城市管理方面加大考核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是社区城管工作室真正的扎根社区,成为其必不可分的一部分。

社区集体财务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社区政工;管理水平;探讨

社区政工工作的有效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对于保障社区政工工作的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措施,导致社区政工工作的管理水平一直不是十分的理想,因此本文对社区政工工作的管理措施作出了探析,以期提高社区政工工作的管理效率,保障工程的质量。

一、社区政工的作用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协调利益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的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当前人民内部各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继续扩大、阶层分化加剧、利益日益多样化,复杂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正确处理各类矛盾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

(二)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调动积极因素

我们要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在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帮助调动社会各阶层群众的主动创造性和人民的积极性,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事业。通过形势和政策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了解积极向上向上的精神概念,使人们认识到切实他们根本利益的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并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自觉地奋斗。要满足人民实现伟大的愿望,实现人生的价值是激励干部对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高公民整体素质

和谐社会也就值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及建立一个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个重要目标。不仅要处理这个过程中的物质利益的关系,还注重提高政府对整个国家承担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民间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参与,履行公民职责。通过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文化建设活动,系统规范严格的管理和娱乐方式,帮助人们提高民主的精神和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的形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正义。

二、提高社区政工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

第一是坚决落实中央决策精神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各地方政府应坚决贯彻实施。

第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城乡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的交汇点,是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进行社会建设的重点。城市和农村社区,在调节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是在“前沿”的地位,迫切需要充分发挥面向社区居民,进一步加强在新时代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第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社区是党执政的基本单位,社区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和各项任务堡垒,加强基层执政必须抓住这个根本。在地方的领导下,在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大力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的自治功能,提高组织化程度以为社区居民打下坚实的和稳定的长期执政的群众

基础。

(二)创新思路不断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供组织保证,以加强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负责相互协调,社会力量支持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进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进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

第二,提高城市和农村社区服务和设施,为加强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护。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实现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大力加强社会福利的群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建立在一个多层次的教育平台的指挥下的一个主流思想。社区图书馆、社区文体活动室、社会科学画廊、社区广场和其他类型的文化活动。设施应利用开展各种群众体育和娱乐活动:社区合唱团、社区剧场、社区书法等,为社区流行的各类组织的活动建立一个平台。要利用社区广播电台、广告牌、黑板报、公告宣传阵地,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应探索建立社区媒体和大众媒体的联动机制,应大力宣传典型特征和社会的事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应切实渗透到社区。

第三,提供人才保障和扩大社区工作者,以加强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者注册制度,以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强与社区居民社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驻区单位、社区机构、企业、部队、学校、电力、坚持共享的理念,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构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

第四,要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工作。社区党组织应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列为议事日程,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指导分析。对党员进行定期学习教育,把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从而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三、总结

提高社区政治工作,应提高对社区政工的认识,不断增强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还应创新思路,不断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提高社区政工管理者提高社区政工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福新.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六大举措[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04).

[2]王天明.浅议如何做好社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与企业,2011(05).

社区集体财务管理水平 篇4

一、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村级集体经济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 是农村基层群众十分关注的敏感话题。虽然村级组织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一级政府, 但当前的一个村, 无论地域面积或所辖人口, 都相当于以前一个乡。一个村在自主管理村务时, 已承担了相当多的政府职责, 是乡镇政府履行某些行政管理的基础。特别随着村级财务收支规模的扩大, 一个村的管理状况, 尤其是财务管理状况, 是否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不仅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而且对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 各级政府对村级财务问题有了较大的重视。如慈溪市陆续出台了村级财务公开、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和村级财务会计电算化等一系列有关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这些制度的全面实施, 使全市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制度和规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 有些财务制度和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当前村级财务发展规模, 在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 各类财务管理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 激发了村民来信上访事件不断增加。不仅极大地牵制了镇党委、政府的精力, 严重影响了镇党委、政府在基层的威信和号召力, 而且让党委、政府在农村工作中陷入被动, 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集体资产发包出租等制度执行不严格。随着村级经济规模和社会事务的扩大, 各类房屋道路、休闲福利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同时, 随着村级集体资产的积累, 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出租发包现象激增。财务管理问题逐个暴露, 有的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一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程序欠规范。按规定要求进行招投标的大额项目, 个别村擅自分解项目, 私自招投标或搞暗箱操作;有的要求“两委会”集体讨论的事项, 一些村不管开或不开, 都是被少数人意见所操控, 变集体决定为个人决定。二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书面资料不规范。协议要素、条款内容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现象很普遍。甚至不签书面合同, “口说为凭”的现象也时有存在。三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资金收付不规范。如大额的工程项目付款未取得合法有效的工程款发票, 或以村级应支付费用项目冲减应收取的村级收入项目, 或利用财务监督的漏洞, 将收入来源作为“小金库”坐支或挪用。

第二, 在实施“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中存在难度。几年前, 慈溪市实施村级财务委托镇会计代理, 这一制度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村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漏洞或缺陷。因为根据制度要求, 村级集体资金的收支款项全部纳入到镇代理财务会计核算和审查监督的范围。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一个镇代理会计通常同时处理三个以上村的账务, 并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 审凭证不审合理性的现象。另外, 由于代理会计未亲身参与村集体具体事务, 不清楚收支的合理性, 可能让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而因无法对收支整体项目进行有效的审查监督, 更有可能使部分资金在账外运行, 为部分村或村干部违规操作或中饱私囊留下了空间。主要表现为:报糊涂账、制作假凭证或者干脆不入账。

第三, 资金、资产管理尚不够规范。随着村级富余资金的增长, 一些村利用集体资金, 进行个人投资或擅自出借, 集体资金风险日益积累;有些村里的房屋、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被无偿借用或占有, 导致集体利益受损;更有由于不当吸储或高息利诱, 村或个人利用集体资金放贷或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致使银行账款不符, 存款短缺。

第四, 报销审批手续不符规定。虽然规定:凡支出票据, 必须取得合法凭证, 即同时写明用途, 并做到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三证齐全。但实际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大额支出未经集体研究讨论后再审批, 财监小组形同虚设;票据凭证尚不够规范。开支使用白条及三证不全, 未注明款项用途的现象仍比较严重。

第五, 村级财务公开不符合要求。村级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 但在公开时间、公开项目和公开清晰度上, 都与群众监督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如有的村公开不完整, 甚至搞假公开;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欠细欠具体的问题, 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捡无关紧要的公开;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不进行专项公开告示等。

第六, 监督机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首先, 在民主管理方面, 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滞后。有的村虽然成立了理财小组, 但形同虚设, 极少发挥作用。在村务公开不够到位、群众知情权、民主管理权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 不但群众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还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其次, 镇政府在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业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时, 往往存在只注重资金平衡和单据审查, 而对村级支出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 以及对村级收入是否有被截留、挪用或者改变用途等的审查不够到位, 使得利用虚报开支、现金收入不入账和截留、挪用等方式贪污、私分村集体财产的现象没能及时发现。

三、问题存在和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 村干部法律、法规意识欠缺。农村民众法制意识淡薄, 村干部不重法、不懂法的比较多。部分干部做事只凭“良心”, 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 财务管理问题与已无关;还有干部以为法律规定村民自治就是村干部自治, 上级政府的制度, 上级政府的监督, 都是空的;有的甚至想方设法谋私利, 故意搞乱财务, 混水摸鱼。

第二, 村级财务力量薄弱, 难以适应日益扩大的财务收支规模。当前, 村级财务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一般情况下, 一个村经济合作社只配备了一名村出纳, 负责办理本村的财务事项, 并向代理会计报账。其他干部不闻不问, 这样势必导致财务力量难以适应财务规模, 内部牵制制度落实不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且, 村出纳一般由村干部兼任, 村干部年龄偏大, 又不注重学习财务知识等因素, 导致财务素质普遍较低。还有的不能安心从事财务工作。代理会计又分管不同的村, 不常驻村级财务部门, 难以实时指导和监督, 致使一个村实际的综合财务力量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财务收支规模。更不能达到村自治自理的法理要求。

第三, 村民自治意识不强。农村社会缺乏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政治气氛, 只要不涉及土地、财务重大问题, 村民对参与村务事务持无所谓态度。多年来, 由于大部分村无重大事务需要村民决策, 无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问题, 村民对村级组织期望值不大, 导致部分村民的离心效应和淡薄意识。农民只关注于自身经济发展, 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敢管。

第四, 乡镇监管乏力, 违法查处力度不足。目前, 许多乡镇的农村经营管理、农财审计工作单位人手严重不足。特别是税费改革后, 乡镇不再设立专门的农经部门, 职能实际上由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分担。由于职责分工的不明确, 使村级财务管理实际力量减弱, 如观海卫镇实际只有1位农经干部来负责管理全镇四十多个村的财务。同时由于业务经费无着落, 造成了工作开展困难和“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的局面。而且因村组织不是一级政府, 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 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纪检部门在辨别其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时, 也存在罪与非罪界定难, 查处棘手的情况。

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第一, 大力开展农村基层民主宣传及教育, 提高民主理财意识。将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促进全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在前面。一是加强普法阵地建设, 为村民学法提供便利。利用便民图书室, 法律宣传栏, 村务公开栏等, 广泛开展普法宣传, 将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宣传到每家每户, 使他们明晰合法与违法的界限, 切实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观念。二是充分发扬民主, 坚持民主决策。坚持公平公开, 切实增强村民的参政理财意识, 知道自己的权力及如何运用。特别要以制度的形式规定村财务监督小组、村民代表的财政对村级经济收支活动民主监督和管理权限, 注重对其的财务法规知识教育, 切实提高监督管理村级财务的能力。从根本上扭转村级财务混乱的现象。

第二, 不断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使其落到实处。制度建设是规范村级财务根本保障。实践证明, 诸如村级财务公开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都行之有效, 如实行大额开支实行支票结算, 坚持账、款、支票、印鉴分开保管的内部牵制原则。健全财务审批制度, 加强经费支出管理, 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还有不断改进和改善的空间。最关键是如何让制度便于操作, 以推进自觉有效地落实执行。如在制造财务公开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公开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公开制度, 招标投标制度等时, 大力推进信息化程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将所有公开信息录入电脑, 利用电视、网站、多媒体终端等形式实时公布, 方便村民随时随地查看, 实现政府、群众等全方位监督。规范一事一议程序, 可试行因村干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民事责任赔偿制度。

第三, 切实加强实施财务监督制度。主要要加强三项监督。一是加强会计监督。代理会计应列席村财务预算、决算会议和“一事一议”、重大项目确定及招投标等具体事项, 鼓励代理会计多下村了解村务。代理会计有权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综合审核, 对不符规定的原始凭证、违反财务制度的收支行为, 有权拒绝和要求纠正。二是加强审计监督。乡镇农经站应配合审计部门专门负责对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代理会计业务的审计监督, 或委托社会中介性审计组织对村级资产、资源进行审计查证或提供咨询服务, 以财务审计、干部离任审计和专项性审计为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 对现金存款进行不定期盘库, 防止挪用。对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执行情况, 应进行回访检查, 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公布。三是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应广泛宣传民主理财政策, 鼓励和引导普通村民加入到村级财务管理的队伍中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及时核实情况, 并向村民公布结果。做到有问必答、有错必纠, 切实保障村民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谐社区 篇5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社区服务,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建立和谐社区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造福工程。

关键词:社区服务; 和谐发展; 政府机构改革; 社区资源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政府机构改革的总趋势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今后工作的主要着眼点是宏观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提供保障、检查督促。大量的社会工作和服务工作都开始回到街道这个基层。街道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服务工作的当然承担者。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对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加速立法、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管理和运作外,还要在政府的倡导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强化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社区管理目的是社区服务。只有通过开展广泛的社区管理,带动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建立和谐社区才能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文化和文明程度,建立和谐社区才能有效地保障和推行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建立和谐社会服务。

二、社区管理是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否顺利解困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焦点,成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标志。而国有经济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大、中型企业曾经把包揽一切社会性工作作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经验来推行。职工只要一进入企业,就成为“企业人”,诸如孩子入托、上学、单位分房、直到生老病死等问题,全部由企业包揽,使企业背上巨大的包袱。企业为了维持“企业社会”的运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影响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削弱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割掉企业的“尾巴”,就要把其不应承担的社会职能还给社会,变“企业人”为“社会人。而这些社会性的工作必须有人来承担,这副重担就历史性在落到社区的肩上。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下岗人员。为了保证下岗人员基本的生活需求。客观要求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而社区管理以其就业容量大、需要劳动力层次多的优势,已经成为吸纳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载体。同时,社区服务中心与企业、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可根据下岗职工和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给下岗职工“充电”,为和谐社区创造好的就业环境。

三、社区管理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城市管理呈多元化状况,如代表政府基层组织的街道、居(家)委会;代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派出所、房管部门、工商部门;代表一定商业利益的物业管理部门等,都从各自的职能和利益出发,参与城市管理。这就难免产生管理交叉,互相掣肘的现象。管理的条块分割也难以涵盖整个社会空间。传统的行政组织管理和政治控制已经不适应现代化进程,从而引发一系列变革。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的引入就是这种变革的反映。现代社会管理应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现代社区管理要通过组织全方位的杜区服务建立社区的公共联系纽带,逐步培养和提高社区成员的归属感;二是通过建立和执行社区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使社区公共空间更有秩序、更和谐、更舒适、更安全;三是通过服务和管理,逐步实现社区公共事业的目标。由此可见.管理的基础是服务,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需要现代化的社区服务。

四、进一步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提高对社区管理服务的认识。

加强社区管理,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城市社会保障和城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当肯定,我们对抓社区服务工作的认识比过去确实有了提高,也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居民群众的欢迎,但距离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发展社区服务业的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我们在转变观念上。

还存在着社区管理是软指标,可抓可不抓;社会管理服务的面太宽,额外负担重;开展社区服务,一缺人员编制,二缺资金场地,难发动、难拓展等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多。要认识到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这项工作做的好与坏,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们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瞻前意识,用更多的精力、更高的标准抓紧、抓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待业管理指导。

社区集体财务管理水平 篇6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卫生服务,策略

1 社区健康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是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1]健康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对个人及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 为其提供健康咨询与指导, 并对危害其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社区健康管理是指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的健康管理, 在社区内将被动的疾病治疗变为主动的疾病预防与管理, 是现代医学服务的一个新模式。

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能够调动个人及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积极性, 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创造最大程度的健康效果。加强社区健康管理, 可以预防和控制个人疾病的发展与群体疾病的蔓延, 降低发病率、病死率以及疾病致残率, 可以有效防治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并降低医疗成本, 可以建立有效的个人、家庭及社区健康档案以形成科学、完整的健康信息系统, 为医疗卫生部门制定与实施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加强社区健康管理, 可以全面提高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 对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与问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范围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 “六位”一体, 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着良好的基础医疗条件, 因此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健康管理具有良好的时效性, 既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保健的需求, 同时提高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在我国健康管理还是一个新兴行业, 加之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贫穷与患病人数众多, 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 因此发展社区健康管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战略任务, 既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社区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升高、医疗卫生费用上涨等诸多问题。

2.1 社区人口老龄化

社区人口老龄化为社区健康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老年人群是多种疾病的易发群体, 加之体质上的衰退导致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对疾病监测与预防能力下降, 以及在日常保健与康复护理上都要投入较大的人力与物力。

2.2 社区人口慢性病发病率升高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社区人口慢性病发病率增高不仅造成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 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同时也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2.3 医疗卫生费用上涨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与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增大, 多种因素导致医疗卫生费用的增加, 很多社区群众不愿将钱花在疾病预防与日常保健上, 忽视了健康管理的作用, 影响了社区健康管理的建设与发展。

3 加强社区健康管理的策略

3.1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政府合作

与政府合作主要是为了解决由于现阶段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人们还不愿意为购买健康管理而付费的实际问题。政府出资进行财政支持, 主要包括社区卫生管理系统的建设费用、居民的部分医疗费用与医保费用, 以及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宣传与教育的费用支出。社区服务中心出力, 对社区居民进行档案数据系统的建立, 对居民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与制定管理方案, 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 大力宣传并开展健康管理教育。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政府联手, 共同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提升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

3.2 完善社区健康管理网络化

社区健康管理系统是以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 融医疗、康复、保健、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 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 以此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的一种系统。[3]社区健康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 应用信息、网络、数字化技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就医情况等进行整体评估与分析, 减少社区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人力与物理投资, 实现办公与信息处理的自动化, 并逐步实现网上在线的健康监测、管理与教育。完善社区健康管理网络化, 可以在社区医务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之间搭建起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 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拉起一张保护网。

3.3 加强社区健康管理教育

疾病的发病要通过一个不断累积与发展的过程,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做到将疾病防患于未然, 病患可以熟知疾病的康复与保健知识, 提升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物遗传因素, 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社区居民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进行干预, 使得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摒弃不健康的行为。加强社区健康教育, 要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渠道对多人群以多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在校园里可以在儿童游戏过程中灌输健康管理知识, 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讲解健康管理的文化课程;在家庭里贴挂健康管理宣传活页;在社区里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俱乐部等。加强社区健康教育, 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与文化水平, 知病懂病防病, 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4 小结

社区健康管理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初级探索阶段, 社区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完善是解决我国医疗矛盾的一大出路, 加强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医疗体系与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改善看病难与看病贵的实际状况, 实现人人享有医疗服务的权力。虽然要全面实现社区健康管理功能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发展道路任重道远, 但是在我国只有大力推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才能真正的将社区健康管理建设成一项惠民利民的服务项目, 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建勋, 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 22 (01) .

[2]邓晨珂, 等.社区发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分析[J].卫生软科学, 2012, 26 (09) .

[3]胡玉宁, 等.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综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9, 16 (04) .

浅谈如何提升社区资金管理水平 篇7

人工成本、材料费、修理费等重点成本项目占到社区总成本的80%, 同时, 这些业务是维持社区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支出。只要控制好这些重点费用, 社区的成本控制就能基本得到保证, 同时, 合理预测及安排这些重点费用的货币资金支出, 也是维持社区正常生产经营的关键。

1.发挥人工成本项目组的监督管理优势, 保障人工成本货币资金支出预测的准确性

人工成本占到社区总成本的60%, 人工成本管理是社区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胜中社区成立了人工成本项目管理组, 由社区分管经营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 劳资、财务、安全、房产、老年等部门负责同志及负责相关业务的具体经办人担任成员。负责对社区人工成本运行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全面监控, 同时对人工成本的货币资金需求量进行年度和月度预测, 确保全年人工成本指标控制在计划之内。这一举措, 使人工成本货币资金需求量的预测符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为上报货币资金年度和月度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发挥材料采购项目组的集中控制优势, 提升材料采购所需货币资金预测的符合率

胜中社区的材料采购主要是四个卫生院的药品、药械采购和内部各单位的原材料采购, 材料支出占社区总成本的12%, 药品、药械采购又占到材料采购支出的70%之多。为了加强材料管理, 切实降低材料支出成本, 自2008年以来, 社区将材料费列为重点费用指标, 成立了由社区分管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任组长, 纪监、审计、财务、企管、医疗中心、社区各卫生院、供应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采购项目组, 从采购、保管、领用消耗等三个环节入手, 实现统一控制, 建立健全标准管理体制。采购项目组的成立, 对材料采购及材料清欠所需货币资金的预测水平大大提高, 增强了采购资金计划的符合率。

3.发挥修理费专项管理项目组的专业优势, 提高修理费支出和基建支出的货币资金管理水平

修理费支出占社区总支出的12%, 社区狠抓修理费管理, 成立了修理费专项管理项目组, 由社区主要领导任组长, 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计划、财务、基建、定额、物业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从修理项目审核、立项、上报、施工、验收、审计、结算到付款进行全面管理。维修工程及基建投资计划涉及项目金额比较大, 而且关系民生, 影响和谐稳定。通过成立修理费项目组并积极开展工作, 合理安排基建工程和维修工程的货币资金清欠, 在基建工程和工程维修货币资金支出的准确预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以资金需求量为切入点, 积极筹措货币资金, 保障社区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坚持部分费用“以收定支”的原则, 社区的货币资金收入往往无法满足正常经营所需, 因此, 筹措差额资金成为一项重点工作。

1.积极采取措施, 提高社区各板块现金收入水平

物业板块全员参与、多措并举提高物业费收缴率。物华物业公司分片承包, 每个职工承包几栋住宅楼, 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上门入户收费。同时, 采取“四个一”的工作法, 增强收费人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即每月公布一次收费情况, 进行一次排序, 组织一次分析, 半年兑现一次。医疗卫生板块开展了“病人选医生制度”, 把对医生的监督权和选择权交给病人, 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体现自身价值、展示个人水平、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在临床系统开展了以“同样的医德比医风, 同样的技术比效率, 同样的质量比信誉, 同样的效果比费用, 同样的条件比便捷, 同样的优质比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六比”活动。

2.加大应收款项清收力度, 努力实现资金尽快回笼

成立应收款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由社区主要领导任组长, 医疗、企管、财务、纪监、审计、物业、学前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应收款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应收款项管理工作, 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对各单位应收款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核。社区应收款项主要集中在应收社保中心药品款。领导小组针对社区应收款项特点, 积极与社保中心协调, 做好沟通工作, 求得社保中心的支持, 均衡收回社保中心款项弥补货币资金收支差额, 避免货币资金收支差额出现过大的起伏。

3.严格控制备用金使用范围, 加大备用金清理力度

根据各业务部门生产经营实际制定备用金使用限额, 并坚持“前款不清、后款不借”原则。社区发展急需使用的资金才允许借款, 备用金的借款、核销要经过严格的内控审批。财务人员严格控制备用金使用情况, 并及时向社区领导反馈备用金借款情况, 将备用金额度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避免占用过多的资金。

►►三、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优势, 努力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将内控环节嵌入到系统当中, 通过线上的层层把关, 提高货币资金支付的安全性, 降低资金管理风险。每项经济业务, 不管是否进行货币资金支付, 只要发生, 经过相关财务人员审核后, 到资金集中管理系统还要经过监控中心线上审核, 审核后如果需要支付货币资金, 还需要本单位的层层内控审批。对外提交付款的业务也要经过本单位、管理局、财务公司等层层把关后才能对外真正支付, 这些嵌入式的内控审批和审核关口, 降低了货币资金支付的风险。同时, 我们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中还增加了债权债务管理模块, 加强了社区往来款项的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模块为社区往来款项管理提供硬件支持, 强大的往来款项分析和分类管理功能为应收款项回收提供数据支持。

经过探索实施项目化管理、集中化控制, 胜中社区在资金需求量预测、筹措资金及资金投放方面都取得积极效果, 在资金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 基本满足了胜中社区生产经营需要, 有力地支持了“胜利大本营”建设。

摘要:近几年世界经济复杂多变, 全球经济危机, 胜中社区是个吃补贴的单位, 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我单位发挥项目组管理优势, 结合社区生产实际, 积极创新工作思路, 努力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 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促进社区科学和谐发展, 取得了积极成效。针对目前胜中社区资金管理现状, 如何能更加有效的提升社区资金管理水平, 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提高沈阳市社区管理水平对策探析 篇8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不仅是当代政府履行自己核心职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也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升级面临的问题, 更是我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紧迫课题。沈阳市作为东北重工业基地及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城市, 近年来在社区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但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沈阳市的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与沈阳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1 沈阳市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社区管理水平差距大

沈阳市地域广、覆盖面积大,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 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城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社区不断出现, 社区管理从一开始便比较到位。而在市内也存在着一些老旧小区, 这些区域内社区群众能体会到社区的存在, 享受到一定程度的社区服务, 但是老旧城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所占仍比较大, 这些社区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社区服务项目较少、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甚至没有社区服务, 这样形成了沈阳市社区管理水平的差异性较大的局面。

1.2 社区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

社区管理需要政府的参与, 通过政府维护城市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平衡, 也需要依靠行政权力自上而下地实行社会再组织, 因而社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行政色彩。但是, 目前社区管理中出现了政府的过度介入和干预现象, 使得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着行政色彩变浓, 如机构设置倾向行政化、社区承担许多政府应该承担的行政职能, 造成社区管理依附性强, 参与程度低, 自治能力弱的状况。

1.3 社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相当多的社区服务在职责划分中不明确, 工作没有相应的标准及要求, 使得社区服务工作不规范现象严重。社区服务的投资主体非多元化, 相对单一。社区服务的中介组织比较少, 没有作为社区服务补充力量的志愿者队伍。社区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不高。许多服务设施建成后没有相应的专业管理和配套的服务项目, 已有的社区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 社区服务目前更多的是无偿的、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 例如解困救贫、解决孤寡残困人员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困难。社区服务主要表现为实施救助服务以及办理相关申请等, 社区服务项目不够健全, 覆盖面不广, 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突显迫切。

1.4 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自沈阳市开展社区服务以来, 社区服务队伍的年龄构成、知识结构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社区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是社区服务队伍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 目前沈阳社区服务人员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男性工作者占20%左右, 有的社区甚至更低, 致使许多社区服务工作没有办法开展;另一方面, 社区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 年轻人的力量相当薄弱,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更多的人把社区服务理解为老大妈服务。另外, 沈阳市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许多服务人员没有学历, 少数有学历的人员也是非社区管理相关专业毕业, 而且这些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及时, 制约了社区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 提高沈阳市社会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采取推进均衡发展措施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沈阳市社区管理的组织工作, 把社区管理和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作进行推广, 同时, 将社区建设和管理纳入到沈阳市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去, 做好社区服务的工作计划与分配, 将落实到相应的部门, 建立部门间的配合与沟通渠道。在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方面, 注重均衡化发展的要求, “老、旧、难”社区加大投入, 新社区适当投入, 在此基础上广泛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另外, 在对市辖区、街道、社区功能重新定位的基础上, 进行三方的事权正确划分, 建立社区的工作准入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社区行政服务弱化措施, 使社区能够集中力量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吸引多方投资主体及社会力量对社区管理进行投入, 加大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 着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弃管小区社区的建设与管理, 实现沈阳社区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及智能化, 推动社区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缩短全市社区管理水平差距。

2.2 扩大居民参与, 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加大对社区管理的宣传, 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认识社区、理解社区并引导他们能够参与和配合社区建设, 在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基础上, 使广大社区居民拥有强烈的社区自治意识,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自治, 不断进行社区自治创新。建立社区居民的选举制度, 加大居民直接选举比例,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严格按照相关法规程序进行, 在社区中采用院落 (楼宇、门栋) 自治、业主自治、社团自治等多种民主形式, 使社区居民成为社区的主人, 让更多的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相应的社区组织。建立畅通的社区信息沟通平台, 加大社区信息公开力度, 增加社区管理的信息透明度, 使沈阳市社区自治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

2.3 因地制宜施策, 丰富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的管理模式选用要以社区状况、特点和现存的主要问题为主要依据, 使社区模式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如对于一些老旧社区, 社区建设首先应该放在社区的硬件设施的改建上, 使社区服务拥有社区办公、活动和服务的硬件条件, 然后考虑扩大社区服务范围, 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问题上;而对于新建社区来说, 由于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应该着力进行社区创新管理及服务, 处理好社区内居民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 使各方的责权利更加明晰, 各施其职并做到相互支持、配合, 形成良性互动的社区工作合力。

2.4 进行社区服务形式的创新

改变目前社区服务项目单一化, 浅层化的局面, 切实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促进社区服务功能向多样化, 深层化发展, 使社区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在社区内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服务活动, 加大社区服务力量的投入, 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去, 搞好社区卫生清洁, 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养老托幼、文体教育等便民利民服务, 使社区居民能够真正体会到社区服务效能, 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居民生活质量。

2.5 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的建设

在社区服务人员的选择上, 注重专业化和职业化人才的选用, 制定择优录用的良好秩序, 提高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 制定合理的社区工作人员薪酬标准, 吸引更多的年轻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 促进社区队伍年龄结构的转变。在社区服务队伍的教育上, 要坚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及处理问题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服务群众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另外, 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同时, 要完善社区工作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 激发社区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更好地履行社区管理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黄巨.基于广东社区发展需要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 .

[2]陈锐, 周永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J].城市问题, 2013, (7) .

[3]陈百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0) .

提高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水平的思考 篇9

一、出台“费随事转”标准, 激发居委会工作人员积极性

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协助社区服务中心履行《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的相应职责, 不承担行政管理性事务。居委会工作人员采取自愿服务方式, 实行弹性工作制, 政府不再按人头发放补贴。对政府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兑现工作经费, 实现“费随事转”、“养事不养人”。据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 “费随事转”的细则标准还没有制定出来, 这就使得居委会工作人员没有马上看到经济效益, 日常工作的开展都难以为继, 再加上工资待遇偏低, 情绪低迷, 有些很有工作经验的并且掌握了大量社区居民信息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想另谋高就, 因此, 要尽快制定出“费随事转”的标准, 让居委会工作人员真正得到实惠, 从而稳定人心。此外, 还可以采取招考的方式把居委会当中的优秀人才吸纳到社区服务中心来, 一方面可以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给居委会工作人员一些机会, 让他们能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人员素质

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对社区服务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水平直接决定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水平, 也决定了能否提供高质量科学化的服务。社区服务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 会直接影响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 因此, 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必须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要在政府指导下, 依靠社会教育机构,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社区服务人员及管理者进行系统的培训, 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 激励社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进修热情, 引导社区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走出困境。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事业, 解决社区服务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创造条件, 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引到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中来, 努力培养一支富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 并掌握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的新型社区服务工作者队伍。

三、加大财政投入,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社区服务事业资金作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 政府有责任投入。政府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增加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工作补贴, 确保社区正常运行。充分整合社区资源, 形成多元化的财力机制, 落实经费保障。减少资金审批拨付程序, 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现阶段, 政府应考虑把社区服务业作为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 重点支持建设和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老年人、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公益性服务设施, 以及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等。根据社区服务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不同性质的特点,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 还应积极拓宽资金的筹措渠道, 通过建设示范项目或以补助、贴息等形式推动更多的资金投入。要研究有利于社区建设投融资的具体措施,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社区建设, 吸引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捐赠赞助, 共同推动社区服务设施的完善。

四、丰富社区文化, 构建和谐社区

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 加大办公用地面积, 设立专门的文体娱乐场所, 如乒乓球室、棋牌室、书画室、阅览室、舞蹈室、电脑室等。驻社区机构可将所属文化体育设施向本社区居民开放, 这样不但增强了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而且减少了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 大大提高了社区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文体娱乐场所, 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营造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 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五、搭建服务平台, 增加服务渠道

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 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 促进和帮助城镇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 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残疾人、病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要深入家庭开展服务。按照“人有所需、我有所为”的理念, 依托社区“邻里情”社会救助中心, 设置互助中心、义工服务中心、老年人援助中心、生活援助中心等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种生活困难的公共服务平台。

六、加强异质性服务, 拓展服务领域

协助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主要是同质性的服务, 这更多地表现出刚性、整齐划一的行政化做法。异质性的服务, 更多地表现出自治性的、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社区工作人员除了通过便民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以外, 还要定员、定期、定时上门了解辖区内各住户及驻区单位的基本情况, 在他们急切需要帮助时, 能及时主动上门提供所需的居家式异质性服务。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通过政府向社区购买服务, 由专门的服务人员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外出陪伴、精神慰藉等服务, 对“空巢”的孤寡老人提供无偿服务, 政府负责服务费用;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独居老人提供低偿服务。同时, 要协调养老服务机构, 为独居老人提供各项居家养老服务, 如免费安装“为老服务一键通”, 实现24小时应急应需保障等服务。另一方面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 让大部分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小家庭, 融入社区大家庭, 享受各种服务。

以需求作为社区治理的基本导向, 培育为政府、社会、居民等多方提供供需对接的平台, 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服务—居民需求—产业发展—就业创造”的多层次供需对接。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 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还可以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 挖掘社区就业潜力,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提高就业稳定性。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 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

七、明确职能职责, 理顺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 凡依法应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的事项, 当地政府应当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不得转嫁给社区居民委员会;确需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完成的有关服务事项和工作任务, 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没有经过审定的工作事项擅自进入社区, 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权拒绝。要结合实际, 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推动社区综合体制改革, 加强社区服务功能, 促进社区居民自治, 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积极性, 努力形成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制定社区服务中心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在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有些工作需要得到相关职能部门地配合才能完成, 但是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使得社区服务中心处于尴尬的境地, 工作难以开展下去, 从而降低群众的满意度。因此, 必须制定一个考核机制来制约相关职能部门, 真正实现“权随责配”, 更好更快地为民服务。

八、健全考评机制, 激发敬业精神

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价值导向的评价制度。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群众满意度”评估制度可以解决社区发展的价值导向问题, 解决社区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 优化社区发展的环境, 使社区工作能够真正面向群众, 真正把社区工作者从烦琐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这一制度是对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封闭的考核方式的超越, 评估的信息可以作为对政府和社区改进工作的依据。

通过明晰标准、细化指标、量化责任、兑现奖惩等措施, 激发社区工作人员争先创优意识, 扎实做好社区各项工作, 优质快捷地服务居民群众, 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的和谐社区。落实网格化考核办法,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采取现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 对网格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管理层采取“日检查、周小结、月考核、季讲评”的办法, 对网格工作进行定量定级考核, 将考核结果作为社区、网格年终综合考核依据, 把社会服务管理责任落到了实处。

九、建立监督机制, 规范服务行为

建立党和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保证社区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强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 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审计制度, 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各相关部门要接受居民对其在社区为居民所提供公共服务的监督。有关部门要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 推动社区服务标准化的贯彻执行。社区便民利民商业服务网点要规范行业行为, 接受居民监督, 社区服务从业者要树立诚信意识, 共同打造社区信誉品牌。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各种问题, 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保证社区服务和社区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建中.城市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音乐动画短片下一篇:建筑工程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