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2024-05-10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精选12篇)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1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平台,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班级管理质量受到班主任管理水平的制约,班主任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育理念,也应掌握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因而,探索班级管理中的“术”与“道”非常有必要。

一、道之理念:班级管理的价值依据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价值理念和目标体系下进行的,既不存在没有目的的教育,也不存在没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与理念就是班级管理的“道”。班级管理不是简单地完成管理任务,而是作为一种手段服务于办学目标和学生成长。目的性思考是教师采取何种方式管理班级和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

从学校教育的性质来看,它不同于工厂,不是按照严格的管理程序,或者完成了规定的动作,或采取了某种流程完成了规定的动作。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使得我们必须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操作是科学的,这些操作是否符合具体的学生和特定的事件,只有这样,班级管理才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缺少“道”的深刻思考,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和任务是学校具体安排的,学校并没有要求教师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教师接受的指令只是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 。教师如果 缺少了对“ 道”的理 解和把握 , 在没有“道”的支撑下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无论将技术训练得多么熟练,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魏书生的学生自主管理方式曾经受到了全国多数教师的推崇,听过报告和学习模仿的教师不在少数,却很少有老师能达到魏老师的效果。其实,魏老师的做法并不复杂,很多教师的实践环节和操作也与魏老师的相似,只是因为缺少了魏老师的理念,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二、术之操作:班级管理的有效行动

班级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操作流程和具体的策略基础上的,没有“术”的操作,无论是何种“道”以及多么深厚,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班主任研究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是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行为方式。

“道”是一种思想,一种认识,一种价值观念,并最终要通过其行为展示出来。“道”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能力是通过“术”的训练作为载体,“道”变为适合的教育路径、方式和基本的操作程序,成为可能掌握和训练的内容,单纯地进行“道”的训练,只会是空而又空的坐而论道,不会对教师的成长和班级管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管理是一种技能,是在实践操作中经过长期的训练获得的。一个驾驶员,掌握了驾驶理论并不意味着能开好车,还要不断地在真实情景中锻炼。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的类似场景,班主任反复的实践训练在运用到类似的场景中,既是班主任的有效经验,也是班主任需要掌握的“术”。

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班级管理中的“道”,但有了这样的认识未必就会有恰当的教育行为。将这种“道”变为“术”,教师需要掌握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哪些,每一种方法的基本流程是什么,每个操作要注意什么,比如问卷调查,涉及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择、数据的分析与使用等等,没有这种术的转化与训练,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估计只能是一句空话。

建立在“术”的基础上的训练以及教师对“术”的有效运用,是班级管理的具体行动,是管理之“道”落实于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一方面,管理者在注重教育理念培训的基础上,应将这种理念做出合理的分解,与教师所能理解和习惯使用的操作技术联系起来,让教师在操作中掌握基本的“道”与“术”;二是要将班级管理要求做出合理的分类,对于程序化操作的内容,应该编制或设计有效的操作步骤,使之成为一种程式化的流程。三是教师自身要注重操作技术的探索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以提高驾驭“术”的技巧,并最终理解“道”的内涵。

三、术道结合:班级有效管理的关键

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术”与“道”本身就是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地融入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缺少了对“道”的理解和把握,班级管理就停留在纯技术的层面上,从其操作本身来看也许是有效的,不过这种有效的背后有着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记得曾经有班主任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设立了班级小警察,这些“小警察”观察学生表现并及时报告给班主任,班主任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管理行为。从管理技术的层面分析是有效的,但从学生的成长而言,这种管理是存在问题的,其理念是违背人性的,学生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境地中,甚至会相互猜疑和形成双重人格。因而忽视了对“道”的思考,技术性操作是需要推敲的。

离开了对技术性的操作支撑,理念只能停留在理念上,如目前大家认同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对学生智能发展的差异对教师转变理念有着积极的作用,不过这种理念只是一种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不仅仅是如何诊断多元智能,关键的是针对这种差异组织教学与班级管理,只有进行有效的技术性嫁接,多元智能的理念才能变成有效的支撑理论,并对教育教学策略提供借鉴价值。

班级管理的做法要上升为经验,才得以科学地使用和传递,经验不是简单的技术性操作,是带有理念的路径和做法的思考,通过对为什么的追问和深刻思考,做出“道”的诠释。对此,教师应该进行研究与反思,因此,做好“术”“道”结合是当前班主任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2

一、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止2009年末,全区共有185个村、80个社区,村级资产总额1225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064万元,林木资产682万元,资金2510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330万元,短期投资180万元)。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从全区140个抽样调查村(社区)的结果看,有96个村(社区)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或机构对集体资产加以管理,并明确了规定,占

69%;有99个村(社区)集体资产的出租、发包等通过了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占71%。普遍推行了“村财镇管”制度以及集体资产使用审批制度,并定期公示,设立民主理财小组和两委会同时监督管理;“一事一议”工作也开展较好。

(二)群众受益效果明显。从调查的结果看,群众从村集体资产中得到的了实惠。抽样调查中有85个村(社区)的集体资产资金投向了道路、水利、饮用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占61%;有37个村(社区)的集体资产资金主要用于帮扶困难群众和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等方面,占26%。此外,征地补偿资金分摊到户、村级社保深入民心、卫生教育设施完善、公共设施得到维护等,集体资产为民服务效果越来越明显,群众受益落到了实处。

二、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我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在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壮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的大环境下,仍有部分村(社区)存在集体资产管理

工作中制度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群众难信任的情况。在调查中发现,有13%的村(社区)没有任何规章制度对集体资产加以管理;31%的村(社区)没有专设管理机构;19%的村(社区)管理决策由村委会或村社干部决定;有21%的村社存在不良债务,其中的90%都表示无法解决;甚至有个别村(社区)还存在产权不明、家底不清、资产流失的情况。

(二)集体经济增收困难。抽查的140个村(社区)中,从收入渠道看,有54个村(社区)集体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占39%;有52个村(社区)集体资金主要来源于出租、发包等收入,可持续利用效力差,占37%。从效益的发挥上看,有54%的村(社区)近三年集体资产收入与往年相比持平,16%的村(社区)甚至出现下滑的现象。79%的村(社区)选择把现有集体资金存入银行,只有5%的村(社区)考虑用于投资发展,虽各村对资产壮大均有一定的构想,但迄今为止,资产盘活成功案例太少。

(三)发展受到多重制约。从村(社区)组织内部来看,受村社干部任期和发展意识不够新的影响,村社干部普遍展思想不解放、思路难打开,倾向于短期规

划、短期投资,在资产盘活的过程中被动运转,追求短期效益,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缺少上级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扶持,集体资产管理缺乏现行区域发展的适宜规划,在所调查的140个村(社区)中,全部都表达了加大扶持力度的要求。

三、对管理和壮大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的几点建议 问题找出来了,就要想办法解决好,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制度管理。一是建立集体资产产权界定和登记制度。要明确界定集体资产所有权,划清集体资产、国有资产和其它资产和界限,认真解决各种产权纠纷,对已经明确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登记,并发放产权证书。二是建立集体资产流转和评估管理制度。凡是涉及到集体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事项,均要履行民主讨论,开展评估和向上级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报告。三是建立集体资产年检和报告制度。做到掌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了解集体资产增减变化和保值状况。四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所有村都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区、镇、村各级农

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对集体资产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二)加大扶持力度。要因地制宜、分类进行支持和引导。在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村(社区),政府可引导其大力发展村级企业,在启动之初适当无息投入资金给予帮扶,使其成立村企一体化的公司,实行公司化动作,壮大集体经济,比如,慈云镇凉河村成立的原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在运行。在德感、双福和珞璜三大工业园区所在的村(社区),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政府出台统一政策,无偿划拨一定面积(5-10亩)的土地,由村(社区)集体规划建设标准厂房或商业用房,可出租或自办企业,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持续后劲,避免征地完结后出现空壳村。在东西部和南部山区经济薄弱、条件落后的村集体,可在基地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发展上给予扶持,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三)探索发展新路。可借鉴苏州的经验,在农村经济存量相对较大的村,大胆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股权化改造试点。结合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尝试发展村社股份合作组织来盘活集体资产,将农民的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股权置换成股份合作社的股权,让农民成为股东,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最终实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3

[关键词]细节管理;班集体建设;实践与思考

班集体建设的起点是班主任,落脚点是学生的自主管理。班集体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班主任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其艺术性在于班主任要讲究工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尽快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素养。笔者在多年的班集体建设中,感受到了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对加强细节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有一些思考,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借鉴提高。

一、细节管理,源在制度建设

班级建立时,我便在班会和班干部会议中制定了“班规”和“职务细则”,到如今还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全体学生都按照“班规”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纪行为;而班干部们都各司其职,在各自岗位上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相辅相成,为其他同学服务,和我共同将班级管理得更好。无论是在学习上或是在日常生活中,班级里的学生都做到认真学习、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我曾在班会中强调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给那些不遵守规矩的人制定的,如果你严格遵守规矩,便感觉不到规矩的约束了”。我们大家共同制定的规矩,需要大家认真做到,绝对不能打马虎眼,哪怕是小事也要严格要求。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师德、文明的言行,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学生是敏感的,或许教师的一个文明举止,在他们的眼里如阳光般珍贵,就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反之,教师一个微不足道的不良举动,或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误入歧途。

二、细节管理,重在习惯养成

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是训练。华商学习网特约讲师汪中求认为: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所谓团队就是经过格式化模式,能够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而乌合之众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细节上的训练,必须进行严格要求的训练,才能久而久之形成我们的习惯。

针对班干部我采取的方法是格式化模式。从多次集体活动中挑出有才能、肯吃苦、要求上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然后再按照“职务细则”对其进行细节培训。学生都会犯错,没有哪个班干部一上任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在工作或学习中总会出现错误。但是当我给他们指出来时,他们基本上都能够认识到自身身上的缺点以及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从中悟出更多的道理,使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班干部例会制度很重要,每次会议上班委们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我对每个班干部要求都是一样的严格,不同的事情指派给不同的班委执行,各司其职,做事要讲究质量和效率。在下达任务前,我会提出工作目标,让他们自己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注重锻炼他们的能力和思维,也能让他们在工作或学习中,养成一种身先士卒的良好习惯。事情做多了,做久了,便成了理所应当、得心应手的事情,这样自然就成了一种习惯,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细节管理,贵在用心思考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杆奇怪的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班级全体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我都非常重视。我深信日常的生活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我一直注重严抓班上的学风建设,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现代教育重视人本化管理和个性化培养。我并不建议班上的学生一味地“死读书”,我更希望他们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发展自身特长,课余的时候常去操场锻炼锻炼身体、到实训室去操练技能、到阅览室查阅书刊。我时常会到班级上走一走,更多的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询问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适当的与他们开开玩笑,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即使离开父母的呵护,班主任也是非常关心他们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使他们能够明白我就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师长,也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会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爱护他们、关心他们、管教他们……。

四、细节管理,重在持之以恒

细节管理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需要持之以恒的贯彻和落实。细节管理是一种制度,细节管理是一种习惯,细节管理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在班集体建设中只有保持这样的工作标准,才能注意到问题的细节,才能为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思考细节,不至于为了细节而细节。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对待学生我用心去感染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我时常强调尊重是彼此的,与其说我尊重他们,不如说我更爱这群天真渴望事业成功的学生,我热爱班集體,更热爱我从事的教育事业。

(责任编辑 刘新蕊)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七章第十八节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1]。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发展走向和殷切希望,作为高等学校的一名基层工作者———高校大学生辅导员,笔者仔细研判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认真思考《纲要》中提出的新要求对于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结合实际努力探寻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此,笔者将自己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思路做法与《纲要》要求进行比照,总结提炼正确的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方法,努力使微观管理与宏观政策相统一、相协调。

1 班集体分级与通识建设理念的涵义

1.1 班集体分级建设理念

要做好当今大学生工作,必须做到“看问思学研”五项结合。在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成长的阶段性任务和社会需求因素,在学生大学四年成长中阶段性调整学生工作的工作重心。即第一年的工作重心应在学生的适应教育上,不断帮助其提高适应环境、应对挫折、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年的工作重心是定位教育,辅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找好学习动力、从高年级学长中找灯塔、加强交流、发掘并不断增强自身优势。第三年重社会实践和理想指引教育,开拓各专业实习基地、激励学生有所创造、积极付出、施展能力。第四年将重视学生的社会适应教育,帮助学生在理想职位和社会需求岗位中找到平衡点、实现自身价值。

1.2 班集体通识建设理念

通识教育是大学阶段教育公民、传播共同价值观的重要领域。通识教育产生并流行于美国,它不局限于通过开设通识课程的方式实施教育,还应包括设置课外活动等隐性通识课程。因此,笔者提出在高校班集体建设中进行通识教育,其隐性通识课程教育的实施者应为高校辅导员,即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打破一名辅导员所管理的若干班级的班别和专业壁垒,在学生不同的兴趣外策划并实践一系列为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而组织的学习、生活或校园活动经历,以求塑造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共同的活动就是隐性的通识课程,其着眼点并不在“识”,而在于教化,它以情操的陶冶、价值的塑造和公民的培育为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这正是高等教育和社会生机之所倚[3]。

2 班集体建设中的“一个支点、两种管理”的管理创新模式

在管理学发展长河中,管理的方式实现了从重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19世纪末的刚性管理以泰勒的科学原理,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等古典管理学派为依据,是以“科学主义”和“经济人”、“理性人”的哲学假设为基础。它强调“以事为中心”,管理者凭借严密的组织结构,依靠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和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组织成员进行的一种管理。在泰勒的刚性管理之后,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出发,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问题,如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雷格的X-Y理论、威廉·大内的Z理论等,而这些理论都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地位与作用,而强调“以人为本”正是柔性管理的核心。

应该说,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并不对立。两者均不完善,柔性管理离不开刚性管理的内核———组织结构,它以刚性管理作为前提与基础,是对刚性管理的完善与升华,它使管理更具适应性,使组织更具生机与活力。而单一的刚性管理也往往会产生与管理目标背道而驰的效果。

以上述管理理论为基础,笔者认为在班集体建设中应采用“一个支点、两种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个支点指在确保学生安全、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班集体建设始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和依托。班集体建设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温床;另一方面,班集体建设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和原则。在正确理论和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开展班集体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两种管理是指刚性、柔性管理互补性交错使用。在日常工作中强调刚性管理,强化班级制度的公约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而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以柔性管理为渗透。大胆尝试融汇“以柔克刚,刚柔并济”,以实现用最小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投入实现最大的管理效果。

3 班级刚性管理理论与实践

刚性管理重“管”、重“权”,也就是重控制,从而达到管理的统一性。因此,高校班级刚性管理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井然,使学生的行为规范统一,并且有利于学校中敏感问题与突发事件的处理。尽管如此,刚性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它忽视了人的因素。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3.1 以班级制度建设为保障,为班集体建设保驾护航

班级制度是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准则,有利于班级建立良好学习、工作、生活的秩序,有利于班级和谐氛围和环境的构建。班级制度要以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为基础,按照班集体分级建设的理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重点任务,在班级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奠定刚性管理的基础,确保班级管理有效性。比如:在大学一年级,在班集体建设初期,应着手制定班级制度建设初步方案,建立《班级文明公约》、《宿舍文明公约》等学生学习、住宿、文明行为等的约束和规范;建立班干部选拔、述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早操、晚自习制度;建立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规范等。制度建立后,要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并努力贯彻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现行班级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回头望”工作,在不摒弃原有制度框架和管理原则前提下,进行增删、修订,这样,完成了对班级制度建设的探讨、制定、分享、调整四个环节,真正做到班级内分工明晰、奖罚分明、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断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班级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3.2 以党团干部培养和选拔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团干部的先锋模范性

党团干部是班级学生中的骨干,学生干部队伍是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对于班集体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和选拔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管理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班级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主要包括班级岗位设置、竞聘程序、选拔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其次,应建立和完善班级干部培训机制。培训内容涉及如何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等等。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党团干部培训班、党团干部例会、党团干部培训营等进行。第三,应建立和完善班级干部考核机制。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干部述职、民主打分、综合测评、干部评优等方式进行考核。总之,党团干部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有对班级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是否建立了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将直接决定着班级建设的成败。

4 班级柔性管理理论与实践

柔性管理重“理”、重“知”、重“交流”,也就是重协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权利,有利于群策群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班级柔性管理是指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利用辅导员自身固有的积极的因素来感化和引导学生。高校班级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位学生对班级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

4.1 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

在科学谋划和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贴近”的原则,即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在弘扬和学习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紧随时代脉搏,努力坚持将新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时代精神真正、引入班级、引入课堂。贴近实际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客观现实相结合,要与教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决不可脱离实际搞教育。贴近学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相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规律性,选准切入点,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运用观看影片、纪录片、趣味活动、竞赛、辩论、参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笔者结合阅读《包涵心语》所感,为解决学生数量大、师生沟通不足、班级凝聚力弱等问题,建立《时事月评》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时事月评》包含时事新闻、当月工作简报、团日活动剪辑、班级大小事以及温馨提示。按照班级分级建设理念,随着学生进入高年级,进入闪光与个人才华展示期,再加之在外在需求上,学生的求职倾向明显。故此,增设参赛感言、学长访谈、就业指导等板块以满足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化需求。建立《时事月评》交流阵地的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的信息接收量、推动了解并学习其他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解答学生的困惑、关心大家的生活和学习、取消班级壁垒、实现更高层面的班集体和谐。

4.2 坚持“三个结合”,系统推进班级教育活动

在系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属年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在支部相结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知识、不同专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比如不断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的外语类专业学生,其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势必受到西方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结合外语类专业实际系统推进并行之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与所属年级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内容前后衔接逐级递进,效果不断强化,使每一位班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接受一轮内容完整、目标明确、学生接受、具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在支部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定期在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中开展,以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等形式固化,不断创新,系统推进,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班集体建设。

笔者以团日活动为例。团日活动是在基层团支部开展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效果良好的团的基本活动,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构建多元知识结构、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4]。团日活动的定期性举行,使学生们习惯于利用团日活动将班级凝聚、展示学生才艺与新貌,使团日活动成为班级中最有号召力的特色活动。进入二年级,辅导员只对每月主题进行大思路上的引导,将创新空间留给各班支书与宣委,取得良好效果。多数班级的团日活动以宿舍为单位,调动学生充分发挥所长、基本做到人人参与。小品、情景剧、配乐诗朗诵、场景表演、老歌新唱、快板、辩论赛、分组讨论、知识问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经常可见。笔者使用“常规药、新吃法”的方式让团日活动不再是传统的“宣书”,而是为学生们创造轻松的氛围,最大化地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彼此了解、深化班级凝聚力,让学生们在团日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记忆。并让“我是班级一份子”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学生们在校内安全快乐地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5 结论与讨论

高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作为高校辅导员,需要与国家层面的教育方针、导向相一致,不断改进并提高班集体建设的思路、内容、形式、方法与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所提出的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模式仍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及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五个目标。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辅导员组织实施的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无疑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微观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阳光九班”班集体团队化建设与管理的工作实践,总结提炼出科学化的班集体建设规律和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创新方式,力求在大学班集体建设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微观环境中主动实现与国家高等教育宏观政策导向的实时联系与紧密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29/c_12388942.htm,2010-07-29/2010-12-01.

[2]中国文明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OL].http://archive.wenming.cn/gzyd/2008-09/30/content_14540670.htm,2004-08-26/2010-12-01.

[3]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1-8.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5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乡镇村社领导对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搣重生产、轻管理攠,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

(二)不严格执行集体资产管理法规、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帐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自收自支,将集体资金公款私存或用白条抵现金或违规挪用集体资金供个人使用长期不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严重违反财经纪律。

(三)票据管理混乱,使主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在村社帐务清理中发现,有的村多年不做帐,有的村在更换财会人员时,新老财会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备,该交的没有交齐,甚至不交,该交代的未交代清楚,造成了票据遗失和资料不齐全的现象,致使上级部门和群众无法监管。

(四)经济合同不规范,存在有合同不按合同办事的现象。

近几年来,村集体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引资,与其他地方签订了一些合同,但由于一些村干部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签订的合同很不规范,漏洞很多,给集体造成损失。

(五)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内容不全面。虽然各村都实行了村务公开,有的还推行了组务公开,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部分村、社走过场,流于形式,公开的内容比较笼统,只公开总收总支,而没有公开具体明细,有的公开不及时,甚至没有公开。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错位。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名存实亡,集体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际上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由于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管理权和监督权不能充分发挥,造成集体资产被少数侵占、挪用、浪费、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村民因集体资产问题到各级政府上访告状不断。

(二)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管理不力。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二是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三是由于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纪违法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四是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乡镇经营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

(三)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置,按规定要由乡镇经管站进行考察选配。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务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低学历、无证上岗现象普遍,未经过专门财会业务培训,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办事,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要提高乡镇、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乡镇、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

2、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和双印件管理。根据各村实际,由镇经管站向社会公开招聘财务人员,经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委派到各村。对不能实行会计委派的村,由镇经管站代管帐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审核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三是将搣财权攠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两名村干部签名,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四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重点对财务计划收益分配方案、公积金、公益金及管理人员误工补贴,承包合同,其他经济合同的执行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乡镇农经站每年定期对上一年的村社财会帐目进行全面审计,对村社主要经济责任人开展届内或离任审计;集体重大事项实行搣一事一议攠制度,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大额资金使用、干部报酬、个人借款、水电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列项公布,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五是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

3、健全财务档案管理。村社财务档案要由村社会计专人管理,每年将帐簿、凭证、报表装订成册,分社存取,做到存取有序,借还有据,保证票据完整无缺。

4、加强对财会人员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一是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财会人员的任免由村委会提名,农经站考核、考试,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杜绝搣任人唯亲攠行为发生。

5、强化监督,坚持村社财务公开。村社财务公开必须要将村社财务所包含的内容全面公开。如农村集体财务信息、资产状况、债权债务、收益分配、预决算、救灾救济等,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开。此外,各村应成立民主理财监督机构,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6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5-1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职能不明

管理方式方面。我国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他们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不强,加上农村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乡镇及上级主管部门监督职能受限,农村“三资”的支配和管理基本上由村干部说了算,存在村官腐败问题;管理职能方面。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农村“三资”管理的上级主管部门为各级农经管理部门,但在很多地方各部门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在履职过程中存在重复交叉、缺位和越位等问题;审计检查方面。各地普遍未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有关部门常规审计范围,缺乏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很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期未进行审计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揭示和纠正。

1.2家底不清

资金管理方面。对村级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非常松散,坐支或账外结算的问题突出,资金核算不完整;资产管理方面。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倒闭后集体企业资产、社会捐赠资产等,未纳入账务核算和台账登记管理;对国家政策性补助形成的公益性资产,未进行权属划分,造成权属虚置;资源管理方面。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未进行完整详细的登记管理,经过多轮对外承包后,有的改变了性质,有的资源价值缩水,有的长期被私人占用,损害了集体利益。

1.3管理不规范

民主机制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村都绕过理财小组直接办理“三资”事务,村民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履行,“村官一言堂”问题严重;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一些村往往对一些重大和群众敏感的问题进行回避,群众无法了解真实情况;交易管理不规范。一些村对集体房屋、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资产、资源的开发、承包、流转以及处置时,存在程序不合法、过程不公开、收入不入或少入账等问题,尤其是合同签订和文书档案管理方面问题突出;传统方式不科学。由于农村集体“三资”构成情况复杂、分布范围广泛、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传统手段管理难度非常大。

2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建议

2.1理顺职能,明确责任

管理模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差异性大,对具备管理能力的乡村,应实行“村资村自管”模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集体自主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确保农村“三资”管理的合法性;对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乡村,应实行“村资乡代管”模式,由乡(镇)设置以“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资”管理机构,履行对村级“三资”的代管职能;明确和细化各部门在农村“三资”管理中的职责。村民委员会是农村“三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者,农经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主要对农村“三资”履行会计指导服务和财政监督职能。各部门应设置农村“三资”专门或兼职管理机构及人员,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统筹协调推进。

2.2界定范围,摸清家底

资金管理方面。将上级所有转移支付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经营各项收入以及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等全部纳入账务核算,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确保资金管理、账务核算的真实、准确、完整;资产管理方面。将集体资产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卡片账,详细记录各类资产的保管、使用、处置、收益等情况,做到产权明晰、责任具体、账实一致;资源管理方面。将村集体所有分为收益性和非收益性资源,建立资源管理台账,详细记录资源名称、资源面积、经营方式、经营单位(人)、经营收益、合同编号、合同到期日等情况,确保资源发包、流转、收益等规范、公正、透明;债务管理方面。建立债权债务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债权债务人、金额、性质、收回、偿还情况等,避免因债权债务引发矛盾,维护债权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2.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设立村务公开栏,按照形式专栏化、内容通俗化的标准,对财务收支、资产处置、资源发包、项目建设、一事一议等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设立群众监督意见箱,及时收集、掌握群众意见,根据意见或建议及时整改。建立农经、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联动检查机制,及时发现、纠正、查处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等,应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法定程序进行,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公开协商、公开竞价、招标投标。并将合同作为重要文书档案归档管理,村民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应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所取得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建立农村三资现代化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管理人才培养,积极引进、选拔机关青年、大学生村官等充实到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加强对村组干部、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人员及各级农村“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农村“三资”管理队伍。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7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人文素养等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针对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信息技术三个专业, 所培养学生都是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 应该具有“文明守纪、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优秀品质, 因此本文将致力于在实践当中积极探索高职现代班集体建设新思路。

1 6S管理模式嵌入高职班集体建设的理论依据

“6S管理”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5S管理”, 即整理 (Seiri) 、整顿 (Seiti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素养 (Shik—sake) 。中国企业根据实际需要, 增加了第六个S, 安全 (Safety) 。它通过规范现场、现物, 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 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 来提高工作效益和质量。在班级管理中嵌入6S企业文化, 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现代企业模式, 并借此造就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生活环境, 提升学生素质, 实现学生成才的目标。

2 6S管理模式嵌入高职班集体建设目标

2.1 通过6S管理模式, 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6S管理模式的嵌入, 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日常用品、行为举止、生活习惯等, 并以此为切入点, 使学生对自己进行重新认识, 并适时地肯定、激励,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能力, 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2.2 通过6S管理模式, 建设良好而富有特色的高职班集体

通过6S管理模式嵌入高职班集体建设, 引导和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规范自身素养, 使学生协调好自身素质目标的实现与班集体目标实现的关系,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班集体是学生实现个性化、社会化的重要平台, 让班级成员自觉维护和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和鲜明特色的班集体。

2.3 通过6S管理模式, 努力成为会做高职学生工作的班主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 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高职院校班主任如何成为会做学生工作的班主任, 首先要会研究学生, 开发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其次, 能当学生的导师, 在学生面对困难时给予引导;再次, 注重学生发展过程, 正确看待推行6S管理模式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2.4 通过6S管理模式, 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高职学生确实存在着入学成绩低, 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要成功发挥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实现自我教育, 需要我们积极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特别是班集体建设载体。以6S管理模式为载体, 使学生通过参加以6S企业文化为依据的活动获得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学习的机会, 从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能力。

3 6S管理模式嵌入高职班集体建设构建的实践过程

3.1 6S管理模式嵌入班集体建设总构想

在推行6S管理理念过程中, 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对6S管理进行宣传、教育、培训, 提高同学们对6S管理的认识, 同时我们运用项目式运作方式, 首先制定《机电工程系6S文明教室管理办法》、《机电系学生课堂文明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 再结合班级实际情况, 确定班级的特色项目。将各班级分模块、分区域的进行有效布置, 如:“规则制度宣传栏”、“公告栏”、“班级文化园地”、“专业学习园地”、“6S示范班级示意图”等;其次, 每位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个人学业生涯规划。再次, 开展以6S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技能型、创业型社团建设及相关企业文化活动;最后, 设立《机电工程系6S管理考评小组》, 对优秀班集体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班级建设奖, 同时对班集体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班干部及班成员颁发“6S班集体建设优秀管理奖”、“6S班集体建设优秀成员奖”。

3.2 6S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过程———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

3.2.1 确定班集体建设特色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98%以上男生, 喜欢汽车类杂志、汽车模型、汽车美容彩绘以及汽车零配件研究。经班干部、班成员集思广益, 定位班级文化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收集汽车类相关资料, 积极开展班集体文化布置工作。

3.2.2 制定个人学业生涯规划

班级确定特色项目之后, 要求每个同学围绕自己专业、班级特色及兴趣、爱好制定个人学业生涯规划。规划书必须符合实际情况, 尽可能挖掘有助于今后职业发展的特点, 要有总体规划及分目标规划, 确定自己每学期的发展计划与对自己的目标要求。

3.2.3 6S班集体建设实施过程

(1) 系部为推行6S管理模式嵌入班集体建设搭建富有实效的平台

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 以“学风建设”和“学生日常文明行为习惯”为重点, 以“6S进教室、进宿舍、进车间”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工作特色,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 融入到日常学生管理中。围绕6S形成“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文明我先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优秀员工VCD录像观摩”、“假如我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长”学生论坛、“实习归来话未来”报告汇演等独具特色的活动。由系部组织教师牵头指导汽车俱乐部开展的“梦想从这里起航”汽车发动机拆装大赛, “我组我绘我最棒”汽车拼装、彩绘比赛等, 考察了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

(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充分利用地域优势, 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

一是引导和传播正确的汽车应用意识。邀请无锡一汽锡柴6S管理专家讲座;二是将企业管理理念“引进来”。通过参观一汽锡柴管理模式, 将6S现场管理引入该班集体;三是带领班级全体成员“走出去”。组织同学参观4S店、汽车组装厂、汽车维修厂等;四是以成功典型促发展。组织学生前往历届成功学长创业公司参观学习, 增强发展信心。

(3)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对参与各类比赛的班集体给予累计加分;制定指标设立“学科成绩进步奖”、“科技活动优秀奖”等奖项,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班集体荣誉感。

3.2.4 6S班集体建设实施成效

该汽车专业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 主动加入学生会、社团人数达95%。班级获得“优良学风建设班集体”、市、校“优秀团支部”、市“先进班集体”等优秀称号;在毕业跟踪调查中显示该班级就业率达100%。

4 深化6S管理模式嵌入高职班集体建设的思考

通过对本系3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 35%同学认为应注重特长、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社会调查了解, 用人单位均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即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并重。开展6S班集体建设, 就是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鲜明的职业属性, 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强调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6S班集体的实践, 细化各项常规管理,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塑造现代管理者,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领域所需的创造能力, 建设良好而富有特色的高职班集体, 创新了高职院校班集体建设思路。

摘要:现代班集体是寓德、智、体、美、劳于一体的综合化组织, 它具有导向、熏陶、凝聚、激励等功能, 然而在二三年内, 把学习基础薄弱、素质缺陷的的高职生, 培养成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很困难, 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引入“6S企业文化”的概念, 在实践当中积极探索高职现代班集体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集体,“6S”,实践

参考文献

[1]姜汉荣.浅谈5S管理与职业学校学生管理[J].交通职业教育, 2009 (5) .

[2]胡麟祥, 单本荣.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新探[J].上海教育科研, 2004.

[3]肖智军.6S管理实战[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5.

[4]叶谋志.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班主任之友, 2003 (12) .

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 篇8

1 明确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

1.1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清产核资是做好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3]。要摸清家底, 明晰产权, 重估资产价值, 核实资产, 登记产权, 建产集体资产台帐。建章建制, 抓好净值考核, 落实管理责任。建立集体资产考核体系, 健全集体资产的管理机构, 负责对集体资产的监督考核。合理确定考核指标, 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农村财务管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农村审计有机结合起来, 健全以净资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为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4]。建立资产的双向台帐, 搞好资产的动态管理, 把握集体资产的分布与增减变动去向。着重对流动性资产抓好管理, 对资源性资产抓好开发, 对福利性资产抓好维护。

1.2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健全财务制度是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应着重抓好民主管理、财务监督制度和现金审批制度等, 规范工作方法和程序, 强化审计监督, 加大农村债务管理, 杜绝新的不良债权发生[5]。具体内容有:

(1) 规范农村集体收入和支出。农村集体收入主要包括:“一事一议”筹资收入、村集体资产发包收入、租赁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属于村组集体所有的土地补偿费、救济抚贫款、上级部门拨款、各种代收资金、其他收入。农村集体支出包括:村干部报酬、五保户补贴、村办公支出、村救济福利专项支出、村生产性建设支出、村公益事业支出、村集体统一经营支出、其他支出。

(2) 加强资金的管理, 严格执行农村财务管理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 规范好农村集体收入和支出, 出纳员要及时将各项收入开票入帐, 各项收入必须使用统一收款收据。

(3)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的台帐制度, 规范固定资产明细核算, 做到帐帐相符, 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明确专人负责, 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 做到帐实相符, 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 须经村两委讨论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报废的残值收入要入帐, 村级集体资产出租、担保、抵押、报废等, 需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

(4) 加强资源性资产的管理, 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 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日常管理, 加强“四荒地”、石材、河沙、水源及其他资产管理。

2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机制

2.1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对村级干部、村民代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经常性的政策制度和财经法规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学习使其认识到管好用好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的重要性, 加强集体资产监督, 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保障集体资产不流失。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搞好协调与配合, 努力提高集体财务及资产管理水平, 保障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运行。

2.2 对资产运营形式和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化建设

对资产运营形式和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规范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规范制度, 为了管好用好集体资产资金, 制定《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 包括农村财务预决算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会人员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资产台帐制度和“一事一议筹资”制度。二是规范工作方法和程序, 制定规范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财务活动程序, 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按照财务制度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三是使用统一帐薄、报表、收款收据, 统一核查、销号、归档, 防止白条抵库, 严禁自制凭证。四是规范档案管理, 村级财会资料及重大财务活动情况、承包合同档案等, 按统一要求进行整理、装订、归档, 防止档案流失。

2.3 推行财务电算化和委托代理制

传统的手工记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财务管理的需要, 财务电算化把财务人员从繁忙的记帐报表中解脱出来, 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坚持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权”不变的原则下, 应积极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要把握几个环节:一是高度重视、统一认识, 会计委托代理制是对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 必须认识到位、高度重视、层层宣传动员、统一干部群众思想。二是健全机构, 明确责任, 设立会计委托代理中心, 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 财务实行独立核算, 规定代理中心的代理会计必须具备会计证。三是分门别类, 全面清理, 抓好财务清理、查清集体财产并对历年合同、协议进行清理。四是严格把关、加强监督, 在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上要把好关口, 即严把凭证审核关、帐务处理和票据管理关、财务公开关及审计监督关, 确保会计代理制的有效推行。

2.4 加强村级财会队伍管理,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对于能够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业务能力强的财会人员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并继续留用;对那些不合格者应及时调整;对违反财经纪律、贪污挪用公款的, 应坚决清退, 严肃处理, 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大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 定期举办财会人员培训班, 要把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作为加强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 做到凭证上岗, 村财会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无正当理由不得随意调换。

3 强化财务管理的群众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财务的监督是群众的民主监督和职能部门的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是民主监督的有效办法, 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统一广大干部群众对财务公开重大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及财务公开的内容。

要突出集体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 增强集体资金收缴、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村级采用统一的公开栏、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内容,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抓住公开的特性, 即真实性、合法性、全面性、时效性、通俗性、针对性、灵活性、连续性, 有利于广大群众的监督。

(2) 对财务收支计划、收支明细、债权债务、财产物资等群众关注的事项如实公布, 对重大事项随时公开。

财务公开要与民主理财相结合, 村级要健全3~5名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理财小组, 村级财务的收支单据都要经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署意见后入帐。上墙公布的财务公开榜要有民主理财小组长、村级财务负责人、主管会计签字。

(3) 财务公开要与审计监督相结合, 建立审计制度。

在抓好资金管理和监督的同时, 必须认真抓好农村财务审计、村干部任期审计及离任审计, 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专项审计, 接受群众监督。职能部门应该对村级财务进行经常性审计, 并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进行专项审计, 切实维护村集体利益, 防止村级集体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曹喜欣.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提高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9 (27) :42.

[2]宋强, 公丽华.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 2009 (9) :46-47.

[3]李振文.论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中的缺陷及对策[J].农业经济, 2007 (4) :6-8.

[4]范丰丽, 鹿洪芳, 张凝.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50-52.

[5]陈百明.我国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33) :238.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9

一、农村集体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集体财产数量不清

农村集体财产按照政府要求, 应该定期清查, 但基层乡镇存在清查工作并不彻底、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表现为在集体财产管理中有的账实不清, 一些财产没有账面记录或在账面上存在的记录的财产而实际并没有实物资产。此外, 有的在进行集体财产统计时, 未将村办企业占用的农村土地等资产纳入到财产管理范围。因此在集体财产核算源头上就缺乏数据的可靠性, 当发生财产增加或减少时不能及时在资产账户中进行调整, 导致财产数量不清的问题。

(二) 对农村集体财产管理认识不够

认识不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管理人员对财产管理的认识不够, 缺乏增加集体财产的收益的热情, 认为集体财产管理主要是村干部的事情, 自身管理意识不强。此外在财产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村集体财产是本村的事情, 财产管理如何并不影响自身政绩的考核, 更谈不上职位提升问题;同时在财产管理上, 担心因自身管理不善而导致村集体财产亏损的发生, 因此在管理上大多数管理人员的态度是维持现状。二是村民参与农村集体财产管理的积极性不够。作为村集体财产的主要股东, 村民负有参与管理集体财产和监督财产管理的责任。但在农村, 受自身知识水平和缺乏管理意识的限制, 村民对集体财产管理存在盲目性, 村民对集体财产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 更谈不上积极参与问题。村民过多关注村集体财产是否盈利以及分配问题, 而不是注重参与集体财产管理问题。

(三) 民主决策、监督工作不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集中制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则。依据规定, 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 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投票进行讨论, 并通过透明程序做出决策。但在实际操作中, 在进行投票决策前, 村委已经有了初步想法, 并无意有意地暗示村民进行有选择的投票, 使得民主决策形同虚设, 走过场是村集体财产管理决策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部分村干部, 无视程序的要求, 在决策制定后进行公布, 对实际涉及的内容或发生变化的部门并不进行详细说明, 缺乏村民监督。

(四) 农村集体财产流失问题严重

实际操作中, 在农村集体财产管理上部分管理者利用自己的权力擅自变更财产性质, 如通过开办村级企业形式把村级财产进行入股, 而在入账记录上漏记或少记投入金额, 或通过其他形式不断蚕食集体财产;同时在管理上由于监督力度不够, 可能会发生管理人员连同村组干部贪污、私自占用集体财产问题, 从而引起集体财产丢失问题。此外, 在集体财产运用上, 管理者缺乏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 难以有效驾驭集体财产, 实现财产的增值。

二、农村集体财产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 缺乏相配套的激励机制

由于缺乏竞争和相配套的激励机制, 很难提高村集体财产管理者的积极性。村干部作为基层组织的管理者, 并没有正式的国家编制, 工资收入低, 工资无法满足日常开支需要, 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其他经营生产活动, 村干部离任情况时有发生, 甚至在贫困村会出现无人竞选村组干部的现象。即使竞选成功, 但村干部多数农民出身, 往往自身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对村集体财产管理重视不够, 管理疏松。

(二) 国家关于村集体财产的法规不完善, 工作执行力度不强

虽然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发展问题做了规定, 但一号文件作为总的指导思路, 在具体实施上与村镇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在关于村集体财产所用问题上, 虽然规定村集体财产归村集体所有, 但村集体内部分配问题并不明确, 同时乡镇政府在对村集体财产管理上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无法在制度上达到约束村级干部行为的作用。此外, 在政策上虽然中央做出明确规定, 但在村镇对农村集体财产扶持的优惠政策工作执行力度不强。在产权制度改革上, 国家并未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出明确界定, 对产权改革后所形成带有股份制性质的法人地位也未做出明确规定。

三、改善农村集体财产管理的措施

(一) 加强村集体财产数量的清查工作

在村集体财产数量清查上, 不仅要对资产进行清查, 也要对负债进行查实。首先要对经营性财务进行清查, 在清查方式上主要为合同的审查, 要对签订的合同针对合同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权力包、是否严格执行问题进行清查, 通过清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 对违反规定签订的合同要依法律规定予以变更或撤销, 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达到保护集体财产的目的。其次要做好账实清查工作, 要结合实际财产量、种类以及价值核对账面资产, 对漏填或多填的财产及时更正, 对已有的财产要做好明细记录和发生时间记录, 根据财产的性质妥善分类, 对分类不清的应依据集体财产管理规定进行划分, 维护集体利益。

(二)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高管理村集体财产管理意识

村集体财产不仅是财产管理者的责任, 也是村民的责任。在具体措施上, 针对激励机制缺失问题, 乡镇政府应该结合各村情况, 通过物质激励和政绩考核相挂钩的方式, 依据村集体财产所获收益建立阶梯式的奖励机制, 若村集体财产管理者通过管理实现集体财产收益的大幅增加, 则管理者收益分配比重也会相应上升。同时村组部首先要做好带头作用, 要认识到村集体财产管理的重要性和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规范集体财产管理行为, 通过村集体财产的内部分配增强村民的参与集体财产的管理意识, 做好奖励工作, 若村民在参与村集体财产管理上所做的工作越多, 则根据工作量进行额外的村集体财产收益的奖励。如某村有1000万村集体财产, 年末获得利润200万, 其中拿出50万作为额外奖励, 150万按村集体财产内部划分的比例进行分配, 依据村民及管理者的贡献, 管理者与村民都获得了额外收益, 从而可以激发村民和村集体财产管理者的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三) 规范民主决策流程, 加强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是村处理本村重要事务的主要方法, 通过政治教育培训增强村级干部的政治素养, 同时要有明确的民主决策投票流程, 村级干部应尊重村民意愿, 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村集体财产进行有效管理。在民主监督上, 一方面乡镇政府应加强监管, 根据村集体财产内容落实监督制度, 不定期对村集体财产账户和财产进行清查, 并组织专门人员下村抽查村集体财产管理工作, 并要求各村定期上报村集体财产管理现状。同时要加大村务公开栏对村集体财产的宣传, 使村民对村集体财产违规问题有大致的了解。此外要为村民提供举报平台, 可以设置专门的举报热线为村民举报提供便利。如在进行村投票选举时, 村委会增添了村务监督机制, 并设专门人员对村务活动进行监督。

(四) 提高村集体财产管理人员水平

在提高水平方面, 一是乡镇政府应重视集体财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内容上要结合当前村集体财产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析, 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要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并在培训结束后要有相应的考核内容, 强化村级集体财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此外, 应抓住大学生下乡当村官的机遇, 引入财产管理人才, 通过人才的引进为村集体财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但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注重人才素质问题。如某村引入一大学生村官, 但该大学生因为工资低却没有为村财产管理做出任何贡献, 平时在县城打工, 从而不会促进村集体财产管理工作的改善。

四、结语

农村集体财产有效管理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国家不仅要加大农村集体财产管理的扶持力度, 各村也应该规范财产管理流程, 全员参与, 创新村集体财产管理制度, 引入如信托等财产管理方式, 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摘要:本文以农村集体财产管理为主线, 针对村集体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 并分析了其内部原因, 最后提出几点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集体财产,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翠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集体财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2) .

[2]柯江.福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10

1 管理状况

定西市辖7县(区)、119个乡(镇)、1829个行政村、12687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264.99万人,农业劳力88.47万人,耕地面积51.40万hm2,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19hm2。近年来,定西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面向市场培育和发展以马铃薯、中医药、蔬菜、畜草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使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1 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较快

2012年全市现价农牧渔业总产值1103423.27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856863.48万元,林业产值9196.47万元,牧业产值194465.59万元,渔业总产值1442.6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1455.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12元,比上年增加538元,增长18%。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77067.12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增加值521635.03万元,林业增加值4399.63万元,牧业增加值138924.65万元,渔业增加值1329.4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778.32万元。

1.2 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据农经统计:2012年全市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资产总额63357.36万元,比上年的21136.15万元增加42221.2万元,增长199.8%,人均拥有集体资产239元,其中:流动资产6181.96万元,农业资产2957.47万元,长期资产54217.93万元;所有者权益60021.81万元。全市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负债总额3335.55万元,资产负债率5%,其中:流动负债2355.28万元,长期负债980.27万元。

1.3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逐步规范

为了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进程,全市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拓展工作内容,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了村财乡管会计委托代理制、建立完善了管理档案、强化了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加大了监管力度,实现了从抓资金管理向全面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转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农村财务管理逐步跨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目前全市乡镇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委托代理主体主要有三类:一是乡镇农经部门代理的有临洮、陇西、岷县3个县的53个乡镇、838个村 ;二是乡镇财政部门代理的有通渭、渭源、漳县3个县的47个乡镇685个村;三是乡镇政府会计代理的有安定区的19个乡镇306个村。

1.4 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效明显

全市深入推进“清产核资”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据清产核资统计:目前全市7县(区)、119个乡镇、1829个村“清产核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有资金5269.6万元,资产67424.6万元,资源153.65万hm2。同时,通过微机平台实现了“清产核资”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建立了陇西、通渭、漳县等3县的巩昌、文峰、福星、陇阳、鸡川、四族6个乡镇农村集体资产网上监管平台示范点,将农村集体资产划分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3个类型,积极探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新的方式。

1.5 农村集体资产监督机制趋于完善

全市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截至2012年底,全市1829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实行了财务公开,建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乡镇103个,其中:涉及村1612个;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村50个。2012年底全市已审计单位612个,较上年的552个增加60个,增长10.9%;已审计单位资金总额1943.17万元,较上年的1673.8万元增加269.4万元,增长16.1%。

2 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底子相对薄弱

2012年全市1829个村,当年675个村无集体经营收益,占到总村数的37 %;而当年有集体经营收益的1154个村中,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为1072个,占到92.89%;收益在5~10万元的村55个,占4.76%;收益在10~50万元以上的村21个,占1.81%;收益在50~100万元的村3个,占0.26%;收益在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占0.26%。

2.2 管理机构有待加强

农经管理部门是农村集体资产委托受权监管机构,目前市、县两级农经机构虽然健全,乡镇级农经机构在农村税费改(乡镇机构改革)后基本名存实亡,而乡镇级农经部门恰恰是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的主力军,机构得不到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将流于形式。从机构的性质看,市、县两级农经管理机构都是事业单位,行使政府委托行政职能,如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行政管理、行政指导,单位性质与行使的职能不对应,权威性不强,从而导致工作经费与机构所承担的工作不匹配,县(区)、乡两级经费普遍短缺,工作手段落后,影响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管理水平上差异较大

全市大多数乡镇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整体上比较规范,账务设置齐全,会计核算全面、完整,村集体固定资产及财产物资由村级建立台账,一并移交代理主体管理;而个别乡镇的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甚至于没有村集体资产台账,管理人员一问三不知,业务素质较低等严重影响着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的管理水平。

2.4 产权权属关系不明确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产权特别是最重要的土地产权模糊,虽然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在集体所有真正拥有土地,实际上并不明晰。同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国家建设与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集体资产管理主体和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农民与农民之间利益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资产预期收益不明确、资产可能流失的情况下,多数村民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要求将多年的积累“分光吃光”,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壮大,也给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带来了重重困难。

2.5 内部审计监督不给力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体制不顺,总体上讲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是薄弱的,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无论是审计的覆盖面,审计的领域,审计的深度来看都是不全面的,主要以抽查或“救火队”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查出的一些问题又无力处理,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体制上的问题,未建立专职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机构,从而弱化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

3 措施和建议

3.1 切实强化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管理机构

各级农经管理部门是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主管部门,负有监督、管理、指导、审计、培训等职能。根据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牧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5号文件精神,更进一步要求:“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建立委托代理机构、全面实行委托代理制、明确资产产权归属、建立网络监管体系强化经济审计监督、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突出民主管理的主导地位、创新经营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保障管理工作经费、加强组织领导”等措施,及时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要巩固完善市、县区农经站,建立健全乡镇农经站,形成市、县、乡三级农村财务及资产管理体系。同时,还应当赋予农经管理部门执法主体地位,目前从市到县、乡各级农经管理部门虽然都承担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任务,但因其是事业单位而只能接受农业行政部门的委托代行之,其地位、权威、作用明显受到制约,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也难免大打折扣,将市、县两级农经机构改为行政机构,乡镇经管机构作为县一级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部门的直属单位,直接管理,这样才能依法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和资产。

3.2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和资产管理,实际上是对农村集体资金和资产运营的监督、控制和管理,集体资产登记制度,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有两项:一是集体资产登记。各地按照1998年农业部、财政部下发的《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登记,明晰产权。在产权登记中,应注意处理好乡村组三级、乡村与集体企业、乡村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产权关系,划清农村集体资产与国有资产、城镇集体资产的界限,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所有权。二是建立健全资产台账。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资产台帐,如实反映集体账内外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确保集体资产真实可靠。

3.3 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有效模式

在管理模式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基层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农村财务与集体资产管理模式:

1)村组账乡代管;

2)会计委派制;

3)下管一级;

4)会计委托代理制;

5)农村股份合作制。

在城郊结合部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思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集体资产的经营机制;也可按“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经营形式,把农民应分得的土地以经营权入股,实现对土地的集中统一规模经营。现阶段为适应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变化,逐渐调整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把注意力从集体资产的物质形态管理转到价值形态管理,从资产管理转到资本运营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3.4 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和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是一种双层监督,是群众的民主监督和职能部门的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一是财务公开,这是民主监督的有效办法。财务公开工作要使其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真正公开、经常公开。二是审计监督,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形式就是审计监督,虽说国务院授权农业部门负责此项工作,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有责无权,没有处罚权,影响了执法力度。

3.5 重新认识当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11

1851年法国成立的音乐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法国音乐作曲者出版者协会(SACEM),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随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英国以及北欧、东欧各国纷纷成立了类似的组织,至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陆各国基本都已经成立了类似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1926年,18个国家的音乐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在巴黎联合成立了第一个音乐著作权保护协会的国际组织“国际作词作曲协会联合会(CISAC),它的出现实际构成了一个全世界音乐作品授权保护的网络,使得音乐作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作品在艺术上和经济上的使用和控制,并与那些无视作者权利、随便大量使用作品的侵权行为做斗争。

一、中外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发展及现状

1.英国

英国的机械复制权保护协会(MCPS)成立于1910年,其目的是从新留声机公司收取版税并非配给权利人。它的重要职能是收取和分配音乐作品机械复制的版权费,主要管理的是音乐作品的机械复制权,代表会员与使用其管理的音乐作品的录制者和出版发行商谈判,签订授权合同。它代表权利人和使用者签订合同,并定期收取版权费分配给各版权人。它的服务涵盖了许多方面,在代表权利人行使许可方面,其方式包括14种,包括背景音乐的使用、网络音乐、收集铃声等。版权人可以同过它来获得14个方面的版权使用收益。

英国表演权协会(PRS)成立于1914年,它具有与MCPS不同的职能,主要负责收取音乐作品公共表演和广播的使用费。其成员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影视和广告音乐等的词曲作者和出版商。截至2008年底,PRS共有4万多名会员。

1996年,为加强彼此的力量,MCPS和PRS运营联盟成立,联盟成立的目的在于:通过更有效的游说,尽可能支持英国和欧洲对作者权利的立法,减少管理成本,联合解决国际方面的问题,探索在国际范围内和不同权利管理之间进一步联盟的可能性。它是世界上最有效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联盟。目前,虽然MCPS和PRS在收入、分配、会员管理和权利保护等方面还是分开运行,但两者合作创建了一个数据库,包含英国及国外的500万件作品和50万个合同。截至2010年底,两者的会员总数达到8万多名,版税收入达7.15亿英镑。而联盟的管理费用支出仅占11%。

2.美国

成立于1914年的“美国词曲作者和出版商协会”(ASCAP),是美国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组织,其创始人为著名的作曲家赫伯特(Victor Hebert)和其律师博肯。ASCAP集中管理非戏剧音乐作品的表演权,会员包括词曲作者、音乐出版商等。被许可人主要是广播组织和餐厅、舞厅、旅馆等频繁使用音乐作品的机构或场所。据2011年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2009年协会的版税收入共9.9亿美元,而管理费则只有11%左右,会员总数达到40多万人,管理的作品总数高达800多万件,拥有30多万个收费对象。

但由于ASCAP采取单一的一揽子许可方式,尤其是要求支付较高的费用,一些广播组织决定成立自己的表演权协会,以摆脱受制于他人的局面。这就是成立于1939年的“广播音乐公司”(BMI),经过多年的运作,BMI已经成为ASCAP最强的竞争对手。截至2005年,共拥有会员30万人,管理近650万首音乐作品,总授权收入7.28亿美元。

除了ASCAP和BMI,美国第三家表演权利组织是“欧洲戏剧作者曲作者协会”(SESAC),成立于1931年,开始主要管理欧洲音乐作品和歌剧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管理作品的种类扩展到了其他作品,并且在事实上成为了与ASCAP和BMI一样的非戏剧性音乐作品的管理协会。尽管如此,SESAC这一名称一直延续了下来,目前,美国几乎所有的非戏剧性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均由这三家协会管理。

3.中国

1992年,我国第一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MCSC(Music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成立,它是由中国音乐协会和国家版权局共同发起的,是一个社团法人机构,属于民间组织。在最初成立的9年里,此机构的建立仅仅确立了一个解决版权的途径,直至2001年的《著作权法》修订才使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音著协在从成立的20年来,在保护音乐创作者的权益以及推动作品的广泛使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在音乐作品的保护和繁荣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音著协会员总数达到6523人,包括词曲作者、继承人以及出版商会员几十家。DIVA数据库中管理的协会会员作品已达23万多首。2011年完成金额7155万元人民币的版税分配。

此外,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各国的音乐著作权管理组织的发展也都很有代表性,在此不一一赘述。

截至2010年6月,成立了84年之久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国际性组织——国际词作家作曲家协会联合会,已经拥有来自世界上121个国家和地区的229个会员协会,管理作者一出版商作品约300万个。据统计,其会员协会在2009年创造的版税达71.52亿欧元,其中音乐作品占90%。

二、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特征

纵观世界上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产生发展的163年,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全世界各国陆续落地生根,它们的规模大小不同、权利职能各异,特征鲜明:

1.作曲家推动了音乐著作权集体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从1851年法国成立的第一家音乐著作权管理组织至今,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在音乐版权产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一批具有法律和经济意识的音乐家,如法国的比才、意大利的威尔第、美国的郝伯特、我国的谷建芬等。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才使得音乐著作权集体组织在各国顺利成立。

2.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大多是具有公益性的社团法人,是非营利性组织

各国普遍承认它的法人资格,而且它们大多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法人,它们以自己名义向使用者收取实用报酬并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但不能因此否定其公益性。尽管在英美法系国家,音乐著作权管理组织多依公司法或竞争法建立,并受反垄断法的制约,但其公益性质并未改变,如:英国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英国表演权协会(PRS)就在其章程中规定:该组织是公益性机构。

音乐著作权的集体管理本身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属于版权产业范畴。它的基本活动表现为发展会员、许可收费、分配使用费三大环节。在经济表现形式上体现为纯粹的版权贸易,而且是规模性的版权贸易,在版权产业中占有突出位置。它为文化产业面临的音乐版权问题提供了一种成本低、风险小、效果佳的整体解决方案:从创作资源到权利资源。但尽管如此,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本身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均是以非营利组织的面貌呈现的。如,英国的公司法规定英国的PRS属于非营利的有限责任公司。国际作者和作曲者协会联合会在其章程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世界作者作曲者大会,为非营利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即使在实行强制性集体管理组织的国家德国也有明确规定:集体管理组织不以赢利为目的。但也有例外,俄罗斯著作权和邻接权法规定,本国建立的这些权利所有人的财产权集体管理组织,有权从事商业活动,但同时带来的是强垄断性滋生的腐败问题等。

3.音乐著作权集体组织的垄断性与自由竞争性

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这种垄断性不单是指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数量上的唯一性,更重要的是指其类型分布上的不可交叉和雷同性。在大多数国家,同一国家或地区一般一类音乐作品只允许设立一个集体管理组织。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职能上的分工往往从集体组织的名称中即可得以体现,如英国的“机械版权MCPS”“表演权PRS”“音像工业协会BPI”等等,它们在职能上完全分开,服务细分化,不同的组织管理不同的服务。

当然也有个别国家对同一类作品设立几个机构,即采取非垄断的自由竞争形式,如美国与澳大利亚。由于其深厚的自由竞争传统,美国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由严格限制策略转向竞争策略,美国第二大集体管理组织BMI的成立过程就说明了这一机制的重要性。当然,在表演权领域,美国还有多家集体组织。与大多数欧洲国家不同的是,美国主要依靠竞争而非政府力量来加以规制,不是由政府授权垄断经营,也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但这些组织同时要受到反垄断法和反垄断诉讼的制约和影响。

总体来说,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性还是很强的。垄断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力量的分散、重复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恶性竞争。但其缺点在于可以造成权利的滥用,阻碍作品的正常传播和使用。

4.音乐著作权集体组织促进了音乐事业的发展并日趋完善

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历史长短不一、基础厚薄不同、规模大小迥异、成熟程度不等。但各国均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努力寻求适合本国的音乐著作权管理组织的定位和方针,发挥其最大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音乐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使音乐作者更加安心进行创作;为使用者的合法使用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促进了音乐市场的有序性,形成了音乐创作、使用和传播的良性循环。以上种种数据表明,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已经成为重要国内国际版权贸易的有效方式,各国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实现了会员总数和分配收入的逐渐递增,在音乐产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 篇12

1 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行走访调查和研究, 对照相关政策制度和要求, 现针对性提出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资金管理是“三资”管理中的一项薄弱环节

具体表现为在结算中存在大额现金结算支付、未经民主讨论进行大额开支、村干部在结算中一人说了算、村干部直接经手资金、一些报账注账手续不完整等。

1.2 资产资源管理在“三资”管理中漏洞百出

具体表现为农村集体资产账实不符, 部分资产损坏毁损严重, 部分资产闲置;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统计申报方式未纳入账簿核算等问题。

1.3 评估作价成为“三资”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在农村清产核资中, 因村级资源无法用价值金额衡量, 村民也没有参照依据进行议定。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的资产、资源, 评估作价受到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限制, 更没有参考依据。

1.4 办理银行开户存在难度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要求“一村一账户”, 可以保证村级资金安全和完整, 但办理银行开户存在一定难度。因为村级财务名称是“村级经济合作社”, 而村级行政机构是“村民委员会”, 银行在审定资料时, 对行政名称与财务名称不一致提出异议。

1.5 基层机构问题制约农村“三资”管理发展

一是队伍短缺。因机构改革使乡镇农经站人员大幅减少, 而业务内容由原来的财务代理拓展为“三资”管理, 工作量明显增多, 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二是经费不足。村级会计人员没有村两委主干的经济待遇, 工作积极性不高, 甚至有的村级没有会计或出现断档现象;三是制度执行不力。乡镇农经站执行“三资”管理制度不力, 存在审核把关不严、委托代理行为不规范现象。

1.6 监管标准是“三资”管理中的缺项

一是上级组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没有制定细则, 没有规定管理服务内容, 也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二是缺少监管平台, 国家、省、地、市、乡、村没有管理软件, 更没有实行联网统一, 不便于查询、汇总、统计分析。

2 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2.1 完善制度建设

为了能够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首先应该明确职责, 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办法, 确保有章可循, 以制度规范乡村两级人员管理行为。制度内容应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务公开、农村财务预决算、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农村债权债务管理、农村财务档案管理、民主理财、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村级报账会计报账工作流程、会计电算化管理、各业经济合同管理、涉农专项资金核算管理等, 充分做到以制度管人, 以制度管事, 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2 提升信息水平

对全市农村财务管理实际运行状况组建专网, 以网站为依托, 搭载系统平台, 尤其是要突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监控系统和农村集体“三资”公开平台。既能有效实时监督基层财务进度, 又方便县 (市) 统一查询、汇总、公开。县 (市) 、乡 (镇) 、村级三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业务网络化、管理信息化格局, 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2.3 全面清产核资

结合县 (市) 实际, 采取试点先行、基层调研、走村入户、张榜公示的方式, 对农村集体三资底数进行了详细扎实调查, 全面开展清产核资, 科学规范管理农村集体三资工作, 重点核销债权、核销债务、资产盘亏盘盈、完善经济合同等, 实行资产台账、资源登记簿县 (市) 乡村三级备案制度, 摸清集体家底, 明确产权关系, 为下一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工作和数据基础。

2.4 审计农村财务

只有开展农村财务审计, 才能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有效预防和打击农村集体经济犯罪, 解决农村集体经济问题, 更是维护农村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审计农村财务时, 坚持3年一轮全面审计, 重点加强对村民委员会成员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的专项审计。可以采取“集中力量、整体推进, 分组实施、审训结合、保证质量”的审计方式, 形成“统一领导, 部门实施, 乡镇落实, 村级配合”的农村审计格局。

2.5 公开农村财务

对农村财务实行每月一公开, 公开内容齐全、公开程序民主、公开底表备案, 重点强调公开的内容、数据必须有可靠的依据 (从账簿、报表中提取) , 强调公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是适应新农村发展的要求, 积极探索创新公开形式, 实行“网络公开、阵地公开”的双公开。在财务公开期间, 充分利用村内广播、有线电视逐条逐项公开, 并发放农户意见征求卡, 安排专人专门负责接待、解答公开过程中村民提出的疑问。

2.6 加强队伍管理

针对农村财会队伍不够稳定、工资待遇补贴不能兑现、持证上岗继续教育参差不齐的情况, 定期组织乡、村两级财务负责人、财会人员、民主理财人员开展“三资”业务、政策法规培训, 特别是电算化操作业务培训, 必要时聘请软件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对电脑操作人员现场培训、现场解答、现场演示、现场操作, 使操作人员都能熟练上机操作。

3 有关思考及建议

3.1 建章立制, 执行三资备案制度

对农村“三资”管理实行委托代理, 各级乡镇政府制定下发切合本地实际的“三资”管理制度, 重点突出资产管理和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县 (市) 、乡、村三级台账、登记簿备案制度, 以村建档, 科学利用, 合理汇总分析。

3.2 巩固成果, 规范委托代理行为

对已经开展清产核资的, 要巩固成果。对已经开展“三资”委托代理的, 要规范代理行为, 明确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岗位制度, 定期与村级核对“三资”数据, 实行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 维护农村集体“三资”数据的安全、真实、可靠。

3.3 丰富内容, 充实多种公开形式

在农村财务公开方面, 内容上要充实集体资产、资源情况, 实行动态公开。同时, 借助“农廉网”、“农经网”等信息平台长期进行网络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3.4 培训交流, 提升三资管理水平

上一篇:反循环回转钻下一篇:教学中设置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