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科研(共12篇)
教育与科研 篇1
一、科研之难:想说爱你不容易, 何时让我真心待你
在一所高中担任教科室主任, 直接面对的就是教育科研。说起科研, 教师们心里犹如打翻的五味瓶, “爱悠悠恨悠悠”, 且爱少恨多。不少教师在遭遇论文评比“寒冬”之后, 向笔者抱怨, 要不是评职称才不去受这份罪。也有的老师说, 他教书这一辈子也许就是“挤”了两篇职评论文了。写论文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 一个字:愁;三个字:愁啊愁。笔者总结了老师们几种对待科研的态度和做法, 姑且称其为“科研情绪论”。
其一, 科研“无用”论。有老师诘问:“不要说全国, 就是一个市教师一年发表或获奖论文知多少, 有多少科研是货真价实的?更可气的是, 还拿它来卡职称。”尽管提及的问题触人深思, 但这显然是一种轻视科研的论调。
其二, 科研“天赋”论。不止一位老师跟我说:“会不会写论文是天生的, 有的人生来就会写论文, 就像你写论文和老母鸡下蛋一样容易, 而有的人却不会, 像我半天也挤不出几个字来。”显然是把科研当作少数人的游戏, 当作“奢侈品”。
其三, 科研“副业”论。教师的主业是教学, 科研充其量只是个副业;而且还有人认为搞科研会挤占教学时间和精力, 影响教学成绩, 所以会把一些经常有文章发表或获奖的教师看作不务正业。显然这是将教学与科研对立起来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多少还有点“酸葡萄效应”作祟。
其四, 科研“挤出”论。经济学上有个“挤出效应”, 不少教师为“生计”忙, 把课务、家务、杂务当做挡在科研路上的三座大山;有些教师即使在学科上有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面对现实的压力, 还是选择了放弃。是的, 在讲求物质利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 教育领域也毫无例外地受到冲击。相比之下, 科研没有什么经济效益, 最多也就是个虚名。舍名取利, 争取更多的“面包”更有吸引力。
于是乎, 写论文成了速食的快餐。在收取教师们的论文时, 笔者发现真正通过自己认真思考而撰写的论文很少, 绝大多数与其说是写, 倒不如说是“攒”:网上摘抄些、书上借用些、自己补充些, 最后整理一下, 论文就这样拼凑成了一只“纸老虎”。更有甚者, 直接复制加粘贴, 而这些人常常以“走个过场、何必认真”规劝于笔者。
我想, 写论文其实跟谈恋爱是一样的。你不爱她、敷衍她, 甚至厌烦她, 偏偏要求她爱你、对你好, 这个要求恐怕有些过分了吧。爱她、真心待她, 也许就是在困境中突围的正确选择吧!
二、科研之重:拿什么奉献给自己, 有多少实力可以打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深思:一是“爱岗敬业”的“敬”作何理解, 二是“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和”表明什么关系。我想“敬”应当是敬畏, 就是担心、害怕。担心、害怕什么?犯错误、走弯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专业化的要求决定了教师应当避免犯错误。为了不犯错误、少犯错误, 怎么办?只有走科研之路, 不断改进。“和”表明教育教学与科研同样重要, 都是教师的必备素质。教不研则浅, 研不教则空。钱伟长教授说:“教师必须搞科研, 这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他还说, “不搞科研, 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 因为你没有自己的观点, 不会选择内容。”可见, 科研不是教师个人想不想、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而是做教师的一种必须的责任和义务。
1. 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
科研除了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外, 还有一点就是, 相对于教学成果因整体性和模糊性导致难以标准量化, 科研成果则带有“个人烙印”, 比较清晰, 容易量化, 因此教育科研成为评职评优不可或缺的砝码。
科研对于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而言存在较大差别。我省一位资深教研员曾经对本省60名45岁以下的优秀教师成长规律进行了调研, 76.2%的人认为有效提高自己能力的途径是科研, 73.8%的人认为继续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科研能力。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是, 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重大区别, 科研能力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获得新知、成就新事、塑造新人。获得新知是因为研究要发现行动与行动结果的关联, 这是一个修正和更新、完善和丰富教师原有认识的过程。教师原有的知识背景、知识内容、知识结构都将随之改变;成就新事是指做事的手段和方式有了新的突破, 并由此产生新的实践效果;塑造新人是更新自己、超越自己, 追求理想的生活。人总是生活在理想之中, 总是向着“可能性”前进。科研可以改变教师的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陶冶教师的性情, 使教师保持健康心境。并且, 科研可以使教师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沉着;少一些轻狂, 多一些稳重;少一些肤浅, 多一些深刻;少一些偏激, 多一些理性。
2. 科研是学生学业成长的“减震器”
实践的合理性根植于信仰和理念的合理性。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需要以对教育的合理认识和理解为基础。科研就是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和心理规律的教学实践, 为学生成长奠基。概括起来, 科研的直接意义是能够提供更加合理的教学, 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 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如我校一直倡导“优质常态课”的理念与实践, 从常态意识、常规意识、质量意识与轻负意识四个维度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科研的间接意义在于使教师潜移默化或直接影响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形成。本人认为, 科研素质归结起来主要就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观点深邃。
3. 科研是学校品牌发展的“维稳器”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推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关键。对学校而言, 教育科研起着三大作用:连接教学的调控思想体系和学科教学前沿地带的“纽带”作用、参与管理学科教学业务的“指挥棒”作用、研究学科动态并引领教学理念的“导向”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也有利于学校品牌的塑造与维护。学校品牌都是在教学改革和教科研实践中诞生和成长起来, 在科研中提炼和升华的。由此可见, 科研既是“身体力行”, 又是“锦上添花”。
三、科研之美:像外行一样思考, 像专家一样实践
思考与实践始终是推动教师教育科研的两个轮子。像外行一样思考就是克服“当局者迷”, 立足“旁观者清”;像专家一样实践, 因为教师如同律师、医生、会计一样有专业性, 不是谁都可以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
1. 科研之美, 美在过程
陈大伟先生在《研究——教师的根植与取向》一文中提出把研究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把研究的过程作为人运用理智改善工作和生活的过程,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有意识定向关注、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的过程,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形成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追求的过程,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投射教育理想于教育实践的过程,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及时反思和调整的与时俱进的过程。[1]
科研过程之美, 与5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1) 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理论不是大学教授的“专利”, 中小学教师要相信只有自己才能真正“解放自己”“发展自己”, 一定能而且一定要建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 否则会导致“逾淮为枳”“水土不服”。
(2) 求真务实: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 以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审视教育教学。一句“问题的提出”, 要求你既要埋头书本又要直面社会, 还要“sogou”已有的知识和思想资源;一句“研究的现状”, 让你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下求索,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3) 四心合一:用心学习, 留心观察, 潜心研究, 恒心助阵。因为各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模式、方法、策略有着相通之处, 所以, 不应当局限于本学科本专业以及自己擅长的领域, 在守住“自家门”的基础上, 适当“串串门”。
(4) 道友论谈:与“科研男”“学术女”一起探讨、交流甚至不惜争辩。美其名曰:“我爱我师, 我更爱真理”。
(5) 精益求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出来的文章应放一放, 沉淀一下, 这一点似乎有点“陈年的酒更香”的道理。
2. 科研之美, 美在追求
那些“科研男”“学术女”甚是成了一些教师眼中不那么聪明的人。然而不聪明未必就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他引述爱因斯坦的看法时说, “爱因斯坦说过, 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 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 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战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 他就可能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可见,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源泉。
有幸福感的科研来自在研究中有了真正的发现和创造。教师因为研究而生活在希望和理想之中, 体会到自己“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想别人所先想, 做别人所未做。思想超前方能无中生有, 甩掉金科玉律方能出奇制胜。
有幸福感的科研来自于个人的观点得到认同、思想引起关注。无意间看到网络、讲座中引用自己的名字以及某个观点, 或者核心书刊转载自己的某篇文章。这倒不是说自己有多少“含金量”, 而是自己起到了问路之“石”、击水之“石”、引玉之“石”的效用。
有幸福感的科研来自炼就科研的情怀与品质。静下心来学习, 潜下心来研究。幸福是一种感觉:一杯白开水也是“甜”的;幸福是一种状态:珍爱自己, 栽培自己, 教海无涯, 科研不止;幸福是一种追求:研, 然后知美。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教育与科研 篇2
1.摘要包括四部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范围)
2.判断论文科学性、先进性、创造性与实用性的主要依据是(B 资料与方法)。
3.论文的核心部分是(C 结果)。
4.写综述的框架是(A 文题、前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一个研究课题的确立过程主要依据(C 背景资料、相关理论和实践基础)。
6.下列哪项不是描述计数资料的统计学指标是?(C 均数)
7.文题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A 20个汉字)。
8.下列哪项不是科学研究的特点?(D 结果不能重复)
9.一篇文章可选多少个关键词 ?(C 3~5个)
10.文章的精华部分是(C 讨论)。
11.下列不属于确立研究问题阶段的内容是(D 随机分组)。
12.下列有关概率p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C p≤0.05在统计学中被认为是事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
13.证实论文言之有据,及对他人的尊重.是论文的哪一部分?(C 参考文献)
14.评论论文立意是否有创新,是否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是为了评价科研论文的(A 选题)。
15.医学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B 选题和确立问题过程)。
16.某社区医院对该社区内的中学生进行体检,获得了有关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胸围的具体数据,请问这些资料属于何种类型的资料?(A 计量资料)
17.下列哪项不符合参考文献(文献来源于期刊)的格式?(D 文章所有作者均应列出)
18.研究某地区老年人健康需求,随机抽取该区10 个居委会的老人进行调查,此抽样方法为(D 整群抽样)。
19.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统计上用哪种符号表示?(B P)
20.科研论文是(C 科研工作的书面总结)。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尊重原则的内容?(D 知情同意权)
22.下列属于非实验性研究的特点是(D 没有人为施加因素)。
23.下列护理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期刊)的书写格式正确的是
(D 序号 作者名.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年,卷(期):起止页)。
24.科学精神最根本的一条是(C 实事求是)。
25.讨论部分的陈述应注意一些问题,下列哪项是错误?(D 可大量抄录文献资料)
26.科研论文中针对研究结果的各种现象、数据及资料进行阐述、推理和评价,作出理性的分析和解释的部分是(D 讨论与分析)。
27.在“糖尿病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中,属于自变量的是(B 自理能力)。
28.专科护理论文的前言包括的四要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陈述目的)
29.下列属于信度的主要特征的选项是(B 内在一致性)。
30.下列哪项属于非实验性研究的特点?(C 没有干预)
31.确立研究问题的过程主要步骤是(A 提出研究问题)。
32.护理论文第二段“对象与方法”内容是判断论文下列哪项特征的主要依据?(C 科学性)
33.下列属于计数资料的选项是(D 治愈人数)。
34.用于描述计量资料型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学指标是(D 均数)。
35.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是按下列哪项来分类?(B 按研究性质不同)
36.前瞻性研究又称(D 队列研究)。
37.下列哪项对于信度和效度关系的描述是正确的?(D 信度高的工具效度可能低)38.下列哪个文献的类型是属于零次文献?(A 书信)
39.评价研究中测评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属(D 对测评工具的评价)。
40.评定者间信度常用来反映研究工具信度的哪个方面的特征?(C 等同性)
41.若研究者在研究中让研究对象过多地接受创伤性检查或承担增加检查项目的费用,这样做是侵犯了研究对象的哪一项基本权力?(D 避免伤害的权力)
42.在论文中有引文出现时,应在引文最后标注一个带数字的方括号角码,标注的位置是(A 右上角)。
43.下列哪项不符合论文逻辑性的要求 ?(C 结论准确)
44.若想用统计图表示某医院医生学历构成情况,选择下列哪种统计图较为合适?(D 圆图)
45.可以反映研究工具与其他测量标准之间关系的是(D 效标关联效度)。
46.用点的密集程度和趋势表示两种现象的相互关系一般选用哪种类型的图?(B 散点图)
47.研究问题的陈述内容可用以指导(B 科研设计)。
48.一篇文章的图表不宜选用太多,以多少为宜?(B 2~3个)
49.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是按下列哪项来分类?(A 按研究设计内容不同)
50.按研究目的进行研究的方法是(B 预期性研究)。
51.评价研究是否做了预试验属于(B 对科研设计的评价)。
52.关于论文文题的书写要求哪项是错误的?(C 文题可以加标点符号)
53.文章富有生命力的标志是具有(B 创新性)。
54.一篇科研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为(A 3~5 个)。
55.某教师欲探讨PBL教学法对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下列哪个因素为因变量?(B 学习成绩)
56.科研设计中的指标(观察项目)是反映下列哪项的一种现象标志?(C 研究目的)
57.某护士欲研究患者在2pm与4pm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在2pm与4pm时的体温变化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患者对其2pm与4pm的体温进行了测量,若欲对两组数据的差异进行比,应首先考虑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是(B 配对t检验)。
58.下列哪项是统计学中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B P≤0.05)
59.选择研究对象要服从于(A 研究目的)。
60.下列属于文献的外表特征的选项是(D 著者)。
61.下列哪种论文要求列出的文献量较多?(B 综述)
6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前言的陈述 ?(C 自我评价)
63.研究设计中选择样本的注意事项(BCDE)。
B 严格规定样本条件
D 按随机原则选取样本
E 使具有代表性
64.下列有关公正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BCDE)。B 在实验过程中要公平选择受试者C 使受试者得到公平治疗的权利D 在实验过程中要公平对待受试者E 对性别、年龄、种族、经济水平等不同的受试者均应一视同仁
65.科学研究的结果可表现在下列几方面内容(ACE)。A 描述事物的现状C 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E 产生理论或引出定律
66.按随机原则进行研究分组目的是(AB)。A 排除干扰因素B 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67.科研设计的主要内容有(ABDE)。A 选择研究对象B 设对照组D 随机分组E 观察指标
68.科研选题通常来自(ABDE)。A 个人的实践活动B 受他人研究结果的启发D 现在和未来需要探讨的内容E 研究者的兴趣
69.信度的主要特征是(ABD)。A 等同性B 稳定性D 内在一致性
70.设对照组的目的在于(AC)。A 排除干扰因素C 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71.研究对象与方法包括以下哪三部分?(ABD)A 研究对象条件B 抽样方法D 研究步骤
72.下列对信度和效度关系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CDE)。A 只要研究工具存在,就必然有它的信度和效度
C 信度低的工具其效度必然也低D 信度和效度都是表示研究工具好坏的指标
E 效度低的工具其信度可以高
73.进行预试验的目的是(BC)。B 检查课题设计中的问题C 熟悉和摸清研究条件
74.确立研究问题的过程主要步骤是(ABDE)。
A 提出研究问题
B 查阅文献
D 假设形成E 问题的陈述
75.科研工作具有(ACE)。A 探索性
C 创新性
E 连续性
76.实验性研究需要具备下列哪些条件?(ABC)A 设对照组B 随机分组C 人为地施加因素(干预)
77.综述的中心部分内容包括哪三个主要部分?(ABD)A 提出问题B 分析问题D 解决问题
78.文章的科学性体现在哪三方面?(ABC)A 真实性
B 准确性
C 再现性
79.选题过程的注意事项有(ABCDE)。A 对临床有指导意义B 立足于创新C 选题范围不可太大D 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E 结合熟悉的专业知识
80.关键词可从下列哪几项中选择?(ABC)A 文题
B 摘要C 文中小标题
81.确立研究问题后问题陈述内容包括(CD)。C 立题依据
D 预期目的82.科学的本质应是(ABCD)。A 合乎逻辑
B 可验证(可被重复)C 着重一般共性问题 D 探讨事物的因果关系
83.科研设计中选择研究指标的基本要求是(ABC)。A 能具有达到预期目的的性能
B 能如实反映事物的客观实际
C 能从中获得准确结果和科学判断
84.临床研究过程中应考虑到(ACD)。A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C 测量指标的不稳定性D 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单选题
护理教育与科研第二次在线作业答案
1.选择研究对象要服从于(A 研究目的)。
2.荷兰《医学文摘》的英文刊名缩写为(A EM)。
3.某医院对各科室护士的职称构成情况进行调查并获得了相应数据,欲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各职称的构成比,应最好选用以下哪一种图形?(C 百分条图)
4.下列护理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期刊)的书写格式正确的是(D 序号 作者名.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年,卷(期):起止页)。
5.以下哪项对护理研究的描述是不正确的?(D 对医疗新技术的开展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6.评价研究方法和结果时,主要是评价其(C 科学性)。
7.Cronbach′α 常用来反映研究工具信度的特征是(A 内在一致性)。
8.某医院对本院从2005 年1 月至2005 年12 月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了统计,欲用统计图的形式反映出各个月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应最好选用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统计图?(B 线图)
9.证实论文言之有据,及对他人的尊重.是论文的哪一部分?(C 参考文献)
10.论文写作中,作者姓名一般应写在(A 文题下面)。
11.在研究时,研究者若没有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就侵犯了研究对象的哪一项基本权利?(C 知情的权利)
12.文章的精华部分是(C 讨论)。13.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研究,称为(A 回顾性研究)。
14.某医院护理部拟从该院内、外、妇、儿病房中随机抽取出100份已完成的护理病历进行分析,以发现病历书写中的问题,为更好地完善护理病历的书写提供依据。此种科研设计的类型为(D 回顾性研究)。
15.随机分组的目的是(B 排除干扰因素)。
16.写综述的框架是(A 文题、前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7.下列哪项不属于科研选题时的注意事项?(D 研究内容尽量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
1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前言的陈述?(C 自我评价)单选题
19.某学校抽出护理专业甲、乙两班各50名进行护理技术考核,其中甲班考核平均分为88.05±3.13分,乙班考核平均分为83.14±4.24分,若两组数据均呈正态分布,应首先选择下列哪一种统计学方法进行两班平均分之间差异的比较?(B t检验)
20.研究结果的价值关键在于立题要(C 有新意)。
21.KR-20值常用来反映研究工具信度的哪一方面的特征?(D 内在一致性)
22.关键词可帮助读者在检索中(B 迅速查到文献)。
23.科研论文是(C 科研工作的书面总结)。
24.护理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A 选题和确立研究问题)。
25.研究问题的陈述内容可用以指导(B 科研设计)。
26.护理研究中设立对照的类型很多,以下不正确的是(D 远程控制对照)。
27.论文题目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B 20字)。
28.下列四种类型效度中最能反映研究工具质量好坏的是(D 结构效度)。
29.文章富有生命力的标志是具有(B 创新性)。
30.论文的核心部分是(C 结果)。
31.科研设计中的指标(观察项目)是反映下列哪项的一种现象标志?(C 研究目的)
32.在研究设计中选择样本时要注意(D 样本的代表性要强)。
33.非实验性研究的特点是(C 不施加干预)。
34.选题确立后,问题陈述的内容除叙述研究问题背景外,还应包括(B 预期目的)。
35.类试验性研究必须具备的内容是(C 干预)。
36.关键词是一种(D 检索语言)。
37.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A 应用学科)。
38.下列属于信度主要特征的选项是(B 内在一致性)。
39.下列有关信度与效度关系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D 信度高的研究工具其效度可能也较高)。
40.重测信度常用来反映研究工具信度的哪个方面的特征?(A 稳定性)
41.下列哪项是统计学中认为差别有显著性的界限?(B P≤0.05)
42.选题过程中查阅文献的目的是(正确答案:ABCE)A 充实研究方法B 启发研究思路C 阅读相关理论
E 避免完全重复他人的工作
43.书写摘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哪几项?(正确答案:ABDE)A 目的 B 方法 D 结果
E 结论
44.科研工作具有(ACE)。A 探索性
C 创新性
E 连续性
45.确立研究问题的过程主要步骤是(ABDE)。
A 提出研究问题
B 查阅文献
D 假设形成 E 问题的陈述
46.科学研究的结果可表现在下列哪几方面内容?(ACE)
A 描述事物的现状
C 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
E 产生理论或引出定律
47.撰写科研论文时,材料与方法部分的内容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BCDE)A 对象条件 B 抽样方法
C 观察项目
D 研究步骤、收集资料场所、选用的量表和仪器 E 研究工具的信度和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处理方法等
48.科研论文题目书写的基本要求是(ABCD)。A 文题与内容相符B 文题要醒目准确
C 文题具有检索性
D 一般不超过20字为宜
49.研究目标可分为(:AB)。
A 阶段目标
B 最终目标
50.下列属于计量资料的选项是(ABE)。A 尿量、输入液体量
B 体温、血压 E 瞳孔大小、皮试后皮丘直径
51.研究工具信度的主要特征包括(ABD)。A 内在一致性
B 稳定性
D 等同性
52.下列关于检验效能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A 用 1-β表示其大小
B 检验效能只能取单侧
C 一般认为检验效能至少取 0.80
D 也称假阴性率
53.护理论文正文按四段式书写的内容应包括(ACDE)。A 前言
C 材料与方法
D 结果
E 讨论与分析
54.选题过程是科技工作者下列哪些方面的综合体现?(BC)B 科研能力
C 理论水平
55.立论依据主要包括(BCDE)。
B 研究目的 C 研究意义
D 研究背景
E 主要参考文献
56.护理研究选题来源于(ABE)。A 护理文献
B 护理实践
E 理论
57.用来表示研究工具的内在一致性这一特征的信度计算方法是(CD)。
C Cronbach’α系数
D KR-20 值
58.综述论文的数据主要来自(AB)。A 中文文献
B 外文文献
59.下列有关“效度”概念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E)。A 效度是指某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E 效度是用来反映研究工具好坏的一个指标
60.项目组成员的合理结构包括(ACDE)。A 年龄
B 性别
C 专业
D 知识
61.非实验性研究包括(ACE)。A 描述性研究
C 相关性研究
E 比较性研究
62.选题过程可反映出研究者(BCD)。63.科技文献按加工层次分为(ABCE)。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E 零次文献
64.实验性研究的优点有(ACD)。A 能准确解释因果关系
C 反映研究的科学性较高
D 反映研究的客观性较高
65.研究经费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
A 政策性原则
B 计划性原则
C 节约性原则
D 监督性原则
66.简表是对整个申请书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概括表达,一般包括(ABCD)。A 课题的基本特征和申报特征
B 申请者的基本情况
C 项目组成员的构成和分工
D 项目摘要
67.评价选题应评价哪些方面?(ABCE)A 创新性
B 实用性
C 科学性
E 可行性
68.下列哪些文献属于一次文献?(BC)B 专著
C 期刊论文
69.目前主要的四大英文医学文献检索工具有(ABDE)。A 美国的《医学索引》 B 荷兰的《医学文摘》D 美国《生物学文摘》
E 美国《化学文摘》
70.在统计学中说明离散(变异)程度的指标有(BCE)。B 全距
C 方差
E 标准差
71.任何实验性研究的设计必须具备(A B C)。
A 干预
B 设对照组C 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
72.临床研究过程中应考虑到(A C D)。
A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C 测量指标的不稳定性
D 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73.下列有关统计表绘制要求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C D E)。C 表注写在表的下面不列入表内
D 表内同一列数字的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一致,位次对齐
E 表内无数据时应该用“—”表示
74.在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分组的目的是(C D E)。C 使受试对象机会均等 D 减少误差
E 排除干扰因素
75.研究基础主要包括(A BC)。A 研究工作基础 B 技术条件
C 实验条件
76.科研设计中选择研究指标的基本要求是(A B D)。
77.进行预试验的目的是(B C)。B 检查课题设计中的问题
C 熟悉和摸清研究条件
78.科技研究成果按其功能分类可分为(A C E)。A 医学理论类C 应用或开发技术类
E 软科学类
79.在评价科研论文时,主要考虑的论文特征有(A B D E)。A 科学性
B 实用性
D 先进性
E 创新性
80.关于假设的陈述,正确的是(A B C D)。A 常从理论推测而来
B 是科学性和推测性的统一
C 能为研究设计提供方向
D 一般的量性研究常有研究设计
81.科技成果鉴定的形式包括(A B C D E)。A 检验鉴定B 验收鉴定C 会议鉴定
D 函审鉴定
E 学术交流鉴定
82.科研选题通常来自(A B C D E)。A 个人的实践活动
B 受他人研究结果的启发 C 文献
D 现在和未来需要探讨的内容
E 研究者的兴趣
83.以下哪些属于立题申报阶段的工作内容?(A B C)A 预初试验
B 调查研究
C 专家论证
84.下列文章中可列入论文参考文献的是(A C E)。
A 期刊论文
C 综述论文
E 书籍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护理教育与科研(讲座)》练习题答案
护理教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广义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第一章
护理教学导论 2.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护理领域中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二、简答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1)受教育者,理解:①人是需要教育的,也是完全可以接受教育的。②人从什么时间开始教育。儿童在1岁以前由于大脑及思维的发展尚未超出动物的水平,这时的教育实际上更多是一种模仿,或者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③从人的生命历程上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变化的。(2)教育者,从广义教育角度讲,凡是有意图向他人施教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一般教师就是教育者,但是,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一些行为举止和态度也会对教师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教师的某些教学意识和方法。由于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通常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所发挥的作用,称为主导作用。(3)教育中介,包括①教育内容;②教育方法、手段;③教育组织形式;④人文环境。
2.护理学与护理教育学的关系:(1)护理学是护理教育学生长的土壤或者说母体,两者是母科学与子科学的关系;(2)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构成护理教学的基本内容;(3)现在的或未来的护理专业人员是护理教育的基本对象;(4)护理学的发展为护理教育学的发展营造新的契机和提出更高要求。
3.教育学与护理教育学的关系:(1)教育学关注教育活动中一般的、共同的规律,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护理教育学是以护理教育现象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揭示护理领域中教育的特殊规律。(3)教育学与护理教育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研究护理领域中特殊教育活动以及寻求其规律时,必须以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护理学的学科特点,根据卫生保健事业现代化建设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探索护理教育的课程结构与功能、课程内容与组织形式、课程实施方案与评价手段以及课程管理与改革中的特殊规律与原则。
4.护理教育的教学任务:(1)扎实的护理专业基础教学。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教育,只有具备宽厚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才能有一个较好的个人专业发展基础。(2)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研究紧密结合。护理教学内容必须反映现代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科的最新成就和进展,引导学生接近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学校教育内容始终与学科发展和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3)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使护理教育面向未来,就必须重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交流和竞争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4)注重学生专业精神的教育。
5.护理教育的研究任务:(1)护理院校教师直接参与重大护理研究项目和课题,积极发挥高校在科研工作中的优势,促进护理研究成为推动护理工作不断前行的动力,并应及时将研究结果与高校教育内容相结合。(2)高校教师积极开展护理教育研究,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护理教育实践,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不断完善护理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绩效。(3)指导护理学生投身于校园中的各类科研创新项目。护理教师能热情的支持与帮助,能给学生增加参与竞争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4)通过教师参与科研过程的经历影响和启发护理学生的科研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护理科研的兴趣。
三、讨论题(参考答案)
1.护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体现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1)交叉学科,护理教育学是由于护理学与教育学关系的确认而逐渐形成的交叉学科;(2)应用学科,第一,在护理教育学起步阶段,它以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成熟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特点,通过此应用过程在指导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各类教育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护理教育学自身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同时,也提升了护理教育实践的品质。第二,在护理教育学自身的发展阶段,其应用性又体现在两个过程:①应用护理教育研究结果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护理教育过程;②将护理教育的实践经验向其他相关学科推广和应用。
2.你如何展望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请对下列方向谈个人的认识和拓展)
(1)拓宽教育途径,加强国际交流。新世纪,社会的前进步伐在加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从目前护理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如何把握好目前护理教育良好的发展机遇,发挥国内现有的教育资源,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和经验,是现代护理教育的时代抉择。
(2)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高等护理教育的灵魂。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的社会活动,必须以培养满足21世纪新型卫生保健体制需要和社会公众健康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为根本目标。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应结合教育科研成果,重视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人文精神的培养,并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科研理论,修订并完善中国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以适应改革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学历教育,而在于适时教育、终身教育。
(3)调整课程设置,凸显专业特色。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基础。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课程框架受护理程序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影响较大,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很少根据护理理论和对社会需求的认识来构建课程体系,护理专业特征不明显。我国高等护理课程的设置必须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情感的内化,改变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传统护理教育观念,增加社会、人文知识和专业思想方面的新课程,并针对高级护理人才教学、科研、管理的职业定位,加强相关内容的培训,以适应护理实践范围的扩大和护理人员功能多样化的需求。此外还应强调的是,护理是实践性学科,要改变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重视发展学生的临床能力,探索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衔接的方法。
(4)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效果。护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变化,护士角色和功能日益多元化,因此高等护理教育必须塑造护生的学习能力以适应学科的发展。教育者应改革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自主性学习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通过数据库和多媒体直接接受信息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和学习能力。从应用的角度,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可考虑采用综合考评的形式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如根据护理学理论考试、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文献综述、护理活动设计、护理讲课等进行综合考查,以能更好地体现护理本科生培育目标和整体素质。3.你认为护士学习护理教育学的现实意义
(1)认识护理教育的客观规律,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护理教育学是护理教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与科学抽象,是对护理教育实践的深刻的、正确的、完整的反映,因而能指导护理教育实践。众所周知,任何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都只能是盲目的实践,护理教育实践也不例外,随着护理教育实践的发展,护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愈来愈重要。重视和加强护理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是当代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培养从事护理教育工作的实际技能:
护理教育工作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工作。要把学生培养成热爱护理事业,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护理技能的护理工作者,关键在教师。学习护理教育学,可以帮助护理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教育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正确运用教育的科学原理,规范护理教育实践的一切行为,掌握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的教学技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护理教育过程真正成为科学的过程。
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重要的工作内容。学习护理教育学,可帮助护理人员选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身心状态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强、耗时少、效果佳的健康教育,满足人们在疾病状态下的认识需求,进而调动他们参加对自身护理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效果。(3)打好从事研究性、创造性活动的基础:
学习护理教育学理论,还将使我们逐步学会对护理教育领域中各种矛盾现象作用正确的解释与科学分析,学会把护理教育的实际经验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为进一步发展、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教育学,从事创造性护理研究活动作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2.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实质及其形成机制、条件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其根本目的是要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
3.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者组成。
二、简答题
1.主要学习理论的观点:(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在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头脑中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改变;(3)社会学习理论则注重观察学习,强调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而间接进行的;(4)建构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2.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四大特征:(1)强调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积极探索者,知识传授者的作用是要创造一种使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2)强调直觉思维。知识传授者在学习者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他们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3)强调内在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习者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使他们有一种寻求才能的内驱力。知识传授者的作用在于适时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4)强调信息提取。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有利于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3.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①学习者表现出一种在新学习的内容上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把新学习的内容与认知结构中已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基础 有的知识加以联系,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结果是旧知识得以改造,新知识获得了新的意义。②学习内容本身能够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具有某种潜在意义,而且这种“联系”应该是实质性和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的联系是在某种合理的和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或靠机械背诵的。只要符合了这两个条件,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就应该尽可能进行意义学习。
4.学习动机的作用:(1)学习动机对于学习过程的作用有三种:①启动作用,使学习行为从无到有。学生有了学习需要,无论是源于认知内驱力,还是自我提高内驱力,或是附属内驱力,都会努力进入学习准备状态,集中身心能量来启动相应的学习行为。②维持作用,指学习动机能使已有的学习行为朝着既定目标持续进行。③监控作用。指学习动机能使学习行为处于意识控制下,并进行必要的监察和调控。(2)对学习效果的作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第一,学习任务比较容易时,学习效果会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第二,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效率反而会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下降;第三,学习任务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会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5.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1)认知阶段。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他人示范的动作模式,或自己按照操作说明的要求,试图对所学技能的任务、性质、要点进行分析、了解和领会。认知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动作技能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动作技能越复杂,其认知阶段就越长。(2)联系形成阶段。联系形成阶段是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从认知方面转向动作技能方面,最后形成连贯的动作系统。在此阶段,重点是使客体刺激与动作反应形成适当联系,为此要排除过去经验中习惯的干扰以及局部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3)自动化阶段。各个局部动作联合成为完整的自动化动作系统,成为有机整体固定下来,整套动作序列依照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
三、讨论题(参考答案)
1.护理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观念来理解教育,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与教学的中间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对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等学习和教学中现象和实质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教育心理学解释了人类获得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初步揭示了学生在各学科领域不同能力的实质。护理教育中要想快速把学生培养成为护理领域中的专家,关键问题不是告诉她们多少知识、多少技能,而是缩短其头脑中知识结构、技能操作与专家知识结构、技能操作的差距。知识学习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单个学习的组合,除了关注学习的外在行为变化外,还应关注个体在学习中内在认知结构的变化,以及学习的社会文化属性。(2)心理学知识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教育心理学已经归纳了很多学习过程中的规律。比如,知识在头脑中的编码质量,直接影响个体对该知识的提取;学会如何学习的内在认知机制关键在于元认知、自我调节、反思能力的形成;这些规律的揭示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同时,教育心理学还提出了很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教育研究认为,几乎不存在通用于各领域的一般教学理论,更多地是适合于某一类知识、某些学生、某个情景的特殊的教学理论。比如:对于简单、低级的学习,可以采用行为主义观中的强化和惩罚手段;对于高级的、复杂的学习,可以采用学习认知观中一些促进理解、编码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对于具有较强社会性质的学习,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中的认知师徒法、合作学习和教学对话等比较合适。(3)护理教育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符合与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2.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真诚相信的传递,人本主义认为,学生尤其受老师和家长无意识或有意识流露出来的态度的影响,如果老师真诚流露出的是“信任和相信”,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会被激发,不在当时也会对其以后产生巨大的影响。
(2)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关键在于问题情境必须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且力所能及。它会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而好奇是人类的本能。
(3)及时提供反馈,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反馈能明显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4)培养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充满自信,倾向于选择挑战性任务,敢于面对并努力克服困难,不焦虑不害怕。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缺乏自信,回避挑战性任务和困难,且常焦虑甚至恐惧。
(5)恰当进行奖惩,恰当的表扬、奖励或批评都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当然,奖励的效果一般优于惩罚。进行奖励和惩罚时,应考虑:①无论表扬或批评都不能滥用,必须客观而公正;②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于后进生,更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抓住其点滴进步予以表扬;③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内向的学生对批评更敏感,外向的学生对表扬更敏感;成绩差的学生对表扬反应更积极,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求要更严格。3.影响有效护理操作练习的因素:(结合自己工作对其中内容提出思考和建议)
(1)成熟与经验。研究表明,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掌握简单操作技能的能力随着年龄及经验增长而提高;而复杂操作技能训练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2)确定学习的目标。确定练习的目标有三方面的意义:使练习具有强烈的动机和巨大的热情;使人对练习的结果产生积极的期待;为检查和校正练习的结果提供依据;
(3)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当一种技能容易分解为个别、局部的动作时,采用分解练习法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技能较简单的,采用整体练习效果好;技能非常复杂时,则用分解练习的效果好;在技能形成前期,适宜采用分解练习法;随着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应更多地采用整体练习法;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4)集中练习。一般来说,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5)练习要有反馈。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反馈信息对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获取反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活动本身结果的反馈;二是指导者告知练习结果。反馈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及时反馈最好。
(6)技能的相互影响。影响动作技能迁移的因素有:一是增大训练及工作情境的相似性;二是提供给练习者更多作业、技能观念的实例;三是练习者的态度,确认获得的新技能可以应用在工作环境中。
第三章 护理教育的目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总体要求。是由国家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2.培养目标: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分别设定的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与培养要求,是总体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教学目标: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合作完成的目标,包括课程教育目标和单元教育目标。
4.技能目标:指学生在学习职业技术时所要达到的行为性目标,它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环境中的训练达成。
二、简答题
1.简述护理教育目标的特征:(1)预设性,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人们就已经为教育所要培养的对象设计好了规格和质量,并预想到了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2)观念性,教育目标是主观意愿,属于精神和意识的范畴(3)超前性,教育的结果是受教育者素质的一种未来存在,因而教育目标是指向未来的。它的设定应该基于受教育者目前已具备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度超前于其发展现状。(4)可能性,教育目标毕竟只是对教育结果的一种想象和设定,它还没有成为现实,所以只能说它具有可能性。
2.简述教育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和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2)控制功能。教育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育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可以凝聚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力量,使之为达成目标而努力。(3)中介功能。教育目标的中介功能,首先表现为它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准则的联结纽带。(4)测量功能。教育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育结果,同样是检查、评价教育成效的尺度和标准。3.教学目标的特征:(1)具有行为性特征。教学目标的表述是以学生的行为变化为依据。(2)具有层次性特征。由于学生的行为变化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层到高层的认识规律的。(3)具有直观性和可测性特征。
4.布鲁姆的教学目标技能目标分类结构:(1)知觉。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的有关知识、性质、功用等。(2)定势。包括心理定势(知道技能动作的程序、步骤和条件)、生理定势(在感官、姿势上做好准备)和情绪定势(在态度和情意上做好准备)。(3)指导下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即在指导下完成技能动作,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4)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5.护理教学目标的编制步骤;(1)分析和判断上层目标的类别与层次。首先应该将上层目标中的认知、技能和情感三大类目标区别开来。(2)研究教学内容。一般而言,上层目标比较宏观笼统,抽象性较高。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料提供的教学内容中,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确定每个知识点在教学中占据的相对重要的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根据上层目标的要求,编制下层教学目标。(3)描述教学目标。(4)复查目标编制是否符合原则。包括复查目标是否相关一致、有没有疏漏,是否全面包容和互不交叉。6.护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原则:(1)系统整体原则。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终端目标,也是目标体系的整体性要求,是所有课程共同承担的教育和教学任务。(2)全面包容原则。在目标编制时,教学目标须包括本学科中全部重要的知识与技能点,同时上层目标要全面覆盖下层目标;下层目标的内容之和,要等于或相当于上层目标,即不能遗漏,也不应超纲。(3)可行可测原则。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能力水平、教师的经验能力、教学资源的可利用度以及教学时间的多少为依据(4)与非目标教学结合原则。教师的情感情操、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品格态度的非目标教学作用,在我们制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7.建立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意义:(1)首先分类可以使目标更明确、具体,只要教师和学生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他们就会更深入地思考应该做什么及应该如何做,并自觉地把要做的和要达到的联系起来。(2)分类可以使目标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从任何角度介入教学的人员(包括教材编写人员、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只要熟悉了这种规定性,他们相互之间就可以进行更广泛和更有意义的交流。(3)适当的目标分类可以使检测较易进行,且结论比较准确,这样既可以鉴定教学成绩,还可以通过反馈更有目的性地改造教学工作本身。
三、讨论题
1.试分析教育目标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程度可分为哪些类型,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1)教育目的。又称为教育总目标,它是对各级各类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总体要求。(2)学校(专业)教育目标。又称为培养目标,它是教育目的在某个教育机构的具体化。(3)课程教育目标。这种目标体现在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之中,它具体规定了教什么内容、用多少时间,并规定总目标和分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进一步的具体化。
(4)单元教育目标。是以单元作为教学基本单位而设定的教育目标,是落实教育目标的基点。这四类目标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目标链,形成了一个目标金字塔:底座是具体性最突出的单元教育目标,越往上去,目标的概括性、抽象性越强。无数个塔底目标,环环相扣,组成一个层级,进而由低一层向高一层递进,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2.讨论我国学者对认知教学目标的分类,并且编制认知领域各分层教学目标一条。答:(1)记忆性目标。“记忆”指的是大脑对知识的储存和回忆。其行为标志是学习者能对所学知识达到持久的记忆,必要时能够重现。记忆性目标的常用行为动词有:说出、划出、画出、指出、列举、背诵、复述、默写等。举例:复述静脉输液的方法与步骤。
(2)理解性目标。“理解”指的是对事物的属性、联系、本质及其规律原理的认识。其行为标志是学习者能否解释所学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否揭示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相关事物的联系;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知识时有所压缩或扩展;能否就学习材料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能否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把所学事物进行归类或分类;能否将新知识融入自己固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之中。理解性目标的常用行为动词有:解释、概述、详述、简述、说明、分类、比较、判断、提出(问题)、阐释等。举例:简述热力消毒灭菌的灭菌效果和适用范围。(3)运用性目标。“运用”指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整合后,对学习的材料能进行深层次地认识和评价,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其行为标志是将学过的事例、术语、概念、方法、原则、规律等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运用性目标的常用行为动词有:应用、运用、评价、讨论、归纳、制定、完成等。举例:运用平衡膳食理论和方法评价某人群营养状况。
第五章 护理教学的过程和原则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下,通过教和学的双边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2.护理教学过程是护理教学双方为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所进行的共同活动的全过程,是促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技能、完善职业素质、培养护理工作能力的过程。
3.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在总结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提高而制定出来的指导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
4.护理教学原则是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护理教学的目的和规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教学经验,吸收国外先进的护理教学理论和总结我国护理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符合护理教学实践的原则体系。
5.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6.教案:是备课笔记、授课计划的简称,是以授课单元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二、简答题
1.护理教学过程的特点:(1)护理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护理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学生学习护理知识以获取间接经验为主,这样可使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缩短了对护理知识掌握的过程。(2)护理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护理知识的过程:护理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引导进行的。教师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实质是引导转化,把前辈积累起来的护理知识转化到学生个体认识中去。(3)护理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护理教学过程不应是单纯知识的灌输,还应该包括护士职业人格、职业个性、职业品质的塑造。
2.护理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2)启动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实践阶段——学生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教学内容的过程;(4)评价阶段——对护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和评定。
3.制定护理教学原则的依据:护理教学原则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依据护理教学实践经验、按照护理教学目的并遵循护理教学规律提出来的。(1)护理教学原则是护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护理教学原则是护理教学规律的反映;(3)护理教学原则受护理教学目标的制约。
4.护理教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2)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7)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8)直观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9)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10)巩固性与质效统一的原则。
5.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教案书写的程序:确定教学的章节、目录;制定明确、具体、可检测的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确定上课类型;选定教学方法;准备教具。
三、问答题
1.列举3~4条护理教学原则,并指出其应用要求。
答:
(一)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应用要求:①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科学知识的教育力量;②结合护理学科的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④研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二)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①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同步;②注重各门课程和各种教学活动的整体化效应;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能力结构。
(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①以理论为主导,结合实际进行教学;②通过实践性教学,强化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③根据学生特点,确定理论联系实际的量与度。
(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①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②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③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①注意护理知识的规律性;②注意教学方法;③根据护理学科的教学形式、教学阶段和教学对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
(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①教学内容应反映护理学和相关学科的新成果;②结合教学进行科研方法、态度和伦理道德的教育;③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指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③注重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八)直观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①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直观手段;②遵循人类的感知规律;③直观手段的运用与教师语言讲解相结合。
(九)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应用要求是:①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③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
(十)巩固性与质效统一的原则:应用要求是:①确保教学质量;②努力提高教学效率;③追求教学质效的统一。
第六章
护理教学方法与媒体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
2.讲授法:又称“口述教学法”,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的教学方法。
3.小组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题目,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分享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4.演示法:是指通过教师对某一实验程序或操作技能的示范,配合适当的讲解、实物展示或一些直观教具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5.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PBL通过问题引导和自学,使参与者既可依赖小组的互相帮助,又能发挥独立思维的学习过程。
6.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启发及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和情境想象,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人际关系、价值及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种教学方法。
7.情境教学法:又称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设置真实具体的模拟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技能及各种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8.教学媒体:是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从本质上看,教与学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储存与传递教学信息的任何媒体,都能作为教学媒体。
二、简答题
1.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特征;教师的自身风格;教学资源和条件情况。
2.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在教学方法目的上的改革趋势,表现为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综合能力方向发展;在教学方法指导思想上的改革趋势,表现为由灌输式向启发式发展;在教学方法结构上的改革趋势,表现为由只注重理论讲授到同时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媒体的改革趋势,表现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
3.讲授法的教学步骤:准备阶段(制订明确而具体的课堂目标、了解学生、拟定和准备教学内容、制定一份详尽的授课计划)、讲授阶段(导课、授课和结课)和反思阶段。4.提问的应用技巧:常见的有①根据教学需要在关键处设置问题;②问题的难度适中,使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努力回答出来;③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④一般可以先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提醒全体学生注意,待中等生回答后再请优等生补充,切忌先点人后提问或专门提问优等生;⑤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发问顺序上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⑥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如何完整地回答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提问后的“第一等待”和“第二等待”;⑦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准确时,教师应耐心期待并积极设法点拨学生,例如通过分解难点、变换角度、适当提示等来化难为易。
5.讨论法的教学步骤:确定讨论目标、选择讨论内容、明确讨论题目、指导分组、组织实施讨论、概括总结、效果评价。
6.讨论课时的引导技巧:①对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些有意义或需要澄清的问题做简单的笔记;②把讨论的主题或问题写在黑板上,以随时提醒学生讨论集中于主题;③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控制讨论的进程;④如果发现讨论离题了,应该及时制止;⑤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当有精彩独到的观点时应表示鼓励;⑥避免讨论恶化为激烈的争论;⑦如果学生注意力有些涣散,讨论变得沉闷时,可以引导换一个话题进行讨论;⑧讨论期间最好有1-2次短暂的休息,让学生有喘息的机会和思考问题的时间。
7.演示法的教学步骤:提出主题,引起学生兴趣;说明目标;进行演示;练习强化。8.演示过程中的应用技巧:演示重要的操作技能前可以先将整个技能的基本步骤按先后顺序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显示在屏幕上;教师示范时,动作不能过快,每一个小动作都必须完整正确;教师应一边示范,一边口头解释;采用录像示范时,应先以平常的速度将全部内容放映一遍,使学生先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然后再以慢镜头展示每一个动作或配合教师示范;示范时,教师应权衡利弊,选择适合的位置示范。
9.PBL教学的常用的教学步骤: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问题;分组分工;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课堂讨论;归纳讲评。10.PBL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有利于基础学科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统一、有助于学生养成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
缺点:对问题情境和问题的设计困难、对老师要求高、无县城教材,学生获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学生特点不同、教学资源和经费要求高、学生成绩考核评定困难。
11.PBL教学的教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帮助者和向导;以自主、合作学习为知识获得途径;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学习形式;以问题为组织学习的纲领、激发兴趣的刺激物、培养能力的载体;以培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
12.PBL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指导并帮助参与者分析个案,提出问题;应保证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小组进程中来;提供引导,保持学习过程的活跃;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掌控小组人员互动关系;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以自我为主导的学习者。
学生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主动获取知识并自我建构;体现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群体意识;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13.教学媒体根据表现教学内容的需要的分类: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如印刷品、图片、黑板等)、听觉媒体(如口头语言、录音机、广播等)、视听觉媒体(如电影、电视、计算机等)。这种分类方法从教学内容出发,清楚地表明了教学媒体的信息表现能力与特点。根据这一分类的结果,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媒体来展示教学内容。
14.教学媒体的六大特征:①传播性:教学媒体可以将各种符号形态的信息传送到一定的距离,使信息在扩大了的范围内得以展现;②工具性:教学媒体是人们获得和传递信息的工具;③表现性: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④重复性:教学媒体可以将教学信息记录和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多次被使用;⑤可控性:教学媒体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使用者自由操纵控制或者组织;⑥普遍适用性:教学媒体适用于各个年龄层、各个专业的多种教育。
15.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助于真实、直观地再现知识的重点或难点;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授课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便于使用与保存。缺点: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跟不上教师的讲解、分散学生注意力、师生对课件的依赖性过强、多媒体课件缺乏统一标准、对教师和学校设施要求高。
16.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①运用多媒体教学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应努力深入研究电教媒体的不同功能和特点,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②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做到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④正确把握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时机和“度”。原则是要少而精,不搞花架子。
17.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依据: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依据媒体特征、依据教学对象、依据教学媒体使用的环境与实际效果、依据教学媒体的使用成本。
三、讨论题
1.请结合个人体会,谈谈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环节以保证讲授的效果?
答:结合自己的体会,以下内容可参考。
(1)讲授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掌握尽可能多的材料,及时补充新进展和新成果,将授课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
(2)导课的应用技巧:导课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方式如下①直入主题式;②温故式;③故事式;④提问式;⑤演练式;⑥即兴式。
(3)教学语言的应用技巧:
讲授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使用,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和非语言表达的技巧。
(4)建立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穿插问答或讨论,以便了解学生是否听懂,进而调整或修正其教学进程。还可配合教材适时适量地使用教学媒体与教具。(5)合理应用提问的应用技巧
(6)结课的应用技巧: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常用的包括①自然式结课,;②设置悬念式结课;③提问式结课;④总结式结课;⑤发散式结课。
2.结合护理教学实际,谈谈小组教学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保证效果的措施。答:小组讨论法存在的问题:(1)教学条件的限制: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对于所讨论的问题,事先若没有充分的准备,或未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往往只能对问题泛泛而谈或流于形式。另外,教室过于拥挤、学生人数过多或者座位摆放不合理等都可能使讨论没法有效地进行;(2)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可能会费时劳神,无法在单位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3)教学管理的限制:讨论教学法需要指导教师具有多方面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技能,包括讨论题目的选择、讨论过程的调控、突发事件的处理等;(4)讨论分寸的限制:相互讨论或彼此辩论,固然可集思广益,但若不注意民主风范,意气用事,往往各执己见,造成相互敌对的状态。应用技巧:(1)制订讨论计划前先评估学生的讨论能力;(2)讨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3)讨论课的引导技巧:①对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些有意义或需要澄清的问题做简单的笔记;②把讨论的主题或问题写在黑板上;③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控制讨论的进程;④如果发现讨论离题了,应该及时制止;⑤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当有精彩独到的观点时应表示鼓励;⑥避免讨论恶化为激烈的争论;⑦如果学生注意力有些涣散,讨论变得沉闷时,可以引导换一个话题进行讨论;⑧讨论期间最好有1-2次短暂的休息,让学生有喘息的机会和思考问题的时间。(4)小组综合报告时的技巧:①若其他小组对该组的内容提出质疑时,需由该组的报告人或组内其他同学答复或补充说明;②要及时打断过于冗长的学生总结发言;③每组除口头报告外,一般要求要向教师提交书面报告;④在综合报告进行期间,教师可根据各组报告的内容及技巧等方面的表现,做出成绩的初步评定。(5)教师概括总结时的技巧:概括总结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对学生讨论内容加以归纳和评价;②补充教师对论题的基本观点,即带有结论性的意见;③对本次讨论课的评价,肯定和表扬优点,指出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3.请列出3种护理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局限性。答: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
(1)讲授法:单向式教学,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无法考虑学生差异;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对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2)小组讨论法:①教学条件的限制,对于所讨论的问题,事先若没有充分的准备往往只能对问题泛泛而谈或流于形式。另外,教室过于拥挤、学生人数过多或者座位摆放不合理等都可能使讨论没法有效地进行;②常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很可能无法在单位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③讨论教学法需要指导教师具有多方面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技能;④相互讨论或彼此辩论,若不注意民主风范,意气用事,往往各执己见,造成相互敌对的状态。(3)演示法:①演示法常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费用等;②较难把控学生的注意力;③受教学内容和教室环境的影响较大,演示法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一般说来,演示法主要适用于技能性内容的教学。另外,教室环境也会影响演示法的实施,如果教室环境过于嘈杂或拥挤,学生听不到演示的说明或看不见演示的全过程,就可能会使演示流于形式;④对教师要求高。
4.请介绍“演示法”的概念,并结合护理教学实际谈谈演示法的作用及保证效果的措施。
答:演示法是指通过教师对某一实验程序或操作技能的示范,配合适当的讲解、实物展示或一些直观教具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和掌握各种护理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一些概念、原理和规则等。
演示法的优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结合护理实际)
演示法的应用技巧:(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教具展现要适时;(3)演示过程中的应用技巧:①演示重要的操作技能前可以先将整个技能的基本步骤按先后顺序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显示在屏幕上;②教师示范时,每一个小动作都必须完整正确;③教师应一边示范,一边口头解释;④采用录像示范时,应先以平常的速度将全部内容放映一遍,使学生先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然后再以慢镜头展示每一个动作或配合教师示范;⑤教师应权衡利弊,选择适合的示范方式。(4)练习强化过程的应用技巧:在演示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演示、复习等阶段检查学生是否明确了演示的内容;学生模仿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当模仿练习到一定阶段时,教师最好能实施评价,如发现错误及时指出纠正。
第七章 临床护理教学
一、名词解释:
1.临床护理教学: 帮助学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并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2.临床护理教学环境:是指组成临床教学的场所与人员,是影响临床教与学的各种因素,由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两部分组成。依据发生场所的不同,临床护理教学环境可分为医院临床教学环境、社区临床教学环境和其他临床教学环境。
3.带教制:是指一名学生在一定的时期内固定跟随一位护理人员实习的教学形式,是一种个体化的教学-学习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带教教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并促进其专业角色的形成,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一种临床护理教学方法。
4.实习生导师制:就是在实习期间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在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师徒”关系,由导师全面负责对学生的思想、生活、业务学习进行指导,它既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
5.反思日记法:是学生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期间,每日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观察到的事物、临床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以日记方式记录下来,每周交给临床护理教师,教师阅读学生的反思日记写评语,在下一周发还给学生。
6.经验学习法:经验学习是指从经验中获得的结果和知识,不仅仅包括经历事件,还包括一系列进一步的反思过程。主要包括回到经验、专心感受和重新评价三个步骤。
7.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简答题
1.临床护理教学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道德行为导向性原则、教学形式直观性原则、教学过程的综合性原则。
2.临床护理教学的特点: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教学组织的机动性、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可根据自己理解扩展)3.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
(1)临床实践者;(2)教育者:临床护理教师作为教育者指导教学的角色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授课和传递信息,而进一步延伸到包括评估者与计划者、组织者与管理者、咨询者与指导者、支持者与协调者、激励者与榜样者以及研究者与改革者等在内的许多角色。4.临床护理教师的条件:(1)个性特征;(2)职业态度与专业素质;(3)知识和能力结构;(4)教学意识与临床教学技能。(可根据自己理解扩展)5.带教制的主要优缺点:
(1)优点:①可以协助学生发展临床及专业的本领,当操作中发生一些小错误时,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及反馈。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定的护理科研工作,培养其科研和创新能力;②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增进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身价值。
(2)缺点:①带教制给临床护理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包括责任重大教师常需要额外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等;②临床护理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常不能满足带教制的要求;③给参与临床带教的护理院校教师们带来难题,因为学校的护理教师通常不直接参与日常临床护理实践,可能得不到病人很好的配合,同时也很难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具体表现。6.简述导师制的主要优缺点。
(1)优点:导师制使学生有了归属感、踏实感;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师的素质。
(2)缺点:导师制带教模式实施时间较短,导师的职责与考核尚不明确,有些导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主动沟通意识。因此,在今后的带教过程中,尚需不断完善带教环节,明确导师职责,制订导师考核细则,为学生与导师沟通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带教质量。7.临床查房的基本步骤:
(1)查房前准备:查房前应制定详细计划,明确查房的目的和程序。教师主要负责预选病例(以实习大纲要求掌握的病种为主),与被选病人沟通好,请其配合查房,并提前通知学生。所有参加的学生均应提前熟悉病人病情,全面掌握近期演变情况,参阅教科书和必要的文献资料,带着问题参加查房;(2)查房过程: 查房时向参加教学查房的教师和学生发放病例摘要,由学生床边汇报。随后主查者通过询问病人、必要的体格检查、查看护理病历等,评估学生采集的资料是否可靠、真实。主查者运用系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讨论,促进理论深化及技能提高;(3)分析与讨论:
这是教学查房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由查房教师组织大家讨论护理问题,或对疑难、复杂的操作或新业务、新技术进行讲解和示范;(4)归纳总结:教师应归纳总结学习内容与收获,必要时辅以讲解新进展,使学生扩展知识面,加深理解。
8.经验讨论法的基本过程:先是师生共同精心选择某个经历过的护理实践活动作为主题,然后由当事人回顾自己对这一经验的反应,再在小组中分析、区分和讨论,并阐明这一经验,最后考虑这一经验对将来的护理实践所产生的意义。
三、讨论题
1.请结合你的个人体会,谈谈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压力,并提出有效措施预防与应对措施。
答:(1)临床护理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压力:临床教学环境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环境,由于不熟悉操作过程、不明确物品的陈列、对工作本身和学习目标感到紧张、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各项技能操作、担心实习单位人员是否欢迎、不知如何与带教老师相处、缺乏与病人的交流技巧、理想的教学环境与现实之间的反差等因素的存在,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生理上出现出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等,而心理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从而影响临床学习。(可根据个人理解展开)
(2)帮助学生预防及减轻心理压力的措施:①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做好实习前动员工作可减轻学生刚进入临床时的心理压力;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
根据学习需要安排学生的临床学习;③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中,临床护理教师应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尽快消除不良情绪,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渡过实习阶段。临床护理教师应明确实习目的,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实习对象和实习要求确立实习目标,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环境,以预防及减少环境因素对学生所造成的压力感。在充分评估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指导学生尽快掌握临床护理操作技能,鼓励她们大胆实践,并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在工作安排上体现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慢而快等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实习过程中与学生保持开放性的沟通渠道,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鼓励学生讨论在实习中的心理压力,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并对她们的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可根据个人理解展开)
2.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学生是劳动力;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已经很强;学生对实习计划没有参与权;不需要重视学生的建议;不提倡鼓励式教育;不注意批评教育及处罚的方式方法。难点:临床情景应激性强、需要征求病人的同意、很难回答病人的询问、很难找到价值标准不同意甚至冲突时的解决方法、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之间存在冲突、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以上仅供参考,可根据个人理解和实际情况表述)
一、名词解释:
1.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开始前,为了使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过程更适合教育对象的自身条件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而进行的评价。3.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4.绝对评价:也称目标参照评价,是指以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在这种评价中,评价标准是固定的,在评价时,只要将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与既定的标准进行对照,判定评价对象达成目标或标准的程度,从而作出判断。
5.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为确定个体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而进行的评价。相第九章
护理教育评价 对评价的标准是根据团体的整体状况来确定的,通常是团体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二、简答题
1.护理教育评价的功能有:(1)鉴定功能;(2)导向功能;(3)诊断功能;(4)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2)注重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3)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3.教师评价的常见方法:①测验法,又可分为笔试、口试和操作考核。笔试法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内容的考核,口试方法适用于对学生沟通能力以及一些应急能力的考查,操作考核适用于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评定。②观察与调查法,对学生情感、学习态度、道德水平的发展情况,一般可以采用观察和调查法。③表现性评价法,是对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时采取的一系列尝试行为所进行的评价。
4.主观性试题的主要优点:①对学生所学的内容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考查;②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③可以看出学生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比客观题只凭最后的对错给分更为合理、公正;④命题时省时。
主观性试题的主要缺点:①主观性试题需要的答题时间长,因而,试题量不能太多,考查的覆盖面小;②主观性试题的评阅易受评阅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评分客观性低,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③主观性试题的评阅需要专业教师仔细阅读答案,酌情评判,因而费时费力。5.客观题的主要优点:①评卷客观、准确、迅速;②不一定需要专业老师评阅,可以用计算机评阅,节省人力;③题量大,覆盖面广,有利于提高考试的信度。
客观题的主要缺点:①编制复杂;②答案可以猜测;③难以考核学生的完整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
6.选择题编制原则:①题干是一个问题或一份简短病历,措辞准确;②重复性短语应包含在题干中,而不应在每一选择项中重复出现;③否定性的题干不宜过多;④选项在4个以上,选项越少,学生猜对的可能性越大;⑤选择项在语法上应该与题干一致;⑥选择项可按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排列,或者随机排列,正确答案在答卷上的位置不固定,以大致相等的频率出现;⑦干扰答案应尽量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关,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合理;⑧一些特殊的被选答案,如“都没有”、“上述全对”等不宜过多使用。
7.教师课堂授课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护理教学目标、护理教学态度、护理教学内容、护理教学方法、护理教学过程、护理教学效果。
三、论述题
1.陈述护理教育评价的概念和内涵。答:教育评价定义为:依据一定的标准,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一概念的内涵主要是:
首先,教育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判断过程。这种价值的判断过程受评价者个体价值观的影响。评价与价值是分不开的,要给教育活动评定价值,首先要明确教育价值的内涵。教育价值包含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各不相同,不同的团体、不同的个人对同一客体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价,因此,在教育评价中,评价主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评价活动非常重要。
其次,教育评价的对象是教育活动过程的现象和要素,可以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如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等,也可以是教育活动和现象,如教育政策、教育过程、教育效果等。因此,教育评价从评价内容上有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评价、教育管理人员管理评价等诸多内容。
再次,教育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为了全面地收集、客观地分析各种教育信息,在教育评价中需综合运用测量、统计、分析等各种手段。从评价技术性质上说,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最后,教育评价既要重视对教育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教育过程的评价。其原因有二,一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的发展及其结果很难简单地进行判断,教育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完整地评价。因此,教育评价要重视受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和体验。二是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改进,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重视教育过程的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发展。2.试述成绩分布正态性检验的常见类型及意义。
答:成绩分布的类型一般有: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平坡型分布、陡峭型分布、双峰型分布。
正态分布:说明测试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各种难度的试题比例合理。当考试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时,测量效果符合自然分布规律,试题质量较好。正偏态分布:说明试题难度偏高,难度较大的题目比例偏大。负偏态分布:说明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的题目比例偏大。
平坡型分布:说明试题中各种难度的项目比例接近,梯度较大。这种试题区分度较高,但分数之间的差异偏大。
陡峭型分布:说明试题中同等难度的项目较多,梯度偏小。这种试题几乎不能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分开,分数分布过于集中。
双峰型分布:说明试题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即难度偏高的和难度偏低的试题较多,而中等难度的试题偏少,试题难度的分布缺乏梯度,不够合理。这种试题可以区别中等程度的学生,但不利于区别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试述影响临床护理能力评价的主要要素及控制方法。答:结合自己的体会,以下内容可参考。
(1)评价主体:评价者自身的因素是影响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评价者自身的业务水平;②评价者的工作态度;③评价者面对不同的学生能否坚持公正、客观的评价原则。控制的方法包括慎重选择评价者和统一评价标准。
(2)学生:影响临床护理能力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焦虑水平。因此,在临床护理技能操作考核中注意学生情绪的控制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可以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①在考核前让学生对考核内容有充分的准备;②考核前和考核中让学生有稳定情绪的机会;③考核中适当予以鼓励,增强学生自信。
(3)考核方法的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其客观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不一样,在考核中要根据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合理选用考核方法,扬长避短,并注重多方位、多时段、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
护理研究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本质:是合乎逻辑;可验证,即可被重复;科学研究着重一般共性问题;探讨事物因果关系:研究现象的机理和相关因素、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等一系列的创新过程。
2、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系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活动,并能从中认识客观规律和产生新的知识。
3、医学研究: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临床问题,并通过研究改进临床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4、自主决定权:指在科研过程中,研究者应告知受试对象整个研究的所有事宜,受试对象有权决定是否参加研究,并有权决定在研究过程中的任何时候终止参与,且不会受到治疗和护理上的任何惩罚。
5、护理研究:从实践中发现需要研究的护理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该护理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二、问答题
1、简述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是合乎逻辑;可验证,即可被重复;科学研究着重一般共性问题;探讨事物因果关系:研究现象的机理和相关因素、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等一系列的创新过程。
2、简述科学研究的结果可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内容?
描述事物的现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引出定律或产生理论。
3、医学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2)测量指标的不稳定性3)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4、简述护理科研中最基本的伦理原则?
1)尊重原则2)有利原则3)公正原则4)知情同意
5、简述伦理原则中有利原则的基本含义?
指的是研究者应尽量使受试者免于遭受不舒适或伤害。研究者在研究前应谨慎评估该项研究给受试者带来的利益和伤害有多大,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如果给受试者带来的伤害大于利益,研究应被修改;如果利益与伤害持平或利益大于伤害,研究者可以证明实施该研究的合理性。
第二章 临床研究的步骤和内容概述
一、名词解释
1、预试验:是指正式开始试验前,先作一些小量样本的试验,其目的为检查课题设计中有无需要修正的地方,也可熟悉和摸清研究条件。
2、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以影响结果或导致结果的产生。
二、问答题
1、简述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和确立问题查阅文献 陈述问题和理论框架 假设形成 科研设计 确认变量 预试验
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科研资料的分析
2、简述查阅文献的目的?
1)了解有关研究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动态和水平
2)查看自己选题的内容与他人工作有无完全重复,以减少盲目性 3)可以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寻找相关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确立研究问题
一、名词解释
1、假设:是指对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预期目的或暂时的答案,需要通过实验来证实或否定。
2、问题陈述:主要包括确立研究问题的背景(理由)和预期目的(假设),并用以指导研究设计。
3、理论框架: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作说明,该理论则为该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简答题
1、简述选题的注意事项?
1)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2)立足于创新 3)选题范围不可太大 4)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 5)结合熟悉的专业知识
2、护理科研选题原则是什么)创新性)科学性)需要性)可行性)经济性和效益性)可连续性)符合伦理法则
三、应用题
1、对研究题目“褥疮问题的探讨”进行修改,使选题明确可行。“昏迷病人褥疮发生率与翻身次数关系的探讨”
2、对研究题目“探讨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和治疗”进行修改,使选题明确可行。
“探讨晚期肺癌病人的心理特点和治疗。”
第五章 科研设计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指标:是在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通过指标所取得的各项资料,从中可归纳出研究结果。
2、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性质相同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4、变量:是指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变量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出来的。在研究中变量主要可分为自变量、依变量、外变量。
5、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
6、依变量:指科研目的,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研究中依变量正是我们想要观察的结果或反映。
7、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起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8、随机误差;即抽样误差,虽然使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但抽样产生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随机误差。
9、科研设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理设计方案,用以指导研究过程的步骤和方向,目的在于得到理想和可信的研究结果。
二、问答题
1、简述科研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选择样本的注意事项。
科研设计内容包括:确立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随机分组和确定观察指标。选择样本的注意事项:1)严格规定样本的条件 2)按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并要注意具有代表性 3)每项研究课题都应规定有足够的样本数,应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合理设计总体条件和样本例数。
2、试述观察指标选择的基本要求和根据。
观察指标选择的基本要求:1)能具有达到预期目的的性能 2)要能如实反映事物的客观实际 3)可行性,能使观察者从中获得准确的结果。指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假设(研究预期目的)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注意结合统计学的要求。
三、应用题
1、请指出“体重与血压的关系“研究课题中的自变量、依变量和有关的3个外变量。体重是自变量,血压是依变量。
外变量: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情绪、血压计等需要控制。
2、简述抽样过程和抽样方法? 抽样过程: 明确总体
根据研究目的列出抽样标准(诊断标准、纳标准、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的样本量及抽样方法 选择样本
抽样方法: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每一个人有同等机会进入样本。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一些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样本。包括目的抽样、配额抽样、有效抽样。
第九章 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
一、名词解释
1、信度:指使用某一研究工具重复测量某一研究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也可被定义为使用某一研究工具获得的资料所能反映被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准确程度。)
2、效度: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反映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越高,效度越高。
二、简答题
1、简述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1)只要研究工具存在,就势必有它的信度和效度
2)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程度上“高”或“低”
第十章 科研资料的整理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变异:各个体之间的差异
2、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也称几率,用符号P表示。必然发生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为0。故P值范围在0—1之间。
第十一章 护理论文习题
一、简答题
1、论文的科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真实性 客观正确总结实验结果与所需解决问题密切相关(2分)
(2).准确性 结论和研究结果忠于事实,设计合理,方法正确,数据、用词、引文、结论准确(2分)
(3).再现性 所得实验结果以及结论能经得起他人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2分)(4).逻辑性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合乎逻辑、论点鲜明、论据充分。(2分)
2、对论文的文题有哪些要求?
(1).文题相称、标题体现内容,简明、贴切,新颖醒目(2分)(2).重点突出、主题明确、概括全文(2分)(3).尽可能含有较多关键词(2分)
(4).中文文题以20个汉字为宜,尽量不用缩写(2分)3.护理论文应具有哪些特点?(1).专业性1分
(2).创新性与科学性 2分(3).逻辑性与可读性2分(4).实践性2分(5).格式的标准性1分 4.对论文摘要有哪些要求?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篇3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深化,“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已经被广为接受。毫无疑问,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是一种应用研究,实践性是其显著特点,但如果抽去了研究的“科学性”成分,那么,教师课题研究就与一般的问题解决和经验总结没有什么不同。因此,中小学教师很有必要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掌握一些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从本期开始,编辑部约请河南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特级教师徐万山开设“教研有道”专栏,将陆续就教育科研的选题、开题、研究、资料分析、成果表述和课题结项等,与读者分享相关观点和案例。
提到教育课题研究,不少教师总会问一个问题:研究什么课题好呢?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能否选择和确定一个好的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研究过程的扎实程度和研究成果的质量。许多教师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提出“研究什么课题好”这一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了解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途径、选题原则和课题论证与表述的相关要求。
一、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既可以来自于实践问题,同时也可以来自于专业经验和理论学习。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第一,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课题。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课程教学方面的,比如“如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如何针对不同学生设计有差异的作业”等;有班级管理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等;有教育评价方面的,比如“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等。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通过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策略,这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最主要的课题来源。
第二,从教育教学现象的困惑中选择课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常常会遇到让人产生困惑的教育现象。比如,有一段时间,某教育专家极力推行“赏识教育”,好像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赏识”加以解决,而不需要任何“批评”教育。不少教师对此就产生了疑问:“赏识教育”适合所有学生吗?能够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吗?再如,某乡镇初中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认真学习思考后也会有困惑:“先学后教”适合所有课堂吗?小学低年级教学该如何组织“先学后教”?这类问题需要教师们通过研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验证或补充完善。
第三,从教育教学经验中选择课题。中小学教师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之后,一般都会积累或多或少的专业工作经验。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的在课堂组织与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良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的班集体;有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有效改进了课堂教学;有的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大胆尝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应该说,这些经验都蕴涵着研究“基因”,加以归纳提炼,就可以形成与教育教学结合紧密的研究课题。
第四,在理论学习或他人研究成果启发下形成课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专业学习。在广泛的阅读学习中,教师们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有关课程教学、班级管理、信息技术等新的研究成果,比如“情境教学” “自主管理” “翻转课堂”等。不少教师在看到这些研究成果时,就产生了应用或借鉴的想法。比如,有教师在学习了“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有关理论之后,就想开展一项“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与翻转课堂实施”方面的课题研究;有教师在了解到“脑瘫学生语文教学和康复训练融合教育研究”的信息后,就想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开展“智力低下学生学科教学和康复训练融合教育”的研究。
二、选择课题的基本原则
课题一般来自于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成为课题,也不是所有的思考与想法都可以成为课题。一个问题、一种想法能不能成为教育研究课题,必须看其是否具有科学和法规依据,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是否具有创新之处,是否具有研究的可能。我们可以将这些选择课题的原则概括为“四有”原则,即有依据、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能。
“有依据”,即选择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或法规、政策依据。教育课题研究不能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如果有人提出要研究一种教学方法,使每个儿童都能成为“神童”,那就显然违背了科学规律;如果有教师现在要研究如何单纯提高高考升学率,那也与现行的教育法规、政策相抵触。
“有价值”,即选择课题要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教育课题研究要有益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有益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益于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益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如“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的课堂机制”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等都是不错的课题选择。
“有新意”,即选择的课题要有创新性。研究的问题是别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对某一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或新的概念、新的观点;对解决某一教育教学问题将采用新的方法、手段或技术;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首次运用到教育教学的某些领域,或将已经在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应用成功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其他的教育教学领域。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教育研究也是如此。
“有可能”,即具备完成课题研究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包括研究者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专业优势以及对相关研究的兴趣等,客观条件包括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以及研究的时机等。主观条件或客观条件不具备,或研究时机不成熟,都不能作为当下研究的课题。
三、课题的论证和规范表述
初步选定课题之后,还不能马上着手研究,必须对课题进行系统的论证和规范表述,并按要求申报到一定级别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审批立项。
课题论证主要是对课题的研究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及准备采取的研究方法与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和论述。内容包括: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论与实践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和拟创新点,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要通过论证,弄清课题的核心概念,明白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弄清课题的依据和价值,明白研究行为“为什么”;弄清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明白研究过程和结果“怎么样”;弄清研究的基础和保障,明白课题研究“是否可行”。
对课题进行充分、系统的论证,并得到明确和肯定的答案之后,还需要对课题名称进行规范的表述。
课题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应尽可能表明三点,即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个案研究” “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等。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一个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往往不止一种,所以课题名称也可以表述为“××××研究”,而不写明具体的研究方法。
课题名称应是一个陈述句,而不能是一个疑问句。比如“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不是一个规范的课题名称,因为它还停留在“问题”的层面。如果将其改为“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研究”,就比较符合课题的规范表述要求了。课题名称也不能写得像公文或论文题目那样,如“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等。如果把两个题目中的“关于” “浅议”去掉,在后面分别加上“研究”两个字,就比较规范了。
经过慎重选择、充分论证、规范表述的课题,按照有关要求申报到相关课题审批部门,就比较容易获得批准立项,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梦”也会从此拉开了美丽的序幕。
教育与科研 篇4
一“科研的教育性”界定
我们知道高校科研的特征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教育性、基础性、综合性、自由性。其中, 教育性是高校科研的基本特征, 也是重要特征。
从科研在高校的发展来看, 科研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个大的前提开展的。中世纪高校科研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 是一种教学的形式, 洪堡时期科研是一种教学的方法, 现代科研仍然在为教学服务。所以说从科研在高校的产生到发展来看, 科研都是在为教学积极服务。也可以说科研在高校这个特殊的机构中以服务教学为宗旨, 以培养合格高级人才为目的, 同时是教育活动的必要延伸。
二高校科研具有教育性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998年《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如果单是教学是难以做到的, 要同时开展科研, 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中。学生不论是独立完成还是参与教师的科研, 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对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加以锻炼, 这样就能够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此外进行的一些科研活动, 对于扩大高校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其人文素养具有显著作用。
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传授基本的知识、传统的知识, 而且要有最新的理论、学术和技术。科学研究的参与让他们学到了最新的知识、前沿的知识, 能更好的适应岗位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同时, 科研培养的是一种思维, 是一种方法, 锻炼的是一种能力。学生在经过这样一系列的锻炼后, 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2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教师通过申请课题或者立项, 再经过严格的研究过程, 能够了解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需求, 全面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 准确认识到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掌握内部逻辑联系, 从而把其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有效的反映到教学中, 同时把研究成果转变为一种课程资源。一般认为, 科研上出色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比较优秀。
3作为新的课程资源
高校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是不同的, 它更多的是流动性的, 是发展的, 虽然也有一些基础的东西, 但是这些东西也不是很稳定的。因为, 它要与最新的科学动向相联系, 要贴近生活,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高校科研成果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科研是教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大量基础知识, 搜集大量资料, 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进行归纳与总结, 提出新观点, 得出新结果的过程。所以, 科研成果是旧知识和新观念的结晶。既是已有知识的提炼, 也是新知识的提出, 这样的课程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已有知识, 还能接受新的观点, 能够从新的角度去全面的把握知识, 有助于高校实现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
三高校科研具有教育性特征的原因
1高等教育的目的决定高校科研要具有教育意义
高等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是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培养合格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所在。毋庸置疑教学一直在向这一目的靠拢。第二职能是科研,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为高等教育目的来服务, 实现高等教育目的。
什么是合格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呢?所谓培养出的人才, 是智力能力得到了锻炼, 道德情感得到了发展, 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提升, 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于是, 要求在科学研究的选题、过程和结果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教育目的。所以说, 高校科研应该比其他机构更能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追求, 即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
实际上, 从当今高校发展的状况来看, 高校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 同时也是探索知识、发展知识、创造知识的重阵。创造知识当然就需要进行科学研究, 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者, 那么创造知识和培养研究者当然就成为了高校科研的任务。
2教学与科研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1) 教学的特点
首先教学在高校职能中居基础地位。教学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与生俱来的, 而科学研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才作为一项职能被高校接纳的。科学研究正式进入高校的时候, 主要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 即洪堡的“通过科研进行教学”。
高校中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承担的。从事过教学的教师都知道, 教学的过程是将知识融会贯通, 然后以一种益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在整理知识时肯定会发现很多问题, 那么他们就会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探寻, 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同时, 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要掌握本学科的历史脉络、当前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发展方向, 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 教师在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时, 不止是一纸试卷, 还要让学生们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 进行深入研究, 并提交成果, 这一点在研究生学习中更明显。所以, 科研的作用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必要延伸。
(2) 科研的特点
科研的目的是发现知识、探索知识, 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培养人才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使学生能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就实现了研究。科研的教育性, 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教学相比, 教师搞科研活动更容易出成果。因为, 对教学成绩的评价很难有一个量性的标准, 教学是传授知识, 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 其成绩往往是隐性的。而科研往往以成果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 教师会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可见, 以科研带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现代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1影响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因素
影响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一是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原因。国家为了“科教兴国”, 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无论从经费上还是政策上都加大了对科研的支持, 使得不少高校更侧重科研, 而放松了对教学的关注。二是学校的原因。现代的高等学校不管什么层次, 都盲目地升格, 中专升大专, 大专升学院。而是否能够升格、能否符合高一级别的要求, 关键还是看科研的水平。另一方面科研能带来巨大的收益, 是学校经费的重要来源。所以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提高科研的水平。三是教师自身因素。如今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定, 薪酬的多少, 都是与科研挂钩的。要求发表多少文章, 或是科研获得了什么奖项, 这样才能评上职称, 教学上的表现相比之下并不重视。所以当今高校科研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重科研, 轻教学”的状况。
2强化高校科研的无功利性, 积极为教学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大科学时代”的到来, 高校的科学没有与教学紧密联系, 而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更紧密。所以高校科研的范围扩大了, 不仅仅为教学所用, 也在发展科学、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方面体现了更多的实用价值。伯顿·克拉克对现代高校的科研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新的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并非洪堡心目中的连结体:即使在德国高校的实践中, 他的理想很久就处于次要地位, 并被学术专家赋予实用的解释。”面对如今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高校的本质所在。作为高等学府贵在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重在保存、传播、发展知识, 所以, 高校的科研还是应该发挥创新知识, 发展知识的作用, 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来服务。
3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应该对教学与科研的侧重有所不同
武书连等人在《高校评价》中按照高校科研规模的大小, 将高校分为四类:研究型高校、研究教学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一是以办成世界一流高校为目标的高校, 都是研究型的高校。这类高校表现出来的往往侧重学术研究, 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研究, 比如说着重研究生教育。但是, 并不能说就是以科研为中心了, 教学的地位并没有降低, 他们同时还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其宗旨是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侧重科研。二是国内一般的重点院校, 基本属于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 他们的任务是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科研。三是地方性的普通高校, 他们受设备和条件影响, 进行科研比较困难, 需要他们立足当地人才培养, 将教学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
现代高校科研被赋予了更多的实用价值, 我们应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使科研能够发挥它为教学服务的特性即教育性。洪堡的纯科学理念, 科研作为教学方法的原则, 还是应该作为一种精神理念贯穿到我们当今的现代高校之中, 真正做好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相互协调统一。谨记高校科研与其他机构科研的区别, 体现高校科研的教育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2]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高校出版社, 2001.
[3]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M].王承绪,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4]贺国庆, 王保星, 朱文富.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胡建华.高校科学研究的性质、地位、作用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5) .
[6]龙献忠.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迪[J].江苏高教, 2003 (4) .
[7]杨燕英.高校教学与科研互动:问题、归因及对策[J].教育研究, 2011 (8) .
[8]李斐.论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演变与协调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 2015 (1) .
农村小学教育科研问题与对策 篇5
近期参加了几个“十一五”省级规划课题的开题论证活动。在活动中,一些专家学者对我们太仓的教科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当然与会的专家也给各省级课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为这些课题能顺利开展指明了道路。结合在这些论证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农村小学教科研的现状,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在平时的学习中,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发现提倡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的人很多,但反对现在在中小学大行教科研之风的声音也不在少数。而在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中,就必须去搞教科研,否则这所学校只能是默默无闻、平淡无奇地发展下去。因为上级部门对学校的各种评估、验收等,必须要有课题的硬性指标,如国家级的课题、省级的市级的有几个,如果一个都没有,恐怕难以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考核的。因此农村小学也不例外,必须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着力推进各项课题的研究。但农村小学的教科研现状还是令人担忧的。
第一、缺乏教师的积极参与
在农村小学进行教科研研究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教师的积极参与,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作为小学老师,教学教育任务如此繁重。比方说,现在每个老师至少要教语、数、外中的一门课,还要兼教其他的一门或两门以上的课,光备课每天就要备几个教案、每天要批几叠作业,还要写教后体会,教育教学随笔、读书笔记,还要个别辅导,大大小小的会议,形形色色的教研活动,作为班主任,还要照顾到早读、中午活动,班队课,课间操,课外活动,班级的卫生、纪律、体育、学习、品德,要与学生谈心,与家长联系。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哪来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科研中去。而学校布置的教科研任务大多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完成,当领导布置任务时,老师们只能答应,而到了一定时候问老师课题研究的怎样时,他们两手一摊,没有做。其次,许多老师的能力有限。现在的师范毕业生大多是小学、中学时的中等或偏下的学生,而优秀的学生是不可能考师范的,从而导致了现在师资质量的低下,所以不管是从教育教学还是理论修养或是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都不能和以前的老师相比的。所以让现在年轻的老师去搞教科研,他们是没有能力去把课题研究做好,做扎实的。而现在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师,因为职称也评到了,想想自己也没什么发展前途了,就缺乏了教科研的热情了。第三,社会环境的因素。现在的年轻老师在学校了工作的那么辛苦,回家后还要去做额外的工作是不大现实的。在我们学校年轻教师的家里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而老师的收入是那么的低,所以他们觉得做了也没劲,把基本的工作完成已经不错了。
第二、缺乏专家的引领
在农村小学中老师们想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也是不容易的。首先面临的是课题的选题,往往好多老师不愿意进行个人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因为个人课题大多的工作需要自己去独立地完成,这与平时繁重的工作量是矛盾的。即使有老师愿意参加课题的研究大多是围绕学校的课题进行研究,许多老师觉得学校课题跟自己所教的学科或平时的教育教学的联系并不紧密,而自己花了一番精力去研究,最终却没有得到多大的实惠。而撰写课题方案,对许多老师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许多老师以前没有撰写过课题方案,对课题方案的基本写作过程并不了解,因此需要专家的引领。而农村小学能请到专家来校讲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来了也是利用教师休息的时间,而且一年请来了一次已经是不错了,由于专家的讲座最多是半天,老师们觉得时间太短了,认真听讲了,还有许多困惑或不解的地方。因此老师们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中撰写的课题方案,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三、缺乏社会各界的理解于支持
在十多年前,学校举办各种活动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因为当时的企业大多是国营企业,不管是学生去参观还是去综合实践活动,他们都会派专人给学生介绍,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等,而且从经济方面也会大力支持学校的教育事业。而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现在的企业都是私营企业,那些企业老板并不欢迎学校去打扰他们,所以学生的参观、实践等活动也不能进行了,社会在不断进步,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却依然是那么艰苦。现在的许多课题研究,需要学校与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完全框在学校内是搞不出优质的教科研的。
当然我所谈的三个问题,可能农村小学中都会存在,而这影响教科研发展的三个大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的话,要开展教科研活动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如果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要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研究者是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学与研究活动两张皮现象的存在说明教师教科研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对一般教科研的丰富和发展。因此,不能用专业研究者的标准来衡量和规范教师教科研,需要探索教师教科研的新路子。与专业人员的研究相比较,教师教科研应在如下方面体现出特殊性:①在研究的目的上,教师教科研侧重对教师所进行的具体实践工作的理解、改进与提高而不是得出—般情境下的普遍性认识。因此,教师研究更多的是以批判性反思、行动研究和教师群体以课为单位的合作研究等形式出现;②在研究的对象上,受教师教科研活动的时空限制,教师教科研主要采取有目的、非随机取样方式,而不是大样本的随机取样;③在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上,教师教科研主要采取教学随笔、课堂观察记录等非定量化的方式;④在成果的表述方式上,教师更习惯以—种叙事的方式来呈现发现的结果,而不是通过规范的实验与调查报告;⑤在成果的评价标准上,对教师教科研成果不宜用可重复性、精确性和推广性等标准,而应采用真实性、批判性和有效性等标准。认识到教师教科研活动的特点,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教师教科研制度与政策,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而不是把广大教师排除在教科研活动之外。
第二、摒弃制约的枷锁 我一直认为,要让教师真正尝到教科研的快乐,就是让教师尝到思想的快乐,首先必须要摒弃“论文”:论文鉴定,论文评比,论文发表!而现在不管评什么,都要数一数你在正规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而这对于一般的老师而言比登天还难,据说在正规的杂志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安排约稿专家的文章,其次是一些教育界有名的专家学者的文章,然后是通过关系安排发表的文章,最后才能轮的上一般老师的文章,而这也是千里挑一的,这样给广大普通老师的机会有多少,老师们还会有科研的积极性吗?我其实并不反对论文,我也喜欢读论文,好的论文让人受益无穷,我只是以为现在只有术语没有思想的论文太多,只有骨架没有血肉的论文太多,我敢说,教育科研所以没有被广大教师接受,大半都是 “论文”给吓的!如果把所有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杂志报纸的所有“论文”悉数去掉(是不是太残酷),取而代之的是“教育随笔”,是苏霍姆林斯基式的随想漫录,是陶行知式的思想片言,我想,我们的杂志报纸将会多么生动,我们的教师将会多少地热爱教育科研,我们的教育科研将会有多少的可爱,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将会多少快乐!我们一年年地从事着教育,我们反思着教育,我们不必正襟危坐地写一点二点三点的论文,当然我们也读论文,我们也要走近大师(我们常常看到真正的大师并不用晦涩的东西来哄人!)那些教授专家学者们的博大精深我们也要读,我们自己则不必与他们去比赛谁更能写理论,我们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理论来思考教育的现实,思考我们的课堂,思考我们的学生,这是我们的必须,也是我们的快乐!教育科研,应该写在教育的边上!
第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科研质量
作为学校分管教科研的领导,至少目前来说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因为自己是刚上岗的中层干部,对于教科研这块工作自己也很不熟悉,总觉得力不从心。但我不想甘于现状,因此我不断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教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只有自己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才有资格去抓教科研工作。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事,我也着力于规划学校教科工作的放方向。我认为只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科研队伍,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才会有出路。①教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科研理论知识,以提高其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夯实其理论根基。②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把理论与实践、工作与教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即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走“实践一反思一实践一总结”之路。同时,指导教师学会教科研,如采取课题参与策略,鼓励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培养教科研兴趣,丰富教科研知识,提高教科研能力,逐步实现由参与课题研究到承担课题研究;对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教师实施低起点策略,把启动的基点或目标首先定在教师基本功的培养上。③鼓励教师协同合作。学校可以通过教学研讨会、课题捆绑、学术沙龙、教科研小组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教科研共同体”,从而实现教师教科研能力共同提高的“双赢”。④专家引领。一方面,可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教科研专题辅导讲座,让教师有机会与专家学者对话;另一方面,组织教师走出去,到教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参观、学习、观摩、取经,以收“他山之石”之效,以求在与同行专家的对话与合作中得到有力指导和帮助,最终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教育与科研 篇6
梅林地处宁海城北,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人口流动比较大,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造成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一是园际发展不均衡。公办园只有1所,民办园越办越多,迄今为止有18所。在19所幼儿园中,公办园是省示范性幼儿园,民办园中有7所省三级幼儿园,其他11所规模较小。二是师资队伍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园所骨干教师缺失、师资整体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制约着幼儿园的内涵发展。
为找到优化科研骨干队伍的路径以及运作策略,笔者展开调查。笔者在与梅林片19位幼儿园园长的座谈中,了解到各园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均衡。在年龄结构上较为合理,公办园教师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7.8%,30~40岁之间的占67.8%;41岁以上的占14.2%。18所民办园的教师年龄在20岁以下占40%;20~30岁之间的占20%;30~40岁之间的占36.7%;40岁以上的占3.3%。从数据中看出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集中在30~40岁之间(简称为“30+”)的教师中,这一教龄较长的优势群体为打造科研骨干队伍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保障。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梅林片19所幼儿园为例,了解“30+”教师的科研现状以及科研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优势与不足,试图为打造科研骨干队伍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二、调查的设计
1.调查的时间:2012年6月~7月。
2.调查方式
(1)开展座谈1次,座谈的对象是梅林片19所幼儿园的园长,内容是谈本园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打造“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议。
(2)对19所幼儿园中41名“30+”教师发放学校自编的《教师课题研究状况调查问卷》。公办园(下文简称为M园)发放问卷19份,18所民办园(下文简称Y园)共发放问卷22份,总共4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1份,回收率为100%。此次调查方法采取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主体部分从“科研态度”“科研困难”与“科研能力”这些方面对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M园和Y园“30+”教师的学历与职称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历结构中看出,M园和Y园的“30+”学历都达标,集中在专科。M园中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0人,显现高学历发展态势。调查表明,M园和Y园教师的职称结构差异很大,原因在于教师的编制问题。M园的“30+”中有15位是在编教师,由此职称评定上占优势,现今高级职称有6人,11位一级教师。Y园的22位“30+”都是非在编教师,未定级教师比例占到90.9%,只有2位一级教师,还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二)M园和Y园“30+”教师的科研情况分析
1.科研态度
调查表明,大多数“30+”们有较强的科研成长意识和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愿望。此外,在“去做科研”这件事上,M园和Y园教师的看法有相当大的分歧:
M园有73.6%的教师认为“做科研”不仅仅是专业人员的事,更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在业务上钻研、在工作中深入、在实践中落实,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而Y园中有72.7%的教师认为“做科研”是相对于专业人员而论的事,片面地认为“做科研”与一线教师存在一定差距。此逆差说明,M园教师的科研意识高于Y园教师,Y园教师的科研认识是盲目的。究其原因,Y园教师对于课题研究停留在良好的愿景上,教育科研“悬崖一灵芝,可望而不可即”的認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亟须科研骨干的引领和帮扶,转变科研观念。
2.科研困难
关于教师科研困难的题目只有1题,此项题目为多项选择题,统计结果如下:
■
从统计的数据中看出,“30+”们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究其原因,一线农村教师长期缺乏站在理论的基础上去实践、思考、研究,以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这么多的困惑,亟须科研知识的充实。首先,有75.6%的教师难于提出课题题目,缺乏科研问题的意识,直接制约了教师的研究。其次,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对教育问题与现象的判断与分析,有87.8%的教师难以调整和落实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研究中最大的困惑来自于写作,这是幼儿教师教育理论基础先天不足的体现,与我国当前的整个教育体制有关。
四、对策与建议
我们立足于梅林地区实情,推出以“园际联盟”为路径,以“科研骨干共同体”为抓手的策略来优化“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
1.构建“园际联盟”网络
我们梅林片建立层层结对、层层辅导的“园际联盟网络”,以公办园为龙头,与18所民办园结成紧密的发展联盟体,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带教指导”和全方位联盟带教工作,提升带教内涵,完善带教机制,探索联盟体共同发展模式,加快各级幼儿园的创建步伐,实现联盟体各园所的共同发展。
2.打造“科研骨干共同体”
打破公立和民办园的界限,整合区内“30+”教师进行“扶帮互助”的结对关系,利用“同园结对”“异园结对”等方式,以课题为枢纽,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学共进、和谐发展。
以上只是我们粗略的对策框架,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梅林片能建立一个富有激情、充满理想、凝聚智慧、放射活力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机制,正是我们构建梅林片科研共同体,促进梅林片教师整体发展的体现,也是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孜孜追求!
参考文献:
刘旭.一线教师科研指南[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12.
《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征稿启事 篇7
征稿内容与要求:1.各科教育教学论文、班主任工作等内容;2.优秀教案、教坛随笔、教学心得、教育经验总结等。同时,举办师生优秀作品大赛评奖活动,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创新课件、书画、摄影作品和在教师辅导下的学生优秀作文、科技小发明等。
来稿不超过2200字为宜。题目下面依次注明作者邮编、单位、姓名及联系电话与个人简介。辅导作品另请注明辅导教师姓名及学生年级。
有关事项:1.来稿必复;2.欢迎在教育第一线的同志荐稿,推荐优秀稿件10篇以上者将被聘为组稿编辑;3.作者订书优惠;4.来稿都有机会参加一、二、三等奖的评定,优秀作品可荐于《考试》《教育》等报刊上刊发。
收稿时间:常年征稿,约两个月出版一册。
地址:北京昌平6379信箱《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编委会
投稿信箱:zhjswencun@vip.sina.com
邮编:102209
联系人:于老师
电话:010-69757148
教育与科研 篇8
一、教科研与教研整合的站位
教科研与教研条线整合, 是指教科研与教研条线合作联动、互补互惠的综合性指导机制, 以积极彰显新课程背景下教科研在基层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功能与价值。教科研在条线整合中的站位, 是一个关涉行动与价值彰显的前提性问题, 必须首先予以解答。
(一) 功能的定位
教科研在整合中的功能的定位:教科研应在与教研有机联动中, 为基层学校、教师提供教学工作改进的科研方法, 给予方法运用的实践引领, 积极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回归实践的转型与发展, 以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科研对学校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这源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 科研与教研密切关联的特征, 内在地决定了与教研合作整合, 共同聚焦教学工作的改进。第二, 着眼于教改实践问题解决的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价值取向, 决定了区域教科研指导应扎根实践, 与教学实践相融。第三, 科研方法运用的困境是影响基层学校、教师教学工作改进的瓶颈, 这就决定了教科研应将方法运用的实践引领作为核心。
(二) 行动策略的定位
支撑功能发挥的行动策略定位如下:
1. 途径:
抓住最有价值的联接点深入细节指导。顾泠沅教授认为, “要深入教育的细微领域、纳米领域。”教科研只有深入教研实践, 才能把握实践细节, 真正触摸到学校和教师复杂、生动的实践问题, 提供针对性的精细指导。这就要涉及到整合载体的选择。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学校教学改革实践, 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领域, 也是教学和科研结合的主要途径, 自然也就成为教科研与教研整合最有价值的联接载体。
2. 方式:
利用差异资源给予动态、互动的引领。以整合的方式面对学校、教师, 科研员最直接的挑战就是指导方式的改变。科研员只有给予合作互动的动态引领, 才有可能将问题连根拔起, 给予适切、具体的创造性引领, 满足复杂、多元的指导需求。而这种互动指导的质量往往与差异资源的利用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师生动的实践和鲜活的问题与经验、真实的困惑与需求, 教研员扎实的学科素养和丰富的学科教学指导经验, 都是宝贵的差异性资源, 科研员应予以积极的开掘与利用。
3. 角色:
成为注重应用性理论内在建构的指导者、合作者。与教研整合, 改变了科研员的专业生活方式, 使科研员面对机遇的同时承受着许多的挑战, 而最深层的挑战来自专业素养的结构性提升。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 科研员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者、合作者, 更是一个研究者——一个研究型的指导者、合作者。只有注重科研方法应用性理论的内在构建, 才会形成个人内在理论与生动实践间的积极关系, 成为一个富有实践智慧的引领者。这就要科研员注意两类研究:一是为了提供的方法能贴近学校、教师的需求, 就应先自主构建应用性科研方法的个人理论, 开发出相应的工具;二是善于从引领的实践中吸纳、滋养个人内在理论。
二、教科研与教研整合的行动
(一) 一起评课研修, 指导课堂教学研究
我们通过调研、专题活动等多种途径深入课堂整合指导, 一起听课, 再一起互动评课。
1. 基于科研视角评课, 因地制宜指导课堂中教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基于科研视角评课”指立足教学研究的角度进行评价, 给予教学改进的科研方法指导。
(1) 鲜活问题的揭示与转化, 引导从课堂中发现有价值课题。 (1) 注重两类问题的揭示, 教给两种发现问题的视角。较多的是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行为存在的本质问题, 引导教师关注教学实践真实问题的解决;当课上得很成功或有亮点时, 则常常引导教师发现存在着教学经验尚且隐藏不明的问题, 促使其以研究的方式将成功经验显性化。 (2) 注重问题向课题的转化, 教给有价值课题择定的方法。对确实需要以课题形式深入研究的问题, 则采用课题表述的“四要素法” (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 引导教师将问题转化成课题, 再在互动中变化表述方式, 拓展视角。 (3) 注重问题向解决措施的转化, 教给课题研究的路径。课题确定后提出一些操作性建议, 给一个可行的解决路径。
(2) 研究类课堂教学特征的诊断与改进, 引导以科研目标为载体经历过程性研究。我以自己的应用性研究成果为抓手, 倡导以“科研目标”作为研究和课堂结合的中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科研目标”, 即由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活动专题 (主题) 、个体日常性教学问题转化而成的一节课的研究目标, 或基于特定教育理念的特色目标。
(3) 研究方法指导的适切与有效, 引导选择性运用科研方法。“教育是一种不可重复的特殊活动, 相同或相似的实践问题, 其存在形态却是千差万别的, 解决的条件也会有很大差异, 因而最终得到解决的路径往往是个性化的, 具有实践的鲜活性。”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不能陷入唯课题研究的误区, 应倡导多元化的科研形态, 还教师应有的课堂教学科研方式。我秉持两个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施导。为教师提供方法选择的可能空间, 播下有效研究的种子。
2. 基于课例群组化培训, 以点带面指导科研方法的运用。
为了提高指导效益, 个别化指导后, 我们常深入相关学科组, 基于课例以点带面指导:以教研员对课例的点评作为教师感受教学问题的基础;以个别指导的课例作为案例导入培训;科研方法系统培训时又巧以课例作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互动环节再以课例为对话桥梁。
(二) 共同介入教研, 指导学科教研活动变革
让教研由“经验型”走向“方法化”, 提升教研活动的研究水平与质量走进教研现场。
1. 探索性指导教师教研行为的变革, 引领专题性教研的改进。
开展“基于科研目标的教师教研行为”的深化研究, 主要以点评的方式倡导“目标驱动型教研”:1) 科研目标下专题确定, 将教研专题具体化, 明确揭示教研的研究目标;科研目标下上课, 教师代表围绕科研目标进行研究性教学;科研目标下说课:执教教师针对科研目标进行研究性阐述与反思;科研目标下评课:教研组伙伴围绕教研目标进行研究性评议。
2. 蹲点式指导教研变革的课题研究与区域推广, 引领教研机制的改进。
指导试点学校确立有引领力的课题, 建立有机整合的载体。我们选择了两所教研变革研究试点学校, 采取“从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的选题策略, 帮助确立龙头课题, 并成功立项为市级课题。“‘三段四步’主题联动教研模式”、“‘问题目标化’教研机制”, 成为有引领力的研究专题, 也成为整合的长效载体。
选择先行学科搞研究突破, 联合教研蹲点指导。选择某学科组作为突破口开展试点研究, 对研究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后, 再下沉学科组参与教研变革的过程性探索, 与教研员合作蹲点。
联合打造推广活动, 以“现场教研”展示与整合点评引领变革。为了充分发挥成果展示活动在校内外的实践示范价值, 根据学校需求, 我们合力打造打造优质成果。最具挑战性的是, 将某学科组全体教师推上“舞台”现场教研, 让新形态的教研得到最直观的观摩, 再以不同的站位给予点评凸显整合效应。
注重基层教科研与教研的联动参与, 确保教研机制的深层性改进。我们以不同方式让学校内相应条线联动参与, 深化教研变革。
(三) 携手项目攻关, 指导学校教学改革演进
共同聚焦项目服务, 让我们在学校层面的教学改革演进中展开了更富有影响力的合作。
1. 岗位化参与行政性区域教改项目, 引领校本研究的有效推进。
教育行政着力推进的区域教改项目, 需要我们条线的深度整合。下面以小班化教育区域推进为例, 交流我的岗位化行动:研制推进方案;开发体现研究方法结构性要素的系列支架、评价体系等导引性工具;设计评比项目;指导方法与工具的运用;参与计划、调研、考核等项目管理等, 让方法的导引得到细节化的全面渗透。
2. 实质性参与教研条线深度教学调研, 引领校本科研的有效促进。
根据教学质量抽测情况或因基层需求, 对学校个案作麻雀解剖式的深度调研中, 我分四步服务学校教改决策:一观察, 全面把握教科研与教学结合情况;二倾听, 了解指导需求和教研诊断反馈;三指导, 对学校教科研经验优势与存在问题作出评价, 并就教学改进中校本科研作出指导;四建议, 鼓励以龙头课题谋求教改突破, 提供研究切入口。
3. 团队型参与基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引领校本特色的有效创建。
在指导学校依托课题创建教学改革特色的过程中, 为确保成果的科学性、先进性, 对课程开发与实施等学科性特征鲜明的环节, 我积极为其引入专家资源, 以教科研共同体的方式与学科教研员进行深入、持续的整合指导, 力促学校教改特色的形成与彰显。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宋林飞.还教师应有的科研范式——兼论群众性教育科研的体制创新[J].上海教育科研, 2003, (5) .
[2]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中国教育学刊, 2001, (4) .
目前教育科研的问题与对策 篇9
一、理论上的迷茫与迷茫的理论
什么是教育科研?教师能不能搞教育科研?又怎么搞教育科研?这一系列的问号正在困扰着广大教师搞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了一些畏难的情绪,引发了一些混淆的认识。
问题:理论的迷茫
理论的迷茫,理念上的混淆,这是教育科研最突出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科研整体概念的认识问题,一部分教师把教育科研看得非常神秘,认为搞科研是科学家的事,是教育专家的事,于己无关,所以敬而远之。这是对教育科研工作性质缺乏了解,缺少认识的表现;其次是表现在对自己所承担的科研课题从理论上研究不够,对科研课题理论依据的认识不够,对科研课题研究的目的认识不够,对科研课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不够,对假说构想、是变量因素等认识不够。而这混淆的理论则反映实验中总结归纳、论证研究的不充分,理论不能指导实践。
对策:加强理论性研究
理论上的迷茫,是要解决本体对科研课题理论层面的基础水平问题,而迷茫的理论要解决本体对科研课题理论的认识问题。不论哪个层面的问题,都需要进行理论性研究。所谓理论性研究,就是要加强本体对教育科研的整体性研究,因为教育科研要靠大量的、科学的、逻辑的理论做支撑,没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易出现理论上的迷茫,因而要加强基础理论四个层面的学习。
(一) 加强本体性学习
理论上的迷茫是因自身缺乏理论的功底,缺乏科研的基本素质,尤其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应变能力。因而,要加强自主学习。特别要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研究,充实科研理论基础,提高教育科研的文化素养,才能准确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才能具有“搞起点”的研究,才能使课题获得理论的依据,得到理论的支持。
(二) 加强选择性学习
面对浩瀚的理论知识,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从哪学起,从何处切入。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选择前瞻性理论,能代表新的教育思想,能提升课题研究的价值。切不可无目的、漫无边际地学习;其次要选择与自己研究的课题相关的理论,因研究课题的目标不同、内容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因而,要根据课题的目的、任务、内容去选学相关的理论;再次要选择自己最缺的理论知识,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饥才能感觉食美,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目的最明确,动机最持久,学习的效果最佳。
(三) 加强思辨性学习
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研究的精神,科学精神真谛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追求事物的本质,探寻规律。它要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既是做人的之道,也是科研之本。在教育科研中,对一些纷繁的理论,也要采取思辨性学习,批判式接受,对那些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哗众取宠的、需而不实的知识垃圾要慎用、慎学。、
二、过程上的失控与失控的过程
教育 科研,一般是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的实践性研究。这种研究的本质,在注重研究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实验过程,是一项细致、复杂、多变、积累的过程,它是课题实验过程中的主体部分,任何一项课题,都必须经历过程性阶段,用它来获取实验过程的材料,积累实验经验,并把这些材料、经验进行深加工,形成课题研究结果。因而说课题的实验过程,是研究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大过程性研究的力度,改变目前课题研究过程中失控的现象。
问题:主观的随意性和方法的随机性
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应有其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操作体系和评价体系,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但有一些学校和教师,他们在实施过程上表现出随意和随机现象。这是因为课题实验前没有一较完整的理论和操作框架,仅凭自己的意愿行事,想啥做啥、想哪做哪、想添就添、想改就改,随意改变实验内容的要求:在方法上对研究实验的范围忽大忽小,手段上忽左忽右,只抓两头,忽略了过程性研究,出现了过程的失控。
对策:采取“三个强化”
(一) 强化制度调控
制度,能够约束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使事件顺畅,有章可依,减少失控。例如,某校在教育科研管理过程中制定了如下制度:一是选题制度,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具有针对性,必须具有应用性;二是开题制度,召开开题前的准备会,召开开题报告会;三是检查制度,对课题原始资料的检查;四是汇报制度,定期汇报,阶段汇报,结题汇报;五是结题制度,提交过程档案,。
(二) 强化过程管理
作为课题的管理者或课题的总负责人,都要加强课题实验的过程性指导。其做法是“阵地转移”,不论是课题的管理层面,还是课题的负责层面,都要及时了解课题实验的进展情况,我们批判“书斋式”的实验,更反对“办公室式”的管理。对课题实验管理不能只抓两头,而忽略了大头,过程性实验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三) 强化评价检查
指导与检查是相辅相成的,是一对孪生兄弟,指导是在检查基础上,对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那么,针对课题实验过程中如何检查,应包括哪些内容,某校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要求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有原始记录,有实验过程最深刻的体验,有实验过程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小结。要求实验教师定期向课题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不定期的口头汇报,要求实验教师对实验课题建立专门档案,对各阶段材料分类建档,分项保存,有条件的教师进行电子与文档双项管理。通过检查可使实验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克服缺点,少走弯路。
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提高理性认识,才能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才能突破研究过程中的困境,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抓其本性。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教育科研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区域教育科研转型发展思考与实践 篇10
一、科研视角从面向户籍学生向兼顾非户籍学生问题转型
随着社会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来到奉贤,其子女分别在奉贤区各校学习。据统计,不少乡镇学校的学生中,非户籍学生已超过一半多,有的甚至占了90%以上。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给各校的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些学生虽然生存能力强,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参加田间劳作,但总体来说其家庭背景、家长素质以及自身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知识基础等相对户籍学生有相当的落差,需要学校和教师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引导和特殊的关照。因此,奉贤区不少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把科研的视角转向非户籍学生,积极寻找研究的突破口,确立科研项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校领导领衔的龙头课题,如“小学来沪随迁子女学困生问题及调适的策略”“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为主体的乡镇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等;另一类是学科教师的研究课题,如:“改善小学来沪随迁子女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绿色指标’下远郊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动机的研究”“以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为主体的乡镇学校初中数学诱导教学的实践研究”等,同时,还有区域性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小学班主任队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研究”。奉贤区针对外来学生的教育,基本形成了区域整体性、学校龙头性和教师学科性课题研究体系,从一个侧面昭示着奉贤区课题研究坚持问题的导向原则,积极关注日益增加的非户籍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时代命题,实现课题研究的视角和关注点的转型,是符合教育发展潮流的应有之义。
二、科研服务从注重中心城区向边远乡镇学校倾斜转型
就教育科研发展的历程来看,无论是学校科研管理还是课题研究的数量与质量,区中心城区学校往往要明显优于乡镇农村学校。顺应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趋势,我们加大了边远乡镇学校的扶持力度,在科研服务、课题申报、课题立项以及评优奖励等方面予以适度倾斜,为他们展现科研成果架设多样化的平台,以提振学校的科研信心,并积极发挥科研在改造学校环境、发展学校内涵、提高办学质效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少乡镇学校树立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立足学校办学实际,积极寻求研究的切入口,精心设计科研项目,经区级评审,及向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推荐,最后被确立为教育部、 市教委规划研究项目。如肖塘小学、肖塘中学、洪庙中学、塘外中学、柘林学校、奉城高中、景秀高中等,在市级课题的引领下,不断探索学校的教育改革策略和内涵发展路径,提升办学品位。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确立,虽不可能一下子把学校办得非常出色,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超过同类学校,但通过借助科研手段,可使学校办学理念与思路更明确,对办学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剖析更深刻,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发展的路径思考与实践更有针对性。因此,科研服务从注重中心城区向边远乡镇学校倾斜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的应然要求,也是提升农村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实然选择。
三、科研协作从单一区内校际向多边的区内外互动转型
开放、合作、共赢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显著特征,教育科研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样应该体现开放合作的社会发展理念。回顾奉贤区教育科研的各项工作,我们在规范管理和研究服务上做了不少工作,同时在区域内,促进区校联动、校际互动等方面,探索了不少有价值、可操作的合作机制。与此同时,我们认识到教科研跨区域合作互动的重要价值,十分珍视与市中心城区的差距,主动地引进市普教所以及兄弟区县的优质科研资源,积极开发教育科研的差异资源,来推动本区的科研持续发展。因此,实现从单一的区内校际合作向多边的区内外互动交流转型是我们追求的一大目标,也是缩小区间差异的一项有效举措。我们多次邀请市科研专家为教师做科研讲座或课题辅导,请外区县的科研专家和特级教师深入到科研沙龙现场,为课题研究和研究成果提炼及研究专著的编写,提出了不少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有关科研员也应邀参加兄弟区县的课题指导活动, 参加市普教所的重大课题研究,在协作中交流信息,在协作中取长补短,在协作中互动共赢。
四、科研管理从单向的任务驱动向有效的专业指导转型
传统的科研管理往往只注重向学校下达工作要求,提出目标任务,而现代管理则提出了管理就是服务的核心理念。 根据这一理念,我们着力从单向的任务驱动式管理向双向的专业指导转型,把整个管理过程通过专业服务来统领,以有效的专业服务来优化科研管理。如几年来,市普教所每年一届开展了“黄浦杯”长三角科研论文评比活动,作为区科研部门,我们不仅仅下发通知,传达精神,而是在征文前的宣传发动、精心指导上下功夫,把征文活动作为教师科研实践、提炼经验的契机,引导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反思,提高对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总结归纳能力。在征文中,对初评为优秀的征文作者,集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辅导,由全体科研员对入选者进行个别化的辅导,帮助教师提出修改意见,不断提高征文质量。在今年开展的“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分享智慧”征文活动中,奉贤区共有9篇征文获等第奖,既凝聚了一线教师的智慧,也包含了专业指导的心血。与此同时,科研员与学校科研主任、有关教师建立了飞信、QQ联系,学校科研工作有什么需求,教师课题研究有什么困惑,科研员通过“课题分析式”“座谈交流式”“坐堂咨询式”“网络互动式” “个别指导式”等手段,及时帮助教师解疑释疑、指点迷津,让教师树立信心,看到希望,坚定地走科研兴教之路 。
五、教育科研为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服务的思考
当前,根据市教委关于上海市区县教育综合改革(2014~ 2020年)的指导意见,各区县正积极筹划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项目。综合改革实验区项目的研制与实施,需要综合运用教育科研手段与方法,彰显实验区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区本性。教育科研既是推进实验区项目的必要手段,又是实验区项目的内容构成。因此,区域教育科研业务管理和指导服务部门,在全面实施实验区项目的背景下, 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又迎来了难得的充分发挥服务功能的机会。教育科研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充分发挥,往往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时刻。
首先,积极发挥教育科研服务教改的咨询作用
项目的酝酿与完善离不开科研方法的支撑。因此,在区教育局领导的直接挂帅下,局发展研究室会同各职能部门加强基础调研、开展理论学习、梳理以往经验,形成新的理念、 提出新的目标和构建新的发展框架。根据区领导提出的建设 “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的目标,我们每位科研人员对“自然、活力、和润”三个关键词的内涵做了个性化的思考与解读,形成了各有特点的概念诠释,供上级领导参考。同时,在整个实验区项目方案的研制过程中,局发展研究室的老师,始终站在时代高度和理论前沿,不断将各职能部门提供的设想和素材,加以补充完善,使项目方案中的各个板块从体例到结构、从主题到内容都体现出整体性、协调性和合理性。从某个方面来说,实验区项目的确立与完善,需要科研的支撑。
其次,把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作为深化科研管理的重要抓手
从教育科研发展现状来看,尽管科研活动、课题研究搞得轰轰烈烈,成果也层出不穷,但真正对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在区域科研管理上还没有建立起长效的机制,势必造成一些课题的重复研究,造成优质科研成果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在新一轮科研的管理改革中,思考如何将当前优秀的教科研成果予以整合,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为学校和老师展示优秀科研成果的核心内涵和操作策略,使科研管理部门成为优秀科研成果集散中心,成为区域教育科研推广中心,将成为教育科研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和深化点。具体而言,我们将优秀科研成果推广作为每学期的重点工作,建立成果推广工作小组,构建优秀科研成果的整合与处理机制,确立一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实验基地,开发一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培训课程,形成科研员联络和蹲点服务的机制,从而真正使优秀科研成果在本区得到验证性应用、改进性推广,为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效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要:区域教育科研的转型发展是深化教改、提高效能的必然要求,需要教育科研管理服务部门与时俱进地发挥综合作用。本文就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坚持一项特色、实现三大突破、推进五大转型的基本经验,并为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优质服务提出了思考。
教育与科研 篇11
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重要性。一是教师进行科研是专业成长的需要。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二是教师进行科研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等。三是教师进行科研是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养成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并勇于探索、实践。四是教师进行科研是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教师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一线教师做课题的必要性就是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第二,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表现出的积极性令人欣喜。但是目前,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已经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教师应更多地依靠学校现有的设施和数字化设备,进行更为有效、更为便捷的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信息化以及校园的数字化。数字化校园需求包括:一是学校管理需求。随着教育现代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计算机在学校管理领域应该被广泛应用,以此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主要体现在校长管理系统、教务教导管理系统等。二是教学教研需求。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授课效率和密度等。那么,为了使小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基于学校管理的教学科研数字化建设正是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所在。
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新型校园管理模式即校园数字化管理模式已经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校园管理方式。因此,数字化的教育科研模式已经逐步代替了传统的科研方式。但是在已有的数字化校园中进行教育科研的数字化时,又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建设理念有偏差。很多学校可能为了达标而创建数字化校园网,重视在硬件上投入,轻视软件资源建设。大部分的计算机教育资金都用在了计算机硬件环境上,软件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硬件投入,软件资源非常缺乏,教师培训资金更是微乎其微。二是校园网的使用效率低。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由于学校对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忽视,造成校园网设备闲置没人用,也没资源可用,计算机只作为普通的文字处理工具,网络也只是用于文件的传输,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效率,科研水平也处于低水平状态。三是校园网维护管理跟不上。由于缺乏网络专业技术人员,不能保障校园网正常使用,这就直接影响了教育科研的进展。四是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合要求。学科教师从未学习过计算机知识的人占有相当大比例,而能够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比例更小。
小学课题研究数字化建设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孤岛第一小学的教师积极进取,在认真备课教学的同时,重视教育科研。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对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建设尤为重视,学校领导立足于学校管理,开展学校教育科研数字化的建设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学校申报多种多个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学校近几年申报了多个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涉及数学、语文、音乐等学科。比如:2011年11月成功申报国家十二五课题《小学数学优质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及有效应用研究》;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多种多样的校本课题。学校所有老师参与相应学科的教育科研,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讨论研究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当一个课题完成时,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第二,教育科研的数字化依托于校园管理的数字化。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为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学校借助于数字化的校园开展数字化的教育科研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学校教师在教育科研时利用学校网络(QQ、FTP)研讨,以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例如,针对《小学数学优质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及有效应用研究》,学校建立了十二五课题研究网站,专供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二是学生参与网络教育科研。学校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将学生这一受体纳入到研究的范畴之内。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搞科研,应该有学生的价值体现。学校教师借助于学校网站让学生参与部分教育科研,同时,应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管理,促进合作学习,共享研究资料,便捷师生沟通,展示课题成果。三是数字化资源与教育科研管理系统的有效利用。学校充分应用数字化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促进课程多样化发展。同时,使用网络备课和教科育研管理系统。有利于备课组、学科大组开展教研活动,有效支持网络教育科研管理。学校在进行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建设时,还专门建有网络视频应用系统和精品课录播系统,以展示教育科研成果。学校对精品课全程录制编辑,推广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促进教育科研活动科学开展。四是学校管理的“四大系统”的有效支撑。依托门户网站打造“四大系统”:打造校园资讯系统,使学校教师能通过学校网站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资讯以及科研进展情况;打造FTP服务系统,以校园ftp为载体,实现电子教案资源等的共享,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和上传资料;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设有家校通管理平台等,为教育科研的进行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建设专题网站,学校建立了学校管理网站、课题研究网站,与此同时,还以学科为单位,建立了相应的学科网站,部分教师还建立了个人网站。这样,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第三,课题网站的建设为教育科研数字化奠定了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是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好信息平台,才能克服单打独斗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无纸化办公。学校建设课题网站是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学校建设课题网站做到了“四个一”:一是将学校的课题网站打造成一站式服务平台,集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源系统、师生交流和家校联系于一体;二是明确各板块的任务分工,做到每周至少一次内容更新;三是各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一律在网站上发布,不再印发纸质材料;四是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研究评比,对网站、资源建设和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数字化的校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很多学校也对教育科研的数字化进行建设和应用。所以说学校课题研究很重要,无论是研究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还是研究学校小课题,都会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因课题研究的成果而得到明显改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得到推动,与此同时,学生也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成长的体验。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对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学校进行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是推动课题研究进展的必要途径,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在加强学校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在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教师个人发展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学校把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建设作为重点,推进教育改革,能够让学生受益更多。
论职业教育科研评价的异化与复归 篇12
学校科研多是根据自身实际,开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究活动,常常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和情景性。因此,标准统一化的科研评价难以胜任学校科研评价的具体任务,也不可能作出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结论,其结果是诱使教师将自己活生生的科研实践向“标准”看齐,对他人“标准化”科研进行简单模仿。
学校科研评价的错位与偏向,在实践中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后果,使学校科研远离了教育实践,陷入了追求形式(写论文、出著作)与贪图功利(获奖、评职称)的误区,背离了其原初的价值期待与理想追求。走出学校教育科研的病态现状,创设良好的学术氛围,引领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繁荣,必须更新评价思路,转变价值立场,实现评价机制的根本转向。
1 由管理、控制型评价转向服务、发展性评价
引领学校科研的健康发展,必须首先实现评价职能的彻底转换,改变评价的管理、控制角色,树立评价的服务指导意识和促进发展提升的理念。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是立足于评价对象的过去、服务于评价对象的现在、面向评价对象未来的评价。”(2)学校科研评价,应当吸收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精神,确立发展性科研评价的基本立场与价值追求。坚持以师为本、以校为本、面向发展和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树立以发展为本,以促进改善为实的评价目的观。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现状,注重发现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实践的改进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的帮助、建议,为学校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服务。
2 由一元评价主体独白走向多元评价主体对话、协商与共建
教育科研评价,既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也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手段,更是一个共同建构的过程。它需要作为科研主体的教师、学生、教师同行以及专职评价者等多元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多元评价主体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协商与合作建构的过程,不仅是要(下转第19页)(上接第15页)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收集评价信息,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科研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定,而且要注重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通过多元主体的交流与对话实现其认识的提升与能力的建构。因此,必须注重教师(科研主体)在评价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展示和主体精神的发挥,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对于自身科研活动连续不断的叩问与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探寻改进策略,为进一步的发展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养成一种反思、追问与探究的主动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由注重形式化的结果评价转向全面关注过程的系统性评价
学校科研评价,不仅要关注成果本身,更需要关注结果的生成,在强调科研成果的同时,还要全面关注科研过程,是对学校及教师科研全过程和各个科研阶段的系统性评价。“教育科学研究的复杂过程决定了教育研究质量评价的基本范围以及评价系统具有的系统性、连续性特点。”(3)系统性的科研评价,首先是对科研课题的价值和意义的全面审视与追问。学校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直接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其研究的结果必然指向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和教育实践的改进,它不是对他人研究的简单模仿,更不是写论文。其次,强调对于教师教育研究具体过程的全面关注,包括研究活动的组织和监控、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和研究结论的获得以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等等。最后,在对于科研成果的评价中,在关注物化科研成果(诸如研究报告、科研论文)的同时,应强调成果的实际应用和研究所取的“现实效益”。
4 由简单进行数量化衡量走向多元综合化方法的评价
学校科研评价,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注重量的方法与质的方法相互结合和实证化评价方法与人文化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实证化方法的客观、准确、高效、说服力强与人文化方法注重过程、强调人际交流与沟通、针对性强的优势互补。在保证科学性、客观性的前提下,综合运用观察、访谈等质性方法,全面收集评价信息。在进行量的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质性的分析和判断,把握“本质特征”,给出定性评论,对学校科研活动作出全面深刻的描述与理解。同时,注重非正式评价的运用,随时随地对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状况做出评价,及时地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将这些信息迅速地反馈给科研主体,启发研究主体的自我反思,促进研究实践的调节与改进。
5 由统一化、标准化评价走向个性化、特色性评价
学校教育科研导源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对教育生活实践遭遇与困惑进行自我反思的“延伸”,“反思是其起点,问题的求证是其本质,教育意义的实现是其旨趣所在”,(4)因此,学校和教师教育科研,通常带有强个性化与情境性的特点,同时由于教师个体的知识经验水平以及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不同,其科研的参与程度明显不同,我们也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定个别化的教师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科研活动。学校科研评价,应当正视和尊重差异,实施差异化、个性化和特色性评价。依据研究课题、科研主体、科研过程、科研对象和研究成果以及学校传统的具体实际,通过多元主体平等协商共建多元化、区别化和层次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评价的规范性与针对性的统一,在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基础上,注重标准的适宜性,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从而对具体教育科研实践给出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并彰显学校教育科研评价本真的价值和意义。
摘要:职业教育管理本位的评价目的观;主客对立的评价过程观;强调形式的评价内容观;追求统一的评价标准观,这些都对职业教育科研评价机制产生一定的异化,因此职业教育科研评价的理性复归,由管理、控制型评价转向服务、发展性评价,由一元评价主体独白走向多元评价主体对话、协商与共建,由注重形式化的结果评价转向全面关注过程的系统性评价,由简单进行数量化衡量走向多元综合化方法的评价,由统一化、标准化评价走向个性化、特色性评价。
关键词:职业教育,科研评价,异化,复归
参考文献
①潘国清.学校教育科研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
②刘志军.发展性教育评价探微[J].基础教育课程,2005(2).
③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375.
【教育与科研】推荐阅读:
科研与教育和学习08-10
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05-16
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现状与趋势07-07
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05-27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计划05-22
科研教育10-11
教育科研方法06-10
教育科研思考06-11
教育科研体制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