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

2024-05-10

生态园(共12篇)

生态园 篇1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已经在园林事业上取得了诸多重大成就。然而, 面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对环境的影响, 园林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与休闲环境。园林作为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载体, 应承担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任务, 以及表现出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园林规划也不再局限于满足观赏游憩的单一功能, 园林的生态作用被越来越突出, 园林行业伴随着历史不断的演变, 在今天又被赋予了生态的重任, 生态园林成为了园林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基于现今社会的生态危机, 探索生态园林相关理论。

1 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人类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 人类的活动却常常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自然界中所有的生态系统, 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 最终达到物种与环境, 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之内的动态平衡, 我们把其称之为生态平衡。由于人类对自然片面的认识以及人类活动不正当的干预,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均受到了严重破坏, 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生态系统无法正常运作乃至崩溃, 反过来直接影响了人类生存, 这种情况被人类称为生态危机。

2 生态园林的提出与任务

城市生态系统作为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需要不断通过人为干预, 才能维系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城市生态系统又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生态系统, 它不同于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 不仅不能够自我维持, 而且对外部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其中所需的大部分物质与能量, 都必须依赖其他生态系统人为的输入, 城市生态系统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 必须送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分解与再利用。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所有生态问题都集中的体现在了城市环境中。与此同时, 许多城市在生态环保问题上还在坚持着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保护”的模式, 实质上严重阻碍城市自身的发展脚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 城市发展的过于迅速, 城市污染的不断加剧, 迫使居住在城市的人们追求宜居的生活环境。

人类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 如果不能够依照生态学规律办事, 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更会破坏其他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营造城市园林空间是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园林作为一门实用性的科学, 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园林所强调的自然空间具备了相当鲜明的生态属性, 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的空间中所包含的大量的生态问题。园林不仅能够模拟与再现自然景观, 保护物种与环境, 更是为城市提供了绿色的生态保障, 加强城市的生态承载力, 有效的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创造的园林空间。生态园林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美学或艺术角度的需求, 而是更多的从生态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在规划生态园林的过程中, 首先考虑的是其中生态原理, 生态功能, 生态效益, 然后再满足相关的功能需求, 最后在艺术层面进行规划。这种规划理念就完全颠覆了传统以观光游憩为主的园林设计理念, 不再是单一建造风景优美的休闲场所, 而是在生态学原理下建设城市的自然空间, 为城市的居民提供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3 生态园林的理念与特色

生态园林已经成为了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园林的任务在于科学的处理人类居住空间与自然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以及利用生态学的原理模拟重现自然山水的景观。生态园林将环境设计提升到一个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为人类与地球上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神圣行为。生态园林的作用也不再局限于服务某一群人的身心健康, 而是必须肩负起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繁衍和生存的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的建筑学与城市建筑学专家吴良镛就指出:“现代园林设计应突破传统上公园的概念, 它应当走向宏观景观, 向大地景观以至于人类生态学的领域去发展。”

生态园林是由一般园林发展而来的, 因而规划生态园林同一般园林相类似, 包含了地形、水体、建筑与小品、以及植物等设计要素。但生态园林又必须科学的规划这些要素, 发挥出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生态园林所特有包含的功能。生态园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中包含了许多要素, 为了突显出生态园林所包含特有的生态内涵, 生态园林的规划应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4 结语

是现今全球发展所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挑战。在解决生态危机的过程中, 建设生态园林成为了一种成本最低, 代价最小的有效途径。生态园林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生态危机成为了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第二自然”。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 园林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园林所具备的经久不衰的魅力。如今, 面对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困境, 园林规划这们古老的行业将挺身而出, 委以重任, 引领人类走向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双和谐。

参考文献

[1]郑文.克服生态危机, 促进城市生态和谐[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 31 (4) :19-21.

[2]程绪珂, 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53-54.

[3]蒙光远.城市生态危机与对策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 2010, 25 (2) :80-83.

[4]曹勇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生态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1, (5) :11.

[5]黄莉群.生态园林[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6:82-86.

生态园 篇2

首先我们坐上观光车直达这次行程的聚集地――生态园别墅区。远远望着就有一种深入密林的感觉,仿佛回来到了大自然。古色古香的独栋的庄园小别墅整齐的排列着,若隐若现的缕缕烟雾轻轻的弥漫着,真的像世外桃源一般。我们放下行囊,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游园去了。

这时天空刚刚放晴,雨后的微风笑着把我们迎进一座小亭。草地上,正绽放着洁白的小花,花瓣和叶子上还滴着雨水凉丝丝的,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接着我们来到了蔬果园。首先瓜果长廊映入眼帘,这里有身材高挑的丝瓜,又细又长的高傲的挂在藤上。还有那体型圆鼓鼓,穿着金黄色外套,披着绿披风的南瓜,形态各一的葫芦等等。我们从各种各样的瓜果身边经过,看的我真是眼花缭乱。

“南国园”这里种植了多种南方热带雨林水果,园内花繁叶盛,绿意盎然。有长着宽大的叶片高大的香蕉树,它结出一串串绿绿的香蕉。这里栽种了我们北方平时不的一见的南方植物。

“菜艺园”是中国式智能温室。其中最为新奇的是“漂浮水培技术”它是依靠营养液为植物根部提供充足的生长液和吸收水肥的空间的。快看,这边的蔬菜长的绿油油的,看着真想上去咬一口呢!

接着我们来到的是北大荒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名花园”,这里汇聚了国内外,芳香四溢的奇珍异草。有红艳艳的月季;有红艳艳的玫瑰花;花中君子的蝴蝶兰等等。这里最漂亮的要数红掌花,北大荒生态园是东三省最大的红掌花基地。红掌花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一般,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它还有着代表鸿运高照的好寓意。

生态园中觅“道茶” 篇3

拥有OTRDC和欧盟瑞士IMO颁证的黄山市齐云山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主要从事茶叶生产、初精制加工、自营出口,拥有我国惟一的一条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清洁化、连续化绿茶加工生产流水线,被授予安徽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精心研制,使得失传多年的齐云道茶再现于世。

近年来,该公司立足于“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诚实求发展,以科技为先导”,打生态牌、走绿色路,以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为抓手,以全新的经营理念,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接连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产品等荣誉。目前已成为中国绿茶在欧盟、日本茶叶市场最大的供货商之一。

全国创业之星、安徽省劳动模范郭德军董事长说:“公司现以黄山市荣山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的5680亩有机生态茶园为核心,创新思维,走‘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良好农业规范操作要求和有机茶园立体种植管理模式,依托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和齐云道家文化,引进现代农业理念,建立健全基础设施,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以茶树为核心,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同时引入音频发生器等高科技技术,建立健全循环经济链条,建成‘生态’、‘科技’、‘高效’的优质茶园,同时以生态茶园建设、有机茶生产、茶文化观光、交流体验等为主要内容,建立起一批不同类型、不同特色,具有观光、休闲、体验、度假、教育、科技示范多种功能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简单的说就是天下、地下、山间、田头,多方面、多渠道、环绕式管理。天上有鸟、地下有鸡、山间有树、田头有灯,10台植物声频控制仪不间断发送声波,实行‘胎教’,为茶叶品质保驾护航。公司新近投入1000万元,在茶园种植桂花、银杏等植物25万株,着力打造园林式生态茶园,并开通了安徽首条茶园直通旅游线路。”

茶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休闲饮品,齐云道家茶更是天地人合一的产物。制作齐云道茶仿佛是茶叶的一次特殊道场。清明前,谷雨后,茶农冒着霏霏春雨,精心采摘来嫩绿的茶叶,遵循“炒得轻、抓得快、抖得散、翻得匀、捞得净”的杀青要领,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一道道工序,全凭掌上功夫,杀青、烘焙、摊凉……制成的齐云茶色泽黄绿毫显,幽香扑鼻而来。冲泡开来,汤色清澈明亮,芽叶朵朵可辨。饮之齿颊留香,使人悠然忘机,陶然心醉。

齐云道家茶充分融入了道文化的特质,而彰显“敬和俭静、闲逸自然”的品味。讲究以茶行道,以茶明理,以茶和气,以茶清心,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生态园 篇4

国内外对于农业生态园营销方面的研究有不少, 2007年黄金火、黄文军针对农产品品牌营销进行了分析, 发现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重要作用;2009年刘丽丹、潘志远针对银川市生态旅游园区客源市场与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客源市场对生态园营销存在的重要作用;2010年盛晓兰针对苏州生态旅游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文化内涵对于营销的重要作用。

在农业生态园的营销推广模式方面, 由于我国的农业生态园起步较晚, 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 发展很不完善, 烟台市高陵生态产业园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 也是牟平区最大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其产品“山合易”广受消费者欢迎。高陵生态产业园在牟平区政府、高陵镇政府和区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 以打造牟平“生态绿谷”为目标, 在建设有机果蔬种植基地、生态农业科研基地、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农超对接基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蕴含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 牟平区高陵果蔬生态产业园坚持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理念, 注重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 具有较强的先进性、示范性, 代表了山东省相关产业当前的发展水平, 同时依托基地的科普工作体系, 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科普工作, 引导全社会关注现代高效生态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普及,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较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因此, 进行高陵生态园营销推广模式的探究, 有利于普遍探究整个农业生态园的发展模式, 有利于扩大农业生态园的影响力, 提高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对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陵生态园现阶段营销推广模式

1.1 吸引顾客走进生态园, 享受田园之旅

人们对生活质量、食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 引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生态园紧跟消费需求, 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贴吧、微博等新媒体的宣传, 为顾客提供观光、采摘、度假、农家乐等休闲项目, 吸引顾客前往生态园, 享受田园风光以及自己采摘的乐趣。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陵生态园在开发上述常规项目的基础上, 创新性地开发了“家庭菜园”承包项目。在生态园中为有需求的顾客单独开辟属于他们的菜园, 面积30~35 m2, 顾客可以根据时间选择自己或委托生态园种植管理, 生态园将保证蔬菜的绿色健康, 在该区域内的收获由顾客所有。这一线下版“偷菜种菜”活动既满足了人们想要体验农村生活的需求, 也实现了高质量有机蔬菜的供给, 符合人们对健康快乐生活方式的追求。

1.2 生态园产品“走出去”, 为顾客提供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进入生态园购买有机蔬菜、水果花费的成本较大, 因此在顾客亲自体验形成的口碑效应产生后, 生态园产品更要积极地“走出去”。通过与餐饮企业合作、设置超市专柜等方式, 拓宽销售渠道, 消费者可便利地享受高品质的食物。首先, 高陵生态园与烟台市知名餐饮企业百纳餐饮集团合作, 双方强强联合, 携手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生态的餐桌食品。与高端餐饮业合作, 不仅确保了产品销路, 更借助餐饮品牌实现了本品牌的知名度扩大, 为单独销售本品牌产品打下基础;其次, 生态园在振华商厦设立品牌专柜, 提供专供超市销售的包装精美、品质上乘的绿色水果、蔬菜;除此之外, 高陵生态园采用会员制度, 定期为会员配送有机食物组合装。为了保证会员能及时收到新鲜安全的蔬菜, 生态园和国内第一大物流公司顺丰速运达成合作, 由专业的快递人员为会员们免费配送。现在, 配送范围已辐射海阳、栖霞、龙口等地, 青岛、济南、潍坊等地也有“山合易”会员[1,2,3]。

2 高陵生态园营销推广面临的问题

2.1 生态园位置偏僻, 交通不便

农业生态园通常具有占地面积较大, 位置普遍比较偏僻, 离市区较远且公共交通运输不发达等问题。高陵生态产业园也面临此类问题, 使得很多没有私家车的年轻消费群体无法顺利到达。而私家车自驾导航也较为困难, 直接阻碍了生态园客流量的增长[4]。另外, 交通不便进一步导致了生态园产品运输成本的增加, 对新鲜果蔬的及时送达有一定的影响。

2.2 品牌知名度不高, 宣传不到位

我国农业生态园大多是以有机绿色食品为宣传重点, 而缺乏专属的品牌定位, 由此导致的生态园产品高度雷同、生态园品牌无差异化, 无法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明确的品牌定位, 不利于建立长久稳定的消费关系。而高陵生态园认识到了品牌设立的重要性, 创立了其自有品牌“山合易”, 但是高陵生态产业园如今进行产品宣传的渠道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 没有电视广告及网络的扩展, 虽然生态园目前已经着手建立微信平台, 但很多方面不够成熟, 导致品牌知名度不高, 覆盖区域仅限于山东省烟台市周边几个区县, 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没有与消费者形成长期联结, 不利于生态园打响品牌战[5]。

2.3 企业员工素质较低

由于大多生态园用地为征收村民土地, 所以生态园的很多员工都是原来的土地所有者, 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且专业性不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高陵生态园现有员工70余人, 其中营销策划人员11人, 农业专业人员所占比例不足20%, 且现在的员工素质良莠不齐, 人力资源管理缺乏一套完备的体系, 导致员工对其工作任务不熟悉且不熟练, 在活动策划、销售等方面缺乏专业性, 不利于生态园业务的顺利有序进行。

3 高陵生态园发展对策

3.1 寻求政府帮助, 建设直达线路

交通是一个地区、一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运输工具向高速、大型化方向发展的今天, 道路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加快生态产业园的发展, 首要解决的就是寻求政府的帮助建设交通直达线路问题。政府肩负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建设生态园所需的用于支付土地流转、水电基础设施部分的资金, 以及交通方面的资金, 都可以寻求政府的支持。道路建设需要必备的资金, 而为了促进地区及产业的发展为道路建设提供基本资金是政府的职能所在。高陵生态产业园可以积极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 提供基本资料, 寻求其提供建设直达线路的帮助, 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支持。

3.2 进一步确立品牌定位, 采取多媒体宣传策略

高陵生态园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 亟须在企业理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在消费者心中有明确的定位, 形成与其他产业园的差异性品牌意义。

宣传是一个企业打响品牌战的重要武器。一般来说, 企业的发展壮大, 总是伴随着积极的宣传活动。广告顺应着社会发展方向, 因而总能有效地利用宣传而达到推动企业产品推广的目的。与其他媒体比较, 网络媒体有其显著优势, 例如传播范围最广, 全球性、保留时间长, 全天候、信息数据庞大, 全面性、开放性强, 全方位、操作方便简单, “傻瓜化”、交互性沟通性强, 全动态、成本低、效率高, 最经济以及强烈的感官性, 全接触等, 在互联网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 有效利用网络及新媒体进行宣传无疑是促进生态园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陵生态产业园可以积极拓宽宣传渠道, 在原有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方式的基础上采用网络及新媒体全方位进行产品宣传, 提升其在宣传中的作用, 具体可以派遣营销策划人员设置一整套网络宣传方案, 通过平面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 在平面广告方面给予消费者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在视频广告方面给予消费者安全放心的内心感受, 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进行播放, 突出品牌的内涵和意义, 为其拓宽营销推广渠道提供有利条件。

3.3 建设完备的员工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是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 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 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也是一个企业能够执行顺畅的必备条件。在员工素质越来越参差不齐的情况下, 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生态园的实际运行不仅需要农科类种植、培育、杀虫等专业人才, 也需要营销广告类专业人才进行营销品牌推广。

高陵生态产业园可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 强化员工的筛选, 在人员招聘环节严格把关, 选择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 使员工熟识自己的业务, 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 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员支持。

4 对农业生态园营销推广的借鉴

牟平区高陵生态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良好, 通过秉持“城市的院子, 私享的农庄”的企业定位和“山合易———一种生活品质”的品牌理念,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并通过报纸、微信、网络、顾客口碑、与超市和大型餐饮集团 (百纳餐饮集团) 进行合作等方式进行营销推广, 在以烟台为中心的胶东半岛地区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 对我国农业生态园的总体发展和营销推广模式有了大致了解后, 通过此次的实地调研, 对其发展模式特别是营销推广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建议其进一步确立品牌理念, 形成明确的消费者定位, 整合营销推广模式, 采取多渠道的宣传手段, 并做好企业人员培训, 以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农业生态园。

通过对高陵生态园的分析, 可以大致总结出山东乃至全国农业生态园的一般和普遍情况。高陵生态园的营销推广模式为其他农业生态园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生态园在营销推广时, 应当高度重视品牌的重要性, 引导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及本地连锁超市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 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 在零售门店设立鲜活农产品销售专区, 积极进行创新, 还要在交通、宣传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好充分的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建设农业生态园需要一体化、专业化、市场化相结合, 利用营销推广的优势, 逐渐让生态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肖光明.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初探———以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例[J].经济地理, 2004 (5) :104-107.

[2]张俊, 孟力力, 闻靖, 等.江苏观光农业生态园调研———以江苏紫金生态园、溱潼湿地农业生态园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 2012 (6) :430-432.

[3]万越.现代休闲农业生态园战略布局研究———以岳阳君山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J].湘潮:下半月, 2011 (9) :83-87.

[4]崔晨炜.休闲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启东绿禾休闲农业生态园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2.

游生态园 篇5

一进生态园,我便闻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那清香胜过所有的名牌香水。不用看就知道,是那香味十足的薰衣草。

远看,薰衣草一朵朵绽开了紫蓝色的笑脸,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看了让人感到非常舒服、惬意;近看,那紫蓝色的薰衣草像一个个小火箭,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一望无际的熏衣草竟开得如此热烈而浓郁,我不禁惊呆了。在那一瞬间,我竟然错误地以为在梦游仙境,抑或是到了一处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在薰衣草的旁边是一大片紫色的马鞭草。它虽然不是很香,但是花瓣非常漂亮,像一个个紫色的小水滴,小小的,嫩嫩的,围成一个个美丽的花朵。

马鞭草的颜色和薰衣草的颜色可不一样――马鞭草的颜色是一种淡淡的紫色,而薰衣草的颜色是蓝紫色,一种是文静而深邃,一种是热烈而浓郁。

除了马鞭草和薰衣草,还有火红的鸡冠花、橙色的万寿菊、金黄的向日葵……

韩志亮的“教师生态园” 篇6

韩志亮说那样的结果其实在他意料之中,他当过教师,校长也当了十几年,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处境和心境,觉得这合人世之情,但却不合教育之理。

因为教师是与学生直接对话者,他们的言行、情绪以及心灵状态,会通过课堂在学生那里产生即刻的教学影响。一个对教育没有热爱的教师,教不出热爱教育的学生。

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要想创造一所学生幸福成长园,首先得创造一所教师幸福生态园。

“发现”教师

2009年,韩志亮开始在潍坊八中担任校长,在这之前,他已经当了12年的小学校长,有人说他是“十二年终于小学毕业了”。

韩志亮说:“当教师有三个层次,一是把教师当谋生手段,这是物质化的,被动的;二是把教师当事业,就是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具有奉献精神,但总是疲惫不堪;第三是把当教师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相结合,将自己专业能力、特长及情感、热爱在教育中尽情施展,获得成就感。显然第三个层次是最高的,也是新时代的教育所呼唤的。”

而大多数老师处于第二个教育层次,认真负责,但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思考,缺乏精神价值。

“校长要做的,就是要去拨动他们那根神经。”

潍坊八中开展了“学生眼中最美的老师”评选活动,让学生评选自己心中最美的老师。这里的美没有定规,可以是方方面面。

初三(4)班董玉婷:

我记得他在自我介绍时说:“我叫林东,我妈特牛,在我刚出生时,就知道我以后要化学老师,所以给我起名林东(P Rn)……”从那以后,我们便叫他P老师。还记得有一个C和CO2反应的一个方程式,同学们老忘,P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C碰上了CO2,就对它说,凭什么我们都是c,你就有两个耳环,我就一个也没有啊!CO2就说,那我们俩一人一个好了。P老师夸张的表情,搞笑的话语以及那个方程式都深深地刻在了我们脑海中,想忘都忘不了!

初一(1)班王培培:

我与同学一起检查车棚,刚好赶上下雨,地上全是水,楼顶上的水也接连不断的往下流,难扫极了。正当我们手足无措的时候,宋老师走了过来,她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才能把水扫得又快又干净。为了扫水方便,宋老师把带的伞放到一边,到了最后,老师的衣服都被淋湿了,同学们都非常敬佩,也为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骄傲。

……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琐碎而重复的,让孩子们从多角度去发现老师们的美,可以给老师们提供一种意外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情感回馈的,这样可以激活老师们在寻常反复的工作中日趋麻木的心灵。

“期末评价太滞后,维度也单一,我们需要不断地给予老师肯定和认可。”韩志亮又推出了“八中月度人物评选活动”、“管理即发现”领导发现优秀员工评选活动,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

温情“同事节”

2012年元旦前夕,潍坊八中总务处刘主任90高龄的母亲,一下子多出了十几个儿女。

老师们围在老人身边,一字一句大声地说:“大妈,您儿子常年在外工作,不能好好照顾您,都是在为学校付出,我们感谢他,也感谢您!”

老人笑着不停点头,刘主任和一些老师感动得眼眶湿润。这是潍坊八中“同事节”中的一幕。

教师是一个需要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职业,他要面对领导、同事、学生、学生家长还有自己的家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陷入困境和焦虑。“所以我们开展了这个同事节,目的是打通老师们的内心屏障,营造一种融洽、积极的工作气氛,好环境自然生出好心境。”

同事节把学校教师分为13个活动小组,内容包括确定小组发展目标、选择治“家”格言、印制“全家福”年历、看望家人、促膝长谈等10项活动。

整个活动都是由韩志亮亲自策划的,他想让老师们对彼此多一些了解和关怀,“让校园如家”。

面对“刺头”

“韩校长,这个孩子我真是管不了了,您说怎么办吧!”初三(2)班的班主任王维平气急败坏地冲进校长办公室,汗水挂在发红的脸上。

原来是学校有名的“刺头”小涛,竟然反叛到跟班主任动手了。

下午放学后,小涛正在学校打篮球,韩志亮对他招招手:“你过来一下。”

小涛恭敬而充满警惕地走了过来:“校长好。”

“我看你篮球打得不错,帮我个忙吧,我一直想组建一支学校篮球队,你能不能做这个队长?”

小涛先是惊讶,后是欣喜,很认真地点头。

从此以后,学校少了一个刺头,多了一支篮球队。

韩志亮拉着王维平跟他们一起打篮球,小涛“想不到班主任还有这一手”,立刻就跟他化敌为友。初中毕业时,小涛因为篮球特长,还在升学时获得加分。

韩志亮告诉老师们,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一次很重要的教育契机,不要立刻给他贴上道德标签,而是去关注他的心理,了解他的需要,给他舞台,让他发展,这才是我们面对问题学生的态度,也才是我们教育的应有之义。

有一次听课,韩志亮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老师按部就班地上课,学生恭恭敬敬地听课,但是整个课堂很沉闷,学生的眼中没有光亮。

所以韩志亮提出了“让欢笑声点亮课堂”的教学课题,并要求老师“一定要面带微笑,微笑是具有传染性的,而且它能向学生释放一个信号:老师是喜欢你的,是喜欢这个课堂的。”

你成长了吗?

学校教研处的李老师说:“我自认为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一心投入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有一天韩校长对我说,你一天到晚这样忙碌,感觉自己得到发展和成长了吗?我这才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韩志亮本身是一位很具有人文情怀的校长,出了多部诗集、教育论著,他鼓励教师们读书,在学校里建立了“读书长廊”,“教师是文明的传导者,如果你自身都是很乏味有限的,你能教给孩子们什么?”

教物理的王老师说:“一开始觉得老师只要把知识点教给学生就行了,但坚持读了一些书以后,确实能感受到自己的思维方式、视野、深度都在某种程度上开阔了提升了,在上课时,也更得心应手,可以进入到某种高度吧。”

讲评课制度是潍坊八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制度。

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也是教育理念最终得以落实的地方。八中各个学科的教研组需要建成自己的最优课堂模式,主要过程是听课——评课——总结固化。一开始选出几位老师针对同一课程进行课堂实践,其余老师分别听课、评课,然后分析总结,将课程进行完善优化,固定成模式,再由教研组进行辅助推广。最优课堂模式会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根据具体的新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

从2011年开始,“潍城名师”评选项目启动,要在全区近3000名中小学教师当中评选出10位名师,潍坊八中两年之中有5位教师入选。

教英语的马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在参加评选的答辩环节之前,她在操场遇到校长,校长很认真地提醒她要准备哪些东西,不要紧张,“那感觉就跟我在对我学生说话时一个样!”

这些名师就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八中正在筹划建立“名师网上工作室”,让老师们可以共享这些优秀的教学经验。

八中还有一个教师师徒制,就是一种教育的传帮带。韩志亮说:“新老师刚上任,没有实践教学经验,很容易挫伤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找个老教师带带,可以很快进入状态;而年轻老师的视野、思维、活力也是老教师们缺乏的,这样一组合,各取所需,很好!”

教育是一份很重大但有时候又很艰难的事业,一个校长带着一群教师,一群教师领着一群孩子慢慢前行,韩志亮说他努力地在这行程中增添一些温暖和诗意,好让路上的人们觉得目的地不那么遥远。

生态园 篇7

山地生态园是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以山地为主的生态园, 特殊的地形为生态园景观与用地布局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 具有植被葱郁、地貌复杂、景观丰富、生物多样等特点。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 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 人们需要在生活的城市周边能有个舒适的放松环境, 生态园成了最佳休闲场所之一。生态观光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 以旅游为载体, 巧妙的运用城市与自然的各种优势进行互补, 以城市带动旅游, 以旅游丰富城市。生态化城区的崛起, 更加展现了生态园的发展前景。

1 温州生态园大罗山道路系统构建

1.1 温州生态园大罗山概况

温州生态园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部, 属浙闽丘陵地带, 系雁荡山脉大罗山支脉。山势走向以南北横理, 南高北低, 山体西北坡较为平缓, 逐渐过渡到平原区, 东南坡多为悬崖峭壁。根据温州市总体规划, 大罗山将是温州市未来的“绿心”, 温州市区将环大罗山发展。温州生态园区定位为以生态为主题, 山水为特点, 地域文化为内涵, 集生态保护、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休闲园区和城市生态绿心。未来发展目标主要以生态保护优先, 统筹资源, 适度开发, 建设“水乡泽国、文化名山、生态绿心、旅游胜地”的景观环境, 将生态园地区打造成温州大都市生态景观核心区、活力旅游休闲度假区。

1.2 现状大罗山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温州生态园大罗山属浙闽丘陵地带台岗型山地, 地形地貌复杂多变, 地势崎岖坎坷, 工程地质条件差异较大, 岩土种类繁多。其中裸岩占区域面积的8%左右, 主要分布在东部迎风面, 特别在东侧郑宅村的山地分布着大量整块裸岩, 坡度陡峭, 工程实施难度较大。

目前大罗山现状上规模的主要车行道有6条, 主要分布在大罗山的西南侧, 除两条通村公路外, 其余4条道路各自为上述几个较成熟景区、景点服务, 彼此之间缺少联系, 通达性较差。在节假日或每年杨梅、柑橘采摘节期间, 通往景区的道路特别是茶山路段交通堵塞严重, 亟待解决景区单条道路出入的问题。大罗山目前没有东西或南北贯通的道路, 各个景区间只能通过城市路网进行交通联系, 给大罗山风景旅游产业带来较大的交通制约。

1.3 规划思路

1.3.1 紧密衔接周边路网, 形成综合交通系统。

温州生态园大罗山呈360度向城市开放, 以温州生态园总规为前提, 根据交通预测分析结果, 规划依托环生态园城市干道骨架设置生态园入口区。生态园西侧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及互通口和东侧沈海高速复线及互通口, 使生态园与周边城市乃至更大范围的周边省市具有便捷的交通联系。环大罗山规划布局三条市域铁路线, 衔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

1.3.2 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特色。

生态园总规里对大罗山生态环境及风景资源作了详细的分区要求, 如生态保护区, 允许必要的交通设施穿越;特级保护区禁止游人进入, 严禁建设任何建筑设施;一级保护区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在道路选线工作中, 严格遵照生态园总规的要求, 对上述区域进行避让, 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对特殊地形地貌区域的道路选线, 采用多路线方案、多形式比选的方法, 尽量在满足交通需求下保护山地原风貌,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大罗山东面迎海, 多为裸岩地质, 这也是自古以来大罗山东面缺失上山道路的原因。出于对生态景观的保护, 最终选择路线较长的方案三。在前期工作中严谨细致, 不轻易下定论, 是山地生态园道路交通系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1.3.3 整合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

大罗山现状有6条主要上山通道, 以及其他规模较小、长度较短的村内道路, 在道路选线工作中, 尽量整合现状道路, 避免重复建设, 减少工程投资成本。除了2条线形较好, 可以直接利用的现状道路之外, 对其他不符合规范的现状路进行修缮拓建, 将其纳入大罗山道路交通系统中。

在本次规划研究中, 给出道路详细路线的走向及竖向设计指引。对道路技术指标的确定、断面宽度、路面材料及路基填挖边坡防护等方面遵循生态保护, 使道路建设融入环境, 提出具体的要求及建议, 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

2 道路系统对山地生态园的影响分析

生态园的开发建设, 必须要遵循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如何能够因地制宜, 规划设计出安全、与环境相融合并体现山地景区特色的、生态和谐的道路交通系统, 是此次研究的重点。

山地地形复杂, 高低起伏, 一方面给道路系统的展线带来困难, 另一方面在美学角度上也赋予了山地交通特有的魅力。道路系统是整个山地生态园的脉络, 是城市进入山地生态园的通道, 并且作为为游览线路把各个主题园和景点串联起来。

道路系统在便利了人们活动的同时, 也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干扰。山地道路的建设, 不可避免存在大量的挖方及填方路段, 破坏山体植被和山体的自然走向。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山间地表水流、塌方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 影响周边植被的生长。道路建成之后, 汽车尾气会产生空气污染, 道路的运营也会产生水污染和噪音污染, 扰乱自然山体的平衡。生态园道路系统的建设, 是必要也是迫切的, 交通系统规划构建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融入坏境, 找寻道路系统建设与生态环境冲突的平衡点。

3 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体会

首先应考虑自然地形。在满足道路纵坡要求的前提下, 要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 尽量沿着等高线攀爬。在某些特殊地段, 如靠近景源点或者地形过于陡峭的路段, 沿等高线展线会使路线过于蜿蜒绵长, 采取架桥或者穿隧道方式反而更加有利, 缩短路线不仅可以减少工程造价, 也能减少对山体自然景观及地表植被的破坏。山地道路选线时尽可能选择沿溪线及山脊线, 减少工程量, 尽量做到填挖平衡, 减少开挖及弃土量, 最大程度避免环境污染和破坏。

其次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水文条件及人文自然景观。尽量避开山体滑坡、裸岩等不利的区域。道路的宽度, 曲度、密度及空间结构要根据实际交通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选线应避开重要的生态敏感区, 适当控制路网密度。选用环保生态的道路建设材料, 在开挖及填筑边坡时, 要做好生态景观的恢复, 共同构建与环境相互融合的道路交通系统。

4 结束语

对于山地生态园区, 保护和建设相互矛盾制约又相互促进发展。在山地生态园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规划设计中认清特点, 在构建道路交通系统时寻找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点, 达到天、地、人和谐共存, 才能将可持续落到实处, 为山地生态园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州生态园大罗山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Z].

[2]朱玉宝.北京建国慧景旅游规划设计院.山地旅游发展初探—探索山地型旅游区的规划路径[J].

[3]刘基正.山地景区道路设计浅析[J].建筑理论与设计.

[4]谷雨.基于生态设计研究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探析[J].科技资讯, 2013 (16) :202.

惠普的“绿色科技生态园” 篇8

惠普电脑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惠普一直秉承“绿色是一种产业”和“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责任的最佳整合”等惠普绿色观。惠普把“绿色”作为基本理念在坚持,把惠普技术与产品成为“绿色转化器”,与用户一起共建绿色生态圈。惠普多年来在环保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获得了《财富》杂志评选的“环保巨人”,《新闻周刊》评选的“100大环保企业”,首批“中国绿色公司”,“优秀绿色供应商”等一系列荣誉。

在谈政府采购的“绿色”要求时,中国惠普副总裁邵冬认为中国政府部门是一个特定信息化需求的市场,是推动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的主体。针对目前中国政府对IT产品“绿色”的需求,惠普从绿色设计、绿色节能、绿色回收、绿色标准四个方面入手,全面贯彻惠普的“绿色产业”核心理念,在设计、节能、回收、标准环节中全面融入绿色思想,满足政务信息化的不同应用环境的绿色需求。

绿色设计

惠普电脑从研发阶段就开始注重对环保,通过设计减少非环保材料的使用、减少能耗、减少过度包装对环境的影响等,惠普电脑的塑料外壳部件均不含溴化阻燃剂,产品涂料中均不含铅,制造过程中也不采用臭氧消耗物质;惠普Illumi-Lite显示器均采用不含汞的LED背光板,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使用量;惠普电池不含水银或镉,或者其含量不超过当前法律规定的标准。惠普一直在不断致力于更多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实现绿色环保的产品及技术的研发。

绿色节能

惠普电脑的节能设计以能源效率理念贯穿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全线,引导消费者降低PC产品使用中的能耗。惠普WirelessAssistant能够为集成无线设备提供独立的电源控制和状态信息,用户使用时可以轻松确认设备状态并快速启用或禁用任何无线设备,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惠普的智能AC适配器有一个内置传感器,可以根据各种电脑机型调整额定功率,优化性能,减低用户使用的电量,用户可以利用惠普提供的工具学习节能解决方案,实现节能;惠普电脑可以通过BIOS控制风扇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扇活动,而有效地降低能耗。诸多从节能出发的细节设计,在产品中充分强化了惠普的绿色理念。

绿色回收

惠普一直倡导用户建立IT产品的回收,在全球率先为用户提供回收再利用服务。惠普全球的电子垃圾回收已经持续了21年,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回收服务。在中国,惠普已经在78个城市设立了电子垃圾回收站来处理其废旧计算设备。惠普商用笔记本电脑中90%以上的材料均可回收和再生,惠普电脑的机箱均采用免工具拆卸设计以减少聚合体/各种塑料、有色金属的使用便于产品的回收利用;惠普提供资产恢复服务,以支持商业用户回收设备并进行环保处理。

绿色标准

构筑党执政的“生态园” 篇9

一、“生态园”的创建是党执政能力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执政环境是执政党用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的, 也是其执政能力凸显的一个方面, 也是党的执政水平的展现, 良好的执政环境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党更好地执政, 更好地把党的施政纲领传播贯彻下去, 由此, 也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生态园”的创建有利于党更好地施政、执政。我们党在中国执政, 中心任务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新世纪新阶段就是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肩负的重任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提高的就是党的执政能力, 这种能力的施行, 是对全国人民的, 这种能力的提高, 除了党自身加强建设外, 当然需要全国人民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 才能造就良好的施政土壤, 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积极响应, 由此, 也才能使党更好地把执政理念、施政纲领落到实处而发挥作用。

“生态园”的创建有利于党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 “三个代表”的核心就是执政为民, 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任何执政党的根基, 都在于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人心向背, 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

二、构筑党执政的“生态园”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是历史的选择, 是人民的选择。这就奠定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牢固基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 中国共产党进入全面执政期。在至今为止的56年执政历史上, 党的执政行为一直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党的执政方式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新中国成立前夕, 毛泽东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 号召全党“务必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以适应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领导党”、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1956年9月, 邓小平在八大报告中, 分析了全党面临的新考验, 提出必须经常注意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 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坚持群众路线、贯彻民主集中制并加强党的团结等。1992年十四大提出“简政放权”,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政府体制与政府职能等领域反执政方式进行一系列尝试, 这适应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2年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则全面完整地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经过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综全国力明显增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 000美元向3 000美元跨越。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重大成果, 也是人民群众共同承担起创造良好环境的物质基石。在新时期, 党面临的困难增多, 全国人民承担起为党执政扫清障碍的职能, 共同构筑我们党执政的“生态园”。

三、构筑党执政的“生态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 党执政的“生态园”建设要确立正确的生态位。所谓生态位 (这是生物学上的概念) , 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是指其所处的空间位置, 更重要的是指它所执行的功能——它的实物链、行动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应对两个转变的必然要求。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 我们党成功实现了“两个根本性转变”, 党找准了在不同历史时期自己执政的生态位, 完成了从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的转变, 从受外部封锁、实行计划经济到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已经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 是党对自身生态位的调整, 这种调整是党在总结历史经验, 审慎国内外形势的基础所做出的, 这充分说明, 我们的党是一个善于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党。

其次, 党执政的“生态园”建设要努力协调各种关系, 促成和提升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党的执政能力要想得到提高, 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执政经验, 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 在找准自身生态位的前提下, 要仔细分析中国国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的各种关系及其状况, 分析周边环境状况, 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 把握其相互关系的内涵, 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 运用翔实的办法有效地处理这些关系, 增强驾驭和谐社会的能力。只有把这些关系认识清、分析透、处理好, 各种关系像生态园中的动植物以及与环境、气候、土壤、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 才能使党的执政水平得以发挥, 党的执政能力才会得以提高。诚然, 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 其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有的凸显有的隐蔽, 不易掌握规律性, 但只要承认规律性的存在, 只要不停止地去探索规律, 只要从生态和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用生态和谐的思维去指导执政行为, 就一定能够使之和谐顺畅。

再次, 党执政的“生态园”建设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使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 形成合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党自身的事情, 还有赖于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配合, 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 实现执政目标。古人云: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在夺取政权时期,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打人民战争,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地道战、地雷战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了全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又以“民心所向”为基点和出发点, 使中国共产党具有了非常广阔的社会基础, 获得了不尽的力量源泉, 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武装先进的国民党正规军, 由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历史的新纪元。陈毅同志曾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当前情况下, 国际环境更加复杂, 国家任务更加多样与繁重, 我们党更要发挥其优势, 做好广泛的鼓动宣传工作, 使党的主张深入人心,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使全国各族人民自觉的纳入到实现共同的目标的大军中来,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这样, 党的执政能力才得以充分发挥, 党执政的土壤才会丰厚, 为人民服务这个执政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形成。

最后, “生态园”建设中要科学诠释和谐的含义, 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旨和方向。和谐一词,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配合适当和匀称。和谐与矛盾不是一对对立面, 和谐的含义并不是消除矛盾。意大利人托马佐·康帕内拉 (1568—1639) 写了一本书, 名叫《太阳城》, 在这本书里, 他把社会主义描写成没有不劳而获的贫富不均, 没有奴隶和仆人, 没有贵贱之分, 没有吃闲饭的人, 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没有城乡差别。人们的生活都是划一的, 住同样的房子, 穿同样的衣服, 吃同样的伙食, 上同样的学校。18世纪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 为了实现他幻想中的和谐社会, 搞了一个实验, 他在1824年辞去工作, 带着四个儿子和少数门徒到美国去, 在那里, 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 建立了一个名叫“新和谐”的移民区, 结果当然失败了。毛泽东说,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认为, 矛盾引导前进。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 重要观点之一就是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那么, 和谐和矛盾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我认为, 和谐的反义词不是矛盾, 而应当是纷乱。事物内部的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永远不会消除的, 和谐会使这种矛盾真正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 而且, 还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以加速度的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正如人走路, 左右腿没有矛盾就会停滞不前, 但左右腿在争相向前的同时如果和谐就会走的更快。人的肌体内也无法消除矛盾, 没有消化与分解就不会有新陈代谢, 据估计, 人体中的水分子, 每七天更新一遍, 蛋白质每过80天也更新一遍, 人体中的所有原子过一年以后98%都已经更新了, 生命机体的存在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大自然中的生物圈亦是如此,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特别喜欢长颈鹿, 他就下令对吃鹿的狮子进行捕杀, 结果过了几年, 连鹿群也在不断减少, 究其原因, 狮子吃掉的往往是老弱病残的鹿, 使那里的动植物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 而狮子遭到捕杀, 破坏了那里的生态平衡, 结果事与愿违。由此可见, 和谐不是消除矛盾。有矛盾不可怕, 可怕的是纷乱, 纷乱出现, 推动事物发展的矛盾无法起到应起的作用, 而外在的矛盾又重重, 杂乱无章, “生态园”建设不但成空话而且还会成为阻力。赫拉克利特说:“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总之, 党的执政不仅仅是党自己的事情, 我们都应当勇于承担起这个重任, 努力为党更好地执政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摘要: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 需要我们党付出艰辛的努力, 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应当为党构筑执政的“生态园”, 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 形成合力, 共同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

浅析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篇10

关键词: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气候调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越来越在意身边环境的好坏, 对于周边环境质量的好坏也有很大的要求。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 可以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实现良性循环, 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意义深远而且重大, 只有坚持不懈的认真贯彻, 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也只有提高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 也只有这样人们的身体健康才能得以保证。

1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在城市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 我认为城市生态园林能够优化环境, 改善局部环境的质量。大家都知道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而且还有很多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和过滤作用, 植物的这种特性能够维持自然中的碳氧平衡, 所以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对于环境的优化和局部环境的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

其次,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调节小范围的气候。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 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 故可提高空气湿度, 园林中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 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

再次, 一个好的生态园林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增加城市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 从而达到美化美化市容的效果, 也能够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起来, 带给人不一样的城市感受。

除此之外, 一个优美的城市生态园林,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生态道德水平, 进而让生态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 让人们认识到城市生态园林建筑的重要意义。

2 建设生态园林应该坚持的原则

第一, 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 最基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不要只注意经济效益, 忽视了社会效益。城市是大家居住的地方, 生态园林的建设也应该是为市民服务的, 所以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 一定不能忽视了园林的社会效益, 应该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经济效益, 也不是仅仅以吸引游客为主, 更重要的是把园林办成一个小的自然体, 让人们在这里面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体会到大自然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第二, 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型的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 能源的开发越来越多, 利用也越来越多, 所以自然中的资源在慢慢减少, 环境自然也是不断的恶化, 所以在园林建设时, 一定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 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 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样才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能够不威胁后代的发展, 又不对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植被的生长特性等因素, 合理搭配。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能源不要顾此失彼, 实现良性循环。坚持生态性的原则, 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 这也是改善城市环境, 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第三, 生物多样性原则也不容忽视。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 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 满足不同人的审美品位。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在城市园林建设中, 应该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 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 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 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第四, 适地适树, 因地制宜的原则。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气候, 所以特定的气候也就决定了植物种植的种类, 在种植的过程中, 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气候、土壤的植物, 合理选配植物的种类, 这样才能保证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比如说, 南方和北方环境和气候都不同, 所以在引进植物的时候, 一定不能大意, 不要为了喜欢而忘记是否适合本地种植的问题, 否则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反而还会弄巧成拙, 阻碍园林生态化的建设。

第五, 艺术性、美学原则是把城市园林像更高层次提升的比不可少的。城市生态园林不是单单靠绿色植物的种植堆积就能完成的, 更不要以为是简单的对大自然的模仿, 而是要有自己的风格, 美学和艺术性原则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 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有统一的主题或者色调, 把不同的花、不同的植物错落的放在一起, 形成不同的景观, 给人以不同美的享受。众口难调, 所以形成不同的风格是很重要的。这样不同的人在欣赏园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享受到美的熏陶, 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 这样就更能体现出园林的价值。

3 建设生态园林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 建立完善的政策、体制、机制保障, 保障确保机构进行行之有效的配合, 以保证生态园林的建设。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政策的保障, 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保障, 那各方面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协调和配合, 园林的建设自然也不会一帆风顺。不仅如此, 还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用以保障生态园林建设的顺利开展。在科技方面也应该加大配合的力度, 对于现阶段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并用科学的方法找一条更合适的路来保证园林的建设能够顺利的开展。

第二, 重视传统, 坚持自己的风格, 对于外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东西被引进到国内, 园林建设的时候免不了会受到国外园林风格的影响, 很多人都会盲目的崇洋媚外, 以为国外的无论什么都是好的, 所以也就不分精华与糟粕, 一并的拿来用, 这样无疑会对传统的园林风格造成很大的冲击, 其实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有很大的优点, 比如苏州园林, 在世界也是一流的, 其中蕴含了中国人民在建设园林中的智慧结晶, 所以在发展的时候, 还是应该把传统的东西放在第一位, 不能忽视了我们国家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和各个地区的地方特色, 把园林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当然对于外来的东西, 也应该有选择性的借鉴一下,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让园林有不同的风格。

第三, 通过各种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 让园林的绿化量达到最好的状态。绿量是决定城市生态效益的大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大树的绿量最大, 生态效益也最大, 而且在投资方面也不会很难办到, 所以要多栽植大规格乔木, 最好是栽种成片的大树, 这样效果一定很明显。当然这个过程中, 绿地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这个问题办起来应该是很容易的, 只要注意好生态效应, 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4 结论

当今城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环境的质量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实现城市园林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所以在这个大趋势面前,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 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坚持各项原则, 把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有声有色, 独树一帜, 创造出最美丽的环境, 带给人们最棒的享受。S

参考文献

[1]祁支枝.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在城市园林中的构建[J].中国园林, 2003 (10) .

[2]龚璐璐.浅议城市生态园林建设[J].江西化工, 2009 (03) .

浅谈生态园林建设 篇11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208-01

在构建生态园林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城市中的多元因素制约着植物生长环境和景观效果。面对城市的密集建筑以及道路交通的不断骤增的情况下,结合特殊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即满足植物其自身生长条件,同时满足园林造景的需求,使园林景观在人口增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朝着人性化、生态园林方向发展,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1生态园林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二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二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2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包括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设计形式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托,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理念之中,已达到二者相融合的目的。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出现的又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也是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

3植物造景为主

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4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依靠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尽量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另外以植物群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增加绿量构建生态园林。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生态园林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提高生态效益。同时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生态园林以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配置形式,构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5植物群落设计

5.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类型,多选择观赏价值高、多功能的园林植物,运用风景美学原理,经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构成一个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整体,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观赏型植物群落中季相变化应用最多,园林工作者在设计中应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达到四季有景。

5.2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们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在公园、居民区,尤其是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单位,应以园林植物的杀菌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的吸收CO2、降温增湿、滞尘以及耐阴性等测定指标,选择适用于医院型绿地的园林植物种类,如具有萜烯的松树、具有乔柏素的柏树,具有雪松烯的雪松,香花中的芳香植物等。

5.3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以园林植物的抗污染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污染物特性等测定指标,进行分析,选择出适于污染区绿地的园林植物。以通风较好的复层结构为主,组成抗性较强的植物群落,有效地改善重污染环境局部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对人们健康有利。如侧柏、毛泡桐、银杏、构树等等。

6应注意的问题

6.1以生态学为原则,做好植物配置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

6.2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愈自然则愈稳定。

6.3植物取材乡土化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主,其具有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诸多优点,并且能体现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

7结束语

军山自然生态园保护规划探讨 篇12

1 保护规划背景与概况

长江入海口北岸南通市滨江绵延而立5座山, 军山其中最高的一座山, 也是长江北岸最东面的一座山。军山为海中岛屿时, 相传曾为秦王屯兵之地, 因形似伏象, 又名象山。军山略成南北走向, 至北段, 又延伸东去, 折颈之处, 便是大山门崖。大山门崖在山北, 为普陀岩, 其岩叠出如屋檐, 其下可避风雨, 上军山一般从此入, 故称山门。其上“大山门崖”4个字为民国年间所刻, 其东石壁有测量海平面的刻记, 门西有张謇《气象台新路记》一文刻于石上。普陀岩上方旧有一枝庵, 为军山咽喉, 山路即从庵前而过。普陀岩东为大小山茶湾, 大湾在东, 小湾在西。此处岩壁之上, 昔时长有众多山茶, 花型大, 故称大山茶湾。小山茶湾处, 花型略小。当山麓多水时, 山花倒映水波, 非常美丽。

军山自然生态园, 正是军山东南麓一块自然生态保留地区域。2009年初, 南通中学百年庆典之际, 作为南通中学杰出校友之一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周国兴教授应邀与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等座谈时, 提及军山东南麓自然生态保留地价值, 该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各物种和谐共生。周教授将其称为“江海平原上难得的野生生物基因库”, 具有作为人类自然遗产进行保护的价值, 建议建立“军山自然生态保护区”, 引起南通市领导高度重视。之后, 南通博物苑等部门就着手开展物种调查、保护规划方案的制订工作, 并提出了建议方案。经多次讨论, 形成了共识并报南通市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 现正逐步实施。

2 区域资源特点

2.1 自然地理环境独特

南通市滨江绵延而立的5座山是狼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和军山, 其中军山最高, 高108.5m (狼山104.8m, 剑山80.5m, 黄泥山29.3m, 马鞍山49.4m) , 为五山之最。俯瞰军山, 山水相依自然构成一幅八卦图。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在为山上普陀别院撰写《碑记》时, 认为其与浙江普陀山相比“不减珞珈真境”。

军山也是长江北岸最东面的一座山。山体具有砂岩、层积岩等地质自然景观, 山形呈括弧状, 背弓狼山, 地括东南, 形成天然的一个环形小山坳。该自然生态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山光水色绝佳。

2.2 生物多样性原始丰富

在该区域东侧曾为部队训练营地, 故从营地到军山的该区域作为军事禁区, 几十年里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受人为干扰的环境。随着近年来周边景区的开发, 野生物种出于求生本能, 寻找新的庇护所, 朝未开发的该地方迁移。该区域生物保留了江海平原上相对原始的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初步调查, 该区域小型野生动物及也呈多样性, 主要的有七星瓢虫、眼蝶、蜘蛛等昆虫;也曾发现有刺猬、黄鼬、豹猫等哺乳动物;青蛙、姬蛙、田鸡、树蛙、癞虾蟆等两栖动物;还有蜥蜴、各种蛇类等爬行动物;蟛虮、螃蟹等甲壳类动物;洗马池等水域有黄鳝、乌鳢、鳜鱼、乌鳊、鲤鱼、草鱼、乌青、黑鲢、白鲢、鲫鱼等鱼类;军山一带的野生鸟类有留鸟、候鸟、旅鸟、迷鸟等多达150多种, 几乎占江海平原鸟类品种的1/2, 常见的有棕头鸦雀、珠颈斑鸠、乌鸫、麻雀、普通翠鸟、北红尾鸲、戴胜、黑尾蜡嘴雀、白头鹎、灰喜鹊、白腰文鸟、白鹡鸰、暗绿绣眼鸟、夜鹭、白鹭、小鸊鷉、家燕、北灰鹟、大山雀、黄雀、画眉、栗头、三宝鸟、绿鹦嘴鹎、松鸦、环颈雉、杜鹃、班鸫等。该区域野生植物相伴相生, 如野豌豆、金银花、清明菜、野萝卜、蛇床子、何首乌、野燕麦、一年蓬、金钱草、野蔷薇、大蓟、车前、蛇莓等逾百种。其中, 金钱草、何首乌、车前草、野芝麻等已形成较大的自然种群, 错落有致, 相互依存。清碧涧溪、林木葱茏, 炼丹台附近一株野生白花梓树, 胸径超过了70cm。该区域主要野生树木种类有构树、臭椿、野桑、刺槐、榆树、柞榛 (柘木) 、青桐、乌桕、女贞、黄杨、池杉等。

2.3 人文景观别具特色

军山上下人文景观有白云泉、四贤祠、包公祠、董其昌碑刻、气象台、普陀别院、象鼻崖、试剑石、“炼丹台”、“燕真人洞”、“姊妹石”、“分水石”、“落星岩”等 (《通州志》上对此亦有记载) 。近代历史建筑东奥山庄 (待恢复建设) 座落该区域。军山顶上的气象台为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1913年所建。军山气象台开国人自办近代气象事业风气之先, 被称为“中国私家气象台之鼻祖”。登上气象台, 西望狼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 四山美景尽收眼底。

3 保护规划目标与构想

3.1 保护范围

根据对军山自然生态园初步调查和实际情况, 首期主要保护的规划范围是:从军山景区主入口东边门开始, 沿军山护山河向南至南侧军山景区与外部的围墙处, 整个区域呈梭子形状, 又如桃核形状, 总面积15.8hm2 (含军山护山河, 不含军山山体) 。

3.2 区域划分

军山自然生态园首期主要保护的15.8hm2范围可自然分为2个区域, 如桃核的2瓣, 其中一瓣是核心区域, 以东奥山庄东侧小路为界, 小路的西侧与军山山体之间围合区域。该区域内自然植被丰富, 极具原生态观赏性。面积约8.2hm2。其中另一瓣是缓冲区域, 小路东侧与护山河之间的区域, 面积约为7.6hm2。外围实践控制区域, 包括军山山体和军山护山河以内区域, 军山上有更多珍贵的植物种群和群落以及重要的历史人文的建、构筑物, 加上外围实践控制区域军山自然生态园就更完整。然后根据发展情况, 从缓冲区向东南及西南至裤子港河包含同心村等更为宽广的区域, 规划控制起来, 将来建设南通公共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等生态型公共文化、科研、旅游设施, 提升南通文化景观, 也是对军山自然生态园最好的保护 (见图1) 。

3.3 功能性质

一是护研究。在核心保护区域内以保护植物生存环境的原真性为原则, 不得破坏任何现有植被物种与群落, 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链。局部少采用悬空木栈道的做法, 以保持地面原有的植物肌理和有利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二是科普教育。对原东奥山庄稍作整理, 形成小型生态博物馆, 展示该区域独特的生物标本, 供学者与游人研究参观。在东奥山庄合适位置建少量向核心保护区域木栈观赏点。三是旅游参观。迁出缓冲区域内现有民房, 按照“地方性、历史性、珍稀性、观赏性”原则引进适合本地露地生长植物品种, 逐步形成南通公共植物园 (清末状元近代爱国实业家张謇先生1904年曾办过) , 并沿伸至外围实践控制区域, 建设小型配套设施, 供旅游参观。

3.4 管理体制

参照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规和规范, 军山自然生态园地块属南通市崇川区地界, 由南通市崇川区政府承担综合管理职能, 市、区相关专业部门参与专业管理, 即采用政府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针对该自然生态区域的实际情况, 目前由狼山风景区派人常驻该区域进行日常的巡查, 负责安全、卫生等, 由南通博物苑自然部和园林部派人常驻该区域进行自然物种的采集、调查、整理和相关自然人文研究, 由南通市崇川区政府对该区域部分民房进行拆迁安置。按照政府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军山自然生态园不仅是自然生态保护的问题, 同时文人遗迹也需要保护, 这里有许多与张謇先生相关的文化遗迹, 如姊妹石、东奥山庄等, 还有炼丹台、白云洞等人文地质景观等, 因而有必要参照自然保护区条例, 及国家相关文物保护的法规, 制订“军山自然生态园保护管理办法”, 使该区域得到妥善的管理, 同时使今后的各项研究、保护、利用的工作, 能有章可寻, 使这处自然生态园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和南通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 相互促进, 真正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军山自然生态园的保护规划, 使得该区域作为平原地区一个难得的野生生物基因库, 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可以成为非常好的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在军山自然生态园附近规划生态型种植园, 既可以成为保护这片区域不受外来物种侵略的屏障, 也可为军山周边地区带来新的经济价值。军山自然生态园的保护规划和逐步建设实施, 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城市和生态文明社会, 可体现出南通人的不俗眼光和非凡魄力。

摘要:军山自然生态园动植物资源丰富, 各物种和谐共生, 具有保护的价值。阐述了军山自然生态园保护规划的背景与概况, 概括了其区域资源特点, 并介绍了其保护规划的目标与构想。

关键词:军山自然生态园,保护规划,背景,区域资源特点,构想

参考文献

[1]黄山, 孙钦花.论农林生态观光园的规划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0) :68-69.

[2]王忠.南淝河上游生态雷锋景观设计[J].工程建设与档案, 2004 (3) :8-9.

[3]谢兆农.山地公园园林景观建设及其探析[J].福建热作科技, 2002 (1) :45-46.

[4]吴峰, 徐栋, 邓南圣.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与实施[J].环境科学学报, 2002 (6) :802-803.

上一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下一篇:农村民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