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板施工

2024-12-14

高支模板施工(精选11篇)

高支模板施工 篇1

1 控制依据

有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技术标准:

⑴《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⑵《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⑶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⑷施工组织设计

2 控制要点

2.1 事前控制要点与方法

⑴高支撑模板系统是指高于或等于4.5m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

⑵高支撑模板系统应采用钢支撑作立柱, 不得使用竹木作立柱, 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搭设支撑。

⑶高支撑模板系统的钢支撑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⑷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前应由先编制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必须经企业的技术和安全负责人审批、签字并加盖企业技术和安全部门的公章, 技术方案报送监理公司, 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方案。

⑸高支撑模板系统的技术方案应包括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 搭设与拆除, 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浇筑过程观测及安全控制要求等方面内容。

⑹高支撑模板系统技术方案的编写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 结合工程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技术方案应有计算书, 计算书应包括施工荷载计算,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 支承层承载的验算。

(2) 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各项荷载: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钢筋自重;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泵送混凝土产生的施工荷载。

(3) 对已重复使用多次的模板, 支撑材料, 应作必要的强度测试, 技术方案应以材料强度实测值作为计算依据。

(4) 技术方案应有支撑平面布置图, 模板及其支撑的立面图和剖面图, 节点大样等施工图。

(5) 高支撑模板立柱4.5m以下部分, 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纵横水平拉杆;立柱4.5m以上部分每增高1.5米应相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剪刀撑应纵横设置, 且不少于两道, 其间距不得超过6.5m;支撑主梁的立柱必须设置剪刀撑。

(6) 对于特殊的工程结构, 当模板面非水平面或施工荷载不均衡时, 应按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计算确定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

(7) 在沿海地区和台风季节, 还应验算模板及其支架在自重和风荷作用下的抗倾倒的稳定性。

2.2 事中控制要点与方法

⑴施工单位应明确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 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并将书面交底记录交监理公司备案。

⑵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应按经审批的技术方案进行, 技术方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 任何人不得修改变更。

⑶支模立柱基础必须坚固, 按设计计算要求严格控制支架沉降量。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 不得超过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立柱的支承面是泥土地面时, 应采取排水措施, 并应在平整、夯实后加设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垫块支承立柱。

⑷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 经企业技术和安全负责人或其书面委托人主持分段或整体检查合格, 报监理公司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⑸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 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爬上爬下。

⑹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 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⑺混凝土浇筑时, 施工单位应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 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 迅速疏散人员, 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单位安全责任人检查, 报监理公司同意后方可复工。

2.3 事后控制要点

⑴混凝土浇捣时, 要派专人观察模板、支架系统,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⑵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⑶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⑷模板的拆除应先由施工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验证并经确认不需要时, 并附混凝土强度报告, 经监理公司书面批准后方可拆除。

⑸模板的拆除区域应设立警戒线, 并设立监护人。

3 结束语

高支撑模板在搭设及应用过程中, 必须从“事前、事中、事后”加以控制, 任何一步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除了按国家规范执行外, 必须加强日常管理, 保证每一道工序的控制, 确保使用安全稳定。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发展,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越来越多。近年来, 根据建设有关部门的系统数据通报, 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时有发生, 为保证工程高支模施工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人浅议以下几点控制要点。

关键词:高支模,控制,施工

高支模板施工 篇2

1)架体平立面设计:梁板体系共立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搭设,梁底位置增设扣件式钢管架与满堂架用扣件连接,尺寸为900×900mm,架体步距1200mm。梁两侧立杆增设通长纵向水平找平杆;梁侧设置双钢管背楞,用M14对拉螺杆对拉加固,间距500mm。

2)架体构造措施:所有满堂支撑架体四周搭设连续竖向剪刀撑,支撑体系内部每隔4.5m搭设竖向和水平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架体底部扫地杆位置一道、梁底下第一步水平杆位置一道,层高较高的楼层中间设置一道,在架体中间水平杆位置满铺一道水平安全兜网。

3)架体起步时立杆接头位置交错设置,用6m立杆和4m立杆、4m立杆和3m、2m和3m的立杆交错布置作为高支模起步立杆,1.2m步距范围内立杆接头无法错开时,在立杆接头处采用纵横向钢管加强处理。

4)梁侧对拉螺杆设置:梁侧设置M14 的对拉螺杆,对拉螺杆的道数根据梁的高度设置。最下一道对拉螺杆到梁底距离不宜大于150mm。梁最上部一道对拉螺杆到板底的距离不宜大于400mm。梁中部对拉螺杆间距为400mm~500mm。

梁宽 > 500采用该种模板支设方式(梁两侧立杆间距1200mm)

2、小截面梁搭设方案

统一采用梁底增设一根立杆的搭设方式,梁宽方向间距(250+梁宽+250)根据梁宽尺寸进行调整,选用900、1200两种间距。沿梁跨方向立杆间距匹配满堂架立杆间距,间距450mm。两侧布置2~4排对拉螺杆。

梁宽≤500,采用该种模板支设方式(梁两侧立杆间距900mm)

3、板高支模搭设方案

1)初步设计:楼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按满堂布置,楼板立杆间距采用900×900mm,横杆步距1200mm。

2)立杆平面布置如下:

3)a、板底架体平面尺寸设计为900×900mm,架体步距1200mm。立杆增设通长纵向水平找平杆;

b、板下立杆为轮扣式钢管架。立杆上设置U型顶托,U型顶托上双钢管主楞。立杆底部垫20cm×20cm的方形模板块,垫板厚度不宜小于50mm,立杆不得直接落在混凝土面。模板支撑体系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扫地杆离地高度不大于200mm。

c、架体构造措施:所有满堂支撑架体四周搭设连续竖向剪刀撑,下层架体不得拆除,上下层支撑立杆应对称设置支撑体系内部每四跨不大于5m搭设竖向和水平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架体底部扫地杆位置一道、梁底下第一步水平杆位置一道,层高大于8m的楼层中间设置一道,在架体中间水平杆位置满铺一道水平安全兜网。8m及以上支模高度范围中间加设一道水平剪刀撑。

d、架体起步时立杆接头位置交错设置, 1.2m步距范围内立杆接头无法错开时,在立杆接头处采用纵横向钢管加强处理。三、施工工艺流程

1、安装工艺流程: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 →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 与相邻模板连固。

1.1测量放线

在底板或楼层板结构板面上上弹出梁的边线,便于确定梁两侧立杆位置及梁下立杆布置。

1.2搭设满堂架

先搭设梁两侧满堂架立杆,以梁侧立杆为起点,根据满堂架立杆间距布置搭设梁侧满堂支撑架。满堂架采用轮扣钢管架。

搭设支架之前,在架体下脚要铺设50mm厚垫板,并且尽量保证楼层间的上下架体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立杆组合需要安装钢管底座。

满堂架搭设完成后根据设计好的梁支撑架搭设梁模板支撑架体,梁底支撑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架体中间设水找平杆,上端加U形托撑,调整预留梁板底模厚度。

1.3安装主次梁底模

在梁侧立杆上沿梁跨方向安装单钢管主龙骨水平找平杆,在U形托撑上安装双钢管主龙骨,主龙骨两边用十字扣件扣紧在梁两侧立杆上,之后按照间距铺设梁底50mm×100mm木枋次龙骨,次龙骨上铺设15mm厚木胶合板。主次梁底模安装如下图示意:

1.4安装主次梁侧模及板底模

主次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安装梁侧模及板底模。

梁侧模先安装面板,侧模面板压底模面板,梁侧模上口标高同板底标高,其后安装木枋次楞,钢管主楞,按模板体系设计选用对拉螺栓固定。梁侧根据立杆间距设置支撑两侧的`斜撑,间距同满堂架立杆间距。

板底模先在U形托撑上安装双钢管主龙骨,沿主龙骨垂直方向安装50mm×100mm木枋次龙骨,次龙骨上铺设15mm厚木胶合板。主次梁侧模及板底模安装如下图示意:

2、操作要点

在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模板吸水后膨胀的影响,其下料尺寸一般应略微缩短些,使混凝土浇筑后模板不致嵌入混凝土内。

在主梁间与主次梁间交接部位,要求主梁或次梁的底模、侧模就搁置在相交主梁的衬口档上,以保证接缝严密及刚度要求。

3、梁起拱

梁板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根据设计说明,起拱高度按1/600~1/300控制(悬挑梁1/300)。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4、高大模板构造设置

4.1垫板或底座

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层上时加设垫板和钢管底座,垫板要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中心承载,本工程现场采用2m长50mm厚的木跳板同时加设钢管底座,居中设置。

4.2立杆

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宜大于0.5m。

梁侧立杆搭接要求:立杆接头要交错设置,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沿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起步立杆根据层高选用不同立杆交错起步搭设。

梁底钢管立杆搭接要求:梁底扣件式钢管尽量选用单根立杆,单根立杆不能满足梁底高度要求时采用交错搭接,搭接要求同梁侧立杆。扣件式立杆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搭接,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端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如边梁斜支撑杆),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梁和板的立杆,其纵横向间距宜相等或成倍数。

立杆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梁底主次楞不得有间隙,必须顶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长度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4.3扫地杆

轮扣架底部第一步水平向横杆为本工程高大模板梁侧立杆的扫地杆,轮扣架扫地杆距地450mm(包括50mm厚木跳板在内)。

扣件架底部第一步水平向横杆与轮扣架立杆相连接,位置设置在轮扣第一步水平向横杆下方,距地250mm(包括50mm厚木跳板在内)。

4.4非常规部位构造措施

不同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设计值的相邻梁板同期施工钢筋模板砼工程时,整个范围(不限于高大模板部位)内的板下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宜按二者中较小的取值来搭设构造,以保证所有支架的水平杆均能双方向拉通,承载力与稳定性满足要求;

独立的满堂支撑架单元,要求每个单元支撑架均满足高宽比≤2的条件下,各单元四周均应按方案概述的要求设置竖向剪刀撑,并在砼浇筑过程中加强该部位的监控监测。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

高支模是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中的一种特例,通常指“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建筑式样,开始追求立体、繁杂、有视觉冲击的建筑设计风格,越来越多的大空间和高层高建筑开始出现,这些建筑具有超高门厅、超高中庭、单(双)向大跨度大截面的混凝土框架梁,其楼板支撑体系即为大荷载、高度高的支撑体系。因此,在建筑的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施工前应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做好充分准备,必须从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起就落实安全措施,高支模在搭设及使用过程中,必须从支撑设计、支撑搭设、砼浇捣各个环节加以保证,任何一步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除了按国家规范执行外,要抓好重点部位,必须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的基本原则,支架的设计要达到结构稳定、构造合理的要求;重视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并应尽量与已浇筑的建筑构件立体连接,提高支架的整体抗倾覆能力;做好信息化监测措施,严格控制钢管支架的过量应力与变形;加强施工中的通病治理,确保支架的使用安全、稳定。

0.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936m2;首层大礼堂为大跨度空间,平面尺寸23m×31.5m,层高为8.0m;其中大跨度楼盖采用井式梁楼盖体系,梁最大截面尺寸600mm×1400mm。

1.高支模模板支撑方案

1.1工程高支模特点

由于该楼使用功能上对高大空间的要求,使得本工程高支模具有跨度大、高度大、范围广等特点,根据《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属“两超一大”模板工程,施工难度大。

1.2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及材料选用

本工程混凝土梁结构采用?48×3.5满堂钢管脚手排架支撑,600×1400梁支撑,立杆用3?48@900钢管(步距1400),大楞用2?48双钢管,小楞采用80×80@300木枋,梁侧模内楞(竖向)用80×80@300木枋,外楞(水平向)用双?48钢管,布两排M14对拉螺栓固定,间距300mm。200×600、400×800次梁立杆用2条?48@900(步距1400),大楞用2?48钢管,小楞采用80×80@300木枋;楼板立杆的纵横间距均为900mm(步距1400),大楞用2?48双钢管,小楞采用80×80@450木枋,梁、板模板均采用18mm胶合板。为增强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每隔四排支架立杆由底至顶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同时整个支架系统与已浇好的框架柱和外脚手架有效连接。

2.高支模施工方法

2.1施工顺序

模板支顶结构施工均按常规方法施工,梁板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安装顺序为:弹线-脚手架的架设-脚手架的固定、拉接-木枋的架设及调平-梁底板的安装-梁侧板的安装-楼面板的安装-梁、板钢筋的绑扎-混凝土浇捣-淋水养护-拆除高支模板。

2.2高支模体系安装

2.2.1柱模板安装

柱模采用18胶合板,80×100木枋作竖楞,间距为300mm;柱箍采用2Φ51钢管和M16对拉螺栓紧固,楼板面上350mm设第一道柱箍后,再以间距@500mm布置多道柱箍。柱中穿心螺杆,柱侧壁四面用Φ51钢管作斜撑,支撑在柱箍上,形成一稳定受力体系,保证柱模的强度和刚度。

2.2.2楼面砼模板安装

楼板模板采用18mm厚建筑木模板,采用两层木枋排列。底层木枋支承在门架支托座上,上层木枋支承在下层木枋上,支承木枋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梁模板采用18mm厚建筑木模板,采用三层或二层木枋排列。若梁高度在700mm~1000mm时,两侧沿梁长度方向用2Φ48钢管加强,隔450mm采用Φ10的对拉螺杆固定(梁底上350设置),支承木枋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

2.2.3梁模板安装

梁模板安装时,若地面承载力不足,应在梁支顶架下方地面上铺垫板,在柱模缺口处钉衬口档,然后把底板两头搁置在柱模衬口档上,再立靠柱模或墙边的顶撑,并按梁模长度等分顶撑间距,立中间部分的顶撑。顶撑底应打入木楔。安放侧板时,两头要钉牢在衬口档上,并在侧板底外侧铺上夹木,用夹木将侧板夹紧并钉牢在梁底搁枋,随即把斜撑钉牢。次梁模板的安装,要待主梁模板安装并校正后才能进行。

其底板及侧板两头是钉在主梁模板缺口处的衬口档上。次梁模板的两侧板外侧要按格栅底标高钉上托木。梁模板安装后,要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待平板模板安装后,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各顶撑之间要设水平撑或剪刀撑,以保持顶撑的稳固。

当梁的跨度在4m或4m以上时,在梁模的跨中要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0.2%~0.3%。满堂红钢管底部纵横设一道扫地杆,再在其上1.8m处设一道纵横拉结杆,然后沿高度每1.5m设置一道拉结杆。满堂红支顶设置的纵横水平拉结杆采用钢管搭设。

2.3混凝土浇捣

结构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混凝土浇筑顺序及浇筑速度直接影响模板及支架体系的受力情况,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的顺序及速度是保证支架体系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浇筑时,从梁中间向四周浇捣,以防高支模受力不均匀,发生坍塌事故。

其次大梁高度大于1000mm时分层浇筑,第一次浇筑到次梁底,第二次来回浇筑上部梁的混凝土,与楼板一次浇完;梁板浇筑应连续进行,需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衔接。

2.4高支模的施工监测

为了解高支模系统的变形情况,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本工程高支模除了施工方自身监测外,还委托进行了第三方的变形监测。由于本工程立杆直接支承在C35钢筋混凝土楼板面上,满足立杆基础底面平均压力的要求,不考虑立杆基础沉降的问题,所以只进行了模板支撑的位移和变形监测。测点布设选在梁中部,且为井式梁交汇处等受力较大位置。模板搭设完毕后派专人对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每30min观测一次,其余期间每天观测两次,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险情排除并经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每层每个测点进行了18~20次测量,测得各点变形缓慢,高支模系统无发生突变情况,测得最大累计变形值1~7轴为X=13.5mm,Y=11.9mm,Z=-7.5mm;9~13轴为X=-12.5mm,Y=12.5mm,Z=-8mm;均未超出其变形监测预警值,可见,本工程高支模系统是稳定和安全的。

2.5高支模体系拆除

高支模支撑体系经工程技术负责人验证并经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承重模板(梁、板底模)拆除时间须待混凝土试压报告合格后,经监理单位书面批准后,方可拆除。拆除顺序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时,先应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分类堆放整齐。

阁楼的施工由于存在连续高支模和支顶的整体稳定构造措施,必须采取由高到低的最终一次性拆除方式。且任何拆除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必须由主办施工或以上管理人员下达指令后才能拆除。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拆除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安排专人负责警戒;模板支架的拆除应从一端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进行;扫地杆、水平加固杆和交叉支撑等,必须在脚手架拆卸到相关的门架时方可拆除。

工人须站在临时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劳动保护用品;拆除过程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配件应放入袋内。

3.结束语

经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既保证整个高支模支撑系统的安全性,也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该案例表明:只有严格按规范标准组织施工。本着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的态度施工。质量和安全才可以得到保证。 [科]

【参考文献】

[1]涂刚要.谈谈高大模板支撑工程施工技术.安徽建筑,2009,16(5).

[2]高雅军,张雅珍.某供用电综合楼地下基础底板堵漏防水技术.山西建筑,2006,32(3).

探讨高支模大梁模板支撑施工技术 篇4

新会碧桂圆凤凰酒店工程为多功能综合大楼, 建设规模为地下一层 (层高均为4.2 m) 。地上2层~17层, 建筑面积约6.28万m2。该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其中A1区建筑物总高度88 m, 层高除一二层为5.0m外, 其余各层均为4.2 m, A2区总高度20.4 m, 最大层高为10.0 m, 预应力框架梁最大断面450 mm×1 800 mm;A3区总高度20.4 m, 层高为一、二层6.0 m, 三、四层4.2 m, 二层预应力框架梁最大断面为400 mm×1 200 mm。

2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

(1) 基本材料:模板均采用18 mm厚七合板、80 mm×80 mm硬木带拼装组成。

(2) 模板制作与安装。①在柱和剪力墙上弹出轴线, 梁位置和水平线, 确保轴线和标高准确;②底模: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撑高度, 然后安装梁底模, 并拉线调平, 当梁底板跨度大干4 m时, 跨中梁底处应起拱, 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3‰。侧模:根据墨线安装侧模, 钉上压脚板、斜撑。因预应力框架梁的高度较大, 为了深梁钢筋绑扎方便, 在梁底模与一侧模板撑好后, 就先进行钢筋绑扎, 钢筋安装完毕后再装另一侧模板。

(3) 梁模板安装完毕后, 要拉中线进行检查, 复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

(4) 梁模安装时, 若梁的高度在600 mm1 000 mm时, 沿梁高h@400 mm、水平@600 mm (错开布置) 用Ф12螺拴锁紧, 防止胀模。边梁的外侧模安装:当边梁高度大于600 mm时, 均按上述方法沿梁高h@400 mm、水平@600 mm (错开布置) 用Фl2螺栓锁紧, 防止胀模。应注意每增加一道螺栓时应增加一道80 mm×80 mm硬木带。

(5) 楼板模板制安:楼板模板的搁栅和牵杆用80 mm×80 mm硬木带, 搁栅沿板短向布置@450 mm, 牵杆沿板长边即垂直于搁栅布置@800 mm。应当注意的是:搁栅和牵杆均应将梁模板顶紧, 使梁和板能形成空中整体, 增强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

3模板支撑体系

(1) 层高≤4.5m的梁板模板支撑采用60~35型可调节钢管支撑。

钢管支撑间距框架梁为@400 mm~450 mm, 次梁为@500 mm~600 mm, 板为@800 mm×800 mm, 每层梁板支撑完成并经校正后必须用Ф48钢管水平纵横连结所有支撑, 在框架梁位置的水平连结钢管必须将两边的柱子顶紧, 使整个支撑连结成整体, 增加其刚度和稳定性。

(2) 层高>4.5

m而梁底下净高度≤4.5 m的梁板模板支撑, 梁模板采用Ф60~35型可调节钢管支撑, 再用Ф48钢管水平纵横连结梁所有支撑, 板采用Ф48×3.5钢管搭设满堂架, 构成支撑体系。

(3) 层高>4.5

m且梁底下净高度>4.5 m的模板支撑采用Ф48×3.5钢管搭设满堂架, 构成整体高支模支撑体系。

(4) 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拆除:

拆除必须待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 即7m跨度以内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80%, 9 m跨度以内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强度后方可拆除。拆除顺序必须遵循由上往下原则, 拆除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混凝土梁是否产生裂缝。

(5) 安全技术措施。

①坚决贯彻“安全生产, 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②现场危险区域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设施;③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工作鞋, 并系好安全带;④严禁高空抛物, 在拆架前应先清除架上杂物;钢支撑、钢管等严禁重力摔到楼板上或地上, 应轻放;⑤在拆支撑、拆架过程中应严格按交底的顺序和程序进行, 并做好观察记录;⑥操作现场必须落实专人监督, 出现问题及时汇报;⑦拆除过程中应安排周围人员的疏散及出现裂缝时操作人员疏散通道;⑧所有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4高支模大梁模板支撑的设计与计算

由于该工程预应力框架梁的截面尺寸较大, 层高也较高, 如:A2区3YL1梁截面尺寸为450×1 800 mm, 楼层高度为10 m, A3区2YL2梁的截面尺寸为400 mm×1 200 mm, 楼层层高为6 m。其次, 由于梁内的钢筋用量较高, 大梁自重较大,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 大梁的模板设计及支撑体系应作为高支模来计算。下面就以3YL1与梁2YL2梁为计算对象来做认真计算。

(1) 3YL1 (450 mm×1 800 mm) 梁模板的支撑计算:

1) 计算线荷载Q (kN/m)

根据施工规范要求, 大梁施工时应考虑下列荷重:

①大梁自重 (含钢筋重25 kN/m3) :

0.45×1.8×25=20.25 (kN/m)

②施工荷载 (取3.0m宽, 2.5 kN/m2) :

3×2.50=7.50 (kN/m)

③混凝土冲击荷载, 按2.0 kN/m2计算:

0.45×2.0=0.9 (kN/m)

④混凝土震动器荷载, 按2.0 kN/m2计算:

0.45×2.0=0.9 (kN/m)

⑤模板及支架荷载按2.0 kN/m计算, 计为2.0 kN/m

合计:ΣQ=31.55 (kN/m)

由于该工程施工进度较快, 尚需考虑在大梁尚未达到承载能力的情况下, 上面一层大梁的荷载将通过支撑反传递上来。为考虑安全需要, 大梁的施工线荷重宜按1.5Q计算, 即:

1.5×31.55=47.325 (kN/m)

2) 撑架钢管承载力计算所有高支模大梁的支撑架均采用48×3.5钢管搭设。其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P=A·f·ψ

式中: P——钢管承载力 (N/根) ;

A——钢管截面面积, Ф48×3.5钢管的截面面积为:A=489 mm2;

f——钢管的抗压强度, 取205 kN/mm2;

ψ——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λ=1o/i;

1o——钢管计算长度。大梁梁底净高8.2 m, 考虑到支撑立杆除顶端和底端有统长拉结外, 中间@1 600 mm作一纵横拉结, 再加上剪刀撑, 支撑架整体性较好, 故计算钢管的长度l拟取3.20 m;

i——钢管的截面回转半径, Ф48×3.5钢管的截面回转半径undefined。

即λ=1o/i=3 200÷15.78=202<允许长细比值[210]

查有关计算表格, 得ψ=0.177

则每钢管的承载力为:

P=A·f·ψ=489×205×0.177=17.7 MN

允许钢管根数n=Q/P=47.325÷17.7=2.7 (根)

纵向每排取3根, 每根钢管间距为600 mm, 横向取1.0 m计算, 每m二排间距为0.5 m。

(2) 2YL2 (400 mm×1 200 mm) 梁模板的支撑计算:

1) 计算线荷载Q (kN/m)

根据施工规范要求, 大梁施工时应考虑下列荷重:

①大梁自重 (含钢筋重25 kN/m3)

0.4×1.2×5.0=12 (kN/m)

②施工荷载 (取3.0m宽, 2.5 kN/m2) :

3×2.5=7.50 (kN/m)

③混凝土冲击荷载, 按2.0 kN/m2计算:

0.4×2.0=0.8 (kN/m)

④混凝土震动器荷载, 按2.0 kN/m2计算:

0.4×2.0=0.8 (kN/m)

(5) 模板及支架荷载按2.0 kN/m计算:

计为2.0 kN/m

合计:ΣQ=23.10 (kN/m)

考虑施工荷载, 则施工线荷载为:

1.5Q=1.5×23.1O=34.65 (kN/m)

2) 支撑架钢管承载力计算支撑架钢管的搭设同3YL1 (450×1 800 mm) 梁, 则

P=A·f·ψ=489×205×0.177=17.7 MN

每米大梁需钢管根数

n=Q/P=34.65÷17.7=2.0 (根)

纵向按每米计算, 每500 mm一排, 每排2根钢管, 其余次梁及模的支撑间距为800 mm。

5小 结

采用科学、先进的模板施工技术, 对于提高工程质量, 加快施工进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工程成本和实施安全文明施工, 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特殊工程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料的工程项目, 更应该严格执行高于国家、地方有关规定的标准要求, 做到科学组织施工。上述模板及支撑技术施工实例, 最终有效地达到节约投资、减少质量通病、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简明施工计箅手册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浅论高支模施工技术与安全措施 篇5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ystem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high modulu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 modulus, at the same time puts forward some safety 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of high modulus, only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high modulu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measures

1高支模的系統安装

碗扣式钢管支撑系统安装如下:

(1)工艺流程

安放垫木→竖立杆、安放扫地杆→安装底层(第一步)横杆→安装斜杆→接头销紧→铺放脚手板→安装上层立杆→紧立杆连接销→安装横杆→设置连墙件→设置剪刀撑→挂安全网。

(2)竖立杆、安放扫地杆

①脚手架地基基础必须按施工设计进行施工,按地基承载力要求进行验收。地基高低差较大时,可利用立杆0.6m节点位差调节。起伏不平土壤地基上的立杆,必须采用可调底座。

②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脚手架首层立杆应采用不同的长度交错布置,底部横杆(扫地杆)严禁拆除。

(3)安放底层横杆根据步高的要求将横杆接头插入立杆的下碗扣内,然后将上碗扣沿限位销扣下,并顺时针旋转,将横杆与立杆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框架结构。

(4)平放在横杆上的脚手板,必须与脚手架连接牢靠,可适当加设横杆,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小于150mm。

(5)接立杆接头是立杆同横杆的连接装置,应确保接头锁紧。组装时,先将上碗扣搁置在限位销上,将横杆、斜杆等接头插入下碗扣,使接头弧面与立杆密贴,待全部接头插入后,将上碗扣套下,并用榔头顺时针沿切线敲击上碗扣凸头,直至上碗扣被限位销卡紧不再转动为止。安装碗扣式脚手架时,立柱和纵、横向水平杆的安装必须同步进行,接头必须锁紧。

(6)如发现上碗扣扣不紧或限位销不能进入上碗扣螺旋面时,应检查立杆与横杆是否垂直,相邻的两下碗扣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即横杆水平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与立杆的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的水平面同立杆轴线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横杆接头与横杆是否变形;横杆接头弧面中心线同横杆轴线是否垂直;下碗扣内有无砂浆等杂物填充等。

2高支撑体系的构造要求

(1) 模板安装应顺序进行拼装。钢管与碗扣支架立柱不得混用。且立杆接头应错开布置,严禁将接头布置在同一水平高度。

(2)支撑架立杆下应垫设150mm×150mm,15mm厚的模板块。若地基土达不到承载要求,应首先进行基土平整夯实,夯实系数需大于0.90,并在立杆下铺设50×200×4000的通长脚手板,以满足立杆支模强度的要求。

(3)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4)可调U托的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5)模板支撑架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每隔4排立杆,设一道纵横向,由底到顶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刀撑;模板外侧周圈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4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6)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混凝土柱的部位抱结,以确保稳定。所有连墙件使用的扣件均采用双扣件连接。连墙件符合以下规定:

①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脚手架的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②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并应尽量设置在立杆及主节点附近,控制距立杆距离不得大于300mm,连墙件通过双直角扣件与纵向横杆连接,若可以与立杆连接时应直接与立杆连接。

(7) 钢管架支承在下层梁、板上,支撑梁外侧模板的斜撑从钢管架上斜挑出来,严禁从结构外脚手架上搭设支承架。

3高支模施工注意问题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领导班子,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于层高在6.05m以下时决定采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的一般高支模支撑体系。

(2)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支模完毕,经班组、项目部自检合格,公司技术部及质保部复检合格,报监理、安监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4)高支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内爬下,应从外排架进出工作面。

(5)高支模搭设、拆除和砼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6)混凝土浇筑时,专职安全员观察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负责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4高支模的安全措施

(1)必须严格执行项目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负其责,各工序施工前各专业工长及时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坚持每天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并认真记录。

(3)高支模搭设的所有架子工、木工、起重工、铆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4)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5)支模应按顺序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在没有固定前,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不准在拆除的模板上进行操作。

(6)拆模时应按顺序逐块拆除,模板拆除应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拆除顶板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施工安全。

(7)模板上的小配件等,应装入专用箱或背包中,禁止随手乱丢,以免掉落伤人。

(8)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精神集中,站在安全的工作面进行工作,并注意各洞口及临边的防护,禁止酒后上班。

(9)做好现场胶合板及其它易燃品的堆放管理,堆放场地内必须配备灭火器材。

(10)工作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且不得让非本工种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11)模板在装拆过程中,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挂安全带。

(12)架子搭设完毕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不得擅自拆改。支撑架各连接件及钢管须卡紧,勿遗漏。使用中应经常检查支撑架有无拆改、松扣、钩脱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3)各类施工脚手架严格按照脚手架安全技术防护标准和规范搭设,并经验收后方可使用。

(14)为防止破坏模板成品工序必须做到:不让重物冲击支好的模板、支撑;不准在模板上任意拖拉钢筋;在支好顶板模上焊接钢筋要在模板上加垫铁皮或其它阻燃材料;在支好顶板模上进行预埋管打弯,弯折时不得直接以模板为支点,须要以木工字梁作支垫进行。

(15)由于高支模架体较高,恶劣天气及夜间,不进行架体搭设及高支模区域的混凝土浇筑。

5结束语

总之高支模施工期间要十分重视,尤其是做好工人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高支模板施工 篇6

1.1 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

1) 施工企业不按规定编制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不按方案搭设模板支撑体系, 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的检查督促落实不到位;部分施工项目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全, 责任制不落实, 未认真履行职责。2) 部分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粗糙, 未突出工程施工特点, 针对性和指导性差, 模板和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材料规格、钢管连接方式脱离工程实际, 未附施工平面图和构造大样, 对支撑体系搭设工艺叙述不清, 不能起到有效指导施工的作用。3) 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一般仅交底到班组长, 具体搭设人员基本无交底, 且交底内容也仅是一般性的安全注意事项, 没有对支撑架体搭设工艺、关键工序和主要构造技术参数进行交底, 因此搭设中随意性很大, 具体搭设人员无从按方案要求搭设, 从搭设开始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给后期的整改带来很多麻烦。4) 高支模体系的搭设队伍和搭设人员资格不符要求。5) 有的项目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有的项目虽经专家组论证审查, 但专家组的意见建议未能在专项施工方案中得到改进和完善, 也未能在搭设过程中逐项落实。6) 模板工程未严格按照规范和专项施工方案要求进行专项验收, 参加了验收的也只是仅履行签字手续而已, 而有的项目就根本未正式组织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验收程序形同虚设。

1.2 搭设材料

1) 模板存在的缺陷:目前市场上的模板主要存在厚度不够、夹板内采用木屑填充冲压形成等问题, 影响到结构的质量和安全。2) 钢管、扣件存在的质量缺陷:目前, 施工中模板支撑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应用最为广泛。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的要求, 架体钢管应采用ф48×3.5mm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 扣件质量必须符合 (GB15831) 的规定, 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连墙件用钢管、型钢或粗钢筋制成。但是, 部分施工现场施工中使用劣质钢管、扣件, 加上使用中的钢管、扣件可能存在的初始缺陷, 特别是经过多次周转重复使用后的钢管、扣件质量缺陷更为严重。如:钢管的弯曲、锈蚀、截面缺损、端面不平, 扣件的裂缝、破碎等, 钢管支撑体系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 造成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再所难免。

1.3 搭设

1) 操作人员技术素质较差, 缺乏相关的安全技术培训。2) 立杆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 间距偏大, 立杆不垂直, 有的单根立杆垂直度超过了规范允许值, 节点上下杆件不在一条铅直线上, 严重影响立杆的受力性能, 立杆的接头不符合设计要求。立杆应采用对接, 只有在顶部作高度调整时, 才用搭接。对接立杆传力明确, 没有偏心, 其承载力比搭接立杆的承载力高得多。搭接时,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米, 旋转扣件不少于2个, 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少于100毫米。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一步距内。设计计算时, 必须考虑立杆的接长方式, 搭设图上必须注明接头的位置及接长方式。3) 忽视扫地杆的作用。扫地杆可约束立杆的水平位移及沉陷, 提高支撑立杆的承载力, 所以必须在离地200毫米处的纵横双向设置扫地杆。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标高时, 必须将高处的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4) 剪刀撑的设置不满足要求。剪刀撑可提高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提高立杆的极限承载能力, 但施工中往往疏于设置或设置不规范。对于满堂模板支撑, 四周外立面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撑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 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高于4米的模板支撑, 其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5) 水平杆的设置不符合要求, 如步距过大。搭设时, 水平杆必须纵横双向贯通, 尤其是顶层的水平杆更要注意。水平杆的接头、高差也应符合规范要求。增补的立杆一定要有双向的水平杆拉结, 否则该立杆形同虚设。6) 立杆的地基基础不符合要求。地基没夯实, 垫板不符合设计要求、调整立杆高度的木楔没钉牢、支撑四周无排水措施等等, 这些都易引起支撑沉陷, 导致支撑不稳或梁板结构严重变形。7) 模板支撑系统与施工外脚手架连接不科学。

2 保证高支撑模板系统安全的措施

1) 项目部应加强高大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管理,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写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技术、质量、安全部门会签把关后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方案的编制和支撑架设计计算必须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 (JGJ162-2008) 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进行, 设计内容应包括:确定并绘制脚手架搭设计算简图, 选材, 荷载计算, 纵向, 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及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立杆稳定性及立杆段轴向力计算, 墙件的稳定性和强度计算;拟定模板与脚手架安装与拆除方案等.要保证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安全地支撑预期荷载, 并控制支撑的变形量。模板设计不仅要有详细的计算书, 而且要对细部构造画出大样, 注明接头方法, 标出水平步距和剪刀撑设置等要求。2) 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对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 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审查论证, 方案中模板支撑荷载的计算要严格按照最不利原则进行考虑, 应包括泵送混凝土引起的动力荷载。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搭设模板支撑体系, 按要求设置剪刀撑和扫地杆, 高支模体系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并根据专家论证审查意见完善专项施工方案, 监理单位应当认真审核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落实, 严把验收关, 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在混凝土的浇筑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架体再次做全面检查并记录。3) 合理选用钢管, 扣件等材料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首要措施, 强化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材料进场检验, 加强对模板与脚手架材料质量的验收把关, 杜绝使用劣质产品。4) 高支模体系的搭设宜由专业架子搭设队伍搭设, 搭设人员应持证上岗。支撑体系搭设前应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搭设人员进行交底, 严格按照方案和交底要求搭设。5) 在日常施工安全监督检查中, 对杆件实体搭设的合理性查检是监督查检中的最重要的内容, 也是防止高 (大) 模板施工坍塌重要的督促手段。

3 结语

高支模板施工 篇7

1 模板体系的选择

针对本工程大跨度结构的特点,如采用传统的大模板或定型钢模板,周转率极低,加工造价高,配模困难,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经过多种方案的综合比较,选用了装拆方便、配模灵活、便于周转使用、重量轻的木胶合板模板。木胶合板模板既能在直线墙体上使用,也能在曲线形墙体上使用[1]。

2 模板结构布置及验算

2.1 YKL-L梁模板布置及验算

2.1.1 模板布置

底模用双层18 mm九夹板,底模下设100 mm×100 mm松方木楞,间距250 mm,楞木支撑在槽钢[16(或工字钢)上,侧模板用18 mm九夹板,立档为100 mm×100 mm松方木楞,间距300 mm,对拉螺栓采用ϕ12,间距300 mm,排距915 mm。梁底钢管采用ϕ48×3 mm,立杆间距400 mm,在10 m以下采用双立杆支撑,钢管水平撑间距1 500 mm。

2.1.2 模板结构验算

1)底板计算

(1)强度验算

底板承受标准荷载[2]:

底模板自重

undefined

混凝土自重

undefined

钢筋自重

undefined

恒载合计

undefined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undefined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Mmax=0.107gl2+0.121ql2=0.107×40.82×0.252+0.121×2.94×0.252=0.30 kNm

W=bh2/6=700×362/6=151 200 mm3,I=700×363/12=2 721 600 mm4

σmax=Mmax/W=0.30×106/151 200=1.98 N/mm2

(2)剪应力验算

V=0.607gl+0.620ql=0.607×40.82×

0.25+0.620×2.94×0.25=6.65 kN

τmax=3V/2bh=3×6.65×103/(2×700×36)=

0.39 N/mm2

(3)刚度验算

刚度验算时按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施工荷载,故g=34.02 kN/m

ωA=0.632gl4/100EI=0.632×34.02×2 504/(100×9.0×103×2 721 600)=

0.03 mm<[ω]=L/250=1 mm满足要求

2)梁底方木计算

梁底方木按均布荷载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W=bh2/6=8×1003/6=1.34×106 mm3,I=bh3/12=8×1004/12=6.66×107 mm4

(1)强度验算

Mmax=0.07gl2+0.096q l2=0.49 kNm

σmax=Mmax/W=0.49×106/1.34×106=0.34 N/mm2

(2)剪应力验算

V=0.625(q+g)l=0.625×43.76×0.4=10.94 kN

τmax=3V/2bh=3×10.94×103/(2×800×100)=0.21 N/mm2

(3)刚度验算

刚度验算时按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施工荷载,故g=34.02 kN/m

ωA=0.521×gl4/100EI =0.521×34.02×4004/(100×9×103×6.66×107)

=0. 01 mm<[ω]=L/250=1.6 mm 满足要求

3)侧模板计算

(1)侧压力计算

T=25 ℃,V=2 m/h,β1=1.2,β2=1.15,则t0=200/(T+15)=5

F=0.22γct0β1β2v1/2=0.22×24×5×1.2×1.15×21/2=51.52 kN/m2

F=γcH=24×1.9=45.6 kN/m2

取二者较小值,F=45.6 kN/m2计算。

恒载:g=1.2×45.6×1.9=103.97 kN/m

活载:q=4×1.4×1.9=10.64 kN/m

(2)强度验算

立档间距为300 mm,梁侧模板厚18 mm,设模板按四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见图3。

Mmax=0.107gl2+0.121ql2=1.10 kN·m

W=bh2/6=1 900×182/6=102 600 mm3,I=bh3/12=1 900×183/12=923 400 mm4

σmax=Mmax/W=1.10×106/102 600=10.72 N/mm2

(3)剪力验算

V=0.607gl+0.620ql=20 kN

τmax=3V/2bh=3×20×103/2×1 900×18

=0.88 N/mm2

(4)刚度验算

刚度验算时按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施工荷载,故g=86.64 kN/m

ωA=0.632gl4/100EI=0.632×86.64×3004/(100×9×103×923 400)=0.53 mm<

[ω]=300/250=1.2 mm 满足要求

4)立杆验算

支架系统用ϕ48×3 mm钢管,梁下立杆间距为400×640 mm,A=424 mm2, 回转半径i=15.9 mm。

NG=0.129×31.475+0.34×0.4×0.64+

(24+1.5)×1.9×0.4×0.64=16.55 kN

NQ=(1.0+2.0)×0.4×0.64=0.77 kN

立杆承受荷载N=1.2×16.55+1.4×0.77=20.94 kN

l0=k1k2(h+2a)=1.167×1.095×

(1.5+0.1×2)=2.17 m

λ=l0/i=2170/15.9=136,查表得,φ=0.402

σ=N/φA=20.94×103/0.402×424=

123 N/mm2

2.2 LH4梁模板布置及验算

2.2.1 模板结构布置

底模用18 mm九夹板,底模下设100 mm×100 mm松方木楞,间距300 mm,侧模板用18 mm九夹板,立档为50 mm×100 mm松方木楞,间距300 mm,对拉螺栓采用ϕ12,间距600 mm。梁底钢管采用ϕ48×3 mm。

2.2.2 模板结构验算

1)底板计算

(1)强度验算

底板承受标准荷载:

底模板自重: 4×0.018×0.4=0.03 kN/m

混凝土自重: 24×0.4×0.7=6.72 kN/m

钢筋自重: 1.5×0.4×0.7=0.42 kN/m

恒载合计: (0.03+6.72+0.42)×1.2=8.60 kN/m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1.0+2.0)×0.4×1.4=1.68 kN/m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计算简图见图4[3]。

Mmax=0.107gl2+0.121ql2=0.10 kNm

W=bh2/6=400×182/6=21 600 mm3,I=400×183/12=194 400 mm4

σmax=Mmax/W=0.10×106/21600=4.63 N/mm2

(2)剪应力验算

V=0.607gl+0.620ql=1.89 kN

τmax=3V/2bh=3×1.89×103/(2×400×

18)=0.39 N/mm2

(3)刚度验算

刚度验算时按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施工荷载,故g=7.17 kN/m

ωA=0.632gl4/100EI=0.632×7.17×3004/(100×9.0×103×194 400)=0.21 mm<

[ω]=L/250=1.2 mm 满足要求

2)梁底方木计算

梁底方木按均布荷载计算,简图见图5。

W=bh2/6=6×1003/6=106 mm3

I=bh3/12=6×1004/12=5×107 mm4

(1)强度验算

Mmax=0.125gl2+0.125ql2=0.46 kNm

σmax=Mmax/W=0.46×106/106=0.46 N/mm2

(2)剪应力验算

V=0. 5(q+g)l=0. 5×(8.60+1.68)×

0.6=3.08 kN

τmax=3V/2bh=3×3.08×103/(2×600×100)=0.08 N/mm2

(3)刚度验算

刚度验算时按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施工荷载,故g=7.17 kN/m

ωA=5gl4/384EI=5×7.17×6004/(384×9×103×5×107)=0. 03 mm<[ω]=L/250=2.4 mm

满足要求

3)侧模板计算

(1)侧压力计算

T=25 ℃,V=2m/h,β1=1.2,β2=1.15,则t0=200/(T+15)=5

F=0.22γct0β1β2v1/2=0.22×24×5×1.2×1.15×21/2=51.52 kN/m2

F=γcH=24×0.7=16.8 kN/m2

取二者较小值,F=16.8 kN/m2计算。

恒载:g=1.2×16.8×0.7=14.11 kN/m

活载:q=4×1.4×0.7=3.92 kN/m

(2)强度验算

立档间距为300 mm,梁侧模板厚18 mm,设模板按四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见图6。

Mmax=0.107gl2+0.121ql2=0.18 kNm

W=bh2/6=700×182/6=37 800 mm3,I=bh3/12=700×183/12=340 200 mm4

σmax=Mmax/W=0.18×106/37 800=4.82 N/mm2

(3)剪力验算

V=0.607gl+0.620ql=3.30 kN

τmax=3V/2bh=3×3.30×103/2×700×18=

0.39 N/mm2

(4)刚度验算

刚度验算时按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施工荷载,故g=11.76 kN/m

ωA=0.632gl4/100EI=0.632×11.76×3004/(100×9×103×340 200)=0.2 mm<[ω]=

300/250=1.2 mm 满足要求

4)立杆验算

支架系统用ϕ48×3 mm钢管,梁下立杆间距为600 mm×1 280 mm,A=424 mm2, 回转半径i=15.9 mm。

NG=0.129×32. 596+0.34×0.6×1.28+(24+1.5)×0.7×0.6×1.28=18.17 kN

NQ=(1.0+2.0)×0.6×1.28=2.30 kN

立杆承受荷载N=1.2×18.17+1.4×2.30=25.02 kN

l0=k1k2(h+2a)=1.167×1.099×(1.5+

0.1×2)=2.18 m

λ=l0/i=2 180/15.9=137,查表得,φ=0.397

σ=N/φA=25.02×103/0.397×424=

149 N/mm2

3 模板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顺序:放线→搭设支模架→安装梁底模→安装梁侧模→安装板底模→安装梁柱节点模。

3.1 放线

模板安装前,根据测量标记在墙或柱上弹出的标高、中心线和模板安装控制内边线,并按满堂架设计要求定出安模架立杆位置线。

3.2 搭设支模架

纵横杆与剪刀撑必须扣件拧紧。

3.3 安装梁底模

按梁跨全长度2‰起拱。梁底模下方木位于支撑上后,用麻线拉通线校正底模中心线和边线以及标高,校正无误后将底模固定支模架上[3]。

3.4 安装梁侧模

当梁底模安装校正后,再拼装梁侧模两面,安装时应注意侧模的上口高度控制,并将侧模与底板连接,板模盖侧模,用铁钉固定,模板装完后,应检查梁模中心线及标高、断面尺寸,用钢管及木方加固。

3.5 安装板底模

支架必须稳固、不下沉。按设计要求间距搭设脚手架立杆。支模架搭设时应拉通线控制高度及垂直度,并抄平检查。

楼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先弹出位置线在模板上保证位置准确后预埋,用铁钉或其它方法固定。

楼板底模安装好后,应复核模板面标高和板面平整度、拼缝、预埋件和预留洞的准确性,进一步核实梁、柱位置。

3.6 安装梁柱节点模

梁模板与柱模及板模接头处的空隙均用木胶板或松木板拼缝严密,并采取加固牢固;检查其平整度是否与大面相同及垂直。复核检查梁侧模是否加固牢固,有无漏设支撑。

4 模板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所有钢管、扣件等材料必须经检验符合规格,无缺陷方可使用。

2)模板及支架安装应确保轴线,标高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同时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能承受施工过程所产生的一定荷载和侧压力,同时装拆方便。

3)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

4)为防止砼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在浇筑砼之前,应清理模板的表面(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涂刷隔离剂。

5)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模板系统进行技术复核,复核内容主要包括标高、轴线、截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支模架强度、刚度、稳定性等。

6)浇筑砼时振捣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面板,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7)为保证架体的稳定性,设置两层顶墙撑杆,每隔10 m设置一个加强层。

5 模板施工安全措施

5.1 模板搭设安全措施

1)架子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穿工作鞋,铺脚手架不准马虎操作,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挥,相互配合,严禁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嘻笑打闹,材料工具不能随意乱抛乱扔,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

2)凡遇六级以上大风、浓雾、雷雨时,均不得进行高空作业,特别是雨后施工,要注意防滑,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凡遇大风或停工段时间再使用脚手架时,必须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连接部分有松动,立杆、顶撑移位,扣件松动等现象,应及时加固处理。

3)立杆应间隔交叉不同长度的钢管,将相邻立杆的对接接头位于不同高度上,使立杆的薄弱截面错开,以免形成薄弱层面,造成支撑体系失稳。

4)高支模上高空临边要有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特别在平台外缘部分应加强防护。

5)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砼浇筑时,应避免材料、工具过于集中堆放。

6)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顶撑要垂直、底部平整坚实、并加垫木。

7)支模时,支撑、拉杆不准连接在不稳固的物件上。在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检查,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加固和修理,防止塌模伤人。

8)增设两道水平的安全平网,确保施工安全。

5.2 模板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措施,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扔。

2)工作前,应检查所有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防止钉子扎脚和从空中滑落。

3)拆除模板采用长撬杆,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拆除的模板下。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防止整块模板掉下伤人。

4)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坠落。

5)有预留洞时,应在模板拆除后,随即在墙洞上做好安全防护,或将板的洞盖严。

参考文献

[1]李臻,黄沛成.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结构工程中木模板的应用[J].建筑施工技术,2005(5):74-75.

[2]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高支模现场施工技术 篇8

高支模即是高支撑模板系统, 主要应用于混凝土构件整体或局部模板系统支撑, 常见的支模高度大于4.5m、宽度大于18m, 施工总荷载10kN/m2、集中线荷载15kN/m2。目前, 在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和施工中, 高支模体系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 但仍然有大部分群体对高支模现场施工技术不了解或片面了解, 本文主要针对高支模现场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具体如下。

1 模板搭设

1.1 搭设高度

常规钢管材质单排扣件式脚手架规格基本小于24m、双排扣件式小于50m。门架型脚手架需低于60m。

1.2 脚手架支模组装条件

(1) 钢管扣件式杠杆立杆与横杆之间距离需小于1.6m与2.1m。

(2) 结合脚手架支模组装间距条件, 根据建筑结构与墙杆位置合理布置, 且模板作业期间支模不可拆卸。

(3) 支模外援需配备剪刀撑辅助工具, 该工具搭设与拆卸程序与脚手架支模一致。

(4) 若钢管扣件式双排支模高度过24m需配备横向斜撑以辅助安全作业。

(5) 门架型脚手架支模需配备水平撑辅助安全作业, 位置安装于门架上层顶部、连墙件设置层、防护棚设置。

(6) ) 竹脚手架应设置顶撑杆, 并与立杆绑扎在一起顶紧横向水平杆。

(7) 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 应设置抗风涡流上翻作用的连墙措施

(8) 根据脚手架支模规格配置脚手板安装面积并进行加固, 其与墙面的间距小于200 mm, 该作业操作层下脚手板必须配置防护层。

(9) 作业操作层外援部必须配置防护栏与挡脚板防护安全作业实施。

(10) 根据脚手架支模规定, 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是必备的。

1.3 支模搭设条件

安全、稳固、平整是脚手架支模搭设基本条件, 且定期检查亦尤为重要。若脚手架支模安装地面搭设, 立杆底部垫板与底座是必备, 且需配备横、纵向的向扫杆。尤其脚手架连墙件搭设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钢管扣件脚手架支模根据高度配置剪刀撑。低于24m高度可根据支模总长进行间隔小于15m设置;高于24m支模根据总长设置剪刀撑, 且加设横向斜撑, 从底部向顶层呈“之”字型, 每6跨一设。

钢管碗口式支模高度低于24m在外侧加设斜杆, 1/5格数处一设;高于24m, 1/3格数出一设。

门架型钢管支模内外处满铺交叉型支撑杆, 若高度高于20m需在外层加设连续性剪刀撑, 其规格与门架型支模相同。若剪刀撑与门架型支模的钢管内径不同, 需采取异性扣件式连接。

钢管满堂扣件式支模基于外侧与中间配置的竖向剪刀撑, 若高度高于4m, 需在高度两步一处加设水平剪刀撑。

钢管扣件式支模主节点位置必备水平横向杆, 试用期间禁忌拆车操作。且单排支模水平杆入墙不得浅于180mm。

钢管扣件支模相邻纵向水平杆件对接需同步外进行, 除顶层立杆对接外。

(7) 钢管扣件式支模采取对接方式, 但不包含顶层。

1.4 支模搭设安全与质量技术措施

1.4.1 安全技术措施

高支模搭设需遵循建筑类高处安全技术作业相关技术规定[2]。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 模板搭设作业时, 安装人员需带证上岗, 安全帽、安全带、工作服与岗位证是作业前基本准备, 作业期间保持谨慎, 操作工具放在工具袋内。支模搭设过程中根据统一管理, 专业操作, 密切搭配, 禁忌搭设中心态松散、工具乱扔乱放, 大型吊类运作工具下严禁站人。

(2) 6级以上的自然天气已拥有破坏能力 (大风、浓雾、雷雨) , 严禁高空模板作业, 尤其雨后施工过程中需注意防滑, 经常进行支模架子常规检测, 检查支模分段或整体节点紧固程度, 若出现松滑现象, 加设部位相继出现松动、断裂等不安全因素, 需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因素处理。

(3) 支模搭设中模板以及支撑系统需采取临时性安全防倾塌措施。

(4) 现场工作扶梯搭建, 作业人员禁止依靠支模支撑系统攀上攀下。

(5) 支模高空边需配置安全防护技术与操作平台, 尤其操作平台系统外侧需加强防护措施。

(6) 探头板及未固定的杆不准架设。

(7) 支撑与拉杆在支模时不准连接在门窗、脚手架或其他不稳固的物件上。如果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还要安排专人检查, 一旦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时要及时加固和修理, 确保安全后才可正常施工。

(8) 安装模板如果现场进行时, 确保施工人员的所有工具都装入工具袋内, 目的是防止工具在高空作业时掉下伤人。

(9) 注重临时工作台的设置, 安装模板应进行临时封闭, 以防误踏和堕物伤人。

(10) 满铺设竹安全平台应注重在方案规定的高度。

(11) 各方组织人员、设备及砼保证供应到位后才可以召开混凝土浇筑前应召开会议。

(12) 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确认准位监控, 出现突发事故后续及时采取紧急救助措施方案。

1.4.2 质量技术措施

(1) 高支模模板与支撑系统结构的材料、质量都需确保检验规格与强度条件符合规定, 无安全问题方可使用。

(2) 立杆与钢管长度一致且需间隔交叉, 将相邻的对接接头安装于不同高度上, 错开立杆薄弱截面, 防止形成薄弱层面, 导致支撑系统失去稳定性。

(3) 采取拘板手实际测量扣件的紧固度, 紧固度过送则扣件极易松落, 过紧则导致扣件铸铁断裂, 螺栓拧紧力矩达到5N.m不会产生破坏。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 剪刀撑, 横向斜撑等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在安装扣件时, 所有扣件的开口必须向外。

(4) 高支模搭设必须按照规定流程进行, 模板未固定前, 严禁进行下一步流程操作。禁止借拉杆、支持系统上下攀爬。

(5) 大梁支模安装完成后需拉中心线检查, 校正支模位置;安装完成底模后, 进行检查与高度调整, 然后进行木钉垫板钉牢稳固。各支模分段间需加水平撑或剪刀撑, 确保撑顶稳固, 避免出现不稳现象。

(6) 现浇结构高支模模板安装出现的偏差需符合相关规定实施。

2 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 高支模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需在高支模搭设以及模板作业前向模板作业人员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且以书面形式交往监理公司作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备案。

(2) 如果支模系统整体或分段搭设完成, 就需要企业技术和安全负责人员或以书面委托人主持整体或分段质量检查合格, 然后送报监理公司验收, 钢筋安装需要验收合格后进行。

(3) 高支模施工现场需搭设工作安全梯, 模板作业人员严禁从支撑系统上下。高支模搭设以及模板作业过程中严禁无关人员在支模下驻留, 且安排安全员进行现场监护。

3 高支模现场施工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 火灾发生时, 若火灾破坏模板能力较弱情况下, 施工项目单位需及时开启该项目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进行灭火自我抢救, 视火灾破坏程度决定是否119报警。

(2) 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 若支架出现沦陷, 需及时停止模板作业, 仔细检查支架, 确保无任何倒塌情况下, 召集施工人员进行支架系统整体稳固作业, 增加回顶, 确保支架模板作业安全后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3]。

(3) 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 若支架出现倒塌, 需及时停止模板作业, 确认支架不会出现倒塌情况下, 召集人员进行支架清理, 并重新组装支架, 确保支架其他部位安全后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 施工现场发生事故后项目单位需立即进行事故现场人员疏散以及秩序维护工作, 组织目击人员进行现场事故笔录取证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波.浅谈高大梁支模设计和施工方法[J];铁道建筑技术, 2011, (10) .

[2]戚积岩.高支模施工在某建筑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5) .

土建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篇9

1 高支模施工技术概况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随着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改变而不断的改进, 很多传统施工技术随时代的发展被淘汰, 在这种情况下, 一套全新的高支模施工技术逐渐形成。高大模板工程为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 m或跨度超过18 m, 施工总荷载大于10 k 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 k N/m的模板支撑系统。在较为大型的框架结构中, 使用标高5 m以上的模板及钢管支架就属于高支模, 搭建高支模前需经过相关专家的技术论证和施工论证, 合理后才能实施。模板技术是现在常用的一种土建施工技术, 而高支模施工技术又是模板施工技术中的一种, 高支模技术搭建模板的施工环境是在高空中, 不仅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而且其危险系数也超高。因此, 在进行高支模高空施工时, 必须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做出严格要求, 加强管控, 确保施工中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实到位, 实打实进行施工作业。与此同时, 还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施工时严格遵照施工手册规范进行, 注意协调好各支作业之间的联系, 保证建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日后居住居民的生活安全。所以, 为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控制好模板工程施工中高支模的施工技术是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关键步骤之一。

2 土建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

2.1 高支模的检查

在对高层建筑物施工的时候, 施工人员需按照图纸指导施工, 安装模板的施工人员需具有相关技术资格证书, 在安装过程中随时指正施工中的问题,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保证专业人员与底层施工的工作更好的衔接。对于支架安装这一部分, 现场负责人员应以支架安装的规范与准则这一标准严格对支架安装工作进行检查, 确保零误差完成支架安装。高支模规划与安装的设计人员和监察人员需要认真完成自己分内的任务, 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 要实事求是严格的确认规划与安装过程是否符合高支模施工流程。对于不符合的, 要针对性改正, 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让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安装施工指挥, 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作出汇总报告, 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问题进行处理, 从而确保高支模施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此外, 增强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相应的工程监督规定的责任意识, 在进行高支模安装施工中提高施工质量。

2.2 高支模的安装

高支模安装是一项复杂的施工工作, 包括的内容多且杂, 具体包括:1) 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 定好水平控制标高;2) 梁板顶安装;3) 在可调顶托上铺设梁底主次龙骨;4) 梁底模及侧模安装;5) 在可调顶托上铺设梁底主次龙骨;6) 楼板模板安装;7) 梁板钢筋安装;8) 梁板钢筋绑扎铺设;9) 梁板混凝土浇筑;10) 混凝土保养, 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11) 拆模申请经监理审批, 同意拆模;12) 拆除梁、拆除板, 清理模板;13) 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立杆。

为了避免施工后期出现下沉现象, 给居民带来安全隐患, 应该在支顶基础上进行回填土分层压实处理。对高支模安装中使用的材料一定要严格检查, 选取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材料, 坚持杜绝使用锈蚀或者弯曲损坏的钢管。

2.3 高支模的验收

高支模系统是土建工程中的支撑系统, 对高支模施工技术有一定的辅助性作用, 支撑搭设前, 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本施工方案要求向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班组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 并签字确认。审查内容包括对高支模整体的性能的测试和对具体的单个支架进行认真详细的查看, 确保各部分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并且保证施工时遵循相关质量检测的准则, 确保高支模安装施工的高质量, 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后, 必须先自检, 再通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 经过监理、质监站验收通过后, 方可投入使用。

2.4 高支模的拆除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 工程的主体部分完成后, 高支模要被拆除下来, 高支模拆除技术跟高支模安装技术一样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拆除下来的支架要妥善保管, 当以后施工中还需要使用高支模的时候, 再重新安装。施工项目部自验收合格后, 通知公司质量安全部、总工室等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并报监理单位、质监站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才能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在确定拆除时间前, 需要派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分析, 再结合实际的工程施工进度和混凝土强度, 来规划好正确的拆除时间。混凝土方面, 一般来说, 当混凝土浇筑8 d~9 d后, 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 检查出来的强度达到强度标准才能进行拆除。关于高支模的拆除顺序要注意的是, 在拆除前应先对高支模进行清理, 尤其是对一些杂物和脚手架上的施工工具, 一定要在拆除前先认真清理干净, 并在相关位置安置预警牌, 来警示周边人群注意安全远离施工现场。在高支模拆除完成后, 还需处理拆除的材料, 对于拆除材料, 模板和构件应该立即进行质量检测, 对于腐蚀或损坏的部件, 应该将其更替下来, 并且详细登记更换下来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最后进行分类存放。

3 保证高支模施工质量的措施

在土建工程建设中, 高支模施工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因此保证高支模施工的质量, 对土建工程来说意义重大。因此,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 设计人员应在保证脚手架和模板质量的前提下, 选择质量优良的工程构件。在施工管理方面, 高支模施工应严格根据国家的相关施工管理规定来进行施工, 并结合土建施工的具体实际情况, 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 以此来提高管理的质量, 通过加大管理力度, 确保高支模的安装、拆除等各项任务操作均符合施工规定标准守则, 避免因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方法而出现问题。

4 结语

当前,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土建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分析了高支模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希望给以后土建施工带来有效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陈钧颐, 洪启明, 陈腾, 等.大跨度井格梁屋盖高支模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 2011, 42 (8) :692-694.

[2]王斌, 龚程.大跨度梁板高支模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 2014, 45 (8) :696-698.

高支模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高支模技术;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項目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建筑项目,其施工中都离不开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混凝土结构作为目前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的选择对于工程整体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益而言都有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些工艺中,支模工程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模板支撑质量的高低不但能够有效的促进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更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工程的施工效益。

一、高支模技术概述

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原来的有房住以及住得下的房屋居住要求逐渐的转变成为了一种以个性化、美观化为主的居住模式。在这种建筑要求的促进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跨度以及高层建筑工程涌现了出来,成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核心重点,更是建筑施工的关键。基于此,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人们对于高支模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以可靠、先进的施工质量为基础的施工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成为当前工程施工的核心标准所在。

高支模施工技术就字面上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其施工要求所在。在施工的过程中高支模技术就是一种在高度较高的地方搭设模板的支撑结构和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技术由于在施工中,其高度都在5m以上,因而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系统全面的统计与总结,使得工程项目中各种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高支模支撑体系作为一种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的结构模式,因此在施工中就需要我们对各种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并且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对其各方面连接以及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与设计,使得其各方面要求都能够达到人们预计标准和要求。

二、工程简介

某工程项目是一个一次性开发规模大、功能较为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该工程项目总工设置了三层地下室空间,而每层高度约为4.8~7.38m。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常都是由255.7m,宽度约为50.8m,在施工的过程中层高为6层,宽度约为26.6m,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以桩基础为主,在东西两方都设置有配电室,而中间的24m宽度空间作为主要的车库模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主题结构的高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且在施工中对于高支模技术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模式。

三、高支模设计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各种大型建筑结构不断的涌现了出来,成为整个工程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在这种建筑工程项目中,新技术、新结构的应用一方面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了影响,也给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技术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在这种工程施工中,就需要我们根据施工要点和相关的施工要求来进行统一、完善的预防和处治,使得其中的各种要求都能够达到预计标准和要求。

1、工程方案设计

在本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在施工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中,主要是通过轴线控制和位置线的确定为基础来确定水平控制标高要求,进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合理可靠的基础平台。在设计工作中,其设计方案要求有以下几个环节:满堂红顶架搭设→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梁底模板及侧模板安装→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楼面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隐蔽工程验收→梁板混凝土浇注→混凝土保养→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松下可调顶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杆及钢管顶架等。

2、施工管理

一般来说,在工程设计图纸的选择与应用中需要我们明确的标注出其施工尺寸以及周边的详细概况,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采用较为明确的高高支模工程体系,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前需要对各环节都进行严格分析和处理,并且认真的进行材料审核,确保施工材料能够满足工程规划要求。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各种质量监督单位和检查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工程施工之中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

3、高支模施工中钢管支架的搭设顺序

在施工中,钢管支架的搭设顺序依次为:轴线及梁位放线在地面上→水平标高控制→梁板竖向支顶安装→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梁底模板及梁侧模安装→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楼板模板安装→模板、支顶验收→梁板钢筋绑扎→梁板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养护。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对于高支模技术的选择和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各方面技术标准进行严格的处理和总结,从而使得高支模技术能够满足工程的各方面标准要求,达到预计的施工质量要求,以避免施工事故的出现和发生。

(1)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立杆设置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并且设置一定的纵横缝和向扫地杆,同时对于纵横缝的设置通常都是以纵上横下的方式进行处理。

(2)一般情况下,对于立杆施工中底部性能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设置一定的垫板和制作,同时也可以设置调度支托,确保其螺杆能够伸出指钢管顶部150mm。

(3)在管理控制之中都是采用2m左右这支一条纵横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的拉杆,同时在处理的过程中对于拉杆应力应当分布均匀,而当其无处可顶的时候,应当将水平拉杆设置在一定的端部,并且对于其控制中部连续设置相关剪力墙结构。

4、混凝土浇捣的管理

(1)浇注的墙、柱和梁板的竖向结构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作为模板支架的约束端。

(2)混凝土施工前,应检查其施工配合比,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实时监测,符合规定要求后再进行浇注。

5、模板拆除的技术措施

在模板工程拆除的时候,需要等到现场各环节都满足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在进行,并且需要预制一定的时间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定。并对混凝土进行检验,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并及时报验,在监理公司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其中大跨度和悬挑阳台在强度达到规范的要求后方可拆模。

四、结语

高支模、大跨度梁的施工 篇11

在设计考虑并允许的作用效应下, 大跨度屋面梁的施工质量成为了该建筑结构可靠性的关键。而模板支撑、钢筋、砼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三大分项, 都举足轻重, 挠度和裂缝更是检验大跨梁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介绍该工程大跨度屋面梁施工的一些方法和要点。

1 模板支撑系统

1.1 支撑系统

对于高支模大跨度的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来说, 支撑是一关键。该工程使用钢管排架作为大跨结构的施工支撑, 由于施工组织的要求, 屋面结构施工时, 其下还为自然地面和回填土地基, 因此, 保证支撑系统不下沉显得犹为重要, 所以, 对地基的处理成了必要。施工中, 我们首先对地面原土和回填土进行碾压、夯实, 进行环刀取样检测, 要求密实度λ0≥95%;然后在整个排架范围内的地基上满铺150~200厚的碎石+1∶4水泥石屑垫层, 振动碾压密实。为保证钢管排架均匀地把力传到地基上, 排架下部设两道地垅, 下层地垅横向设置, 与梁垂直, 以两根50×100硬质木枋平铺, 要求木枋两端至少宽出大梁主要受力支撑范围300, 上层地垅采用14a槽钢口向上纵向铺设。上下层地垅的间距均根据计算出的排架立杆纵横间距而定, 要求每根立杆均设于纵横向地垅交叉处。排架立杆的纵横间距及水平横杆的步距计算时, 考虑屋面梁、屋面板、排架自重及屋面施工荷载等, 主要验算立杆的稳定承载力及地基的最大荷载;同时, 为保证排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设置间距5米以内的竖向及水平向剪刀撑;最后, 为防止下雨或其它施工用水浸泡地基, 保证排架地基高于周围地面, 并设通畅的排水沟, 确保施工过程中排架下无积水。

1.2 模板

大跨梁模板设计分底模与侧模分别考虑。钢管排架顶部采用钢管行栊, 木枋搁栅, 上铺胶合板形成大梁底模;大梁侧模面板则采用18mm进口木胶合板, 内楞 (竖向) 用50×100木枋, 外楞 (水平向) 用双φ48脚手钢管, 对拉螺栓选用φ12Q235钢制作。设计时, 根据底模胶合板、搁栅木枋的承载力及刚度确定搁栅木枋及行栊钢管的间距, 而钢管行栊验算时, 除考虑其抗弯、抗剪承载力外, 应特别注意验算其下部节点扣件的抗滑承载力。经计算本工程需采用双横杆、双扣件来支撑钢管行栊。另外, 由于梁最高达2.8m, 梁侧模需根据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振捣中产生的荷载验算侧模胶合板、内楞、外楞的承载力、刚度以及对拉螺栓的间距和规格, 同时, 按墙考虑在梁腰部设置间距以不大于1.5米的“八”字斜撑, 另外, 由于梁跨度较大, 为防止砼浇筑过程中梁在其腹板平面外失稳, 我们还在各梁间的梁腹部设水平拉杆或对撑。

2 钢筋工程

2.1 材料

钢筋作为大跨度屋面梁这一重要结构中的精骨, 选材需确保品质稳定过硬, 优先选用国内大厂生产的钢材, 需无锈蚀、无污染, 并按规定检验合格。

2.2 钢筋接头控制与施工

对于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 钢筋接头在所难免, 关键在于其位置与接头质量的控制。该工程大梁主筋接头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 选择此种接头的原因是质量保证且施工方便, 但其缺点是使梁局部主筋间、排距变小, 给混凝土浇筑造成一定困难, 所以主筋接头应尽量少设。本工程中保证底筋跨中6m范围内无接头, 其它位置任意40d范围内接头数不超过主筋总数的1/3, 施工中严格控制每一个接头的连接质量, 按规范要求逐一检查。另外, 由于梁的箍筋箍口因主筋较密无法按规范弯成135°, 则采用封闭焊接, 以确保梁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在本工程中, 施工前先确定主筋接头位置, 并绘出示意图, 施工时对照检查, 钢筋接头无一差错。

2.3 钢筋制作安装

大梁钢筋制作中, 尺寸精确是关键, 否则将影响钢筋连接和安装的质量及梁截面的大小, 甚至出现质量事故。该大跨梁钢筋绑扎安装时, 先在已支好的梁底模上弹好梁宽的控制线, 而后由下而上一排排安放主筋, 挤压连接, 并用钢管搭设支架辅助施工。大梁底筋较密, 则在每排钢筋间设置垫铁, 保证排距, 操作中保证上下排钢筋对齐, 以保证浇筑时混凝土流入畅通和振捣棒得以插入。另外, 由于大梁的钢筋较多, 自重较大, 梁底保护层垫块则采用与梁混凝土同级别的去石混凝土特别制作。

3 混凝土工程

3.1 混凝土材料要求

该工程采用的商品混凝土, 碎石选用1~3cm粒径, 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2~14cm, 要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以确保能够通过大梁密集的钢筋, 流淌充实大梁的任一部位, 且不发生离析现象, 其初凝时间控制在7小时左右。

3.2 混凝土浇筑施工

该工程一根41米跨大梁的混凝土量为60m3, 由于大梁截面为倒T形且钢筋较密, 砼浇筑时振捣难度大, 所以相对较费时, 容易产生冷缝。现场采用了2台砼输送泵同时浇筑两根梁, 由梁中间向两边分层流水施工的方法, 严格控制上下层混凝土衔接的时间, 并特别注意对大梁下部钢筋绸密区的振捣, 既不欠振也不过振。对于梁下翼缘振捣棒无法直接插入 (但影响半径已达到) 的部位, 事先在大梁下翼缘顶部模板上每隔1.0米左右开一个小孔 (φ10左右) , 浇筑中派人观察该孔是否有水泥浆溢出, 并用小锤敲击其翼缘部位模板, 听声音, 以判断梁下翼缘处混凝土是否充实, 而后用木塞将小孔及时封堵。

3.3 混凝土养护

大梁顶面及屋面板采用麻袋覆盖并浇水养护;大梁侧面及底面采用延迟拆模的方法, 因为所有大梁模板均采用进口黑漆大板制作, 接头处用胶带贴严, 密封性能较好, 这样既能防止混凝土内的自由水份蒸发, 又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 防止大梁因温度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梁侧模拆除时间需达28天, 这样梁混凝土已达设计强度, 质量已能保证。

4 挠度与裂缝控制

对于超大跨度的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来说, 要保证其功能及外观要求, 对其挠度和裂缝的控制是设计及施工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 梁的跨中最大挠度是由与荷载形式、支承条件有关的荷载效应系数、跨中最大弯矩、截面抗弯刚度几个值决定的。在梁的截面、材料、跨度及上部荷载等结构特征给定的情况下, 起拱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支承条件, 是减小挠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不但能抵消梁的下挠产生的视觉效果影响, 而且它使作用在梁上的一部分竖向荷载转化为水平力传给支座, 在梁的横截面间形成轴向压力, 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梁的裂缝的产生。

根据理论计算:该工程41米跨梁的挠度达20cm, 而按照规范, 一般大跨梁施工时的起拱值为1/1000~3/1000, 若按3/1000起拱计算, 其起拱值为12.3cm, 与其理论挠度还有近8cm的差值, 所以若按常规施工, 此近8cm的挠度势必对大跨梁周围的屋面结构造成影响, 甚至破坏, 而且过大的挠度还可能产生较大的裂缝, 增加钢筋锈蚀危险, 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也影响建筑的观瞻, 引起使用者的不安。所以该工程中, 我们采用了加大梁的起拱度的方法, 将梁的起拱值加大到30cm, 达到7.3/1000, 同时正好在屋面上形成结构找坡。在施工时, 同时保证控制挠度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即支撑系统和砼强度。经实测, 该工程大跨度屋面梁的实际最大挠度为4.5cm, 由此可见上述措施的作用是明显和有效的。

施工中, 对钢筋砼构件裂缝的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为对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另一为对混凝土的控制。本工程中, 对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我们主要狠抓箍筋尺寸精确度及绑扎质量, 而对混凝土的控制中, 我们采取了控制坍落度、降低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和以延迟拆模来保温并密闭混凝土内自由水份的方法, 通过以上措施, 有效地防止了大梁混凝土收缩裂缝及温度裂缝的产生。

上一篇:反垄断法民事救济论文下一篇:钢结构防火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