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甄嬛传》(通用12篇)
走向世界的《甄嬛传》 篇1
罗兰·巴特将功能分为两类:“功能”与“迹象”。“功能性事件”是指“以提供一个新的选择的方法推动情节发展的事件”, 而“迹象”则是“扩展、详述、维持或延缓原有情节的事件”。例如, 电话铃响了, 作品人物可以去接, 也可以不去接, 这就是一个选择, 因而这个事件是功能性事件。但是从电话铃响到接电话 (或决定不去接电话) 这段时间里, 作品人物可以搔头, 点烟, 骂上几句, 等等。这些是迹象, 并不提供新的选择, 只是以各种不同方式伴随着功能。[1]遵循以上思路, 本文将对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的功能人物及迹象等问题进行研究。
一、行动元与功能人物
电视剧《甄嬛传》的情节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重点写后宫妃子甄嬛、华妃们的明争暗斗, 是典型的宫斗戏。到后半部重点写甄嬛与十七弟允礼的爱情及因此而不可避免地与皇帝发生的冲突矛盾。
从叙述视角、时间来看, 甄嬛、华妃、皇帝、皇后或陵蓉、十七弟允礼等都角色都是行动元。行动元既不是指具体人物, 也不指具体叙述, 而是指一种结构的单位。它包括主体和客体、施动者和受动者、助手和对手六种。[2]人物作为角色, 其身份、地位无论怎样变换, 对情节发展而言, 其作为行动元的职能却始终如一。如华妃作为反面角色和对手的行动元。反过来, 一个角色也可能包括几个行动元, 如陵蓉, 她是助手但后来也是甄嬛的对手。[3]行动元是故事发展的行动要素, 但不一定能影响作品的格局。而功能的本质就是给作品发展提供可能的途径, 它来自于行动元。考察行动元的具体内容, 看他们是否有为整个作品提供动力的能力, 就可以确定出功能性事件, 从而也就确定了功能 (性) 人物。本文即按照此思路通过考察行动元找出功能性事件, 进而确定《甄嬛传》的功能人物并分析。
作为行动元, 甄嬛是一个以正义、正直为人格标准, 并愿意与所有人和睦相处的人。她深得龙宠, 在处理事情时展现出了主人公的应有风采。与冒充果郡王的皇帝相约, 但又守礼法, 并细心核查果郡王是否进宫, 确定相约的人是皇帝还是果郡王;除夕夜遇皇帝, 妙计撤退;大义探视眉庄, 又巧避华妃;她不惹事, 也不怕事, 对华妃能躲则躲, 避不了就迎头痛击。最后, 爱情觉醒, 大胆追求, 并报复皇帝——这种行为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人的立场等等。这些行为都符合甄嬛聪明伶俐, 胆大心细, 富有谋略的性格。总之, 以正义为立足点, 基本上是甄嬛所有行动的方式及结果。作为正面人物的行动元, 她是宫斗戏的主角和核心人物, 也是下半步爱情戏的主角与核心人物。
华妃呢?她是甄嬛的对立面, 另一极。她盛气凌人, 飞扬跋扈, 为获君心而不断设计谋害甄嬛等人, 手段毒辣是其本来面目, 如唆使齐妃陷害甄嬛等就是其阴险的具体表现。当然, 作家有意将她塑造为多面性格的人:胆大妄为, 但对甄嬛的坚决回击又显得色厉内荏;哥哥在皇帝面前有僭越之举时又懂得进退;更能赢得观众喜欢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比起甄嬛等人, 她对皇帝的爱虽然畸形但也更为真挚。这自然是人物塑造的策略使然。但不管怎么样, 她作为作品中反面人物的行动元是固定的。
至于皇后则是表面公允实则富于心机、手段高明毒辣的一个人。齐妃属于帮凶的行动元。其他人的行动元的特征也是像华妃、皇后、齐妃等人一样是为行动而行动, 在叙述单位中只能起到丰富和显现意义的作用, 但不能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她为作品提供发展动力的能力有限, 参与的事件就不具有功能的特征。她也就不是功能人物, 而只是作为迹象人物出现。其他妃子也同样如此。
而甄嬛就不同了。少了她, 故事就没发展。她作为主要人物与其他次要人物的斗智斗勇是宫斗戏的主干内容。没有她, 华妃就号令后宫, 其他人就纷纷服从。这就是一种平衡状态, 后宫都听命于华妃, 宫斗戏也就没戏了。这种初始的平衡状态, 换做甄嬛也一样。剧情的最后, 她大权在握, 管理后宫, 是打破平衡后建立的新的平衡状态。可见, 无论从哪部分故事情节看, 甄嬛参与的事件都是方向性的, 她带动所有人物,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故事提供了发展的途径和动力, 是功能事件。顺理成章, 她也就是功能人物了。
但仔细看过剧情, 就知道只有甄嬛一个功能人物, 还不足以推动这一包含了众多戏剧元素的大戏充分合理、充满动力地发展。即客观上剧情需要另外一个动力, 而能够起到这种推动故事进展作用的就是果郡王。他与甄嬛相爱是全剧的根本动力。只是这个力量在宫斗戏时, 是隐藏起来的, 是“所谓草蛇灰线, 在千里之外。”[4]在后半部的爱情戏时, 才与甄嬛合二为一成为明面上的线索。
在故事前半部中, 甄嬛是前台的动力, 如前所述, 由于她的参与才有了斗争的故事。但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部电视剧中, 如果没有果郡王, 皇帝宠爱甄嬛就不会成功, 要知道, 皇帝是以着他的名义和甄嬛约会的。而甄嬛几次遇到困难或处于困境时, 也都是果郡王出手相救的:甄嬛要见打入冷宫的姐妹, 撤退时被发现, 恰好果郡王在河边的舟上, 于是靠了他的掩护才得以脱险;她被华妃陷害流产时, 也是果郡王不畏禁忌与权势及时相救。所有这些都是即使别人想做也做不到, 而只有果郡王的特殊身份和性情才能做到的。
在下半部, 果郡王与甄嬛的爱恋这一叙述单位的切入, 改变了《甄嬛传》的走向。这一情节使该剧从宫斗戏走向了爱情戏。追求爱情, 越艰难越显现出爱的真挚, 艺术作品经常这样来描写爱情。在《甄嬛传》中, 有了果郡王、甄嬛关系的突破, 就有了新的剧情发展方向。从妃子们多是争风吃醋的争斗, 写到王爷与皇帝妃子谈恋爱并成功, 剧情成功转型。果郡王提供的动力支撑也由后台走到了前台。
果郡王在前后两部分所起的隐藏与显现的功能作用方式中, 从次要人物变成了主要人物。功能与迹象是相辅相成的:功能单位掌握着故事的发展及连续性, 迹象层则使故事丰满诱人。
二、对功能人物的意义及其原因的分析
以上从功能层面阐述了《甄嬛传》中关键的叙述单位是甄嬛和果郡王, 但这不是结束, 还得追问:他们是核心, 其终极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就讨论这个问题, 并从该剧的叙述流程入手。
果郡王博学多才, 风流潇洒, 机智勇敢。在血雨腥风的权力斗争中, 他选择了远离是非, 万事不关心, 过自己的性情生活。但这些怕只是他迫不得已保全生命的手段而已, 他本心是渴望建功立业的。为皇帝分析局势, 获得激赏也引起了皇帝的警觉, 他马上明志自己是喜欢啸傲林泉的。遇到甄嬛之前, 果郡王平静的生活内容就是诗书礼乐歌舞茶, 他也很享受这样的闲适。初遇甄嬛, 已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交往的频繁与了解的深入, 他动情了。建功立业、伦常规范都不能阻止他对她的追求了。何况, 甄嬛出家的尼姑庵是他母亲的势力范围, 而她对他们的事是大力支持的。于是, 他和甄嬛走到了一起, 一同与皇帝斗争了。
上述叙事过程中提到的果郡王所扮演的角色有:谨慎的王爷, 陪侍, 追求者等;所涉及的事件有:让甄嬛在自己的船上躲过追赶, 大胆抱起流产的甄嬛去抢救, 对甄嬛动情、并追求而成功、最后终被皇帝所杀等。
前面的角色和事件的状态可用求稳、苟活之类词语概括, 果郡王不想卷入权力之争, 两救甄嬛也是情急之下不得不做。这些过程都是符合礼法的:孟子早就说过“嫂溺, 援之以手”的话。他表面看来洒脱, 实则也时时身处险境。此时他的人生价值平稳, 是平淡的, 是个帮助者。但就在接触中, 果郡王与甄嬛彼此越来越有感觉, 主动追求甄嬛, 也就是直接对皇帝宣战了。他面临的选择是:是继续过貌似平静的乏味生活, 还是排除万难将爱情进行到底?最后, 果郡王选择了爱情, 被杀的结局也就毫不意外。但他并没有失败, 反而是成功:他真正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而且皇帝最终死于甄嬛为心上人报仇之手。这个情节同时也是变了形的佳人嫁大臣, 是中国式叙事的大团圆结局的习惯性表现。[5]平衡打破后的高潮, 实现了新的价值。主人公做了大胆疯狂的举动, 情态是自愿主动的, 创造的价值是大写的人。可以说, 在他的这段伟大的感情上产生了一种崇高的效果, 在精神上震撼了我们。[6]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文本输出的总结果的叙述信息:有情人终成眷属决定的。如果连接果郡王的三种状态:稳定、追求、高潮, 我们可以问:果郡王自愿主动的爱情追求的发展, 经得起推敲吗?他铸造的人生辉煌真实吗?这就是果郡王的意义。同样的问题, 在甄嬛身上也成立。
如果这些问题成立, 接下来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分析了。即要分析果郡王与甄嬛相爱的情节的主因是什么:是性格还是编剧等什么别的因素?果郡王克己奉礼, 安守本分, 远离了杀身之祸的宫斗漩涡。他只玩乐不从政, 有才华、志向却不汲汲于富贵。在日常生活中, 果郡王不拘俗套、特立独行的举动看似放浪形骸, 但也不失为他的才能的一个展现窗口。而这种行为也是他得以明哲保身得到皇帝好感、信任与纵容的原因。
性情中人, 可以放弃权贵;但面对爱情, 是不会他让的。所以哪怕是皇帝的妃子, 果郡王也敢去爱去争。这样的疯狂举动, 挑战了传统道德和世俗秩序。除了真挚疯狂的情感动力, 似乎也该加一条:人的本能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生存本能是同维持个体生存及绵延种族有关的最广义的性本能, 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驱力。所以, 果郡王内心的人性、爱情以及足以摧垮一切的本能觉醒后, 一切行为都是可能的了。
而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发展, 也是其不慕名利的性格、性情造成的。甄嬛的淡泊名利的思想在漫长险恶的宫廷生活中, 其实是有丢失的。如她的富有心机一定程度上也显得心狠手辣和不择手段了。而这在她与果郡王相爱, 故事走到了结局的时候, 又找回来了。我们似乎回到了故事开始时的地方, 又见到了那个进宫并不为了争宠, 而是没办法的随遇而安的有思想的女子。甄嬛一度迷失了的品性在真正的爱恋中得到了净化, 在人物塑造上, 这是很成功的。
个人意识、个性的升华, 也就意味着故事的突破与升华。《甄嬛传》和同类型的宫廷剧相比, 优点与长处在此。但同时这些优点也是一个漏洞, 因为这会使剧情的编造性——也就是让读者感觉到不可信——的一方面会倍显显突出。虽然我们总结出剧情的可信性有人物性格与本能原因做支撑, 但考虑到故事时代环境的话, 这些原因仍然会显得苍白无力。
其实, 出现如此状况, 最终或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编剧。可以说, 商业这一“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素在所谓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化中更直接地接近我们”。为了收视率, 电视剧的编剧就选择了永远不会过时的情杀细节, 并且拔高了人物, 从而使剧情出人意料, 显得火爆异常。于是, 编排出《甄嬛传》中的果郡王与甄嬛的爱情故事, 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M].化艺术出版社, 2003:166.
[2]王一川.文学批评教程[C].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92.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C].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241.
[4]杨义.中国叙事学[M].人民出版社, 1997:68.
[5]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216.
[6]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68.
走向世界的《甄嬛传》 篇2
后宫·甄嬛传第1集剧情
雍正在隆科多以及年羹尧的协助之下终于将对手打败,1722年顺利的登上了皇位。年羹尧的妹妹华妃性格跋扈,外形漂亮,她仗着哥哥和年家的强大势力,与皇后开始进行分庭抗礼。皇帝由于一直忙着朝政方面的事情,好几天都未踏进后宫一步。而另一方面,太后为了江山子嗣着想,劝皇帝进行三年一次的选秀。大理寺少卿甄远道的长女甄嬛长得天生丽质,虽然她的名字被放在选秀之列里,但是心里却十分不愿嫁入帝王之家,她也想像其他平凡的女孩子一样期待一位真心爱她的男人出现。
甄家的世交太医温实初趁此机会表达自己心中对甄嬛的爱意,他也非常不希望甄嬛被选进宫里,然而甄嬛却一直视温实初为自己的亲哥哥,委婉的谢绝了他的好意。就在选秀的那一天,甄嬛与从小一起长大的济州协领家沈眉庄偶然相遇了。眉庄看上去温柔端庄,在众多秀女中显得非常的亮眼。甄嬛则刻意打扮得朴素一点,故意让自己落选。从穷乡来的县丞之女安陵容不小心将茶碗给打翻了,被佐领的千金夏冬春特意数落了一番,甄嬛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出手相助,夏冬春因为理亏则独自离去。陵容十分的感激甄嬛和眉庄,从那个时候起,三人便结为了好友。
后来,陵容因为一只蝴蝶无意间落在了她鬓边的海棠花上,引起了皇帝的关注,顺利的被入选到赐香囊。眉庄也凭借着自己温婉尔雅的气质得到了太后和皇帝的赏识,也顺利的入选了。当太监叫到甄嬛的名字时,皇帝和太后顿时间都愣住了,因为站在他们眼前的甄嬛实在是太像一个人了。
走向世界的《甄嬛传》 篇3
自小喜读红颜史,大四女孩试玩网络小说
1984年,吴雪岚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练市镇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她就喜欢看历史书和红颜小说,到大学时几乎走火入魔。
2005年,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读大三的吴雪岚偶然听说在报刊上发表新闻纪实特稿的稿费很可观,便兴志勃勃地写了一些纪实稿投出去,但都因文章深度不足而泥牛入海。她转而写起了情感小说,倒是陆续发表了几篇短文。
进入大四后的吴雪岚厌倦了条条框框的写作,转战到网络上自由发挥,很快成为了榕树下、小说阅读网、起点文学网、红袖添香等多家文学网站的专栏写手。
写着写着,她突然有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念头,可是,创作冲动虽有,决定题材却难。
2006年2月,正值寒假,吴雪岚的创作灵感被一部描述后宫争斗的热播连续剧《金枝欲孽》激发了,脑海中渐渐地出现了一群鲜活的女子:她们或有显赫的家世、或有绝美的容颜、或有机巧的智慧,为了争夺爱情、争夺容荣华富贵、争夺一个或许并不值得的男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将青春和美好在永无止境的后宫斗争中燃尽。
不久,吴雪岚笔下诞生出了一个名叫甄嬛的女子,随着她被选入宫,故事一步步展开,最后经过一系列后宫争斗,登上了皇后宝座。这部名为《后宫甄嬛传》的小说第一部分创作完成后,吴雪岚将其以笔名“流潋紫”传到了晋江原创网上。
流潋紫这个名字在婉约的背后,还隐含着一丝甜蜜的少女情怀:其时,吴雪岚正与学长郑溜热恋,他们许下了“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海誓山盟。吴雪岚深爱郑溜,“流潋紫”顺着念的谐音便是“溜恋紫”,意即郑溜深爱着喜欢被人称为“阿紫”的吴雪岚;而倒着念的谐音是“只恋溜”,表明吴雪岚只爱郑溜一个人。
无心插柳柳成荫,写出宫廷小说巅峰之作
小说传上网后,看的人比较少,可是吴雪岚还是很高兴,毕竟有人关了这篇小说。她没想到的是,小说上传了10章左右,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点击率和评论的数量都直线飚升。
吴雪岚本打算只写20万字,后来因有网友支持,就一章接一章地写,三天一更新,不知不觉就越写越长。小说清新、华丽的文风,跌宕起伏的情节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网友甚至赞誉《后宫甄嬛传》折射出了当今职场白领女性的生存现状。
可就在吴雪岚的小说点击量水涨船高之时,她遭遇了一件她写作以来最难堪的事情——“被”抄袭。
晋江原创网附属论坛在2006年10月17日和 10月26日分别出现关于《后宫甄嬛传》涉嫌抄袭的投诉,说“流潋紫”的某个描写宫廷场景的句子和某位写手的作品类似,遂引起轩然大波。继而,晋江原创网管理层认为《后宫甄嬛传》中,有30多处情节与《斛珠夫人》《寂寞空庭春欲晚》《和妃番外》等网络小说的片断相同或相似,要求吴雪岚在晋江管理层的监督之下向被抄袭的作者道歉。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从未经历过网络风波的吴雪岚几乎崩溃,她躲在被窝中偷偷地哭了很多次。
网上的口水战迅速升级,网友们分成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攻击。吴雪岚在这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中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她不想面对别人“莫须有”的指责,也不想读者因为她而和别人争吵。
就在她要退缩的那一刻,一位支持了她8个月的读者给她留下了这样的评论:“阿紫,如果你这个时候放弃,你不是对不起别人,而是对不起自己。”
这句话,彻底逆转了吴雪岚的想法:如果我这时放弃,所有的人会以为我是因为抄袭而离开!既然我没有错,又何必畏惧别人没有根据的指责和留言呢?
于是,她给晋江文学网发表了声明:
“……对于一篇已经写了36万字的作品,我想,在情节、人物和构思方面我和我喜欢的作者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直以来看的人所有目共睹的。否则,在写文的前期我就会受到极大的指责和批评。对于抄袭的说法,我想说的是,我的确在写作过程中受到我喜欢的作者的语言文字影响,但是整篇文而言,我的构思、情节和人物绝无雷同之处。我想仔细看过我的文的人都知道……”
之后,吴雪岚在所有的文学网站上停止了更新,转而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继续发表作品。很快,她的粉丝追踪而至,没多久她的博客点击量就达到了300多万的。网友们还自发建立了20多个QQ群讨论这部作品,并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接着出版社和书商纷纷找到她,希望能将这部网络小说出版。经过吴雪岚谨慎遴选书商,多次润色、修改文字,《后宫甄嬛传》终于从网络文学变成了扎扎实实的书本,出版后不到两个月,销量就突破20万册!
吴雪岚小说写得很棒,学习成绩也不差,获得的荣誉有很多,先后获得浙江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優秀青年志愿者称号;优秀毕业生称号、2007年6月,她还获浙江师范大学2006学年“十佳学子”称号。
虽然成了网络红人,吴雪岚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即将毕业、面临求职的学生,她得努力找工作。毕业前夕,她和其他同学一样,时常奔波于各大招聘会现场。
浙江师范大学在金华市,男朋友郑溜却在杭州的一所高校工作,想跟男友在一起的她便一门心思想在杭州工作。
虽然那时已经有多家杂志社、出版社向她发出邀请,但师大毕业的她只想当老师。她觉得跟孩子在一起可以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执着,更容易感受生活的幸福。然而跨专业求职并不容易,何况这还是对专业对口要求极严的学校。吴雪岚只能在招聘现场转来转去寻找机会,一个多月转眼过去了,看见同学们纷纷找到了工作,自己却还“名花无主”,她不由得着急起来。
2006年12月13日,吴雪岚去杭州参加一所学校举行的新教师招聘面试,原本不抱多大希望的她却有了意外收获:得知她是网上很火的小说《后宫甄嬛传》的作者时,在现场招聘的校长控制不住原本的矜持,惊呼“没想到‘流潋紫’这么年轻!”于是他毫不掩饰地对吴雪岚表示他也是她的“粉丝”……吴雪岚破例得到了一份教师工作,大学毕业以后,她便成了该校初一(6)班的语文老师。
nlc202309040236
成为老师之后,吴雪岚虽笔耕不辍,但她心中更充满了对教育工作的爱与责任, 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面。
令吴雪岚开心的是,一个学期后,她被评为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2007年4月,《后宫甄嬛传》的电视版权被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购入,将由郑晓龙执导。从来没接触过编剧,现在准备自己尝试编剧的吴雪岚遇到了难题,内心非常忐忑。在不耽误教学的情况下,她圆满完成了任务,该剧于2010年9月19日,在北京郊区戒台寺如期举行了开机仪式。
“皇帝”大悦来赐婚,太过操劳痛失腹中胎儿
吴雪岚与郑溜修成正果,举办了婚礼。他们的婚礼非常有特色,不仅有“皇帝”赐婚,还有众多大腕明星祝福。
那天,婚礼开始后,现场播放了一段《后宫甄嬛传》电视剧片花,吴雪岚在剧中客串了一把入宫秀女的角色:只见她穿着湖蓝色旗袍,帽子上簪着白色大花,与一排秀女站在镜头前。扮演“皇帝”的陈建斌正逐一选看秀女,到吴雪岚这里时,太监报出她的家世“流潋紫,某某大臣之女”……
看到这里,参加婚礼的人有些惊诧,真以为吴雪岚以“流潋紫”的名字在电视剧中出演了一个角色。
直到“皇帝”在参考“太后”的意见后决定,把“流潋紫”这个秀女赐给另一位将军之子郑溜为妻时,全场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皇帝”在对吴雪岚和郑溜“赐婚”啊!在虚拟的电视剧中植入真实的婚姻,很有创意!现场每个人都乐得合不上嘴了。吴雪岚的妈妈边笑边跟大家解释说:“这段是真的,小说里没写,电视剧里拍了,到时真的会播出来。”
“皇帝”赐婚还不算,证婚人也很厉害。曾拍过《编辑部的故事》《四世同堂》《金婚》等电视剧的导演郑晓龙,为了给吴雪岚证婚,特地从美国飞回来。郑晓龙在证婚时说:“吴雪岚不仅漂亮,也很有才华,郑溜娶到她,真是赚到了。”
除了皇帝为吴雪岚赐婚外,《后宫甄嬛传》的女主角孙俪、蔡少芬也为吴雪岚送上了新婚礼物和祝福。
婚后,吴雪岚并不奢望自己会有多大的成就,只希望能和丈夫、孩子在一起过平静的生活,享受天伦。吴雪岚的小说写得跌宕起伏,可生活中的她非常传统,“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还崇尚“三从四德,相夫教子”。
然而,这个对一般女性来说可谓非常低的愿望,对吴雪岚来说却像她的小说那么历尽磨难:
怀上孩子以后,吴雪岚与郑溜十分开心,早早地就给孩子取好了名字,叫“柒柒”,寓意自己写的《后宫甄嬛传》一共七部。
伴随着腹中胎儿的一天天成长,吴雪岚的心情也越来越好。而自己耗时大半年编剧的76集同名电视剧也杀青了,播出后又获得了如潮好评,吴雪岚很开心,她觉得自己可以暂时休整一下,静待孩子出生。她还不时将孩子在腹中活动的情况通过微博发布出来,与粉丝分享她的快乐,也收到了粉丝们送上的祝福。
谁知,2012年2月7日,就在“柒柒”7个月大时,吴雪岚在一次检查中发现,“柒柒”有先天性疾病……
一道晴天霹雳让吴雪岚的心情一下降到冰点,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郑溜痛苦地在微博上发布:“产前诊断报告彻底打破了我们的希望,我可怜的孩子柒柒将不能降生人世。因先天性原因,我们不得不痛苦地选择失去柒柒……”吴雪岚也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虽然努力劝自己接受现实,但还是无法接受”“可怜的柒柒,爸爸妈妈保护不了你!”
之后,吴雪岚做了手术。
面對自己从未想到的这一残酷现实,吴雪岚伤心欲绝。她从医生那里得知,可能是自己怀孕后太劳累:接受采访,飞往各地做签售,饮食调理不周,受到了太多辐射……为了一个纸上和荧屏上出生的“孩子”而劳累奔波,却失去了自己腹中的孩子,吴雪岚百感交集,痛不欲生。得知“柒柒”被迫失去的消息后,广大粉丝纷纷表示同情,并建议她今后再怀上宝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休息,更要防范辐射!
写作原本只是一个兴趣和爱好,后宫争斗也只是脑海中闪过的念头。吴雪岚紧紧抓住了这个乍现的灵感,让这些后宫佳丽们活在了字里行间,活在了银屏上。一部《后宫甄嬛传》不仅让她收获了爱情,也教给了她面对波折的淡定与坚持。虽然小说已经完结,但吴雪岚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写手脱颖而出,她一直在和书中的红颜一起成长。(作者声明:本文未经作者同意,谢绝转载和上网,否则视为侵权。)
浅析《甄嬛传》热播的原因 篇4
(一)《甄嬛传》播出的背景
1. 网络小说的走红,大量的人气积累
电视剧《甄嬛传》源自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作者本名叫吴雪岚。吴雪岚以流潋紫为网名,在一家文学原创网上发表长篇小说连载《后宫甄嬛传》,10个多月来,积累了数十万人气。 随着流潋紫将文章首发地转战到新浪博客, 大量网友也追文而来。 网友自发建立了20多个QQ群讨论该作品,短短两个多月,点击率突破300万人次。
2、宫廷剧的热播
自2011年第一季度,湖南卫视播出的穿越剧《宫锁心玉》取得了较高收视率之后,《步步惊心》、《穿越时空的爱恋》等陆续播出,一时间“穿越”成为电视剧创作的热门题材,一时间宫廷剧几乎霸占着各卫视荧屏,这些都为《甄嬛传》的热播奠定了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2011年底, 电视剧《甄嬛传》一经播出,就引起观剧热潮。
3、声势浩大的前期开播宣传
安徽卫视为迎接该剧开播,首推“电影式”营销方式, 除了打造20款剧宣、首映礼,还有“甄嬛风筝节”等全频道线上线下配合推广,《后宫甄嬛传》所有工作人员为配合该剧宣传,甚至将自己的微博头像改为孙俪饰演的“甄嬛”。 另外,在开播前安徽卫视把《甄嬛传》作为年度重点项目进行推广营销,包装了20多款不同宣传片连续放送,以全台整合营销来宣传这部古装大剧《后宫甄嬛传》。
(二)《甄嬛传》热播情况分析
《甄嬛传》自2011年11月17日在绍兴新闻综合频道黄金剧场上映以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关注和热捧,自12月6日在北京地区开播至12月18日,平均收视率近8%,最高达10.78%,在广州、杭州等地,收视也一路走高,夺得当地电视剧收视冠军。
二、《甄嬛传》热播原因分析
(一)主创理念 :细节决定成败
《甄嬛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正剧,但以郑晓龙为主的主创人员没少在历史细节上下工夫。剧中展现的饮食、服饰、医药、器物、礼仪、官制之类都比较考究,对历史细节真实性的注重增加了该剧的历史厚重感。
观众“白冬冬”表示,“这部戏的服装和道具非常精致, 可以看出导演的细心,近几年后宫戏不少,大多在横店等影视城拍摄,熟悉的观众都知道,这些影视城的家具、道具都自由出租,这部戏用完了下部戏接着用,大家轮着来。可《甄嬛传》不同,演员的服装、饰品以前都没有见过,道具听说也是导演从北京专程拉到横店的,拍一部戏下这么大工夫, 自然称得上精品了。”
此外,郑晓龙在制作上也严格把关,“古装剧多在横店拍摄,远景镜头的故宫通常会带到后面的山峰,这不符合故宫的真实环境。后期制作中花了很大工夫将出现在镜头中的山全部抹去。”
另外,妆容的设计也特别到位。甄嬛:她的浓妆是随着角色的深入而来的。陈敏正说:“刚进宫时甄嬛的眼睛是圆的,不用唇彩,只抹一层淡淡的唇油,到后期眼睛慢慢变得狭长,嘴唇的颜色会超过‘国旗红’,头饰颜色从最初的粉蓝向紫色发展,这样的设计都是以性格变化为依据的。”(摘自《东方早报》20120427期)
(二)古诗古韵,古香古色,营造哀艳华丽的美感
1. 古典韵味浓厚的台词
该剧的另一看点和有意味处,是模仿了经典作品《红楼梦》,无论是台词,还是情节(比如抄捡大观园),都有很多效仿之处。古装戏的语言如何符合历史时代特征一直是困扰创作者的难题。《甄嬛传》语言半文半白,从《红楼梦》的语言中得到不少借鉴。比如“你仔细着”、“你这小蹄子”、“你好生着”、“主雅客来勤”、等,读过《红楼梦》的观众看到此处,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 . 高雅脱俗的文化品位
《甄嬛传》自觉追求文化品位,举凡谈诗论画,操琴吹箫, 古典文化气息即扑面而来。剧中甄嬛踏雪寻梅,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傲清冷的超凡脱俗;宴饮之间逃逸而出的甄嬛于湖边脱袜戏水有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塘深处”的娇憨活与泼。杏花微雨时的相遇更透出古香古色的宋词一般的迷离美感。
3. 古韵十足的音乐
剧中的音乐,大多采用古典诗词,为该剧增加了更多古韵。如安陵容所唱《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作词取自温庭钧作品《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采莲曲》的作词正是取材于古乐府诗,而《惊鸿舞》取自曹植的《洛神赋》, 这些经典名作,轻吟浅唱,以笙箫古琴奏之,增添了该剧的古典韵味。
结语
《甄嬛传》通过对历史细节的锤炼,锻造出良好的美学品质。演员细腻的表演、考究的道具布景以及精良的音乐制作等都承载着创作者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透露出厚重的历史感与雅致的文化品位。《甄嬛传》的热播,给了那些影视创作者们一些新的启发—只有怀着认真负责,不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及品位的态度,才可能推得出精品力作,才可能赢得满堂的喝彩。这大约也是《甄嬛传》真正的意义所在。
摘要:一段时间以来,古装题材的一些影视作品因为戏说历史、内容低俗,备受质疑,而《甄嬛传》则以对人性的深度开掘,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而获得了观众的认可。然而,也有很多专家、学者依然对宫斗剧的走红万份担忧。
《后宫甄嬛传》的经典语录 篇5
2.烧不烧都不要紧,暖得了身子,也暖不了心。
3.杏花虽美,可结出的果子极酸,杏仁更是苦涩,若做人做事皆是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又有何意义。倒不如像松柏,终年青翠,无花无果也就罢了。(菀常在)
4.永远二字,说来简单。若真做起来只怕是很难了。(菀常在)
5.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皇后)
6.妹妹心善是好事,可是在这宫里,只一味地心善就只能坏事了。唯要牢记一句话,明哲保身才是最要紧的。(敬妃)
7.做得正妻就要有容人的雅量,夫君再宠爱妾室也好,正妻就是正妻,即便是薛丁山休了樊梨花三次,还不是要三请樊梨花吗?(皇后)
8.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沈贵人喜欢菊花的气节)
9.姐妹间的情谊再深,不留意也会生出芥蒂。(安答应就是喜欢乱想)
10.人生难免不如意时,你懂得排遣就好。(太后)
11.太后行事一向有分寸,后宫的事她从不多管,但只要管了,必定是她看不过眼的大事。此番严惩,就是要告诉后宫,不要再这样乌烟瘴气。(黄桑)
12.能吃是福,有人挂记也是福。(安常在)
13.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嬛嬛倚梅园祈福)
14.平分春色总胜于一枝独秀。(太后想选个新人进来分华妃的恩宠)
15.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沈贵人)
16.但凡海上有风暴来临前,海面总是格外平静。(沈贵人)
17.人有喜怒哀乐,伤心流泪何罪之有。(菀常在)
18.人情世故的事,既然无法周全所有人,就只能周全自己了。(菀贵人)
19.这路走错了不打紧,这东西交错了人,那可就不好办了。(允礼真聪明细心)
20.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安答应)
21.与其心生敬佩,不如自己便是那样的人。(菀贵人)
22.以利相聚,必然会为争利而散。(皇上)
23.身为皇后,永远都不能有说厌烦的时候,一旦被人发觉力不从心了,那些盯着后位的人,不把你生吞活剥了才怪呢。(皇后)
24.人心贪婪,总是进了一步,还想再进一步,若是懂得适可而止,才能存长久之道啊。(惠贵人)
25.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菀常在)
26.不过人心都难测,何况是畜类,越是亲近温驯就越容易不留神呐。(皇后)
27.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嬛嬛)
28.放不下荣华富贵的人,就永远成不了大气候。(槿汐说曹贵人)
29.做衣如做人,一定要花团锦簇、轰轰烈烈才好。(华妃)
30.王爷失势会不如奴才,这奴才得势啊,会凌驾于主子。(王爷)
31.治棋局如治朝政,讲究制衡之术。(皇上)
32.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经典语录)好好做一个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别人。(浣碧)
33.两虎相争,就算在夹缝中的小兽,也得给自己找条后路啊。(曹贵人)
34.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菀常在)
35.再美再好的情事,也不过浮云一瞬间,桐花台如此,先帝与舒妃的情爱又何尝不是呢。(菀贵人)
36.雪中送炭的情谊可比什么都可贵。(菀常在)
37凡事就怕用心学。(黄桑)
38.其实这后宫里头啊,从来就只有一棵树,只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罢了,只要你看得清,哪棵是树哪朵是花就好了。(皇后)
台湾不能小看《甄嬛传》的成功 篇6
尽管对中间四十到五十多集的编剧手法有意见(感觉中气不足或是换了手),但整体说来,《后宫·甄嬛传》确是砸了重本、质量精良,足以抢夺眼球的商业佳作。
剧目在台湾上映时间比大陆地区晚很多,但媒体与民众也一样“疯”甄嬛,相信大陆已有报导,但似乎没有评论特别讨论。剧中几位演员陆续来台上电视、报纸,本来在台无知名度的众人,一夕间对台湾媒体来说也成了“角儿”,尽管媒体版面能延烧多久,向来需看艺人后续作品是否还有威力,否则也只是短期效应。
我不在帮这几位“甄嬛帮”的演员生涯瞎操心,我的重点在于,人家在大陆媒体上,早成了角儿,只是台湾不知道、不在意。现在飘洋过海来宣传,对这些电视演员是新鲜,但未必是工作重点,起码,从经纪人的角度,此时来台大概谈不上“必须行程”。有档期、价码还行,就来来走走,增加点台湾知名度也不坏。
像饰演“华妃”的蒋欣,因来台宣传,和张惠妹相见欢,受邀成为阿妹大陆演唱会嘉宾,就肯定是意外收获。而饰演“甄嬛”的孙俪,本来应该是焦点中的焦点,却疑似因“原则过多”,立马成为台湾平面媒体修理的对象,接下来几天行程也予以冷处理,活生生上演了一出“捧华妃、踩甄嬛”的戏外戏。
这桩小事,看似台湾不待见她,但我想孙俪或她的经纪人,真在乎吗?会担忧吗?我想很不可能。能上央视春晚唱歌,抵得过台湾所有报纸批评她耍大牌吧,说句玩笑话:甄嬛,哪这么容易被斗倒?
眼前的事实是,多数大牌港星对台湾已常态“过站不停”。要打片,不一定来台湾,却一定去北京上海。台湾电影票房好,可以当零头;若不怎样,也无所谓。
电影如此,电视剧更不必说。大陆剧若真热门,台湾多家电视台自会抢着首轮、二轮地播(当然以古装剧为主),若民情不符(国共战争或多数时装家庭剧),则想推也推不过来,不必白费力气。大陆自己各省电视频道众多,版权方首要看重的,绝不包括台湾及其他海外收益。台湾,是个有最好、没有无妨的采购方。
影视内容是软实力的表现,“甄嬛传”能攻下台湾,绝不只代表“又一出大陆历史剧在台收视不错”那么简单,甄嬛大大扩大了过去可能不看《康熙王朝》、《大宅门》甚至《三国演义》的群众基础,而深入一般年轻白领、粉领和学生族群,这其中,女性比例远超过男性。意思是说,过去这群哈日、哈韩、挑剔、时髦、自主的女生到女人,可能此前对大陆剧无甚兴趣,现在却开了眼,而且真心接纳。
《甄嬛传》电视剧轰动的背后,更有赖流潋紫原著小说的空前成功。大陆能人写手十年来风起云涌,尽管起点中文网和台湾城邦集团结盟数年,但在台湾在线阅读市场还不成气候,大陆网络作者在各色类型小说的质与量,强压台湾写手,已成不争事实。这些奇幻、武侠、历史、绮情、军事、盗墓原著,一来有广大网友免费辛勤撰写,二来会自动经过一轮网上的人气筛选,若成功,则有机会进入烧钱的影视、网游产业上游故事资料库,被开发出更巨大的商业利益。世界影视、电玩大国(如美、日),多有如此的竞争优势,现在大陆也从原创故事、制片公司、戏院到周边产业,一条龙成形了。
《甄嬛传》的成功,台湾若还只从某个“不过又一出宫廷内斗戏”的角度想小看它,将只是坐井观天,难免将来在两岸内容市场上自取其辱。相反地,《甄嬛传》优势非仅在于几个女人互斗,或说几句“贱人就是矫情”之流的俏皮话就能造成如许效应。这里面有内容产业精准的技术准备和人性设计,也有大陆得天独厚的市场规模和运营机制,不是台湾有谁一时冲动,光想砸钱就能效仿办到的。台湾影视内容平台,若不想渐渐沦为买片播出方,还是得有自己的路走。
《甄嬛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篇7
1、女性形象的类型
女性是宫廷斗争的主体, 其形象类型较为丰富, 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 只有依靠手段的高下与计谋为自己的命运作出改变, 她们对自身的险恶处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敏感。
(1) 忠诚与奸诈
在真诚与虚伪之间, 也表现了后宫女性的忠诚与奸诈的一面。在后宫主子明争暗斗时, 身边总少不了一些侍女的帮助, 这些侍女身份卑微, 在宫中没有自己的地位与身份。但尽管如此, 她们对主子的那份忠诚是不容置疑的, 她们以其衷心护主, 机敏缜密甚至可以为了主子的安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甄嬛传》里, 甄嬛身边的崔槿汐是忠诚的, 她被分派在甄嬛宫中后, 担当着其管家的职责, 她总是时刻提点甄嬛, 遇到难题她出谋划策, 遇到困难她挺身而出, 不离不弃一直陪着甄嬛成为太后。
(2) 真情与假意
纵使是在明争暗斗的宫廷中, 亦存在许多真情, 有些情感是不容磨灭的。如《甄嬛传》中, 华妃深爱着皇上,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她对雍正的爱, 她用情太深, 因为那份真情, 华妃不允许别的女人分得她的宠爱。相对而言, 甄嬛为了家族和情仇委曲求全回到雍正身边, 嬛甄两次失宠后对皇上的情感已不再像以前, 为求自保踏上了腹黑之路, 继而借用对皇上的假意来争宠, 而这一切只不过为了复仇。第一次是想扳倒华妃、齐妃, 第二次是想替传出死讯的果郡王报仇, 也想让皇后和安陵容付出代价。甄嬛身边的崔槿汐。陵容、华妃、皇后、皇太后身边的贴心仆人, 那些忠心不二的仆人似乎是身处皇权统治之下的主子们最大的慰藉了吧。只是, 这份忠诚又岂能撼动得了浩浩地皇权呢?即使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妹, 浣碧还是对甄嬛心术不正。即使华妃待丽妃不薄, 她还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 出卖了华妃。
(3) 高贵与尊卑
地位的高贵与尊贵是妃嫔一直明争暗抢的, 宫廷之内之间是有尊卑贵贱之分的。从古至今, 不一而足, 不同身份和阶层的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种尊卑贵贱之分来自地位的高低、权利大小、家世的兴衰等诸方面的原因。宫廷之中, 侍女永远是卑微的, 她们没有显著的身份地位, 在生活的压迫下, 她们残喘生活。后宫中妃嫔是高贵的象征, 她们有的身世显赫, 有的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甄嬛传》中的安陵容, 出身决定了其自卑, 她的出身与身边的人相比悬殊很大。安陵容本性自卑在她看来甄嬛什么都有, 良好的出身、娇美的容貌、集各种宠爱于一身, 而自己则出身贫寒饱尝世人冷眼, 再加之妒忌心作祟。
2、女性形象的特点
女性形象, 自古有之便大多是依附在男权之下的产物。即使在封建时期最开明的最包容的唐朝, 也依旧如此。宫廷女性是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在婚姻、政治、文化等不同的生活层面, 展示了她们独特的精神风貌和群体气质, 她们都有自己的特色, 个个满腹心机、雄心壮志, 她们的行事有章法, 可以让我们循着轮廓去思考她种种行为的含义。
二、《甄嬛传》中权力异化下的女性形象
我们眼前呈现出的《甄嬛传》, 剧中的核心人物甄嬛更像是古代女性政治人物的一次大胆的混杂, 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 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 这种力量压迫着人, 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私有制使劳动变成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使人丧失人本身的类的属性而自我异化。
1、亲情的异化
在封建宫廷生活中, 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女性哗然争宠, 无视母性的天性, 尚失了了母性最基本的天性, 没有了作为母亲的的坚韧与宽厚, 更多的是对自身处境的担忧与惧怕, 甚至将以失去视为自己的骨肉作为一种权宜来实现自己的阴谋。以《甄嬛传》为例, 甄嬛自己吃下滑胎药, 甄嬛疼痛中与皇后争执起来, 皇后推倒甄嬛, 温实初赶来查明甄嬛小产系腹部遭受大力撞击以致胎气大动, 孩子滑胎而死, 甄嬛以皇后推倒她为由嫁祸皇后。甄嬛以一种泯灭母性的方式去达到目的。她们本身的母性已然异化, 一切有关母性的天性只是陷害他人的工具。
2、友情的异化
《甄嬛传》对友情的异化有很深刻的体现, 在利益面前, 友谊是脆弱的。甄嬛与眉庄未因她出身卑微而待她亲如姐妹, 在她们三人的相处中, 到底还是甄嬛与眉庄最为亲密。正是因为父亲位卑职低, 后台不硬。安陵容在后宫之中始终如履薄冰, 战战兢兢。既然所谓的好姐妹都倚靠不住, 那么干脆做一个彻底的坏人算了。在安陵容追悔往事时, 她应该最为怀念与甄嬛、眉庄、果郡王的那次出色的演出吧。那次的演出中, 甄嬛在翩翩独舞, 果郡王在吹箫伴奏, 眉庄在静静弹琴, 安陵容在落落清唱。那一刻, 没有了皇权, 没有了争斗。也只有在那一刻, 才是她们姐妹最最纯真的时刻。可惜, 在皇权的淫威压迫之下, 她妥协了, 她出卖了友谊, 友谊在她面前毫无意义与价值。在《甄嬛传》中, 在宫中得势的甄嬛自然少不了被小人算计, 上之恶毒的皇后、跋扈的华妃, 下至妒恨的嫔妃都对她心怀叵测, 就连入宫时蒙她照应、结为姊妹的安嫔也因利忘义, 谋害自己。
3、爱情的异化
皇宫内的两性资源严重不合比例, 皇帝哪怕是一介平民, 坐拥分配“侍寝”资源的绝对权力, 贵为皇后、妃子的众女子也都只能俯首称臣, 结果使帝王的宠爱自然而然地演变为一种极其隐蔽和有效的剥削形式。皇帝与嫔妃不存在两情相悦的基础, 只有女性单方面取悦于、被悦于皇帝的命运, 建立在平等和两情相悦基础上的爱情也因此失去了根基。尤其当“侍寝”变成女性获取一切有关衣食住行等明确现实利益的唯一途径时, 爱情就更被工具化了。甄嬛纵有“愿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离”的初衷, 随着她参与宫斗的主动性和激烈程度的升级, 她那披上神圣外衣的爱情宣言很快消融, “侍寝”显露出了其具有剥削本质的真面目。
甄嬛这个人物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迅速而又成功地完成一个多情女子变成狠心妇人的痛苦蜕变。纵然受尽磨难, 甄嬛对“四郎”已经不存在情意, 她内心里对君王没有更多的恩情与眷恋。
三、小结
在以宫廷女性为主的宫斗文学中, 充分的展示了宫廷背景下的女性为提升自己身份地位、权利的而表露出来的特点。也因此, 身处宫廷之下的女性不得不为自身更好的生存而在亲情、友情与爱情之间发生原始形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瞿明刚.论宫廷文学中的女性角色[J].北方论丛, 2011 (03) .
[2]商伟.我国文学记载中女性特点探究[J].文史哲, 2009 (06) .
[3]董雪.试谈宫廷文学发展的趋势[J].青年文学家, 2010 (15) .
[4]刘晔原, 郑璇玉.“宫斗剧”的文化视点反思[J].当代电影, 2012 (07) .
[5]张慧瑜.“宫斗”热与个体化时代的生存竞争[J].南风窗, 2012 (04) .
浅析《甄嬛传》中的情爱书写 篇8
流潋紫在《后宫甄嬛传》中便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爱情观,又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 对爱情有着各自的处理方式。女主人公甄嬛自幼饱读诗书、 精于琴棋书画各种技艺。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1],这是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 中提出来的观点。在得天独厚的相貌和父母的宠爱以及诗书中美好爱情故事的熏染下,她始终相信世上有矢志不渝专心致志的爱恋,这感情高于金钱权势和世俗中的种种诱惑,“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便是她的爱情期许。入宫之初, 皇上的专宠让她几乎相信自己成为情爱中幸运的一个。然而皇后的一场算计,让她恍然大悟,自己不过是被当做别人的影子来“爱”。伤心之下,她自请出宫修行,却在这时遇到了一直钟情于她的俊逸专情的王爷玄清(电视剧中的“允礼”)。玄清的温柔体贴,侠骨柔情打动了甄嬛,更难得的便是他二人相似的爱情观点。他对甄嬛的心思之始是在倚梅园中听到那句“惟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还是在合宫欢宴时合奏一曲《惊鸿舞》?总之他爱上了这个女子,不管他是皇兄的宠妾,还是从宫里逐出的废妃。他的一心守望换来了甄嬛的倾心回应,却也换来了自己的杀身之祸。短暂而又耀眼的一生里,虽被孟静娴、叶澜依、浣碧等等女子钟爱一生,但他的目光却只停驻在除夕那晚偶得的“剪纸小象” 的主人身上,宁愿替她喝下毒酒,甚至死前连她为自己生了两个孩子都未曾知晓,他的爱,热烈而无悔。
男女主角的爱凄婉哀伤,而书中其他人的爱却也让人断肠。皇上多疑绝情,那是因为他唯一的爱全都倾注在了已故的纯元皇后身上,“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像你”;华妃对皇上的爱霸道且愚钝,为了争宠不惜动用各种狠辣手段,然而知晓自己终身未孕都是皇帝的计谋,伤心欲绝下她撞柱而死,谁又能说她的爱不够轰轰烈烈 ;温实初自知以自己太医的小小角色永远配不上他心爱的嬛儿,然而却坚持为她付出,他的“爱”成了习惯,却不知这愚蠢的习惯伤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眉庄在为他产子时难产而死,而直到这个温婉执着的女子死后,他才后知后觉。然而世事大概就是如此,错过的,永远也就错过了,成了书中主人公永远的痛,也换来了读者的扼腕叹息。
追究这部小说成名的原因除了语言方面的严谨、情节方面的紧凑,大抵就是它身为网络小说而并不落俗套的情爱故事吧。当下的网络文学中,情爱不单是行文主题,这主题更被无限度放大,生活中的其他情感(友情、亲情),理想, 争斗等等都被弱化,男女主角几乎完全沉浸在个人情爱世界里,没有其他责任。更有甚者,有点网络写手把情爱翻译为 “情色”,以禁忌的语言和色情的描述来吸引读者眼球。在这样的作品群中,《后宫甄嬛传》的脱颖而出就并不意外了。
这篇小说里,紧凑而又环环相扣的情节和精致的人物语言设计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焦点 ;而小说中交叉的爱情故事更成了观众甚至学者的研究和争论重点。甄嬛和玄清的勇敢与执着,对爱情的守望,对自由的追求为多数人支持。他们突破世俗,甘愿终其一生追寻真爱,宁愿抛开过去且顾眼下, “拼却一生休,尽君一日欢”。哪怕明明知道未来的果,也要执着的种下今日的因。读者多被他们的坚韧执着打动,歌颂着他们坚贞纯洁的爱情。然而也有很多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批判,他们认为,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教育引导下,产生这样的爱情故事是为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古代的女子,大多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有的男女双方并没有见过面便组成家庭、相伴一生。《女训》中关于“三从四德”的观点更是清晰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像甄嬛这样, 被皇上抛弃又投入王爷怀抱的行为是极其不贞洁而且为人所不齿的。
读同一本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而这两种观点截然相反。其实细细推敲,不妨把《甄嬛传》看成是现代人借古代言说当下爱情,而其他清宫小说也大都如此,如果考究起来,无限接近、甚至几乎还原当时的“爱情观”估计就会使人兴趣大减失掉大多读者。然而虽与实际不相符,它通过描写古代的形式,融入现代的爱情观点,使读者在内容形式上能够眼前一亮,思想上又能与现代相通,在全新的视觉冲击下,引发内心的共鸣。所以这些清宫小说才会一路走俏, 《甄嬛传》的翻拍才会广受推崇。但浮躁的网络环境下写出的文学作品被冠以“堪比四大名著”的说法,终究是太过了。
摘要:“情爱”是文学最为重要的意象与主题之一,也是文学的永恒魅力所在。由于有了文学,人类才会以现在这种方式表达异性相悦之情。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而小说这种比较适合大众的写作体裁在网络上也愈加盛行。《后宫甄嬛传》便是“清宫小说”中的一部,因为其情节的完整,语言的精妙和人物塑造的细腻而被拍成电视剧《甄嬛传》,受到观众的喜爱。本文就《后宫甄嬛传》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情爱书写进行分析。
关键词:甄嬛传,网络文学,情爱
参考文献
走向世界的《甄嬛传》 篇9
话语蕴藉是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代文论术语“蕴藉”相融合的结果。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的特点,进而具体地表现为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藉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刘勰在《文心雕龙 · 隐秀》中论述了“文外之重旨”和“以复意为工”现象,其“重旨”和“复意”意思相近,都指文学或文章在直接意义之外还蕴含或隐含有其他重要意义。
二、话语蕴藉在《后宫·甄嬛传》中的体现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学修辞形态中 :含蓄和含混。我们以《后宫 · 甄嬛传》为例,探究话语蕴藉在《后宫 · 甄嬛传》中有关含蓄和含混的体现。
(一)有限体现无限,言约旨远
语言是人们表达自我、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主要手段。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有时会受到交际环境的影响,不能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以常常会采取委婉、含蓄的方式间接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时“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常用的表达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用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的话说,就是“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1]换言之,就是以少寓多、小中蓄大,令读者品味再三。
在《后宫 · 甄嬛传》中甄嬛在倚梅园把自己的小像挂在梅枝上,心中许下的第三个愿望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但她也知道“任凭我早已明白此身将要长埋宫中再不见天日,也不由得心中酸楚难言,长叹一声道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2]。“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出自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意思是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而在这里的“北风”指的是后宫之间的争斗。甄嬛把自己比作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不再祈求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求远离争斗平淡老去。甄嬛在此时已经是皇上的妃子,受这个身份的制约,她不能直白的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愿望,只能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间接的表达出自己渴望一段真正爱情的愿望。甄嬛把自己对未来无限的遐想都蕴蓄在这有限的三个愿望中,简练的语言却蕴含着无限的信息,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语言具有多层含义性。通过“言外之意”我们更能体会到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也能更准确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制造言外之意是一部作品深化主旨的手段。在一部优秀的作品中,大到篇章结构,小到段落字句都委婉的透露着作者的情思、人物的性格。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句子有着多层次的解读。而组成这些话语的核心是词汇,在《后宫 · 甄嬛传》中,一个词汇,也有多层意义。比如“聪明”这个词。安陵容对皇后娘娘说 :“娘娘也累了,不如早些休息。”皇后 :“和祺贵人说话确实累,可你不同,你聪明。”这是第一个聪明。皇后接着说 :“……服侍皇上不需要聪明,只要长得漂亮,这样的人却只会分宠而不会专宠。”这是第二个聪明。“所以本宫喜欢你,不是最美,可你聪明乖巧,忠于本宫。”[2]这是第三个聪明。第一个“聪明”是说安陵容了解皇后,凡事不用说的那么直白,一点就透。第二个“聪明”是指如甄嬛般满腹诗文、博古通今。这第三个“聪明”主要侧重于安陵容的听话,只要是皇后吩咐的事情,她都会尽力去做。皇后夸安陵容聪明,并不是说她有多么高的智商,而是说安陵容了解皇后,深知皇后的心思,不用皇后多说,便知道自己应该为皇后做什么,达到皇后的目的。并且安陵容由于出身卑微、要想在宫中立足,必须仰仗一位有实力的有地位的宫中之人,而这个人,便是皇后。她需要皇后指点、给她机会,也因此她更容易让皇后驾驭,为皇后做一些不符合她自己身份地位的事情。所以皇后喜欢她的“聪明”。皇后希望安陵容为自己所用,但她有话不直说,而是通过这种旁敲侧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真正的目的。
(二)话语蕴藉一句多义,模糊朦胧
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另一个典型形态之一,展示了文学话语中歧义、多义等现象,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藉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也就是说,读者阅读文本时可能感到其中含蕴着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安鹂妃事败,被囚禁于景春殿,甄嬛的哥哥探视后回来告诉甄嬛说安鹂妃对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我告诉你‘皇后,杀了皇后’”。[2]这句皇后杀了皇后,最初,甄嬛只是以为安鹂妃一直被皇后左右,所以恨极了皇后,在临死之前,希望甄嬛能够帮自己杀了皇后,报仇。这是对“皇后杀了皇后”这句话表面意思的理解,而实质,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给甄嬛以暗示,告诉甄嬛当今皇后亲手杀害了纯元皇后。也算是日后扳倒当今皇后的一个极大有利武器。“皇后杀了皇后”这句看似是单义且确定的语言却蕴含着多层不确定的意义。两个皇后,是分别指当今皇后和纯元皇后?还是都指当今皇后?这就是语言的模糊性,要读者根据已有的线索、环境、及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当甄嬛初次听到这句话,只从表面以为安鹂妃是要自己杀了皇后,可以保全自己也可以为安鹂妃常年受其左右报仇。但当她知道真相后,才明白当日安鹂妃是在给自己暗示,告诉她是当今皇后亲手杀了自己的妹妹。简单的一句“皇后杀了皇后”其实却蕴含了多层含义。
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朦胧性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当皇上问 :“他……究竟是不是朕的孩子?”甄嬛答道 :“当然,天下万民都是皇上您的子民。”[2]我们都知道皇上问的是,孩子是不是他自己的亲生骨肉,但甄嬛却没有从正面、直接地告诉皇上,而是说天下的人都是皇上的子民。那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皇上亲生的?稍加分析就可得出结论,这种话语的歧义性使结果不言自明。“天下万民都是皇上您的子民”也就是说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皇上亲生的,他都是您的子民,也就是您的孩子。甄嬛碍于身份,不能直接回答这个犀利的问题,这种具有模糊、朦胧的话语既指出了孩子是皇上的孩子,但同时又暗含了另一个问题,只因皇上是一国之君,这个孩子才是皇上的,读者在阅读这处时会有多种理解。所以,含混不是晦涩难懂,而是一种合理模糊,产生文学艺术特有的模糊朦胧的效果。
三、话语蕴藉在《后宫·甄嬛传》中运用的好处
《后宫 · 甄嬛传》向我们展示了后宫这样一个大环境,在这个后宫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都有自己想说,但又不能说直接说出口的话。这时就运用了话语蕴藉,后宫之间嫔妃众多,矛盾自然也不少,但各自顾及身份,又不能直起冲突,所以都是采用曲折,委婉的方式间接的表达自己的目的及想法,也就是言外之意。言是我们所感受到的,意也就是需要思考同时也是真正想要表达的。说话人明白自己所说的真正意思,听话的人根据这表面的话推理出其本人想要表达的真正目的。在后宫中,每个人都身份显赫,但身处在一个人心狡诈的环境中,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难免会不择手段、残害他人,这便是不想被旁人所知道的事情,运用话语蕴藉,含蓄有余、朦胧模糊,既含蓄的与人交际、隐藏自己的秘密,也可以不被他人知道自己阴险的一面,保全自己的面子。这不仅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还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刻,特点更为鲜明,深入广大读者的内心同时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始终牵引着读者一直阅读下去,找到每一不幸事件的真相,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给了读者无尽的猜想。
四、结尾
《甄嬛传》戏剧式结构分析 篇10
开篇的激励事件是“选秀”,在开篇1-2集的时间里作者提供给观众围绕主人的发展的戏剧性情境。主人公的人生限制在了风云骤起的紫禁城之中。第一幕, 主要描写甄嬛进宫到其产子负气出走,这一幕的是甄嬛与华妃的对抗期。该幕也可以分为三个序列来分析,第一个为入宫初期,甄嬛入宫假恙拒绝侍寝,中心事件为“御花园偶遇皇帝”。第二个序列为甄嬛的受宠期,其深得皇帝的心意,帮助皇帝前朝除去年羹尧后宫去除年世兰立下功劳,中心事件为“华妃之死”。第三序列为其失势期,甄嬛认清自己是纯元皇后的替身,意识到皇帝的薄情寡义。第一序列,主人公的表现相对的被动,但是内心活动丰富,自身的性格与紫禁城发生冲突, 她选择了暂时的逃避。这使得观众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首先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了解她的真正的内心世界,为后面人物的性格的转变埋下包袱。序列二,体现为两条线索,其一甄嬛与皇帝的深情,其二甄嬛与华妃的对抗。经过“福子之死”“眉庄落水”“眉庄失宠”“余氏投毒”一系列的事件刻画出华妃阴狠、泼辣的强悍角色形象,对于反面角色多维度的展示, 使得人物有血有肉活泼生动。主人公在于如此劲敌的较量之下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序列三,情节急转直下,本以为登上权力之位的甄嬛被皇后陷害方寸大乱。此刻“鸿沟”出现, 随之主人公价值观念和人生选择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她做出了与皇宫诀别的选择。三个序列层层递进,直到幕高潮“皇帝与甄嬛对峙”,完成了从清纯佳人到“半残之人”的转变。
第二幕,两条情节线索同时展开,甄嬛走后的皇宫局势,以及甄嬛与果郡王的感情关系。在“果郡王假死”这个幕高潮中碰撞。第二幕从45集到53集一共有11集,以为幕高潮为分界点,前面为45-53集,后部分为53-56集。前部分用8集的时间平缓的将情节舒展开来,此阶段主人公饱受各种历练,并在最困苦之时遇见了果郡王。该段用大部分的笔墨为高潮铺垫情节、为情绪做足积累。后部分节奏紧凑起来,三集的时间两条线相互交织出现一系列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不详的天象”“四阿哥被下毒”“甄父病危”“甄氏怀孕”“果郡王死讯”“甄嬛设计回宫”“果郡王生还”“甄嬛回宫”,随着场景的迅速转换,主人公被一次次的赶上了人生的转折点,她不得不在两难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在极短的时间里面观众陪伴着主人公经历着人生的大起大落,回想起前段的悠长时光,令人唏嘘不已。主人公在第二幕中面临着越发激烈的内心冲突,皇宫与爱人之间的种种矛盾,原本以为归于平静的生活已经波涛汹涌。在面临人生各个层面上势不可挡的冲突的直面袭来之时,人物和故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示,观众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感同身受的体会痛与恨。
第三幕,再次被迫回宫的甄嬛, 一改颓势积极应对一切的困苦, 并最终击溃所有的敌人在宫中站稳。主人公再次回宫,告别了懵懂无知,变得主动而积极,在面对一次次的刁难她不像第一幕第二幕的一味的承受,而是奋起攻之的积极寻求的生活的突破口。主人公在此阶段干净利落地解决了在前面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心狠手辣的结束了一条又一条的次情节线索,在第三幕的完结篇中,故事进展在此高潮迭起, 动人心魄,“祺嫔之死”“陵蓉之死”“眉庄之死”“皇后落马”“果郡王之死”“皇帝之死”,情节点出现的频率高,一系列的次情节与一连串的序列相互交织编制出紧密而优美的网,令人目不暇接。随着传统中国文化里“邪不胜正”、“恶有恶报”的价值观在第三幕中的不断体现,反派人物被主角逐个消灭,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一再获得 “心灵审判”的愉悦感。
《甄嬛传》中主要人物有17位,主人公与对手角色的抗衡博弈支撑起这部神剧。其中情节简练清晰,冲突明显,时间相续,因果相连,线索错综复杂,单把任何一个人物单单提出来,我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段落故事的完整的起承转合, 任何一条线索都符合古典的戏剧结构,每个人物的情节线骨架精致小巧,脉络清晰,前期埋下精心设计的种种包袱,穿插其中的闪耀的重点场、重点幕、准高潮、高潮,大气沉稳、 不急不慢,一环一环节奏紧凑,高潮过后干净利落的收尾, 不拖泥带水的甩掉人物,淋漓畅快,拍手称快。
摘要:看似简单的戏剧式结构在本剧中被大量的运用。任何一条人物线索单出来都符合古典的戏剧结构,由激励事件将故事引入三幕式的结构当中,其中穿插着两个情节点,在第三幕处出现华丽的高潮,结尾处加上一个完满的闭合式结局。《甄嬛传》突破了传统长篇电视剧的情节的单调和冗长,全剧节奏明快,牢牢把握住观众的期待心理,为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甄嬛传》有个“美国梦” 篇11
当在微博上看到《甄嬛传》要漂洋过海,再去美国火一把的时候,我真心凌乱了。脑袋里跳出的第一个词是“How”。通俗点,就是“怎么去啊?”那些甄嬛体要怎么变成蝌蚪文呢?隔天就发现,网友的实干精神的确让人佩服!
先看看调侃的网友们是怎么样让《甄嬛传》在家门口先火了一把的:“叶答应Leaf agree、 华妃Hua fly、曹贵人Cao so expensive、安常在Safty always here……”如果你只是看到这里就已经趴下了,亲爱的那我只能告诉你们,你们的定力还不够。且不论那些个“No.17 Grandpa十七爷、10000 lucky and safe with gold万福金安、this really really good enough这真真是极好的”之类的翻译了,网友们还有恶搞经典:“Bitch is so bitch. 贱人就是矫情。”“Give you a 3.3333 meters red. 赏你一丈红。”着实是有让人吐血的功力。不知道念出这些台词的小主少爷们会是什么心情?
所以各小主少爷们想要去玩转美国还真的有点难度,可导演郑晓龙却信心满满。原来并不是只有我们看美剧,美国人也看中剧。实际上,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不少网友们也在偷偷追中剧,他们有专门的中国影视剧论坛,甚至还有专门的字幕组来翻译时下中国最流行的古装剧——《步步惊心》《还珠格格》《仙剑奇侠传》《倾世皇妃》,還有金庸大师的武侠剧人气都很高。粉丝们甚至会一起讨论《步步惊心》里究竟是四爷帅还是八爷帅之类的,原来世界各地的剧粉们都是一样的!
一个名为“Asianfanatics”的论坛很受欢迎,里面有专门的字幕组对电视剧进行翻译,其中包括了中国、韩国、日本出产的电影、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在每个板块下面还详细分为“明星”、“字幕组”、“古装”、“现代”等,甚至包括明星八卦。
让人不禁质疑,我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老外真的能理解吗?但影评人却表示这是多虑。周黎明直言,“那些很甄嬛的说法并非不能传神地翻译成英文。‘贱人太矫情’一语靠软件可以翻译成‘ The bitch is pretentious’。其实,真要找对应的表达,我觉得可以很简单地说La-di-da!若是配音,可以重复一次:La-di-da!La-di-da!《安妮·霍尔》中的经典台词。”
翻译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是否准确,其实很多外国电影翻译成中文时,都会请翻译高手。比如《云图》邀请的就是《功夫熊猫》的翻译组。所以想《甄嬛传》去到美国应该也不会有很大的阻碍。想当年《卧虎藏龙》能够拿下奥斯卡奖的“最佳外语片”,成为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华语片,除影片本身外,电影的英文字幕也堪称传神,有些语句还非常煽情。这使得西方人更易于了解剧情看懂电影,很多影迷看到最后甚至还掉下了眼泪。
走向世界的《甄嬛传》 篇12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最早在西方传播学界兴起,但对于这一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精准定义。传播学者伊契尔·索勒· 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对于该词的推广与普及功不可没。 1983年,“普尔提出了‘传播形态聚合’(the convergence of modes),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1]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媒介融合界定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2]我国学者蔡雯和王学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媒介融合”的研究,归纳出“媒介融合”所包含的三个核心内容为: 媒介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媒介终端的融合。[3]媒介融合可以说涉及到了媒介的方方面面,是内容、技术上的融合,也是产业上的融合,不同新旧媒体之间互动合作,相互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了各类媒介产业共同发展之势。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电视剧产业作为传统电视媒体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面对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也应寻求转变,与新媒体合作,谋求长远发展。“媒介融合应是媒介形态、结构、流程以及传播方式的全方位融合,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融合态势,为传统电视媒体改变自我、寻求发展提供了机遇,它们纷纷抛弃既有的基于单一产业的营销方式,开始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营销战略,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4]电视剧产业应当探索发展新型传播模式,加强与新媒体在各方面的互动合作,从而在媒介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谋求内容丰富的同时,更要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增广覆盖面,顺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实现资源传播效益的最大化。有部分电视剧通过跨媒体合作传播,对其资源进行了深度整合,延长了电视剧的生命周期,赢得口碑的同时实现了电视剧的高效传播。
电视剧《甄嬛传》自播出起就引发了收视狂潮,口碑极佳,至今仍有上星频道对其进行多次轮播,网络点播率也还在不断增加。《甄嬛传》不仅在大陆地区引起很大的反响与热烈的讨论,在台湾地区的华视频道开播后,更是刷新了华视八点档的多年收视纪录。2015年3月15日,美版《甄嬛传》 电视电影在美国收费视频网站Nex Flix正式上线,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输出树立了一个典范。
在媒介融合时代,《甄嬛传》很好地整合了各类媒体的优势作用,通过多个发行渠道整合营销传播,让新旧媒体充分进行优势互补,利用传统媒体设置议程,并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随意性等特点,将电视剧相关信息传递给观众,实现了该剧的高效传播,展现出多媒体、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特点,从而为我国电视剧产业制定传播策略树立了典范,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传统媒体:整合传播中的议程设置
传统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具有权威性、覆盖范围广等优势,作为大众媒体,具有为公众设置议程的作用。“议程设置” 指明了媒介设置与公众议程的关系,大众媒介对某件事的强调程度是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的,即受众在当下关注什么,很大程度是由媒介来决定的,因此传统媒体影响力不容小觑。
《甄嬛传》在传统媒体上的营销宣传是非常成功的,它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电台等传统媒体各自的优点,不断扩大宣传阵地,持续增强电视剧的曝光度,不断吸引受众的关注与热议,从而保持人气,稳定收视。
(一)电视台
2012年3月26日,《甄嬛传》最先在电视媒体上播出, 上星首播平台是安徽卫视和东方卫视。这两个电视台为了扩大《甄嬛传》的收视率,赢得更多观众,在议程设置上下了一番功夫。
首播前期,安徽卫视围绕着《甄嬛传》的剧情、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设置议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安徽卫视剪辑制作了多款宣传片花:有冲突激烈的剧情概念版、古意盎然的京剧版、孙俪的自我介绍版、原著作者流潋紫和插画作家陈柏言的推荐版等20多个版本,通过在其平台上反复播放多版宣传片花,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宣传体验,引发观众热议, 从而保持观众对该剧的持续关注与期待。在首播前日,安徽卫视举行了盛大的首映典礼———“安徽卫视华美甄嬛夜”,制片人曹平、导演郑晓龙率领孙俪、陈建斌等众位主演现身。首映现场,各位主演都展示了剧中的“绝技”,让观众领略了“娘娘”、“小主”们的歌舞乐器表演,并在现场揭秘《甄嬛传》幕前幕后的故事。盛大的首映典礼让观众对剧中人物关系、剧情加深了了解,从而对该剧的播出充满期待。安徽卫视还在线下举行了各类活动,如策划“甄嬛风筝节”,于2012年3月24、25两日,在合肥、南京、武汉、杭州四大城市放飞风筝。风筝节紧扣《甄嬛传》剧中情节,内容上精心打造,不仅有多种传统风筝的大型风筝嘉年华,现场更有各款神秘的“甄嬛”风筝惊艳亮相。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安徽卫视不断加强对《甄嬛传》的宣传力度,为观众设置“甄嬛传”相关的议题,吸引广大观众对该剧的关注,引发观众对该剧的热议, 《甄嬛传》未播先热。
通过前期的大力宣传,安徽卫视《甄嬛传》首播成绩非常不错,3月26日开播收视位列同时段第3[5],在播出早期(3月26日至4月1日)一直稳居第3。
东方卫视3月26日开播收视仅位列同时段第8,配合该剧播出,东方卫视推出了“甄嬛升职记”的微电影版块,每天把《甄嬛传》中斗智斗勇的情节做成“职场36计”,并以直播的方式与观众进行短信互动。东方卫视利用《甄嬛传》的剧情,设置贴近上海等大都市白领职场生活的议题,将后宫诡谲多变的宫斗比喻成职场激烈而又微妙的竞争,将后宫小主们的晋升之路喻为职场晋级之路,为职场“菜鸟”指明方向, 催生观众对该剧的期待和关注。随着剧情推进,东方卫视的收视率明显上涨,4月3日播出第17、18集时,甚至飙升至同时段第2,超过了当日位居第3的东方卫视。
在《甄嬛传》播映的同时,安徽卫视特别围绕它推出了一档节目———《石破天惊说甄嬛》,让节目主持人以一种睿智幽默的方式来还原历史中那些“石破天惊”的本来面目,配合每天播出的电视剧情节,探讨剧情所涉及的真实历史,通过将电视剧与真实历史进行对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互融合, 用一种别出心裁的讲述方式同观众们一起分享观剧心得,寓教于乐,激发观众的观剧热情。此档节目与电视剧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相互配合,相互推广。此外,安徽卫视还在其著名的两档访谈节目《说出你的故事》和《非常静距离》中邀请主演孙俪来作嘉宾,分别揭秘她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的情感历程以及与其他演员之间的互动故事,尤其是《非常静距离》属于娱乐访谈节目,更多地关注明星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的各种花絮,更为幽默风趣,更易吸引观众。这两档节目,都有利于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电视剧《甄嬛传》上,从而促进了电视剧的知名度和观众的认知度。
随着该剧的热播,安徽卫视、东方卫视展开线上线下各类活动的宣传,加强议题的热度,观众观剧热度持续升温,口碑逐渐建立。在播出后期,该剧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持续走高, 自4月10日第31、32集至5月2日第75、76集,安徽卫视、东方卫视的收视一直分别稳居同时段第1、第2位,该剧传播范围在不断扩大,传播影响力大大增强。
《甄嬛传》在台湾华视频道持续热播时,导演郑晓龙携主演孙俪、陈建斌等人亲自到台湾地区进行宣传,为电视剧造势。召开粉丝见面会的同时,接受台湾华视的专访,为台湾观众分享戏里戏外的趣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持续炒热“甄嬛传”相关话题,引爆台湾地区的“甄嬛热”,观看《甄嬛传》逐渐成为一种流行。台湾主持人小S在其著名的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中,也常常把“本宫”、“小主”等《甄嬛传》中的经典台词挂在嘴上,可见该剧在台湾受欢迎的程度。
(二)报刊和电台:拓宽了电视的议程设置渠道
除了安徽卫视、东方卫视等播出电视台积极策划一系列活动来扩大电视剧的影响力外,电视剧的主创人员也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来扩大该剧传播范围。
该剧主演孙俪2012年5月成为《南都娱乐周刊》的封面人物,并接受该刊记者的采访,该期封面标题为“孙俪:家人都叫我娘娘”。《南都娱乐周刊》通过策划报道,将孙俪饰演的“甄嬛”这一角色与她现实中的生活联系起来,试图了解她在该剧爆红之后的喜与忧,了解《甄嬛传》对她现实生活及未来演艺活动的影响。由此,让读者对主演孙俪戏外生活有所了解的同时,再次强调了“甄嬛传”这一话题,在读者中掀起相关讨论的热潮。
《甄嬛传》中温太医的扮演者张晓龙不仅是演员,还是该剧的礼仪指导,作为一名宫廷礼仪专家,他精通各类古典礼仪。2012年1月,张晓龙参加了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新年说礼》节目,为电台听众全面解读古典礼仪知识,并分享《甄嬛传》里礼仪设计上的细节与创新,普及礼仪知识的同时,更让“甄嬛传中的礼仪”等相关话题在听众中引发热议,吸引听众去观看《甄嬛传》,注意剧中各类礼仪细节。
通过这些主创人员在传统媒体上的亲身宣传与推广,强调“甄嬛传”的相关议题,增强了该剧的关注度,扩大了该剧的传播范围。
二、新媒体平台中的《甄嬛传》传播模型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具有超越传统媒体的优势,如随意性、交互性等,对于《甄嬛传》大规模、集中式的讨论就开始于网络。通过视频网站的宣传与热播、微博、贴吧等SNS的热议与传播,《甄嬛传》获得了网民们极高的关注度,相关话题热度持续不减,在网络上的舆论声势逐渐增强, 口碑极佳,然后反作用于传统媒体,收视一路飘红。新媒体为受众主动参与电视剧互动提供了可能,激发了普通观众的观剧热情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从而加强了电视剧的影响力。
(一)视频网站
《甄嬛传》 制作方与视频网站进行了合作,乐视网以2000万买下了它的独家网络播放版权。乐视网充分利用独播优势,在网站上线播出之际,积极策划各类活动对该剧进行宣传。制作各类宣传片,发布大量该剧相关视频,在其平台上对用户进行推送传播。用户在乐视网观看视频的同时,也可以在网站评论栏中参与实时讨论,与其它观剧者共同热议剧情。乐视网由此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从而更好地制定下一步宣传策略,持续引导受众热议,加强宣传效果。
3月26日美版《甄嬛传》在乐视网上播出。播出之前,乐视网再次启动了策划宣传,引导网民对《甄嬛传》经典台词的英文翻译进行热议。网友们说“常在”可以译为“always here”,“贵人”可以译成“so expensive”,华妃娘娘的金句“贱人就是矫情”则译成“bitch is bitch”。但美版《甄嬛传》播出后,网民们发现官方简单地将贵妃、嫔、贵人、常在译成了 “First attendant”和“Lady”,而华妃娘娘的经典台词更是直接被删掉了。于是众多网友对此进行吐槽,认为官方这样的翻译失去了台词原有的美感与语境,还不如网民朋友的经典翻译,掀起了观众对美版《甄嬛传》讨论的热潮,增强了观众对该剧的关注度。美版《甄嬛传》上线之后,乐视网不仅将其放在首页宣传,而且将原版《甄嬛传》也放在了首页的醒目位置,并配上宣传标题“中外对比更酸爽”,让观众将中外两版《甄嬛传》同时对比观看,引发热议。
现今网民群体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视频网站的基础用户正在不断扩大。 通过乐视网的宣传与热播,更多的网民关注了《甄嬛传》,参与到相关的讨论之中。同时,通过网络上的热议,吸引更多的人去观看该剧,增加了网站的点击播放量。
(二)社交网站
在网络上,观众是受众更是传播者,他们可以在微博、贴吧等SNS上讨论与《甄嬛传》相关的人和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电视剧的传播效果,间接宣传了电视剧。《甄嬛传》原本就是由一部人气较高的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在网络上拥有一定的人气基础,拍成电视剧后,更能吸引这部网络小说的爱好者去观看和热议。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进行即时信息分享与传播的自媒体平台,在商业化的浪潮中,它也逐渐成为了企业进行推广宣传的一种营销平台。
在安徽卫视开播《甄嬛传》之前,该台号召所有工作人员将微博帐号的头像改为孙俪饰演的“甄嬛”的头像,在微博上炒热“一秒钟变嬛嬛”的话题。通过炒热这一话题,在网络上配合了其平台上的宣传,可以促使部分网民关注电视剧在该台的播出,增加收视。
《甄嬛传》制片方也开通了官方微博,帐户名为“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官方微博”,在其微博上为粉丝们提供该剧演员和剧情等一系列相关的消息,并且在该微博帐号的相关推荐中有各主创人员的微博帐号链接,方便粉丝们关注主创人员,进行互动。截止到2015年3月21日,此官方帐号共发布了1976篇微博,在电视剧播出近三年后,关注粉丝仍有38477人。在电视剧热度减退的时间里,该帐号仍会不时更新,发布与电视剧相关、更多的是与电视剧主演相关的微博。 近期,美版《甄嬛传》正在热播,此帐号又活跃起来,发布宣传微博,转发其他用户发布的与美版《甄嬛传》相关的微博,与网友们进行互动,增强传播效果。
乐视网也与微博进行了合作宣传,播映《甄嬛传》的同时,开通剧中虚拟人物的微博,帐号名称就为“钮钴禄 - 甄嬛”、“华妃 - 年世兰”、“雍正 - 四郎”等,配合播出剧情,模仿对应人物的语气发布相关微博。不仅有虚拟人物之间的微博互动,剧中华妃娘娘的扮演者蒋欣也参与到与虚拟人物的微博互动之中,转发“华妃 - 年世兰”的微博并说:“竟敢冒充本宫!周宁海!赐……”引发粉丝热议。乐视网通过这一策划活动,吸引观众眼球,催发热议,及时地得到了网民们对播出剧情热烈的的反馈。
“甄嬛体”也是最先在微博上流行起来,所谓“甄嬛体”是指模仿《甄嬛传》剧中人物古风十足的台词,来表达现实生活感受。通过微博上的热议,在网络上掀起了模仿“甄嬛体”说话的狂潮。剧中“这真真是极好的”“贱人就是矫情”“臣妾做不到啊”等经典台词引起网友们热议与模仿的同时,娱乐明星们也纷纷加入“甄嬛体”创作的大队伍之中。《甄嬛传》主演孙俪就于2012年5月7日发布一条微博:“哎呀,在下所生长的面部位置是极好的,于娘娘的朱唇下若隐若现,是最好不过了。我愿旺财又旺福,虽会粉底遮不住,倒也不负恩泽。” 说人话:“俺是一颗美人痣,真不是痘痘!”她的粉丝评论说: “经过鉴定,甄娘娘是一位多才多艺,超爱狗狗的逗比女汉子。”王菲也于当日在其名为“veggieg”的微博帐号中发布了一条修行版“甄嬛体”的微博,“生老病死本是苦的,只是既已得了这暇满人身,断是辜负不得的,若能知苦离苦,解脱自在,倒也不负这累世修来的福报 ~ 修行吧小主们,飞越轮回是根本呐”。于是她的粉丝也纷纷模仿“甄嬛体”进行评论,如 “小主说的甚是有理”、“此话极好”等。《甄嬛传》在台湾地区热播后,众多台湾明星也模仿起“甄嬛体”讲话,蔡依林曾发布微博:“本宫现可真乏了,工作多个时辰都快翻白眼了!但望着这幅画,便想到本宫登基之日指日可待,就窃笑了一晌, 好画!”并配上粉丝送给她的皇后造型的画像,有她的粉丝评论道:“不是早已是蔡皇后了?”通过娱乐明星这类“意见领袖”的模仿,与他们粉丝群体进行互动,加速了“甄嬛体”这一话题的传播。“甄嬛体”的模仿热潮,促进了电视剧的推广,也更加强了该剧的影响力,促使其在网络上获得了较强的舆论声势。
截止到2015年3月26日,微博上“甄嬛传”这一话题的阅读量已达1.8亿次,相关讨论已超过10万条,“美版甄嬛传”这一话题的阅读量也已达到2200多万次,相关讨论有15000多条,可见网民对其的关注度与热议度。
贴吧是一个相同兴趣爱好者聚集起来进行信息分享与交流的社交平台,网民们可以在这里发表意见、分享信息、结交朋友、展现自我。随着《甄嬛传》在网络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其的网络讨论越来越多,制作方也在百度贴吧上建立了 “后宫甄嬛传电视剧吧”,在贴吧里引导网民探讨与电视剧相关的各类话题,除了探讨与该剧的情节、人物和演员相关的事件之外,还谈论到了剧中人物服饰、医药物品等话题,与大众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甚至还有网民将剧中宫斗剧情与现实中自己的职场生活对应起来,将《甄嬛传》奉为“职场生存宝典”。截止至2015年3月21日,该剧贴吧有167585位关注者,共有帖子6688551篇。在贴吧中,各类观点融合,各类网民群体发声,制作方再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宣传,让各类话题持续升温,保持了电视剧的人气。
三、新旧媒体的整合传播:台网联动
“台网联动,是一种基于网络和电视的剧集播出、宣传、 互动、效果反馈于一身的现代跨媒体合作形式。”[6]通过台网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优势互补,整合营销,扩大受众覆盖面,及时获取观众反馈,共同获益。
电视剧《甄嬛传》的传播能够取得如此成功,就是善于利用各类媒介整合营销宣传,台网联动,充分发挥了各类媒体的优点。传统媒体仍然是受众最信任、最忠诚的媒体,电视媒体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媒介形式,在电视媒体上对该剧进行宣传,声画俱佳,引人入胜,短时间内就能让较多的观众对电视剧有所了解。在电视剧播出的同时,策划各类互动的线下活动,播出相关节目进行配合宣传,通过为观众设置电视剧相关的议题,引发受众关注,吸引观众观看,增加收视率。但是,电视媒体具有线性单向传播的劣势,画面声音转瞬即逝, 此时也就需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可以让观众随时随地自主选择观看《甄嬛传》,突破时空的限制,调动网民参与社交网络上与该剧相关的话题讨论,保持该剧在网络上的持续热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共同推进《甄嬛传》电视剧的宣传,加强了该剧的传播效果。通过各类媒体的共同推广宣传,该剧在开播前,就已经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与关注度,播出时,随着剧情的深入,相关讨论暴增,热播潮结束后,热度持续不减。可以说,《甄嬛传》正是通过利用台网联动宣传,台播、网播形成合力,创造了它的“收视神话”,实现了电视剧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走向世界的《甄嬛传》】推荐阅读:
走向世界的五金名城09-27
初二地理教案:走向世界的中国07-14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强音(国际论坛)10-16
走向世界07-31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07-27
中国秘书如何走向世界08-19
中国标准如何走向世界08-20
3 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教案07-30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08-08
走向政治的文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