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保险

2024-10-14

政策性保险(共12篇)

政策性保险 篇1

近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北京市2011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试行)〉的通知》,其中包括农机综合保险条款。2011年北京市农机综合保险包括农机损失保险、农机具机上人员责任保险、农机具第三者责任保险。

“农机损失保险”的参保对象是经农机管理部门登记并检验合格的、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和其他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用机械。“农机具机上人员责任保险”的参保对象中的“农机具”为经农机管理部门登记并检验合格的、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和其他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用机械,包括随主机作业的配套作业机械;“农机具机上人员”是指农机具驾驶人以及随本机作业人员。“农机具第三者责任保险”的参保对象中的“农机具”为经农机管理部门登记并检验合格、从事田间作业、实行牌证管理的联合收割机,包括随主机作业的配套作业机械;“第三者”是指保险农机具发生意外事故的受害人,但不包括被保险人以及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农机具的机上人员,“机上人员”包括驾驶员和随本机作业人员。

“农机损失保险”保险金额自以下方式中选择一种:一是按投保时保险农机的新机购置价确定;二是在投保时保险农机的新机购置价内协商确定,但保险金额不得低于新机购置价的40%。保险费率:拖拉机年费率为8‰;其他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用机械月费率为1.5‰。保险费由市财政补贴50%,区(县)级补贴由各区(县)自行确定。

“农机具机上人员责任保险”: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与保险费根据被保险农机具种类确定。其中拖拉机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与年保险费分为两挡,投保人可自行选择一挡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一是保险费400元/年,其中市级财政补贴200元。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0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万元。二是保险费700元/年,其中市级财政补贴350元。死亡伤残赔偿限额20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2万元。其他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用机械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与月保险费也分为两挡,投保人可自行选择一挡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一是保险费40元/月,其中市级财政补贴20元。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0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万元。二是保险费70元/月,其中市级财政补贴35元。死亡伤残赔偿限额20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2万元。

“农机具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险赔偿限额与保险费:保险费为50元/月,其中市级财政补贴25元。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0.5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0.2万元。

政策性保险 篇2

奶牛养殖保险条款

总则

第一条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保险标的第二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奶牛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以下简称保险奶牛):

(一)投保的奶牛品种必须在当地饲养1年以上(含);

(二)投保时奶牛畜龄在1周岁以上(含)7周岁以下(不含);

(三)投保奶牛经畜牧兽医部门验明无伤残,无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营养良好,饲养管理正常,能按所在地县级畜牧防疫部门审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并有记录,且奶牛必须具有能识别身份的统一标识;

(四)饲养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

(五)管理制度健全、饲养圈舍卫生、能够保证饲养质量。

投保人应将符合上述条件的奶牛全部投保,不得选择投保。

保险责任

第三条在保险期间内,由于下列原因直接造成保险奶牛死亡,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一)火灾、爆炸;

(二)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风灾、雷电、冰雹、冻灾;

(三)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

(四)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五)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炭疽、伪狂犬病、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出血性败血症、日本血吸虫病。

第四条在保险期间内,由于发生第三条第(五)项中列明的高传染性疫病,政府实施强制扑杀导致保险奶牛死亡,保险人也负责赔偿,但赔偿金额以保险金额扣减政府扑杀专项补贴金额的差额为限。

责任免除

第五条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雇用人员的故意行为、管理不善;

(二)除第四条规定的政府强制扑杀外的其他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

(三)保险奶牛在疾病观察期内患有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

第六条其他不属于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保险金额

第七条保险奶牛的每头保险金额参照奶牛品种、畜龄以及当地市场奶牛价格,由投保人与保险人协商确定,并在保险单中载明,但最高不得超过其投保时市场价格的6成。参照当地市场价格的6成协商确定,且不超过4000元。

保险金额=每头保险金额×保险数量

保险数量和每头奶牛的保险金额以保险单载明为准。

保险期间与观察期

第八条除另有约定外,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为一年,以保险单载明的起讫时间为准。

第九条 自保险期间开始之日起20日(含)内为保险奶牛的疾病观察期。保险奶牛在疾病观察期内因第三条第(五)项中列明的疾病导致死亡的及第四条中政府实施强制扑杀导致保险奶牛死亡的,保险人不负责赔偿。保险期间届满续保的奶牛,免除观察期。

保险人义务

第十条订立本保险合同时,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本保险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第十一条本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

第十二条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认为被保险人提供的有关索赔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补充提供。

第十三条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的赔偿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属于保险责任的核定。

保险人应当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保险金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保险金义务。保险合同对赔偿保险金的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赔偿保险金的义务。

保险人依照前款约定作出核定后,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自作出核定之日起三日内向被保险人发出拒绝赔偿保险金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

第十四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奶牛或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本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第十五条除另有约定外,投保人应在本保险合同成立时交清保险费。投保人未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交付保险费的,保险人可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合同自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书面通知送达投保人时解除,保险人有权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责任开始时至保险合同解除时期间的保险费。

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已交保险费与本保险合同约定应缴保险费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第十六条 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奶牛饲养管理的规定,搞好饲养管理,建立、健全和执行防疫、治疗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畜牧兽医部门和保险人的防疫防灾检查及合理建议,切实做好安全防疫防灾工作,维护保险奶牛的安全。

保险人可以对被保险人遵守前款约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投保人、被保险人应该认真付诸实施。

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奶牛安全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保险合同。

第十七条保险奶牛转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因保险奶牛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保险人自收到前款规定的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保险合同。

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履行本条规定的通知义务,因转让导致保险奶牛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在保险期间内,如保险奶牛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增加保险费或解除保险合同。

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约定的通知义务,因保险奶牛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该:

(一)尽力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否则,对因此扩大的损失,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及时通知保险人,并书面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损失情况;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致使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的,保险人对无法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经及时知道或者应当及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除外;

(三)保护事故现场,允许并且协助保险人进行事故调查。

第二十条 被保险人请求赔偿时,应向保险人提供下列证明和资料:

(一)保险单正本;

(二)索赔申请书;

(三)损失清单;

(四)政府畜牧防疫监督管理机构出具的真实合法的诊断证明、死亡原因证明和防疫记录等证明材料;

(五)投保人、被保险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约定义务,导致保险人无法核实损失情况的,保险人对无法核实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处理

第二十一条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奶牛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

第二十二条 保险奶牛死亡后,如果有残余价值,应由双方协商处理。如折归被保险人的,由双方协商确定其价值,并在保险赔款中扣除。

第二十三条 保险奶牛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死亡,保险人按以下方式计算赔偿:

(一)发生第三条列明的保险事故,赔偿金额计算如下:

赔偿金额=死亡数量×每头保险金额-残值

(二)发生第四条列明的扑杀事故,赔偿金额计算如下:

赔偿金额=死亡数量×(每头保险金额-每头奶牛政府扑杀专项补贴金额)第二十四条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数量小于其可保数量时,可以区分保险数量与非保险数量的,保险人以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数量为赔偿计算标准;无法区分保险数量与非保险数量的,保险人按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数量与可保数量的比例计算赔偿。

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数量大于其可保数量时,保险人以可保数量为赔偿计算标准。

本条所指可保数量指符合第二条规定的保险奶牛实际养殖数量。

第二十五条发生保险事故时,若保险奶牛每头保险金额低于或等于出险时的实际价值,则以每头保险金额为赔偿计算标准;若保险奶牛每头保险金额高于出险时的实际价值,则以出险时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第二十六条保险事故发生时,如果存在重复保险,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相应保险金额与其他保险合同及本保险合同相应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其他保险人应承担的赔偿金额,本保险人不负责垫付。若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导致保险人多支付赔偿金的,保险人有权向被保险人追回多支付的部分。

第二十七条保险奶牛发生部分损失,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后,本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保险数量自损失发生之日起相应减少,保险人不退还保险金额减少部分的保险费。

第二十八条未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责任,不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方负责赔偿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被保险人已经从有关责任方取得赔偿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已从有关责任方取得的赔偿金额。

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权利的,该行为无效;由于被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可以扣减或者要求返还相应的保险金。

第三十条被保险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争议处理与法律适用

第三十一条因履行本保险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保险单载明的仲裁机构仲裁;保险单未载明仲裁机构或者争议发生后未达成仲裁协议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二条与本保险合同有关的以及履行本保险合同产生的一切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法律)。

其他事项

第三十三条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按短期费率计收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期间的保险费,并退还剩余部分保险费。

第三十四条保险奶牛发生全部损失,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在履行赔偿义务后,本保险合同终止;不属于保险责任的,本保险合同终止,保险人按短期费率计收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损失发生之日止期间的保险费,并退还剩余部分保险费。

释义

第三十五条本保险合同涉及下列术语时,适用下列释义:

(一)火灾: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燃烧现象,即有热有光有火焰;2.偶然、意外发生的燃烧;3.燃烧失去控制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

(二)爆炸:包括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指由于液体、固体变为蒸汽或其他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化学性爆炸指物体在瞬间分解或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很大的压力向四周扩散的现象。

(三)暴雨:指每小时降雨量达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降雨。

(四)洪水:指山洪暴发、江河泛滥、潮水上岸及倒灌。

(五)风灾:包括暴风、龙卷风、台风等风力8级以上,风力在17.2米/秒以上的自然风。

(六)雷电:指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其破坏形式分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

(七)冰雹:从强烈对流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是直径大于5毫米,核心坚硬的固体降水。

(八)冻灾:指冷空气活动等原因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的气温突然下降到O℃以下的短时间低温灾害。

(九)泥石流:由于雨水、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十)山体滑坡:山体上不稳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十一)建筑物体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指空中飞行器、人造卫星、陨石坠落,吊车、行车在运行时发生的物体坠落,人工开凿或爆炸而致石方、石块、土方飞射、塌下,建筑物倒塌、倒落、倾倒,以及其他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十二)地震:地壳发生的震动。

(十三)重大过失行为:指行为人不但没有遵守法律规范对其较高要求,甚至连人们都应当注意并能注意的一般标准也未达到的行为。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

奶牛养殖保险费率表

一、保险费率

6%

二、保险费

政策性农业保险知识问答 篇3

1.9农户需要交多少保险费?

按照目前的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80%的保费,农户只需承担20%。农民自交保费金额为:玉米60元/公顷、水稻64元/公顷、大豆40元/公顷、花生28元/公顷、葵花籽28元/公顷。

1.10参保的农作物受灾后,能获得多少赔偿?

按照保险条款约定,具体损失赔偿如下:

1.10.1损失程度在3成(含3成)以下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不构成灾害,不予赔偿。

1.10.2绝收的,根据灾害发生时间,按照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可获得不同比例的赔偿金额,最多可获得赔偿金额为:玉米3000元/公顷、水稻4000元/公顷、大豆2500元/公顷、花生2000元/公顷、葵花籽2000元/公顷。

计算公式:赔款金额=单位保险金额×受灾面积×不同生长期赔偿比例

1.10.3部分损失的,根据损失程度按比例给予赔偿。

计算公式:赔款金额=保险金额×(损失程度-30%)×对应赔偿系数×受灾面积

1.11农民怎样参加保险?

由村委会组织投保,農民只需在《投保明细表》上如实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投保面积、地块名称及存折(卡)号等内容,交上保险费就可以了。承保结束后,保险公司通过代理部门向参保农户送达《农作物种植成本保险合同告知单》,农户可以从告知单上了解详细保险内容。

1.12受灾后找谁?灾害损失如何确定?

灾害发生后,出险农户直接向所在地村委会报案(由村委会逐级报案)。由县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聘请农业专家进行查勘定损,保险公司依据定损结果进行理算,确定赔偿金额。定损赔偿结果将在村里进行公示,农户可以从公示栏上了解赔偿情况,并有权对赔偿情况进行监督。

1.13怎么领取赔款?

公示后发放赔款,赔款将通过银行打入理赔农户的存折(卡)中,实行“零现金”发放,广大农户要注意查收领取。

2.养殖业保险

2.1如何参加能繁母猪保险?

由村委会或畜牧部门组织投保,农户需在《投保明细表》上如实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和投保能繁母猪的耳标号码、品种、月龄、体重、毛色等内容,并一次性交清保险费。承保结束后,保险公司通过代理部门向参保农户送达《养殖业保险合同告知单》,农户可以从告知单上了解详细保险内容。(未完,待续)

政策性保险 篇4

一、我国农业保险业发展过程

我国农业保险从1982年开办以来, 经历了20多年的曲折发展过程。

(一) 开启与波动发展阶段

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农业保险业务, 业务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 1992年达到顶峰, 当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6亿元, 占全国保费总收入的2.16%, 农业保险深度为0.14%, 保险密度为0.96元;同时, 赔付率也大幅上升, 高达119%, 完全是亏本经营[2] 。随着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 特别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向商业性保险公司转变后, 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2000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下降到3.87亿元, 2002年农业保险规模跌到20年来的最低谷, 当年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3亿元, 占全国保险业总保费的0.14%, 农业保险深度仅为0.02%, 农业保险密度仅为0.38元, 全国2.3亿农户, 户均保费不足2元[3] 。据统计, 1982-2002年期间, 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高达88%, 远高于农业保险经营盈亏平衡点79%的赔付率, 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长期亏损, 各家保险公司相继取消了农业保险的经营。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产保险公司仍有经营, 但品种很少、规模很小。可以说, 我国用了21年的时间, 得出了与国际农业保险同行相同的结论:农业保险不能实行商业化动作。

(二) 改革与升温发展阶段

随着近年来“三农”问题的不断升温, 农业保险对“三农”的“保护伞”作用日益突出, 政策性农业保险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2003年10月21日,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2004年中央1号文件又提出了“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 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2005年中央1号文件还强调“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 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2004年中国保监会在上海、黑龙江、吉林等9个省区市启动了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2005年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要求, 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的力度。2006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试点工作,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党和国家对农业保险的发展引起高度关注, 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组成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小组, 依托试点载体, 研究探索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 进展令人欣慰。可以说, 中国农业保险业发展的春天来到了。

二、我国农业保险商业性运营的困难分析

农业和保险业是我国两个典型的弱势产业, 而它们两个结合的农业保险则是弱弱结合的更弱势产业, 具有风险大、成本高、盈利低的规律特点。农业保险的对象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生命的动植物, 从理论上讲, 不具有“理想的可保风险条件”, 对这种“不可保风险”进行的保险, 自然存在高风险、高费用、高成本、预期利益有限的特点, 违反了保险业的“危险分散、大数法则”的原理, 决定了农业保险从整体上不具有盈利性, 其保险产品难以商品化[4] 。因此, 农业保险是保险业中的特殊部分, 商业性运营是行不通的。我国农业保险商业性运营已经进入了“供给不足、需求乏力”的困境。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矛盾”[1] 。

(一) 农业保险的外部性与商业运营的趋利性之间的矛盾

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决定了农业保险具有较强的外部性, 单一依靠市场机制的配置会造成市场的失灵, 要求政府履行其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的职责。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 趋利性的目标追求, 偏低的边际收益, 会导致农业保险经营者以经济利益的回报程度来选择保险险种, 从而降低农业险种的投入和经营强度, 因为农业保险经营者不会主动为政府或社会承担外部性造成的经济损失。矛盾的结果, 必然是农业保险业发展、特别是外部性突出的农业险种发展的萎缩, 乃至消失, 农业保险供给不足。

(二) 农业保险的低补偿性与农业产业的高风险性之间的矛盾

农业产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产业, 由于产业的弱质性和农业生产经营设施条件的缺乏, 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造成的损失非常大, 并且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农业保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但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保护伞”的农业保险业, 由于受自身收益和险种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对农业灾害的补偿水平却很低, 远远低于实际损失的价值。据测算, 1998-2000年需要补偿的农业损失平均每年为168亿元, 而通过农业保险平均年补偿为4.5亿元, 仅占0.27%。

(三) 农业保险的高成本与农户家庭的低收入之间的矛盾

农业保险以大数定律为基础, 投保多则保费低、保障足。农业产业的高风险性、空间的分散性、时间的季节性、定损的复杂性, 造成了农业保险的高成本性, 农业保险需要比一般城镇保险付出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就决定了农业保险实现正常运营必须要有高费率保障, 一些地区农作物保险的费率高达10%。然而, 由于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低下, 对农业保险的支付能力有限, 从而导致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严重缺乏。

(四) 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与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

受农业经营者自身属性、小农意识和低文化素质的影响, 加上法律制度的缺失, 导致农业保险中道德风险比较严重, 监督控制成本难以降低。农业保险作为发展和保护农业的一种制度, 对相关法律又有相当的依赖性, 而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的规定非常笼统。由于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制度的缺乏, 导致道德风险给农业保险机构造成很大损失, 更使得农业保险经营者赔付率居高不下, 这是造成农业保险陷入困境的最根本的制度原因。

三、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的可行之策

(一) 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

农业保险具有鲜明的两个特点即高赔付率和高保费率。高赔付率和高保费率这两个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只能是政策性保险, 而不能是商业性保险。首先, 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双重高风险, 这一高风险特点, 导致农业保险自身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据统计, 从1982年至1996年的14年中, 江苏省农业保险经营的累计赔付率达103.2%, 加上20%的费用率, 实际亏损率23.2%, 这与一般商业保险的经营目的严重背离, 从而使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保险领域[5] 。其次, 农业保险的保费率相对农业收入来说是偏高的, 按农业受灾率制定的农业保险费率一般占农产品产值的8%-12%, 甚至更高。农民虽有保险的强烈要求, 却没有承担高额保险费的能力, 从而导致农业保险的承担密度很低, 农业保险公司难以形成起码的规模效益。最后, 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又使保险基金自身不能积累, 因此单纯依靠农民保费收入的农业商业性保险业务是难以维持的[6] 。很显然, 农业保险不可能成为纯粹的商业险种, 只能是政策性保险。

(二)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已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农业保护措施之一

目前, 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其中, 既有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 也有菲律宾、印度、智利、毛里求斯等发展中国家。各国根据自身国情不同, 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政策。如政府主办、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 政府主办、政府成立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 政府补贴、社会组织经营的发展模式, 政府和金融机构主办、政府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自愿互助合作经营的发展模式, 等等。但是, 不管采取那种模式,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那就是针对农业风险的相对集中性、风险损失的相对严重性、风险承担者的分散性以及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 为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 通过立法来强化政策支持, 提高政府干预和管理农业保险的能力。几乎所有国家的农业保险制度多建立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基础上, 实行低费率和高补贴的政策, 是典型的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制度。例如, 美国政府从1995年开始, 为开办农业保险的19个公司提供相当于其农业保险费31%的补贴;日本政府补贴农民水稻保费的50%-60%, 补贴麦类保费的50%-70%, 若遇特大灾害, 政府承担80%-100%的保险赔款。

(三) 实践证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成效明显

我国北京、上海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 农业政策性方面的保险业务开展得比较好, 并取得明显成效。如上海农民在养殖业及蔬菜、水稻等种植业方面投保, 可获得政府25%-45%的保险费补贴。在2002年的3次台风暴雨灾害中, 受灾的上海投保农民都及时获得了赔款, 有效地化解了农业风险, 确保了种植业和养殖业收益。2004年北京市房山区开展红小豆的政策性农业保险, 区政府拿出100万元补助支持5万多亩的农业保险, 结果红小豆丰收, 产品全部出口日本供不应求, 创汇800万美元。

四、推进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对策

(一) 深化对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必要性认识

一是要把建立和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稳定大局的高度, 认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要把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纳入我国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加强领导, 狠抓落实, 实施优惠的税收、立法及资金补贴等政策, 真正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在农村经济中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作用。三是要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宣传教育, 采取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保险机构开展宣传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 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农业保险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保障农民增收、稳定农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消除将农业保险视为“乱收费”、“增加农民负担”的错误看法[7] , 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农业保险工作。

(二)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规章建设

随着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亟需健全的法律体系予以保障。用法规形成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支持方式、经营主体应该享受的具体优惠政策、保险双方权利义务、业务经营范围、业务运作 (包括保险金额确定、费率形成机制、赔偿办法、会计核算制度等) 、财政补贴标准、农业再保险办法等, 形成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备的法律、制度保证, 有利于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行为, 避免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 或因财政困难而忽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 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当前, 一方面要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农业保险条例》、《农业政策性保险条例》、《农业再保险暂行办法》等;另一方面要完善《保险法》中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村、农业保险业务的有关法律条款。

(三) 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

对农业保险予以财政支持, 是WTO对农业扶持的重要绿色通道。国家保监会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争取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税收、再保险和农业风险基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国家要增加农业风险基金额度, 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对农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农业再保险提供经济支持。国家财政部门要实施优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收政策, 在遭受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的特殊情况下, 还可实施国家财政紧急援助政策, 促进农业保险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四) 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的发展体系

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实际, 要采取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的办法, 探索发展途径, 建立和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体系。一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开展对高风险的农业保险业务, 实行非盈利性的政策性经营, 行使农业再保险机构职能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业的行业管理, 负责监管农业保险基金, 起草政策性农业保险法规, 指导农业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活动;二是建立互助合作保险组织, 作为政策性保险的必要补充;三是鼓励现有的商业保险公司 (如财保、寿保、太保、平保等) 开发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四是引进外资专业保险公司, 加大对我国农村和农业保险的力度。五是建立我国农业再保险机制, 实施农业风险产业立体保持格局, 真正形成我国组织多形式、所有制度多结构、业务多层次、融资多渠道的农业保险体系。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2006-06-26 (1) .

[2]杜彦坤.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的基本思路[N].经济参考报, 2005-09-17 (6) .

[3]梁敏.我国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障模式[N].保险研究, 2005 (12) :70-72.

[4]陈泰超.对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探讨[J].金融参考, 2005 (3) :13-18.

[5]唐金成.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J].金额理论与实践, 2005 (9) :66-68.

[6]陈穗红.寻找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突破口[J].财经界, 2005 (3) :100-105.

政策性农业保险1 篇5

4、政策性农业保险

案例、定义、属性、类型(分类)、开展情况(全国及广西)、国内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开展的问题及对策(红色字体的是找不到的,你们去保险公司问问吧)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定义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开展的由政府提供保费补贴的特定农作物、特定养殖品种的保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财政对农民保费实行补贴,农民在受灾后即可获得保险补偿的一种保险制度,是我国继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后的又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

案例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新近审结了北京市一例政策性农业保险合同纠纷,原告顺义区一村委会起诉被告某保险公司顺义支公司。

原告村委会诉称:2008年7月,村委会与保险公司签订510.5亩政策性玉米保险,每亩有效保险金额400元。保险合同签订后,原告村村民种植的玉米遭到了暴风雨的侵害,农民损失严重。保险公司两次来村进行查勘定损工作,查勘定损结果是20%到95%不等,共计实际受灾亩数为145.2亩,保险公司应赔偿保险金额5.8万余元。2008年12月,保险公司赔偿1.4万余元,尚欠4.3万余元,经多次催要未果。

而保险公司辩称:我公司应赔偿保险金额5.8万余元是以我公司承保时每亩赔偿的最高限额400元乘以实际受损面积计算出来的,但必须符合《玉米种植保险条款》,全部绝产为八级以上大风造成玉米茎秆后倒伏、暴雨造成洪涝后浸泡3天以上的地块,造成保险玉米全部毁坏,不能恢复生长,失去商品价值,按照每亩保险金额的100%计算赔偿。而二次自然灾害并未导致原告玉米全部绝产。原告的种植农户对受损玉米仍能继续生长的事实和按照保额25%的比例赔偿是认可的,并领取了保险赔偿金等。

法院经审理查明,保险公司在出险后对受损情况进行了现场查勘定损。根据现场查勘定损的情况确认承保玉米的损失程度为25%,保险公司据此赔付保险金1.4万余元,涉诉被保险玉米的种植农户在现场查勘记录表按手印后取走了上述保险赔偿金。

法院认为,村委会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实受损玉米发生了全部绝产的情形,所以村委会要求保险公司按照全部绝产的方式支付保险金的请求,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从总体来说,由于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农业保险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目前,农业保险的承保险种明显增多,覆盖领域不断拓宽,功能作用逐步发挥,处于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

2008年,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支持,保费补贴经费预算由2007年的21.5亿元增加到60.5亿元,对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由25%提高到35%,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已由2007年的6个省区扩展至16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截至2008年底,农业保险实现签单保费110.7亿元,同比增长112.5%,承包各类农作物5.32亿亩,约占全

国耕地面积的25%,参保农户达9000万户次,为农民提供了2397.4亿元风险保障。2009年1至11月,全国农业保险签单保费129.8亿元,同比增长23.2%。

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为种植面广且对促进“三农”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大宗农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等油料作物和其他农作物,补贴范围已经覆盖全国主要粮棉油产区。在养殖业保险补贴方面,保险标的为饲养量大且对保障人民生活、增加农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的养殖品种,包括:能繁母猪、奶牛和其他养殖品种。2008年在此基础上努力开展家禽、淡水养殖和地方特色农业等领域的保险服务。根据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林木、烟叶、葡萄等特色险种,进一步拓展了农业保险的服务领域。例如北京市200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新增了豆类、柿子、大桃等险种,承保险种已达到16个,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495亿元,惠及农户16.4万户,已覆盖全市主要农业资源30%。(这一段如果觉得太多了不要也行)

广西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广西是水灾、风灾、冰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同时也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省区,农业人口占比高达82%,农业总收入约占GDP的25%左右。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办农业保险以来,广西农业保险经历了迅速上升、规模萎缩、逐步回升几个发展阶段。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广西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8年全区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亿元,为上年的4.7倍;赔款支出1.2亿元,是上年的近23倍。

根据广西农业和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2008年9月广西在扶绥、陆川、浦北、资源分别确定甘蔗、水稻、蕉类、柑桔四个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自治区财政拿出50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200万元,余下部分由农民承担。

当前广西农业保险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业保险稳步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险覆盖面较窄。

二是发展不平衡。

三是保险市场体系不健全。

四是保险体制不完善。

广西今后发展农业保险应把握好几个重点:

一、要遵循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市场运作、共同负担、部门配合、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

二、抓好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的切入点。

三、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加大自治区和市两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分

担比例,尽量取消基层县市的财政补贴分担部分,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四、要探索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

目前我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农业保险公司经营亏损、导致业务萎缩,承包面积下降。

2.财政救助和紧急贷款缺少稳定性和风险共担机制。

3.其他与农业有关的风险保障制度发育不足,作用微弱。

对策

1、在适当进行保费补贴的同时,采取强制性、区域性投保措施,以保证必要的参与率。

2、对保险公司经营补贴要兼顾政策需要和效率,建立责任制约机制。

3、积极发挥基层保险机构和财政机关的作用,充分掌握保险对象的有关信息,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效率。

国内保险公司:

一、专业农业保险公司

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3月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设立的首家专业农保公司)

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国元农业保险公司

二、含有农业保险的其它保险公司:

新疆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即现在的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的商业保险公司

部分省市和地区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部分省市和地区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例如:义乌市支公司)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

法国安盟保险公司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政策性保险 篇6

从山东大蒜遭退运看质量纠纷引发的出口风险

2015年年初,山东蒜农出口韩国2200吨大蒜因为韩国方面质检不合格遭到退运一事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此事件中,蒜农遭受了货物退运的巨大损失,并开启了贸易纠纷的申诉之路。在出口运输过程中,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易发生腐烂和变质,因此由买卖双方质量纠纷引发的拖欠、拒收案件高频多发。质量纠纷包括货物数量、品质、包装、农药残留等多方面的质量争议,正是引发拖欠、拒收,导致农产品出口企业无法正常收汇的重要原因。

对此,中国信保有关专家建议,农产品出口企业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降低因质量纠纷引起的收汇风险。一是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货物规格、包装、检验检疫标准、检验机构和质量异议期等利于界定责任的条款,还要关注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方式、解决地点、争议处理期限等问题,保障自身权益。二是严格执行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重量、包装方式等条款出运,避免因自身违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三是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有效规避质量纠纷背后的深层次海外买方信用风险问题。据介绍,从企业实际受损情况来看,很多时候海外买方会因为自身资金短缺或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等原因以质量问题为借口,拖欠货款或拒收货物。在这种情况下,若企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而买方又无法提供关于货物质量问题的有力证据,中国信保最高可赔偿农产品出口企业90%的损失。

政策性信用保险有力保障“走出去”农企海外利益

从实践经验来看,随着海外信用风险不断暴露,政策性信用保险作为保障收汇安全、维护海外利益的有效金融工具,正逐渐受到农业企业的青睐。据了解,中国信保作为国家政策性保险机构,可以向“走出去”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两类保障产品,前者可以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以信用证、非信用证方式从中国出口的信用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出口收汇风险保障;后者可以为境外农业项目投资企业提供因投资所在国发生的征收、汇兑限制、战争及政治暴乱、违约等政治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风险保障。

从中国信保的承保经验来看,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是亚洲(占全部出口的62%)、欧洲(16%)、北美(12%),主要出口产品为果蔬、畜产品和水产品等。企业的海外农业投资项目多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大豆、棉花、糖料、棕榈油和天然橡胶等。

据中国信保有关专家介绍,从该公司近年承保的农产品出口和境外农业开发项目来看,当前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主要面临以下风险和难题。一是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仍是小微企业,龙头企业匮乏,抵御风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较弱。2013年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出口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的农业企业有38家,出口规模在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达到1.5万家。二是境外农业合作项目面临的政治风险高,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不敢迈出国门。一方面,农业对土地的依赖性高,土地产权的争议易引发群体冲突甚至政治动荡;另一方面,农业投资所在国大多为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定、法律体系不完备、投资环境较差、政策多变。三是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农业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融资难,且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周期性强,对资金周转要求很高;境外农业项目投资金额高,资金回收周期长,企业融资需求普遍较大。而政策性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和融资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应对上述问题。

云南一家果蔬生产企业在2011年成立之初就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信保的帮助下筛选优质客户、扩大海外市场、获取银行融资,成立第一年即实现出口2490万美元,2014年出口规模超过1亿美元,4年累计获得的出口信用保险项下银行融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带动当地出口创汇的省级优秀农产品龙头企业,拥有冷贮加工库房5个和水果加工厂1个,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管理体系”的产业化运行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改善了农户生活。

重庆一家粮食企业近年来积极寻找海外资源,希望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信保自2013年以来,为该集团投资巴西的大豆种植项目提供了海外投资保险服务。该项目总投资近4亿美元,计划在巴西建设大豆种植、加工和仓储等一体的大豆产业食品工业园区,净种植面积约9万公顷,年产大豆近28万吨。项目实现的大豆回运,能为该集团提供稳定的大豆原料供应。这是截至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农业规模较大的项目之一。当前,我国在食用油的国际贸易中几乎没有话语权,该项目的成功运作对于消除我国食用油原料供应安全隐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农业“走出去”战略,并首次对有效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如“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完善边民互市贸易政策”“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支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开发”等,为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拓展境外农业市场规划了宏伟的蓝图。

中国信保有关领导表示,为更好地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的重要部署,中国信保将采取三大举措为我国农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及配套金融服务。一是结合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对面向东南亚、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和农业投资项目给予有针对性的承保优惠。二是结合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特产情况,迅速制定具有地域针对性的农业细分行业专项出口支持措施。三是进一步优化海外投资保险产品,提高海外投资保险的承保能力,加强在海外投资保险项下与银行的合作,更好地满足企业风险控制和投融资需求。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思考 篇7

一、森林保险的特性

我国森林保险起步较晚, 发展缓慢。据统计, 截止2008年, 从全国范围来看, 森林保险承保率仍仅占森林总面积的4%。这个比例是比较低的。对于森林保险的发展,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森林保险的特性,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森林保险具有如下特性:

1. 森林保险“消费”具有正外部性, 导致森林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其表现在于利益外溢, 即作为投保人的林农投保后, 森林保险所提供的一部分利益由投保林主直接享有, 如保证林主生产生活和收入稳定, 但另一部分利益则由林主以外的全体社会成员享有, 如森林保险使林主生产的风险成本降低, 生产规模扩大, 林产品价格低廉。农民进行森林保险“消费”, 利益外溢使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效益, 从而导致正外部性产生。

2. 森林保险具有共变风险, 风险较大, 导致保险公司经营的积极性不高。

森林保险面临其他险种所鲜有的风险——共变风险, 即遇到规模较大的自然灾害时, 所有投保林主在同一时间遭受损失。因此, 森林保险承保的风险发生概率高, 而且损失集中, 覆盖面大, 赔付率远高于一般财产保险。目前, 我国森林火灾保险平均赔付率为70.3%, 而一般财产保险是30%~35%, 因此, 一般保险公司对森林保险的积极性较低。

3. 保险公司经营森林保险成本高。

我国林农居住分散, 生产经营小型化、分散化, 使森林保险展业、承保、定损、理赔的难度、强度较大,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比较突出, 致使森林保险的经营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都比较高。

4. 我国大部分林农或林场的收入偏低、保险意识薄弱。

他们觉得保险增加了其经济负担, 不愿保险。而保险从业人员少, 没有合适的林业保险机构, 且保险险种单一, 造成林业保险承保率低。

二、政府补贴的方式

由于森林保险具有上述的特性, 使森林保险具有高赔付率和高经营成本的特点, 导致森林保险经营亏损严重。而外部性的存在导致森林保险资源配置的效率受到损失, 市场机制在配置森林保险资源的过程中存在失灵。因此, 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可能实现森林保险的有效供求的。从国内外的发展实践来看, 大多数国家都积极介入森林保险的发展。如在美国, 农林作物保险的保费, 50%以上都是由政府承担的;而在日本, 政府对不同的品种有不等保费补贴的补贴, 有的甚至高达70%以上。我国政府于2009年下发文件, 将林业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范围。

政府补贴森林保险只是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再分配。这种合理分配资源的结果是消费者获得更多消费者剩余。这又要求政府作为社会权利的代表, 通过征税或其他的方式从消费者那里得到合理补偿, 用来为林农补贴保险。林农通过参与森林保险使种植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保险公司通过经营森林保险获得了政府的补贴剩余。最终政府在这种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补贴有以下4种方式进行:

1. 直接补贴保费。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 政府可以将原来用于保证林业生产的专项资金作为保费缴纳给保险公司。尤其在迫切希望推广林业保险的地区, 可以直接替农民缴纳全额保险费, 从而实现强制保险。

2. 补贴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

政府对保险公司经营中产生的费用予以一定比例的报销, 也可以直接对保险公司林业险的所有损失兜底。

3. 税收减免。

与补贴相比, 税收减免更便于操作, 直接免除保险公司与森林保险相关的所有税务, 如果有必要的话, 可以对经营森林保险的公司给予总体性的税收优惠, 比如一次性免除一定额度的所得税, 营业税等等。

4. 再保险支持。

政府既可以直接提供再保险, 也可以为寻找再保险提供便利。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全国性再保险公司负责提供对农业保险的支持。

农机政策性保险办法初探 篇8

1 农机政策性保险推进的难点

吴江市农机政策性保险的优势十分明显, 一方面, 各级财政对保费的补贴累加额度高, 达到80%;另一方面, 承保公司积极性相对较高, 多家保险公司开通了农机政策性保险通道。但驾驶操作人员主动购置政策性保险的积极性却不高,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驾驶操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农机具作业时间少, 速度慢, 出险率低, 是否购置保险不太重要。二是由于农机作业利润低, 作业季节短, 闲置时间长, 驾驶操作人员总感觉保费太高, 为省钱而不投保。三是由于投保时需携带相关材料办理手续, 感觉繁琐, 因怕麻烦而不投保。四是由于驾驶操作人员错过了投保时间而没能投保。鉴于上述原因, 该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创新工作机制, 将农机协会管理与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相结合, 充分借助农机协会的会费资源, 送“双保险”上门, 有效推动了政策性保险的开展。

2 农机协会参与农机政策性保险的特点

吴江市农业机械协会 (前称“吴江市农机安全互助协会”) 于1989年成立, 属于非赢利性农机服务组织。协会的宗旨是团结教育广大机驾人员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保障广大机手和农民的根本利益,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解决机手后顾之忧。每年, 农机协会基层工作人员都会集中召集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入会, 会员根据不同机型缴纳一定的费用 (2011年协会入会机具参保情况见表1) , 用于农机安全互助。当入会的农业机械发生事故时, 农机协会都会在第一时间到现场援助, 对受损的机具给予维修补助, 对受伤的驾驶操作人员给予医疗补助, 对事故中死亡的驾驶操作人员给予死亡补偿。协会的运作方式受到广大会员的认可, 但缺点是会费资源有限, 每起事故补助款较少, 如中拖机具损坏最高补助0.4万元, 手拖补助0.15万元;人员受伤补助医疗费0.25万元, 死亡补助2万元。

农机政策性保险主要承保农田中拖、手拖和收割机的第三者责任险 (即交强险) 、司乘人员意外伤害险, 赔偿标准较高。如交强险中, 若发生农机事故, 对第三方进行赔偿, 最高赔偿金额可达12.2万元, 其中, 死亡伤残1.1万元, 医疗费1万元, 财产损失0.2万元;司乘人员团体意外伤害险对驾驶员死亡、伤残最高赔偿5.5万元, 住院费补偿0.5万元。农机政策性保险也存在不足之处:仅承保拖拉机和收割机的第三者责任险, 对农机因事故损坏不作赔偿。根据历年农机事故分析, 第三者责任事故数量少, 拖拉机因翻车造成机械损坏的事故较多。此外, 政策性保险没有将脱粒机、排风扇、农副机列入其中, 涉及农业机械面较少。

3 农机协会互助与农机政策性保险的叠加效应显著

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审计探讨 篇9

(一)总体层面审计评价指标(权重35分)总体层面测重于评价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及总体社会效益。(1) 经济性指标(4分)。一是保费收入总额(2分),包括各级财政补贴和农户自缴部分;二是赔款支付总额(2分),支付给农户的赔款总额。(2)效率性指标(10分)。一是政策目标完成情况(6分);二是开办县、镇、村数量(2分),反映农业保险业务覆盖深度;三是新业务(新区域、新险种)增长情况(2分),反映农业保险内涵性和外延性。(3) 效果性指标(9分)。一是提供风险保障金额(3分);二是受益面(3分),包括农险覆盖面、覆盖农户数、农户受支付赔款人数等;三是农业保险补偿率(3分)。(4)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10分)。 一是农业保险渗透率和农业保险人口渗透率(2分);二是政府组织管控程度 (1分);三是资源整合及政策力度(2分);四是农业生产风险等级(包括大灾风险分散和管理制度)(2分);五是市场竞争程度(2分);六是保险公司能动性发挥度(1分)。(5)合规性指标(2分)。主要是否存在与政策目标不一致等情况。

(二)政府部门层面审计评价指标(权重25分)政府部门层面重点评价地方政府部门参与程度和贯彻落实情况。(1)经济性指标(6分)。一是立项科学性(2分),评价农业、林业等部门立项依据是否符合中央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是否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广大农户实际需要;二是补贴目标(2分),是否考虑当地财政实力,兼顾当地不同生产条件和参保农户经济条件;三是决策程序 (2分),是否由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协作编制本级政府年度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实施方案,是否遵循财政部关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项目的申报条件。(2)效率性指标(5分)。主要指资金预算管理情况。包括是否专项管理、分账核算(1分);拨款是否及时(1分);是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1分); 大灾准备金和工作经费提取情况及使用是否符合规定(2分)。(3)效果性指标(6分)。主要指政府扶持比率,包括配套资金到位率(2分)、财政保费补贴占比(1分)、经营费用补贴(1分)、超赔补贴(1分)及其他扶持金额(1分)。(4)可持续性发展性指标(6分)。主要指财政、民政、农业、畜牧、 税务等部门以及乡镇、村组织贯彻执行政策总体情况。包括采取主要措施(2分)、出台相关制度(2分)、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健全和运行情况(2分)。(5)合规性指标(2分)。政府部门是否存在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

(三)保险公司层面审计评价指标(权重25分)保险公司层面主要评价承保和理赔服务质量。(1) 经济性指标 (2分)。立项科学性(1分),向农业主管部门申报的资料是否真实;保本微利(1分),费率制定是否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原则。(2)效率性指标(10分)。一是承保质量指标(5分)。承保流程完整率(1分)、验险验标率(1分)、承保公示率(1分)、承保回访率(1分)、保险凭证到户率(1分)。二是理赔质量指标(5分)。出险报案周期(0.5分)、报案结案周期 (1分)、直接理赔到户率(1分)、理赔公示率(1分)、理赔公示标准率(0.5分)、理赔回访率(1分)。(3)效果性指标(2分)。承保和理赔资金管理情况(1分)、专属费用、工作经费和直接理赔费情况(1分)。(4)可持续发展服务指标(6分)。 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点建设(1分),反映农村保险发展定位,体现服务能力和水平;防灾防损能力(1分),帮助农民提高抗御风险能力的专业预防措施;覆盖地区数(1分),指资助建立的防病防疫及人工影响体系的地区数量;作业次数(1分),指资助的防疫防病工作次数;产品服务创新(1分),包括针对性地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农业保险产品;其他指标(1分),如专家团队建设情况、对农户宣传情况、农险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岗位考核和职称定级。(5)合规性指标(5分)。是否存在保监会提出的五个 “严禁”行为,以及其他违规问题等。

(四)农户层面审计评价指标(权重15分)农户层面重点是评价农户满意程度。(1)效果性指标(4分)。户均受益亩数(1分),反映惠农政策具体覆盖面;受益农户户次(1分),直接受益农户受益次数的总和;农户收入水平影响(2分),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前后,农户人均收入水平和及其分项收入变化。(2)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10分)。农户对政策满意程度(6分),指服务总体满意程度和各环节(宣传推广、签单承保、查勘定损、理赔服务)满意度;农户对补贴政策认知状况(2分),指对具体条款、保费补贴比例、保费补贴险种、保险责任范围及各险种保险金额了解状况;农户投保积极性(2分),农户参保意识和农户自缴保费应收率。 (3)合规性指标(1分)。农户是否存在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等问题。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审计要点

(一)坚持问题导向基础上的绩效审计保险公司财务和业务数据不真实问题一直是保险行业的顽疾,部分地区虚假承包和虚假理赔严重,案件多发。2010年,国家审计署对人保集团和国寿集团资产负债审计后,查处四起案件涉及农业保险,包括人保财险湖南分公司下属两家机构及另一家保险机构,与当地政府部门联手,骗取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3700多万元,编造假赔案套取理赔款3600多万元;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下属四家机构与当地政府部门联手,套取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3600多万元;编造假赔案件251起,骗取理赔资金1500多万元;人保财险广州分公司下属一家机构伪造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印章、编造批退资料以及删减保险责任条款等,虚构退保,套取保费资金2900多万元 。2013年,湖北省审计厅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审计后,发现虚假投保,套取财政补贴资金、账外账、保险机构人员伙同当地政府部门贪污挪用农业保险资金等问题,移送案件线索多起。湖南审计厅对生猪生产专项资金时,也发现个别保险公司虚假投保和虚假理赔,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问题,移送几起案件线索。2013年,吉林省检察机关对农业保险开展专项行动,半年时间查出贪污贿赂案件80余件,涉案300余人。任何一项审计,首要的是必须把存在的重大问题查出来,才能分析研究,推动整改。 否则只能是搞形式,走过场”。据此,国家审计机关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审计时,要避免过分偏向绩效,而忽视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

(二)对农业保险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绩效评价政府介入农业保险的基本原因,是商业性保险机构无法直接承担农业风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有效分散农业风险及损失的机制。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是以保险公司作为主要管理主体,通过对农业风险认识、衡量和分析,优化组合最佳风险管理技术,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目标是减少风险发生可能性、降低农户损失程度,以及促进农业保险业务开展的同时,又不过分加重财政的负担。对农业保险风险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就是对风险管理措施和处理手段的科学性、收益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估。风险管理能力强弱,是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评价农业保险风险管理能力,涉及承保、理赔、再保、大灾风险防范和投资等方面。如承保前,保险公司是否收集包括承保作物生理特性、历史灾害气候、收获产量和历年损失,承保牲畜养殖方式及技术、疫情发生规律、历史死亡率等基础性数据,切实掌握风险规律性。承保时,是否遵循数量大数法则和时间大数法则,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农民理赔期望等因素,科学制定承保方案和设计保险条款。是否把好道德风险管控关,预防和减少农户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防灾防损方面,是否制定方案,积极配合政府加强宣传和服务,提高防灾防损效率,是否带动农户投入防灾防损工作并取得实效。理赔定损时,是否聘请政府部门农技(防疫)人员或农业专家,协助查勘理赔定损,为理赔定损提供权威的定损数据和定损意见。是否建立大灾风险应急预案、做好再保安排、及时足额提取大灾准备金(保费准备金和利润准备金)。运用大灾准备金进行投资时,是否遵循安全性和稳健性原则,等。

(三)扩大绩效审计对象,避免国家审计“缺位” 目前,保监部门共批准25家市场主体具有经营农业保险资格。25家市场主体中,有小部分国有资本占比较小,有的属于非国有企业,如平安财险公司。随着农业保险市场竞争放开,符合条件的非国有控股性质的保险公司可能逐步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审计,不仅仅是简单延伸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的问题,更需要涉及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分析评价,这就出现国家审计缺乏法律支持依据的问题。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实践看,均潜意识地选择人保财险公司和中华联合财险公司,涉及其他市场主体不多。审计人员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这两家公司在当地农业保险市场份额较大,有代表性;二是这两家公司属于国有全资,有审计法律依据。对非国有性质的保险公司无法开展审计,容易出现国家审计“缺位”或国家审计盲区,更不能确保农业保险绩效审计评价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国家审计对象需要重新界定和扩延。国家审计要发挥在国家治理中作用,需要转变视角,从社会公共利益和政府职责的角度思考,做到哪里有“公共利益或公共产品, 政府责任就到哪里,国家审计就要跟进到哪里”。其他非国有性质或国有资本占比较小的保险公司只要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绩效审计时,就有必要对其进行审计,才能确保审计评价结论的完整、客观和公正。

(四)评价保监部门的主管与监管效能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农业保险绩效审计时,评价保监会履行主管和监管职责,实际上是国家绩效审计的一种新思路 。如澳大利亚审计署每年会重点选择几个部门及其监管企业,如选择财政部及所属房屋贷款保险公司,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和评价。2001年3月,澳大利亚第二大非寿险保险公司HIH保险集团(HIH Insurance Limited)倒闭,留下近53亿(澳元)债务。该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议会和社会公众对本国保险业规章和监管的质量、效果产生了置疑:澳洲保险监管当局APRA是否尽到应尽的监管责任?此后,澳大利亚审计署对政府部门开展绩效审计时,重点审计评价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实际。2012年审计署金融司组织召开的深化金融审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也提出要加强对加大对金融监管部门的绩效审计,努力强占金融监督的制高点。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审计时,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做法,对保监部门主管和监管效能进行评价。

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篇10

1.1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成果

政策上, 中共中央于2003年首次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之后, 又连续六年出台了6个涉农“一号文件”, 逐渐加大对政策性农险的政策支持力度。最近的一次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扩大试点范围, 增加险种, 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 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实务上, 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4年在上海、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开展试点以来, 保费规模和保险覆盖面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2007年, 中央财政首次对其进行补贴。2008年, 中央财政安排60.5亿元 (2007年的3倍) 健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 试点工作由6个省区扩展至16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承保各类农作物5.32亿亩, 参保农户9000万户次, 实现原保费收入110.7亿元, 支付赔款70亿元, 为农民提供了2397.4亿元风险保障, 分别同比增长了130%、80.7%、112.5%、110%和113%, 受益农户1098.7万户次。

1.2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农业保障和保险公司盈利之间的矛盾

农业天生具有弱质性和外部性, 农民的收入又相对较低, 如果保险公司制定正常的符合精算基础的费率, 农民买不起;若收取低费率, 保险公司又会赔钱。目前在维护农民利益和保险公司利益的权衡问题上, 农民明显处于劣势。今年年初的特大旱灾就是一个例子, 在十多个遭受旱灾的省 (市、区) 中, 只有安徽省明确将旱灾列为政策性农险的保险责任, 而其产生的旱灾赔付款目前也只有2.4万元, 其他地区均未赔付。

1.2.2 强制投保与自愿投保之间的矛盾

我国目前对农业保险名义上采用自愿参保原则, 但在一些上级政府的文件中又要求参保率达到一定的百分比。实际操作上不少地方政府已经运用行政手段对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产品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做法, 使少数群众对政府工作产生意见。

自愿原则极易使农民产生逆选择问题, 对保险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极为不利。但是, 目前也没有强制投保的条件。首先没有立法保障, 其次实施起来也不现实。不同的农民个体之间差异很大, 要求他们全部投保势必会增加相当一部分人的经济负担, 与推行政策性农险的初衷相悖。

1.2.3 政府主导性与发挥保险公司积极性之间的矛盾

农业保险低收费、高风险、高赔付率的特点, 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的积极性。据调查, 人保财险安徽省临泉县支公司理赔一头猪平均出险里程为20公里, 平均出险成本为30—40元, 按规定, 保险公司只能按保费收入的15%提取管理费用, 获益可能性很小。所以目前政策性农险以政府的作用为主要推动力。

但是, 如果政府主导性太强, 势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山东省某些试点县在承保公司的选择上, 采取行政指定而非公开招标方式竞争产生, 使得承保公司没有竞争压力, 更没有动力去优化保险条款, 降低保险费率, 扩大保险责任, 提高服务水平。

1.2.4 农业巨灾风险存在与风险转移分散机制缺失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 农业生产受自然天气条件和病虫害影响严重, 引发的农业灾害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巨灾性倾向。2008年初的雪灾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01亿亩, 绝收1628万亩;2008年安徽省颍上县母猪保险保费收入190多万元, 而蓝耳猪病已使能繁母猪赔付率高达94.7%;2009年初旱灾使我国北方超过3亿亩耕地遭害, 其中重旱4996万亩, 仅中国夏粮的主产区、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等省就有1.5亿亩农田干旱, 其中重旱4879万亩, 干枯394万亩!

农业灾害损失之巨大让人触目惊心, 但与此相对, 至今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仍没有应对巨灾损失的有效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这必将成为未来我国政策性农险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之一。

2 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经验借鉴

从20世纪30年代起, 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先后开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验。目前,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 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综合来看, 国外政策性农险的制度模式主要有5种,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促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

近几年, 中央支农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 2009年中央提出的四项直接补贴预计会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但来自基层的声音显示, 中央目前的补贴力度还不够,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某些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不够。以北京市平谷区的大桃为例, 每亩保费最低90元, 除去市区各级补贴67.5元, 农民需负担22.5元/亩, 仍觉得有点高, 影响了农民投保积极性;二是由于低保费限制使得某些险种的保险金额偏低。三是某些地方政府无力承担政策性农险配套资金。安徽省阜阳市就因此只能选择颍上县和颍泉区进行试点。

加大补贴力度,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中央直接增加补贴额度;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从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看, 财政资源的配置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三是通过税收减免、信贷担保等其他方式间接达到补贴效果。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颇有成效的探索, 比如陕西省的“安贷保”业务。

3.2 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投保方式

国外的政策性农险普遍采用强制投保和自愿投保相结合的投保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投保率, 又能因地制宜, 灵活的发挥农业保险应有的价值同时兼顾一部分农民的实际利益, 从而达到使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在实际操作上, 最理想的做法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本地区的投保方式。但这样做的灵活性太大, 效果不好把握, 所以国家也不能将权利完全下放到地方, 可以制定一个总政策实行全局性规划和引导, 并对此政策保留一定程度的伸缩性, 允许各地方进行限定范围内的调整修正。

3.3 发挥政府主导性与保险公司积极性相协调

由于农业保险本身的性质, 政府主导性必不可少。国外大部分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中都设有国家专门农业保险机构或者国家保险公司, 可以更专业、更有效率地执行其政策导向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有创设国家性保险机构的优势, 未来可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但在现阶段, 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商业保险公司的行动尤其重要。从国际经验看, 只要政府对农业保险给予足够的支持, 商业保险公司仍然乐于开拓农业保险市场。至于具体的支持措施则有很多, 比如目前学者热烈讨论的“以险养险”机制, 实行保费 (纯保费和经营保费) 补贴, 税收优惠, 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更多的保险公司承保, 支持多种形式的保险主体形式, 督促奖励保险公司进行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条款设计等。

3.4 建立健全农业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我认为长期来看, 建立健全农业风险转移分散机制可以按照“大数法则”原理, 把重点放在原保险业务本身, 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实现。首先在空间上, 中国地域广阔, 虽然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一旦发生可能造成大面积出险, 但是对比全中国广大的投保范围, 赔付的地区毕竟是少数, 这时可以从承保公司在其他省份的分公司处调拨资金支援;其次在时间上, 发生特大灾害的年份也在少数, 可以利用多年积累下的滚动准备金进行赔付。

但是仅仅依靠原保险业务是不明智的, 为了以防万一, 有必要适当进行农业再保险。美、加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差额补贴”制度很值得我们借鉴。

3.5 制定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法

制度是最重要的。因为农业保险的特殊性, 《农业法》和《保险法》等其他法律对其皆不适用, 所以国外对农业保险多制定有专门的法律法规, 以规范参与各方的行为, 使农业保险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保证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正常有序进行。

在2009年两会期间, 刘京生、王玉佩、吴焰、任建国等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委员们提案尽快制定专门的农业保险法规。民建中央党派也在提案中表示应当把农业保险纳入法制化管理。由此可见, 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法规的制定已经得到中国领导层的重视, 在不久的将来可望实现。

参考文献

[1]保监会.2008年我国农业保险结余40亿元[N].经济参考报, 2009-2-30.

[2]梁敏.我国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从国外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分析[J].保险研究, 2005, (12) .

政策性保险助推我国海工强国梦 篇11

与此同时,该公司承建的单个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SAVEN系列超深海钻井平台正在建设,其产品设计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国自主海工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目前,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旗下各造船厂,在建和待建海洋工程项目多达24个,涉及合同金额43.9亿美元。

中国船企挺进国际海工市场

眼下的中远船务,俨然已成为中国海工装备业的排头兵之一。可谁曾想到5年前的这家企业,主业还是修船,甚至尚未涉足普通船舶建造,更别提高端的海工装备制造了。从“零”到“一”的突破是最艰难的。2009年,中远船务瞄准了挪威SEVAN公司的SEVAN 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外壳分包合同作为转型突破口。虽然这只是个分包合同,却是个起步,意义重大。面对船东提出的苛刻付款条件,中远船务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与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手,由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为SEVAN1号提供8000万美元延期付款的保险支持。正是这份及时的保险合同,帮助中远船务保住了自己的第一张海工订单。而SEVAN公司也因为信用保险的支持,盘活了资金,又接连向中远船务下了SEVAN2号、3号、4号半潜式钻井平台3张订单。

与中国信保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中远船务,开始在国际海工市场上大展拳脚。2010年3月,向中远船务订船的某船东申请破产,涉及出险金额2500多万美元,经过多方努力,当年6月将账款全部收回,更加坚定了中远船务继续发展的信心。2009年以来,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对中远船务海工装备出口的承保金额已超过30亿美元。从2009~2013年,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中远船务在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逆势发展,完成了从修船到建造高端海工装备的华丽转身。

同样依靠信用保险支持挺进国际海工市场的还有新组建几年的大连船舶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这家传承了我国老牌船舶建造企业大船重工海工建造经验的船厂,对进军国际海工市场志在必得。大船海工殷学林总经理:“订船时船东只支付10%的订金,建一艘海工装备船需要1~3年的时间,在造船这段时间里,如果船东延期付款或弃船,我们就会得到中国信保的赔付。而且凭借中国信保的保单,我们还可以获得银行融资,建一艘海工平台的成本大约是2亿美元,这些资金需要我们自筹。所以,保单融资可以极大地缓解我们的资金压力”。目前,大船海工的世界级明星产品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已达17座,已交付6座,2013年还将陆续交付4座。

中国信保助力海工强国梦

中远船务和大船海工的经历正是我国船舶行业转型发展的缩影。从2007年开始,国际造船订单大批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大国。2008年,刚刚蓬勃发展起来的中国造船业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各国购买力下降导致船市运价狂跌,世界航运市场进入冰冻期,新造船量大大缩水。中国造船业面临着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三大难题,传统造船业受到强力冲击。

与此同时,在更为高端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中国企业还插不上手。一方面,在海洋石油开采技术趋于成熟及油价长期趋于高位的背景下,海洋油气开发的热潮刺激了海工装备市场的繁荣,海工市场长期发展被业界看好。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油价支撑下的海工订单,付款条件变得非常苛刻,有的船东将预付款由30%减为10%,造船过程中传统的按节点付款的模式也变成了完工付款。这让海工订单成了烫手的山芋,很多国内的船厂不敢轻易接单。

看到这种局面,中国信保迅速制定了专门针对海工装备产业的积极承保政策,主动支持国家船舶工业调整振兴。2012年,中国信保对全国海工行业的承保金额超过3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70%。“海洋工程装备的生产成本本来就比传统船舶的造价高出许多。金融危机过后,国际船东投机性增大、弃船风险增大、付款条件苛刻,国内船厂面临建设期内成本无法收回、造船款不能按期结算,以及最终船东无力付款弃船的风险。作为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我们就是要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为我们的船厂在建设期内的成本投入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安排”,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陶毅表示。如果海外船东寻求并能实现中国信贷资金安排的支持,中国信保还可以通过多险种的综合服务,同时承保建设期成本投入风险和银行信贷资金还款风险,能为船厂提供全流程的无缝风险覆盖。

海洋工程是为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支持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海洋开发与蓝海战略的重点。目前在我国造船基地大连地区,中远船务、大船海工等主要造船企业均与中国信保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对造船业务的全面统保。在中国信保的支持下,几大船厂迅速抢占世界海工市场,正引领我国向“海工强国”的梦想挺进。

政策性保险产品市场营销之路 篇12

一、政策性保险的分类

目前国内开展的政策性保险主要包括社会政策保险和经济政策保险两大类型。

1. 社会政策保险即社会保险, 它是国家为了稳定社会秩序, 贯彻社会公平原则而开办的, 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强制建立的社会保险基金, 参加社会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如果丧失劳动能力或意外失业, 社会保险会给予他们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保险在本质上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是帮助国家稳定社会秩序, 贯彻社会公平原则的一种社会组织和制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社会保险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 然后通过一定范围内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调剂工作, 使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遭遇劳动风险能够给予必要的帮助。社会保险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但凡符合享受社会保险条件的劳动者, 即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法的劳动合同, 或者按规定缴获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公民, 均可享受社会保险所提供的一切待遇。

2. 经济政策保险是国家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 对某些关系

国计民生的行业实施保护政策而开办的保险, 它为实现促进国际贸易目的而开办的输出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为实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目的而经办的信用保险、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政策目的而经办的农业保险以及为实现国民生活安定的政策目的而经办的国民生活保险。经济政策保险是国家为实现国民生活安定的政策目的而经办的国民保险。

二、政策性保险的特点

1. 强制性。法律规定民众参加政策性保险投保具有强制性。同时强制保险公司不得拒保。

2. 独立性。

政策性保险投保机构一般由商业保险公司成立合法独立机构或者政府另外成立专法设置机构承办此类保险的各项业务。

3. 私法契约。

政策性保险虽为政府依照相关法律设立, 但根据保险的本质, 政策性保险权利双方仍为私法契约关系, 权力双方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关系仍应适用私法规定。

4. 账户独立。

部分保险已设有独立账户, 保险人必须以专款专用、无盈无亏方式经营。

5. 保人有订立契约意愿依旧为契约的生效要件。

由于政策性保险由政府所举办, 造福于广大群众, 因政府为实现某些公益政策, 保险公司有权对于被保险人行使代位权。

三、政策性保险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1. 市场巨大的需求潜力亟待挖掘

众所周知, 我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国内保险需求持续不断增长,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保险业的蓬勃发展。面对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 随着政策性保险的不断介入, 保险行业也进入了重新洗牌的时期, 面对这样的时机, 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营销策略, 把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 把现实需求变为对自身产品的需求, 才能在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否则, 将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并被市场所淘汰。

2. 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剧了财产保险市场竞争

在保险业开放之前, 我国产险市场只有寥寥几家财产保险公司, 而且市场份额由几家大公司稳定占据, 但是随着近年来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 保险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保险公司应通过探索适合自己的保险营销道路, 采取积极主动的营销策略, 来维持甚至扩大市场占有率。

四、政策保险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 政策性保险营销比较滞后。

尽管近年来我国政策性保险营销在营销观念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 但是由于政策性保险的政策性, 在营销上还大多依靠政府政策强制的力量, 距市场营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 顾客导向不明确。

企业决策的基本前提就是顾客需求。理想状态下是顾客有什么需求, 保险公司就设计什么产品。然而针对政策性保险来说, 目前仍是推出什么产品, 客户就买什么产品, 由于政策相对于市场变化的滞后性, 政策性保险产品还无法跟随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保险供给不适应保险需求。

3. 市场细分不充分。

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同的, 因此一个市场内的顾客也是有差异的, 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份和特点, 对保险产品不同的需要, 企业应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但是目前在我国, 大部分保险公司不分城乡, 收入高低, 实行撒网式推销。使得本来意图保证社会和谐和稳定的政策性保险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4. 营销策划不全面。

营销学不仅仅是研究产品上市之后的销售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开发之前对市场进行预测、分析、调研。外国保险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之前会进行科学严谨的市场调研与分析, 因此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时, 其经营策略、产品开发、销售方式很快会适应中国特点。而我国保险企业却经常忽视市场调研这一重要关节, 以致无法弄清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 如“酒后驾车险”由于缺乏前期调研和论证, 一推出就遭到多方面的强烈反对, 以致很快就夭折了。

5. 营销观念陈旧。

营销观念是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的基石, 营销观念的陈旧、错误, 必定会导致一次满盘皆输的营销行动。营销不是卖东西、促销、做广告, 而是一个涉及企业各个部门, 贯穿产品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管理过程。因此, 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 一定要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 采取有力的营销策略, 在严谨的科学数据和市场分析的指导下进行系统、严密的市场活动。

五、政策性保险营销建议

1. 产品策略

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在营销活动中, 顾客的需求是营销活动的中心和所有营销活动的导向。如何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 正确了解顾客的时机需求, 才是成功营销政策性保险的保证。否则, 闭门造车, 以主观意图为制造产品的依据, 都是不科学并难以成功的。因此, 一种政策性保险产品不可使每一位消费者都满意。因为消费者消费的心理千差万别, 对政策性保险保障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 在产品战略上就得从市场细分开始, 定位目标购买者, 对已有险种进行完善, 满足目标消费群的需求。

2. 保险价格策略。

价格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作为政策性保险, 其价格又有一定的政府政策调控的因素在内, 因此如何合理地确定产品价格, 又如何通过价格竞争去有效地占领目标市场, 这是营销的关键。因此, 必须重视数据积累和相关信息的收集, 科学精算, 使费率科学合理。

3. 保险促销策略。

一是要加强对政策性保险知识的宣传。政府监管部门要牵头普及政策性保险知识, 培育政策性保险的需求。同时整合各界的资源, 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通过不断宣传政策性保险知识, 提高全民的保险意识, 使保险的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二是要加大保险新闻宣传力度。作为保险宣传企划部门应选好结合点, 找准切入点, 进行新闻宣传。

4. 保险信用策略。

“无论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基本的伦理规范都是任何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准则。”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强化保险信用建设。政策性保险信用已明文写入保险法, 效果却不明显。由于失信的成本太低, 导致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屡禁不止。为此, 监管部门必须尽快制定对失信的处罚办法, 让失信者付出昂贵的代价, 通过法规强化保险的信用建设。

六、结束语

目前国家政策性保险的营销还处在初期的摸索阶段, 很多的观念和方法都还不成熟, 因此政策性保险的营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需要广大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共同研究和努力, 探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营销之路。

摘要:政策保险是由政府举办, 以某些特定政策的目的, 通过商业保险的一般做法并给予扶持政策而举办的保险。政策性保险一般由国家投资设立的公司或由国家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现代市场经济下, 政策性保险需要依靠现代市场营销学来逐渐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从而迅速发展。

关键词:政策性保险,产品,特点,市场营销,必要性,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飞编著.《保险营销实战》, 中国市场出版社

[2]宁雪娟主编.《财产保险》,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移动通信基站下一篇:共模干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