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空间的开发

2024-08-04

语文学习空间的开发(精选10篇)

语文学习空间的开发 篇1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 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释放学生语文学习空间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考力在磨炼中成长。

第一、把思考权留给学生, 给学生思考的时空。

孩子们有足够的时空, 根据生活经历, 运用才智, 多角度感悟社会现实, 收集生活想法、整合个人见解;孩子们有足够时空, 提出有见解问题;孩子们有足够时空, 表达个性化见解, 发挥独特的创造力, 让孩子体验成功, 感受乐趣, 并拥有激发再思考的动力, 让孩子沉醉在思考的语文的世界里, 感受到奇妙乐趣。

第二、把操作权留给学生, 让学生驰骋操作天空的舞台。

可以让孩子们拥有收集语文资料、整体设计规划、制作语文综合实践的活动项目的过程, 让他们剪贴画面、设计绘制手抄报, 出黑板报等, 在不断纠错、改进、完善过程中, 理解语文的内涵, 建立语文的概念, 提高资料收集、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参与、交流中, 研究语文学问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第三、拓展学习语文的时空, 让学生的语文空间趋于无限。

语文修养更多表现为语文眼光, 即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分析生活, 解决问题, 审思大语文的思维发展过程。使语文贴近生活, 变得有趣, 感悟到语文学习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认识到语文人文性、工具性和价值性。

第四、通过语文空间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问题探索, 创设学生创新力和实践力新天地。

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实践中丰富知识, 学会阅读理解, 写作等活动, 熟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活动带回资料和资料再创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发挥主体作用, 体会语文来源于又用于生活的绝妙;在解决问题中用知识, 发展其应用创新力。比如让学生通过秋游凤凰岛的见闻和感受, 用写作来表达对秋的感悟,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服务生活, 改进生活, 激发热情。

第五、联系实际运用语文, 让学生学会用语文的目光, 了解认识大世界。

开阔视野, 开辟渠道, 让学生领略到语文的发展变化和发展的重要。要培养学生用语文眼光了解世界。引导从生活中收集资料, 建立“语文资源库”;从报纸杂志、影视、广播及网络等媒体中收集信息。信息很多, 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工收集信息, 合作编出“语文信息报”, 召开“语文信息发布会”活动, 可引导学生用网络与学生、老师, 语文家交流, 使学生能快速获取语文信息, 也反思语文信息的用处, 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语文学习。学生要学会深化认识语文信息, 学会语文角度表达。整理过程是深化过程, 也是能力提高过程。

第六、联系生活, 充分运用生活培养学生, 全面释放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拓宽语文资源, 跳出教材框, 到生活和实践中让学生应用语文, 培养应用力, 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有助于我们认识信息世界, 理解语文价值。释放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一) 教师运用生活拓展成功空间, 教师要让学生变聪明。

充分利用生活素材, 游戏、购物、郊游、玩耍, 多捕捉语文的影子, 教师引入课堂, 学生兴趣盎然, 积极投入, 感受学习快乐, 主动思考、设疑、提出解决法, 走进生活事例, 用智慧攻破疑问, 让学生爱上语文, 感受成功快乐。释放了成功空间, 学生会真正快乐。

(二) 教师提炼生活, 拓展学生潜力空间。

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 激发学生内驱力, 发挥学生的潜在力, 让学生积极思维, 发挥其创造力和智力潜能。让学生根据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 提出新看法, 提高每个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水平。

(三) 教师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 学生能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提出想法的习惯, 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很重要。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 激发动机, 发展学生潜在力, 使学生在理解知识时, 也提高智力水平。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思考、发现、创造, 掌握方法, “处处无师胜有师”。

(四) 教师要开发学生无限的自学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开发语文素材, 更新观念, 研究智慧, 分析方法, 使学生学会生活, 学会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新知识。比如, 教师可让学生将生活中事与学的内容结合, 结合生活素材强化对书本例题剖析、推敲, 引起共鸣, 课堂内老师针对性指导学生作文一定能找到有效途径解决。学会用到已有知识, 联系到事实, 让学生建立的知识系统不孤立, 与生活紧紧相连。

教师应使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发展。生活提供了广阔时空, 我们将财富用在教学中, 为语文教学开拓新天地, 让语文课精彩, 让学生在释放了的语文学习空间里, 享受成长的快乐与欣喜。

英语创新教育应开发的三个空间 篇2

一、学生活动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道尊严被简化为师者面孔的呆板、学者行为的僵化。学生上课时要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如果没有听懂或没跟上记笔记,也不允许私下交谈;提问需要举手,答完后得不到老师的允许不准就座……。种种禁锢学生的做法越来越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保证和发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既是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势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变。我们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使学生的“学”最终能够摆脱教师的“教”,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具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方法。七年级英语教材下“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培养其看图说话的能力,培养其听、说、读、写的技能。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联系现实、激发学生表达的教学方法,要精心设计游戏环节,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跳出课本,进入现实社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运用所学,获得学习成就感。这与我们平时课堂教学有关,如果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大增,创新教育才有落实的可能。由此可见,创新教育不应是一种雕刻的教育,而应渗透到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之中。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常用限制讲授时间的办法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时间,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首先是因为教师的讲授时间常常是分散的,无法统计;其次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并不能简单地依学习时间长短而论。如何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基本做法如下:

1.尽可能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被教师和其他学生挤占

课堂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情境激疑、诱思探究、迁移创新等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而是一种多向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个人学习和彼此竞争,而代之以发现探究过程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中的互动和合作。

如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是教学生学习服装类单词,使其学会询问价格的句型,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购物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市场,让学生产生一种身J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参与意识会更浓,能更容易进入角色。另外,可以发动学生提供更多的服装来布置市场,这样购买的空间会更大些;活动的组织形式也要考虑,要能使课堂活而不乱。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要充分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空间,使他们有较多的机会思考。

2.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己确定学习的方向和角度,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断拓宽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验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人手的:

(1)模仿写话

当课本中出现对话和课文时,我就要求学生面向全班说一段英语,要求其事先定好发言稿,并交给我审阅,以保证其句子的准确性。内容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教材时,可要求学生能写出三四句“Good morning,everyone!My-name is XXX,I am ClassXGradeX”。再往后学时,再往上加句子。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模仿写话阶段,学生大多是依据课文选取其中某些语句加工而成。

(2)造句和写短文

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和短语,我通常都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来造句,并按时抽查。有时我还利用课堂时间评出优秀句子,向全班介绍。对能力强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写短文,使他们在尽可能短的一段话中尽量多地运用本课或本单元中的句型和短语,这样分层次要求,学生一般都能完成。

(3)复述、改写课文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单练一项技能的片面性;学生口、眼、耳、手并用,活动多样,穿插进行,即使训练的内容是简单的、重复的,学生也不会感到厌倦;学生在共同活动中互相检查,检查本身也是一种有用的训练,有助于少数学生克服在全班面前讲话害羞的心理,且所有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游戏场里,不可能让所有孩子以同样的方式玩同样的玩具,学习也是同一道理。传统教学总是要求不同品质的学生保持相同的学习进度,结果“优生无事干,吃不饱;差生干不完,吃不消”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质就是限制了学生活动的自由。所以,我们要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出发,扩展学生自我活动的空间。例如:实施多层次教学,缩短讲授时间,允许部分学生(尖子生)不必围绕教师和黑板转。

3.不断变化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

一场戏拍得如何与导演选择的场景联系密切,教学也是如此。英语学科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简笔域、实物等直观教具,又可以借助投影、幻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若多种手段适度穿插、交替,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他们定能感受到学习的“易”、“趣”、“活”,使其学科兴趣、动机转化为意志行动,逐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的空间像实验室、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大自然等,教师备课时都应考虑进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进行构思、设置。

二、学生思维的空间

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证明:人都有从众心理。初中生由于思维的独立性不强,更容易形成从众的定势;同时,由于亲师性,学生会接受教师的“权威”和课本的“权威”,形成权威定势。从众定势和权威定势会严重地束缚其思维的创新,不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其灵魂是创新性想象力,其表现特征是独创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不搞简单地就事论事。

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以疑促思。让学生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增强自信心,即在学生的头上始终要有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要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包办灌输的做法,绝不能把“桃

子”摘下来送到学生的手中。

如:八年级英语教材“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一单元中疑问词how在“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课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而且在以前课堂教学中也学过。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疑问词how的用法小结,how作疑问词时,可以构成不同的短语,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含义:

1.how(指方式、方法)怎样、怎么。例如:

-How d0 you get to school?你怎样到校的?

I often take the train.我经常坐火车。

Do it how you carl.你能怎样做就怎样做好了。

2.how(指健康等情况)怎样。例如:

-How is your mother?你妈妈身体可好?

-she is fine.她很好。

3.how many/much(指数量)多么、多少。例如:

How much miIk is there in the dass?杯子里有多少牛奶?

How many students ale there in your class?你们班有多少学生?

4.howmuch询问价钱。例如:

How much aye tllese pants?这条裤子多少钱?

5.how old询问年龄。例如:

How old is your sister?你妹妹多大了?

6.howfay询问距离。例如:

Howfayisthe schoolfrom here?学校离这有多远?

7.how long询问时间有多久,如:How long does it take?要花费多长时间?

8.hOW often询问频率。例如:

How often d0 you write t。your parents?你多长时间给你父母写一封信?

9.how soon询问多久。例如:

How soon will he be back?他多久以后回来?

总之,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就是要杜绝人云亦云、以优生代替差生的思维、以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等现象。此外,还要做到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让学生逐步由跟着问题学转变为在学中发现疑问、解决疑问。

三、学生表现的空间

一项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产品,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样,在适宜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里,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得不到认同或修改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不能强化,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创新的动机。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每位学生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动手操作技能,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充分展示他们精心构思的作品,如模型、标本等。

例如:七年级教材下册“Unit l Where's the post offlee?”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是对道路的问答练习。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向学生展示一张地图,假设这时“Tom向Han Mei问路,Han Mei耐心指路,最后Tom到达目的地”。在此过程中利用动画及录音,反复几次,让学生为其配音。然后用红色曲线标记以下重点句型:

-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

-Yes there's a bank on Gentel Street.

-Where's the supermarket?

-It's next to the library.

-Is there a pay phone in the neighborhood?-Yes, it's on Bridge Street on the right.

紧接着,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最后,利用重点句型设计对话,让学生就地名和道路的不同做替换练习。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了道路问答,并能运用自如。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空间的开发 篇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地下空间已成为重要的城市空间资源。为了更好地整合城市现有的地下空间资源, 科学、安全、高效地开发地下空间以及建立良好的地下交通空间环境, 建设者更加要改变建设地下交通空间的设计思路, 让地下交通空间建设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华丽转身。

2 地下交通空间的现状和问题

欧洲国家地下交通空间建设的特点是规模较大、功能丰富, 空间的布置也注重人性化。城市建设把许多功能特别是交通转入地下, 地面实行步行化或做街心花园、绿化广场等, 这样不仅扩大了城市空间容量, 缓解了城市交通矛盾, 而且美化了城市环境。日本地下街已从早期简单的地下通道两侧布置商店演变成了包括多种城市功能, 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1]。除此之外, 日本还非常重视地下空间的环境设计, 并且, 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可以和城市地面环境媲美。

在这一进程中, 我国沿海城市借鉴了国外大城市发展的经验, 在地下交通空间建设的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北京西单地下综合商业中心、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街和最近建成的北京奥运地铁支线。但是, 我国在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中, 地下公共交通空间的设计开发仍然存在着问题, 明显地存在地下交通空间黑暗、杂乱、给人不安全感;空间内部环境相对缺乏对人的关怀;地上与地下交通空间缺乏联系性, 没有形成完整系统, 降低了其城市作用;地下交通空间设计与当地文化的脱节;特别是一些西部城市的地下交通空间尤其存在这样的问题。

3 地下交通空间开发的华丽转身

当地下交通空间作为未来城市不可缺少的交通空间环境之一, 我们的地下交通空间的建设者就应该打破以往的单一的模式, 让地下交通空间在未来的建设中来一个华丽转身;让身处地下交通空间的人们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时, 也能有视觉上、精神上美的享受;让恐惧、不安、脏乱这些代名词远离地下交通空间。

3.1 地下交通空间设计与当地文化结合

北京政府为保证在奥运期间的地面绿化率和交通顺畅, 特别为奥运会开设了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地铁支线, 它把巨大的交通人流放到地下空间里, 提高了奥运中轴线的整体环境。支线共设四车站, 每个站内设计都充满了民族文化气息和时代气息。例如, 森林公园站和奥林匹克中心站分别用了森林和运动主题;奥林匹克公园站站内也实现了与商业的零距离衔接。奥运支线的起点站北土城站紧邻元大都土城墙遗址, 青花瓷便自然成了该站的设计主题。奥运地铁支线在不同的地铁站体现不同地段的城市面貌, 起到了合理区分不同线路的作用, 同时呼应了北京绿色、科技、人文奥运的主题。

莫斯科地铁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铁。车站的内部装饰, 被誉为地下艺术长廊。大厅内到处充满了当地的民族风情, 各种浮雕与别致的灯饰, 堪与富丽堂皇的宫殿媲美。同时, 地铁内还以当地名人、历史事件作为建造的主题。显而易见, 莫斯科地铁站的文化环境也是城市文化环境的一部分, 体现了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3.2 地下交通空间设计与视觉、听觉艺术结合

在美国有一条名为“Jack Conn”的地下步行隧道, 它和桥梁系统连接了俄克拉何马市中心的23座建筑。隧道最初形成时间是1972到1984年, 随着时间的逝去, 年久失修的地下空间已满足不了现代人的活动要求。于是, 俄克拉何马政府决定重新改善这里的环境质量和公共形象, 以吸引更多的人流, 缓解城市上空的拥挤。

“Jack Conn”的地下步行隧道内部设计结合音乐, 彩灯和历史主题展厅, 并利用色彩作为导视系统, 使得整个地下空间充满了视觉感、韵律感和教育性。此设计荣获芝加哥雅典娜博物馆2008年美国建筑奖。

3.3 地下交通空间设计与景观艺术结合

日本国土狭小, 城市用地十分紧张。积极拓展城市地下空间是日本城市风貌再开发的另一个特点。大阪的长掘地下街商业街内很注重光的引入;其次, 内部集美食城、服装城、时尚城和若干不同主题的休闲广场, 如观月广场、瀑布广场、艺术画廊等[2]。长掘地下街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空间环境。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水的艺术化造景和采光玻璃顶上流淌不息的“河水”。设计师通过高明的手段告诉人们这里历史上的长掘河虽已消逝, 但记忆却是真实而新鲜的。人们走在地下街里, 环境怡人, 使人不易感到疲劳。

3.4 地下交通空间设计与绿化生态结合

20世纪80年代, 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使广场的地上、地下空间得到了协调发展。地下商业街与地下过街道、地铁站直接相连, 其内部采用下沉广场和采光中庭的设计方式消除地下商业街的压抑, 恐惧感。商业街顶部的空间被设计成了露天休息广场, 里面种植了大量的绿化。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 地下空间既缓解了城市地面的压力, 也创造了舒适宜人的环境。上海人民广场是上海市中心地区唯一的城市绿地休息广场。这种良好的购物环境, 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休闲、购物, 这里已经成为上海市内最受市民欢迎的公共活动场所。来此购物的市民进出方便、舒适, 客源十分踊跃。

4 重庆在地下交通空间设计中的探索

作为西部城市的重庆在地下交通空间的开发上也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转变, 除了实现轨道交通“九线一环”的建设目标外。10条轨道线路将遵循“一线一主题”原则, 换句话说就是每条线路都打造出一个有突出主题的文化风景线。例如, 1号线展现人文风情, 2号线感受巴渝文化, 3号线讲述寻常百姓, 4号线体现友好城市, 5号线品味印象重庆, 6号线畅游巴山渝水, 7号线演绎群英浩萃, 8号线体现古镇映辉, 9号线展现民间文化, 环线:重庆记忆。设计者将这些文化主题合在一起就能呈现完整的重庆印象。同时, 地下交通站内的文化设施建设形式也多种多样, 有壁画、浮雕, 还有整个站内的涂鸦, 这些手法成功地将时尚与文化有机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建设打破了地下交通空间以往总是给人黑暗、阴冷、单调、不安全的印象。地下交通空间建设也不再是简单的地面空间的补充, 还扮演了城市历史文化展现、传播的角色。

5 结束语

“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3]。”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 城市建设“向地下索取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因此, 合理开发地下空间, 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再度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希望设计师在政府的引导下, 着重在设计中处理好城市地下交通空间的环境关系, 让未来的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开发来一次华丽的转身。使其在功能上、视觉上和心理上形成有机的联系, 这样才能保证地下交通空间的城市景观质量。

摘要:随着地下空间越来越成为未来城市不可缺少的空间, 地下交通空间的开发更加要探索出全新、完善的设计方法。本文通过举例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方案, 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地下交通空间的开发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地下交通空间,开发,转变

参考文献

[1]束昱.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为何需要开发地下空间? 篇4

人类祖先早就发现地下空间冬暖夏凉

冬暖夏凉,在地下空间待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其实,人类祖先早就发现了地下空间的这种特点。研究和考古证据都已经发现,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具有极其漫长的历史,远古时期,定居的一些先民就已经懂得利用地下空间的相对恒温性进行食物储藏而帮助过冬,也有人选择半地下或者完全处于地下的居住方式。

在中国,利用地下空间最为古老并且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窑洞,因为冬暖夏凉的特点,它一直受到中国北方很多山地居民的喜爱。由于它在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延安窑洞甚至还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图腾。

位于土耳其中西部的卡帕多西亚,以其童话般的斑点岩层而闻名:奇特的岩石构造、岩洞和半隐居人群的历史遗迹令人神往,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地下城市群。没人知道“地下城”修建于何时,一般的说法是,公元4世纪一些人为逃避罗马统治者的迫害来到这里,他们发现这一地区的火山岩质地较软、容易开凿,于是就修建地洞、防御追兵。如今,人们在这里共发现了36座地下城,规模较大的是德林库尤地下城,约有18到20层,一直深入到70—90米的地下,其1200多个房间功能各异,有储藏室、葡萄酒窖、厨房、教堂、坟墓、学校,甚至还有畜养动物的地方。该地下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地下公共建筑崛起

5世纪末,欧洲进入中世纪以后,随着欧洲一些城市的兴起,地下空间的利用例如地下室、地下排水系统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人类超大规模利用地下空间则始于19世纪60年代伦敦地铁的使用,自此以后,人类的城市建设就开始谋求向地

下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然延伸的地下室以及地下排水系统。

于是,地下商场、剧院、电影院、音乐厅、图书馆、运动场、会议中心等大型地下公共建筑也都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并出现一些典型的代表。

澳大利亚南部的库伯派蒂镇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地下城市。这座城市以猫眼石矿著称,室外温度可以高达49℃,所以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地下城市里,里面有商店、教堂、酒店甚至游泳池,舒适且便利。

美国旧金山市莫斯康尼中心是另外一个杰出的地下空间开发使用的例子。

莫斯康尼中心是一座集展览、会议功能的综合性大型地下建筑,地下展览大厅面积达23000平方米,由于采用了90米跨度的预应力拱,厅内看不到一根柱子,这里能同时容纳2万人活动;还有能容纳50~600人的大小会议厅30多个,以及能为6000人提供饮食的食堂。多年来,这里也被英特尔、谷歌、eBay、 Facebook、甲骨文和思科……硅谷的科技巨头当作重大公开活动的会址。

北京地质学会专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石晓冬表示,地下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城市空间资源。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城市扩张,有利于形成紧凑城市,也有利于地面开放空间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而原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副司长、中外建城市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顾文选则表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非常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用地,增加城市的环境容量,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也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

其实,地下空间的开发和使用早就被国际社会所认可。1991年,国际地下空间学术组织发布的《东京宣言》提出:“地下空间是城市建设的新型国土资源”“21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

很多活动完全可以转入地下

北京地质学会专家表示,对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城市而言,除了防护工程,将来可以考虑将更多的游玩项目放在地下。像电影、戏剧、音乐、室内运动、游泳等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即使在地面上,也多采用人工照明,这些项目就是放到地下,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像电影、音乐等由于有一个更安静的环境,甚至还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甚至我们的很多工作也都可以在地下进行。凡办公、会议、教学、实验、医疗、展览、图书阅览等各种业务活动,都可以在地下空间中进行。而城市的各种公用设施系统中的处理设施,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变电站等,也适于布置在地下空间中,对于节省用地、减轻污染,都是有利的。例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建有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均在地下岩层中,使全市污水基本上得到处理。

地下环境也最适合于物资的贮存,北京地质学会专家表示,研发发现地下10米以内的空间一般都保持在8-10摄氏度左右,湿度也比较固定,而稳定的温、湿度条件是贮存许多物资所必需的。因此在地下贮存粮食、食油、食品、药品、燃油等,损耗小,质量高,贮存成本低,也能够节省城市仓库用地,因而得到广泛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冷冻的半成品食品非常普及,消耗量很大,地下冷库为这些食品的贮存、周转提供了廉价和方便的条件。

祝文君表示,10米浅层地下空间,能提供的空间容量与地面建筑量相当;30米深度地下空间,可提供约2倍于地面的建筑量。而按照日本和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统计,地下的开发量可以达到地上建筑总量的30%

以上。但是目前大陆绝大部分城市的比例一般只有2%-5%,最高也很少有超过10%的,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的前景。

加大开发地下空间成为必然趋势

北京地质学会专家认为,北京中心城建筑密集,地面空间趋于饱和,城市集约化发展和城市扩充容量的需求使城市建设形成了向地下发展的趋势。另外,北京在现代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和开放空间的要求提高,也促使部分城市功能转向地下发展。

对于城市的重点地区,由于公共建筑比较集中,开发强度较大,开发建设的需求也相对较高,而北京中心城严格的高度控制约束了地面建筑的规模,因此,在区内加大开发地下空间的力度将成为必然选择。在另外一个方面,尽管近年来北京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发展迅速,但是依旧还处于初级阶段。

9月26日,在北京地质学会承办的“北京市地下空间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相关专家对北京市地下空间的利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表示,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向地下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必然之路。

祝文君课题组完成的《北京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北京市中心城10米深度以内的地下空间资源潜力是9000万平方米,30米深度以内的地下空间资源潜力是20910万平方米。按照7140平方米的标准足球场面积计算,中心城10米深度以内的地下空间资源还能建设12605个足球场,而地下30米以内可用空间相当于29285个标准足球场。如此巨量的地下空间可利用资源为北京市发展地下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谈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篇5

21世纪初, 中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当前中国政府提倡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因此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越来越得到重视。到2020年中国不仅将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 也将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强国。对我国而言,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对节省城市用地, 节约能源, 改善城市交通, 减轻城市污染, 扩大城市空间容量,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 都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 一些城市先后开建了地铁, 建设了地下商场、地下旅馆、地下发电厂、地下娱乐设施等, 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 比如日本, 还有一定差距。

2 地下空间开发的结构设计方法

地下结构可分为五大类:拱形结构、圆形和矩形管状结构、框架结构、薄壳结构、异形结构。目前我国在地下工程结构计算中, 采用较多的仍是以散体压力理论为基础的荷载结构法。原因是, 一方面该理论发展时间长, 在应用中有较多经验, 另一方面该计算理论形式简单, 比较容易为工程设计人员所掌握。地下结构的设计方法主要有:结构力学方法、岩石力学方法、经验类比方法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已经对地下结构主体的承载体——围岩有了更高的认识。各种围岩都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支撑能力的介质, 其承载能力必须充分的加以利用。与地面结构的设计不同, 设计地下结构不能完全依赖结构计算, 这是因为岩土介质在漫长的年代中经历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 有很多因素都影响其物理力学状态, 并且至今未完全认清。目前, 在设计地下结构体系时, 主要采用两类计算模型。一类是将围岩视为承载主体, 支护结构则约束围岩变形的模型。而另一类则相反, 是以支护结构作为承载主体, 围岩作为载荷同时考虑其对支护机构的变形约束作用模型。

3 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及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需求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习惯上有矿山法、掘进机法、沉管法、顶进法、明挖法等等。近年来, 掘进机施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隧道掘进机, 简称TBM, 是一种利用回转刀具开挖隧道的机械装置。TBM法的施工可靠性高, 它具有开挖快、优质、安全、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国外应用掘进机曾达到月掘进2000m以上, 日掘进70m的记录。我国在制造和应用掘进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在引滦工程南线使用了SJ-58A型掘进机, 达到了最高月进尺201.53m。高速掘进是TBM的最大优点, 在国内最大月成洞超过1000m的例子很多。

4 地下空间利用中的环境保护

地下空间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内部环境技术和周围环境技术。保护外部环境需要预测地下空间开发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的时间、范围和规模,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防止对外部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基本方法是调查外部环境所受影响是否超出容许范围,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环境在一定限度内, 具有自我恢复功能, 例如施工降水会导致周围地下水位下降, 停降后地下水位会恢复上升。要研究地层变形、地下水位变化这两个代表性指标, 分析其相应的变化机理, 制定相应的预测技术与对策措施。

5 地下空间的防灾与安全技术

在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时, 防灾、安全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在地下狭小空间里, 人员和设备高度密集, 一旦发生灾害, 疏散和抢救十分困难。地下工程和隧道包围在围岩介质中, 发生地震时地下构筑物将随围岩一起运动, 地下结构存在地震破坏的可能性。例如1995年阪神地震时, 致使神户市共5个地铁车站发生严重破坏。因此要进行抗震计算设计和抗震概念设计。

由于地下工程大都处于地面标高以下, 会受到地面洪涝灾害和积水回灌危害, 也会受到岩石介质中地下水渗透浸泡危害。防水材料诸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嵌缝密封材料等都可以应用到地下工程的防水过程中。例如水泥基防水材料——“确保时”防水涂料, 近年来在广州、北京、成都等地的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施工中, 收到了良好效果。

6 结语

2 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世纪, “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世界上许多国家, 包括我国在内, 都在对它进行有序、合理、经济、高效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我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际地位提高, 在城市进程加速的同时, 大城市现代化建设、更新与改造将会加快, 必将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推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在不久的将来,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必将迎来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张庆贺.地下工程[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2.

[2]高谦, 乔兰, 吴顺川, 等.地下工程系统分析与设计[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 2.

[3]关宝树, 杨其新.地下工程概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6.

对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思考 篇6

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

与城市地上空间相比, 地下空间有着独特的优越性。首先地下空间蕴含大量地上空间所不具备的资源,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所需。

1.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提升为地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 人们开始尝试并着手于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不断涌现的各类地下商城、地铁等地下建筑物及交通设施, 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压力, 延伸了城市的可利用空间。因此,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这也是我国当前社会现状与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 尽管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依然阻挡不了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 城市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与影响。我国地域辽阔, 资源丰富, 但是一旦平均到个人, 我国的土地资源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在城市用地中,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以及交通用地占了主要比例, 这种压力一旦超过城市的负荷, 城市的发展便会进入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另外, 城市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 包括水资源、石油、煤矿、天然气等, 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少, 这对城市的发展而言也是个极大的挑战。

2. 目前最常见的城市压力来自于交通拥堵带来的困境, 我国对交通事业的发展也格外重视, 然而, 近年来城市交通体系的混乱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拥堵现象严重,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无疑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缓解方式, 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还能积极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展。

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现状

这些年来, 我国已经开始着手投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中, 国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 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 而且在资金方面也给予了大力度的扶持, 极力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地下交通、地下商城等地下空间开发与发展, 不仅缓解了城市的土地压力, 而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尤其是地铁的开发与使用, 是我国新时期的一大亮点, 不仅在速度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同时也具备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保障, 我国正积极推广将地下空间开发的理念落实到各大中小城市, 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尽管我国的地下空间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在整个开发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并不完善,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造成了地下空间建设的滞后性, 在落实过程中, 没有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城市建设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得不到很好的协调, 生活秩序被打乱, 信息来源比较狭隘, 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等等, 诸多因素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效率不能得以快速提高。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措施

1. 建立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制度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建设思路, 因此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与制度支持, 我国当前的法律, 还未形成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体系, 这对城市建设来说是一个缺憾。因此, 在当前的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 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地下空间开发制度, 让其有法可依, 依法开发, 依法利用, 依法管理。地下空间开发涉及到建设的方方面面, 与国土、环保、规划、城建、人防、公安、消防、抗震、绿化等行政管理与执法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与利用。各相关政府部门根据要实际情况统筹协调, 处理好各种人群的利益关系,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共同投入到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与管理之中,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性引导与保障作用。

2. 合理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随着城市土地供求矛盾的激化, 人们越发意识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合理性与紧迫性,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 城市规划往往只是对城市地上空间进行分析、规划, 如今,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逐渐将地下空间的开发也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之中, 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 对地下空间的开发进行研究分析, 形成一个完善的有机建设体系, 这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旦地下空间开发有了适时、合理的规划, 城市的建设效率、建设质量、建设秩序都得以很好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地上空间有所不同,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尚不具备足够的技术设备及专业技术力量的积累与沉淀, 需要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与专业人才, 形成尽可能完善的工程实施系统, 促使地下空间开发得以顺利实施。

3. 构建科学的监督管理体系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需要国家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 这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需求, 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部门在城市建设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各部门要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 权责统一, 充分发挥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的各项职能, 保障地下空间开发的顺利实施。要兼顾到工程的各个方面, 从资金的使用到工程的安全性, 再到人们的需求, 处理好整个建设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工程的实施进程, 实施有效的监管, 谨防过度商业化带来的不良后果, 以免影响整个城市建设效率。在整个监管过程中, 既要各司其职, 又要积极配合, 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管系统, 实现信息共享, 保持信息的畅通与准确性, 并根据这些信息, 针对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 作出相应的决策, 保障地下空间开发的进行。

四、结语

临近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趋势 篇7

一、临近空间的概念及特点

临近空间通常是指距地 (海) 面20km~100km的高空区域, 也称亚轨道或空天过渡区, 大致包括大气平流层区域 (20km~50km) 、中间大气层区域 (50 km~85km) 和部分电离层区域 (80km~100km) 。临近空间的特点主要源自其自然环境的差异, 其自然环境既没有太空那么单一, 也没有地面环境那么复杂, 我们主要来看其温度、气压和电离层对飞行器的影响。

(一) 温度

临近空间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11 km至20 km大气温度约-60℃, 到了36km高时, 气温将上升至-23℃左右。随着高度继续增加, 将遇到像航天器一样的温度情形, 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会很高, 而背向太阳一面温度又很低, 因此, 我们在设计飞行器时必须考虑温度环境和温差导致的飞行器热应力等因素。

(二) 气压

气压对于临近空间飞行平台至关重要。在太空中气压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临近空间就必须考虑, 尤其是对浮空器。当外部气压减小一半时, 飞艇的体积就要增加2倍, 体积随高度的急剧膨胀是设计静浮力飞行器时所必须考虑的。由于气压的影响, 还有其他一些环境因素也值得注意, 如臭氧浓度在约20km处达到最大, 在此高度每增加10km浓度减少10倍, 在约36km只有20km的3%。低临近空间的飞行器要面对浓度更高的臭氧影响, 设计时必须将臭氧的影响加以考虑。

(三) 电离层

电离层是带电粒子环绕地球的几层区域, 主要几个区域是在海拔70km~90km, 95km~140km等, 底层的带电粒子的密度在白天或黑夜有很大的区别, 白天密度更大, 夜晚粒子密度会随着海拔的提高而增加。电离层主要受无法预测的太阳风暴和时间变化两个因素的影响。它对于穿过其中的所有的电磁信号都有影响。根据信号的频率和传播方向, 有的信号被完全吸收, 有的被减弱, 有的被偏向, 所以无法传出电离层。37km以下的临近空间飞行器都处于电离层以下, 临近空间飞行器应尽量避免在电离层中执行任务。

二、临近空间的研究现状

当前, 临近空间的研究现状还更多的是停留在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研究。一些军事强国都在悄无声息地研究临近空间飞行器, 各种类型的飞行器均已亮相, 并且得到了一些应用。对大多数国家来讲, 浮空气球、平流层飞艇和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浮空气球是一款漂浮在临近空间的大气球。它具有较大的气囊, 没有推进动力装置, 里面可以充灌轻质气体。其优点是制作简单、成本不高、技术含量较低;其缺点是易受风力影响, 定点和机动性能比较差, 因此其军事用途相对有限。

平流层飞艇是可以在临近空间飞行的飞行器。它有很大的气囊, 里面充满了轻质气体, 依靠螺旋桨的推力来克服空气的阻力, 可以依靠太阳能来提供动力, 能低速水平飞行, 可定点悬停, 机动性能较好。美国国防部在2005年8月8日公布的《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一2030》中, 新增加了发展“临近空间”无人飞艇内容。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是可以在临近空间执行飞行任务的无人飞机。其优点是:体积小、耗能低、可快速机动, 可执行边境巡航、情报搜集等军事任务, 其用途相当于侦察卫星。

三、临近空间开发利用趋势

基于各类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问世, 临近空间的开发利用在未来发展中将会越来越有价值, 我认为临近空间的开发利用趋势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 用于高空实验

现在许多高精实验都是在高空卫星和飞船中来完成, 实验的效果和成功率非常好。但是此举所需的费用和成本非常高, 而且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国才有资本和技术来支撑。如果开发了临近空间, 相对发射卫星和宇宙飞船来讲, 在费用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就要低得多, 而且也会安全很多。

(二) 用于摄影勘探

在临近空间采用高清摄像头来进行摄影勘探的话, 效果会非常好。因为临近空间飞行器所处的高度高、视角大, 从而拍摄的画面就广, 不需要移动拍摄, 可以悬空静拍, 这样得出的画面清晰、连续, 而且还可以定点定坐标地进行精确拍摄,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摄影测量的误差, 还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拍摄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三) 用于导航作战

卫星定位导航已广泛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现在比较成熟的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 、俄罗斯的GLONASS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其他国家也在发展当中。勿容置疑, 卫星定位导航在军事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如果没有定位系统, 精确打击就像少了一双眼睛。这在历次的局部战争中都得到了展示, 尤其是美国在斩首行动和定点打击中用得得心应手。在大国中, 这些应用都习以为常, 但是这毕竟是少数, 多数国家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 真的发生战争, 自身是要吃亏的。如果开发临近空间, 在临近空间建立导航系统的话, 所需要的成本就低得多, 而且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精确度可能比卫星定位导航还要高很多。有的军事家认为, 随着一些关键技术, 如动力技术、材料技术、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不久的将来, 临近空间飞行器将可能担负各种作战任务, 进而推动空天一体作战理论的新发展, 使未来战争真正呈现出“空天一体”的全新面貌。临近空间飞行器与空间部署的军用卫星和空中、地面 (海上) 部署的多种高技术武器装备有机结合, 构成一个高度联合、高度网络化的武器装备体系。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使用, 为夺取和控制战场主动权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保证各种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 由此推动新的作战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另外, 在情报、侦察、通信、导弹防御、电子对抗、空中打击、反恐作战、边境监控、兵力与装备投送等作战领域中都将发挥极大的作用。这样将促使各军兵种、各作战部门的网络化、一体化得以实现, 促进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伶舟.美国空军关注临近空间作战[J].国际航空杂志, 2006.

[2]曹秀云.近空间飞行器成为各国近期研究的热点[J].中国航天, 2006.

[3]曹秀云.美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发展概述[J].现代军事, 2007.

对长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建议 篇8

关键词:长沙地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立体化

0 引言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地铁已经是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近年来长沙加快了地铁交通网的建设, 这为长沙中心城区结合地铁车站特别是大型换乘枢纽建设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同时也对地铁沿线和站域形成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永续发展的地下空间开发, 实现城市立体化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

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

1.1 交通为主的利用自20世纪60年代起, 汽车数量在各城

市不断以数倍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8年长沙公交车已超过3000台, 另有的士6200多台, 在册机动车数量已达到50多万辆, 其中小车28万余辆。此外, 2002年时, 长沙私家车就有5万余辆, 近年来增长速度非常快, 已突破了20万辆。城市地下交通空间的开发刻不容缓!

1.1.1 地下通道城市主干道的车流巨大, 行人从地面横穿马路

既危险又影响交通效率, 这就促使城市不得不考虑人车的立体分流, 解决方式有高架桥和地下通道, 但高架桥确实影响视线。在长沙韶山路和五一路上, 没有一架高架桥, 全部是通过地下通道实现人车分流。

1.1.2 地下停车库市中心需要设置大量的停车空间, 城市中部

分商圈甚至因停车不变而衰败, 可以说停车空间充足与否, 已成为城市商业存续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经济考虑, 市中心多倾向采用机械提升式停车或者地下停车来解决停车问题。地下停车因地面可多功能使用, 相较机械提升式停车更具开发优势。长沙市中心区地下车库主要是结合绿地设置。

1.2 商业为主的利用市中心商业经过长时间发展, 地面空间已

达到饱和, 但城市为使经济能持续发展, 同时也是为创造利益, 以及在民众期望需求的多种压力下, 继续加大市中心开发的投入。因此, 发展结合各种地面商业类型的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商场, 成为满足城市商业发展需求的主要解决策略之一。

1.2.1 地下商业街长沙比较有名地下商业街有两条, 一条是位

于长沙五一商圈、昔日号称“中南地区最长、面积最大的地下商业步行街”的“金满地”地下商业街;一条是北起劳动东路, 南至九芝堂药业, 全长624米, 宽39米, 总建筑面积24336平方米的大都市地下商业街。

1.2.2 地下商场长沙的地下商场比较少,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长沙五一广场地下商场是一个立交桥下的一个八边形购物商场。

2 地铁的加入对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带来巨大机遇

从日本和美国的情况看, 高层建筑物地下部分的开发利用一般较为经济, 应用也比较广。地下街的开发大都是结合通达的地铁系统在车站前地区进行, 多数修建在道路或广场的地下, 与地铁车站和大型商业设施直接相连。

2.1 交通方面

2.1.1 结合地铁站设置地下通道市中心大部分地下车站建在

道路下面, 站厅层横跨道路, 出入口布置于道路两侧人行道或建筑物内, 本身兼有地下过街功能。部分位于道路一侧或交叉路口的车站, 日均数万人的客流给地面原本拥挤的交通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疏解进出地铁车站的大量客流, 减少行人横穿地面道路对交通的影响, 方便地铁与地面公交的换乘, 结合地铁车站建设地下过通道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2.1.2 地铁枢纽站设置地下车库在交通枢纽站区, 伴随着大量

的人流必然有大量的公交、出租和社会车辆过往和停留。据国内外经验, 通过建造与地铁车站相连的地下车库, 把出租、社会车辆引入地下, 这样既改善地面交通和环境, 又实现了地铁与出租车和驾车族的无缝换乘。

2.2 商业方面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经验, 各地面商业圈都

与地铁站进行自由对接。在未来地铁线的规划过程中, 大大小小的商业项目正在谋划着实现商业的地铁梦。

2.2.1 结合地铁站设置地下商业街地下商业街是指几个商业

空间在地铁站地下层连通发展而成的大型地下商业设施, 以及为提高经济利用价值或鼓励投资开发, 在地下穿越道的单侧或双侧开发的地下商业设施。地下商业街发展特色经营或专业化经营, 大大节约了租金, 又可以选在优良的商业区位, 一方面为行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空间, 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地面人行交通的紧张状况。长沙地铁1号线和2号线站口可以结合上文提到的长沙的两条地下商业街设计, 使这两条街实现期望的商业活力!

2.2.2 结合地铁站设置地下商场大型地铁车站两侧或上部具

备可开发的地下空间时, 结合地铁车站同时开发建设的地铁车站商场是站域地下空间开发的一种很成功的模式。这种商场兼具交通和商业的功能, 客流经商场可便捷快速出入车站, 地铁客流的通过和停留又增加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商业回报。

位于地铁车站附近的商厦地下室为了吸引人流, 提高可达性, 都尽可能与地铁车站相连通, 这是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的普遍形式。商厦地下室是地面商场的地下延伸部分, 通常结合地铁车站出入口直接连通。这类商厦地下室大多位于商业中心和商业繁华路段, 业态以百货、超市为主 (如北京西单地下商场) 。地下空间的装饰风格同地面建筑相一致, 同地面商场一样客流也川流不息。长沙五一广场地下商场可以借用地铁带来的机遇重新复兴。

3 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 地铁站域的地下空间, 交通是其主导的功能, 围绕着交通又带动了商业功能的开发。

地铁大运量的特性给地铁站点带来了大量的交通客流。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必然应突出交通功能, 以地铁站点为城市交通连接点, 合理组织引导人流, 与公交、出租、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相衔接, 形成地下和地面相互联系的便捷的交通体系, 缓解日益突出的地面交通压力。在突出交通功能的同时, 结合地面商业圈的布局结构, 利用地铁客流合理开发商业功能, 使之与交通功能有机结合。交通和商业活动的交叠带来的活力, 可使地下空间的利用呈现丰富性和适宜性, 提高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开发效益, 实现城市地上地下立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之毅, 沈祖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地下空间, 2001, 21 (3) :0188-0191.

[2]张龙.浅议地铁站与地下空间物业开发的关系[J].山西建筑, 2007 (23) :4124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效益 篇9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效益

1、我国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容量达到一定限度的饱和,城市发展与城市用地紧张之间产生较大矛盾。高层建筑物过分集中使城市环境快速恶化,高架道路太过密集对城市景观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地球表面可供人类生存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随着城市中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受到各种因素限制,无法继续向上部扩展,人们渐渐认识到开发地下空间对于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的重要性。我国地下空间资源丰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利用地下空間,建造生产生活设施,如地铁、道路、多层广场等,不仅可节约大量土地,达到安全快速的目的,还有利于将车辆、行人、商业、管网、车库等组成高效地下系统。此外,利用压缩空气运行的地下邮政通道,不仅不占地面,而且有利于快速运输。二是可以改善城市交通。在城区拓宽道路代价昂贵,高架道路不仅影响城市景观,且产生的噪音和震动也让人难以忍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发展高效率的地下交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才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三是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把宜放在地下的建设项目放到地下,可腾出土地,扩大城市容量,节约能源,从而降低地面建筑密度,改善地面建筑光照,缓解交通拥挤,减少煤烟、排渣和噪音等污染,扩大绿化面积,有效地改善城市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此外,还能保护历史文化古迹、风景名胜,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总之,对城市进行地下开发,对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大幅度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达到高度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我国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地下空间的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开发后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第一,经济效益。地下空间的经济性体现在与同类地上空间的比较上,地下空间工程在城市中的位置对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在城市土地价格昂贵的地区或地段投资,比如城市中心区,比在地价低的地方投资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该地段地下空间的开发成本将小于地面建筑。从建筑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新建筑的总成本一般包括4个部分:即旧建筑的自身价值、旧建筑的拆除费用、建筑基础地的土地价值、新建筑的建设成本。尽管地下建筑单位造价是地面建筑的将近3倍,但因为地下建筑没有地面建筑的前三项费用,所以在经济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城市聚集度越高,地价就越高,旧建筑的价值也越大,其拆除费用相应地也越大,因此地下空间开发的价值就越明显,在靠近城市中心一定范围内,地面空间造价很高,此时地下空间的开发成本将小于地面空间。二是地面的繁荣可以带动地下空间活动的发展。城市的繁华地段有着高能达性,具备便捷的交通和集生活、商务、商业、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完善设施。城市发展的“磁力效应”,暗示着其地下空间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也必定能够吸引各类投资者对该地段地下空间各项功能设施的开发,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第二,社会效益。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能够使城市的整体使用价值高于传统的城市形式,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首先,大大减少工作、居住、购物地点之间的通勤时间,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和减少了市政工程管理系统复杂的弊端;其次,城市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会得到加强,有利于缓解现代都市中普遍存在的孤独感;再次,大大缩短了交通线和减少了运输量,节约城市能源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比如慕尼黑使用地铁以后,1970-1977年事故率下降77.60%,车祸率下降27.1%,死亡率下降40.7%;最后,提高城市防护能力。除人防工程外的地下空间设施,如地下街、地下车库等由于容量大、交通方便、出入口多等因素,对于平时防灾、战时防护非常有利。平战结合,其潜在的社会效益是明显的。第三,环境效应。一方面,将有污染的,不雅观的建筑,如高速铁路、能源储存库、废物处理厂、垃圾焚化炉等修建在地下,既能减少城市污染,又有益于美化城市环境。1970-1973年期间,德国慕尼黑的地铁交通才只建设了一部分的时候,相比未建设地铁交通前,这座城市空气中的CO2含量便下降了25%,H2CO3的浓度下降了35%,HN03的浓度下降了44%。另一方面,修建地下铁道和多功能地铁车站,建立地下仓库、工厂,把部分住宅、商业街、停车场转入地下,可以实现少占用甚至不占用地面空间,从而有更多的地表能够进行绿化建设或建筑生活服务设施,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3、我国地下空间开发举例及推广

举例南京新街口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该站的布置主要为商业、公交以及地铁换乘客流服务。车站地下一层形成地下步行商业街,通过24个出入口把车站周边地下商业建筑连接起来,成为该地区地下商业网的联络枢纽。南京新街口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运用了以中心区改造为目的,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依托,充分融合现有的地下设施的开发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新街口地区开发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影响力较强的、高质量的地下空间综合体,地铁建设前,新街口地区人流拥挤,车流拥堵,虽然有30-40万m2的地下空间,但布局凌乱、相互独立,并不利于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发展融合,地铁的建设增加了新街口地区的空间容量,改善了交通组织和区域的环境品质,通过规划调整,新街口地区的空间利用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商业经济也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依托地铁建设重新布局的新街口区域已经成为了一个功能布局更趋合理、空间利用更加高效、设施齐备、环境宜人、形态有序、交通便捷、特色鲜明的城市与建筑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商业中心区。

4、地下空间最终一体化

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对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但能在不占用城市地面空间的情况下拓展城市的空间容量,而且由于地下空间的独特优势改变城市功能的布局和发展方式。例如地铁网络的建成使得居民缩短了出行时间,减少了地面的交通拥堵,降低了大气污染,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地下化(如垃圾场、变电站、地下物流系统),地面上节省出的用地可以集中起来用于绿化,能够降低空气污染和减轻热岛效应,城市居民可以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城市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也带动了经济增长。又比如地下步行通道系统将人流引导到地下,联通了附近的商业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集聚能力,地下空间的最终一体化,合理的布局方便了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即便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能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市政管线转入地下,不但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品质,而且提升了城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总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能够有效节约资源,缓解城市拥堵,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实现资源共享,还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一个空气清新、绿色环保、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陈立道、朱雪岩.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论公共开放空间对城市开发的引导 篇10

当前, 城市开发的理念和方法在城市急剧发展的形势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下, 实现土地与环境资源的有效结合与提升, 城市开发引导因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已成为值得深思与研讨的话题。

二、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城市开发模式

(一) “十二五”规划的启示

“十二五”规划是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其提出的三大改变发展方式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方针。

1.资源利用方式的改变:绿色低碳。

2.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产业核心竞争力及质量提升。

3.城镇化发展过程的改变:社会资源共享化转变、城市产业更趋向于服务化和高端化。

在“十二五”规划的推动下, 社会建设一改以往大而全、铺张浪费、政府包办的旧模式, 改为大力提倡节约资源以及环境友好新模式。这一转变标志着城市开发须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效结合, 以较小的环境代价实现较大的城市发展提升。

(二) 开放空间引导下的城市开发

开放空间引导下的城市开发是一种整合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结构以及土地价值的规划引导, 这种新型的整合规划将包括城市公园、生态保护区以及各种城市绿地等开放空间视作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保障, 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根本。平庄楼子店河道整治行动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资源, 通过提升河道周边的绿化环境以及资源整理, 提升该地块的生态价值以及土地吸引力, 以此来实现对城市新组团 (西露天组团以及西城组团) 的开发引导, 促进赤峰市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升级 (见图1) 。

三、国外实践经验与国内发展趋势

(一) 纽约中央公园的“引擎”作用

最为著名的开放空间引导下的城市开发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美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 大量人口涌进城市, 造成了绿地资源等开放空间的不断紧缩, 使得市民的公共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中央公园的建成形成了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 提升了周边地块的土地价值, 促使这一原本属于郊区的较落后地块, 在之后的发展中, 慢慢成为纽约的中心以及地标 (见图2) 。它带来的深远影响, 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 政府部门所主导的大规模公共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设, 由此所带动的周边房地产的开发, 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场所的增加和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未尝不是适合于我国目前城市开发建设的一种模式。

(二) 国内的共同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日益突出。政府部门所主导的大规模公共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设, 由此所带动的周边房地产开发以及受益者负担金的征收, 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场所的增加和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未尝不是适合于我国目前城市开发建设的一种模式。应借鉴纽约成功经验, 充分调动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商、规划设计人员、普通购房者, 积极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建设来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开发模式。

四、本案对城市开发引导的探索

通过规划优化公共开放空间, 提升其价值与品位, 以吸引资源, 兴办产业, 发展经济, 积累资金, 这样做必然对城市开发建设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这是适应市场经济以及新政策环境的一种可行可控的整合规划拉动效应。下面以赤峰市元宝区楼子河以及赤峰市元宝山区行政中心城市设计方案为例, 来阐述这一城市开发引导的概念。

(一)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整治

1.河系治理措施

楼子店河是自西向东贯穿赤峰市城区的通洪季节河道, 该水体的整治工程将河道水体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景观考虑, 引入净水把楼子店河改造成为城市水体景观。通过对现有河道实施疏浚、扩展、局部改道等措施, 实现了水系景观的美化、自然与生态。其具体治理措施如下:

(1) 生物治理:加强植被保护, 通过生物多样性创造景观多元异质性, 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缓冲能力, 从而恢复河道湿地景观及增加地下水保有量。

(2) 岸线整治工程的目的在于改善河道形态, 保证岸坡稳定安全, 改善河道景观效果。主要内容包括岸线顺直处理、岸坡处理和安全带处理 (见图3) 。

2.河系改造的城市设计

护岸的平面形状是以徐缓蛇形曲线为基调, 以舒缓宜人的意境作为构思的出发点, 打造成尽量少有人工痕迹的自然形态 (见图4) 。且沿水系设置亲水平台、码头、滨水剧场、垂钓平台、小桥等各类景观设施, 局部形成岛屿, 丰富滨水景观的层次, 提升了滨水景观的观赏性、趣味性、奇异性。

(二) 土地开发整理

楼子店河的水系治理以及环境改造形成了赤峰市新的城市绿带, 这一连续的开放空间的优化将大大美化城市形象, 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提升城市竞争力。这一潜在的连锁反应, 必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进而形成元宝山区的整体开发格局。

1.行政中心以及广场的引领作用

在新形成的绿化空间的辐射范围内, 还规划建设了区级行政中心, 这是以环境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城镇体制下, 行政中心的迁移, 对于城市发展引导作用十分关键, 此举将明显提高该地区的吸引力。而行政中心之所以能够在该组团地块实施建设, 正是由于环境改善后的开发吸引力, 这又进一步说明了开放空间引导的城市开发有着极佳的实践意义。同时结合行政中心这一较大规模的磁石性设施, 设置行政广场以及市民广场 (见图5) , 借广场的环境优势, 在满足人流疏散需要, 增强街道吸引力和美化街道环境的同时, 还增加了周边商业街长度, 且提供了休息与交往场所, 使整条街道的土地大大增值。

2.规划用地结构布局, 合理环境增值效应

规划编制中对于楼子店河的自然环境辐射区, 明确界定因其产生的高价值区域, 分析土地有偿使用的地价级差。同时在规划中明确, 土地利用必须严格遵守市场经济规则, 如行政事业部门尽量少占高价值地;公园绿地、街边绿化广场、林荫步道等人工环境区都是蕴涵高价值的房地产开发热点地区, 规划对其周边的环境受益社区在功能定位、项目设置、开发强度、开发控制、开发奖励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 并对因之产生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做出合理推断。

所以在用地布局上, 力求用一个公共开敞空间体系将滨水区与城市其他用地联结起来。通过休闲商务区 (RBD) 作为本案的设计策略与运作模式 (见图6) 。全新的城市休闲空间, 全新的城市商业商务设施, 必然有新型宜居社区与之相匹配, 通过社区公共中心——绿化带网——街坊公共绿地逐级架构, 层层完善宜居社区的建设, 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观。

同时通过技术性的引导和控制来实现滨水地区社会共享, 实现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双赢——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规划以滨水的休闲空间为核心架构, 对周边的建设用地进行组织规划, 以核心生态岛为中心, 将城市景观以放射状组织起来。在用地布局上, 力求用一个公共开敞空间体系将滨水区与其它城市用地联结起来, 实现一个复合城市体有机有序开发 (见图7、图8) 。

(三) 经济效益的平衡

1.国际经验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的价值, 显然不只是作为“绿肺”的单一功能。它更重要的一个价值, 是由此带动周边地产的开发与升值。以纽约中央公园周边的地产市场为例, 身为纽约的绿肺, 中央公园建成15年后, 周边地价增长了9倍。在中央公园边, 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聚集在第5大道和帕克大道, 这里就是被称为纽约高尚住区的上东区。

2.实践中的综合开发

城市建设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 而这大量资金的出路就在市场。对此, 城市规划必须摒弃仅仅面向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观念, 树立借助于政策将建设推向市场的规划意识。

“综合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价值最大化。”有学者认为, 作为一种优化开发模式, 综合开发模式正被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开发商采用。综合开发通过对多种产业的整合来带动区域内的地产开发, 使区域功能得到完善, 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使之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综合开发的有利之处在于, 对区域可以进行完整的总体规划, 也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对规划进行修订与升级。”

从经济角度讲, 一个河流治理确实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并且单独割裂来看, 建设公共开放空间并不能获益。但是通过建设公共开放空间, 间接获得的土地收益是极其诱人的。新城市组团通过首先治理生态绿化环境, 布置公共设施、行政及商业中心为发展支撑点, 居住区是经济增长点。在街道构架中, 可设置大型商业和文化设施等吸引人流的“磁石性设施”。引进和培育开发风险小、回收周期短的居住区, 来实现综合开发以取得经济效益的平衡。

(四) 控制城市开发时序, 支撑城市开发的经济

在土地开发时序上, 提前实施道路、绿化环境、学校等非经营性配套项目建设, 营造提升区域的整理环境, 促使地块尽快升值, 实现项目最大的效益, 实现项目经济收支平衡。具体讲, 把握好项目的开发时序, 通过土地整理、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公益性设施、改善周边环境等办法变为熟地, 提高土地价格。科学合理的安排供地顺序、开发周期, 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发展氛围, 吸引开发投资人, 实现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五、结语

近十多年来, 城市建设连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 也碰到了很多困难, 特别是城市建设资金短缺及融资渠道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化建设中最为突出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建设资金已成为决定城市发展速度快慢、规模大小、标准高低的重要因素。开放空间引导下的城市开发正成为日益被认可和不断被推广的模式, 本案作为一个有益的探索, 希望能为赤峰市的建设提供一个切实可行且能被采纳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赖志敏.开发控制——城市设计作为操作手段的再认识.规划师, 2005, 21 (11) .

[2]陈晓红, 满强, 由明远, 等.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01) .

[3]邢忠, 颜文涛, 肖丁.城市规划对合理利用土地与环境资源的引导.城市发展研究, 2005, 12 (3) .

[4]张国忠.浅论生态重建在城市开发中的运用——石家庄市滹沱河流域 (市区段) 生态开发整治规划探索.现代城市研究, 2003 (03) .

[5]刘贵利, 顾京涛.土地适宜性评价引导的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以汕头市为例.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城市土地利用, 2004.

[6]梁进社.论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规制和利导原则及其应用.城市规划, 2006 (02) .

[7]王青.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南京农业大学, 2007.

上一篇:识字策略下一篇:课堂教学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