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作文

2024-05-11

议作文(共12篇)

议作文 篇1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奉命而作, 生搬硬套”, “为师造文, 为文造情”, 所作的文章是“千人一面, 万人一腔”, 这样的作文当然毫无生机。如何解决学生怕作文这个大难题呢?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体会, 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着眼日常生活, 引导学生自由表述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 说自己的话, 学生的作文之“源”才能解决。本来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可是, 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对周围的环境缺乏观察力。加上学生读书少, 积累的词汇不多, 描写起来更觉困难。因此,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 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 在平淡中发现新意,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1. 利用学生的闲谈作文

叶圣陶说过:“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 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学生之间的闲谈是无拘无束的, 他们往往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拿来与伙伴交流, 这部分生活素材“量”足且“质”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留意收集师生、生生等课余闲谈的话语, 敏锐地发现有新意的思想内容, 予以作文。可发给学生每人一本笔记本, 让学生在本子上随意发挥, 学生在诉说心里话的同时就积累了写作素材, 提高了作文水平。

2. 鼓励学生写日记

日记, 日记, 天天要记, 学生最烦写日记。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教师首先得切实转变质量观, 降低作文要求, 对学生每天的日记不苛求立意的崇高, 无需求布局谋篇的新颖, 只要求内容的真实, 语句的通顺。其次, 教师应作必要的方法和选材的指导, 从小处入手, 以兴趣为先, 鼓励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感想。教师还可及时反馈, 每天在班上朗读几篇学生当天的日记, 以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记得有一次, 我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了一位学生所写的日记, 并选择几句在班上朗读了一下。第二天, 我在这位学生的日记上就惊奇地发现, 昨天的表扬被他誉为入校以来最快乐的一刻, 使他觉得写日记是件十分快乐的事。从此他也爱上了写日记。可见, 鼓励与表扬是多么重要!另外, 教师也可进行小组“循环日记”, “日记加分制”, 设立“日记展示台”等, 使学生对写日记充满乐趣, 充满挑战心理,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重视活动组织,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 要想学生有兴趣习作, 首先要做感兴趣的事———活动。教学实践证明, 凡是积极开展活动的班级, 学生的写作内容都比较丰富、具体、生动。当然, 要想通过组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师就得有意识地进行活动与作文的结合。

1. 活动前, 教师要精心选择活动的内容。

所选活动要新颖, 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应让学生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生活气息。教师还应做好周密的准备, 尽可能地写“下水作文”。这样,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就更得心应手, 描绘过程时将绘声绘色, 出口成章。

2. 活动时, 教师要合理安排活动的过程。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真实的感受。教师更要注意活动过程与习作的联系, 边活动边指导, 让学生留意观察活动时每个人的动作神态, 及时捕捉有趣的话题, 挖掘活动的闪光点。

3. 活动后, 教师要及时深化活动的主题。

为了强化学生的感受, 利于学生储存、积累与描写,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谈各自的感受, 说生动有趣的情节, 使学生快乐活动, 轻松作文。

三、加强课外阅读, 拓宽学生知识空间

1. 大量阅读, 拓宽知识面。

“日积月累, 方能生悟”。因此,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 丰富词汇, 获得间接的知识经验, 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教师更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书架, 教师可利用班费集体购买一些书, 再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带几本与大家“共享”, 并定期更换。另外, 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中午、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看书或去阅览室借书阅读。这样, 既解决了书源, 又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与质量, 为学生的习作储备资源。

2. 勤做笔记, 积累写作素材。

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 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的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 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我坚持要求学生进行“摘录笔记”的训练, 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教给学生摘录的方法:每拿到一本书, 首先问自己, 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接着快读目录, 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 反复阅读, 在读中自悟, 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 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读完全书以后, 再回顾全文内容, 并写出阅读感受。刚开始时对学生的要求可以低些, 指导得细些, 循序渐进, 再逐步提高。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 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 写作素材丰富了, 作文水平也自然提高了。

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为学生创设作文之情, 丰富作文之源, 积累作文之材, 才能解决学生作文的难题, 学生的作文才会充满生机。

议作文 篇2

何谓诚信?“一心一意做事”就是诚,“堂堂正正做人”就是信。诚信既是现代人际交往的“信用卡”,也是维系人与人感情的“信誉链”。诚信是人之根本,乃人的立身之本。从古至今,一个个诚信故事流为佳话。蓉蓉月,淡淡风,让我们忆诚信故事,品诚信道理。

蔡勉旃

好一“券在心,不在纸”!你对千两白银顾之不理,即使你的朋友已经去世,你还是坚持把它还给亡友的儿子;当亡友的儿子“愕然不受”时,你却笑着说:“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你多么坚定,仍将这千两白银送还给亡友的`儿子。真不愧被世人评价为“重诺责,敦风义”!

华歆

你说:“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你说既已接纳,临然变卦,当属背信弃义。你慎重,你守信,你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在大难面前,王朗考虑的是保全自己,而你却不怕受到连累,“遂携拯如初”。世人凭此定你与王朗的品质优劣,真是当之无愧!

元方

你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就懂得诚信与礼仪;你能巧善辩,勇敢地指出友人失约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你正直无邪,当友人“下车引之”时,你“入门不顾”。

回望蔡勉旃,回望华歆,回望元方,回望诚信。诚信是财富的基石,诚信是人之根本。可是有些人却将它随意丢弃:黑心的商家为了蝇头小利,欺骗了顾客,将“诚信”随意踩踏;官员为了早日飞黄腾达,而对上司行赠贿赂,将“诚信”忘得一干二净。

浅议如何教作文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中,不少学生感到写作困难,每逢作文课,总有一些同学抓耳挠腮,两节课下来一纸空白,痛苦之状溢于言表。究其原因,是肚里无货,视野不广,内存不够,积累不多,这就要涉及“写作之源”问题。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春天可以设计一个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阅读。读着美文,问学生问题:“春天来了,你们发现春天了吗·”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去寻找春天,回来之后写一篇以“春天”为话题的文章,佳作纷呈。

这次写作的成功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果指导学生抓住生活,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不就解决了写作中无米下锅的难题了吗·笔者开始改变自己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有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每周的写作也由原来教师命题变为生活写作。

1.教师与学生共同寻找写作的题材

每次写作课,先回顾交流一周来发生的大事、趣事、有意思的事,然后确定本周的写作主题。学校的大事有运动会、体检、会操、歌咏比赛等;学生之间的小趣事,如宿舍生活、晚自习发生的小故事、同学之间的别扭等,所有这些都成了每周的写作话题。笔者只提供写作的题材,拟题、布局、主题的确定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利用学生的作文渗透写作技巧

确定了写作题材,学生的作品虽然异彩纷呈、百家争鸣,但是,学生对一件事的描述还是能够找出共同的问题。所以,利用讲评课渗透写作技巧的传授,为了克服学生语言空洞的毛病,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描写的魅力。

二、水乳交融,得法课内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另一组成部分,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将课内的学习定位在字词句篇,而忽略了教材在写作上所具有的巨大的作用,教材给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纵观初中教材就会发现,每一篇都能找到可以借鉴的写作技巧。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一次真好》,教学生学会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教学生学习叙事中说明一定的道理,这是区别于小学记叙文很好的范例;《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雪》这些文章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写景。如果有心,教师总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教给学生的东西。

三、天光云影,读写同步

让学生读什么,如何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快乐读书、快乐写作·

1.为写作服务的阅读

每次确定一个比较大的写作话题,给学生上一节美文赏读课,与学生一起阅读一些与这个话题有关的美文。例如,在写“母爱”这个话题的时候,向学生推荐了老舍的《母亲》、刘墉的《忍着不死》;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关于动物的时候,确定写作主题是“我和动物的故事”,向学生推荐推荐的文章有《珍珠鸟》、老舍的《猫》和《小麻雀》、丰子恺的《鹅》。这样的阅读无非是想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开拓学生的视野。

2.与学生共同读书,写读书评论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作用无庸赘述。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喜欢读书。向学生推荐书目的标准是:所选书籍必须是学生感兴趣,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和學生一起读,一起赏,一起交流、学习。

《草房子》的语言非常精美,是指导学生学习描写的很好教材,可是怎样把《草房子》的写作技巧灵活的穿插到写作中呢·一次在上阅读交流课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向大家推荐书中的一段描写,“当风吹过时,艾叶哗啦哗啦地翻卷着。艾叶的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是两样的,正面是一般的绿色,而反面是淡绿色,加上茸茸的细毛,几乎呈灰白色。因此,当艾叶翻卷时,就像不同颜色的碎片混杂在一起,闪闪烁烁。艾虽然长不很高,但杆都长得像毛笔的笔杆一样,不知是因为人工的原因,还是艾的习性,艾与艾之间,总是适当地保持着距离,既不过于稠密,却又不过于疏远。”笔者一下子联想到,学生在写风吹过麦子时总是用一个很俗的比喻——麦浪,就让大家即兴仿写,风吹过麦地。学生的文章里没有了麦浪,许多的细致的描写让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浅议小学作文教学 篇4

1. 作文教学的关键: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

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念就是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让学生走进大语文的教材,用大语文的视角去观察、想象,去品味课内外语文教育资源。一方面,学习课本和适合儿童阅读的大量课外读物,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大自然的日月花鸟、白云流水以及生活中的人和事。目之所及,无一不是习作的天地,无一不是习作的场所。实践证明,走进生活,迈向大自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必备条件。可见,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是非常有效的。

2. 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观察能力,体验生活感受

文章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很好地反映生活,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就要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留意事物的特征、变化。同时要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让学生用心灵去观察、感受、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比如,在现实的生活中,绚丽朴实的田园风光,神奇多彩的民俗风情,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亲自参与的社会生产劳动等,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可为什么学生的习作内容还是如此的单一,关键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观察生活,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如果能做到有组织地观察,就会见枝叶又见森林,抓住事物本质特点,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相关的作文素材越积越多,在写作中就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3. 尊重少儿思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1)自主写作,开放习作形式。即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爱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就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说:“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另外,作文教学不要局限于“师讲生作”的单线传授方式,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寻找写作伙伴,利用群体优势进行写作。例如,我在班级举行“依次赞赏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夸夸班上值得赞赏的同学。同学们兴趣盎然,从不同角度对同学的闪光点进行慷慨陈词,被表扬的同学泪光盈盈,也情不自禁要夸夸别人。一时间学生情绪激动,思维活跃,无拘无束地说自己想说的话,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把这节课的感受写下来。结果有的写《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有的写《同学们眼中的我》……作文题材多样,感情真实,让人耳目一新。

(2)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众所周知,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能否善用孩子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联想、想象的作文时要不拘形式,结合实际,通过巧设情境进行。1读词想象。给学生一组词语:哗哗、嗡嗡、喳喳、沙沙、嘀嘀。针对这样一组看似毫无关联的象声词,让学生自由联想与想象,构思出完整的情节。2看图想象。给学生展示一组或几组画面,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3听音想象。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边听边写出自己的感受。4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或文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想象。5拓展想象。给学生一篇文章,让学生将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做到妙笔生花,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有意义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想象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4. 教给方法,鼓励互批互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权利是学生的,教师不应越俎代庖。要求学生按照教科书指定的布置的内容和要求完成作文后,教给学生修改方法,使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从文章的几方面入手,进行认真、仔细的修改,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师应对学生的每一次修改给予表扬与鼓励,真诚地欣赏和赞扬他们的进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念,引导学生渐渐爱上写作。

浅议小学作文教学 篇5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历来也是语文教师认为最难,最困惑的。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以及看图说话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材料的能力,即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了一篇习作,那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者是牛头不对马嘴,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三、日记与作文相结合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五、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 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浅议小学作文教学]

浅议作文的开头 篇6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写好作文的开头,首先要谋划全篇,打好腹稿,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要描写怎样的事件、表达怎样的思想、歌颂怎样的人物、弘扬怎样的精神等。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的开头相当于门市的店面,因此一定要构思巧妙,有创造力,抓住批卷教师的眼球,告诉他,你是一个有语文修为的孩子、你是一个思维敏锐的孩子、你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你是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孩子。

作文的开头也称作“起笔”,起笔定好调子以后你有可能文思泉涌、洋洋洒洒,甚至是一气呵成。因此,在你的腹稿中一定体现出你的“修为”,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写好开头,首先一定要有充分的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全体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字词入手,只要每天你有进步,那么你就是最棒的,不管你的前面有多少同学,你一定都是最后的胜利者。再者,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要关心民族的今天社会的未来,这样会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而你的思想就是你写作的灵魂。

写到这里让我想到一个有趣的比喻,有人说,文章的开头就像古人结婚后,新郎掀开盖头看到的第一眼的新娘子,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开头点题会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

我参加国培时我们的主任告诉我们,他教了十五年的高中语文,当他到政府做秘书给领导写发言稿时,被一个老太太评得体无完肤,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我不会写文章,很多语文老师不会写文章,我们的学生不会写文章,这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也很难读懂理科的试题,因此说这样的学生不但学不好文科也学不好理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我们的民族长盛不衰,就要从娃娃抓起,就要从我们的母语起步。

浅议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篇7

小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是普遍存在的, 每当教师布置写作文时, 某些学生总是草草应付了事, 其做法是东拼西凑、照葫芦画瓢。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这种消极被动状态,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积极制订教学方案,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走进生活, 指导学生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即生活, 教学生写作文就是教学生通过写作再现生活, 描绘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 利用多种感官从生活中捕捉各类信息, 为写作积累各种素材。在每次写作教学时, 教师要认真安排,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到大自然中、社会中的特定场所, 通过仔细观察、亲身体验, 了解自然、了解社会, 并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兴趣的事物描述出来, 再因势利导, 指导学生有重点地分析所观察道德事物, 最后再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这样, 学生从封闭的教室里走进景色宜人的大自然, 走进生机勃勃的社会特定场所, 产生从未有过的兴奋, 从而产生写作兴趣。这种源于生活的写作训练,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使学生体验到写作文并不难, 就是把自己独特的体验及感受如实写下来而已。

二、通过阅读, 提高作文水平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 我说不出,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 并对各年级段进行量化的规定。从课程标准对阅读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阅读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保证阅读质量, 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喜欢阅读, 体验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 根据教学内容可采取创设情境, 开展阅读竞赛、问题阅读, 利用电教手段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其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从而学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有了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极其重要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 教师要下工夫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合理安排时间。每天都要安排时间读书, 哪怕只是10分钟。二要选好阅读书目, 做好阅读计划。不要漫无边际地读书,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书籍循序渐进地读。三要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 能够帮助记忆, 扩大知识面, 有利于储存资料, 积累写作素材。长期坚持下去, 回头翻翻读书笔记, 一定会有深刻的体会。四要善于使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读者的无声老师, 是解疑释难的好帮手。阅读时, 遇有疑难, 就要查阅, 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阅读主要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加强阅读积累的主渠道。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品读、理解、感悟每一篇作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就要使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并与同学互相交流、探讨, 从而理解阅读作品的字、词、句及段落篇章, 与作者产生的思想感情的共鸣。阅读方法有精读、速读、朗读、默读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 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做到边读、边想、边记、边写, 提高阅读效率。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 课外阅读是加强作文素材积累的渠道。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有选择地阅读课外读物, 在读书过程中记录一些好词语及名言警句、名人逸事等, 为写好作文做铺垫。还可以借鉴阅读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 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提高作文水平。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作文水平也就会提高, 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 才有源头活水, 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 文章才会精彩生动。

三、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所谓创设情境, 就是教师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创设的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创设情境的途径很多, 如语言情境、实物情境、现实生活情境、图文再现情境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低年级多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即实物情境、现实生活情境及图文再现情境, 中、高年级以语言情境为主。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电教多媒体, 可以把学生引入情境,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情境, 将使学生身临其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写出作文富有真情实感, 内容充实。

小学生初学写作文, 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 或是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 只是东拼西凑, 生搬硬套, 作文中心不突出, 内容空洞。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除这种困惑, 并结合教材内容, 积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后, 要求学生模仿《桂林山水》中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景色写一篇《家乡美景》的作文。为了使学生顺利写好作文,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游览、观景, 记录下家乡独特美景的画面。有的学生假期与父母外出旅游, 游览风景、名胜古迹, 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出留下的美好印象。用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写作文, 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

四、科学评价, 激励学生写作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科学评价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环节。在作文评价过程中, 要废除单一的评价标准, 采取多元评价标准, 即进行等级评价 (A、B、C等) , 每个等级中又可分为优、良等级, 这样的等级评价, 在一段时间内将给学生留有提升的空间。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就可以由良上升到优等, 相反就由优下降到良等, 对学生有促进作用, 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从而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作文评价还采取合作评价的方式, 改变教师单一评价的做法, 即教师评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人,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8

一、素材是作文的源泉

常言道:“要泡一杯好茶, 离不开好的茶叶。”同时, 写出好的文章的前提是要平时多积累一些好的素材, 没有素材可谓“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 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与写作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习教材文章时体验作者当时的观察感觉。让学生在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使学生把观察当成乐事。

1. 多角度观察

观察时, 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比如, 观察一种树木, 不仅要注意它的外貌 (高度、枝干、叶子、花色、果实) , 还要观察这种树木一年四季的生长情况, 并进一步了解它的用途、特性等等。如茅盾笔下的杨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有丈把高, 像加过工似的, 一丈之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 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试想, 如果作者不是多方面去观察, 去了解, 又怎能把白杨写得如此传神呢?

2. 要描写好一个人或一个物, 不做深入细致的观察是不会成功的

比如, 学习去观察集市的场面, 既要看到整个集市人群的活动, 又要注意到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买卖的场景, 还要观察买卖双方的衣着打扮、表情、动作。如果观察得全面细致, 你就能准确把握买卖双方的心理、性格特征, 还可以了解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及消费观念、水平。

总之, 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在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和动脑思考, 并随时做好记录, 就可以搜集和积累到许多素材。

二、提纲是作文的“蓝图”

作文时应该写好提纲, 这是保证作文成功的一项重要举措。老舍先生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 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 后来可以省事。”由此可见, 学会写提纲, 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 作战的计划。如何写提纲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呢?比如, 作文题目《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提纲: (1) “有心”就是有明确的目的; (2) “有心”就是有正确的方法; (3) “有心”就是有认真的态度和创造精神。认真审一下题便可知道, 这种提纲就较切题, 写出文章才意味深长。

三、兴趣是作文的动力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点的要求,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经常鼓励学生创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 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努力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去发表, 并定期举行写作心得座谈会, 让学生谈谈创作心得, 让其他同学共同分享写作的成功经验。

四、创新是作文的升华

对别人的文章, 好的章法语言可拿来为我所用, 让学生多看书、多积累、多笔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精髓, 取名家之长补己之短, 大胆创新, 因为创新是时代的潮流。要敢写, 要善写, 敢于走自己的路, 写出自己的风格。创新不仅角度新, 选材新颖, 而且结构要新。学生有了这种萌芽, 就可引导学生打破固定模式牢笼, 灵活机动地处理材料, 达到充分调动读者情趣的目的。

另外, 在作文教学中创新是多方面的, 要从课堂入手, 让学生深入生活, 深入自然, 大胆想象, 多写多练, 让他们用敏锐的视角、新颖的观点, 挖掘未开垦的沃土。

总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愿我们以大胆的尝试、不懈的探索、执著的追求, 激活作文教学, 把激趣作为落实成功教育的最好切入点, 还学生以写的热情, 让他们写的乐趣, 写得主动, 写得自在, 时时处处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浅议小学作文的拟题方法 篇9

一、紧抓物件

作文中,常会出现某一样在表情达意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物品,它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在文章的始末。

有学生写同学之间为了一个篮球而发生口角之争。本来这个学生取的题目是《同学之间》,笔者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题目只告诉读者这篇文章写的是同学之间的故事,但是指向性不够明显,所以直接将文章中引起邻里战争的“导火索”———篮球放入文题中,这样就显得明了许多。所以最后学生以《惹祸的篮球》为题。还有学生写同桌之间的误会,笔者则让这个学生思考哪一种东西一写出来就可以让读者马上跟作者想到一块儿去,《看不见的“三八线”》这个题目便由此诞生。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尽可能在物件前加上形容词,以丰富它的内涵。

二、点明中心

学生习作时最容易离题,常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状况发生。虽然在习作前教师也已经再三强调,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写着写着便走了弯道。面对这样的情况,拟题时便找准中心,直接把中心句或者关键词放入作文题目中,就能起到一定的规正文章走势的作用。而且学生用这种方法拟题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性肯定会强一些,也避免了离题的情况发生。

这种拟题方法比较适合写作水平中等或者偏下的学生,所以虽然这类的文题看上去可能没有多少的含金量,但却朴素有效。在小学中段,学生总是一再会碰到写自己熟悉的人这种宽泛的习作题材。虽然学生通过一次次地写,选材和写作技巧有所提升,但是取的题目却千篇一律,几乎都是《我的××》。于是笔者在一次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可以通过拟题来定自己接下去要写的中心与选择相关材料。学生显得很有兴致,纷纷开动脑筋,好的作文题目应运而生。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这样几个题目:《勤劳的母亲》《尽职的门卫伯伯》《我的“倔”妹妹》《我最好的朋友———妈妈》,它们对应的作文中心十分清晰。之后的写作中,学生果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而且最后的作文也因为题目的多样化,提高了质量。

三、创设意境

“文似看山不喜平”,拟题亦然。拟题时,最忌平淡干瘪,让看文的人提不起兴趣,觉得索然无味。这种表意境的方法正是针对这一点来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用古诗句、俗语、成语等,使文题生动形象,富于文采。

比较富有诗意的文题,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也有不少好例子:《小桥流水人家》《青山处处埋忠骨》《且往儿童多处行》《用心灵去聆听》……正所谓明眸善睐第一瞥,也就是说看到美丽眼睛的第一眼往往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文题正是起到了这样一个震慑作用———还没有开始阅读,心中便已经充满了想象和诗意。

四、巧设悬念

人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鱼游到了纸上》,相信每一个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读者都会在心底暗暗吃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作者取这个题目的目的便达到了,因为他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巧妙地通过题目来设置了一个悬念,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有了往下读的意愿。所以,设悬念便是一种最有惊喜的拟题方法。

五、善用修辞

在题目中用上修辞手法,乍看之下好像难度颇大,其实不然。修辞手法多种多样,除了常用的比喻、拟人、反问之外,还有夸张、对比、对偶等。像人教版教材中的《青山不老》《花的勇气》《走遍天下书为侣》等课文用的便是拟人手法,甚至可以用上社会上或网络上最新流行的新说法。

一学生写一次旅游的难忘经历,取《旅游途中的“过山车”》,这是比喻,将旅游时遭遇的喜、惧、忧的心情比作坐过山车;写作一件事坚持到底的文章,一生将题目取作《离成功只一步之遥》,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讲文明的重要意义;写议论文,碰上正反双方观点争执时,就可以用上反问的题目《“玩”真的不好吗?》,加强语气;教材中就有一篇用对比的方法拟题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引导学生也可以学着写一写《走出去和请进来》;写游记时,用上对偶对仗类的题目就会有眼前一亮的美感,比如《好花常开,好景常在》等。

六、用好标点

标点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用对标点符号,就会有出奇制胜,出人意料的效果。一学生的周记,题目是《“,”妈妈》,带着好奇之心细读,原来他写的是他妈妈每天让他做完这个做那个,永远没有结束,细细回味这个《“,”妈妈》,真是勾魂摄魄的出彩。

浅议快乐作文教学法 篇10

一、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从信息论来看, 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 加工是中介, 输出是结果, 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 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 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 信息既不能输入, 也不能加工, 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 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 而不是要我写, 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 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 是一项任务, 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 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 不能自主, 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 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 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 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 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 有些东西稍纵即逝, 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 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 或洋洋洒洒, 或三言两语, 兴之所至, 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 不想写什么, 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 观察事物, 不囿于校园和家庭,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用自己的心灵观察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 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 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 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 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 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 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 主动的进行学习, 强调学生自我思考, 探索和发现事物, 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 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 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 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 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 结果教师“喂”得津津有味, 学生却饥肠辘辘。

二、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 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 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 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 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 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 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 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 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 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 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 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 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 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 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 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 一种装饰, 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 练习写作, 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 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 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 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 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 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 要率先垂范, 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 多少显得有些滑稽, 不亲自“下水”试一试, 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鲁迅先生当年曾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 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老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 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的说。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也只有这种老师, 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 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 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 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 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三、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 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 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 旨在获取成就, 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 或者胜券在握, 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 摘桃子”, 如果使劲跳了, “桃子”还是遥不可及, 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 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 学生就摘到了“桃子”, 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 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 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 甚至是讽刺和挖苦, 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在此, 我奉劝所有一线的语文老师, 不要高悬你们的“桃子”, 不要拿“思想深刻, 构思精巧, 风格独特, 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

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 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 看发展, 不搞一刀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 教师要宽容, 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 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浅议初中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及积累;巧练多思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4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难度很大。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现就笔者所在学校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计划必须既要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在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

二、激发写作热情

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同时,教师适时地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笔者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作文,第三节课上,笔者首先读了自己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

三、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

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

再有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

四、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形式灵活多样

作文批改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的批改,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重视和改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求学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既要注重作文批改,又要采取多种形式。从批改者的角度,作文批改可分为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三种形式;从批改的方式来看,教师批改可以分成精批细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三种形式;学生批改可以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三种形式。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精批细改,允许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批语应避免呆板,要生动形象、新颖,使学生便于接受。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教师认真进行作文讲评,选佳作当范文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鼓励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

五、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把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下列问题: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事情?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

浅议做人与作文之联系 篇12

做人要严谨, 作文也要严谨。即“文品如人品”。小作者介绍“八义集臭豆腐”的制作, 就不可草率, 这属于说明性质的文章。不能随便地介绍给他人, 万一出现“如法炮制”者可能会出现不小的麻烦。对于此.小作者就实地考察、访问并了解臭豆腐的制作过程, 这就是行文的严谨。它可以不讲究结构章法, 但总要有一定的中心意图;它可以不追求文风的泼辣与豪放, 洋洋洒洒千余字也行, 就是短小精悍的百余字甚至几十字也可, 但必须文从字顺, 通便晓畅, 绝不可天马行空、恣意发挥, "滑到哪算哪", 要做到收放自如、"疏""密"有致。这样的文章读来才能给人以美感、以厚重感。

做人要积极向上, 作文亦是如此。一个人整日迷迷糊糊, 没有生活的激情、没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 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同样作文就是要抒写这方面积极向上的情感。你可以没有华丽的词藻, 但字里行间要能看出你的热情、你的激情, 你可以没有大气磅礴的气势, 但玲珑小巧也不失你的至纯、你的至善, 读你的文字就像和一个伟大的灵魂对话, 时刻给人以鼓舞,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文如其人”说得一点不错!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应给学生一个积极, 向上的生活环境外, 还要求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 而去到处找作文选, 东拼西凑, 毫无章法, 应付老师。这些, 对于有高尚品德的学生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要求严谨的人, 在写作文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文风积极向上, 有些学生作品几乎是雷同、妈妈是医院医生、护士, 救治病人多日不归;爸爸是警察侦破要案“抛妻弃子”等等, 一看就是抄袭文章, 于是就开一个“辩论会”----作文抄袭到底好不好!会后一些学生改变了抄袭毛病!

翻开我们的文学史, 屈原、李白、苏轼、关汉卿、鲁迅、巴金、老舍, 一个个我们所熟知的文学大家莫不用事实证明, 所有能够打动人的心灵的作品无不给人以浩然正气, 令人怦然心动, 同时他们高尚的人品与文品一起为人们所敬重。反之, 那些人品不正、文品不高的作家, 所写出来的文章虽有可观之处, 但其人其文终究会被人们所唾弃、所遗忘。因此, 爱好写作的同学们, 在平时的习作中, 在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的提高, 做到得才兼备, 和谐发展。

上一篇:煤矿安全培训下一篇:文化影视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