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后备干部

2024-07-11

青年后备干部(精选12篇)

青年后备干部 篇1

目前, 国家基础建设高速发展, 国有铁路施工企业已从单纯的铁路施工拓宽到更加多元化的施工领域,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企业机制的不断转换, 企业要想健康持续发展, 就必须以切实加强企业干部队伍建设为保证, 因此作为干部队伍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年轻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也给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后备干部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思路、新挑战。笔者通过长期从事行政、人事管理的学习、实践体会, 现就如何加强铁路施工企业青年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谈点粗浅的认识。

1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有铁路施工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后备干部管理弱化、走形式和后备干部管理不适应新形势、新的管理体制要求的情况, 后备干部培养和任用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

1.1深化后备干部管理认识不够

后备干部建设是企业业已形成的干部人才队伍储备机制, 但由于对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没有成熟的后备干部管理制度和办法, 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是后备干部选拔上缺乏民主、公开、透明度。由于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是封闭的, 选择后备干部不民主、不公开, 有些单位存在少数人说了算, 不经过有关会议研究的现象, 使后备干部缺乏应有的群众基础。二是后备干部管理上日常考核管理不到位。虽然建立了每两年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调整的制度, 但基本上是将后备干部材料放在电脑里, 锁在柜子里, 对后备干部缺少哪些能力和素质、干得怎么样, 日常跟踪考核不够。三是后备干部使用上与领导人员使用相脱节。后备干部使用和公开招聘领导人员结合上研究不透、把握不准, 提拔任用的领导人员往往不是后备干部, 不能很好地体现后备干部培养的实效性。

1.2后备干部选拔标准不科学

国有铁路施工企业制定的后备干部选拔标准还不够具体和规范, 对选拔标准的把握和执行也不够坚决。导致的结果, 一是考核时凭印象, 跟着感觉走, 难以保证后备干部的质量;二是对后备干部考核力度、深度和频次比较随意, 对后备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实现工作目标情况和工作绩效结果掌握不及时、不全面;三是由于后备干部建设缺少透明度, 对后备干部的民主监督也不够,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1.3选拔的视野不宽

过去在选拔干部上, 习惯在熟悉的人中选人, 在领导身边选人, 在本系统选人, 选人的范围窄小。这样就形成一种“闭门选人”的局面, 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发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1.4选拔培养的制度不健全、针对性不强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度, 缺乏长远的、具体的操作规范, 没有形成后备干部队伍的正规化管理机制。虽然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上的力度逐年加大, 但对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不够, 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培养锻炼、监督管理、选拔任用等还没有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后备干部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新老干部交替的实际需要。在后备干部名单确定后, 并没有根据不同岗位对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等的不同要求制定出不同的培养计划。培养的针对性不强。

1.5培养缺乏“横向交流”和连续性

目前, 在优秀青年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 缺乏单位之间横向的交流, 致使有些单位的优秀青年较多, 但没有“用武之地”;而有些单位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人员队伍“老龄化”, 没有选择余地, “青黄不接”的问题, 急需优秀青年人才来“扩充”。由于企业改革, 机构调整、班子换届和领导班子变更, 导致后备干部培养出现脱节中断, 甚至有时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使得培养的效果出不来, 费时费力。

2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措施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 能不能用人才”。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大局, 是和企业其他发展战略同样重要的大事。企业领导层应深刻认识培养青年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充分理解年轻后备干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并把此项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

2.1加强青年后备干部选拔的力度

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 选拔是前提和关键。一是拓宽渠道, 全面选拔。企业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因此无论是在企业生产领域还是在管理领域, 无论是部门主管还是一线工人, 无论是经验丰富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刚出校门的毕业学生, 只要是优秀的, 具有发展潜力的, 能够有利于企业发展的, 都可以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二是结合实际, 规范标准。在选拔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企业未来的总体发展目标, 做好人员的需求预测和规划。并根据具体的人员培养需求, 制定科学的、规范的选拔标准。而不是仅仅依靠领导的“拍脑袋”决策, 更应是根据每个岗位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知识要求、管理能力、专业水平等要求, 确定选拔的标准, 做到一岗一标准, 同时, 也应注意到选拔标准在有一些条条框框上不应规定的过死, 而应灵活地处理。比如:可在重要关键岗位,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胜任特征模型”, 建立先进的选拔机制。

2.2健全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配套的青年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机制, 做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建立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刚性约束机制。对贯彻执行国家、企业相关制度要有硬性规定、刚性要求, 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形成青年后备干部选拔以及日常管理、目标考核、激励监督在内的常态化、长效性管理机制。二是引入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竞争机制。针对后备干部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特点,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培养, 促进后备干部的成长;鼓励后备干部积极参与公开选拔领导人员的竞争, 推动和提升后备干部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是健全选拔培养的动态调整机制。在选拔后备干部时, 我们应该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实际, 按照德、能、勤、绩、廉等综合考核指标, 再结合构成个人能力的特长性、进取性、开拓性、独立性、求知性、自信性等特性, 制定出企业独有的后备干部选拔标准。在选人、用人标准中, “德”是第一位的。古人说, 德者, 才之帅也。现代领导艺术认为, 人格魅力的影响在领导力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德有才的人坚决用, 有德无才的人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能用。要充分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科学, 对后备干部进行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测试, 保证后备干部选拔质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总结出了很多人才测评方法。比如, 测验法, 包括心理测验和成就测验, 心理测验又分为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等) 、人格测验 (诚信度测验等) 、个性倾向测验 (职业倾向测验等) 三大类。要实行分级管理、动态考核、适时跟踪、优胜劣汰。在日常管理上, 要坚持备而为用、备而能用、备而有用、备用结合、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形成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 防止后备干部“一备定终身”的现象发生。四是严格日常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健全领导人员谈话和定期报告等制度, 后备干部取得成绩和进步时, 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遇到实际困难时, 要认真帮助解决;出现缺点和错误时, 要及时指出, 帮助改正。加强民主监督, 对群众反映较差, 经调查核实, 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应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一个人的德行, 怎样考察?靠观察。要察其言, 观其行, 要靠群众监督。

2.3制定科学培养工作规划

有针对性地制定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作规划, 是确保培养锻炼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制定培养锻炼工作规划, 要着眼于后备干部目标要求和领导班子建设需要, 既坚持通盘考虑、统一部署, 又注意在培养锻炼的措施上因人而异, 有所区别。要充分运用后备干部考察的成果, 准确了解和正确把握后备干部的发展潜力、熟悉领域、个性特点和主要不足, 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规划, 具体落实到人。

2.4实施多元化的培养锻炼方式

采用企业培养与自身培养相结合。对企业来说, 要不断加强在后备干部的任用培养过程中的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企业在职干部“传、帮、带”的作用, 保障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努力创造使优秀年轻干部能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而作为年轻后备干部个人, 则应该充分认清“年轻后备干部”的意义, 并借助企业所提供的条件努力提升完善自己, 使得自己早日成才。这两方面, 主要可采取以下培养方式。一是“调训式”教育培养, 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根据各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 有计划地选调年轻干部参加脱产培训。二是“选派式”挂职培养, 通过组织安排, 将年轻后备干部调到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去任职, 增加他们的知识面和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三是“抽调式”锻炼培养, 根据特定工作需要, 抽调年轻后备干部参加重难点工程、重要工作岗位, 进行锻炼培养。四是“选调式”实践培养, 选调到基层培养, 增加基层工作经历, 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年青后备干部在年龄学历上占有很大优势, 但实践经历还不丰富, 尚需进行多方位的实践锻炼。对此, 针对性地加强岗位锻炼、岗位轮换、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方式进行培养。对已经经过多岗位锻炼、工作经历较为丰富的后备干部, 主要采取现岗位锻炼的方式, 明确目标任务, 提高要求和管理。对经历相对单一的后备干部, 要有步骤地进行岗位轮换, 增加多岗位领导工作经验。对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 要有意识地放到基层一线进行岗位锻炼, 让他们在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环境中或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

2.5结合有效的激励培养

现阶段, 铁路施工企业青年干部队伍, 是企业的生力军, 他们是有理想有精力有闯劲的群体, 但同时, 他们也受现实生活、工作的压力所影响。因此, 对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还应该结合有效的激励方式, 应重点建立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比如:建立目标责任体系, 开展个人职业目标设计, 让每个青年后备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实行职位激励, 把能力、有业绩、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备干部, 提拔到重要岗位, 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载体和平台;实行荣誉激励, 让成绩突出的年青后备干部获得精神鼓励;通过物资激励, 让业绩良好的干部获得实惠。

3向后期管理外延, 防止人才流失

由于人力资源市场化, 铁路企业青年后备干部因为工作环境、物质利益、精神需求等方面原因可能产生离职的思想, 因此选拔培养还应向后期管理外延, 防止人才流失。

落实青年后备干部定期考察制度。要进一步落实对青年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定量与定性考察评价, 并将考察结果作为青年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参考依据之一。

落实青年后备干部定期分析制度。对已经列入培养锻炼计划的各级后备干部, 结合上期考察意见, 加强其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实绩、民主作风、廉洁自律及心理素质等情况的考察了解, 严格要求, 进一步落实定期对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的有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落实后备干部信息收集和上报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后备干部的职务变动、考核奖惩等动态信息, 涉及后备干部的重大事项, 应及时报告。

落实青年后备干部定期诫勉谈话制度。要进一步落实定期与后备干部诫勉谈话制度, 及时帮助其总结经验, 发扬成绩, 克服不足, 对出现的不良苗头, 组织上应给予及时提醒, 帮助其改正。针对其存在的突出问题, 组织上教育其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始终经受住群众、组织和实践的考验。

保证培养的连续性。对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因此必须保证培养在时间上的连续不中断。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全面系统、持续科学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不能因为机制的改革, 或是领导的更换而中断甚至中止了对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

综上所述, 建立健全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 切实加强培养锻炼、过程动态管理、后期外延管理, 促进青年后备干部不断提高其岗位胜任能力, 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保证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和改革发展中劈波斩浪, 健康持续发展。

青年后备干部 篇2

种活动中,使我获益良多,现将本人学习小结如下:

一、认识自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培训班学习过程中有来自党委领导的开班动员、廉政教育,也有来自党校、大学教授的讲座。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他们有些在论述完我们目前正面对的大环境后,都或多或少的涉及了大众对我们青年人,尤其是我们这些80后的一些看法,有的甚至系统性地从正、反两面进行了评价,并对我们青年干部提出了“三个不能,三个坚持”、“牢记三个务必、坚守五个不能”这样很明确的要求,而这在让我全面地进行对照的同时,也更好地辩识了自己,哪些是自己存在的不足,哪些是已经拥有的长处,从而更好地认识了自我,认清了自己。另一方面,我也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又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去做的。“做事要水滴石穿,做人要晶莹剔透”、“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等等诤言句句回想在耳边,让我印象深刻,过耳不忘。正所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犯错,并在正确的道路上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更快地进步,更快地提高。

二、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政治的核心是平衡,而平衡即是一种协调,身为一名青年干部,需要我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协调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等各种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关系。对比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什么是我要坚持去做的,那么我应该朝着怎样的目标去努力呢,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通过这次培训,我找到了答案。

领导者的素质体现在政治、智力、能力、心理等各方面,因此这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思维能力,与时俱进,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好社会进步的脉动,勇于实践和创新,认真反思和总结,以一个青年领导干部的标准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建设和综合素质建设。

三、收获、体会和感想

1、收获了友谊。本次培训班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3天,但通过与其他青年干部的接触、熟悉和交流,使我实实在在的收获了一份份友谊,密切了与其他青年干部的联系,尤其对于我现在的信访工作、民生热线工作,更是加强了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为我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和铺垫,这也是我本次参加培训班最大的收获之一。

2、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本次培训班的理论学习中,领导 和 教授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合作、提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而在第二天的蒋巷村团队拓展训练中,我们真切地由理论联系了实际。通过自己所在组的伙伴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密切配合,我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让我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镇的青年干部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解码“后备干部” 篇3

一份储备干部名单在互联网上引发关注。令人关注的不是名单里有什么玄机,也不是选拔方式有什么猫腻,而是公示储备干部的组织:江南大学学生会。公示名单的文件全称是《关于任命2015—2016年度江南大学学生会储备干部的决定》。

储备干部,一般又习惯称为“后备干部”。后备干部制度产生于1980年代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迫在眉睫的新老干部正常交替问题,也是中共首次考虑制度性选拔接班人。该项制度建立之初,致力于解决党政机关省部级领导人选青黄不接的问题。那个时候,开国元老逐渐凋零,尚在人世的也不可逆转地步入晚年,中共迫切需要为政坛培植新鲜细胞。

根据官方解释,后备干部是指各级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有关选拔标准和程序,选出德才素质高、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干部,为上一级领导班子补充干部而准备的后备人选。中共中央2002年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从后备干部中选拔”,而这正是后备干部“光环”对官员们的吸引力所在。但近年来各地的实践显示,中共对后备干部的挑选范围在不断扩大,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亦在选拔之列。

台湾学者蔡文轩和寇健文曾从后备干部入手,研究中共制度性选拔接班人的标准和程序。蔡文轩等人得出的结论是,东欧剧变后,中共能够屹立不倒并取得让西方侧目的经济发展,正是因为拥有后备干部这样的制度。这种制度保持了中共干部体系意识形态的统一性,能够避免诸多不稳定情形的出现。

关于后备干部的消息,此前也时常见诸报端。今年年初中组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2015年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中,有698人因瞒报被取消后备干部资格。此次江南大学学生会配备7名“主席助理”事件,令这个话题以少有的高调形式,再度跃入普通公众的视线。

不过,在多数公众眼里,中共后备干部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群体。对于后备干部如何选择、培养,如何从幕后走向前台,不仅普通群众难以明晰一二,即使对众多党政官员而言,也常因人事问题的敏感而难得究竟。尤其中共十八大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干部选拔方式,后备干部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改革创新的挑战。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大力抓好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接班人的“硬性配置”

在国家某部委工作的张先生最近心情低落,因为违反“八项规定”,在中央巡视组新一轮巡视过后,他被取消了局级后备干部资格。“进入后备序列未必就能提拔,但取消后备资格,意味着他的仕途基本完结”,熟悉中共组织规则、在国家部委人事部门任职的王生(化名)称,“就对干部的培养而言,此举表明该干部已经不在组织提升的视野范围之内”。

蔡文轩等人的研究也显示,虽然(下转48页)(上接43页)后备干部制度并非官员晋升的唯一出路,但就现任高层官员的履历来看,走后备干部制度一途的属主流。

选择接班人的工作一直在低调进行。“通常情况下,成为后备干部,就站在了被上级部门‘流水线打磨的起端”,王生说。而在地方组织口的分类管理中,后备干部被细化为党群类、经济类、政法类、科教文卫类、行政监管类等,每一类的后备干部均需接受严格的锻炼和挑选。

“流水线”是通俗说法。据王生介绍,在组织系统内,通常将一个官员的仕途生涯的三个关键时期概括为:入口、楼梯口和出口三个阶段。“入口”就是仕途起端,“楼梯口”即逐级晋升过程中的一道道门槛,“出口”则是严格按年龄到站退休。“后备干部的培养,是一个时间跨度极长的过程。想要成为后备干部,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年龄、政治忠诚度以及自身的执政能力”。

后备干部制度诞生之初,是因应执政党应对人才代际更替危机,年龄自然是首要考虑因素。在后备干部体系中,省部级预备人才被规定在 45 岁到 50 岁之间,地厅级在 40 到 45 岁之间,而县处级在 35 到 40 岁之间。后备干部如果无法在预期的年龄段向相关的层级晋升,不但会失去后备的资格,还可能在等待晋升的道路上“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成为后备干部的第二个条件,便是政治忠诚度。诸如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是否和中央一致,是否遵从“八项规定”等。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的各级官员,还要接受各级党校的脱产学习。从研习马列文献到参观革命圣地,再到激烈的课堂讨论,后备干部不仅会在意识形态上接受强化训练,也要在受训期间接受组织部全方位的考察。

官员自身的执政能力当然也很重要,毕竟执政党要选拔的是“人才”。仅仅党校的学习班还不够,后备干部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挂职锻炼,而最富挑战性的招商引资和维稳,则成为挂职干部最常见的实战检验。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前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德贵统计,目前大陆已形成形同锥状的后备干部群体,覆盖了多个层级。其中省部级后备干部1000名左右、地厅级6000名、县处级约4万名,加起来近5万人。如果再加上乡科级、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总量数以万计。

根据要求,后备干部名单须保持常数,因提拔和调整而出现的缺额,必须及时补充。其名单由组织部门掌握,培养意图和使用方向都属保密范围。2000年中组部公布的后备干部暂行规定,省部级后备干部被要求具有大专文化程度(包括经过自学达到大专水平的)。这意味着,像以往吴桂贤、陈永贵这样的普通工人和农民当副总理的神话将不再重演。

选拔后备干部通常是单独进行的,不过在地方,很多时候与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双线推进。在一次全国党代会前期,各层级党委的领导都会经历密集调整,从而提拔一批后备干部;等到党代会尘埃落定,后备干部名单将根据前一轮的人事变动而调整和补充;等到名单确定,组织部将对后备干部进行相应培训,检验并培育他们“高处胜寒”的能力;等到培训结束,下一轮的人事调整和党代会也快拉开序幕了。

在蔡文轩等研究者看来,后备干部的培养虽然结合了理论与实际,但也不乏缺憾。首先,后备干部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评估报告,因此不少人就有了紧密团结所在单位领导的动机,从而牺牲了搞创新的动力。

其次,由于“僧多粥少”,后备官员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竞争。即使后备官员的名单是不公开的,熟悉官场规则的当事人也很容易判断哪些同龄人是自己的竞争者。面对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和无处不在的考察,后备干部往往趋于墨守成规,生怕因为行为出格而影响前程。此外,官场贪腐对干部成长路径亦有不小的影响。

“备而不用”的困惑

业内专家倾向认为,后备干部制度从改革开放初期正式确立到现在,已顺利完成了新老干部交替的历史任务,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同为“后备”,为什么有的人很快就会提拔?有的人长期没有“转正”,备而不用?年轻、高学历是近年来后备干部选拔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正如媒体调查时一位网友所提醒的,“年轻化不是年龄小化,知识化不是学历高化”,这些不应该是选“好干部”的核心。

“备而不用”,即后备干部在官员调整上并不占据优势的现象,反倒非后备干部后来居上,形成“用而不备”的现实。还有不少后备干部会掉入“仕途陷阱”。干部一旦进入“后备”,自然会产生“后备”心理,如果无法满足“提拔预期”,便容易滋生不满,懈怠工作。一个典型案例是,2009年9月7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政府原秘书长李维群,在得知省委组织部考察组即将到齐齐哈尔考察地厅级后备干部后,给180多名领导发送了410多条短信拉票。最终,李被免职并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2010年,时任水利部办公厅处长的李中锋撰文,呼吁以公开选拔代替后备制度。他认为,公开选拔参与的广泛性、竞争的公开性以及流程的透明性,都是后备制度所严重缺乏的。更重要的是,它给予了更多的人以展示才能的机会和表达思想的舞台,有利于深化干部对上对下双重负责的工作意识,优化干部队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晓平表达了不同意见。他举例道,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新任领导者一上任,就要考虑到接班人是谁,并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继任者计划”甚至被视作通用电气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有意识地发现、培养、选拔后备领导人才,同样是成功政党的重要经验。

“组织的生命力是组织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一个政治集团,为了保证长治久安,必须对后备领导人才有所谋划,凡事预则立”。许晓平认为,后备干部制度的负面影响是可控的,也能找到规避的办法,那就是把“民主、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融入后备干部制度的每一个具体安排当中。

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探析 篇4

一、企业后备干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既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又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后备干部更是堪当此项重任。根据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 企业要发展壮大, 要与时俱进, 就必须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后备干部。在后备干部选拔过程中, 更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遵循后备干部成长和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律, 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后备干部的重要标准, 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 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等陈旧观念的束缚, 注重真才实学, 不拘一格选拔推荐后备干部。其次,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 企业管理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 企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唯有创新, 才能引领和推动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作为掌握最新技术和管理成果的年轻后备干部, 则是企业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 加强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加以考虑和实施。

二、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的要求, 企业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 当前企业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还不够重视。有些企业还没有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 也没有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个别企业虽然制定了后备干部相关制度, 也按照民主程序对后备干部进行了推荐, 但还没有建立和健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机制, 一般只依赖于组织干部部门的具体操作, 对推荐出来的后备干部没有进一步筛选, 只是进行汇总后形成后备干部花名册, 当然更谈不上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了, 从而致使后备干部相关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出现了“备而不管”的现象。

二是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没有长远规划, 培养方式比较单一。企业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缺乏超前性和长远统筹规划, 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仅限于举办几个培训班等, 而且培训班的课程设置千篇一律,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后备干部以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的专门培训更是少之又少, 培训不够系统。

三是存在后备干部“备用脱节”的现象。随着企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海选”推荐等新的提拔任用企业领导干部机制的出现, 冲击着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模式, 有时甚至忽视了后备干部的存在, 从而导致了“备而不用”、提拔任用干部与后备干部脱节的现象。有些企业后备干部一备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备多用少, 许多年轻优秀后备干部得不到合理、及时的任用, 从而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影响了后备干部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现阶段, 加强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从统一认识、严格选拔、精心培养、规范管理和大胆使用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统一认识, 提高加强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自觉性。加强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十分关键。要树立后备干部培养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重要职责的理念, 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议事日程, 建立和健全后备干部培养责任制, 并把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纳入企业党委一把手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是严格选拔程序。选拔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根据企业形势和发展的需要,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严格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以及《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的要求, 确定后备领导干部的条件和标准, 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汇总备案的程序, 真正把企业所需的那些“政治上靠得住, 工作上有本事, 作风上过得硬”、群众公认、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在民主推荐环节,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实行阳光操作, 切实落实广大干部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进一步扩大民主推荐的范围。同时, 可采取谈话推荐的方式, 对后备干部进行推荐。另外, 还要注重合理确定企业各专业门类后备干部推荐的比重, 以进一步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的结构。

三是完善后备干部管理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 管理非常关键。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 应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 实行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结合每年的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对本单位后备干部进行推荐, 并对原有后备干部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和推荐情况, 每年应对那些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党风廉政等方面出现问题, 因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 群众意见较大, 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及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的, 应予以调整, 并对那些群众口碑好、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 及时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 做到后备干部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对于条件成熟的, 及时提拔使用;对于基本成熟的, 加大培养力度, 以保持企业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同时, 在对后备干部的考察中, 要多视角、全方位考察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及工作情况, 帮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 发扬优点, 解决思想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管理档案, 将年度考察材料、个人述职报告或工作总结、培养培训档案、奖惩等情况整理建档, 实行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

四是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企业在培养后备干部的过程中, 要统一规划, 合理部署, 以提升政治理论素质、领导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目标,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 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培养。首先, 改变以往组织后备干部统一培训内容, 进行集中培训的做法, 注重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干部的针对性培训。除了对后备干部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外, 对于经营管理后备干部, 应重点进行与经营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于专业技术干部, 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展;对于政工干部应注重基本理论精髓、最新理论成果的掌握, 引导他们不断开阔视野, 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 有计划地将后备干部送外培训。选送他们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干部培训、各类专业技术研讨活动和专题技术讲座;对工作出色、业务能力强, 但达不到规定学历的年轻干部, 鼓励和选送他们参加学历教育, 以此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第三, 通过参与重大项目进行实践锻炼。有意识地抽调和选派后备干部参与企业重大项目 (如工程规划、工程建设、课题研究等) 和中心工作, 让他们从事一些管理难度大、技术水平高、工作性质复杂、工作任务繁重的任务, 为后备干部的锻炼提供机会, 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工作阅历, 提升他们的领导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第四, 通过轮岗交流培养后备干部。企业各级党委每年应对后备干部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后备干部本人的学历、所从事专业、工作经历等情况和培养目标, 因人施教, 进行定向培养。把后备干部轮岗交流到基层生产一线, 以使他们熟练掌握生产经营过程和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知识;或让后备干部在相关岗位进行轮岗锻炼, 全面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以适应新的更高层次领导岗位的需要。

五是突出后备干部的“备用结合”。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必须注重备用结合这个关键。中共中央组织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因此, 在同等条件下, 必须赋予后备干部提拔使用的优先权。在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过程中, 无论是采取直接任用还是公开竞聘方式, 在选拔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环节, 都应向参会人员说明, 应原则上优先考虑后备干部人选, 把后备干部作为调整充实领导班子的主要来源。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后备干部的“备用结合”, 做到后备干部的优先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永利, 加强国有企业后备干部的管理[J], 群众, 2008.4.

[2]梁萍, 国有企业建立培养年轻后备干部机制的一点思考[J], 科技资讯, 2008.28.

后备干部青年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个龙陵人,松山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它宛如一座巍然高耸的抗战纪念碑,永远屹立于怒江之畔,它是民族不屈的丰碑,它也是龙陵县标志性文化品牌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旅游价值。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与物理空间结合构成了“城市场景”,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满足文化需求的公共空间,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龙山湖公园的建设非常注重文脉的传承,虽然它是一个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公园,但是它的细节上包含了许多龙陵的文化符号。龙山湖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也为龙陵的文化、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改变城市形象,而作为物化文化的文化产业也对城市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化改变一座城,文化成就一座城。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明白群众所知所会所懂的文化知识非常少。要想让文化在基层中发挥作用,让群众从根本上了解文化,就一定要利用各种途径将文化传播给村民。我觉得现在最可行的,就是将乡村中的农家书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将书本上的内容与互联网知识相结合,指导村民读什么、怎么读。同时通过读书会、交流会,向村民提供养殖、种植、娱乐等知识,逐渐的推动群众的学习意识,不断的学会读书、读好书、懂得用。同时,一定要学会挖掘自己所在地的历史文献,比如祖谱、家谱、碑刻、古老的粮票、契约文字等都是当地的历史文献,在我们挖掘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历史文献,要保证它不受破损,并及时向上级文化站报告。

随着我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提升,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是要将文化的诸多要素进行有效的配置和整合;二是要做到精密化和数字化;三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要加速融合;五是要完善产业政策与制度,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发展。

农信事业大发展 后备干部是关键 篇6

四项前期准备,严把“广开才源”关。为保证公选顺利进行,联社一是精心组织,成立了以理事长为组长的后备干部选拔领导小组,对选拔的整个过程负总责;二是稽核监察部全程参与,确保了竞选工作的阳光廉洁;三是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指导思想,制定了详实的后备干部选拔方案,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公开竞选的舞台;四是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营造竞选的热烈氛围,激发员工参选的积极性。

四项准考条件,严把“组织考察”关。站在严要求、高起点的角度,联社在报考条件上给予了一定限制。一是坚持立场坚定。要求应试员工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服务农村金融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着重学历高起点。要求参选人员年龄35周岁及以下,对个别特别优秀的条件可适当放宽;大专及以上学历;三是倾向基层经验。要求在嘉陵联社各机构工作三年及以上,熟悉农村信用社会计、出纳、信贷等主要岗位工作;四是强调德才兼优。要求应试员工要作风优良,业绩突出,在当前岗位表现出一定的管理潜力、人际沟通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和组织协调能力,且近三年年度岗位考评为“称职”及以上,无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及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其他不良操守记录。

四项选拔程序,严把“阳光操作”关。方案打破了以往干部竞聘中“伯乐相马”的方式,而改为“实绩+能力”的综合考评机制。应试员工分别通过竞聘演讲、专业笔试、党委审议、全区公示四项程序才能进入后备干部库。竞聘演讲作为公选关注的焦点,联社坚持“民主、公平、择优”原则,筹备竞聘演讲考评组,由大社主任担任评委,严格按演讲评分表内容综合评分,当场公布成绩,最终以应试员工的笔试和演讲各占5096的综合成绩排名从上到下择优选出。整个选拔流程出题严密、监考严密、阅卷严密、审议严密。不仅考察了应试员工的综合业务技能,而且考察了应试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项后续管理,严把“年度考核”关。为了跟踪管理,重点培养,确保实效。联社人力资源部一是后备档案专项保管。对后备干部建立一人一档,档案包括后备干部推荐表、登记表、年度考核表、工作总结及相关资料,将其作为今后干部聘任的依据。二是后备考核一年一度。每年对后备干部进行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及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考核。三是两项考核并驾齐驱。联社将后备干部的考核结合联社的年度考核一并进行。四是考核结论档次有别。联社将考核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档,对基本合格的或不合格的后备干部,一律取消资格。

聯社四个“四项”思路选拔后备干部的新举措,开创了嘉陵联社选拔后备干部的先例,首次建立了人才库,拓宽了选拔途径,提高了选拔实效,为有实践经验和业务综合能力的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现状与对策 篇7

一、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现状与问题

笔者通过对湖北省五峰土家自治县A镇调研, 了解到该镇拥有人口27639人, 有12个建制村, 村级主职干部19人, 其中“一肩挑”的4人, 村级副职干部32人, 其中交叉任职的15人, 村级干部人数严重不足, 缺口很大。

针对村级干部人数严重不足的情况, 近年来A镇通过开展“三级联创”等活动, 实施“能人治村”战略, 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大力开展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截止2011年7月, 培养中的后备干部达41人, 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 素质有所提高,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A镇后备干部培养情况见表1。

笔者在A镇调查中还发现,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 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值得警醒的是, A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问题也是目前全国在此方面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后备干部来源和数量缺乏

目前, A镇12个建制村的村级干部严重不足, “一肩挑”的村主职干部比例高达21%, 交叉任职的村副职干部更是高达47%, 而后备干部仅有41人, 平均每村3.42人, 不足一职一配备, 不少村在调整村干部或换届改选时感到青黄不接, 后继乏人。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全镇共计有3342人外出务工, 已占总人口的12%, 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年人群所占比例则更大, 并且外出务工人员大都是比较有能力和知识的年轻人, 因而导致村级后备干部选择面不广。二是村级后备干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例如, 有些比较优秀的退伍军人、高中毕业生等后备干部在精心培养后, 正将被重用时他们却选择外出打工或自己办起实业。三是村干部工作吸引力不大, 村里比较优秀且组织打算培养的部分青年, 因受经济利益驱动, 对当“村官”缺乏兴趣。

2.村级后备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当下, 农业正朝着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但由于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原因, 能够掌握科学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村级后备干部相当稀缺,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是从科学文化素质来看, A镇在制定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和制度时, 要求后备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 但受来源和数量不足、选苗难等因素制约, 多数村委会所上报的后备干部培养人选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在全镇41名后备干部中, 35岁以上的有8人, 年龄最大的已46岁;在文化程度上, 初中和高中学历占主要部分,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人, 仅占12%, 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二是从思想政治素质来看, 部分村级后备干部思想封闭、观念陈旧, 对改革的新事物接受不多, 缺乏强烈的进取精神。三是从领导群众致富能力来看, A镇41名村级后备干部中, 属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者仅占3人, 真正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后备干部数量非常有限。四是从管理经验来看, 由于长期缺乏实践锻炼, 相当一部分村级后备干部缺乏管理经验, 工作方法简单, 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淡化。

3.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动力疲软

笔者从调查中发现, 部分村级后备干部不安心农村工作, 当村干部的愿望不强、动力不足, 其中缘由与待遇不高有很大关系。不少村级后备干部由于大部分时间都要用在工作上, 因此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创收项目或经济实体, 而他们的待遇又难以保障和落实, 导致干部岗位丧失了应有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了村级后备干部“能干的不愿干, 想干的干不好”[2]的尴尬局面。经初步调查分析, 感到“无所谓”、不热心工作的后备干部大约占40%, 他们对待工作只求过得去, 不求干得好, 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能拖则拖, 消极对待;认为“没意思”, 不愿当村干部的后备干部大约占30%。由于待遇偏低, 工作辛苦, 部分村级后备干部感到政治上没前途, 经济上也没“钱途”, 不愿当村干部。

4.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压力沉重

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逐步推进, 农村各项工作的规范性、程序性要求越来越高, 农民对村干部的期望与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农民自身素质却有待于极大提升。据调查, 在推进农村各项工作中, 往往大多数群众赞同办的事情, 又受到少数群众反对, 村级后备干部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思想工作, 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和引导, 但往往效果不佳, 导致村级后备干部感觉进退两难、两头受气, 做群众工作难度很大。这不仅挫伤村级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也让许多人对村“两委”工作望而却步,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把更多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吸引到村“两委”班子中来。

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路径选择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3]为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当前可从“选”、“培”、“管”、“用”四个环节入手, 积极探索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新机制和新路径, 促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优化, 解决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局面, 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选”——拓宽村级后备干部来源

针对当前村级后备干部来源不广、数量不足的状况, 需要拓宽选拔渠道, 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切实解决村级后备干部断层现象。一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 通过在村组两级召开村民大会, 以村广播、专栏、板报、简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宣传动员工作。二是根据各村实际情况, 灵活把握“三为主”、“三倾斜”和“三确定”的选拔原则。“三为主”, 即年龄在35岁以下为主、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为主、综合素质以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主, 其中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标准, 可以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三倾斜”, 即向学有一技之长的退伍军人倾斜, 向懂经营、善管理外出务工返乡的致富能人倾斜, 向具有丰富农业科技知识、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带头作用的优秀青年倾斜。当然, 回乡大中专或高中毕业生以及热心农村事业的合格求职人才也可引进到村级后备干部中来。“三确定”, 即村党支部确定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名单、乡镇党委研究确定村级后备干部人选、群众民主评议确定村级后备干部去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也可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村级后备干部人选。总之, 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 力求村级后备干部一职一配备, 确保后备干部来源充足。

2.“培”——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素质

针对调查中村级后备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 需要加大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 采取多种渠道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训、培养, 不断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综合素质。

(1) 开展村级后备干部定期培训。

一是充分利用县委党校、乡镇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主阵地, 定期组织后备干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和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充分利用村里现有人力资源, 聘请素质好、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现身说法, 讲政策、传经验, 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实用技能;三是充分利用高校巨大的理论优势、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与高校进行结对帮扶, 聘请高校教师, 按照“缺乏什么补什么”的思路, 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向培训, 为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

(2) 支持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

据我们调查, 目前仍有很多村级后备干部尚未达到高中学历。因此, 应鼓励、支持和帮助他们通过函授、自考等途径, 继续参加学历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 努力提升村级后备干部学历层次和能力素质。

(3)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实践锻炼。

树立“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新理念, 切实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一是在村班子中增设理论宣传、市场营销、民事调解、抗洪抢险等岗位, 给村级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 安排他们参与村班子工作, 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统筹协调、处理具体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二是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 使上岗锻炼的后备干部有权有责, 增强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也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提升能力, 树立威信。

(4) 试行开展结对培养。

即村级后备村干部与现任村干部结对子, 按照目标去培养。在培养过程中, 要让村级后备干部分别与现任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结成对子, 一带一、一帮一, 教方法、传经验, 使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得以迅速提高。[4]

3.“管”——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力度

为建立具有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力度。

(1) 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跟踪考察制度。

村党组织每年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跟踪考察, 了解掌握村级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 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畅通思想交流渠道, 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2) 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

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个人档案制度, 收集后备干部基本情况、培养规划、思想汇报材料、学习培训情况、奖惩情况等, 定时更新, 形成“一人一档”的台帐式管理模式。完善后备干部上岗考评档案, 定期对上岗锻炼的后备干部进行德、能、勤、绩等全方位考核, 及时将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村级实职岗位, 并实行考核末位淘汰制, 形成后备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格局。

(3) 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考核激励机制。

为调动村级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可采取激励机制, 通过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等举措, 切实增强后备干部对村级工作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让村级后备干部感受到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 激励村级后备干部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4.“用”——拓宽村级后备干部发展空间

对于村级后备干部的任用, 应注重实效、公平公正。村级换届选举之前, 及时在村务公开栏重点介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优秀村级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和能力表现, 提升他们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对条件成熟、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确实能够胜任工作的村级后备干部, 在村“两委”干部职位出现空缺时, 依法依规充实到村“两委会”班子;暂无职位安排的后备干部, 组织他们担任村“两委”助理及综治调解员、公益事业服务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等, 激发他们奋发有为;对群众反映差、作风散漫、能力低下的后备干部及时进行调整。

综上,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通过“选”、“培”、“管”、“用”等四个环节的严格落实, 将有效促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新鲜血液, 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斯大林选集 (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 刘戈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J].新重庆, 2006, (07) .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青年后备干部 篇8

一、新时期乡镇村庄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性

新时期广大农村地区农业正在向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迈进, 与此同时, 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也在迅速发展, 因而需要大批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实践技能的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如社会治理、节能减排、农业生产、教育卫生、招商引资等颇具时代性的问题, 都对乡镇村庄后备干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我国农村地区覆盖面广, 人口众多, 乡镇村庄干部具有贴近基层群众的优势, 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群众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从而化解矛盾, 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新时期积极扩充基层后备干部队伍、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是从根本上维护社会与安定团结的需求所在。

二、新时期乡镇村庄后备干部培养的现状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乡镇村庄后备干部思想觉悟与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但在培养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问题。

1.后备干部储备任务艰巨。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 后备干部的储备关系着各项工作的开展。不少农村地区后备干部储备数量严重不足, 交叉任职情况多, 换届改选时常遇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 在职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也不尽合理, 尤其表现在年轻干部比例小、具备中高级职称的干部比例小等方面, 因而给后备干部储备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后备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新形势下很多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出来, 对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文化知识、业务能力的欠缺, 不少干部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而且思想观念、学历基础、业务能力的改变也并非一蹴而就的, 农村地区受地域、资金等因素的限制, 后备干部素质的提高成为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3.后备干部考评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受考评与激励机制的影响, 乡镇村庄后备干部工作动力不足, 流动性强, 队伍建设缺乏稳定性。基层乡镇村庄工作环境艰苦, 工作难度大, 加之考评管理不严, 后备干部工作态度难免消极。另外, 从福利待遇角度来看, 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乡镇村庄干部晋升空间小, 薪酬福利有限, 大大削弱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所以学历、能力兼备的人才往往更愿意选择其他途径就业。

三、新时期乡镇村庄后备干部培养的举措

新时期农村各项建设工作充满压力和挑战, 乡镇村庄应尽快扩充后备干部队伍, 积极发展对后备干部的继续教育, 并完善考评与激励机制。

1.扩充乡镇村庄后备干部队伍。针对当前干部队伍储备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 乡镇村庄应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建设需要, 转变用人观念, 遵循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公开公正的原则, 广泛选拔优秀人才, 加强后备干部储备。乡镇村庄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的动员工作, 从品德、学历、工作经验、年龄、性格等多方面综合考察人才, 如具备扎实学历基础的人员, 在农业、科技、医疗、教育、招商等领域有实践经验的人员, 退伍人员, 外出工作返乡人员等, 都应当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来源, 进而为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动力支持。在实际选拔过程中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 以确保后备干部的充足来源。

2.积极发展乡镇村庄后备干部的继续教育。对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是一项持续性、持久性的工作。从系统的日常培训到专业学历教育, 以及定向培养教育, 都是乡镇村庄今后应当大力推进的工作。首先,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 广大后备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生态等领域的新知识, 定期组织后备干部参加培训活动。其次, 学历教育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优势, 鼓励并帮助后备干部提高学历水平, 才能使其更好地武装头脑。最后, 基层组织还应根据新老交替的人才需要, 着力开展定向培养, 加强后备干部的岗位实践锻炼。

3.完善乡镇村庄后备干部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广大农村地区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工作动力欠缺的问题与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有着直接的关联。乡镇村庄应严格对后备干部的考评, 实行岗位责任制, 明确后备干部的工作职责及年度工作目标, 运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衡量其工作成绩。

四、结语

乡镇村庄还应改革激励机制, 将考评与激励紧密联系起来, 切实提高后备干部的待遇水平,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应给予相应奖励, 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和晋升空间, 从而激发后备干部的工作动力。

参考文献

[1]韩江声.对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几点思考[J].传承, 2015 (5) .

青年后备干部 篇9

关键词:后备干部,管理

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 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事业长远发展, 是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的重要保证, 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战略任务。目前, 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的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流于形式, 后备干部培养不科学, 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等情况。如何使后备干部队伍的管理更加科学, 使后备干部能够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 在组织需要时能够挑起重担,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领导重视, 健全制度, 为加强企业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打好基础

一项工作开展的好坏和领导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 在后备干部队伍管理上, 各级党委要将后备干部培养情况纳入“一把手工程”, 在对领导班子进行考核时, 了解掌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把后备干部工作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而进一步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同时, 要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管理有关制度, 不仅要有宏观管理的办法, 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 对后备干部的培养、考核、使用等工作进行细化, 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 使制度能真正落到实处, 发挥作用。各级组织部门是后备干部队伍的日常管理部门, 在后备干部管理过程中要起到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 为后备干部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二、严把入口, 畅通出口, 规范管理, 择优汰劣, 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一是要把好入口关。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决定着未来领导干部的素质。组织部门应该进一步拓宽后备干部队伍进人渠道, 后备干部的选拔方式要创新思路, 高起点、严要求。目前传统的后备干部选拔一直采取单位推荐、组织审定的方式, 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快速, 但客观上也存在推荐范围受到限制, 民主程度不够的弊端。要做好新时期后备干部选拔工作, 我们就要不断地创新形式, 拓宽视野, 使后备干部的来源多样化。首先, 要注意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发现优秀干部。其次, 要结合公开选拔和公开竞聘, 发现优秀后备干部。再次, 要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实现后备干部选拔由“伯乐相马”向“赛场竞马”的转变, 使组织部门实现好中选优, 优中选强的目的。

二是要把好管理关。领导干部要能上能下, 后备干部则要能进能出。要在后备干部队伍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要坚持“优者上、良者育、劣者汰”的原则, 动态监督, 跟踪管理, 杜绝“一备定终身”的现象, 要使后备干部队伍成为“一池活水”, 源流不断, 永葆生机。要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后备干部进行考核, 对不适宜继续留在后备干部队伍中的, 要坚决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 要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要畅通出口关。《条例》规定,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我们在干部管理过程中应该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为后备干部提拔使用提供政策依据。要使后备干部备而有用, 从而激发年轻干部的争先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社会上形成“有为才有位”的鲜明、正确的干部工作导向。

三、提供平台, 促进后备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

后备干部年纪轻, 思想活, 知识水平高, 但在政治理论水平、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比较明显的欠缺。要让后备干部能够尽快成熟, 我们就要针对后备干部的特点及成长规律, 对他们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养锻炼, 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是要强调“学”。一方面是要求后备干部加强自学。要经常了解后备干部自学的情况, 鼓励后备干部在职攻读更高的学历学位。另一方面是要组织后备干部集中学。要针对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 采取集中授课、座谈、讨论、演讲等多种形式, 提高后备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相关业务水平。二是要强调“炼”。一方面是放到基层去“炼”。坚持要想“上”, 先要“下”的原则, 对于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 要放到基层去进行挂职锻炼, 丰富阅历和经验, 增加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大胆放到重要岗位去“炼”。让后备干部参与一些重点工程、重点工作, 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 考察后备干部的能力, 磨练意志, 为后备干部提高自身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增长业务才干创造条件。第三是要放到信访岗位上去“炼”。信访部门每天面对着不同的社会矛盾群体, 把后备干部放到这个特殊的部门去锻炼, 有利于他们进一步了解群众的困难, 磨练他们的耐性, 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第四是要放到更高层次岗位上去“炼”。对于一些特别优秀、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后备干部, 我们要结合实际, 为他们铺设成长的“快车道”, 不过分拘泥于“台阶”, 大胆提拔到适合岗位上去压担子, 促进他们早成才。

青年后备干部 篇10

1 科学制订规划, 打造一支精干的后备干部队伍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立足全局, 面向未来, 制订出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 为打造一支精干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科学预测, 合理规划

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状况, 以充分体现全局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目标, 对领导干部队伍进行逐一排队分析、预测, 确定后备干部总量和近、中、长期配套规划, 对后备干部进行科学分类, 分层分类建立后备干部具体标准、明确资格条件, 并提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的具体实施意见, 确保后备队伍建设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1.2 建立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库

在专业结构上, 既有党政领导型人才, 又要有企业管理、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在层次结构上, 既有局级、处级后备人才, 也要有基层项目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结构上, 既有近期可推上去的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 也有面向远期的“储备型”领导人才;在年龄结构上, 要形成复式年龄结构, 实现梯次配备、有序递进, 后继有人。

1.3 实行动态管理, 坚持优胜劣汰

后备干部名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而应当是滚动的。对已经被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的干部, 要逐年进行认真考核, 建立起进出畅通的优胜劣汰的机制。对那些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方面有问题的, 工作实绩不突出, 发展潜力不大, 群众意见较大或威信不高, 不适宜再作为后备干部的, 要及时进行调整, 确保后备干部队伍始终充满微生机和活力。同时, 要及时补充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进入后备干部, 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2 强化培养锻炼, 在“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加强培养锻炼是企业后备干部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 要让他们做到“讲上进、重责任、强技能、听指挥”, 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2.1 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教育引导后备干部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教育引导后备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 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企业各级领导人员要切实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当好后备干部思想上的“督管员”、工作上的“指导员”、生活上的“服务员”,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和成长导向。

2.2 在强化培训上下功夫

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 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后备干部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除了对后备干部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外, 对于行政管理后备干部, 应重点进行与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于专业技术后备干部, 应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展;对于政工后备干部, 应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最新理论成果的掌握, 引导他们不断开阔视野, 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有计划地将后备干部送外培训, 选送他们参加上级单位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干部培训班、各类专业技术研讨活动和专题技术讲座, 开阔他们的思路, 提高统筹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那些工作出色、业务能力强, 但达不到规定学历的年轻后备干部, 应鼓励和选送他们参加各类学历教育, 以此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三要不断探索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 通过采取体验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先进的培训方法, 激发后备干部学习的主动性, 为后备干部参加培训提供更有效的平台。

2.3 在实践锻炼上下功夫

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 全面提高后备干部在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一要通过参与重大项目进行实践锻炼, 有意识地抽调和选派后备干部参与企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课题研究等关键工作, 从事一些管理难度大、技术水平高、工作性质复杂、工作任务繁重的任务, 为后备干部锻炼提供机会, 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工作阅历, 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积累经验。二要实行“压担子”锻炼, 把后备干部向企业生产经营主战场“压”, 越向矛盾困难多的地方“压”, 多压担子、压重担子、不卸担子, 使他们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中经受考验, 磨练意志, 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 提高他们功坚克难、服务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三要有计划地实行后备干部交流、岗位轮换和挂职锻炼, 通过轮岗、交流、和挂职, 让后备干部进行多岗多职锻炼, 更全面地了解掌握企业中各项工作的特点, 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以适应新的更高层次领导岗位的需要。

2.4 在监督管理上下功夫

一要严格管理。在培养选拔后备干部的同时, 消除对后备干部重选轻管、严选宽管、放任不管的倾向, 做到“严管”与“善待”相结合。在工作中, 既要让他们“放开手脚”干, 又要对他们“约法三章”管;既要容忍他们“犯错误”, 又要狠心对他们“抽鞭子”。二要加强防范。要坚持和完善后备干部谈话、组织函询、考察反馈等制度, 对后备干部出现的苗头性问题, 及时打招呼、提要求, 及时谈话提醒, 并加以制止。同时, 更要坚持和完善后备干部诫勉和降免职制度, 对职工反映比较强烈或出现违纪违法问题的后备干部, 视情节给予诫勉、降免职处分, 以此警示广大后备干部。三要全方位监督。对后备干部的监督应是全方位的, 党内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要注重发挥媒体和网络监督的作用, 把视线延伸到后备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

3 加大选拔任用, 坚持“四个原则”

“求治之道, 首于用贤”。选拔任用后备干部, 应坚持“四个原则”, 真正把企业中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

3.1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选拔任用后备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 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要重点看是否忠于国家和企业, 是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 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 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要注重考察后备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的表现, 使选拔出来的后备干部让组织放心、职工满意, 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

3.2 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

常言说, “用好一个人, 激励一大片;提错一个人, 挫伤一大群”。被推荐的后备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 是否德才兼备, 有无实绩或实绩大小, 职工了解的最直接、最客观、最清楚, 也最有发言权。因此, 选拔后备干部要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 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选拔的各个环节中。一要积极发动职工群众参与后备干部的推荐, 向职工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的条件、范围和程序, 全力搞好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 确保选拔工作民主透明。二要正确集中群众意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同时, 还要坚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坚决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现象。如有的后备干部德才兼备、职工信任, 民主测评时得票高;有的后备干部平时当老好人, “只栽花不栽刺”, 民主测评时得票也较高;有的后备干部工作处以公心, 实事求是, 不怕得罪人, 民主测评时得票却不高等等, 这时就需要认真分析, 慎重对待, 进行深入调查了解, 切实把真实情况搞清楚, 不让老实人吃亏, 确保选拔工作公平公正。

3.3 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

在选拔后备干部工作中, 要拓宽选拔视野, 引入竞争机制, 不拘一格选人才, 重视物色和选拔工作业绩突出和平常表现优秀的人才作为后备干部, 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手段, 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于个别后备干部的选拔不能论资排辈、不能求全责备, 要敢于打破常规和条条框框, 疏通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后备干部, 只要有利于企业的改革发展, 就要大胆选拔, 及时重用。

3.4 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

青年后备干部 篇11

关键词: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04-2

为了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党的领导的稳定性,党中央正式作出了建立后备干部制度的决定。按照中央的部署,浙江省在1980年提出了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的任务,1984年建立了县级以上后备干部制度,并不断完善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措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前瞻性、长期性的工作,选拔培养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优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对进一步改善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整体素质,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有着重要意义。

1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

所谓村级后备干部,就是村干部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而它的队伍建设则是村领导班子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够高、能力够强、作风够硬的后备干部,是新形势下促进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新老干部交替顺利进行,为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的重要保证,也是新时期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村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长期稳定。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对维护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都有重要意义。要做好农村、农业、农民工作,必须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而要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就必须抓好农村后备干部培养。

2 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后备干部选不起来

有那么一部分村干部对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各村情况来看,各村党组织对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认识程度也有很大差别。部分村干部没有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个问题,一是有应付思想。有些干部认为老同志退下来,自然会有新人接上,没有必要考虑配备后备干部,配备后备干部只会增加负担,让本来就不富裕的村集体经济又增一笔开支。二是有自我保护思想。有些村干部认为不配后备干部自己说了算,配了后备干部上级领导就会把重点放在后备干部培养上,担心自己位子坐不久,给自己带来威胁;有的村支书经济上存在问题或有“敌对”势力,害怕新干部上台,会对自己进行“秋后算账”,为了尽量保护自己,就尽量拖着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就算选拔了,也只是做一时的表面文章,其目的不是真正为村里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三是有长期世袭的思想。有的村支书在本宗派内部、亲朋之间确定后备干部,而对其他优秀青年或视而不见,或打击排挤,达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目的,将后备干部培养作为拉拢培育自己势力的一种手段,不管人选素质如何,只要是听话捧场的就行。

2.2 村干部工作缺乏吸引力,后备干部来源匮乏

一是群众对村干部工作认识上有偏误。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最终目的是为村干部培养接班人,而有些群众百姓认为,村级干部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为一些乡村杂活要忙里忙外,有时又不被人理解,甚至受气,做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从而使一些人认为村里工作难干,村干部难当,更不愿做村里的后备干部。 二是受少数村干部不良影响。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处事不公,律己不严,没有树立村干部的良好形象,致使吸引力减退。三是村干部待遇不高缘故。村干部待遇与乡镇经济及村集体经济村干部政治待遇与工资待遇低,致使一些人不愿做村级后备干部。一些人认为村干部干得再好,政治待遇上也只是个“土”芝麻官,跃不过农门;工资待遇以实工制计算,每月最多1000多元,还不如打工经商。

2.3 缺乏明确的目标规划,有备无用现象叠加

有个别村党组织对抓好后备干部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非常明确,基本上处于应付状态。以我镇为例,镇党委已经明确提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但有的村迟迟不能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年度后备干部考核调整中,部分村不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在考核内容、考核数量等方面缺乏认真细致的工作,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毫无明确的总体目标。有的村存在后备干部有备无用现象比较严重,认为“备”是一回事,“用”又是一回事,没有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后备干部的力量,没有把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提上日程计划。

2.4 选拔程序不规范,抢着报名与无人问津现象并存

对于后备干部的选拔录用,村班子内部缺乏公开、透明化,推荐后备干部的范围较小、数量较少、素质较低。有的村对村后备干部报名把握不严,报名者众多,但来源种类多样化,一是刚走出校门的大专学校毕业生,暂时没有找到稳定工作,先在村随便谋个职位过渡一下的。二是无正当职业,心想通过进村赚点工资的。三是年龄偏大,“村官”意识比较强,一心想当村干部的。这些原因最终均导致村后备干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队伍缺乏可培养性。有的村干部往往采取二人或少数人商定的办法指定人选,没有在班子成员之间讨论协商,即使协商也是一人说了算,这就使得通知不到位,报名无人问,造成人选的不合理性,远远达不到一职一备的规定数量,这种做法的结果导致可供选择使用的后备干部范围很小,难以在将来筛选出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同时也造成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猜疑,造成村班子队伍不团结。

3 解决问题的措施研究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是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人才补充的有效途径,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做好该项工作,应处理好以下四个环节。

3.1 立足“选”,形成开放式的选拔机制

根据基层班子结构现状和配备的实际情况,形成“重民意、看实绩、论本领”的开放式的后备干部人才选拔机制。

3.1.1 提高认识 增强选配农村后备干部的紧迫感,有些地方,某些基层干部一直项对选配农村后备干部缺少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毫不紧要,缺乏长远打算,使农村后备干部这支队伍的现状远远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要求。其中突出表现在:地方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选配干部只能是“矮中取长”或是“轮流坐庄”。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农村干部起不了带头致富作用,必会严重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1.2 民主推荐 从源头改变村后备干部推荐的封闭做法,广开言路,充分尊重基层百姓的民意和班子意见,采用班子推荐、群众测评、组织考察等形式,进行层层选拔、筛选、推荐,重点要培养那些群众评议得分高、群众公认能力强的人员。

3.1.3 公开选拔 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选拔机制打破岗位、人员性质界限,通过“缺位竞争”途径,疏通选拔渠道,以搭梯子、设擂台的形式,把更多的优秀青年吸引到后备干部中来,拓展延伸后备干部选拔途径,扭转后备干部在少数人中选来选去,挑来挑去的被动局面,由“领导拍板”到“竞争上岗”转变。

3.2 以“育”为中心,形成全方位的培训机制

吸收入村后备干部人才人员,要看其品质情操、知识结构、能力状况,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个别辅导等多种渠道,把可持续培训教育纳入对后备干部素质提升的“加油站”。

3.2.1 培养教育发展观 农村干部要改变观念,重视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对他们的培训提到日程安排中来。镇党委根据本地情况制订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对农村后备干部进行正规化学历教育,对业务技能要村为单位进行集中短期轮训。同时,把党的基础知识、领导方法、法律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农村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

3.2.2 树立培训绩效观 要打破对后备干部培训“填鸭”的施教方法,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进行针对性培训。

3.3 立足“管”,形成流动式管理机制

为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促使对后备干部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要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农村后备干部管理机制,以激发后备干部成长的内在动力,增强其进取意识,使后备干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3.1 跟踪考核 镇党委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后备干部档案,对农村后备干部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人员确定、教育管理、提拔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对确定的村后备干部,镇党委要每半年定期抽查,对后备干部工作能力、履行职责、组织协调等情况及时动态掌握,以增强后备干部自我锻炼意识和自律意识,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高质量、高标准的去做好每项农村工作。

3.3.2 定期考察 结合年终对村班子成员进行考察的同时,也要对后备干部进行全面考察。采取组织村三套班子成员和群众评议、组织座谈的形式,了解后备干部实践锻炼情况并将其思想工作情况,群众信任度、支持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针对后备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早打招呼,予以意见反馈和沟通,以增强后备干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引导作用,对现实表现考察情况纳入对后备干部作用的重要依据。

3.3.3 实行动态管理 为确保有一支稳定的后备干部,建立起“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机制。每年要对村后备干部统一进行调整和补充。把经不住考验、考核不称职、群众异议较大的后备干部及时进行调整,甚至清退出后备干部队伍;对素质高、实绩突出、作风扎实、群众认可、可塑性强的人员及时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提拔聘用为村专职干部。

3.4 立足“用”,促使成材激励保障机制

在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上,积极探求后备干部成长的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岗位锻炼,切实使后备干部得到锻炼,促使其快速成长。

3.4.1 严格考察,大胆任用 按照村班子建设设置要求,在对村班子现状综合分析梳理后,进行宏观调配和配置,对经考察确系优秀的后备干部聘用为村专职干部,使优秀人才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同时要对后备干部给予政治上的关心,对工作中出现的小失误不求全责备,而应给予关爱帮助,教方法、出点子,帮助他们克服不足,使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促进快速成长。

3.4.2 施加担子、提供锻炼平台 镇党委的组织部门要把对村后备干部的培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帮带”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限期加以解决。村“两委”班子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腾位子”方法,有意识的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提供岗位锻炼空间,让后备干部参与村务管理,不断提高其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及全面主持工作的能力。

3.4.3 “能进能出”,畅通上下渠道 对后备干部实行岗位聘任制,聘期为2-3年,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责任追究、问责制等制度,形成“职、责、权、利”相统一、相配套、相挂钩的后备干部用人机制,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予以嘉奖,工作平庸的给予告诫,表现劣的直接给予清退。

参考文献

[1] 万慧进,胡序杭.先富能人争当村官背景下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J].中州学刊,2006,(3).

[2] 韩占山.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J].探索与求是,2000,(2).

[3] 王恺.建立后备干部分层次管理的有益尝试[J].组织人事学研究,2002,(2).

[4] 张振娜.运用“四个环节”构筑后备干部管理运行机制[J].煤矿现代化,2005,(6).

青年后备干部 篇12

胜任素质模型是能够辨别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整合, 从而建立某岗位工作胜任特征的构架, 并用一定的编码方式呈现出来, 进而作为人员培训与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胜任素质模型的提出, 对员工的高绩效与一般绩效进行了区分, 集中了企业所需要的竞争能力的形成。因此把胜任素质模型应用于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 将会让后备干部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更能够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的实现。

F公司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及培养模式

F公司是一家以港口勘察设计为主营业务的中央管理的大型国企的二级子公司, 主要承担国内外港口、航道、锚地、海上灯塔、人工岛、通航建筑物、口岸设施、修造船厂、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公路、桥梁油气化工项目、核电站、电厂等项目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咨询、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桩基检测、软基处理及监测、基础工程和港口工程施工、施工及设备采购招标技术规格书编制、工程项目总承包、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等业务。公司现有子公司4 家, 在职员工700 多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0 多人、中层干部90 多人。

近几年,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 F公司面临转型升级的外在需求, 对内部人才特别是中层干部的要求也同时提高。出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水平、加强对公司发展所需优秀人才进行储备的考虑, F公司开展了中层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中层干部胜任素质模型

为了让中层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契合公司实际、保障实效, F公司采取了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方法, 即甄别出现有中层干部岗位的胜任素质, 包含未来一段时间对中层干部素质提升的要求, 以此为基础, 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层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构建中层干部胜任素质模型, 首先将中层干部划分为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两大类别, 然后采用问卷法、高层访谈法、基层调研法等, 将中层干部胜任素质进行甄别、分析、归纳, 根据不同类别分别提取了基本素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三个维度共计七个胜任素质, 对每个胜任素质级别进行了定义;根据公司实际情况, 最终确定不同序列中层岗位所需胜任素质等级, 包含达标等级、绩优等级, 明确了不同等级的相应工作标准。

2.中层后备干部选拔程序

中层后备干部的选拔, 应做到拓宽视野、科学选择、注重民主, 真正把优秀人才遴选到后备干部队伍中, 坚持“竞争、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开展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工作。F公司选拔中层后备干部采用了基本条件筛选、能力素质测试、员工民主推荐、部门领导提名、公司党委会讨论批准五个步骤。

(1) 基本条件筛选。即设置基本条件, 报名参加后备干部的选拔须满足一定的职称和年龄条件, 符合条件者自愿报名参加后备干部选拔测评。对职称或年龄有一条不符合条件的, 在合理的范围内, 经所在部门领导书面推荐后也可报名参加选拔。

(2) 能力素质测试, 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测试:能力素质测验。包含管理能力倾向、社会愿望、行为风格、职业兴趣等心理测验项目, 从中甄选出具备一定管理潜质并有管理兴趣意愿的人员进入第二轮测试。第二轮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属于情景模拟测试, 是对受测者对应的岗位核心胜任素质能力的维度进行考察和评价。从中甄选出综合评价高的人员进入第三轮测试。第三轮测试:结构化行为面试。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 采取结构化面试的形式, 对参加测评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潜质进一步评价。根据上述三轮测试成绩形成综合测试结果。

(3) 员工民主推荐。为了体现在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的群众基础, 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领导和员工以匿名投票的方式, 在已报名参加后备干部选拔的人员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

(4) 部门领导提名。考虑到员工所在部门领导对其个人情况掌握较为全面, 因此人力资源部组织了各部门的领导开展推荐中层后备干部工作。

(5) 公司党委会讨论批准。在综合考虑基本条件筛选、能力素质测试、员工民主推荐、部门领导提名结果的基础上, 制定出后备干部人选产生的规则, 初步确定参加选拔人员的排序, 经由公司党委会讨论批准通过。

通过上述选拔程序, 最终确定公司中层后备干部名单, 后备干部名单的形成考虑了员工素质能力、发展潜质、工作业绩、群众基础等多方面内容, 虽然选拔过程会占用时间较长, 但这种做方法切实做到了对员工的全方位考察, 确保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遴选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 为后续干部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层后备干部培养模式

选拔是基础, 培养是关键。以中层干部胜任素质要求为基本点, F公司与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就中层后备干部培养方案开展多次讨论, 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工作需要等情况, 最终确定了为期二年的第一期中层后备干部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阶段:

(1) 管理理论知识学习阶段, 为期半年。目的是系统学习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理论。公司从现有中层干部中选拔出品格、能力优秀者 (一般为公司中层及以上领导) , 与后备人员结成师友, 以导师身份对后备人员进行指导, 包括日常工作指导、答疑解惑、课题研究指导等方面。学习形式按照团体学习和个体学习两种方式交叉进行:一是团体学习。主要形式为课程学习、拓展培训、团体分享与研讨, 教师为大学教授和培训机构的讲师。培养过程中涵盖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目标管理等理论基础课程, 也包含拓展培训、演讲与展示、沙盘模拟等实践类课程。二是个体学习。主要形式为阅读书籍、在线学习、师友计划。主要通过课程作业、课程考试、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考核。

(2) 管理实践阶段, 为期一年半。目的是让第一阶段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 用管理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提升后备干部的管理素养, 形成管理风格。学习形式分为两种:一是团体学习, 即主要围绕课题研究、管理精品课程、课题结案汇报展开。二是个体学习, 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挂职锻炼、导师指导、工作历练方式进行。第二阶段的实践主要通过课题研究笔记、研究成果展示、培训效果评估进行考核。

培养结束后, 针对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作为阶段性学习的小结。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培养, 让后备干部接受了系统的管理、经营方面知识的学习, 弥补了后备干部管理方面知识的空白, 切实提升了后备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在阶段性培养结束后的日常工作中, F公司仍对后备干部采取不定期的学习与培养方式, 巩固前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让后备干部的学习与培养保有持续性。

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意义与启示

1.意义

(1)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充分挖掘优秀人才。通过开展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及培养, 主要通过自主报名、能力素质测试、民主推荐等形式, 更多地参考了客观的结果, 减少了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实现了从“相马”到“赛马”的转变, 也确保了后备干部的群众认可度。后备干部的选拔, 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 做到了充分挖掘公司优秀人才。

(2) 多种培养形式结合, 提升后备人才素质。F公司中层后备干部大多数为技术干部, 管理理论基础较薄弱。经过多次沟通, 按照中层干部胜任素质的三个维度, 最终确定了以管理理论基础课为主体, 实践类课程和管理精品课为辅助的培训体系, 以期弥补学员知识短板。一是通过理论性培训和实操类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以及测评反馈、课程考试、小组“PK”等培养内容, 切实提升了后备干部知识储备, 启发了后备干部的思维、更新了观念, 提高了其管理理论素养。二是通过课题研讨的形式, 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要求后备干部以F公司企业管理方面热点、难点管理问题出发, 在导师的指导下, 以课题研讨、整合资料等形式,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形成最终报告。三是通过PPT汇报的形式展示成果, 并由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强化了理论培训的效果, 促进学员将理论同工作实际相结合, 提升了其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总结等能力。

(3) 充实领导干部队伍, 最大发挥人才效能。F公司中层后备干部人员, 均为各部门的骨干, 通过为期两年的培养, 一半以上的人员在培养结束后一年内晋升为公司中层副职管理干部, 让他们承担更大的责任, 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另外, 部分人员通过挂职锻炼方式, 在基层管理岗位上发挥潜能, 有效地充实了领导干部队伍。

2.启示

在后备干部的测评与选拔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取得成效, 需事先建立一定的规则, 减少不利因素的干扰, 应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制定科学、公正的选拔程序。选拔中层后备干部, 须事先确定一定的选拔程序。例如, F公司通过自主报名及基本条件筛选、民主推荐、竞争性选拔、部门或单位领导提名、公司党委会讨论等形式展开, 既考虑了个人意愿和能力, 也兼顾了群众认可度, 做到了科学、公正。

(2) 妥善处理培养与工作间的关系。中层副职后备干部一般为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骨干, 日常工作任务繁重, 而中层副职后备干部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就不免出现冲突。因此, 应适当安排好学习培养的时间, 如安排部分课程在工作日下班后、休息日等, 尽量减少这种矛盾与冲突, 打消学员们的后顾之忧。

(3) 建立奖惩机制。在后备干部的培养过程中, 应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 建立针对优秀学员的奖励机制, 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树立先进标杆,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带动整体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氛围。建立不合格学员的淘汰机制, 即要在培养过程中对出勤率、考试结果等严格要求, 规范后备干部的行为与习惯, 提高其执行力, 为其将来走向领导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后备干部队伍真正成为优秀人才的“蓄水池”。

(4) 注重合作机构的筛选。考虑到后备干部的测评与选拔工作专业性较强, 可采取同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的方式, 邀请外部专家参与到后备干部的测评与选拔过程中, 合理借用外力, 力求工作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合作机构在筛选有领导意愿与潜力的员工、课程设计、培训讲师筛选, 以及日常考核与跟踪、培养结束后测评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选择具有较强实力的合作机构将是决定后备干部选拔与培养工作能够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邓小燕.加强国有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5) :148-1 49.

[2]张军.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新取向[J].当代陕西, 2009 (8) :12-13.

[3]梅同杰.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 2011 (1) :22-24.

上一篇:阅读专题下一篇:无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