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干部培养

2024-05-29

后备干部培养(精选12篇)

后备干部培养 篇1

“人才, 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1]选拔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 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是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大计和有力保障。因此, 如何有效开展村级后备干部培养, 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本文以湖北省五峰土家自治县A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现状调研为基础, 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目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现状与问题

笔者通过对湖北省五峰土家自治县A镇调研, 了解到该镇拥有人口27639人, 有12个建制村, 村级主职干部19人, 其中“一肩挑”的4人, 村级副职干部32人, 其中交叉任职的15人, 村级干部人数严重不足, 缺口很大。

针对村级干部人数严重不足的情况, 近年来A镇通过开展“三级联创”等活动, 实施“能人治村”战略, 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大力开展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截止2011年7月, 培养中的后备干部达41人, 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 素质有所提高,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A镇后备干部培养情况见表1。

笔者在A镇调查中还发现,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 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值得警醒的是, A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问题也是目前全国在此方面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后备干部来源和数量缺乏

目前, A镇12个建制村的村级干部严重不足, “一肩挑”的村主职干部比例高达21%, 交叉任职的村副职干部更是高达47%, 而后备干部仅有41人, 平均每村3.42人, 不足一职一配备, 不少村在调整村干部或换届改选时感到青黄不接, 后继乏人。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全镇共计有3342人外出务工, 已占总人口的12%, 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年人群所占比例则更大, 并且外出务工人员大都是比较有能力和知识的年轻人, 因而导致村级后备干部选择面不广。二是村级后备干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例如, 有些比较优秀的退伍军人、高中毕业生等后备干部在精心培养后, 正将被重用时他们却选择外出打工或自己办起实业。三是村干部工作吸引力不大, 村里比较优秀且组织打算培养的部分青年, 因受经济利益驱动, 对当“村官”缺乏兴趣。

2.村级后备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当下, 农业正朝着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但由于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原因, 能够掌握科学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村级后备干部相当稀缺,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是从科学文化素质来看, A镇在制定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和制度时, 要求后备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 但受来源和数量不足、选苗难等因素制约, 多数村委会所上报的后备干部培养人选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在全镇41名后备干部中, 35岁以上的有8人, 年龄最大的已46岁;在文化程度上, 初中和高中学历占主要部分,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人, 仅占12%, 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二是从思想政治素质来看, 部分村级后备干部思想封闭、观念陈旧, 对改革的新事物接受不多, 缺乏强烈的进取精神。三是从领导群众致富能力来看, A镇41名村级后备干部中, 属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者仅占3人, 真正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后备干部数量非常有限。四是从管理经验来看, 由于长期缺乏实践锻炼, 相当一部分村级后备干部缺乏管理经验, 工作方法简单, 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淡化。

3.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动力疲软

笔者从调查中发现, 部分村级后备干部不安心农村工作, 当村干部的愿望不强、动力不足, 其中缘由与待遇不高有很大关系。不少村级后备干部由于大部分时间都要用在工作上, 因此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创收项目或经济实体, 而他们的待遇又难以保障和落实, 导致干部岗位丧失了应有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了村级后备干部“能干的不愿干, 想干的干不好”[2]的尴尬局面。经初步调查分析, 感到“无所谓”、不热心工作的后备干部大约占40%, 他们对待工作只求过得去, 不求干得好, 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能拖则拖, 消极对待;认为“没意思”, 不愿当村干部的后备干部大约占30%。由于待遇偏低, 工作辛苦, 部分村级后备干部感到政治上没前途, 经济上也没“钱途”, 不愿当村干部。

4.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压力沉重

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逐步推进, 农村各项工作的规范性、程序性要求越来越高, 农民对村干部的期望与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农民自身素质却有待于极大提升。据调查, 在推进农村各项工作中, 往往大多数群众赞同办的事情, 又受到少数群众反对, 村级后备干部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思想工作, 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和引导, 但往往效果不佳, 导致村级后备干部感觉进退两难、两头受气, 做群众工作难度很大。这不仅挫伤村级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也让许多人对村“两委”工作望而却步,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把更多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吸引到村“两委”班子中来。

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路径选择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3]为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当前可从“选”、“培”、“管”、“用”四个环节入手, 积极探索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新机制和新路径, 促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优化, 解决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局面, 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选”——拓宽村级后备干部来源

针对当前村级后备干部来源不广、数量不足的状况, 需要拓宽选拔渠道, 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切实解决村级后备干部断层现象。一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 通过在村组两级召开村民大会, 以村广播、专栏、板报、简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宣传动员工作。二是根据各村实际情况, 灵活把握“三为主”、“三倾斜”和“三确定”的选拔原则。“三为主”, 即年龄在35岁以下为主、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为主、综合素质以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主, 其中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标准, 可以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三倾斜”, 即向学有一技之长的退伍军人倾斜, 向懂经营、善管理外出务工返乡的致富能人倾斜, 向具有丰富农业科技知识、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带头作用的优秀青年倾斜。当然, 回乡大中专或高中毕业生以及热心农村事业的合格求职人才也可引进到村级后备干部中来。“三确定”, 即村党支部确定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名单、乡镇党委研究确定村级后备干部人选、群众民主评议确定村级后备干部去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也可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村级后备干部人选。总之, 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 力求村级后备干部一职一配备, 确保后备干部来源充足。

2.“培”——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素质

针对调查中村级后备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 需要加大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 采取多种渠道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训、培养, 不断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综合素质。

(1) 开展村级后备干部定期培训。

一是充分利用县委党校、乡镇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主阵地, 定期组织后备干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和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充分利用村里现有人力资源, 聘请素质好、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现身说法, 讲政策、传经验, 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实用技能;三是充分利用高校巨大的理论优势、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与高校进行结对帮扶, 聘请高校教师, 按照“缺乏什么补什么”的思路, 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向培训, 为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

(2) 支持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

据我们调查, 目前仍有很多村级后备干部尚未达到高中学历。因此, 应鼓励、支持和帮助他们通过函授、自考等途径, 继续参加学历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 努力提升村级后备干部学历层次和能力素质。

(3)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实践锻炼。

树立“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新理念, 切实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一是在村班子中增设理论宣传、市场营销、民事调解、抗洪抢险等岗位, 给村级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 安排他们参与村班子工作, 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统筹协调、处理具体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二是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 使上岗锻炼的后备干部有权有责, 增强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也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提升能力, 树立威信。

(4) 试行开展结对培养。

即村级后备村干部与现任村干部结对子, 按照目标去培养。在培养过程中, 要让村级后备干部分别与现任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结成对子, 一带一、一帮一, 教方法、传经验, 使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得以迅速提高。[4]

3.“管”——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力度

为建立具有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力度。

(1) 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跟踪考察制度。

村党组织每年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跟踪考察, 了解掌握村级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 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畅通思想交流渠道, 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2) 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

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个人档案制度, 收集后备干部基本情况、培养规划、思想汇报材料、学习培训情况、奖惩情况等, 定时更新, 形成“一人一档”的台帐式管理模式。完善后备干部上岗考评档案, 定期对上岗锻炼的后备干部进行德、能、勤、绩等全方位考核, 及时将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村级实职岗位, 并实行考核末位淘汰制, 形成后备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格局。

(3) 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考核激励机制。

为调动村级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可采取激励机制, 通过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等举措, 切实增强后备干部对村级工作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让村级后备干部感受到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 激励村级后备干部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4.“用”——拓宽村级后备干部发展空间

对于村级后备干部的任用, 应注重实效、公平公正。村级换届选举之前, 及时在村务公开栏重点介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优秀村级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和能力表现, 提升他们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对条件成熟、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确实能够胜任工作的村级后备干部, 在村“两委”干部职位出现空缺时, 依法依规充实到村“两委会”班子;暂无职位安排的后备干部, 组织他们担任村“两委”助理及综治调解员、公益事业服务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等, 激发他们奋发有为;对群众反映差、作风散漫、能力低下的后备干部及时进行调整。

综上,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通过“选”、“培”、“管”、“用”等四个环节的严格落实, 将有效促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新鲜血液, 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斯大林选集 (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 刘戈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J].新重庆, 2006, (07) .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4) 严龙.后备村干部培养应做到“三个结合”[J].农村工作通讯, 2005, (05) .

后备干部培养 篇2

以学校新“十一五规划”的精神为指导按照乐于奉献、自主进取、群众满意的原则,广开推荐渠道,扩大选人视野,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不断增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管理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储备管理人才。

二、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

1、基本原则:

(1)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2)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3)注重潜力、立足培养原则;

(4)动态管理、竞争择优原则。

2、岗位设置及目标。

本次暂设后备培养干部2名:大队辅导员,德育主任。

经过培养使他们到达政治素质好、组织潜力强、群众信任度高、管理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实绩突出,在中层及以上干部岗位上随时能够胜任工作。

三、申报条件

后备干部务必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忠诚于集团和学校的教育事业,能吃苦耐劳,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工作实绩较显著,群众公认度较高,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并贴合以下基本条件:

1、人事关系(包括合同关系)在我校的在职教职员工;

2、服从管理学校调派。

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4、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5、年龄在40周岁以下;

四、后备干部产生的程序

后备干部产生的程序是:自我申报、资格审查、民主测评、组织研究。

1、自我申报。凡是贴合申报条件的教职员工,本着自愿的原则,都能够进行申报。

2、资格审查。学校将根据所报人员的申报表,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候选人员。

3、民主测评。学校任何部门的干部均是为学校工作服务,为学生服务。扎实的群众基础是今后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对候选人员进行民主测评也是对后备干部社会交际潜力、群众协作潜力、工作业绩等方面认可度的考查。

4、组织研究。学校主要领导根据后备干部候选人前几阶段的考查报告,参照岗位职责说明书的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群众协作潜力等。考查重点为基本素质、工作实绩和发展潜能。并最终确定后备干部培养候选人员。

6、结果公示。对确定后备干部的候选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广泛理解群众的监督。凡是在公示期间被证明有弄虚作假、严重违纪违法等不合条件的行为,将取消相应的资格。

五、后备干部的培养措施

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由所在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本着传、帮、带的原则,根据各自后备人才的实际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强、详细切实可行的提升培养方案,组织有实效性的培养指导。

(一)培训资料

1、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

(1)各部门引导后备干部开展业余自学,参加每周二行政领导的例会等学习,督促他们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技能。帮忙他们深入钻研岗位业务知识,力争成为教学业务的潜力,管理人员的强者。

(2)学校将创造必须的条件,为后备干部带给外出学习、考察、进修、培训的机会,不断拓展他们的视野。

2、加强岗位实践锻炼

学校将根据各后备培养干部的工作特质有计划地安排相应的部门进行跟岗培训、代岗锻炼,让后备干部在岗位上得到全面扎实的锻炼。。

(二)培养方式

参加相关的课题培训、轮岗培训、定岗培训、继续教育以及其他方式。但各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始终坚持最少投入、最大收益的原则。

(1)课题培训。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由教科室负责实施。根据不一样岗位确定相应的课题培训资料,要求形式多样化、实用性强,并做好培训过程与结果的记录和考评工作。

(2)轮岗培训。是培训的第一阶段,时间为一学期,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实施。制定相应的轮岗计划,组织相应的轮岗培训,进行轮岗的过程记录和考评。轮岗培训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侧重培养对学校各主要管理部门实践潜力,使其了解学校管理状况,熟悉学校的管理,培养其沟通协调及适应潜力,让其积累多个岗位的工作经验,为后期的职位晋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有材料均在阶段结束后交学校人力资源部归档,相关材料将作为部门领导培养工作和参培人员学习过程的考核材料。

(四)考查方式

(1)学习自查。每月、学期、学年结束后,各参培的后备干部结合自我的培训资料写一份培训小结,月小结不少于字,学期、学年要写不少于3000字阶段小结。

(2)岗位潜力考评。主要考查岗位知识和潜力,由相关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实际制定考查资料。所在部门培训结束后要对参培后备干部进行认真考查,并作出培训鉴定。

解码“后备干部” 篇3

一份储备干部名单在互联网上引发关注。令人关注的不是名单里有什么玄机,也不是选拔方式有什么猫腻,而是公示储备干部的组织:江南大学学生会。公示名单的文件全称是《关于任命2015—2016年度江南大学学生会储备干部的决定》。

储备干部,一般又习惯称为“后备干部”。后备干部制度产生于1980年代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迫在眉睫的新老干部正常交替问题,也是中共首次考虑制度性选拔接班人。该项制度建立之初,致力于解决党政机关省部级领导人选青黄不接的问题。那个时候,开国元老逐渐凋零,尚在人世的也不可逆转地步入晚年,中共迫切需要为政坛培植新鲜细胞。

根据官方解释,后备干部是指各级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有关选拔标准和程序,选出德才素质高、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干部,为上一级领导班子补充干部而准备的后备人选。中共中央2002年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从后备干部中选拔”,而这正是后备干部“光环”对官员们的吸引力所在。但近年来各地的实践显示,中共对后备干部的挑选范围在不断扩大,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亦在选拔之列。

台湾学者蔡文轩和寇健文曾从后备干部入手,研究中共制度性选拔接班人的标准和程序。蔡文轩等人得出的结论是,东欧剧变后,中共能够屹立不倒并取得让西方侧目的经济发展,正是因为拥有后备干部这样的制度。这种制度保持了中共干部体系意识形态的统一性,能够避免诸多不稳定情形的出现。

关于后备干部的消息,此前也时常见诸报端。今年年初中组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2015年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中,有698人因瞒报被取消后备干部资格。此次江南大学学生会配备7名“主席助理”事件,令这个话题以少有的高调形式,再度跃入普通公众的视线。

不过,在多数公众眼里,中共后备干部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群体。对于后备干部如何选择、培养,如何从幕后走向前台,不仅普通群众难以明晰一二,即使对众多党政官员而言,也常因人事问题的敏感而难得究竟。尤其中共十八大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干部选拔方式,后备干部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改革创新的挑战。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大力抓好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接班人的“硬性配置”

在国家某部委工作的张先生最近心情低落,因为违反“八项规定”,在中央巡视组新一轮巡视过后,他被取消了局级后备干部资格。“进入后备序列未必就能提拔,但取消后备资格,意味着他的仕途基本完结”,熟悉中共组织规则、在国家部委人事部门任职的王生(化名)称,“就对干部的培养而言,此举表明该干部已经不在组织提升的视野范围之内”。

蔡文轩等人的研究也显示,虽然(下转48页)(上接43页)后备干部制度并非官员晋升的唯一出路,但就现任高层官员的履历来看,走后备干部制度一途的属主流。

选择接班人的工作一直在低调进行。“通常情况下,成为后备干部,就站在了被上级部门‘流水线打磨的起端”,王生说。而在地方组织口的分类管理中,后备干部被细化为党群类、经济类、政法类、科教文卫类、行政监管类等,每一类的后备干部均需接受严格的锻炼和挑选。

“流水线”是通俗说法。据王生介绍,在组织系统内,通常将一个官员的仕途生涯的三个关键时期概括为:入口、楼梯口和出口三个阶段。“入口”就是仕途起端,“楼梯口”即逐级晋升过程中的一道道门槛,“出口”则是严格按年龄到站退休。“后备干部的培养,是一个时间跨度极长的过程。想要成为后备干部,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年龄、政治忠诚度以及自身的执政能力”。

后备干部制度诞生之初,是因应执政党应对人才代际更替危机,年龄自然是首要考虑因素。在后备干部体系中,省部级预备人才被规定在 45 岁到 50 岁之间,地厅级在 40 到 45 岁之间,而县处级在 35 到 40 岁之间。后备干部如果无法在预期的年龄段向相关的层级晋升,不但会失去后备的资格,还可能在等待晋升的道路上“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成为后备干部的第二个条件,便是政治忠诚度。诸如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是否和中央一致,是否遵从“八项规定”等。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的各级官员,还要接受各级党校的脱产学习。从研习马列文献到参观革命圣地,再到激烈的课堂讨论,后备干部不仅会在意识形态上接受强化训练,也要在受训期间接受组织部全方位的考察。

官员自身的执政能力当然也很重要,毕竟执政党要选拔的是“人才”。仅仅党校的学习班还不够,后备干部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挂职锻炼,而最富挑战性的招商引资和维稳,则成为挂职干部最常见的实战检验。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前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德贵统计,目前大陆已形成形同锥状的后备干部群体,覆盖了多个层级。其中省部级后备干部1000名左右、地厅级6000名、县处级约4万名,加起来近5万人。如果再加上乡科级、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总量数以万计。

根据要求,后备干部名单须保持常数,因提拔和调整而出现的缺额,必须及时补充。其名单由组织部门掌握,培养意图和使用方向都属保密范围。2000年中组部公布的后备干部暂行规定,省部级后备干部被要求具有大专文化程度(包括经过自学达到大专水平的)。这意味着,像以往吴桂贤、陈永贵这样的普通工人和农民当副总理的神话将不再重演。

选拔后备干部通常是单独进行的,不过在地方,很多时候与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双线推进。在一次全国党代会前期,各层级党委的领导都会经历密集调整,从而提拔一批后备干部;等到党代会尘埃落定,后备干部名单将根据前一轮的人事变动而调整和补充;等到名单确定,组织部将对后备干部进行相应培训,检验并培育他们“高处胜寒”的能力;等到培训结束,下一轮的人事调整和党代会也快拉开序幕了。

在蔡文轩等研究者看来,后备干部的培养虽然结合了理论与实际,但也不乏缺憾。首先,后备干部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评估报告,因此不少人就有了紧密团结所在单位领导的动机,从而牺牲了搞创新的动力。

其次,由于“僧多粥少”,后备官员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竞争。即使后备官员的名单是不公开的,熟悉官场规则的当事人也很容易判断哪些同龄人是自己的竞争者。面对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和无处不在的考察,后备干部往往趋于墨守成规,生怕因为行为出格而影响前程。此外,官场贪腐对干部成长路径亦有不小的影响。

“备而不用”的困惑

业内专家倾向认为,后备干部制度从改革开放初期正式确立到现在,已顺利完成了新老干部交替的历史任务,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同为“后备”,为什么有的人很快就会提拔?有的人长期没有“转正”,备而不用?年轻、高学历是近年来后备干部选拔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正如媒体调查时一位网友所提醒的,“年轻化不是年龄小化,知识化不是学历高化”,这些不应该是选“好干部”的核心。

“备而不用”,即后备干部在官员调整上并不占据优势的现象,反倒非后备干部后来居上,形成“用而不备”的现实。还有不少后备干部会掉入“仕途陷阱”。干部一旦进入“后备”,自然会产生“后备”心理,如果无法满足“提拔预期”,便容易滋生不满,懈怠工作。一个典型案例是,2009年9月7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政府原秘书长李维群,在得知省委组织部考察组即将到齐齐哈尔考察地厅级后备干部后,给180多名领导发送了410多条短信拉票。最终,李被免职并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2010年,时任水利部办公厅处长的李中锋撰文,呼吁以公开选拔代替后备制度。他认为,公开选拔参与的广泛性、竞争的公开性以及流程的透明性,都是后备制度所严重缺乏的。更重要的是,它给予了更多的人以展示才能的机会和表达思想的舞台,有利于深化干部对上对下双重负责的工作意识,优化干部队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晓平表达了不同意见。他举例道,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新任领导者一上任,就要考虑到接班人是谁,并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继任者计划”甚至被视作通用电气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有意识地发现、培养、选拔后备领导人才,同样是成功政党的重要经验。

“组织的生命力是组织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一个政治集团,为了保证长治久安,必须对后备领导人才有所谋划,凡事预则立”。许晓平认为,后备干部制度的负面影响是可控的,也能找到规避的办法,那就是把“民主、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融入后备干部制度的每一个具体安排当中。

后备干部培养 篇4

一、新时期乡镇村庄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性

新时期广大农村地区农业正在向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迈进, 与此同时, 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也在迅速发展, 因而需要大批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实践技能的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如社会治理、节能减排、农业生产、教育卫生、招商引资等颇具时代性的问题, 都对乡镇村庄后备干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我国农村地区覆盖面广, 人口众多, 乡镇村庄干部具有贴近基层群众的优势, 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群众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从而化解矛盾, 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新时期积极扩充基层后备干部队伍、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是从根本上维护社会与安定团结的需求所在。

二、新时期乡镇村庄后备干部培养的现状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乡镇村庄后备干部思想觉悟与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但在培养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问题。

1.后备干部储备任务艰巨。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 后备干部的储备关系着各项工作的开展。不少农村地区后备干部储备数量严重不足, 交叉任职情况多, 换届改选时常遇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 在职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也不尽合理, 尤其表现在年轻干部比例小、具备中高级职称的干部比例小等方面, 因而给后备干部储备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后备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新形势下很多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出来, 对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文化知识、业务能力的欠缺, 不少干部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而且思想观念、学历基础、业务能力的改变也并非一蹴而就的, 农村地区受地域、资金等因素的限制, 后备干部素质的提高成为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3.后备干部考评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受考评与激励机制的影响, 乡镇村庄后备干部工作动力不足, 流动性强, 队伍建设缺乏稳定性。基层乡镇村庄工作环境艰苦, 工作难度大, 加之考评管理不严, 后备干部工作态度难免消极。另外, 从福利待遇角度来看, 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乡镇村庄干部晋升空间小, 薪酬福利有限, 大大削弱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所以学历、能力兼备的人才往往更愿意选择其他途径就业。

三、新时期乡镇村庄后备干部培养的举措

新时期农村各项建设工作充满压力和挑战, 乡镇村庄应尽快扩充后备干部队伍, 积极发展对后备干部的继续教育, 并完善考评与激励机制。

1.扩充乡镇村庄后备干部队伍。针对当前干部队伍储备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 乡镇村庄应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建设需要, 转变用人观念, 遵循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公开公正的原则, 广泛选拔优秀人才, 加强后备干部储备。乡镇村庄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的动员工作, 从品德、学历、工作经验、年龄、性格等多方面综合考察人才, 如具备扎实学历基础的人员, 在农业、科技、医疗、教育、招商等领域有实践经验的人员, 退伍人员, 外出工作返乡人员等, 都应当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来源, 进而为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动力支持。在实际选拔过程中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 以确保后备干部的充足来源。

2.积极发展乡镇村庄后备干部的继续教育。对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是一项持续性、持久性的工作。从系统的日常培训到专业学历教育, 以及定向培养教育, 都是乡镇村庄今后应当大力推进的工作。首先,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 广大后备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生态等领域的新知识, 定期组织后备干部参加培训活动。其次, 学历教育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优势, 鼓励并帮助后备干部提高学历水平, 才能使其更好地武装头脑。最后, 基层组织还应根据新老交替的人才需要, 着力开展定向培养, 加强后备干部的岗位实践锻炼。

3.完善乡镇村庄后备干部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广大农村地区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工作动力欠缺的问题与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有着直接的关联。乡镇村庄应严格对后备干部的考评, 实行岗位责任制, 明确后备干部的工作职责及年度工作目标, 运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衡量其工作成绩。

四、结语

乡镇村庄还应改革激励机制, 将考评与激励紧密联系起来, 切实提高后备干部的待遇水平,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应给予相应奖励, 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和晋升空间, 从而激发后备干部的工作动力。

参考文献

[1]韩江声.对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几点思考[J].传承, 2015 (5) .

后备干部培养措施 篇5

完善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我们主要抓三项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

在公选前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对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以此来提高镇村两级干部,特别是村支两委会班子成员对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重要意义的认识,寻得广大村民群众对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平时,要特别注重对优秀后备干部走上村领导岗位后各方面表现的宣传,树立一批典型,消除一部分人对“公选”工作的疑虑。2、健全有关制度。

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还处在摸索阶段,努力适应形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努力做到对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尤为重要。当前应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制度:一是建立推优荐贤的科学选拔机制,要提高优秀人才参与“公选”竞争的积极性,同时各级组织部门也要把优秀人才尽量吸引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培养目的、目标,因材施教,增强培养针对性。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要求,动态监管,由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后备干部

本人,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及时对后备干部进行帮助教育,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进一步促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完善培养制度,由市委组织部或各乡镇(街道)组织,以市委党校或成人学校为载体,定期进行各类法律、法规和实用致富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为日后走上村级领导岗位顺利开展工作夯实基础。

3、构筑“成才平台”。

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其能力需要通过实践锻炼来得到提高,需要乡镇(街道)和村支两委为他们提供机会,积极构筑“成才平台”。就富阳的调查情况看,凡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较成功的镇村,均有思想认识重视,培养力度大的共性特点,反之则毫无成效可言。如该市高桥镇自后备干部确认后,抽选9位同志到镇机关上挂锻炼,选举结果显示9人全部进入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成功率达100%;其次是在本村为后备干部设置副职、助理等职务进行锻炼的,其成效也要明显高于其他各村。分析其原因是挂职为后备干部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挂职期间,后备干部在接触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后备干部本人在党员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群众认可度增加,为换届选举的成功胜出奠定了基础。

附:后备干部名单

学校后备干部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一、 基本做法

我们自2011年7月起,协同主管部门各科室和基层有关学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对学校后备干部进行培训,培训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政治理论教育,时间为半个月。政治理论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目标规划;中小学管理规则;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规范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通过集中辅导、专题自学、小组交流和书面测试等方式强化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并通过考察和考核,对每个后备干部的参学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

第二阶段,组织重点工作推进,时间为一个半月。经过前期充分调研,梳理了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十个专题:① 学前教育规模布局、建设投资、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师资队伍和保教管理;②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点、难点及推进计划;③ 社会教育管理体制、功能配置、场所建设、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④ 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清理、整顿和规范的政策措施;⑤不同学段教科研工作转化为实现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方式和机制;⑥ 校长和教师绩效衡量的基本标准、评价手段及结果运用;⑦ 教师职称评聘与岗位职责、绩效考评的联动机制;⑧ 不同类型、不同学段学校常规管理包括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评价机制;⑨ 从学前教育开始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果评价与运用;⑩ 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资源共享、活动组织中的系统运用。根据后备干部未来培养方向,将他们编成若干重点工作推进小组,由主管部门职能科室组织引领推进相应专题的实践研究。各专题工作的推进要求明确,充分显现和检验每个后备干部对专题工作推进的方案设计、总体思路、组织能力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第三阶段,组织管理实务见习,时间为一个半月。所有后备干部下派到各有关学校(非本人原工作单位),参加学校领导管理实务见习。见习期间,后备干部是带着任务进学校,重点就四个方面调研、思考并尝试实践,如① 学校运行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思路;② 学校领导班子发挥指挥系统作用的途径;③ 教师队伍管理、人才使用和绩效考评的办法;④ 重点工作推进、难点问题解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等。相关学校校长按照管理实务四个方面的预期目标,有针对性地对见习者安排相应的工作任务,并实行跟踪指导和实绩评价。

第四阶段,组织综合考评任用,时间为半个月。对上述三个阶段形成的考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按比例确定重点考察人选,通过竞岗演讲、实地考察等提出任用方案,确定任用人选以外的人员,安排到原单位继续培养。

二、 主要特点

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要重视序列化、规范化、层次化。助推后备干部成长质的飞跃的培训,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1. 各方协调配合。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以文件形式规范后备干部培训、培养、使用计划,并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培养和使用工作。

2. 夯实专业基础。除教育部规定担任中小学校长必须掌握的必修课程外,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校长岗位提出的要求以及各自发展的实际状况,按需求增加、更新、拓展内容,既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同时又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参训者获得校长必备的各方知识,夯实专业基础。

3. 理论实践结合。学校后备干部培训具有培训和使用一致性特点,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提高参训者的实践能力,因此采用“分散自主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观察及自我体验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边学习边实践,理论及时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又进一步巩固对理论的掌握。既有在培训基地的理论培训,更有在见习基地的实践培训,从而有助于提高参训者的实践能力。

4. 学历提升培训。与有关高校联系,组织后备干部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把研究生课程与后备干部培训课程相结合,以增强后备干部的学术素养,提升专业水平。

三、 初步成效

一是严格执行新任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学校后备干部培训的实践,我们借鉴了发达国家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的经验,它既是校长任职前的培训,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原国家教委关于《实行全国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的通知(教人[1997]101号)中指出:“凡担任国家举办或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长(农村完小正副校长以上)职务的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并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因工作需要,培训前进入岗位的只能任代理校长,待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再正式任命或聘任校长职务”。但这一“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在很多地区的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几乎是只有被任命或竞聘为校长以后才有机会参加培训,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资格证书的本来意义。有鉴于此,自2011年下半年起,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新任校长须经过后备干部培训后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才能上岗,严格执行了新任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二是形成校长岗前后备干部培训体系。学校后备干部培训的实践中,我们确立了校长培训的新理念,形成校长岗前后备干部培训体系。它是为一切有志于从事校长职业的教师开展的培训,不是培训现任校长,而是培训未来校长。培训对象不再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而是为一切有志者提供发展的平台,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作为管理主体参与到校长队伍的培训中来,从而把学习置于更为广泛的背景和愿望下,使他们熟悉校长岗位职责,掌握校长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拥有校长岗位聘任或竞聘的资格证书,这既可充实学校管理人才后备库,扩大校长优选面,确保校长“先有资格证书后上岗”,又可促进每一位参训人员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十二五”期间,我们共培训学校后备干部近200名,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履行校长岗位职责必备的专业能力等都有大幅度提升。

三是建立完善有效的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我市《关于加强学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泰委教[2011]2号)中明确指出:“今后新提拔学校领导干部原则上从学校后备干部队伍中产生,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对市委教育工委每两年明确的学校后备干部,通过开展理论培训,重点工作推进和学校管理实务见习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后备干部总揽全局、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水平和能力,提升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对集中培训的三种方式所形成的考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按综合考评结果优选前30%的参训者作为重点考察人选;组织重点考察人选进行竞岗演讲,形成结构型评价结果;根据组织人事要求,对参加竞岗演讲的人选进行考察,并结合竞岗演讲的结果,提出占比不超过70%的任用方案,提交市委教育工委研究决定。确定任用人选以外的人员,安排到原单位继续培养,两年期满未能继续任用人员,本人自愿且符合学校后备干部基本条件的可直接纳入下一轮学校后备干部进行培养。第二轮培养期结束后,仍未提拔任用的不再作为学校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多年的后备干部培训实践中,我们真正做到把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新任校长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改变了以往只培训不使用或不培训即使用的状况。“十二五”期间,从后备干部人选中提拔任用了近7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副校长。

四、 存在问题

(一) 如何正确处理好选拔与作用的关系

我们的学校后备干部培训大多带有“急功近利”的性质,选拔性功能非常强。既然学校后备干部培训是培养合格校长的重要环节,是任职资格的培训,就应该区别于校长的选拔。校长选拔时可设立一定的标准进行任用,但后备干部培训应是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成为所有有志于学校管理的教师的一种权利,使他们都有机会参加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拥有“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定位奠定坚实基础。

(二) 如何根据培训的共性与个性特征科学设计培训方案

学校后备干部培训作为校长任职资格的培训,既有着作为校长培训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独特性,如培训的资格性、阶段的初始性、过程的规范性、对象的差异性等。如何根据这些特点选择适宜的培训策略,设计课程板块,理清培训内容,制定考核细则,完善评价做法等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三) 如何做好学校后备干部序列化持续培养工作

后备干部培养 篇7

一、广开渠道, 多方选人

民主推荐在选用后备干部上坚持走群众路线, 要知道, 被推荐的后备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 是否德才兼备、有无工作业绩或业绩大小, 群众最了解;只有让群众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才能让那些埋头苦干, 肯专研懂业务的人推荐到领导岗位上来。因此, 必须走出一条群众民主推荐的新路。既可以避免经验主义和视野局限带来的弊端, 又可以在广阔的空间发现人才。

公开选拔公开选拔是新时期干部改革, 选拔干部方式的一项新的举措, 是干部选拔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的有机结合。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 一大批优秀的懂专业, 有学识、有能力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在各自的岗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竞争出动力、竞争出活力、竞争出人才, 在金融业选拔工作中, 也要引入公开选拔的办法, 不断的总结经验, 使选拔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公平, 努力营造人才“靠本事比出来、靠大家选出来、靠业绩干出来”的良好环境。在选拔程序上坚持“三严”, 一是严把推荐关。二是严把考试关。三是严把考核关。通过公开选拔促进优秀的金融人才脱颖而出, 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加强管理、优胜劣汰

一是因人制宜, 确定培养目标。通过制定培养目标, 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以确定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比如定期轮岗、选派优秀的后备干部挂职锻炼, 为其成长创造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 提供能充分施展能力的平台、均等公平的氛围, 激励他们尽快成长。同时要进行全面考核、全面考察。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人才培养战略:制定相应的目标, 结合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测评和考察, 综合评定档次, 作为后备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促使这些优秀年轻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早日成才。

二是梯次滚动, 激发队伍活力。根据后备干部的任期内的现实表现, 实行优胜劣汰、梯次滚动。做到边提拔、边淘汰、边补充, 要能上能下, 既保持队伍的稳定人数, 又促进队伍的新陈代谢。同时, 在培养目标上实行梯次滚动, 综合考虑其现实表现和年龄、专业、工作经历等因素, 按相应层次进行培养管理, 并根据年终的考核实行滚动, 以增强后备干部的危机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

三、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工作汇报制。后备干部应定期向单位党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定期对自己工作进行总结, 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思想建设、职业道德修养、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事的学习、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工作中的创新思路、廉洁自律和与群众关系等。这样, 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组织上对其也有一个阶段性的评价, 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

二是跟踪考察制。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 各部门协助, 对后备干部开展定期的民主评议活动, 让群众来衡量, 后备干部是否称职, 从而增强后备干部的实干精神和自律意识, 使后备干部在日常工作中,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始终保持旺盛的实干劲头, 保质保量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是动态管理制。建立进出顺畅的优胜劣汰机制, 坚持动态管理。对那些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方面有问题的, 工作实绩不突出, 发展潜力不大, 群众意见较大或威信不高, 不适宜再作为后备干部的, 要及时进行调整, 确保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高质量和充满生机活力。解决好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 是当前推进金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干部能上能下, 关键是解决“能下”的问题, 要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 区别不同情况, 让那些不适宜做领导的同志合理安排, 使干部资源得到再次开发和利用, 真正做到人事相宜、才尽其用, 动态管理。

四、注重培养, 大胆使用

一是注重学习培训。要依托自有培训机构和高校党校等专业培训机构, 对后备干部进行时事政治教育, 重点围绕金融专业、分析判断、领导才能、沟通协调、客户服务、学习与成长等能力的培训。二是注重实践锻炼, 全面提高后备干部在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处理日常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具备有领导素质和发展潜力、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 使其在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 加强对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是强化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后备干部实际工作能力, 增强统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实干精神也是检验后备干部的发展观、政绩观和群众观的重要形式, 也是加强党政领导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因此必须强化。

后备干部培养 篇8

胜任素质模型是能够辨别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整合, 从而建立某岗位工作胜任特征的构架, 并用一定的编码方式呈现出来, 进而作为人员培训与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胜任素质模型的提出, 对员工的高绩效与一般绩效进行了区分, 集中了企业所需要的竞争能力的形成。因此把胜任素质模型应用于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 将会让后备干部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更能够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的实现。

F公司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及培养模式

F公司是一家以港口勘察设计为主营业务的中央管理的大型国企的二级子公司, 主要承担国内外港口、航道、锚地、海上灯塔、人工岛、通航建筑物、口岸设施、修造船厂、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公路、桥梁油气化工项目、核电站、电厂等项目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咨询、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桩基检测、软基处理及监测、基础工程和港口工程施工、施工及设备采购招标技术规格书编制、工程项目总承包、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等业务。公司现有子公司4 家, 在职员工700 多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0 多人、中层干部90 多人。

近几年,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 F公司面临转型升级的外在需求, 对内部人才特别是中层干部的要求也同时提高。出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水平、加强对公司发展所需优秀人才进行储备的考虑, F公司开展了中层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中层干部胜任素质模型

为了让中层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契合公司实际、保障实效, F公司采取了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方法, 即甄别出现有中层干部岗位的胜任素质, 包含未来一段时间对中层干部素质提升的要求, 以此为基础, 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层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构建中层干部胜任素质模型, 首先将中层干部划分为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两大类别, 然后采用问卷法、高层访谈法、基层调研法等, 将中层干部胜任素质进行甄别、分析、归纳, 根据不同类别分别提取了基本素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三个维度共计七个胜任素质, 对每个胜任素质级别进行了定义;根据公司实际情况, 最终确定不同序列中层岗位所需胜任素质等级, 包含达标等级、绩优等级, 明确了不同等级的相应工作标准。

2.中层后备干部选拔程序

中层后备干部的选拔, 应做到拓宽视野、科学选择、注重民主, 真正把优秀人才遴选到后备干部队伍中, 坚持“竞争、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开展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工作。F公司选拔中层后备干部采用了基本条件筛选、能力素质测试、员工民主推荐、部门领导提名、公司党委会讨论批准五个步骤。

(1) 基本条件筛选。即设置基本条件, 报名参加后备干部的选拔须满足一定的职称和年龄条件, 符合条件者自愿报名参加后备干部选拔测评。对职称或年龄有一条不符合条件的, 在合理的范围内, 经所在部门领导书面推荐后也可报名参加选拔。

(2) 能力素质测试, 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测试:能力素质测验。包含管理能力倾向、社会愿望、行为风格、职业兴趣等心理测验项目, 从中甄选出具备一定管理潜质并有管理兴趣意愿的人员进入第二轮测试。第二轮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属于情景模拟测试, 是对受测者对应的岗位核心胜任素质能力的维度进行考察和评价。从中甄选出综合评价高的人员进入第三轮测试。第三轮测试:结构化行为面试。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 采取结构化面试的形式, 对参加测评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潜质进一步评价。根据上述三轮测试成绩形成综合测试结果。

(3) 员工民主推荐。为了体现在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的群众基础, 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领导和员工以匿名投票的方式, 在已报名参加后备干部选拔的人员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

(4) 部门领导提名。考虑到员工所在部门领导对其个人情况掌握较为全面, 因此人力资源部组织了各部门的领导开展推荐中层后备干部工作。

(5) 公司党委会讨论批准。在综合考虑基本条件筛选、能力素质测试、员工民主推荐、部门领导提名结果的基础上, 制定出后备干部人选产生的规则, 初步确定参加选拔人员的排序, 经由公司党委会讨论批准通过。

通过上述选拔程序, 最终确定公司中层后备干部名单, 后备干部名单的形成考虑了员工素质能力、发展潜质、工作业绩、群众基础等多方面内容, 虽然选拔过程会占用时间较长, 但这种做方法切实做到了对员工的全方位考察, 确保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遴选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 为后续干部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层后备干部培养模式

选拔是基础, 培养是关键。以中层干部胜任素质要求为基本点, F公司与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就中层后备干部培养方案开展多次讨论, 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工作需要等情况, 最终确定了为期二年的第一期中层后备干部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阶段:

(1) 管理理论知识学习阶段, 为期半年。目的是系统学习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理论。公司从现有中层干部中选拔出品格、能力优秀者 (一般为公司中层及以上领导) , 与后备人员结成师友, 以导师身份对后备人员进行指导, 包括日常工作指导、答疑解惑、课题研究指导等方面。学习形式按照团体学习和个体学习两种方式交叉进行:一是团体学习。主要形式为课程学习、拓展培训、团体分享与研讨, 教师为大学教授和培训机构的讲师。培养过程中涵盖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目标管理等理论基础课程, 也包含拓展培训、演讲与展示、沙盘模拟等实践类课程。二是个体学习。主要形式为阅读书籍、在线学习、师友计划。主要通过课程作业、课程考试、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考核。

(2) 管理实践阶段, 为期一年半。目的是让第一阶段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 用管理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提升后备干部的管理素养, 形成管理风格。学习形式分为两种:一是团体学习, 即主要围绕课题研究、管理精品课程、课题结案汇报展开。二是个体学习, 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挂职锻炼、导师指导、工作历练方式进行。第二阶段的实践主要通过课题研究笔记、研究成果展示、培训效果评估进行考核。

培养结束后, 针对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作为阶段性学习的小结。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培养, 让后备干部接受了系统的管理、经营方面知识的学习, 弥补了后备干部管理方面知识的空白, 切实提升了后备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在阶段性培养结束后的日常工作中, F公司仍对后备干部采取不定期的学习与培养方式, 巩固前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让后备干部的学习与培养保有持续性。

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意义与启示

1.意义

(1)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充分挖掘优秀人才。通过开展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及培养, 主要通过自主报名、能力素质测试、民主推荐等形式, 更多地参考了客观的结果, 减少了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实现了从“相马”到“赛马”的转变, 也确保了后备干部的群众认可度。后备干部的选拔, 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 做到了充分挖掘公司优秀人才。

(2) 多种培养形式结合, 提升后备人才素质。F公司中层后备干部大多数为技术干部, 管理理论基础较薄弱。经过多次沟通, 按照中层干部胜任素质的三个维度, 最终确定了以管理理论基础课为主体, 实践类课程和管理精品课为辅助的培训体系, 以期弥补学员知识短板。一是通过理论性培训和实操类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以及测评反馈、课程考试、小组“PK”等培养内容, 切实提升了后备干部知识储备, 启发了后备干部的思维、更新了观念, 提高了其管理理论素养。二是通过课题研讨的形式, 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要求后备干部以F公司企业管理方面热点、难点管理问题出发, 在导师的指导下, 以课题研讨、整合资料等形式,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形成最终报告。三是通过PPT汇报的形式展示成果, 并由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强化了理论培训的效果, 促进学员将理论同工作实际相结合, 提升了其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总结等能力。

(3) 充实领导干部队伍, 最大发挥人才效能。F公司中层后备干部人员, 均为各部门的骨干, 通过为期两年的培养, 一半以上的人员在培养结束后一年内晋升为公司中层副职管理干部, 让他们承担更大的责任, 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另外, 部分人员通过挂职锻炼方式, 在基层管理岗位上发挥潜能, 有效地充实了领导干部队伍。

2.启示

在后备干部的测评与选拔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取得成效, 需事先建立一定的规则, 减少不利因素的干扰, 应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制定科学、公正的选拔程序。选拔中层后备干部, 须事先确定一定的选拔程序。例如, F公司通过自主报名及基本条件筛选、民主推荐、竞争性选拔、部门或单位领导提名、公司党委会讨论等形式展开, 既考虑了个人意愿和能力, 也兼顾了群众认可度, 做到了科学、公正。

(2) 妥善处理培养与工作间的关系。中层副职后备干部一般为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骨干, 日常工作任务繁重, 而中层副职后备干部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就不免出现冲突。因此, 应适当安排好学习培养的时间, 如安排部分课程在工作日下班后、休息日等, 尽量减少这种矛盾与冲突, 打消学员们的后顾之忧。

(3) 建立奖惩机制。在后备干部的培养过程中, 应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 建立针对优秀学员的奖励机制, 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树立先进标杆,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带动整体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氛围。建立不合格学员的淘汰机制, 即要在培养过程中对出勤率、考试结果等严格要求, 规范后备干部的行为与习惯, 提高其执行力, 为其将来走向领导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后备干部队伍真正成为优秀人才的“蓄水池”。

(4) 注重合作机构的筛选。考虑到后备干部的测评与选拔工作专业性较强, 可采取同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的方式, 邀请外部专家参与到后备干部的测评与选拔过程中, 合理借用外力, 力求工作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合作机构在筛选有领导意愿与潜力的员工、课程设计、培训讲师筛选, 以及日常考核与跟踪、培养结束后测评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选择具有较强实力的合作机构将是决定后备干部选拔与培养工作能够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邓小燕.加强国有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5) :148-1 49.

[2]张军.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新取向[J].当代陕西, 2009 (8) :12-13.

[3]梅同杰.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 2011 (1) :22-24.

后备干部培养 篇9

通过对上海市区8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17位院领导和72位中层干部开展问卷调研,并结合相关文献查询后发现,医院对于后备管理干部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机制性问题。一是选拔方式缺乏科学性,后备干部人选大多由组织推荐,重资历轻表现,组织部门对所需要后备干部的能力要求缺乏量化评估;二是培训措施缺乏针对性,受培训资源、专业知识结构等因素影响,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环节没有根据干部的经历、岗位特点、业务专长及培养方向合理设计培养计划;三是管理机制缺乏系统性,组织部门对于后备干部培养全过程缺乏总体规划,导致培养管理过程常常脱节、不成体系;四是考核机制缺乏客观性,对后备干部的阶段性或总体考核多是定性的评价,缺乏定量的考核模型,更未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2 构建医院后备管理干部胜任力模型

前期对后备管理干部培养的相关文件和文献材料梳理,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整合,并参照国家、学界对后备管理干部素质能力总体要求,选出22条医院后备管理干部所具备的能力条目作为初选,并以此为蓝本编写问卷,发给院内部分管理人员,包含中层干部、支部书记、群团组织干部、护士长等填写,对采集到的数据统计后分析。采用德尔菲法多次征询7名专家(包括医院在职领导和高校卫生管理教授关于后备管理干部)的意见,对研究资料中出现的能力、要素整合提炼并赋予分值,最终选择9种核心能力构建医院后备管理干部胜任力模型,分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3个层次,每一层次由不同的要素构成,见表1。

3 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后备管理干部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

在构建后备管理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探索后备管理干部成长的自然规律,将“全生命周期理论”与后备干部培养过程结合,以胜任力模型作为考量指标作用于公开选拔、分类培训、客观考核、成熟或退出等环节,称作“医院后备管理干部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改变了以往对于后备管理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状,同时实现了从关注干部选拔为主到关注干部成长全过程的转变。

3.1 公开选拔

在选拔环节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设置相应的准入分值,以确定现阶段后备管理干部队伍。

3.2 分类培训

针对培养目标进行设计,制定医院后备管理干部培训的结构框架,在不同环节侧重培养不同的胜任力要素,并对每位人选的薄弱点采取差异化的培训方式,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 客观考核

系统同步在线纪录每位后备干部在不同环节的表现,在所有培训环节结束后再次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进行现场考核,综合平时成绩和现场考核两部分数据,给出每人最终分数。

3.4 成熟或退出

考核结束后,重新设定通过分值,将每人的最终分数与该分值比较,确定其成熟出站、继续培养抑或是退出体系。

4 培养体系实施与控制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从全局角度,对后备干部全生命周期培养过程进行实施与控制。

4.1 后备管理干部选拔

为丰富后备管理干部来源,2013年9月面向全院开展了干部遴选,条件为35岁以下、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在编员工,经所在部门科主任同意,分别有11位来自临床科室和14位来自职能部门的人选报名参加了现场擂台竞选。评选指标即为后备管理干部胜任力模型,由院领导、中层干部、院外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评审组进行打分并现场公布成绩,达到60分者入选,基于个人工作经验、工作成果、现场的掌控能力和对评审团问题的回答,15人达到了60分以上,其中7人为主治医师,余8人来自职能部门。

4.2 后备管理干部培训

科学的培训体系是有效实施培训、保证培训质量的根本[1]。培训是全生命周期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后备干部价值提升的重要环节。经院党委会讨论,特成立了“上海十院后备管理干部培训学院”,以胜任力要素为依据,采用能力本位教育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设计,通过递进式的管理知识培训、实践能力训练、后备干部轮岗过程,在每阶段侧重不同的胜任力要素培养,从而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

4.2.1 第一阶段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系统的提升成就动机、服务意识和领悟能力。

一是党校课程培训,将15位后备管理干部送到上海市委党校参加脱产两周的理想信念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下网络舆情处置、干部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干部的法治能力与创新能力等,以期达到净化心灵,提升正能量的作用;二是微课程学习,购买顶级商学院的在线微课程账号,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自我管理、领导力、战略管理等模块,令其在一定时限内用业余时间在线登录学习,对临床出身的7位后备干部,考虑到其管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课后必须参加在线测试,而职能部门的8位员工则自主选择是否参加测试;三是大师讲堂,邀请复旦大学EMBA管理专家每月来院授课一次,15位后备干部全部纳入,拓展哲学、宏观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人文科学等视野。

4.2.2 第二阶段开展实践能力训练,重点培养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和开拓能力。

一是品管圈比赛,15位后备干部立足本职岗位,作为圈长带领相近岗位同事组成小圈团体集思广益,按规范化的流程从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两方面改善工作局面。所有小圈的项目结束后,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每个人在其项目中的贡献度评分;二是外出考察参观,带15位后备干部走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该院党委书记面对面交流,实地学习国内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赴井冈山革命老区考察,坚定理想信念,锻炼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4.2.3 第三阶段进入挂职锻炼。

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部门和基层一线进行轮岗锻炼,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2]。在前两个阶段中,后备干部仍在自己原先岗位接受培训,进入第三个阶段后,院党委安排后备干部到不同管理部门挂职,重点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科研能力。综合考虑该干部的培养方向,并结合个人意愿开展为时1年半的轮转计划,每位后备干部在3个不同的部门挂职锻炼,每个部门6个月。其中最能体现医院管理干部胜任力的医务处、科研处每人须二选一,院办、党办须二选一。挂职期间要求结合本职工作和培养过程中的体会,撰写医院管理类论文。期满结束,6人发表了1篇论文,2人发表了2篇论文。

4.3 后备管理干部考核

院党委在院官网“党建平台”中加了“成长足迹”栏目,详细记录了每位后备干部在胜任力要素的各培养环节中的得分情况,包括客观考核分、专家测评分、发表论文得分、部门领导胜任力评分和“背对背”同事的胜任力评分等,系统经过标准化测算,给出每人一个平时成绩。为期两年多的培训结束后,党委再次对15人进行评选,擂台现场增设情境模拟环节,测试后备干部对较复杂局面的处理能力。综合平时成绩和现场考核,最终11人达到了75分以上,其中4人达到了90分。

4.4 后备管理干部培养结果

院党委综合考量后认为90分以上的4人已培养成熟,经相关部门和个人双向选择后,被提升为4个职能部门的主任助理,75分以下的被退出培养体系,75〜90分之间的7人纳入下一轮滚动培养周期。

5 培养效果评估及展望

5.1 效果评估

实施效果评估,可以发现培养过程实施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督促培养质量不断接近预定目标[3]。客观层面,通过全过程的培养后发现,行为层面,15位后备干部的职业成熟度确实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新提拔的4位主任助理为部门带来了新鲜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受到了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主观层面,向15位后备管理干部发放满意度考察表,测评后备干部对选拔方式、评分标准、培训内容、考核手段等的评价,培养全过程得到了15位后备干部的一致好评,认为是有效的、积极的,实现了个人价值提升和部门效率提高的双赢。

5.2 展望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医院后备管理干部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目前只完成了框架搭建和初步实证研究,诸多之处有待完善,如何将管理干部整体胜任力模型细化至个体胜任力、岗位胜任力,如何在下一周期的培养中更好地激发职能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将选拔过程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进一步个性化,培养成果进一步普适化,都在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及验证。

参考文献

[1]胡汨.基于系统观下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培训体系设计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63-66.

[2]于志强.扎实推进后备干部轮岗锻炼工作[J].领导科学,2012,10(30):49.

后备干部培养 篇10

1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有铁路施工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后备干部管理弱化、走形式和后备干部管理不适应新形势、新的管理体制要求的情况, 后备干部培养和任用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

1.1深化后备干部管理认识不够

后备干部建设是企业业已形成的干部人才队伍储备机制, 但由于对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没有成熟的后备干部管理制度和办法, 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是后备干部选拔上缺乏民主、公开、透明度。由于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是封闭的, 选择后备干部不民主、不公开, 有些单位存在少数人说了算, 不经过有关会议研究的现象, 使后备干部缺乏应有的群众基础。二是后备干部管理上日常考核管理不到位。虽然建立了每两年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调整的制度, 但基本上是将后备干部材料放在电脑里, 锁在柜子里, 对后备干部缺少哪些能力和素质、干得怎么样, 日常跟踪考核不够。三是后备干部使用上与领导人员使用相脱节。后备干部使用和公开招聘领导人员结合上研究不透、把握不准, 提拔任用的领导人员往往不是后备干部, 不能很好地体现后备干部培养的实效性。

1.2后备干部选拔标准不科学

国有铁路施工企业制定的后备干部选拔标准还不够具体和规范, 对选拔标准的把握和执行也不够坚决。导致的结果, 一是考核时凭印象, 跟着感觉走, 难以保证后备干部的质量;二是对后备干部考核力度、深度和频次比较随意, 对后备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实现工作目标情况和工作绩效结果掌握不及时、不全面;三是由于后备干部建设缺少透明度, 对后备干部的民主监督也不够,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1.3选拔的视野不宽

过去在选拔干部上, 习惯在熟悉的人中选人, 在领导身边选人, 在本系统选人, 选人的范围窄小。这样就形成一种“闭门选人”的局面, 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发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1.4选拔培养的制度不健全、针对性不强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度, 缺乏长远的、具体的操作规范, 没有形成后备干部队伍的正规化管理机制。虽然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上的力度逐年加大, 但对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不够, 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培养锻炼、监督管理、选拔任用等还没有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后备干部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新老干部交替的实际需要。在后备干部名单确定后, 并没有根据不同岗位对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等的不同要求制定出不同的培养计划。培养的针对性不强。

1.5培养缺乏“横向交流”和连续性

目前, 在优秀青年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 缺乏单位之间横向的交流, 致使有些单位的优秀青年较多, 但没有“用武之地”;而有些单位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人员队伍“老龄化”, 没有选择余地, “青黄不接”的问题, 急需优秀青年人才来“扩充”。由于企业改革, 机构调整、班子换届和领导班子变更, 导致后备干部培养出现脱节中断, 甚至有时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使得培养的效果出不来, 费时费力。

2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措施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 能不能用人才”。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大局, 是和企业其他发展战略同样重要的大事。企业领导层应深刻认识培养青年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充分理解年轻后备干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并把此项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

2.1加强青年后备干部选拔的力度

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 选拔是前提和关键。一是拓宽渠道, 全面选拔。企业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因此无论是在企业生产领域还是在管理领域, 无论是部门主管还是一线工人, 无论是经验丰富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刚出校门的毕业学生, 只要是优秀的, 具有发展潜力的, 能够有利于企业发展的, 都可以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二是结合实际, 规范标准。在选拔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企业未来的总体发展目标, 做好人员的需求预测和规划。并根据具体的人员培养需求, 制定科学的、规范的选拔标准。而不是仅仅依靠领导的“拍脑袋”决策, 更应是根据每个岗位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知识要求、管理能力、专业水平等要求, 确定选拔的标准, 做到一岗一标准, 同时, 也应注意到选拔标准在有一些条条框框上不应规定的过死, 而应灵活地处理。比如:可在重要关键岗位,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胜任特征模型”, 建立先进的选拔机制。

2.2健全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配套的青年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机制, 做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建立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刚性约束机制。对贯彻执行国家、企业相关制度要有硬性规定、刚性要求, 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形成青年后备干部选拔以及日常管理、目标考核、激励监督在内的常态化、长效性管理机制。二是引入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竞争机制。针对后备干部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特点,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培养, 促进后备干部的成长;鼓励后备干部积极参与公开选拔领导人员的竞争, 推动和提升后备干部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是健全选拔培养的动态调整机制。在选拔后备干部时, 我们应该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实际, 按照德、能、勤、绩、廉等综合考核指标, 再结合构成个人能力的特长性、进取性、开拓性、独立性、求知性、自信性等特性, 制定出企业独有的后备干部选拔标准。在选人、用人标准中, “德”是第一位的。古人说, 德者, 才之帅也。现代领导艺术认为, 人格魅力的影响在领导力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德有才的人坚决用, 有德无才的人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能用。要充分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科学, 对后备干部进行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测试, 保证后备干部选拔质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总结出了很多人才测评方法。比如, 测验法, 包括心理测验和成就测验, 心理测验又分为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等) 、人格测验 (诚信度测验等) 、个性倾向测验 (职业倾向测验等) 三大类。要实行分级管理、动态考核、适时跟踪、优胜劣汰。在日常管理上, 要坚持备而为用、备而能用、备而有用、备用结合、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形成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 防止后备干部“一备定终身”的现象发生。四是严格日常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健全领导人员谈话和定期报告等制度, 后备干部取得成绩和进步时, 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遇到实际困难时, 要认真帮助解决;出现缺点和错误时, 要及时指出, 帮助改正。加强民主监督, 对群众反映较差, 经调查核实, 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应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一个人的德行, 怎样考察?靠观察。要察其言, 观其行, 要靠群众监督。

2.3制定科学培养工作规划

有针对性地制定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作规划, 是确保培养锻炼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制定培养锻炼工作规划, 要着眼于后备干部目标要求和领导班子建设需要, 既坚持通盘考虑、统一部署, 又注意在培养锻炼的措施上因人而异, 有所区别。要充分运用后备干部考察的成果, 准确了解和正确把握后备干部的发展潜力、熟悉领域、个性特点和主要不足, 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规划, 具体落实到人。

2.4实施多元化的培养锻炼方式

采用企业培养与自身培养相结合。对企业来说, 要不断加强在后备干部的任用培养过程中的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企业在职干部“传、帮、带”的作用, 保障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努力创造使优秀年轻干部能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而作为年轻后备干部个人, 则应该充分认清“年轻后备干部”的意义, 并借助企业所提供的条件努力提升完善自己, 使得自己早日成才。这两方面, 主要可采取以下培养方式。一是“调训式”教育培养, 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根据各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 有计划地选调年轻干部参加脱产培训。二是“选派式”挂职培养, 通过组织安排, 将年轻后备干部调到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去任职, 增加他们的知识面和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三是“抽调式”锻炼培养, 根据特定工作需要, 抽调年轻后备干部参加重难点工程、重要工作岗位, 进行锻炼培养。四是“选调式”实践培养, 选调到基层培养, 增加基层工作经历, 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年青后备干部在年龄学历上占有很大优势, 但实践经历还不丰富, 尚需进行多方位的实践锻炼。对此, 针对性地加强岗位锻炼、岗位轮换、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方式进行培养。对已经经过多岗位锻炼、工作经历较为丰富的后备干部, 主要采取现岗位锻炼的方式, 明确目标任务, 提高要求和管理。对经历相对单一的后备干部, 要有步骤地进行岗位轮换, 增加多岗位领导工作经验。对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 要有意识地放到基层一线进行岗位锻炼, 让他们在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环境中或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

2.5结合有效的激励培养

现阶段, 铁路施工企业青年干部队伍, 是企业的生力军, 他们是有理想有精力有闯劲的群体, 但同时, 他们也受现实生活、工作的压力所影响。因此, 对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还应该结合有效的激励方式, 应重点建立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比如:建立目标责任体系, 开展个人职业目标设计, 让每个青年后备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实行职位激励, 把能力、有业绩、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备干部, 提拔到重要岗位, 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载体和平台;实行荣誉激励, 让成绩突出的年青后备干部获得精神鼓励;通过物资激励, 让业绩良好的干部获得实惠。

3向后期管理外延, 防止人才流失

由于人力资源市场化, 铁路企业青年后备干部因为工作环境、物质利益、精神需求等方面原因可能产生离职的思想, 因此选拔培养还应向后期管理外延, 防止人才流失。

落实青年后备干部定期考察制度。要进一步落实对青年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定量与定性考察评价, 并将考察结果作为青年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参考依据之一。

落实青年后备干部定期分析制度。对已经列入培养锻炼计划的各级后备干部, 结合上期考察意见, 加强其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实绩、民主作风、廉洁自律及心理素质等情况的考察了解, 严格要求, 进一步落实定期对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的有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落实后备干部信息收集和上报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后备干部的职务变动、考核奖惩等动态信息, 涉及后备干部的重大事项, 应及时报告。

落实青年后备干部定期诫勉谈话制度。要进一步落实定期与后备干部诫勉谈话制度, 及时帮助其总结经验, 发扬成绩, 克服不足, 对出现的不良苗头, 组织上应给予及时提醒, 帮助其改正。针对其存在的突出问题, 组织上教育其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始终经受住群众、组织和实践的考验。

保证培养的连续性。对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因此必须保证培养在时间上的连续不中断。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全面系统、持续科学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不能因为机制的改革, 或是领导的更换而中断甚至中止了对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

后备干部培养 篇11

关键词:企业战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依据企业战略制定后备干部选拔标准

不同岗位后备者应当满足不同要求,所以应当依据企业战略确定任职资格和目标岗位,然后以岗位特点、任职资格为依据确定选拔标准。河北港口集团的发展思路是坚持“提质增效升级”这一核心发展要求,加速“资本”和“信息”两大平台建设,抓住国企深化改革、港口资源整合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契机,依托“改革驱动、主业协同、港城互动”三大发展动力支撑,形成四大主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所以应当依据企业发展战略思路确定绩效标准,并在选拔标准中纳入未来领导潜力、现任岗位能力、过往业绩等因素,既客观评价现有能力,又科学预测未来领导力的发展。以集团公司现行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业绩考核,这样后备人选的现任岗位胜任能力才能够体现出来,只有业绩突出且能够胜任现任岗位的人才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空间。未来领导潜质是对后备人选是否具备更高职位胜任潜质的评估,同时还能够为后续管理和培养提供依据,进而实现培训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提升。

二、形成科学公平、便于操作的选拔机制

做精港口经营及配套服务,做强港口物流及相关服务,做优投资及资本运营业务,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是河北港口集团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形成一套公平科学、易于操作的选拔机制,这样才能够为企业选拔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企业员工才能够获得提升的机会。企业后备干部选拔要经过公司党委审定、组织部门考察、领导面试、专业素质测试、资格审查、推荐等步骤。为了有效拓展选拔人才的视野,集团公司开展竞争性选拔,在公布选拔标准和条件的条件下利用群众推荐、单位推荐、个人报名进行后备干部的发掘,秉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进行客观、深入、科学的评价。在评价方法方面集团公司适时引入面谈、演讲、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公文筐、心理测验等多种形式,通过多名评价者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在特定测评情境中的个体表现,实现评价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提升。为了提升后备干部队伍的结构互补性,集团公司依据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和客观实际确定选拔标准,重点选择特定专业、特定学历的人才,并组织高层管理者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后备人选的把关工作。

三、执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保证组织在一定时间为目标职位找到有效人选是建设后备干部队伍的目标,集团公司在制定后备干部培养计划时应当遵循以下步骤。第一,设计培养方案,构建培养档案。在目标岗位后备人选被识别出后,应当进行目标岗位胜任能力、任职资格和综合测评结果的匹配工作,依据其短板和特点进行培养开发方案和执业发展规划的量身定制,然后在具体实施中进行调整和反馈。同时还应当进行个人档案的构建,这样才能够实现其能力和绩效的监控跟踪。第二,通过培训提升未来职位胜任力和领导力。当前企业通常采用两类培养方式,一类是业务知识和理论培训,也就是利用外部师资力量进行定期、不定期、个别、集中的干部业务知识、综合知识、思想素质的教育;另一类工作实践锻炼,也就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磨练和学习推动驾驭局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这两类方式利弊不同、侧重不同,我公司将两类方式有机融合,进而保证企业发展需要的满足。两类方式融合后称之为行动学习法,其目标是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或任务,在同事支持下后备干部进行不断学习和反思,利用完整的跟踪、评估、问题解决、知识导入推动多数人行为的改变,将绩效和学习真正的连接起来。第三,定期审视,不断完善改进。集团公司通过对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进行定期审视,同时对干部胜任岗位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查,进而实现人才管理方式、培养方式、评估方式的不断改善。

四、构建动态、持续的后备干部管理体系

在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领导班子建设需要也在不断变化,公司根据港口经营及配套服务、港口物流及相关服务、投资及资本运营业务、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的发展情况,建立动态的、持续的后备干部管理体系。第一,分类、分层管理。集团公司以领导班子建设需要为依据,进行后备干部队伍不同特点、专业、成熟度、层次的划分,然后依据需求进行每个类别人数的确定,并进行长期培养、中期使用、近期使用的分类。第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在实践中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考察,集团公司秉持着人才管理循环理念,在近期可使用范围中纳入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如果具有突出变现就应当赋予其更复杂、更大的业务,通过随时补充新发现的优秀人才,为干部队伍增加后备力量。第三,备用结合。为了改变当前备而不用的现状,我公司应当对后备干部备用结合制度进行积极探索,有机结合领导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住机会尽快启用满足条件的后备干部,进而将后备干部任用比例有效提升。

五、结语

干部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企业干部队伍发展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而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则是企业干部队伍发展的核心途径,所以企业应当进一步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活动,为企业培养和选拔出更多合格的、优秀的后备干部,进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浅谈后备干部的培训方式 篇12

一、导师带徒

“导师带徒”是一种传统的培训方式, 把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应用于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 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由人事组织部门牵头, 针对后备干部的整体现状, 规划出每一个时间段的培训内容, 选择一些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丰富的现任管理干部, 自愿与后备干部结成对子, 明确双方的责任, 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政策, 由“导师”对徒弟进行个别辅导, 单位定期考核。运用这种培训方式, 选拔出优秀的兼职教师是前提, 规划培训内容是关键, 最后的考核是保证。三个环节中,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二、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类似于职务见习, 让后备干部参与管理, 在管理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培养方式。很多后备干部之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上手就能干出成绩, 原因就是其在“试岗期”积累了大量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相当的管理经验。让后备干部参与管理有很多方式:一是指定后备干部协助某一现任管理干部开展工作, 协助的干部不在时, 可由其行使干部职权, 通过协助掌握、熟悉相应的业务知识。这种方式在很多组织中得以广泛应用, 效果非常明显。二是定期安排后备干部组织单项工作, 不同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三是安排后备干部参加相关的会议, 通过耳闻目睹, 在思想观念上增强其管理意识。

三、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让后备干部在一种模拟的情境中演练一些工作中应表现的行为, 直到熟练为止, 然后将学到的技能或方法由模拟情境复制到实际的现场工作中。这是国外常用的一种培训方式, 逐步为国内企业所认可, 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接替。这种方式在操作上比较复杂, 需要有一定的场地和固定的组织人员, 单位必须制定完备的培训方案、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丰富的培训内容、高度的计划性和阶段目标。只有以上条件具备了, 才能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方案的制定重点考虑时间安排、人员组织、项目设定三个环节。项目设定要涵盖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总结能力、相关知识等。这种培训方式虽然复杂, 但比较科学、系统, 后备干部可以从中得到更为全面的锻炼。

四、变换角色

把每一位后备干部都长时间抽调上来或进行系统的模拟训练不太现实。因为条件的限制, 大多数后备干部必须在一定的岗位工作。这种情况下, 单位就要有意识地调整其岗位或工种, 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不同的角色变换。不仅能够拓宽其知识面, 增强其适应能力, 还能够使后备干部站在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方式看似简单, 却难以把握, 一旦处理不当, 会打乱正常的工作程序, 不利于单位的生产组织和队伍稳定。因此, 必须把握好变换的频率和时间, 角色的变换不宜太频繁。另外, 这种培训方式的层次不高, 且不系统, 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培训方式。

五、开办讲座

开办讲座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培训办法, 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一大批人员传授管理知识, 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后备干部的培训同样有效。举办短期培训班, 聘请现任干部或者曾经担任相同管理岗位, 并且有一定总结和表达能力的干部授课, 佐以幻灯、录像、图片等工具, 中间穿插一些管理案例的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启发学员的管理意识。这种培训方法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授课人的水平和授课方式。培训过程中利用一部分课时上课, 留下另一部分课时供受训者提问、讨论, 效果会好一些, 如果仍采用“填鸭式”的方式, 把学员置予被动的地位, 则会降低培训的效果。

六、以会代训

很少有人把参加会议视为一种培训方式, 实际上, 参加会议能够相互交流信息, 启发思维, 吸取经验。以会代训的方法有多种, 可以定期就某一主题召开研讨会, 让后备干部在研讨中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可以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 让后备干部通过吸取别人的经验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也可以不定期召开阶段总结会, 由后备干部的直接主管讲评学习和工作情况, 指明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督促后备干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七、自我学习

自学是依靠后备干部自己学习借以提高业务技能的方法, 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培训方式, 运用于后备干部培训中。形式上由组织部门指定一些必读的书籍、材料, 并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员通过阅读寻求答案。另外, 也可以组织编写较为实用的管理案例供学员自学。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学员的积极性, 学员可以自主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培训。这种方法的效果取决于对教材的认定以及编印案例的针对性。

总之, 后备干部的培训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单独运用, 也可以综合运用, 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摘要:如何使后备干部在上岗前得到系统的培训, 从而促进后备副职干部的成长, 为后备干部奠定坚实的基础, 是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上一篇:股票投资所得税收问题下一篇:英语阅读策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