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模式

2024-10-02

救援模式(精选12篇)

救援模式 篇1

1 培训人员组成

1. 1 授课人员组成

授课人员在整个安全生产培训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在应急救援队伍的建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其人员组成必须有严格的要求, 进行细致的筛选。一方面, 这些人员必须取得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资质、证书、证明等; 另一方面, 授课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般是由从事该行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以及各个高校在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组成。

另外, 安全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和推广安全知识, 提高和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 消除不安全状态。除了对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培训外, 授课人员应加大对矿区的处级干部、区队长、班组长、技术人员和煤矿安全生产骨干等进行安全培训, 这样发生安全事故时, 在专业救援队伍未到达之前, 矿区内部积极进行互救和自救, 最大程度减轻经济损失, 减少人员伤亡。因此, 这对授课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现实情况, 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煤矿工人缺乏系统的、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技巧, 加上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这就要求授课人员掌握一定的授课的技巧, 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因材施教, 才能与一线工人打成一片, 使其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援知识, 达到安全培训的效果。

1. 2 听课人员的组成

1. 2. 1 专业救援队伍成员

专业救援队伍具备系统的、专业的救援知识和设备, 在发生生产事故时, 他们是煤矿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强有力的保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 救援设备不断更新, 救援知识和技巧不断丰富。对队伍成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掌握更多有关救援的学科, 如事故心理学、事故系统要素分析、行为科学原理等, 使救援更加高效, 更具针对性。因此, 队伍成员要认真听取授课专家的讲解, 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库, 而不是故步自封, 从而保证理论知识与时俱进。另一方面, 对于国内外出现的新的救援设备也要及时了解和掌握, 队伍成员不仅要了解新设备的原理和功能, 更要看到和现有老旧救援设备的差距, 依据相关理论知识和授课专家的指导, 进行大胆的改进和创新, 使救援设备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 从而提高现场施救的效率。

对救援队伍成员的培训是整个培训模式的重点, 要求每位成员认真细致的听取授课专家的讲解, 在培训期间认真遵守工作纪律, 不迟到、不早退, 努力学习, 虚心向专家和同事请教, 在课后能认真总结听课心得, 梳理自己掌握的知识, 不断和同事交流和分享。

1. 2. 2 煤矿处级干部、区队长、班组长、一线工人等

当煤矿事故发生时, 如果矿区领导和被困人员能积极开展互救和自救, 并能配合专业救援队伍组织救援, 这将有效地提高救援效率, 降低被困人员的伤亡。因此, 这类群体也是日常救援培训的重要群体。尤其对一线工人来讲, 他们不具备专业的、系统的救援知识, 加之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发生事故时, 极易产生混乱, 使救援变得更加艰巨, 也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这也是对其进行救援培训的一个重要原因。

矿区领导应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对上述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培训, 在生活上加强保障, 使其能耐心细致的听取授课专家的讲解, 掌握基本的救援知识, 从而做到未雨绸缪。

总之, 授课专家要根据不同的听讲群体采取不同的讲课方法, 讲解不同的授课内容, 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保证培训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2. 1 应急救援培训内容

2. 1. 1 理论基础

理论知识是应急救援培训的重点, 是救援队伍开展工作的理论支持, 授课专家应根据实际情况, 从各个角度透彻的讲解理论知识, 以保证救援队伍更好地掌握救援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面对救援过程的突发情况等。从煤矿常见事故的角度出发, 由于灾变性质的不同, 具体的处理方法和措施也各有不同, 根据煤矿常见事故的分类, 应急救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瓦斯爆炸救援、煤尘爆炸救援、火灾救援、突水或透水救援、片帮冒顶等地压灾害救援、中毒窒息事故救援、机电事故救援、其他事故救援等。授课专家应根据每种事故的特点, 为救援队伍梳理救援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冒顶事故的救援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迅速探明冒顶区范围, 被埋压、堵截的遇险人数和位置情况。如无法探明, 应根据事故发生前人员的工作岗位来确定遇险者的大概位置; 要根据冒顶的程度与周围巷道的关系及现场情况,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案。尤其是要注意冒顶切断风流时, 要制定防止瓦斯积聚和紧急撤出下风侧人员的措施; 恢复冒落区的正常通风。对恢复有困难的地点, 可利用水管、风压和打钻等方法, 向遇险人员输送新鲜空气或食物;根据救灾方案结合安排救援力量。一般情况由救护队负责冒落区的瓦斯监测, 保证正常通风、抢救人员; 由矿方组织有经验的工人清理和处理冒顶。要加强顶板支护, 要有专人观察顶板变化, 当有再次冒落危险时, 首先应加强支护, 确保退路畅通; 清理冒落岩石时, 要小心使用工具, 以免伤害遇险人员, 遇到大块矸石需要移动时, 应尽量避免破坏冒落岩石的堆积状态; 抢救长时间被困的遇险人员应有医生配合。

对于矿井水灾事故的救援, 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立即组织救护队下井组织抢救, 并侦查灾情。同时根据事故地点和可能波及的区域用最快的方法, 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撤出人员, 并关闭所有区域的防水门, 切断灾区电源, 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加强排水, 防止整个矿井被淹, 注意水位的变化; 迅速判断水灾性质, 了解突水地点、影响范围、静止水位, 估计突出水量、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掌握灾区范围, 搞清事故前人员分布, 判断被困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 科学的分析该地点是否具备人员生存的条件。加强通风, 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积聚和发生窒息中毒事故; 根据突水量的大小和矿井排水能力的大小, 积极采取排、堵、截水的技术措施; 在排水后进行侦察、抢险时, 要制定防止冒顶、掉底和二次突水的措施, 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的人员时, 要防止突然改变他们已适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根据救灾的需要, 调集相应的救援力量, 确保救灾顺利进行。

因此, 授课专家应根据每种不同的救援类型, 梳理救援的重点和难点, 提升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 不断完善各种专业技能。对于一线矿工, 使其掌握各种应急知识和技能, 加快应急响应速度, 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1. 2 装备维护和保养

常见的应急救援装备主要有: 自给式自救器、瓦斯检测仪、矿山救援通信系统和其他特殊设备等。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也是培训的重点内容。

由于救援设备具有特殊性, 其使用和维护也有特殊要求。例如, 在紧急情况下, 如何使信息安全、可靠、迅速地从井下远端地点传送到矿山救援指挥中心? 哪些设备或技术最适合矿山日常运作并能在紧急情况下帮助矿工脱离危险? 怎样才能激励现有的救援队对其使用的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 另外, 这些救援设备平时应放置在什么地方, 怎样进行保养等, 都是授课专家重点讲解的内容。同时, 对于一线矿工而言, 矿区保有的应急器材 ( 支护木材、通风器材、密封用器材等) 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使用, 也是培训的重点内容。

2. 1. 3 应急演练培训

在应急救援时, 救援行动的成败取决于救援人员的业务素质, 定期执行应急预演是传统有效的一种防患方式, 可使救援人员在真实模拟的环境中得到培训, 对救援人员的救援技巧和设备的熟练程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对于授课专家而言, 重点讲解的就是, 需要确定每次演练的原则, 提出演练的预定目标; 提出演练的具体的内容, 突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强调注意的问题, 不断总结新方法。

演练结束时, 还需对演练的结果进行评价, 效果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接受警报和采取行动情况; 救援队的选择和启动情况; 救援队人员准备和召集情况;设备的包装与运输协调情况; 设备检查和确认情况; 到达“灾难”位置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情况等。通过效果评价, 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进行汇总, 找出缺陷和不足, 进而完善培训方案, 更好地服务于实战。

2. 2 应急救援培训方式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掌握培训知识, 理解培训要点, 正确的培训方式、方法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 传统的讲课方式略显枯燥, 实际授课结果也不甚理想, 授课专家可以根据需要, 针对不同的群体,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 如通过幻灯片、电视、录像、电影等直观形象化的视听教学; 也可通过采用师生活动、分组讨论、学员分享等互动形式的教学, 拉近专家和学员的距离。总之, 选择培训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更好地吸收掌握培训的知识和技能。

3 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是指对培训项目、培训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保证培训的科学性, 帮助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也是规范培训相关人员的重要途径。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反应考核, 反应考核是第一级考核, 即在课程刚结束的时候, 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 学习考核, 主要是评价参加者通过培训对所学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掌握程度, 方式有书面测评、口头测试及实际操作测试等; 行为考核, 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 结果考核, 对培训的总体效果进行评价, 并找出各个地方的不足之处, 提出改善方案。

另外, 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还可以采取考核评估方法, 如抽样考核、调查考核、定量考核、定性考核、单项考核法、动态考核法、比较考核法、问卷考核法、集体讨论考核法等。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采用一种或多种考核方法, 以期对培训的整体效果有更加公正客观的认识。

4 小结

一支优秀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是一线矿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 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至关重要, 这是保障救援队伍系统专业的前期, 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培训模式, 也能保证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的系统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苏传荣.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矿山救援设备和技术方案研究[J].安全, 2006, 03:61-63.

[2]刘永立, 杨虎.煤矿火灾应急救援演练虚拟现实系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3, 06:22-25.

[3]陈夫科煤矿安全预警机制初探[J].煤矿现代化, 2009, 4:50-51.

救援模式 篇2

附:消防救援支队紧急救援小组行动指南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

遇险紧急呼救程序

消防救援支队安全员灭火救援工作导则

为规范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控工作,充分发挥安全员职能作用,着力提升队伍安全施救水平,依据《关于加强安全助理(员)和紧急救援小组建设的通知》《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手册》等文件规定,制定本导则。

一、能力要求

消防救援站安全员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素质,并须经过专项培训与考核,实行持证上岗:

(一)在灭火救援岗位工作5年以上;

(二)具有健康的身体状态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三)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协调沟通能力;

(四)具有较为丰富的实战和管理工作经验。

二、职责任务

消防救援站安全员协助指挥员实施灭火救援行动安全管控,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任务:

(一)评估和监测灾情发展态势,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提示指战员安全行动注意事项;

(二)对内攻作战和进入处置核心区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记录,实时了解掌握参战人员安全状态,全程管控行动安全;

(三)检查和督促紧急救援小组做好应急准备,随时执行紧急救援和梯次轮换任务;

(四)协助指挥员制定紧急撤离方案,明确撤离信号、路线和安全集结区,并告知参战人员;

(五)开展作战行动安全检查,纠正或制止不安全行为,发现危险征兆及时发出紧急撤离信号。

三、现场设置要求

(一)指挥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和作战力量部署,合理设置安全员,指定观察哨、出入口管控等辅助人员。

(二)安全员一般设置在内攻出入口、进攻起点层等相对安全、便于观察、利于指挥的部位,并设置明显标识。

(三)组织内攻行动前必须设置安全员,每个内攻入口至少设置1名安全员,根据内攻人员数量视情增设安全员。

(四)当安全员进行内部侦察或其他原因暂离岗位时,必须经指挥员批准同意,并指定专人接替安全管控工作。

四、主要工作流程

(一)接警出动

1.随首车出动。

2.途中预先研判灾害事故风险,提示参战人员安全注意事项,督促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二)风险评估

3.协助指挥员开展灾情侦察,收集掌握现场信息。

4.参照灾害事故安全风险评估表,通过外部观察、仪器检测等方式,全面快速评估现场风险,将结果报告指挥员并通报参战人员。

(三)行动部署

5.协助指挥员制定紧急撤离方案,向参战人员明确撤离信号、路线和安全集结区,做好发布紧急撤离信号准备。

6.提示紧急救援小组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紧急救援方案。

(四)安全管控

7.监测现场风险和不安全因素,督促落实现场警戒、禁绝火源、关阀断气等安全措施。

8.检查、督促和提示参战人员落实个人安全防护措施,记录和掌握进入危险区域人员数量、空气呼吸器压力、作业时间、作战位置等信息。

9.定时联络内攻人员,及时更新行动信息,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10.发现爆炸、坠落、毒害、坍塌、触电等风险苗头或险情突变征兆,第一时间进行安全警示,及时发出紧急撤离信号。

11.发现以下违反作战安全规程的行为,应及时制止与干预:

(1)现场灾情风险高且超出可控范围,危及参战人员安全的;

(2)未按要求落实防护等级,个人防护装备佩戴不齐全的;

(3)情况不明、准备不足,在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冒险作业的;

(4)未按照作战指令或部署要求就贸然行动的;

(5)违规操作装备,存在安全隐患的;

(6)带伤(病)参与作战行动或在作战中出现体力不支、身体不适、状态不良等情况的;

(7)其他违反安全行动规程的。

12.即将发生可能危及参战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可以直接命令参战人员停止或暂停作战行动,并向指挥员报告。

13.监听作战和紧急救援频道,收到呼救信号后,立即向指挥员报告,启动紧急救援程序,协助指挥员组织紧急救援小组开展营救,掌握救援进展,做好安全管控。

(五)总结讲评

14.清点参战人员,整理安全管控记录,并向指挥员报告有关情况。

15.做好归队前安全检查和归队后安全讲评工作。

附件:1.安全员管控装备配备参考标准

2.安全风险评估表参考模板

附件1

安全员管控装备配备参考标准

序号

名称

数量

反光背心(带标识)

1件/人

专用头盔(带标识)

1顶/人

出入口安全管控牌

1套/人

强光照明灯

1个/人

激光笔

1支/人

指南针

1个/人

高音哨

1个/人

计时器(秒表)

1个/人

发令旗(红、绿色等)

1套/人

红外热像仪

1台

夜视仪

1个

有毒(可燃)气体探测仪

1套

漏电探测仪

1个

测距仪

1个

风速仪

1个

测温仪

1个

望远镜

1个

警戒带

4卷

警示灯

4个

气喇叭

1具

说明

1.各地可结合实际、根据需要,增(选)配相关装备器材。

2.表中装备可结合消防救援站现有器材进行调整优化,但须满足安全员工作需要。

3.各地可研发或配置便于携行出动的安全管控装备箱,能够在现场快速展开、操作应用、利于管控。

附件2

安全风险评估表参考模板(建筑类)

类型

要素

评估内容

建筑坍塌风险

建筑结构

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  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其他▢

燃烧时间

起火时间      时      分     截至目前燃烧时间       小时       分钟

坍塌征兆

1.承重墙出现贯通线纵向裂缝:

是▢   否▢

2.承重梁混凝土保护层出现裂缝、钢筋外露、挠度增大:     是▢   否▢

3.承重柱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钢筋屈服向外凸出、扭曲变形:是▢   否▢

4.建筑物门框变形,导致屋门无法闭合或打开:             是▢   否▢

5.楼板发生挠曲、弯曲塌陷或出现呈“锅底”形状下沉:       是▢   否▢

6.墙体、整体结构倾斜,发出异常声响:                   是▢   否▢

坍塌风险评估

极高▢            高▢            中▢        低▢

火场烟气风险

烟气量

少▢          中▢          多▢

烟气流速

1.速度:        慢▢          中▢          快▢

2.流动状态:    稳定流动▢      紊流状流动▢

烟气浓度

淡▢          中▢          浓▢

烟气颜色

黑▢        灰▢         白▢        其他▢

通风情况

通风良好▢           通风受限▢

轰燃征兆

1.烟气突然变黑、变浓,流速加快,紊乱烟气充满着火空间:是▢   否▢

2.烟气(中性面)降至离地面1.5m以下,火场温度越来越高:是▢   否▢

3.烟气上层夹杂火苗:                                   是▢   否▢

4.室内可燃物分解出白色可燃烟气,并被引燃:             是▢   否▢

回燃征兆

1.烟气从紧闭的门窗缝隙中冒出:                         是▢   否▢

2.有大量的烟气聚积室内,窗户颜色变暗,玻璃被熏黑:     是▢   否▢

3.门窗发热、可感受到透过窗户的热辐射:                 是▢   否▢

4.房间内无明火或火势较小,火光闪烁、趋于窒息状态:     是▢

否▢

5.门窗发出类似口哨的声音,窗户出现震颤:               是▢   否▢

内攻危险性

极高▢            高▢            中▢        低▢

周边环境风险

触电危险

1.有裸露电线:  是▢     否▢

2.切断电源:    是▢     否▢

爆炸危险

1.可燃气体泄漏:    是▢     否▢

2.存在可燃粉尘:    是▢     否▢

3.存在压力容器、装置,是否处在热辐射或火焰烘烤范围内:    是▢  否▢

中毒危险

现场存有危险化学品,是否发生泄漏或燃烧:    是▢  否▢

砸伤危害

存在物体坠落、倒塌的可能:    是▢  否▢

坠落危害

门、窗、电梯井、楼梯等部位处于完好状态,有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  是▢否▢

环境风险

极高▢            高▢            中▢        低▢

被困人员幸存率

1.存在被困人员:

是▢

否▢

2.被困人员幸存率:   低▢      中▢       高▢

综合风险评估

极高▢            高▢            中▢

低▢

消防救援支队紧急救援小组行动指南

为保障灭火救援行动安全,高效应对消防指战员遇险被困等突发情况,规范紧急救援行动程序,制定本指南。各级指战员应结合现场情况,全力做好各项应急救援工作。

一、能力要求

紧急救援小组成员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素质,并经过专项培训与考核,实行持证上岗:

(一)在灭火救援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业务骨干;

(二)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反应灵敏、体魄强健、善于攻坚;

(三)具有过硬的识险、避险、处险和自救互救技能;

(四)经过医疗救护等专业技能培训。

二、职责任务

紧急救援小组主要负责遇险被困消防指战员营救任务,并协助指挥员和安全员做好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控,及时掌握内攻作战行动进程,随时保持待命状态。

三、设置要求

指挥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和力量部署,确定紧急救援小组数量和待命位置,原则上按照与内攻作战人数的1:1比例配备,可作为内攻梯次轮换力量。参战力量多且已划分战斗区域的情况下,指挥员可根据区段设置紧急救援小组。

四、行动程序

(一)救援准备

1.收集信息。辅助指挥员、安全员开展灾情侦察、风险评估等工作,了解掌建筑结构布局、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内攻力量部署和位置等信息,视情开展熟悉踏勘。

2.安全管控。辅助安全员检查、督促和提示参战人员落实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协助做好现场警戒、分区管控等工作。

3.集结待命。根据指挥员命令,按照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准备器材装备,到达指定位置,设立集结待命区,填写《救援任务检查清单》,保持与指挥员、安全员的信息沟通与通信联络。

(二)救援展开

1.启动救援。根据指挥员紧急救援指令,立即转入战斗状态。

2.快速询情。向指挥员、安全员及参战人员,迅速了解遇险被困指战员状况,重点掌握以下信息:

(1)遇险呼救情况

①姓名、单位、战斗区段和任务;

②被困、受伤情况和大致位置;

③空气呼吸器压力等供气保障情况;

④灾情发展、内部情况和潜在风险;

⑤急需资源和营救(撤离)通道。

(2)人员失联情况

①失联指战员姓名、单位、战斗区段和任务;

②最后联络时间、行动路线、活动区域等相关情况;

③所在战斗小组的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等保障情况;

④预判失联指战员大致位置。

3.制定方案。根据现场情况和询情结果,迅速制定紧急救援方案,报告指挥员协调参战力量和资源,给予通信、供气、供水、照明、协同施救、现场急救等行动支持保障,并向参战指战员通报紧急救援行动准备与开展情况。

4.全力营救。应在确保被救指战员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展开紧急救援行动。

(1)营救被困指战员

①根据被困人员提供的信息和评估结果,判断能否为其排除原有紧急撤离通道上的险情;

②险情无法排除或耗时较长时,应考虑开辟另一条紧急撤离通道。如需参战力量和车辆装备协同施救时,由指挥员统一调派,给予支持;

③营救中应定时与被困人员保持通信联络,不断核实、确认和校准其被困状态及位置;

④选择建筑开口部位实施营救时,应防止通风等因素导致烟火蔓延,危及其他内攻作战人员;

⑤找到被困人员后,应根据其被困状态和身体状况,快速果断运用救援技术,使其脱离困境,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域,并防止二次伤害。

(2)搜救失联指战员

①根据现场掌握信息和失联人员最后位置,分析判断首要搜索区域,确定搜索起点和搜救方法;

②搜索范围较大或紧急救援力量不足时,指挥员应部署安排多个紧急救援小组同时展开搜索。搜索时间较长时,应组织预备力量进行梯次轮换;

③找到失联人员后,应根据其被困状态和身体状况,快速果断运用救援技术,使其脱离困境,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域,并防止二次伤害。

(3)转运救助

①单人转移遇险人员时,可采取拖拽空气呼吸器、灭火防护服和利用扁带拖拉等救助方法;

②两人以上转移遇险人员时,可采取并排拖拽、推拉拖拽等救助方法,通过楼梯、狭窄空间等区域进行转运;

③遇险人员丧失行动能力或失去意识时,一般按照摆正至仰卧位、复位呼救器、检查供气、转移伤员等程序进行救助。

(4)现场急救

遇险人员被救至安全区域后,应立即检查其受伤情况,协助到场医疗救护力量实施院前急救。医疗救护力量未到场前,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资质的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现场急救措施。

(5)送医救治

本着就快就近原则,第一时间将受伤指战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途中应派专人跟车,及时掌握伤情进展和救治情况,向指挥员进行报告。

(6)总结讲评

行动结束后,应及时整理相关记录,向指挥员报告有关情况,做好战评总结工作。

五、相关要求

(一)规模大、参战力量多的灭火救援现场,指挥员应根据战斗区(段)划分明确紧急救援小组集结待命区位置。

(二)紧急救援小组应实时掌握灾情发展态势和作战行动部署情况,制定不少于2套紧急救援方案。

(三)长时间开展灭火救援行动时,紧急救援小组可与内攻班组轮换作业,但必须做好情况通报和交接工作,确保始终有能够担负紧急救援任务的小组处于待命状态。

(四)遇有突发情况,遇险被困指战员、紧急救援小组和指挥员、安全员应迅速启用紧急救援频道,其他参战人员应切换至备用通信频道。

附件:1.紧急救援小组装备配备参考标准

2.紧急救援小组任务检查表参考模板

3.紧急救援行动记录表参考模板

附件1

紧急救援小组装备配备参考标准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手持电台

1个/人

宜带有一键强制通话功能

骨传导通话装置

1个/人

与手持电台连接使用

强光照明灯

1个/人

发光导向绳

1根/组

宜带长度标识

闭环式扁带

1根/人

每组宜配备有不同规格

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1个/人

宜使用时间不低于30分钟

空气呼吸器气瓶包

1套/组

含气瓶、面罩和供气组件

红外热成像仪

1个/组

有毒(可燃)气体探测仪

1个/组

漏电探测棒

1个/组

液压(手动)破拆工具组

1套/组

多功能担架

1个/组

救援绳包

1套/组

宜满足人员搜索实际需要

医疗急救箱

1个/组

宜增配AED除颤仪

备注

1.各地可结合实际、根据需要,增(选)配相关装备器材。

2.表中装备可结合消防救援站现有器材进行调整优化,但须满足紧急救援小组工作需要。

3.各地可研发或配置紧急救援装备箱,便于在现场快速展开、操作应用。

附件2

紧急救援小组任务检查表参考模板

1.人员组成组长                        1号员             2号员             3号员

指挥员▢站长助理▢安全员▢    专职▢  兼职▢      专职▢  兼职▢     专职▢  兼职▢

2.集结待命区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3.检查救援装备

消防梯▢   空气呼吸器▢   多功能担架▢   发光导向绳▢   液压(手动)破拆工具组▢

红外热成像仪▢   有毒(可燃)气体探测仪▢   无齿锯或链锯▢   其他:

4.检查建筑用途

单元住宅▢    高层建筑▢    商店或办公室▢    事业单位或教育机构▢

仓库或工厂▢    公众聚集场所▢    易燃易爆场所▢    其他:

5.现场灭火策略

内攻▢          外攻▢        其他:

6.可利用的救援通道

(1)位置(2)位置(3)位置

(4)位置(5)位置(6)位置

7.预先架设救生通道

是▢       位置                                否▢

8.内攻人员情况

位置                       人员数量                  频道

位置                       人员数量                  频道

位置                       人员数量                  频道

位置                       人员数量                  频道

9.紧急救援频道           备用通信频道

10.监听被困人员频道

是▢      频道                                否▢

11.医疗救护力量

医疗救护人员到场:是▢  否▢    联系方式:                    位置

附件3

紧急救援行动记录表参考模板

通信频道:     频道

指挥员:

呼  号:

记录员呼号:

救援小组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所属单位

指挥员呼号

搜索区域

行  动  记  录

组别

编号

姓  名

空气呼吸器压力

预计撤离

时间

进入时间

实际撤离

时间

第1组

1-1

1-2

1-3

1-4

1-5

第2组

2-1

2-2

2-3

2-4

2-5

第3组

3-1

3-2

3-3

3-4

3-5

遇险紧急呼救程序

消防救援指战员在灾害事故现场遇到迷失、埋压、坠落、毒害等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应当立即启动紧急呼救程序(简称呼救“五步法”)。

一、发出信号。

第一时间通过手持电台呼叫、呼救器手动报警、照明灯爆闪、器材敲击发声等方式发出呼救信号。使用手持电台呼救时,应使用战斗频道或紧急救援频道发出“呼救、呼救、呼救”的现场求救信号,每间隔5秒进行重复呼救,直至收到回复为止。

二、说清要素。

收到回复后,应当立即将姓名、单位、所处位置、当前处境、空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一次性报告清楚,并与紧急救援小组保持联络。

三、主动待援。

在具备行动能力情况下,应当主动寻找避难层(间)、疏散楼梯间、靠外墙房间、承重构件下方等避难空间,采取关门、射水、支撑等方式,堵截火势、驱散烟气、稳固结构,努力减少危险因素。

四、积极避险。

待援时应采取深吸、慢呼的呼吸方式,调节呼吸深度、降低呼吸频率,尽量延长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当空气呼吸器气量即将用尽时,可利用阻燃头套进行“过滤式”呼吸,并采取低姿体位通过地面、缝隙获取空气等方法,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时间。

五、永不放弃。

坚定信心、发挥潜能,保持冷静,积极求生,最大限度消除恐惧心理,积极等待救援。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

20XX年X月X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印发《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试行)》。在学习宣贯的过程中,消防指战员一定会拿出20XX年X月X日公安部消防局印发的《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行)》进行比对。我们可以看出,新《手册》较旧《要则》从总体上有两个方面明显的变化。

一、名称改变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要则是重要的准则。它的应用形式是挂在墙上,起到的作用是“广而告之”;手册是收录专业知识的小册子,汇集了某一学科需要经常、随时查考的工具书。它的应用形式是揣在怀里,起到的作用是“形影不离”。

二、名称改变

旧《要则》5章39条,分为总则、火灾扑救、抢险救援、业务训练、附则等5章。新《手册》5章50条,分为总则、安全防护、作战行动、伤害防护、业务训练等5章。乍一看像是5章数量没有改变,增加了11条,其实不然。

新《手册》中总则、业务训练部分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做了应时的修改,将旧《要则》中区分的火灾扑救、抢险救援两个章节全部整合,更加突出体现了当前“全灾种、大应急”的理念。整合后按照安全防护、作战行动、伤害防范区分设置章节,有针对性地从参战人员安全防护、作战行动中的程序和管理、消防员常见伤害情况预防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更加便于对号入座、便于学习掌握、便于操作执行。

第一章《总则》部分需要弄清楚的几个地方

一、制定依据和适用范围因改革转隶略有变化

第一条

制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执勤战斗条令》《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等法律规范,结合灭火救援作战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手册。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全体指战员参与的所有灭火救援作战训练行动。其他各类专职消防队、社会救援力量可参照执行。

二、原则、要求与指导思想“结伴同行”

第三条

指导思想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行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指战员“生命至上”原则,落实“一岗双责,在岗履职,齐抓共管,失责追责”相关要求。

三、作战与训练安全工作怎么抓?有了内容和方法

第四条

目标任务通过:

①明确灭火救援作战行动安全责任;

②健全安全组织;

③严密安全制度;

④强化安全意识;

⑤落实防范举措;

⑥科学组织实施;提升预防能力,努力杜绝和明显减少各类灭火救援作战训练行动指战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四、明确了谁是第一责任人、谁是直接责任人

此条款明确了“四类人员”的责任,并对各级相关人员分工提出了5项要求。根据以往发生事故案例来看,有的按照分工只追究单个主官责任,有的只追究值班人员责任,每案责任判定各不相同。那么,新《手册》中此条款就是事后定性追责的依据,上述各类人员必须挑起责任分工,做到事前主责主抓,事后担责认账。

第五条

安全责任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本级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业务部门领导、现场指挥员(训练组织者)为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训练安全管控监督工作。各级相关人员分工:

①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

②督促安全制度落实

③组织安全理论技能学习训练

④严密安全防范措施

⑤开展安全监督检查,确保灭火救援作战训练行动安全。

五、为安全制度设定了“通用规则”

此条款规定了作战与训练安全的形势分析、教育训练、跟班作业、管理人员、督导提示、事后讲评等6项制度,是我们日常抓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级各岗位的“通用规则”,其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好的制度贵在落实和坚持常态。

此条款中的6项制度还对一些具体工作提出了量化标准,例如:

1.总队每半年、支队每季度、大队、站每月至少开展1次作战训练安全形势分析;

2.消防站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安全行动专项训练;

3.总队、支队每年对安全官(员)专项培训不少于10天;

4.大队、站至少明确1名干部或班长担任现场安全员;

5.总队、支队定期对安全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6.消防救援站对每一起有影响的灭火救援行动,应组织即时作战安全讲评。

第六条 安全制度

(一)严格落实安全形势分析制度。总队每半年、支队每季度、大队、站每月至少开展1次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形势分析,查找责任落实、人员编配、学习训练、装备维保、车辆巡查、行车管理、作战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制定针对性措施。

(二)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训练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常识学习教育,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季节转换、队员复退等特殊或敏感时期,以及执行重特大特殊灾害救援时,必须开展符合形势任务、气候特点的安全教育,明确安全防事故措施与要求。消防站常态开展安全行动专项训练,训练时间每周不少于1课时。

(三)严格落实干部跟班作业制度。作战训练必须由与之规模相匹配的级别干部到场组织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安全检查和全程监督。进行侦察、攻坚及非常规灭火救援行动时,必须由干部或班长带队,现场最高指挥应明确各段任务分工,站指挥应掌握现场本站人员位置及作战任务。

(四)严格落实安全官(员)制度。总队、支队两级全勤指挥部必须设置灭火救援安全官,专门负责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理、督察。消防救援大队、站到场至少明确1名干部或班长担任现场安全员,专门负责现场安全监测、提示。总队、支队安全官对灭火救援现场安全员实行统一管理。总队、支队每年应对安全官(员)进行不少于10天的专项培训,逐步推进持证上岗。

(五)严格落实安全督导提示制度。总队、支队应定期对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情况开展督导检查,要通过图传系统、组织督导专班实时实地监督会操考核、实战演练和大型灭火救援安全行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总队、支队全勤指挥部在出动途中,以及各级作战指挥中心在调度过程中应主动介入,持续提醒安全注意事项。

(六)严格落实作战安全讲评制度。

总队、支队、大队应将作战行动安全作为战例研讨的必评内容。消防救援站在每一起有影响的灭火救援行动后,都应组织即时作战安全讲评,即时讲评通常在现场器材收整完毕后,或归队恢复战备后转入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前进行。

六、八个禁止条款是绝对不可逾越的“红线”

正可谓“令行禁止”。在以往的上级文件、领导讲话、救援与训练中提出的要求多数是“避免、防止、加强、严格”等字样和语气,新《手册》力度最大、突破性最大的地方就在这里,更加凸显坚持指战员“生命至上”的原则。禁止条款的设定并非“红绿灯”,而是“高压线”,总的来说就是,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现场处置坚决叫停!八个禁止条款归纳总结实际就是6个方面的禁止:

1.情况不明禁止强攻;

2.方案未定禁止展开;

3.防护欠缺禁止作业;

4.不按规程禁止操作;

5.装备障碍禁止行动;

6.身体不适禁止逞强。

第七条 禁止条款

(一)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救援行动尤其是无人员被困或确定被困人员已无生还可能时,不得强行内攻,严禁冒险作业。进入危险建筑内攻前必须进行评估,必要时邀请建筑结构专家进行鉴定。

(二)作战行动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危害风险落实等级防护,随身携带空(氧)气呼吸器,在充烟、高温、有毒、缺氧等场所侦察或作业时,必须佩戴使用。并根据作战环境情况使用安全导向绳(水面漂浮绳)或救生照明线进行保护,严禁疏于防护。

(三)作战行动应根据指挥员指令编组实施,至少两人以上协同配合,同进同出,严禁擅自行动。

(四)进入危害现场进行侦察或作业前应设置安全员大面积灾害现场应多点设置安全员,在出入口处进行登记,检查防护装备,明确进攻路线、通信方式、撤离信号、撤退路线、接应点,安全员必须坚守战位,保持不间断联络,做好接应准备,直至内攻人员全部撤出,严禁擅离职守。

(五)牢记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不得违规作业,每名救援人员都有纠正他人危险作业行为的权利和义务,严禁违反规程。(六)执行内攻等危险战斗任务时遇空气呼吸器余量不足、器材故障、体能下降、突发险情等情况,无法按时安全有效完成既定任务时,应立即调整战斗部署或果断撤离、整装再战,严禁逞强作业。

(六)队友发生触电、溺水、窒息等紧急情况必须持续采取心肺复苏等针对性急救措施,送医途中必须安排人员随车护送,持续急救,严禁中断急救。

救援模式 篇3

关键词:矿难;救援;模式;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072-01

矿难发生带来的不仅是经济财产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威胁到矿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矿山等各种井下生产矿区数量不断增多,因此矿难的发生已经严重危害到政府公众形象和社会安定。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虽然关停了许多不合格矿井,不断加大矿井安全防范工作力度,使得矿井井下工作安全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矿难依旧是矿井井下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1 矿难救援现状

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公众对矿难一词并不陌生,矿难救援也备受社会关注,矿难救援工作是否有力,是否挽救了更多矿工生命也是社会大众及媒体关注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矿难救援情况大致如下:

①因矿难死亡人数居高。国内矿山数量居多,据统计仅仅在2007~2011年就有13 800多人死于矿山事故。瓦斯和透水事故是国内矿难事故的主要原因。瓦斯被业界称为矿山生产“第一杀手”。造成国内矿难事故多发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矿山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出现瓦斯泄露引发瓦斯爆炸;其次,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国内一些矿山的开采环境是非常恶劣的,本身就是事故多发矿区;再有,国内矿工素质不过硬。在国井下开采工作是非常艰苦的,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大多数是文化落后的农民工。不仅缺乏井下工作专业知识,更缺乏矿难情况下自我救助知识。以上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国内矿难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给矿难救助增加了难度。

②在矿难救援方面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矿难事故的发生在造成损失的同时也为救援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例如:发生在2010年11月22日的四川内江市八田矿山矿难,创造了中国矿难零死亡的救援记录;另外,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及后来的几次大地震,电视、网络媒体对地震救援进行直播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灾难下自我救助的知识普及。从矿难救援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遇难矿工具备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自我保护救助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在矿难救援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也不断提升了矿工的心理素质,提高救援成功率。

2 矿难被困人员成功获救模式分析

矿难救援的重要内容是救援矿难被久困人员。矿难被久困人员的救援工作难度大,面临的救援环境也非常复杂。提高矿难久困人员救援的成功率,能有效控制矿难死亡人数。国内矿难被久困人员救援的成功案例对成功救援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①王家岭矿山透水事故救援成功模式。该救援模式创造了救援人数较多的救援案例。在此次矿难中有115名矿工被困井下,在坚持了8天8夜后最终成功获救。此次透水事故中被久困人员成功获救模式可以视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救援模式。救援过程为:在救援关键时刻救援队通过打开一个与外界相通的通风口保持氧气供应。受过一定训练的矿工在经验丰富的矿工指导下积极寻找高处息身,保持自己处于干燥的环境中,然后找寻可补给的水源。保持体力的情况下等待救援。

②螺丝坞矿山发生透水事故救援成功模式。江西省铅山县螺丝坞矿山发生透水事故,3名矿工被困矿井八天七夜最终生还。事故发生后挖煤工黄益龙和两同乡被困井下,在黄益龙带领下三人靠嚼树皮维持生命最终获救。43岁的黄益龙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挖煤工,但在矿难发生后以他的冷静和勇敢,带领着他的两个同乡战胜了饥饿和寒冷,在没有任何食物的井下生存了八天七夜,长达182 h。此次矿难成功救援的关键在于被困矿工中有一位内心强大的领导人,通过在狭小的空间啃食树皮赢取了获救时间。

③贵州晴隆新桥矿山“6·17”透水事故救援模式。贵州晴隆新桥矿山“6·17”透水事故救援可以说是创造了矿难救援的奇迹。因为在此次救天援过程中有3名矿工被困井下25天获救,可以说创造了矿难救援的生命极限。在此次救援中三名幸存者是在经过20多天持续不断的抢险施救后发现。事后采访中发现这三名矿工求生意志非常坚强,被困在井下的时候,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嚼煤渣来消除饥饿感和恐惧感,没有水就靠喝尿来维持生命。另外,这三名矿工被困地点的井道地势较高,没有被水淹,而井道内有渗水,虽然是污水,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3名被困者的饮水所需。同时,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在排水的同时还及时采用大功率送风机24 h不停地送风和氧气对3名矿工的救援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面抢救措施得当才能使井下的被困者获得生存的空间。

从成功获救的救援案例采访中发现,被久困的矿工之所以能顽强生存下来,必要的自我保护救助措施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在此次矿难中被困矿工积极的思维方式也是非常关键的,工友之间相互鼓励,积极谋求求生之法,顽强的求生欲望和坚定的求生信念支持被困人员顽强的生命毅力,最终才能坚持到救援人员的救援获救。因此,矿工自我救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相关的培训课题是救援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重要内容。

3 新的矿难救援理念

新环境下,各种自然灾害、矿难、恐怖袭击等都可能导致公民处于高危环境中。发展救援救护工作在现代社会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矿难开展的救援工作研究将大大完善矿山生产安全系统。

①自救是关键。矿难救援要从自救开始,这是矿难救援新理论的核心内容。虽然在矿山生产安全规范中明确要求安全以预防为重中之重,但当灾难来临,自救才是第一救援资源,只有明确里这一核心才能有效开展救援理论实践。在坑道设计中要建立规范的灾害预测预警、人员撤离调度系统,提高被困人员成功救援的有效性。本着“自救是关键”的理念,重视坑道作业人员的自救、互救教育培训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坑道作业人员的自救、互救在成功案例中已经体现了很好的救援效果。坑道作业人员自救能力、自救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培养应纳入坑道作业上岗前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本着“自救是关键”的理论原则,除了加强矿工等作业人员的自救教育外,在社会也应积极开展自救常识的普及,提高社会大众在灾难来临时能冷静开展自救的能力,提高灾难救援的成功率和效率。

②科学救援是前提。遵循科学救援原则是对救援队伍提出的专业要求。任何成功的救援过程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人类了解自然、学习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形成了各项科学,在救援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借助科学开展救援工作。为确保救援成功率,在对灾害发生与救援的过程中进行双向推理及缜密的科学分析,并建立灾害模型、救灾模型,为救援提供科学指导性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分析矿难井下部分现场损害程度,分析被困人员受损害程度,分析灾害救援时间极限等。科学分析得到的数据,能为救援带来事半功倍的救援效果。

③积极发挥中国特色的救援作用。所谓中国特色是不同与国外的救援优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中国特色的救援文化可以给予被困人员信息。正是基于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想尽办法对被困人员采取救援,被困人员才有坚定的信心积极调正自己,顽强科学地等待救援。发挥中国特色救援的影响力,就需要切实落实矿难救援工作,提高矿难救援成功率,树立良好的矿难救援形象。党和政府始终是将人民生命安全作为第一工作要务,加强对各地矿业企业的监管,严惩救援不力的矿业单位和负责人。

参考文献:

[1] 董琳.提高中国灾害救援医学水平,重视国际灾害救援医学合作[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3,(1).

救援模式 篇4

近年来,国内应急指挥通信设备发展较快,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呈以下发展趋势: 1从用于井下 “单一指挥”的救灾电话,发展到适合井下到地面 “区域指挥”的通信系统,再发展到适合天空、地面和井下“联合指挥”的通信系统; 2从单一的语音通信,发展到集语音、图像、环境参数、人员健康监测和定位参数的灾区全方位、多信息融合通信; 3从有线组网方式发展到无线组网方式,再发展到有线加无线混合组网方式; 4从单一的执行式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向决策式、智能式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方向发展[1,2]。

但是,目前国内救护队使用的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主要以各种现场救援需求为基础,缺乏系统理论体系支撑,通信模式难以统一,主要体现在各厂家的通信系统采用的组网模式、通信协议、通信频段各不相同,难以与国内各级应急指挥通信技术平台配接,同时,现有通信系统技术框架固定、技术规格和功能参差不齐,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应急救援现场灾情[3]。因此,本文以点状和面状应急救援模型为技术框架,对现有国内外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进行归类和分析,探讨了矿山应急指挥通信模式。

1矿山应急救援模型

假设: 1第一时间响应( 到达地面指挥基地时间小于30 min或救援半径小于20 km) 的是属地救援力量; 2增援力量位于远程指挥中心,增援距离跨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 到达地面指挥基地时间大于30 min或救援半径大于20 km) ; 3救护队携带的矿山应 急指挥通 信系统齐 全,工作半径 大于10 km。

1.1点状应急救援模型

点状应急救援模型如图1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并投入救援; 增援力量根据地面指挥基地的调度需求从远程指挥中心赶赴灾害区域,主要进行伤员救助、现场清理,排除二次灾害隐患。点状应急救援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单个工作面或作业点,救援半径在500 m以内。

1.2面状应急救援模型

1.2.1全局分散救援模型

全局分散救援模型如图2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并同时对灾点1、灾点2、…、灾点N进行救援; 远程指挥中心的增援力量根据调度指令分散投入到灾点1、灾点2、…、灾点N。

全局分散救援模型适用条件: 多个工作面受灾严重、发生二次灾害可能性较大,救援工作需要在各救援点同时展开并短时间内完成。该救援模型适用范围: 多个工作面、多个巷道或局部矿井,救援半径为0. 5 ~ 2 km。

1.2.2全局顺序救援模型

全局顺序救援模型如图3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并对灾点A1、灾点A2、…、灾点AN进行顺序救援; 远程指挥中心的增援力量根据调度指令顺序投入到灾点B1、灾点B2、 …、灾点BN、灾点AN,最终与属地救援力量汇合,完成整个搜救任务。

全局顺序救援模型适用条件: 受灾现场的破坏程度不严重,搜救区域大而救援力量有限,属地救援力量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完成整个区域的救援。该救援模型适用范围: 多个巷道、局部矿井或整个矿井, 救援半径为5 ~ 10 km。

1.2.3局部分散救援模型

局部分散救援模型如图4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对受灾最严重区域的灾点A1、灾点A2、…、灾点AN进行救援; 远程指挥中心的增援力量根据调度指令投入到受灾较严重区域的灾点B1、灾点B2、…、灾点BN。

局部分散救援模型适用条件: 受灾严重、灾害区域大且分散、救援时间短、易发生二次灾害,属地救援力量必须集中在重灾区,增援力量从较严重灾区进入作业。该救援模型适用范围: 多个巷道、局部矿井或整个矿井,救援半径大于10 km。

1.2.4混合救援模型

混合救援模型如图5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并同时对受灾最严重区域的灾点A1、灾点A2、…、灾点AN进行救援; 远程指挥中心的增援力量根据调度指令投入灾区,首先支援受灾最严重区域的灾点A1、灾点A2、…、灾点AN,随后对受灾较严重区域的灾点B1、灾点B2、…、 灾点BN进行顺序救援。

混合救援模型适用条件: 灾害影响范围广,需要集中力量处理重灾区,增援力量既要支援重灾区,又要对较重灾区进行处理,既需要分散救援,也需要顺序救援。该救援模型适用范围: 局部矿井、整个矿井或地面矿区,救援半径为10 ~ 100 km。

1.2.5特大面状灾害救援模型

特大面状灾害救援模型如图6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在灾区A和灾区B开展救援; 同时,增援力量根据调度指令投入到灾区A和灾区B,根据灾情选择救援模式实施救援。

特大面状灾害救援模型适用条件: 灾害影响范围广,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受灾人数多,需要调动国内其他省市救援力量,需要增援力量大; 救护队到达时机不定,需要多个救护队多种救援模式组合。 该救援模型适用范围: 整个矿井、多个矿井、地面矿区或远程区域,救援半径大于100 km。

2矿山应急指挥通信模式分析

2.1分析样本选取

样本选取方法: 1具有煤矿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2满足应急救援相对独立的要求,可以独立供电方式运行; 3因漏泄通信技术规格差异较小,且多采用井下交流电网供电,选择2个典型产品为分析样本。选取17个厂家( 国内12个,国外5个) 的25个典型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国内20个,国外5个) 作为分析样本,覆盖了现有救护队90% 以上的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以井下救援通信技术为主要统计内容,国内、国外主要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技术分析分别见表1、表2。

2.2应急救援模型与应急指挥通信模式选择

( 1) 应急指挥类型: 单一指挥类型,区域指挥类型和联合指挥类型[18]。

( 2) 通信距离。各通信系统通信技术差异较大,因此通信距离差异也大; 即使采用同一通信技术,由于设计和作业环境不同,通信距离也存在一定差异。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的技术规格参差不齐,不仅使得救护队选择救灾通信设备困难、技术演练模式难以统一,还影响实际应急救援作业的有效性。因此,以国内应急救援采用的主要通信技术为基础,对通信距离( d) 指标进行划分: 1 d≤0. 5 km ( 无信号中继) ,包括Wi Fi[19,20,21]、Zig Bee[10,22,23]、漏泄通信技术[9,24]、PHS、CDMA[25]等; 2 d≤2 km,包括多跳无线Mesh网络[7,11,15,20,25]、Ad hoc网络[25]、透地通信系统[16,17]、单级感应通信[9]、中频段无线通信技术[26]等; 3 2 km≤d≤5 km( 无信号中继) , 5 km≤d≤10 km ( 多级信号中继 ) ,包括多模光纤 ( 100 Mbit/s光端口) 技术、x DSL技术[6,27,28,29]、感应通信技术等; 4 d≥10 km( 无信号中继) ,包括单模光纤( 100 Mbit/s光端口) 技术[30,31]。

( 3) 通信子网: 独立通信网络。

( 4) 应急指挥层次: 救援终端( 现场指挥) 、井下指挥基地( Ⅰ级指挥) 、地面指挥基地( Ⅱ级指挥) 和远程指挥中心( Ⅲ级指挥)[32]。

( 5) 通信系统兼容性: 在井下断电情况下,相对独立的不同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之间的配接和协同作业能力; 在监控系统工作条件下,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与现有矿山数字监控系统、国内各级应急指挥通信技术平台的配接通信能力。

( 6) 覆盖区域: 井下作业点、工作面、巷道( 组) 、局部矿井、整个矿井、地面矿区 和远程区 域 ( 矿区外) 。

( 7) 典型技术: Wi Fi、Zig Bee、超短波频段技术、 漏泄通信技术、有线电话技术、感应通信技术、多级中继技术、x DSL技术、混合组网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互联网等。

( 8) 通信模式: 无线对讲机,灾区语音电话,无线 ( Wi Fi、Zig Bee等) Mesh网络,有线( 电缆、光纤等) 通信系统,有线和无线Mesh网络混合通信系统,综合通信系统( 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互联网和各通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 。

应急救援模型和矿山应 急通信模式分 析见表3。

3结语

点状和面状应急救援模型是救援人员、物资和信息流动的基础,以此作为矿山应急指挥通信模式的基础框架,可使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具有通用性,更加符合应急救援实际应用情况。研究矿山应急指挥通信模式有利于提高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的利用水平,使应急救援通信由简单的“信息传递”向 “辅助决策”方向发展。

摘要:针对中国现有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存在通信模式不统一、难以与国内各级应急指挥通信技术平台配接和灾变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以点状和面状应急救援模型为基本技术框架,对现有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6种矿山应急指挥通信模式,可为救护队选择救援通信设备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

救援模式 篇5

《紧急救援》影评精选

大年初一,由硬核导演林超贤执导,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领衔主演中国首部海上救援大片《紧急救援》将正式登陆全国 CINITY 影厅。观众将跟随彭于晏带领的中国救捞队一起,化身 “ 海上守护神 ”,劈波斩浪,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

大图模式 《紧急救援》取材于中国海上专业救捞队的真实救援故事,是林超贤继《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之后,“ 行动三部曲 ” 的最终篇。影片聚焦海上救援,讲述了特勤队队长高谦(彭于晏饰)、绞车手赵呈(王彦霖饰)、机长方宇凌(辛芷蕾饰)等带领救捞队队员一次次直面重大灾难,克服内心恐惧,挑战多重极限,在出生入死中执行海上救援任务的故事,深度诠释了中国海上专业救捞队舍生忘死的国际救援精神和英雄本色。

为了呈现真实震撼的宏大场面,林超贤导演坚持采用 1:1 比例搭建救援中心、海上钻井平台等场景,并选用真飞机拍摄,每一个镜头都力求做到真实。海上油井平台在熊熊大火中坍塌,十万火急时彭于晏孤身跃入火海;直升机在峡谷山川之间俯冲穿行,机长辛芷蕾临危受命,满载乘客的飞机因故障于海面迫降,救援小队争分夺秒为乘客打开生命通道…… CINITY 影院系统把一场场火爆炸裂的紧急救援真实地呈现在高增益终极银幕上,观众将近距离目睹救捞队直面的震撼灾难场面、惊险的救援瞬间以及惊心动魄的恐惧,见证他们荣耀背后的成长与蜕变,体验一场直击心底的海上救援视听盛宴。

大图模式 事实上,普通的放映设备由于动态范围低,无法提供更多的明暗细节,很难呈现《紧急救援》中发生在山地、海面、水下、空中等不同空间的燃爆场面带来的视觉震撼,而 CINITY 的高动态范围(HDR)技术让不断变化的空间画面更加层次分明,光影细节的变化更加丰富,观众能够看到更多的画面细节。巨大轮船渐渐燃烧沉入海底,油井燃起的熊熊大火照亮整个天空,机翼掠过海面掀起冲天巨浪,油罐车坠入波浪翻滚的内河……各种险象环生的画面,快速地将观众拉进那些命悬一线的救援现场。

与此同时,《紧急救援》在 CINITY 银幕上的色彩展现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救捞队亮眼的橙色防火服,沉稳的黑色潜水服,蓝红白三色相间的特勤队救援直升机,以及训练时海水涌过来充满整个银幕的细腻晶莹的蓝色气泡,甚至救捞队员身处白色冰块之中呼吸间带出的白色哈气,都带给观众极致舒适的视觉享受。而在油井燃烧的灾难时刻,蓝天、赤焰、黑烟、碧海、橙色救援服,浓重的色彩对比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主要得益于 CINITY 比传统影院 DCI-P3 色域高 34% 的广色域(WCG)技术,最大限度地还原人眼看见的所有色彩,再现传统影院无法实现的鲜艳色彩,并使之无限接近人眼的自然感受。而 CINITY 的高动态范围和广色域技术相结合,给观众塑造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色彩空间,更真实地呈现海上救援场景的惊险刺激。

大图模式 此外,CINITY 影院系统的沉浸式声音更是将救援行动的紧张气氛渲染到高潮。救援机的轰隆声,救援队员入水的噗通声,凶猛的海水瞬间扑过来的浪涛声,客机迫降海面与海水碰撞的轰鸣声……观众将在听觉上真实体会到海上救援大片带来的刺激与震撼。

据悉,除《紧急救援》外,《夺冠》、《唐人街探案 3》、《姜子牙》、《囧妈》、《急先锋》等优秀影片也将于大年初一在全国 30 多家 CINITY 影厅和观众见面。

《紧急救援》影评点评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不论如何都要回家,这似乎是几千年不变的传承。但却总有那么一些人不能如愿,在合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却为了大多数人的相聚舍弃了自己的团圆,保大家,舍小家。他们就是海上救捞人。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史上最强不接受反驳,每部影片都各具特色卖相、排面十足,这其中有一部电影画风独树一帜,说的就是由人民交通出版社、中视时尚影视、腾讯影业等共同出品的电影《紧急救援》。电影此前硬核开启全国超前路演活动,也展现出了作品不怕被口碑检验的硬气,每到一站必烙下电影的姓名与观众的眼泪,《紧急救援》稳了,也感谢电影让救捞人这个职业群体被观众认识。

电影《紧急救援》是华语首部海上救援题材影片,让大众认识并了解这个群体也是导演林超贤拍摄《紧急救援》的初衷,“这些人面对那么可怕的大自然力量出去救人,让我觉得他们随时都会没命,非常敬佩。”

正是因为有无所畏惧的救捞人,民众的海上安全才得以保障。自从1951年中国救捞系统成立以来,中国海上救捞人坚守着“我用百分之百护你万分之一”的誓言,始终以拯救生命为己任,相继在惊涛骇浪中拯救遇险人员8万名以上,遇险船舶5000多艘,当之无愧的“海上守护神”!电影《紧急救援》讲述的主要是彭于晏饰演的王牌特勤队员高谦带领一帮海上救援队员们,完成一项项惊险危急的海上救援任务的故事。

惊心动魄、生死一瞬的救援任务,高度的紧张与责任压在肩头,是很多救捞人员面临的日常。作为影片的出品方之一,腾讯影业CEO程武在此前探班《紧急救援》时,谈到在厦门救捞局时的见闻和经历:“他们真的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个岗位,每次出警救险都是以人为本,以命为先,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可能巨大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电影《紧急救援》是腾讯影业六大文化产品系列之首——“时代旋律系列”的重要作品之一。时代旋律系列也是腾讯影业关注最多,投入最大的一个系列,给观众带来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好内容与好作品,致力于打造“丰富生活、温暖人心、感动人性”的优秀作品是腾讯影业一直以来的坚守的方向。

本次,除了参与出品,腾讯影业还充分发挥腾讯的资源及平台优势,助力《紧急救援》的宣发推广,一方面以腾讯视频腾讯新闻为首的媒体矩阵,牢牢锁定《紧急救援》所有高光时刻;另一方面,国民王者荣耀超人气虚拟偶像组合“无限王者团”首次打破次元壁,倾情献唱《紧急救援》片尾曲,带来另一个世界的深情能量。通过多平台联合打造声势,腾讯新文创生态力助“海上守护神”走向大众视野。

电影《紧急救援》作为导演林超贤的第三部主旋律电影,此次选择海上救援的题材,将为观众展现最真实的救援群像,最动人的英雄情怀,也将以更恢弘震撼的大场面带给观众一场视听盛宴,没赶上超前放映不要紧,大年初一,影院见!

《紧急救援》精彩影评

经过4年筹备,6个月紧张拍摄之后,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蓝盈莹领衔主演,王雨甜、徐洋、李岷城主演的中国首部海上救援打捞题材电影《紧急救援》今日(5月16日)于墨西哥全片杀青。林超贤携彭于晏深潜30尺水中,在片中“救援小队”日常工作的场景中开香槟,激动庆祝电影杀青。剧组同时曝光杀青现场和系列幕后照片,展示了诸多影片拍摄花絮,也记载了所有演职人员在123天拍摄中的点滴努力,十分走心感动。

《红海行动》的巨大成功使《紧急救援》自开拍的一举一动均牵动影迷的心。作为林超贤导演砥砺四年的精心之作,影片集结全球行业内顶尖阵容,尝试探索林超贤“硬核”电影更国际化的新突破。

林超贤彭于晏深潜30尺庆祝杀青,“救援小队”不舍离别

此次曝光的全新照片中,导演林超贤与主演彭于晏在水中开香槟庆祝的一幕让人叹为观止,这一特殊的杀青方式也侧面印证了影片疯狂的拍摄日常。据了解,《紧急救援》的场面设计可谓“上天入地”,国内国外多地取景,包含了救援过程涉及的山地、海面、水下、空中、爆炸等不同场景,全方位展示了灾难场面的惨烈与救援任务的惊险。

上天入地的场面造就了“十八般武艺”的演员,林超贤的“魔鬼”在《紧急救援》中更胜从前。为了达到剧情要求,演员们均提前入组进行开机前的集中学习。已有潜水证的彭于晏还专门进行了自由潜水的培训,每天坚持与大部队一起体能训练,王彦霖泡在健身房的时间比睡觉时间还要多,练出了超出要求的健美身材,辛芷蕾在剧组学会了所有泳姿和潜水,开拍后每天仍要持续进行6个小时的水下训练。

同吃同喝同练的军训模式,不仅练就了符合要求的身体条件,也让“救援小队”在开拍伊始就充满了共进退的团结精神。自陆续杀青开始,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王雨甜、徐洋、李岷城等主演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文感恩剧组与导演,不舍离别。

林超贤携全球化班底强势打造 电影《紧急救援》格局全面升级

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再到如今的《紧急救援》,虽都是林超贤极擅长的大场面惊险故事。但四年的筹备加上聚焦国内前所未有的救援打捞题材,对林超贤这样无止于前的导演来说,新片《紧急救援》更像是他电影格局上的一次升级探索。

《紧急救援》投资超7亿人民币,剧组为完美重现救援英雄们日常工作和身处险境的各种情景,不仅在福州搭建了一个海上救援指挥中心,更远赴墨西哥取景,以求做到最真实的灾难场景。这就意味着《紧急救援》被赋予更国际化的格局。在国内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完成这样一部电影,机会与挑战并存,林超贤为此集结行业顶级电影人,与打造无数口碑票房双赢「爆款」的金牌监制梁凤英共同把关,邀请《卧虎藏龙》摄影指导也是奥斯卡最佳摄影鲍德熹掌镜。国际班底方面同样大牌云集,曾参与《蜘蛛侠》系列、《变形金刚》系列、《加勒比海盗》等超级大片并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John Frazier、参与《泰坦尼克号》美术工作的Martin Laing及团队、已在国内参与了《红海行动》《地久天长》等片的英国资深特别化妆指导Matthew Smith均强势加盟,全球一流团队一同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灾难及救援场面。此次幕后照片一经发布,便引来一种影迷的调侃:“这个剧组都不要命啊!”。一系列专业高水平团队的加盟也让观众对这部兼具商业格局与艺术表达的影片更加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杀青正值戛纳电影节,《紧急救援》“勇闯深渊”版海报强势登陆全球知名电影杂志《Variety》戛纳特刊封面,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据悉,目前电影已进入后期阶段,相信不久后将与观众见面。

《紧急救援》电影影评

如果说电影也有硬核段位之分,那当初16年占据国庆档榜首的《湄公河行动》与18年夺得春节档票冠的《红海行动》定然是“王者”级别,而执导这两部主旋律动作大片的“魔鬼”导演林超贤,又将在大年初一,为观众带来一部全新力作《紧急救援》。

《紧急救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中视时尚影视、腾讯影业等共同出品。1月15日,电影在北京举行了全国首映礼,由百名真实救捞人组成的观影方阵在映后大赞影片:“几度潸然泪下,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故事!”事实上,在过往的电影中,涉足“水上”的题材比较少,特别是将海上救捞人这个群体作为主人公,华语电影里尚属首次。目前,影片已开启预售,这个春节,给中国救捞英雄打call!

此次,《紧急救援》实现了林超贤和彭于晏的第四度合作,《激战》中的“林思齐”、《破风》中的“仇铭”、《湄公河行动》的“方新武”,再到如今的《紧急救援》的“高谦”,每一次两人的合作,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给观众带来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二人的关系早已默契十足,既是彼此的金牌搭档,又是亦师亦友的存在。首映礼的红毯环节,《湄公河行动》时的老搭档张涵予也现身,和林超贤导演、彭于晏一见面就热情相拥,彭于晏更使出全力熊抱张涵予。三人合体走红毯,让人回忆起当时《湄公河行动》给大家带来的震撼。

与此前的作品相比,《紧急救援》无论是在场面危险系数上还是在演员拍摄的难度上,都实现了一个升级。比如海上油井平台燃起熊熊大火,十万火急时彭于晏饰演的救援队队长,孤身跃入火海;直升机在峡谷山川之间俯冲穿行,辛芷蕾饰演的机长,领命救援身处危难中的生命;满载乘客的飞机紧急迫降海面,机头断裂,救援队冒着巨大的危险为乘客打开生命通道……而且林超贤“魔鬼导演”之名不是空穴来风,对拍摄把关的严苛和拼命的工作习惯,就连奥斯卡金牌摄像鲍德熹都在微博“抱怨“:《紧急救援》打破了他从摄以来最长的连续工作记录。

彭于晏为顺利完成《紧急救援》的拍摄吃了不少“苦”。在《紧急救援》开机前期,彭于晏由于上一步电影的拍摄,他的体重达到近年最低,65公斤,为了更符合救援队长的状态,他在短期内坚持健身、打篮球、骑车,每日最少慢跑8公里,增重了10多公斤。在上天下海闯火场的过程里,他更是经历了不少惊险时刻:被消毒水刺激到眼睛,被几加仑的“水炸”追着跑。一场水下拍摄戏,他遇到溺水的恐惧,奋力挣扎向上的过程里,指甲被掀开,手部受伤。每场惊险的戏拍完,他庆幸自己还活着。旁人光看文字的描述,都觉得惊险万分。

恢弘大片的视觉冲击震撼是林超贤作品一贯的特色,而这次的《紧急救援》还有新的突破,影片从普通而又真实的人物切入,让观众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对自己的认同,“共鸣”使得《紧急救援》距离观众更近。林超贤导演表示:“其实,每一个英雄,背后都藏着恐惧”,这些英雄们同样有家人、有梦想,在出任务、执行救援之前也会为家人而担忧,而电影中也将这种对亲人的惦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塑造了更加真实的英雄形象的同时,也让人见识到了救援队员对于责任和使命的担当,他们怀揣坚定的信念,直面危急险境和内心恐惧,同心协力展开救援行动,令观众看得热血澎湃,情感共振。

《紧急救援》希望向大众传达的是,当下总有那么一批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为了别人的幸福而努力,中国“救捞人”,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作为本片的出品方之一,腾讯影业一直坚持打造好故事、好内容,他们大力布局像《紧急救援》这样的时代旋律影视精品;希望创作更多有正向意义的现实题材作品,传递时代精神、社会正能量。

救援模式 篇6

②4月18日,记者在去救援现场的途中,遇到自发组织的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6名学生,正在向路过此地的救援人员行礼致谢并高呼解放军叔叔辛苦了。

③救援队队员正在利用救援器材开通营救幸存者的通道。

④4月15日凌晨1点半国家紧急救援队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官兵在玉树县民族宾馆成功救出52岁藏族女青年。

⑤4月18日,担负国家救援队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在某集团军付晓光副参谋长领队下成功救出7名幸存者,这是他正在指挥对所有的重灾区采取拉网式排查。

⑥4月15日12点05分,担负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某集团军工兵团官兵在玉树县西北生宾馆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通过队员们近五个小时的奋战成功救出张建伟、张景科、陈多薮、徐成。

⑦4月16日13点50分在玉树县扎西宾馆废墟下被埋54个小时的13岁的藏族小姑娘次仁纳姆被成功救出。

⑧4月14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采集团军工兵团在南苑机场整装待发。

4月14日19时55分,两架伊尔一76大型运输机稳稳降落在青

海玉树机场,一群身着橘红色救援服、后背印着醒目的“CHINA”字样的队伍直抵玉树地震重灾区结古镇。他们,就是由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60名官兵为主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代表中国地震救援最高技术水平的“国家队”。震后12小时,他们是第一支跨区抵达灾区的专业救援队伍。

迅雷出击

到达玉树机场后,救援队队员们没有顾上吃饭,迅速向地震灾区机动。22时20分,救援队副总队长刘向阳前往玉树民族旅社救援。在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的帮助下,几分钟后,幸存者所处位置被准确定位,队员们立即实施破拆救援。他们用工具拆除掩盖在幸存者上方的大块混凝土石板,再用小型掘进工具在废墟中开辟出一条救援通道。

22时55分左右,传出喜讯:一名42岁的藏族同胞被成功营救出来,此时距救援队抵达灾区还不到1个小时。周围围观的藏族同胞们激动地簇拥过来,连声说:“金珠玛米亚古都(藏语:解放军好)!”科学施救

15日6时30分,西北牛宾馆负责人桑周向救援队求援:宾馆废墟下可能还有幸存者。救援队员顾不上吃饭,立即赶赴现场。通过探测,他们确定废墟底下可能有4名幸存者。此时,原本4层高的宾馆已经塌成中间低、两侧高的形状,还向中间倾斜近20度,属于高危废墟。施救不当,就可能造成二次塌方。

怎么办?有多年救援经验的刘向阳决定从三层开钻,然后一层一层剥落,形成一个V字形槽,便于实施救援。

12时03分,救援队员成功打通了四道楼板。第一名幸存者被成功救出,紧接着另外3名也被救出。

军民合力

4月16日10时40分,工兵团官兵搜救到扎西宾馆,被一位哭泣的藏族姑娘拉住:“求求你们,快救救可怜的次仁拉姆吧!”姑娘叫索兰,是小拉姆的姐姐。地震时,小拉姆和姐姐被埋压在第二层的“富平超市”。索兰非常幸运,几小时后成功爬了出来,而相隔不到4米的小拉姆则生死未卜。

此时,扎西宾馆毁损严重。团长王洪国让队员们分散开,用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搜寻小拉姆的准确位置。一条搜救犬发出了有生命迹象的叫声。小拉姆还活着!

浅谈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管理模式 篇7

近来, 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并且在2013年底, 我国高速公路总通车里程达到10万公里以上, 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等级质量的上升, 车的速度也在不断增加。但是,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时间短, 管理经验缺乏, 导致了我国的高速公路事故率相对发达国家要高的多, 而且在事故发生时的救援效率要低于发达国家。因此, 对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有效管理就成为了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高速公路事故的特征

高速公路采取分向、分流的行车方法, 实现全封闭的管理模式, 这都保证了高速公路快捷高速的形象。为了使高速公路更加快捷有效的为交通服务, 高速公路还采取了高低限速政策和交通准入政策。但是, 由于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快, 导致了高速公路在发生交通事故时, 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 人员伤亡程度高, 汽车连续碰撞机率高。高速公路事故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1) 突发性

由于受到实时路况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高速公路的路况信息是随时变动的。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 就造成了高速公路事故发生时具有突发性的特征。

(2) 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多

高速公路车辆的通行具有分道分向行驶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高速公路车速较高, 驾驶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专注, 车辆有紧急制动时惯性大、制动距离长。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 致使在发生车辆碰撞时, 冲击力大, 车辆撞击严重, 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和经济损失高。

(3) 具有事故高发路段

高速公路的线型在线路规划时就已经确定。在线型的确定时, 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会导致高速公路一些路段的视野范围受到限制, 路面弧度大等问题。这就导致在这些地方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形成事故“黑点”。

(4) 夜间事故率高

高速公路在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率远远大于白天。而且当夜间发生事故后, 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救援。因此夜间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和持续时间远远大于白天。据统计资料显示, 夜间发生的事故约占65%, 夜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2%。

2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体系

针对高速公路事故的特征分析, 对高速公路事故救援就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制度和流程规范, 以至于把高速公路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降到最小。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体系框架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备的高速公路救援体系。这套体系主要包括理论层、技术层和管理层三个大的方面。它为高速公路救援管理和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在事故救援的过程中,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速公采取了分段管理的方法, 并对不同事故采取专门的救援方法。这就形成了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分级分类别管理的应急预案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路段应急专项子预案等三个部分。

2.1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总体应急预案是高速公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总纲, 是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对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规范性文件。它是由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根据本地的高速公路现状来制定的应对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的指令性文件。

2.2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而制定的专门的应急措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高速公路事故的随机性、不确定性而设立的。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涉及火灾、地质灾害、交通事故、危险品事件、灾害天气、特殊安保等方面的事件。

2.3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路段应急专项子预案

专项子预案是高速集团各营运公司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的框架下, 为及时应对高速公路不同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而制订的应急专项子预案。由于高速公路存在事故易发路段, 这就需要对这些路段进行单独处理, 把事故发生频率降到最低。路段应急专项子预案就是针对这些黑点而建立的。

3 组织体系及职责

根据高速公路突发事故的类型、后果、资源需求和对交通通行状况影响程度的大小, 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Ⅰ级事件 (特别严重预警) 、Ⅱ级事件 (严重预警) 、Ⅲ级预警 (较重预警) 、Ⅳ级预警。

高速公路事故的应急救援关系到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和减少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并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公路堵塞时间, 保持道路的畅通。明确高速公路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是对高速公路突发事故做出迅速反应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我国一般采取“集团公司-路网管理中心-营运公司”三级架构的应急组织体系。

(1) 集团公司成立应急领导组, 负责应急突发事件的统筹组织、指导和监督, 负责组织开展重 (特) 大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应急领导组是Ⅰ级应急突发事件的领导指挥机构, 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任组长, 相关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当发生Ⅰ级应急突发事件时, 根据事件性质, 分管领导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

(2) 路网管理中心负责应急事件日常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 负责组织开展应急突发处置工作。当发生Ⅱ级以上 (含) 应急突发事件时, 根据事件性质, 分管领导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

(3) 营运公司

组织机构负责应急事件的日常管理、监督、指导工作, 统筹组织开展应急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 负责协调当地政府及相关应急协作部门工作。当发生IV级以上 (含) 应急突发事件时, 根据事件性质, 分管领导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

4 事故信息报送与响应

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发展, 高速公路营运公司对某些重要的高速公路实现了24小时的全面监控。但是由于受到天气因素的不确定性、监控设备稳定性、传输线路的通畅性、信息处理的及时几天等原因的影响, 导致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具有延迟性。

事故救援的过程是各个不同机关、部门的分工合作的过程, 尤其是对重大交通事故的救援处理。为了达到各个部门之间有效的分工合作, 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就成为了决定救援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事故救援过程中, 高速公路营运部门是救援的主要负责部门, 它是事故信息的主要获取部门, 并且对交通事故信息进行处理。事故信息到达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监控中心后, 中心人员对交通信息进行处理和分类, 并把事故的详细信息和具体分类报送到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 进行救援决策和组织救援力量。在进行救援的过程中, 高速公路监控中心还要对救援进行全过程监督控制。

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 时间是决定性因素, 它不仅关系救援的效率, 更关系到事故受伤人员的生命。在信息传递过程中, 必须保证事故地点、类型、规模的准确快速到达高速公路救援部门, 使其能快速集合队伍, 整合救援资源。

5 总结

就目前而言, 我国对于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管理的推广和实际操作还存有较多的问题, 比如, 对于救援站点的准确经济性选择、对于全民的事故报警意识的培养、对事故信息的准确处理等。但是, 我国已经把高速事故救援管理作为了高速公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事故特征、救援体系、组织体系和信息报送等方面进行分析, 深入了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事故管理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十分巨大。对高速公路事故进行管理和救援就成为了现代高速公路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事故的特征进行分析, 深入探讨了高速公路救援体系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模式。

关键词:高速公路,事故救援,救援体系,事故特征

参考文献

救援模式 篇8

1 应急救援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

1.1 硫化氢浓度高, 危险系数大

普光气田天然气硫化氢 (H2S) 含量高达14%~18%、二氧化碳 (CO2) 含量高达8.2%, 集剧毒与强腐蚀性于一体, 气体泄漏等风险普遍存在于钻井、试气、集输和天然气净化等各个环节。有人形象地比喻:在普光气田生产, 就像天天坐在火山口上, 无异于闯“龙潭虎穴”。

1.2 生产工艺复杂, 管控难度大

普光气田采用湿气集输工艺, 建有23座集气站, 6个联合12套净化装置, 井位51口, 隧道14处, 桥梁7座, 穿跨越33处阀室48个, 酸气管道总长60余公里, 点多面广, 泄漏风险大, 准确快速监控难度大。

1.3 区域分布广, 救援难度大

普光气田地处川东北山区, 地形险峻, 山高路险, 河流众多, 村落遍布, 人口稠密, 周边群众涉及8个乡镇8万余人, 且人员居住分散, 不利于通知、疏散和逃生, 难以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

2 应急救援队伍及设施配备情况

2.1 配备专职救援队伍

气田建有应急救援中心, 现有人员246人, 配备消防坦克高喷、涡喷等抢险救援车辆70余台, 配置气防、侦检、消防、监测等各类抢险器材217种, 具备气防、消防、医疗救护、环境监测泥浆配送“五大功能”。

2.2 配备监控预警系统

在气田集输系统和净化厂建立了火气检测系统、腐蚀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共设置H2S检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感温感烟探测器、在线腐蚀监测仪 (器) 、视频摄像头约3 300余个分布在净化装置、中控室、化验室、液硫罐区、酸水罐区、循环水场、火炬等区域, 可以对可燃气、H2S泄漏、火灾及关键设备腐蚀速率进行连续监测。

2.3 配备紧急关断系统 (四级关断)

从井口、站场、集气管线到净化厂设备、联合装置等均配备自动关断系统装置, 既能实现集输系统的井、站、线及集输系统整体四级连锁关断, 也能实现净化系统的设备、单元、区域和净化厂整体四级连锁关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一级关断, 均可自动触发整个气田联锁关断, 确保有效控制风险, 做好应急处理。

2.4 配备紧急疏散救援系统

在气田区域山顶修建基站6座, 安装紧急疏散广播点287个, 每个广播点的3只喇叭设在当地居民家中, 广播覆盖站场、输气管道沿线1.5km, 净化厂围墙外2km范围。每个集气站还加装了电动防空警报器, 声音达123分贝, 可覆盖周边2km事故状态下可及时通知周边村民快速撤离。

3 应急救援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 健全组织机构, 形成快捷高效救援体系

气田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总指挥, 党政办公室、安全环保、应急救援等有关部门为主要负责人, 以及相关社会救援力量为成员的应急救援领导组织, 构建起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抢维修“四个体系”,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3.2 整合优势资源, 建立企地三级联动机制

气田及所属单位与宣汉县、乡 (镇) 、村建立了企地三级应急联动疏散机制, 设立联络员, 建立联席会议和定期演练制度在紧急情况下, 周边群众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有序、高效地撤离至安全区域, 最大程度地减少硫化氢毒害气体泄漏等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3.3 加强预案管理, 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成效

结合气田实际, 按照基层“一点一案、一事一案”要求, 收集了要害部位周边5公里范围内水源、道路、人居分布信息, 绘制完成净化厂、集气场站、集输管线、阀室应急计划区域地图 (EPZ) , 编制了156个应急预案, 并逐一明确行车路线图、居民分布图、水源分布图、抢险力量部署图和疏散逃生说明卡。坚持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企地联合综合演练, 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应急演练, 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功能性应急演练, 基层单位每月组织一次站、村联动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确保了应急工作的有效性。

3.4 强化宣传培训, 形成群防群控联动格局

在周边群众中, 广泛开展以宣传到人、告知到户、警示到点为主要内容的H2S宣传防护“三到”活动。在气田职工中, 分层次、分专业、分工序、分种类开展全员安全培训, 取得HSE证H2S防护证、井控合格证、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同时, 通过自主创新, 推出特大型高含硫气田十大安全控制技术, 对气田开发生产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安全监控管理, 形成“技术设计无缺失、监测控制无缺位、培训演练无缺员、应急救援无缺憾”的安全控制链, 实现了“钻井喷不出、作业堵得住、生产不泄露、监测测得准、关断关得严、救援反应快”的防控目标。

4 结语

普光气田自开发建设以来, 未发生一起井喷事故和H2S伤人事故, 经受住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05年、2007年、2010年特大暴雨袭击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普光气田应急救援管理模式解决了高含硫天然气泄漏周边村民紧急疏散的安全难题, 填补了国内高含硫应急救援管理的多项空白, 为国内高含硫气田的开发建设、生产运行和应急管理提供了参考借鉴。

摘要:普光气田是我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高含硫气田, 具有储量丰度高 (42×108m/m2) 、气藏压力高 (55Mpa57MPa) 、硫化氢含量高 (14%18%) 、二氧化碳含量高 (8.2%) 、气藏埋藏深 (4 800m5 800m) 等特点。本文就普光高含硫气田应急救援管理面临的难题、人员设施配备情况以及救援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旨在进一步做好高含硫气田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救援模式 篇9

目前, 国际上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过程中, 航空紧急救援体系所发挥出的快速高效、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性作用正日渐凸显, 使其已成为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有效救援手段之一。而在接连经历了汶川、玉树大地震和王家岭矿难等重大突发性事故后, 航空救援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我国领导人、专家组和救援人员的普遍重视和认可, 因此, 在我国尽快建立一个成熟完备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

一、建立我国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迫切性分析

在经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玉树大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后, 我们能够发现航空紧急救援体系在抢险救灾、安定民心、重建家园等方面所显现出来的重要作用确实是十分巨大的, 而由于我国民用航空系统和通用航空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缺少航空紧急救援应急法案和相应的组织机构等原因, 使得我国现阶段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建立还不完善, 这些都显示出了在我国尽快建立一个成熟完善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具体说来, 这一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特点增强了我国建立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迫切性

有专家指出, 当前我国面临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增长和全球化的推进而减少, 反而由于某些灾害和事故的交叉出现和同步叠加造成了损失和危害进一步上升, 从而加大了防御和救援的难度。因而,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巨大损失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居高不下, 均为我国尽快建立紧急航空救援体系的行动增加了一份紧迫性。

(二) 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健康稳定生活的基本要求增强了我国建立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迫切性

一个具有优越社会体制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展进步的国家, 在遇到重大灾难或事故的时候, 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是其最根本的目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要有完备的紧急救援体系加以支撑。作为紧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建立确实迫在眉睫。

(三) 各发达国家具备符合国情、较为完善的航空救援体系的全球化趋势增强了我国建立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迫切性

当今国际上, 主要发达国家 (如美、俄、日、德等) 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如巴西、韩国等) 已经形成了符合各自国情、较为完善的航空救援体系, 在各自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应急救援能力, 而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领土面积第二的中国, 更应该看清这一全球化趋势的风向标, 建立起适应本国国情、内容和结构完善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

二、国外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国外较成熟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模式简介

(二) 国外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在无数次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频发的历史中, 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对抢险救援和重建家园的反复思考和实践后已逐渐建立起了各具特色、成熟完善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 这些在救死扶伤、保国安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航空救援体系, 无论是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还是在发展方向上都具备着共同的特点, 这些共同特点能够为亟待建立完备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我国提供很多的借鉴和启示。具体说来, 有如下三点启示。

1. 以区域化管理网络为组织基本架构。

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一个以各大区域为据点进行编配、中央统一调用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 这种将整个国土以所划分的区域为单位串接而成的救援网络体系不仅增强了防灾救援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而且更有利于中央对各区域的救援体系进行管理、整合和调度。因此,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有必要根据行政区划、灾害多发地段和地质地貌特征等参考标准建立一个以区域化管理网络为组织基本架构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

2. 以产业化经营模式为未来发展方向。

航空紧急救援体系已成为发达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是国家履行公共事务职能的重要表现之一, 也是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 因此大部分发达国家均将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发展方向定位于政府监督管理、企业运作执行的管理模式, 在拉动本领域产业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外延领域产业的壮大, 在帮助国家应对突发性灾害或事故的同时, 能够为拉动社会经济增长、提高民生水平作出贡献。所以, 以产业化经营模式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我国建立成熟完善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重要参考定位。

3. 从战略高度推进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统观国外已建立了完善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国家, 无不是从战略的高度来面对航空紧急救援体系建设的,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都拥有一套在突发性事件来临时可参照的航空紧急救援法规或预案。二是都拥有一套发达的航空紧急救援装备体系, 主要包括专业化高素质的救援队伍和数量大、种类多的救援航空飞行器 (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和飞艇等) 。三是都拥有一套高质量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 主要是指大量的通航机场、广阔开放的低空领域、发达的空中导航网络以及定点提供救援服务的医院等。这三个航空救援体系的优势性特点均源于发达国家是以战略性的视角来推进航空紧急救援体系建设的, 这种建设的战略视角对我国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三、建立区域化管理模式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构想

在明确了建立我国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迫切性后,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建设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经验和特色, 笔者认为, 针对我国国情, 应该以“区域化管理, 中央统一调用, 政府决策监督, 企业产业化执行”为基本原则建立我国特色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

(一) 建立统一领导、区域化管理模式的组织机构

1. 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

国家航空紧急救援体系中的政府行政机构是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 主要负责对航空救援进行决策、指挥、监督、管理和对救援企业进行资助等工作, 它的设立应该既保证中央管理的统一调度性, 又要体现层级分明、职能明确的特点。因此, 笔者的建议是, 建立以国务院航空紧急救援办为领导核心, 军备力量为辅助支援, 下设七大航空救援区域、省级航空救援中心等三层级组织体系的构思。具体机构设置为:第一层级, 在国务院应急办下设立国家航空紧急救援中心, 作为我国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最高管理机构, 负责全国范围内航空救援领域中的决策、协调、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人员上可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相关负责人、救援管理的专业人士和同领域研究学者担任办公室主任和相关职务。第二层级, 根据行政区划及地貌特征将我国划分为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七大航空救援区域, 在这七个地区内分别设置一个区域航空紧急救援中心, 按照国家航空紧急救援办的指示负责各自区域范围内航空救援的决策、指挥、协调和管理等工作, 此层级的机构设置有两点现实条件作为支撑:一是2002年中国民航业重组后, 民航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的地域分布与此救援机构设置的分布基本一致, 因此可选取民航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的相关领导和职员组成区域救援中心的队伍班子。二是我国七大军区的划分基本与此救援机构的区域划分相一致, 当航空紧急救援中心力量不足时, 便于各军区调动军备力量进行快速高效的辅助性支援。第三层级, 在七大航空紧急救援中心下设立各自区域内的省级航空救援中心, 对于灾难或事故频发地带, 还应以频发地区为核心成立针对灾害或事故的特别航空救援中心, 能够做到依据中央指示, 第一时间快速高效地将救援的决策和调度工作落实到灾情上去。由整个三级行政机构体系各级所设立的监测和信息中心组成全国通讯网, 实行相互的联络和沟通, 监测和信息中心还应承担灾前预测、灾中传达指示和跟踪播报灾害进展情况等工作。另外, 各级可根据救援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 选择是否需要向同级军事部门进行求援。

2. 企业航空救援机构的设置。

按照上述建立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原则, 航空救援的具体工作应交由救援企业来执行和完成。笔者认为, 应该在国家航空紧急救援中心下成立一个负责将航空救援工作产业化运行的国家航空应急救援集团公司, 并在各省设立相应的子公司, 负责具体救援工作的执行, 每个省级子公司下设四个执行具体救援工作的机构: (1) 救援信息网络中心, 与政府行政机构中的监测和信息中心的通讯网络相连, 主要任务是负责灾中对受灾地区、机场和医院实行联络、传达指示和救援讯息、为救援飞机实施导航等, 以及无灾时为救助服务工作提供联络等。设备上可将信息通讯网络与卫星探测导航系统相结合。 (2) 航空救援服务队, 具体负责在受灾地区对伤员的救助及对物资的运输等工作。机型上, 每省配备8—10架直升机 (参考机型:重型米-26, 中型直-8、米-171、黑鹰、超美洲豹等, 轻型直-9、直-10、直-11等) , 3—5架固定翼飞机 (参考机型:大型伊尔-76, 中型运-8、新舟60等, 轻型运-12、运-5、小鹰-500等) 和一定数量的无人机 (参考机型:wz-2000、“刀锋”无人机等) 或飞艇等航空救援飞行器;机场的使用方面, 除了租用各省现有的民航机场外, 还应在七大区域及下属各省根据灾情频发地带和地貌特征建立大量救援用机场基地;人员配备上, 以两架直升机、一架固定翼飞机和部分无人机组成一个航空救援小队, 每架直升机设置一名医生、一名医助、一名工程救援人员和一到两名飞行员。这样每省会有4到5个以直升机为主力机型、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为辅的航空救援小队实施具体的救援工作。 (3) 航空救援交流评估中心, 我国现阶段的航空救援体系中还没有为航空救援工作的交流及评估提供一个明确的平台, 所以应尽快建立一个受理航空救援诉求、评估救援工作绩效、总结实践经验和促进国际航空救援工作交流的机构组织。 (4) 航空救援宣传培训机构, 主要负责对救援人员、管理工作者和其他救援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并通过媒体、文件及书刊定期向社会作出防灾抗灾宣传, 来培养全民科学安全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政府及企业的航空救援组织机构示意图如下:

(二) 区域化管理模式的救援运行机制

区域化管理模式的航空紧急救援运行机制应积极按照“区域化管理, 中央统一调用, 政府决策监督, 企业产业化执行”的原则执行, 具体体现于政府、企业和军队三方机构的机动联合。当突发性灾害或重大事故发生时, 由地方监测和信息中心获取灾害信息, 第一时间上报国务院应急办, 如需动用航空救援力量, 则由国家航空紧急救援中心立即针对灾情做出宏观决策, 并将决策指示传递给灾害或事故发生地区所属的区域航空紧急救援中心制定具体的航空应急方略, 之后将具体方略交由下属的省级航空紧急救援中心负责具体落实航空救援的调度、管理和监督等项工作。接下来, 省级救援中心立即通过救援信息网络通知启用下属企业的航空救援服务方队对受灾地区实施航空抢险和救援工作, 航空救援服务方队主要工作路线及任务主要是由距灾区最近的机场起飞, 赶至受灾地点对伤员实施救治、发放救援物资及清理灾害现场等, 而后将重伤患者运往最近的医院进行紧急救护, 根据具体需要再往返于机场、灾区及医院等三个地点。最后, 如果航空救援服务方队的力量不足以满足救援需求时, 可上报国家航空紧急救援中心, 请求军事委员会派遣军方力量对灾区的抢险和救援工作进行支援和帮助。

(三) 加快推进航空紧急救援的法制建设

法制是任何工作之所依, 是任何行为之标准, 是支撑一项人类活动正确科学运行和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石, 因此无论我们建设何种类型的组织体系、进行哪种领域的工作活动, 都要以建立法制法规为任务之本。

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建立也不例外, 我们要强化法治, 积极加快推行航空应急救援方面的法制建设, 把航空救援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上来。目前, 我国尚未出台一套关于航空紧急救援方面系统化的法规或法案, 所以, 抓紧制定关于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管理和运行工作的法规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航空救援体系的首要任务之一。

(四) 以国产化装备带动体系的产业化发展

我国正向着建立全面、完善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的方向而努力发展着, 但是现阶段面临两个关系未来发展模式和前景的问题:一个就是现阶段我国可用的军民救援直升机的数量十分有限, 截至2008年底的数据显示, 民用直升机数量, 我国平均每10万平方公里约有3架直升机, 是主要西方国家平均水平的1/25;第二个问题是, 在产业结构方面, 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了从1吨至13吨级多型号产品的生产能力, 但在救援产品的采购上仍然依赖于大量进口国外机型来满足需求, 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 我国何时能够摆脱这种依赖大量进口国外产品的局面, 建立起主要依靠民族产业来实现航空救援、护国安民的产业模式, 是值得我们商榷的一大问题。

救援模式 篇10

关键词:全程救治链,医学救援,重症监护,装备体系,指挥调控

0 引言

目前, 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各项安全保障应急制度的建设, 对于伤员的抢救尤为关注。 但从现有的自然灾害和军事行动应急救援的结果分析来看, 应急救援体系也反映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现行的应急医学救援模式、 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和全程救援指挥决策体系都相对滞后, 各级救治环节衔接不畅, 医学救援装备和多种转运工具跟不上[1], 现场救援信息无法有效共享, 导致远程调控和指挥无力[2], 致使前方多个救援现场形成 “孤岛” (isolated island) , 使得伤员的紧急救治难以得到及时实施。如何构建大型移动医学救援体系及其装备, 更好地为伤员提供有效及时的救治, 成为业界争相研究的课题。

1 国内外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发展较为迅速, 主要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 俄罗斯配有3 列常备医学救援列车, 用于执行平、战时医学救援任务, 同时辅以空中运送[3]。 美国则以航母为平台, 结合舰载医院和直升机执行医学救援[4]。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地域大小和实际国情有着不同的构建模式, 但其主流救治方式仍是海陆空立体化, 如医院船、舰载直升机、车载式移动急救单元和医疗方舱, 其空中救援装备较为先进, 陆路全程救援相对薄弱, 而且每个救援单元间仍存在相互有效衔接不足等问题[5]。

我国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场救治展开能力有限。 我国虽已发展到第二代野战方舱医院 (field cabin hospi-tal) , 在汶川5·12、 芦山4·20 地震救援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该系统舱体较多、运输困难, 展开时对地形地貌的要求较高, 不利于快速展收作业, 加之管理体制的限制, 调动程序复杂[6], 尚不能满足日益迫切的各种医学救援的需要。 而民用市场移动应急救援医学装备尚处于空白阶段, 现有的120 急救体系主要是通过救护车转运伤病员到达大中型医院, 难以满足重症伤员的转运和转运途中开展紧急手术救治的需要。

(2) 伤病员转运途中救治不连贯。 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局部战争爆发突然, 通常具有伤员数量大、现场救治力量弱、需要紧急后送的重症伤员多等特点。 我国目前尚缺乏卫生飞机、救援直升机等空中救援装备, 伤员后送主要采用陆路运输模式, 运送工具以救护车、临时列车为主, 但是这些列车都是临时改装, 平稳性差, 医疗设备简单, 伤病员的上乘下载、安置周转困难, 医护操作不便, 更不具备途中应急手术及重症监护的能力, 无法实现转运途中的连续医疗救治[7]。

(3) 各救援单元间的信息共享较差, 难以科学实施救援力量的组织和调度, 容易出现救援力量配置不均、伤员转运衔接不畅等无序状况[8]。

(4) 车载应急救援医学装备研发滞后。 国内大型移动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的研发尚不成体系, 陆路后送装备系统性差, 上装医疗设备无规范的建设标准, 大型移动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的保障效能难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甚至因专用装备的不足和技术缺陷造成部分伤员在后送途中二次损伤。

2 全程连续救治模式构建

针对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 按照无缝衔接的全程救治模式, 构建并研制基于轻型方舱医院的一线救治单元、基于公路的手术救护车、基于铁路的卫生列车 (包含手术急救车、重症监护车、伤员运输车、后勤保障车) 和支持覆盖上述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并实现双向信息互通的全程指挥决策平台, 组成了一个大型移动医学救援独立子系统, 并由多个独立子系统级联后形成全程救治模式下由点、线、面构成的新型应急医学救援体系 (如图1 所示) , 即从救治现场、 途中转运到后方医院的全程救治链 (whole treatment chain, WTC) , 有利于大大提升我国平战结合及平急结合的医学救授能力。

2.1 轻型方舱医院

移动方舱医院采用以方舱和充气帐篷为基本模块的“两舱两帐篷”组合模式 (如图2 所示) , 以手术方舱、检查方舱等为核心, 与多个充气帐篷相互连接互通, 配套专科病房、重症病房、药品器械和生活保障等模块, 并采用综合空气净化技术, 在野外作业条件下能达到Ⅱ级手术室洁净标准, 同时配备了手术台、 常规检查检验、重症监护、留观病床等医疗仪器设备, 能满足伤病员检验、B超、心电图、常规X线检查和紧急手术救治的需要。 车载系统采用自卸载、无扭矩、抗颠簸设计, 舱体采用自调平衡技术, 提高移动装备的平稳性和就地搭建的快捷性, 同时减少行进过程中对精密医疗仪器和伤病员的二次伤害; 方舱中建立信息化子系统, 能及时将现场人员、药械使用、伤情伤势等情况通过通信装置与指挥平台进行交互传输。

2.2 手术救护车

在车体内划分为驾驶舱和急救舱, 急救舱内配备必要的手术急救设备和药品, 设置一个手术台, 可运送1~3 名重症伤病员。 手术救护车 (operation ambulance) 车厢内设有万级空气净化装置, 既可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还可对危重患者实施停车状态的车内手术救治, 最大限度减少伤病员的致残率。 和现有技术相比, 该手术救护车的手术车厢和拖车为可分离结构, 车辆底盘采用无扭矩平衡技术, 可在地形平整度≤15°时保持车舱的平衡。 在车辆行进时, 由于手术台和厢体之间设置缓冲和自适应平衡装置, 该惯性缓冲装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平台晃动, 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手术操作环境,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可以在运送中第一时间为急需手术的患者提供救命性手术救治。 伤员上乘下载采用自动升降技术, 可大幅度提高伤病员的搬运效率 (如图3 所示) 。车内还配置有无线通信设备, 与指挥决策平台构建了信息交流通道。

2.3 卫生列车

根据我国国情, 陆路大批量、跨区域、长距离的后送伤病员仍主要依托列车。 一列整编的卫生列车由指挥车、重症监护车、手术急救车、后勤保障车和多节伤员运输车组成。 其中, 指挥车和后勤保障车可直接征集列车餐车和硬座车使用; 手术急救车和伤员运输车已在前期研制中完成, 现已下线投入使用。 而重症监护车是卫生列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医疗单元, 属全程救治链中大型移动医学救援装备的研制内容之一。 重症监护车中设置伤病员监护区、 医护工作站、 医疗设备存放区、废物收集区、物资储存区和配电区, 配备有心电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动吸引器、除颤器以及一定基数的战备或常备药材等。 同时, 采用双层电动升降或边墙折叠式病床, 平行于车厢两侧安置, 全车厢可容纳24 名重症伤病员 (如图4 所示) 。 在卫生列车后送伤情复杂、 伤势较重或一线医疗所术后的伤病员时, 医护人员能在重症监护车中独立实施有效的监护;若伤病员的伤情十分危重时, 则可在整编卫生列车中的手术急救车内实施紧急救治作业, 能大大地降低伤病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该车装配有互联网收发器材或铁路系统的TCDS通信定位装置, 能与指挥决策平台进行信息交互。

2.4 指挥决策平台

现有的各级救治环节衔接不畅, 延误关键的救治时机, 特别是边远地区、 山区的野外医疗救治更容易造成慌乱和通信中断; 医学救授单元和多种转运工具衔接不畅;现场救援信息无法共享和对接, 导致远程调控和指挥无序。 如何保证通信畅通、数据共享和有效执行各种决策, 大型移动医疗急救装备及全程行进间连续救治指挥决策系统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该系统与3G/4G互联网、GPS/GPRS、北斗卫星、海事卫星 (inmarsat) 或铁路系统的TCDS无缝链接, 形成双向音频视频交互, 保证了各级医学装备和伤员等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 系统包括各医学救援单元定位、设备仪器性能状态、伤员医疗信息和急救车辆调度、医务人员配备、 指挥决策指令下达的相应软件和支持本软件系统的配套硬件, 形成一个全程行进间连续救治指挥决策体系 (如图5 所示) , 可有效掌控全程行进间救援装备和伤病员的各类信息, 科学合理地组织医学救援力量, 实现全程行进间连续救治效能的最优化。

3 模式运行与功能实现

方舱医院一般在救援现场临时展开, 紧急处置一线送来的伤病员, 需后送的伤病员则通过手术救护车、卫生列车送达后方医院。 伤病员在整个前接后送的全过程中都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整个救治链中的信息交互主要是通过指挥决策平台予以协调、控制。

前期预研已开发了方舱医院、 手术救护车和卫生列车, 将3G/4G、北斗终端机、海事卫星等通信装置[9]分别安装于其中, 构建出了全程救治链下大型移动救援装备体系。 通过各救援单元按照相应的医学救援流程开展救治工作, 上传伤病员的伤情伤势、处置病历、药材消耗等信息, 指挥决策平台提供人员、物资及装备的调度支持, 下达各种调控命令, 衔接伤病员在各救援单元间的前接后送, 从而实现了伤病员在全程救治链中的有序和有效救治。

4 讨论

基于全程救治链模式下的大型移动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案具有系统化、 集成化、 信息化、车载化[10]特点, 其装备体系包括了新一代卫生列车、手术救护车、轻型方舱医院和全程支持的信息决策平台。 装备研制与应用使医学救援的“急救平台”前移[11], 把握伤员紧急救治的“白金10 min、黄金1 h”, 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和伤病员后送途中医疗救治的效能, 同时为我国大型移动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制及其产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完善多救治链路下的统一组织指挥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多鲁坤, 吴朝阳, 郭磊, 等.突发灾害事件伤员救治策略初探[J].新疆医学, 2010, 40 (2) :132-134.

[2]张继红, 李秀川, 李玉洁.突发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组织管理和医疗救治[J].西南军医, 2010, 12 (1) :187-188.

[3]张志强, 李忠, 杨轶.灾害医学救授队医疗装备配置方案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9 (5) :19-21.

[4]张虹.刍议美日自然灾害医学救授制度[J].法制与社会, 2012 (26) :32, 38.

[5]彭碧波.国内外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J].中国应急救援, 2011 (5) :4-6.

[6]郑驰, 谭映军, 刘曦.构建四级灾害医学救授分级救治体系的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 2009, 19 (7) :746-747.

[7]葛毅, 高嵩, 蒲卫.提高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医疗后送能力的探讨[J].人民军医, 2012, 55 (6) :477-478.

[8]王晓红, 吴自琼, 王玲.大型自然灾害事件的伤员救治信息系统应用探索[J].华西医学, 2009, 24 (1) :183-184.

[9]李兴林.海事卫星应急救援之中显真功[J].卫星与网络, 2009 (Z1) :56-59.

[10]潘瑞云, 牛国柱.基于嵌入式车载安全预警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 2013, 36 (3) :154-157.

国际人道救援组织 篇11

人们通常总会往安全的地方去,这是人们“趋利避害”的一个特点,也是人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正常反应。伊拉克硝烟弥漫,绑架暗杀接二连三,通常这样的地方是没人愿意去的,谁都不想去送死。

但在伊拉克,除了饱受战火煎熬的伊拉克人民以外,还有许多外国人和国际组织在这里活动。他们来到这个随时随地可能丢掉性命的国度,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秘密的;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被迫的;有的是趋利的,有的是奉献的。这些人大致分为如下几类:1.外国军队,2.联合国工作人员,3.非政府组织,4.商人,5.“国际伊斯兰战士”。其中,外国军队是伊拉克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特殊群体,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一直在伊拉克战场上唱主角。联合国作为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组织伊拉克人道主义救援和战后重建中所发挥的作用人所共知,没有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和国际组织能够取代联合国的独特功能。商人是“趋利的群体”,一些国外公司和个体商人看准了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巨大商机,都想在这里掘一桶金。“国际伊斯兰战士”是伊斯兰世界国家中一些怀着宗教虔诚,为着他们心目中的“圣战”,反对非伊斯兰的外来侵略而自愿来到伊拉克作战的战斗人员。

在伊拉克的炮火硝烟中,还有一群不为利所谋却为情所动、大多不是穆斯林却有“国际伊斯兰战士”那样的宗教式虔诚、不是政府间组织却担当着政府间组织也很难办到的事情,这个特殊群体就是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组织。关注伊拉克局势时,平时人们很少注意这些人的存在,只有当他(她)们作为受害者出现在新闻媒体上的时候,人们才可能会为这这些人唏嘘一番。不久前遭绑架并被杀害的玛格丽特·哈桑女士就是一位国际人道主义者。爱尔兰出生的玛格丽特·哈桑是10月19日在开车前往位于巴格达的办公室途中遭劫持的,于11月18日被杀害。哈桑已在伊拉克工作了25年,是中东地区最广为人知的人道主义工作者之一。

玛格丽特·哈桑所属的人道主义组织名为“英国凯尔国际”(Care International of UK),意为“国际关怀”。这是一个英国的非政府性质的人道主义组织,是世界性的 “凯尔国际”的一个分支。该组织总部设在伦敦,其主要工作领域是促进人们的教育和健康水平,进行紧急人道主义救援,提供健康、住房和卫生服务,艾滋病救治和维护妇女权益等。

“凯尔国际”是来到伊拉克的众多人道主义组织之一,也是惟一从1991年就持续在伊拉克中部、南部进行人道援助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因此对于目前伊拉克人民的需求非常清楚,对于处理紧急状况也较有应变能力。在以前巴格达发生的数次针对外国人的攻击事件中,凯尔国际的工作人员均平安无事,但这次其驻巴格达办事处负责人玛格丽特·哈桑的被害无疑是对凯尔国际在伊拉克的人道主义工作是一个沉重打击。

自两伊战争到海湾战争再到这次美国的反恐战争,伊拉克出现了大面积的人道主义危机,也就成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组织的重要目标。特别是美伊战争以来,伊拉克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规模之大,史无前例。据统计,目前活跃在伊拉克进行人道救援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有近百个。这些组织规模不等,有的是世界性的组织,有的只是某个国家的人道主义组织,因此它们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就规模与能力而言,除了“凯尔国际”之外,比较突出的还有下述非政府组织。

国际红十字会

早在1980年伊朗与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国际红十字会就已进驻伊拉克从事人道援助工作,成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伊拉克进行人道援助的先锋。2003年3月20日美军对巴格达进行第一次轰炸时,国际红十字会已在巴格达待命,并在南部的巴士拉设有分部。战争期间,国际红十字会是惟一留在巴格达继续工作的主要国际人道援助组织。2003年5月伊拉克大规模战事停止以后,国际红十字会加强了人道援助的工作。除医疗服务外,还包括向医院运送医疗用品和清洁用水,协助失散家庭团聚、战俘探访等。尽管国际红十字会的援助工作人员不断地损兵折将,但国际红十字会认为伊拉克情况越是险恶,人道援助越要持续。

国际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

国际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主要致力于在伊拉克南部提供干净饮水与医疗服务,除此之外,也大力推动诸如儿童安置、儿童安全与医疗保健等援助项目,并一直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保持合作关系。2003年8月19日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遭到攻击,出于安全考虑,国际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于2003年8月27日就宣布将工作人员自巴格达撤离至约旦,并终止所有有关伊拉克的人道援助计划。之后,国际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在约旦密切观察伊拉克情势发展,伊拉克安全情况略有改善后,便回到巴格达继续进行人道援助的任务。

拯救儿童基金会

拯救儿童基金会在伊拉克境内主要的工作是帮助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儿童与家人团圆,或者是给予适当的安置。除了儿童外,妇女也是拯救儿童基金会照顾的对象。

国际援助委员会

国际援助委员会在美伊战争结束后,便立刻进入伊拉克进行人道援助,工作内容包括修复供水设施及污水系统、整建医院与学校、训练医疗人员以及保护儿童等。

国际残疾人协会

国际残疾人协会主要帮助那些因地雷受伤而致残者,为其免费安装假肢及进行康复检查,此外,还派遣两组地雷清除小组到危险地区进行扫雷任务。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2003年年底,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在认真考虑过巴格达的安全情况后,决定继续留守巴格达,但考虑到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仍将大部分人员迁至约旦首都安曼。今年初伊拉克局势缓和以后,该组织工作人员又回到巴格达。其主要任务在照顾伊拉克人民的医疗、饮水、卫生以及提供适当的庇护场所。

国际慈善组织

来自美国的国际慈善组织在大多数国际组织选择离开巴格达之际,是少数几个固守在当地的国际人道援助组织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重建伊拉克的饮水、卫生、医疗与教育设施,执行任务的范围则多是在伊拉克人民最需要帮助的乡村地区。

无国界医生组织

无国界医生组织在2003年初即在巴格达西北开展工作,每个月为大约1.2万名伊拉克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其任务是帮助战争中受伤的平民。除了伊拉克外,受到战争波及的邻近国家,也是无国界医生组织协助的对象,由于2003年10月27日发生针对国际红十字会的恐怖攻击事件,无国界医生组织的七名外国籍医疗人员已经移驻到约旦的安曼,留下60名伊拉克人继续在该组织设立的三个诊所工作。

……

观《火星救援》有感 篇12

这就是人类的意义。向死而生,在苦难中欢笑。

当初曾为罗宾逊前辈的溢美之辞而惭愧,深知人类远远没有如此高尚———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亦是一盘散沙猜忌争斗,自恃坐拥食物链顶端的霸主却又不得不向亘古的自然低头,创生希望制造奇迹也会毁灭成就砸碎梦想。人类或许本就如此复杂,一面阴暗卑贱一面光明高尚;人类或许也可归于简单,世界怀抱中的芸芸众生而已。

无数次目睹过为成全大众而毁灭个体的悲剧,无数次怒斥过为所谓安全大局而放弃涉险者的政客论调,无数次悲叹过在绝望无助抑或迷茫渴望中葬身的孤独行者———但至少此刻马克没有重蹈覆辙,回归前的片刻几十亿人的心与他共同悬于一线,素昧平生出身各异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挥舞着美利坚的星条旗帜,目光紧锁荧屏。

“我至少可以像钢铁侠一样随意飞翔了。”马克在做出抉择前和紧张的队友插科打诨,露出平淡的微笑。在他戳破宇航服冲出舱顶的那一秒,自己自认识钢铁侠以来第一次反复祷念着斯塔克的名字。

———至少这一次我们人类的希望与努力历久弥坚,没有任何一个懦夫发傻。

火星狂暴的烈风卷裹沙石劈头盖脸地袭来,四下黑如冥界,飞船倾斜目不视物;火星车拖着一串机械在荒漠中独自前行,放眼望去如在沙漠中潜行的一只渺小甲虫。自然———甚至宇宙星河面前人类终究如此渺小,如此易于摧毁。但我们人类这卑微的生物却又能视死如归,宁可自毁也绝不屈服。

排泄物与火星红土中艰难培育的土豆幼苗,巨型计算机运算检验的完美弹弓效应,太阳神雪中送炭的鼎力相助,各方人员的紧张工作大胆突破左右逢源———五百多个太阳日的艰险努力只为了最后的一场永载史册的星辰之舞,飘荡舱外的梅丽莎把安全绳展至极限,马克戳破宇航服向队友跌撞飞去,谨慎的角度调节犹如控制步点,为平衡而挥舞的手臂好似舞者舒展的肢体,在真空中相逢交错追逐最终相握融汇为一体。交缠的橘红安全绳烈火般围绕两人飘然舞动,亿万心脏为之颤抖狂喜,星河为之璀璨。

这就是人类的真谛所在,持之以恒,自强不息。

人类因自私犹疑鄙弱而卑微,却又因奉献果敢不屈而伟大。这就是人类,向生而死,同时向死而生;这就是人类,靠着万物之死而过活的万兽之王和永恒探索以谋求生机的沧海一粟。

【救援模式】推荐阅读:

救援保障05-16

救援对策05-22

车辆救援06-04

救援行动06-22

救援体系06-24

综合救援07-13

救援通信07-30

救援物资08-03

防灾救援08-06

灾难救援08-26

上一篇:小学语文写字课教学下一篇:乡村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