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馆员

2024-06-27

知识型馆员(精选11篇)

知识型馆员 篇1

档案管理工作是由诸多基本因素构成的, 其中专题馆员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要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首要的是应具有能适应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的合格的档案专题馆员。在新形势下, 要实现高校档案事业现代化管理发展大跨越、服务更优质的奋斗目标, 高校应重点加强档案馆专题馆员制度的研究和探索。

一、在高校档案馆建立专题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1. 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 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全国很多高校对学科专业做了相应调整, 一些专业得到加强, 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应运而生, 这就对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建立档案馆专题馆员制度恰好能满足档案文献信息服务的针对性、科学性要求。档案馆可以遴选具有丰富专业知识、较高信息专业水平, 熟悉对口服务单位档案资源建设, 能够有效提供信息服务的专题馆员, 与用户建立直接联系, 深入了解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利用需求, 有的放矢, 提供有针对性的对口服务。

2. 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有利于提供个性化的档案利用服务。

当今社会是充满了个性化特色的社会, 高校档案馆也是一样, 要想办出特色, 必须想方设法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利用服务, 而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恰好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档案馆可以专题馆员为纽带, 在档案馆和各对口服务单位之间架起一座个性化的服务桥梁。专题馆员在掌握对口服务单位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动态的同时, 可针对服务单位的工作重点、难点和中心工作提供二次、三次文献编研资料, 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 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有利于档案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高校档案馆的自身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做支撑。近年来, 高校档案馆的人才队伍已逐步出现了一批年轻化、专业化和高学历化的人才, 这类人才为专题馆员制度在高校档案馆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储备基础。但专题馆员的工作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胜任的, 专题馆员不仅要具有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高的档案、情报资料检索能力和宽厚的文化素养及高尚的审美意识。具体来说, 专题馆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这种人才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型馆员, 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追求职业发展前景的欲望, 注重强调工作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注重团队协作、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换, 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 喜欢不断学习, 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专题馆员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做好对口服务单位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利用工作的同时, 还要带动馆内其他同事参与到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之中, 从而有效提升档案馆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档案馆专题馆员一般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经过档案专业或信息管理专业学科培训, 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具有驾轻就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能力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 较好的计算机、外语运用能力, 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提供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除此之外, 还应具备档案信息导航素质、档案信息挖掘素质和公共关系拓展素质等, 这样才能为档案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 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和谐统一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1. 档案信息导航素质。

面对庞杂、浩瀚的档案信息资源, 高校档案用户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素养, 一般都难以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全面的、有效的档案信息。这就要求档案馆专题馆员具备敏锐的信息洞察力, 善于捕捉、发现、挖掘和利用档案文献信息, 能够利用自身对档案库藏资源了如指掌的优势, 帮助用户有选择地采集、存贮、组织、控制和提供档案信息资源, 帮助用户在多样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快捷、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意识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工作的性质、作用的认识程度, 是关系到能否发挥信息能力的先决条件。档案专题馆员只有具备档案信息导航素质, 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2. 档案信息挖掘素质。

随着高校用户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层次化, 用户对档案需求在综合性、适用性、有序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已不满足于对档案信息线索和数据的单纯获取, 而要求档案馆提供有深度的, 对馆藏档案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编研之后利用价值较大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提供简单的一次文献查询, 更重要的是提供从各种档案信息资源中检索、挖掘出来的专题汇编、调研分析或者预测报告、决策参考等。这就要求档案专题馆员在熟悉对口服务单位档案资源建设的基础上, 从教学院系、职能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 组织、分析、提炼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 并将加工编研后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对口服务单位, 有效实现自身的职责。

3. 公共关系拓展素质。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也要紧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主动开发、拓展新的信息服务项目, 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拓宽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必须争取学校领导及各院系、职能部门对档案工作的更多支持。要做到这一点, 专题馆员就要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因为专题馆员的身份给予了他们和各院系、职能部门交往的机会。作为档案馆与对口服务单位之间的桥梁, 专题馆员必须建立与对口单位的紧密联系, 和用户进行经常性的对话、交流, 真诚地听取用户的批评和意见, 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分析用户的需求, 了解用户的心理, 及时改进服务水平。

三、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的工作职责

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建立主动了解用户需求的交流机制, 定期与对口服务单位进行固定的工作联系,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服务单位的沟通, 诸如参加院系的相关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跟踪工作进展等。 (2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对口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 并在档案馆网站上建立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专题信息。 (3) 协助对口服务单位进行教学、科研、行政事务等专题档案文献检索, 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行政单位提供定期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 (4) 为对口服务单位提供档案信息咨询服务, 通过电话、电子邮件、面对面咨询等方式及时满足用户查询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馆网页上设立“专题馆员咨询园地”, 公布专题馆员的个人联系信息, 并借助网络技术, 提供多种在线咨询服务。 (5) 为用户利用档案提供指导与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层次用户的培训活动, 指导用户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经常向用户宣传推广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专题馆员制度的建立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详尽的岗位职责、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高校档案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确定是否实施该项制度。专题馆员制度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不断学习, 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和毫不气馁的努力争取。

笔者认为, 高校档案馆只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加强专题馆员制度现代化建设, 就一定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专题馆员在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依法管理并做好档案工作, 完善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水平,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这样才能提高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证。

知识型馆员 篇2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

作者:郑 沁

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9期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工作将承担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该的主要内容是: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关系;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对馆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思想觉悟和精神风貌、工作精神及工作作风等。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图书馆员 职业道德

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工作将承担重要的任务,图书馆对社会的贡献将取决于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本文就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馆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知识经济与图书馆

1990年,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将这种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换言之也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为动力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经济”。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知识的产生、传播、积累、运用及创新至关重要,而这些又与图书馆的作用密不可分。图书馆是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是搜集、整理、保存、利用图书资料的重要基地,知识所提供的生产力势必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图书馆也成为知识服务中心,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基础,对推动知识经济起作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文献信息资源,谁就能在知识创新中处于优势地位。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在知识创新中,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要发展经济,急需人才的素质,而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校外终身教育和读者自学研究的中心,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各行各业的读者将涌向图书馆,在知识的大海洋里,寻找前人知识的精粹,获取新时代的信息资源,图书馆成为传播人类文明和科学成果的基地。

为了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需求,图书馆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服务内容、方式的信息化将要求图书馆员适应经济时代变革的要求,必须树立信息观念,向读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开发和传播的功能。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个字职业道德要求,也是图书馆员的基本道德准则。任何人在职业生活中都面临着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和态度问题,而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认识与态度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所谓职

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中,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精神,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的建设对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馆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1 要有更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从经济效益来看相对清平,在局外人看来图书馆工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多高的文化知识和学问,人人都可胜任,这种偏见导致图书馆在社会上地位不高。事实上,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担负着为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大学”。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窗口,它就要求馆员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馆员职业素质的提高既是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馆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除靠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观的努力和自身的修养,馆员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在社会上的信誉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馆员完成本职工作的好坏取决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只有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人,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读者才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21世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必备条件。所以,每位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与时俱进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立志献身图书馆事业,具备坚韧不拔的工作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高昂的精神风貌感化读者。

3.2 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

由于馆员各自的经历、受教育程度及个人性格和道德涵养不尽相同,表现出的职业道德水准参差不齐。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馆员的思想和工作态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其它行业相比,图书馆人员的工资收入偏低,因此出现了不安心本职工作,想跳槽。本人曾经也想跳槽从事商业工作,走还是留对我来说是个考验,但职业道德的理念驱使我安下心来,坚守岗位。作为21世纪的图书馆员,应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社会主义事业组成的一部分,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爱岗敬业,为社会进步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这就要求馆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于馆员来说,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没有事业心的人,对工作不可能有责任心和光荣感,要培养深厚的职业情感,才能做到爱岗敬业,服务奉献。尤其是对外服务部门的馆员,工作琐碎又十分平凡,节假日照常上班,很少与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生活单调乏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作为馆员不能只着眼于个人利益的得失,要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事业利益的关系,把事业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3.3 要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图书馆对外部门直接面向读者,每天都要面对社会各层的广大读者,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外部门工作繁琐、细致而又复杂,又有不少体力劳动,如借书还书,搬书上架,需要体力,工作劳累,并且常透支体力,这就要求馆员应当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同时需要脑力,如果不动脑筋,不具备精湛的业务知识,把上架的书排错位置,给后面的工作带来麻烦,以至找不到读者需要的书,造成严重的工作失误。因此,馆员在工作中要精益求精,任劳任怨,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作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3.4 要牢固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宗旨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应当成为馆员职业道德的准则。一切为了读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图书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在读者工作中的体现,馆员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表现在为读者服务上,能否热情周到地为读者服务是衡量馆员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读者至上,为读者服务是馆员的职责,为读者服务是光荣而神圣的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服务为中心的思想,想读者之所想,供读者之所需,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思想和观念,全方位为读者服务,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身所从事的工作。

论参考咨询馆员实践性知识的建构 篇3

〔关键词〕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实践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2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121-03

参考咨询是当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图书馆逐步数字化、网络化的过程中,参考咨询的价值更是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从影响参考咨询工作成效的因素来看,馆员的素质对该项工作的制约往往超过器物层面的制约,这也是造成参考咨询服务总体质量往往不高的重要原因。参考咨询馆员的专业发展是解决上述不足的主要途径,而馆员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对于馆员的专业发展又起着基础性作用。为此,探讨参考咨询馆员实践性知识的内涵、特点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有效路径对于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具有其必然性。

1 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特点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深化与发展对馆员素质的专业性提出较高的诉求,参考咨询馆员也由此产生。尤其在合作化参考咨询的背景下,参考咨询工作呈现资源的综合化、服务内容的广泛化与专业化、服务方式的智能化与集成化、服务对象的广泛化与开放性的特点[1]。馆员通过与用户的对话与交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并运用自己所能够配置的馆内外文献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这也是“以用户为中心”思想的充分体现。

在强调参考咨询服务的同时,馆员自身如何实现专业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里,专业所指称的是一种“专门职业”,亦即在社会分工与职业分化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经过特殊的教育与培训,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与相关技能,并能够为社会利益服务的职业。显然,专业意味着有自己的专业目标、专业标准以及在特定领域内具备专业地位。馆员的专业发展内在地包括思想、知识、能力等不同维度的内容。其中,知识对于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这主要表现在馆员的知识状况直接关系到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对服务对象的认识,同时知识的掌握状况也对专业能力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馆员知识大致表现为个体知识。所谓个体知识是指个体从自身的亲身经历中所得到的,带有主观因素、有着个体独特理解、感受和体验的无法言明的知识[2]。个体知识的提出是对知识客观化的一种批判与反思,因为客观化的知识观片面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公共性与普适性,而且试图将带有个体色彩的成分从知识中剔除出去。

从知识论的观点来看,个体知识应当包括馆员个体从公共知识中所获得的客观的、经过确证的理论性知识,也包括了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产生的主观感受、理解以及经验等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边界”并不是非常明晰的,因此关于实践性知识的界定有不同表述,但这不影响对其内涵的理解。参考咨询馆员的实践性知识可以认为是参考咨询馆员个体所拥有、所信奉,在参考咨询工作实践中所形成、运用并表现出来的关于参考咨询工作的认识,它是馆员在对实践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凭借对理论的体悟和对实践中真实问题的解决所积累而形成的富有个性的一种知识形态。

在参考咨询实践中,馆员的实践性知识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第一,关于参考咨询技术的知识,例如为用户履行查新咨询服务,常见的有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鉴定、引进技术项目论证、科技奖励申报和专利查新、标准查新。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前提下,还要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知识,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表单、电子邮件、FAQ以及实时交流等服务。第二,关于特定学科内容的知识。馆员不可能通晓所有学科知识,但必须在某些特定学科领域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及其观念。在信息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馆员对学科专业内容进行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加工与检索对于满足参考咨询工作则显得更为重要。第三,关于自我与环境的知识,包括对个体自我特征及自我职业形象的了解及馆员自身的地位、权利、责任方面的知识;图书馆参考咨询内外部环境的知识;必要的知识产权知识,以维护产权人的合法利益,从而合理地使用相关信息资源。此外,还应当将用户教育的知识涵盖在内,如向用户传授如何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检索手段来查找文献信息的方法与技巧。以上这些知识从表象来看是静态的,但由于其与参考咨询实践紧密联系,因而又具备了动态的特性。

作为专业发展基础的参考咨询馆员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个体性。实践从来都是个体的实践,即使是集体的实践也是建立在个体实践基础之上的。因而,馆员个体的经验、价值观念等因素必定对馆员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扮演着重要角色。更何况,馆员对日常的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思考、体验与洞察都赋予个体的意义。一旦实践性知识形成,首要地为馆员个体所享有。其二,情境性。实践性知识的目的直接与参考咨询工作情境相联系,也即是一种“工作着的知识”。实践与理论的一个分界在于,实践是与情境高度关联的,在不同的具体情境所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是有差异的,同样,情境性也不意味着具体的实践性知识不可通约。其三,缄默性。实践性知识常以内隐的状态镶嵌在馆员日常的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情境中,往往不能有效地运用逻辑化的语言加以说明,也难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也就是所谓缄默知识。它被认为是“非系统阐述的知识”、“另一种形式的事实”[3]。

2 实践性知识的专业发展价值

从较大程度上,复杂的参考咨询工作具有情境性、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参考咨询馆员运用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作出选择与判断,而不是直接运用个体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在馆员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实践性知识无疑是专业发展的基石,在馆员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言之,实践性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发展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践性知识加深参考咨询馆员的专业理解

任何人的专业发展与成长都离不开与之相关的专业理解,否则专业化只能是一句空话。参考咨询馆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独特群体,必然有着与其他群体的专业差异。如何在参考咨询工作中发展专业性,专业理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价值观念是行为的主导,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实践性知识是参考咨询馆员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是馆员真正信奉的对参考咨询工作的认识,因此具有对馆员价值观念的塑造与确立的作用。实践性知识的存在是对馆员专业独特性的肯定,同时也是馆员专业优势的生长点,在这个意义上,馆员的专业观念得到较好的提升,使馆员产生专业自信。何况,参考咨询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需要馆员牢固的实践性知识的支持。实践性知识形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是馆员在专业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知识形态,能够自发地发挥作用,支配着馆员的各项工作,无疑对参考咨询馆员的专业理解有着促进作用。

2.2 实践性知识是完善知识结构的基础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各类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较高的要求。参考咨询馆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学理论知识,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知识结构[4]。为此,参考咨询馆员的知识结构必须通过调整、扩充、更新等路径实现实质性改变。图书馆界对于图书馆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一直比较关注,一般认为,馆员应当成为“百科全书”式人才。值得提及的是,参考咨询馆员不同于其他图书馆员,其知识结构必定是广博与精深的统一,亦即为了服务好用户,需要掌握特定专业的知识,包括学科的基本范畴、理论体系、发展史、研究前沿等。实践性知识恰好是馆员形成知识结构的主要基础,这是因为它对馆员其他知识的习得起着过滤与印证作用。从形式上讲,馆员未必能够明确意识到实践性知识的存在,但馆员的各种工作无疑具有复杂性与情境性,需要动态地加以把握,此时实践性知识的支持就显得十分有意义。通过实践性知识的参与,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真正走向“对话”与“理解”。客观地说,实践性知识这一范畴的提出,是对参考咨询馆员以往只关注系统知识学习的认识误区,它可以激励馆员对知识进行有益的质疑、反思,进而产生符合个体工作任务的个体知识。

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决定了必须改变过去将工作局限于文献资源规模的建设与处理能力的状况,而是重在馆员组织与提供信息服务的知识与能力上[5]。实践性知识的根本旨归亦在于此。

3 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路径

参考咨询馆员的实践性知识可以显在或潜在地发挥作用,在专业发展的视野中,馆员实践性知识的形成甚至比通过授受的方式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当前,参考咨询馆员可以通过多种路径获得实践性知识。

3.1 建立馆员实践性培训体系

与其他形态的知识一样,参考馆员的实践性知识是通过人类的学习而形成的。馆员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实践性知识存在与参考咨询不相适应的情况,馆员就难以完全胜任参考咨询工作,会导致文献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与用户的不满意率的提高。在馆员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要依据馆员的专业基础以及对参考咨询的工作分析,引领馆员能动地思考,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两个方面做好有机的统一,既考虑到馆员理性需要,也要关注他们的实践诉求。各种类型的实践体验是丰富实践性知识的可靠基础,在这方面加强实践过程的质量监控显得十分必要。培训也可以适应采取专家讲座的形式,主要起一个统摄性的作用。但更多的是要以“微型课堂”的形式就某几个或某一个具体的领域展开实践。例如,对虚拟检索知识的培训即应如此。显然,塑造一支专家型的培训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3.2 让馆员成为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主体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离不开主体的建构,参考咨询馆员的实践性知识同样如此:实践性知识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灌输使馆员被动地习得,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有效地利用馆员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信念,以主动的方式实现的。实践性知识由于内在的个体性与内隐性等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基于馆员已有经验之上的一个知识系统。我们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使馆员处于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会分析、学会反思、学会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以此改进自己的实践。馆员要培养习得知识的强烈愿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加工,及时发现自己实践性知识的不足,不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参考咨询馆员可以变换自身的角色,即以用户的身份通过BBS、电子邮件等形式访问其他图书馆的咨询网站,在体验用户角色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以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3.3 形成馆员学习共同体

开展馆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主题研讨等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是参考咨询馆员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馆员的实践性知识固然具有个体性,但这并不排除馆员之间的合作与知识分享。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地进行实践与反思,首先使自己成为研究者,对工作的开展状态进行有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个体的实践性知识。由于工作的共通性,馆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换观念,不仅有助于馆员的专业发展,而且也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学习共同体的前提下开展参考咨询的学术研究则不仅可以提升馆员的水平,而且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当代参考咨询服务的前沿。值得提及的是研究过程本身也是体验参考咨询服务的“自然”的机会,因此说,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馆员实践性知识结构的优化与拓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杨青.对我国图书馆开展合作数字参考咨询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5):67.

[2]罗素著,张金言,译.人类的知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9-12.

[3]波兰尼.个人知识[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74.

[4]张红英.对高校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探讨[J].贵图学刊,2010,(3):39.

[5]王琼林,邓儒伯.现代化图书馆队伍建设方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1.

高校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培养研究 篇4

1 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内涵

馆员服务嵌入到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主动为用户提供经过加工处理的再生知识,辅助与支持用户的知识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馆员所体现出来的专业素养与能力称为知识服务能力。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就是馆员的竞争能力,是依附图书馆服务的软性指标,按照能力表现形式,由表及里,可把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分为工作业绩表现、表层竞争力、深层竞争力和个人学习能力四个关键层次[1]。根据图书馆知识服务流程来看,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包括:(1)知识识别能力,根据读者需求从繁冗网络信息和文献中查找隐含价值的知识点。(2)知识获取能力,对有用的知识和文献能通过各种信息技术获取。(3)知识组织能力,包括知识的分类、编目、揭示和聚合。(4)知识评价能力,通过评估指标,完成知识有效性的评估,提供最贴合读者需求的知识产品。(5)知识转换能力,把知识内容以读者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传递。(6)知识传播能力,借助人际关系网络和信息渠道,尽可能向更多的用户提供知识服务[2]。根据馆员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知识服务能力包括知识服务意识、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服务技能三方面。知识服务意识包括服务态度、速度、深度及广度,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图情知识、学科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知识服务技能包括知识获取、挖掘、组织及创新能力[3]。

由此可见,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是一个多结构的复合竞争能力,以基本知识与能力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关键,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其中,(1)馆员的基本知识包括图书情报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计算机知识;馆员的基本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职业修养等。基本知识和能力是馆员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条件,也是馆员任职的基本资格要求。(2)馆员的专业技能包括知识挖掘、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传播和知识评价,知识环境下,馆员的服务已不能仅仅是围绕文献的服务,应以知识单位为核心,根据用户需求及时提供知识服务才是馆员职业价值的体现。(3)馆员的创新能力包括馆员科研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用户多样化的知识需求客观上推动了馆员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只有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才能向读者提供满意服务。

2 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培养途径

既然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那么结合培养内容探讨培养途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上述知识服务能力内涵,本文认为馆员培训、自主阅读、隐性知识共享等是有效且典型的培养途径。

2.1 馆员培训能有效丰富馆员知识结构,提升基本能力

馆员个人知识服务能力与知识的更新、用户信息需求层次的提高总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有效的培训是弥合差距的基础路径。以“业务培训打造岗位直通车”的培训模式值得借鉴,具体做法主要包括:

(1)整合资源,优化培训队伍。做好培训的一条基本思路就是大协作意识,实施联合培训,充分利用外部智力。一是整合区域资源,进行区域协作培训。例如,借助区域图书馆学会的力量,组织协会骨干人员和专业教师开展培训。二是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跨区域合作,与省图、国图等结对培训。

(2)创新方式,开展多样化培训活动。按照“馆员适合怎么学就怎么教”的要求,形成订单培训、自由点菜式培训(超市式培训)、流动式培训(送教上门)、轮岗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3)紧贴需求,丰富培训内容。按照“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针对性开展培训项目,包括图书馆职业理念、图书馆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共享工程与图书馆自动化、学术研究与论文撰写、图书馆阅读推广等。同时,各馆可结合本馆服务特色,创造性地开展馆员专题培训活动。

(4)加强建设,完善培训体系。一是加强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培训工作制度和规程,对培训工作管理、监督与考核等进行明确规定,实行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强机构建设,设置专门的业务培训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馆员的业务培训。三是提升师资水平,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聘过来”的做法,通过“上挂横联、内提外引”,培养组建“图书馆专业教师为骨干,技术人员为基础,其它业务专家为辅助”的培训团队。四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将馆员业务培训纳入工作考核范畴,同时,建立培训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及时调整与改进培训容。

通过培训,馆员的职业修养、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形成了动态且合理的知识结构,构筑了知识服务的基础层能力。

2.2 自主阅读和实践能强化馆员的专业技能

馆员为了满足读者个性、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必须依靠自主阅读丰富知识底蕴、依靠实践提升服务能力。

馆员的自主阅读包括兴趣阅读、专业阅读和职业阅读三个层次。(1)兴趣阅读是馆员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的主动选择性阅读,具有阶段性、转移性、随意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兴趣阅读能提升馆员的知识面,帮助馆员形成博学杂识的知识底蕴,这有助于馆员跨学科开展知识服务。(2)专业阅读是馆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基于一定激励机制下的半主动式阅读。专业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改善工作,进而活动图书馆组织给予的物质报酬和精神激励。(3)职业阅读是基于读者需求的被动式阅读。此时的阅读以应用为导向,以读者服务为目标,阅读不是指向自我,而是面向读者。职业阅读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与读者一起阅读,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为读者进行导读,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对读者的知识服务[4]。

馆员的工作实践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馆员需要把每次知识服务任务当做一个项目,做好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分析等过程的评价与总结工作,结合读者的反馈意见,反思服务中的不足和技能的缺陷,针对问题查缺补漏,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技能。

2.3 共享隐性知识培养馆员的创新能力

图书馆服务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一个体系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质量,而实践证明,闭门造车是无法搞好科学研究的。同时,SECI知识创新模型也揭示出员工间隐性知识的共享与转移是知识创新的关键。知识创新总是一定环境下发生,这些环境因素不仅包括物质空间(办公室、讨论室、活动场地等具体空间)也包括虚拟空间(电子邮件、博客、BBS)和精神空间(共享的人生观、价值观)[5]。为了促进馆员间分享隐性知识,应积极搭建“发起Ba”,通过面谈、互助、探讨等形式,鼓励馆员间的请教与交流、馆员与用户的沟通。而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馆员同伴互助。

馆员同伴互助是两个及以上的馆员,本着交流技能和知识,提升业务水平为目的而开展的相互学习和协作的活动。通过互助,馆员之间分享了各自的隐性和显性知识,达到了培训的效果,同时馆员间彼此鼓励,有助于建立团结协作的组织环境。馆员互助类似传统的“师徒结对”或“1+1小组”,但本质区别是同伴的选择是自愿的,没有师傅和徒弟的角色划分,彼此均有值得对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流动呈双向互动,而非单向输出(入)。根据互助内容的侧重,同伴互助可以分为技术性互助、合作性互助、认知性互助和发现性互助。技术性互助主要交换是工作技能,并将技能内化;合作性互助是发挥彼此优势,共同完成任务;认知性互助主要关注彼此思维模式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现性互助只为查找彼此工作中尚存的不足,以期不断改进。馆员同伴互助可以通过领导的支持与鼓励,营造馆内平等、宽容、协作的良好氛围,建立矛盾化解机制等保障办法持续开展[6]。

3 结语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图书馆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结合馆员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三维度的知识服务能力内涵,本文提出了馆员培训、自主阅读和同伴互助等培养途径。当然,每个图书馆组织的人员基础和结构不同,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不尽相同,如何针对用户需求,培养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值得图书馆结合自身特点去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郑立新,肖强,文庭孝.图书馆员竞争能力构筑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4):50-53

[2]穆颖丽.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建设[J].图书馆,2011(5):101-103

[3]张展.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3):119-122

[4]崇静.关于图书馆员职业阅读问题的新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2(1):112-113

[5]陈晔武.知识创新的三重螺旋运动模型[J].情报科学,2005(2):171-174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的新形象 篇5

关键词:经济时代;图书馆;员工形象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文化的殿堂和信息的枢纽,正经历着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型发展。图书馆员是知识传播的中介,是图书馆形貌的传播者,作为图书馆的一张明信片,其是衡量图书馆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中,图书馆员要有一个新的形象。

一、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面临的挑战

1、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读者的信息需求已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的读者因学历、生活经历等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事情因环境的变化,信息需求也会发生改变。如何根据读者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动态调整服务机制,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这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图书馆员工作内容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事业中的不断应用,电子期刊、音频、视频、网络资源等数字化信息资源被不断地纳入图书馆的馆藏中,图书馆员不再以书籍作为主要的工作对象,其工作内容正由传统的搜集、整理、收藏等向着信息资源开发、知识信息传递转变。图书馆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为读者提供快捷、多样、高质量的服务。

3、图书馆员服务方式的变化

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知识机构。传统读者到图书馆查找和使用图书馆的资源,获得各种服务,馆员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图书馆员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向用户提供各种纸质和电子资源,同时用户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在家里、办公室、餐厅等任何可以连接网络的地方接受图书馆员的服务。

二、 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员形象的要求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变革和读者信息需求的改变,影响了图书馆员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图书馆员形象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知识经济时代更加要求图书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图书馆员提升自身素质要牢牢树立以用户为中心、服务至上的理念,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并解决问题。

2、较好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知识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馆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带动,微机现已成为现代图书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成为存储相关文献存档的主要手段,其能实现自动化的查找和网络化水平检索功能,从而达到了信息的资源共享。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图书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灵活掌握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已经成为馆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敏锐的信息意识

以现代的互联网为背景的超级计算机的运算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运作中来,所以作为图书管理人员更应具备对于浩浩荡荡的资讯中能利用敏锐的眼光发掘信息的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们捕获,判断和及时获得对他们的意识程度的有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每一时刻都是瞬息万变的。图书馆员必须能够捕获有用的和及时的信息,并分析整个序列、加工处理,以满足读者的不同层次,不同的知识面,不同载体的信息量需求。基于全世界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大趋势所需,工作人员应认识到各式各样的服务需求性和媒体多样性的必要,学会评估和整理、利用和传递有用的信息。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于学会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提升,沟通是一项基本的素质,图书馆员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准则,以优雅的言谈举止为大众服务,能够给予读者的“零”的距离,使读者亲切友好地深深被知识的海洋所熏陶其中,在让读者建立信任度的同时建立起良好心里的形象。因此,图书馆员和读者必须重视平等互助、和谐的环境。另外,图书馆理人员要学习和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去提升自我的服务能力[1],从而更能够准确了解读者的真正要求。

三、 提升图书馆员形象的途径

1、注重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馆员的工作是服务性工作,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的提升应赋予图书馆的建设事业上。图书馆要通过开展礼仪培训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将创建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学术钻研环境,尊重知识和人才对图书馆理所带来的有利建设。图书馆员所提供的是为读者创造良好环境,为读者造就思考的空间,真正能够承担起为读者所需而想的服务出发点。从被动式的延迟服务转变为提前式的服务,改单一的服务为全方位服务。

2、开培训、办讲座、建研讨,继续教育

举办培训、开研讨会,办学术会议和其他形式的能力提升活动,对图书馆员来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提高图书馆员信息意识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层次图书馆理员的工作能力,受教育程度,以及在知识结构上的差异性,即制定质量目标和系统化培训过程。图书馆员交流学习去理解和把握当下社会热点课题,及时为大众所关注的时代课题所提供适时服务。这样一来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经验交流,同时也为传递信息,开阔个体的视野起到了作用,从而更能够促进图书馆的更快更好地发展[2]。

3、引入竞争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信息环境在时刻变化着,从而对图书馆员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带来巨大的冲击。完善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发图书馆员的求知欲、进取心,深化激发馆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这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小 结

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所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我们必须注意塑造图书馆理员统一形象,以求打造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致使他们的工作能扮演出更合符大众对知识追求道路上的服务者,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知识宝库的助手或信息的领航者,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和尊重。

参考文献:

[1]倪宝华.浅谈图书馆员的基本素质要求[J].西北职教,2007-10-15.

图书馆员知识结构及其发展方向 篇6

关键词:图书馆员,知识结构,发展方向

一图书馆员知识结构的定义及内容

何谓图书馆员知识结构?众所周知, 馆员知识结构是指馆员自身蕴含知识组成部分的分布及排列。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成员, 就是进入网络信息的管理, 也离不开馆员的参与。馆员是知识的载体, 是连接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图书馆本质上是人类自由获取知识的地方, 如没有馆员这个服务主体, 图书馆知识传播的功能就不能体现出来。未来图书馆不再是仅仅依靠馆舍的大小、藏书多少论优劣, 更多的是以提供优质特色服务作为衡量标准, 而优质的特色服务又取决馆员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就是指馆员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 馆员的知识结构是由外延和内涵构成, 成就了馆员沉淀的知识内蕴。外延是指视觉效果, 就是馆员的外在形象。图书馆是服务行业, 服务是其生存的根本, 为读者服务自始至终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馆员的言行举止, 不要给人予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馆员要有积极主动性, 不要看人行事, 公平地接待好每一位读者。亲切的笑容、暖人的话语, 富有亲和力的形象, 是吸引读者的关键, 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馆员知识结构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1.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扩大知识面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在今后的时代谁拥有更强的自学能力, 谁就越有可能在机会中获得成功;谁停止了学习, 谁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和可能。馆员作为知识的“导航员”、知识挖掘的“猎手”, 必须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知识涵养。图书馆就像一个永远储不满的知识库, 知识如流水一样滔滔不绝地流进流出。而馆员是知识库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应随时随地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 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才能承担起知识的守望者角色。馆员要有终身学习的决心, 使自己不断地更新知识, 不断地超越自我。馆员一旦掌握了深厚的知识底蕴, 就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做到了然于胸, 不管知识是纵向发展还是横向发展, 都能自由地深入进去, 了解知识的动态及发展趋势, 从而拥有惊人的领悟力, 以及善于发现、捕捉和存储新知识文献的能力。简言之, 馆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及扩大知识面。

2. 培养图书馆员道德意识

职业道德, 就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 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 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任何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准则, 遵守道德准则是对个人行为素质的培养。馆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调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职业行为准则。馆员的职业道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为自己是一名图书管理员而感到自豪。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做事不拖沓, 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热爱自己的岗位就会产生敬业精神, 敬业是爱岗的升华。 (2) 树立助人行为。馆员有了敬业精神就会衍生助人为乐的品德。助人是一切服务工作的共同理念与特征, 树立助人的行为主要体现在馆员对读者的态度和意识上。 (3) 服务读者。要有“读者第一”的思想意识。一切为了读者, 想读者所想, 急读者所急, 了解读者、听取读者意见, 端正服务态度, 搞好读者服务工作。 (4) 勇于奉献。图书馆公益性性质决定了馆员工作长期是默默无闻、不思回报的。馆员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才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知识传递工作。

3. 掌握专业知识

馆员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 还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对专业掌握不精, 即使你的知识再广博, 也无法在职业范围内施展出自己的才华。有人认为图书馆工作很简单, 只不过是替读者借还的普通工作, 不用多少知识给谁都会干。那是人们只看到读者服务这个环节。图书馆的专业性很强, 馆员如果没有专业知识, 就会对图书馆里的十几万册图书束手无策。馆员要积极钻研业务, 学习图书情报学、目录学、分类学等还有相关学科知识, 并懂得专业术语。熟悉基本业务, 包括采编、分类、编目、整理、归类、读者服务、索引、信息加工等环环相扣的一系列工作, 并且不断地吸收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领域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

二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力量

过去, 图书馆对馆员的知识结构不重视。况且馆员的文化水平偏低, 馆员在工作中的优势没有显示出来。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化、信息化、智力化的特点, 这些特点蕴含着知识与人才两大因素。也就是知识经济是人性化的经济, 这一点给图书馆管理重要的启示。图书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即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用户与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以往图书馆重视服务客体读者用户, 认为以人为本, 主要是面向读者、方便读者, 以读者为中心;但对另一层面, 即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却重视不够。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和竞争, 由馆藏与建筑向管理与服务转化, 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的服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信息储存功能、交汇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发挥中, 都将担任主角。作为服务主体, 作为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作为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操作者, 馆员的知识结构是图书馆的质量保障。在知识管理中, 对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知识结构要不断调整更新, 才能更多地发挥管理员知识“领航”的作用。在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中, 优秀的图书馆员将逐渐成为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属于隐性知识, 是一项尚待开发的隐性资源

利用隐性知识是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图书馆是知识的汇集中心,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众所周知, 而对隐性知识就不太熟悉。图书馆的隐性知识包括个人隐性知识、集体隐性知识和专业隐性知识三种, 馆员的知识结构属于个人隐性知识。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 人们日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对知识的渴望日益加剧。知识渗透到各个领域, 图书馆已受到新知识的冲击, 被推向变革的时代前沿。在新时期, 对图书馆员提出了较强的知识性要求。馆员作为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和传递主体, 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是极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图书馆要转换思路, 注重服务中的智力参与, 增加服务中的知识因素, 提高馆员对知识的再开发和信息加工能力, 使服务增值。所以说, 馆员的知识结构是具有开发价值的隐性资源。

四图书馆员知识结构的发展方向

图书馆事业现代化的发展对馆员知识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远见卓识的馆员, 应有计划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拓宽个人的专业面。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 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应需做到: (1) 不断优化, 完善知识结构。馆员要有不断更新知识的决心, 接受继续教育或专业培训, 加强对新技术和新兴学科的学习, 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2) 开发创造性潜能。传统的服务思路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读者用户的知识消费转变为复杂的质量消费。这在客观上要求馆员要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改变传统思维, 学习更多的创造方法。 (3) 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引进图书馆, 馆员要掌握其操作技能, 熟练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 强调知识型馆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4) 专业人员应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和专业水平, 不断更新知识, 掌握创新的学习能力, 能切实担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领航员”和“智力咨询师”的职责。

五结束语

在当前图书馆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发展的今天, 对图书馆员知识结构的调整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馆员的专业化、知识化、信息技能等还需进一步深化, 才能使馆员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为广大读者服务, 为图书馆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何亚.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重新调整[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0 (4)

[2]张素芬.重视馆员心理, 稳定图书馆队伍[J].图书馆, 2001 (4)

[3]美林.略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 1999 (4)

知识型馆员 篇7

一、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构成分析

(一)知识识别与获取能力。知识识别与获取是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图书馆员进行知识服务能力培养的基本前提。高校图书馆是存储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场所,而馆员是对繁杂巨大的知识储备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筛选的识别与获取。馆员拥有显性与隐性知识,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对内外馆藏进行来源与用途的识别、搜索与知识转移。概括来说,图书馆员的知识识别与获取能力是馆员依据工作服务的需求,对内外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并定位有效信息的专业服务能力。

(二)识融合能力。知识融合能力具体是指图书馆员对所获取的专业知识进行筛选过滤,在整合吸收有用信息后最终实现知识学习与处理的工作能力。知识服务的服务性要求图书馆员需在知识获取与识别的基础上将分散的大量相关资料进行融合,即将筛选过滤出的有用信息融合进原有体系之中。在此基础上,依据知识服务的具体工作任务将其整合成专业的学科模块与知识体系,将这些有紧密专业联系的信息融合成单元体系。

(三)知识共享与运用能力。个体图书馆员经过经验累积与自主创新而获取的信息储备、服务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均为馆员职业素养的外在体现。知识共享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与同事的交流沟通中,分享各自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知识的获取与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同时经过实际工作岗位的服务体验才能不断改进创新图书馆员的知识整合与服务创新能力。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体制建设中,传统的单一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知识服务建设要求馆员在知识获取与筛选的基础上,为客户设计创新更有针对性、高校完善的服务体系。

二、高校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提高途径

(一)加强图书馆员的业务培训。图书馆需要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以不断完善馆员的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逐渐实现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与职位需求的最大化匹配,以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对于高校图书馆员来说,定期高效且针对性强的专业知识培训是个人职业发展与行业进步的必然要求。对图书馆员的业务培训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培训与岗位专业技能培训两大方面。从业务组成来看,图书馆的知识整理与知识服务两大组成要求馆员需全面掌握文献采访、文献分类等组织内容与读者服务内容,即馆员要熟练图书馆的知识整序过程与读者服务流程。岗位培训是指在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前提下进行的针对实际岗位服务的培训,具体包括计算机知识与专业软件使用培训等以保障学生可以获得工作人员专业的信息检索等个性化服务指导。另外,对于图书馆员来说其职位服务特点要求岗位培训要加强沟通能力培训,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二)加强图书馆员自主学习,鼓励服务创新。知识服务的发展性要求图书馆要在传统服务基础上加强服务创新,其服务范围需从文献整理扩充到整个知识流的组织服务。知识服务要求对知识的提取、识别与重组以服务创新实现更充分的资源利用。服务创新是面向知识储备与读者需求两个方面的,其创新性要求服务水平的深层化,这要求图书馆员需在知识发现组织的基础上强化知识利用、传播与创造能力,通过服务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员服务能力的加强与读者知识需求满足的双赢。在整个知识服务系统中,图书馆高效利用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使其信息服务最大化满足用户发展需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知识服务质量对用户知识需求有直接的关键影响,因此加强图书馆员自主学习并鼓励服务创新是提升其知识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图书馆作为高校内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机构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对在校学生提供重要的知识储备服务。然而在知识服务的需求下,图书馆需逐渐从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向现代化的主导型知识服务模式转化。在这一服务转变过程中图书馆员发挥重要的服务作用,这要求馆员以正确的服务态度与工作方式将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潜能最大化。因此如何提升人才利用效率与服务创新能力是整个知识服务体系的关键,通过完善的工作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机制作为整个服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需指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政策将馆员的工作绩效与隐性知识分享相关联,并不断挖掘馆员的工作潜能并实施有效奖励,进而引导所有图书馆员在自身岗位上总结工作经验、发展创新知识服务工作。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且知识服务建设周期较长,因此为适应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建设的要求,需要完善图书馆管理体制并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培训以逐渐完善知识服务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穆颖丽.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建设[J].图书馆,2011(5).

知识型馆员 篇8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容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知识服务是将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开发,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最后形成有价值的知识产品,满足图书馆资源使用者的各种需求。现在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专题调研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决策咨询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项目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图书馆的整体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图书馆面临环境的改变都对图书馆的服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服务能力还需要加强,因为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自身也要具备一些知识和技能,高校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建设刻不容缓。

二、高校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构成要素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主要有四个要素:第一,知识发现与识别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数量飞速增多,图书馆的馆员一定要具有充分的知识发现和识别的能力,才能从众多的信息中辨别出有效的信息;第二,知识获取能力。现今社会是知识化和数字化的社会,因此图书馆的馆员一定要有知识获取能力,所以一定要能够掌握有效的信息,才能为读者提供高效的服务;第三,知识组织能力。高校图书馆员要有目的地加强知识资源的整合,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提高知识利用率;第四,知识评估能力。知识评估是知识转换、传播的基础,是高校图书馆员强化知识管理的重点,为读者提供高效知识服务的重要的能力。

三、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校图书馆正在进入转型变革的新时期,因此在队伍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设知识服务型的馆员队伍需要从许多方面进行加强,但是大部分的高校馆员队伍结构都不太合理,非常缺乏专业型、研究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图书馆馆员人才。并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领导对图书馆馆员队伍人才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人才管理中依旧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仍沿用非常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非常不足,缺乏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方法与手段也是影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一个问题。现在,图书馆内有相当数量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并且大部分图书馆馆员的年龄过大,信息技术知识缺乏,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使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工作,信息利用意识与能力比较薄弱,所以说,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馆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

(二)缺乏图书馆馆员创新发展的动力。部分高校图书馆建设比较缓慢,因为学校能投入的资金、资源及专业人才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许多的高校图书馆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这种非常落后的条件也会影响图书馆馆员的发展,缺乏向前发展的足够动力。因为大部分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意识依旧比较传统,所以不能够随着时代的要求进行发展变化,创新发展的动力十分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馆员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感。因为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比较稳定,多年来图书馆就没有足够的忧患意识,工作中也缺乏压力和竞争。并且图书馆的建设也是根据学校给予的条件进行建设,所以不善于争取资源、支持、有利环境。

(三)缺乏与新型图书馆相适应的职业能力。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也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即使图书馆不断地招聘新的员工,从总体上来考虑的话,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精神、道德、素质都还是比较不足的,所以说缺乏与新型图书馆相适应的职业能力是现在图书馆馆员的一个不足之处。国家缺乏对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规范要求,对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性质认识有误区。大部分图书馆的读者都觉得图书馆员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借书还书,是一项非常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不需要有很高学的历,也没必要进行专业的职业能力训练,所以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对于图书馆员的职业存在着一定的质疑,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随着网络的发展,实体图书馆将会逐渐减少,因此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也变得可有可无。

(四)缺乏有效的图书馆馆员管理机制。在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中,有效的管理机制非常重要,但是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都没有形成固定、科学、有效的馆员管理机制,学校的高层领导对于馆员管理机制的制定不够重视,因此没有在管理上加大重心。在一些图书馆的用户和高校的领导心里,图书馆只要每天正常开门,正常的借书还书,就可以按照原来的传统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不出乱子就万事大吉,因此对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服务没有要求,这样也非常不利于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成长。如果不能有效地意识到图书馆所蕴藏的价值,图书馆自身也缺乏发展的动力,长期发展下去容易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又因为图书馆馆员在学校里地位最低,并且相对教师来说待遇比较差,馆员在工作中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全感,甚至有部分馆员迷失了职业方向,在工作中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消极应付工作。

四、高校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建设措施

(一)树立新理念,加强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校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建设,首先就要加强理念的培养,因为在大部分高校内,对于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工作的理念认识还不够完善,仅仅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当作服务工作者来对待,没有树立一个全新的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新理念,所以在以后的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新理念,用全新的理念来进行服务,才能促进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完善。人才对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建设非常重要,没有人才作为支撑就无法促进整体服务能力建设质量的提升,所以在以后需要加强培养人才,并且引进高层次的人才,才能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建设做出贡献,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也能够让工作更加有质量,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所以需要针对图书馆馆员进行专业的培养,不仅培养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多方位的素养。

(二)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术素养。在高校,大部分的馆藏图书都是文献类的,因此馆员最好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学术素养的提高能够让图书馆馆员更加了解文献,在进行服务的时候就可以提供更为高质量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的书籍使用者大部分都是学生和教师,因此学术方面的图书和信息会被大量的检索,所以需要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术素养,让图书馆馆员具有足够的能力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在今天,网络、搜索引擎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的途径,如果图书馆没有进行适当的转型和变化,图书馆的馆员也还是按照以前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那么读者有可能会选择其他的途径来获取知识,而不会选择图书馆,因此,图书馆馆员一定要树立足够危机感,对自己面临的职业现状有非常清晰的认识,重新确立自己的职业价值,通过知识服务能力建设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重点培养情报分析与知识服务专家。在图书馆的馆员中,无论是学科馆员,还是信息专员,都需要进行重点培养,针对图书馆的类别的不同加强馆员的能力,培养知识服务专家。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情报分析和知识服务的基础上,这样一来,图书馆馆员最终可以成为某些领域的专家,能够在为读者的服务中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学科情报分析和知识服务专家,是由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决定的,也是图书情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的建设和馆员自身的素养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需要培养知识服务专家。

(四)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知识服务的增值。高校图书馆一定要加强馆员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图书馆馆员管理制度,为图书馆馆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他们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让图书馆馆员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并且在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中一定要充分地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创造出高附加值的知识产品,不仅为读者提供表层的服务,还要能提供高价值的产品,从而确保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有效性,高校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要建立全方位的服务,挖掘高校图书馆员知识服务的潜力,准确把握读者需求,增加知识的价值,实现知识服务的增值。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因此需要从图书馆馆员的自身素养入手,加强自身素养,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充分培育创新能力,有效地培育知识素养,为读者提供高效的服务,从而确保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参考文献

[1]黄孝群.转型变革期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09):51-56.

[2]郭晶,兰小媛,宋海艳,高协,汤莉华,谷肇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标准与资质认证规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11):48-53.

[3]周凤飞,王俊丽.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现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9):47-54;67.

[4]朱晓霄.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科研辅助能力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1(05):63-66;52.

知识型馆员 篇9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角色转化

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 作为获取、检索、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 改变了人类传播、储存、利用信息的方式, 这给图书馆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面对这种形势, 图书馆员必须根据新信息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角色要求, 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 图书馆员的角色变化

在传统图书馆管理中, 图书馆员的使命是“守门员”或借借还还的“管理员”。在网络化高新技术的推动下, 图书馆的许多工作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员既要保持传统的服务精神, 熟悉传统的书目管理, 更要掌握新的网络信息技术, 并能运用这些技术, 拓展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

1.1 信息专家

在网络时代, 图书馆在继续做好物理馆藏的同时, 还应扩大馆藏的范围, 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向更高层次的学科专业和信息专业拓展。因此, 现代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 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 也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

1.2 信息导航员

作为信息导航员, 图书馆员本身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含量和知识结构, 全面掌握现代文献资源的检索方法, 熟悉信息技术的来源和分布, 能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优质咨询服务;能辅导读者查找有关图书资料, 向读者提供个人帮助、解答咨询问题、提供参考书目等服务;能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 使无序信息资源有效组织起来, 辅导和指引读者到选定的网上迅速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随着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图书馆员已从被动提供文献的“传递员”角色, 转变为信息的提供者, 成为“读者的向导和老师。”

1.3 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由于信息的海量, 人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什么时候需要, 乐于以什么形式获得, 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这就需要有一种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且能及时满足不同需求的开放型、社会化的信息服务模式。首先,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专业领域和所完成的学科任务的不同, 对信息的需求有明显的针对性;其次,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知识的创新与重组, 使学科高度综合, 知识高度密集, 他们期望得到来源广泛且经过浓缩、整合、脉络清晰、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复合性的信息;第三, 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 容易给读者带来负面的困扰, 大量分散无序、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给读者查找有用的信息增加了难度, 他们希望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对纷乱庞杂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预处理, 扮演“导航员”、“引导员”的角色, 使他们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网络时代对图书馆员的要求

2.1 练好基本功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功既包括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全面运用, 也包括举止行为的规范, 这些方面还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故皆应得到重视。有时图书馆员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一句话, 也会给读者造成很多不便。图书管理人员的表情、形态及语言中流露的倨傲、冷漠、不耐烦, 有可能比专业知识缺乏、技能掌握不熟练更容易把读者拒之门外。因此, 优秀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应该松懈业务基本功和热心服务的心态训练。首先, 图书馆员应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水平, 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硬件、网络信息的控制、信息过滤、信息筛选、信息资源的更新整合等:其次, 要提高英语水平。英文在网络技术使用的各种软件及其网络资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要想及时跟踪获取先进国家的最新技术, 就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英语正是当前馆员必备的一种交流工具;第三, 要提高语言文字信息整合能力, 提高汉语水平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培养“整合型”的馆员。

2.2 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是提高馆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馆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主要体现在要把图书馆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的场所, 使馆员热爱图书馆事业, 具有开拓进取、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能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

2.3 强化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意识

现今的许多图书馆, 主要工作基本上还是以书本为主, 工作重心都在“藏”上, 强调怎样把书藏好、管理好, 馆员们习惯于站在图书的管理者而不是读者的服务者角度来考虑问题, 把图书的收藏和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忽视了更重要的读者服务工作。所以, 要真正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就必须强化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意识, 要把服务理念灌输到每一位馆员的脑子里, 使服务理念成为图书馆员的共识。这就需要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强调和宣传, 使其成为一种自觉、一种强烈的本能, 不断在馆员中传递“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2.4 做读者的良师益友

图书馆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 高校图书馆育人有其独特的教育形式, 具有潜透性、全面性和高雅性的特点, 是其它教育形式难以企及的。馆员的工作直接与读者见面, 他们的人格、形象、作用、语言、仪表、行为对读者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因此, 图书馆馆员应以良师益友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处处“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以优秀品质、人格魅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以全心全意的服务态度和主动热情的工作作风感染读者”。

3 实现馆员角色转变的措施与途径

3.1 开展更新更好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

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读者为本”, “植根读者, 服务读者。”要把读者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尽量方便读者, 满足读者, 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作为图书馆的工作宗旨。除了提供传统的书刊出借服务外, 图书馆还应开展情报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多媒体信息服务, 开展全方位开放式服务, 充分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 同时, 针对特殊读者的需要, 开展个人化服务, 提供和满足个别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源。这样图书馆的服务就能由被动转为主动, 由封闭转为开放, 以收藏为主转向以获取利用为主, 以文献描述为主转向以文献传递为主, 以提供原始文献为主转向提供分析研究整理加工以后的增值信息产品为主。

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馆员素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通讯网络的普及, 广大用户对资源信息的获取质量、速度等有了新的要求, 图书馆员如果不及时提高素质, 还停留在“保管员”的角色上, 满足于看门守摊、“守株待兔”式的被动服务, 是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的。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能够及时“充电”, 除掌握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等基础技能外, 还必须扩大知识面。可采取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再教育深造等措施,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 要把文化融入管理中, 坚持以人为本, 激励人、凝聚人、调动人的积极性,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3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信息意识, 对于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素质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对于馆员角色转换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励包括各个方面, 首先是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理想目标所产生的内在精神动力, 应根据馆员的个人特点、爱好、能力特长、兴趣, “知人善任”, 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 发挥馆员的聪明才智。同时对那些工作特别突出的馆员, 进行宣传和学习, 树立榜样, 让广大馆员有一个学习的目标。其次, 是物质激励。在精神激励的同时, 还要充分了解本馆工作人员的物质生活需要, 建立一套奖惩制度, 两者互为补充, 相辅相成, 有机结合, 促使每个馆员在压力和动力作用下积极工作, 从而充分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 进而推动图书馆整体工作的进步。

3.4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强化馆员知识创新意识

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设立的, 因此, 图书馆首要任务是读者服务。一方面, 图书馆如果要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人才资源作为图书馆“活”的资源, 强化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让馆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充实自己,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 以适应教学科研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强化图书馆员的创新意识, 用创新思维对图书馆服务进行整理。图书馆应当立足于新的服务理念、新的服务方式、新的服务内容, 激发馆员的创造力, 使自己不仅成为知识的管理者, 而且成为知识的再创造者, 成为读者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的导航员。

参考文献

[1]詹德潘, 复合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J].图书馆论坛, 2004, (4) :75-77.

[2]林羽, 图书馆员的角色变化与继续教育之我见[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3, (4) :90-91.

[3]张丽娟, 以人为本, 完善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J].图书馆论坛, 2004, (4) :169-171.

[4]蓝芬芬, 谈现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J].图书馆论坛, 2004, (1) :49—51.

知识型馆员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 馆员培训 培训策略

分类号:G251.6

一、序言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的第一定律“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指出:“不管图书馆的馆址、开馆时间、设备情况如何,也不管保存图书采用什么方式,最终决定图书馆成败毁誉的是它的工作人员。”美国在一项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的调查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图书馆的建筑仅占5%,信息资料也只占20%,而图书馆员却占75%。所以,如何提升馆员的素质,提高馆员的知识技能,激发馆员的创造潜能,是中小学图书馆能否作为“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充分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因素。

二、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结构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中小学结构的调整和办学条件的优化配备,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和资源配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小学图书馆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中小学图书馆馆员队伍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 准入门槛低,队伍稳定性差。我国图书馆目前还没有推行职业准入制度,因此,图书馆往往成为教师家属的安置地和临退休老师或身体不适老师的“疗养地”。这些人往往将图书馆只作为一种过渡,随着退休或身体恢复等原因,一般很快就离开了图书馆。

2.2 知识结构复杂,业务水平较低。馆员的学历和专业方面,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知识结构和层次跨度较大,多数馆员是转行进入图书馆工作,虽然可能文化素质较高,职称较高,但对图书馆业务工作不熟悉。

2.3 缺少对图书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主动进取意识不强。由于很多馆员都是临退休人员或因其他不得已的原因来到图书馆,因此,对图书馆工作责任心不强,热情不够,缺乏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虚度光阴,业务水平停滞不前,自身素养难以提高。

三、基于馆员结构的图书馆培訓策略

图书馆工作是一个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客观上要求有一支较为稳定的图书馆员队伍从事各项业务工作,但中小学图书馆员的频繁变动,致使图书馆工作丧失了基本的连续性,图书馆员往往对业务尚未熟悉就又离开了图书馆岗位,再加上很多馆员不学习、不敬业,经常造成图书馆业务工作难以为继,更别说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章程》的要求。

3.1 馆员培训的基本目标

图书馆员的培训实质上是一种成人教育,培训的需求规划与有效体系都应考虑馆员教育的特殊性,应针对具体的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培训需求和规划。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培养模式具有目标性强、资源共享率高、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因此,馆员培养模式应有利于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通过培训,馆员除能了解简单的图书馆基本专业知识外,应能按照程序化的岗位工作细则和工作操作规范进行日常性的工作,能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要求,顺利完成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3.2 馆员培训的内容

3.2.1 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服务礼仪的培养。

图书馆服务意识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与一切读者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服务意识是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核心。肯德基有一句服务箴言:“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你就去这样对待别人!”“你的态度影响别人,它反过来又会影响你,所以你必须推动一个有利的方向,以得到积极正面的成果”。在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很多是由其他部门转岗而来,随着岗位的转变,就必须进行观念的转变,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规范自己的服务礼仪和工作用语,通过自己的微笑、言行,让师生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愉悦、快乐地实现自己的检索需求。

3.2.2 图书馆基础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培训。

当前的馆员培训工作由于一些观念及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和误区,尤其是对于中小学图书馆馆员,过多地强调图书馆理论和分类法、编目规则的培训,培训内容大而全,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很多馆员培训结束,仍无法正常开展图书馆各项业务,业务开展不规范、不科学。而反观肯德基等几个国外快餐企业,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且长盛不衰,很重要的的原因就是它开创了一套适合快餐业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以及建立了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培训制度,而其核心就是标准化的操作方式,他标准化了流程,标准化了产品,也标准化了服务,它可以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迅速成为企业的可用之才。因此,针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流动性大、半路出家者多的情况,在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培训中,应根据图书馆业务部门的分类,编制详尽的业务工作细则和操作技能规范,根据标准作业程序(SOP),将某一业务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无论馆员如何变动,都可以迅速上手和复制。

3.3 馆员培训模式

中小学图书馆的馆员培训模式应灵活多样,以适应中小学图书馆的需要,符合中小学图书馆实际为准。根据多数馆员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少、培训意愿弱,以及一人身兼多个业务部门工作等特点,为使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可采用“理论浸润-实践体验-讨论提升”的三段式培训模式。理论浸润阶段,应改变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模式,可根据不同的业务部门设置情景模拟,让馆员根据所学知识和了解的背景资料,通过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模拟处理和操作,让受训者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学到新的方法、技能和理念。这种理论学习模式,由传统的单项沟通转为双向沟通模式,大大激发了馆员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践体验阶段,中小学图书馆主管部门,可以和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联系,为中小学图书馆员提供到以上图书馆各部门实习的机会,公共图书馆在每个业务部门为学员安排一个辅导老师,这个辅导老师负责馆员在培训阶段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融入到日常工作实践中,他们传授知识,更传授经验。讨论提升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学员根据自己的所学理论和实践体验,对自己的整个学习活动进行梳理,进行重新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主动参与到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学员大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疑惑,积极提问,相互沟通,提升培训效果。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实现“基础理论适度够用,加强实践环节,突出专业操作技能,适应图书馆工作”的培训目标。

四、结语

图书馆馆员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特点而提出的培训内容和模式,目的是在中小学图书馆员频繁变动的情况下,如何使新上岗的馆员尽快的了解和熟悉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各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标准和规范,更好的加强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这种培训是一种更注重提升馆员业务操作技能和规范的岗位培训,注重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当然,这也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基础培训,但它是中小学图书馆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章程》要求,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对那些对图书馆工作有热情、有经验的馆员,还要对他们进行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信息技术的学习,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专业素养,从而适应中小学图书馆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峰,史姝杰.高校图书馆员多层次培训策略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6).

[2]王京山.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素质现状及其教育培训.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1).

[3]郑天东.肯德基员工培训的经验与启示.价值工程,2011(11).

[4]麦当劳:标准化管理的典范.上海经济,2011(10).

知识型馆员 篇11

1 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角色释义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大发展之后, 由扩大办学规模为主的外延式发展, 转向以学科建设为核心, 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 高校的学科水平、学科贡献、学科影响力成为高校竞争力的核心。也就是说社会对高校的要求从对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已发展到要求高校在新知识的发现、扩散和应用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于是研究型大学成为很多高校追求的目标之一。《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每年都会对各高校的科研进行统计, 做出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排名。排名的顺序会影响到高校的招生和就业。因此科研产出是目前高校追求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与师资、实验室共同构成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 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文献信息机构, 当前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机构的分界面日益模糊, 这既给图书馆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带来了莫大的冲击。如何才能在危机中找到发展机遇, 继续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支撑功能, 是每个高校图书馆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变化的教育环境, 高校图书馆如果想继续发挥显著的作用, 不但要为本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信息服务, 还应当发展社会用户, 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角色是指一个人的身份, 也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占据该地位后派生出来的相应的行为准则。长期以来, 高校图书馆员一直充当“资料管理员”的角色, 即通过对馆藏资源的收集、整序、加工、管理等业务活动为到馆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服务方式。而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产品的开发愈来愈重视其利用及利用成效, 于是, 高校图书馆员增加了一个新角色, 即知识经纪人。

知识经纪人是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增添的新角色。经纪是一种市场行为, 指在市场上为交易双方沟通信息、撮合成交、提供与交易相关的服务行为和活动, 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纪人是指处于两个以上相互并无联系的人或组织之间, 促成资源从富裕的地方流向稀缺的地方, 开展中介业务并从中取得佣金或中介费的中间商人。知识经纪人指的是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市场上致力于将知识商品连接到知识使用者的那些个人或组织, 通过他们的连接和传播, 可能产生新的知识产品或知识创新的机会, 因此他们能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根据经纪活动中所交易的知识的复杂程度, 知识经纪人可分为四类:信息经纪人、知识编码人、知识整合经纪人和专业知识经纪人。

2 高校图书馆充当知识经纪人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

2.1 高校图书馆从事知识经纪活动, 有利于推动高校社会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校的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高等学校也是由社会税收提供支持的教育机构, 理应更好地回馈地方经济建设, 这种传播会是一种双赢行为, 一方面, 社会上的知识需求者如企业得到所需要的知识技术, 一方面高校的科学研究会更加明确化、实用化。

2.2 高校图书馆从事知识经纪活动, 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承担着知识创新的责任, 面对复杂的问题, 高校可以组织起由各种学科人员参与的研究团体来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科研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应当是尖端的, 但实践性和应用性如何还得通过企业生产来鉴定。高校图书馆员根据市场需求将高校的科研成果组织和提供服务, 把处于象牙塔顶端的理论转变成对市场有价值的财富来源, 或将市场需求带给理论研究者。

2.3 高校图书馆从事知识经纪业, 是图书馆员职业拓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员在高校内涵化发展过程中, 职业的进步空间越来越小, 由于高校无论从职称晋升还是从职务任命上, 都在向教师倾斜。要为图书馆员寻找一种职业的拓展渠道, 知识经纪人是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知识经纪人中的信息经纪人大部分都是图书馆员承担的。在这个领域, 图书馆员可以做得更好。能够对用户咨询提供分析和指导, 能提供方便, 快捷的服务。

3 高校图书馆知识经纪人的基本职能

3.1 充当知识过滤器, 提供对口市场信息

经纪人开展经纪业务必须拥有大量的信息。信息是其开展业务的“资本”, 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知识经纪人所掌握的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需求者所需的知识, 在高校图书馆, 包括我们馆里存储的各种信息资源上的知识还有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出来的知识;一是知识需求信息, 也就是当前知识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知识经纪人将自己掌握的知识需求信息反映给知识生产者, 使知识生产者了解市场需求和潜在的供给状况, 调节知识生产, 避免短缺和浪费, 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较高的知识成果。

3.2 充当知识顾问和助手, 开展知识价值评估

对相当多的知识用户来说, 如何辨析和取舍有用知识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需要得到经纪人的帮助。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经纪人应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素养, 充当起用户的知识顾问和助手, 开展知识价值评估。而成功地评估知识的价值则是他们挤身于竞争激烈的知识市场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3.3 简化交易程序, 提高交易效率

知识经纪人是联络知识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桥梁, 其出现简化了交易程序, 使知识生产者可以专心致力于知识的创新, 而不必考虑知识产品的营销。知识经纪人将适合的知识产品送到知识需求者手中, 这样会加快知识流通, 缓解知识生产者产品的积压和需求者严重缺乏所需知识的矛盾, 使知识产品直接地与需求者见面, 发挥知识产品的最大效益, 提高了知识交易效率。

3.4 组织参与知识的商业化开发, 繁荣知识市场

知识市场是知识产品交易的场所, 只有通过知识市场, 各种知识主体才能通过商业化开发, 发挥其生产力价值, 提高知识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知识经纪人作为知识的中介人, 其所掌握的知识产品种类繁多, 可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产品供给, 及时提供适当的知识产品给需求者;同时作为经纪人, 他们熟悉市场交易规则和技巧, 掌握大量的供求信息, 能够为知识生产者和需求企业组织项目洽谈, 并在其之间架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积极促进知识的商业化开发。这无疑为知识市场增加了一支活跃的生力军, 繁荣了知识市场, 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3.5 提供社会服务, 提高高校的社会效益

知识市场的发展体制尚不很完善, 一方面, 知识成果渐渐增多, 知识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另一方面, 与供方缺乏沟通, 导致供需脱节。因此知识市场急需一批沟通知识生产者和知识需求者的中介者。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经纪人参加到知识市场的竞争中来, 可以对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 这样也可以大大提高高校的社会效益。

4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经纪人的素质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个成功的知识经纪人必须具有经纪人和知识管理者的双重素质。

4.1 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经纪人要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各个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由于知识经纪活动涉及到科技、经济、法律等许多方面, 要求知识经纪人掌握多个领域的科技知识, 并取得专门的经纪人资格。而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的, 因此要求知识经纪人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自主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4.2 全面业务能力

知识经纪人的业务能力包括: (1) 知识管理能力, 知识管理是知识创新的基础技能, 经纪人对有关知识的收集、整理及知识过滤工作, 都是经纪业务的基础工作, 因此知识管理能力是知识经纪人的基本素质。其主要表现在专业的知识获取技能、超强的知识过滤技巧、深层知识整序及组织能力和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知识的能力等; (2) 商品营销能力, 一个成功的知识经纪人,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市场中要善于经营, 即具有一定的知识商品营销能力。知识经纪人就是要在适当的场合、运用恰当的方式, 展示自己的实力、特长和优势, 通过谈判, 说服双方, 达成协议。

4.3 群体智慧能力, 即协同工作能力

个人的聪明才智总是有限的, 而知识经济时代用户的需求日益社会化、个性化和专业化, 知识经纪人应尽可能发挥各方面专家的群体智慧, 形成智力资源的最大化组合, 产生最优的知识商品, 以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和质量。

4.4 创造性的思维和社会交往能力

无论作为知识管理者还是经纪人, 都应当具有灵活的头脑、富于创造性的思维。知识经纪人在经纪业务中, 要具有应变能力, 能够随时调整思路, 以应付同时出现的不同课题和客户, 回答不同项目的问题。要讲究办事效率, 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交和公关能力, 利用各种人际关系网络与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的联系和交往, 以保持畅通的知识供求渠道。

4.5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

经纪人是一种外向性的职业, 因此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外表、自尊自信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和耐力、虚怀若谷的大度胸怀和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等等, 这些都是经纪业务成功的必备素质。

摘要:文章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一个社会新角色——知识经纪人,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员担任知识经纪人角色的涵义, 担任知识经纪人的必要性, 进一步说明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经纪人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等。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探索出一条发展道路。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校图书馆,知识经纪人

参考文献

[1]知识经济是什么.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129527.html2012-12-05.

[2]社会角色.http://baike.baidu.com/view/385162.htm2012-12-05.

[3]康德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经纪人的作用及转化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 (5) :138-142.

上一篇:古诗词教学三步法下一篇:歌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