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法之思想品德

2024-06-27

情境法之思想品德(共12篇)

情境法之思想品德 篇1

情境教学是现代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对于生活信息、社会场景等进行进一步的提炼与整合, 使学生置身于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情境中, 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 使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学生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此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各学科的学科特点, 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 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要本着新课改所提供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验的原则出发, 将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 从心理上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熟悉感与亲切感,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如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 教材中有两幅具有强烈反差的图, 一幅绚丽多彩, 生机勃勃;一幅水源干涸, 土地荒瘠, 没有生命, 通过强烈的对比来让学生感受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正是因为有了生命, 世界才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果只是照本宣科, 只能使教学更加枯燥无味, 无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 更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真谛,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如破坏环境、滥砍滥伐导致沙尘肆虐, 动物生存环境与食物链的破坏导致动植物濒临灭亡等。这些现象有些就发生在学生身边, 有些是学生从电视等媒体上所看到的, 是他们所熟悉且触及心灵的, 从而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肆意践踏最终会损害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让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学习道德、体会道德, 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道德行为相结合, 更利于学生将道德准则转化为行为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识冲突,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学生的精力, 使学生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动下围绕着问题展开积极的认知行为。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 设计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 使学生处于“口欲言而弗能, 心欲求而未通”的愤悱状态, 从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一内容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当自己和最要好的朋友发生冲突吵架时, 如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被同学误解时如何来排解委屈?自己做错事时如何来调控情绪?等等。这些问题大多数同学都遇到过, 更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引发学生的关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会主动思考, 展开积极地讨论与交流,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就会被顺利地引到新知的学习与讲解上,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活动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提出了许多活动建议, 这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 同时又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的完成。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提倡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自主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本地办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具体学情, 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与内容, 以期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在创设活动情境时, 要做到一是突出学生主体性, 提高学生参与度。只有学生亲身参与, 主动探究, 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才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转变教师角色, 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教师是活动情境的创设者, 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更是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在活动情境的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挖掘。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图文并茂, 形神兼备、动静结合, 可以通过图文声像来为学生创设带有一定情感色彩与的形、声、色的多媒体教学情境, 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 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从而将学生顺利地带入多媒体所展现的情境中, 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 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 我并没有照搬教材进行枯燥的讲述, 而是用多媒体播入某游乐园缆车坠落事故的相关报道, 直观的画现外加沉重的解说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 学生深深地融入到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 此时我再将引入新课:我们要如何来避免这样的事件的发生?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我们要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来自我保护?这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触目惊心的案例来引发学生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关注, 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 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举例发生在身边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例子, 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使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学习, 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情境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入研究与实践情境教学法,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精彩。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这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促进学生将道德准则与行为相结合, 促进学生在情境中提升认知, 促进道德的内化,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汪伦梅.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学习, 2011 (3) .

[2]李文生.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点尝试.科教探索, 2008 (8) .

[3]李金民.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情境的策略.当代教育之窗, 2011 (10) .

情境法之思想品德 篇2

一、语言创设情境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言)要用语言创设情境法,教师必须在课前紧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等精心组织语言。新课伊始,教师便须运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维拉进伯牙绝弦的特定历史空间:“古时候,有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其中,一位名叫俞伯牙,一位名唤钟子期。俞伯牙善于演奏古琴,钟子期善于欣赏琴音。两人曾于山中邂逅,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琴,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由此演绎一段“知音”佳话。后来,钟子期不幸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认为钟子期已死,天下再无知音。于是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请问,古人是怎样记载这个故事的呢?欲知答案如何,请看课文《伯牙绝琴》。”

二、多媒体创设情境法

这是引导学生走进《伯牙绝琴》历史时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上课伊始,教师不忙于板书课题和引出学习内容,而是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课前从网路下载的情境故事、音画视频《伯牙摔琴谢知音》供学生观赏。学生在观赏完之后,很快就会猜到这是课文《伯牙绝琴》中描写的历史故事,随即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在走进课文之前,有情境故事做了先期铺垫,所以学生学习《伯牙绝弦》时的难度也会相应减少。如此,既起到了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又起到了将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入伯牙绝琴历史时空的作用。

三、将学生引出《伯牙绝弦》的历史时空

当学生在《伯牙绝弦》历史时空中既掌握了课文的生字生词,又读懂了这个历史故事之后,教师还要善于将学生从历史时空中引领出来,引导学生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待《伯牙绝弦》这个流传千古的历史事件,正确评价俞伯牙、钟子期这二位演绎“知音”故事的历史人物,以便从中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和美好的品格熏陶。因此,我们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中的古代汉语知识,比如“绝”、“鼓”、“峨峨”等在这篇课文中的含义。更要引导学生从这个历史故事和其中的人物身上,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正确的友情价值观等,因为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承载的更为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如下:

1.时空置换法。当学生在《伯牙绝弦》历史时空中尽情地欣赏这个凄美的故事时,当学生被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友情深深感动之时,说明学生已经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时,教师突然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课前从网络下载的我国“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音乐《高山流水》音画视频供学生观赏,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技法一般,让课堂出现一个极速的时空情境置换画面,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古代时空迅速拉回到当今阳光灿烂的课堂中来,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

2.质疑提问法。当学生完全读懂《伯牙绝弦》这个历史故事后,教师可以将精心预设的问答题展示出来,供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历史故事。

(2)你如何看待这个历史故事?

(3)你如何评价俞伯牙绝弦毁琴的举动?

(4)你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5)你从俞伯牙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创设 篇3

1.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形象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合理的教学情境中感悟道理。多媒体教学能将音乐、图画、视频、文字统一在课件中,使课堂更加新颖生动,引起中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调动他们钻研教材的欲望。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对故事的感悟中自然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创新在我身边》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个价值一千亿的名字》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袁隆平的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的重要性,进而产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语言创设虚拟情境。

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引入,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口头表达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通俗易懂的讲述中,化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为形象的故事、情感。针对思想品德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将诗歌和名人名言引入课堂中,结合教学目标,恰当导入诗歌的朗诵或者名人名言的阐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增强对思想品德学习的自觉性,产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的德育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例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朗诵诗歌《地球母亲》,让学生在教师的动情吟诵中,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产生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3.设疑导思创设问题情境。

创新和进步的前提是勇于质疑,对问题的思考和疑惑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和热情。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性、启发性的设问,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化思维和意识,增加看问题的理论深度,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组织合作探究创设交流情境。

探究与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学生要自主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拓展思维,产生初步的观点和看法。在独立思考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和互动中,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精神,在辩论与协助中逐步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向往和追求正能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与意志品质。例如,在《感悟青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青春是什么?然后小组讨论:青春的幸福有哪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审视和体验了青春,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时光,对未来会做出更多的期望和努力。

5.契合思想品德目标创设生活情境。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枯燥灌输大道理,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没有实际用处,因而产生对课堂的反感和应付情绪。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与个性,因此,教学中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教材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参与社会的体验统一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联想,产生正确的体验,实现心理的共鸣,更好地接受教材观点。例如,在《诚信是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问:你在平时经历中,是否发现自己周围有对人不守信用、对事情不负责任的现象?你怎么评价呢?你是否有过这类行为?你做过后心里有哪些感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反思,体验到诚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蕴含在生活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实现思想和觉悟上的升华。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情境创设注意事项

1.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符合学情。

情境教学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如果情境脱离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设想和任务,如果问题太简单,会使学生感觉无趣,丧失注意力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的情境内容必须与自己学生的实际知识与经验相适应,预设问题最好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努力中获得结论。

2.教学情境应该结合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方式和手段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课堂情境不能为了热闹和新鲜而设置,必须符合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理解和记忆思想品德的道理、知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构建高效课堂。

3.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体现层次性。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的学习习惯和基础逐步拉开差距,教师要改变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设计情境问题时应该具有层次性,思维从浅入深,在循序渐进中得到进步,让每个梯度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三、结语

思想品德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篇4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新课学习之前,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充分挖掘各种资源, 创设出内涵丰富、具有开放性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用于引出新课的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与新课相关的时政报道、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外名人轶事、歌曲欣赏、法治在线、生活中的小常识、学生身边的小事等。比如:在学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一课时, 播放2012年6月“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成功的视频, 让学生感受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这说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结果。从而引出新课。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上, 进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来。

二、创设生活情境搭建教学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注重联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 努力揭示和获得场景提供的内在知识, 最终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如学习《礼貌显魅力》这一课时,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明礼仪的理解、自己是如何礼貌待人的。然后以两个中学生在新华书店买书的不同遭遇为情境, 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他们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 (售货员) 什么感受?他们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后果?这样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思考, 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教育、健康发展。

三、创设辩论、演讲等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设辩论、演讲、小品等情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实战演练, 通过体验感触生活情景, 在参与中思考、体会问题会更加深刻。如在学习了《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这一课后, 可组织学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围绕“理想”进行演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承载了一个国家对未来的信心, 饱含着亿万人民对生活的憧憬。青少年要把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学习, 提高素质,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这样的演讲活动, 能够有效地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融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之中, 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 构筑精神支柱, 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四、创设问题情境发挥主体作用

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把金钥匙, 能开启学生通往智慧的大门;一个好的问题仿佛一条纽带, 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 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因此, 教师课堂设置的问题要讲求质量, 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给学生快乐、成功以及被尊重的感觉, 这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和人格完善。教师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 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设计问题的着眼点是:内容的关键处、知识的规律处、时政热点与教材重点的结合处、学生的不在意处等。抓住这些内容设问, 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理解课本、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课时, 要注意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针对雾霾天气频现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 2012年2月, 国家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其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可设问:1.国家对PM2.5进行监测有什么重要意义?2.请向同学介绍减少污染, 降低PM2.5值的办法。这样设问, 一方面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深刻感受, 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又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参加社会实践, 深化教学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必要时利用实践课, 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如:参与社区管理, 参加义务劳动, 进行普法宣传, 开展绿色环保活动, 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等。通过社会实践, 有利于学生增长才干、磨砺意志, 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情境法之思想品德 篇5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设多姿的情境,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下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实施情境教学谈谈教学心得体会。

一、创设材料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广东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看,它一改往昔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要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创设与教材相融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所以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设法找到相应的情境材料,比如注意收集现实生活材料,到图书馆找报刊杂志、网上、广播和电视中找相关的情境材料,然后对情境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典型的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启了他们的智慧,开拓了他们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应在问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毅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做到精心设计,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如在《自立自强》教学中,首先设疑激趣:你是否有过依赖的时候,当时是怎么想的,有没有想自立自强?从实际入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对事例的阅读和自身实际的反思,以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可以有不同见解,只要有道理,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能解决自身问题就可以。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这个问题的设置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主探究、认知,同时让学生在情感、思想、价值观上有所收获。但要注意的是,在设立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 原则来合理地设置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看书找答案上;在组织教学程序时,要及时针对学生的发现活动作出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运用正确的思维规律,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问题情境的积极作用。

三、创设活动情境,运用情境导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中学生童心未泯,对直观、生动、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对感兴趣的东西非常关注。在导行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开展活动情境表演,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在广东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文明交往》一课中,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文明交往方面的图片或照片,同时播放歌曲:《找朋友》。(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文明交往有何意义?)。然后,通过小品《买书》的表演,虽是一件很小的事,却使学生知道文明交往就是要懂得尊重人,学会礼貌待人,还要掌握交往的艺术;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交往能力。这样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运用情境导行,让学生在看中、做中、玩中、演中知情明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加强其良好品德的养成。

四、创设爱心情境,铺垫情感基调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哈姆柴克认为:只有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充满爱的教育氛围,才能使学生心理感到安全,才能坦然接受学习。古人也曾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可见,与学生情感交流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惯性。与学生情感的接近,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这一感情基奠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会主动、自觉,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在情感的情境中学生感到的是人格的尊重、自身价值的存在和智慧的展示以及爱心的温暖,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以诚心、耐心、爱心、热心来建构教学的情境,不用“教鞭治学”;更不做体罚、变相体罚的“形象大使”,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交流中实现自主学习。

五、优设评价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优设评价情境,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活求知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对学生的最终判决,而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促进和提高。所以,注重营造良好的评价情境非常重要。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这一情境要教师去精心的营造学生学习、发言中,一个满意的眼神,一个奖励的微笑,一个好的手势,一段鼓励性的话语,都是在无形中建构评价情境。另外,对于那些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的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关心和尊重去对待,及时发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体验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迎接各种挑战。还有,应将单独的教师评价情境转化为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情境,这种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情境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促进他们自主去探究,全面地认识自己。

六、运用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广东版八年思想政治中《维护人身权力》一节中,选取我国著名小品演员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的小品《打工奇遇》,通过多媒体把影像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像力,又进行了美的陶冶和教育,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视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情境法之思想品德 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小学;情境;导入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从教材内容中能激起同感,深思感悟,促进正确情感生成,培养高尚审美观。教学导入则在其中扮演中重要角色,是开启学生感知体验的序曲,激活参与激情的最为活跃的音符。好的导入,使得教学更加津津有味,让学生在回味无穷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由他方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变。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心理,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导入教学,能便于他们在自我参照过程中,帮助他们深有所感,在情同身受的过程中主动融入教学过程。

一、借助媒体影像呈现,营造相似情境导入

借助多媒体影像资料来活化教学内容和再现情景,能给小学生更多认知上的刺激和冲击。通过情境化模拟,让学生在穿越回归此境产生一定的共鸣,让他们能在还原事情案例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和教育。创设相应的情境,更能够将枯燥、抽象的说教转化为感知体验,产生现场接受教育熏陶的效果。

通过影像资料的展现,更利于学生融情于境。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下同)的第3课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教学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家有儿女》的家庭剧场景片段,就“你怎样看待刘星的调皮?”“剧中夏雨和刘星是怎样向爸爸撒谎的?”“假如你收到了刘星的邀请去他家做客,而刘星不小心打破了花瓶,你该怎样向他的爸爸妈妈提出来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能使得学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有话向家长倾诉”、“怎样沟通无阻”等方面有更为深刻的体验。借助影像资料呈现,使得学生在激起自身亲身经历的基础上,更能主动参与情境,获得丰富体验。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教学情景,应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通过丰富的形式予以表现,可利用动漫、儿歌、音乐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思想品德案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去仔细品味。多从小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相应的事例题材,让他们在主动观看欣赏的过程中能比照自己的言行,产生一定烘托对比教育效果。多给学生提供争辩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针对影像资料中情况主动阅读内容,帮助他们查找根源和原因,主动破解心中的困惑。

二、创设讨论交流情境,自然引入课题导入

运用话题引出学习主旨,运用讨论调动学生思维感知,让他们在彼此交流中关注创设的话题,激活认知情感。围绕学习的重点,创设与内容相关的话题任务,让他们在自然讨论和主动争辩的过程中形成正确情感态度。随着学生讨论交流不断深入,能帮助他们带着思考主动融入课堂,知晓学习的课题及意义。

讨论交流情境创设,能使得学生不再拘泥于依靠教师的讲解,而是更多从自身内心深处挖掘更有价值的学习信息。如,在学习“我来做市长”时,可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话题:假如,明天我们市的朱市长要来视察我校,学校选你为代表,请你向市长提不少于3条的建议,让学生有建言献策的机会。有的同学提到:怎样使得城市的道路不拥挤?怎样让蓝天更蓝?怎样带领百姓救灾?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出:假如你就是未来我市的市长,你会怎样解决上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自然进入课题学习,带着深思主动阅读相关的内容,探寻破解问题对策。

在讨论交流指导中,教师应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创设相关的问题任务,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男女问答等形式来自由回答问题,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生动。教师在授课前,应该事先确定主题,以此为中心,引导学生运用发散的思维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在讨论中发现相关的内容。待学生讨论热烈时,不妨穿插与学习内容相关主题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自然进入课程学习过程。

三、营造游戏互动情境,增强主动探知激情

游戏互动使得学生在轻松玩学的过程中,更加投入其中,发现更有价值的情感。通过游戏方式来丰富学习内容和过程,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创设自由、和谐的游戏互动情境,能使得学生的认知感悟思维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而变得更加丰富。

创设游戏情境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主动探知的兴趣。如,在学习“集体生活需要合作”时,可借助“盲人画象”游戏的方式导入,以6个人为一组,每个同学蒙眼到黑板前分别填画大象的一个部位,像鼻子、耳朵、向牙,后面一个同学可纠正前一个同学的画的问题,要求大家不超过3分钟完成,并进行组际间竞赛。每个组得成员在画之前,大多数做了分工,并且帮助前一个同学指出大体位置。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都能顺利完成“盲人画象”任务。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提出问题:从这个游戏中同学们有怎样的认知感受?让学生回想游戏中彼此合作的情景。

通过游戏互动,让学生在相互协作和配合的过程中,主动探寻其中价值意义,形成学习的冲动和强烈愿望。做游戏也能使得学生有更为深刻的感知,让他们在亲身体验参与乐趣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潜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游戏参与,多运用激励评价的方式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高涨激情和饱满情绪。

如前所言,情境导入是引领学生带着思想情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拨动着认知探索的琴弦,有效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情境导入,在体现“趣”、“境”前提下,多创设与教材内容相似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氛围中感知思考,让他们在情境中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思想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芳秋.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J].新课程(上),2015(03)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情境教学初探 篇7

一、用图画勾勒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画资源和课外一些适当的图片、图板、挂图等, 利用景物烘托环境氛围, 创设情境,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疑中学、在图中悟,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启迪学生思维, 起到了“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作用, 能达到“一石多鸟”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用这种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好理解, 易接受。图画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 提供了详细的材料,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注意力集中, 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参与实践, 创设情境

实践是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 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 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 以主动探索为特征,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此外, 还应该走进社会, 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增进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实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统一。

三、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或法律要求, 以此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 使其富有情趣并从中引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发学生思考。

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幽默语言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的情境, 使课堂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给出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境, 然后让学生叙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景。可以用小品作为一堂新课的导入情景出现, 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情景, 另一方面教师也更能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别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其情景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好。

教师可安排学生表演进行情境教学, 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激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学习, 认真思考教师所设置的情境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表演, 尊重和信任他们,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去。

五、用授课导语制造情境

一个新颖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基础, 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教师应注重授课导语的科学性,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情景教学法, 渲染气氛,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在一节课的开头可以用朗诵诗歌的形式给学生留一个悬念, 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 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地思考,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声色兼备、动静结合等特点,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节课的成功首先要有一个巧妙的新课导入, 这样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 使其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情境。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颖的导入新课形式, 更是别具一格。这样做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随后的活动提供适宜的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可变抽象为具体, 拓宽教学空间, 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降低抽象思维的难度, 从而解决教师用语言难以讲清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让学生身临其境, 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教材、新教法、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可以开启学生心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

情境法之思想品德 篇8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我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是导入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 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 可以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吸引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坐春风, 如饮甘露, 自然进入美妙的境界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怀着期待的心情渴望新知识, 这就为教师顺利进行教学打好了基础。

一、运用音乐导入

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内容, 在一节课开始之前播放一些学生既熟悉, 又能够说明本节课内容主旨的音乐, 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之与接下来的教学产生强烈共鸣,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上“封建土地所有制”时, 我先请学生听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接着提问:歌曲中妈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时候妈妈贫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妈妈没有土地?土地在谁的手里?学生们纷纷回答, 热情高涨。这样便使枯燥的知识生动起来, 在这基础上再引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课题就比较容易了。

二、巧用时事热点

“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常青。”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原则。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 有时我们可以运用新近发生的事情来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 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 正值我国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材料, 并在讲解新课之前让学生了解这些材料, 如代表的组成情况、议案情况、选举情况、职权范围等, 使学生获得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有了生活的“经验”, 然后再具体分析教材上的知识点, 教学效果显著。总之, 运用热点导入, 可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目的。

三、妙用小故事

思品课的道理比较抽象, 加上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少, 一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深入浅出, 使学生较好地学到知识、明白事理, 故事的运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 可以使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意味深长的情境体验中, 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如在讲“孝敬父母”时, 我用感人、精练的语言叙述真实的故事《疯娘》, 许多学生听后潸然泪下, 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此时再引入课题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四、善用小品

初中生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 如能在课前布置个别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自编自演几分钟的小品, 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将注意力投向课堂。小品趣味横生, 能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有助于学生在兴奋参与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比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 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实地”参加选举, 让其他学生判断这些角色中, 哪些人具备选举资格, 哪些人不具备选举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 其他的学生也感到新颖有趣,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五、运用漫画

漫画是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 它用生动、简洁的图画语言, 曝光典型事例和现象, 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思索。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漫画教学, 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上来。比如在上“走进法律”时,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四幅漫画, 分别是因酒后驾车、超速行驶、无证驾车、闯红灯等引发的交通事故场面。让学生看后回答问题:“说一说上述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 我再展示《交通井然有序》的图片, 让学生对比, 从而引出了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题。

创设思想品德教学情境的主要途径 篇9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要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联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现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自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公民的住宅不受合法侵犯”内容时,我运用三名公安机关人员搜查民宅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其一,公安机关人员为执行公务,敲开民宅,出示搜查证预备搜查,遭到屋主拒绝,最后公安机关人员强迫执行搜查任务;其二,公安机关人员无搜查证搜查,遭到屋主拒绝,欲强迫执行,屋主无法,只得报警;其三,公安机关人员为执行公务敲开民宅,出示搜查证,失掉屋主配合。引导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公安机关人员与屋主的行为正确与否,为什么?在教学进程中,全班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虽然学生的想法很多,但最后都明白了一点:公民的住宅不受合法损害,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依托生活实践创设情境

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剖析,这是创设情境的源头活水。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嚼口香糖是许多人的喜好,但随地吐口香糖也成为不少人的不良习惯。不信,你们看看自己座位的周围,数一下有几处有口香糖污迹?这时学生情不自禁地低下头查看,教室里全是学生叽叽喳喳的声音。稍后我提问:随地吐口香糖有何危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在环境维护方面,我们应提高哪些环保意识?作为初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这种一系列情境教育所带来的收获是:学生迅速作出反响,第二天便向学校提出“做环保卫士”的建议,下午活动课上师生齐入手,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具有两项重要的教学功能:一方面,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和艺术性特点,可以使用它展现生动的图片、视频和优美的音乐,可以使用它把难以表达的德育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耳闻目睹的生动形象,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这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化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如,在讲授九年级“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课时,我仔细研读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播放了一个视频短片,向学生展现祖国壮丽的河山、灿烂的文化、多样的民族以及改革开放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情况。在激昂的音乐中,学生融入课堂情境,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活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恰当地使用情境角色扮演,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潜能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能激发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多种能力,还能消除其心理困扰,促进其心理素质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来领悟课本知识。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后,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三组,让小组内部推选演员,策划、排练一个关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小品,在下一节课上分别表演。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组织和策划能力。

五、利用辩论方式创设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篇10

一、情境及情境教学

情境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外界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有机结合而构成的某种具体的境地。情境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其一,主体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二,对主体发生影响的事件;其三,有定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友敌”关系;其四,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方式。思想品德情境具有如下特点:

(一)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努力发掘生活中重大而典型的热点、焦点、疑点问题,取材应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事物的真实情况。创设的情境要可感知、可体验、可操作,便于学生探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二)冲突性

当教师根据新知识、新方法、新思维设计的新问题情境与学生的旧知识、旧方法、旧思维产生冲突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冲动和欲望,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在创设冲突性情境时既可以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又可以在概念、问题的辨析点上设置冲突,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在矛盾中得以深入开展。

(三)启发性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启发来自兴趣,它是一种内在动力,会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歌曲、动画、漫画、故事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想问”欲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那么何谓情境教学?它也可被称为情境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它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融合,以自主、体验、探究为主要特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情境的预设与生成

情境是运动,其运动固然包含着空间的变异。由于人物之间相互影响,人物的内在生命活动凝结成动机并促成行动。一般地说,更重要的在于人物关系的运动性。而情境又是人为的为主,可附加创设的,是一种手段。根据情境的生成状态,我们认为学习情境可分为预设情境和生成情境。掌握情境预设与生成的基本技巧,这在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预设情境的引领

1. 疑处设境。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创设情境,铺好平台,启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实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在每节课中都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例如在执教八年级上册《诚信是金》时,我展示《曾子杀猪》漫画进行看图说话,然后问学生:“曾子为何会因妻子一句玩笑话而真的杀掉猪?”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质疑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2. 热点设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性和思想性。我们可将最新的国内外时政热点、焦点与教材相结合,创设时事情境。如在执教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我先讲述了“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先进事迹,然后设问:“罗阳向世人传递着哪些‘正能量’?”这既能让学生了解最新时事政治,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综合分析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凸显了思想性。

3. 近处设境。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生活化”,生活对学生而言是最感兴趣也是最感性的,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反映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问题。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学习新天地》时,我引导学生谈谈初中学习的新烦恼和新特点。由于把初中新生引进现实生活,他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生成情境的激活

1.“活”化入境。

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课堂气氛,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神态反应等细微变化,提炼生成情境。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我的角色我的责任》时,我发现学生对大人们担负的角色和责任议论纷纷,于是进行“角色换位”活动。这既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又是道德学习的过程。

2.“辨”析出境。

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体使其具备了冲突性、可辨性。辨析可激发学生探究的冲动和欲望,也能使道理越辩越明。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做诚信的人》时,我组织了“诚信的人太老实,老实人会吃亏”的讨论,学生热情高涨,热烈争辩。采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也使道德情感得以内化。

3.“借”势造境。

在教学中,有些内容因其特殊性而成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习气氛因此倍加热烈。此时教师就要善于捕捉契机,因势利导,让生成为教学所用。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发现同学对于网络总有不少话题,就组织了“网络是高科技产品,对我们有利无害”的讨论,顿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在教师积极引导下,教学竟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4.“聚”点成境。

面对课堂上无法预见的随机教学因子,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把学生的疑惑、灵感、错误和冲突催发为“生成性资源”,使各预设之外的“节点”聚合成情境。

三、情境的探究与互动

新课标倡导以互动、参与为特征的多元化课堂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因为只有实践体验才能调动学生的内心活动,使道德素质内化为个性的一部分,形成较稳定的特征,有效地矫正与防止知行脱节、主客观背离、双重人格等“假性认知”现象。实践证明,一切的教育,只有让受教育者体验,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合作探究。

这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生情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在组内或组间进行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前面提到的问题辩论、讨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落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二)角色扮演。

在角色体验中,学生身临其境,使抽象的理论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和认识,培养了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八年级《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九年级《责任与角色同在》等,最典型和形象。

(三)换位思考。

恰当运用角色换位法,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学生既是活动的感受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角色换位法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思品课富有感染力,提高实效性。例如,在上一点提到的教学内容中都可让学生与师长、其他社会角色互换的体验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四)评价激励。

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积极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进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积极成功的课堂评价能营造特别的情境氛围,我们不妨从“艺”、“励”、“异”等方面做尝试。

1.“艺”。

现在课堂上存在大量廉价、夸张的表扬现象,如:“棒!你真棒!”、“好!真好!”,让学生边说边鼓掌等,并且多次重复。这就大大削减了激励的成本,势必也降低了激励的功能,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下降。经过锤炼、艺术化的课堂评议应是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它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2.“励”。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答错问题后,老师不应立即道破真情,马上加以否定,而应在肯定后再提要求、指方向。这样先扬后抑的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主动修正错误,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异”。

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11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建立师生之间、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好情感氛围,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环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应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合理的教学情境呢?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入手。

一、创设故事情境

一般来说,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讲故事来给学生教授知识。洛克曾经说过:将每名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是老师的成功之处。有趣的故事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判断力。因此,教师要将故事引入教学,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学“直面挫折”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讲述居里夫人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居里夫人是著名的科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幼年的居里夫人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一边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赚取生活费与学习费用,一边努力学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她坚持钻研放射性问题,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就能明白,在遇到挫折时不能逃避,要以顽强的毅力来面对,争取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情境具有激发求知欲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讨新问题、学习新内容、获得新感受。对此,教师可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要有计划地搜集相关资料,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轻松学习。

例如,在教学“怎样做一名有正义感的人”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如何与坏人斗智斗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

此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创设情境,不可盲目创设;②所创设的情境要适度,不可过于热闹,以免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③所创设的情境要有意义,不可为了取悦学生而创设。

“情境教学”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篇12

一、创设生活情境,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曾说过:“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 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 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 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运用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思想品德课实践性所决定的。如:在学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 我设计了一个复杂的生活情境来激活学生思维。主人公赵平面临着个人利益与班级利益、班级利益与学校整体利益的双重选择, 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 面对自己好朋友的抄袭行为, 作为学校文学刊物主编的赵平应该如何处理? (2) 面对本班同学的指责, 假如你是赵平你会怎样说服你的同学? (3) 班级利益和学校利益都是集体利益, 当发生矛盾时, 你认为赵平应该怎样做?由于这一情境材料来自学生实际,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发了学生的不同看法, 同时, 多角度多层次的回答也开拓了思路, 提高了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二、创设探究情境, 激发学生探知欲望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 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 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 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这充分说明了“探究”在教学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学习“学会分享”时,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我设计了“一位酷爱高尔夫的犹太教长老, 在一个安息日去挥杆的故事”作为探究情境。启发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 猜一猜:上帝的惩罚是什么?此时,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你一言我一语, 我没有给以正确说法, 而是接着说:上帝的惩罚是这样的———从第三洞开始, 长老都是一杆进洞, 打完九洞长老兴奋异常, 于是决定再打九洞。这时天使又去问上帝:“惩罚到底在哪里?”上帝只是笑而不答。长老打完十八洞, 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 他激动不已。天使很疑惑地再次问上帝:“难道这就是您对长老的惩罚吗?”上帝说:“是呀……”故事讲到这里, 我发现学生满脸的疑惑, 抓住学生的疑惑的心理, 我启发学生猜一猜:上帝为什么要这样惩罚长老?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他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并纷纷举手发言, 在这样的情境下, 学生不仅明确了什么是“分享”, 也进一步理解了生活中“分享”的意义。而且为顺利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表演情境, 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知识

“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根据初中学生自我表演欲强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创设表演情境, 让参与表演的同学从热烈的掌声中体验成功的自豪, 让观看表演的同学在喜悦中放松身心, 从而引导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地参与教学活动, 感受学习的快乐。如:在学习“我与老师交朋友”时, 我设置了这样的表演情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演“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组模仿陈佩斯、朱时茂表演了“警察与小偷的关系”、二组则表演了“毕恭毕敬的上下级关系”、三组表演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根据三个小组的不同表演, 启发学生思考, 现实生活你渴望哪种“师生关系”呢?该“情境”的运用渲染了整个学习过程, 不仅是角色扮演者, 全体学生都在特定情境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 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自身体验中明确了“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了锻炼, 潜能得到了释放, 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创设影像情境, 让学生置身情境中解决问题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于中学生处世甚浅, 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 运用多媒体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把静态枯燥的教材融入到三维空间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增强明理和导行的效果。如在学习“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时, 由于中学生对美学方面的知识储存得比较少, 再加上真正地走进大自然、观赏大自然的机会也不是太多, 所以, 只凭几幅图片和语言是难以让学生明确理解这一教学重、难点的, 于是, 我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 将因“远近距离不同而看到的平度大泽山的一组图片”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思考: (1) 观赏大自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2) 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呢?在学生纷纷议论的基础上, 我将“平度实验中学校园不同季节的一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 鉴赏大自然的美还与“时间”有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风景优美的九寨沟”, 在学生的一片惊叹声中, 引导学生学会了鉴赏大自然的美, 也陶冶了情操, 更增强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上一篇:地域性策略下一篇:广告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