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设计(共12篇)
学习材料设计 篇1
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习材料的设计选择成了教师课前思考较多的问题。但综观我们的课堂却发现, 有时一个好的材料会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了使用的效果。
[片段一]北师大版一上教材“减法的认识”。
上课伊始,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出一棵大树, 然后把苹果一个一个地往大树上贴, 共贴了5个, 贴好后充满深情地说:“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 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你能把看到的信息用一句话说出来吗?”
生:1+5=6。
师 (惊讶) :1棵大树加5个苹果吗?
[分析]这是减法认识的第一节课, 原意为“果树上有5个苹果, 摘下2个, 还有几个”。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从5里去掉2”, 教师把静态的摘果子图进行了动态化处理:先呈现果树上有5个苹果, 通过说一说来理解总数5, 然后再摘下2个苹果……这样有步骤分层次地呈现材料, 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理解减法的意义。但因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使“果树上有5个苹果”这一材料没有完整的一次性呈现给学生, 而让学生经历了1棵大树、5个苹果两个层次的感知, 导致我们的教学陷入了“1+5”的困境。
[片段二]人教版三下教材“小数的加减法”。
完成例题的学习后, 教学进入了应用练习阶段。教师挂出一块小黑板, 小黑板上用透明胶粘着三本书:学生的数学书、作业本、口算训练本, 并在相应的位置分别标上了单价:数学书5.3元, 作业本4.7元, 口算训练本3.4元。
师:从小黑板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
突然, 一学生举着手中的数学书叫道:“老师, 我们的数学书不是5.3元, 是4.45元。”
另一生也跟着叫道:“老师, 我们的口算训练也不是3.4元, 而是3元3角5分。”
在这两位同学的“启发”下, 学生不再关注什么数学信息、数学问题, 而是都忙着去验证标价了。
教师面露愠怒, 说:“这个问题先不要管了。”
[分析]教师原想利用这三本书的单价, 让学生提出求和、求差的数学问题, 然后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素材作为学习材料, 教师本意是想体现在生活应用中解决数学问题。因为考虑到三下的小数加减法是借助人民币“元、角”来理解算理的, 而且只是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同时为了兼顾退位、进位, 所以就将数学书、作业本、口算训练的单价进行了调整取舍。谁知, 面对真实的书本、作业本、口算本, 学生本能的反应是拿起了实物。于是, 求真的本性让孩子的探究指向产生了偏移, 教学走向了“意外”的生成。
[片段三]北师大版四上教材“乘法分配律”。
师:上面的图形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请列式计算。
生1:5×4+4×4=36 (个) 。
生2: (5+4) ×4=36 (个) 。
师:5×4+4×4=36, (5+4) ×4=36, 所以我们可以说:5×4+4×4= (5+4) ×4, (5+4) ×4=5×4+4×4。
师: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写吗?
(学生开始写这样的算式。教师请部分学生把算式板书到了黑板上)
生: (5+8) ×8=5×8+8×8。
生: (2+3) ×4=2×4+3×4。
……
师:请大家检查一下, 上面的算式都写对了吗?
生: (2+3) ×4=2×4+3×4这个算式错了, 因为 (2+3) ×4这里面没有两个数相同。
(上课教师愣在那里半天没反应过来)
[分析]为了简便, 教师对教材中的“墙壁有多少面砖”的主题图进行了简化, 通过“每行蓝正方形5个、红正方形4个, 共4行”的长方形图, 让学生计算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从而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初步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原型。这样一来, 图是简单了, 列式数字也简单了, 但提供的范例却使乘法分配律的模型蒙上了非本质的元素。因为4个红正方形和4行刚好数字相同。于是教师要求学生写像“这样”的算式时, 学生理解“这样”的限定被宽泛了。
[启迪]
数学教学是借助数学事件对学生内部数学知识结构进行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设计, 需要安排好内部学习过程与外部教学事件之间的匹配关系。有效数学教学的可能性依赖于学习的外部事件与内部条件之间支持的程度。教学外部事件与学生内部学习需求状态越是一致的话, 那么, 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外部教学事件是学习的外部条件, 它包括了组织策略 (教学材料的组织与排序) 、传递策略 (教学材料实际呈现的方式) 和管理策略 (材料提供创设的学习氛围等) , 它们直接影响着学生借助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什么样的学习体验。因此对外部事件教师需要加以控制, 尤其是外部事件的一些细节, 它直接导致外部环境的质量。
1.材料设计需关注内容的组织策略
影响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首先是外部材料的内容组织。材料的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例子, 它承载的是数学的原理。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 材料内容可以不同, 但对数学原理掌握的目标要求是相同的。教学是填补教学目标和学生起点行为之间差距的过程, 材料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直接影响着差距填补的效果。由此组织策略强调数学材料的内容组织必须从目标出发, 让材料围绕教学目标, 服务教学目标。如片段三中的材料, 教师更换了主题图后, 导致材料和原理之间对接有误差, 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原型的体验产生了偏差, 目标与部分学生起点行为之间差距的填补产生了困难。因此数学材料的设计需要关注材料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逻辑性, 关注材料与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方法的匹配性。
2.材料设计需关注内容的传递策略
影响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不仅有外部材料的内容, 还包括外部材料内容的呈现方式。如片段一的过程, 因为教师材料呈现的方式从1棵树上有5个苹果, 变成1棵树→5个苹果, 这样歪曲了学生学习内部过程的体验, 混乱了教学内容, 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 从而导致学生“1棵树+5个苹果”的结果。可见数学材料设计的质量, 不仅依赖于材料内容的组织, 还依赖于材料传递的方式。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合适的传递方式, 好比机器零件组装发生错误, 同样不能使机器运转。材料的设计不仅要关注显性的东西, 还要关注隐性的东西。
3.材料设计需关注内容的管理策略
学生的学习是对当前材料与过去经验的沟通, 与它相伴的是学生的情绪。学习材料进入学生的视野时, 首先启动的是学生的情绪, 其次才是思维。当材料刺激让学生有了更多非思维的体验时, 学生就会在情绪的影响下去关注那些非思维的刺激。因此, 材料的管理策略说明材料的设计还需关注材料提供创设的学习氛围。如片段二中的材料, 它创设了与学习无关的氛围———学生对书本价钱的质疑, 这样就导致了学习的无效。影响学生如何加工信息与建构意义的因素是很多, 既包括了学生获得新的概念、技能和态度的方式, 还包括他们各自原有的学习状态———兴趣、动机、旧知、文化背景、学习策略等。因此材料的传递既要有知识的逻辑关系, 还要关注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
一个个细节构成了材料的精妙, 一个个材料完美了教学的环节, 一个个环节成就了课堂的精彩。因此, 对于学习材料的设计, 教师需要关注细节,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美丽。正如一位教育专家坦言:“细节, 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 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细节的处理, 堪称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志。由此我们认为材料的提供要关注细节, 千万不要因为细节问题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学习材料设计 篇2
一、【设境示标】
阅读赏析:媒体展示8条关于学习的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思考感悟:上述这些名言给我们大家有哪些启示呢?
交流畅谈: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感悟,自由讨论并择优交流。
归结导入:以上名言都强调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勤奋,注重方法。推而广之,用之于我们学习,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善于学习。那我们为什么要勤奋学习,善于学习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本课第二节。(同时板书课题)
展示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等教具展示或语言直接陈述教学目标。
二、【体验反思】 畅谈我们的学习
情境展示:媒体展示《愉快的校园生活》一些精彩的场景或画面。
设疑导思:◆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又到中学,我们大家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生活了近十年,那么现在我们回想反思一下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学习呢?
思考畅谈: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和反思相互讨论,合作探究,自由畅谈。
归结明确:学习是我们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学习能让我们获得充分发展——掌握知识让我们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增长才干让我们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激疑再思:学习的意义如此之重大,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呢? 对比畅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P37“两类学习行为对比”畅谈看法,选择并进而确立正确的学习行为。质疑三思:◆从具体的行为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一贯的态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既然刚才我们大家都毅然决然地选择“B类学习行为”,那么我们对于学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树立什么样的观念呢?能举例说明吗?
科学设计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篇3
一、精选内容,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的劳动,会让学生厌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保证。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教师首先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选择具有一定思维含量、有一定讨论价值的问题在学习的难点、疑点、兴奋点处设计合作活动,组织合作学习。设计的问题最好能围绕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这对于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培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学生学完了全文之后,教师并没有因课文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抓住疑点让学生进行交流: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有没有其他选择?他们为什么主动选择跳崖?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感悟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狼牙山五壮士》,而不叫《狼牙山五战士》的真正内涵,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
二、指导有法,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改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过程的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仍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同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1.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具体的目标,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例如进行《鸟的天堂》一课教学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可按以下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2)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的感受?(3)文中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没加呢?
2.关注合作学习的进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但要来回巡视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还要深入合作团队,随时关注各组存在的问题和组际间的学习动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调整活动策略,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当发现个别组员意见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仔细阅读,相互启发,求同存异;当一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消极时,或因小组竞争而产生不正当摩擦时,教师要循循善诱、有效教育、科学协调,使各合作团队更和谐相处;当发现学困生在小组中处于从属地位,在合作学习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时,那么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这些成员,敢于挑战自我,表现自我。
三、评价有方,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要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部分教师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所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合作的态度、实践能力的评价,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的参与热情。而应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更多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等表现。只有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相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精神。
学习材料设计 篇4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的材料公司, 拜耳材料科技还积极为“绿色奥运”贡献力量, 将其高科技涂料解决方案运用到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及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另外, 拜耳材料科技的聚碳酸酯板材还用于沈阳和天津的体育馆及青岛的帆船中心, 聚氨酯隔热系统应用在上海同济大学文远楼的改建项目及唐山居民楼的改建工程等项目。
除了材料的绿色应用外, 拜耳材料科技还在上海的一体化生产基地率先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降低能耗, 如在TDI生产线上使用了光气工艺流程的世界级工厂, 能够减少80%的溶剂用量及40%的能量损耗。另一个创新的生产工艺是用在TDI和MDI生产线上的氧气去阴极化技术, 相比原来的工艺, 该技术能够节约30%的能耗。
IMS 学习设计规范与教学设计 篇5
龙科峰 孙迪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100875 【摘要】学习技术规范的应用是为了保证e-learning中的学习资源更大程度的共享,但是当前的学习技术规范主要关注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对学习活动的描述,这就 使得各种e-learning活动设计的成果不易共享和重用。基于这种情况,全球学习联合机构(IMS)制定了学习设计规范(LD规范)。LD规范不仅能 描述学习内容,还能描述学习者和教师所进行的活动,保证学习管理系统对这些设计成果进行共享和重用。本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LD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了LD的创建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LD与教学设计的关系,以及学习设计中有待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学习设计;教学设计;e-learning;学习活动
1.学习设计规范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e-learning的广泛开展以及各种e-learning规范和标准的应用推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和重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成立于1997年的IMS全球学习联盟(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是e-Learning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织,致力于发展及推广网上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技术规范。IMS有两大目标:一是达成分布式学习环境中的应用系统或服务的互操作性,进而定义和开发出所需的技术规范;二是协助其它单位,将IMS规范纳入产品或服务中。由于IMS并非开放性组织,其所制定的规范还要送给正式的标准研究单位,如IEEE等,经由公开、公正的程序来讨论和审核,并经过委员投票同意后才能成为正式规范或标准。作为目前世界上对e-Learning标准投入最深最积极的组织,IMS制定出的规范类别也最多。但是,以前的IMS学习技术规范大多局限于追踪个别化学习,仅仅允许一些简单的资源排序及学习内容的描述,并不支持多角色的协作学习和大量教学模式的应用,缺乏对教学方法、策略、目标和教学活动的统一描述。这导致了应用符合这些规范和标准的e-learning平台时,只能以一种固定局限的教学模式再现课程。这与现实中多角色互动的教学实践相去甚远,而且在教学模式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每一种教学模式分别进行平台实现,其效率是极低的。不言而喻,当前的e-learning规范的发展方向必然要扩展到包含多种角色的互动和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因而,荷兰开放大学的Koper 与Olivier所建议的学习设计规范(即IMS Learning Design)应运而生,并得到了IMS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推广。IMS的学习设计规范是建立在荷兰开放大学的教育建模语言(EML)基础上的,加入了一种类似HTML的内容模型来支持行为,整合和扩展了IMS现有的相关规范。IMS于2003年2月13日公开发布了学习设计规范1.0版本。
学习设计规范提供了一种描述方法,说明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以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习活动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它能够模拟多角色的教与学过程,也支持个别化 的学习进程和大量在线教学模式的应用。学习设计以一种灵活通用的语言对教学模式进行完整、抽象和方便的形式化描述,同时包括电子邮件、讨论或者公告等特定 的服务,尤其在针对学习活动的描述中,将活动与活动的组织架构相分离,进而与角色和资源相分离,提高可重用性。遵循学习设计规范的系统则能够理解这些描 述,保证学习资源的高度共享和重用。
2.学习设计规范概述 2.1学习设计的概念模型
在学习设计规范中使用了UML图来表述它的概念模型,反映规范中各个类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见图一。
图一 学习设计的概念模型
如图一所示,学习设计规范的核心概念是:无论在何种教学模式中,一个人都会承担一个角色(这个角色通常是学生或者教师),然后根据各自的角色在环境中进行 学习活动或支持活动,同时生成活动的结果,其中环境包括适当的学习对象和进行活动时所使用的服务。在学习设计中,角色在何时进行何种活动是由方法或通知决 定的。
图 中的方法是为了使学习者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设计出来的一组教学方案,同时也规定了学习者能够使用该方法的先决条件。方法的描述采用了戏剧的术语,一个方 法包含一个或多个剧本,如果含有多个剧本则各剧本并行执行;一个剧本包含一个或多个幕,有多个幕时各幕顺序执行;一个幕又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角色分配,如 果有多个角色分配时,各个角色分配并行执行。另外,角色分配只能包含一个角色和一个活动(或活动结构),说明该角色进行的活动,这在图中没有显示出来。学习设计规定一个人被赋予角色后才能参与活动。图中明确定义的角色有两种:学习者和教师。其实每种角色还可以包含子角色,但是规范中没有定义子角色名称的术语,而是让学习设计者自己命名。例如协作学习的设计方案中,可能就会将学习者定义成各种子角色让他们分别承担。
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角色与环境的连接。它包括学习活动和支持活动两种,学习活动是以文本或多媒体的形式说明学习者如何进行活动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而支持活动规定了教学支持角色所进行的活动,以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多个相关的活动可以组合成一个活动结构,它可以是顺序结构或者是选择结构,前者的角色按预先定义的顺序来完成结构中不同的活动;后者的角色可以任选一定数量的活动,这个数量是预先规定的。
环境由学习对象和服务组成。这里的学习对象是指在学习活动和支持活动中使用的可重用的和可寻址的数字或非数字资源,例如web页面、书本、制作工具(文 本编辑器等)、仪器(显微镜等)、试题等等。服务则是用来支持教学过程的工具,例如聊天室、论坛和邮件等,这些工具是由学习管理系统提供的,设计阶段的服 务只是对这些工具的抽象描述,学习设计在某个运行时环境中实例化之后才赋予这些工具的URL。服务可分为四类:邮件服务、会议服务(实时会议、非实时会议 和通知等)、监控服务和索引搜索服务。
属性是用户和角色档案的组成部分,通过属性可以监控、评价、个别化用户和角色。学习设计支持局部属性、局部个人属性、局部角色属性、全局个人属性和全局 属性等五种,多个属性可以组成一组。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查看和设置属性,学习设计提供了一些全局元素,包括属性的设置,属性的查看,属性组的设置和属性组的 查看等四类。
角色执行活动后会生成一些结果和事件,包括某项活动、某一幕或一个剧本的完成,某项条件变为真,某个属性值被修改等。这些结果和事件可以触发一个通知,使角色执行一项新的活动,例如一个学生完成一个活动后(这就是一个结果),他自己或另一个学生和老师就被通知可以进行下一个活动。通知的机制也适用于后一 个活动依赖于前一个活动结果的适应性任务环境的设计。
学习设计可以分三个级别实施:级别A、级别B和级别C,级别依次增高。图一呈现了级别C的所有类,在级别B中不包括通知,而级别A不包括通知、属性、条件和全局元素。2.2学习设计的信息模型
学习设计的成果主要是以xml文档的形式保存,因此用树状结构描述的信息模型更容易实现学习设计的xml绑定。
图二 LD的树状表
(*:出现0或多次,+:出现1或多次,?:出现0或1次)
如 图二所示,学习设计文档的根元素是learning-design,它下一级的title表示学习设计的题目,具体的值只能是字符串类型。
learning-objectives(学习目标)、prerequisites(先决学习条件)和metadata(元数据)分别包含相应的说明信 息,他们的值除了字符串类型以外还可以引用一些单独的多媒体文件表示;components(组件)和method(方法)是两个相关的元 素,components相当于一个变量声明和初始赋值的地方,只说明学习设计中使用到的角色、活动、环境和属性,而角色在什么环境中执行什么活动则在 method中说明。method在概念模型中已有介绍,这里值得注意的是play(剧本)、act(幕)和role-part(角色分配)的同级元素中 都含有一些完成该活动所需条件的元素(分别是complete-unit-of-learning、complete-play、complete-act)和完成活动时所触发的事件元素(on-completion),这些元素就控制了各个活动之间的转换。
在级别A的学习设计中,学习者可以按既定顺序完成一组活动,或者有选择的按任意顺序完成这组活动,但总得来说都是线性的,不能在活动之间的来回跳转。级别 B中包含了properties(属性)和conditions(条件),可以将一些控制变量记录在properties里面,通过conditions 的if元素判断这些控制变量的值,以决定触发相应的活动跳转,这样就可以实现活动的非线性执行,丰富所支持的教学模式。级别C增加了 notification(通知)元素,能够基于一定的事件来给角色发送消息或启动一个新的活动。级别C比级别B高级的地方在于,级别B只能基于 properties的值来执行活动的跳转,而级别C不仅可以基于值,还可以基于活动的完成和属性值的设置等事件来执行操作,另外,级别C执行的操作除了 活动跳转还可以是发送消息。
2.3学习单元
在学习设计规范中提出了一个学习单元的概念,指任何在教育或培训中使用的有界块,例如一门课程,一堂课等。学习单元不仅指学习资源的集合,还包括各种活动(问题解决的活动,搜索活动,讨论活动,互评活动等等),评价,以及教师进行服务和支持活动的工具。学习设计的主要用法就是将学习设计包含在内容包装里 面,从而建立一个学习单元。内容包装可以使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之间交换,它不限定被包装的学习资源的具体内容和格式,而是通过定义一个统 一的结构将不同的数字化资源包装起来。学习设计的内容包装推荐使用IMS内容包装规范。可以认为,学习单元就等于学习设计加内容包装。下图显示了学习单元 的结构。
图三 学习单元的结构
从图三可以看出,学习单元与传统的内容包装结构很相似,整体是一个包交换文件,里面包括xml格式的内容清单和实际物理文件两个部分,特别的,学习单元 的组织结构中包含的是学习设计元素。学习设计的结构是按上节介绍的信息模型组织。资源则包含了所需的物理文件和支持平台地址的引用。
2.4学习设计的实施
学习设计的实施可以分为三步:创作、生产和发送。
创作是完成LD实例文档的过程。首先以文本的形式介绍这次设计的标题、提供者、教学方法、内容、学习目标、角色、学习内容的划分、学习服务/设备/工具 的使用、学习活动流程划分等;然后根据这些介绍画出UML的活动图,主要是描述出各个角色所进行的活动流程;最后是将上面的信息转换成xml文档实例。
生产是为了完善创作阶段生成的xml文档,相当于出版行业中将作者的手稿装订成册的过程。进行生产首先得利用IMS提供的schema来验证创作的 xml文档的有效性;其次是为了简化发送阶段所做的一些预处理,包括角色的和属性的定义存储、条件表达式的求值和通知实施方法的选择等;最后为学习设计分 配使用者,学习设计使用了“运行(run)”的概念来表示学习设计和分配给这个学习设计的使用者的结合。
发送是学习设计的实际执行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主要工作是给用户提供的个性化视图,也就是根据学习设计的文档、用户的角色和用户档案数据,给用户呈现他 所应该用到的活动树、服务树、学习内容和偏好的字体颜色等,另外,一些触发事件也能动态的改变用户的视图。在发送阶段也有角色的人员分配问题,与生产阶段 仅仅为用户分配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不同,发送阶段是负责是子角色的分配,因此分配者更需要教学设计知识和对人员的了解。用户角色在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会改 变,这也需要运行环境能相应调整用户的视图。
学习设计的实施工具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工具功能有限,需要集成其他的系统,例如门户系统、学生管理、学生注册和邮件等服务系统,这就需要处理好学习设计的运行与这些系统的接口问题。
2.5 学习设计的创作实例
创作一个学习设计一般分为介绍、画UML活动图、编写XML实例文档三个步骤。下面我们阐述一个学习设计的级别A实例——机翼中的燃油阀移除,这个例子是由波音公司的Travis Carlton提供的。
(1)介绍
本例子的题目为“波音燃油阀的移除”,学习目标是学生能够从虚拟的机翼中将燃油阀移除,设计中只涉及到一种角色:学习者,学习者采用了非协作、自定步调和 个别化的学习方法。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是一本《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学习活动流程由三个模块组成:介绍模块、课程模块、测试模块,具体流程如下:
模块1:燃油阀介绍
燃油阀课程介绍、燃油阀操作理论 模块2:燃油阀课程
燃油阀和数量转换器的组成、燃油系统故障、燃油阀移除程序(预备、移除阀门、移除转换器、移除燃油阀)
模块3:测试
知识测试(燃油系统组成、燃油系统故障)、移除操作模拟测试 上述三个模块是顺序的关系,不能颠倒和跳跃,模块2中的“燃油阀和数量转换器的组成”和“燃油系统故障”这两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可以任意选择。
(2)画UML活动图
下面我们在上述介绍的基础上画UML活动图并对环节进行说明。活动图以顺序或平行的方式呈现活动,允许进行活动的选择和嵌套。本实例中的活动都是学习活动而没有支持活动。
图四 波音实例的UML活动图 学习者进入介绍模块,依次学习“课程介绍”和“操作理论”两个环节,然后才能进入课程模块,因为“组成”和“故障”两个环节的先后次序是非固定的,此时,学习者面临着两种学习次序的选择,完成其一即可,上图中则以选择结构对这两种选择进行了呈现。学习者完成前面所有的环节之后,才能进入“燃油阀移除程序” 环节,如上图所示,“燃油阀移除程序”环节中的子环节是顺序的次序呈现的,这说明学习者要严格按照先后次序对相关的子环节进行学习。测试模块也是要求学习者按照顺序的次序进行学习,这里不再赘述。通过测试模块之后,整个课程的学习才能结束。
(3)XML实例文档
这一步是要以介绍和UML活动图为基础,将它们转换为XML实例化文档。步骤1:
将XML文档的标题
,本步骤具体文档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