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精选12篇)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 篇1
由于高中政治学科的理论性强、教学工具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在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就如何适应新课改、实践新课改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1.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加强学习
教师要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意识,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重要影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有些教师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的将学生进行规范,甚至是有创造性地按自己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格式化。
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行动。学习《考纲》,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学习课程理论,课改信息,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2.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多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教师应积极参加市、县培训,对自己的目标要高标准,多层次,突出实用性。多与兄弟学校,同行交流经验与心得体会,学习他们的长处。例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如果有把握不准的地方,可多听听其他教师的课,以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3.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事
高中教师应加强对时政的密切关注,能把时政材料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分析,有助于学生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的意识。例在学完了《经济生活》中的“国家宏观调控”后,结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卖粮难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的结论,并且让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由于事例大多数从学生身边、电视和报纸上获得,学生非常感兴趣。
二、教师加强对教材的把握
部分教师在备课之前,习惯参考现成的教案书或网络上的教案,没有对考纲、教材等进行系统的了解,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全面、深入。因此,要加强对教材的把握,首先要研读教纲。只有认真研读教纲,才能了解课程编写的背景、标准,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开设本课程的根本目的等;只有认真研读教纲,才能了解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整体;只有认真研读教纲,才能加深对教材具体知识的理解,便《经济生活》中关于“信用卡”的知识,教纲给我们提供的教学资源链接中,解释了信用卡最常用的是银行卡,包括狭义的信用卡和借记卡。
加强对教材的把握,还应该研究高考试题。如果对每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认真分析,对高考试题中涉及的考点进行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有针对性地对常考考点引导学生重点把握。例《政治生活》中关于政府和党的相关知识就是四川高考常考的,例2006年36题(3)题的设问是“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财政支农的职责,以及怎样才能履行好该职责”,2012年38题(1)题的设问是“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
三、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我们只有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等情况,结合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等特点,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对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的课,可采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例《经济生活》中“消费类型”。对教学中相似的知识,可采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学生归纳比较就会发现均存在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但又有区别,且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分析归纳能力,同时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内容容易产生分歧的地主,可分组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文化生活》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如何看待中学生在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到饭店请客吃喝的现象,可分组探讨。例《生活与哲学》中“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举例: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在一部小说写作中需要细腻描写一个人被踢后的感觉,但因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实在难以下笔,于是走到大街上,正好遇到一个乞丐,就说“你踢我几脚,我给你钱”。讲到这,可能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讲“:神经病!”对学生的如此反映,教师不需加以批驳,而应适机提出问题“:被多数人看作是有神经病的莫泊桑,为什么能成为著名小说家?”“他跟别人有何区别?”问题一提出,学生之间果然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课堂行进中,有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分散了,教师可采取齐读等方式,提醒学生把注意力回到课堂上来。在新课结束时,让学生作总结,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才是课改的本质功能,而这样的功能体现在做好课堂教学的转变中。教师要以对促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发展,体现课改的理念,实现课改的目标。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本文主要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教材的把握、改进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关键词:课改,素质,教材,教法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 篇2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能否发挥及其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以往制约中学思想政治课效益提高的最大因素,莫过于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讲理论、背理论、考理论”,与学生成长脱节,与社会生活脱节。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如何组织教法值得我们探讨和反思。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政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生剂,现行的政治教学日益符合时代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的改革及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唯分数”论的传统教育评价观还不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对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探索之中。如何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搞好政治教学,依然是广大教师需要孜孜不倦求解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教学 政治教师
一、实现书本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位的转变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制约下,过分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虽然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而且这种改革一次比一次更重视人的资源的开发,但以谁为教育本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又一次进行的课程改革,旨在实现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到关注人的发展的转变,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为此,我们必须: 第一、确立新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把学生看 作人还是看作物。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在口头认为学生是人,而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把学生当做物摆布的现象,彻底改变把学生当着消极被动接受知识、应付考试的“存储器”的一切做法,把学生当着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上,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转变。第二、确立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往往只专注知识和技能,甚或只专注考试分数,只重视人的工具价值。较少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事实上,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之中的。我们必须明白21世纪的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更不是单纯地追求考试分数,而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确立新的教师观和教学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知识的宝库、活的教科书、知识的化身。没有教师的教,学生难以学到知识。课堂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教代替了学,会教才会学,教会就是学会,学会就是教会。形成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分数中心,学生和教师均成为分数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转,教什么学什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教支配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单边活动,学的独立性、品格丧失,最终导致越教越不爱学,越教越不会学。甚至 2 造成师生对立,引发各种难以根绝的矛盾、后果。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上课不是单项的付出,而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教师应是“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学的主导,学生应是主体、主角。上课对学生而言,主体得到突现,个性得到展示,创造性得到发挥;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努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我们应在诸方面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实现由书本位到以学生这一人本位的转变。
二、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教材特别是国家专门机构审查通过并在一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教科书,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凭其而教,学生依其而学。在传统意义上,一直奉为圭臬,极具重要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政治学科就更为突出,政治教师既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马列主义的义务宣传员,既充满自豪感,又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宣传纪律,不得越教科书雷池半步,并且只能按要求进行“灌输”。刻板的规定,导致政治教学明显的“教死书,死教书”、“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倾向,弊端尤其突出。如此情况,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还有一定的市场。必须坚决予以扭转,其最为有效的做法就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首先,“用教材教”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使然。思想政治新课 3 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思想政治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目标。这一规定同时也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学不可以再走纯知识化的老路,不可以继续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附属品。现行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迅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恢复其应有的地位和功能,实现其固有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功能和目标决定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可变性;教学过程的机动性、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先进性。思想政治教材仅仅是实现其根本目标的基本依据,而非唯一凭借,必须依据学生实际增添鲜活内容。做到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其次,“用教材教”是新的教材观使然。从新的课程理念和时代发展要求来看,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亦呈下降趋势。新的课程标准已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了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新编思想政治教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了。从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教材特别是思想政治教材应不断加以开发和建设,以体现时代要求。教材原本不是圣经,应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建设。广大教师虽说不是教材的编写者,但完全可以成为教材的建设者。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可以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并发挥积极作用。再者,“用教材教”是思想政治课固有特点使然。思想政治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于最直接地培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美的品质高尚的人格,其实现过程必然是 4 动态性的。而思想政治教材则相对固定不变。如若刻板地使用一册相对不变的教材,那是万万不能适应动态性的灵魂工程建设之需要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用出个性化,用出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简单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新课程改革时刻,如若再简单地生搬硬套,机械地“玩条条”,那怎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怎能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那又将是多么的不切时宜、落后和可笑。
三、实现纯知识化课堂教学到课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转变。
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根本转变,必须以素质化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取代单一的机械的纯知识化教学。这势必要求我们做到:
第一、确立新的认知观。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学生这一认知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存储知识,充当“存储器”,而是学会探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必须克服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和死记硬背,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分数的束缚,做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第二,高度重视并搞好活动课教学。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新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用活动替代了以往的课后练习。这是一种新型的更为别致的练习,这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而作出的 5 重大改革,为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觉悟创造了实践机会和具体前提条件。新教材对活动的安排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耀眼的亮点,得到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充分肯定。为保证活动课的有效开展,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特意规定用总课时20%的时间开展活动或进行实践,可见对活动课的重视程度。活动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还在于活动本身的特殊功能。有专家言:活动是沟通青少年心理与社会的桥梁,是合成理性行为与境遇性行为的反应堆,是感悟人生与体验人生的场域,这是很有见地的。对青少年来说,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特殊心理变化历程,需要适当的形式予以修炼,而活动恰恰为青少年锻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会。青少年学生大可通过活动的参与,探究、体验、感悟人生,获取终身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品德。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象等活动成分,而且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究针对性,讲究实效性。
第三,改革现行评价方法,倡导多样化教学方式,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思想政治课评价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挥棒,直接关系到改革的进行和成效。其“评价方式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坚决改变以死记硬背为主的纯知识性考试,坚决改变单一追求考试分数的评价标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努力营造有利于老师大胆改革,开动脑筋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探究、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科学的教学理念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要上好每一节课,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转变角色,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的定义为:教学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有也不需要有师生的平等。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果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政治课教学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的转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必须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及时调整,重新定位,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实现“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把学生推上“舞台” 7 由他们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又要当好“导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
2、认真组织讨论活动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下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人为本增强了学生讨论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讨论活动课为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运作载体和平台,使学生在特定具体的情境中,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去发现、感受、体验、探究与合作,从而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优化心理品质,培育健全人格,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充分重视讨论活动课,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与学习、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确定主题,精心组织,采用“游戏竞赛”、“演讲比赛”、“专题讨论”、“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形式,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和发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教师的教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学,作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 8 实际,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研究型、参与型、体验型、实践型的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我对课改的思考认为,作为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师在应对新课改中固然有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如果我们能主动地去改变教学理念与相关的教学方式,教学就会有转机,正如“穷则变,变则通”,在新课程改革有序进行的过程中,作为主战场的教学改革,理应成为我们各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也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此次课改的重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有一个质的飞跃,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教育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新课改下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 篇3
(一)政治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当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政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乡土案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促进学生根据已有的直接经验来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促进学生从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中完成个体对其意义的选择。只有当政治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时,思想政治教学才可以引导学生走出代际之间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冲突,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去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成为完整而充满个性活力的学习主体。
(二)政治教师要由“包办者”转变为“仲裁者”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确立与学生平等的新观念,克服包办学生学习的传统观念。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诱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把师生置于平等交流的地位,对问题情境进行充分的双向交流,让教师的话语在学生头脑中引起波澜,驱动学生的内在思维机制,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起认知冲突,从而达到同化或改变原有认知图式的目的。这更需要政治教师成为课堂关系中平等融洽的仲裁者。
(三)政治教师要由“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转变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
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努力成为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师,新课改的推行给政治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自己的研究者身份,才能成为课程实施与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成熟的政治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不仅具有有效的经验行为,更应该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完善教育实践。如果政治教师不把教育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本身会失去思想和发展的活力。政治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更有创见。政治教师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
(四)政治老师要由“理论的传道者”转变为“生活的实践者”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对学生能够造成直接的影响。新课改注入了较多的人文色彩、民主色彩,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被视为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传授理论,更是通过生活上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此时,担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中学政治教师更应该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因此,政治教师不能只把书本上提及的理论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
(五)政治教师要由“教科书的使用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中学政治教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去判断学生的环境因素,并根据存在的教学情境作出适时的调整。具体说来,中学政治教师要在利用教科书这个最主要的教学资源的同时,研究如何按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开发出体现本地、本校特色的本学科课程资源。政治教师应该把本地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增强课程的实践环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不是“戴着镣铐跳舞”的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
新课改给中学政治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思想观念、角色定位、教学方式,甚至教育观等。每一个中学政治教师都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力求成为适应新课程的合格教师。
新课改下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培养 篇4
一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亟须改善的方面:
1. 教学方法改革步子较慢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之深入, 大部分政治教师已经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中学政治教学实践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 仍有部分政治教师不重视或忽视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 这反映出部分政治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 需要加强引导。
2. 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教学手段也日益现代化, 我们提倡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教学手段是以教学目的为服务对象的,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 应该是用在当用之处。
3. 部分教师的知识层面不够开阔, 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教学改革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跨学科知识、综合型的教育工作者, 但目前有些教师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同时又欠缺相关学科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4. 部分教师还暴露出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教育教学能力偏弱等问题
比如, 有的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把握方面缺乏经验, 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较差。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师范教育出现了偏差, 过分强调多媒体设备等新手段的应用, 而忽视了传统技能的锻炼, 造成师范生过于依赖多媒体。
因此, 为改变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政治教师必须自觉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等。
二新课改下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培养
1. 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结构的优化
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未来接班人, 使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中学政治教师主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第一, 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 其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在教育的诸多影响因素中, 能对学生产生最深刻、最持久作用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所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
第二, 理论知识素质。理论知识素质是指比较完善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及其程度, 它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和教育知识三个部分。
第三, 能力素质。教师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扎实的基本功、创新能力、理论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
第四, 身心素质。身体素质是指教师的健康状况, 是教师体质的基本反映。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上具有广延性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付出体力, 更要在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上耗费巨大的心力。因此, 要成为一名具有高度建树意识, 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优秀教师, 必须能够具有与所承担的重任相称的强健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 新课改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培养途径
当下,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 无论是从思想理念, 还是从具体的实施规划,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都被看成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大变革。宏观方面, 必须废除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旧的教育体制。微观方面, 亟需下大力气改善师资队伍的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一支拥有高素质的中学政治教师队伍, 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第一, 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是教师的神圣使命, 但与这个神圣使命不相匹配的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相对不高。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需要教育的改革和完善, 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质量的提高还要依赖社会大环境的变革。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经途径之一就是改善教师的待遇。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最令人向往的职业, 就能使教师安心施教, 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涌入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也就不会再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原因。
第二, 师范教育应具有针对性, 深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教师社会地位及待遇的提高, 是培养教师素质、稳定师心的基础条件。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 要使优秀教师不断涌现, 必须完善师范教育, 使师范院校真正成为人民教师的摇篮。
一是注重培养师范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目前, 师范院校毕业生大多都不愿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一方面是受种种社会现象的影响,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师范院校疏忽了对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良好而充分的职业思想教育,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偏见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有助于学生事先做好心理准备, 迅速进入教师角色。
二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坚持“三个面向”,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以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实现知识教育型向素质教育型的转变, 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还要实现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 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第三, 深化中学教育改革, 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一是要改革教师任用制度。当前, 必须解决的任务就是实行教师聘任制。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 逐步实现教师聘任制。推行教师聘任制的目的是在学校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破除传统的教师终身制, 使学校的人事管理步入合同化、规范化和法律化。同时, 改革教师收入分配制度, 在学校内部贯彻“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原则, 改变以往长期存在的劳逸不均、分配不公、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 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
二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积极倡导尊师风尚, 学校要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 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价值, 进而形成尽职尽责的信念;学校管理者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 调整策略, 改变领导方式, 努力维护教师的切身利益, 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 虚心听取教师的不同意见, 帮助教师进步, 使教师形成主人翁意识;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 科学公正地评估教师劳动, 充分相信教师的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不断创新, 支持教师从事多种专业活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
第四, 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 树立终身教育意识。
一是学识修养是基础。要下大力气丰富自己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 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博采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 不断拓宽知识面,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风格, 由“教”变为“导”, 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是情感修养是重要条件。要培养教师的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 鼓励教师与学生交朋友, 进行“感情投资”,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三是教研修养是关键。教师要勇于进行公开教学, 让自己在同行面前“曝光”, 做好这些的前提是要刻苦钻研教材, 预先准备好教案, 及时总结教学心得;虚心向同行学习, 取长补短;坚持订阅教学业务杂志, 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信息。
中学政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相关,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呈正相关。因此,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无疑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惠军.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罗时茂.素质教育探索[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9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 篇5
在新课改环境下,政治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政治课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全看教师的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
首先是备课的投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但教材的知识结构并不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因为教材的编写还要考虑该门课程的规律、特点和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处理教材和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正迁移。例如: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该框教材的安排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为它首先指出“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再指出“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最后进行本框题的小结。为此笔者作如下调整:先讲“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后讲“ 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最后进行小结。这样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正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原因,有利于突出这个教学重点。同时还能起到分散“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一难点的作用。在讲授某些新知识的过程中,尽管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提取和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即在已有知识与新授知识内容之间架起桥梁来降低衔接的难度,以及时唤醒、运用那些与新授知识内容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步启发学生完成学习迁移。例如:在讲述“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时,教材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学生一时难以理解,于是笔者就设计:①货币是如何产生的?②金银为什么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通过启发学生思维,结论就很容易理解:由于金银在货币产生之前在自然界中就已存在,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是由于金银具有质地均匀、体积小、价值大、便于分割、易于携带等天然的特性,使它们天然具有充当货币材料的优点,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以及货币与金银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教材中各知识点虽保持相对独立,但它们之间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只有弄清相关知识点的异同,才能增强认知结构中知识概念的可利用性、清晰性和稳定性,才能促进学习迁移的完成。因此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比较方法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迁移的频率,形成迁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通过运用学习迁移方法来掌握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
例如:商品和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变化、运动和发展,规律和规则,民主和专政,国体和政体等都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学生完成知识间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然后是教学内容的投入。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我摸索着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要跟上时代的脉搏。用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最新的事实去说明老问题,证明老原理。为此,我特别注意时事政治方面的学习。坚持看报、收听广播、收集国内外重要新闻。遇到与讲课有关的材料,就把它摘抄下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看了文献电视片《邓小平》就将其中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结合到教学中,充实到课堂上,这样不仅能增强说服力,还会使学生听了有新鲜感。所谓深,指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在求深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广度。有的地方要突破教材的框子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了避免空洞,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原则。例如讲哲学原理需要联系实际,讲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更需要联系实际。既要联系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对于东欧的巨变、苏联的解体这类现实问题我也不回避。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就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说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这种情况正是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表现,是正常的。而在讲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时,一定要联系国际上这些新变化。这样既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又解决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坚定了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空洞,学生听了是信服的。
第三是教学方法的投入。除了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教学实践中,我苦苦地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即启发法、灵活法、解扣法、讨论法、身教法、图示法等。我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真正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真正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为了启发学生的兴趣,我一方面力求选择准确生动的例证,另一方面力求语言的生动有趣。我试验着在语言组织、表达情感、手势动作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在讲课中,能用生动通俗语言表达的,就不搬用晦涩的术语,尽力做到语言活泼而有趣味,情感饱满真挚。此外,我还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讲课中我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就是“为什么?”“怎样理解?”“表现在哪里?”而且我总是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这样课堂上就不再是你管讲,我管听的被动局面,而是上下情感交流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灵活方法,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取舍;根据不同的教学反馈,来安排讲课内容的详略。在讲解原理的方式上,有时先结论后展开,有时则通过事例引出原理。有时是由抽象到具体,有时则由具体到抽象。有时通过问题把要讲的全部内容逻辑地串通起来,有时还需要对教材本身的内容作一定的调整。总之,各个不同的环节我从不千篇一律使用一个模式。这种做法得到同学们的认同。解扣法就是解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扣子,解理论理解中的扣子。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症结”显得更重要。因此,对一些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从不回避,而是有准备地先把问题提出来,尽量给予他们一个既满意而又有说服力的解答。比如一些学生提出:“既然我国经济现在还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针对这个问题,我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学生听了不仅解开了思想认识上“扣子”,而且比较信服。所谓讨论法,就是有准备地把问题提出来,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事实材料,运用有关原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讨论,自然得出某一正确的观点或结论。例如:从对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状况的三个变化,经过分析、讨论得出三个不变,即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劳动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他们受雇佣受剥削的经济地位;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减轻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政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068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中一直采取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使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创新现状
(一)教师本身缺乏创新意识
传统的政治教学理念对高中教师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更侧重对政治教材理论内容的讲解,使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对其中的理论内容很难理解,教师如果不能用创新手段将政治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且增加创新的课堂流程,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使高中政治的教学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强调画出重点知识让学生进行背诵,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手段单一
一些高中教师所谓的政治教学创新,就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投影技术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投放,并没有从根本上创新政治教学手段。同时这种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直以来,社会、家长、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教育背景,会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产生一定的局限。部分教师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升学率只能采用最保守的教学方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容易出现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高中政治教师创新能力提高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首先学校对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要给予较高的重视,利用学校的监督作用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设置相关的教学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动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设立相关学科的教学创新比赛,激发教师的创新动力,并且使教师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互补。其次,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将政治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将政治概念与生活元素结合在一起。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勇于创新,讲解课堂内容时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拓宽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丰富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手段
高中政治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要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对网络中出现的政治现象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小型的辩论比赛,对于教学中有异议的内容及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探讨。教师还可以就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利用网络中的视频及图片来引导学生应用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新的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改革。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课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同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培养创新意识与技能,力争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 参 考 文 献 ]
[1]刘晓军.学习力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效性影响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3.
[2]朱坤.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 篇7
高中政治教师, 作为政治学科新课改的主力军, 转变自己惯有的角色定位对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有志青年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鲜明的政治信仰者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必须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梦终将会实现。而不是不学无术, 道听途说, 没有经过科学的调查和价值判断就到处散播所谓的“事实”, 这对于中学生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 必须对马列主义进行系统的学习, 掌握核心理念, 必须深谙中国共产党一路的坎坷与成就, 坚信我们的党和政府切实为人民办实事, 推进全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只有有了正确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政治教师才能客观真实地去进行教学活动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二、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
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 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得不一门心思的重复地讲授相同的知识点, 不求学生理解, 只求学生记住能够在试卷中背出答案。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教学的考核标准已经有了鲜明的改变, 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贴近生活, 死记硬背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评价标准了。教师必须从“知识和结论灌输者”的角色中走出来, 与学生互动, 在生活中与学生交流沟通,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要仔细聆听学生的意见和疑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潜力, 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接近相对准确的答案。教师必须认清当今社会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教师是信息的唯一来源”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学生可以通过报刊、网络、微博等多种渠道来获取最新的时政信息, 教师作为知识权威者的形象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准确地辨识信息真假的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已成为现实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的责任, 早已不是简单陈述性知识的传授, 通过在课堂上对课本知识的解读就可以达到培养标准的, 关键是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和及时获得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从“教育权威者”的框架走出, 与学生保持健康、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平等、民主和宽容的氛围下进行知识的探讨和交流, 在细节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予以针对性的指正, 逐步实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三、新课改的改革和决策者
新课改中一项重要的变化就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因此与前七次的课程改革相比, 教师的权利有了很大的提高。政治教师必须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加强校际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充分挖掘学校辉煌的历史积淀, 通过与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师的交流沟通, 开发出有针对性的综合校本课程, 推动课程的校本化, 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化, 此来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政治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决策中, 充分表达自我的意见, 而不应是“接受命令”的下级教师。除此之外, 政治教师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要求, 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检测和评价手段, 推动任教科目的改革, 以此逐步推进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
四、终身学习者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成为人们日常讨论的话题, 知识更新的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教师,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面对着渴求知识的青年, 自我的知识储备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步变得越发失去价值。转变传统教书先生的“一本书教一辈子”观念, 不断汲取新鲜的血液, 充实自我信息容量, 使自己能够在时代的大浪中站稳。终身学习, 意味着教师需要从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和时代知识不同领域去充实自我, 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终身教育不仅仅针对在校师生, 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教师, 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 必须从自身做起, 做一名真正的终身教育的实践者, 为自己、学生和社会做出应有的示范作用。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高中政治教师, 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扩充自我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我专业技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中国梦的实现留下自己的足迹。
摘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 中国梦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口号, 高中政治教师, 作为筑梦者中的一份子, 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找准自我的角色定位, 不断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同时加强教师专业化的训练, 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 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 共筑中国梦。
关键词:新课改,政治教师,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王群.从抛锚式教学看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0) .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唐凌.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角色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2 (09) .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 篇8
一、面对课改, 敢“爱”, 也要敢“恨”
在传统理念、传统教材、传统教学方式已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的时候, 新课改犹如一缕春风, 带来了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 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政治学科, 由以往的注重知识传授到现在的关注知识运用, 教师由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个框题一堂课, 到现在的师生民主合作, 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我们不得不对课改大声说出我们的“爱”。
我们“爱”课改的理念精神。在传统的“所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更多的被定义为传授知识, 解决问题的主体。老师上完每一堂课, 最喜欢问学生的问题是:“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 教师认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然而, 教育的成功, 不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而应该让学生提出问题。所以, 课改将学生放在了本位, 让学生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在我的课堂教学中, 我最喜欢听到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而且这样的问题是我在大量的备课工作中从未想到的。记得《经济生活》的一堂课上, 我和学生们在讨论储蓄、国债、股票的风险性和收益性, 股票风险最高, 收益最高, 这没有争议, 国债国家财政作担保, 风险比储蓄小, 收益比储蓄高。但是, 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新的问题, “为什么国债比储蓄风险小, 收益高, 居民却都喜欢选择储蓄, 而不选择购买国债呢?”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 我也马上调整了教学计划, 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最后我们形成一致意见:储蓄作为投资理财, 比国债更便捷, 更灵活, 也更为居民所了解, 而国债有发行时间, 不固定, 居民对这方面的投资不熟悉。这就有了新的知识生成, 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 教师也是与“生”共进, 共同感受学习的乐趣。
但是, 当我们在解读新课改理念精神时, 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探究讨论, 过多的活动充斥在一堂课中, 得不偿失。这三年, 听过很多的政治课, 在看到亮点的同时, 也看到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比如, 课前安排痕迹明显, 一堂课成为一两个学生的表演课;课堂过于热闹, 同学们讨论很多次, 却忽略了知识的生成;传统的板书看不见, 多媒体教学让教师成为图片、视频的放映员。如此种种, 让我们不得不萌生“恨”意, 这是对误解课改理念的“恨”, 也是对教师迷失自我的“恨”。作为实践课改的教师, 应该是善于“创新”, 也要善于“守旧”。
二、面对教学, 善于“创新”, 也要善于“守旧”
政治课本身理论性较强, 趣味性很少, 这也对教师如何提升学科趣味性, 同时生成知识提出了一个挑战。而“三贴近”就是一个方向。要把我们的学科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生成知识的理解。那对于我们而言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将“教”教科书变成“用”教科书。目前, 我们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情景设置、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这些方式我们多半能从现在的政治课堂上看到, 这些教学形式也打破了过去政治教学过于僵化的现象, 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同时, 形式有了, 却发现内容有待考究。有的老师选用的情景材料直接就是网络课件的复制粘贴, 贵州的教师讲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用的例子都是外省的, 图片也是外省的, 而忽略了课程资源的本土化开发利用。我们的省政府网页、市政府网页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贵州的教师去学习, 作为我们的情景材料, 讨论话题, 让学生参与到贵州省、贵阳市的建设中, 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 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
我的政治教学, 我更乐意用学生的生活, 用学生关注的东西, 用我们本土化的案例成为我的课程资源。尤其是针对高一高二的学生, 在第一次接触教材时, 我们老师应该让他对于教材有种亲切感。记得在《文化生活》的授课时, 讲到“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有利于人格塑造”, 我特意用了我们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校运会、舞台剧的资料图片, 同学们真是感同身受。而且, 当我们在采用新的教学形式时, 不要对传统的板书, 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理论讲授给忽略了, 特别是在关键词, 知识结构生成时, 传统板书比多媒体更直观。我们在给与学生知识生活感悟和体验的同时, 要注意渗透学科理论的指导, 让学生能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生活实际, 能够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与学生“话语权”的同时, 自己要做好“掌舵人”。
三、面对学生, 给予“话语权”, 当好“掌舵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作为社会公民, 有了更多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平台和机会。新课改的理念精神也让我们作为教师, 应当给与我们的学生更多的“话语权”。首先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尤其政治学科本身就会摄入一些时政热点、社会热点的讨论。记得在一次哲学的《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的综合探究课上, 我采用了吴有松微博谩骂贵州人的案例, 提出学生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问题。很多学生和当时很多网友一样很不理性, 有的学生要以牙还牙, 有的学生甚至课堂就言出不逊。这时, 我不做任何评论, 只是反问了一句:同学们这样的做法, 不知道能不能让吴有松心服口服, 让以后不会有人再次谩骂贵州人?随后将学生的课堂谈论和学科知识进行联系, 让学生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切忌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得出作为贵州人, 应当理性看待自身问题, 提高自身素质, 发展好我们的经济, 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才是对待这样的谩骂真正的良策。
我们的高中生, 年龄和阅历, 修养和知识还是一个在不断成长的过程, 需要教师适时引导, 给予其正确的方向。不要让一堂课只是热闹, 只是形式, 少了内涵, 少了意义, 教师应该做好知识海洋航行中的“掌舵人”, 让教学变得“曲径通幽, 豁然开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28.
[2]史维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7, (4) .
[3]欧府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凸现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模式研究, 2008, (9) .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 篇9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创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改革。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学生间的桥梁, 因此, 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政治, 作为一门强调“与时俱进”的学科, 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政治教师必须用“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很多教师的学生时代, 政治教师在他们的印象中一直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形象, 在课堂上拥有足够的权威, 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然而, 所有的教师身后都背着这样的一个行囊, 里面装着的是自己学生时代的认识。没有创新, 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只能对自己原有的认识进行不断地模仿, 因此, 政治教师的形象一直是座“严肃的冰山”。然而, 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浪潮下, 政治教师应该对自身进行一次重新的定位, 包括课堂角色的转变、知识的创新和教学风格的突破。
一、课堂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性’, 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都是教师说了算, 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选择者、学生成绩的评判者, 学生则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像“容器”一样一股脑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政治知识和政治结论”。而新课改提出新的师生观, 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 倡导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 要求教师转变其绝对权威的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活动, 与实践相结合发现知识, 获得知识,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政治教师更应心甘情愿地转变由传授角色、权威角色退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尽最大的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可能有人说, 这样的转变会使教师的地位降低, 丧失了威严。其实不然, 曾有人将现行的基础教育的学科课程的设置比喻成“砖厂”——一个把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孩子放到一个模子里, 托成同样规格的坯, 再把他们放进窑里烧, 根据不同的火候, 就出了“产品”——不同等级的“砖”, 虽然这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技能和人文精神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却大大地压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新的课程改革则将“砖厂”变成了“陶吧”——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 用自己的想象制作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艺术品——陶瓷”!当然, 这仍旧离不开教师的塑造。但不难看出, 前者教师则不可避免地成了“砖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 而后者教师却是“指点迷津”的“陶艺大师”。转变角色后的教师俨然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 而不再是对学生不闻不问, 只是低头干活的“工人”了, “大师们”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对学生在不同背景下所形成的个性给予客观的承认和充分的理解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这样的转变, 会赢得学生更大的尊重。
既然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就难免会有“冲突”, 他们就有权力向教师进行“挑战”, 这种“挑战”并不是对教师的怀疑, 而是对知识的疑问, 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们就更应该允许这种“质疑”的存在,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变单一的教师“问”为学生的“质疑”。有“疑“才有思考,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 尽管有的时候学生的“疑”过于简单和让人难于理解。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到, 世界上没有傻问题, 尽管有时教师的回答也挺傻!提问是个人发展的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教师可以说那些傻问题其实是最好的问题, 对学生的问题, 教师要给出正面评价。”很多时候正因为教师轻视学生的问题, 而使得学生变得不爱提问, 变得顺从, 他们总是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问题的存在,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这是教师常常忽视的一点。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肯定的眼神或拍拍肩膀或竖起大拇指, 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性评价, 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 但对学生的成长却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也注重评价, 其模式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终结性评价”, 教师成了课堂评价的“主宰”。应打破以往“教师终结性评价”这一单一的评价模式, 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 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与教师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二、知识的创新
教育,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政治学科, 更素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认识到, 自身学习也是个动态的过程, 更是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新课程计划中倡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自主学习, 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学习方式, 这无疑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有些内容可能并不是教师事先布置, 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教师也始料未及的。所以, 在新课改条件下, 教师必须面对现实, 接受时代的挑战, 不断自觉地学习, 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之前, 给学生一滴水之前, 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准备。高中政治课程里既有必修课, 也有选修课。在选修课中, 吸引学生选修的不仅是课程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选修课教师的个人魅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对教师的要求。若教师素质不全面, 专业水平不深, 则意味着将被学生抛弃。所以, 全面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乃当务之急。正所谓, 只有资之深, 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因此, 新课改条件下的政治教师“除了具有‘专博结合、层次适中’的政治专业知识结构、精通政治专业之外, 平日还应该广泛地积累知识, 不断扩大知识领域, 对与政治相关的历史、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 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改革各种在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 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 (即教师的教学机智) 等, 而且这种学习永无止境”。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 作为社会人才的教育者、输送者的教师们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一方面, 随着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教育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学生的学习途径日益多样化, 学生的知识也更广泛, 如果教师不随时充实自己, 就无法给学生恰当的指导, 也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教学相长的思想。”
课程改革要求实行开放式的课堂, 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一定的互动, 而教师和学生如何来完成这样的互动, 这就在于这“一问一答”之间。虽然这是教师与学生间是最简单的交流方式, 但政治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 不是需要学生直截了当的回答, 学生也不可能回答出那么晦涩、复杂的原理, 它要求的是教师在一步步的引导下, 自己找出规律和原理, 能用学生最理解的语言解释最复杂的道理。但对于政治教师来说, 无论问题的设计还是提问的技巧都是一门艺术的体现, 也是对教师知识的另一个挑战。
首先, 关于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一堂课的心脏, 设计开放性问题时, 过细了, 等于牵着学生鼻子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问题过大了, 学生思维是开阔了, 表达了许多意见, 却抓不住重点”。所以, 在设计问题时, 既不能过于细致, 更不能太宽泛。另外, 政治教学讲究的是学生弄清楚一个现象或是原理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但在设计问题时,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是什么”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过于简单, 忽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另外, 不能总是设计重复类型的问题, 不能总是问“为什么”, 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我们注重的常常是如何来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应多问学生类似“怎么办”的问题, 这样会使学生主动思考, 着手解决问题。
其次, 问题的设计固然很关键, 但还要靠教师语言的运用将问题抛出, 但这一抛其实并不简单, 并不是单纯地将设计好的问题重复给学生, 而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听到正确的回答, 甚至是对答如流, 但常常事与愿违, 学生还是会时常答非所问。这个时候, 一方面教师要反思自己问的问题是否出现错误, 而使得学生无法找到答案, 或是问题是否过深, 而使得学生无法作答;另一方面, 也是教师常常忽视的一点, 就是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 甚至是找不出答案, 不应该无理地指责或是打击他们, 因为我们的问题是为了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思考”就是我们引回的“玉”。即使学生没有找到我们所期望的答案, 但是他们的回答是经过自己思考的, 而不是荒谬的作答, 这就值得我们称赞。第一个问题也许学生的回答离题甚远, 这个时候就要靠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再提出第二、第三个问题。这样, 在教师的帮助下, 学生独立地解决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信心也会大增。教师应该想如何顺应学生的思维, 如何能将学生的思考引入正题, 这也就是教师提问的技巧。
三、教学风格的突破
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 是教学活动个性化的重要表现和教师教学经验的升华, 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是一个要经历长期自觉探索、不懈追求的过程。政治教学风格是中学政治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逐步形成的独具魅力、相对稳定、富有成效的教学风貌特征。从教师个体发展角度来看, 一个政治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适应模仿、独立稳定、创造突破、风格形成等四个阶段。
每一位教师的身后都有着许许多多教师的影子, 甚至是他们学生时代的记忆, 教师的成长需要榜样, 需要帮助, 而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那里克隆前辈们的教学风格, 或复制他们工作, 而更应该是探索和发现自己身上固有的天然教学风格, 这就需要教师在形成自己的风格时尝试各方面的突破, 也就是说“创造突破”这一环节非常之重要。笔者认为, 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我们要注意语言上的“创造突破”, 也就是说, 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政治原理往往比较空洞、晦涩、难于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解释一个复杂的道理, 尽可能地拿贴近学生生活和经历的例子来说明原理, 这样的语言才能够贴近学生, 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了避免原理讲述时的生硬与死板, 幽默元素的加入是非常之必要的。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 幽默有着积极的作用, 它能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 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还能让学生一改政治教师往日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印象, 使学生觉得更加亲切。
另外, 我们还要树立教师着装的创新认识。衣服是身份的象征, “如果教师想让别人把自己看成专业人士, 教师必须穿得专业些。学校鼓励教师穿着正式的职业装, 因为教师的着装风格会为随后的课堂教学定下基调, 这样才能树立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中的威信。”学校一直在用上述理论来约束教师的着装, 但如果为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师似乎应该在着装上有所改变。某年轻政治教师, 在讲授《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课时, 一改往日的职业装, 而是以运动装出现在课堂上, 使得学生眼前一亮, 整节课下来,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对于“民族精神”的讲授, 这一教师是以“运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的, 所以自己的服装也迎合了教学的需要。所以,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变换自己的服装, 这样的创新会抓住学生的眼球, 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教育振兴, 系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师正是这一灵魂的附着体, 担负着教育的使命, 作为系于国家发展的政治科目的政治教师, 作为新课改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更应对自身有一个全新的审视, 突破自己, 创新自身。
参考文献
[1]贾佃霞.新课改条件下的政治教师角色定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5) .
[2]梅拉斯哥.成功教师全攻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62.
[3]赖俊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 2007, (20) .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结构
一、中职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结构之专业信念
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与基石。新课程改革, 是在中华民族复兴与素质教育的角度, 提出了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核心, 并根据这一理念在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创新了全新的理念,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并具备新课改的精神, 在实践中不断体会与反思,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 重新建构自身专业信念的体系。思想政治教师, 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 拥有政治的敏感性, 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时政要闻以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方针以及发展路线, 还要深刻的明确了并具有新课改的精神相一致的专业信念, 以时代的视角来对待自己平凡的教育工作, 在平凡之中感受教育工作的伟大, 才能积极地投身到新课程的改革实践当中。
二、中职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结构之专业知识
新课改下, 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选择教材的内容、知识呈现的方式, 还有课程的结构、课程的评价都有较大的变化, 体现出了全新的价值观念, 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要做一定的调整。新课改下, 中职思想政治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倡导的也是新的课程形态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因此, 思想政治教师既要掌握学科的知识, 还要形成跨学科的全新知识结构, 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 不断研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合作学习、多媒体、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 才能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使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提高。
三、中职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结构之专业能力
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能力, 是教师素质结构外在的表现形式, 也由此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点:
1、开发课程的能力:
职业院校的课程管理机制, 给了教师参与到课程开发过程中, 从思想政治课程被动的讲授者变为课程的开发主体, 成为课程主动的开发者。由于新课程提倡将课程综合化, 使学科的界限淡化, 教师还要具备综合课程的能力, 构建整体性课程,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形式, 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课程的能力。
2、提高科研的能力:
科研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促进课改的深化非常有效, 因此, 必须将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有效结合, 才能使自身的专业能力有效提高。
3、提高反思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给了政治教师更多发展的空间, 可以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反思, 反复的研究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教学的最终效果等等, 经过反思, 找到工作当中的不足并及时的纠正、改进, 从而适应思想变化较强的中职生, 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4、提高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水平, 并能够将知识转化, 把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转化为能够指导学生思想道德的实践性知识, 用自身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相联系, 使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各种丰富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有效的利用中职生原有的社会经验, 筛选出中职生比较关注的一些话题, 根据中职生实际生活当中的各种问题为出发点, 提高中职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社会生活当中的各种要求与规范, 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效提高。
5、中职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结构之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指敬业和奉献精神, 具有较强的专业精神, 能够热爱教育事业和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区别学生的学识、智力和背景, 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并且能够公正且公平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 对每个学生给予肯定的态度, 教师的全部行为都要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作为基础, 用自己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的去影响每一位学生, 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事教育事业能够成功的根本所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新课改背景下, 中职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结构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自己专业信念、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精神,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用斩新的面貌去迎接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朱宁宁.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 篇11
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下,教育部对于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取向、课程评价等,都提出了崭新的观点和实施意见。同时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作了较大删改,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所以作为教学活动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冲击。所以,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对自己素养结构及其讲课方式和内容做出重新的定位和调整。政治课堂对老师来说就是“课堂小舞台,人生大练场”。通过 “讲”体现了教师过硬的基本功。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新课改下教师的讲。
关键词:新课改;思想政治;教师;讲课方式
一、当前教师对讲存在的误区
(一)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少越好。当前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新课改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所以教师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就成为当前所有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都硬性要求教师少讲或者不讲,将时间还给学生,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二)认为精美的课件可以代替教师的讲。当前,有些教师曲解了新课改的核心思想,用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件,大量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可爱的动画,网上流行的视频代替了教师的讲课,教师成了播放课件和视频的操作者。
(三)认为一味地组织活动能够代替教师的讲。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很多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味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一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占了大部分时间。
二、高中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师的讲
(一)自学之前启发讲。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预习,这时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列出本节课要预习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该怎样预习,解决那些问题,要不然,学生看完书以后一无所获。所以,在要求学生预习前要讲
(二)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以哲学生活的教学为例,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要讲的通俗化,易懂。例如在学习矛盾的基本含义时,请学生欣赏《母亲》这首诗:“妈妈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他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皱纹深了,他把美丽和青春给了我;妈妈老了,他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一方面让学生找出构成矛盾关系的词(弯—直,花---亮,皱纹---青春,老---不老)强化理解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理解了矛盾的含义;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父母的孝敬的教育,把学习知识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统一起来。
(三)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例如哲学生活中,在学习发展的观点时,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发展和质变的区别,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和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等疑难问题要分析清楚。
(四)合作学习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在学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老师在讲完二者的关系后,请同学们根据课本里的例子分小组合作探究。例子是:《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惠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还有就是我们学过的刻舟求剑的故事。
问题是:慧能和打捞剑的人分别犯了什么错误?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会得出慧能的心动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刻舟求剑否认了运动,但是说不出来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时教师要进行提示讲什么是形而上学。并总结出:慧能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样学生才能清楚明白的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达到了想要的教學效果。
(五)抓住时机及时讲。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维持着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还要把握时机,引领学生,实现教学的各种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以文化生活为例,在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时,讲到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中,这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爱国有哪些具体行动? 学生的回答有:
1、好好学习,建设祖国2、抵制日货,购买国货3、和日本,菲律宾断交……
同学们,刚才听了你们的发言我很欣慰,你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但是有些行为是不理性的,虽然日本的首相安倍接二连三的参拜靖国神社,菲律宾在中国的领土非法抓扣中国渔民。我们青年学生要做的是努力学习,提高创新能力,为国家争得荣誉,增强科技实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对抗以美国为后盾的周边国家,这才是真正的爱国,理性的爱国,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结合
老师的讲后,要留出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促进主体的参与、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设计每一节课时,留给学生时间,促进学生思维。否则,在教学中一切都围绕着教师讲,就容易有意无意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教学失去活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留有余地,为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留出学生自学的时间。首先要设计好学生自学的问题;上课时要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并指导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然后教师作评价和总结。自学要注意不能没有指导、提示,要有具体要求,有检查、有反馈,不能任由学生一看到底。引导学生自学,设计好问题很关键,要有新意,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课堂讨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有利于调动学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效结合起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求实、求新、求变;将教师的讲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称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静.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作者简介:
刘冰玉,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 篇12
一、提升专业理念
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性观念, 是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理性支点。[2]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 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因此, 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理念。高中政治教师提升专业理念, 首先要转变教师观。转变教师观就是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从单纯的政治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高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高中政治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高中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由高中政治课堂上的“主角”转变为高中政治课堂上的配角。其次, 要转变教学观。新课改要求改变单一的、被动的、落后的教学方式, 建立和形成新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德、智、体等多方面发展。为实现这一要求, 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需要从偏重教学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 注重高中政治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从重视教学结果转变为重视教学过程。最后, 要转变学生观。许多高中政治教师的学生观是这样的: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 成绩好, 便备受关注;成绩差, 便备受冷言冷语冷面孔。甚至有些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 一方面严厉批评, 另一方面增加作业, 插空补课。这种学生观, 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着的个体, 他们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对学习充满着热情。但由于遗传因素、成长环境因素、学前所受教育的差异, 同一学龄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情感意志等差异较大。教育的目的不是抹杀学生间的差别, 而是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专业道德
教师专业道德作为一种为教师专业的生成与发展提供道德合理性与正当性支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体系, 是教师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 教师才能体验的境界,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3]教师专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不仅涉及教师个人道德修养, 还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自觉强化专业道德是每位高中教师的必修课。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 首先, 要进行自我认识。政治教师要认清自己在专业道德上的缺点和不足, 经常自我解剖、自我审视, 自我反省, 高标准高水平地要求自己。其次, 要自我教育。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 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自我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优秀、模范教师学习。
三、拓展专业知识
新课程改背景下, 高中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及思想政治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 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才能胜任自己的职责。首先, 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地进行专题性学习, 比如将政治教学杂志、政治期刊乃至互联网上找到的相关内容集中整理, 并进行分类比较, 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其次, 高中政治教师还要进行储蓄性学习, 比如学习与政治学科有关的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著作等知识。最后, 高中政治教师还要注重拓展性学习, 即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艺术等知识。
四、增强教学技能
大家普遍认为, 教师教学技能指的是教师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 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 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特定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4]教学技能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质,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要求。
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 首先要提高语言表达技能。语言表达包括两个方面, 即书面语言表达和口头语言表达, 高中政治教师的板书、作业评语、教学总结等书面语言要字体端正、美观。口头语言发音要标准, 表达要准确, 选词用句要通俗易懂。这需要教师要坚持训练、长期训练, 使自身语言表达技能达到较高水平。其次, 要提高教学设计技能。高中政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规律等精心设计教学, 要认真分析学科特点、教材特点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步骤等。最后,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比如, 要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熟练计算机操作, 利用PPT等软件制作课件, 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
五、提高实践能力
我们通常讲的实践能力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教师能否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 关键要看自身实践能力的强弱。
要提高高中政治教师的实践能力, 首先要提升政治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高中政治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政治理论时, 一定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具体讲就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与当前国内外时事结合起来, 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课堂不枯燥, 理论好理解。其次, 提高判断、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教师要经常开展社会调查。比如, 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 探讨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 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最后, 提高科研能力。要提高科研能力, 不能光坐在办公室里空想, 也不能只钻进书本摸索。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亲临实地研究, 掌握一手材料, 通过加工整理, 分析研究, 形成科研成果去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张莉.教师专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J].社科纵横, 2007, 22 (10) :147.
[2]周红.浅谈教师专业理念素养的生成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4) :70.
[3]刘俊.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道德[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3 (2) :81.
【政治课课改中的教师】推荐阅读:
浅谈新课改下政治教师必备素质的教学评价10-10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05-27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06-21
新课改政治课堂教学06-13
政治课堂中的时事政治07-09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08-18
政治课中的案例教学06-20
政治课教学中的意境08-27
思想政治课中的生命力05-30
政治课教师的素质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