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教育论文

2024-05-09

毕业后教育论文(精选12篇)

毕业后教育论文 篇1

住院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改革正逐步深入,尚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借鉴相关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国情和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培训与考核评价体系。临床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医学各学科间以及医学技术与人文科学之间的整体联系,更加明确医学的技术发展与医学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医学的发展是逐步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

1 国际教育标准中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人文素质培养要求强调医学人文精神、职业医生的价值观念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强调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良好的交流技巧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涵盖7个领域60条具体要求,其中对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沟通技能等提出的要求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与促进作用。此外,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也制定了关于行为和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基本标准,其中把职业道德界定为医师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和行为,保持医疗能力、获取研究的前沿信息、伦理行为、尊严、诚实、利他、服务他人、遵守职业规则、正直、尊重他人”。国际标准的制定促进了各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国外医学人文教育因此迅速发展起来。美国医学院协会发表了《为21世纪培养医生》的报告,展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指出要“对包括整个医学文化内涵在内的医学教育都要进行改革”。英国总医学委员会(GMC)于1993年发表报告《明天的医生》,提出改革医学人文教育,把医学伦理和医学法学变为医学教育的必修课程,鼓励医学生发展临床思维和批判能力。英美等国进行医学教育改革,从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程形式、教授选择等方面都进行调整,为医学人文教育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极大促进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1,2]。

2 我国医学生在校人文教育的缺失

早在20世纪早期,梁思成就撰文《半个人的时代》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当前,这种缺乏医学人文素养的“空心人”仍然严重威胁着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我国医学教育整体上来看,在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与交融中,人文教育依然被边缘化。由于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使人文教育弱化,医学生人文素质亟待提高。医学生在校期间忽视对社会、法律、伦理、哲学等方面的认知,人文素质教育直到今天仍然游离于主要课程体系之外,使人文教育难以深入有效地开展。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开始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并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始改革医学课程设置。医学课程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部分组成,设置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行为医学以及医学社会学等医学人文课程。但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3,4]。主要原因可能在于:①缺乏人文知识到人文精神的转变。人文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医学生在实践中逐渐体恤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所带来的身心痛苦、切身了解病患除了医疗技术之外的人文需求、体验和感悟医学人文服务的内涵。我国医学生教育体系中,正是由于缺乏这种注重对病患情感体验的人文实践活动,造成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的脱节,使毕业后的医务人员缺乏人文服务的真正意识和实际行为。②缺乏对患者躯体疾病与心理障碍共病的识别。目前综合性医院中非精神科临床医师缺乏应有的精神卫生知识以及对精神病理现象的判断和处理能力不足现象已经引起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现代精神卫生问题的识别和处理的课程设置不够,对在综合性医院中更加多见的由于躯体疾病原因所出现的心理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躯体形式障碍等情况的识别和处理,缺乏应有的比重。③缺乏医患沟通技巧。从目前患者投诉的问题分析,多数患者所表达的不满是出于医务人员的服务细节,尤其是冷漠和沟通不良所带来的对患者心理上的伤害。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医学会谈的基本技能,使医患交往过程变得简短、肤浅和笼统,丧失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在医学人文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是教师和学生都并未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引起重视,对医学会谈的技巧培训更是寥寥无几。

3 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医学人文精神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也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从中可以看出几千年来在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医学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着对患者的同情与关爱,主张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形成了仁爱救人的医德精髓,并以之作为医者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现代新的医学人文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关爱与敬重生命、尊重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也有学者认为关爱生命,尊重患者权利,营造患者康复的心理社会环境,强调医学向人本化、人性化、人文化回归,既治疗疾病,更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和照料,是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5]。Hastings Center Report中指出:随着新的医学技术和观念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人类关于过去对待治疗疾病的方式和方法的思维模式,也改变了人类看待自身疾病和死亡的观念。医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技术和能力的要求对整体医疗服务行业的个体化、人性化及全程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现代化的医学教育需要兼顾医学知识、技能、态度的全面培养,努力提高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目的是让每一名即将成为具有独立行医能力的临床医师,清楚地意识到医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是一个医生所必备的品质,其重要性绝对不在医疗技术之下。

4医学人文教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设计缺陷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的一项主要举措,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国家层面确立了符合行业特点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制度。近年来,随着医学观念的转变,医学从单纯重治疗转向治疗与关爱并重,重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全面调理,重视对患者的整体关怀,从关心疾病转向关心患者,国内医学界已逐步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也开始逐渐融入了医学人文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在培训体系的系列配套文件也明确指出了培养内容应涵盖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人际沟通交流等医学人文知识,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医学人文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尚显不足,缺少具体可操作和考核的细则,医学人文的终身学习机制也还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加强,这是医师培训过程中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后续研究将要关注的重要问题[6,7]。

参考文献

[1]牛磊磊.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及其教学[J].检验医学教育,2012,19(1):1-2.

[2]朱健,康玉唐.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3):90-93.

[3]蔡志刚,林丽.医学人文教育困境之根源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0,31(4B):50-51.

[4]张俊.当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医学与哲学,2011,32(8B):64-66.

[5]贾文妍,景惠荣,赵桂秋,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4,35(5A):80-83.

[6]王国栋,陈潇卿,李崴,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人文思想[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4):351-352.

[7]蒋辉,陈诺琦,陈燕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融合医学人文的设想[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3):51-52.

毕业后教育论文 篇2

(一)岗前培训制度

新入职护士办理报到手续后,领取“岗前培训安排表”,按规定须参加人事科、护理部及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工作环境介绍

(1)医院文化、医院发展史及概况

(2)医院组织体系:组织机构、规模层次、功能服务、医院护理管理体系、护理队伍概况等。

(3)医院环境:外环境(地理、人文、交通等)、内环境(科室布局、门急诊、住院部、办公区、生活区等)。

(4)医院制度:医院管理制度、临床工作安排及要求、护理工作核心制度、护士准入制度、临床护理工作常规及制度、护理安全、合同护士管理条例及各级护理人员职责等。2.工作态度培训:学习医德规范、优质服务规范、医护工作准则、护患沟通技巧、有关制度及要求等。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系列培训。

3.护士素质培训:仪表、仪容、举止、行为、语言、护士工作服务理念、逻辑思惟、应急抢救技巧、科学慎独、协作配合、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包括护士条例、劳动保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等培训。

4.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留院工作和学习。末按要求完成岗前培训者不 可入科学习和工作。

(二)护士分层级培训制度 1.助理护士

(1)医院规章制度和病区管理制度。(2)服务礼仪训练。(3)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4)急救知识和技术;医院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5)病房文秘的工作内容、方法和持巧(计算机操作方法)。

(6)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职业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方法。(7)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相关培训。2.初级责任护士

(1)形象塑造及礼仪认识。(2)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3)常见疾病及其护理。(4)常见药物。

(5)常见护理技术(包括CPR)。(6)专科仪器使用。(7)常见病人护理问题。(8)护理记录。

(9)相关法律、法规,各类应急预案。(10)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

(11)问题分析与处理、文献查证与阅读、案例分析。(12)品质管理:护理品质概念介绍并参与活动。3.高级责任护士

(1)重症及疑难病人的护理(含身、心、社会层面个案评估)。(2)健康教育。(3)病房管理。(4)护理生涯规划。

(5)护理与法律(医疗纠纷个案讨论)。

(6)问题分析与处理:主持业务查房,指导下级护士;个案分析、案例分析。(7)品质管理:如何制定护理标准并参与活动;持续性护理品质改善之执行方法。(8)危机管理与处理。(9)参加教学工作与科研设计。

(三)专科护士培训重点 1.急诊专科护士(1)院前急救。

(2)急救基本理论与技能。(3)急诊病情观察与记录。(4)急救仪器设备。(5)急救药物。

(6)急救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2.ICU专科护士

(1)危重病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急救和监护技术。

(3)急救仪器与监护仪器使用与管理。

(4)临床观察、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分析、判断与记录。(5)危重病人护理问题。(6)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控制。(7)心理疏导与非语言交流方式。(8)其他:专科ICU的相关知识与技能。3.手术专科护士

(1)围手术期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手术体位。(3)手术药械管理。(4)手术配合。(5)手术标本管理。(6)手术护理记录。

(7)手术室区域管理、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8)术中麻醉意外与抢救。(9)手术室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10)其他。4.血液净化专科护士

(1)血液净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护理。

(3)血液净化病人常见护理问题与健康教育。(4)血液净化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5)净化病房区域管理、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6)血液净化系统的管理。(7)其他。5.产科助产专科护士

(1)围产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相关法律、伦理。(3)助产技术。(4)新生儿急救技术。(5)分娩期并发症及救治。(6)母婴保健技术及健康教育。(7)产科护理常规和规章制度。

(8)产房区域管理、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9)其他。

(四)护士毕业后院内轮训制度 1.对象:毕业后二年的护士 2.培训重点

3.基础理论及基础护理操作:按计划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基础理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及考核。4.专科知识、专科技能:参加轮科科室组织的专科理论及操作培训;参加轮科科室组织的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参与重危病人护理会诊和护理个案讨论,按要求完成病情观察及护理记录。

5.应急处理与抢救能力:参与急、危、重病人抢救配合,掌握保养、使用各种急救器材及药品。

6.参与临床教学工作:协助高级责任护士指导实习护士、助理护士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7.学习健康教育的技巧:在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学习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充实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能力。8.要求

9.一年临床值夜班80次以上。

10.按时完成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完成本职称范围继续教育;完成院内在职培训。11.每季度书写一篇培训心得,内容包括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工作、生活中的体会、建议、自我发展的愿望、对带教的要求及理论、操作方面的问题等。12.轮科期间完成个案护理一篇,培训结束前完成一篇论文或综述。

(五)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1.对象:继续护理学教育的对象是毕业后通过规范或非规范化的专业培训,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正在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护理技术人员。2.内容

(1)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

(2)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既是护理技术人员享有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

(3)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活动(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讨论会、专题讲习班、专题调研和考察、疑难病历护理讨论会、技术操作示教、短期或长期培训等),为同行授课、学术报告、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等,均视为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

(4)继续护理学教育以短期和业余学习为主。自学是继续护理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参加的学习应坚持所学内容对口,符合本科室业务发展需要。

(5)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由护理部负责。护理部与各科室共同制定护理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修计划。参加继续教育须提前提出个人书面申请,经科室签署意见后递交护理部审批。(6)由人事培训科负责对护理人员继续护理学教育情况进行登记、审核,登记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编号、日期、内容、形式、认可部门、学分数、考核结果、签章等。登记证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印制和发放,由本人保存。

(7)护理技术人员须按规定取得每年接受继续护理学教育的最低学分数,才能作为再次注册、聘任及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

(8)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原则上在院内进行,各类学分原则上参加院内或学校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及学术活动中获取。

(9)护理技术人员每年最低学分数为25学分,其中I类学分须达到3-10学分,II类学分达到15-22学分。主管护师及其以上人员5年内必须获得国家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授予5-10个学分。

(六)护理人员外出培训进修制度

1.针对各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不定期选送表现优秀、有进取心的护理人员,去国外、省外、院外的相关科室进修,学习先进经验,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培养专科和技术骨干。

2.医院为不同技术职称的护士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护士外出参观学习及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并做到学习前有任务交代,学习结束两周后将学习心得上交护理部,并汇报讲课或推广运用总结报告。且外出学习获得的资料属于公共财务,应上交护理部,供护理人员共享。

3.医院支持护士参加全脱产学习班,获取本科或研究生的学历。4.聘用护士外出参加业务活动视为院内正式人员看待。

5.护士长应对本病区外出学习人员统筹安排,必须保证正常的护理工作不受影响。6.护士长外出学习,提出外出期间病区护理工作负责人选,报护理部审核。

7.各专科选送护长或护士外出学习、进修时,护长或护士须向其上级申报。对于参加学习需占用工作时间者,参照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七)护士业务学习制度

1.全院性业务学习要实行签到制度或记分制度,学分参照《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细则》执行。

2.临床科室的业务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学习时间根据各科室具体情况安排,护理部定期检查。

3.科室设立业务学习登记本,每次的业务学习包括学习时间、内容、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等均应做好记录,并定期检查个人学习笔记。

4.各科成立考核小组,制定严格考核办法,对护士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等进行阶段评价及年终考核。

毕业后,去创业 篇3

大力鼓励扶持自主创业

最新数据表明,我国2008年有150万大学毕业生没能就业,2009年将有611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争抢饭碗”。在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目光转向了自主创业。飞扬的青春,在创业中闪光。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09年1月8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9年上海将实施六个专项计划,通过引导升学、教育卫生人才储备、就业项目拓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见习和就业援助等,拓宽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在自主创业方面,上海的态度是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大力鼓励并扶持。

具体而言,将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和见习的力度。各高校要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培训计划,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引导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积极落实有关创业培训的费用补贴。

加强对有创业意向高校毕业生的咨询指导。

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所在地区高校的合作,积极组织开业专家在高校开设创业专题讲座,开展创业主题咨询活动,努力营造高校良好的创业氛围。对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要组织开业专家与其结对子,开展“一对一”的跟踪指导服务。

加大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的扶持力度。

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和小额贷款担保对从事科技、创意等各类创业的大学生给予创业前的融资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项目的资助对象扩大到毕业两年之内的高校毕业生。上海市高校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提供有效的反担保基础上,也可给予小额贷款担保的扶持。

对成功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在18个月的初创期内,符合条件的给予有关房租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贷款担保及贴息的扶持。

对从事农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根据吸纳就业情况,给予专项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登记之日起3年内可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上海市高校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沪创业并吸纳本市劳动者就业的,在申请户籍时予以政策倾斜,有关服务部门免于收取人事代理等服务费用。

目前,除上海之外,各地各高校都在采取多种办法,帮扶大学生创业。天津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今后天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两年内免收劳动人事代理费,三年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杭州市近日规定,在校大学生创业也能享受与毕业大学生同等的资助政策,最高可获无偿资助20万元。

为帮助本刊改进质量,请告诉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毕业后教育论文 篇4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后毕业时代”社会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态。从广义上看, 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 并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 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从狭义上看, 社会教育是指“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据统计, 工作压力、职业发展问题、婚姻恋爱、家庭矛盾、情绪控制等成为大学生“后毕业时代”主要面临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凸显时效性, 就要整合社会教育, 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沟通技能、情绪处理、压力应对等能力, 从而使得大学生步入“后毕业时代”能够更加从容快乐幸福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当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后毕业时代”社会教育衔接中存在主要的问题包括: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缺位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独立生活, 时空距离等客观因素导致了家庭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信息明显不对称, 而高校与家庭之间, 既缺乏相互主动反馈信息的意识, 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断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缺位, 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场。

2、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整合不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仅从自身寻求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不够的。社会各种因素以一种自在的方式对其发生着教育影响力, 但当前,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处于独成一派的局面, 很少有效整合相关社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自闭状态, 这导致了大学生对“后毕业时代”社会认知明显缺失, 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后毕业时代”的挫折教育、人际关系教育不到位。

(1) 大学生挫折教育缺位

挫折的产生, 往往是人的动机行为受到干扰和障碍, 使个体无法达到目标而感到沮丧和失意。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后毕业时代”社会教育衔接缺位, 大学生在刚刚进入社会, 往往会自我期望值过高, 而社会现实确不是他们期望的理想模式, 挫折教育不力, 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当期望与现实出

现差异时, 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 消极处之。

(2)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后毕业时代”社会教育衔接缺位, 使得大学生在处理人际交往时出现障碍。马加爵事件是典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案例, 富士康坠楼者中, 不善人际交往也是他们的典型共性问题之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后毕业时代”社会教育衔接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重视和整合社会教育的各种资源, 在高校阶段, 通过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跳出单一的传统的教科书思政教育模式, 集知识教育和情商教育于一体, 紧扣时代主题, 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善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参与性

家庭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形态, 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分别从不同的时间、渠道, 以不同的形式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要尽快完善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 建立起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联, 促使信息对称, 以保证全面、高效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2、整合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优势资源

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 具有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等特点, 它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加强与社会教育的互通互融性, 通过更为广泛的、更为灵活的、更为全面的形式, 使得大学生能够提前感知“后毕业时代”的各种压力和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校教育更有利于个人掌握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价值观等理论知识体系, 而社会教育则更有利于从思想道德实践的层面促进人的社会化和成熟。

3、开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后毕业时代”课程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后毕业时代”社会教育衔接的不到位的问题, 除了从家庭、社会等层面补齐短板之外, 笔者还建议从高校层面, 从时间和内容上来拓展和延伸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范畴, 可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开设“后毕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主要是针对一定时间期限内毕业的大学生, 能通过定期的和不定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后毕业时代”再培训, 结合这些人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 进行继续教育与指导, 搭建起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4、建立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除家庭、社会、学校三方联动, 从资源途径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后毕业时代”社会教育缺位问题外, 还要通过建立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激励大学生在校期间,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从学生的主观性上加以解决。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实践。学校教育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学校在信息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团体要积极配合, 提供实践机会, 从学校和社会团体层面, 建立起合作、沟通机制;最后, 学校与社会团体一道, 建立起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考察机制, 了解实践情况, 并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 进而不断完善自己。

摘要:“后毕业时代”走出象牙塔的青年才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存压力, 富士康频频发生的员工跳楼事件,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后毕业时代”社会教育的衔接问题提出了拷问。在当前社会矛盾渐显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的形势下, 如何有效整合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优势资源, 通过强化毕业前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 消除衔接真空, 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攻坚的课题。

关键词:后毕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衔接

参考文献

[1]冯刚.高校思想政治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毕业后教育论文 篇5

“下基层”服务期满后接受成人本科

教育招生办法(试行)

1.具有成人本科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高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以下简称成人高校)均可举办成人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招收学校所在省(区、市)内具有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的退役士兵,以及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人员,采取计划单列、自愿报名、申请入学、审核录取的办法。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人高校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成招办)负责有关招生宣传、报名和录取组织工作,有关成人高校负责审核录取。

3.成人高校在不超过本校上一年本科招生规模20%以内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招生人数,招生计划由我部单独下达。

4.上述退役士兵和“下基层”服务期满人员申请入学,须持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士兵退役证或分别由国家及地方相应政府部门颁发的第1条所述有关项目考核合格证,在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成招办指定的地点报名,并按照省级成招办公布的招生院校及专业目录填报志愿。

5.有关成人高校对报名人员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录取名单,经省级成招办办理相关手续后发放录取通知书。报名人数超出计划数的,成人高校应对报名人数进行必要的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未被录取的由省级成招办调剂到其他志愿高校录取。

6.每年春节前报名、3月1日前完成录取工作,新生于当年春季入学。

毕业后的第一个活儿 篇6

6月25日,就在望京,这个拥有中央美术学院,同时也拥有十大最丑建筑“望京欢迎你”的地区,一个有关“都市美学”的艺术专项课题在此发布。该课题名为“践行”,取义身体力行,行于脚下,是中央美术学院为优秀毕业生打造的展览平台“千里之行”组委会与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基于 “千里之行”全国版展览,共同合作开发的针对九大美术院校毕业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以城市空间与社区艺术为主题的专项艺术实践计划。首个合作项目为“水湾1979”社区改造,简言之即由深圳市诚品地产有限公司提供资金、提供平台,邀请“千里之行”9大美院19位优秀青年艺术家参与到深圳水湾1979社区的改造中去。

“水湾1979”是一个位于深圳特区的城市综合体,当年中国特区建设正是从这里起步,整个项目包含住宅区、商场、酒店、写字楼、公寓、会所、街道、广场等众多公共空间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面临与城市公共交通等系统的冲突,艺术将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发布会上,诚品地产总经理罗雷提出了让人感动的城市美学,在场的各位无不为地产商能够如此关注艺术,并致力于推动艺术走进城市公共空间的举动所感动。不过在商言商,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艺术也是地产商营销的一个棋子。

罗雷在地产界是个营销能手,经他手的项目并不多,但或多或少都与艺术有点关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红树西岸”,2004年12月在红树西岸·上善生活馆展出的“上善·传世——毕加索原作展”曾轰动房地产业,正是这个项目成就了他。细数如今染指艺术的地产商,他们大多曾经都和艺术有着某种渊源,尝试性收藏让戴志康这个地产商为艺术着迷,于是有了曾经的喜玛拉雅美术馆;时代地产掌舵人岑钊雄是由于在自己的工作中深刻的体会到文化和精神的传递更具力量,遂开启了与广东美术馆的合作,将美术馆带入社区。罗雷在大学时每周都会去看展览、逛书店、听音乐会,以外来人的身份介入地产行业的他,从一开始就不按业界套路出牌,当然另类的做法也为他带来了效益,在他看来,在艺术营销上投入的钱跟整个地产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红树西岸近90个亿的销售额,营销费用仅8000万,不得不承认这笔投入的性价比很高。

罗雷说,“广东有句谚语:‘鸡都杀了,还缺那碟酱油吗?’而且那碟酱油还对鸡的味道至关重要。”回到此次“水湾1979”的项目上,这次的“酱油”是中央美术学院和一群优秀的毕业生,由其副院长徐冰担任总顾问,在此次项目的合作上,徐冰也反复强调了艺术家的独立性,“这个项目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项目,艺术家怎么和地产项目发生关系,这其中的比例怎么分配,都得看艺术家自己的把握能力。如果艺术家觉得自己的诉求在这个项目无法实现,或者达不到他想要的精度和准则,或者打破他的艺术底线,他有放弃的权力”,徐冰说。显然,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在此次合作中能否游刃有余的把握住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度还有待考证,这也直接决定了该项目最终呈现的面貌,甚至成败。不过这是一个值得珍惜的机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大都苦于找不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到场的学生代表也表达了对此次合作的憧憬。

“千里之行”这个有着5年历史的展览,一直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视为品牌展览项目,首度跨出校园走向社会就与地产项目联手,不免让人大跌眼镜。在“千里之行”展览新闻发布会上,也有记者将“千里之行”项目的推进总结为学校在帮助学生步入市场,徐冰院长否认了这种说法,其实,承认这个项目具有帮助学生就业的性质也未尝不可。社会原本也不需要那么多职业艺术家,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一改满大街雷人的公共艺术形象没有什么好吐槽的。但愿在此次合作中,学校能够成为学生甚至艺术的坚强后盾,真正掌握话语权。

从一波波最丑建筑,最丑公共雕塑的评选中可见目前大众对公共艺术还是有所期待的,2004年做红树西岸时,艺术与地产的结合似乎还是有些超前,超前容易夺人眼球,同时也容易限制客户群体,目前红树西岸二手房的价格并没有与周边其他楼盘拉开距离,这也反映了其独特的风格仅能吸引一部分群体,这一部分人还不足以成其为独立的市场。客观上这种局面也是由于当时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不高有关,项目本身也未能特别准确地抓住艺术与受众的契合点,所以操刀“水湾1979”的毕业生们如果拥有创作的自由,能否在艺术与大众审美习惯之间找到平衡也是极大的挑战。

毕业后教育论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 便利抽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毕业后护士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2011年毕业;参加3年全院轮转;对本研究知情, 自愿参加。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两次调查, 分别为2012年8月和2013年8月, 即2011年来院工作的临床护士轮转满1年及2年时。两次问卷发放时间均为护理部对其进行集体规范化培训时。为尽可能控制偏倚, 问卷发放前集中对问卷发放者进行统一培训。在研究对象填写前, 采用统一性指导语介绍填写要求及方法, 问卷在培训开始前发放、结束时回收, 培训期间留出专门时间以便轮转护士完成问卷填写。两次发放问卷分别为125份, 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107、119份, 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5.6%、95.2%。两次调查中, 轮转1年护士107人, 其中男护士3人、女护士104, 护士学历中专12人、大专85人、本科10人, 年龄21.73士1.38岁;轮转2年护士119人, 其中男护士4人、女护士115, 护士学历中专11人、大专98人、本科9人, 年龄23.12±1.56岁。调查工具: (1) 一般资料包括研究对象年龄、学历、性别等; (2) 采用自行编写的《轮转护士轮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调查表共13个问题, 包括对轮转模式的认同情况、轮转对其职业生涯作用、轮转中的科室可能存在问题、归属感及轮转对其个人成长的帮助等。每个问题均有3个选项。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轮转护士轮转情况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两次调查结果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 轮转护士在轮转2年后, 其轮转意愿、对轮转模式及轮转作用、轮转中归属感等问题的认识相对于第1年轮转结束时发生了显著变化, 两次调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单一专科性护士已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 临床护理工作迫切需要具有熟练的护理专业能力和全面的知识结构、善于沟通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有研究指出, 轮转是培养护理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轮转即新毕业护士进入临床后, 不会马上固定科室, 而是根据疾病及护理措施等特点, 在医院某些科室分别工作一段时间, 再根据医院的安排及护士自身情况, 将其固定在一个科室[2]。轮转制度的执行对于新毕业护士及护理管理者而言均是一种挑战, 经过近3年运转, 我院在护士轮转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注:格子内频数<5时, χ2值为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3.1 护士对轮转认识发生了转变

尽管轮转对新毕业护士而言有利于其个人成长, 但开始实行时并不是所有护士均能理解并接受。2011年毕业新护士中有74.8%的护士不希望轮转, 但经过近3年轮转后, 该百分数下降至40.3%。说明临床护士正在转变观念, 逐渐接受毕业后轮转这种培养方式。另外, 在本研究中, 认识到轮转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及技能培养有促进的护士人数也在增加。这一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轮转在新毕业护士能力培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与秦彦荣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4]。

3.2 轮转模式需要改进

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对于新上岗护士实行轮转, 轮转过后将其固定于某一科室, 这也是我院采取的轮转模式。轮转不同于实习, 它对医院、轮转护士及护理管理者而言, 都是极大挑战。护士究竟采取何种轮转方式、轮转时间多久合适、轮转范围划分等关键性问题, 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有研究指出, 护士最佳轮转时间为2年, 工作1~2年后再进行全院重点科室轮转, 轮转后定科[2,3,4,5]。我院目前要求轮转护士在全院范围内轮转, 轮转3年后定科, 各科室轮转时间3~6个月不等。但在本研究中, 不认同这种轮转模式的轮转护士人数由轮转1年时的57.9%上升至轮转2年时的83.2%, 说明我院护士轮转模式亟待改进。目前轮转模式下, 护士轮转时间长、轮转科室多、环境变换过快等使其不确定感增加, 这种感觉可能会影响到其心理适应过程。本研究结果提示, 应尽快改变目前护士轮转模式, 缩短轮转时间、制定规范合理的轮转计划以提高轮转学习效果。

3.3 规范科室对轮转护士接纳方式, 提高轮转护士归属感

归属感对于护士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极其重要[6]。在本研究中, 由于轮转护士科室不固定, 有些科室不能将轮转护士当成本科人员看待;部分科室对待轮转护士与本科室护士不能一视同仁;轮转护士轮转1年后, 缺乏归属感人数占调查对象总数69.2%, 表示“有归属感”仅为0.9%。针对这一情况, 护理部对轮转制度进行了更加细致地规范, 明确要求各科室对待轮转护士要一视同仁, 学习机会、班次安排、奖金及福利发放均应与本科室护士同等对待;本科室护士应为轮转护士提供帮助;在从事临床工作同时应着重培养轮转护士技能;轮转中应明确轮转计划以提高轮转效果。经过1年改进, 再次调查时, 缺乏归属感的护士仅占6.7%, 多数科室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把轮转护士当成科室成员看待。

4 展望

护士毕业后轮转工作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制度的保障, 但更离不开科室的支持, 科室对待轮转护士能否一视同仁、及时给予帮助、将其当成科室一员等都会对轮转护士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在今后工作中, 各科室应进一步改进对轮转护士的接纳方式, 增强其归属感;另外, 还应改变轮转模式, 如适当缩短整体轮转时间, 将3年轮转改为2年轮转、尝试先定科再轮转等方式, 通过这些举措提高护士轮转学习效果、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提升。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轮转2年中, 其对轮转认同情况、轮转中归属感、科室接纳方式等方面变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 便利抽取2011年来医院工作的新毕业护士,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轮转情况调查表”, 分别于其轮转满1年及2年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轮转2年后, 不愿意轮转的护士由74.8%下降至40.3%;缺乏归属感的轮转护士由69.2%降至6.7%;认为轮转有利于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护士由82.2%上升至97.5%;轮转2年后多数科室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把轮转护士当成科室成员对待;但经过2年轮转实践, 对轮转模式不认同的护士由57.9%升至83.2%。结论:护士对毕业后轮转这种再教育方式认同度增强;临床各科室对轮转护士的接纳方式逐渐改善;医院轮转模式亟待改进, 可尝试缩短整体轮转时间、定科后再轮转等方式以提高轮转学习效果。

关键词:护士轮转,护士教育,规范化培训

参考文献

[1]王颖.文职护士护理部轮转培训的实践与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9A) :63-64, 72.

[2]陈莉.护士上岗前轮转培训时间的调查与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0, 32 (1) :70-72.

[3]秦彦荣, 王学艳, 靳燕芬, 等.本科毕业护士轮转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10) :40-41.

[4]柳巧男, 陈芙蓉, 倪湘明.轮转护士院内规范化培训体系全程管理模式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6 (9) :1045-1048.

[5]高娜, 陈红.临床护理人员科室轮转态度及需求的调查[J].现代护理, 2005, 11 (7) :515-516.

毕业后教育论文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09年、2010年集中参加四川省卫生厅举办的各专科师资培训班的省内39家基地医院或拟申报基地医院的带教师资。

1.2 问卷调查设计

在2008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带教师资自身角色的能力和素质要求6大领域26个条目进行调查。由带教师资在相应的需求层次上进行评估选择,将需求层次分为“非常高(好)、高(好)、一般、无所谓”四个等级,分别赋分值4,3,2,1分。

1.3 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对带教师资采取独立填写问卷的方式采集信息。采用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性描述、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所作的Chronbach’sα信度系数分析、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 问卷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2008年对两所医院的住院/专科医师培训学员共发放自制调查问卷26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为93.8%;2009年2010年对四川省参训带教师资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92.3%,其中有效问卷592份,有效率98.7%。

本研究调查住院/专科医师培训学员244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56名,四川省人民医院88名。其中男性108名,占44.3%;女性136名,占55.7%。年龄20~25岁者48人,占19.7%;25~30岁者158人,占64.8%;30岁以上者38人,占15.6%。受教育程度:本科毕业者144人,占59%;硕/博士毕业者100人,占41%。参加住院/专科医师培训的入训年度:2006年入训者65人,占26.6%;2007年入训者63人,占25.8%;2008年入训者116人,占47.5%。所调查的带教师资592人,来自全省39个培训基地医院或拟申报培训基地医院。其中男性353名,占59.6%,女性239名,占40.4%。年龄:30岁以下者12名,占2%;30~40岁346名,占58.4%;40~50岁207名,占35%;50岁以上者27名,占4.6%。受教育程度:本科以下者17名,占2.9%,本科毕业者393名,占66.4%;硕士毕业者156名,占26.4%;博士毕业者26名,占4.4%。职称:住院医师31名,占5.2%;主治医师297名,占50.2%;副主任医师226名,占38.2%;主任医师38名,占6.4%。工作年限:工作10年以下者160名,占27%;10-20年者279名,占47.1%;20年以上者153名,占25.8%。

2.2 住院/专科医师对带教师资需求的六大领域内容及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

注: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化旋转方法

对带教师资能力和综合素质需求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结果:N of cases=836,N of Items=26,信度Alpha﹙a﹚系数为0.8386,信度较高;因子分析结果和六大领域分类基本吻合,这6个因子解释总变异的比例分别为15.863%、14.665%、12.643%、10.216%、9.151%、8.035%,累计为70.573%。结果显示,6个公因子的内涵与问卷设计的6大领域基本吻合,且各因子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都比较高,表明该问卷的效度比较高。

2.3 教学双方对带教师资能力和综合素质需求的评分结果

2.3.1 教学双方对带教师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求评分比较分析

将带教师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需求的26个条目按照要求从高到低赋分值分别为4、3、2、1分,将问卷调查评分结果按培训学员与带教师资分类统计,根据因子分析结果的6个公因子分别统计并计算平均值,评分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总体上,教学双方对带教师资能力和综合素质6大领域需求一致认可,对带教师资角色认知比较一致,要求都比较高,分值落在3分以上,总体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6大领域评分分别进行比较,教学双方对“团队合作、创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F=36.6674,P=0.000﹚”及“师资带教形式、带教氛围﹙F=5.936,P=0.015﹚”的需求有统计学差异。培训学员对26个项目的单项评分排最高的5项依次是:带教中语气、态度及修养,在团队中的合作情况、人际关系,临床操作技能,临床疑难病症的处理能力及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论水平。带教师资对26个项目的单项评分排最高的5项依次是:在团队中的合作情况、人际关系,带教中语气、态度及修养,临床操作技能,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教学双方对师资要求最高的前3项基本一致,培训学员在对“临床信息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看法不及师资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注:F1—F6表示住院/专科医师对带教师资需求的六大领域(6个公因子:F1-职业态度和工作作风,F2-带教师资的综合素质,F3-适应社会、医疗环境变化的能力,F4-信息管理科研能力,F5-团队合作、创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F6-师资带教形式、带教氛围.)

2.3.2 教学双方对带教师资一般情况的需求比较

对带教师资一般情况的需求包括对师资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以及性别五个方面。学员对师资学历的需求6.6%选择本科,22.1%选择硕士,32.8%选博士,38.5%选择无所谓,选择硕/博士的达54.9%。对师资职称的需求选主治以下的仅2.5%,选择主治医师的占37.3%,选副主任医师的占32%,选主任医师的占28.3%,要求主治医师以上的达97%。对师资职务的需求选科主任以上的为7%,选医疗组长的为43.9%,选一般医师的为10.2%,无所谓者占38.9%。对师资工作年限的需求,选5年以内的占3.3%,选5~10年的占40.2%,选10年以上的占45.1%,无所谓者占11.5%,选5~10年和10年以上的达85.3%。对师资的性别需求,选无所谓的占81.6%,选男性者占11.1%,选择女性者占7.4%。

带教师资自评情况:对学历需求34.5%选择本科,24.1%选择硕士,36%选博士,5.4%选择无所谓,选择硕/博士的达60.1%。对师资职称的需求,仅有1%选择主治医师以下,60%选择主治医师,34%选择副主任医师,2%选择主任医师。对师资职务的需求选科主任以上的为44%,选医疗组长的为10%,选一般医师的为41%,无所谓者占3%。对师资工作年限的需求,选5年以内的占4%,选5~10年的仅有3人,选10年以上的占41%,无所谓者占53%。对师资的性别需求,选无所谓的占92%,选男性者占5%,选择女性者占3%。

3讨论

对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承担带教师资的能力或素质的需求目前没有统一标准。2007年卫生部颁发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对基地指导老师的遴选条件在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本专业临床工作年限、带教经验等方面做了一些要求。标准规定大部分专业的师资都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部分专业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一般都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有较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等。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住院/专科医师培训的教学双方对带教师资的一般情况需求和这些要求比较一致,且双方对师资的职称和性别要求趋向也高度一致:绝大多数要求师资职称在主治医师以上,对师资性别要求多选择“无所谓”。学员对师资的工作年限需求比师资更有倾向性,而师资对自身学历和职务要求更高。教学双方一致对带教师资在“团队合作、创新和自我提高”领域的要求最高,居6大领域之首,其次是对“师资带教形式、带教氛围”的要求,位于6大领域第二位,且师资的要求高于学员的需求,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见表三)。提示带教师资对医学科学的学科发展、知识更新、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及对自身职业发展均有高于学员的认知和需求;也反映出四川省带教师资教学意识普遍较强,注重对自身带教能力的建设。

在我国,受地区经济、医院等级、学科发展等不同的因素限制,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极不平衡。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毕业生很大部分一直未接受正规的住院/专科医师培训,使得我国主治医师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4]。为提高我国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目前全国各地已陆续开展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四川省作为试点省份之一,在全省推广培训试点工作已3年,期间非常注重管理培训和师资培训。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试点基地医院的管理人员,我们亦很注重在试点工作中开展调研工作。先后进行了入训教育满意度调查[5]及对培训师资和培训管理的满意度调查[6]。本次调查教学双方对师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求,了解了教学双方对带教师资的需求情况,也切合了卫生部对基地师资的要求。通过教学双方对师资需求的比较研究,了解了他们对“带教师资角色”认知和需求的异同,为教学双方更好地交流理解提供了实证参考,也为更好地配置师资资源,加强带教师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这也将对住院/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锦倩,刘雁飞,祁国明.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2﹚:116-121.

[2]陆君.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建立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4):244-247.

[3]石景芬,王星月.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住院/专科医师对带教师资需求的再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7﹙9﹚:740-743.

[4]孙晓宁,苏燕,施伟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的新模式[J].继续医学教育2,004,18﹙5﹚:44-45.

[5]石景芬.专科医师培训入训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5(6):114-116.

毕业后教育论文 篇9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档案包括学生登记表、中学信息、军训登记表、在校成绩表、高考报名表、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党 (团) 材料、体检表、大学期间在校表现、就业通知书等。因此它真实地记录着一个人的学习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 是个体人事档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高校学生毕业后开始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换, 面临着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到今后的转正定级、工龄和退休金等各种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都与高校毕业生的档案记录直接挂钩。

目前,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人事档案与工作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因此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新形势下用人单位不会太重视个人档案, 而更重视在工作中的表现, 因而忽视了自己毕业后档案的去向而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问题。首先, 有了档案才可以享受到相关的劳动、人事、社会保障服务, 在办理社会保险、领取失业金时, 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职务、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年限等都是重要依据。其次, 毕业生档案影响毕业生转正定级和工龄计算。如果不调转档案, 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仍然是学生身份, 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转正定级、工龄和退休金的计算。第三, 毕业生档案也会影响职称评定和工作调转, 如果毕业生的档案既没有提交单位, 也没有挂靠在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机构, 那么在职称评定时就会因手续不全而受到阻碍;即使毕业后把档案存到了人才服务机构, 但如果没有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等到调动工作时, 就会发现必须要办理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手续和档案资料, 并要在转正定级后才能正式调动。如果人事档案存放不当, 就极有可能无意间做了几年的“无业人员”, 为今后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材料本身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的毕业生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欠缺认识, 在填写时频繁出现错误, 涂改痕迹明显, 填写不完整等情况影响了毕业生档案的真实性, 不仅阻碍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更影响人事档案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多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一些没有人事主管权的私企或者民营企业工作, 长时间之后遗忘了自己的档案, 存于某地而无人问津, 造成“死档”“弃档”现象, 不仅在管理人员、库房容量等方面给相关部门造成压力, 也不利于以后的查询和利用。

(二) 档案派遣方面的问题

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 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档案接收单位的, 学校可以免费为其保存两年,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 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在工作不稳定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把档案寄放在学校, 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的档案派遣率在逐年降低, 学校滞留的毕业生档案也越来越多。另外, 一些毕业生盲目派遣档案, 甚至不清楚其具体去向, 也不了解档案挂靠部门的职能和服务利用作用, 即使办理了档案派遣, 也没有发挥其利用价值。同时, 由于转递方式的限制, 一些毕业生的档案可能会在转递过程中出现问题而难以成功转递。正常情况下, 人事档案的转递方式是专人递送或者机要交通, 不允许邮寄或本人自带, 随着就业方式的多元化, 毕业生档案的派遣地址也纷繁复杂, 一些地方如果没有与机要局建立投递关系, 就会导致档案无法送达而被退回学校。但是毕业生离开学校后一般都会变化联系方式, 学校联系不到学生本人就造成退回的档案无人问津而成为“死档”。

(三) 档案保管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 但随着大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 由于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业务不规范, 用人单位也没有过于重视档案等原因, 造成毕业生形成档案保管没有价值等错误观念。再加上一些企业用人自主, 在招聘时不强调调档, 而且人事档案的调动程序又较为繁琐, 多重原因之下毕业生就会认为个人档案与当前利益没有太大冲突而选择弃档。

三、强化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为有效解决以上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规范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在毕业生离校之前, 学校一定要加强毕业生对个人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使其意识到档案对自身的价值及其对个人终身的影响, 引导毕业生增强档案意识。除了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之外, 学校自身也要重视毕业生人事档案的派遣和保管工作, 确保毕业生档案去向明确、有迹可查。用人单位也要重视毕业生的档案, 因为档案真实反映了该同学在校时的学习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 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毕业生档案的价值, 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同时也是企业提升效益的必要选择。

第二, 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 变静态存管为主动服务, 大力拓宽服务领域, 积极了解社会对人事档案的需求动向, 充分挖掘和发挥毕业生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规范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管理。

总之, 毕业生档案管理应该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公共服务, 能够为毕业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中减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王玲.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J].兰台世界, 2012 (4) .

毕业后教育论文 篇10

如果多增加一个未就业毕业生, 就等于给社会增加了压力, 给个人家庭增加了一份负担, 所以为离校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帮助并指导他们就业不仅可以减少未就业毕业生的数量, 可以减轻家庭负担, 同时减轻社会压力。推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做好离校前未就业的毕业生的管理, 并为他们提供相应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服务, 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台帐, 免费开展个性化服务

各省地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采取“一对一”对接方式, 对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首先建立数库, 掌握这部分毕业生的个人基本信息, 对他们进行重点指导如:1.就业形势介绍, 向这部分人群介绍目前的就业形势, 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变化, 及求职过程中毕业生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2.就业政策介绍。向他们介绍国家和生源地就业的法律及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如:自谋职业政策, 社会强性就业政策, 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减免税费策, 小额贷款政策等。3.就业信息介绍。如: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就业信息, 免费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技巧辅导, 建立自信, 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其次, 各地区要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密度, 及时将招聘会需求信息通过短信、网站、媒体公告等方式提前通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确保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招聘会信息。积极组织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及毕业生双选活动, 为其提供就业推荐服务。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就业能力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将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纳入培训政策工作范围, 充分利用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培训中心等资源, 为他们采取集中小班培训、分散培训, 案件分析, 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 增强他们的各种技能与动手能力, 并为未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及各种公共职业机构组织的招聘活动, 从而实现就业需求与培训资源的有效对接, 提高其技能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

三、积极开展创业实训,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通过建立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台帐, 可以对他们进行创业摸底调查, 对有愿望创业的人员进行创业摸拟实训培训即“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实岗培训, 通过创业实岗实训, 让他们了解组建团队与架构公司, 项目确定与公司注册, 市场分析与战略规划, 成本预算与营销策划, 财务管理与培训, 投资风险评估, 创业计划与准备开业并有针对性的训练, 让他们在训练中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 提高自谋职业创办企业的心理素质, 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 降低创业风险, 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通过实训让他们了解创业政策及实行创业扶持, 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相关信息。通过创业模拟实训, 促进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职场竞争能力。

四、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预警和动态监测机制

首先各高校要在每年6月30日之前将离校后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就业情况预测分析等建成数据库, 为及时、准确掌握、统计毕业生就业状况提供重要依据。其次充分发挥各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管理, 进一步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预警和动态监测机制。

毕业后要不要留北京呢? 篇11

我家在山西一个三线城市,省份不发达,城市更是落后,传媒业也很滞后,对于学新闻的我来说,发展机会不是很大。而北京是首都,又是政治、文化中心,对于我一个学新闻的来说,要想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要想成为一个自己梦想中的伟大记者,北京无疑是首选城市。

但是我的父母亲朋、人脉关系都在老家,加上从小在那方土地上长大,我对那里也是有眷恋的。而且父母亲安土重迁思想严重,如果我以后在北京定居,他们是绝对不会搬来和我一起住的。曾经我跟母亲谈起这个话题,她毫无表情地回答道:“你出去是自己的本事,别管我们,就让我和你爸相依为命,守在这老房子里好了!”听到这些,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有句老话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供到大学毕业,我怎么能把他们留在家乡不管呢?而且作为一个男生,我还不得不考虑在北京的生存压力,无法解决的户口,水涨船高的物价以及寸土寸金的房价。这些都让我没有勇气去面对,而水泄不通的道路,严重污染的空气,也让我觉得特别烦躁。

我到底是该回家乡发展还是留在北京拼搏?是应该为了父母,同时也减轻生存压力,把自己的新闻理想抛开,回家乡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还是应该留在北京,面对挑战,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纠结,深切体会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煎熬,虽然是要“舍鱼而取熊掌”,可是又有谁能告诉我究竟哪个是鱼,哪个又是熊掌呢?

毕业后教育论文 篇12

一、问卷调查说明

(一) 调查目的

大学生回乡创业不仅是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而且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政策补充, 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具体运用, 如何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 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和振兴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调查, 就在于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 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回乡工作有利于减小就业压力, 平衡各地区人才结构, 推动各项事业的综合发展。大学生回乡就业一方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 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是我国国情的需要, 是时代的选择。

(二) 调查方法与内容

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选取广州市三所高校, 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82份, 有效率为98.2%。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想法、目标、方向和关注度、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以及与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信息。在调查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 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现状。

(三)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涉及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商学院等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中, 男性大学生占53.7%, 女性大学生占46.3%;52.7%为文科大学生, 47.3%为理科大学生;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占20.5%, 二年级的学生占26.2%, 三年级的占22.6%, 四年级的占31.7%;35.8%的大学生为中共党员, 49.3%为共青团员, 14.9%为民主党和无党派人士;23.6%的大学生来自珠三角地区, 来自粤北、粤西和潮汕地区的分别占30.5%、24.5%和21.4%;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占46.8%, 农村地区的占53.2%。

二、当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现状分析

当前的大学生, 在回乡就业意愿方面, 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 就业态度

关于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态度。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就业方向更加趋于多元化, 双向选择特征越来越明显。 调查发现, 在“你对回乡就业持怎样的态度?”问题中, 有32.86%的大学生认为“支持, 觉得农村发展前景良好”, 28.57%的大学生选择 “反对, 认为城市有自己才能的舞台”, 还有38.57%的大学生持中立的态度, 认为回乡还是留在大城市发展, 要“从实际出发, 适合自己就行”。

(二) 就业方向

关于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方向。对于回乡就业的想法, 大学生还是有着不一样的方向。调查发现, 有些大学生很早就确定了要回乡就业, 38.1%的大学生表示自身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决心回去, 并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有57.14%的大学生表示“想回去, 但希望等到条件成熟后再回去”, 态度较为模糊。有33.33%的大学生表示“不打算回乡, 决心扎根城市”, 觉得城市的发展才是让个人有着生存的空间。此外, 还有9.52%的大学生表示“这个问题还没考虑过”, 自身没有对职业发展的规划, 更加没有提出要回乡就业, 支持家乡建设。

(三) 就业目标

关于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目标。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 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明确的目标, 这表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对于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和想法有一定个人的主张。在“你如果回乡工作想要做什么?”的问题回答中, 有28.57%的大学生表示“到学校任教, 担任教师工作”。有71.43%表示目标是要“进入企事业单位, 有稳定的生活”。还有33.33%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认为家乡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还有42.56%的大学生表示, 将会参加“村官”等职位以及其他工作。

(四) 就业关注度

关于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关注度。调查发现, 大学生对于家乡发展很关注。在“你对家乡近几年发展的关注程度如何?”的回答中, 45.62%的大学生表示“密切关注”, 27.3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关注”, 16.54%的大学生表示“不怎么关注”, 此外, 还有10.46%的大学生表示“要看关注在哪些方面”。而对于大学生关注回乡就业家乡能够提供的支持方面, 52.38%的大学生希望回乡就业能够得到“资金支持”, 28.57%的大学生表示希望能够“创业有税收减免政策”, 23.81%的大学生表示对于“土地优惠政策”很是关心, 有43.37%的大学生表示希望有“技术指导”, 还有38.1%的大学生持模糊态度, 表示“不了解, 不清楚想要怎样的工作和支持”。

三、高校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上述调查情况得知, 当前大学生有着较为强烈的回乡就业意愿, 在就业方向、目标和关注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关心和了解。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和就业困难日益加重的情况下, 大学生对于是否留在大城市发展也有了较为缜密的思考。高校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包括很多方面, 既有个人方面, 也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 使得大学生对回乡就业的情况作出了一定的行为判断和行为选择。

(一) 个人因素

1.主观上渴望成长成才的愿望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地方选择。 大学生参加大学学业,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取一定的知识, 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人才。而当前, 社会人才都聚集在大城市, 并且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比赛, 才能更加显示出作为人才的优势和自身工作水平及能力。而大学生普遍认为, 在大城市工作, 才能更加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大学生希望得到较好的薪酬待遇。一般来说, 通过10多年的寒窗苦读, 大学生都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得到一份好的工作, 赢得一份好的薪酬, 为以后成立一个好的家庭, 成就一份好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 大学生在就业行为选择上, 大多数都会按照自身的工作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去衡量, 把获得薪酬的多少放在选择就业方向和地区的第一影响因素, 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一个重要方面。

3.大学生自身对家乡的感情与城市之间面临着艰难选择。这主要表现为, 大学生一方面对家乡建设有着极大的关注度, 并且看到家乡越来越发展的情况, 心里有点触动, 但是, 在就业选择上, 大城市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行车环境、良好的医疗环境, 这些都是吸引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根据自身对家乡的情感依赖, 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弃大城市的优厚条件, 回到家乡进行就业、创业, 促进家乡发展。

(二) 家庭因素

在家庭因素方面, 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家庭压力的影响, 大学生会选择回乡就业。一方面, 家里需要大学生就近进行照顾。在这些方面,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家庭孩子不多, 为独生子女的情况, 父母一般都会要求子女在完成学业之后, 回到家乡谋业, 从而为照顾家人和组建家庭提供一些便利。此外, 还有家里有人员需要得到及时照顾, 大学生由于家庭血缘关系的缘故, 都会选择放弃大城市的优惠, 回到家乡, 照顾家乡, 顺便在家乡择业。

另一方面, 家庭对孩子成才的愿望影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 一般来说, 中国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出人头地, 做出漂亮的成绩, 高人一等, 成为人上人。在这种压力下, 大学生往往为了实现家庭期待, 选择留在大城市, 通过自身努力, 以求得在大城市生存和发展的一席之位, 从而可以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交代,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判断和选择。

(三) 社会因素

1.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情况更加突出。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转型期,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反哺农村等政策, 但依然缓解不了进一步拉大城市发展水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 各类人才和资源都向城市集聚, 在大城市拥有较好的教育、医疗和旅游资源, 这样, 也就把广大大学生吸引在大城市周围, 选择在大城市发展, 减少了回乡就业意愿。

2.农村生活水平与大学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出入。当前, 虽然说农村搭乘政策的东风, 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步伐, 也为大学生回流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但是, 在农村的生活水平与大学生的期望值方面, 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也会影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选择。

3.社会发展中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选择和判断受到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一切向钱看的想法愈发严重, 大学生作为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年轻一代, 难免会受到影响。加之现代的大学生均为90后, 自身也有一定的个性想法和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 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想法也会在脑海中悠然而生, 在日常生活中参照社会一些明星、大款为对象, 不断模仿和追逐, 造成自身对心理压力及内心的不确定性, 无法静心分析各项思潮影响, 难以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入侵。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对策

当前, 大学生人才市场逐渐出现了一些饱和现象,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回乡工作有利于减小就业压力, 合理引导大学生人才流动, 还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综发展。大学生回乡就业, 不仅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需要, 也是符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是迎合时代发展步伐的重要选择。

(一)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教育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就业形势就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高校也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环境下, 愈发重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形势教育。当前, 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生态发展”“四个全面” 等重大发展战略, 全国各地都将掀起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推进, 更加有利于形成更多就业岗位。在大学生的形势教育中, 要通过座谈会、形势教育课、专家讲座、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势, 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把大学生回乡就业的优惠和作用讲清楚, 把重要意义讲透彻,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成长成才与时代同步发展的重要性, 以及发挥自身能力和作用的重要性。

(二) 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

大学生毕业后愿不愿意往农村方面发展, 与大学生自身想法和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但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可以说, 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 能让大学生终身受益。大学生当前会出现关于留在大城市还是回乡就业的矛盾, 难以做出选择, 其关键原因就是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不明确。当今时代, 各类信息飞速传播, 各类技术快速发展, 微商、电商等成功人士也呼之欲出, 各行各业的拔尖人物不断展现, 行行出状元成为现实。因此, 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引导, 让大学生明确自身发展规划, 明确自身在回乡工作中该树立一种怎样的心态、保持一种怎样的精神, 从而促进自身全面提升。

(三) 加强对大学生回乡就业重要性的认识

如今, 国家的经济社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努力实现, 经济实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 这表明国家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 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都离不开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在国家开展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 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 在财政支出、优惠政策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向农村倾斜, 使农村地区经济产生了新的活力。这样, 就需要更多掌握现代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人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 这也为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就业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 必须通过相应的大学生回乡就业成功案例的宣讲和传播,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自觉投身于国家大发展中, 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通过自身努力, 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更上台阶发挥作用。

(四) 加强高校与家庭沟通, 形成教育合力

在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中, 家庭因素也占据重要地位, 对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在大学生在校教育期间, 高校应加强与家庭方面的沟通, 通过适当的联系, 如家长咨询日、给家长的一封信、网络信息平台等方式, 取得家庭对大学生教育和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支持, 告知家庭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以及家庭方面的重要任务和重要作用, 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顺利引导大学生回流, 帮助大学生放心回乡, 加入国家发展浪潮, 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国忠.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政府职能走势[J].巾国行政管理, 2014 (7) :49-52.

[2]陈晓云.就业行为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小产权下一篇:预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