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及认识

2024-09-08

分析及认识(精选12篇)

分析及认识 篇1

一、基本概况

高3618块位于辽宁省台安县境内, 属深层巨厚稠油油藏, 主要层系为沙河街组三段莲花油层, 2008年后转入火驱开发。目前区块日注气16.7×104m3, 累注气1.77×108m3, 火驱井组日产液383t, 日产油185t, 瞬时空气油比1043m3/t, 区块产量稳中有升。随着火驱的进一步推进, 火驱逐渐呈现良好的态势, 但生产中区块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制约了火驱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1. 注采系统不完善, 火驱层位不对应

随着区块进入蒸汽吞吐后期, 套损井数增多、开井比例下降的问题日趋严重, 转火驱开发以后, 区块内火驱井网不完善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主要表现为火驱井网内油井开井比例低, 注气井与采出井生产层位不对应。

对策:结合火驱总体方案规划部署, 2012-2013年实施新井侧钻井28口, 累产油23755t, 区块开井比例由85%提高至95%, 同时实施油井调补层15口, 累增油7959t。通过完善层系对应关系, 区块受效井数明显增加, 纵向上受效不均状况得到改善。

2. 近井地带油层堵塞严重, 影响火驱效果

区块转火驱开发后, 受火驱影响部分油井在生产上表现出液、油、气不出的状况, 示功图表现为由原来的充满状态变为供液严重不足, 分析认为是火驱过程中原油性质发生变化, 造成近井地带油层堵塞。

对策:选择上倾部位及个别下倾受效状况差的5口油井实施吞吐引效, 累增油1616t。对2口产液量、产油量和产气量下降的井实施复合压裂解堵, 均见到明显成效。小规模吞吐引效及复合压裂解堵注汽效果较火驱前显著提高, 说明对解除地层堵塞有一定的效果。

3. 井组间存在平面气窜矛盾, 阻碍火线均匀推进

区块在火驱过程中受储层物性、亏空程度及蒸汽吞吐时汽窜通道的影响, 火线推进时出现单方向气窜现象, 火驱井组内平面气窜矛盾增加, 部分单井气窜严重, 影响油井正常生产。

对策:为控制气窜、保持火线均匀推进并处于高温氧化燃烧、最大程度扩大燃烧体积, 不断改善火驱效果制定了动态调配气原则: (1) 以不同注气井组为单元月度动态配注, 注气速度逐月递增, 最大单井日注气量2万方; (2) 在注气井配注基础上, 以注水调剖和油管封窜作为目前控制气窜主要手段、对个别低产油高产气井实施短期关井或洗井措施平复气窜。火驱以来依据方案设计逐月调整注气速度, 累积动态调配气47井次, 目前的注气速度能够维持火驱正常燃烧, 油井短期关井40井次, 改善火线平面驱替体积, 成效显著。

三、认识及效果

1. 油层燃烧状况

随火驱时间延长, 火驱一二线油井产出混合气中天然气含量减少, 其中CH4含量下降, 而非可燃气体含量明显上升, 一线井产出气体组份及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从判定燃烧状态特征指标氧气利用率和视H/C原子比的计算结果来看, 试验区注入空气中的氧气利用率大于90.0%, 说明燃烧比较充分, 氧气利用率高;一线L5砂体油井视H/C原子比为1.4, 在0~3之间的井数占95%, CO2含量稳定上升, 目前在15.6%, 三项重要指标均符合高温氧化燃烧标准, 说明目前油层处于高温燃烧状态。

2. 油层压力状况

从观察井测压曲线分析, 蒸汽吞吐阶段, 油层压力一直呈下降趋势, 转火驱开发后, 地层压力递减趋势得到控制, 并开始逐步回升, 说明火驱注气有保持地层压力作用。从点火井注气压力变化来看, 半年后随着注气时间及注气量的持续增加, 注入压力开始逐步缓慢回升, 说明注气井井底附近地层能量得到补充。从生产井井口、井底压力变化来看, 转驱后随产气量大幅上升, 井口压力明显上升, 说明生产井井底地层能量得到补充。

3. 油层温度变化情况

平面上从观察井、油井测温情况来看, 火驱后区块油层温度上升明显, 由火驱前的60℃上升至目前的67℃~315℃。纵向上从高3-6-0173井温度剖面来看 (如图3-1) , 高温场主要集中在油层上部 (L5小层) , 油层下部温度较低, 说明纵向上与注气井段对应较好的油层动用较好。

4. 油井产量变化情况

随着火驱的逐步推进, 平面上火驱波及范围在逐步扩大, 目前大部分L5砂体油井均已受效, 受效井主要表现为产油量稳中有升、产气量大幅度上升, 气组分发生明显变化。从火驱后产油量明显上升的油井平面分布上来看, 这类井主要位于地层压力水平低、采出程度高的构造低部位, 表现出重力泄油的特点。与火驱前对比, 目前日增油48.3t, 平均单井日增油1.9t, 总体来看火驱开发已见到明显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1.高3618块转火驱后整体效果良好, 但是随着火驱的推进, 区块出现了一系列现场问题, 通过增加新井侧钻井、动态调配注气量、调补层等工作使得区块火驱顺利进行。

2.经过五年多矿场试验, 目前地层处于高温氧化燃烧状态, 油层温场逐步建立, 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方案设计要求, 火驱见到明显增油效果。

3.深化火驱基础理论及相关评价技术研究, 加强油藏动态分析及监测资料认识, 实施管火控火, 是火驱开发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保障。

4.火驱采油技术是辽河油田稠油转换开发方式的关键接替技术, 下步应继续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 扩大火驱成果, 为其它区块火驱试验提供借鉴。

摘要:通过对高3618块火烧油层试验的跟踪分析知, 区块存在火驱层位不对应、近井地带油层堵塞严重及井组间存在平面气窜矛盾等问题, 利用动态分析, 有效解决了部分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 分析认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目前火井全部点火成功并处于高温氧化燃烧状态, 地下火线逐步推进, 油藏温场逐步建立, 地层压力得到恢复, 油井普遍受效并具有一定增油量。

关键词:火烧油层,稠油油藏,高3618块,辽河油田

参考文献

[1]王弥康, 张毅, 黄善波.火烧油层热力采油[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85:5-20, 149.

[2]张敬华, 杨双虎, 王庆林.火烧油层采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11-17, 19-25.

[3]张锐, 等.稠油热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518-522.

[4]郎兆新.油藏工程基础[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1:

分析及认识 篇2

徐 凡

教材分析:

在上课之前,我系统的了解了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课的教学,我又了解了小学阶段有关小数的后续知识,也就是四年级下册关于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点较多,使得整节课的容量较大。而认识小数,读小数,写小数,和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这几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因为小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对于小数并非一无所知。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单元时,学生对用小数表示物价就已有了初步地感知与认读,而且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

所以,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逛超市这个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为了节省时间,我对这一环节进行了这样的整合。首先通过逛超市直接出示商品单价,要求学生试着说出商品价格,我猜想学生可能读作几元几角几分,也可能采用小数的读法,没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互教互学的方法,让不会读的同学也跟着学习小数的读法。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即学习了读小数,又明白了小数所表示的价格。

学生兴趣调动以后,我再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引出小数,和小数中的一个共同点,也就是小数点。接着我让学生读出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是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巩固小数的读法,总结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接着我试着引导,小数除了能表示价格,你还在哪见过小数呢?孩子们通过说生活中的小数、寻找身边的小数的活动,激发了学习小数的兴趣,拓展了对小数的认识。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长度单位让学生感知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分别用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表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数的含义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教学一位小数时,我创设了量课桌面长度的这个非常熟悉的情景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6分米、4分米怎样用分数表示,得出这个规律后再从十分之几米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一步一步的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表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之间的相同点,小数之间的相同点,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理解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

把一位小数和十分之几的分数建立起联系后,两位小数和超过1的小数的认识我觉得就可以从扶到放了,让学生试着自己去尝试探索,去讨论分析,逐步建立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中,我设计了一个开放题:()厘米=几分之几米=()米,通过这种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切实了解到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也可以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因为这是节概念性教学,课堂气氛可能达不到非常的活跃。当课堂时间进行到最后阶段时,也是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又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将练习题中的习题进行了修改,改成了一个逛动物园猜谜语的游戏,实则是个巩固拓展的练习。练习题有四道,每一道题都有它自己不同的作用,第一个是将几米几分米改写成小数,第二个是将几米几厘米改写成小数,第三个是理解几点几几米表示的含义,第四个就有了一定的思维难度,将1米20厘米改写成小数,当学生有两种答案时,老师肯定都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呢?我故意留下这个思辨性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的应用范围,发展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进一步的去探索小数这样的一种兴趣和习惯。

教学准备:直尺,多媒体课件,一张课桌,黑板上画好米尺,学生事先调查出自己的身高。课前谈话:

师:我们初次见面,能向老师做下自我介绍吗?(生纷纷举手)既然是数学课,你能否在介绍时用上一些数。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

(预设:生会说到年龄、生日、身高、年级、班级、等信息。)【出示我的名片】

板书:年龄:

身高:

电话号码:

师:老师也来作下自我介绍。我叫……,来自……学校,今年33岁,身高1米61厘米,体重46千克,电话号码是……….师:能告诉我你家的电话号码吗?现在我们互相认识了,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渡过一个愉快的上午!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哪?你们平时爱逛超市吗?那今天我们先去超市逛逛吧!逛超市之前啊老师布置一个任务:我们一边看商品一边说说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可以吗?(出示超市的场景)

分布出示物品和价格,并请同学说说表示多少钱?(物品点击一下会出现几元几角几分)

2.(出示摆好的商品)我们刚才观看了6种商品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示价格的数字:(价格闪烁,并有声音)

谁能根据这些数的特点把它们分成两类?(出示只有数字的课件)

②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板书分类后的结果。

(如果有同学已经知道了这叫小数,就应该及时表扬:哦,你都知道这叫小数看来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平时喜欢预习功课,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那你觉得这些数和上面的数有什么不同呢?(上面的数中间都没有小圆点,下面的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大家认为呢?

③上面的这一类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那下面的这一类有谁知道叫什么数?

嗯是的,像5.98,0.85,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小数。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师板书:认识小数)以前我们学习分数的时候知道中间一条线段叫分数线,那这个小圆点大家来猜猜它叫什么?(小数点)

4.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们在超市里找找小数,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学生举例,并读出小数,老师板书】

5.既然同学们找了这么多小数,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你们认为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第二位呢?

6.小数除了能表示价格,你还在哪见过小数呢?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

1,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1.98秒

2,我的身高是1.41米

3,我的体重是39.4千克

4,你的体温是38.2摄氏度,发烧了

5,你的视力是5.1 小数除了能表示商品的价格,还能表示物体的长度,体重,温度等等。

生活中既然有这么多的小数,那你们知道小数是怎么来的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究身边的小数,好吗?

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构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意义 1.动手实践,引出小数

① 师:(教师拿出一把米尺)这是什么,用这把米尺可以做什么?

生: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② 师:我在黑板上也画了一个米尺图。这把米尺正好是多长?(板书:1米)这是什么?(课桌)课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体。

如果用米作单位,来测量这张课桌面的长度和宽度,你认为够1米吗?

生:不够。

③ 师:不够1米,可用什么来作单位?

生:用厘米,还可以用分米作单位。板书分米

④ 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多长?

生:就是1分米。

师: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⑤ 师:大家先估计下课桌的长与宽大约有多少分米,然后指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度和宽度。

⑥(学生练习后反馈。)

⑦ 师:课桌的宽大约是4分米,写在哪里?(指名到黑板米尺图上指一指)长是几分米,写在哪里?(教师随学生回答在图上依次标出:1 分米、4分米、6分米。)

⑦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分数,如果用米作单位你能用分数表示刚才的测量结果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⑧ 同样的书桌的长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

⑨ 刚才我们用整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了桌面的长和宽,可是小数在哪呢?其实它们同样也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来表示。1/10米用小数表示还可以写成0.1米。(板书:1分米 1/10米0.1米)

【师指着对应的数字问:】这个1表示什么?(1分米)

同学们想想,1分米,1/10米,和0.1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他们所表示的长度是怎样的呢?

(学生说想法)

老师归纳:1分米,1/10米,和0.1米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相等的。板书=,请同学们把这个等式读一遍。

⑩ 那么用同样的方法,你们知道书桌的长和宽用小数怎么表示了吗?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4/10米 6/10米

0.4米 0.6米

2.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3个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分母都是10)

我们来观察一下这3个小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①小数点左边都有一个0,那大家分析一下,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

②小数点右边都有几个数字(小数点右边都只有一个数字)我们把小数点右边只有一个数字的叫做一位小数

小数被我们找到了吧,那谁来用小数描述一下桌面的长与宽? 3.游戏巩固,深化理解

看,就是这么简单,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敢吗?我们来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老师说一个分米数,你能很快说出用米表示的分数和小数吗?举手回答

嗯挺厉害的啊,老师来换一种形式,我说一个用米表示的小数,你们用抢答的形式说出分数,能吗?

游戏开始。

三、从扶到放,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的实际意义 1.出示米尺

①师:同学们再看,如果现在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1份应该是多少?

(1 厘米)

板书:1厘米

②那么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呢?(1/100 米)

板书:1/100 米

③既然1/10米可以用0.1米来表示,猜猜看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同桌的同学可以小声讨论一下,指名汇报。(0.01米。)(板书:1厘米=1/100 米=0.01米)这个1表示多长呢?

既然1厘米等于1/100 米等于0.01米,那么3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该怎么表示?(3/100 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03米)3应该表示什么?

前面我们讨论过,用米做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这个0表示不够1米,那小数点右边的这个0应该表示什么啊?

④既然这样,同桌再讨论一下18厘米用米做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用小数呢?

【师指着对应的数字问:】这里的0表示什么?(不够1米)1又表示什么?(1分米)8表示什么(8厘米)合在一起就是(18厘米)

师: 观察一下这三个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分母都是100)

再来看看这三个小数,大家说它们应该叫几位小数(小数点右边有两个数字,是两位小数)

那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

⑤ 开放思维

出示:()厘米=()米

谁来任意说一个厘米数?学生自由发言。3个

谁来回答。

同桌交流。一个说厘米数,一个用小数来表示。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师:上了这么半天课,你们还记得老师的身高吗?问一问同桌的同学。指名回答并板书:1米61厘米。(表扬:看来啊你上课非常专注,值得我们学习)

师:你们能把老师的身高用米做单位用小数来表示吗?(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指名一个同学上台书写,并说出想法。(观察小数写法的规范性)

你们和他的看法一样吗?一样的同学向他挥挥手!

师:同学们再看,用米表示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呢?第二位呢?

师: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写在纸上,能吗?

学生汇报:选择个子最高的和最矮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升华 1.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课桌面的长度宽度,和老师的身高找到了身边的小数,现在让我们来轻松轻松,去动物园里看看吧!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可今天老师只让大家参观其中的几种,是谁呢?我们来猜谜语:【依次出示非洲象、长颈鹿、鸵鸟等图片】

(1)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有着长长的鼻子。

出示大象的资料:它的高度可达3米5分米,重可达5.25吨。

(2)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有着长长的脖子。学生猜。

你能把它的高度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吗?

(3)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依次出示资料:它的高度可达2。75米,谁来说说2.75米就是多少米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

(4)一身洁白的羽毛,头顶裸露出小部分鲜红色。又叫仙鹤,喜欢在湖泊,沼泽,海滩歇息,喜欢吃鱼、虾、水生昆虫、蝌蚪及水生植物的叶、茎、块根等等。

出示丹顶鹤的资料。谁来把1米20厘米改写成用米为单位的小数?(1.20米)还有不同看法吗?(1.2米)咦!出现了2种答案,大家认为哪个正确呢?(学生发表意见)这两种答案都正确,到底为什么呢?其实啊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这个问题就有待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继续去研究了。

高三特殊生心里案例分析及认识 篇3

作为高三班主任一定要密切注意学生的这些常见的心理毛病,深入学生实际,一方面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另一方面也要对他们身上存在的错误和缺点进行适当地批评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我根据多年的带班经验,通过对2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够得出某些感悟。

个案1:高三学生潘资杰——厌学心理

该生在高二年级时编入我班,由于好多科目不及格。曾一度出现自卑心理,厌学、逃学,书包里装的不是课本,而是手机。但是他喜欢运动,篮球打得好,我便让他当体育委员,让他组织班上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赛。经过几次练习,和同学合作,以及班主任鼓励,然后我班的篮球赛获得年段冠军,这样他的信心回来了。再经班主任多次找其谈话后有所转变,并能安心坐在教室学习,高二年级考试科目大部分合格。但是升入高三后,因接受不了高三緊张的学习生活,开学后第八周向班主任提出休学的申请。可是当班主任提出让其家长到校时,他又放弃了。他说,如果叫家长来,那就免了,因为他不想叫家人担心。高三他在班里的学习状态基本上以自学为主。

——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与他谈一些理想,向他推荐书籍;跟他谈父母亲的辛劳以及对他的期望。正确分析同年级学生的来源,根据自己实际,提出适宜的期望值;克服依赖心理,掌握学习主动权。高中不同初中,要靠自觉、主动学习,尽快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该生由原来抵制班主任、抵制班干部,到后来诚恳接受,放下自卑心理,带着一个平和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趋于稳定,能应对即将到来的高三考试,最后考入福州船政学院。

个案2:高三学生陈艳辉——考试焦虑

该生升入高中以来,每遇到考试心情就紧张、害怕。面对着试卷,脑子里全是父母的期望、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关切以及班级的名次。每次考试结束,脸色都很难看,不停的摇头,甚至喃喃自语:“怎么办?怎么办?考砸了!”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要帮助她克服为分而学的心理。不要斤斤计较班级名次,眼光放长远一些,瞄准高考;化压力为动力。把老师、家长的关心、嘱托作为一种动力,也可以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家长听,调整好心态,轻松应考;换位思考。面对一个问题,可用多种方法试解,不要苛求一种,或者先去做一些简单的题,往往回头思考这种题时,突然茅塞顿开。

该生我经常找她谈心,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适时进行鼓励。面对最后冲刺的考试,她的心情舒畅了好多,轻松了好多,成绩稳中有升。在2012年高考中考了496分成绩。考上了莆田学院。

以上两个案例是高三学生存在的,不足以代表全部,但仔细观察现在的高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发生变化,多为内向型,烦恼增多,睡眠质量不高,对分析深刻、哲理性强的知识很感兴趣。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差生自卑、消极、厌学,优生为考取理想大学而努力。从这些特征分析中,可看出他们的生理发展已达到成人水平,性格、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同学关系复杂,德、智、体分化明显,个别差异加大。采取的对策是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关心和体贴,指导学生科学安排饮食起居和作息时间,并注意劳逸结合,心胸放宽阔,乐观向上。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高三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有让我们深感欣慰的优势,也存在着让我们不敢掉以轻心的忧虑。如何使青少年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高中学生内心的情感冲突与思想困惑,这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付出艰辛劳动。

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再认识及对策 篇4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 采用专门方法, 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 目的是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 衡量企业目前财务状况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帮助企业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 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 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报表本身存在局限性

1. 财务报表所反映信息资源具有不完全性。

财务报表没有披露公司的全部信息。列入企业财务报表的仅是可以利用的, 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来源。而在现实中, 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 或者因为客观条件制约, 或者因会计惯例制约, 并未在报表中体现, 比如某些企业账外大量资产不能在报表中反映。因而, 报表仅仅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

2. 财务报表对未来决策价值的不适应性。

由于会计报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 很多数据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通货膨胀时期, 有些数据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 由于假设币值不变, 将不同时点的货币数据简单相加, 使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有时难以对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实质性的参考价值。

3. 财务报表缺少反映长期信息的数据。

由于财务报表按年度分期报告, 只报告了短期信息, 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4. 财务报表数据受到会计估计的影响。

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 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等。

5. 财务报表数据受到管理层对各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种选择, 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 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 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三、客观因素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

1. 财务报表可靠性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

在很多情况下, 企业出于各种目的, 需要向外界展示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旦实际经营状况难以达到目标, 企业会主动选择有利于提高利润的会计核算方法, 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来粉饰会计报表。比如有的企业为提高利润水平, 往往采用高估期末在产品成本, 低估入库产成品的成本的方法。人为操纵的结果, 使信息使用者得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相距甚远, 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 也使得财务报表分析失去意义。

2. 财务报表分析者的业务素质水平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 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判断能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往往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分析人员没有全面了解各项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 仅仅看计算结果, 是很难全面把握各项指标所说明的经济涵义的。

四、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

1. 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 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 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而且, 比率分析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 综合程度较低, 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2. 趋势分析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是指与本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相比, 给分析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趋势方面的信息, 为财务预测、决策提供依据。但是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 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 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 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3. 对比分析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确定指标间差异与趋势的方法。但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 各企业业务关系在区域上又不尽相同, 其必然导致不同企业指标水平的差异, 从而使之缺乏可比性。

五、常用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1.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 这一比率值越高, 表明流动资产超出流动负债的程度越高, 即企业短期负债的安全程度越高。但这种有效性是很有局限性的。首先, 流动资产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 比如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弱。其次, 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 比如待摊费用、预付账款、预付费用, 虽然从性质上来说将其视作一种流动资产, 但事实上它并不具备变现支付的能力。再者, 财务比率指标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有效性的局限。例如, 很高的流动比率本身就意味着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低, 资产闲置, 收益低下, 管理松懈;同时也说明企业经营观念的保守, 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目前的短期融资能力。

2.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 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性指标。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时, 企业就必然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负债偿还能力, 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进行报表粉饰误导信息使用者。

3.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本年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 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 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 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一个是时期指标, 一个是时点指标, 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同时, 在计算每股盈余时, 普通股股数是一个“份额”概念, 不同的公司股票每一股份在经济上不等量, 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 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 限制了每股收益不同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

4.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期末净资产/期末普通股数, 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 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 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 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 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5.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种投资报酬率, 理应由企业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净收益与企业在该时期用于经营的净资产相对比。但企业在一定时期用于经营的净资产是不断变化的, 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从简化计算的角度考虑, 分母用期初和期末净资产的平均值, 同分子的当期净利润相比较似乎较为合理。另一方面, “期末净资产”项目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的现金股利数额, 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 其“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将产生差异。

6. 现金流量比率指标。

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但比率太高, 可能是因为企业拥有过多的现金, 未能很好地在经营中运用的缘故。更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用的是“经营现金净流量”, 但是公司的任何一种现金来源无论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都可以用于偿还企业的债务。所以, 若将分子所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改为三项现金净流量的总和, 来计算现金流量比率会更好些。

六、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建议

1. 加强对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运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 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 联系其他相关信息, 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 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 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 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平时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 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 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 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 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 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在定量分析的同时, 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 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 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 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4.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 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5. 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 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 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 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 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 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6. 加强对行业信息的了解和运用。

自我认识个人分析 篇5

本人品行端正,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的素质较好,交际沟通本事较强,拥有创新思维,有团队精神。并且具有南方人的温顺和仔细。学习本事较强,求知欲强,爱好看书。有很强的自信心。

性格开朗,爱笑,待人温和不会经常发脾气,具有必须的隐忍性,会和认识的人坚持较好的关系。是那种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的人,对我好的人我会加倍的对他好。

我兴趣广泛和不一样的人聊天时不会有无话可说的情景发生。我爱交朋友,喜欢见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不是为了和他们交朋友,只是喜欢观察陌生人。可是我缺乏较好的耐心,和自制本事。

(二)我的本事素质

学生工作:社团联合会调研部干事最大的收获:锻炼了基本的组织、协调、口头等本事,培养了自我的工作方式,做好上下级的纽带,掌握制定计划、人员调配、贯彻思想等本事,提高思想与理论,培养了大局观,学会了控制场面与处理突发事件,锻炼了统筹、预见潜在问题、发案撰写等本事。社会实践:级新生军训阅兵方阵最大的收获:熟悉了团体个成员,建立了威信和良好形象,强化了人际交往本事,了解到团结的力量。

(三)他人评价

亲人朋友:有毅力,能比较吃苦耐劳,心理素质稳定。做事研究比较全面师兄姐,同学:很坦荡的一个人,是个很玩得来的朋友。能吃苦耐劳,并且做事能够有始有终。有上进心,心肠好,待人友善,有幽默感。

(四)测评工具

1、职业气质类型自我评测我的气质类型是一般型,即是粘液质。进取方面:沉着冷静,稳重踏实,忍让坚强,有耐性,生活有规律。消极方面:缺乏活力,反应迟钝,为人拘谨,因循守旧性格特征:内倾型

2、性格类型心理测试我的性格是稍微外向型性格,即开朗活泼,为人处世灵活多变,感情外露,独立性强,处事果断,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但这种人往往做事马虎、松散,有始无终、容易急躁。

3、职业价值观自测量表自由型:这种类型的人一开始做事无目的和计划,但能适时地使自我行动适应于当时的气氛,常被周围人认为生活随便,无职责感,但他能有限的职责,不麻烦他人,无拘无束。

总结:以上几个测评结果都与“自我认识”基本吻合。能够看出我比较适宜做一些比较有挑战的工作。在自我性格评价时,应当意识到每种性格的利弊。在自我看来是缺点,在他人看来往往成了优点。当事人与其浪费时间去改造自我的性格,还不如认清自我的长处,找到发挥这些长处的最好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扬长避短。

(五)自我认知总结

经过综合分析自我评估、别人的评价和测评结果三方面,总结了“我”:-------我是一个比较稳重,比较冷静的人-------我喜欢从事能充分发挥个人本事的项目性质的工作。-------我善于从事于协调,配置,设计相关的工作。

分析及认识 篇6

关键词:校园;欺凌现象;欺凌行为;归因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起,欺凌现象便进入学术研究的关注范畴。虽然至今对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可欺凌指的是“一种有意伤害别人的行为,不止一次发生,其实质是欺凌者和受害者之间力量的不平衡”。其中,校园欺凌作为一种发生在校园内外同学之间的特殊欺凌现象,值得引起全社会的格外重视。

一、关于校园欺凌现象(行为)的不同看法

1.学者眼中的欺凌现象(行为)

学者们认为欺凌行为指的是力量的不平衡,包括身体欺凌、语言欺凌以及会不断引起恐惧的长期性的社交排斥。在他们看来,欺凌者和受害者对于力量的占有是不一样的。这种力量既有可能来自体力优势(相对健壮的身材,或者人数的众多),也有可能来自脑力优势,包括利用“正在发生的事情或将要发生的事情”来威胁和吓唬别人从而让别人感到压力以做出和本意相反的

决定。

2.教师眼中的欺凌现象(行为)

Boulton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老师认为欺凌行为包含身体和语言上的双重欺凌,比如,强迫别人做他们本不想做的事情;25%的老师并不认可下列行为算是欺凌行为:比如,叫外号、散播谣言、目光恐吓还有拿走别人的东西等。除此之外,超过50%的老师不认为社交孤立算是欺凌的一种形式。这个发现和Ramasut 和Papatheodorou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3.学生眼中的欺凌现象(行为)

学者和孩子之间关于欺凌行为的定义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语言欺凌和身体欺凌、间接欺凌、欺凌行为的重复性和故意性方面。Guerin和Hennessey的研究证实,6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体力优势在欺凌现象中非常重要”,并且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大

部分受访者(63%)相信“在欺凌行为是否出自故意并不重要”,只有13%的人认为“欺凌行为绝对是出自故意的”。

4.父母眼中的欺凌现象(行为)

研究表明面,对校园中的欺凌现象,父母要么毫无觉察,要么感到非常无措,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地处理相关问题。他们害怕被学校认为是自己太敏感或者过度操心了。除此之外,父母还担心自己的不当处理会使孩子的处境“雪上加霜”。

小题大做或者大题小做,父母要么不能及时注意到孩子的遭遇并感同身受导致事情表面上不了了之,要么反应过度弄得局面无法收拾,很少有父母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类似情况。

二、关于校园欺凌的归因研究

1.欺凌者归因论

这种说法认为,之所以会发生欺凌现象责任在于欺凌者自身的原因。如果欺凌者感觉糟糕或者没有安全感、自信心和自尊心低下,有心理问题或者爱慕虚荣等都有可能会导致他(她)去欺凌别人。

根据社会学解释,当欺凌者想要展现、维持或者提高他们的权力、地位和受欢迎程度的时候,或者当他们试图保护自己免于被孤立、被骚扰和被欺负的时候,都有可能对别人实施欺凌行为。这样做能让他们觉得感觉更好,自信心和自尊心似乎也能得到提高。如果欺凌者本身由于问题家庭,没有得到父母的良好监管,家庭争吵不断、冲突不断,家长总是在吵架、闹离婚、感情不好,经常目睹家庭暴力,那么他(她)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导致欺凌者本身可能并没有道德概念和同情心,他(她)这么做或许仅仅是出于“好玩”或者“无聊”。

2.受害者归因论

这种说法认为,受害者之所以受到欺凌是因为他们本身有问题。大概四分之一的受访者都持有这样的看法。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受害者和别人不一样,是与众不同的或者奇怪的。除此之外,还包括受害者的言行让人感到厌恶、做人卑鄙、自身看起来好欺负,以前被人欺负过因此容易继续被人习惯性地欺负等情况。

3.同伴归因论

这种说法认为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同伴群体。21%的受访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联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同伴压力,即如果“大家都这样做或者希望你这样做,那你就不得不做”。如果所在的小团体强化欺凌行为,认为是“勇气”的象征,提倡并赞赏实施欺凌的人,为了不被排挤出去,那么欺凌行为的发生几率就会非常高。

4.學校归因论

这种说法认为欺凌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是学校环境导致的。原因之一在于学校太无聊了,学生无事可做;原因之二则是学校的反欺凌措施极为薄弱,老师不关心这类事情或者即便看到了也仅仅是袖手旁观,这些都在无意中助长了校园欺凌的不良风气。

5.人性归因论和社会归因论

人性归因论认为欺凌现象之所发生在于人性自身的问题(冲突、暴力等是不可避免的)和社会风气。根据生物学解释,人有排斥异己的本能,因此,针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并不为奇。社会归因论则说社会只重视那些身体好、长得好看的人,如果身体羸弱或长得不好看,那么自然容易被人欺负。

参考文献:

[1]Boulton,M. J.Teachers’ views on bullying:Definitions,attitudes and ability to cop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7(67):223-233.

[2]Guerin,S.,& Hennessey,E.Pupils’ definitions of bullying.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02(3):249-261.

分析及认识 篇7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342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22~33岁, 平均年龄26.8岁;分析中发现所有孕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前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心理问题。由于在宫缩时产生强烈的痛苦而对医护人员进行求助, 我院助产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针对性较强, 对于减轻分娩时的痛苦有比较好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自然分娩率。

2 护理措施

在分娩前首先应该与孕妇进行深入的交流, 对于她们的担心给与重视并且逐一进行劝导。在分娩过程中, 应该坚持认真听取她们对于所感受疼痛的描述, 对她们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与疏导, 并且对于有关的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

2.1 注重产前宣教工作, 对于心理障碍进行排除

对于即将临盆的孕妇来讲, 她们正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会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 这种焦虑产生不仅是由于陌生的医护人员以及生疏的医疗环境, 还有孕妇对于分娩知识的匮乏, 最重要的是对胎儿的担忧。这样的心理状态也就导致孕妇在分娩之前存在着精力消耗比较大、睡眠不足, 这些因素都会对孕妇分娩时的宫缩造成影响, 造成分娩过程的延长, 加剧分娩时的痛苦, 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引起孕妇机体内环境的紊乱, 造成孕妇肺内气体交换受阻、心率加快等诸多不良反应, 所以, 有关的助产护理人员在孕妇分娩前应该注意对孕妇进行一定的规范性、科学性教育, 帮助孕妇在分娩前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 尽量的减轻她们的心理焦虑, 对于她们的忧虑应该进行及时的解答。第一, 对于怀孕末期的孕妇来讲, 她们往往关心腹中的胎儿超过自己, 都会选择一个专业技术较强、信誉比较好的医院接受分娩, 所以说护理人员在对孕妇进行心理疏导时可以向孕妇介绍本地医院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经历, 尽可能的拉近与孕妇的距离, 增加孕妇对医护人员的信心以及信任感, 对孕妇的就焦虑心理也具有一定的环节作用。经过实践证明, 如果孕妇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在进行分娩时就会配合大夫, 这样也就十分有利于助产工作的开展;第二, 在进行分娩之前相关的助产护理人员对于孕妇是否了解分娩知识以及是否具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 并且注意对她们进行分娩相关知识的介绍, 让她们对分娩知识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有重点、针对性的对分娩过程进行介绍, 帮助孕妇更好的缓解分娩过程中的焦虑与不安, 帮助孕妇树立正确、乐观的心理状态, 这些因素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孕妇的分娩产生帮助。第三, 对于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医院环境等有一个大致的介绍, 这主要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孕妇可能因为环境比较陌生而引起睡眠、饮食等方面的不适反应, 从而进一步对分娩造成影响, 反过来讲, 如果孕妇对于医院环境感到舒适、温馨, 那么这些因素对孕妇的分娩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进行分娩时可能由于紧张一些孕妇做出违反医院制度的举动, 对于这一类的现象, 助产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及时进行纠正, 比如说, 可以对以往所产生的相关实例进行劝告, 把这一类行为对母婴造成伤害进行告知, 使她们遵守医院相关的规定。对于孕妇饮食问题业应该重视, 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比如说对于正常孕妇来讲不需要在饮食进行控制, 但是对于患有“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孕妇来讲就需要助产师对其日常饮食有合理的规划, 并且应该告知孕妇及其家人如果违反饮食规定可能带来的一些后果[2]。

对于孕妇护理工作的开展来讲, 在分娩前能够使孕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切感、安全感是孕妇生产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2.2 分娩中的个性化护理

在孕妇进入产房之前应该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对于产房的光线、温度等条件应该预先进行调整, 为孕妇的生产预先准备好条件, 进入产房后, 应该进一步的告知在分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告诉孕妇相关的配合方法。在进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不能因为孕妇慌乱而导致自己不知所措, 手术中的操作应该坚持“稳、准、轻”的原则, 如果在分娩过程中孕妇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反应, 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加强与孕妇的肢体沟通, 合理的指导孕妇做深呼吸, 通过比如抚摸腹部等行为来减轻孕妇的焦虑与不适[3]。还有一些孕妇由于经受不起自然分娩的痛苦以及家属的担心, 可能会有放弃自然分娩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助产护理人员应该对自然分娩的好处进行分析, 鼓励孕妇选择自然分娩,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的缓解孕妇分娩时的恐惧焦虑, 保证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2.3 产后的个性化护理

对于分娩后的产妇来讲尽管精神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 但是身体是极度虚弱的, 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指导产妇及时的补充水分和营养, 并且对其进行早吸吮, 刺激乳汁分泌进行帮助, 按时对婴儿进行喂养, 实施科学哺乳。

3 结果

按照以上介绍的护理手段进行操作, 342例孕妇中, 成功自然分娩303例, 自然分娩率达到88.60%, 比以往的自然分娩率要高很多。在其余没有选择自然分娩的39例孕妇中, 有8例是由于胎儿体型比较大导致, 24例是由于产科因素无法进行正常分娩, 还有7例是由于孕妇骨盆狭窄等原因导致未能进行正常分娩。

4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孕妇由于在心理活动及生活经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选择不同的分娩方式。但是分娩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是对母婴都有很大的好处, 在进行分娩时, 子宫有规律的收缩, 这样就会对婴儿产生挤压, 使婴儿胸廓受到相应的压缩和扩张, 这样能够有效的刺激婴儿出生后肺泡的弹性, 而且, 分娩时产道对婴儿头部的挤压是能够刺激印个脑补脑活素的释放, 对于婴儿的智力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患有合并症的孕妇如果疼痛比较激烈也是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进行分娩时应该区别对待。

摘要:目的 对于分娩时的疼痛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进一步减轻分娩时的痛苦, 确保安全顺利的生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342例为研究对象, 并对影响孕妇分娩疼痛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果 经过分析, 有效提高了本院助产师对导致分娩疼痛因素的认识, 并且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助产师的业务能力, 为孕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助产师,分娩疼痛,认识分析,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洁.助产师对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及护理措施[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3, 11 (2) :684-685.

[2]高建平.助产师护理工作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2) :1527-1528.

分析及认识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我院外科护理人员76名进行问卷调查。泌尿外科7名、神经外4名、骨关节外科16名、肝胆外科16名、手术室17名、普外科16名。年龄组成:32岁以下的46名, 32岁及>32岁30名, 最大年龄45岁, 最小年龄21岁, 平均 (32.3±7.2) 岁。学历构成:中专37名, 大专及大专以上39名, 职称构成:主管护师16名, 护师25名, 护士35名。

1.2 调查方法

参照2002年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参阅其他的文献资料, 结合护理队伍中出现的问题, 请相关的专家给予指导, 自制“护理安全认识的调查问卷”, 此问卷的题目均为选择题, 答对一题得一分。要求被调查者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发出问卷76份, 回收76份, 问卷的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学历组得分比较

中专组与大专及以上学历组回答平均得分分别为74.32分和75.11分,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护士对安全管理问题的认识与学历无关。按年龄分组, 32岁以下组和32岁及32岁以上组平均得分分别为68.87分和78.65分, 表现为护理人员的工龄与对护理安全认识程度有一定关系。见表1。

2.2 护理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关于病历书写规范题的回答正确率最高, 为95.78%;对事故等级判定回答正确率最低为43.12%;如面部中度毁容或全身瘢痕面积>70%属于何等医疗事故, 回答正确率为42.02%, 32岁以下的护士回答此题的正确率仅为35.65%;通过问卷调查, 得知护士比较注重一级护理, 对二级护理不够重视。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认识有待提高

由于临床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医务工作者, 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护理缺陷的可能性最大[2]。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1) 患者因素:随着法制社会的发展, 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患者的法律意识也随着增强, 医疗纠纷案例不断增多。媒体炒作误导, 使护患关系更加紧张恶劣。因此, 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大多病情严重, 预后差。然而, 患者对医疗水平有着过高的期望。如果病患心里承受能力差, 加上对疾病缺乏认识, 就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 怀疑诊治有误, 不配合治疗, 引发护理安全隐患;由于医院改革发展, 引进一些先进医疗设备, 新药的应用, 造医疗费用增高。一些经济能力差的患者, 难以支付高昂医疗费用, 极易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矛盾;部分患者因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和所受教育因素, 对护士出言不逊, 也是引发护理不安全的一个因素; (2) 护理人员因素:护士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够,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缺乏护理安全隐患预见性, 而忽视法律潜在的问题, 说话不严谨, 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 对患者的提问不耐心回答, 甚至与患者因小事发生矛盾冲突, 容易导致患者反感、误解;对患者病情观察不到位, 延误抢救时机; (3) 护理管理因素:人力资源缺乏, 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随着患者需求增多, 护理工作范围扩大和细化, 护理工作量加大。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高压工作, 容易造成注意不集中, 护理质量下降, 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本调查显示, 大部分护士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年纪轻的护士法律意识偏向淡薄。护理人员注重一级护理, 对二级护理内容掌握的还不够, 如二级护理要求护士每一至两小时巡视病, 观察病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 将“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列入四级医疗事故范围内”, 如“工作失误导致患者被烫伤”过去属于护理差错范围内, 现在列入了四级医疗事故的范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范围扩大, 对临床护士的工作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加强护理安全意识, 提高护理水平。

3.2 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 分析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认知缺陷和影响护理安全因素, 针对不同问题根源提出相应对策。

3.2.1 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教育制度, 增强法制观念

护理安全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为了提高护理水平, 就必须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应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医院领导要重视护理安全教育, 建立常规法律教育机制, 让护理人员学法、知法、懂法, 将法律知识融入护理工作中。将护理安全列入科室考核的内容中, 并定期组织考试, 使护理人员时刻绷紧这根弦。

3.2.2 增强护理人员证据意识

(1) 护理记录及时、完整、准确、无涂改。 (2) 护理用品符合要求。 (3)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4) 完好封存实物。

3.2.3 加强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建设

从思想上重视护理纠纷的防范与发生。强化护理职业的特殊性,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3.3.4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把人性化的服务带到护理工作中。加强和完善护患沟通制度, 促进护患沟通, 构建和谐关系。提供继续教育的机制, 护理人员通过学习, 丰富专业知识, 提高应变能力, 能娴熟按规程进行护理操作。

目前,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 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3]。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 也是护理工作基本需求, 是医院生存之本。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护理安全认识, 在工作中不断探析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 从而使医院的护理安全水平提高。

摘要:目的 调查外科护士对护理安全认识情况及分析影响原因, 采取对策, 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 加强护理管理, 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表, 对我院名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结果 经统计调查问卷得知, 问卷中正确率最高是95.13%, 最低的是51.35%, 不同学历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差异, 统计学有意义 (P<0.05) 。结论 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认知和警惕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外科护士,护理安全,对策

参考文献

[1]史自强, 马永祥, 胡浩波, 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238.

[2]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5 (5) :375-376.

分析及认识 篇9

一、“认识除法”的教材编排分析

苏教版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平均分”, 从分东西开始, 引入每份同样多的分法, 即平均分;接着让学生按照每份同样多、平均分成几份动手分一分;最后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按照平均分的要求自己来分一分, 形成对平均分两种分法的整体认识。第二部分内容是“除法”, 分为两个小部分, 即“每份一样多”可以用除法、平均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

人教版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对平均分的介绍, 先让学生感受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样多, 接着介绍平均分成几份、每几个一份。但教材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只有将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情境, 似有侧重。第二部分内容是除法, 同样介绍了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每几个一份也可以用除法。

上海版教材在第一部分内容中创设了大量的情境。情境一“装袋”, 帮助学生感受每几个物体装一袋, 可以装几袋, 并帮助学生体会每装一袋就是一次减的过程, 减几次就意味着可以装几袋, 沟通“分”与“减”的关系;情境二“减彩绳”, 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感受每几个一份的含义, 并通过口诀沟通“分”与“乘”的关系。第二部分内容是平均分与除法。在“分饼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什么是公平分, “每人分得的个数一样多就是平均分”;接着利用“分草莓”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平均分成几份, 并演示分的过程, 沟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与“装袋”“减彩绳”“分饼干”的情境进行沟通联系, 说明“每几个一份”和“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教材在编排上都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平均分, 包括认识平均分、初步进行平均分, 初步学会每几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以及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要求学生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并进行交流, 深化对平均分的认识;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关于“平均分”的编排几乎是一样的。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1)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一样多”。 (2) 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 可以分成几份? (3)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几个? (4) 能够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知道怎样才能平均分。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逐步获得“平均分”的直接感受和体会,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为认识除法积累感性经验。而上海版教材“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几份”的表述不及上述两个版本的教材清晰有力。第二段是认识除法, 包括上述平均分的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表示。教材的编排都注意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为认识除法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 帮助学生充分体会除法的含义。

另外, 苏教版和上海版教材都将“认识除法”安排在小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 表内乘法与表内除法交叉学习, 具体表现为苏教版在学习了1~6的表内乘法以后就引入除法的学习;上海版教材在学习了10、5、2、4、8的乘法口诀后学习除法。而人教版教材将该部分内容安排在小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 此时学生已经历了表内乘法的完整学习。

三个版本的教材都把平均分的教学作为除法学习的前提。三者最大的不同在于, 上海版教材在分的过程中出现减法, 沟通分与减、减与除之间的关系。实际上, 分一分正表明除法的来由, 教材应帮助学生经历除法的形成过程。

二、“认识除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通常以每节课为时间单位, 教材也就通常以“点”为单位编排教学内容, 即将学科领域内的知识整体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 分割成“课”的时间单位内的教学内容, 要求教师在“课”的时间单位内进行教学。这种编排方式便于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开展教学, 但也使得原本具有丰富内在关联的知识, 经过人为处理后, 变成以“点”为单位的符号系统。以“点”为单位的教材编排方式, 在数学学科上表现为“一个个知识点”“一个个例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往往依赖于教材的编排。由于教材在编排的时候将完整的知识体系, 分解到一个个小的课时, 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 更不必说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因此, 他们往往依据教材编写的线性顺序安排教学。这样一来, “认识除法”的教学往往呈现如下状态:第一种教学安排, 将平均分与除法的认识安排在同一课时, 前半段时间用来感受平均分, 后半段时间用来认识除法;其他课时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的课时安排, 学生能否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感受“平均分”这一抽象的概念, 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分法。如果不能, 大量的练习就变得机械而无意义。第二种教学安排, 首先分别用两个课时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在后继的学习中相应地也分两个课时进行认识除法的学习。这样的课时安排虽然考虑到了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抽象的“平均分”的概念, 但割裂了学生对平均分的完整认识, 无法整体感受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也就无法形成对除法的整体认识。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往往期望能帮助学生逐步获得“平均分”的直接感受和体会,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并为认识除法积累感性经验。但这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方面在这一看似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教师教学只突出“点”的例题与习题, 而忽视了平均分的整体结构, 另一方面教师关注的重心往往在于学生能否准确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容易忽视分与除之间的关系认识, 学生也就很难体会除法与减法的关系, 无法体会除法的来龙去脉与含义。因此, 教师如果处理不好知识整体认识与每节课局部认识之间的关系, 就很容易割裂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认识除法”的教材重组与教学设计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帮助学生形成平均分和除法的整体认识, 笔者采用“整体感悟 (进入) ”的教学策略, 即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悟知识的大框架或上位概念, 然后在此基础上, 学习大框架中的局部知识或下位概念。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感受“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上位概念) ;然后整体认识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感悟“每几个一份”和“平均分成几份” (下位概念) 。最后在对平均分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除法的学习。

基于上述分析, 并根据教材原有的课时安排, 我将教材做了如下整合: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体会平均分的内涵。第二课时, 巩固对平均分两种分法的认识, 能按照要求分;第三课时, 认识除法;第四课时, 能根据分东西的情境、结果, 用除法算式表示;第五课时, (份总) 数量关系的渗透。这样的重组与课时安排, 意在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在此基础上引入除法, 从而沟通分与除、减与除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平均分, 还是除法的运用, 都能帮助学生获得整体的感知, 将原来片段的教材编排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 从整体入手进一步分析其中每一种具体的情境。

为进一步说明教材整合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就关键的第一课时和第三课时给出较为具体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整体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 根据公平分的需求, 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理解与体会“每几个一份”和“平均分成几份”。

2. 能按照要求进行平均分。

【教学过程】

1.建立公平分的概念。

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 (包括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的情况, 即每份同样多与每份不一样多) , 帮助学生体会什么是公平分。比如, 幼儿园老师要给4个小朋友分糖果, 3种口味 (颜色) 的12颗糖要怎么分给小朋友呢?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 (4个小朋友分到的糖果有的数量和颜色都一样;有的不但数量不同, 颜色也不同) , 你认为这样分可以吗?你能帮老师来分一分吗?在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每份一样多, 才是公平分的概念。

2.整体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教师创设情境, 让学生按照公平分的要求自己来分。一般公平分有两种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同时呈现两种分法, 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完整认识。比如, 猫妈妈钓了15条鱼, 要分给3只小猫, 怎么分才公平呢?引导学生根据公平分 (每人一样多) 来分一分, 画一画, 圈一圈。方法一:5条鱼分给第一只小猫, 再拿5条鱼分给第二只小猫, 最后拿5条鱼分给第三只小猫;方法二:第一次拿出3条鱼, 每只小猫各一条;第二次再拿出3条鱼, 每只小猫各一条……直到5次后, 分完为止。教师要注意对两种分法的介绍, 并帮助学生体会公平分就是“平均分给3只小猫”或者“每只小猫一样多”。并引导学生体会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即方法不同 (方法一是每几个一份, 方法二是平均分成几份) , 结果相同。

3. 情境变换, 按要求分。

第一层次, 有8支铅笔, 每人2支, 可以分给几个人?学生圈一圈。有8支铅笔, 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每人几支?变化数字, 让学生按照要求分。

第二层次, 同桌合作, 两人各采用一种分法, 但都要做到公平分。如把12块饼干平均分, 可以怎样分?学生同桌合作, 一个采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 另一个采用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分。教师可创设多种情境, 让学生在动手分的操作过程中, 进一步感悟“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 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以及“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都是平均分, 感悟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丰富对平均分内涵的认识。

【第二课时】巩固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略)

【第三课时】认识除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减法算式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 初步理解除法是减法的一种简便运算。

2.知道两种公平分的情况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3.会读、写除法算式, 并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 能灵活进行减法算式与除法算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感知乘与除之间的关系, 感悟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材料感知。

(1) 体会每份分得同样多。

谈话引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东西。瞧, 猴妈妈摘了6个桃子要分给小猴子。给第一只小猴1个, 怎样列算式表示?又给第二只小猴1个 (列式) , 最后给第三只小猴4个 (列式) 。你同意这样的分法吗?怎样分才公平呢?

小结:6个桃子, 每只猴子分2个, 大家分到的同样多, 这样也就公平了。

(设计说明:情境设计要激发学生公平的意识, 隐含着公平分、平均分的思想, 但对学生来说很抽象, 通过分一分的过程, 帮助学生体会什么叫“每只”“每人”“每份”。)

(2) 经历连减算式的产生过程。

问题 (1) :8支铅笔, 每人分2支, 分给几个人正好分完?要求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想一想, 这个分的过程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问题 (2) :8支铅笔, 平均分给2个人, 每人分几支?要求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想一想, 这个分的过程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呈现学生资源 (预设) :8-2-2-2-2;2+2+2+2=8;2×4 (从总数里分东西的过程, 就是一个连减的过程, 因此用加法表示是错误的。写2×4的学生实际上是在想二四得八的口诀, 意思是8里面有4个2) 。

交流算式含义, 帮助学生感受问题虽然不一样, 但算式是一样的, 分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小结:从8里面连续减去几个2后正好分完, 我们发现有这样的几个2就是分给了几个小朋友。

(设计说明:在分铅笔的过程中, 体会每份同样多, 并将操作与算式进行了沟通, 经历连减算式的产生, 为寻找减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并初步感悟用口诀解决问题。)

(3) 被减数、减数拓展。

(1) 12支铅笔, 每人分3支, 分给几个人正好分完?12支铅笔, 平均分给3个人, 每人分几支?

(2) 32支铅笔, 每人分4支, 分给几个人正好分完?32支铅笔, 平均分给4个人, 每人几支?

(3) 100支铅笔, 每人分5支, 分给几个人正好分完?100支铅笔, 平均分给5个人, 每人分几支?

上述3个问题, 每个问题有两种情况,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进行列式。

过程中点拨:要减去这么多相同的数, 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感受其书写的麻烦)

(设计说明:以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整体进入, 不断产生连减的算式和用乘法思考的方法, 并逐步感受连减算式的麻烦, 为连减与除法、除法与乘法的沟通奠定了基础。并整体感悟平均分的两种分法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2.聚类分析。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 发现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从总数里减去几个相同的数)

在遇到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时, 用乘法计算非常简洁, 现在我们从总数里减去几个相同的减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揭题———除法)

(设计说明: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迁移到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的主动迁移能力。)

3.抽象命名。

(1) 引导学生列式, 并类比减法各部分名称, 命名:被除数、除数、商。

(2) 算式改写, 把其余连减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 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3) 思考“6-1-1-4”, 可以改写成除法算式吗?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经历概念的归纳、概括、提炼形成过程。认识除法的本质。)

4.减与除的相互转换。 (过程略)

分析及认识 篇10

罗38区长81油藏属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环境, 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 沉积砂体分布受物源和沉积体系展布控制, 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 平面上主要呈西北至东南条带状展布, 西部砂体较东部砂体发育, 沿分流河道展布方向砂体连通性好。

2009年以长81为目的层围绕罗23井大规模开发, 控制含油面积80k m2, 地质储量3200×104t, 动用含油面积12.36km2, 动用地质储量549.42×104t。主要开采层位长81, 井网形式为菱形反九点, 井排距480×130, 埋深2680-2720m, 平均砂层厚度22.2m, 平均油层厚度16.2m, 岩心分析孔隙度10.8%, 渗透率0.69×10-3μm2。原始地层压力19.4MPa, 已完钻402口, 建成产能35×104t, 平均钻遇油层16.2m;完试357口, 单井日产油19.5t;投产355口, 初期单井日产液4.0m3, 日产油2.6t;目前单井日产液2.6m3, 日产油1.6t。投注118口, 平均单井日注水20m3。

2 试验目的

选择罗38区单井产量小于1吨的两个井区, 对油井进行关井恢复地层压力, 利用压力监测资料, 摸索累计注水量与压力恢复的关系, 以确定开井时机。并监测复产后生产情况, 结合液面、液量、注水量等数据摸索优化间开制度。为同样物性条件的产建井提高单井产量积累技术。

3 试验内容

3.1 试验井组生产情况

从小于1吨的油井分布情况看, 主要位于油藏北部高含水带以及甩开实施探边的骨架井, 钻遇油层厚度薄 (9.7m) , 岩性致密 (声波时差211) , 投产初期表现为高含水、低液量。根据地质情况, 考虑现场的可操作性, 4月份选择罗38区北部罗38-63、罗38-67、罗38-71、东部的罗24扩、罗38-28、罗38-23共6个井组进行油井停井恢复地层压力试验。实验前平均单井日产液0.9m3/d, 日产油0.3t/d, 含水53.8%, 动液面1708m。

3.2 试验井组注水情况

北部试验区:试验油井11口, 对应注水井7口。平均油层厚度13.8m, 平均电阻38.2Ω·m, 声波时差220.6μ.s/m。试油平均日产油10.4t, 日产水6.4m3。试验前单井平均日产油0.2t, 含水58.9%;对应注水井7口, 试验前日注79方, 平均单井日注16方, 累计注水9006方。目前日注151方, 单井日注22方, 累计注水60647方。

东部试验区:试验采油井13口, 注水井7口。平均油层厚度14.7m, 平均电阻37Ω·m, 声波时差219μ.s/m。试油平均日产油16.3t, 日产水5.0m3。试验前单井平均日产油0.4t, 含水43.5%, 对应注水井7口, 试验前日注109方, 平均单井日注15方, 累计注水23285方, 目前日注105方, 单井日注15方, 累计注水57539方。

4 关井试验效果

4.1 液面恢复情况

4月中旬低产停井试验井 (24口) , 由关井前的1707m上升到10月上旬的569m, 液面恢复1138m左右, 恢复效果较好。其中, 北部试验区液面由关井前的1647恢复至718m, 东部试验区由1757m恢复至418m。各井于10月下旬陆续复产。

4.2 流压恢复情况

通过6个月的液面恢复, 9口一类油井流压大于19MPa, 平均流压由9.9MPa上升至23.7M P a, 上升13.8M P a;9口二类油井流压恢复在16-19 MPa, 平均流压由9.3MPa上升至17.6MPa, 上升8.3MPa;6口三类油井流压恢复在10-15 MPa, 平均流压由7.8MPa上升至12.8MPa, 上升5.0MPa。

5 关井试验效果分析

根据油层物性的差异, 通过液面恢复速度, 流压恢复状况及地层压力恢复状况对本次试验井分类制定开井制度。

5.1 恢复速度

从液面恢复速度来看, 一类井液面恢复速度大于7m/d, 液量0.11m3/d, 地层供液能力较好;二类井恢复速度在5-7m/d, 液量0.07m3/d, 液面恢复速度较慢, 地层供液能力差;三类井恢复速度在小于5m/d, 液量0.04m3/d, 液面恢复速度最慢, 地层供液能力差。

5.2 压力监测情况

从压力恢复情况来看, 共测试8口油井, 压力由关井前的16.6MPa上升到目前的18.9MPa, 上升2.3MPa, 其中3口可对比井压力上升1.7MPa。

6 开井试验效果分析

6.1 开井制度初步制定

通过上述指标计算, 由于最大恢复速度在11米/d以内, 按 (1.2方/100米) 计算, 考虑现场情况, 暂对泵径、泵挂不改动, 冲程/冲次:1.8/2.0, 理论排量3.2-4.2m3, 一类开井制度井由于地层供液能力相对较好, 连续开井, 二类井实施停1开1, 三类井实施停2开1的开井制度。

6.2 试验效果跟踪分析

通过对比三类井不同开井制度进行效果跟踪, 至11月底, 一类井液面下降速度25m/d, 产量递减率52.3%;二类井液面下降速度13m d, 递减率1.8%;三类井液面下降速度10m/d, 递减率36.2%。对比地关前液面、油量变化, 二类井试验效果比较显著, 产量回升明显, 液面下降速度较慢, 地层供液能力相对较好。

6.3 注水见效井统计

通过地关压力恢复试验以及间开试验, 发现注水见效井12口, 其中北部见效5口, 东部见效7口。见效率57.2%。

7 结论及认识

(1) 罗38区长8油藏属于低渗透油藏, 压力传导慢, 油水井短期内无法建立起互动关系, 非超前注水区域, 地层压力得不到及时补充, 导致油井投产后压力下降速度快。对低产井实施间开或地关, 可以有效提高地层流压, 防止因生产压差过低, 导致原油密度增大, 导油能力降低, 出现地层长期供液不足的现象。

(2) 通过地关及间开试验, 开井数21口, 注水见效井12口, 累计注水量由地关前3.2w上升至目前11.8w, 液量由地关前的0.5m3回升到12月的1.4m3, 油量由0.2t上升至0.9t。其中:

(1) 北部开井10口, 见效5口, 见效率50%。地关前液量0.5m3, 油量0.2t, 含水60%;12月液量1.2m3, 油量0.7t, 含水32%。

(2) 东部开井11口, 见效7口, 见效率6 4%。地关前液量0.6 m3, 油量0.3t, 含水3 9.0%;1 2月液量1.5 m3, 油量1.0t, 含水17%。东部效果较好。

(3) 根据所选试验区注水现状, 油层物性不同, 通过调整工作参数, 控制流压, 8口井含水有明显下降, 由地关前69.5%下降至12月的22.2%。建议:

(1) 北部试验区油层厚度薄 (9.7m) , 岩性致密 (声波时差211) , 物性较差, 投产初期即表现为高含水、低液量, 建议采取温和注水, 控制采液强度, 减缓含水上升。

(2) 东部试验区地关前累计注水量较低 (2.3w) , 地层能量不足, 建议加大注水强度, 补充地层能量, 提高注采比, 从而提高单井产能。

(4) 通过对试验井关井及开井后间开试验效果的跟踪。

(1) 常开井:液面下降速度25m/d, 关井液面恢复速度7-10m/d, 产量由地关前0.3t上升至12月0.4t, 下降速度远远大于地关时液面恢复速度, 导致破坏生产压差, 液面下降过快, 出现地层供液不足现象, 下步建议调整为停1开1;

(2) 停1开1井:液面下降速度13m/d, 关井液面恢复速度5-7m/d, 产量由地关前0.3t上升至12月1.0t, 产量回升明显, 液面下降速度慢, 建议加大注水强度, 补充地层能量;

《认识小数》教学赏析及思考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赏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57-02

听了特级教师王凌老师的《认识小数》一课,颇受启发。

一、以学情研究定位创新的起点

【片断一】

1.师: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小数?

生:考试考过98.5分,还有99. 5分;超市里见过1.5元、0.5元……

师:那么1.5元是多少钱?0.5元呢?(1元5角;5角……)

师:看来你们懂一点小数。我们以前学过了哪些数?(整数、分数)为什么还要学小数呢?小数能解决哪些问题呢?(生无语)

师:看来我们还是要来认识一下小数的。

2.师:小数在很多地方都用到,比如:身高达到1.2米儿童需要买票。小明身高1米5 厘米。小明要不要买票?

生:不要,因为它小于1.2米; 要的,因为1.2米=1米2厘米;不能肯定。

师:这牵扯到对这个小数的理解,那么 1.2米究竟是多少呢?特别是1.2中的2表示什么呢?……(揭题)。

【赏析】

本课虽然是学生认识小数的首节课,但课前的学情调研表明,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绝不是一张白纸,生活经验教会了他们会读一些小数,知道一些如表示价格的小数在生活中的意思,但对于小数在长度计量等方面的准确意义、小数的产生、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是不清楚的。基于此,王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一味地迎合并重复学生的生活经验,而是把重点放在对小数本质的认识上,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整体认识小数的意义,用数学的生长来代替生活的重复。

【思考】

在平时的备课中,教师经常会想当然地用成人的眼光看学生,用成人的思维想学生,认为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学生一定感兴趣,自己觉得没必要讲的东西学生就一定不想知道,情境越活泼就越有趣,素材越新颖就越有用,认为这就是创新课。孰不知,这样的“伪创新”不科学。成尚荣先生说过,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我们的教育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以道德的方式来展开。我想,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创新课,数学教学都首先要以儿童的立场观照教学,了解学生已经学到些什么,感受过什么,知道些什么,确立“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

二、以学材简约达成本质的深刻

【片断二】

(创设情境,出示打靶图)

师:如果正好打在这两个靶线上,成绩可以怎么表示?

生:8环、9环。

师:如果打在靶线之间呢,(出示8环与9环之间的两个弹孔)成绩怎么记录呢?两枪都说在“8环多”不合适,用整数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用分数试试,那在8—9之间等份几份更好一点?

生:等份4份;等份5份;等份10份……

师:得有一个固定的等份标准。为什么要等份10份呢?来看这个正方形,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1份、2份、3份……10份分别是几分之几……

师:10个十分之一就是1,这和整数“满十进一”的计数规则一样,很方便。

师:生活中经常见到分数吗?不,怎么办?数学家依照它的方式写:十分之一就写成0.1,十分之二就写成……0.9要涂几个格子呢?为什么?

生:0.9的意思就是十分之九,要涂9格。

师:小数就是数学家将十分之几换成的新样子。想小数的意思要想分数,十分之几的分数……

师:要涂色表示比1多了0.1,怎么表示?1.1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要想表示1.5,怎么涂色,5表示什么?

师:(回到打靶)比8环多十分之八环怎么记录?(8.8)多十分之二呢?这样记录方便吗?(很方便)

师总结,板书:整数——分数(十分之几)——小数。

【赏析】

王老师从系统论的高度来思考,用“打靶”的素材巧妙地消除了常规的顾虑,整体把握了小数的前生今世及后延,“8环多该怎么记录”的需要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整数不行——等分成不同份数很麻烦——统一成十等份,符合“满十进一”的数学规则,但还不方便——于是简写成本质上是十分之几的小数,方便又科学。学生在积极地不断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直观地经历了小数的形成过程,对小数本质的把握和小数价值的感悟无疑是深刻的。

【思考】

“学习材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条件,而对于它的精心选择和巧妙运用却是教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创新的课堂其实并不排斥传统的学习材料,只要它是经典的、有效的、切合学生学习心理的。

当然,教学能不能寻找到有别于教材但更切合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路径,更能揭示数学的本质,数学教学能不能在收获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收获数学智慧很重要。但学习材料也不一定要挖空心思地去寻找,王凌老师简单的一张“打靶图”就能让学生逐步逼近小数的本质,其实,学生身边的一张白纸、一副三角板……从数学的角度去挖掘和运用,也能转化为有效的资源,生成无限的精彩。

三、以学法多元推进生长的思维

【片断三】

1.师:古时,禹将自己的身长定为1丈,把1丈分为10等份,每份为1尺。 商代遗址出土有骨尺、牙尺,尺上的分寸刻划采用十进位。例:我们的米尺正好是1米,也把它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是1分米……

2.师:不看图,你知道下面哪些小数比1大吗?0.5, 1.2, 3.5, 0.9, 10.1

生:0.5表示5个0.1,比1小; 3.5表示3个一和5个0.1,比1大;只要看小点的左边就行了……

师:小点是有名称的,小点的左边也有名称,请你阅读书本,了解小点及各部分名称……

3.师:小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比如量桌子的长度,量得7分米。(板书)用分数怎么表示?(十分之七米)你会用小数来表示吗(0.7米),怎么想的?……学生完成相应的书上的练习。

师:小数在表示价格上的应用也很多。(出示图片1元=10个1角)5角用小数怎么表示?1元2角、3元2角呢,怎么想?

4.师:下面正方形表示1平方米,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表示0.4平方米?

生:0.4表示十分之四,要平均分成10份才行……

5.师:现在你能回答开始的问题了吗?身高1.2米什么意思?小明1米5厘米要买票吗?(由原来认知错误的小朋友得出正确结论)……

【赏析】

对于这样一节概念课,似乎很难让它反映课改的新理念,没有动手操作也不需要合作学习,后阶段的练习也无从体现。王老师后阶段的教学设计却做到了有效推进、学法多元、生长思维。在学生初步感受到小数与十进分数本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尺的数学史,将学生对小数的视野由“打靶”迁移、扩展到计量单位领域,指导学生用学得的新知验证、充实原有的零星经验,继而在应用中进一步感受小数的本质、丰富内涵;他还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渗透于每一个环节中,在三年级的课堂里我看到了学生有理有据地猜测、迫切地自己阅读书本、耐心地倾听、积极地表达、有条理地比较分析和近乎完美的概括,这些都与王老师在精巧的练习设计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适时的引导密不可分。

【思考】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智慧与激情综合的生成过程。欣赏创新,更应该追求真实的创新,教师应有效地整合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基于学生学习经验、教师自身特点开展的教学设计,能在有效地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独立思考、互助学习等方面有新突破,能在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数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活动等方面有新招。

分析及认识 篇12

1. 王庄油田郑411区块概况

郑411区块位于王庄油田西部, 构造上处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馅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 (图1-1) , 其含油层系总体上呈现出中部厚、边部薄的特征, 布井区有效厚度在10米左右。储层孔隙度平均值32.8%, 渗透率平均值为4913×10-3μm2。地面脱气原油密度平均为1.0433g/cm3, 50℃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22×104m Pa·s~38×104m Pa·s。该块主体部位南侧有较小的边底水, 水油体积比约为1。油藏类型为具边、底水构造—岩性特-超稠油油藏。

2. 区块开发难点

该区块西南边部油井随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及采液量的不断增加, 地层压降不断增大, 边水沿低压、高渗带指进到井底, 从而造成油井高含水, 油汽比降低, 周期生产效果变差。

二、历次堵水效果分析

1. 应用氮气泡沫调剖堵水效果评价

(1) 初期见效较为明显

典型井例:WZZ411-P43井:

从上图可以看出该井通过氮气泡沫调剖取得了较好了开发效果, 排水期由8天缩短为4天, 平均日油上升4.2t, 含水下降9.2%, 周期累油增加825.7t。

(2) 连续应用氮气泡沫调剖效果逐渐变差

采用氮气泡沫堵调虽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也存在不足:氮气泡沫受半衰期和其本身泡沫强度的影响, 对水体大、能量足的水侵问题依靠泡沫堵调有效期较短, 调剖效果逐周期变差[1]。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西南边部水体大、能量足的一线井, 连续应用氮气泡沫调剖排水期逐周期变长, 综合含水逐渐升高, 周期累油和油气比逐周期降低。

2. 栲胶+氮气泡沫堵水效果评价

目前国内外提高氮气泡沫调剖效果比较通行的做法为:在泡沫中添加凝胶类化学剂, 提高泡沫调剖效果, 其机理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2]:

(1) 凝胶能够增加泡沫体系的液相粘度、泡沫的膜厚度及膜弹性, 从而大大增加泡沫的稳定性, 起到强化泡沫的作用;

(2) 凝胶通过提高泡沫体系残余阻力因子, 大大增强泡沫封堵强度[3]。

以P7井为例, 该井是在第6周期采用栲胶+氮气泡沫调剖。实施栲胶+泡沫调剖堵水后, 周期初 (周期前70d) 堵水效果比较理想, 平均含水下降约15%, 但是随着周期天数增加, 调剖效果渐弱, 周期平均下降了3.8%。周期末效果逐渐变差。

3.边部整体堵调方案的提出

通过以上实践可知:单井次堵调已无法满足郑411区块边底水治理的需要, 为了抑制水线推进, 减缓水侵速度, 强化挡水屏障, 中心又提出了整体、大剂量、深部堵调技术。

整体堵调工艺以郑411区块西南边部一线井郑411-P7、P43、P37为注入井, 采取前置弱凝胶+中部强凝胶+近井高温封口的三段式复合凝胶体系, 远井段塞选用强度适中、耐温适中的聚合物+酚醛树脂冻胶体系, 过渡段塞选用强度较高、耐温较好的功能聚合物+延缓交联体系+增稳剂复合体系, 近井段塞选用强度高、耐温性好的酚醛树脂, 注入工艺采用单柱塞、大泵头的专用调注泵, 注入排量6-12m3/h, 截至目前, 已完成了西南边部一线井郑411-P7、P43、P37的堵水施工。

对郑411区块一线井整体堵调后, 二线井含水呈下降趋势, 以郑411-P53井为例:

边部整体堵水之前, 日液25.6t/d, 日油1.3t/d, 含水94.8%, 郑411-P37井封堵后一个月, 该井含水有了明显下降, 最低时含水75.8%, 目前日液29.4t/d, 日油4.1t/d, 含水85.8%, 证明对西南边部一线井的堵调很好的起到了抑制边水推进的效果。结论及认识

1.栲胶泡沫体系虽能弥补单纯应用氮气泡沫堵调存在的有效期短、封堵强度低等问题, 但对于水体大、能量足的边水油藏堵水效果并不理想;

2.边部整体堵调工艺能在油水过度带形成稳定的挡水屏障, 有效抑制边水推进, 防止油藏水淹, 保障二线、三线井的正常生产;

3. 对于整体堵调工艺远井段塞、过度段塞及近井段塞化学堵剂的优选及配比还需要近一步探索和优化;

4. 目前对于郑411区块西南边部一线井的整体堵调正处在试验阶段, 堵水效果还有待统计分析;

5. 下步计划加大各化学堵剂的室内实验研究, 以适应不同物性油藏 (渗透率、孔隙度、矿化度、温度、压力、敏感性等) 堵水封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宾飞.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及其适应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石油大学 (华东) , 山东东营:2007.

[2]马宝岐, 王小泉、谌凡更等.落叶松栲胶高温堵剂的性能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1977, 17 (1) :11-15.

上一篇:电类专业下一篇:jigsaw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