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析哲学的一点认识

2024-08-31

对分析哲学的一点认识(精选5篇)

对分析哲学的一点认识 篇1

对小说的教学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归纳文本的大致内容, 总结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概括小说主题。小说教学的模式就是剖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高中语文教师在小说教学观念和教法上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名篇美文的教学简单化处理, 没有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感

广西高中阶段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是文言小说, 安排有《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这四篇文言小说中有大量的词汇需要学生积累, 其中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应引导学生理解,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都应该有所侧重。可是, 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出奇的一致:放映影视教学录像后, 用一节课简单讲授。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红楼梦》中重要人物的出场。王熙凤人未到声先至, 出场后两次“携着黛玉的手”, 一会儿“用帕拭泪”, 一会儿“忙转悲为喜”, 特别是当着大伙的面她和王夫人的两次重要的对话:“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和“已预备下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缎子”。对这位身为大舅贾赦家的儿媳妇却当着二舅贾政家的管家的王熙凤的出场, 作者刻画她的手法多样, 匠心独运地多方面展现她的性格。王熙凤这一系列的表演, 作者想告诉我们读者什么呢?

曾经有“木石前盟”的灌瑛使者和绛珠仙子, 在人世重逢。“宝黛相会”时黛玉眼中的宝玉和宝玉眼里的黛玉, 与众人眼里的宝、黛有什么不同呢?“摔玉”为什么出现在“宝黛相会”的情节里, 又有什么深意呢?

如果语文教师对文本钻研不深透, 那么对《红楼梦》的认识岂不是应了作者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无人能够理解当中深意的感叹了。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完成这部鸿篇巨制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艰难困境中顽强的意志和认真的精神, 我们能简单处理了之吗?更难以估量的是, 教师对作品的简单处理化, 留给学生的是什么?而在现在社会上不健康的影视节目、淫秽书刊、成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甚坏的情况下, 有什么比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濡养学生的心灵更重要呢?借此, 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名著”以及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的《红楼梦》产生阅读的兴趣岂不更好!

二、对教材研读不深, 课内与课外衔接不上

现在教师备课时都喜欢上网查阅资料, 多方面理解文本的含义, 选择合适的教法, 共享网络资源, 快速完成备课。更有甚者, 手里紧握什么优秀教案教材完全解读之类的教辅参考书来备课、上课。教师上课时说出来的条条目目都是别人的, 都是解读上写的, 这样教学会产生什么问题呢?教学内容生搬硬套, 不符合学生的学情;教学方法机械, 教师在教学上永远没有创新;学生上课不活跃, 从教师那里听到的都是无生机的东西;引导学生讨论不深入。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独立、深入地研读教材。教师教学的内容是他人的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的, 自己尚且没有参悟, 又怎能点悟学生?教师能否对于不同的文体以及根据课程标准在阅读和鉴赏方面的要求, 自己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教师的备课能力是靠自己日积月累地钻研, 善于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和学习良师专家的系统的教学理念来提高的, 而不能只见篇目不见全局。

有的语文教师总认为花太多的时间来教学课文意义不大, 考试又不考, 他们一心只钻研试题, 对每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都一一列举出来, 但在考试时学生要么不会运用, 要么是标签式的、空洞无内容地回答。对高中生来说, 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他们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这一细节的刻画, 就是考题中常考的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让学生围绕“风雪”的描写, 紧扣文本说它的作用, 学会说时有论点并能在文本中找出相关论据, 条分缕析地表达观点。话题作文“尽力与全力”在课内就有一个很好的有力的论据,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全力以赴地寻找不被金钱玷污的两心如一、生死无憾的纯洁的爱情, 全力以赴地争取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地位, 摆脱被人玩弄的、受人侮辱的境遇。

总之, 用心钻研教材, 积极开拓语文课堂, 有效提高高中语文小说教学。

(责任编辑陈剑平)

对利用衡器作弊的一点认识 篇2

配合市局计量处对一家企业投诉所使用的衡器失准的案件进行处理时, 发现是一起利用衡器作弊的案件。再结合前一段时间处理投诉农贸市场利用衡器作弊的案例, 看看网上一些有关作弊的报道, 结合自己从事衡器检定工作二十多年来的经验以及对作弊问题多年的关注, 现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总结成文, 供大家作一个参考。

1 衡器概述

1.1 衡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称为“秤”, 是为测量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一种计量器具。从原始社会末期衡器雏形的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直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全国才有了统一的标准。现在衡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医疗、环保、科研等部门, 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1.2 衡器是利用力的平衡原理, 通过承重系统、传力系统、数值显示系统来达到测量物体质量的目的的, 属于国家强制管理的一类计量器具。根据衡器的结构来分有三种类型, 分别是机械衡器、电子衡器、机电结合衡器。

1.3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衡器技术也随之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 提出的“手动改自动、机械改电子”的衡器发展方针, 给我国衡器工业的带来了飞跃发展。特别是电子衡器的发展, 由于电子衡器操作简便、显示直观, 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 收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所以发展尤其突出。但是由于我们的管理不到位和准入的门槛较低, 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就是利用衡器作弊的低成本性和高隐蔽性。

2 谈谈衡器作弊现象

衡器作弊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计量管理比较头疼的一大难题, 从最初的天平、木杆秤到后来的机械秤, 再到现在的各种电子衡器, 作弊的方法呈多样性, 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而且不管是小到农贸市场的蔬菜、大到是企业的原材料, 都是不法分子作弊的对象。这种行为是违法行为, 是我们质监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下面我从几方面通过介绍作弊手段来谈谈如何管理好衡器作弊问题。

2.1 作弊现象出现的原因

衡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在物资交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衡器称重的数据是作为贸易双方结算的依据,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量就是金钱”。所以一些文化素质不高、法制意识淡薄的不法之徒, 为了一己私利, 通过更改衡器的硬件、软件的方法进行作弊, 缺斤少两挑战我国的诚信计量, 这就是被俗称为“鬼秤”产生的原因。

2.2 作弊的方法或者说手段

我们还从衡器结构的三方面来进行分析说明

2.2.1 承重系统作弊

我们知道承重系统的结构主要取决于所称物体的形态, 一般的衡器是平板承重结构如台秤、汽车衡等, 还有一些是斗状, 如料斗秤、配料秤等。这类作弊方法是通过改变承重结构所受力的大小来达到目的, 一种方式是在称量时, 用一根特制撬棒插进秤台面板与另外的支点之间, 撬压秤台面, 人为的虚增物体质量。反之是在秤体上增加支撑点。另一种方式是在计量一车货物时, 将车的部分开上秤台或一台车在称重另一台车部分压秤台上。此类现象一般是内外勾结的情况才能实现。

2.2.2 传力系统作弊

传力系统是衡器的关键部件, 一般采用杠杆传力系统和形变传力系统。杠杆传力系统主要由承重杠杆、传力杠杆、支架和连接零件组成。物体施加一个力在承重系统上, 通过承重杠杆和传力杠杆进行力的传递, 最后显示出来。我们假设物体为F1, 显示系统上的力为F2, 那么它们存在这样一种关系:F1*L1=F2*L2, 从这过等式可以看出, 要使F1边数值增大由两种途径, 一是加大F2的数值, 二是增加L2, 所以不法分子就想尽一切办法来达到目的。例如:我市的一家单位发现过这样的情况, 它是两人配合, 一人在称重, 另一人偷偷在传力杠杆上吊砖头。改变力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伸缩杆, 杠杆的支点和重点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此类作弊行为主要针对的是机械衡器。形变传力系统主要是应用在电子衡器方面, 就是传感器, 一般是密封的不好改变。

2.2.3 显示系统作弊

此类作弊对象以电子衡器为主。这与电子衡器结构有关, 电子衡器工作原理是物体施加一个力在秤体上, 通过应变片的形变产生电压或者电流的变化, 再通过数模转换系统变成数字输出, 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初期是调节校准密码, 后来变成加装遥控装置, 现在发展成软件作弊 (即作弊芯片化, 把作弊程序固化到衡器的芯片中, 通过键盘上的按钮来操作) , 其作弊技术不断升级, 作弊操作越来越隐蔽, 一般情况想消费者很难发现。

2.2.4 人为造假

司磅人员勾结外人, 在磅单上造假, 这不是利用计量器具作弊, 我就不细说了。

3 如何预防作弊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人员方面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司磅人员在物资计量称重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对司磅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包括法律知识的培训、职业道德的培训、专业技术的培训, 司磅人员的法律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得到了提升, 才能做到不见利忘义, 很好地维护企业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 不给不法分子提供机会。建立诚信体系, 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如果发现有作弊的行为, 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这样就从源头上杜绝了作弊行为的发生。

3.2 技术方面

2013年全国质监系统计量工作会议就提出了“集中开展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要求针对当前电子秤产品质量不高, 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集中开展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计量作弊的违法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利用衡器作弊的行为已经危害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为衡器防作弊在法律法规、监督管理上指明方向。首先我国应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严格执行国家《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坚决进行关停, 要求生产企业改进设计软件, 从源头堵死作弊的可能性, 其次我们质监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社会使用的用于贸易的衡器进行检查, 一些大型的市场、超市要求做到“四统一”即由经营者统一采购、统一备案、统一检定、统一管理, 斩断极少部分不法分子伸出的犯罪之手。最后, 我们还要开展宣传, 普及一定的防止利用衡器作弊的知识, 我市还结合“计量惠民”活动, 免费发放给消费者100g的标准砝码, 让作弊的“鬼秤”无处可藏, 达到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3.3 管理方面

预防作弊, 管理是最关键的。我们一要管设备, 二要管人。所以我们的衡器管理者、使用单位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用制度来管理司秤人员自己不作假, 不参与作假, 不敢作假。管理一些想要进行或已进行违法行为的人, 让他们付出承重的代价, 犯罪成本大于犯罪所得, 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的社会会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才能杜绝作弊行为的发生。

总之, 我们作为管理者, 要树立以计量技术为支撑、以诚信计量为根本的管理理念, 加强管理, 加大宣传, 从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出发, 走群众路线, 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孙雷.浅谈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检定的控制衡器选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04) .

[2]张洪波, 刘立生.从源头治理衡器质量的思考[J].价值工程, 2010 (33) .

对分析哲学的一点认识 篇3

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说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前, 时间和空间就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而存在着, 并不像有些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人们用以整理感觉材料的主观形式;人类出现以后, 人的意识并不能改变时间和空间的特征, 而只能反映这些特征。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物质的持续性和广延性是人们的认识对象并规定其量度, 这与它们作为一种客观实在而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并不是一回事。当人们用一把尺子度量物体时, 这把尺子作为量度是人们规定的, 由于种种原因尺子的长度是会变化的, 但这和被测量空间本身的变化不是一回事。换句话说, 就是对时间、空间测量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时间、空间本身的变化。

当我们说一物体的空间变短或时间变慢时, 必然会涉及这样两个问题:是时间和空间本身变慢或变短了呢?还是由于测量使时间和空间显得慢些或短些, 这是不容混淆的两个问题。否则, 就会把测量等同于测量对象, 把测量的变化等同于时间、空间的变化。

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 对于相对不同参照系的时间、空间的测量有了新的解释。原来以为时间和空间相对于任意参照系来讲其量度都是一样的。如A为一运动物体, B为一静止参照系。当B观察A时, A上的尺子、时钟与B上的尺子、时钟在长度和快慢上是一样的。但狭义相对论改变了这一看法, 结果是A上的尺子变短, 时钟变慢。反过来当A观察B时, 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对此, 现行哲学教科书普遍认为:时间和空间本身是随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而具有相对性。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就写道:“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形态, 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有条件的, 因而是相对的。”“空间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的间隔性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又如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一书中也持同样的看法:“狭义相对论也证明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它们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而是相对的。

狭义相对论中的“尺短钟慢”作为观测效应是无可辩驳的, 但能否用来说明时间、空间的相对性呢?对此有几点疑问。其一, A、B参照系中到底哪一个尺子变短了, 哪一个时钟变慢了?对此可以这样回答:两者都短, 两者都不短;两者都慢。其二, 根据狭义相对论原理, 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 处于静止参照系的观察者就会发现, 它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将变为零, 时间就完全停止不动了。如果我们仔细地思考这两个问题, 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尺短钟慢”乃是一种观测效应。长和短, 快和慢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参照系而造成的, 因而没有任何理由说是时间和空间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

因为物体的速度都不是相对的, 它取决于参照物, 参照物不同速度就不同, 你要问某个物体的速度到底有多大, 这在物理学中是一个不该问的问题。但如果我们这样来提问:我们承认独立于意识, 独立于测量之外有一物质系统, 这一系统不会受到意识、测量的干扰, 那么你测量的结果是不是和这一系统本身相符合呢?我认为这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 又对物质及其存在形式和对它们的认识给予了区别。

无论是在经典物理学中, 还是在现代物理学中, 所测量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所不同的是, 前者假设有一绝对参照系, 即绝对时间、空间的存在;而后者则抛弃了这一不必要的假设, 只要选择一个“参照系”, 将宇宙中的种种事件与它联系起来就行了。任何一个参照系都同样有效, 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最方便的一个, 因而测量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而不具有绝对性。哲学教科书混淆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和对它们进行测量的相对性, 把测量的相对性等同于时间、空间本身的相对性,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此, 我们要强调的是, 既然承认时间、空间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 那么就要承认对时间、空间的观测效应与时间、空间本身的变化并不是一回事。要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就要彻底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 否则就很难自圆其说, 很难保持理论的一贯性。

摘要:时间和空间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就像物质同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一样。这清楚地表明了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它同物质一样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 当我们说时间变慢或空间变短, 这是时间、空间本身的变化, 还是由于测量才变化, 这是不容混淆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时间,空间,相对性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 (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五版.

对孔子的德育观念的一点认识 篇4

一、孔子的道及其德育观念

我们要对孔子的德育观念有个大概的认识,就要先认识孔子的“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以“道”为人生的根本追求。那我们就要搞清楚孔子的“道”是什么?孔子在《系辞传》中指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说明了万物、生命的起源。那么“游魂”又从何而来?孔子进一步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人人本具的性体,此性天然而有,寂静光明,无生无死。太极动则显象起用,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阴阳消长,于是太极失明,转变为游魂,流转生死。总之,儒家认为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生万物。五行体现于我们人类社会则是五常,即仁、信、礼、智、义,所以,做到仁、信、礼、智、义就是符合孔子的“道”。

孔子的德育观念决定了其教育的基本内容。孔子学说是以“仁”为核心的,这是由孔子的德育观念决定的。《述而·第七》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就是心向着“道”,为了追求“道”,就得“据于德”。《中庸》说:“率性之谓道。”循性不变就是“道”。“德”出于“道”,所以,为了追求“道”,就得“据于德”。“道”是体,“德”是相,两者皆是内在。由内而的外产生作用,即是“仁”和“艺”。“依于仁”就是一切从“仁”上开始。“仁”是“道”和“德”的表现,所以以“仁”为核心的教育内容是由孔子的德育观念决定的。“游于艺”就是通过六艺来达道的。《论语》开篇首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指出学习的目的是时刻不忘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行“仁”,并提高人的境界和素养,以此达道。

孔子的德育观念决定了他的一贯对其学生的教育方法。《大学》把儒家教学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现方法就是使心境专一,《三字经》中概括为“教之道,贵以专”。

二、孔子的德育观念蕴涵的教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由不同层次的方法构成的,有方法论层次上的德育方法,如因材施教法,也有具体方法。

1. 身教法

身教就是以身垂范。《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中包含有言传身教的意思。在道德教育中言传身教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言传身教具有教化功能。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信念等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别人可以透过一个人的行为体会到他的思想和观念、信念,从而实现教化功能。其次,言传身教具有榜样作用。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如果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容易得到社会广泛的肯定,并广而泛之地进行模仿。另外,榜样还通过激励和感染,促使人们坚定信念并化为行动。儒家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品德的教育。因此,言传身教法就显得尤其重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七》)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以道德修养为重,所以能身体力行,不断地规范和完善自己。“……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第一》)从子贡对孔子的评价可知孔子为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礼让,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自身精神品德修养,为他的学生作出了好榜样。

2. 在娱乐中施展德育教育

孔子注重在艺术中陶冶性情。孔子的学生都学《诗》,《诗》能陶冶性情,使人的喜怒哀乐皆中节。《为政·第二》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篇全为真情自在之作,学得这个真字,言行思想无不率真,便是由《诗》入道。这样,内容上是大道的表达,再配上和谐的音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艺术教育中提升人格。

想起我读研之前,在担任辅导员的时候,当时管理一个年级的大二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喜欢上网,聊QQ,玩网络游戏,当时这个计算机网络引发的现象和问题很多,有的还很严重,但是怎么去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计算机网络功能呢?这是一个让我很头疼的问题。社会在变化,我们也不可以用以前的老方法去教育学生,否则学生会很难接受。因此我在模拟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既做到寓教于乐,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教育工作中有时过于严肃的“面孔”,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产生厌倦心理。但是学生学习时间紧,要充分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难度较大。利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让学生利用电脑展开专业实践和小制作,AutoCAD绘图比赛,信息检索比赛,等等,开展班级之间评比,既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又具有相对的真实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淡化了以前沉溺于网络的恶习,成功地受到了德育教育。

3. 循循善于诱导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启”是使人获得开导,好像突破盲点,领悟其要旨;“发”是使人获得引发,找到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体会,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不觉得一个老师满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推演,而是启发学生去思考和琢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结果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中国人就是太注重结果,而往往对忽视思维过程及其过程中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缺乏思辨和反思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通病,不在前人的思维历程中仔细体验、思辨、反思,提高和超越在一定程度上是困难的。

4. 团队讨论法

团队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集体团队讨论与辩论等方式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思辨性地进行思考、寻求不同结论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在对话中发挥创造性思维,形成各种新的论断。讨论法符合思维规律,凝结着古人智慧的《学记》充分肯定了讨论法的作用,《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是教学失败的六种原因之一。在学习中一个人独自冥思苦想,不与众人讨论,容易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可见团队讨论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讨论法。《八佾第二》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话反映出子夏向老师请教,子夏问:“‘笑眯眯的脸真好看,滴溜溜的眼真漂亮,有这样美好的面目,始有笑倩盼动之美。’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绘画之事在素地之后。”“绘事后素”,就是绘画之事后于素。这句话是比喻,“素”是比喻美女的面颊美目,这是美的素质;“绘事”比喻笑倩盼动,这是美的姿态。先有美质,而后有美姿,故说“绘画之事在素地之后”。子夏立即领悟出一个道理:“那么,礼是不是后来才产生的?”也就是说学礼以忠信为前提,孔子说:“能够带给我启发的是子夏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这一则故事讲述了师生的对话,教学相长,是团队讨论法的妙用。

5. 以表扬为主的激励法

激励是一门艺术,适当的激励可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学习动机和潜能也在此时激发出来。孔子善于运用正面为主的表扬法。据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说明孔子是以表扬为主的激励的教育方法的。

《雍也第六》记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孔子很看重他,并经常表扬颜回。这样不仅激励了颜回不断去完善自身,而且带动了其他人向颜回学习。表扬的手段有很多,不仅有口头上的称赞,而且包含着其他形式。《公冶长第五》中记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子评价公冶长,认为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公冶长曾被关在监狱中,但不是他的罪过。能够托付女儿终身,就是对对方的最好肯定。孔子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从而在教学中收到圆满的效果。

孔子全部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弟子们去证悟大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以下面两个例子作为结束:

1972年,20世纪最著名的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在与日本创价学会会长、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对话时曾提出:“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了一个著名的“巴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傅佩荣.傅佩荣说孔孟论人生[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

对中职数学教学的一点认识 篇5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职业教育的数学课在职业学校学生的终身学习中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产生,一些旧的职业也随之消失,大多数学生不可能一生从事一种职业,因此职业学校不能只将学生培养为技术人,而应该把学生培养成适应职业需要并能在职业活动中得到晋升的职业人。而我们职业学校中对文化基础课的削弱甚至取消都是对学生的将来不负责任,这样势必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知识浅薄,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2.数学教育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训练还可以使学生增强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虽然一些数学知识学生可能会很快忘记,但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却得到了逐渐培养。只有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才谈得上学生素质的培养,才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当前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状况看:生源质量差,学习基础薄弱。随着普高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来中职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由中考分流而来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初中阶段基本上是比较差的,其中有许多学生在小学的学习状况就存在问题。所以这些连初中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基本的运算都搞不清的学生,让他们来学高中的数学知识,显然难度很大。更为可怕的是他们从进入中职来学习的那天开始,就认为可以不学数学,数学对学习技术没有什么用处,这些思想也导致许多学生不用心学数学或根本不学数学。

2.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1)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严重脱节, 缺少与职业的融合。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所学数学知识不知道要用在哪里?数学上的知识与专业要求有何关系?学生知之甚少。并且,由于数学课开设一般先于专业课,等到专业教学中用到某一部分数学知识时,学生早已忘记,可以说,数学课教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2)教学中大多数的老师现在用的是经典的数学教学方法来进行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但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不适用的,由于他们的基础太差,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接受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3)部分教师的厌教情绪。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分上下,而他们与普通学校教师所不同的是,他们面对着一个对数学知识一知半解的群体,他们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有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组织课堂教学,掰皮说馅、 苦口婆心,也难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对得起老师的辛勤耕耘,久而久之消磨了数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缺少了教研的主动性,态度消极,有的甚至有厌教情绪。

三、改进措施

1.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数学体系,优化教材,突出重点。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就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将那些较为复杂的知识和计算进行简化,加进一些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各类应用型的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如土木建筑类专业要求学生要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技术,工程制图就成为必修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有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的技能,这时可告诉学生,工程制图的学习和掌握是离不开立体几何知识作为基础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也为立体几何教学指明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可把空间几何作为这个专业学习的重点内容。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要融洽,必须学会沟通,师生在交往沟通时,如果教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 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教师无论怎样良苦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并从内心深处抵触教师的所有言行, 包括知识的传授。可以说,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鼓励,唤醒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如立体几何这章,与前面学习的其它知识联系不紧密,所以可以对学生说,这是新的一章,如果以前的数学基础不好,只要努力,也可以学好这章,总之一定要让学生相信立体几何的学习很简单。所以在最开始的几节课里,一定不要出现较难的知识,不然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立体几何的前面几节课的内容也确实不是很难,所以可以让学生来“讲解”、“讨论”,学生自己会体会到立体几何的学习快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的掌握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作为中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时刻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技校数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时既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较多的实用的数学知识,又要注意数学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就业和生涯发展的重要保证。

摘要: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教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上一篇:增长动力下一篇:小学英语的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