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品酒店发展

2024-06-07

中国精品酒店发展(精选9篇)

中国精品酒店发展 篇1

旅游业发展的浪潮,经历了最初快速的发展,到现在以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理性思考。作为游憩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的酒店业,也在此浪潮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由最初的提供简单的住宿功能,到奢华设施设备和高规格服务,直到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衍生出来的新的酒店业态----精品酒店,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向前发展。中国酒店业是否能在这场体验革命,文化革命中站得住脚,承载着绿色理念的精品酒店也许是现阶段模糊的酒店市场竞争的一个明确的方向。

20世纪60年代,旅游业加快了发展速度,一跃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全球国际旅游人次数呈持续递增趋势。中国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已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前五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向。

作为旅游产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的酒店业,其发展史也是一个功能不断变化的历史。从旅游业发展初期的白色旅游到1980年Jungk定义的“软旅游”,到1993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营造持续的和谐与发展。(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owards alasting harmony)”,到1999年的“中国生态旅游年”的开幕,中国的酒店业在此轰轰烈烈的发展变化浪潮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

一、概述

(一)绿色饭店

绿色旅游于199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保会议上提出后,便成为了近年来国际休闲旅游新的趋势。“绿色”作为一个现代人文明的标志,在旅游业中可以理解为与可持续开发旅游、生态旅游类似的概念,即指在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的同时,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旅游中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了人地和谐相处的思想。因此,绿色旅游的产品也包括了旅游者、饭店、景点管理者、旅行社和导游在内的旅游参与者等。

“绿色饭店”是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迄今为止国际上对这个概念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在国际上可以可以称为“生态效益型饭店”或“环境友好型饭店”。有些国家将“绿色饭店”用“Green Hotel”或者“Ecology-efficient hotel”来表示,意味着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结晶,也就是指那些为旅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既符合充分利用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有益于顾客身体健康的酒店。

中饭协于2002年6月推出的《绿色酒店的标准》认为:绿色饭店是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其核心是为顾客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并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于2006年3月推出的《绿色旅游饭店》标准(LB/T007-2006)认为::绿色旅游饭店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其核心就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永续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精品酒店

何为精品酒店?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彭真教授认为“当历史演进到体验经济时代,酒店业又迎来了新的革命。革命源于对体验的追求,对文化的向往…”。于是酒店仅仅满足于游客解决基本生理需求到提供一些商务性需求外,开始向对审美需求和文化体验转变。从酒店基本的服务功能,向成为另外一种旅游吸引物转变。精品酒店便由此应用而生,且迅速发展。

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传统上的精品酒店未来体现精致与个性化,一般房间不会超过100间,是一个小规模酒店;具有独特的设计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拥有温馨的氛围和真诚的宾客关系;现代与时尚是精品酒店的特征之一。同时,能够体现当地文化,部分品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性。

精品酒店联盟,目前较为著名的是世界小型豪华酒店协会和罗莱夏朵两个精品酒店行业国际组织。

二、中西方精品酒店的发展现状

国际精品酒店由最初的美国市场迅速覆盖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目前,绝大多数精品酒店都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最初的精品酒店在饭店市场至占据极小份额,但由于其产品的独一性,精品酒店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2000年底,精品酒店的平均每日房价(ADR)达到了209.45美元,开房率高达71.1%,高于饭店业的平均水平。精品酒店与传统饭店相比,平均客房成本相差无几,但是可使用的客房的平均收益却要比常规的饭店高出15%-20%。

精品酒店在全球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酒店业发展起步较早,历史悠久,常规类型的酒店服务及机制已日趋完善。行业竞争开始愈演愈烈。提高竞争力,探索新的酒店经营之路,应当从有限的客源开始。因此针对时尚意识较强、追求与众不同、高度的个性化、经济实力较强的游,创造独特、新奇、艺术氛围浓烈、文化特征明显是精品酒店必不可少的一个特征,对“对旅行者的体验历史和文化特征”。同时,强调了精品酒店是服务质量特征、个性化设计、位置以及设施相互结合的产物。

近年,国际精品酒店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模式,包括单体精品酒店、集团化精品酒店、精品酒店联盟等主要几类。单体酒店式由投资者自己建设并管理,没有另外的分支或多家分店,自行运营与销售。集团化经营的精品酒店多以二线品牌的上市开发,并且已连锁品牌的方式在不同各地区经营和发展。例如喜达屋的W系列、希尔顿的华尔道夫系列及洲际的Indigo系列,包括由万豪和酒店精品之父伊恩﹒施拉格2007年投资20亿英镑,将于2018年共同大招200家连锁酒店集团下的精品酒店集团等。目前国际较为著名的精品酒店联盟包括世界小型豪华酒店协会和罗莱夏朵两个精品酒店行业国际组织。以上两个联盟在中国的成员共有12家和7家。

中国精品酒店产生的时间相对于欧美地区来说较晚,长城脚下的公社是中国最早的设计酒店代表(蒋正扬,2010),精品酒店最早代表则是上海88新天地酒店,产生于2011年,中国迎来了精品酒店高峰期。

按照宽泛的精品酒店的标准,中国的精品酒店一般分布在经济政治文化集中的城市,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精品酒店赖以生存的支撑性资源。还有少量精品酒店会分布在度假胜地及旅游点,主要依赖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国的精品酒店以2000的长城公社脚下开始,到2007年至2010年为其发展高峰期,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的世博会有一定的相关性。期间主要发展地区为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丽江等地。去哪儿网专设精品酒店栏目,收集了19个城市中的50家精品酒店。平均房价处于600-5000元/间,并以高房价为主。中国的精品就弹,开始带有奢侈品的性格特征,其消费者不仅追求功能需求,而且追求象征意义上的自我满足与社会满足。安缦系列的精品酒店顾客是着这样评价杭州法云安缦的:“精致、安宁的世外桃源,有禅的意境,低调的奢华”

三、中国精品酒店对绿色理念的承载

中国精品酒店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按照彭教授的话说,是“走向被发展之路”。认为,“酒店成长的动力不是市场的需求所推动的,而是房地长开发中的制度导向。所以,酒店增长量十倍于客源增长量,并以高星级酒店为主要增长点”。所以当2008年奥运、2010年世博等繁华落尽,酒店的生存环境艰难。新的酒店业态备受关注,一批酒店开始向新业态转型。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加之本土酒店由于快速膨胀带来的基础不扎实,酒店业同仁们对新酒店业态的认识不尽相同。

社会大众对于精品酒店的认识,是赋予它酒店品牌树的顶端,以其为行业的标杆。而精品酒店已经开始被一些投资者和经营者修正并滥用,市场上业出现了一批自称精品却毫无特色的酒店。

另外一部分处于转型中的酒店生搬硬套国外精品酒店的做法,设计上虽然夺人眼球,但却没有设身处地考虑到中外客源市场的不同,以及本精品酒店的客源市场定位,造成了设计特色和酒店本真性之间的悖论。

日本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的Kano模型提到消费需求有三类:基本需求、期望需求以及兴奋需求。当酒店无法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的时候,再多的兴奋需求的满足业不能弥补顾客基本需求的缺失而带来的不满。通过对顾客点评梳理发现,构成精品酒店的基本要素,依然是传统的酒店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服务、设施设备、地理位置、餐饮、环境等,而设计要素、酒店风格则属于兴奋需求,是吸引顾客的因素。

因此,中国精品酒店就陷于这样的困境,一方面承载着精品的潮流、时尚的标杆,奢华抑或低调都在于不停的出其不意,创新不断,造就了其投资额重,设计费高,建设成本高;另一方面在酒店基本功能上无法真正关注到消费者的需求要素,忽视了酒店的内在功能,引起顾客无法逆转的不满意度。如何来解决这一困境。

“绿色理念”的介入也许是缓解精品酒店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

绿色饭店会思考任何一个酒店节能减排的细节,目前会包括客房、餐厅、厨房的每一滴水的节约;一次性日用品的减少使用或是一位客人多次使用一套;减少塑料用品,提高可降解材料的使用等等。但这一切都以不降低对顾客的服务质量为前提,不能给客人带来不便。

借助“绿色旅游”“绿色饭店”的春风,精品酒店不妨也思考将过度奢华的风格适当放下,考虑奢华的同时,将绿色环保的概念结合起来,做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精品酒店,引导一批有文化内涵的顾客,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新型酒店贵族的主要群体。尝试采用一些新设备,新装置,比如安装节水装置,尝试使用太阳能或者空气源热泵,地源能热泵等,设计思路上尽量借力于本酒店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特色,以求得酒店的基本需求在绿色环保的角度上有效契合的。同时,酒店的精品之处应当从酒店本身的定位,客源市场的分析来获得还原本酒店本真定位,找到现在精品的发展方向,才是现在中国单体的精品酒店所要做的功课。

摘要:旅游业发展的浪潮,经历了最初快速的发展,到现在以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理性思考。作为游憩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的酒店业,也在此浪潮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由最初的提供简单的住宿功能,到奢华设施设备和高规格服务,直到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衍生出来的新的酒店业态----精品酒店,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向前发展。中国酒店业是否能在这场体验革命,文化革命中站得住脚,承载着绿色理念的精品酒店也许是现阶段模糊的酒店市场竞争的一个明确的方向。

中国精品酒店发展 篇2

——基于对花间堂的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酒店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消费者对酒店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精品酒店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起来,满足不同消费目标群体的需求。本文以花间堂为例,对花间堂精品酒店的“精品”概念进行解读,由此总结出我国精品酒店发展导向及发展策略。关键词:精品酒店花间堂发展策略

一、精品酒店介绍

(一)精品酒店的概念

精品酒店是酒店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依托不同的建筑风格,以特定的主题为基调,提供独特的个性化的酒店环境,保证客人的私密空间,在服务中提供管家式的24小时贴身服务。[1]精品酒店是规模相对较小,以特定的风格为基础能提供有吸引力的服务,以较高的价格服务于特定的顾客群体的酒店。精品酒店,以其精准的市场定位、独特的文化内涵、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和到位的营销管理在市场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以个性取胜。

(二)精品酒店的特征

1、独特的建筑风格

精品酒店在建筑之前就会进行酒店建筑的别具匠心的设计,从酒店的整理外观形状、风格、颜色等进行独特设计。在酒店的内部装修装饰也会进行精心的打造,比如,大堂里配饰的艺术品,以及客房家具摆设,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征服消费者的眼球视觉。精品酒店内陈设的艺术品和工艺制品80%以上应该是原作和珍品。可以说,精品酒店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是独树一帜的。

2、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在精品酒店中,提供“一对一”、甚至“二对一”的精细化的服务,让消费者感觉到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定制的个性化的服务。为客人提供24小时的贴身管家服务,通过精细化的服务来满足客人对精品酒店服务的追求。

3、深厚的文化为灵魂

精品酒店都有特定的文化为中心灵魂,依托独特的文化打造特色精致的酒店产品。精品酒店在设计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个精品酒店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以深厚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等为酒店的灵魂。客人来到以后,可以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能找到特别的感觉,很有味道,往往地方文化元素丰富。

二、花间堂精品酒店

(一)酒店介绍

花间堂 2009 年诞生于云南丽江,它将高端精品酒店的服务理念与地方民居、民俗等人文特色融合,开创了文化精品度假酒店的先河,并逐渐拓展成花间堂酒店及度假村。花间堂在丽江古城共有 8 家门店,大都是受到保护的文物级古建,花间堂以正宗古法予以修复,依托当地人文资源加以开发,将纳西文化特色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目前,花间堂在丽江、束河、香格里拉、周庄、苏州、杭州、阆中等地各地连锁经营,致力做中国文化的推手,期望通过对中国式幸福哲学的传颂,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之美。

(二)酒店“精品”概念解读

花间堂是花丛中长出来的房子,它源自一个梦想,那里充满着童年的回忆,散发着人生最醇的幸福味道。花间堂是依照经由岁月打磨的童年记忆而设计出的幸福空间,在与阳光、猫狗、落叶一起消磨的时光里,人们慢慢找回内心的安定。

1、文化意韵

花间堂的品牌核心是“家+ 庭”的思考。家代表儒家,是礼教的传承;庭代表道家,师法自然的放松,花间堂以家的传承+ 庭院生活,作为中国文化推手的原点。[2](1)古宅新生

第一家花间堂开在丽江大研古城,取名“植梦院”,它由一座古老的纳西宅院改造而成。这座当地重点保护民居曾居住着纳西族显赫的中医世家,至今院子里还悬挂着“三世儒医”的匾额。

改建前,工作人员曾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泡在丽江图书馆,研究这座宅院的历史与旧貌。在修复时,上百年历史的石狮子、书房的六合门、房间的门窗、雕花的椽子,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天井地面的鹅卵石图案已经损坏,找来原本的铺地图样,请工匠将石子一一起出,做完地面处理后再按图样精心铺就。前厅的地砖也有很多破损,工匠把完整的和能拼接的放回原处,实在拼不起来的碎片也不舍得扔掉,都和鹅卵石一起铺在了后院。其他细节也是如此,凡是需要修缮的部分,无论砖、瓦、石、木,都一一编号,处理之后逐样复位,修复后需要上漆的,也全都按照老宅的颜色及工艺进行涂刷。而损毁严重又无图可依的,就拍成照片,向当地的纳西老匠人求证。为保证修复后的宅院依然是原汁原味,修缮的工匠以及选用的石材、木材及布料全部来自丽江当地,这是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更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尊重。

(2)庭院情节

一座花间堂首先是一个家,但这个家又比我们的日常所居更加理想化,它是从花丛中长出来的房子,有着精致而舒适的居住条件,传递着“中国式幸福”的庭院生活文化。在花间堂,“家”是一种文化氛围,也是一种心灵状态,而“庭院”则将人文融入自然,让身心之灵与天地之美相呼应。

在花间堂的庭院里,四季更迭,鲜花逐次绽放,天井、露台随处可见,即便是楼梯转角也有平台可停留观景,而在观景处,或有花鸟鱼虫,或有精致摆件,再加上摇椅、秋千、藤制沙发和每日午后的应季水果与免费茶点,住客可以随时随地坐下来,喝茶、读书、逗猫、喂狗,或者只是晒晒太阳、发发呆。在这里,无论望出去还是坐下来,景致都是美的,而身处其中的人,也变成了美景本身。就在你撑着雨伞,近距离地听着雨声,看着地面溅起的水花的同时,与自然的互动已经开始,不知不觉,却轻叩心扉[3]。

2、物质形态

心法自然,一花万物。把脚步放慢,让心绪宁静,眼见皆纯粹,耳闻无杂音,所嗅清新自然,所触亲切醇厚⋯⋯所有行为都聚焦于单纯且清晰的目的—希望找到真实。花间美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它借助空间布局、材料、色彩及触动五感的难忘记忆,成就一座又一座“精品”之家。[4]

(1)空间布局

每一处花间堂都选址于风景优美的旅游度假区内。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气韵,呈现出不同的风物,花间堂与当地独具风格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合,以独有的美学形制为世人沉淀出了一片纯净的身心休憩之所。

在景观上,花间堂的设计因循山水,充分彰显在地文化。丽江花间堂是典型的纳西庭院,大都呈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格局。其中,“问云山庄”的景观设计,在保有纳西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对“悬鱼”这一纳西建筑的经典符号进行了放大。鱼在纳西文化里象征着种族繁衍、多子多福,在纳西传统民居中,“悬鱼”挂于博风板下,可引水防雨,保护木结构,是丽江建筑的显著标志,于是花间堂将“问云山庄”庭院中央的缓坡做成了鱼的姿态,它顺势起伏,头尾纵贯东西,上面绿植覆盖、茂密灵动,将整个院落连成一体。

(2)材料与色彩

花间美学讲求气韵生动,无论是室内的空间设计、软装家具,还是室外的景观布局,都十分注重色彩的渲染、呼应与流动。苏州花间堂“探花府”的色彩之美,是一场跨越前世今生的对话,它的灵感来自一个青铜色的花朵长柜。在设计师看来,这个长柜就如同酷爱青铜收藏的潘祖荫与开在花丛中的花间堂之间,一场前世今生的对话,于是,色彩就此展开。

(3)感知记忆

花香、墨香、茶道、香道,“饮绿轩”“多多的面包树”里的咖啡与糕点,茴香餐厅、桔梗餐厅以及“探花宴”上的各式佳肴,那些弥花间的味觉记忆,如此深刻,挥之不去。

三、我国精品酒店的发展导向及策略

(一)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独特风味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进行不同建筑风格的主题表现。在人文景观秀丽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时代意义的精品酒店,比如,北京、西安、开封、洛阳等,中国的古都城市进行打造具有古代建筑特色、内部装演具有历史特点、用精致的时代艺术品进行装饰等等。在自然风景宜人的地方打造精品酒店, 可以满足对自然环境需求的消费者。现在大都市的生活节奏很快, 节假日需要到自然中去放松享受来缓解压力, 比如在秀丽的山水周围打造田园、安静、修身、养性的精品酒店, 满足目标消费群。[5]

(二)打造精品酒店的品牌之路

品牌对于企业来讲是无形的资产, 在市场的竞争中, 打造自己的品牌, 以品牌取胜。品牌同时也代表着自己的产品特点。品牌的形象打造在经营中显现出两个方面一个是品牌的识别, 就是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硬件形象一个是品牌的文化, 植入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品牌文化。如花间堂打造的“家”文化和“花间”文化,就深入顾客心中。[6]

(三)提升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品质

精品酒店与其他酒店的区别就在于“精品”,影响酒店产品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精品”中的软件,就是要提升酒店的服务品质,要求服务更加个性化、精细化、定制化的打造。[7]精品酒店中的服务品质要求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一般的高端酒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就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法宝,但是精品酒店很重要的是“一对一”的管家式的服务,更加地体贴和精细。只有通过把服务做精做细、做得更具个性与贴身,从而不断超越宾客的期望,才能赢得宾客的忠诚。

(四)采取合作经营的模式

在中国国内的精品酒店可以采取多种的合作的方式,拓宽合作的渠道,打开市场。在中国精品酒店集团可以采取与国外的酒店集团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开拓市场,提升酒店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8]随着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加,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很多国外旅游者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国内的精品酒店可以与国外酒店联合开发具有中国主题文化特色的精品酒店,吸引国外游客。

参考文献:

中国精品酒店的“精品”设计之道 篇3

中国酒店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为酒店市场提供了坚实动力, 酒店服务、制度日臻完善, 与此同时也带来竞争的加剧, 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峻, 促使酒店业从地理区位、城市等级、投资运营、服务特征等多个维度进一步细分产品市场。此外, 体验经济时代下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差异化和个性化, 在传统酒店服务难以满足多元需求的情况下, 各类新型酒店应运而生, 尤以小规模、高定位的酒店类型为主。它们的出现是酒店业市场层次细分的必然结果, 代表不同于通常标准化酒店的个性化产品。其中, 精品酒店由于更好地契合了体验经济时代与酒店个性化的需求, 成为了目前高端酒店产品的主流。

精品酒店 (boutique hotel) 的“精品”一词源于法语中的“boutique”, 《英汉大词典》里的“boutique”意指专卖妇女服饰、珠宝首饰的时髦小店或巴黎那些转手奢侈品的精品店, 其后应用在酒店业中, 衍生出“精品酒店”这样一种新的酒店类型。精品酒店的理念最早是从开发商伊恩·施拉格 (Ian Schrager) 和他的合伙人史蒂夫·鲁贝尔 (Steve Rubll) 将纽约一个小楼摩根斯 (Morgans) 改建为一个高档酒店 (Royalton) 时产生的。

通过对近些年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文献[1~9]以及精品酒店实例的分析, 可将典型的精品酒店界定为:较小规模 (客房数一般小于100间, 多集中于50间以内) , 由中小型建筑单体或小型建筑群体形成的独立酒店建筑, 并通过建筑理念的设计、地域文化的表达、独特空间的体验、高端水准的服务, 来凸显自身的识别性与唯一性。

二、精品酒店的类型细分

随着国际酒店集团业务向中国的拓展, 中国精品酒店无论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还是自身探索发展, 建设数量均呈上升之势。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运营中的精品酒店截至2013年底已有200多家 (1) , 且产品类型多样, 整体上可从酒店的管理模式、地理位置和营建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类型细分:在管理模式上有单体精品酒店、集团精品酒店和精品酒店联盟, 在地理位置上可分为城市型和度假型, 营建方式上也有改建和新建之分 (表1) 。

三、精品酒店的“精品”特征

精品酒店创始人之一的伊恩·施拉格曾将精品酒店比喻为:“如果将各色的集团酒店看作是百货商场, 那么精品酒店就是专门出售某类精品的小型专业商店”。[10]从这句话的喻体—“小型专业商店”中, 可意会到精品酒店所应传达出的特征。随着精品酒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历经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 其设计和消费趋势所呈现出的特征逐渐具象起来,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的“精品”。

1. 精专的规模定位

精品酒店的市场定位于高端酒店, 目标客源范围锁定于30~50岁的具有殷实经济基础和文化涵养的消费人群, 所以客房价位通常高于五星级酒店, 基本上在1 000~5 000元, 甚至上万元人民币不等。此外, 精品酒店的规模一般较小, 客房数不超过100间, 多在50间以内, 少到个位也很常见。正是由于酒店规模较小、接待流量有限, 配合建筑体量和外观的“低调的华丽”, 使宾客在体验消费、享受服务方面获得较强的空间私密性和品质感, 符合高端人群的消费特点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定。

2. 精锐的设计运营

精品酒店的精锐体现在投资、设计、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流程上, 参与其中的前期投资者、设计师、管理方、服务员等均需要精锐的眼光、判断和能力, 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 才能促使一个精品酒店走向成功。如上海衡山路12号豪华精选酒店, 业主为上海至尊衡山酒店投资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由瑞士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 (Mario Botta) 主持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完成深化, 并且酒店加入喜达屋酒店集团的豪华精选酒店系列, 进行统一运营和管理。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文献[10, 11]整理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文献[12, 13]整理

3. 精致的建筑语言

精品酒店看重建筑师的参与和地位, 信任建筑师完成的作品。本文以精致的建筑语言归纳其特征意在强调其唯一性和原创性, 以及其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建筑师运用精致的建筑手段, 通过形式、空间、结构等表现途径, 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或历史建筑元素融入设计理念, 营造最佳的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空间体验、景观视线等。如上海衡山路12号豪华精选酒店的椭圆形中庭, 传达出建筑师博塔擅长的几何线条、中心对称、自然光线等建筑语言, 而用来丰富立面层次的多角度外挂砖红色陶板的色彩, 也呼应着衡山路片区前法租界红墙绿树的风格特征 (图1) ;再如, 位于北京故宫东侧的皇家驿栈, 屋顶视野直达故宫和景山公园, 因此建筑师充分利用屋顶平台空间, 同时融合聚会、酒吧、健身、SPA等多项功能 (图2) 。

4. 精深的酒店文化

主题形式的酒店文化作为精品酒店不可或缺的特质, 已发展为精品酒店的设计准则之一。精品酒店擅长从城市、历史、环境、自然等元素中汲取文化主题, 并将其有效贯彻到与宾客感官体验相关的方方面面, 主要体现在建筑、装饰、服务三个方面, 相应形成三种表现类型 (表2) 。

上海黄浦江边的上海水舍, 改建自20世纪30年代建设的日本武装总部, 设计师在原有建筑中嵌入暗红色耐候钢, 用以呼应船舶运输码头的工业文化, 而建筑内部保留斑驳的历史墙面, 并充分再利用废弃砖材, 部分墙面修旧如旧 (图3) 。紧邻北京颐和园的颐和安缦, 在原有部分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和扩建, 汲取北方传统官式建筑院落的特征, 与颐和园建筑风格呼应, 并在室内装饰上体现了明清建筑文化的特征 (图4) 。

5. 精艺的功能配套

精品酒店的“精艺”在于其除了酒店的基本功能之外, 往往特别从宾客需求出发并深度挖掘, 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 对服务功能进行强化并设置专属的增值服务设施, 打造成酒店的独特功能配套, 借此使精品酒店成为宾客口碑相传的首选目的地。增值功能项目是精品酒店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并根据客源需求而设置的配套功能, 不同于其他类型酒店的功能项目, 精品酒店立足功能性、强化体验性, 结合建筑特色或文化主题进行精心布局, 在空间感受、服务体验等方面体现“只此一家”的配备水准, 具体可涉及餐厅、SPA、温泉、酒吧、书吧、视听、学习等方面。

上海水舍的Table No.1餐厅虽然仅能同时容纳60人就餐, 而其特意聘请的米其林厨师烹饪出的西餐远近闻名, 临街的三面落地玻璃窗如同三幅并列而立的画作, 模糊了内外的空间与视线关系 (图5) 。上海璞丽精品酒店别具一格的大堂, 因其32 m的长吧而声名鹊起, 与室外水池和绿植相映成趣, 此外特设的藏书馆也是静心阅览佳地 (图6) 。

6. 精湛的服务水准

一座酒店的硬件设施不会永远领先, 所以作为软件的服务水准是吸引宾客重复入住和保持长久竞争力的根本。精品酒店的服务人员数量通常是客房数的1~4倍, 高于五星级酒店, 服务水准的精湛还体现在可为宾客提供私人定制式的选择来满足其要求, 因此服务人员必须对酒店特色服务的关键要素熟记在心, 并了解当地的风俗、时尚、历史、文化、现状、特色、礼仪等, 可以及时提供宾客想要得到的信息和所期望的服务。精品酒店了解宾客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预期, 使之获得完美的入住体验, 同时优质的服务也可以提升酒店的品牌效应。

四、精品酒店的设计原则

1. 设计定制

“定制”表现在精品酒店设计中, 即突破一般类型酒店可复制的模式化设计, 针对每一个精品酒店的条件进行独一无二的专属设计, 在建筑设计的前期, 依据投资者的需求, 从建筑和宾客两个方面来“定制”精品酒店。

建筑定制—为与环境协调共生, 精品酒店的建筑定制主要体现在建筑自身对外部环境的主动适应上, 即在地性和唯一性, 具体表现在建筑个体的外观形式、内部空间及其与城市、自然的过渡空间。对于新建精品酒店, 在特定的场所环境中, 建筑的创作在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或地方材料、人文传统的影响下, 融合当今新的功能、结构所表达出的形式, 便是精品酒店的建筑定制;而对于改建精品酒店, 因其多年来早已存在的建筑环境所限, 建筑定制应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原则的前提下, 关注如何达到历史形式与现代功能的平衡和统一, 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并持续发展。

宾客定制—宾客定制即“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酒店作为服务型的建筑, 必然以使用者的要求为设计前提, 从生理、心理满足宾客, 并以超越预期为目标, 同时借此培养忠诚型宾客, 吸引其二次入住。酒店设计包含硬件服务 (有形) 和软件服务 (无形) 两个方面, 根据不同区域客源的调研, 对硬件设施进行精简和强化, 而对软件服务提供专属配置, 满足宾客的可变需求。

2. 设计创新

设计创新的目的是使精品酒店更具识别性, 成为独树一帜的酒店作品。精品酒店作为新兴酒店类型, 从建筑的功能、形式、结构, 到建筑的材质、技术、流线等, 较其他类型酒店更易实现设计创新, 如北京秦唐府的深井地源热泵、上海雅悦酒店的碳中性环保理念等。随着精品酒店的稳定成熟发展, 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 而在消费者个性追求的催化下, 精品酒店唯有不断创新寻求变化, 才是其生存之道和长远之计。

3. 设计可续

建筑反映时代, 时代创造建筑。精品酒店的建筑本身产生于不同的历史年代, 建筑风貌亦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一些历史遗存或工业遗产更是因为精品酒店的功能植入而获得新生。新建或改建的精品酒店, 都是立足长期经营和发展的目标, 无论于何时诞生, 历经岁月积淀, 建筑价值会随之提升, 因此精品酒店是一种生命力更持久的建筑类型, 在时光流转中会成为一个获得民众精神认同的空间遗产和记忆场所。同时精品酒店作为城市整体生命系统中的一个细胞, 与城市相互依附生存, 必须与城市共存、共建、共享、共利, 并且应该以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结语

在体验经济强势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精品酒店的出现契合了市场需求。国内精品酒店的起步时间虽然较晚, 但发展势头强劲。可以预见, 精品酒店不仅是酒店消费市场的选择, 也是酒店投资市场的需求, 更是酒店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精品酒店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 反对“同质化”, 关注自身个性, 是一个主观大于客观、感性多于理性的酒店类型, 且设计范畴亦在不断深化与扩大中。此外, 精品酒店与城市历史遗产的契合, 一方面产生了可观的市场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化解了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而建筑师的宏观掌控对于精品酒店的策划、选址具有关键作用, 能够从专业角度将设计理念贯彻于精品酒店文化与设计的方方面面, 协调甚至兼任室内、景观等专业设计的重要角色。总之, 在缺乏标准和规范的精品酒店建筑设计中, 在宏观上应把握精品酒店的三点设计原则, 在传承历史中追求新生, 拓展市场营销新思路, 坚持核心价值观, 不断增强软实力, 合理运用新媒体。做好这几项, 将是老牌精品酒店进一步发展、新兴精品酒店寻求突围的根基。■

摘要:精品酒店是体验经济下酒店市场产品类型进一步细分的结果, 作为高端酒店中的新兴产品, 精品酒店已成为酒店开发与设计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广泛深入的国内资料调研, 从管理模式、地理位置、营建方式三个方面对精品酒店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类型细分, 总结出国内精品酒店的主要特征, 并提出三点设计原则。

主题酒店精品酒店策划顾问 篇4

Theme hotel;boutique hotel planning consultancy

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研究 篇5

一、经济型酒店定义及特征

经济型饭店近年来已成为国内饭店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其低投入高回报引起了业内人士和广大投资者普遍关注。但国内业界对经济型饭店的认识争议颇多, 有人认为价格低廉的饭店即为经济型饭店, 也有人认为经济型饭店就是指国内三星级饭店以下档次的星级饭店等等。因此有必要统一业界对经济型饭店的认识, 以利于国内经济型饭店的长远和良性发展。

经济型酒店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但是经济型饭店发展至今国内学术界并没有对经济型饭店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 总的来说:经济型饭店是一种新类型的饭店, 规模小, 设施有限, 价格实惠。Lee (1984) 指出, 它是一种在饭店业发展最快的饭店类型, 提供整洁而简单的房间;Bal (1984) 指出美国的经济型饭店是只经营客房, 大约150间左右, 房价总体低于中等饭店的25%~50%;Gilbert与Arnold (1989) 的定义是一种提供有限服务的旅馆, 提供标准规范化的住宿环境:质量与三、四星饭店相当, 但价格便宜25%~30%;在20世纪90年代初, Senior与Morphew (1990) 认为经济型饭店是一种面向短途旅游而预算较低的旅行者的住宿类型;Justus (1991) 把美国的Microtel饭店规则描绘成一种经济预算的住宿业, 提供基本的设施, 保持价格低廉, 没有食品酒水服务, 没有宴会设施、健身房和其他娱乐设施;Davidson (1993) 指出, 经济型住宿业具有所有连锁饭店业的优势, 通过特定的设计和管理, 以具备极具竞争的房价, 以达到低廉的建筑成本及低廉的营运成本。对于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可以从广、狭两个方面考虑, 广义的经济型酒店是指那些介于高星级酒店与招待所、旅社之间的, 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达到或者接近一、二星级饭店水平的旅馆、酒店、招待所等;狭义上讲经济型酒店是指那些投资不高、规模不大、功能单一、价格低廉, 但又具有一定服务水平的较低档次的酒店。综合以上, 经济型酒店可以定义为, 以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客房服务为核心产品的, 投资较低、服务有限、价格低廉、面向大众的、能够满足人们对酒店产品的一般性需求的、介于星级酒店和普通旅馆或招待所之间的一种酒店业态。经济型饭店的目标顾客不崇尚奢华, 他们的核心要求很简单, 一是卫生条件和睡眠质量要达到基本要求;二是支付的价格要比住星级饭店要低。故此, 经济型饭店的经济并不单指价格低廉, 而是指能适合普通大众消费、满足其基本住宿需求、提供良好设备、卫生清洁且具有现代国际水准的饭店业。

与星级酒店相比, 经济型酒店具有投资数额少, 经营活动成本低, 重视设备的简单实用, 突出“小而专”, 提供社会化与专业化的有限服务等特点。经济型酒店作为酒店行业的一个新兴事物, 其具有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以下几点:

1. 价格经济实惠, 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经济型酒店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低, 因此价格经济实惠, 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这可以说是经济型酒店的一个标志性的特征, 经济型饭店在布局上, 公共区域面积较小, 设计简洁, 装修不追求豪华。一般而言, 开一家经济型饭店所需房产建筑面积5 000平方米即可, 投资者可以通过长期租赁房产或进行旧房改造。同时, 设备配置与维修养护上重视少投入、简单实用与低成本运行。所以经济型酒店的定价一般都在300元以下, 如果成为会员还有更为优惠的价格, 这样的价格仅为硬件设备相同的二、三星级酒店的1/2左右, 因此, 深受人们的欢迎。

2. 设备简单实用, 关注客人的舒适与卫生。

从设施设备看, 投资不高、规模不大、功能简单但又具备一定服务质量水准。硬件设施低于星级酒店, 没有宽敞的大堂、游泳池、酒吧、娱乐室等休闲设施;但基本设施齐全, 住宿安全、卫生、方便、舒适, 讲究少投入、经济实用和低成本运行。与高星级酒店相比节约了大笔的硬件投入资金。产品的性价比经济型酒店仅靠低廉的价格是难以长期吸引消费者的, 最为重要的还是要靠安全、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质量来留住客人, 因此这也成为了经济型酒店的又一特征。以优质住宿服务为出发点, 强调“清洁、舒适、实惠、方便、安全”的专一化服务理念。

3. 提供服务有限, 突出“小而专”的特点。

经济型酒店为客人提供的是有限服务, 突出小而专的特点, 把客房作为经营的绝对重点, 这是经济型酒店与其他类型酒店的本质区别。有限的服务是指提供的服务项目少, 比如不提供娱乐、健身等服务, 但服务质量是有要求的, 在必备项目和基本服务上, 经济型酒店与高档酒店的水平应是一致的。经济型饭店提供的是相对于中高档饭店的全套服务的有限服务, 主要体现在以提供住宿服务为主, 力求在核心服务上精益求精, 朴实无华却保证了核心产品的竞争优势, 这是经济型饭店与其他类型饭店的本质差别。

4. 精简人员配置, 岗位职责实行一人多能。

这是经济型酒店的组织特征, 一般来说酒店的人员组织结构划分五个层级, 由“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员工”构成, 但是在经济型酒店通常只有三个层级, 由“总经理→主管→员工”构成, 这样就省略掉了两个层级, 大大简化了组织结构, 从而降低了酒店的人力成本, 降低了客房的价格。使得在一般酒店里, 需要占到总收入30%左右的人力成本, 在经济型酒店中只占到了7%左右。

二、中国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酒店业没有对经济型酒店执行一个国家统一的标准, 从而导致了经济型酒店市场出现了一些混乱的局面。从目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看, 经济型酒店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价格竞争混乱、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模式单一、没有统一服务标准等等, 另外人们对经济型酒店的认识不足、经济型酒店缺乏知名品牌、国内尚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这些都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瓶颈”。

1. 经济型酒店在管理方面:

管理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由于中国酒店业以前的发展是一个主要适应国外客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酒店业内人士更多关注的是高星级酒店的国际标准和发展动态, 无论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 从管理模式到建筑设计, 无不将高档星级酒店作为模板, 强化着人们的心理定式, 而很少有人关注相对于高档酒店的经济型饭店。在政府管理、星级标准上、经济型饭店没有准确的位置, 各为其主, 独霸一方, 经营和管理相对落后。

2. 经济型酒店在设施方面:

配套设施不完备, 只提供有限服务。经济型酒店为了节约成本, 主要提供住宿、洗浴和简餐。其余要么不是没有, 有也多使用廉价物资或降低要求。

3. 经济型酒店市场方面:

一些服务质量不高、卫生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饭店, 也打出“经济型饭店”旗号, 使得人们将经济型酒店同脏、乱、差的旅馆、招待所等同起来。所以经济型酒店市场相对混乱。实质上“经济型”酒店是相对于高档酒店而言的, 决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这些酒店虽然在个别方面具备了经济型酒店的特征, 貌似“经济”, 实质是鱼目混珠, 混淆视听。

4. 经济型酒店品牌方面:

缺乏酒店品牌。品牌知名度低是由于中国酒店管理业发展慢, 还没有形成一定辐射范围的中低档酒店品牌。目前相对知名的北京如家、中江之旅和上海锦江之星等, 也仅仅在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 还谈不上知名品牌的程度。

5. 经济型酒店在管理人才方面:

中国酒店业缺乏大量符合国际标准的职业经理人, 作为酒店业非高档的经济型饭店, 经济型酒店要求管理人员, 一专多能, 但又不能提供高薪和良好的职业前景, 这个问题会格外严重。

三、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原则

发展经济型酒店, 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中国酒店结构优化和提供品质的需求。必须抓住机遇, 强化内部管理、打造特色产品和服务, 提升经济性饭店品质, 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同时国外经济型酒店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 对于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 使中国经济型酒店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差异化定位, 差异化竞争的原则。

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定位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经济型酒店大多定位于安全、舒适、卫生的普通消费群体, 这样的定位辐射范围较广, 市场基础最庞大, 比较容易经营和复制。特别是一些民族品牌的连锁酒店, 也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 或者是对目标市场的细分工作还不够细致和完全, 由此导致了市场重叠或过于宽泛, 产品设计没有层次, 缺乏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种过于广泛的定位并不一定有利于百年品牌的形成。利用粗放式的规模经营形成的只是暂时的市场记忆, 并非是百年品牌的开始。有些经济型饭店的客房硬件设施不亚于四、五星饭店, 这类酒店针对的客户群多为商务人士及高知群体;而一些廉价饭店则在削减成本的思想指导下尽量简化设备, 客房设施比较简陋, 这类主要针对的是讲求经济的大众消费者。因此, 当经济型饭店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时, 市场竞争必然加剧, 饭店经营的差异化定位势必日趋显著, 成为企业竞争、发展的关键。中国的经济型饭店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在产品方向、服务水平、经营策略、品牌定位等方面开成差异化定位策略, 从而使饭店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连锁经营, 注重品牌建设的原则。

连锁和品牌是经济型酒店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前者可以使企业作大规模, 拥有市场影响力, 后者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 增加客源, 提高竞争力。品牌是经济型酒店实现连锁经营的生命, 跨国酒店集团正是依靠其成功的品牌经营, 借助客人对品牌的忠诚, 保证其获得更好的利润, 带来5%~10%房价上升。实证研究表明, 第二个出现的品牌只能享有第一个品牌市场份额的75%, 要想达到与第一个品牌相同的市场份额, 平均需支出第一个品牌广告费用的3.5倍。品牌一旦创立, 要很好的维护和发展, 而且要善于推广和扩张。因此, 经济型酒店要想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生存, 必须要有品牌优势, 企业文化是缔造品牌力的根本, 而顾客满意、特色服务、情感沟通、品牌命名则是支撑其品牌的四大台柱。“如家”品牌的塑造首先具有明确的理念“适度生活, 自然自在”, 为广大工薪阶层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企业形象设计 (CI) 独具风格, 客房摆脱普通饭店一贯形象, 微笑服务体现酒店的亲情化。而饭店连锁加盟现已达40多家, 处于国内经济型酒店的领导地位, 这是所有经济型酒店要学习的。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酒店发展的主要趋势。而酒店业作为一种无形服务和有形资产紧密结合的行业, 品牌的意义尤为重要, 也是差异化市场定位的标志。经济型酒店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必须完成、完善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内涵定义, 目标市场的细分和顾客忠诚度的树立, 产品设计的改进和服务的完善。只有这样, 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客源。

3. 管理与服务标准化的原则。

在连锁经营的条件下, 管理、服务的标准化能够有力地推动经济型酒店的规模扩张和品牌形象的树立, 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而且, 由于经济型酒店“物美价廉”的经营特点, 经营者必须寻求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的最佳结合点。许多新技术, 如电子预订系统、财务控制系统, 以及一些先进的管理制度, 如前台管理、客户管理等, 都能有效提高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根据经济型酒店的特点对现有成熟的酒店软件和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升级, 势必促进经济型酒店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四、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对策

坚持以上三大原则, 有利于把握日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方向, 而面临中国当前经济型酒店小、散、弱的局面, 我们需要有具体的应对措施来解决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1. 对酒店业的结构进行重新调整, 强化资金运营改革。

在过去的二十年, 由于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 导致高档酒店的数量过多, 增长速度过快, 削价竞争降低了酒店业的总体效益, 扰乱了酒店业的总体竞争秩序, 因此, 政府要对酒店业的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限制高档酒店的过快增长, 使各星级酒店在全国合理布局;另一方面, 对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金融支持。从国外的经验看, 雅高集团在最初起步时, 获得了法国政府予以饭店总投资额60%的支持, 在后期的购并中, 每次都能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到数以亿计的资本。国家政策和金融的扶持, 可以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土经济型酒店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要特别注意资金运营的改革, 使其更加集团化、专业化, 从国内经济型酒店资金构成方面观察, 锦江之星隶属于国有大型酒店集团, 有充足资金势力, 但略显僵化, 而锦江之星的股份制改造有助于更好的竞争;中江之旅为民营资本组建, 机制灵活但资本不够雄厚;“如家”属风险投资与传统酒店实体相结合。这几种模式, 还是“如家”这种股权开放的模式更可取, 能带来更专业、严谨的管理, 而要壮大经济型饭店则需走上市的途径进入资本市场, 以筹取大笔资金。未来国有和民营资本在产权融合的基础上, 管理互相渗透才是改革之道。

2. 单体经济型酒店应及时加盟品牌连锁集团, 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连锁集团化是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必经阶段, 可以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宣传, 有利于实现酒店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 还有利于资源共享, 同时提高品牌影响力, 增强竞争力。当前, 国内已经形成了经济型酒店的三大阵营, 那就是全国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区域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和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这三大阵营已充分利用自身在资金、管理团队、网络方面的优势于在中国市场展开了激烈竞争。当前国内散兵式单体酒店均未形成规模, 抗击外来风险的能力弱, 难以达到消费者心中“价廉、清洁、舒适、安全”的要求。所以应选择加盟大品牌, 充分利用它们的质量管理与网络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 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中国酒店业正经历由单体经营向集团化经营的转化, 但仍然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目前中国酒店产业集中度不足3%, 这与成熟产业40%的比例相差甚远。虽然中国酒店集团现在已经达到100多家, 也有像锦江、凯莱这样跻身于全球酒店排行三百强的饭店集团, 但仍然难与国际酒店集团相竞争。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管理的客房数占总数的10%, 但行业利润却占到总数的90%。因此, 加快中国酒店集团的成长已经刻不容缓。酒饭店集团在品牌、规模、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集团的优势酒店将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 推行全面服务质量管理。

经济型酒店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酒店服务产品所能满足客人需求的程度, 经济型酒店要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应找准定位, 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 在正确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服务质量标准。针对当前经济型酒店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切实提高经济型酒店的服务质量, 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首先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控制系统, 使酒店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 把酒店各质量活动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其次加强现场控制。总经理的走动式管理要根据酒店不同部位的营业时间及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 以期最大限度保障服务质量管理效果。再次关注员工心理和成长。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客人, 酒店应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确保员工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为饭店提供高质量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引导顾客形成合理预期。由于部分客人的消费理念不成熟, 不能客观地对经济型酒店服务质量做出正确评价, 酒店应注重加强与客人的沟通和交流, 采取适当的措施修正顾客的不恰当观点, 引导顾客形成合理预期, 提高顾客满意度。

4. 树立创新意识。

经济型酒店本身应突破传统饭店的普遍做法, 要体现自身的活力, 形成创新机制。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的流通, 经济型酒店不仅仅是销售酒店的客房, 更可以与零售业相结合, 出售温馨的饭店产品, 如饭店的床、浴巾等, 产品设计要舒适而有特色, 这样才能扩大销量, 带来效益;经济型酒店与房产的结合是可行的, 走产权酒店的经营模式, 投资人不仅拥有每年一定时间段的免费居住权, 同时, 在不住的情况下委托酒店管理公司管理, 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 若产权酒店加入分时度假系统, 将享有交换机构提供的所有服务, 使其在度假或旅行时有多种选择。

5.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高效。

组织机构的高效, 体现在完成同样的任务情况下, 部门设置尽量减少, 或根本不设置部门。因此, 经济型酒店的组织结构应从集权的金字塔型组织模式向分权的扁平式模式转变, 总经理的指令下达给驻店经理, 经由主管下达给员工, 这样避免了中间环节过多导致执行不力的发生。另外人员配备力求精简, 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瓶颈是专业化人才短缺, 特别是中小酒店经理人短缺。积极编写培训教材, 实行中小饭店经理人认证制度。同时培训员工成为“多面手”, 一岗多职、一专多能, 是经济型酒店的显著特点。经济型酒店所需要的人才需要事必躬亲, 脱去工装就能去做具体服务, 能够独挡多面。一人身兼数职, 可以减少经营成本, 提高劳动效率。但首要前提是保证酒店各项运作流转顺畅, 特别是尽量避免员工的频繁流动, 由于这种一专多能的员工需很长时间培训, 所以要避免熟练员工的流失, 更重要的是员工应具备责任感, 减少损害酒店利益较好的方法是“酒店员工流动管理档案”, 该档案真实反映员工在酒店工作期间的综合表现, 规范员工在饭店的行为。“莫泰”金桥店总经理指出:“经济型酒店的部门少, 要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星级宾馆还要高, 因此要用较少的钱请较好的人是个难点。经济型酒店需要的人才首先要有绝对的服务意识, 其次要有规范的从业理念, 还要有星级宾馆的工作经历;最后,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青睐经济型饭店, 与外国人的语言沟通能力也成了管理者的必备条件。”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缺少专业人才是一个很大的制约瓶颈。

6.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谋求海外扩张。

酒店业是中国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管理的理论研究基础来源于国外发达国家, 经济型酒店更是近十年才开始发展, 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该业态酒店的理论已经相当成熟, 他们无论在管理模式, 还是硬件设施方面, 都有科学的标准。酒店是一个国际化、标准化特点强的产业, 先进、实用的酒店经营模式会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过去, 中国与国外的高档饭店交流多。现在对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学习、交流要增多。实际上, 国外的著名酒店管理公司的起步发展大多是从经济型酒店发展起来的。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圣达特酒店管理集团名下6 400多个饭店, 平均每个饭店客房数只有80多间客房, 是典型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圣达特在世界酒店业中排名第一, 设计和管理的高度专业化和规范化给该酒店集团带来了长久的收益。像这样的世界著名酒店都拥有一套成熟、合理、有效、系统的管理模式。因此, 经济型酒店的从业者有必要向外国经济型酒店学习, 增加交流, 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方式, 为推动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只有不断地向他们学习, 加强交流和合作, 才有利于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在吸取国外经济型酒店发展优势的同时, 我们也要发现外资经济型酒店正在谋划中国布局, 中国品牌应尝试拓展海外市场。海外开店战略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2002年中国公民境外出游人次高达1 667万, 而2003年中国出境游达到2 020万人次, 已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亚洲出境人数最多的国家, 估计今年中国人欧洲游的消费总量将达20亿欧元。但是欧洲的酒店配套设施使得中国游客很无奈, 要么住条件较差的廉价旅馆, 要么住价格奇高且无针对华人服务的大饭店, 只有两种选择, 难以享受出游乐趣, 受消费者强烈需求的影响, 中国内地酒店在欧洲提供特色经济型酒店的卖点因而产生。国内北京首旅集团与雅高集团在欧合营两家酒店, 锦江收购一家荷兰的饭店, 这些海外酒店以出境旅游的中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 收费相对较低, 也属经济型酒店。赴欧开店也是发展经济型酒店的一个好办法。

7. 建立销售网络, 提高销售覆盖率。

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全球订房网络, 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 才能提供强大的销售能力, 而其旗下的经济型酒店正是利用这种优势不断获得客源。例如, 假日酒店的预订系统Holidex电脑系统把遍布全世界的假日酒店联系在一起。假日集团24%的客源通过网络成交。喜达屋酒店集团网上客房预定额1999年约为1亿美元。经济型酒店要降低成本, 重要的一环就是要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实现网络化销售。因此, 国内也可以联手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 借助其专业预订网络的支持, 建立跨区域的销售网络, 提高销售覆盖率。但是, 要注意酒店的管理支撑, 使得网络上带来的收入足以抵消基本的网络费。同时, 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并形成一套顾客集成信息系统, 最终达到拥有稳定客源的目的。此外, 与航空公司和旅行社合作, 利用他们跨区域的营销网络, 扩大自己品牌酒店的销售渠道,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8. 慎重选址, 突出酒店实用功能。

酒店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更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投资风险大, 回报过程缓慢。因此, 投资者必须在饭店设计之初就牢牢树立“成本”意识, 将每一分钱都用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而不仅仅追求外在的规模、形式和经营项目的配套、齐全, 而是要在酒店建造开始, 就要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 牢固树立成本意识。

价值工程理论认为:“酒店价值大小决定于功能和成本之比, 既提高功能, 又降低成本是最理想的增大价值的方法”。特别作为经济型酒店, 更应紧紧突出“经济”二字。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经济型酒店最能打动消费者的是其低廉的房价和优质的服务。经调查, 在中国目前来看, 人们普遍可获得经济型酒店的房价在200元以下。因此, 上海锦江之星、新亚之星, 北京中江之旅、如家连锁等饭店, 都以客房经营为主, 服务项目不多, 只提供餐厅、酒吧服务, 卫生间、房间装修力求简洁、实用, 但在房间淋浴、床具的卫生和舒适上下功夫, 房价也控制得相当合理。所以, 经济型酒店为保持竞争优势, 应该坚持自己的市场定位, 真正体现“经济”二字。

经济型酒店选址要合理, 注重交通便利, 多在机场、火车站和交通主干道附近。周围应有较多的社会餐饮、娱乐、休闲场所。这样, 它可以借助城市的配套设施, 使建设和运营费用降低。如曼谷的经济型酒店多数分布在闹市区周围。国外十分流行B&B模式饭店, 是经济型酒店的一种。它十分重视住 (bed) 和早餐 (breakfast) 。这样, 酒店集中精力把客房和早餐做好, 甚至早餐也可以与周边配套共享, 其他的配套服务都可以借助城市的功能来完成。

客房服务是经济型饭店最重要的一部分, 客房的面积也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内客房空间面积比例是依据饭店的等级、性质而调整的。以欧洲饭店为例, 经济型酒店客房占总面积比例为80%, 中等级酒店客房占总面积比例为77%, 高等级酒店客房占总面积比例为71%~72%。这样的比例对投资者来说是最有利的, 回报率也高。

在设计建设中, 经济型酒店的功能布局要简洁、明快, 注重实用和方便, 不要成为大型豪华宾馆的“微型化”。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以实用提高功能, 以够用控制成本, 重点突出住宿条件, 保证客房的舒适和卫生。客房的空间布局以睡眠区和盥洗区为重点, 弱化和省略其他的起居区、书写区等。切实地将酒店的经济和顾客的经济融合在一起, 将酒店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真正做到“双赢”。

五、结论

本文归纳并明确了经济型酒店的内涵:有限服务型酒店, 其规格和硬件设施要低于商务型酒店。房价不高, 干净、舒适、安全、实惠, 以优惠的房价和优质的服务为最大卖点。采取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形式实现品牌延伸, 各连锁店之间统一品牌形象、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物资配送、统一市场推广, 限制投资标准和精简设施配套。而在必备项目和基本服务上, 与高档饭店的水平应是一致的, 着重在基本的管理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经济型酒店无论从旅游需求还是从供给角度来看, 都将成为今后中国旅游住宿设施发展的热点, 并有助于改变整个酒店业的格局。中国每千城市人口拥有品牌经济型酒店客房数为0.5间, 而美国是8.2间。中国2008年的城市化率为46%, 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3%, 城市人口将增长至7.28亿。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表明, 若以国内游规模、消费者住宿消费额意愿、中档住宿单位数量三个指标测算, 如果中国的人均出游率、人均中档客房数达到美国一半的标准, 中国目前的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客房供应量还有近70倍的增量空间。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大众旅游对国内经济型酒店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中国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价格竞争混乱、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模式单一、没有统一服务标准等等。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对策, 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文吉.城市星级酒店的发展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 2005, (7) .

[2]王群, 杨继东, 高宏.经济型饭店经营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研究现状 篇6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大众旅游的发展,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规模也从小到大,行业发展的配角成为主角之一。近年来,经济型酒店在中国迅速扩张。国内既有品牌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等以自建、连锁、管理输出等方式进行的快速扩张,多家外资经济型酒店品牌,如万豪、希尔顿、雅高也迅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并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这些研究成果对经济型酒店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经济型酒店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经济型酒店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1.1 研究总体现状

总体来看,国外关于经济型酒店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国内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国外理论的翻译与照搬层面,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经济型酒店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回顾,整理相关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领域,分析当前国内有关经济型酒店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广大学者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本文检索数据库为“CNKI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9年到2010年6月。以“经济型酒店”为检索关键字,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548篇,其中期刊论文471篇,占85.95%;博士论文1篇,占0.18%;硕士论文73篇,占13.32%;会议论文3篇,占5.47%。(见表1、图1)。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1.2 研究变化趋势

笔者在中国知网查询到中国各年度有关经济型酒店研究的文献变化趋势(见图2),代表了国内有关经济型酒店文献的研究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经济型酒店进入中国较晚,国内学者对此研究开展也相对较晚。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文献检索来看,早期国内的有关经济型酒店的研究出现于新世纪初,从2002年中国入世,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这一时期,国内酒店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对于住宿的多样化需求,国外经济型酒店开始快速抢占国内市场,中国本土经济型酒店也开始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国内最早开始对经济型酒店进行探讨的文章出现于2001年,仲尚在《沪上经济型酒店前景看好》[1]一文中分析了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和在上海的发展情况,探讨了经济型酒店对上海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2003年起,有关经济型酒店的研究开始出现并迅速增加。这一阶段,国内学者对经济型酒店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研究涉及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发展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对策分析等方面。

经过第一个研究周期,到2006年,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出现第二次大幅增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带来新一轮的机遇。这一年,经济型酒店的研究文献数量也达到了顶峰。此时的研究摆脱了对于经济型酒店概念与特征等表象的研究,面对国内发展经济型连锁酒店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者们开始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战略选择、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融资渠道、连锁化经营以及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等方面。

2 我国经济型酒店相关研究

2.1 经济型酒店概念界定、特征研究

经济型酒店一般定位于普通消费大众,价格适中,主要把客房作为经营的重点项目。酒店基本设施齐全,主要硬件条件及产品相当于三星级酒店。由于经济型酒店略去一些大型配套服务设施,所以大幅度降低整体费用,从而使房价达到经济合理的水平。

对于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国内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经济型酒店一般是指以大众可以支付的价格为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酒店。张润钢(2004)认为,经济型饭店还缺乏一个权威的定义,“经济型”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的意识。他认为,规范的经济型饭店需要做到饭店建造的低投入、开业后维持运转的低成本和低费用、客人入住饭店的低价格,同时,维持饭店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专业化水平[2]。吴苏云(2006)[3]把经济型酒店定义归纳为:一般是指压缩或取消餐饮,会议,娱乐等功能,只提供饭店业的核心消费住宿服务,以中小型客户为主营对象,实行标准化管理,客房价格在100-200元中小规模饭店。

有关经济型酒店的特征研究。李伟认为,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应具有如下特征[4]:第一,定位于对价格敏感的普通消费大众;第二,提供的是相对于中高档酒店的全套服务中的有限服务,主要体现在以提供住宿服务为主;第三,人员配置精简;第四,经营活动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进行,突出核心业务。周莉(2006)[5]通过与欧美国家酒店业的对比,总结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主要特点:与星级饭店相比,经济型酒店的投资成本明显要少许多,房间性价比高,服务和软硬件标准达到或接近三星级酒店。

2.2 经济型酒店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型酒店这种新型住宿业态形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带动了国内一大批学者对经济型酒店的研究,有关经济型酒店的理论研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入。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无论在发展水平,发展规模还是管理规范、经营水平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面临外资经济型酒店的激烈竞争,我国经济型酒店普遍存在着专业化人才短缺,产权不明晰,市场行为不规范,分散经营,竞争力弱,缺乏规范管理等[6]。对此,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根据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应走连锁经营和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国际主流经营模式包括了如特许经营、单体经营、承包经营、委托管理和战略联盟等经营模式,中国经济型酒店在借鉴国际酒店管理模式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实际,寻求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7](邹益民,2003)。李伟(2004)[8]认为应借鉴国外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先进、适用模式,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整合相关资源,通过集团发展的优势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将经济型酒店集团的发展分为市场开发与产品发展战略阶段、市场成长阶段和市场成熟阶段。柳春锋(2004)[9]通过对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模式的研究,总结出经济型饭店的连锁扩张效益以及发展上的优势。

许多学者认为经济型酒店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我国国内旅游规模的扩大、旅游收入的提高以及特有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0]。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做好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韩军(2005)[11]在文章中阐述了经济型酒店的产品策略,包括单一化产品策略,中低档产品策略,标准化产品策略与差异化产品策略,以及应注重产品质量和功能的设计。许艳萍(2006)[1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竞争战略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最优成本战略等。

另外,经济型酒店发展的不断创新也使得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旅游报发表的《经济型酒店管理中的创新思维》指出经济型酒店管理的创新思路为硬件产品和功能配置的创新、机构岗位设置的创新、酒店企业文化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和管理创新。周亚庆(2006)[13]在总结饭店企业服务模式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指出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为兼顾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模式,分析了基于顾客价值的服务模式创新的战略逻辑,从不同方面提了服务创新支撑体系。蒋才芳、易必武(2006)[14]将价值创新引入到服务行业,并提出其动态研究模型。

3 现有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

3.1 现有研究成果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型酒店研究发展很快,并取得了许多有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文献的数量增长较快。研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入。

从最初对经济型酒店的概念、特点的研究,到后来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经济型酒店发展自身特点,探讨中国经济型酒店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对国内外经济型酒店的经营模式进行比较,明确经济型酒店发展现存的优势、劣势及发展障碍,进而提出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策略,多是侧重于提高服务质量、品牌建设和集团化发展。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又加强了对经济型酒店企业文化,市场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3.2 研究存在不足

第一,研究文献总量相对较少。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从1979年-2010年6月国内以“经济型酒店”为标题进行研究的各类文献共计只有548篇,包括了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以及会议论文。研究数量在总体上偏少。从各年度研究总量来看,2000年初是经济型酒店研究的初始阶段,到2004年每年只有不到10篇的研究数量。至2008年研究最高峰,也不过143篇。这与经济型酒店近年来快速发展相比,研究相对较少。

第二,深层次研究文献少。各类文献中以期刊论文为主。548篇文献研究,其中期刊论文471篇,达到85.95%。而博士论文只有1篇;硕士论文73篇。可见目前国内的研究缺乏深层次研究成果。

第三,系统性研究文献少。大多数对于经济型酒店的研究文献是从宏观酒店发展形式出发,对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制度上的不足进行一般性的总结;对区域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进行实证调研的文献较少,对经济型酒店发展从战略、风险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相对则更少。缺乏具体而深入的案例研究,直接影响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即使有一些针对具体酒店的发展研究,也流于形式,研究深度和系统性不够。

第四,缺少定量实证研究。目前国内有关经济型酒店的研究多数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实证性的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缺少量化分析。这也将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在未来研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

中国精品酒店发展 篇7

花间堂是花丛中长出来的房子, 它源自一个梦想, 那里充满着童年的回忆, 散发着人生最醇的幸福味道。

2009年, 正在就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的露熙到丽江旅行, 在一家小客栈的纳西庭院里, 她每天在阳光下看看书, 偶尔和老板下盘棋, 背着小背篓去市场买菜, 然后跟院子里的主人和客人们一起开心地吃饭, 这久违了的体验, 像极了她童年时小四合院的生活轮廓。儿时的每个暑假, 露熙都会去爷爷奶奶家, 那是天津近郊清流河边上的一个小院子, 奶奶的娘家在江苏, 所以夏天小院里总是开满了北方不常见的花, 连篱笆上也总是爬着北方人叫不上名字的蔬菜, 堂屋窗外高大的葡萄架下, 是一家人开心吃饭聊天的地方。在丽江, 露熙邂逅了童年记忆中小四合院的幸福味道。这是她理解的“中国式幸福”, 也是她想要的“充满人文情怀的小酒店”的雏形。她觉得, 后半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于是, 花间堂诞生了, 花间堂的标准也诞生了:这是我们的家;这是从花丛中长出来的房子;在这里孤独是用来享受的, 快乐是可以分享的 (1) 。

花间堂是依照经由岁月打磨的童年记忆而设计出的幸福空间, 在与阳光、猫狗、落叶一起消磨的时光里, 人们慢慢找回内心的安定。

文化意韵

花间堂的品牌核心是“家+庭”的思考。家代表儒家, 是礼教的传承;庭代表道家, 师法自然的放松, 花间堂以家的传承+庭院生活, 作为中国文化推手的原点 (2) 。

1.古宅新生

第一家花间堂开在丽江大研古城, 取名“植梦院”, 它由一座古老的纳西宅院改造而成。这座当地重点保护民居曾居住着纳西族显赫的中医世家, 至今院子里还悬挂着“三世儒医”的匾额 (图1) 。与房东签约的时候, 住在这里的老中医说:“我活了八十几年, 这房子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上好几倍。如今它已经残旧, 我们做不了什么, 但是住了一辈子, 感情总是很深的, 我们希望能够把它交给有能力的人维护下去 (3) 。”

改建前, 露熙曾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泡在丽江图书馆, 研究这座宅院的历史与旧貌。在修复时, 上百年历史的石狮子、书房的六合门、房间的门窗、雕花的椽子, 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天井地面的鹅卵石图案已经损坏, 找来原本的铺地图样, 请工匠将石子一一起出, 做完地面处理后再按图样精心铺就。前厅的地砖也有很多破损, 工匠把完整的和能拼接的放回原处, 实在拼不起来的碎片也不舍得扔掉, 都和鹅卵石一起铺在了后院。其他细节也是如此, 凡是需要修缮的部分, 无论砖、瓦、石、木, 都一一编号, 处理之后逐样复位, 修复后需要上漆的, 也全都按照老宅的颜色及工艺进行涂刷。而损毁严重又无图可依的, 就拍成照片, 向当地的纳西老匠人求证。为保证修复后的宅院依然是原汁原味, 修缮的工匠以及选用的石材、木材及布料全部来自丽江当地, 这是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更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尊重。

“植梦院”是花间之梦开始的地方, 梦想的领地不断扩展, 但传递“中国式幸福”, 传承所在地的历史人文, 让一座座承载着独特“家文化”的老宅重新焕发新生的理念从来都没有改变。

花间堂“编织院”曾是丽江赫赫有名的马帮首领“马锅头”的宅院, 是丽江古城的重点保护民居, 因为改土归流后被用作纳西编织文化教习所, 所以保留了古老的纳西族手工织布机 (图2) 。“编织院”的主题就取材于此, 在如今的院落里你能看到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白族绣花鞋, 纯手工编制的“七星”“辫子”“牛勒巴”“氆氇”, 还能看到来自丽江纳西族、白族、藏族、彝族、他留族等多个民族的竹编、草编、线编和刺绣工艺制品等的展示 (图3) 。

“听荷院”原是解放前丽江最后一任老县长的宅院, 如今, 棋文化成为它的特色主题, 指归、子仙、忘忧、清乐、摘星……, 每一间客房的名字都源自历代围棋古谱典籍。

周庄花间堂的前身是昆山市文物保护建筑, 当地富商戴家的老宅, 苏州花间堂则是晚清重臣潘祖荫的江南府邸……, 当这些浸润着儒家传统和家族文化的古老宅院融入花间记忆, 复原的不只是建筑, 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家。

2.庭院情结

一座花间堂首先是一个家, 但这个家又比我们的日常所居更加理想化, 它是从花丛中长出来的房子, 有着精致而舒适的居住条件, 传递着“中国式幸福”的庭院生活文化。在花间堂, “家”是一种文化氛围, 也是一种心灵状态, 而“庭院”则将人文融入自然, 让身心之灵与天地之美相呼应。

在花间堂的庭院里, 四季更迭, 鲜花逐次绽放, 天井、露台随处可见, 即便是楼梯转角也有平台可停留观景, 而在观景处, 或有花鸟鱼虫, 或有精致摆件, 再加上摇椅、秋千、藤制沙发和每日午后的应季水果与免费茶点, 住客可以随时随地坐下来, 喝茶、读书、逗猫、喂狗, 或者只是晒晒太阳、发发呆。在这里, 无论望出去还是坐下来, 景致都是美的, 而身处其中的人, 也变成了美景本身。就在你撑着雨伞, 近距离地听着雨声, 看着地面溅起的水花的同时, 与自然的互动已经开始……不知不觉, 却轻叩心扉 (1) 。

物质形态

心法自然, 一花万物。把脚步放慢, 让心绪宁静, 眼见皆纯粹, 耳闻无杂音, 所嗅清新自然, 所触亲切醇厚……所有行为都聚焦于单纯且清晰的目的—希望找到真实。花间美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它借助空间布局、材料、色彩及触动五感的难忘记忆, 成就一座又一座“精品”之家。

1.空间布局

每一处花间堂都选址于风景优美的旅游度假区内。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气韵, 呈现出不同的风物, 花间堂与当地独具风格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合, 以独有的美学形制为世人沉淀出了一片纯净的身心休憩之所。

在景观上, 花间堂的设计因循山水, 充分彰显在地文化。丽江花间堂是典型的纳西庭院, 大都呈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格局。其中, “问云山庄”的景观设计, 在保有纳西建筑原貌的基础上, 对“悬鱼”这一纳西建筑的经典符号进行了放大。鱼在纳西文化里象征着种族繁衍、多子多福, 在纳西传统民居中, “悬鱼”挂于博风板下, 可引水防雨, 保护木结构, 是丽江建筑的显著标志, 于是花间堂将“问云山庄”庭院中央的缓坡做成了鱼的姿态, 它顺势起伏, 头尾纵贯东西, 上面绿植覆盖、茂密灵动, 将整个院落连成一体 (4) 。

为了让“问云山庄”的庭院花开四季且色彩层次富于变化, 设计师特意设计了四季的景观平面分析图和立面分析图, 并选取了二十多种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依照图纸精心栽种, 一场四季起伏的色彩变幻在花间蔓延 (4) (图4) 。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 花间堂的每个院子都是梦想中的家, 卧室、书房、影视厅、厨房、洗衣房、瑜伽房……, 一个家需要的所有配置, 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对应的空间, 但它们并非功能性的区隔, 在花间堂, 所有的公共空间都是用来分享的 (5) 。

花间堂的迷你吧, 就与一般酒店非常不同, 它从房间移到公共区域, 24h免费开放, 由独享变成了分享。

花间堂的影视厅更像家里的起居室, 但它不仅是用来看电视的, 更配有大量高品质的蓝光艺术光碟, 还有便于分享照片和音乐的电子设备以及PS3游戏机, 一群人聚在这里, 喝喝啤酒聊聊天, 一起探讨喜欢的电影或音乐, 分享旅途的照片和美景, 或者与院子里的新朋友一起, 打一场酣畅淋漓的游戏, 都是花间堂里最寻常的情境。

把花间堂当作家, 自助厨房自然必不可少。常有天南海北的客人聚在这里, 各自亮出拿手好菜, 摆上满满一桌, 再邀上店里的小伙伴, 主客尽欢。也有平日里不常回家的人, 难得带父母家人一起出游, 便借着花间堂的厨房备一桌家宴, 回味悠长。自助厨房巧妙的空间设计、精良的厨具和用餐时的温暖感觉, 令客人回家后依然念念不忘。

而对于客房空间, 花间堂作为旅游目的地酒店, 每一扇窗外都有着精心设计的不同风景, 而窗内的客房也通过空间设计和装饰与风景融为一体, 成为一个拥有专属风景的私密领地。

2.材料与色彩

花间美学讲求气韵生动, 无论是室内的空间设计、软装家具, 还是室外的景观布局, 都十分注重色彩的渲染、呼应与流动。

苏州花间堂“探花府”的色彩之美, 是一场跨越前世今生的对话, 它的灵感来自一个青铜色的花朵长柜。在设计师看来, 这个长柜就如同酷爱青铜收藏的潘祖荫与开在花丛中的花间堂之间, 一场前世今生的对话, 于是, 色彩就此展开 (6) ……

周庄花间堂“季香院”也是色彩运用的典范。“季香院”的前身是当地富商戴氏的老宅, 戴氏兄弟思想开明, 很早就将子女送往法国留学, 为了更好地体现中西文化的融合, 花间堂请来了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设计师, 以二十四节气为设计主题, 将感官体验融入其中, 并以季节的轮回布局房间, 从浅浅的大地色, 到跳跃的橘色, 再过渡到深沉的紫色。对于公共空间, 设计师以标志性节气予以表现, 如沐春风的前台弥漫着“春分”的暖意;悠然安静的书房, 思维犹如“惊蛰”;中西合璧的桔梗餐厅则以强烈的色彩对比诠释着“夏至”与“冬至”的激情碰撞……, 一场穿越四季的色彩之旅在“季香院”蔓延 (7) (图5, 图6) 。

3.感知记忆

花香、墨香、茶道、香道, “饮绿轩”“多多的面包树”里的咖啡与糕点, 茴香餐厅、桔梗餐厅以及“探花宴”上的各式佳肴……, 那些弥漫花间的味觉记忆, 如此深刻, 挥之不去。

苏州花间堂因潘祖荫曾中得探花所以取名“探花府”, 但“探花宴”却另有来历:早在唐代, 中进士者会园游庆祝, 举行宴请, 称“探花宴”。云鼎之约、春江水暖、渡水相迎、美点双辉……, 每道佳肴不仅色香味俱全, 更是拥有凡尘俗世里难得的诗意 (8) 。

在味觉之外, 声音也是一种触动人心的记忆。一段涤尽烦扰的舒压音乐, 几声清脆悦耳的虫鸣鸟啼, 抑或是猫猫狗狗的叫声、树上的蝉声、水畔的蛙声……, 在花间堂, 放下凡俗庸常, 一切皆天籁。

而直指人心的触觉记忆, 需要顺天应地、严格选材, 更需要智慧与工法、巧思与传承, 让所有驻留花间之人, 在细微敏锐的触觉之中感受天地大美。

花间堂的客房布草皆量身定做, 床垫采用独立的袋装弹簧系统, 上下两面是东南亚天然乳胶棉, 不仅环保防菌透气性好, 且无噪音、不联动, 翻转时不会影响到同伴;枕头采用仿鹅绒枕芯, 既柔软舒适, 又不会有天然鹅绒的特殊味道, 客房同时还备有具有安神功效的荞麦枕头和薰衣草枕头, 客人可随心选用;在床头, 可为手机、i Pad等多种电子设备充电的多功能包与电话相连, 操作便捷。

浴室和卫生间是客房当中特别重要的部分, 为确保客人的毛巾及衣物温暖干爽, 卫生间大都配备了电热毛巾架;浴缸和淋浴是分开的, 淋浴特别设计的脚踏台, 让客人在洗脚的时候不必吃力地弯腰;盥洗和卫浴用品多选用TOTO和科勒品牌, 带加热清洗装置的“卫洗丽”能为客人带来更加贴心舒适的体验。洗浴用品采用的是来自法国的欧舒丹品牌, 浴盐标配的是红景天, 在苏州花间堂的名门套房, 还配备了保湿安神的芦荟浴盐和薰衣草浴盐。

花间堂还特别注重对女性的关照, 在淋浴和台盆旁边, 放置化妆品的架子触手可及。在洗手台的盒子里, 则专门配备了女性用品。对于入住花间的小孩子, 花间堂也有着周全的考虑, 不仅专设亲子房, 还在很多房间里设计了宽大的卧榻, 既可小坐休闲, 又可用作亲子床;此外, 花间堂还专门设计了儿童牙刷、牙膏和拖鞋, 并可提供婴儿床 (图7) 。

总之, 在花间堂, 器美已融于日常起居的方方面面, 无论男人、女人, 一个人, 还是一家人, 花间堂都是可以去除烦扰, 把身心彻底交付的“精心”之家。

花间服务

花间堂不是提供一个简单意义上住的地方, 而是提供有感情、有生机、有文化的互动式体验的融合。因此, 花间堂的对客承诺是:从遇见花间堂的那一刻起, 即开始美与欢乐的体验 (9) 。

“分享美与欢乐”是花间堂服务的精髓, 始终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

无论杂志、网站、微信、微博, 还是口耳相传, 或者门店的一次路过, 只要遇见花间堂, 它呈现出的一定是最美的视觉感受和最贴心的咨询互动:电话预定时, 客人不仅能感受到有问必答的耐心细致, 还能得到天气、饮食、路线、接机等衣食住行信息的全方位提醒;抵达的前一天, 门店前台会电话确认航班信息并安排免费接机;到店后, 客人办理入住无需任何押金和预付费用, 要做的只是出示身份证件, 填写住客信息, 其间及时奉上的时令茶点, 会让客人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入住后, 书房、红酒吧、影音室、瑜伽室、抄经室都是客人可自由享用的空间。每天早晨, 客人可在配套餐厅享用免费的早餐, 午后, 庭院里会摆好免费的下午茶, 即使大半夜饿了, 也不用担心无处觅食, 很多店里都备有可随时取用的零食百宝箱。如果是周末或节日, 店里还会有烧烤晚会, 表演者藏龙卧虎, 常有大腕出没。平日里, 花间堂会根据各地的人文特色举办各种活动, 如压制茶饼、制作糕点、红酒品鉴、插花讲座、昆曲欣赏、品香会等。赶上客人过生日或是蜜月旅行, 店里的惊喜服务组一定会想方设法, 制造出难忘的花间记忆。此外, 身处旅游目的地, 花间堂还为客人度身定制旅行线路, 提供超值的旅游服务。

离店时刻, 花间堂还精心准备了回家包, 希望客人能把美与欢乐带给朋友和家人。而离店并非服务的终结, 所有住店客人都将成为花间堂的会员, 在下一次入住时享受专属优惠, 还可定期参与会员活动, 让美与欢乐的体验在生活中延续。

越是奔腾喧嚣的年代, 越是渴望找到文化的自信, 找回心的安定。花间堂是永远青翠的心灵原乡, 是家人的无拘束, 是时光盛景的记录, 当我们开始这样的“精品”之旅, 幸福也将更加辽阔与光亮。

注释

11 引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CI-313-062《花间堂:茂盛地成长》。

22 引自花间堂内部资料《花间美学》。

33 引自花间堂手册。

44 引自花间堂内部资料《花间堂问云山庄的设计理念》。

55 引自花间堂内部资料《花间堂人文精品酒店的设计空间理解》。

66 引自花间堂内部资料《老宅生命力》。

77 引自花间堂内部资料《周庄花间堂季香院酒店设计》。

88 引自花间堂内部资料《苏州花间堂探花宴》。

中国精品酒店发展 篇8

2010年7月的香港书展上, 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冯骥才老先生说到:“中国的文化正在飞速地消失, 每分钟都在消失。”当今人们更多地把关注放在了古建和遗迹这些实体的文化遗留上, 却很少去关注非物质文化的古文化流失。但是很多的古文化是不能用实体的物体来表明或者展现的。因为许多地域的历史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建筑历史遗迹, 要发掘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也可以通过生活风貌和习俗来了解。所以如何让人们以一种未来的眼光来审视对意识文化的保护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背景的分析

1.1 中国旅行发展中的问题

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人民经济的上升, 以及收入的增加, 中国国民已经从只追求物质条件的满足转向了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 例如国家开始重视假日文化。随着黄金周假期的增多, 人们选择出游的计划也越来越多。伴随着这种假期需求的增加、人流的增大, 以及旅游团的集中, 很多景区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就在2013年的中国五一黄金周里, 中国的凤凰古城景点发生了吊桥断裂游客落水事件, 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和怎样才能追求更多样化和自由的旅游方式, 成了很多中国人出游时思考的首要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一种自由的出行方式, 想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人流集中的景点, 寻求更多的个性旅游。

1.2 旅行关联的中国文化

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更多的人们也开始将目光对准了正在消失的古老的中国文化, 希望更加接近并且了解古老的中国文化, 其中的代表之一便是岭南文化, 这个正在渐渐消失的古老文化终于开始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作者为了将岭南文化更加生动地融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 让人们可以去亲身体会这种文化所赋予的魅力, 产生了这个酒店的设计理念。

2 地域历史文化

2.1 岭南文化的建立

最初的岭南文化要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在公元前221年, 随着最后一个战国大国——齐国的灭亡, 秦始皇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伴随着战争, 大量的移民从北部转移到岭南地区, 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席卷了这片地方, 从而构成了岭南文化的主体。

2.2 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 移民文化

公元前204年, 秦朝将要灭亡之时, 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建立起了南越国。国都位于番禺, 就是现在的广东省广州市, 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 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岭南地区的移民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岭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特点, 有很大部分是受移民文化影响而来的。

2.2.2 冰与移民文化的联系

从北部地区带入到岭南地区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东西就是冰。因为岭南地区处于中国的南部沿海, 气候温差变化不大, 所以没有像北部地区漫天飘雪河面结冰的冬天。而冰的引入就像是外来元素的影响, 让它对地域性的人文习惯形成了独特的改变, 成为了岭南文化的重要产物。这种只能在寒冷中形成并且来源于北方独有的东西, 已经为当时岭南地区带来了深厚的影响。根据《诗经》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 越国的士大夫们生活奢靡, 冰窖是必备的, 而在古代拥有“冰”这种奢侈品则是一个人权利和财力的象征。

3 酒店的选址

将冰精品酒店的选址设在深圳, 也是为了更好地将人们带入到岭南文化的发源地。

首先, 深圳本身位于岭南文化的疆域内并且也是中国移民城市的代表, 深圳人多来自五湖四海, 人们的习俗、文化各有不同, 时刻进行着剧烈的冲击与交融。城市的开放态度、兼容性和创新性形成了岭南文化延续的特色。

其次, 早在2010年, 深圳, 这个极具特色的移民城市就被入编进了美国的《时代周刊》, 成为了从那时起全世界值得前往的31个城市之一。如何设计建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酒店, 唤醒人们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和保护, 并使游客能够感到宾至如归的酒店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冰精品酒店在深圳的建立正是为了基于满足和顺应这种市场的发展与需要而诞生的理念。

4 酒店的设计概念

4.1 冰对古代岭南地区人们的影响

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商代, 富贵人家就已经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 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西周时期, “凌人”更上升为朝廷中的一个职位, 从职者专门负责冷饮的制作, 这足以说明当时冷饮之珍贵。

唐代开始出现“冰商”, 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在古代, 由于冰的稀少和极具难度的运输和保存性, 冰不仅用于储藏食物, 而且成为岭南地区的人们所竞相追求的珍品, 甚至成为了互相馈赠的礼品。

从历史上来看, 冰已经与古代岭南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紧密的联系。储存、纳凉、招待、饮食、赠礼, 冰已经和岭南人的生活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 在当今的中国, 想要从最根源的部分去触碰人们内心对流失文化的关注, 必须从最接近生活的点去切入。因此设计师将冰在古代被使用的方式重现在了冰精品酒店的内部空间中, 并将其作为酒店设计的理念。

4.2“冰”在空间的抽象示意

图2-冰的转化示意图诠释了冰在整个9层空间的立面转化关系, 也是对冰精品酒店的概念展现。从图上可以看出左下角1、2层的酒吧空间和右上角8、9层的水疗中心分别处于空间的对角, 也象征着最冷和最暖的表现空间。而酒吧空间寓意着最为寒冷的冰窖空间, 所以从酒吧空间到水疗空间的过程就是冰从固态到液态甚至到气态的转化过程, 最终又从水疗空间的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的循环过程。

4.3“冰”在空间的具象示意

整个转化的过程运用空间、形体、材质和光线来诠释出这一系列的动态效果, 形成空间的冰的形态变化的连续性。从图3中可以看到“冰”在9层空间的具体形态转化过程, 是一种遵循自然的转化过程, 结合酒店空间功能布局, 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形态变化, 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由于冰窖应该建于地下, 但是原本改造的建筑空间没有地下室, 所以酒店大厅千万酒吧空间的主要入口巧妙地设置在了2层区域, 丰富了大厅空间感受。酒吧空间的亮点在于贯穿1至3层的藏酒区域, 3层高度的酒窖就像是巨大的冰窖, 这个区域不仅满足藏酒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引导客人进入2层酒吧空间和3层的餐厅空间。深色裂纹的石材和黑色镜面营造出坚硬、冰冷的感觉, 象征着冰窖最寒冷的地方。

5 酒店各个空间的表现形式

5.1 酒吧空间

图4和图5中, 天花上方的不同尺寸的玻璃方块就像是堆积在冰窖中的冰块, 黑面白色裂纹的大理石让人感觉冰正在由固态向液态转化的过程, 就像是寒冷的能量的释放, 给人营造一种身临其境最为冰冷的感觉。酒吧空间内部装饰材料与客人入座的沙发形成强烈的对比, 带给客人感觉在强烈冰冷的冰窖中的一点温存。

图6表现的是酒吧的2层空间, 此空间作为衔接寒冷的酒吧1层区域和酒店大厅区域的纽带, LED灯光从垂直的玻璃侧边穿透出来, 一方面从视觉上引导了人们的深入路径, 另一方面寓意冰从酒吧转化到大厅的过程, 从色彩和材质上高度统一了设计风格。

5.2 酒吧空间

图7中显示酒店大厅空间为两层的高度, 让自然光最大限度的照入, 石材的运用显示出硬朗且统一的设计风格, 延续着从酒吧空间流露的元素过程。

图8-大厅空间的大厅右侧有一面墙体, 为了丰富墙体的艺术效果, 同时呼应整体的概念和风格, 所以采用投影技术, 使墙上曲线形成动态效果, 丰富了整体视觉效果, 渲染出液态的纹理效果。

5.3 餐厅空间

图9中可以看到餐厅的空间分布在酒店的第3层, 作为从酒吧空间通往第3层的顶部空间, 冰在此空间的形态已经转化为液态, 所以餐厅空间给人们的印象应该会柔许多。视觉感受氛围在整体格调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5.4 酒店豪华观景套房

图10中展现了套房主卧室、就餐区域和客厅的空间效果图。开放式、大角度的主卧卫生间, 给客人带来最好的观景感受。酒店房间内采用米白色满铺地毯, 和细腻的木饰面、暖色灯光与局部的暖色织物一起给人营造触感温暖的氛围, 但又从视觉上统一了空间效果。

结语

冰, 这种现在看来十分普及的东西, 曾是许久以前珍贵的物品, 它, 就是岭南文化在历史长河里的一个缩影。它在向人们讲述着与岭南相关的故事的同时, 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冰精品酒店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 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在感受酒店空间的同时感受到岭南文化、历史的痕迹和地域的特色。将冰体现在酒店中, 可以让人们通过亲身的感受去了解岭南文化的变迁, 从而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感慨。激起对岭南文化更多的了解欲和保护欲。

参考文献

[1]冯骥才.思想者独行[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

[2]高敬.岭南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3.

[3]朱千华.岭南田野笔记[M].南昌: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4]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M].

[5]彭青, 李晓辰.旅游规划与设计——精品酒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朱光文.广府传统的复原与展示——番禺大岭古村聚落文化景观[J].名胜大观.2003.

[7]吴承照, 肖建莉.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

[8]吴文智.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研究——安徽古村落 (宏村、西递) 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2.

重庆柏联精品酒店 篇9

项目设计:柏联酒店设计团队

摄影:照片经由全球小型豪华酒店联盟及柏联精品酒店提供

Location:Chongqing,China

Design:Brilliant Resort&Spa Team

Photos:Small Luxury Hotels of the World TM,Brilliant Resort&Spa

沿嘉陵江岸陡峻山势顺势而建的重庆柏联精品酒店,错落有致,隐映于山林之间,远可观小三峡奇景,一泻千里江水滔滔。设计师巧借山形地势,采用大退台式设计所有建筑,随形就势顺山坡呈降落式布局。大堂位于台顶,由一条22米的木制长桥与入口相连,缓步桥上,雄伟的嘉陵江和青峦叠嶂的缙云山尽收眼底。重庆柏联精品酒店以自然森林为景,溪流川流其间,泉水鸟鸣声声在耳,一派浑然天成,于此可尽享怡然自得。

酒店秉承环保绿色理念,在建造之初已将所有古树保护,酒店建筑则依照古树长势巧妙设计,选准位置造于树与树之间;有的树木干脆直接穿屋檐而过;有的客房则与枝蔓交缠,尽显自然与建筑共融共生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之和谐。

重庆柏联酒店所有房间以原木色木质家具配以浅棕色麻质织物,素雅高贵;柔和的灯光、入门时淡雅的芬芳,营造出温馨的健康度假氛围。景德镇定制的青花瓷配乌木盖器具、仿犀牛角的盛器和托盘、琉璃制的各式料器,精美脱俗,细节之处尽显奢华格调。私人室外温泉位于房间外的阳台或庭院内,面嘉陵江,感受独一无二的壮阔山水。

酒店拥有180平方米的宴会及会议场地,及三间多功能会议室,适合接待各类中小型精品会议及宴会。书香诗意的酒店环境、世界级的会议设备以及完善尽职的国际化服务,为活动锦上添花。

Brilliant Besort & Spa柏联精品酒店

柏联集团

上一篇:数学课程标准教学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