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符号(共12篇)
传统建筑符号 篇1
1. 引言
全球化趋势席卷了当今社会的经济市场与信息网络,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出现全球趋同的现象。近年来,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经济水平大幅增长, 城市和乡村的面貌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建筑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目前, 中国建筑师们在尝试着两条线探索:一条是“横向移植”, 即全面学习西方建筑学;另一条就是“纵向移植”, 即重新延续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的转译呈现。面对多元的全球化趋势, 中国建筑师需要处理的“传统”体系更加复杂, 既有自古以来的中国传统, 亦有西化后的传统, 甚至还有许多新的建筑思潮、理论都希望在这个“传统”体系中掌握话语权。众多建筑师为此展开了一系列营造活动, 试图将传统建筑符号经过合理合法的现代转译, 营造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独有的传统意象。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界定
2.1 建筑符号的定义与特征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理论的学科, 符号则是人们约定俗成地以某类物质或结构形态来代表某类事物的表达方式。符号体系必须建立在拥有共同价值观的族群体制之上, 不仅能以物质形态传承, 也能以风格、思想等精神形态延续。
原初状态的人类将主观意识中难以言说的生存经验, 以构筑物为媒介, 加之形象化、客观化的表述, 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途径让他人理解和感受。这一类构筑物是最初始状态的建筑符号, 而其承载的意义多源于原初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因此, 处于不同的历史图景下, 建筑符号的象征意义会随之发生改变。由于其载体形式多元、触手可及, 建筑符号与其他类型符号相比具有更高层次的行为引导性。
建筑符号往往通过鲜明的传统意象及地域色彩带给受众视觉刺激。例如当人们看到粉墙黛瓦, 常能联想到古老韵味的江南水乡;而当人们看到高台与大屋顶时, 会感受到权力的威严。一旦这类传统意象成为约定俗成, 受众只须一瞥就能在主观意识中联想出其象征意义。
2.2 文脉主义
“文脉”主张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加之建筑学的概念, 即建筑文脉。建筑文脉强调建立包括自然、场所及建筑间的内在联系, 要求建筑中携带地域传统及文化的可读信息。在文脉信息的转译及读取过程中, 往往涉及对场地、人文及功能等要素的系统整合, 以完整表达建筑创作的原始诉求。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文脉信息, 是传统建筑符号获取价值认同感的一大途径。
2.3 建筑类型学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原型”。根据 “原型”的不同来源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倾向于对文化传统追根溯源, 寻求“原型”;另一类倾向于对地域特征充分发掘, 寻求“原型”。前者涉及的“原型”集中关注深层的共性隐形形态, 后者涉及的“原型”则更多关注表层的个性显性形态。“原型”可以是物质的实体形态, 也可以是文化的虚无形态。将建筑“原型”融入本土环境, 必须借助其携带的本土特征, 来唤起人们集体无意识中的价值认同感。
2.4 小结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 在现代建筑创作过程中, 适当选用传统建筑符号, 结合其中蕴含的文脉信息, 借鉴传统元素、本土材料、传统构造做法等实体性原型, 能够呈现出原初美感;而运用地域特征、人文特色等精神性原型, 能够充分表达本土情怀。面对城市化的快速脚步, 创作过程中对传统符号的运用原则应逐步从单一意义上的拼贴美学向多维意义上的建构美学转变。
3. 运用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建筑案例
3.1 瓦园
六万片旧青瓦, 一群江南工匠, 一片巨大瓦面, 王澍在威尼斯双年展上重提了传统中国建筑的匠人营造模式。瓦园在形式上像是一个装置作品, 其精神内核更像是具有变革意义的中国园林。
瓦园并不具备完整的房屋功能属性, 它仅仅给人提供了一处场所。这种一反常态的做法, 使得建筑本身受到观者的关注。王澍以反常视角, 将旧青瓦作为表达场域氛围的媒介, 用俯瞰角度去呈现江南瓦屋面 (图1) 。这一呈现, 是对低角度平行视角的中国传统建筑画技法的继承, 也是对西方建筑沿用的透视技法的超越。
屋顶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第五立面, 最能体现出传统居住文化。王澍通过装置将人引向旧青瓦屋面, 试图以陈旧古朴的传统风韵唤起人的场域归属感。
3.2 宁波博物馆
王澍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中, 意图将城市作为园林意象, 将建筑作为园林要素——“山景”。王澍试图营造一座人工且具有独立生命的山体。人工, 意指建筑以不规则切割形成抽象的山形;生命, 意指立面中运用的具有浓重历史人文气息的材料。建筑立面由多种旧砖瓦混合砌筑, 这些旧砖瓦均是在周边村庄拆建时回收来的;同时, 创新性地运用当地盛产的竹作为浇筑混凝土的模板, 形成特殊的饰面肌理 (图2) 。建筑形体由下端简单矩形加上端不规则“山体”组成, 充分体现王澍对于人工和自然的认知与追求。“自然山体”坐落于平台之上, 在“山体”开裂处, 可以远眺远处的山水自然, 也能看到不远处城市化的高楼广厦, 更能看到眼前斑驳古朴的砖墙瓦顶。沉默, 反思, 都始于这片断壁残垣。
3.3 重庆国泰艺术中心
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的建筑原型是多重斗拱。立面造型取意于“题凑”, “题”指木之端头, “凑”则指木的加工及排列方法。国泰艺术中心以“点染”这一传统山水画技法为灵感, 以“点阵”的方式表达建筑的面, 营造出“题凑”的效果 (图3) 。
在色彩表达上, 国泰艺术中心用红色来充分表达巴渝文化的热情与刚烈。
因巴渝地区天气常年湿热, 当地建筑常采用形式通透、用料极省的穿斗式构架。国泰艺术中心在结构形态上充分体现出了巴渝地区民居的 “穿斗式”特征, 同时在建构方式上延续了“题凑”工法, 利用传统构件的纵横交错, 表现出建筑的传统意蕴。
3.4 绩溪博物馆
绩溪博物馆在设计之初受到绩溪当地山形水势的启发, 运用一套经纬控制系统构成连续屋面, 在剖面上加上高低错落的变化, 形成了连续起伏的屋面, 形似绩溪周边山脉。因地处徽州文化区域, 当地 “粉墙黛瓦”的特色也融入到设计中, 但建构方式、应用部位和制作工法都经过一定的现代转译 (图4-a) 。
“粉墙”:白石灰粉墙极具徽州本土地域特色, 经雨水侵蚀后形成一种独有的饰面肌理。绩溪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对这一肌理加以借鉴, 用水波纹肌理的涂料粉刷墙面, 形成 “水墙” (图4-b) 。
“黛瓦”:建筑群中有一面独特的“瓦墙”, 面水院而建, 颠覆性地将瓦片屋面垂直地面, 营造出奇妙的视觉体验 (图4-c) 。这面瓦墙在建构方法上借鉴了传统的椽檩铺瓦做法, 将瓦以层层挂瓦的形式铺在山墙面上, 两瓦之间用钢网水泥粘结。
3.5 西村·贝森大院
1997 年, 刘家琨在《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中提到“低技”策略, 认为建筑创作过程中应强调发掘历史, 选择简易技术, 注重经济廉价可行。1997 年的“低技”, 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现实建造条件的妥协, 试图利用平民式的建筑话语或传统乡土建筑原型的升华, 达到有力的建筑表达效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尽管材料和技术的选择更加广泛, “低技”仍不断被人提起, 究其原因, 无非是当前的建造条件有更多不可控性。西村·贝森大院在这一前提下应运而生。
该项目中, 刘家琨将施工的不可控因素考虑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试图呈现出基本建构的表现张力。秉承“当代手法、历史记忆”的建筑理念, 西村·贝森大院成为集地域特色、城市生活以及集体记忆为一体的社会容器。
建筑立面材料以清水混凝土为主, 选用当地盛产的竹作为浇筑模板材料 (图5-a) 。丰富的竹编织肌理与冰冷的混凝土触感, 让自然与人工的对话在建筑中激荡。建筑借鉴传统合院型制, 四周屋顶向中心庭院倾斜, 形成“四水归堂”之势。屋面上铺设大孔砌块, 模仿屋面挂瓦肌理, 砌块孔内可填土作绿化 (图5-b) 。
3.6 金陶村村民活动室
金陶村具有典型的传统江南风貌, 新建的村民活动室为六边形的环状结构, 营造出聚落中心的场所感。六片屋顶借鉴传统院落的型制, 形成“六水归堂”的天井, 有效解决了屋面雨水的收集问题。建筑围合的庭院空间, 能够唤起使用者的归属感 (图6) 。
建筑运用低技的建构方式和本土化的建筑语言, 如青砖墙面、木质隔断、青瓦屋面等, 既清晰地表达出建筑的建构逻辑, 又兼顾了村落的传统风貌。
4. 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表述手法
瓦园是王澍运用中国传统营造技术以及传统材料, 同观者进行的视觉游戏。他将需要仰望的屋顶错位至俯瞰的角度, 唤起受众对传统屋顶的形式认同感。通过竹桥踏足灰瓦屋面之上, 满足了受众亲近传统的视觉与精神体验。
宁波博物馆是王澍运用传统建筑材料营造的又一个视觉奇观, 将原本用于小尺度建筑中的材料甚至营造技法, 运用到现代超大尺度文化建筑中, 小尺度材料的视觉平铺与视域扩张, 无疑给观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重庆国泰剧院作为崔恺大师建筑本土化的实践案例, 在美学层面上重构了 “穿斗”“题凑”等传统营造做法, 同时选用极富地域性的色彩, 以唤起观者的视觉感官体验和场所记忆。
绩溪博物馆是建筑师李兴钢 “胜景几何”理论的践行之作。他将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结合, 重构了部分传统节点构造的做法, 同时从建筑形式和观察视点的角度出发, 对传统建筑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构, 创造出挂瓦山墙的“瓦墙”。
西村·贝森大院是刘家琨“低技策略”的又一实例。建筑并没有运用到传统的建筑材料, 而是用新材料从美学层面上重新塑造出传统意象, 包括其中的竹模板混凝土墙面以及大孔再生砖构成的屋面肌理。
山水秀建筑事务在金陶村村民活动室这一项目中, 将传统的四合院型制转译为六边形合院, 通过瓦屋顶、木栅格门窗、庭院等传统空间及符号的呼应, 唤起使用者置身传统的精神体验。
上述建筑实例均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符号中汲取灵感, 将传统建筑文化中的营造体系、传统构件、传统材料等进行转译、重构和错位, 运用新的建构技术和建筑材料, 试图挖掘出现代建筑的传统文化属性。通过对以上案例的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传统建筑符号在现代建筑中的表达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美学重构
利用形态映射、功能映射以及文本映射的设计理念, 将传统建筑符号的实体形式表现出抽象观念、直观仿造及通感释义的艺术效果。同时, 应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型构造方式, 通过现代审美思维的界定, 将建筑符号的创新形式以简化、转译等方式重构。
(2) 视觉奇观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应使建筑的形式感表达与基地相契合, 同时又要注重唤起观者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将能够映射传统人文内涵的传统建筑符号 (包括细部构件及材料) 进行夸张化的视觉呈现 (包括尺度放大及数量扩张) , 让观者对其中蕴含的文脉信息做出有效识别。
(3) 错位呈现
将传统建筑符号在观者意识范畴之外的范围里错位呈现, 造成观者意识中的建筑符号原始形态消解、界面消解, 同时使建筑符号的物化形式呈现出碎片式的审美特征, 让传统符号的固有肌理得到延续, 营造更为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文化共鸣。
5. 结语
当今国内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 往往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 运用大量国际式设计手法。同时,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并运用到建筑设计中, 国内建筑师往往会忽视传统营造的低技手法, 片面忽略掉低技策略的表达优势。这类事实的不断演化, 使得目前的建成建筑缺少细部表达, 且缺乏地域性特色, 造成千城一面的结果。
我们不能全盘去否定工业化、标准化带给这个时代的便利与发展, 然而传统也不应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事实证明, 那些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伟大艺术品, 往往是摒弃个性且深入发掘人类集体无意识的, 建筑作为一种实用美学层面的艺术亦该如此。
当然, 刻意地追求形式易使建筑师迷失, 如何摒弃肤浅的符号拼贴, 深入思考传统建筑符号下蕴含的集体无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合理、合法地将传统空间与情境转译到当代建筑中, 值得当代建筑师深思。
摘要:为了应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适度的文化继承与更新势在必行。基于建筑符号学、文脉主义、建筑类型学等理论, 并结合相关建筑实例分析, 试图针对传统建筑符号在现代建筑中的表述手法做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传统建筑符号,文脉主义,建筑类型学,现代表达
参考文献
[1].张曼, 刘松茯.当代西方建筑符号文脉原初性研究[J].新建筑, 2013, 04:96-100.
[2].文一峰.建筑符号学与原型思考——对当代中国建筑符号创作的反思[J].建筑学报, 2012, 05:87-92.
[3].汪丽君, 舒平.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解析[J].建筑学报, 2005, 08:18-21.
[4].瓦园:威尼斯双年展第10届国际建筑展首届中国国家馆, 威尼斯, 意大利[J].世界建筑, 2012, 05:88-97.
[5].崔愷, 秦莹, 景泉, 张广源, 夏至.品格从传统到现代——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建造纪[J].城市环境设计, 2013, 12:38-77.
[6].绩溪博物馆[J].城市环境设计, 2014, 01:48-73.
[7].刘家琨.再谈“低技策略”——以西村·贝森大院为例[J].建筑技艺, 2015, 08:38-47.
传统建筑符号 篇2
抽象图案,几何纹;
中国图案抽象几何纹是原始人长期生活中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深刻认识,不断加工提炼出来的。如他们在鱼业活动中发现网纹几何纹在对山、水、日、月、星辰等观察累计中创造了三角形、曲折线、同心圆等,而这些抽象的几何纹所产生的视觉感受,从古人到今人到不同地区的人其感受大至相同。如水平线给人以安宁,三角形给人稳固,波动的曲线给人流动之感。
来自太阳圆形的图符;
在原始社会万物有灵的观念中,太阳是神圣生命的象征,不同民族地区对太阳崇拜的历史,太阳是宇宙万物生命的主宰,它是人类心灵的启蒙之神,人们依据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循太阳人们有了方位之感,因循太阳人们有了四季。
中国古老的卜辞中,即有“宾日”“出日”“入日”的文字载录,敦沫若先生考证其意,认为殷人即有朝夕迎送太阳的礼拜议式,古老的太阳神在民间一直被视为生命的保护神赋于者,在苗族民间祭祖仪式“庆吉坛”活动中最隆重的活动就是礼拜太阳神,我们北京的天坛公园,圆形天坛就是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为圆形这也符合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在中国来自太阳象征的圆形图案处处可见。
三足金乌与蟾蜍;
太阳鸟三足金乌,代表太阳,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把太阳类比母亲,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于是原始先民便把其信奉的万物始起之神太阳,作为优如母体般的生命源起之神,这是母系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也是对人类生殖母体崇拜观念的体现。《三海经大、荒南经》载“东海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日:”羲和”方日浴子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这里羲和就是生了十个太阳的母亲(后羿射日的故事留传至今),也有传说生活在东部沿海的东夷部落是简狄(原始部落女首领)吞食了玄鸟蛋生了殷商民族,其始祖就是神帝俊是一个鸟首人身的形象,从原始母系社会的太阳为母体的崇拜,到父系社会认为的太阳金乌男根象征,从象征太阳母体羲和到太阳象征转化为半人半兽,太阳神已有人面蛇身的伏羲换而代之。而太阳神伏羲的出现预示着天子帝王的太阳观封建帝国时期的到来。蟾蜍代表月亮,月宫。
来自古老太阳观的人卦太极符号;
提到八卦就要说说(易经)又称周易,相传是周朝文王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对春秋战国至秦汉诸子百家产生重大影响。其内容;从人类起源;潜龙时期、一直记录到大禹治水,其中分为;蛮荒年代、法律形成、工农业、科技、医学、皇帝战蚩尤、尧舜、洪水、夏王朝治理,特别强调生态管理保护,趋吉避凶。《易经》作者有三圣说;即伏羲始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一十四爻,后有周公(周文王四子)、孔子解释周易读本。
传说伏羲蛇身人面,他坐于方坛上听八面之风乃画八卦太极,这使原来由自然意味的太阳神转变为富为哲学观念的文化,太阳神正是这种太阳神观的改变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思维特质,正负阴阳,这种特质后来也逐渐被道家及整中华民族接受,我们用八卦太极阴阳解释自然天地万物,四季变化。八卦阴阳‘——’为阳‘--’虚线为阴,每一线段为爻,八卦分别代表八种自然现象;天(乾卦)、地(坤卦)、火(離卦li)、水(坎卦)、风(巽卦xun)、雷(震卦)、山(艮卦gen)沼泽(兑卦dui),也就形成了天与地、水与火、山与泽、风与雷四对阴阳辩证关系。进入文字时代八卦又加上文字注释,演绎成易经。孔子为易经作释,既《十翼》在天卦中提到“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地卦中提到《厚德载物》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一。
太极图也是一个抽象宇宙万物的生成图,圆形图案可视为混沌和谐宇宙象征。宇宙内被黑白两鱼分割,成对立的阴阳两极,但阴阳两极之间柔曲流畅的分界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却又诏示着对立的两极又有无限的变化和无处不在的交合,也就是对立与平衡。如;黑夜与白昼交替、祸福相依、生死轮回、动静相宜、男女互补,此为太极图的精髓所在,学过哲学的都知道“对立统一”是哲学的根本规律在词典里用文字63字解释,但我们的阴阳鱼一切皆可意会一切皆可涵盖其中,作为中国远古哲学图形,说他是华夏第一图当之无愧。
只可惜一段时期我们却把太极八卦看成迷信的玄学,其实不然太极八卦理论包含了古老的哲学论,和科学精神,以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相互制约、相生相克、和谐共处为理念。这种理念在现实中同样具有意义。看看我们现在社会资源无序开发,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这难道不是我们违背规律照成的恶果吗?在传统图案中关于八卦的图案也非常广泛,如八卦鱼、八卦镜、八辨花、等。太极图如;喜相逢;对鱼、对花、对龙、对狮、等。
以太阳确定四方的四方神
由于太阳的出没萌发人类空间方位观,在中国神话中又演变出相应四方的四方神即:东方之神青龙、西方之神白虎,南方之神朱雀(西王母身旁三足鸟)、北方之神玄武,四方神又代表四种颜色东青、西白、南朱、北黑。
象征太阳的万字符(包含四方之意)
唐代武则天定读为万字符为吉祥万德之意,中国民间俗称万字不断头视为生命永生吉祥象征,在建筑民间美术中万字符经常出现,万字符在西方也经常出现,如基督教的十字架也有四方之意,二战德国法西斯、希特勒把万字符作为法西斯的标志,战后德国禁止这一符号在德国出现。
中华传统图案龙凤的传说;
中国是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国家,世界范围内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龙的出现,对于龙的传说有多种,其中有生物说,图腾说:生物说;有人说龙是来自恐龙,恐龙灭绝大致在六七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猿人出现也大致前二三千万年之间,几百万年前我们的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地区的森林,当时有于地壳qiao隆起有森林的地方变成了高原。于是元谋人才走出森林,选择了洞穴开始了直立行走,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生物说没有根据,图腾说应该是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我们的祖先在向人类进化过程中,有于对自然的无知,面对自然的日出日落,春秋四季在加上自然灾害,心生敬威,于是产生了对自然崇拜心理,它们认为万物有灵,比如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看,有的部落以鱼为图腾,也有鱼和鸟为图腾的图案,或以蛇为图腾等,龙的图腾应该是在部落融合之后出现的一种以蛇为主体新的图腾图案,龙的图符早在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就产生了,特别是夏商周的青铜器,民间艺术龙的图案更是到处可见,后来龙被帝王看成是至高无尚的神灵并把自己看成龙的化身,龙的图腾长期以来已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心里是中华民族的符号象征。
凤凰;
郭沫若考证金乌来自玄鸟指太阳(玄、男根,鸟也指男性、现在小孩生殖还有人称小鸟)金乌的腿就是男根象征,后被太阳神伏羲替代,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帝制社会到来,太阳神伏羲(少昊)原始古代社会作为男性部落首领龙的化身,作为与龙之相配的凤凰,其实是有具有男性特质三足金乌演变的而来,由于与龙相配便具有了女性特质,于是一阳一阴的龙凤便广泛被人们接受。
龙生九子;
传统建筑符号 篇3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城市建设的步伐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加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其对建筑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高,伴随着这种趋势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反映着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中国建筑设计具有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性双重特征,这是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风水学说在一些人心中有重要的位置,其影响十分深远。因此,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性的完美融合,是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依靠符号的表达来实现的。
1.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对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建筑设计注重的是对其源流的分析,而其他区国家重视的则是对建筑形式极其实用价值的分析。传统文化对当地的建筑设计有重要影响,不同国家的建筑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四大文明古国的建筑,从文明产生之处,就具有极其明显的差异。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从仰韶文化算起,至今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据史料可查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符号。所谓显性符号,就是指文字,图画形式,数字系统,色彩布局等;隐性文化则包括了自然环境,儒家文化等。在建筑学界中,近年来出现一种发展趋势,即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进行完美的融合,从而设计出兼具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建筑。而且,也保护了传统文化,彰显了其地域特色,避免了当今城市发展中的“趋同现象”。目前,这一观念已被广大建筑设计人员所接受。因此,在实践设计中,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契合,使其在建筑中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是重中之重。
2.传统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建筑形态中所用到的传统文化符号建筑形态便是我们一般所有的建筑外观,其外型的好看与否,线条美的构建,外形是否威风气魄等。这些元素都是建筑设计师们所关心的东西。他们根据一系列的传统符号来平衡建筑的美感,这其中变不乏外形、比例、节奏、空间等元素的影响和均衡,我们所感知到的建筑外观大多都是通过这些建筑符号向我们展示,这些视觉文化符号能直接达到我们的感官,确定着这建筑设计漂亮与否。文化符号主导着人类的主流审美观,这些符号的运用能够让人更大限度的接受建筑的外形。
(2)复原性、重建性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联。为了恢复城市历史原貌,更好继承传统文化,部分城市探索出的新的方法,现在被广为重并,受到建筑业界的好评。即结合原有建筑理念和建筑特色,在原有建筑遗址上进行部分修复,并融入现代元素,使其呈现历史与现代,古典与当代的完美结合。这一措施在保留了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文明元素,因此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被很多城市所借鉴。
(3)与地区的建筑或者民居建筑的关联。对现代建筑设计而言,要做到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其表现在建筑设计的空间和具体形式上,并且总是和同一地域的建筑设计理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而言,同一地域的民居,园林和家族大院等的设计理念和实践,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并且是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因此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色彩性,并且各具特色。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在中国建筑设计表现上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总结
在当今世界文化符号的利用更是体现在多方面,这一切在归功于传统的同时更应该夸奖现代人的运用理念,而在建筑领域种文化符号的利用已经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这种文化符号的利用已经让现在的建筑物像一件艺术品。但在运用的过程中难免有困难,善意的有序的利用肯定能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筑事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与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建筑的审美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就令建筑其精神上的意义得到改变,同时也重新得到重要性的考虑。通过对建筑审美的有效分析,将传统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使其传承历史文化的精华,在日后的建筑设计发展中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传统建筑符号性的体现分析 篇4
传统建筑文化的艺术性与哲理性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促使现代建筑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多样与复杂, 尤其是对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1 传统符号的分类
对符号的记述最早出现在《易传 系辞》中, 而西方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也对符号下了定义, 可见符号的创造与运用在历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符号本意是指借用一种特定而明确的单元或图案来表达一些概念和具体事物的内涵。它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
1.1 图像符号
图像, 通过线条或颜色来描绘事物形象。它具有直观性。线条和色彩是美术形式的表现语言, 借用这种表现语言, 使事物产生具体的轮廓和色彩特征, 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审美, 用于表达文化和生活的观念, 满足人类的精神渴求。
1.2 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是指表现形式与内容涵义之间存在着内在因果关系的符号。可以是表现功能意义的, 也可以是表现方向、位置说明性的。
1.3 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使表现形式与内容涵义之间存在约定俗成的联系。随着我国5千年的文明发展, 各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生产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从而使这类符号具有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2 符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 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需求, 对于文化气氛的追求通常表现在一尺见方的空间里, 千百年来, 这个拥有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民族各个朝代的劳动人民对美感诉求所引发的生活习俗, 通过各种符号的不同组合, 建构文化系统中意象美的特征。而符号在传统建筑中运用相当丰富, 从顶部的藻井桁椽、梁架柱枋, 到壁面的墙板门窗及底部的门槛、地面等等, 无不体现出典型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常见的图像符号在传统建筑中表现为一些有机图形, 像是各种植物纹、动物纹等自然形态, 也有水纹、云纹和简化的几何纹样等自然现象, 以及各种吉祥图案和历史题材典故等。
而指示符号在建筑设计中除了体现它的功能外, 同时也成为建筑本体的一部分, 而发挥它与建筑之间的联系作用。例如建筑中的门窗, 既是反映建筑物内容与形式的“本体形态”符号, 又具有交通开启闭合以及通风、采光、眺望等功能性意义。此外指示符号还具有说明性功能, 像是表明方向的标志、箭头以及表示状态的灯光等。由此可见指示符号是传统建筑符号的主要部分, 也是建筑构件和归纳空间的形象部分。
象征符号在传统建筑设计中具有避邪、纳福、求吉等文化内涵, 如八角喻吉祥、圆形喻圆满、钱纹喻财富、莲花喻清白、石榴喻硕果、蝙蝠喻福寿、蝴蝶喻美好。这些具体的符号具有鲜明的传统意味和象征性, 其内涵意义一般来自于其色彩、大小、地域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从而建构起了中华民族文化系统中意象审美的特征, 使它具有了超越时代的生命活力。
3 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符号传递着多元的信息, 体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 它们或是以原有形态直接应用在现代建筑中, 也或者是以原形为基础, 进行概括提炼, 形成新的符号语言, 传递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情结。这种新的符号语言, 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也被赋予了现代意义和联想, 成为现代建筑的有机体。
例如西安大雁塔广场建筑和不夜城的整体设计, 本着继承和发展历史文脉为方针, 以唐长安城的规划原则和建筑风格为基调, 借用唐代里坊的概念, 设计成多个单位空间, 与大雁塔慈恩寺建筑格局相呼应, 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大唐盛貌。在符号运用上直接借用唐代宝相花图案, 铺设于地面青砖上, 华丽而厚重, 较好地对设计主题进行了提示, 烘托出大雁塔唐代不夜城的历史时代感。北广场主喷泉的东西两侧, 地面均匀铺设祥云青龙图案, 威武大气, 彰显唐代风貌。
上海世博会展馆的设计, 更是沿用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栱造型, 但是传统曲线被拉直, 同时在层层出挑的设计上吸取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方正博大, 而在地区馆的外墙设计上, 借用中国古老的篆字符号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信息, 整体选用最具中国元素的“故宫红”, 这些都是对传统符号的诠释。
而当今社会一些小区的整体设计中, 更是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派生出各种园林小区、各色文化小区等。它们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符号运用于小区的外墙面以及地面设计上, 此外还会借用如匾额、窗式等, 在传承小区文化的同时, 也传递中国传统的文化寓意和象征吉祥美满的情结。例如外墙上有规律地排列着中国传统的如意图案, 象征事事如意, 传达着浓浓的中国文化。现代社会中很多的餐饮店也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 像是大门、窗、空窗、漏窗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等, 这些传统符号重复排列在一起, 在现代社会中传递着文化的信息, 也在喧闹中传递着宁静。
在现代建筑中单一符号的运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类的需要,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从追求局部的视觉性逐步转变为整体的形象性, 同时受到地域因素、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使得符号呈现出相同、相似或是相反的关系。像是上海金贸大厦, 采用中国传统密檐塔的外观造型, 体现出阶梯状的符号特性, 提炼出“塔”的形与意。整体设计和西安小雁塔的檐部收分相似, 从第一节16层开始, 每节减少两层, 逐步收进到第五节的8层, 之后每节减去一层, 使这种有节奏感的阶梯外形成为刚劲有力的轮廓线, 借用现代手段表现出了古塔的韵律, 避免表面上的传承, 体现出上海现代化城市的精神。
4 结语
传统符号是文化历史的浓缩精华, 在对符号的使用和创造上, 要把握准确, 要有统一性, 不论是单一符号的运用, 还是某种形式的表现, 再或者是现代材质的使用上, 都要体现出传统符号的神韵和内涵, 而不是刻意的模仿。我们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要学会发展自己的特点。每个符号既有自己的“本体性”, 也有一定的象征性, 因此这是设计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 传统和现代的尖锐“冲撞”, 使得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而符号这个可以行走于时代的表现语言, 和现代建筑有机结合起来, 展现出时代的智能和概念, 同时传统符号的精神和内涵又给我们带来了宁静与平和。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把起点放在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坐标上, 建构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 其实探究传统与现代并不是为了区别新与旧、是与非, 我们珍视历史遗产是为了探索明天, 创造未来。社会发展到今天,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交流的快速扩大, 这一领域所呈现出的艺术魅力和活力越来越大。
摘要:建筑, 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 是人类借以表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空间形态, 而依附于建筑上的符号又使它具有了文化内涵。从建筑与符号的内在联系出发, 通过传统建筑符号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分析符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 以及对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手法和影响, 都作了系统化的分析。同时希望通过对传统符号的现代运用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
[1]吴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07.
[2]李允禾.华夏意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罗楠著.当代建筑创作手法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传统建筑符号 篇5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语言学领域中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从这一理论出现到受人重视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进行过充分论证,也有人提出过质疑.我们有必要了解传统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及这一理论的认识根源,索绪尔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及索绪尔之后人们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的探讨,即这一理论到现代的发展,进而指导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
作 者:杜莲艳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锦州,121013 刊 名: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0 关键词: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任意性 发展论中国传统吉祥符号的现代价值 篇6
关于吉祥符号的起源,普遍认为是源于人们对自然和不可控制力量的恐惧和敬畏。特别是在自然条件生活条件异常严酷的古代社会,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不安定以及对疾病、死亡等灾难的恐惧,使他们需要借助某一物或神的守护以对抗不可知和不可控的外界力量,以消除灾害,保佑平安。于是,人类最早的吉祥符号——图腾便产生了,后来又发展出来了对植物、动物、山林、湖泊、星体等的崇拜。人们赋予自然物以神性和灵性,认为有它的保佑和庇护,就可以护佑生命、逢凶化吉、风调雨顺。吉祥符号也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而呈现出种类繁多且异彩纷呈的样态。
此外,佛、道、儒教的文化和宗教艺术也对我国的吉祥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佛教八宝”中的莲花、盘长、宝伞、法螺、宝 瓶、宝盖、法轮、双鱼等纹样,在民间被视为吉祥之兆,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极为普遍。而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寓意物件,如青松、仙鹤、寿桃等也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也以犬、羊、鹿、马为具体的象征物①做了抽象的表达。 总之,儒、道、佛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传统吉祥文化的强大思想基础。
中国的吉祥符号,如果按照种类来分,可分为灵异吉祥、动物吉祥、植物吉祥、数字吉祥、文字吉祥等。灵异吉祥,如麒麟、凤凰、龙等,这些有多重动物复合而成的灵异之物,成为中华民族吉祥如意的重要图腾。动物吉祥,如乌龟多代表长寿、五个蝙蝠环绕着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寓意“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 植物吉祥,如梅花寓意传春报喜;松树代表长寿,竹子代表高风亮节,兰花代表高洁与清雅,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枣子代表早生贵子等等。数字吉祥,如 “九五”代表至尊、“九”作为最大的奇数,代表“长久”,而“6”则被认为是顺利与如意;文字吉祥如“福”,“禄”、“囍”、“寿”等字……。
若果按照载体来分,吉祥符号可分为图案吉祥、物吉祥、谐音吉祥等,图案吉祥如在古代的家具、门窗等都有很多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多来自于汉字的谐音,比如蝙蝠同“福”,蝙蝠和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五个蝙蝠环绕着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物吉祥如中国节、窗花、门联、红灯笼、红福字、送子观音、百合、寿石、鹤、龙风呈样等;谐音吉祥如春节大年三十要吃鱼,寓意“年年有鱼”,大年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中华民族遗存至今的丰富的吉祥符号,是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和思想文化的源泉, 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心理、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的真实体现, 它是由具象或抽象意味的图像构成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而现代商品包装、企业标识、建筑设计、装饰艺术等追求吉祥表达的希冀与中国传统吉祥符号内涵的完美融通,为吉祥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中国传统吉祥符号经过挖掘、变化和再创造,把其象征价值、文化内涵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成为设计产品的重要文化元素,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凤凰卫视的台标,借用了西周凤鸟纹器皿上的图案以及中国图案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 反映出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文化意韵, 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又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 同样,中国联通的公司标识是由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
通过形的借鉴、意的延展,吉祥符号在现代设计艺术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这无论是对现代设计本身还是对吉祥符号的文化传承与弘扬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吉祥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是传统吉祥文化挖掘、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载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生活方式、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同质化日趋加剧,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脱离乡土、脱离文化母体的人们,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民俗文化、乡土文化日渐淡忘,中国的一些传统吉祥文化甚至面临失传的可能。通过对吉祥符号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延伸,会使人们更加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赋予吉祥文化符号以新的生命力和更加广泛的社会价值,有利于人们对传统吉祥文化的认知、传承与弘扬。
其次,把吉祥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是提升设计产品文化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追求产品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还需要文化和审美的满足。中国的传统吉祥符,以其精炼的表达、通俗的寓意、圆满的形式与产品设计的追求有着同一性的特质,把中国的吉祥符号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会使设计更具文化性、亲和性与民族性,有利于提升设计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一个中国结、一件唐装因其符号化的象征寓意赢得了无限商机,不仅风靡中国,而且成为海外中国人、海外中国文化的象征。
第三,吉祥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开拓了设计元素,是设计创新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适应生活、礼仪、岁时和社会习俗的各种需求,设计艺术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大,吉祥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对当代艺术设计的推陈出新有着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狗的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而吃奶喻为孝,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
【参考文献】
[1]王萃.浅谈标志设计中吉祥符号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0(07):55-56.
[2]郜城.浅谈吉祥符号与现代设计[J].时代文学,2012(04):231-232.
[3]张保云.浅谈企业形象塑造中的吉祥符号[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03):76-79.
[4]柴颂华.吉祥符号的现代寓意[J].艺海,2010(12):68-69.
传统建筑符号 篇7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是符号化的过程,而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是一种语言,它表现为形式、空间、表面、体积等。符号的第一层意思为声音、味道、触觉、动觉等,而建筑所赋予的第二层含意则为图像学、转换了的含意、潜在的象征、暗含的功能等。【2】因此,如果借用语言学的术语,可以说存在一种建筑语言,即建筑和语言一样也属于这样一个结构体系或符号系统。建筑符号学主张用人类文化真实而科学的整体感受去理解和认知建筑整体问题,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在新的层面上全面深入了解建筑、认识建筑的意义。由此看来,我们应该也可以借用符号学的一些观点来分析建筑这一特殊的符号。
1. 建筑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流派众多,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符号现象进行了解读。索绪尔从语言学的领域入手,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其对符号能指、所指的定义,尽管是对语言符号提出的,但对于现代符号学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对比索绪尔强调语言学的符号学理论,皮尔斯将符号学理论进行了扩大化。在他的界定范围内,只要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所有形式,都可以用符号学理论来分析。建筑的符号化理论理应可以包括在他的符号学理论范围之中。建筑符号学是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代的事物的关系,即研究建筑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能指由物质表象构成(如形式、空间和体量等),所指则是能指所代表的思想或概念。
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把符号分成指示性、图像性和象征性三类。在建筑符号学领域中,侯幼彬将建筑符号对应地分成指示性符号、图像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三大类。【3】指示性符号指的就是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符号。比如门的形象表示着出入交通、开启闭合的功能意义;窗户的形象表达着采光、通风、眺望的功能意义,两者都属于这类符号。图像性符号是指能指和指涉物之间具有图像的相似性的符号。能指与所指物之间是分离的,但是存在着图像相似的同构关系,是一种标志形态的图像符号。比如在传统建筑中一些具象的木雕等。象征性符号是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约定俗成的联系的符号,这种符号形式之间的能指与所指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更多的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关系。比如中国传统建筑中蝙蝠图案象征吉祥和幸福。
2. 俄罗斯北部木结构民居装饰元素的符号学解析
根据这种建筑学符号理论的划分,我们看到,由于建筑的外部装饰大都是存在于建筑的功能构件中的一种图像或是物件装饰形式,都是从不同意义上反映了人们所要表达的一种特定意义。
2.1 俄罗斯北部木构民居装饰的总体特点
俄罗斯民间建筑中功能和美观融为一体,两者不可分割。美观往往是最重要,也是人们对居住环境最重视的要求之一。功能和美观的统一,以及在建造过程中民居与周边环境所形成的实用和美学的统一,是俄罗斯民间建筑恒古不变的特征。俄罗斯北部木构民居装饰是通过艺术性地突显和强调建筑结构主要部分和细节部分,以赋予这些部分新的美学特性及形象符号特点。通过装饰性雕刻,民居最重要的细节部分在住宅结构中的意义得到增强,每座房子因此都独具特色,形成各自面貌。
人们用鲜亮而富有表现力的符号形象来装饰建筑各部分和细节。在功能和结构上这些都是房屋极其重要的部分。这个传统起源于多神教时期的古罗斯。古罗斯的农民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家人免遭邪恶力量的侵害,同时吸引善意的正面力量。想必也正是如此,这样的符号形象集中分布在房屋的最“薄弱”部分(比如窗户,大门,房屋上部),因为通过这些地方邪恶力量能轻易潜进屋内。
总的来说,俄罗斯北部木构民居的装饰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一方面,它们反映了房屋主人的社会地位、生活理想、道德观念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这些符号中也体现出民居从属于周围自然环境的特点。
2.2 俄罗斯北部木构民居窗户的装饰符号的解析
窗户是民居建筑艺术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民居外观中最具表现力的部分。透过窗户,传统木结构民居与其周边环境相联系,与浩瀚永恒的世界相连。根据古老民间传说,窗户能通往另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亡灵之境。因此至今俄罗斯还存在一个传统:家中有人过世,窗户上往往要摆放上水,以供亡灵净身之用。自古民间认为夜晚不关窗户是危险的,因为邪恶的力量——吸血鬼和恶灵正是通过窗户闯入,所以在窗户外层的窗框上常常雕有“保护性”符号——特有记号和花纹图案,比如太阳符号等。(图1)
在俄罗斯北部的一些地区可以发现窗框上雕有葡萄串图案。葡萄既是植物又是果实,在斯拉夫民族文化中它被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它是生命和种族延续的象征。因此,葡萄图案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性符号形象。其能指是葡萄图案,指涉物为葡萄这一植物,而所指即为其所包含的象征意义。总之,窗框和窗盖的装饰可以反映出最重要的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当地居民的信仰、以及他们的品味和喜好等等。
2.3 山墙挡雨板端头的雕刻和窗框的太阳符号
太阳图案显示了俄罗斯民族的自然世界观。由于地处俄罗斯最北部,俄罗斯北方居民大部分时间处于恶劣的风雪天气,这造就了他们特有的世界观——对太阳的崇拜,对夏天的赞颂。俄罗斯北部的农民们会在住房上想方设法突显、强调、巩固太阳这一元素。在艺术性装饰住房时,尤其是窗框装饰时,到处出现简化的太阳图案,也就是所谓的“太阳符号”。
太阳符号是俄罗斯北部木构民居装饰中使用最广泛的图案。太阳符号的图案包括内部是十字的圆形、内部是六条或八条辐射线的圆形。太阳符号属于象征性符号形象。符号本身是能指,指涉物是自然界中的太阳。而太阳图案有各种类型,因而相应地也具有多种所指。圆形内部的十字的图案不仅仅是太阳符号,而且也象征着火。内部有六条辐射线的圆形在民间常被称为“雷神符号”。民间认为,这个符号能阻止雷电袭击住宅和居民。考古学者确认这一古老的符号起源于1500年前。内部有六条弯曲的辐射线的圆形,仿佛是运动中转动的“太阳轮子”。日出和日落的象征符号是内部有三根辐射线的半圆。另外,还有一些简单的正方形或菱形的几何图,以及内部带一些点状的图案,这些是古老的多神教符号,象征着播种的田野。通常这些太阳符号是和象征大地、开垦和播种的田野这些形象的符号一起使用的。(图2)
2.4 屋脊上的马头雕饰
马在俄罗斯北部具有神圣的地位。俄罗斯教堂建造地点的选择和马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们给马套上雪橇,在雪橇上放置木料和圣像画,然后放开马,任其前行,而马停止不前之地就是教堂的理想建造之所。屋脊上马头雕饰不仅仅起装饰的作用,而且它还与俄罗斯民族对太阳的崇拜相关。马头雕饰是太阳运动的象征,屋面挡雨板上太阳符号和马头雕饰构成一个整体,象征着白天太阳的运动轨迹。位于房屋最顶端的太阳符号和位于正面屋脊端头的雕刻马头相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太阳马”形象。位于挡雨板左端头下角雕刻的太阳符号象征着日出,位于山墙顶端的马头和太阳符号象征着正午的太阳,而挡雨板右端头下角雕刻的太阳符号则表示日落。因此在传统俄罗斯北部民居的山墙上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清晰的装饰性符号体系。这一体系是在房屋的木雕装饰上反映太阳每天的运动轨迹,用符号象征地表现出俄罗斯农民的世界观体系。用建筑符号学的方法来解析,马头雕刻是属于象征性符号形象,雕刻的马头形象是符号的能指,指涉物是马这种动物,而所指则是其象征意义:对太阳的崇拜,以及马头雕饰的保护含义。(图3)
另外,屋脊上的雕饰形象除了马头外,在俄罗斯北部的一些河流流经地区也有在屋脊上雕刻天鹅、公鸡、鸭子等动物形象的,这些都属于象征性符号形式。比如,天鹅雕饰本身作为符号的能指,指涉物是动物“天鹅”的形象,所指是天鹅的象征含义。天鹅在俄罗斯民间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它象征着美丽、睿智和收获,它的形象也和时间以及太阳有关。
3. 结语
俄罗斯北部木构民居建筑的装饰符号融合了东正教、多神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象征图案,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体。俄罗斯民居的装饰可以说是一个符号体系,如同人类的语言体系,民居装饰符号,作为一种独特的代码,传递给我们有关俄罗斯民族的信息。
摘要:俄罗斯北部传统木构民居建筑具有很强的人文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结合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衍生而出的建筑符号学理论,选取俄罗斯北部木构民居建筑装饰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解析和阐释,以揭示符号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木构民居,装饰符号,建筑符号学
参考文献
[1]杜克芮,托多洛夫.《语言科学百科辞典》[M].1979年版,霍普斯金大学出版社.P99
[2]李冰.《论建筑符号学》[J].2010年第6期,人力资源管理.P215
[3]项秉仁.《语言、符号及建筑》[J].1984年第8期,建筑学报.P56-61
传统建筑符号 篇8
中国建筑艺术渊源流长, 底蕴深厚。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 就筑建了“穴居”和“巢居”。新石器时代, 人们就利用木桩或竹桩、茅草等建造住房。春秋时期鲁班发明了刨锯, 从此建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北宋年间, 李诫编著了《营造法式》一书, 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建筑设计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符号。然而各大城市虽高楼成群林立, 发展十分迅速, “标准化”和“通用化”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玻璃幕墙成为了现代建筑的设计语言, 曾经流行一时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纵观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作品, 特别缺乏中国文化符号元素, 亦缺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走进城市的街道中看见一座座高楼群立, 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和冷冰冰的气息, 极度缺乏人情味。所以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们, 他们渴望“返璞归真”与“回归自然”的感觉, 渴望从城市的建筑群中感受文化气息。若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 能将传统文化符号元素融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 增强现代建筑的文化感与人情味, 这必将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文化享受, 同时也是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 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延续。
1 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
符号一词起源于希腊, 最早是“象征”“征兆”的意思, 在亚里士多德的《解释篇》中见过对符号的使用。“符号就是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这一解释源于英国奥古斯丁。符号是用甲事物表征乙事物, 并且通过甲事物来传达关于乙事物的讯息, 这才是关于“符号”的完整表述。所以符号是有意义的媒介物,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 通过某种有意义的媒介物 (符号) 传达信息。它往往通过视觉刺激而产生的视觉经验和视觉联想来传达其符号的含义, 例如字母、绘画、建筑造型等, 一切能传递约定的内容都可称为符号。
建筑是一种符号表征, 象征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信仰与追求。中国建筑象征文化从原始社会创造象征神鸟飞翔的人字坡屋顶开始, 内容就不断丰富[2]。通常建筑设计是指要按照形式美的规律, 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符号, 使建筑物的形态、结构、空间的组合以及建筑的色彩、质地、装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实用艺术表达。在这个过程中, 设计师通过建筑符号向人们传达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传达建筑艺术符号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愉悦感。建筑设计就是设计师创造符号的过程, 建筑造型可以理解为由建筑形态符号、色彩符号、材质符号、空间符号等元素组成。设计师要实现建筑实用功能的同时, 尽最大努力增添其精神文化内涵。所以将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这将为现代建筑注入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造型设计艺术, 首先是一种视觉意识的表现形式。建筑好看不好看, 是不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实际上与建筑本身的形状、结构、色彩、光影都有关系, 而这些就是设计师所要表现的东西。其次, 建筑是一种精神的表现, 它初看是物质的东西, 但实际上也是精神的。建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 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它通过空间、形态、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造型符号元素, 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形式美。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文化中, 人们十分重视用“借用”“引申”和“象征”等方式来发挥寓意象征的力量, 如造园学中的“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 缺乏寓意的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种寄祥瑞于物的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表现之一, 因此将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中应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2.1 现代建筑形态符号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
现代建筑形态符号就是指建筑的外观造型结构及大小、尺寸, 设计师通过其建筑外形、空间、结构、比例、均衡、节奏等造型符号元素排列组合, 进行设计创造建筑的形态结构符号, 向人们传达其文化价值。经过调查发现, 在现代建筑形态符号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符号, 这样的建筑特别会被人们广泛认可和青睐。设计师通过建筑物各部分的造型符号进行编码, 从而完成建筑的设计表达。设计师在编码过程中, 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提取应用, 使中国文化符号的精髓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 更是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人们在体验现代建筑艺术中, 领略中华民族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 享受民族文化符号带来的文化盛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该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形态构成, 形如冠盖, 层叠出挑, 制似斗拱。它有4根粗大的方柱, 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斗冠”, 斗冠由56根 (象征56个民族) 横梁借助斗拱下小上大的原理叠加而成。象征中国人民“只要团结, 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中国馆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 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 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最好表达, 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最成功的作品。
2.2 现代建筑色彩符号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
现代建筑色彩符号是构成建筑消费群视觉认知符号系统的必要元素。设计师通过建筑的整体配色方案向人们传达视觉信息, 人们在接收这些色彩符号信息过程中, 除了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 更是一种消费文化的过程, 也就是享受现代建筑色彩视觉文化符号带来的审美享受。因此设计师在配制现代建筑色彩符号方案中, 融入中国传统色彩符号元素, 这势必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大餐。中国人对红色特别喜好,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这种热烈、喜庆、吉祥、浪漫、温暖、兴奋的色彩, 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吉祥色, 因而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色彩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大红色的整体外观, 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 这“中国红”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 特别是故宫的红色中提取采集而来的。
2.3 现代建筑材质符号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
建筑材质符号就是指建筑的表面特征, 也就是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对建筑表面质感所做出的反映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 是人对材质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利用材质的肌理效果来向使用者传达建筑语义, 增强现代建筑的审美功能。北京大学图书馆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材质符号, 青砖灰瓦, 整体结构采用中国传统的斗拱飞檐, 把传统建筑中的材质符号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 集中体现了传统建筑的材质符号美。
3 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符号相结合
纵观世界建筑发展史, 无不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符号特征:1) 哥特式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 其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2) 巴洛克建筑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 追求动态, 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 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3) 洛可可建筑风格, 洛可可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4) 维多利亚建筑风格, 其特点对所有样式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 包括了各种装饰元素, 样式比较含混复杂。欧洲的这些建筑艺术风格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符号元素, 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 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建筑物上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烙印, 使之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因此设计师一定要利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优势, 将传统文化符号作为一种设计语言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势在必行。
4 结语
传统文化符号的表征与传达主要依靠符号为载体, 符号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方式, 任何一种文化系统都是以传达文化价值为目的的符号系统。现代建筑设计发展到今天已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各国的建筑设计都凝聚着属于自身民族的文化符号。建筑艺术是一种文化载体, 通过建筑设计是将传统文化符号加以物化的过程, 因此现代建筑设计是否蕴含民族文化符号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
摘要:首先阐释了现代中国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然后分析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关系, 把现代建筑视为由建筑形态符号、色彩符号、材质符号、空间符号等元素组成, 并深刻阐释了将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方法与途径, 从而实践一种新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建筑设计,象征
参考文献
[1]黄华新, 陈宗明.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2-11.
[2]居阅时.中国建筑象征文化探源[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29-34.
[3]马敏, 张三夕.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9.
[4]孟聪龄, 梁静.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 2005, 31 (10) :5-6.
传统建筑符号 篇9
一、当代标志符号设计与传统图形符号
我国传统图形符号艺术范围较广, 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人们常常用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最大的特征是将意象观念作为外在表现形式。传统图形符合是祖先们理想、宗教信仰的标志, 具有神圣的地位。传统图形符号通常是以动植物等自然界存在是事物作为表现特征。从古至今, 中华民族的每一代设计者都描画着同一类型的图形符号, 这不仅仅是因为传统图形符号外在的欣赏价值, 更多的是因为每一个传统图形符号的背后都隐藏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和意蕴深刻的内涵。承袭传统图形符号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断地研究图形符号背后的含义。同时, 我国传统图形符号随着时代的变迁, 会以其多样化的艺术格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现出浓郁的传统民族艺术精神。当代标志符号大部分是因传递信息而创造的, 具有一定的指示性和识别性, 能够独立存在。当代的标志符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当代的标志符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标志符号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是以平面二维形式呈现的, 但受到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 当代标志符号设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另外, 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也在不断地进步, 人们也不在局限于平面表现形式。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会增加空间思维, 从空间的角度来探索平面标志, 给人在视觉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二、中国当代标志符号设计的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 人们发现我国在标志符号设计方面发展较为缓慢, 没有多大的进步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 标志符号的设计一直片面地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价值标准作为基础, 过于急功近利, 抛弃了民族传统的文化, 使得我国在设计方面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人们在设计方面过于强调形式和技术, 认为西方的文化便是现代化, 导致人们在设计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 无论西方的元素是否过时都是属于现代化, 而民族的图形符号无论有多创新, 都不属于现代化, 长此以往的观念让人们不断地远离了民族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人们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艺术达到价值, 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创造出全新的民族形象。值得庆幸的是, 大部分的设计师已经意识到承袭传统图形符号的重要性, 在如何设计出中国特色的标志符号上已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中国当代标志符号设计对传统图形符号的承袭措施
1. 借取传统图形符号之外形
传统图形符号的“形”实际上是非语言文字的一种形态, 相当于一种图画, 用图画来表现物象的结构特征。中国传统图形符号扎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 与当代的标志符号在表现形式方面有较多的不同之处。所谓取借取传统图形符号之外形是指将传统图形母体形式向现代化方向变革, 从而使传统图形符号运用到现代化的生活中。最根本的措施是为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图形符号搭建现代化的结构, 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借取传统图形符号之形是当代标志符号设计的关键因素, 在传统图形中寻求与当代设计相关的信息符号, 通过变异、错位等方式, 化繁为简, 对提取的元素再进行设计重组, 在提取过程中最关键的事项是保留传统图形符号本身的寓意和内涵。
2. 延伸传统图形符号之寓意
延传统图形符号之寓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 创造新的造型发扬传统寓意;第二, 变革传统寓意, 发展原有图形。中国大部分传统图形都被古人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承袭传统图形符号最重要的途径是发掘并展现传统图形符号背后的内涵。传统图形的样式是古人创造的, 其背后的内涵也源自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能够引起广大人民的共鸣, 在许多民众的心中已经形成了共识。中国当代标志符号设计对传统图形符号的承袭是延伸出、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寓意和内涵, 使传统图形符号更具有社会性和价值性。
3. 传承传统图形符号之神韵
传承传统图形符号之神韵的本质是继承传统的意象。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哲学, 而哲学的本质是逻辑思维, 意象正是逻辑思维的象征。传统图形符号具有较强的象征性, 并有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在承袭传统图形符号时, 一方面是变革重组传统符号, 传递图形符号的意象, 另一方面在于设计师的创作精神, 主要来自于设计师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等。传承传统图形符号的神韵时注意以下两点内容:第一, 以象显道。是指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将物象与外界相结合, 借取造型之时应当突破图形符号本身的物象, 展现其真正的本体和生命。第二, 以形传神。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当将图形符号本身的意象与内在意蕴相融合。
总而言之,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在图像体系方面也是复杂多变, 当代标志符号设计如何更好地承袭我国的传统图形符合已经变成至关重要的话题。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设计师是文化沟通的使者之一, 其价值就体现于正确理解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互动关系。承袭传统图形符号也并不是一味地照抄照搬, 而是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上对当代标志符号设计进行创造性地转换。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 符号视觉文化的潮流已经变得不可阻挡, 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符号视觉文化已经不再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更是一个文化现代化转型的标志。中国的传统图形也离不开视觉符号, 与标志图形在形式和寓意上相辅相成。当代标志符号的设计也需要立足于民族文化, 以传统图形符号作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本文针对中国当代标志符合设计对传统图形符号的承袭做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为促进传统图形符号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标志符号,传统图形,承袭,当代
参考文献
[1]李惠锋.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再生[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胡玉康.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设计中的运用[J].文艺研究, 2011.
[3]杭间, 何洁, 勒栎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1.
解析中国传统吉祥符号——葫芦纹 篇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纹样资源是极为丰富的, 它们以其多样而统一的风格, 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饱含着民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 这些纹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而不断的沉淀、衍变、发展, 成为中国祈吉纳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象, 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吉祥文化符号。传统吉祥纹样的形成有着心理需求、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其实质是营造吉兆环境, 以美的纹饰和造型来攘除各种民间禁忌, 达到纳吉、祝福、劝勉等的目的, 表现在形式符号上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传统吉祥纹样。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丰富多变, 从形象和装饰的角度来看, 可分为动物纹、祥禽瑞兽纹、人物纹、器物法宝纹等, 葫芦纹就是器物法宝纹中的一种, 它如同中国的历史一样悠久, 承载着华夏几千年的文明, 成为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符号的典范。
二、葫芦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葫芦纹和中国的原始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从中国文化的起源到现代中华文明, 从自然原始的荒蛮到灿烂的艺术都有葫芦的形象。在甲骨文的研究中有人发现甲骨文中的“壶”字酷似现实生活中的葫芦的造型, 并推断我们的先民把葫芦作为盛水的容器, 直接影响到后来陶器、及青铜器的造型, 可见葫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 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 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 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 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 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作为艺术描述的对象或主题畅游于中国的小说、神化、诗歌、绘画、年画、剪纸以及建筑装饰中, 在现代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三、葫芦纹的内蕴
1. 生命崇拜的内蕴
从人类的始祖开始, 人们便怀抱着生存繁衍的本能理想来到这个世界, 世世代代为着一个目标生命繁衍而奋斗。混沌迷蒙状态下的人类对生命的起源缺乏科学的认识, 在神话的熏陶和混沌思维的作用下, 认为生殖繁衍神秘而神圣。人类希望自己的氏族繁殖兴旺, 虔诚地崇拜生育之神, 生殖崇拜作为人类的普遍信仰被保留下来。在中国浩瀚的民族文化宝库中, 有着大量的葫芦“创世”、“赐子”等神话传说。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基本上每个民族都有人类起源于葫芦的传说, 如彝、白、苗族等都有这样的神话流传, 葫芦是生殖的象征, “葫芦生人”, 奉葫芦为民族的保护神。有的学者认为, 盘古的盘字即葫芦, 古义为开端。所谓“盘古”意即从葫芦中开始人类的繁衍。又有《诗经·大雅续篇》, “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 即指古代人口稀少, 寄与葫芦子孙繁衍, 生生不息的寓意,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 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是葫芦的化身, 刘尧汉又进一步指出, 葫芦是龙女娲虎伏羲的共同体, 它是各民族的共祖, 甚至认为葫芦文化实质是龙虎文化的母体。因此, 葫芦与人类孕育、生存息息相关, 是中华文化中有生殖繁衍内涵的自然果实, 更是一种人文果实, 这在我国历代婚礼中亦有反映, 古人将葫芦切割成两个瓢形, 新婚夫妇各执一半, 面对面饮酒, 寓意“合卺之喜”, 子孙绵延昌盛。后世的人们将这一习俗保留下来, 改葫芦为碗、小盅饮酒, 称其为交杯酒, 希望子孙相继, 代代相传。另外, 送瓜求子也是我国民俗活动的重要事项, 《清稗类钞·迷信类·食瓜求子》条记载“中秋夕, 徽州有送瓜之俗, 凡娶妇而数年不育者, 则亲友必有送瓜之举。”
2. 吉祥祝福的内蕴
自原始宗教艺术到文明社会的传统艺术, 无不具有象征性, 无不取客体的形象暗示某种超自然、超客体的精神或观念, 从而使之符号化, 完全脱离了对象的固有物质属性。吉祥观念的产生与象征、以及谐音都与中国这种较特殊思维方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葫芦就是一典型的吉祥观念的符号, 具有丰富的吉祥企盼的内蕴。葫芦适应性强、长势好、果实圆润饱满, 象征着家族的兴衰、繁衍、美满;葫芦既为食, 又为器, 作为容器既能容纳、包藏, 并且不论固体、液体都可, 便于多种使用, 携带及贮存, 寓意顺利, 富裕, 如意;由它的济水、共济, 代表保平安、济世救人, 健康长寿;葫芦还与五福联系起来, 由于“葫”与“福”字谐音, “葫芦”谐音“福禄”, 认为葫芦“福禄寿”齐全, 是吉祥之物, 民间常以其象征吉祥, 每年端午节, 人们都会将五颜六色的纸葫芦挂在屋檐下, 保佑全家一年吉祥、幸福;葫芦的茎称为“蔓”, “蔓”与“万”谐音, 蔓带即“万代”表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同时, 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 人们就联想到“子孙万代”, 繁茂吉祥。与吉祥观念有关的各种葫芦纹样也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剪纸、民间刺绣等民间艺术中, 与其它纹样组织在一起组成复合图形, 如与灵芝组成如意绵长, 与盘长纹组成万代盘长及其与牡丹组成富贵万代等, 成为人们喜闻乐见, 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吉祥图像。葫芦从其为人类所知至今, 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 与人类结下了难解的文化渊缘。
四、结束语
我国的葫芦文化源远流长, 流布广泛, 内涵丰富。葫芦文化, 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备受学术界的重视, 研究者从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揭示了许多民间风俗、神话、传说中的文化现象, 指出了葫芦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与葫芦有关的装饰设计在今天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研究葫芦文化对于增强现代装饰设计的文化内涵有着积极的意义, 值得我们进一步整理挖掘。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 葫芦作为中国吉祥文化符号的代表, 历史悠久, 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从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开始, 论述了葫芦纹的文化内蕴即:生命崇拜和吉祥祝福, 从这两方面进一步剖析了隐藏于葫芦纹背后的深邃的文化内蕴, 指出了葫芦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葫芦,纹样,吉祥,传统
参考文献
[1]杨学芹, 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1990.8.
[2]钟茂兰, 范朴.中国民间美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20031.
[3]段建华.中国吉祥装饰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 1999.05.
[4]李友友.民间刺绣[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5.5.1.
传统建筑符号 篇11
符号学理论与传统商业古街设计
人们认识世界是需要借助符号的,那么人们在对传统商业古街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以传统商业古街的符号为媒介。传统商业古街符号系统分别从三个层面加以初探。
语构学研究街道空间形式要素的构成规则是由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构。街道的深层结构根植于街道的功能定位,街道空间形态的构成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来实现其功能目的。这种抽象的结构就是表达的街道空间符号的深层结构。而在语义学里,符号学最基本的概念是由能指与所指组成。在街道空间中,能指可视为街道空间的形式。所指可视为人们从这块空间中所感受的体验。语用学研究传统街道空间的符号既是人们交往的媒介,也是人们解读传统街道的意义。
基于符号学的岳阳市汴河街设计分析
岳阳市汴河街,一条为着传承历史文化而修建的商业古街。是一条多功能的场所空间,具有游憩、经济、交通并举行传统民俗、节日表演的功能,是地域特色比较明显的城市开放空间,又加强和延续了城市文脉。
1.汴河街语境分析
(1)自然环境要素分析
汴河街在洞庭湖畔地势平坦的地方,但初期,街道布局较为凌乱,街道系统多数为“街巷式”,有一条或者几条主要的街道,与其垂直的主要为街巷,后面经过整修和重建整合为一条主街。
(2)社会环境分析
岳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很多文化历史的名城,但这并不是说城市建设中必须一味的复古,而是要创造既有古代文明又兼济现代文明的古都。同时将老城的文化与新区功能的完善相结合,彰显岳阳市城市文化特色。
(3)经济环境分析
汴河街位于岳阳楼的主楼之前,滨临洞庭湖,自建成以来游客络绎不绝,赞誉有加。目前,汴河街已成为岳阳市风景旅游线路的重要一站,持续吸引着国内以及海外游客,人流量很大,交通便利。
2.汴河街符号分析
从语境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汴河街的定位即将汴河街打造成为一个历史风味浓厚的商业古街,即将连接各大历史景点及生活轴线。那么商业古街的街道空间的文化和商业气息的阐释就成为影响街道空间特色的关键因素,将历史文化作为街道空间符号系统的意指对象。
3.晚清建筑文化原型
晚清时期作为中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采用符号学里的拼贴引用的手法,尤其是将晚清文化呈现在汴河街道设计中。汴河街的街道空间意象应是古文化信息的反映,有古城墙有角楼都反应了岳阳的历史气息,但不会是纯粹的仿晚清建筑。
4.汴河街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1)汴河街的深层结构
将街道空间的深层结构进行归纳,即:功能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是街道空间形式生成的三个决定因素。那么汴河街的街道空间的深层结构也可以分为:
①功能方面:满足汴河街的交通功能,包括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功能。满足经商者和游客、当地居民的正常需求和交流活动。
②文化方面:作为巴陵风貌、晚清文化、现代风格的结合,街道风貌应与之相协调,体现和继承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气息。
③经济层面:在旅游区最好的地段连接岳阳楼和文庙一些历史文化景点,需要相配套的和相适应的街道服务设施。
(2)汴河街的表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决定的,同样转为的就是指街道空间的外在表现。在前面讲了汴河街的深层结构之后,我们可以概括出由深层结构决定的表层结构。
①功能生成方面
具体而言是指汴河街的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的组织表现,交往空间组织表现以及沿街建筑功能构成表现。
为了建立安全的步行环境,客观上降低了非机动车的行车速度和数量,从而使步行环境更加舒适。街道的交往空间是为了满足使用者在街道空间中的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行为需求。商业古街之间的节点都带有半私密半开放的空间属性,并且连接了商铺和人行道(车行道)等开放的交通空间。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②文化生成方面
汴河街入口处就是巴陵文化广场,附近有历史悠久和闻名的岳阳楼和文庙,还有鲁肃墓和小乔墓重要的文物遗址,使汴河街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在汴河街中以历史文化风貌作为意指对象,以折衷主义手法予以表现,与整个老街区风貌相协调。
③经济生成方面
在没有整合改造的时候,汴河街的建筑是参差不齐,状况比较混乱,虽然已经成为一个经商活动比较久的街道,但是缺少一个比较明显的、有标识的城市街道形象。后期经过整合和改造,对于建筑进行了风格的统一,沥青地面换成了青石板砖,前期的街道服务设施比较少,现在服务设施和整个风格相统一,整个街道的色彩为素净的颜色,青砖白墙灰瓦,精致的窗花纹路和护栏,精美的石头雕刻,古朴的大树(800年树龄的紫薇树),这些拼贴、引用的手法都显示着和象征着汴河街的旅游商业特色。
5.汴河街语义及语构分析
进入汴河街首先就被前面的巴陵文化广场的后羿射巴蛇的大型雕塑(图1)所震撼,抽取的是岳阳最早历史的来源巴陵的由来,整个雕塑大气生动拥有力量,巴陵广场最主要的是作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广场也是作为进入汴河街的前面主要入口广场,大型雕塑首先让人产生对岳阳巴陵的震撼、联想和吸引力,雕塑与洞庭的波涛和平地产生极大对比,效果明显,给人震撼感和崇拜感。进入街道沿街的建筑立面最先引入眼景,灰砖墙灰瓦,吸收晚清的建筑文化特点,在建筑细节上的运用属于引用、拼贴手法的应用。而这些符号又以重复的语构手法,构成沿街立面,将街道的沿街立面予以重构,精致的纹路,窗棱木刻。设计中多采用加建立面纵向构架的方法,使立面局部产生上升感。
结论
汴河街的设计通过传统商业古街空间建造的符号化,从中提炼青砖灰瓦灰墙、古树、古戏台等等这些形象的提炼抽取并进行转化,这些是以街道空间符号的方式外显进行传达;另一方面,街道空间的使用通过感官感受,并对街道空间的含意进行解读。游客和市民进入其中感受到的不止是商业氛围还有整个城市带给其的文化和历史感受,街道空间符号己经不再是其设计师的一个想法,而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作为中介沟通了发信者和收信者。沟通了参与进入这个空间的人群,从符号过程而言这仅仅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要使用者也正确解读才能更好的理解。这样的设计过程才能使未来城市传统商业古街能得以继承和维护。
传统建筑符号 篇12
标识符号是以视觉图形的形象通过相关载体传达信息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它具有语言性的特征。不能否认的是,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已经离不开个人电脑、智能手机, 从而逐渐疏远了纸质书籍、疏离了纸本书写。人们今天无论是看书还是写信, 都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操作, 界面简洁的符号指示, 使你不会再为不认识某个字而纠结了。因为有了标识符号的存在, 不管你讲什么语言, 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 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这样就打破了世界上多种语言之间的沟通障碍, 从而实现广泛的识别与认知。
人类的祖先创造了岩画、象形文字、结绳记事这些记号来传递信息, 表达情感、与他人沟通。从视觉表现的角度来看历史的发展轨迹, 人类已经较早地学会了利用图形这一形式来认识世界、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因此, 我们可以从岩画、象形文字中看出那些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 从而看出古人的生活和今天的我们并无两样。从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不难发现, 图形的出现要先于文字, 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本身就是一种图形文字, 它源于古人对世界万物直观理解的提炼, 比如日、月、水、火, 就是依据对形态的描摹,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一眼就可以识别出古人传递的信息, 同样世界上的其他古文明的象形文字, 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 究其形态特征均是用线条或笔画, 把所要表达事物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发展到今天的文字形态, 我们已经很难辨认出它们早期的象形特征了。文字自身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然而值得我们研究的是, 那些早期的图形符号已经充当文字, 具备语言的功能了, 或者说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
在今天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 感官上的视觉要超越听觉, 图形要优越于文字。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人类学会用语言去思考, 用语言去交流, 但得到的信息却有约80%以上来自图形。图形语言也就是符号视觉, 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重要的视觉语言形式, 与文字语言的形式相比, 图形语言则更为形象和直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具有视觉传达特征的图形语言也逐渐由原始的、简单的传达手段变成日益丰富并具有广泛的符号意味的、复杂的图形系统的表达,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 利用多种综合手段和媒介来传达信息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 在视觉传达中, 标识符号的指示性其精准表现为一次性传达, 图形语言的直观性成为人们的一种视觉依赖性。那么符号为何会使人观看简单直接, 无需费太多的时间呢?
这应该与人的视觉观看图形的思维过程有关。标识符号的视觉形式所呈现出的画面与周围的物体十分相似, 视觉识别图形时包含着一种本能的直觉反应, 大脑在感知时就不需要再进行转化这一过程。如今, 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远古先民生活的时代, 依靠一双眼睛去识别读取信息, 作为生活在当下社会中的人逐渐学会了去习惯识别身边各种类型的符号, 而用文字书写、用语言思考的环节正在日益被弱化。
标识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图形,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涂鸦或是收集各种小卡片的经历,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得到的认知各不相同, 这种认知能力就是对图形的认知。人类从感知图形到图形语义的解读, 常取决于生理与心理对客观对象的认知程度。随着步入青春期后, 对图形意识的增强, 每个人此时主观意识需求以自我表现为主要特征, 是由有意识的图形认知心理构成的。虽然成年后的人学会了多种交流方式, 但儿时最初阶段由于涂鸦所带来的对图形表达的认知仍然作为视觉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大脑对视觉形象的记忆习惯总是从形象认知开始的原因。当代信息的飞速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沟通交流是如此紧密, 以图形符号为主要的视觉传播形式是最迅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标识符号以视觉上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直观性轻而易举地吸引着大众的视线, 影响观者的心理情感。它的特点是把信息内容高度浓缩, 使其形态简洁、易于识别、记忆。它是一种用图形和色彩直观地传播信息、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图形符号语言的直观性可以弥补文字语言的障碍带来的不足, 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的人们都能解读符号所传递的基本含义, 相互间进行沟通与交流, 思维也超越了文化背景而产生共鸣。
从符号的社会性角度, 思索在传播中走向秩序的符号文化, 从而加深对传统语言作用的理解, 传统语言丰富了标识符号的情感层面, 标识符号跨越了传统语言之间的隔阂。标识符号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使人能够一目了然, 即人们常说的“一图胜千言”, 而且图形具有广泛的传播优势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 超越不同的文化时空进行传播, 能具体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容易诱发人们的感情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