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杆式起重机

2024-09-21

桅杆式起重机(共7篇)

桅杆式起重机 篇1

近日, 中交集团所属振华重工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桅杆式起重机。桅杆式起重机具有起重量大、受施工场地限制小的特点, 多用于构件较重、吊装工程比较集中、施工场地狭窄的工况。该桅杆式起重机主结构采用高强度钢板, 焊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受起重机桅杆内部的空间限制, 整机采用新型紧凑型绞车, 吊机臂架采用大箱梁结构, 箱梁内部增加U肋, 成功减重20t。

中交振华重工从2013年开始桅杆式起重机的研发设计工作, 结合新中标的卓生 (天津) 桅杆式起重机项目, 成功研发出500t桅杆式起重机, 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桅杆式起重机 篇2

适应海上作业设计的大型起重设备是海上风电作业平台的关键设备, 相对于陆上风机的安装, 海上风机安装施工难度更高, 海上风电起重设备要求具有大额定起重量、大起升高度、大工作半径和适应海上恶劣环境的特点。

700 t海上风电工程起重是安装于“华电一号”的主起升设备, 由南通润邦重机设计、建造, 2013年交付用户并投入使用。

1 主要技术参数

1.1 额定起重量

本起重机配置有主副两大钩及小钩, 主钩最大额定起重量达到700 t, 副钩最大额定起重量为300 t, 小钩额定起重量为5 t。主钩主要考虑满足5 MW以下风电发电设备的起吊、安装及维护, 以及作为海上风电基础打桩作业时的起吊。副钩的起升速度大于主钩, 用于起吊小件或速度较高工况。小钩主要用于人员及小件、工具起吊。

起重机入级中国船级社, 按中国船级社最新《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要求设计, 按浪高、风速等不同海洋作业工况要求, 吊钩在不同工作半径有不同的最大起重量, 负载曲线如图1所示。

1.2 工作幅度

起重机主钩的最大回转工作半径达到66 m, 副钩的最大回转工作半径为73.5 m, 小钩最大回转工作半径为72 m。由于海上作业工况复杂, 按浪高、风速等不同作业工况, 主副钩在不同的起重量时有不同的工作半径。

主钩的工作半径介于22.5~66 m间, 副钩的工作半径介于25~73.5 m间, 满足了起吊作业时的安全距离和起吊平台外工件的距离要求。

1.3 起吊高度

为满足起吊风电设备的大高度需要, 主钩的起吊高度达到甲板上120 m, 甲板下14 m的能力;副钩和小钩的起吊高度也达到甲板上126 m, 甲板下14 m的能力。

1.4 起重机各机构的工作级别

起重机各机构的工作级别在设计时参考了GB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最新版的要求, 结合用户实际使用工况确定, 具体级别内容见表1。

700 t海洋风电工程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

2 主要结构介绍

2.1 底座

底座为一外形天圆地方的结构件, 是起重机和风电平台 (船) 甲板的连接部分, 承受着所有起重机传递过来的力矩、转矩、垂直力和径向力等载荷, 在本设备中, 底座承受的最大力矩达到了28 000 t·m。为减轻设备自重对平台 (船) 的负荷, 底座的主要材料采用了牌号DH40高强度船板。

2.2 桅杆

桅杆为一圆锥柱体, 主要由高强度船板板材纵向轧制焊接而成, 与底座焊接在甲板上, 是设备的主要受力构件, 变幅滑轮组与主起升滑轮组安装于桅杆上部。桅杆下部为一圆筒体, 桅杆的主要材料也采用了高强度船板, 以尽量减轻自重。桅杆的高度达到了55 m。

2.3 回转平台

回转平台外形为板梁结构, 动力泵组、机房、回转机构、主辅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吊臂及司机操纵室等均布置在回转平台上。回转平台长7.65 m, 宽7.45 m。

2.4 吊臂

吊臂总长达到了120多m, 由主臂和副臂组成, 主臂长110 m, 主副臂通过焊接连接。吊臂分为多节, 方便平台安装时起吊, 吊臂根部最宽达到7 m。吊臂的外形为桁架式结构, 为降低自重, 增加安全性能, 使用超高强度钢管材料Q460-D焊接而成, 整体挡风面积小, 承载能力强, 适于海上工作环境。吊臂头部安装有主副钩钢丝绳滑轮组。吊臂的弦杆及斜拉筋均采用高强度钢管设计、制作, 整体外形美观。

3 主要机构介绍

3.1 主钩起升机构

主钩起升机构由双液压卷筒、支架、行星减速齿轮箱和液压马达组成。卷筒采用了螺旋槽方式, 确保钢丝绳排列整齐, 不乱绳, 提高了钢丝绳寿命;增加了绕绳层数, 实际达到了9层;增大了容绳量, 容绳量达到了3000 m。主钩起升机构的钢丝绳直径48 mm, 单绳拉力达到500 k N。

起升机构的减速箱采用内藏式行星减速箱, 减少了占用空间, 减轻了自重。起升机构的制动是常闭式制动器, 通过弹簧制动器进行, 制动器设有摩擦片磨损补偿装置。在失压情况下, 制动器可马上接 (咬) 合, 以实现安全制动。

3.2 变幅机构

变幅机构与主钩起升机构一样, 由双液压卷筒、支架、行星减速齿轮箱和液压马达组成。卷筒也采用了螺旋槽方式, 以提高钢丝绳寿命和容绳量;变幅机构卷筒绕绳达到了7层, 容绳量达到了2800 m, 变幅机构的钢丝绳直径48 mm。

变幅机构的减速箱也采用内藏式行星减速箱, 制动是常闭式制动器, 通过弹簧制动器进行, 制动器设有摩擦片磨损补偿装置。在失压情况下, 制动器可马上接 (咬) 合, 以实现安全制动。变幅机构设有逆向棘轮棘爪安全装置, 保证吊臂不会因为失压掉落。

3.3 回转机构

回转机构主要由2套转盘支承装置、6套回转齿轮箱、液压马达等组成。大转盘支承采用3排外齿圆柱滚柱支承, 滚道中径为7.4 m。每个回转齿轮箱是一个带圆盘制动器的行星齿轮减速器, 由恒定排量液压马达驱动, 小齿轮输出 (带动整机回转) 。小齿轮与回转轴承轮齿间隙的调整可通过装置的偏心安装法兰来进行。

回转制动通过圆盘制动器进行, 制动器为弹簧常闭湿式摩擦片刹车型式, 在系统失压情况下, 摩擦片可以马上接合, 保证安全可靠制动。制动器摩擦片磨损后, 通过间隙调整机构可以很方便地进行间隙补偿。

4 动力及液压系统

起重机动力安放在起重机转台机房内, 由4套电机250 k W作为原动力, 每2台电机各带1套油泵组成2套泵组为各机构提供动力。2套泵组正常时一起作用, 也可互为备用, 即当1套泵组发生故障停机时, 另1套泵组也可单独提供动力, 保证作业不至中断。

起重机主钩起升、副钩起升、小钩起升、旋转、变幅机构均采用了液压驱动, 2套泵组提供的液压动力, 分别驱动各系统的液压马达。系统采用当今世界较为先进的、成熟的液压负载敏感控制技术, 灵活、高效、节能, 使各速度得到平稳控制。

5 结语

700 t海上风电工程起重机型式新颖、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主要执行元件如减速箱、电气元件、液压系统等主要设备采用国外先进设备, 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特别是主要结构件采用高强度及超高强度材料, 降低了自重, 减小了外形尺寸, 增强了整机安全系数。回转采用了双转盘支承方式, 为国内首创, 可以大幅度减小装备外形尺寸, 降低占用平台 (船) 空间, 具有技术创新性工作。

摘要:介绍了一种700t海上风电安装工程起重机的技术参数、性能, 以及主要结构和机构的组成。

使用桅杆起重机拆卸塔机 篇3

1. 桅杆起重机的组成

专为拆卸塔机用的桅杆起重机请有关起重机械生产厂家研制生产。主要由1条主桅杆及1条辅助桅杆组成(见图1)。主桅杆长25 m,分5节,辅助桅杆长20 m,分4节,每节长度均为5m,如表1所示。节与节之间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主桅杆的倾角可变,变幅时(见图2)β角和α角分别控制在30°~75°和45°~70°范围内,起重选用直径为14.5 mm钢芯钢丝绳,变幅选用直径为16mm钢丝绳,缆风钢丝绳径为12.5 mm穿4根绳。起重桅杆上选用的滑轮与钢丝绳根据桅杆起重机安全使用规定配置。该桅杆起重机最大起吊质量为10t,塔机最重的部件一起重臂总成的质量为5.2t,完全能满足要求。

1.底座2.主桅杆3.辅助桅杆4.主卷扬机5.调幅卷扬机

2. 准备工作

在桅杆起重机底座、卷扬机固定的位置,对建筑物天面楼板的梁筋、板筋进行加筋处理后浇筑混凝土。天面楼板进行预应力张拉后,不拆除桅杆起重机施工范围内的支顶和模板。当天面楼板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时,才能用于拆卸塔机。经计算,桅杆起重机底座安装位置的建筑物天面楼板结构可承受15t/m2的压力,能满足安全要求。

在建筑物天面楼板混凝土梁、柱位位置处预留锚固拉环28只,锚固拉环选择Q235材质直径30 mm的圆钢,许可拉应力为1.4 t/cm2,每个锚固拉环最大可承受约20t的拉力,埋入深度45 cm。锚固拉环一是用于拉设辅助桅杆四侧缆风绳,缆风绳不少于8条,直径为12.5 mm,与地面的夹角不能大于60°;二是用来将主卷扬机和调幅卷扬机固定在天面楼板上。预留锚固拉环要钩着梁或柱的主钢筋,并与主钢筋焊接。

3. 桅杆起重机的安装

桅杆起重机底座安装在建筑物天面楼板梁与柱的交汇处,距塔机中心约13.5 m。为加大其底座受力面积,要在底座下铺垫8 cm×10 cm×200 cm方木20根。

安装时,利用塔机先把辅助桅杆竖起并固定,拉好缆风绳,再吊起主桅杆并锁定;然后安装主卷扬机、调幅卷扬机和滑轮组,并穿好钢丝绳;最后做好调试工作。

4. 桅杆起重机的安全操作

在使用之前对各部件进行检查,地锚必须牢固可靠,底座及相关的连接部件应紧固好,严禁各部件及配套件受损或带病工作。

必须保证卷扬机性能完好、制动灵敏可靠,并安装防止钢丝绳滑脱的保险装置;主桅杆设置超高限位器,吊钩设置防脱保险装置。

所有投入使用的钢丝绳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作为吊索用的钢丝绳,其直径的大小须与起吊质量相匹配。采用的滑轮组及活扣须与其所承受的质量相匹配。

桅杆起重机作业时,设置好安全警戒线,并设专人统一指挥。起吊作业要准确、平稳、安全。

5. 塔机拆卸步骤

(1)利用塔机液压顶升系统卸下标准节,把标准节吊至建筑物天面楼板上。塔机降至最低位置时,塔机起重臂底部高出天面楼板约10 m。

(2)用桅杆起重机直接吊下塔机的4件各为2.75 t的平衡重,然后拆卸钢丝绳。

(3)用桅杆起重机吊着起重臂,拆下起重臂拉杆固定销。将起重臂拉杆放到起重臂上弦夹板内,拆下起重臂与过渡节的连接销,把起重臂总成吊至建筑物天面楼板上进行解体。

(4)拆卸余下的2件质量各为1 t的平衡重。

(5)随后依次将平衡臂、塔帽、驾驶室、过渡节、上下接盘、回转支承、顶升套架拆卸,并吊至建筑物天面楼板上。将已经解体后的塔机散件逐一移至其他塔机可以吊到的位置,再吊到地面。

(6)分别拆卸标准节、基础节和附墙装置并吊至地面。

(7)利用桅杆起重机自身的卷扬机卸下桅杆,解体后逐一移至地面。

自制起重机桅杆吊钩组件 篇4

我公司购买这台起重机时,超起装置附件仅包含吊钩上部的桅杆绞车均衡器,而不含桅杆吊钩组件。

该起重机在用桅杆作为吊臂组装超起吊臂时,需临时使用2根长度合适且两端插编了绳套的钢丝绳,分别穿过桅杆绞车均衡器下部两边的连接耳板销孔,然后再用卸扣连接每根钢丝绳的绳套,作为吊装索具。这种方法较麻烦,且容易引起桅杆绞车均衡器连接耳板变形;而安装轮式配重小车需要较大吨位的辅助起重机才能完成,增加组装成本。为完善起重机的使用功能,节约使用成本,我们决定自行制作桅杆吊钩。

首先,需按国家起重机设计规范要求,确定吊钩的起重吨位。桅杆作为吊臂时,最大起吊质量约为45 t,经对吊钩生产厂家考察,最终选购河南华北起重吊钩有限公司生产的吊钩。

其次,根据所选吊钩尺寸、桅杆绞车均衡器下部连接耳板的结构,确定与连接耳板相连的桅杆吊钩横梁的材料、尺寸,通过计算和验证后再进行加工。桅杆吊钩横梁的材料选择Q345钢,经验算其所有数据均在许可范围内。

桅杆式起重机 篇5

桅杆起重机广泛运用于港口、码头、矿山等场地, 具有装卸方便、起重量大、受施工现场限制小等特点, 特别适用于大型重量构件的吊装工程。作为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之一, 桅杆起重机本身就属于高危设备, 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人身伤亡, 甚至重大经济损失。故而, 保证此类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意义重大。

1 桅杆起重机的安全评估

考虑到桅杆起重机使用环境及设备本身的特殊因素, 在桅杆起重机的安全评估中, 分为管理制度、使用环境、设备性能和其他等四个方面[1], 每个模块都包含子模块, 具体见图1。在评估过程中严格依照评估预案进行各个项目的检测和评估, 并对每个子模块的评估项目进行分级和量化评定, 最终得出评估结果。由于桅杆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从出现明显疲劳变形到最终发生断裂等破坏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在工作中仅靠宏观观察很难发现金属结构的隐形故障。应力测试作为安全评估中的重要步骤, 可以全面掌握设备结构本身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应变情况, 提前预判设备的变形危险点, 为桅杆起重机的整体安全评估提供重要评判依据。

2 应力测试的步骤

应力测试主要包括测试准备、实施测试和试验结果分析三个阶段。

测试准备包含了测试构件和测试面及点的选择、制定测试方案。

应力应变测量中,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应该测哪些构件;构件上主要测哪几个断面;断面上测点如何布置以及应布置几枚应变片等。构件应选择: (1) 主要承力构件; (2) 曾发生过损伤的构件。测试断面应选择: (1) 设计计算书 (含内力图) 提供的应力较大的断面; (2) 受力分析中承载较大的断面; (3) 有损伤或曾经发生过损伤的断面; (4) 具有代表性, 便于分析与计算的断面; (5) 现场测量中, 对布片测量工作是方便的、安全的断面; (6) 对结构与受力具有对称性的构件, 以一边构件为主, 而在另一边构件的对应断面上适当布几个校核测点, 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可靠[2]。选好测试点后, 应制定测试方案, 方案包括测试点编号、应力应变仪器准备、应变片种类和数量确定、测量电桥方式选择、应力测试工况的确定等。

实施测试阶段包含了应变片的粘贴、试验载荷实施、应力现场检测。应变片的粘贴应注意定位测试点沿构件主应力方向粘贴, 如果构件主应力方向未知, 则至少贴三片45°的应变花。应力现场检测过程中应当严格依照测试方案中预定工况进行载荷测试并采集记录数据[3]。

结果分析阶段应将仪器测量出的应变值通过应力公式计算转为应力值。对于有理论值的测点, 可以通过理论值与测量值的比较, 验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将计算结果汇总后出具测试报告[4]。

3 某型号桅杆起重机的应力测试实例

某矿山企业在用固定式桅杆起重机因使用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 不能满足矿山使用需求。为了确保该设备安全运行, 很有必要对此设备开展安全评估工作。为了全面评估该设备的金属结构, 对该桅杆起重机进行应力测试。

(1) 针对该固定式桅杆起重机的设计文件和受力分析, 确定5个测试点, 其分布位置、方向和编号见图2。

(2) 试验工况

该型号桅杆起重机载重量16吨, 最小工作幅度为15米, 最大工作幅度为33米, 回转角度为±110°。确定6个试验工况, 分别是载重量为16吨和最小工作幅度为15米的情况下对应+110°、0°、-110°三种工况, 载重量为16吨和最大工作幅度为33米的情况下对应+110°、0°、-110°三种工况。

(3) 测试仪器、应变片规格

应力测试中型号为SG802的无线应力应变节点, 应变片型式为BX120-5AA。

(4) 结构应力测试工况及测试数据

依照预定方案测试, 结果见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可以确定每个测试点的最大负载应力, 结合桅杆起重机设计计算文件中的自重应力, 可以得出5个测试点的合应力, 见表3。

(5) 结果分析

由表3, 显然在工作幅度为33 m、起重量为16 t、臂架角度+110° (测点5) 工况下, 该桅杆起重机最大应力测试点为测点1, 其负载应力为-68.1 MPa, 其自重应力-23.7 MPa, 合应力-91.8 MPa (测点1主要材质为Q235B, 其屈服强度为235 MPa) 。该整机结构强度安全系数n=2.56>1.6, 说明该桅杆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强度能满足使用要求。

4 结束语

本文以某型号桅杆起重机安全评估为实例, 介绍了应力测试在桅杆起重机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事实证明, 应力测试作为结构强度研究、检验金属结构实际承载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金属结构检验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桅杆起重机的安全评估提供了有力的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1]TSG Q7010-2007.桅杆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S].

[2]于金莹.大型桁架起重吊臂的应力测试与有限元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5.

[3]潘宏.浅析大型构件静态应力测试流程[J].一重技术, 2007 (2) :47-49.

桅杆式起重机 篇6

关键词:桅杆,揽风绳,线刚度

1 引言

在起重吊装工程实践中发现桅杆设计计算用的约束情况:计算长度系数不是偏小就是偏大。如按一段固定一端铰接约束, 则计算长度系数为0.7。如按两点铰接约束, 则计算长度系数为1.0。如按悬臂柱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则计算长度系数为2.0。由于桅杆底部有一点的宽度长度, 对转动有约束作用, 应按固定端设定。桅杆顶部为揽风绳约束属于拉弹簧约束, 不能视为铰接和固接约束。需要根据实际进行演算分析确定。

2 按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如图1, 左缆风绳多根投影组合截面积A1=175.40×2mm2

右缆风绳多根投影组合截面积A2=128.87×2mm2

桅杆截面积A3=7841mm2, 桅杆高H=15000mm

左缆风绳水平投影长度L1=17500mm

右缆风绳水平投影长度L2=20300mm

钢的弹性模量E=210000N/mm2

钢丝绳的弹性模量Er=0.6·E

左缆风绳多根投影组合线刚度

K2:固定端无限大

查表得桅杆的计算长度系数β=1.83

则桅杆的计算长度Hj=Hβ, Hj=2.745×104mm

3 约束分析

(1) 传统的桅杆计算假设为:桅杆的两端是铰链约束。笔者在多年的桅杆起重机应用实践中发现。当桅杆失稳时, 杆的挠曲线最大位移处不在桅杆的中部。而是在桅杆的上部。这就说明了桅杆的底部不是铰链约束。桅杆的底部安装有起升绳导向滑轮。有水平起升绳通向卷扬机。在水平起升绳的反向有对应平衡固定绳。桅杆的底部有一定的截面积与地面全面的压力接触。工程实际表明桅杆的底部应是固定端约束。桅杆的顶部按铰链约束是不妥当的。铰链约束是可以转动但不能直线位移。可是桅杆的顶部揽风绳是弹性绳。桅杆顶部必然会发生水平位移的。此顶部约束为拉弹簧约束。

(2) 本计算推翻了传统的起重机桅杆计算长度系数1.0, 认为计算长度系数一定要大于1.0并小于2.0。桅杆的约束造成了这个区间:因为桅杆不是铰链约束, 所以计算长度系数要大于1.0的;因为桅杆不是悬臂柱固定端约束, 所以计算长度系数小于2.0。此例推算的计算长度系数为1.83, 是合乎道理的。

4 结语

我们通过工程实践看到桅杆失稳的实际位置在接近桅杆顶部附近区域, 与本文计算分析接近, 符合实际情况。

笔者从事起重工程40多年, 经常看到桅杆失稳的现象出现, 原因就是计算长度系数选择过小。因此修改调整桅杆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桅杆式起重机 篇7

钻孔灌注桩技术具有无振动、对土体无挤压等优点,因而在工程建设得到广泛应用。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特别是钻孔机具的不断研制和飞跃发展,是钻孔灌注桩普遍应用于各种工程建设的前提。桅杆式旋挖钻成孔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灌注桩成孔工艺,它具有施工工艺先进、环境污染小、成孔速度快、噪声低、扭矩大、整机重量轻、具有多种速度调节、机动灵活、施工质量高、维修保养费用低等优点,被誉为“绿色施工工艺”,受到市场欢迎,广泛应用于小直径成孔灌注桩施工中[1,2,3,4,5]。

1桅杆式旋挖钻工艺介绍

1.1工艺原理

桅杆式旋挖钻成孔灌注桩施工是利用短螺旋钻头和钻斗进行干钻或无循环泥浆钻进制桩的一种施工方法。采用钻斗钻成孔时,其成孔是利用钻杆和钻斗的自重切入土层,斜向斗齿在钻斗回转时切下土块向斗内推进而完成钻取土。钻杆和钻斗的旋转及重力,使土屑进入钻斗,土屑装满钻斗后,提升钻斗出土,这样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和出土,多次反复而成孔。

1.2工艺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1)桅杆式旋挖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先进、可操作性强、成孔速度快(有多种速度调节)、工作效率高、施工质量易控。

2)桅杆式旋挖钻成孔灌注桩环保特点突出,振动小、噪声低、环境污染小,可大幅度减少泥浆污染现场,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的水平。

3)桅杆式旋挖钻重量轻、机动灵活、维修保养费用较低。

以上特点决定了该施工工艺在小直径成孔灌注桩施工领域推广应用上有着良好、广阔的前景。

桅杆式旋挖钻成孔灌注桩技术主要适用于在黏性土层、粉土层、砂土层、人工回填土层以及较松散的、粒径较小的卵砾石层中小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一般要求桩径400~1 000 mm,桩长小于30 m。

1.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本工艺的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工程应用

2.1工程概况

某市综合业务办公楼工程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梅苑路北侧,西临市农业银行,建筑面积13 138.4 m2,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地上15层,局部16层,地下1层,主楼总高度63.2 m。桩基工程采用桅杆式旋挖钻施工的小直径成孔灌注桩,工程桩总数645根,桩径500 mm,桩长15 m,该工程于2008年11月1日开工,并于2008年12月30日竣工。

拟建场区位于淮北南湖经济开发区,属于淮北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场地地表有较多旧房拆迁渣土。工区的地貌类型属于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区域地质构造位于闸河向斜西翼。下伏地层为二迭系,其岩性为泥岩、碎屑岩及可采煤层。钻孔揭露的岩性上部和下部主要为一套河湖相沉积的黏性土,中部为河流相粉砂。根据《安徽省区域地质志》的地层划分方案,(1)~(3)层土应该属于全新统大墩组(Q4d),(4)~(6)层土应该属于上更新统茆塘组(Q3m)。所揭露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均匀,岩性比较简单,产状平缓,层位稳定。

2.2桩基设计与施工

基桩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桩基设计简图如图2所示。

2.3桩基检测结果

按照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采用反射法对淮北市国税局综合业务办公楼工程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检测比例为总桩数的30%,且3桩及3桩以下承台至少检测1根。部分桩基检测结果与评价如表2所示。

3结论

本文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笔者的工程实践,详尽地叙述了桅杆式旋挖钻小直径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以及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表现出其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桅杆式旋挖钻成孔灌注桩不仅能够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而且对工程进度、成本控制来说,该技术优势也非常明显。旋挖钻成孔灌注桩从工艺上代替了水介质成孔取土工艺,大大减少了泥浆的需求和排放,减少了泥浆外运费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其主要优点如下。

1)该技术施工工艺先进、可操作性强、成孔速度快(有多种速度可调节,工作效率高、施工质量易控制)。

2)采用该技术环保特点突出、振动小、噪声低、环境污染小,可大幅度减小泥浆污染环境,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的水平。

3)采用该技术的机械重量轻、机动灵活、维护保养费用低。

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经淮北市淮北国税局综合业务办公楼工程实践,该施工工法根据安徽省2000年综合估价表相比,钻孔灌注桩节约如下:1钻孔灌注混凝土桩径60 cm以内人工费84.342元/m3、材料费286.98元/m3、机械费262.228元/m3、基价为633.55元/m3;2旋挖法灌注混凝土桩人工费63.672元/m3、材料费276.835元/m3、机械费74.905元/m3、基价为415.41元/m3;3桩工程量3.14×0.25×0.25×15×645=1 898.72 m3,节约总成本:(633.55-415.41)×1898.72=414 186.78元。

摘要:在建筑基础工程中,旋挖钻孔是一种成孔作业的施工工艺。桅杆式旋挖钻成孔作业施工工艺属于一种新型的灌注桩成孔工艺。本文介绍了桅杆式旋挖钻小直径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桩基,桅杆式旋挖钻孔,工艺,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继贤.旋挖钻机施工工艺和经济可行性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5(6):145-147.

[2]侯献云.浅谈旋挖钻机在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6,32(20):113-115.

[3]刘伟东.旋挖钻机在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15):75.

[4]朱茂兵.浅谈旋挖钻机在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0,13(6):35-36.

[5]张启君.对旋挖钻机开发的探讨[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4,41(11):80-82.

[6]刘伟.旋挖钻机的发展及应用[J].建筑机械化,2004,25(11):16-18.

上一篇: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下一篇:资源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