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资源

2024-10-29

幼儿园教育资源(共12篇)

幼儿园教育资源 篇1

情境一:在某幼儿园的晨间活动场地上, 各班保育员紧张地忙碌着, 从器械房中拿出各种活动器具,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随着音乐声起, 幼儿在主班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布置好的活动场景中开始活动。半小时以后早操音乐声起, 幼儿扔下手中的器具, 跟着教师进行早操活动。活动结束后, 保育员开始整理零乱的器具。

情境二:在一节集体美术活动前, 配班教师将桌椅按照教学需要摆放成半圆形, 又在每个座位上放了一盒蜡笔, 每张桌上放上各种各样的纸以及小制作用的剪刀、浆糊之类的东西。此时, 幼儿在主班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着简单的手指游戏。在活动准备完毕后, 幼儿便走上自己的座位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活动结束了, 主班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参加自选游戏活动, 配班教师赶快收拾幼儿散落在桌上的各种物品, 并将其桌椅等物回归原位。

情境三:在一次参观超市的路途中, 幼儿遇到了一条人行横道线, 叫了起来:“这是斑马线。”“要从斑马线走。”“我知道红灯停, 绿灯行。”横道线引发了幼儿之间的热烈讨论。这时, 教师走过来说:“快点走, 不要说话。”幼儿一个个闭上小嘴巴, 跟着教师走过马路。不一会, 幼儿之间又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分析:以上三种情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比较常见, 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保育员、配班教师可以为活动作准备, 幼儿可以自发生成活动等。但在实践中, 有些教师无视或放弃了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

反思: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之所以出现教育资源流失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

1.教育目标理解有误

教师对幼儿教育目标的把握缺乏整体性和实效性, 致使教育过程中教育资源流失。首先, 整体目标缺乏导致教师只注重本课程目标而忽视相关目标或者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其次, 在目标制定时教师考虑到了全面发展目标, 但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实施环节与之相对应, 从而使部分目标显得空洞和游离。

2.师本位思想的影响

在师生关系方面, 有些教师仍持师本位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对幼儿学习主体地位和幼儿学习过程关注较少。由于教师对幼儿自发自主发展需求的忽视, 所以导致了源自幼儿参与教育活动主动性、积极性方面的教育资源流失。

3.处理各种课程关系失当

在处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学科中心课程和综合主题课程等课程关系过程中, 有些教师不能较好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容易在实施过程中放弃隐性课程、生成课程……

4.教育机智缺乏

有些教师对教育契机熟视无睹, 不善于发现活动中的新线索, 不能有效抓住随机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将活动引向深入, 也不能在活动中不断地把计划内的活动和计划外的活动进行整合……

策略:幼儿园可采取以下策略来防止教育资源的流失:

1.通过各种途径灵活运用教育资源

(1) 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自行研究、设计适合本班教学实际的课程计划。如班级或年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目标, 结合幼儿发展水平及感兴趣的事物, 选择、设计学习内容。

(2)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幼儿学习的需要灵活安排学习的时间、地点、形式。如:针对“情境三”中的情况, 教师可以临时改变活动计划, 顺势进行安全教育、交通知识的现场学习活动。

(3) 教师的教学是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根据幼儿的反应调整活动进程。

(4) 教师可以自行选择和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及教学评价工具, 包括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实际发展状况的评价方式等。

2.充分挖掘一日活动中及本园的教育资源

(1) 开发物质环境教育资源。幼儿园要为幼儿发展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如幼儿园活动室的墙壁装饰应与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相关联, 在形式上应能满足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内容上应随着幼儿学习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重新组合。

另外, 幼儿园的所有设施都应是可实际利用的, 各类场地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的需要向所有幼儿开放。幼儿园还应允许班与班之间、年级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共享物质环境, 使物质环境得到充分利用。

(2) 挖掘幼儿同伴群体教育资源。幼儿同伴群体是任何成人所不能替代的教育资源,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或合作分享、或产生矛盾与争论, 并通过相互观察、学习、模仿, 来获得各种社会交往技能, 发展适宜的情感、态度和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支持、引导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善于从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中捕捉教育契机, 生成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资源 篇2

现在有许多孩子学习、做事,就连吃饭都不认真,我觉得归根结底就是习惯的养成方面有问题。有的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提前让孩子学习写字、算数、识认拼音,还要求老师每天都要布置作业,而忽视了婴幼儿期孩子习惯的培养,从而导致许多孩子从小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丧失了对于学习的好奇心,同时也抹杀了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天性,阻碍了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

我认为在幼儿园,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引导,并且向家长广泛宣传儿童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教育,教育幼儿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篇3

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家园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能很好地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与家庭和社会又是一个联合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家庭就是影响幼儿成长的最初的、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是人类的情感和人格发展同家庭教育最为密切的时期。但是,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或称之为家风。因此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措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不足

1.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当今一些幼儿家庭教育表现为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高度竞争性,知识经济的兴起,强调了知识的作用,家庭顺应时代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加大智力投入,但不能片面地强化智育,夸大智力的影响力。许多家庭在幼儿的家庭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

2.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幼儿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溺爱式与专制式。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多年来使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呈倒“金字塔”式,必然对幼儿百般溺爱,衣、食、住、行,大大小小事务,一概包揽。家庭的溺爱直接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膨胀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性格孤僻、胆小退缩,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难以健康成长,孩子只是单纯服从,出现差错,非打即骂。这样的教育方式,置幼儿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家庭缺乏宽松的环境,自然无法形成健康的心态,最终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不健康。

3.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环境。幼儿家庭教养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环境、幼儿游戏环境、全家一起活动施行的条件,这方面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改善,一旦产生,较为固定;后者主要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可操作性强。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时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2.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3.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幼儿园教育资源 篇4

调查研究发现, 多数幼儿园园长及大部分幼儿教师, 已经认识到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是幼儿园可以利用、应该利用而且必须利用的重要教育资源, 它们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地补充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增进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的互动关系, 更好地进行家园合作。同时, 根据与各位园长、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谈话以及电话访谈内容, 发现大多数幼儿园比较注重日常家长工作的开展, 并且成效比较显著, 注重家长工作制度的建设, 注重日常工作中和家长的联系, 注重构建和谐的家园关系, 注重运用多种家园联系方式, 注重利用家庭中的家长资源。但在有意识地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发展方面, 还存在明显不足, 不仅利用家庭资源的种类比较少, 而且利用形式相对也比较单一, 利用频率也相对比较低。

因此, 针对幼儿园对社区和家庭资源的利用情况, 也根据其中的优势与不足, 提出了以下有效性的建议:

一、注重加强各方联系, 寻求上级行政支持

1.加强与上级财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因为公办幼儿园经费由各区财政统管, 尽管对经费的监督和有效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也繁琐了幼儿园园长的工作程序。因此, 园长应多与相关领导联系与沟通, 以保障经费使用上的有序与畅通。

2.争取幼教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幼儿园为调动家庭、社区各部门支持配合幼儿园工作, 还要积极推动当地幼教主管部门, 针对当地人们习惯于遵从上级指示的特点, 结合规程要求, 以文件的形式向广大幼教工作者、家长和社区人士宣传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以达成人们的共识, 共同为当地幼教事业的发展献策献力。

3.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也应该树立主动为社区服务的意识, 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把幼儿园作为社区中的真正一份子, 真正融入社区之中, 增强社区人士对幼儿园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亲和力, 为进一步争取和利用社区中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提供可能。

二、更新幼教管理理念, 深化家园合作共育

幼儿园在处理家庭和社区的关系中, 首先幼儿园应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因为幼儿园作为社区的组成部分, 在社区中应发挥自身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优势, 向社区辐射教育功能。同时, 也应当积极吸收优秀的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成果, 使之变成幼儿园自身的无形资产。其次, 要发挥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各种不同的职业和具有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家长, 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 为幼儿园的教育需要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再次, 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因此, 我们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鼓励和引导家长及社区人士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最后, 调动家长及社区人士的参与热情。幼儿园应当进一步拓宽家、园、社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热情,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转变幼教工作思路, 畅通家园联系路径

在家园联系过程中, 幼儿园作为主人翁, 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态度, 增强沟通的实效性;其次, 应改变交流方式, 增强沟通的及时性, 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沟通, 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互动, 尽量减少因等待或捎话而产生的各种矛盾或误解, 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使得家长由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最后, 幼儿园要加强礼仪学习, 增强沟通的技巧性。

教育随笔幼儿园教育叙事 篇5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个做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迫切,都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但是现在的父母在教育上有很大的弊端,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孩子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个小事做起,要真正做到教育孩子无小事。

有一天,张艾萍小朋友眼含热泪来到幼儿园,我发现她的情绪不好,就跟她进行了交谈,原来她今天穿的衣服是姐姐以前穿过的,是旧的,不是妈妈专为她买的,她说旧衣服难看死了,小朋友会笑她的,这时,我对她进行了教育: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是很干净,衣服旧一点没关系,只要干净就行了,小朋友不会笑你的,接着我又问其他小朋友,张艾萍的衣服是否干净,大家都说干净,于是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有挑吃挑穿的毛病,吃东西时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就吃个没完,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谦让,衣服挑新的穿,心中想的只是自己,所以我们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成长。

幼儿园教育资源 篇6

一、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观察了解、探索发掘适合幼儿区域活动的教育资源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1、追随季节的脚步,组织幼儿走进农村,感受农村旧貌新颜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园注重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注重幼儿的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生活化。在不同的季节,我园组织幼儿前往树山生态村观看梨花;走进农村的田野,观察麦苗的生长;组织幼儿观看麦苗的收割、收获;组织幼儿前往树山,采摘枇杷、杨梅、翠冠梨;组织幼儿参观树山温泉世界,在严寒的冬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不同的节日里,组织幼儿走进农家,观看农民制作青团、包粽子,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制作的乐趣。

2、了解身边的文化,组织幼儿走进社区,感受社区文化熏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通安镇也迎来了经济、文化、生活的快速发展。在拆迁的东风中,人民住进了整齐划一、配套设施齐全的生活小区。我园定期组织和带领幼儿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特点,观察社区服务站、社区医院,社区商业广场等各种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具有新农村特色的社区,感受新时代的社区文化,帮助幼儿在今后的角色区活动中积累经验。

二、注重整体、突出特色,营造浓郁的本土氛围,创设本土特色的区域环境

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可以与幼儿互动的,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1、注重园内开发,多方位进行本土环境创设和本土氛围的营造

为了创设具有新农村教育特色、本土特色的区域环境,我园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整体环境以本土特色和气息为载体,以幼儿园大环境带动班级小环境,通过大环境中本土氛围的营造和渲染,为班级特色区域小环境提供支撑。

为了能给年级与班级的特色区域活动提供支持,也让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近距离观察、了解新农村特色,本土特色的物产,我们在园内开展了养殖区、种植区等具有农村特色的自然角活动区,通过幼儿的观察、种植、记录,帮助幼儿了解太湖水八仙等,了解植物的生长。我园还开辟沙石区、泥土区、玩水区,为幼儿提供沙石、泥土、水、树叶等最天然的材料,来进一步本土化、生态化幼儿园的环境。

2、以年级为单位,创设具有新农村特色的区域大环境

我园以年级为单位,分别在大班年级组开设《通安老街》这一特色游戏区,在中班年级组开设《美丽树山》这一特色游戏区,两条特色游戏街区采用区域活动形式,引导幼儿通过活动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风土人情、文化氛围,感受、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大班特色区域游戏《通安老街》共开设私房绣庄、农家工坊、树山人家、树山茶社、建筑工地、风味小吃等六个特色区域。中班特色区域游戏《美丽树山》开设云泉茶馆、桃叶工坊、鱼食饭稻、一爿衣铺、彩蝶庄园、华通广场等六个特色游戏区域。在中、大班特色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过程中,将刺绣艺术、太湖资源、树山资源、农村资源等各种具有特色的本土资源融入进去。

三、结合实际,敢于创新,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开展富有本土特色、新农村特色的区域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说:“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在充满本土特色的环境创设中和本土化区域材料的不断丰富下,幼儿开展具有班级特色、园本特色区域活动得到了保障。

1、开展一班一特色,班班有特色的班本特色区域活动

在班级幼儿区域活动中融入新农村教育资源,渗透本土特色是我园在开展班本特色区域活动中所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小班年级中,各班在美工区、生活区等将本土特色的稻草、芦苇等材料运用到区域中,引导幼儿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多感官了解稻草、芦苇。中班年级的生活区中,将树山文化引进区域,为幼儿提供茶叶、茶壶、茶杯等,引导幼儿将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的关于茶的知识运用到区域活动中,开展采茶、炒茶、制茶活动。在刺绣区中,为幼儿提供丝线、布料、崩架,让幼儿自己动手绣刺绣,并将刺绣结合现代特色,开展绣杯垫、绣拖鞋等活动。

2、开辟特色街区,开展具有园本特色区域活动

在班级中开展特色区域活动是从小范围了解家乡的本土资源、新农村资源,而利用年级组开展特色街区则是从宏观上帮助幼儿感受、了解整体的家乡,感受家乡整体的资源文化。我园利用走廊开设《通安老街》、《美丽树山》的特色游戏街区。在街区中为幼儿提供土灶、石磨、稻草等,让幼儿通过挽草把、磨豆浆、烧土灶等,感受真正的农家风情。在华通广场中,结合现代社区广场舞的热潮,为幼儿提供道具,让幼儿在跳跳玩玩中感受广场舞文化,感受社区文化。

将新农村教育资源、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在我园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开展及园内教师、幼儿对家乡文化、新农村文化了解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还会有更多的创意,区域活动也会更生活化、生态化,并逐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新农村特色的园本区域活动、园本游戏课程。

幼儿园教育资源 篇7

幼儿园教育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教育, 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 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幼儿园可以开发的教育资源很多, 我园在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 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 合理利用幼儿园内的资源, 如教师、幼儿、主题墙饰、活动区、班级资源等, 积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 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是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

1. 激励教师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在园内, 我们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保证教师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学习幼教理论、科研方法, 了解幼教信息;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科研论文;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案例, 参加各种比赛。对于获奖的教师给予重奖, 激发教师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钻研。

2. 重视教师培训, “请进来、走出去”

结合幼儿园探究活动的开展, 我园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培训, 从全国、省、师大学前教育系聘请幼教专家到园内进行专题讲座, 请专家对教师的活动进行评析, 帮助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指导。同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太原等地幼儿园进行观摩活动和理论学习, 回来向大家介绍外地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开展研究和讨论, 并在探究活动中贯彻实施。

3. 开展一课多研的观摩活动, 互相启发, 取长补短

在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 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观摩活动。采用一课多研的形式, 具体如下:一研, 教师首先确定主题内容, 并在教研活动中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方案, 大家针对该方案进行讨论, 提出建设性意见, 帮助该教师进行修订, 形成更合理的实施方案。二研, 该教师在全园进行公开讲课, 幼儿园组织教师参加听课, 开展活动评析, 通过有针对性的交流研讨、坦诚的对话, 形成思想碰撞, 相互启发, 使每一个活动日臻完善。每一位教师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深入的反思, 并再次修改活动方案。三研, 幼儿园选取有代表性的活动设计, 组织第二次观摩活动。随后再评析、再总结反思。通过一课多研的教研形式, 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彼此开阔思路, 加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研能力也从中得到了提高。

4. 教师是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反思者、促进者

通过参加实际课题研究,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进行理论培训、教研活动、观摩活动、评价及反思等, 教师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教育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显著变化。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反思者与促进者。教师以平等的态度、伙伴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探究活动, 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问题, 并尝试解决问题,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在“正规探究活动”中, 教师努力培养幼儿动手动脑、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引导、支持、适时参与和帮助, 幼儿猜想假设,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亲自操作实验, 运用各种方法记录结果, 讨论表达, 幼儿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 教师遵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确定活动主题。注重观察幼儿的活动, 倾听幼儿的对话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无声语言, 发现幼儿的兴趣点, 根据幼儿的原有经验和认知特点与幼儿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从幼儿的行为表现、符号表征中把握幼儿的活动方向, 引导幼儿有选择地改变一些活动主题或适时扩展出新的主题。

二 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幼儿是探究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环境首先是幼儿的环境, 是为幼儿发展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也是幼儿参与创设、有发言权的环境。

幼儿园在实施课题研究以来, 教师意识到, 要凸显环境的隐形价值, 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潜能, 必须让无生命的物质环境变成“会说话的活环境”, 让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创设和利用真正走入幼儿的生活。

1. 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幼儿, 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在环境创设中, 教师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幼儿关于环境创设的意见和想法, 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制订环境创设计划, 教师既尊重每个幼儿的意见, 又帮助全体幼儿统一意见, 达成共识。教师给予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 并尽可能地做到幼儿能想地让他们去想, 能做地让他们去做, 使他们真正投入到环境创设中去。

2. 教师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需要, 为幼儿搭建适合其个性发展、有利于自我表现的空间

幼儿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差异, 表现为不同幼儿探究的兴趣点不同。在同一个班级, 有的幼儿对交通工具着迷, 有的对服饰搭配感兴趣, 有的喜欢恐龙。不同的兴趣点使他们的探究行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 在幼儿探究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灵活设置了符合不同发展需要的活动区,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创设多样化、动态化的环境, 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要。比如, 我们通过益智区来“认识交通工具”“认识恐龙”;我们创设“信息台”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和发布自己收集到的各类信息, 大胆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为幼儿提供开放式的展示区域, 如“问答树”“小舞台”等,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创造、自己的各种技能等在大家面前展示出来。

三 主题墙饰与探究活动相呼应, 是探究活动的平台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 主题墙饰就像“照相机”一样把主题探究活动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系列活动呈现出来, 使墙面环境与主题活动联系起来。

如在“水的秘密”探究活动中, 班级创设了“我发现……”的主题墙, 教师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发现的秘密记录下来, 并贴在主题墙上,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 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主题墙上记录的内容。

又如, 在“我爱家乡”主题探究活动中, 让幼儿了解家乡特产、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 班级创设了“家乡真美”主题墙, 根据活动内容, 创设了三个版块, 在每个版块幼儿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认识、信息、发现。在“家乡的特产”版块中, 幼儿集思广益, 利用多种材料制作水果、蔬菜等, 有绘画、折纸、捏泥, 还有用布料、海绵等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等。教师与幼儿一起把作品进行分类, 把主题墙面装饰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幼儿还收集图片、照片、实物等在“展示区”进行展示;幼儿把收集的信息、成果介绍给同伴、教师和家长, 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快乐。

随着主题探究活动的深入, 主题墙饰也与之呼应, 主题墙饰成为幼儿探究活动过程和经验总结与提升的平台。教师在探究活动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对主题墙上的内容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和讨论, 不断提出新问题, 获得新发现、收获新成果。

四 开展班级互动, 是探究活动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利用每个班级的教育资源, 班与班之间要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如在开展共同的主题探究活动时, 平行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各有侧重、各有特点,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向幼儿开放。幼儿在各班教师的指导下, 或以班级为单位, 或自由选择组合, 借助这些环境资源开展探究活动。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班级活动计划向全园公布, 各班可以事先沟通, 避免资源浪费。如中大班开展运动会, 小班幼儿去参观, 在旁边加油助威;新入园的小班幼儿, 教师会带领他们参观幼儿园走廊、教室的环境创设;参观中、大班幼儿如何开展各种活动等, 使小班幼儿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我们应加强班级间幼儿的交流, 积极在班级间开展共同的游戏活动, 建立“大班级”的概念。如开展“以大带小”主题活动, 小班和大班结成了联谊班, 小班的弟弟妹妹和大班的哥哥姐姐成了最好的朋友, 外出活动时他们“手拉手”, 游戏时“大带小”。在大孩子的带领和指导下, 小班孩子可以更快地学习知识, 锻炼能力, 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大孩子可以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更有责任感和爱心, 也更积极、主动、开朗、自信。

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 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 又可以使幼儿互相学习, 从更广泛的资源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幼儿的学习生活从“班级”之内扩展到整个幼儿园, 幼儿园的每个地方都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幼儿园蕴涵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元, 在我园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 教师能够转变观念, 以人为本, 充分挖掘, 合理利用, 让教育资源“活”起来, 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积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 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 真正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摘要:幼儿园可以开发的教育资源很多, 我园在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 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 合理利用幼儿园内的资源, 如教师、幼儿、主题墙饰、活动区、班级资源等, 积极地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资源,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30~37

[2]边霞.幼儿园内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幼儿教育, 2004 (7) :62~63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研究 篇8

幼儿的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是对幼儿园教育的补充, 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只有重视并完善幼儿的家庭教育, 才能促进幼儿园教育的有序开展;同样, 只有幼儿学校教育的同步灌输, 才会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奠定完善的理论基础。

1、幼儿园教育为家庭教育提供范本

因为幼儿的家庭教育都是在各自的家庭展开, 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幼儿家庭教育存在封闭性、片面性的弊端, 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相比较而言, 幼儿学校教育拥有一定的教育指向性, 教育目的明确, 教育方法也相对比较科学, 学生能够接受到完备的知识传授和思想道德熏陶。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 很多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感到有心无力, 甚至束手无策, 于是便有了打孩子骂孩子的现象。其实这都源于家长家庭教育的概念不清, 违背了基本的教育方法, 不能从科学的角度给与孩子正确的指导。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结合学校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妥善进行, 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2、幼儿园教育制约家庭教育发展模式

身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同时它也是基于我国幼少儿的年龄特点和心智发展程度而制定出的具体教育方针, 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需求。因此, 大多数家长在制定家庭教育的政策方法时, 都会沿袭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方针, 还原幼儿园的教育模式来进行幼儿的家庭教育, 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束缚, 这就显示出幼儿家庭教育的片面性和随意性。

二、幼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巧妙融合

1、及时做到幼儿园与家庭二者的互通

沟通是建立学校与家长良好关系的必要纽带, 增强互相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传播教育方法, 促进学生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正是要抓住这一契机, 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 互通有无, 用真诚的态度得到家长的理解与信任, 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 进行电话沟通, 或是借助于网络的沟通途径都能很好地帮助其建立联系, 也可在校园活动时邀请家长参与, 融洽师生与家长的关系, 加强交流合作意识, 从而在幼儿教育方面达成一定的共识, 形成有效的教育合作方式。亲子活动的广泛开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 丰富了周末生活的同时, 更能加强师生、家长的联络, 使幼儿学校教育的内容更加生活化, 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2、积极参与是促进幼儿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 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互助的重要体现。作为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家庭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对幼儿园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家庭教育的鞭策, 是有很大影响的。例如, 家长委员会的成立, 可以邀请学生家长作为委员会成员, 推选出委员长, 参与到幼儿园的工作。幼儿每学期的学习内容、发展方向, 教师每学期的教学大纲, 甚至学校每学期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 都可以由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分析、讨论, 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并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在每年学期末, 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期末的学生考评, 使考评过程更加透明化,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 促进了二者的紧密融合。而家长们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会被幼儿园管理者接受, 并积极改进, 为幼儿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出适当调整。

3、在融合的过程中也要做到二者的互补

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有序进行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家长群体中不乏人才的出现, 挖掘这部分人才, 并用之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 能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一般而言, 家长的优质资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即家长的职业优势资源, 家长的独特个性资源和家长的家庭优势资源。所谓家长的职业优势资源, 是指家长不同的职业特征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社会, 了解社会需求, 同时也能为幼儿园工作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帮助;而所谓家长的个性资源, 则是指家长不同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影响幼儿的个性形成, 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自我认识, 并发展这一认识, 形成优势资源。同时家长的个性资源也促进了幼儿园工作的鲜明独特的个性形成。比如, 亲子活动中, 个性爽朗的爸爸能够给孩子亲切、新鲜、充满活力的示范作用;而相对严肃的爸爸则会使孩子放不开, 不能充分体会到亲子活动的乐趣。甚至可以邀请家长认为某科的临时任课老师, 既有新鲜感, 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其中男性老师更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男性老师不同于以往女教师温柔的教学手法, 而是柔中带刚, 增添了教学活力, 使学生乐在其中;至于家庭优势资源, 它对孩子健康心理特征的形成意义重大。完善的家庭环境资源, 可以给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家庭学习环境, 形成乐学向上的家庭学习氛围, 对于幼儿家庭教育的意义影响深远。孩子在这样广阔的空间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园和学习天地, 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大有裨益。综上所述, 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融合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在此前提下进行幼儿的学校教育, 并将二者紧密联系, 保证交流与合作, 适当进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补充与延伸, 是实现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 也是形成家园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4、建立互助型的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模式

幼儿园管理工作应将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包涵其中, 这也是形成二者互帮互助的有效途径。上文中提到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 会感到束手无策, 不知从何处下手, 也不知从何处改善, 特别是面对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 家长只能拳头相向。究其原因, 是家长对教育的误解, 对教育方式的不清, 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 而幼儿园工作者则可以从这一方面下手, 比如创设“家长课堂”, 鼓励家长参与课程讲授, 了解幼儿教育的教育理念与实施方法, 以更好更高效的途径实现幼儿家庭教育的高时效。以周末的亲子活动为契机, 搭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又可以及时反馈家长信息, 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这一过程中, 幼儿园的教学特色, 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管理者的教育理念, 都在无时无刻传递给家长, 指导着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孩子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 更好地帮助幼儿完善自我和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个核心, 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二者联系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 应向家长积极地传播自身的教育理念, 宣传优秀的教育传统, 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的开展。只有做到二者的互补互助,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解玉真.“互动式”家教指导模式——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7) .

幼儿园教育资源 篇9

一整合各种幼儿教育资源的渠道

1. 多主体、全方位的互动资源

第一, 开发与家庭的互动资源。当今时代的教育不仅关注学校教育的革新, 更加关注家庭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和贯彻性, 因此现代幼儿园打破了传统上的封闭性和单一性, 把家长这一因素引入幼儿园教育中, 以期与家长建立一种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 使幼儿园的教育在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下更加通畅。比如幼儿园亲子活动、幼儿园家长参观日、家庭展示园地等。

第二, 开发与社会的互动资源。幼儿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 理应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实践脱节, 而现代教育应注重发挥社会实践对幼儿教育的积极意义, 通过幼儿园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敬老院献爱心活动、绿色环保捡垃圾活动等。

2. 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第一, 社区显性资源的有效利用。大自然是孩子的乐园, 研究证明, 孩子多接触自然环境能使其性格更加开朗、乐观。社区的自然环境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最好资源, 其他人文环境, 如建筑、雕塑、艺术品、健身器材等, 都可以加以利用发挥成孩子们的社会教育资源, 孩子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能获得更加具体、丰富的教育素材, 从而为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 社区潜在教育资源的挖掘。社区的风俗人情等是需要教师用心挖掘的潜在资源, 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孩子一定的社会规则与理念, 如广场舞的参与、社会服务的参与等, 都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孩子社会信息的刺激, 对锻炼孩子心智的健全发展与社交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幼儿园内的教育资源

1. 拓展、丰富幼儿的活动空间

幼儿园内孩子的活动环境一般包括教室和室外活动环境两个部分。一般幼儿教育理念只重视室外活动环境的建设, 而忽略了室内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教室作为孩子园内学习与活动的主要场所, 教师应加强室内环境建设, 以温馨和舒适为宜, 制作家庭温馨墙、宝宝风采展示墙、童话故事书角等。而室外活动环境的建设, 则以游戏和自然为主题, 既要有多个活动设备供孩子们游乐玩耍, 也要提供自然的绿化环境, 让孩子在大自然环境的陶冶中获得身心愉悦。

很多幼儿园由于场地限制, 不能提供孩子完整、丰富的室外活动场所, 因此结合社会活动环境, 挖掘室外活动资源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主题。比如组织春游活动,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 接受自然的教育;还有公园、游乐场所等场地的利用, 既可以用来组织亲子活动, 也可以用来开发节日庆典活动, 使孩子们在丰富的环境中获得足够新鲜的刺激, 促进心智的健全发展与思维的开阔。

2. 丰富幼儿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实施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分班的教育制度, 目前幼儿教育大致分为小班、中班、大班三个教育段, 每个教育段又具体分为不同的班级。由于上课、室外活动全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 因此各个班级的小朋友之间相互并没有交集。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儿童也将面临更加丰富开放、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化的社会, 如何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开阔性思维、开放的视野、宽广的心胸与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主题。因此幼儿园教育应避免分班教学对孩子发展的限制, 通过实行混班制的活动为小朋友打开交际圈, 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一起交往与活动。比如在晨间活动、室外活动、艺术特长教学等方面, 都可以把不同班级的小朋友集中在一起, 实行混班制的活动或教学。

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交流。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教育资源与理念间存在差别, 这种差别一方面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教育的另一潜在资源。通过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使城乡之间的孩子互相交往、互相进入彼此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这对孩子是另一丰富、新鲜的信息刺激, 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的丰富多彩, 认识到自己成长的环境外还另有天地。比如开展“城乡娃娃手拉手”的交流活动, 邀请农村的孩子来城市幼儿园做客, 让小朋友模拟社会待客的方式培养孩子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而农村的孩子则通过带来自己家乡的照片、礼物, 讲述自己在农村生活的见闻等, 丰富城市孩子的视野, 还可以通过农村孩子邀请城市孩子去做客的方式, 增加城市孩子的见闻, 丰富孩子的视野。城乡幼儿园的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孩子视野的开阔与社会性的发展, 对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大有好处, 通过借鉴不同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理念, 促进自己园内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幼儿园教育资源 篇10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幼儿园教学, 可以激发幼儿兴趣, 充分调动幼儿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对幼儿而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 激起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义务阶段启蒙的教学, 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教学中, 我们将许多静态的、抽象的活动内容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用动态的、直观的图画、动画等多媒体材料展示出来, 这就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比如, 在《祖国是个大花园》这个活动的引入, 我先让幼儿观看科学启蒙VCD, 让幼儿了解祖国是个大花园, 有着繁多的花草树木, 了解主要大城市的花, 从而深信刻认识到“爱环境, 爱家园”的重要性。同样在进行猜谜游戏的时候,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效果, 让谜底一个个有节奏地从画面中“蹦出来”, 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同时也达到了活动目标。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幼儿园教学, 可以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可以使幼儿融入情境之中,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大量实验证明, 人类信息来源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 1%来自味觉。普通话作为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 如果在活动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一些日常对话的场面, 使幼儿切身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 并在情境中学习语言表达,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 也可以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比如,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剪辑一些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动画片给幼儿播放, 并且让他们分角色进行练习, 长此以往, 幼儿的交际能力定会提高。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幼儿教学, 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手段, 无非就是教师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课本和一些玩具, 再加上一块黑板。对于这种古板甚至有些枯燥的教学模式, 在这些年来一直是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先进的活动手段, 幼儿教育也就成了一难题。但是,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信息技术整合于幼儿园启蒙活动中, 让信息技术成为幼儿生活、游戏、活动 (和学习) 中的“玩具”, 让幼儿在活动中尽情玩乐, 在玩乐中探索。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参与游戏和各类活动, 并能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和活动中思考和学习。也就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转变了课程教学理念, 优化了活动结构。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幼儿课堂教学, 加大了课堂教学互动活动, 引导幼儿探究问题, 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提高了教学效率

幼儿园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情感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通过与多媒体互动, 开展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和小观察, 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使他们从小就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 不因循守旧, 用科学的态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教育“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 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 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 在幼儿科学启蒙活动后, 多媒体显示“橡树池塘”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动物的冬眠和苏醒以及春夏秋冬的各种植物;幼儿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图片。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的特点, 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 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 并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更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开发幼儿的智力。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方法和内容, 优化了活动结构和过程, 使一些抽象、乏味的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生动有趣, 同时也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 重点易于突出, 难点易于突破, 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及其有效途径,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努力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设计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内容, 有的放矢地组织与实施现代幼儿教育。更应该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为我国在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篇11

幼儿教育 家园合作 教育观念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有计划、有组织、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体现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身心特点为依据的教育,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要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连贯和有序,以及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养成、幼小衔接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贯穿在人一生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年幼的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首先,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特殊的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形式

1.教师要为人师表,幼儿教师本身就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启蒙教育,幼儿园是儿童走进社会的第一站。三到六岁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幼儿教师是这个时期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人物。这个期间的孩子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是孩子们接受外界影响,形成性格特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的语言行为,为人处事,时刻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对幼儿今后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在他们心里教师的话比父母的话还重要,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效仿的偶像,老师的举止言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幼儿教师一个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突出特点,抓住利用儿童这种心理特点用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端庄的形象仪表,得体的待人接物来影响和改变儿童入园以前不良习惯对幼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美自己,时刻谨记“为人师表”,教育好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2.幼儿园多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接受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和经验的系统、连贯。我园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机会让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3.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与家长沟通。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效用。

4.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幼儿能力的发展服务

教育幼儿不像解数学题,错了还可以纠正,还可以反复修改。在教育孩子上不允许出现这种错误。如果在教育孩子上出现失误,也许就埋没了孩子的天分,也许就抑制了孩子优良个性的形成,也许就阻碍了孩子求知的欲望,最后,很有可能扼杀了孩子创造个性的萌芽。因此,家长的责任重于泰山。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我园通过创建“父母课堂”、“亲子活动”、组织家教案例辨析活动,创设家长之间互动的氛围。在此过程中,我园还把自己园内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以便使家园合作紧密相连,相互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一过程也使幼儿成为了教育的受益者,使教育真正做到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是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服务的。

5.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所受教育的情况越来越关注,他们急切的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每一阶段的进步与发展,也非常愿意与老师配合使孩子有更大的进步。教师要通过家长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成长的轨迹,亲眼目睹孩子的表现,亲自体验并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真切看到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幅度,充分认识孩子性格、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全面看待孩子的成长,并且从中具体了解幼儿园工作,以及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对孩子成长的促进作用,充分理解教师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中所付出的努力。我园还通过建立成长档案、组织大型汇报活动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展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的成果。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 篇12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品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来看,就是品德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幼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品德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就必须重视品德工作,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德。

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全面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膨胀,而品德教育作为反映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品德教育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现状

(一)教学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全班,甚至是全园的幼儿而进行的,然而就当前幼儿园教育来看,教育重心依然是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注重的是教导幼儿识字、数数,注重技能的教育,而对品德教育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失了品德教育的好时机,

(二)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游戏活动符合了幼儿的性格特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投入到教学中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然而就目前来看,游戏活动中根本就没有渗透品德教育,不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接受能力也较强,这个阶段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最好阶段。然而就目前来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大多是采用那种生硬的说教方式,教师没有及时的纠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的好坏反应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好的品德也是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故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园教育特点,全面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除了要注重幼儿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从小打好基础,进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1]。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活动,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学环境,要在幼儿园内张贴幼儿喜欢的图画,让幼儿感受到欢乐;其次,教师必须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要融洽消除,教师要主动打入幼儿内部,与幼儿交朋友。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多给予幼儿帮助,要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帮助[2]。

(三)游戏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好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特点组织合理、科学的游戏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幼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如何去进行沟通。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当自己犯了错误,导致整个游戏失败时,要教导幼儿说对不起,争取他人的原谅,对于其他幼儿,则要教导他们增氧善待他人,要介绍别人的原谅[4]。

(四)生活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日常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二课堂,幼儿的日常生活占据了幼儿园教育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就必须注重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要教导幼儿懂得和别人分享,要团结友爱。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进而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师作为品德教育的执行人,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为此,幼儿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对内,不仅要加强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外,要聘请专业的幼儿教师,壮大幼儿园专业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提供保障。作为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执行教育工作时,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幼儿要有爱心,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引起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语

在现代社会里,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都可以渗透品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摘要:品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品德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人们的素质,故此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高尚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获得的,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优秀的品德,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108-109.

[3]张艳.试论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92.

上一篇:蒙氏思想下一篇:软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