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等教育(精选12篇)
河北高等教育 篇1
摘要:本文将简要分析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结合方面的相关内容, 旨在进一步促进河北民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
关键词:河北民歌,传承结合,音乐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 河北省民歌资源相对丰富, 且其民歌多属于农耕文化的遗存之作, 大多以口传身授的传统方式传承着, 但目前传承发展的现状令人堪忧。为了更好的促进河北民歌传承活动的开展, 将学校教育作为开展传承民歌教育的一种方式, 需要积极的树立以传统民歌教育为本的教育理念, 逐渐建立起系统的、规范的音乐传播与传承模式, 最终实现民歌艺术的源远发展。以学校教育为主要的民歌活动的开展, 更加有利于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实现完美结合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学习和了解传统民歌发展的重要性。
一、河北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概述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 以口传身授的为主要传承方式的河北民歌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为了保护和传承河北民歌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 结合河北民歌的发展现状, 深入分析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结合的有效措施, 是最为迫切的发展任务。民歌艺术的音乐感染力, 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 因此, 在我国政府大力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前提下, 深入探究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结合有效方案, 对于河北民歌艺术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结合的现状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 河北民歌艺术的发展, 离不开学校教育这一良好的方式。为了更好的促进河北民歌艺术的发展, 深入分析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结合的现状,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河北民歌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以及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憨直畅爽的艺术特点, 成为了河北精神、文化、音乐发展的重要传承方式, 对于河北当地人的生活与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 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结合发展方面, 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的结合过程中, 学校教育对民歌传承教育的重视性不够、民歌传承教育实践活动较少等问题, 已经逐渐影响了河北民歌的传承教育与发展, 这也是学校音乐教学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的结合发展的措施
在实际生活中, 河北民歌的传统发展模式, 需要不断的创新内容, 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结合河北民歌艺术发展的现状, 深入探究析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的结合, 是当前促进河北民歌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 传承河北民歌艺术的教育理念, 逐渐深化河北民歌的艺术影响力, 对于其以后的发展, 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结合发展的措施研究, 已经成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教学问题。
(一) 学校音乐教育应以传统民歌传承为基础
在传承与弘扬河北民歌艺术的过程中, 学校音乐教育应以传统民歌传承为基础,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导向, 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河北民歌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 学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环节, 要时刻关注学生对传统民歌艺术学习的表现, 积极的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 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传统的民歌艺术, 为传承和发展民歌艺术作出积极的努力。
(二) 带学生走出课堂, 进行实地采风
实践教学经验表明, 带学生走出课堂, 进行实地采风, 是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的结合发展措施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带学生走出课堂, 进行实地采风, 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实践教学活动中, 切实感受到河北民歌艺术的真实性、艺术性,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民歌艺术传承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 通过音乐教育实践活动, 也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使音乐教师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民歌艺术。
(三) 重拾“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
在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的结合发展的措施研究中发现, 重拾“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 是传承与发展河北民歌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河北民歌大多都是以“口传身授”方式在民间传承的,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 重视这一传承方法的应用, 对于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河北民歌艺术的教学, 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 音乐教师应充分重视重拾“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 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领悟能力, 使其可以更好的学习民歌艺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发展的文明史中, 传统民歌文化像是一条历史唱歌, 一直在源源不断的流淌传播着。在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的结合发展的研究工作中, 在重视传统民歌文化传承方式的同时, 通过与学校音乐教育建立相对完善的传承与传播模式, 大力学习和弘扬传统民歌文化的发展理念, 更加有利于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的结合发展, 使之可以不断提高自身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卫素霞.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保护[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 (5) .
[2]高天牧.论河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D].保定:河北大学, 2014.
河北高等教育 篇2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三农教育网”网站现已开通,目前为试运行阶段。现将网站开通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网站域名
网站的独立域名为:http:///
二、设计功能
1.站内搜索:包括对网站中的全部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的搜索,在搜索框中输入要浏览的资源名称或关键字即可找到需查找的资源。例如,选择视频资源,搜索“鸭病防治”视频,即输入“鸭病防治”标题全称或有效关键字,回车或者点击搜索按钮,便可找出该视频,点击视频名称,即可进行视频浏览。2.“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登录版块中,注册及登录方法: a.学号登录:用户名统一使用学生13位号码的学号,密码为第一次登录时使用本人8位生日数字(例:19810101)。登录后可自行修改。
b.用户名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为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注册成功的用户名和密码。
登录成功即可进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的【我的选课】页面,在此页面可以进行选课和查看相关课程信息。
三、基本栏目
设有16个栏目,分别是:
1.首页:网站的入口网页,即为打开本网站的第一个页面。2.新闻中心:包括河北省的地方新闻、图片新闻、农业新闻。
3.农业资讯:包括市场信息、行业资讯、农村政策法规和农事常识。4.致富之路:包括农产品加工、产品储藏、实用技能、养殖类和种植类。
5.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该栏目为“河北三农教育网”的一个子网站,其中包含10个栏目,分别是:首页、通知公告、政策文件、教学辅导、课程视频、实践教学、新生必读、专业介绍、教学点动态和网站的相关链接。
6.农民培训:包括法律知识培训、数码知识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和计算机培训。7.家庭教育:包括青少年教育、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8.新农村建设专题:包括和谐农村和文化礼仪。
9.生活百科:包括安全常识、家庭美食、休闲娱乐和养生保健。10.天气与农事:主要为河北省地区天气与农事的相关文本信息。11.最新资源:指最新上传的视频资源。
12.热门资源:指被浏览次数比较高的视频资源。
13.留言板:包括留言首页、发表留言和管理登录,发表留言可供浏览者网上留言交流。14.网上客服:指网站页面右侧的浮动窗口,通过点击“对话”或“留言”按钮,同在线教师进行交流。
15.问卷调查:包括对网站风格、页面设计、网站内容的满意度的调查,可以进行投票和查看投票数量。
16.相关链接:包括与“中国三农网”、“河北省农业厅”、“河北党建网”、“中央电大‘一村一’”、“河北电大网”等网站的链接。
四、资源分类 1.视频资源 网站中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资源,主要包括:致富之路、生活百科、课程视频、农民培训、家庭教育、最新资源、热门资源等。2.文本资源
河北高等教育 篇3
美国的职业教育不是孤立、封闭的,不是与普通教育截然分开的,而是把它融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如 中等职业教育在中学中就开始实施,普通中学都开设职业技术课程,科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大规模向普教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专业技能。而中学后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又可广泛吸收中学毕业生,从而使普通中学的初级职业教育与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教育对接起来。这样有利于职业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相互完善,有利于调节学生毕业、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选择,从而有效地分流中学毕业生,打破万人竞争“独木桥”的单一成才模式。这就使无缘大学梦的学生,不会空费十年寒窗而不能自立于社会,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可以因为具备初、中级职业技能而成为新型农民,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也更使职教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河北省近几年的办学探索中,不单原有职教中学越办越灵活,就连一部分普教也开始开设职教班。如廊坊二中、新世纪中学和香河三中、三河三中等等。
办学应当社会化
在美国,工商企业各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紧密,培养学生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共同参与制订,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称为“合作职业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每学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普通教育课程,另一部分时间在合作的单位中实际工作,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教师们因这样的社会化职业教育,得以经常性地到工厂去熟悉生产实际情况,可以帮助工商企业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能开发应用型研究课题,并将成果试验、应用于生产实践。工商企业不光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还可推荐工程师、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校推荐毕业设计题目。这种利用多种教学资源、采取灵活授课方式的教学方法,在河北省的职教中也突显成效。就如廊坊市的香河三中,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每年都请当地建筑工程师讲课,并带领学生们实地操作;廊坊二中的旅游餐饮专业,有固定的宾馆、饭店作为实践基地,经理、领班讲解实际工作经验,并在酒店进行折花、摆台等实地演练……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了教育与现实的联系,其特点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情境中去,体验工作,获得实际知识技能,以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学生既可以学到扎实的知识,用人单位又挑选到中意的人才;既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由于学校与工商企业各界有着密切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使学校获得它们的财政支持和援助,从而加快学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为社会培养出了合乎需求的毕业生,大大缩短了毕业后的适应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面向市场办学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市场需求,面向市场办学,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所以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面向市场,使学生达到社会对人才“应知、应会”的市场需求。因而除综合课程外,适应时代变化和市场动态需求,更新、调整技术性课程,并使技术性课程比例不断上升。技术课与基础课、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的比例,都是前者等于或大于后者。课程教学内容从市场需要出发来安排、设置,理论教学宽而浅,强调实用性,突出市场化。借鉴美国经验,河北省为适应未来市场需求,也应该突出市场急需的高新技术培训,如电子与电脑、网络信息、生物工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等等。香河三中最初只有机械制造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两个专业,后来紧随市场需求,陆续增设了电子电工、计算机和化工专业。在专业发展中,随着市场变化或增或撤,充分体现出了面向市场办学的灵活性。而三河三中,每年都要组织到其他学校交流学习,尤其是到高等职技院校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并使教师们能及时培训、“充电”,紧跟时代需求。
追求实用实效
美国的职业教育讲究实效,它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生产和工作实际,针对性强,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效果好,技能高。美国的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实用”精神,职业教育特别注重直接为社会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理、工科大学教育,后者是培养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的人才,前者是将这些规律应用于实践,将设想变成图纸。而职业技术院校,是将图纸转变为实际工艺的能力培养,追求的都是实际操作技能、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而不在于理论水平有多高。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先进的实用性技术,立足于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突出实践性,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模拟训练、电化教学等手段;在教学环节上,面向生产实际,突出促进生产发展这一目标。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面向职业需求,针对职业和生产的实际,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强化实践性。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也应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技能培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这样既能适应我省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又能使毕业生适应和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河北省高等教育规模适度性研究 篇4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 高等教育规模是影响教育投资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规模适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教育投资利用率可以达到理想的高度。因此, 高等教育应追求一个相对适度的规模, 争取更好的办学效益。所谓适度是指在度的两个临界点之间的数量范围。高校规模的度一端是规模过小, 由此带来的后果主要是教师学生比例很难合理, 设备利用率低, 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效率低下;一端是规模过大, 其衍生的缺陷, 主要是人际关系的疏远和行政僵化两大方面。因此, 可以这样定义:所谓高校适度规模是指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和适当的运用而又不产生人际关系疏远与行政僵化等弊端的适当学生人数。
二、高等教育适度规模与投资
(一) 理论概述
高校多大规模才能节约教育资源, 产生高的办学效益, 是近十几年来教育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高等教育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高等教育生产过程资产的价值, 包括货币资产、金融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价值的总和。高等教育投资可以分为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社会高等教育投资和政府高等教育投资。高等教育投资规模是投入到高等教育资源数量的多少, 它反映了个人、社会、政府向高等教育投资的强度和力度。当前的现状主要是政府投资。
教育投资规模的确定, 应该说是整个教育投资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不仅关系着整个教育事业能否正常稳定地发展, 同时也关系着全社会资源的合理与优化配置, 并制约着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科学而合理地确定出教育的规模, 无论是对教育自身发展来讲, 还是对社会资源的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教育规模的确定同时又是一个比较复杂而棘手的问题。至今似乎仍未找出一个能使大家, 尤其是工作部门所公认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确定教育规模的方法或标准。
高等学校投资有其自身的特点。高等学校是一个开放的投入产出系统, 这一系统的输入是学生、教师、教学设施与教育经费等。系统的输出是经过高校教育的大学生, 是大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素质的提高与进步。从生产的角度看,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合格人才的生产部门。高等学校的输入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从消费的角度看, 高等学校教育需要消耗一定的社会资源, 学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 高等学校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高等学校投资是一种消费。从高等学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整体作用看, 教育投资的基本特征是生产性投资, 但是它不能等同于物质生产投资, 研究高等学校投资的效率, 首先必须考虑高等学校投资的特点:
1.高等学校投资的周期性
高等学校投资的周期性是指高等学校投资的回收期较长。教育生产过程一般需要4~5年, 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从事工作后, 不能立即发挥作用, 学生在从事具体的工作中, 使教育投资的效能发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需要、符合岗位的要求。
2.高等学校投资的间接性
高等学校投资的间接性是指其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间接的。高校投资的生产性表现在受教育者的知识与素质的提高。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能显示出这种投资的成效。
3.高等学校投资的复杂性
高等学校投资的复杂性是指它的投入与产出衡量是比较困难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投入部分, 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质量参差不齐, 使得衡量投入相当困难;二是它的产出部分, 大学毕业生, 只有当他们进入社会生产链条中, 才有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这种产出不容易找到客观的衡量指标。虽然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 但它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数量程度。不能作为衡量高校产出的数量指标。
4.高等学校投资的潜在性
高等学校投资的潜在性是指高等学校的投资只是为大学生提供了有可能多创造财富的潜在能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获得了知识, 增长了技能, 提高了素质。但这一切潜能的发挥, 还受到有关社会环境如人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外在工作条件的影响。高校投资在多大程度上和多长时间内形成高收益, 取决于受教育者与环境的相关协调程度。
(二) 确定高等教育规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育投资作为实现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证, 从宏观的角度看, 是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对各类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劳动者的需要为目标;从微观上讲, 则是以满足个人对教育的需要和追求为目的。这是决定教育投资及教育发展规模的两种基本需求。虽然从最终的结果看, 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对教育及其投资的需求总是体现在个人对教育投资的需求上, 并通过个人对教育及其投资的需求而实现, 但这两个层次的需求并非总能保持一致。一般的情况是, 要不前者大于后者, 要么后者大于前者, 这两个层次的需求基本上总是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状态中。
涉及高等教育规模方法的研究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 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种研究法:国际比较法, 人力需求法, 成本收益法, 社会需求法, 社会目标法和其他一些方法。
1.国际比较法]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该方法是最早出现的高等教育规模确定方法, 其倡导者是哈比逊 (Frederich.Harbison) 和梅尔斯 (Charles A.Myers) , 他们对各国间学校入学率与人均GNP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 写成了《教育, 人力与经济增长》一书, 提出了对高等教育有重要意义的人力资源发展综合指数, 即“教育综合指数”, 并以此对75个国家之间国民收入做相关分析。认为人力开发 (教育综合指数, 其中给予科学, 技术及应用性学科以较大的权数) 与经济开发程度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与制约作用是明显的。上世纪60年代, 类似于此类研究的有荷兰经济研究所 (1956年) , 国际劳工组织, 法国, 意大利和波多黎各。其结论虽不尽相同, 但在方法上是相同的。国际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同一经济水平上其他国家的教育投资规模, 或者对比分析当代发达国家在过去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时的教育投资规模, 来确定本国的教育投资规模。这是在缺少必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况下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2.人力需求法 (Manpower Requirement) 。人力需求法最早应用的是前苏联 (1928年) 。前苏联在此方面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统计和预测工作,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方国家于二战以后用该方法对小部分高级职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该方法利用的典型是由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发起的, 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帕拉斯领导的地中海区域规划 (MRP) 。人力需求法假定:经济发展有赖于高级专门人才的供给, 经济系统的劳动生产率是可以预测的, 每个部门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的水平都有特定的职业结构与之对应, 不同类型的人力之间的替换弹性系数等于零。这种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劳动力的职业结构与教育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对科学而精致。在上世纪60年代, 人力预测方法对教育计划几乎起着全面的支配作用。
3.成本收益法 (The Rate-of-return Approach) 。关注教育收益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在上世纪70年代渐成主流。汉森 (W.Lee.Hansen) 的《教育收益与人力资本》是成本收益法的代表作。沙查波勒的《教育收益》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该类方法的研究, 通过世界各国教育的不同收益资料, 分析出不同的发展类型, 为发展不同层次教育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法认为不同水平和类型的人力之间存在高度的可替代性, 因而并没有注重预测一定产出目标所需高级人才的精确数字, 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教育供求问题:比较各种层次与类型的教育成本收益率, 优先发展收益率较高的教育层次或学种, 教育规模 (尤其是高等教育规模) 能否扩大, 应以折扣后的收益是否高于成本或社会收益是否高于平均投资收益率为依据。
4.社会需求法 (Social Demand) 。社会需求法是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兴起的企图取代人力需求法的教育规划法。英国罗宾斯委员会的报告是最早运用社会需求法的典型。社会需求法从人口增长和各年龄段人口构成状况, 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和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入手, 考虑教育的最大潜在需求, 和对这种需求的制约因素, 将潜在需求和制约因素这两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 从而制定出人力的社会需求计划。该方法常用升级比例的时间外推来预测的高等教育的规模。
5.社会目标法 (Social Object) 。这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该方法不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来确定教育投资规模, 而是人人应受教育, 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为目标, 以个人与社会的需求为依据来确定教育投资的规模
三、河北省高等教育需求模型
(一) 河北省高等教育概况
“九五”以来, 河北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1995-1996年河北省组织实施了第一轮高校布局结构调整, 将15所高校合并组建为5所规模较大的骨干大学。之后, 又大力实施了“高校双重 (重点大学、重点学科) 建设工程”。经过布局结构调整和几年来的重点建设, 基本形成了以10所省属重点大学为骨干, 75个重点学科为依托, 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框架, 全省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二) 河北省高等教育需求模型及其应用
高等教育需求规模的确定是与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多种因素相关的问题, 最终大多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发生关系。由此, 我们将国内生产总值 (GDP) 确定为解释变量之一:我们使用GDP而没有使用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因为考虑到教育投入主要经费来源于税收和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家教育拨款和学费) , 因而与GDP关系更为密切。用在校学生数代表高等教育规模, 这一指标间接地反映了高等学校能够容纳学生的生活用和教学用建筑设施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的规模, 以及按一定生师比配备的教师队伍的规模等。模型将年中人口作为另一解释变量, 这是因为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与人口数量必然发生联系。
如上面所分析, 定义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y是当年高等教育在校生需求数量;x1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x2为当年人口数量;β0, β1, β2为待定系数;ε为误差项。模型数据如表1: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学生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图1) :
对学生规模与人口数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图2) :
由图可以看出,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生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所以, 需要对模型进行改进, 以得到真实可靠的回归模型。从观察可以看出学生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呈现出指数相关性。因此, 设回归模型为:
其中, a, A, B均为模型待定系数。为简便起见, 对 (2) 进行数学变形, 得到:
再令1ny=z, c=1na, u=1nx1, v=1nx2, 可以得到新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根据模型 (4) 对表1的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描绘学生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数据散布图如下:
从图中, 可以看出学生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大致呈现出线性关系。进而再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一步进行回归计算 (模型输出结果略)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R2相关系数值为0.956, 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程度;模型的F检验值为0.00<0.1, 模型通过百分位点为0.05的F检验;模型变量共线性检验偏差为0.19, VIF值较小, 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因此, 得到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按照河北省高等教育需求模型 (7) 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高等教育需求数量进行预测。由表1, 考察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并计算其平均值得到: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0.1004;河北省人口数量平均增长率0.00635。因此, 采用解释变量 (GDP和人口数量) 的平均增长率得到未来河北省高等教育需求模型被解释变量 (在校生数量) 的预测值, 结合需求模型 (7) , 应用EXCEL软件计算得到河北省高等教育实际需求值与预测值的对照, 见表2:
四、关于河北省高等教育适度规模的结论
由表2可以看出, 河北省高等教育需求数量从1997年至2007年间, 实际需求值与预测需求值基本吻合。这一方面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可靠程度较好;另一方面也表明, 河北省政府充分认识到该省经济的发展态势, 采取了与市场经济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方针政策, 使得高等教育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促进了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
基于模型较高的拟合程度, 本文认为河北省高等教育适度规模基本适度, 高等教育与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实现了稳定和谐的发展。由表2中的预测值可以看到, 未来几年高等教育需求将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 增长速度较平稳, 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仍然旺盛。河北省高等教育产业应该抓住市场提供的良好发展机会, 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结构, 对高等教育投资和管理各方面进行及时调整, 逐步提高河北省人民个人文化素质、知识水平, 进而会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模型和结论, 对其他省份乃至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同样将起到启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房剑森:“中国的实践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1998:5;
[2].刘存储:《教育经济学》[M].西南财经出版社, 2001:65~6668~69;
[3].Jan P.Voon.Measuring social returns to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s in Hong Kong: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 (2001) 503~510;
[4].俞培果, 杨晓芳, 沈云, 廖斌:“我国高等教育需求预测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确定”[J].《预测》, 2002 (3) :9~10, 10~11;
河北省教育工作会议 篇5
2月28日上午,2012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副省长龙庄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省教育战线要紧紧围绕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力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省政府副秘书长李靖出席会议。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闫春来主持会议。
龙庄伟指出,2011年全省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一是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河北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1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为推动纲要贯彻落实,出台了《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工》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研究制定了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设区市、县也初步构建起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配套政策体系。二是教育改革重点项目顺利开展。我省承担的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试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试点等6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正扎实有序向前推进。三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制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实施了《河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四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投入工程资金203.5亿元,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学校3208所。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与各设区市政府签署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五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争取到教育部第二批18所示范校建设立项,总数达32所,居全国前列。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已惠及全省近30万在乡从业农民。六是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组织完成了河北工业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中期检查工作,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省部共建工作扎实推进。1个工程中心列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七是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出台了普通高中课改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制定了《关于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后管理工作的意见》,保障在入学、评优、评先、免除学杂费等各方面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龙庄伟强调,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节点,特别是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召开。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省教育战线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今年省本级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将达70.45亿元,较2011年预算安排增加29.7亿元,增幅达72.88%。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全面落实财政投入的目标要求。省财政要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财政困难县的教育事业发展。省本级新增教育支出主要用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化解高校债务,发展学前教育和学生营养餐工程试点等项目。二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确定若干有代表性的高校开展章程建设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试点工作;适当扩大省属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范围;积极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参加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三是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新建和改扩建600所公办幼儿园。城乡新增12.75万个幼儿教育学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以上。四是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今年年底,全省172个县(市、区)要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继续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做好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评估认定工作。五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完成招生38万人。培养造就一批职教专家、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六是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实施“省级特聘教授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用5-10年的时间,引进100名左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分层次推进强势特色学科建设,新建3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60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七是切实维护教育公平。认真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努力实现“两为主”政策全覆盖。在我省22个集中连片开发特殊困难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营养改善试点工作。八是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与安全稳定工作。加快推进体现教育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和维护稳定工作。
刘教民在作报告时指出,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重要部署的第一年,做好今年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全省各地一要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切实促进教育公平。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设区市落实好与省政府签订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研究制定《河北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标准(试行)》。完成50个县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完成20个县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评估认定。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建60个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继续实施“十二五”涉农专业培养规划。三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切实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启动遴选全国知名大学建设工作。指导河北工业大学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验收,深入推进河北大学等省部共建高校工作。开展高校学院试点改革。四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成10万人次的“国培”和“省培”计划。启动实施河北省特聘教授、首席教授计划。做好三年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留用及岗位落实工作,继续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五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实现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确保满足国家规定的硬性资金配套要求;确保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达到12000元。六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扎实推进9个改革试点项目,力争改革实验取得重大成效。研究制定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加强我省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七要着力民生,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和重建校舍1023万平方米。努力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两为主”政策的全覆盖。八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会议表彰了20个2011教育工作先进县、30个2011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先进县。
河北高等教育 篇6
雷洋,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日趋凸显,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也日益密切。本文研究了河北省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使两者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寻求自身发展突破,能够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区域职业教育体系的合理布局以及区域人才培养结构的全面优化。因此,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现状
1.1 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截至2013年6月,河北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1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61所,占到60.4%。而河北省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年招生量,分别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招生总数的59.6%和54.2%,由此可见,高职教育是河北省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十分灵活,有公办、民办、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等多种格局,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也较齐全。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全省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明确,注意实践教学,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把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基本途径,创造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融合,工学一体”,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顶岗实习”,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的“寓学于工”等等。
1.2 河北省经济现状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知,2013年河北省生产总值283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762.1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0038.9亿元,增长8.4%。
河北省经济增长有四大特点:一是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连增”。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比重提高,首次达到70%转型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快于经济增速0.2%;二是工业结构调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5%;三是重点区域加快发展。2013年,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生产总值均增长9.4%,投资力度加大;四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达到35.5%,同比提高0.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5.2%,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行业支撑力度加大,三个行业增加值增长10%,比前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5.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8.5%,同比提高4%。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业及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1%,占GDP比重为11.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7%,同比提高4%。
2. 存在问题
2.1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脱节
根据张文雯、曹晔对2008年河北省高职院校招生情况统计显示,三大产业计划招生人数分别是1.67%、28.92%和69.41%,而河北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17%、52.82%和34.01%,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分别是40.42%、30.96%和28.62%。 从数据上可知,高职院校的各产业招生人数规模与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比例并不一致,第三产业盲目扩大招生数量,而第一产业招生人数却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这与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的目标不匹配。此外,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急需的如环境工程、物流管理等新兴专业稀缺,使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不能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3 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对接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河北省高职院校的自我调节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高职院校不能根据区域经济需要和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策略和实施手段。二是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目前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都是企业根据需求量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实习,而校企双方尚未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和研究,使得校企双方的互动性不强。
3. 构建两者协调发展机制
3.1 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化教学改革,就要采取开放式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定位、标准、条件与评价四个方面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加强人才需求调研,寻求企业的支持。
3.2 加强职业教育制度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加强河北省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具体工作开展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制定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细则和实施办法、促进产学合作、颁布职业资格证书、完善教师聘任制度以及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才能高效率得为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本,担当起提升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任。
4. 总结
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完善,力求发展规模、速度、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达到最佳匹配的状态。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负责部门根据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及要求,进行整体战略规划和设计。具体策略包括: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预测;顺应产业结构优化趋势;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学资源到位,不断提高实训条件;大力提高职业教育师资水平,继续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等。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1303172)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河北日报,2011-03-21.
[2] 河北2013年经济发展数据[N].燕赵都市报,2014-02-18.
[3] 丁金昌.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河北高等教育 篇7
关键词:河北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创新,办学特色
一、河北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近些年, 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 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办学规模不断壮大, 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紧紧围绕河北主导产业需要, 培养了大批量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为河北经济的振兴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基础。目前, 我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58所, 在校生达到55万人, 年招生18万人, 分别占全省高等学院总数、在校生总数和年招生总数的55%、53.4%和58%。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所, 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7所, 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55门, 省级精品课程173门,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5个, 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63个。建设国家级精品和示范专业20个, 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13个, 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106个, 24个国家级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专业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建设项目。高职院校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 二等奖3个。
二、河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分析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和数量上在全国名列前茅, 但在高等职业教育政府、社会、学校和企业四方面并没有形成和谐统一的共识。因此, 要想发展我省高等职业教育, 就应该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支持。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比较晚, 近些年政府才重视起来, 认真执行国家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开始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但在政府层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是职业教育政策制定没有上升到地方法律的程度, 二是资金投入比起发达省份来还是很不足的, 尤其是在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配套资金投入上, 就尤显不足。作为政府部门要尽力地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国情下, 为每个孩子提供一条能够持续发展、持续进取的学习之路。
2. 缺乏社会的认可。
当今, 社会上普遍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学条件差, 主要是培养一线操作工人的, 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就业能当上白领, 都或多或少地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就应该尽力改善社会环境, 使大家走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误区。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学费标准, 甚至应该像中等职业教育那样, 政府给予一定的学费的减免和补贴。当然, 学校也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只有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 让社会看到这些人才的成功之路, 改变当前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 才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
3.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思路的转变。
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院校转变而来的, 办学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指导思想有些还没有转变过来, 还有中等教育的影子。另一方面还要受到本科教育的影响, 不能突出实践技能。许多职业院校市场主体意识不强, 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没有认识到推行工学结合是大势所趋, 思想观念陈旧。工学结合是新领域, 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如工学结合的具体模式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问题, 需要教育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作深入研究, 搞好理论建设。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能否跟得上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 而目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4. 企业的积极参与。
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本缺乏深刻、长远的认识, 他们只想伸手用人, 很少或根本不想参与培养、培育自己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智能应用型人才。企业没有认识到是自己就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没有意识到自己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没有看到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 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设备和设施不仅有生产作用, 而且还有教育和培训作用, 因而对工学结合教育价值判断错位。另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对高素质、高智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但我国企业因为受到传统意识的影响, 害怕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承担责任, 而且由于一般企业不会提供较多的培训经费, 专业的培训师资又比较缺乏等问题和原因, 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在校学生这样的人员进行培训。对于这种状况, 企业本身应改变以前在培养高素质高智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的观念, 勇敢承担培养人才的重任, 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并应及时向学校反馈人才需求的信息, 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快捷的人才培养的桥梁。
5. 与时俱进的改革。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现阶段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我省的产业和经济服务的, 因此在办学方式和专业调整上应该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技术难度与复杂性越来越高, 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跟随这种变化, 不断地引入新的方法。这种改革的态度是非常值得认可的, 这样才能能始终站在世界职业教育的最前端, 能成为学习的榜样。
高等职业教育为河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与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起点上,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契机, 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都迫切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已经成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因此更应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周蕖, 司荫贞.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4]夏秀莉, 李乃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3, (13) .
[5]隋学圃, 颜玉风.关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 (21) .
[6]邓红珍.构建就业导向的高职实践性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 (教研版) , 2006, (7) .
[7]陈铁军.德国职业教育拾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0, (01) .
河北高等教育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济基础薄弱, 教育投资有限, 高校一直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虽然突飞猛进, 办学规模在全国排第五位, 无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在校生的规模, 在校生的规模达到了110万, 学校是108所。但是,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增加, 河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显著的问题, 如筹资渠道单一, 学杂费收入所占比重过高, 生均教育经费仍然偏低, 院校分布不均、学校规模不经济, 且特色不明显, 基建拨款逐年下滑。由于教育经费增长缓慢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导致多数高校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许多高校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 一些高校出现了巨额债务。由此可见, 河北省高校投入的相关配套措施实施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亟待进一步完善。
二、河北省高等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优化
河北省高等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化的基本目标是, 教育投入的总量与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教育投入的结构与教育协调发展相适应, 教育投入的责任与公共财政改革相适应, 教育投入的管理与公共预算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一) 优化教育投入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格局
《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体制, 就是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结合当前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新情况, 出台新的政策和措施,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保证高等教育经费的依法增长。应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入体系中的定位。河北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空间仍旧很大,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投入潜力。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达到4%这一要求, 加以具体化, 明确各年的比例数, 并争取尽快接近和达到4%。
随着河北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 仅靠政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并不足以彻底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缺乏的问题, 这从客观上要求河北省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筹资的投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1.加强校企合作, 增加来自企业方面的投资。近几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企业在向高校融通资金方面合作意愿愈来愈强烈。这是因为, 投资于高校的回报虽然不会很高, 但稳定、保险, 且高校信用度高;同高校合作, 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 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企业在支持高校发展的同时, 不仅可以享用所在地区高校的人力资源, 并且可以从中优先快速得到高科技项目、高技术水平服务等。比如, 河北的众多高新技术开发区日益发达, 而其中的工业园所需要的研究型和研究实践型人才大多是由当地高等院校培养输送的。企业对高校的赞助是多方面的, 既可以是货币形式, 也可以是非货币形式;可以通过单方面赠与实现, 也可以把企业和学校的购销、研发、咨询、人才的培训与培养等活动融合在一起实现。争取企业对高校的赞助, 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就业情况, 同时也缓解了高校的资金压力。高校争取企业赞助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就是学校要有明显的办学特色、较高的办学质量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因此, 高校在扩大规摸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教学质量的提高。
2.吸收民间资金, 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当前, 在全球范围内, 高等教育都遇到了经费短缺的困扰, 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解决中国高等教育经费问题的重要途径, 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落后于陕西、广东等部分省区,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大力吸收民间资金, 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具有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方式灵活的特点。一是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 大力发展各类民办学校。这类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由举办者筹集, 政府可以适当给予补助。二是将现有部分学校改制为公有民办。改制后的这类学校基本建设投资由政府承担, 经常性费用则由举办者筹集。三是将现有部分学校转制为民办。对少数师资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学校, 可以在评估资产 (包括无形资产) 现值的基础上, 转由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举办, 举办者除要承担学校所需全部经费外, 还需以货币形式一次性或分年度补偿政府对学校的教育投入。四是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以“股份制”、“公司化”为特征的新型学校产生, 运用股份制手段融合社会资金办教育, 分离资产所有权与学校管理权。
3.通过校区土地置换, 争取土地级差收入。目前河北省许多高校实行多校区办学。多校区办学有两个弊端:一是布局过于分散, 管理成本加大;二是校区土地等资源容易造成闲置。因此, 可在时机成熟时, 分阶段进行校区整合。通过校区土地置换, 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又可以获得土地级差收入, 弥补校区建设的资金缺口。
(二) 高等教育投入结构的优化
1.教育地区结构的优化。地区结构的调整, 是关系河北省各地区间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它不仅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同时符合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方向。高等教育投入地区结构的调整, 应当采用规范化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教育转移支付。应加强河北省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逐步改善这些地区的办学条件, 提高其办学水平。
2.优化学科门类, 以学科为单位对高校进行投资。目前, 河北省各专业、学科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实力有限, 仍然存在优势学科还不突出, 重点专业、特色专业还不多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推进河北省高等教育的大幅度发展, 我们还必须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在学科门类投入结构上进行调整优化。以学科建设拉动和带动高水平的建设。一个高水平大学不是所有的学科都一流, 它可能是有一部分学科在国内甚至是国际一流的。学科门类结构的调整, 应当服务于河北省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向重点学科、重点学校、重点实验室、重点课程等实施倾斜, 加大投资力度。在省级财政高校教育经费的总盘子中, 可以采取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办法。具体说就是要将每年省级财政增加的高等教育经费, 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到上述重点领域之中。同时, 对这部分教育投入要运用绩效考评的办法, 使之发挥最佳的效益。基于这样的想法, 我们在河北大学等6所省属博士学位授予院校遴选了24个强势特色学科, 从政策、资金上进行重点扶持, 带动了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三) 建立健全综合配套的保障机制
1.建立经费使用效率评估和监督机制。河北省高校经费使用和全国一样, 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 就是没有形成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价制度, 有些高校只顾“进钱”而不管如何“花钱”, 这不仅缺乏激励机制而且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 需要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和经费管理机制, 科学编制各类学校预算, 提高学校预算执行效率。健全教育经费使用监测、评估和奖惩制度, 将评价结果与经费分配挂钩。要合理划分各类支出比例, 特别要严格控制人员经费支出。因此, 各高校要通过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减员增效;严格人员编制管理, 压缩超编人员;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工资、津贴、补贴和职工福利待遇方面的规定, 控制人员经费支出。此外, 高校还应注意调整教育、科研、业务辅助与行政管理、后勤等其他事业支出的比例。努力精简校内管理机构, 深化内部行政体制改革, 大力缩减不必要的行政后勤成本, 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逐渐降低行政、后勤支出, 加大教学与科研支出比例。
2.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目前河北省大多数高等院校实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划拨经费或收取学费。来源于社会力量的奖、助学金只占很小的比例。奖、助学金的普及面太窄, 不能较好地满足高校贫困学生的需要。因此, 政府应拓宽奖、助学金经费来源渠道, 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奖学金或直接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应积极与社会合作, 为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创造条件。国家助学贷款是河北省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主要形式, 但其覆盖面较窄, 并不能保障绝大多数的贫困生享有。因此, 政府和高校要与地方银行或商业银行进行合作,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助学贷款体系, 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摘要:高等教育的投入保障问题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如何构建一套符合实际的投入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 在分析河北省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河北省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的对策:优化教育投入渠道, 优化高等教育投入的结构, 建立健全综合配套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教育经费
参考文献
[1]金云美, 何福平.高等教育投入结构问题[J].会计之友, 2010, (5) .
[2]岳凤霞, 张益禄.深化中国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4) .
河北高等教育 篇9
目前,我省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人才和异质性人才,高等教育人才的文凭与知识更多体现的是信号作用,没有实际创新效应,教育的整体社会收益率不高。实现创新型河北需要以创新广度和创新深度作为基础,需要建立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社会结构,创新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共同努力。本文提出了完整的创新过程,即实践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企业是进行创新实践的场所,政府则要提供保证创新实践的互动与交换的契约,而高等教育是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来源,从而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创新型社会与河北省高等教育互动发展实施方案。
一、创新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以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在国际学术界被称之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创新。构建创新型国家,既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规律,又要紧密结合国情和国家战略需求,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要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夯实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把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点与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基地,确定若干人才培养重点领域和方向,抓住一些关键领域技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切实提高国家竞争力。
二、高等教育在创新型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高等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供给机构,高等教育改革的脉搏与时代和市场变迁的脉搏一起跳动,大学的使命代表着时代的使命。因此,首先必须明确高等教育在创新型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大学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而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只有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抓住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尽管目前我国在教育手段上增加了多媒体的运用,但高校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少弊端,高等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缺乏;而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制、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创新型人才,在我国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尤为紧缺。因此,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学生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国际化视野渗透到高等教育之中,着力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体现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对国际格局变化,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使命。
三、创新型社会与河北省高等教育互动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国家的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关键在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这些个“关键”决定了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的创新型大学是贯彻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我们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创新型大学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创新型大学能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真正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支撑。具体来讲:
1、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独立人格的创造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它是一种全新型教育。因此,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破除传统的人才观,树立创新人才观。并在高校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建立新的人才观,把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思想基础,并使之成为高校师生的自觉要求。
2、创新高等教育课程与管理体制
大学是学者自我管理、以自由为基本价值的一种组织。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时,奠定了“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并成为世界各大学所遵循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准则。教育创新是一项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诸多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人文教育薄弱等问题,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必须按照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探索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运行机制,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与此同时,高校还应改革课程内容,变“满堂灌”为“启发式”,切实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扩大内需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创新”已成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保持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经济已经从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社会转向以广义创新为核心的知识创造社会,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我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高等教育创新要从企业、学校、政府机构三方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出发,实现创新由大学向产业的技术转移,以新型的创新人才奠定构筑长期的产业竞争力,将原本相互隔离的学校、企业及相关机构间的知识体系结合成利益共享的“知识供应链”,使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有机结合,推动河北省发展为创新型强省。
社会与河北省高等教育互动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203177)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程静.地方院校经济学教学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1(31).
[2]陈建军.以创新撬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河北高等教育 篇10
“盟”即强弱结盟, 原则是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互动发展。“并”是将难以为继的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实质性合并, 以强并弱, 资源重组, 合并之后是一套领导班子、一套文化、两个校区, 目前邯郸市有10多所学校沿用这种模式。所谓“增”, 是增扩优质教育资源, “切”和“扶”是指将重点高中计划内招生部分拿出70%的指标分配到每个初中, 再从中拿出7%分配到薄弱初中, 以推动均衡发展。这个措施实行之后, 分配到薄弱初中的中招指标, 最高可以照顾50分, 这样有的学生可能在优质初中考不上重点高中, 在薄弱初中却可以考上, 推动了教育公平和均衡。”
“强”是强化学校的文化建设, “训”是强化教师培训, 邯郸市这几年在教师培训上花了很大功夫, 请国家级名师、专家去邯郸讲课, 派校长、老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外出学习交流等。
“改”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邯郸市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到教育理念、校长、教师、学生、课程、评价等方方面面。从今年起邯郸市要把学生的教辅材料全部取消, 要求老师每一堂课都要上精品课, 去掉一些无效和重复的作业, 让学生学到精品内容。”最后一个字是“投”, 即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河北高等教育 篇11
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是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在省委统一安排部署下进行的。魏四海同志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抓住了修身做人的根本、划定了为官用权的红线、切中了干事创业的要害,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一以贯之抓作风、驰而不息改作风的坚定决心。局(馆)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深化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局党组的具体安排上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落实好这项重大政治任务。
为做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魏四海同志重点围绕“忠诚、自律、实干、责任”这四个关键词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忠诚,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首先要对党忠诚,始终拥护党热爱党、遵守党的章程、践行党的宗旨、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形象。其次要对党的事业忠诚,具体到档案工作者而言,就是要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全身心投入建设档案强省新的奋斗征程中。再次要对人民忠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自律。一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要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我修养。要通过不断反省自己,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敢于修正错误。二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即权力行使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权力行使的最终目的是要保障人民的利益。要做到廉洁从政,自身干净,时刻提醒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实干。首先要肯干,牢固树立“为官不为平生耻”的思想,始终怀着一种对工作、对事业的无限热忱,干出一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人民的政绩。其次要敢干,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正视困难、敢于接受挑战,敢想他人未曾想,敢谋他人未曾谋,敢干他人未曾干。再次要会干,增强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摸实情、出实招,干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责任。一是党员责任,要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二是干部责任,要更多地站在全省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对于局党组已经敲定的项目、议定的工作、确定的目标,要一以贯之,一鼓作气,一抓到底。
河北高等教育 篇12
以河北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为调研基础, 结合河北省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河北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首先开展文献研究,然后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研究方法,对近三届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调研和实地考察。共发放问卷828份,回收有效问卷679份,有效率为82%。样本中男生占48.66%,女生占50.71%(数据缺失值占0.63%),符合随机抽样的原则;样本中有在校期间创业经历的占23.71%;没有创业经历的占76.83%,基本符合目前实际状况。运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问卷Cronbachα系数0.750,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为0.759,问卷设计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力求真实客观地反馈调查结果。
二、调研信息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状态分析
(1)样本中创业意愿强烈者占28.87%;想过进行创业者占69.14%;根本不想创业的占1.99%。在高校毕业生心目中,创业已不再是难以企及的事情,但是受传统观念以及客观条件的束缚,大部分毕业生仍停留在创业想法的层面上,并没有较为强烈的创业愿望。
(2)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对最佳创业时机的选择有所不同。77.2%的学生倾向于毕业后一段时间创业。在校期间创业与毕业后马上创业的比例分别为12%和10.8%,比较接近。
一般认为,创业应该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进行,在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完成学业是基本要求。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校期间就开始创业的学生有成功有失败,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敢于尝试, 多数把自主创业当做人生追求的梦想,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但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中间都有一些学生毕业时选择先就业。毕业后马上就开始创业的学生,多是在校期间参加过创业实践活动,有一些积累,创业愿望非常强烈的毕业生,且多数由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项目转为正式创业。正如数据所反映,绝大多数有创业愿望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刚刚步入社会,在现有工作平台中积累经验与人脉,对将来成功创业至关重要。
(3)毕业生选择创业的首要目的,排在第一位的是实现自我价值,选择频次占到41.13%;其次是积累社会经验,占到33.89%;以积累财富为创业首要目的的选择频次占23.88%。可见,大学生创业尚处于理想化状态。毋庸置疑,创业目标应该是以积累财富为主导,因为任何一次创业的成功都是以利润为先导的。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占比例较大,说明大学生创业目标含糊并且缺乏务实精神,毕业生创业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生存方式的选择。从管理学角度讲,人只有先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后才能提及到发展的需求以及价值的实现,所以这种观念占主流只能说明大学毕业生并没有认清创业的实质意义。这个结果也正好对为什么“想过创业的毕业生占高比例,而具有强烈创业愿望的毕业生占少数”作出解释,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有强烈的创业要求。
(4)创业想法来源对于成功创业有较大影响。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想法有71.07%大部分来源于个人意愿,而且这一指标占有绝对优势。家庭影响、学校教育、政府引导所占比例较低,并呈现出依次下降的趋势。创业的想法多来自于个人意愿,必然带来强烈的主观性。这说明,毕业生对创业的认识尚不透彻,引导大学生创业的客观环境不佳,学校和家庭的创业教育缺失,政府引导政策尚缺少科学性。
(5)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领域方面具有多样性, 多数率性而为。创业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人数占46.90%;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和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领域的比例相当,分别占24.20%和20.57%;选择当前热门领域(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占8.42%。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常会将兴趣摆在第一位,所以创业时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按照霍兰德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创业会充满快乐和激情,有利于不断创新,也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讲从象牙塔迈向社会,一缺经营经验,二缺资金和市场人脉,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起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同时,发挥专业所长学以致用,乃大学生创业区别于其他群体创业的最大特点。这两项的选择比例相当,占据了一定份额, 说明高校毕业生在创业领域选择上并非单纯率性而为。对现今热门创业领域的选择比例较低,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创业越来越走向实际。
(二)高校毕业生创业准备意识分析
(1)在对创业准备意识的考察方面,我们首先“对于扶持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对于相关政策“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占7.39%,“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占21.55%, “知道一点”的占49.65%,“一点也不清楚”的有21.41%。这个结果至少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二是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扶助缺乏针对性,还不能较好解决学生创业的实际问题。其次,我们设计了“毕业生最希望政府提供的创业扶持措施”选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在所列6个具体选项中的选择并无显著差别,“其他支持措施”选择比例极低,且并未提出具体意见(见图1),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在毕业时面对创业选择的茫然。
(2)近年来为扶持毕业生创业,各级政府、高校举办了不同规格的培训活动,我们认为参加创业培训是创业准备的重要环节。但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对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或讲座了解情况不容乐观。统计结果显示,53.56%的毕业学生没有参加过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或讲座;28.79%的学生听说过,但没有参加过;仅有17.65%的毕业学生参加过培训。这表明,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或讲座尚未对大学生产生足够吸引力。这里面固然有宣传不到位、形式单一、培训机制有待改进等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以及大学生对创业准备的认识上有待提高等问题。
(3)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的目的在各选项上分布比较均衡(见图2),但更多的倾向于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创业做准备,分别占到了62.76% 和58.93%,这就说明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侧重于自身创业能力的提升。
但在创业培训对于自身的帮助选项上,50.3% 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对自身的帮助作用一般;13.1%的人认为作用不大;3.2%的人认为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只有33.4%的人认为创业培训对自身的作用很大。这说明当前的创业培训不完善、存在问题,需要从内容、师资和培训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
(三)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状态分析
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状态的调研,主要从对创业环境认识、创业遇挫后态度、创业中最大难题解决、创业资金短缺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对创业环境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反应创业者善用资源、借力发展以及自我调整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调查统计发现, 创业毕业生中有50.30%认为所在城市创业气氛较好, 对自己创业有益;有29.82%认为所在城市社会气氛不利于创业;认为所在城市政府扶持政策完善到位的有23.82%,认为所在城市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的有30.89%。调研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积极乐观,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处在抱怨情绪中。
与创业环境评价相关的问题是在创业中遇到重大困难和挫折时的态度,统计数据表明87.6%的人在遇到重大困难和挫折时会选择放弃创业,这说明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预期不够乐观,抗挫折能力有待加强,同时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高校创业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经验不足是高校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56.19%的被调查者选此选项,之后依次是资金不足(43.35%)、没有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12.84%)、缺乏场地(6.2%)和其它(2.34%)。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增加创业实践教学和培训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创业发展规划教育。
(3)创业过程中发现资金不足时(见图3), 35.48%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首选申请小额贷款,这反映了创业者对小额贷款政策的期待。但调查中也发现,创业者申请小额贷款的政策在操作层面落实得还不够好,存在权责不分推诿扯皮现象。资金是创业的保证,毕业生创业者在融资方面渠道不宽, 办法不多。一些创业者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财务运营还靠经验和原始方法,这也成为制约新创办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四)毕业生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识与评价分析
(1)毕业生最期待的高校创业教育举措,依次为“创建创业园区,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支持” (占54.37%)、提供创业指导(占47.53%)、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占37.84%)、提供资金支持(占34.44%)。应该说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还是有很多的期待,渴望在大学期间接受初步的创业教育,特别是得到创业实践培训的期望相当强烈。
(2)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佳创业教育方式为“组织课外创业活动和创业竞赛”,选择比例占到58.32%,遥遥领先于其它选项。其次是专题讲座 (22.30%)、开设选修课(16.56%),也有10.04%的毕业生认为将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非常有必要。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应组织课外创业活动和创业竞赛,这体现出学生并不满足于纸上谈兵,希望能亲身体验,增加自己的创业经验和实战技能。
(3)毕业生认为走出校门前应该为创业所做的准备主要包括:接受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占37.55%) 、参加与创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 占33.34%)、了解有关创业扶持政策(占26.59%)、阅读创业方面书籍(占18.37%)、访谈创业型企业家(占17.33%)及其他想法(占1.36%)。接受创业培训、参与创业实践已成为大学生的主流选择。
(4)高校毕业生开始创业时首选的咨询对象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创业成功人士等等。其中首选咨询对象是创业成功人士者最多,占42.92%;其次是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占27.29%;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就业主管部门的首选比例分别为15.92%和13.76%。创业有风险,面对风险初涉创业者最需要的依然是创业成功者的经验和专业化的指导。
三、小结
【河北高等教育】推荐阅读:
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10-29
关于《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填写说明10-07
河北省教育系统08-25
转发河北省教育厅06-07
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08-27
河北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评估10-11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中等学历层次07-06
河北省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08-12
河北2022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个人心得09-07
河北重点高中违规办复读班 教育厅不表态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