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经济发展

2024-09-27

南非经济发展(共12篇)

南非经济发展 篇1

1998年法国世界杯,法国GDP在这一年内增长了4%;2002年韩日世界杯,韩国直接收益40亿美元;2006年德国世界杯,德国直接收益达47亿美元。因此,当2010年南非世界杯在6月11日点燃战火时,人们同样会预测作为东道主的南非一定能赚得盆满钵盈。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由于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南非能否像以前的主办国那样走上连年的好运还是个问号。

发展与展示的良机

现代化的机场、宏伟的体育场、宽阔的高速公路、国际水准的酒店……被称为“彩虹之国”的南非在过去6年中为举办一届完美的世界杯足球赛不惜慷慨撒下真金白银,并换来了如今令人耳目一新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资料显示,南非为世界杯的总投资达到了43亿美元,其中有近30亿用于硬件设施改造,超过了历年世界杯举办国的投资之最。

投资拉动经济的铁律在南非必然得到体现。专家估计,2010年,南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约6.7亿美元,尤其是在大规模的投资刺激下,许多新的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据南非财政部统计,从2007年到2010年,世界杯的相关工程共创造了13万个就业机会,而且今后两年还将为南非创造1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当然,世界杯对经济的直接拉动并不只体现在投资效应方面,还表现在门票收入、旅游观光收入等消费的推动力上。专家做过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一届成功的世界杯往往会给举办国GDP带来0.1%至0.5%的增长。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南非GDP增长达4.6%,不仅扭转了去年负增长的局面,而且增速大大超过预期,其中世界杯因素不容忽视。不仅如此,据全球知名的组织均富国际会计师行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世界杯将为南非GDP的增长贡献0.5个百分点。无独有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预测,2010年南非经济增长率将达3%,其中,世界杯将会给南非经济带来0.5%的增长。

实际上,世界杯对南非经济的促进与拉动更多地表现在间接和长远收益之上。一方面,南非作为第一个举办足球世界杯的非洲国家,无疑可以借世界杯尽情地展示自己,从而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南非为世界杯新建和改建的基础设施将大大改善和优化本国的商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IMF预计,未来两三年南非经济将保持4.5%的高速增长。甚至有分析推断,被视为“视窗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之一的南非在未来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28倍。

相关行业大受裨益

除了宏观数据之外,世界杯对南非经济的带动效应将主要从行业收入及其赢利程度上表现出来,尤其是一些与世界杯关联性较强的产业表现特别明显。

旅游行业可以说是世界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资料显示,2009年南非境外游客将近1000万人,同比增长3.6%,全年旅游业收入达到270亿美元,世界杯的旅游效应初步显现。更重要的是,世界杯期间全球约有260亿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看比赛,这是向世界推广南非旅游观光的绝佳机会,世界杯对南非旅游业的后续影响将在未来3年逐渐显现出来。据南非世界杯组委会(LOC)预计,今年夏季以及随后两年内,赴南非旅游的外国游客将新增200万,世界杯将给南非旅游业带来31亿美元的收益。

旅游业的兴盛带动了零售、酒店餐饮等行业步入快车道。数据表明,2009年,境外游客在南非的消费额达到10.8亿美元,同比增长7%。尽管今年世界杯期间的境外游客可能只有37.3万人,但均富国际会计师行的报告显示,这些冲着世界杯而来的球迷将在南非停留更长的时间,即国际游客平均将在南非待18天,他们的平均花费为410美元。如果再加上南非本国的75万居民观看比赛,零售与酒店餐饮业的进账定然呈上升趋势。

南非久负盛名的葡萄酒也会在世界杯的刺激下受到更多的宠爱。来自南非葡萄酒行业的资料表明,该行业已准备在一个月的世界杯赛期间举行烧烤美食节,以促进葡萄酒的销售,预计来南非看球的数十万球迷将消费大量的南非葡萄酒。同时,南非葡萄酒行业预测,世界杯将刺激南非葡萄酒向欧美市场的出口,仅2010年,南非葡萄酒出口将因世界杯的推动而增长10%至15%。

南非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将通过世界杯得到彰显,并可能成为外资热捧和追逐的对象。南非资源丰富,铂金占世界的90%、锰占80%、铬占73%、黄金占41%,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许多资源开发困难。而世界杯之后,南非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资源的投资价值得到再发现,加之南非优良的交通设施和发达的资本市场(四家南非银行被列入全球金融机构500强、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是非洲最大也是世界第15大的证券交易所),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南非资源投资市场。

期望值不能过高

举办世界杯对于南非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盛事,同时南非政府和国民也对世界杯拉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充满了许多美好的期待。但种种迹象表明,世界杯给南非带来的经济增长可能并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高。据路透社最近向22位知名经济学家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世界杯只会拉动南非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其对南非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难以达到南非申办成功时所预期的效果。无独有偶,华盛顿布鲁克林研究所的分析报告也指出,世界杯对南非经济的刺激作用不会像人们期望的那么高。

收益与投入的巨大反差是南非政府必须面对的残酷结果。资料表明,与南非最初对世界杯的3亿美元投资预算相比,目前世界杯的实际投入已经超过10倍之多,相当于南非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72%,而且所有的投入都来自于公共财政。问题关键在于,南非世界杯组委会(LOC)原计划通过世界杯的主要收入——门票销售来填补前期投入成本黑洞的希望将要落空。一方面,南非以外的非洲球迷只买了3.7万张球票。同时,尽管针对南非国内球迷的票价已是近几届世界杯的最低水平,但作为球迷主力军——当地黑人居民由于每月平均工资只有1620兰特(约222美元),购买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即便是根据FIFA与南非官方达成的协议,球场所在城市或球场所有者可以以球场租金的形式取得10%的票务收入,但这笔收入相对于投入而言也是杯水车薪。如世界杯主体育场绿地球场总投资为6.16亿美元,该球场的票务净收入大约为5.06亿美元,其10%仅仅为0.5亿美元,还不及投入的十分之一。巨大的亏空既加大了南非财政资金回笼的难度,同时削弱了政府持续投资的能力。

最具世界杯效应的旅游业可能比原来的预期要差许多。由于全球经济还没有从金融危机中彻底摆脱出来,加之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出于对南非治安的担心和恐惧,外来球迷和旅游者都将大大减少。据LOC预计,世界杯期间来南非的国际游客只有37万人左右,比当初设想的45万至50万的结果相差甚远。必须指出,由于旅游业是南非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和重要经济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就业人数120万。如果旅游业得不到世界杯的实质性推动,南非经济受惠于世界杯的程度必会大打折扣。

国际足联为保证自己的商业利益而制定的限制性政策对南非收入形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据悉,南非世界杯仅电视转播授权费和特许赞助费就高达32亿美元,从而使本次世界杯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一届世界杯。可惜的是,如此巨大的财富蛋糕不属于南非而归属于国际足联。与过去完全不同,这次FIFA买下了2010与南非国旗相组合的商标权益,以致过去人们熟知的“Worldcup”“WCFootball”加上主办国名称的字样都被FIFA收入囊中。因此,如果没有授权,南非本土经营者经营买卖纪念品都属非法。同时,FIFA将比赛期间体育场周边多达800码的区域设为商业禁区,南非普通民众很难在球场附近做些小买卖。不仅如此,对于世界杯期间酒店所得收入,国际足联还要提走30%的利润。如此繁多的限制和盘剥,南非政府和民众自然很难享受到世界杯的真实收益。

南非经济发展 篇2

南非秘境,只在小众地区,方才可见一斑。小卡鲁地区——南非最独特、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有呆萌的鸵鸟在专门的鸵鸟农场里昂首阔步,有可爱的猫鼬成群出没,还有曲折神秘的地下岩洞在等待着勇敢之士前来探索。踏入小卡鲁地区,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小卡鲁地区的奥茨颂是世界鸵鸟之都,气候干燥,一座座鸵鸟农场矗立在苍茫的大地上。在这里,你有无数机会可以和鸵鸟零距离接触,同它们长着长长睫毛的大眼睛安静地对视,可以让这些神奇的动物伸出长长的脖子,从你摊开的掌心中直接啄食饲料。你可以在一旁观看专业骑师骑着这些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鸟类一路疾驰,并为他们呐喊助威,也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己也骑上去试试。另外,根据来访者不同的体重情况,你还可能有机会站在鸵鸟蛋上——别担心,鸵鸟蛋的外壳非常坚韧,一般来说承受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完全没有问题,蛋碎的可怕状况并不会出现。

除此之外,在奥茨颂,你还可以尽情享用精心烹制的鸵鸟肉和鸵鸟蛋,那里还有精巧绝伦的鸵鸟蛋工艺品和装饰品供你购买或者欣赏。

还记得因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一炮走红的猫鼬吗?在南非的小卡鲁地区也每天都在上演着猫鼬们的奇幻之旅——而想要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生命,你需要的只是在黎明时分早早起床、在草原上等待几个小时,以及一颗热爱小动物的心和一点点的耐心。

猫鼬又叫做狐獴,它们讨厌寒冷,所以只会在阳光照到它们洞穴上的时候出现。到了那个时候,你那经验丰富的向导已经在周围的草原上侦查了好一会儿了,而你也已经坐在摆在距离它们洞口不远处的折叠椅上等待有一阵了,正准备在它们的自然栖息环境中窥探它们那有趣的生活。过了一会儿,就可以看到一只小鼻子从附近的一个洞穴里探出来,然后出现一张毛茸茸的小脸,然后是一整只好奇的猫鼬。事实上,一开始的时候只会有一只猫鼬作为“哨兵”出现。它会面对着太阳,前肢放在身体两侧,让暖洋洋的阳光照在它的小肚子上。你可以看到它的脑袋转来转去,黑溜溜的眼睛不停地左顾右盼。它会仔细研究不远处的人类,然后看看周围的草丛,看看天空,警惕着它们的天敌——猛禽们的出现。过一会儿,它会发出一种颇有规律的欢快的叫声,这样它的小伙伴们就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它们会一排一排地迎着太阳站着,兴趣盎然地晒着太阳,让阳光温暖它们的小身体。

当前南非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篇3

一、本世纪初以来南非经济进入较快增长周期,但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减弱

(一)21世纪以来南非经济快速增长

自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以来,南非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1994—2000年经济平稳增长,2002—2007年则进入较快增长周期,GDP年均增速为4.78%。其中,制造业和采矿业是南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2—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1.1%和8.31%;金融、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南非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南非矿产资源丰富,在非洲地区范围内制造业水平较为发达,因此,南非的主要出口以煤炭、金矿、铁矿、钻石珠宝以及机械和车辆类产品(主要是出口到非洲地区)为主,此外,南非大量进口石油和石化产品,以及高附加值的机械和电子类产品,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印度的贸易联系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高失业率、不平等和贫困是南非长期面临的问题。2003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失业率有所下降,但2007年仍高达23%;黑人的失业率高达28%;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另外,随着2002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南非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高于7%。

(二)南非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实现复苏,但2012年以来增长势头明显减弱

南非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短暂衰退后实现复苏。2008年第四季度南非经济增速下降,2009年南非经济下滑1.5%,2010和2011年经济开始复苏,增速分别为3.1%和3.6%。2012年以来,南非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受欧债危机和国内工人罢工事件的影响,2012年经济增速降为2.5%。

2013年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一是经济增速大幅放缓。2013年第三季度经济仅增长0.7%,为危机后经济复苏以来最低值,全年经济增长仅1.9%。二是通胀压力较大。全年CPI变动率为5.7%,仅略低于央行6%的警戒线。三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劳资矛盾激化,罢工事件频发,2013年南非失业率为24%。其中,15—24岁和25—35岁上的青年人失业率分别高达48.9%和28.3%。四是兰特急剧贬值。与年初相比,贬值幅度高达18%。五是经常账户逆差和财政赤字扩大。2013年贸易逆差较2012年增长98%。南非由于危机后实行反周期的财政扩张政策,2009年年开始由盈余转为赤字,2013年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5.4%。六是资本市场大幅波动,2011和2012年外国对南非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净购买额分别为248和852亿兰特,2013年降为13.29亿兰特。由于经济结构性矛盾和脆弱性凸显,南非与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土耳其成为公认的“脆弱五国”(“Fragile Five”)。

二、对当前南非经济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分析

南非经济形势的恶化,与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资本大量流入、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美国宣布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后国际资本流向逆转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陷入衰退,尤其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经济负增长,为促进经济复苏,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国家在受到短暂冲击后,经济呈现出复苏迹象,金融市场也相比较发达国家较为稳定。国际资本在此情况下大量流入包括南非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投资于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前文已讲到,2009年以来国际资本对南非股票和债券的净购入额持续增加,导致南非对外债务急剧上升。

(二)信贷繁荣和经济较快增长背后的结构性矛盾持续

在外需减少造成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南非采取反周期的经济政策,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银行机构对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贷款大幅增加。

一是经济增长的同时风险资本价值上升过快。国内外充裕的资本进入市场,不同程度带来投资、消费和进口需求的增长,但由于出口减缓,矿业、制造业等部门的投资受到影响,容易造成风险资本价值的上升过快。2010年和2011年南非经济增长3%以上,同时股票市场价格涨幅较大,明显高于美国和除土耳其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

二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导致局部领域矛盾激化。电力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足、初等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不足造成的劳动力技能不能适应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50%,这些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收入在不同群体间分配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局部领域矛盾的激化。

三是出口结构单一和进口需求刚性带来经常账户赤字急剧扩大。南非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出口结构以铂族类金属和钻石为主,而进口以石油、石化产品和高附加值的机械类为主,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带来经常账户赤字的不断扩大,导致本币的贬值压力,本币的贬值在出口需求增加有限而石油和机械电子产品进口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又加剧了经常账户赤字的扩大。

(三)国际资本流动环境的变化和资本流出迹象的出现

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好转,美联储2013年12月宣布保持低利率政策不变、减少证券的购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收紧的启动,以及美元升值的预期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情绪,造成了投资者对包括南非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的投资兴趣降低,从而引发了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出新兴市场国家。2013年第四季度南非已出现了资本流动逆转的迹象,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账户下证券资本的净流入显著减缓,2014年以来出现净资本流出。

(四)国内经济结构问题凸显背景下,经济面临负反馈的风险

资本市场的变化,影响产业的投资信心、产能利用率,还包括国内结构性问题,如家庭负债、政府负债、经常账户赤字。

第一,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南非的国内私人消费需求是GDP的主要构成,由于经济增长信心的变化,国内对家庭的信贷增速下降,加之,南非储蓄率较低,国内储蓄总值/GDP不足15%,家庭债务/可支配收入高达70%以上,另外,劳资矛盾激化情况下,生产性投资受到影响。这些都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制约因素。

第二,通胀压力上升。资本流出使得经常账户赤字较大南非兰特本币急剧贬值,通胀压力加大。为控制通胀,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但这无疑加大了资金成本。

第三,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国债收益率趋于上升。2013年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5.4%,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013年11月份以来呈现出上升态势。

第四,经济低速增长背景下收入差距扩大和高失业率导致矛盾激化。2014年金属制造协会工人号召罢工抗议《就业促进税收法案》,其原因是他们认为资本家实际上从法案中受益更多,而就业市场没有好转。基于罢工形势的恶化及其造成的生产损失,部分外国资本计划撤出其在南非的矿产业投资,将会导致就业人数的减少,失业问题趋于严重。

总体上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入和国内信贷的繁荣是不可持续,国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没有显现出矛盾,而是在发达国家资本流行性大幅扩张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信贷繁荣的同时,延迟了结构性问题的改革,使得发达国家资金收紧时,由于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凸显和局部领域矛盾的激化,使得国内经济面临较大风险。

三、南非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进入2014年以来,南非经济增长势头较好,1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上涨2.5%,其中,石油和化工业、钢铁、非有色金属产品和机械业增长较快,由于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1—2月份贸易逆差同比略有下降,尤其是2月份由于对非洲地区的顺差增加,而对其他地区的逆差减少,出现小额的顺差。但是,南非仍然面临严峻形势。

首先,本币贬值,通胀压力再度加大。2月份1美元兑换的兰特达到2003年以来最高值,1月和2月CPI变动率分别为5.8%和5.9%,2月份环比上涨1.1%,从物价上涨的因素看,主要是食品、原油和健康保险价格的大幅上涨。南非中央储蓄银行(简称南非央行)已于1月份改变从2012年以来基准利率5%的水平,提高0.5个百分点至5.5%。

其次,工人罢工事件不断,南非矿业与建筑工人协会于1月23日发起对全球三大铂族金属生产商的罢工,持续至4月份,而3月份金属制造工会又发起全国联合罢工,抗议《就业促进税收法案》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第三,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由于南非的汇率灵活,资本账户的开放,因此,资本市场的变动,会造成汇率的大幅波动。在2013年出现非居民的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入和流出大幅下降的背景下,2014年1月份出现306亿兰特的资本净流出。

目前看,南非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不排除局部领域矛盾激化导致经济形势严重恶化的可能,但总体上将保持低速增长。具体来看:一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可能带来资本的流出,保持原先的资本融资规模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南非金融行业采纳了《巴塞尔协议3》,基于全球流动性在短期内迅速收紧的可能性不大,南非金融市场短期内出现崩溃的可能性较小。二是面临通胀压力加大和经济增长减速的压力将持续。南非的进出口结构将导致经常账户逆差的持续,货币贬值、进口成本增加必然带来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带来通胀压力。在出口需求疲软、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动力较弱的情况下,经济预计在一段时期内保持较低速增长。但需求端形成的物价上涨压力较小,CPI预计将基本保持在南非央行警戒线以下。三是不排除局部领域的矛盾激化导致经济恶性循环的出现。由劳资矛盾激化或其他局部领域矛盾的激化导致经济增速的下降,又加速资本的外流和货币贬值,并通过投资信心不足、信贷收紧和政府融资成本提高等,使得上述问题趋于恶化,形成“资金流出—汇率贬值—经济下滑—局部矛盾激化”的负反馈,从而使得经济增长形势严重恶化。四是南非长期存在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不足、初等教育普及率低、失业率高、贫富差距大等问题,成为南非经济社会转型阶段的政策重点,另外,加强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国家的经济联系,从而增强南非制造业和金融中心地位,将构成未来支撑南非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据南非央行估计,2014年和2015年经济增速为2.3%和2.7%,略高于2013年0.9%的增速。

浅析南非体育发展民族团结的变化 篇4

南非政府近年来积极申办赛事的第三条基本原理, 在民族身份上做文章, 寻求政治和解, 将体育作为团结人民的有效手段。南非成功举办1995年世界杯橄榄球赛, 以及前任总统曼德拉总统的影响力成为结束种族隔离后的南非在体育赛事活动中的一个象征性特点, 这些不可争议的事实通常被南非用来申办重大体育赛事以此来实现国家目标。历史上, 体育在存在种族隔离的南非中也扮演过重要角色。首先, 体育对种族和文化有特定的界定, 因此便成为南非种族隔离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 随着种族隔离问题受到国际舞台的关注比如说联合国以及奥委会, 体育成为在国家党领导下的南非政府同反种族隔离运动 (包括一些军事力量) 之间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体育要在南非社会中扮演一个不确定的角色, 既为那些失业的人们提供就业机会, 又为执政当局提供社会正义, 体育所提倡的健康美和体育美受到一些社会组织比如说教会这样自认为具有意识优越性的机构所鼓励和宣传。对于大多数黑人来说, 体育也是民间组织和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力量。考虑到这一点, 可以说同等地发展黑人体育机构、白人体育机构、有色人种体育机构以及印第安人体育机构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南非社会的种族分裂, 而且还使得这种分裂更加根深蒂固。

因为体育具有社会属性, 因此要理解为什么体育在结束种族隔离后的南非已经变成了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便很容易了。这种纽带联系呈现出多种形式, 通过系统化的努力来使体育机构合理化以及将分散的体育机构合并, 或者通过一项明确的政策视体育为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因素。基于后一观点, 南非采取了一项重要的措施利用各种资源在不同层次的教育来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为政府提供了另一种途径来促进政府间的协调, 虽然这种途径并不那么有效。最初体育中出现了各种不间断的种族歧视的声音, 后来发现在高层次的体育机构中, 体育是解决这些问题有效的显著的途径。例如, 在申办2004年奥运会中, 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声音, 来自申办发起者、南非白种商人、由拉姆萨米领导的南非国家奥委会的支持者, 以及怀疑阿克曼领导的合法性反对种族隔离的前任领导人。在相互争辩后, 最后申办活动被拥有更多支持者的领导团体承担, 这就导致在申办这一重要过程中原来承担申办活动的委员会被取代了。类似的, 2006年和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举办权的申办如此欢迎得到民众支持归因于足球这项体育运动自身的宣传, 这项运动仍然是代表了黑人的身份认同中最基本的因素, 同时这项运动还被认为是种族区分的一种象征。此外, 尽管南非2003年的世界杯板球赛举办的还相对成功, 但是该体育赛事还是被落下了政治的印记, 在小组赛中英国队拒绝与津巴布韦比赛。许多观察员 (包括津巴布韦总统) 认为这就是一种种族歧视。回到南非, 南非总统就未能取得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举办权一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认为这是一种“种族隔离全球化”, 该观点给南非带来了负面影响。

2、结语

以上观点指出了南非政府通过利用重大赛事实现自己目标的难处, 将重大赛事作为主要政治工具会带来政治风险, 尤其是在国际舞台这样的环境中。南非将国内目标延伸到国际舞台中去已经成为南非参与重大体育赛事的一个主要特点。将国内政治目标和国际政治目标联系在一块成为南非在申办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重要标志。一方面这是源于南非在国际上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在非洲大陆上实施的外交政策, 南非自认为自己是非洲大陆的管理人。这种想法有利有弊, 有弊是指这可能会给该国的国际关系带来麻烦。

参考文献

[1]黄璐.NBA停摆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 28 (1) :1-5.

[2]周小英.论国际奥委会的法律地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 28 (1) :20-22.

[3]黄璐.《体育政治经济学》评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1, 27 (5) :22-24.

南非充填考察报告 篇5

2011年3月19日至4月2日,根据中国厂商矿山研究院的统一安排,我公司工程技术中心胡继华、采矿场刘乾勇出席了哎南非召开的2011年第十二届国际充填大会,本次大会由

等加,中国代表团有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长沙矿山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西北设计院、中南大学、吉林吉镍有限公司、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新疆……公司等共计十余家大专院校、研究(设计)院以及矿山企业的34名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由中国……杨联文任领队,长沙矿山研究院院长周爱民任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蔡四全教授等2人单独组团参加大会。

第十二届国际充填大会的行程安排为:3月21日会议报到、3月22日—23日在南非开普敦维多利亚港……宾馆进行大会交流,3月25日到南非约翰内斯堡……矿、……矿和……矿进行下井参考考察,3月26日—31日到南非约翰内斯堡黄金矿太阳城、阿联酋迪拜、阿布扎比等地进行参观游览。会议期间,长沙矿山研究院还多次组织中国代表团与会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分别介绍参会及下井参观考察的感受,学习讨论国外矿山在充填、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部分国内矿山也就各自企业的特点进行了交流学习。

从大会交流和下井参加考察的情况来看,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充填采矿法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矿山采矿方法的首选。

一、目前国际上矿山充填工作在向做大、做实、做细、做精、工艺化、精细化等方面发展。

1、做大做实就是各个矿山根据各自矿山的特点,不断完善各自的充填系统,如有的矿山不仅有地表充填系统,还有井下充填系统;井下充填站不仅有1个,还有3—4个井下充填站,如南非的……矿山,这些矿山能根据各自矿体赋存情况和分布情况,在井下选择合适的地方施工井下充填站,确保各充填系统合理布局,地表充填站与井下充填站既独立又互有联系,地表充填站不仅可以单独对井下采空区进行充填,又可以向各自充填站输送尾矿;井下各充填站则根据各自的位置情况既可以单独也可以联合对井下采空区进行充填。

做大做实好反映在对矿山前期超大采空区的治理上,如马鞍山研究院在白象山超大采空区的治理方面

2、做细做精主要是充填系统不仅承担正常的采空区充填工作,而且还是用尾砂库、地表塌陷区、巷道支护、采空区接顶等方面。在尾砂库及地表塌陷区治理方面,……国……矿山就是利用可移动的简易充填系统,在现在取砂、现场制备、现场充填(或浇注)等工艺,在尾砂库现场浇注尾砂档坝或地表塌陷区填充,做到了简单实用高效。充填工艺在巷道支护和采空区接顶等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先利用木支撑,钢梁,钢架支撑形成巷道(或采空区)的外支撑,然后在外支撑内侧固定钢支网,之后用滤布制作成的圆形长筒铺设在靠巷道帮(或冲团体)内,最后用用全尾砂胶结(或全尾砂)将圆形长率不同充满充实,以起到巷道支护和采空区接顶的作用。

3、工艺化、精细化主要体现在充填站的建设上,从大会交流的几个矿山及现场考察的几个矿山的充填系统的建设方面,这些矿山的充填系统在建设前期都能根据各自矿山的特点进行大量的前期试验,以使充填工艺合理有序,适合各自矿山的实际情况;充填站建设过程中注重设备设施安装的整齐划一和美观安全,不论是扶梯制作,管缆进接、弯头走向、防腐刷漆等都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不仅做到了美观简洁,而且做到了直观、实用;充填站建成后不仅能实现手动操作,也做到了可视化自动化操作。

世界杯对南非经济的影响分析 篇6

张才超 孙世明 广州体育学院

1998年法国世界杯,法国GDP在一年内增长了4%;2002年韩日世界杯,韩国获得直接收益40亿美元,为GDP增长贡献0.74%;2006年德国世界杯,德国直接收益达47亿美元,为GDP增长贡献0.2%。因此,当2010年世界杯在6月11日点燃战火时,人们同样会预测作为东道主的南非一定能赚得盆满钵盈。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由于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南非能否像从前的主办国那样走上连年的好运还是个问号。

一、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分析

现代化的机场、宏伟的体育场、宽阔的高速公路、国际水准的酒店……,被称为“彩虹之国”的南非在过去6年中为举办好世界杯足球赛不惜慷慨撒下真金白银,并换来了如今令人耳目一新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资料显示,南非为世界杯的总投资达到了43亿美元,其中有近30亿用于硬件设施改造,超过了历年世界杯举办国的投资之最。南非总统祖马表示,世界杯留给南非的最大财富将体现在日益完善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世界杯让南非道路交通建设大跨步发展。

投资拉动经济的铁律在南非国家身上必然得到体现。专家估计,2010年,南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约6.7亿美元。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南非经济持续增长达9年,这其中就有世界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尤其是在大规模的投资刺激下,许多新的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据南非财政部统计,从2007年到2010年,世界杯的相关工程共创造了13万个就业机会,而且今后两年还将为南非创造1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当然,世界杯对经济的直接拉动并不只表现在投资效应方面,还表现在门票收入、旅游观光收入等消费的推动力上。因此,专家做过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一届成功的世界杯往往会给举办国GDP带来0.1%—0.5%的增长。而最新的数字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南非经济增长达4.6%,不仅扭转了去年负增长的局面,而且增速大大超过预期,其中世界杯因素不容忽视。不仅如此,据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均富会计师行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世界杯将为南非国内生产总值贡献0.5个百分点;无独有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预测,2010年南非经济增长率将达3%,其中,世界杯将会给南非经济带来0.5%的增长。

实际上,世界杯对南非经济的促进与拉动更多地将表现在间接和长远收益之上。一方面,南非作为非洲第一个举办足球世界杯的国家,无疑可以借世界杯尽情地展示自己,从而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南非为世界杯新建和改建的基础设施将大大改善和优化自己的商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IMF预计,未来两三年南非经济将保持4.5%的高速增长。甚至有分析推断,被视为“视窗五国”(VISTA,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之一的南非在未来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28倍。

二、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分析

除了宏观数据之外,世界杯对南非经济的带动效应将主要从行业收入及其赢利程度上表现出来,尤其是一些与世界杯关联性较强的产业特别明显。

旅游行业可以说是世界杯等世界性赛事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杯比赛前往德国的游客数量超过200万人,当年旅游业收入因而增加7%,德国入境旅游在世界杯后也呈现出继续增长的势头,2007年旅游业实现将近10%的增长率。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北京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2009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67亿人次,同比增长14.5%。同样,世界杯对南非旅游业的拉动也显而易见。资料显示,2009年南非境外游客人数将近1000万人,同比增长3.6%,全年旅游业合计收入达到270亿美元,世界杯的旅游效应初步显现。更重要的是,世界杯期间全球约有260亿人次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看比赛,这是向世界推广南非旅游观光的绝佳机会,世界杯对南非旅游业的后续影响将在今后3年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据南非世界杯组委会(LOC)预计,今年夏季以及随后两年内,赴南非旅游的外国游客将新增200万,世界杯将给南非旅游业带来31亿美元的收益。

旅游业的勃发带动了零售、酒店餐饮等行业步入快车道。数据表明,2009年,境外游客在南非的消费额达到10.8亿美元,同比增长7%。尽管今年世界杯期间的境外游客总共可能只有37.3万人,但均富国际的报告显示,这些冲着世界杯而来的球迷将在南非停留更长的时间,即国际游客平均将在南非呆18天,他们的平均花费为410美元。如果再加上南非本国的75万居民观看比赛,零售与酒店餐饮业的进账定然不菲。

作为南非久负盛名的葡萄酒也会在世界杯的刺激下受到更多的宠爱。来自南非葡萄酒行业的资料表明,该行业已准备在一个月的世界杯赛期中举行烧烤美食节,以促进葡萄酒的销售,预计来南非看球的数十万球迷将消费大量的南非葡萄酒。同时,南非葡萄酒行业预测,世界杯将刺激南非葡萄酒向欧美市场的出口,仅2010年,南非葡萄酒出口将因世界杯的推动而增长10%至15%。目前,南非葡萄酒的主要出口市场是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美国等。近几年,中国和俄罗斯也成为南非葡萄酒出口大幅增长的新兴市场。

南非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将通过世界杯得到彰显,并可能成为外资热捧和追逐的对象。南非经济占非洲总量的四分之一,电力生产占非洲总量的三分之二。南非与非洲46个国家的贸易额达1047亿美元。南非资源丰富,铂金占世界的90%、锰占80%、铬占73%、黄金占41%、农产品出口占8%。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许多资源开发有限。而世界杯之后,南非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资源的投资价值得到再发现,加之南非优良的交通设施和发达的资本市场(四家南非银行被列入全球金融机构500强、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是非洲最大也是世界第15大的证券交易所),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南非资源投资市场。

三、影响的深度与范围分析

举办世界杯对于南非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骄傲的盛事,同时南非政府和国民也肯定对世界杯拉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充满了许多美好的期待。但种种迹象表明,世界杯给予南非的赏赐可能并不丰厚。据路透社最近向22位知名经济学家进行调查后得出的折中结论,世界杯只会拉动南非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其对南非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难以达到南非申办成功时所预期的效果。无独有偶,华盛顿布鲁克林研究所的分析报告也指出,世界杯对南非经济的刺激作用不会像人们期望的那么高。

收益与投入的巨大反差是南非政府必须面对的残酷结果。资料表明,与南非最初对世界杯的3亿美元投资预算相比,目前世界杯的实际投入已经超过10倍之多,相当于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1.72%,而且所有的投入都来自于公共财政。问题关键在于,LOC原通过世界杯的主要收入——门票销售来填补前期投入成本黑洞的希望将要落空。一方面,南非以外的非洲球迷只买了3.7万张球票,同时,尽管针对南非国内球迷的票价已是近几届世界杯的最低水平,但作为球迷主力军——当地黑人居民由于每月平均工资只有1620兰特(约222美元),购买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即便是根据FIFA与南非官方达成的协议,球场所在城市或球场所有者可以以球场租金的形式取得10%的票务收入,但这笔收入相对于投入而言也是杯水车薪。如世界杯主体育场绿地球场总投资为6.16亿美元,该球场的票务净收入大约为5.06亿美元,其10%仅仅为0.5亿美元,还不及投入的1/10。如此巨大的亏空既加大了南非财政资金回笼的压力,同时削弱了政府持续投资的能力。

不少前期的计划性收入落空让南非所得的实际收益发生折扣。以世界杯开赛前的各国家队训练地点为例,按照常理不少国家理应在邻近南非的国家备战,但实际却并非如此。资料显示,除澳大利亚、丹麦、巴西和阿根廷等队抵达南非备战外,大多数球队放弃了到非洲备战,而是选择了数千英里之外的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而且云集在这里的球队除了欧洲球队外,还有科特迪瓦、喀麦隆和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队。这种状况使得原来可以进入南非的商业行收入大大减少。

最具世界杯效应的旅游业可能比原来的预期要差许多。由于全球经济还没有从金融危机中彻底摆脱出来,加之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出于对南非当地治安的担心和恐惧,外来球迷和旅游者都将大大减少。据LOC预计,世界杯期间来南非的国际游客只有37万人左右,比当初设想的45万至50万的结果相差甚远。必须指出,由于旅游业是南非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和重要经济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就业人数120万。如果旅游业的得不到世界杯的实质性推动,南非经济受惠于世界杯的程度必会大打折扣。

国际足联为保证自己的商业利益而制定的限制性政策对南非收入形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据悉,南非世界杯仅电视转播授权费和特许赞助费就高达32亿美元,从而使本次世界杯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一届世界杯。可惜的是,如此巨大的财富蛋糕不属于南非而归于国际足联。与过去完全不同,这次FIFA买下了2010与南非国旗相组合的商标权益,以致过去人们熟知的“Worldcup”、“WCFootball”加上主办国名称的字样都被FIFA收入囊中。因此,如果没有授权,南非本土经营者经营买卖纪念品都属非法。同时,FIFA将比赛期间体育场周围多达800码的区域设为商业禁区,南非普通民众很难前去做些小买卖。不仅如此,对于世界杯期间酒店所得收入,国际足联还要提走30%的利润。如此重重的限制和盘剥,南非政府和民众自然很难享受到世界杯的真实收益。

四、“后世界杯时代”的南非经济发展

由于世界杯对南非经济正面影响的有限性,南非政府不应该从世界杯的短期效应中解脱出来,通过自身改革和制度建设来培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首先,继续采取以扩大财政赤字来确保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其基本要求是:适度增加政府支出并保持在可持续的水平上,今后3年,南非政府支出占GDP比率可以稳定在34%的水平上,避免可能突发的经济问题。

其次,放宽外汇管制,以降低商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海外投资不须报储备银行批准的额度;进一步提高南非个人海外投资的许可额度;减少或者废除南非公司将海外盈利汇回国内的份额和制度;适当降低南非国有企业在南非矿业的持股比重,以吸收更过的国际资本。

再次,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战略调整力度。注重开发清洁能源是南非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也是培植经济新的成长动力的关键。为此,要建立可再生能源的市场转化计划,提高对风力发电、垃圾发电、太阳能发电及小型水电等收费价格,以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鼓励企业发展生物柴油,减少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第四,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南非是非洲国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非洲科学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南非应当利用这个优势,优先发展航天工业,增加对生物燃料、生物制药、转基因作物的投入,重点开发与疫苗、生物采矿有关的生物技术研究项目;积极推广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同时可再生能源也可作为南非政府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另个一重点。

第五,调整贸易对象,拓展贸易空间。由于作为南非主要出口对象的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对南非的进口需求减弱,而且未来1-2年内可能不会有大的改观,南非应当主动将出口贸易的重点调整到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身上来,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降低本国进入门槛以强化南非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资料显示,中国因素将是南非出口增长的主动力和支撑点。据南非官方统计,2009年,中国与南非贸易达120多亿美元,中国从2008年的南非第三大贸易伙伴国跃居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南非政府只要措施得力和政策到位,今后必然能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分享到更多的机遇。

[1]吴丹江:《南非经济与市场》[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2]沈青:《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3]陈听雨:《世界杯将促进南非经济第二次飞跃》[N],中国证券报2010年6月12日.

南非经济发展 篇7

将重大体育赛事作为外交工具是最典型的体育外交功能的表现形式。南非将重大体育事件的申办作为外交工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凸显非洲国家身份, 该特点被用于申办各种赛事中, 这种特点也是南非依据其具有竞争力的独特性而申办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是国家试图调节和影响重要国际体育联盟做决定的过程, 尤其是试图将体育事件变为促使国际发展的工具。这被认为是在国际社会中的中等实力国家展现自己的一种有效途径。

南非在申办重大体育赛事使用非洲身份这一策略被认为是相当具有创新性而且对南非政府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政治工具。该策略最初使用在开普敦申办2004年奥运会的时候, 但是真正起作用是在申办世界杯的时候。在申办世界杯的过程中, 南非不断地强调非洲身份, 最抢眼的就是在其宣传口号中声称现在是‘非洲’举办世界杯的时候了, 这个大陆还没有给予过这样的机会。声称现在是非洲举办世界杯的时候这一口号是基于足球的本质, 非洲社会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殖民地体育的起源, 殖民地中体育受到国际化监管等这些复杂的默认的因素来考虑。因此, 南非的申办活动强调国际社会促进公平公正的责任。因此为了所谓的公平公正, 像国际足联这样的国际体育联盟将世界杯的举办权最后授予了非洲国家。通过在整个申办过程中使用这样的口号, 南非申办委员会采用这样一个口号, 表面上看起来是对西方竞争对手的一个挑战 (2006年世界杯申办时最后一轮的对手是英国和德国) 。事实上, 南非使用这样具有精神凝聚力的申办口号在申办过程中挫败了许多对手的竞争, 这些竞争实际上是西方国家对南非申办竞选的挑战, 西方国家会质问南非是否能够保障体育赛事, 比如说世界杯所要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是否能够提供体育赛事需要的安全保障。在2006年世界杯的申办竞选中, 在申办的最后阶段英国就担忧南非的高犯罪率。南非通过宣传具有精神凝聚力的口号来捍卫其举办赛事的权力, 利用这些无形的有区别性的因素在国际舞台上来换取经济竞争力, 这种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可以运用地更加自如。

在申办2006年的世界杯中, 宣传非洲身份为南非带来了重要的外交成果。尽管最终结果是德国获得了举办权, 但是国际足联立即宣布世界杯将会轮流在各个国家举办, 非洲便是该决定的第一个受益者。但是非洲身份这一口号在申办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时却显得没有那么有效了, 因为其它非洲候选国家也同样使用了这一口号, 对南非自认为是非洲大陆的管理员这一想法发起了挑战。南非使用非洲身份的副作用在非洲足球联盟的投票中体现地尤为明显。非洲足球联盟中的四个国家, 喀麦隆、博茨瓦纳、马里以及突尼斯都没给南非投票, 投给了同样申办世界杯的候选非洲国家摩洛哥。最后南非在24票总票数中以14票的票数获得举办权。摩洛哥得到了10票。具有争议的非洲身份暗示了一个国家能否使用该策略的能力, 该策略相比于其他竞争对手使用资本、投资或者国际声誉的优势来说更具有伦理道德优势。例如, 南非提出要促进基础设施的发展, 强调体育场或者训练场的建设, 在其申办文件中南非强调奥运会的计划和准备来推动城市更大的发展。南非口号中过分强调发展是导致南非申办失败的原因之一, 因为奥委会认为南非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准备好扮演这样一个主要国际角色。在约瑟夫·布拉特尔的领导下, 南非发现国际足联更愿意南非举办主要赛事来实现发展目标。因此南非在申办文件中开始强调国家改革和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

2、结语

南非使用的另外一种申办方式是通过重大体育赛事来展现其政治领导力, 企图将这些赛事变成一种国家发展机会, 改变国际联盟比如说奥委会或者国际足联看待重大赛事的方式。南非想要通过体育赛事来促进国家发展, 这一点在开普敦申办2004年奥运会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南非的申办和其它申办者与众不同, 南非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发展的计划和设想。

参考文献

[1]黄璐.NBA停摆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 28 (1) :1-5.

[2]周小英.论国际奥委会的法律地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 28 (1) :20-22.

[3]黄璐.《体育政治经济学》评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1, 27 (5) :22-24.

南非经济发展 篇8

一、南非教师教育的历史变迁

南非教师教育萌芽于南非联邦时期,尔后在殖民当局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apartheid policy)中曲折地发展起来,并在新南非成立后作了较大的改进与完善。概括地说,南非教师教育主要经历了封闭式教师教育、开放式教师教育和大学化教师教育三个发展阶段。

(一)封闭式教师教育

南非的学校教育肇始于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并直接在传教士的助推下建立了早期的教会学校。从18世纪上半叶第一批德国传教士到达南非,到1928年,南非已有48个教会组织,雇佣了1,700名白人传教士、教师和医生以及3,000名黑人职员、牧师和教师,到1935年教会学校注册的非洲学生有342,181人。[1]1841年,教会还创办了一所训练黑人师资的师范学校。19世纪末,工业发展促使黑人与白人的职业竞争加剧,为限制黑人的受教育程度,殖民政府开始在教育方面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根据不同种族接受不同教育的构想,当局把全国的教育按不同种族划归不同的部门分管。白人、有色人、亚洲裔的教育分别由各自议会领导的“教育与文化部”主管,白人地区的黑人教育则由“教育与培训部”主管。4个被南非当局宣布为“独立”的黑人家园和6个尚未“独立”的黑人家园也各有一个教育部。另外,还有一个协调与各种族教育事务有关的全国教育部。由此,南非的教师教育从一开始便具有了制度化的种族主义色彩。

1953年,南非联邦在《班图教育法》中指出,不同种族应接受不同的教育,并提出建立黑人教师培训制度。[2]该法规定:(1)任何土著人或班图学校都必须向土著人事务部注册,未经批准不得建立。所有土著人或班图学校受土著人事务部管辖。(2)任何人要在政府资助的学校担任教师,都必须在政府举办的师资训练学校接受培训。[3]这一法律的实施强化了种族隔离的教师教育制度,出现了为不同种族培养教师的相对独立的教育学院。

(二)开放式教师教育

1959年颁布的《扩充大学教育法》规定:(1)为非白人分别建立大专院校。除南非大学和纳塔尔医学院外,白人大学禁止招收非白人学生。(2)黑人院校由班图教育经费提供,其他非白人院校由统一财政拨款。这些院校的理事会和评议会由白人组成,非白人另设咨询性的理事会和评议会。[4]依据此法,大学可以创建教育系开展教师教育活动,接着南非便出现了部分为不同种族培养教师的大学。到20世纪70、80年代,南非的教师教育形成了种族隔离的教育学院和大学共同参与的培养格局。

由于种族隔离制度的存在,教师教育除了来自社会需求的影响外,还受到了当局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造成了教师资格种类的差异化和复杂化,二是非白人教师教育的课程范围和内容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教师资格上,不仅教师资格种类繁多,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资格在其学术水平、专业能力、语言要求方面也各不相同。在课程范围上,体现为非白人,尤其是黑人,主要学习宗教和历史等人文学科知识,限制他们学习自然科学学科知识。大多数毕业于黑人学院和大学的教师较少涉及数学、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这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这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在课程内容上,由于当局奉行把好的职业和工种留给白人,而把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体力活儿留给非白人,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不是根据教师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决定,而是依据受教育者的出身和将来供职的地域来筛选。这种教师教育制度一直延续到新南非成立。

(三)大学化教师教育

1994年新南非成立前夕,南非共有19个教育部门负责教师教育,36所自治大学和理工学院以及大约120所教育学院等教师教育机构散布在全国各地。[5]那时,教育学院被归属于省级教育部门管理,综合大学或理工学院则属于中央教育部门管理。不过非政府组织参与教师教育却可以划归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范畴。[6]这为教师教育的管理带来了困难。于是,新政府出台了将教育学院合并到大学的改革措施。

1996年,南非高等教育委员会在《高等教育变革新政策框架概述》中建议将大量的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和农学院并入综合大学或理工大学。[7]1997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白皮书3———高等教育变革计划》。该白皮书认为,依据南非共和国宪法提出所有第三级教育应属于“国家能力”的观点,教育学院应属于国家教育部管辖。在院校调整过程中,高校(包括教育学院)不得从狭隘的自身利益出发阻碍任何可能导致其面临合并或关闭的改革措施。[8]次年,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学院并入高等教育系统:实施框架》,对教育学院的合并条件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是在校学生的最低规模不得低于2,000人。[9]此后,一些不具备独立办学条件的教育学院,要么被迫关闭,要么选择并入大学。到2003年底,所有教育学院被合并到大学,南非结束了独立教育学院培养教师的历史。从此,南非的教师教育迈入了大学化培养的新时期。

二、南非教师教育类型的多样化

南非独立的教育学院并入大学以后,新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了重新调整,教师教育在组织机构布局、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和相互之间的隶属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南非教师教育基本形成了并列型、连续型和混合型三种培养类型。

(一)并列型教师教育

并列型教师教育主要针对师范生,是指将学生学习的学术性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以模块的形式有机整合,在学习顺序上不分先后同时进行。它以“教育学士学位”(BEd)课程为代表,4年全日制,480学分,简称“4+0”模式。该模式侧重于初中及以下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入学要求与大学其他本科生的招生标准相当或更高。基本录取条件是持有12年级国家高级证书,以及通过英语和第一附加语考试。申请学前与小学教师需要进行现场面试,如果申请初中和高中教师,还必须通过拟任教科目的相关考试。这一类型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涉及学科知识、教学法、相关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四大学习领域。

以祖鲁兰大学(University of Zululand)教育学院的BEd语言教育专业为例,第一和第二学年开设有语言素养、教育意识形态、经济与管理科学、英语、阿非利卡语、祖鲁语教育(3种语言任选1门),数学或数学素养、计算机素养、教学见习、人类发展史、教育媒体、教学策略等课程。第三和第四学年,除语言类课程、经济与管理科学、数学或数学素养仍作为核心课程学习外,同时强化了对学生专业责任的培养,新开设学校领导与管理、教育评价、教学体验(社会、教育法)与学校管理、全纳教育、学校体验等,并且在第四学年还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如会计、商业管理、经济学、英语教育、阿非利卡语教育、祖鲁语教育(任选两门)。教学实践有以大学为本的实训和中小学与大学合作指导两种形式。其中,第一学年以大学实践为主,包括微格教学和实验学校观察以及少量的教学法训练;后3年以中小学校实践为主,涵盖教学观摩、教学实习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前两年每年的实习时间为6周(记6学分),后两年每年的实践部分为12学分。此外,4年中所有师范生还需参加从16点到18点由学院组织的非正式小组的辅导实习。[10]

(二)连续型教师教育

连续型教师教育主要针对非师范生,是指学生在取得学士学位后,再集中进行1~2年(1年全日制,两年兼职制)的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其特点是将学术性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分开进行。它侧重于高小及以上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以研究生教育证书(PGCE)课程为代表,具体有“3+1”和“4+1”两种实施模式。研究生教育证书(PGCE)和教育学士学位(Bed)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招收大学非教育专业本科生,而后者则针对高中毕业生。PGCE课程的最低录取条件是拥有学士学位(至少360学分),并通过1门官方语言和1门附加语言考试。

以福特海尔大学(University of Fort Hare)教育学院高中阶段的PGCE课程计划为例,该课程为1年全日制,128学分。由基础模块、核心模块、选择性模块三大要素组成,包括语言与交流、艺术与文化、管理与经济科学、物理、计算机、生命与农业科学、语言能力、教育研究等学习领域(learning areas)。其中,基础模块和核心模块都只有1个学习领域,选择性模块有4个学习领域(学生只需选择两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领域)。具体开设的课程有:基础模块(语言教育)、核心模块(课堂管理、教育体制、学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理论、教学法、教育评价、结果本位教育、教育技术、艾滋病教育、环境教育、生活技能、全纳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学校体验)、选择性模块(阿非利卡语、英语、科萨语、视角艺术、音乐、会计、商业研究、经济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物理科学、数学、数学素养)等课程。必修学分要求是:基础性模块8学分,核心模块84学分,选择性模块36学分。值得指出的是,学校体验课程占32学分,足见PGCE课程对教学实践训练的重视。[11]

(三)混合型教师教育

作为对上述两种模式的补充,混合型教师教育兼具并列型模式和连续型模式的特征,即在攻读该模式之前学生所持有的教师资格既可以是通过并列型教师培养模式取得的,也可以是通过连续型教师培养模式获取的,并在选择混合型教师培养模式后,有可能延续前两种模式中的某一种模式继续学习,也有可能在某一阶段融合上述两种培养模式。[12]

混合型教师教育的具体实施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合格教师身份攻读模式,以国家教育专业文凭(NPDE)课程和高级教育证书(ACE)课程为代表。NPDE课程简称“3+0”模式,ACE课程简称“1/2+0”模式。这两种课程均旨在解决那些在教学资格上仍处于不合格或基本不合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合格教师身份问题,但两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NPDE课程是一种补偿教育,不仅涉及学历提升,也包含知识与技能的更新,ACE课程则主要在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更新。二是教师资格再提升模式,以荣誉教育学士(BEd)(Hon)、教育硕士(MEd)和教育博士(DEd)或哲学博士(PhD)为代表。BEd(Hon)是南非的第一个研究生学位,同时也是攻读硕士学位前须取得的一个过渡性学位,简称“3+1+1~2”或“4+1~2”模式。它定向于某一学科,是指在PGCE或BEd的基础上,至少再进行1~2年的全日制学习。招生条件:为360学分的非教育学士学位+一个PGCE;480学分的教育学士学位;360学分的教学资格+一个120学分的继续教育文凭/高等教育证书;或其他认可的总计达480学分的教学资格。具有至少两年(非必须)的教学经验,通过英语水平测试。MEd简称“5~6+2”模式,其入学条件是具有BEd(Hon)或相等(或更高)的资格+至少两年教学经验。拿到MEd后,可以申请攻读教育博士学位(DEd)或哲学博士学位(PhD),简称“5~6+2+2~4”模式。它是在MEd的基础上,再至少进行2~4年的全日制学习。录取条件是具备MEd或相等(或更高)的资格+至少两年教学经验,并成功通过筛选面试(screening interview)。

三、南非教师教育的发展经验

南非教师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参照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又特别考虑了南非的国情,并结合南非教师教育机构调整的现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强调教师教育政策的先导性

新南非为了重建一个民主、公平、公正、人权的新型国家,新政府决定将教师教育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为达成这一愿望,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来为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保驾护航。1997年发布的《高等教育白皮书》指出,由于种族、性别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在师范生和教师的入学机会与途径上,白人和男性教职员工远比黑人和女性教职员工多。教师的供需情况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工程等学科缺乏大量训练有素的黑人和女性教师。为此,政府必须扩大黑人和女性师范生的招生比例,加大对招收黑人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机构的经费投入,在黑人和女性师范生的入学、就业和晋升等方面给予更多照顾或倾斜。[14]此后政府还相继出台了《教育从业者法案》(1998)、《教育从业者规范与标准》(2000)、《教育从业资格认证与评估标准》(2000)、《教师教育与发展国家政策框架》(2007)等,对教师教育机构的重新配置、教师任职资格标准、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教师教学实践标准、教师权利与义务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政策保障。

(二)注重教师教育目标的指导性

新南非教师教育总的原则是培养与新宪法理念相匹配的中小学合格教师。基于此前提,各教师教育机构再根据合格教师标准设计其具体的培养方案。每一个培养方案不仅有自己的培养模式,而且还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如学前与初小阶段的BEd课程指出,教师通过该课程学习后应达到:(1)能运用恰当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为幼儿和初小学生在计算、读写和生活技能方面的学习与训练提供调解者角色,以及设计和解释学习内容;(2)能运用有关的原理、策略和资源在幼儿与初小阶段从事教育教学;(3)能作为一个专业人员、社区领导、牧师般的关爱者和模范公民,为父母和其他亲人与团体在社区或社会环境发展问题上提供支持;(4)具有学者、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的气质以及在专业发展上进行反思性学习与研究的能力;(5)在计算、读写能力和生活技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知识和理解能力;(6)能运用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并及时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评价信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13]这些明细的培养目标对教师教育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坚持教师培养模式的多样性

教师培养方式是确保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南非教师培养模式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1)在修习方式上,采用证书/文凭课程与学位课程并举,全日制与兼职制互为补充,学年制与学分制有机结合的培养形式。课程结构模块化,具体由核心模块、基础模块和选修模块三部分组成。其中选修模块意欲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大学面授、个人自学、教学实践等几种形式。学位课程多采用面授,文凭/证书课程多采用自学形式,而教学实践则面向所有课程。就某一教学科目来说,教学实践又可以细分为若干种具体的组织形式。以语言科目为例,它包括小组讨论、分组练习、个人演讲、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14](3)在学科教师培养上,既有大学教育学院独立培养学科教师,也有由大学教育学院和学科专业学院合作培养,即学生在学科专业学院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教育学院修习教师教育知识。教育学院独立培养学科教师主要在综合大学进行,而教育学院和学科专业学院合作培养则以理工大学为主。

(四)强化教学实践的系统性

南非经济发展 篇9

一、《南非教师教育和发展国家政策框架》出台的背景:师资短缺

尽管过去的两年中, 南非师范生注册数量减少的现象有所好转, 但在过去十年中, 师范生注册数量的减少还是非常明显的。2006年末, 6, 000多名师范生毕业, 而每年离开教师队伍的人数超过20, 000[1] 。不仅师资总量短缺, 还出现结构性失衡, 某些学校的某些学科领域, 教师供大于求, 而其它学科领域教师则供给不足, 数学、科学、技术、非洲语言和英语教师尤为短缺。非洲裔师范生注册数量减少, 在需要会说母语教师的基础阶段, 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2006年毕业的6, 000名新生中, 能在基础阶段会用母语教学的不足50人[1] 。

师资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一) 师范生注册数量减少

青年人对教师职业的兴趣越来越小。在南非, 教师公共形象不佳, 地位低, 工作环境恶劣, 新教师在取得合格证书后工作地方不确定, 其它工作有很大的诱惑力, 为师范生提供的奖学金减少, 这些因素都影响到青年人从教的积极性。

(二) 离开教师岗位的人数较多

女教师在南非教师队伍中占很大比例, 在一些省, 年轻女教师死亡率较高。有些人完成了教师职前教育, 但并未选择做教师。并且,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流向其它国家, 这些教师往往是优秀教师。

(三) 未被雇佣的合格教师数量减少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 南非《2005课程》都与原来的课程有较大差异。如果不是大部分, 也有许多未被雇佣的合格教师未接受新课程培训, 没有相关经验, 不能胜任新课程教学。

(四) 人口流动导致教师需求区域性失衡

大量家庭由农村迁到城市或大城市中心的地带, 使一些省 (或一些省的某些地区) 教师需求减少, 而其它省 (或一些省的某些地区) 教师需求增加。

(五) 越来越多的已经离开学校的人被重新计入教育人口

约280, 000名学龄阶段处境不利的年轻人 (包括残疾人) 离开了学校, 其中有126, 000人被重新计入普通学校教育人口[1] , 这无疑加大了教育压力, 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短缺的状况。

二、《南非教师教育和发展国家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

(一) 教师职前专业教育 (Initi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Teachers)

教师职前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机构进行, 其质量要符合《高等教育法案》规定的标准。《教育者规范和标准》 (2000) 恰当地描述了高水平教师的标准:特定学习领域、学科的专家;教和学的专家;评价专家;课程开发者;领导者、管理者;学者、终身学习者;能在社区、教区发挥作用的专业人员。这七项标准为设计新的教师教育项目提供了基础。

1. 获取职前专业资格证书的途径。

一是修满教育学士学位的480个学分, 有一年实践教学经验, 达到国家质量框架的第7级。五种途径可获得教育学士学位: (1) 全时或非全时制的面授; (2) 面授和远程学习相结合的非全时制学习; (3) 培训首次应聘做教师的远程教育; (4) 接受过远程教育、进行过有教师指导的面向首次聘用人员的学校实习, 被省教育局聘用为实习教师; (5) 进行过远程学习, 接受过学校实习, 这些教师希望提高资格水平, 或希望改教教师短缺的学习领域或学科。所选择的远程教育机构应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有能力指导学生, 并通过高等教育质量资格鉴定。

二是修满360个学分获得第一个学位 (如文学学士、理学学士等) , 再获得教育学等级证书所需的120个学分, 后者与目前的教育研究生证书及特殊教育研究生证书相当, 才能符合《高等教育质量框架》的要求。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得的资格是相同的, 都可以经南非教育者委员会注册成为教育者。

2.教师职前专业教育质量的保障措施。

(1) 培训期间可以进行短期的实习, 但在最后一年要进行较长时间有教师指导的实习, 如去中小学, 应安置到有适当监督的学校, 省教育局要加强和大学的联系, 保障师范生的合理安置及中小学教师对师范生的指导。 (2) 可以进行远程学习。远程学习使学生能边学边工作, 降低了个人和家庭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成本。广泛应用的信息交流技术扩大了接受教师教育项目的机会, 增强了学习者的动机, 加快了交流, 为丰富学习资源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但只有那些有专业和管理能力的学校才有资格提供远程项目。 (3) 政策框架再一次强调了2006年7月南非教育者委员会决定为师范生提供的“培养中的教育者”注册资格, 它从培养初期就将师范生和教师职业结合起来, 在南非深受欢迎。

3.为师范生提供资助。

教育部投入大量资金对师范生提供贷款、奖学金。资助师范生的专款已经拨付给国家学生财政资助计划 (National Student Financial Aid Scheme) , 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贷款。教育部、省教育局和大学教育学院等部门合作启动Fundza Lushaka国家师范生奖学金计划, 由于奖学金是为了吸引成绩较好、愿意在急需教师的地区从事教学的学生, 因而选择学生以学业成绩为标准, 同时考虑个人的意愿。

(二) 继续专业教师发展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Teacher Development)

1.继续专业教师发展制度。

继续专业教师发展制度将确保目前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更有效、更直接地提高教师质量, 加强教学的专业地位, 指导教师参与有利于专业发展的活动, 防止教师进入欺骗性机构接受培训, 增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南非教育者委员会作为专业教育者的法定管理机构, 全权负责继续专业教师发展制度的实施、管理及质量认证。该机构能得到必要的资源与支持以保障职能的充分发挥。每个老师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 在每个三年周期得到符合要求的专业发展学分, 这些活动应被南非教育者委员会认可、符合教师的需要或聘用部门的需要。可通过参与以下五种活动获得专业发展学分: (1) 学校指导的项目; (2) 雇佣部门指导的项目; (3) 资格项目; (4) 由教师联合会、社区性组织或其它经过认证的部门提供的项目; (5) 自选活动。

无论教师个人还是集体都要对专业发展有高度的责任感, 这是一项基本原则。雇佣部门会指定必须参加的继续专业教师发展活动, 其它活动自选。在公共体系中, 国家、省、区的相关教育部门或学校支付必须参加的活动的费用, 技术发展税就是为这种培训筹措资金。尽管一些重要领域可以提供奖学金, 但教师本人要支付自选活动的费用, 成功提升资格的教师会得到专业发展学分。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教师不能为了获得专业发展学分而忽视自己的职责; (2) 对那些已经负担过重的教师不能再增加管理负担; (3) 撤销质量低劣的培训机构、取消质量低劣的专业发展活动。如果专业发展活动直接和教师的课堂管理结合起来, 第一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培训机构可以向南非教育者委员会提出申请, 要求批准它们的专业发展活动、分配给它们专业发展学分, 向南非教育者委员会汇报成功参加被批准的专业发展活动的教师所获得的专业发展学分, 限制教师每年可获得的最高专业发展学分, 培训机构要承担管理任务, 记录、报告教师得到的专业发展学分, 这样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南非教育者委员会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可以解决第三个问题。

继续专业教师发展的核心是:能力、加强。项目的设计、内容和宣传应让教师相信自己能从中受益。参与继续专业教师发展活动的收获是:增强专业自信心, 丰富知识, 更充分地理解和提高教学和课堂管理技能。除了这些内在的收获, 获得专业发展学分的教师比未获得专业发展学分的教师更有竞争力。

2.继续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管理。

南非教育者委员会要求培训机构根据特定的标准上报专业发展活动、项目和课程, 每项被批准的活动、项目和课程都占有一定的专业发展学分, 培训机构将教师得到的专业发展学分上报南非教育者委员会, 南非教育者委员将其保存在国家继续专业教师发展电子数据库。南非教育者委员会通过以下形式保证继续专业发展活动的质量:认可达到标准的培训机构和活动;通过参加项目的教师的反馈信息指导培训机构和项目;正规的指导和评价方法。

南非教育者委员会在教育部的协助下对继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进行管理。继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包含许多子系统, 省教育局、地方机构、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师联合会要鼓励教师参与继续专业教师发展活动, 各培训机构有责任依据南非教育者委员会的标准设计、实施高质量的活动。为了维护教师的利益, 南非教育者委员会批准的质量认证机构要对培训机构及培训机构提供的项目是否达到标准进行监督。南非教育者委员会或代表南非教育者委员会的部门控制的电子管理信息和交流系统负责记录、搜集数据, 指导继续专业教师发展项目和活动, 这个系统是教育数据平台的一部分。

3.继续专业教师发展项目。

所有继续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必须强调以下方面的全面发展:学习领域、学科内容、教育能力、对不断变化的学校的社会特征的全面理解、不同课堂中管理学习的能力。继续专业教师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学习领域或学科知识、尤其是提高能力上, 但不能将教育学知识和能力排除在外, 重点支持在语言及阅读写作教学方面能提高教师竞争力的项目。加强语言和学习的联系, 重视本地语言的运用, 支持那些加强语言在教育中运用的项目, 所有教师应有机会学习当地非洲语言。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内容丰富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中, 应培养教师以下两方面的能力:能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风格, 能与教育心理学家、教法专家协同工作[1] 。

三、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 提供多种获得职前专业资格证书的途径

南非实行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制度, 学生可以直接接受师范教育, 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后再修教师教育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教育学士学位:能参加面授, 也能接受远程教育;能进行全时制学习, 也能进行非全时制学习。这为学生获取职前资格证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接受教师教育, 增加教师供给。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主要采取封闭式的培养模式, 由于远程教育质量不能保障, 教师职前教育也仅限于面授, 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因此, 有必要扩大教师职前培养的渠道, 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 重视开放式培养模式。

(二) 重视能提高教学能力的继续专业教师发展项目

南非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多, 教育部门为教师培训投入了许多资源。但实践证明, 教师培训对提高中小学生成绩的作用不明显, 因此, 《南非教师教育和发展国家政策框架》非常重视能提高教学能力的继续专业教师发展项目, 使教师在学习领域、学习内容、教育能力、课堂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展, 提高教师培训的效能, 这是南非继续教师发展制度最有价值的部分。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教师接受在职培训, 但培训重形式轻内容, 重理论轻实践, 学用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 许多教师仅仅为提升资历, 培训机构主要为自身的经济利益, 培训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不大, 导致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建议加强对教师培训课程的管理, 削减理论知识的比例, 增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的比重。

(三) 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措施

《南非教师教育和发展国家政策框架》对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都制定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实习时间长达一年, 并且有教师的严格指导, 学校 (包括远程教育机构) 只有经过资格认证才能培训教师。我国师范生实习时间很短, 一般不足两个月, 也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中小学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 因此, 职前实习对提高师范生职业能力的作用非常小。对教师在职培训质量缺乏监督, 在职培训流于形式。我国师范生有助学金, 也在尝试实施师范教育免费制度, 但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培训机构对教师在职培训提供的资助很少, 培训费用一般由个人支付, 高额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严重打击了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贫困地区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在职培训受益者不仅是教师, 学生、中小学、社会都可从中受益, 政府和学校有义务负担部分培养成本。

参考文献

南非经济发展 篇10

一、本科教育发展———入学率和公平度提升,但质量不高

规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量”的规定性,规模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是民主化进程的逻辑结果。1994年,南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门槛,但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特色:非洲黑人群体入学率仅为9%,白人群体达70%。南非黑人群体占全国人口的89%,但在校学生比例仅为52%,相对应地,白人群体仅占南非总人口的11%,但学生比例为48%,存在明显的种族“鸿沟”。[1]从1994 年高校民主化进程开始,南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工具,如在入学机会上实施了消除种族和性别歧视、肯定性行动、入学考试多样化、先前学习认可、拓展课程以及国家财政资助等重大举措。教育公平程度明显提高,但仍存在较大问题。2001 年《国家高等教育规划》设定到2011 年本科教育入学率达到20%的目标未能实现,实际入学率仅为17.3%。非洲黑人群体入学率从1994 年的9%上升到2011 年的14%,2011 年白人群体入学率下降到57%;白人群体社区高等教育机构黑人学生比例仍较低,黑人群体社区高等教育机构仍以黑人学生为绝对优势比例。[2]造成这一结果的逻辑因素由传统的“种族歧视”开始转向“社会阶层”。

与此同时,南非本科生成功率和毕业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本科成功率(包括推迟完成学业的学生)看,白人学生为82%,非洲黑人学生为71%;从毕业率(按期完成学业)看,2010 年非洲黑人学生毕业率为16%,白人学生为22%。[3]尽管如此,仍存在一定挑战:毕业率并没有入学率增长快,大学未能按时向社会输出充分的合格毕业生。在本科教育入学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公共教育财政却未能予以配套投入,从而导致大学教师短缺、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此,南非国家规划委员会(NPC)在《国家发展规划2030》政策报告中指出,将高等教育学术型教师博士学位比例从2012 年的34%增长到2030年的75%,并建立基础设施国家统一标准,确保大学之间教育质量的可比性。[4]2014 年南非《中学后教育与培训》白皮书中提出:将高等教育入学率从2011 年的17.3%增长到2030 年的25%。[5]为实现该战略目标,南非将学生入学机会、学习成功、毕业率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发展指标;实施入学机会、学习成功、质量提升、体制多样化和多方协同的统一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贫困学生免费教育和国家学生资助计划的实施范围。另外,2013 年南非高等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本科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即“改革现有本科生课程结构,构建灵活的课程结构,从而有效提升本科毕业生教育质量”。[6]新课程结构具有高度灵活性,为不同背景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可选择路径。但当前在本科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南非政府仍面临着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大挑战。

二、研究生教育发展———公平度提升,但规模仍显不足

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来讲,南非在科学知识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2012 年,南非科学研究产出占非洲第一位,世界第33 位。[7]自1994 年,南非高等教育机构科研产出、研究生入学人数及毕业人数均处于快速增长的优势地位。1995 年,研究生数量占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13.7%,到2010 年研究生数量增加了一倍,占学生总数的15.5%。在研究生群体中,2010 年黑人在校学生占了71.6%,女性在校学生占了56%,女性毕业生占59.3%,黑人毕业生占63.3%。[8]由此可见,研究生层次学生分布渐趋合理。但相对于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南非研究生入学率和毕业率仍较低,在1995 年~2010 年间,研究生入学率仅增加了1.8%,硕士研究生毕业率(规定年限内)为19%(2001 年高等教育规划设定33%),博士研究生毕业率为13%(2001 年设定20%)。[9]2010 年南非大学培养出的博士生总数为1,423 名,而巴西一所圣保罗大学就培养了2,244 名。韩国和巴西每百万人口博士生人数分别为187 和48 名,而南非仅为28名。[10]由此可见,南非研究生教育规模仍严重不足。

从教师队伍看,南非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学者仅占34%。大学科研表现参差不齐,有10 所大学占了全国86%的科研产出和89%的博士生。相对于其他国家,南非缺乏大学、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协同研发创新密集网络,产学研协同创新互动平台严重缺失。姆顿(Mouton, J.)在对南非大学知识生产的研究中发现,跨地域、跨部门、跨性别、跨种族和跨学科协同是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大学机构学术劳动力扩张过程中不包括大量黑人学者参与,其知识产出规模和整体知识生产力就会下降。[11]为改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困境,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南非政府提出了新一轮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措施,以推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量和质量显著发展;并将本科生毕业率提高到国家核心战略高度,以此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充分的学生来源。南非政府计划到2030 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达到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的25%(2010 年为15.5%),科学领域应占绝大多数。[12]然而,由于南非许多大学研究生培养所需的研究基础设施匮乏,以及高层学术人才短缺,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仍需政府给予充分资金支持并进一步加强高层学术人才队伍建设,以便能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学术环境。

三、大学学术研究发展———学术职业平等性增强,但资金严重短缺

以种族主义和父权制为核心特征的种族隔离制度塑造了南非高等教育机构独特的学术职业结构。1994 年,南非大学学术人员白人占83%、男性占68%;尽管南非黑人占总人口的89%,但在学术群体中仅占17%。[13]由此可见,大学学术职业领域性别和种族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在过去20 年民主化进程中,南非大学学术劳动力市场平等程度有大幅度提升,2011 年,全职学术职业领域,白人下降到53%,男性下降到55%。[14]但大学之间学术人员分布仍持续遵循种族和民族历史特征,2011年,南非大学黑人学术人员比例从17%到91%不等,女性比例从29%到51%不等。[15]

当前,南非大学在学术职业领域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如何有效培养和留守新一代学术人员;二是如何促进性别和种族社会平等来实现学术职业领域劳动力社会结构的历史转型;三是如何促进南非大学根本性转型和发展,实质性提升大学学术能力。对于第一个挑战,主要原因是,学术人员数量并未随着学生入学人数大幅增加而做相应增加。新大学创建和高等教育入学规模扩大需要更大规模的学术劳动力予以配套,然而,在既定65 岁退休年龄制度下,未来10 年将有近30%的学术人员退休,其中包括50%的优秀教授和副教授。第二挑战与第一挑战存在密切联系。即,如果不关注社会平等,不彻底改善黑人和女性社会生存状况,新一代学术人员再生也只是前期不平等的再生。第三挑战是新一代学术人员必须具有较大比例的黑人和女性,他们必须拥有与教学、学习、科研、社会参与相关的技能,这是南非大学发展的根基。

培育下一代卓越学术人才的关键在于资金投入,如果缺乏资金投入,学术劳动力的社会平等、去种族化和去性别化的推进将难以实现,学术人员培养质量将难以保证,从而导致大学培养高质量毕业生和开展高质量知识生产的能力严重不足,大学通过培养新一代卓越学者贡献于社会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能力也将会受限,黑人和女性参与知识生产的必要条件将会严重缺失。长期以来,南非大学学术人员待遇明显落后于其他社会部门同类职位,这是培育和留守未来学术人员的重要障碍。近年来,南非政府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确保学术职业平等和强化学术人才队伍建设,但仍存在严重的财政紧缺问题。如2011 年南非政府启动了“南非高等教育新一代学术人员国家开发计划”,明确了学术人员开发的目标、价值取向、基本原则、战略举措,规划了国家和大学机构层面开发“全纳导向”的新一代学术人员的关键条件。[16]但由于南非政府财力匮乏,在大学学术职业发展中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这些明智的战略举措难以落实。

四、高等教育体制发展———多样化分层体制初步形成,但仍未完善

传统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下的种族歧视以及阶层、种族、性别等方面的不平等性,塑造了南非不平衡的高等教育体系。基于“种族隔离”意识形态而构建的南非高等教育体制,是为殖民化和种族隔离社会中的主流种族、民族、语言群体准备的,如历史白人高校(historically white institutions)和历史黑人高校(historically black institutions)之间的历史性差异本质上就是“种族隔离”在高等教育体制上的再生产物。这种种族化结构差异在大学学术研究、教师队伍、入学机会、教育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表现出对历史黑人高校的不利。1994年,南非高等教育体制包括21 所大学、15 所技术学院、120 所教育学院、24 所医学院和11 所农学院,这些高校在学术质量、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随着1994 年“宪法民主制”建立,所有南非高等教育机构都需要从种族隔离制度中解放出来,使其服务于新的社会目标。1997年,政府白皮书《高等教育转型计划》中指出:“传统公立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存在严重缺点,即高等教育体制在实现其发展目标上缺乏灵活性;主要任务是对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和数量进行优化评估,满足高等教育体制转型目标。”[17]对此,南非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对其使命和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推动了高等教育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机构使命和教育项目的多元化。从整体看,1994 年后,南非政府从两条路径实现了对新型高等教育体制的创建。两条途径是高等教育机构重组和高等教育机构资格重新认定。在这次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中,成效不佳的教育学院被迫关闭,有一定成效的教育学院则并到大学或技术学院;一些大学和技术学院后来又重新并为目前的11所传统大学(主要提供学位教育)、6 所综合大学(提供学位教育、文凭教育和资格教育)和6 所技术大学(职业导向)。随后又成立了两所不属于大学级别的省级“高等教育学院”(institutes of higher education),2013 年正式升格为大学。1994 年后高等教育机构重组旨在创建一个层级化、多样协调性的高等教育体系,使高等教育体系更加适应南非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高等教育分层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首先,在历史黑人高等教育机构存在分层的合法性质疑,即高校分层和多样化的政策可能持续引发“有利”和“不利”的历史格局。另一方面,在“如何分层和采取何种机制实现南非高等教育分层”上仍存在诸多争议。即便分层的价值意义已被人们认可,但在实践上,仍存在机构同质化发展趋势,许多高校都按照统一标准追求研究型大学。因此,南非高等教育要真正实现其科学分层,必须解决历史黑人高等教育机构能力建设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对历史黑人高等教育机构的支持力度,并为农村贫困人群和工薪阶层黑人学生提供充分的就学机会。南非政府2012 年《中学后教育与培训绿皮书》就指出:根深于不平等的多样化大学体制是种族隔离教育政策的必然产物,尽管南非顶级大学享有一定国际声誉,但历史黑人大学仍持续面临严峻的财政、人力、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资源限制。[18]对此,南非2014 年《中学后教育白皮书》就高等教育分层问题提出了新的治理工具。白皮书指出:应积极看待高等教育合理分层,它是确保高等教育体制多样化,为所有南非公民提供接受多种形式教育机会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也是使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国家不同发展需求准确定位的最有效途径。[19]在具体指导原则上,白皮书提出:坚持机构连续体———从大规模一般本科教育机构到专业型大学再到研究密集型大学;每所机构都必须有明确使命;任何机构所提供的教育项目都不应该固定不变,而是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实行动态调试;为资源欠缺机构提供必要发展性资助。[20]由此可见,建立更加合理的多样化分层体系是南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

五、高等教育认识论发展———机会均等得到共识,但深层认识问题依然突出

从南非民主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看,早期主要强调学生入学和学习机会均等,在20 年发展过程中,机会均等理念已得到普遍共识,但在高等教育领域仍存在深层的文化哲学认识论问题。在民主化进程中,南非高等教育转型的核心挑战是父权制、知识殖民化和种族化历史遗产。南非著名学者杜托伊特(Du Toit)教授认为,殖民的和种族的话语秩序在南非根深蒂固,这是学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威胁。他将这些话语秩序与高等教育组织文化和学术自由相结合指出:以殖民化和种族化话语秩序为特征的历史文化将会阻碍“对知识话语共同体的赋权”(empowering intellectual discourse communities),机构文化的持续转型是学术自由的必要条件。[21]对此,南非高等教育转型发展需要对其大学予以“去殖民化”“、去种族化”、“去父权制”、“去性别化”,需要解决这些复杂过程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深层哲学问题,涉及大学学术研究、学习与教学、课程等各知识领域。其中最核心问题是,南非高等教育认识论是典型的西方主导型而非南非自治认知范式,急需创建真正尊重和包容多样化的大学组织文化(不论阶层、性别、国籍、语言、信仰等)以及大学发展认识论的多元繁荣空间,从根本上消除认知思维上的“霸权主义”倾向。

这些关于南非高等教育领域社会隔离和全纳的认知思想,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入学机会均等和学习成功层面的认识,深入到大学组织和学术文化,以及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与学习、教学、课程开发、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认识论深层哲学问题。对此,南非著名政治学家曼达尼(Mamdani,M)列举了当前南非高等教育发展一系列认识论问题:高等教育知识空间主导性话语秩序在历史上是如何生成和再生的?这些主导话语秩序对高等教育领域社会融合、社会正义以及对人权尊严的肯定、对多样性的尊重等方面有何意义?高等教育领域主流认识论和本体论是什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推动高等教育领域“去种族化、去性别化和去殖民化”?高等教育领域主流文化对学生学习以及社会平等有何影响?这些主流文化对未来学者的性别和种性平等发展有何影响?当前高等教育认知文化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和大学组织改革有何意义?[22]这些深层次的认识论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将会对南非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六、结语

从1994 年到2014 年民主化进程的20 年间,南非社会民主化程度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呈现出持续进步的发展态势,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公平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有质量的公平”正成为南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追求。但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南非高等教育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本科教育虽然在学生入学率、毕业成功率都有明显提高,不同性别、种族之间的差异有所缩小,但种族之间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不同种族、地区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仍较大。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生在性别和种族上分布的民主化程度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相对于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南非研究生入学率和毕业率仍较低,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极度匮乏。在大学科学研究方面,学术职业性别、种族差异渐趋缩小,但由于资金缺乏而导致学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严重挑战。在高等教育体制发展方面,为加快民主化进程,近年来南非政府对其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综合改革,初步构建了多样化分层高等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背景、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但并未真正解决历史黑人等处境不利群体的高等教育机构能力建设问题,仍需面向所有学生进一步完善多样化分层高等教育体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确保公共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充分性。

从南非民主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成就与问题看,处理好数量、质量、公平、体制和认识论的逻辑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发展的“量”是外延,“质”是内涵,“公平”是途径、体制是保障、认识论是导向。高等教育发展是这五者有机统一的逻辑结果,即要提升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整体质量,需要在科学认识论指导下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有质量的公平”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诉求和必然选择。学术研究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和本原。然而,高水平学术研究需要高层次学术人才,这就为大学学术职业发展提出了必然要求。其中学术职业性别、种族不平等性是导致南非学术职业人才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高层学术职业女性缺失、性别失衡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高层学术职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高等教育体制分层化和多样化是满足不同学生群体教育需求、推进教育平等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基本趋向。在民主化进程中,既要关注浅层教育不平等现象,更要思考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哲学的认识论问题。这是决定一个民族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成功与否的重大指导思想问题。同时,南非高等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归因于财政紧缺。近年来,南非政府虽然出台一系列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但由于财政紧、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许多战略举措难以实施。因此,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不但需要有科学的战略规划做政策保障,更要有充分的财政投入予以支持。

摘要: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南非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民主化进程中,南非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科教育入学率和公平度有所提升但质量不高;研究生教育公平度有所提升但规模仍显不足;大学学术职业平等性增强但资金短缺严重;高等教育多样化分层体系初步形成但仍不完善;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理念得到共识但深层认识论问题依然存在。南非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表明:处理好数量、质量、公平、体制和认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给予充分财政支持,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钻进南非的心脏 篇11

在钻石被琢磨成闪烁锥体之前,它只不过是一些毫不起眼的岩石,我们来到全球最具规模的露天钻矿之一Orapa钻矿,见识采石过程,这里不供外界参观,进场要穿上工程装、头盔、眼镜、耳塞等重装备。我们还乘专机來到位于博茨瓦纳的Orapa钻矿,降落前在空中已看到这巨大的钻石洞,非常宏伟。因安全问题我们不能踏足矿洞,只能在外围拍照以及观看巨大无比的铲泥车运矿,开采所得的矿物被运到运输管道中,被多重搅碎细磨后,经由自动化机器把它们分类,搜集犹如微尘的钻胚,当中只有20%能作首饰用途,其余因色差、质劣及瑕疵等问题只能作工业用。

切磨中心→切割与打磨

在讨论钻石剪裁及形状之前,切割及打磨乃一重要过程,如果第一道切割线判断错误的话,会减少原石体积,或者切割线跟钻石分裂方向不一,在割锯的过程中,钻石很可能会碎裂。Zlotowski钻石切割工房拥有南非最具规模的Forevermark钻石匠师,秉承本土选矿模式,早于1951年已提供最优质的切磨工序。切磨中心收到钻石胚后,设计师会研究分析钻石胚的形状及内涵物的多寡,再决定切割角度,务求切除瑕疵的同时保留最大体积的钻胚。接着是打圆,然后磨光磨出瓣面来反射光线,标准的钻石瓣面通常为58面,反射出最佳折射效果。

分选工厂→逾万种类别

市面上的钻石一般分颜色及色泽级别,但加工过程中,Forevermark已经把钻石胚依其形状、品质、颜色及大小等特质分为14,000多种类别。除了人手肉眼分选外,亦会引入自动化分选技术和电脑化控制系统。DTC Botswana乃全球最大的钻石分类中心,由博茨瓦纳政府及Forevermark的母公司De Beers所拥有。

南非经济发展 篇12

1 南非农牧业的概况

南非国土位于东经17°~33°, 南纬22°~35°, 面积122万km2, 人口4 760万人,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左右。据统计, 农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尽管农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高, 但是在南非经济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南部非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非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 西南部开普敦平原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国有耕地1 904万hm2, 占国土面积的15.6%, 人均耕地面积0.4 hm2, 灌溉面积不到100万hm2, 农作物多数是一年一熟。农牧业比较发达, 现代化程度高, 加上天时、地利的优势, 其农牧业产品充裕, 而且质量优良, 特别是南非经济在非洲名列榜首, 其地理位置交通便利, 农牧业市场化程度高, 农牧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其中玉米、小麦、马铃薯、花生、蔬菜、水果、肉蛋奶类自给有余, 还大量出口世界各地及援助非洲其他国家。

2 南非农牧业发展的特点

2.1 农牧业具有鲜明的二元结构

南非国内存在两种不同的农牧业生产机制。一种是少数白人农场主经营的发达大农场, 是高度市场化的农牧业, 占南非农牧业总产值的80%以上。另一种是非洲黑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牧业。农场主的农场约有6万个, 规模一般在1 000hm2以上, 集中了全国86%的土地, 而71%的传统农业人口只经营14%的土地, 人均占有耕地0.1 hm2, 生产水平十分低下。

2.2农牧业商品率和生产率高居非洲之首

由于南非经济开发比较早, 钻石、黄金开采业的兴起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对农牧产品需求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商品化和生产率。2010年南非农业拖拉机拥有量为15.6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17万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谷物8 700 kg, 生产肉类860 kg。粮食、肉类自给有余, 并大量出口。

2.3 地域特点明显

南非农牧业因为地区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粮食作物玉米集中在西北部, 水果、小麦集中在西南部, 棉花集中在北部, 畜牧业集中在中部山区和半山区等。由于集中连片形成大规模生产的产业带, 所以产业化经营程度高。

2.4 重视适度开发和生态保护

南非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地理位置优越。国家一方面支持有竞争能力的优势产业项目, 另一方面特别重视资源的适度开发和生态保护, 决不允许盲目开发, 破坏生态环境。为了保护环境, 防止化学制品危害人们的健康, 南非政府很重视发展有机农业,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尽量采用豆科作物秸秆、牲畜粪肥、有机废物等来保持土壤肥力, 对病虫害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笔者考察了南非国家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占地3.95 km2, 完全按照自然生态方式保护野生动物, 大量的角马、羚羊、斑马、蛇、豺狼、狐狸、野兔和非洲草原、灌木融为一体, 体现了大自然的良性生态循环。

3 农牧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南非农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占非黄金出口额的30%左右, 每年创汇18~20亿美元, 较好的年份可达30亿美元。

3.1 农业

玉米是南非居民的主食, 也是南非最重要的农作物, 年产量在1 000~1 300万t, 总产量为非洲第一。

南非的主要油料作物是葵花籽和花生。南非是世界第十大葵花籽产地, 主要分布在马普马兰加省高草原、西北省和自由州。花生集中于北方省、马普马兰加省、自由州北部和西北省。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蔗糖产区及出口地区。播种面积常年在30万hm2以上, 年产量达到210~240万t。

园艺业分布比较集中, 近些年来发展较快。水果常年产量在420万t以上, 蔬菜产量在210万t左右。

南非政府已开发了多处大型水利设施。正在建设中的奥兰治河流域水利工程建成后可增加30万hm2灌溉面积, 使全国灌溉面积增加40%。在耕作技术方面, 南非在农牧场中大力推广了轮耕制, 对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畜牧业

南非畜牧业相当发达, 商品性畜牧业规模较大, 主要集中在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牲畜种类主要包括牛、绵羊、山羊、猪等, 家禽主要有鸵鸟、肉鸡等。主要产品有禽蛋、牛肉、鲜奶、奶制品、羊肉、猪肉、绵羊毛等。所需肉类85%属自给, 15%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斯威士兰等邻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一些欧洲国家进口。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种植业。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养羊国, 养羊业超过养牛业。2012年绵羊的存栏数为3 490万只, 山羊970万只, 绵羊毛产量可观, 是世界第4大绵羊毛出口国, 所产羊毛90%以上供出口。南非引进了卡拉库尔新品种, 现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卡拉库尔羔羊皮的供应地之一。

南非养牛1 640万头, 主要分布在北开普、东开普、自由州和夸祖鲁-纳塔尔部分地区以及北方省。南非全国乳牛场分布很普遍, 主要集中于自由州东部、北部, 夸祖鲁-纳塔尔的草原, 东西开普、豪腾省大都市区以及马普马兰加的南部地区。

3.3 渔业

南非渔业也很发达, 海岸线长达6 000多km, 以海洋捕捞业为主, 鱼类及其制品的出口值居非洲前列。

3.4 农牧业对外贸易

南非出口的农牧产品主要有玉米、蔗糖、羊毛、食用油、花卉、果汁、葡萄酒、肉类等。农牧产品拥有广阔的地区市场。1994年, 南非加入了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SADC) , 为推动南部非洲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特别是为其农牧产品顺利进入邻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南非农牧业在国际、地区间的合作前景是比较广阔的。南非有自身的科技优势, 有条件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与交流。同时, 农牧业部门之间的广泛合作, 也有助于南非与共同体各成员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从而有助于整个南部非洲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南非农业部和农业研究委员会 (ARC) 在布鲁塞尔、巴黎、罗马、日内瓦、华盛顿、布宜诺斯艾利斯都设有代表处, 主要是为国家提供国际农牧业发展、农牧业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 以及就共同关心的农业问题寻求国际合作。

4南非农牧业发展的经验及问题

4.1主要经验

4.1.1南非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牧业发展的措施。如:政府颁布了扶植农牧业的法令, 增加了对农牧业的投入, 重视水利建设, 提高农牧产品的收购价格, 降低农牧产品的运输价格, 制定保护农牧业的关税政策等。此外, 国家非常重视农业教育, 许多中小学都设有农业专题课程。

4.1.2重视农牧科学技术的研发。农业研究委员会 (ARC) 是南非的国家级农业研究实体, 由农业部和工艺科学部共同领导。ARC有17个研究所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0个试验站, ARC和各省农业研究机构及大学的农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全国农业研究体系。研究机构的装备先进, 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条件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媲美。

4.1.3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农业部大力组织科研力量进行农业、园艺、兽医学的研究和普及工作。ARC的很多研究都与企业和市场的需要紧密联系。南非政府在改良农作物和牲畜品种, 预防病、虫、害方面已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网络, 使农业科研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4广泛应用现代农牧业技术, 重视农牧业教育培训。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许多农牧场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高产品种, 实现了农作物和禽畜的良种化。南非通过引进优良的美利奴羊和卡拉库尔羊, 培育了多种肉用牛。因常常受到干旱的威胁, 为保证饲料供应, 南非开发了新型饲料, 受到世界的普遍重视。兽医部门还研制了几十种疫苗, 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牲畜的多种疾病, 现已向非洲许多国家出口。

4.2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4.2.1土地问题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南非现在的土地所有制结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新南非政府成立后提出的“发展与重建计划”提出在农业方面进行土地改革, 到1999年将30%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也有人主张通过发展农业-工业土地, 扩大甘蔗、烟草、水果、林业等方面的就业能力, 以此来解决土地问题。

4.2.2农牧业的二元结构和不平衡状况将长期存在。南非绝大多数农产品来自白人拥有的私人农场, 这些农场仍是南非发展农业的基础。但是, 广大黑人地区人多地少, 缺少资金和技术, 基础设施落后, 农作物产量低下, 许多黑人地区所需的粮食还得从白人农场中调运。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南非农业的整体发展。南非政府虽然也开始扶持黑人发展农业, 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但要根本改变这种局面, 不是短时期能完成的。

4.2.3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南非荒漠和草原多, 加之降水量小, 干旱是普遍发生的自然灾害。因此, 南非需大力发展水利设施。

5 寻求途径开拓南非市场

鉴于南非农牧业发展的特点、市场的辐射力和发展农业的良好前景, 我们应当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开拓南非市场。

5.1 寻求与南非进行农牧业合作和开发的机会

南非降雨量有限, 水资源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 可以从流域的角度帮助南非制定实施区域重点开发的计划, 兴修小型灌溉设施, 发展灌溉农业, 提高农牧业产量, 以利于增加南部非洲国家的粮食供应,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建立国外农牧产品生产基地。

南非农牧业存在二元结构, 很多地区耕作粗放, 广种薄收, 一些农牧业技术较我国落后。但是, 南非有着方便的交通运输, 充足电力供应, 及良好的社会化服务并且有农作物保险制度, 又是整个南部非洲的购物中心, 市场前景良好, 因此我国的企业可以到南非广大农村地区兴办各种养殖、加工企业, 如养鸡场、农产品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等。

5.2 积极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

在农畜产品贸易方面, 我国向南非出口很少, 而从南非进口的主要是烟叶和羊毛, 贸易额都不大。四川同南非进出口农产品的业务更少, 因此, 有进一步合作交流的潜力和空间。

5.3 增进农业科学技术交流

南非的农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 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加强与南非农牧业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一方面可以引进一些优良品种, 丰富我们的生物基因资源, 学习他们在生态农业建设上的经验, 改进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 我们也可以提供技术成果, 帮助他们加快农业发展, 为互利互惠的投资、专业技术分享、合作项目以及技术转让等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 笔者认为, 我们可以同南非有计划地进行合作与交流。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供有关部门参考。

5.3.1 四川农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含量, 走质量效益增长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南非农牧业产量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技术含量高, 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因此, 四川农牧业发展必须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在农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 走质量效益增长型发展的道路, 才能确保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3.2 南非对农牧业的投入, 都是有国家政策作保证的, 特别是重点优势项目的投入比较集中。

四川省对农牧业的投入还需加强,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牧业需要从多渠道增加科技和生产投入, 改善农牧业科研、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建设, 按照十八大要求, 努力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重视农牧业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在努力提高农牧业产量的同时, 加快优质、特色农牧业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5.3.3 人口承载力过重是四川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在考察中笔者注意到, 南非的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比较是协调的, 生态、环境、资源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比较也是协调的。而四川现有人口已经是资源人口承载力的2.5~3.2倍。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是四川人口增长的主体。人口过快增长, 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过度垦殖和掠夺性开发严重破坏了四川的生态环境, 造成了资源的大量透支, 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才能保证四川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3.4 重视农牧业立法。

上一篇:常见问题及技术要点论文下一篇:食品安全要靠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