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呼唤爱(精选8篇)
教育呼唤爱 篇1
一、大爱之心需要实际行动
在我们国家始终有这样一批爱岗敬业、充满爱心的优秀教师, 他们中间有着无数感人的故事, 2010年末, 在一条手机短信上看见这样一条消息, 12月1日下午, 在镇江市区长江路西津渡附近一条斑马线上, 江苏大学中年教师张正欣遭遇飞来横祸。在带学生过马路过程中, 他被一辆轿车撞翻。在最危急的时刻, 在生与死的命运面前, 张老师拉了前方学生一把, 也挡住了后继学生。结果70多名学生有惊无险, 他却躺在了急诊室的病床上。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张老师的举动仅仅只是一时冲动吗?然而这样一种举动却引起我们心灵极大的震动, 对学生教育来说, 这种冲动的精神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这种心灵的震撼绝不是普通的道德教育能够比拟的。这这种爱心不是突如其来的, 是来自内心的真实的行动, 是种人性本质的爆发。是任何语言无法描绘的最高级别的行动。
作为一个教师, 做好教学的各项工作的同时, 道德的修养也非常重要。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 但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特殊的群体, 恰恰是长期以来相铺相成, 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我们所有的真实行动其实都是心里面的具体反映, 人的德性必须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 这是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 抽象的道德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 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力、责任与义务, 并且要使这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 当权力、责任与义务这三者真正结合起来, 这才是一个人面对社会, 该具备的必要条件。社会生我养我, 我们更多的应该想着怎么样回报这个社会, 教师更应该在需要你出手的时候, 去关心你的学生、爱护你的学生。以身作则, 用内心真实的行动去感化所有人。在我们常规的课堂里, 我们总是把道德教育文字化、大纲化, 其实这样子是很脆弱的、很苍白无力的, 每时每刻、每一件小事、每一件突发事件, 都在考验着我们的良心。教师在活生生的交往中, 在环境的不断变迁中, 始终以高度责任心、爱心去做事, 踏踏实实的做事, 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这种德育教育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 爱心在这样的环境下, 很快的传开了。所以我认为, 爱心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一种暂时性的错觉, 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的感动、一种真实的行动。
二、大爱之心来自与内心深处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个人修养与道德相脱节的现象, 在这个社会里面, 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人学历不是很高, 但是他们的道德境界却很高, 但是少数令人不解的行为还是存在着, 在2012年5月14日的下午, 网友“济南草根新闻”发布的一条新闻很快吸引了济南当地网友的注意,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看完以后引人深思。这则图文、视频并茂的微博称:“2012年5月8日, 济南高新某幼儿教师虐待殴打小孩, 吓呆全班孩子。被殴打小男孩惊吓得呜咽不止, 却浇灭不了这女老师的暴躁和怒骂, 就是这样的儿童教育,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爱的道路上, 虽然崎岖不平, 但社会群体的意识不会因为崎岖而倒退吗?2011年学校组织苏浙皖三个省的公开课在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开课, 这一节课是围绕着“谁在低头?看到什么?光明有指什么”几个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我发现在学生分组讨论后, 积极性、学习效率都极高, 同学们都作了极为精彩的发言, 这一点也同样让我佩服这些孩子们的真正实力。郝老师通过几个感人故事 (刘丽———中国最美洗脚妹, 周邵文———一个平凡的拾荒老人, 陈红———一个普通环卫工人) , 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对光明、幸福、热心助人的追求与感慨, 中国经济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 而人们的幸福指数却下降了, 这需要我们深深思考每一个问题为何存在,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 而是在低头的那一瞬, 俄罗斯满街的雕像神圣而恒立, 教堂里宏大艳丽的壁画需要仰视才可欣赏;在教堂里清扫烛油的老妇人渺小而卑微, 一点都不引人注意, 只需要你不经意间一低头就可注意;给予我们更深重的感动和震撼的, 往往在不经意的一低头, 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光明。这一句升华主题, 揭示了每个人的人生中的光明前景都是因为灵魂有了希望和方向, 在谦虚努力的工作、辛勤的付出中、对别人的关怀才是硬道理, 真正的光明就在低头的一瞬间。爱的道路上, 虽然崎岖不平, 但社会群体的意识不会因为崎岖而倒退, 社会总体是一直向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发展着。
三、大爱之心是教育工作者的必备之心
在现代教育模式下, 教师始终应该有2种意识, 服务意识与大局意识, 这两种意识必须要统一起来, 做好份内的每一项工作。2011年10月正是我校运动会开幕的日子, 我每年都做裁判员工作, 激烈的运动项目或多或少带来一些运动损伤, 在500米决赛的项目上, 有个学生抽筋了。这时候我学校的衡老师冲了过去给他做一系列按摩, 减轻了他的痛苦, 这时候衡老师浑身都湿透了, 这一幕很多同学都看见了, 场面是非常的感人!服务意识与大局意识正是衡老师身上所体现的, 我们的爱心是我们走近学生的法宝, 这就包括了我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所以当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对工作的动力, 才能在工作中满怀热情, 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因素, 在班级工作中我们需要耐心的指导, 真正的去感化他们, 有了真正的爱才会舍得付出。面对全班学生, 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里。其实在班级里, 教师是学生的家长, 同时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当我们用爱去感化学生、培养爱的每一个细节,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我想作为一个人, 就应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感受生命的同时, 去追求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总之, 人与人之间, 以诚相待, 以爱相待, 不仅能够去理解别人, 还要能够去关爱别人;不仅有所交流, 还要能够建立友情。这才是人性中最重要的部分。爱与和谐不仅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境界, 也是人的精神的一种追求, 如此, 我们的生活才会变的更加和谐, 现代教育需要大爱之心, 现代社会需要大爱之心,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大爱之心。
摘要:自人类有教育以来, 人们所取得的荣誉和成就, 就首先归功于教书育人的伟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作为一名教师, 根据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体会到, 大爱之心才是引导我前进的方向标。
关键词:教育,大爱之心,发展,精神
教育呼唤爱 篇2
喜欢在记忆里搜寻失落的快感,喜欢在泪水中浸润那颗不羁的心,
在风中,扬起指尖触摸那掠过的一丝温润。你不知道那一缕清风中曾拂干多少人的泪,那一缕清风究竟印证过多少人的辛酸!
总喜欢沉湎于别人的故事,或许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故事,又或许是寻找自己故事里的失落,又或许是……
看过《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见证了爱的清纯、痛的深沉……哽咽、抽搐、印满脸颊的泪水,其他?无以言表!
如果有一天,深爱的人永远的离我远去,我该如何面对失去,如何面对余下的生活与情感呢?你是选择追随?还是逃避?又或是其他?
年少的我,爱上你的美丽,爱上你的纯洁,修长的四肢,和恬淡一面的表情。 你坐上了我的摩托车,柔软的手臂挽在我的腰间,我们放肆地笑着,幸福地笑着。用笑声印证一段感情的初始。我们追着风,沿着笔直的公路肆无忌惮的高喊。好似向同路的车人宣告我们的爱,又或是博得一路的`花花草草的祝福……
你说,要用磁带录下彼此的对白,
资料
我不会说话,你听我的录音嗤嗤地笑。而我,听到你耳机那头的哈欠,也会露出会心的笑啊。这是属于我们俩的暧昧……
那是属于你我完美的旅行。也许,它就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无人的小岛,荒弃的房屋,你的嘴唇离我如此得近,你的梦想离我如此得近。
厄运是突然间降临在你、在我们身上的吗?我只想让你做我白色的新娘,而你,却遇到了白色的病魔。你在我面前倒下,我奔跑,在你的车后,在你的身后,你还是离我远去了。跑不出命运的绳套。
29号台风来袭的晚上,我们没有去成你梦想中的世界中心。在狂风暴雨中,你去了世界的那头,而我,仍然留在世界的这头。和今天的台风一模一样,十七年前的那场台风,和今天的一模一样。十七年前,我想留住你留不住的背影,今天,我只能在回忆中与你再次相遇。
应该如何去爱一个死去的人呢?应该如何记住她?应该如何忘记她?她在我的记忆中存放了这么多爱的语言,我把磁带一盒一盒装入录音机,任凭着心象留声机的针尖一样,在记忆的胶碟上寂寂滑行。
今天,我终于来到世界中心,听完你的最后一盒磁带,并按照你的心愿把你的骨灰撒在世界中心的红土地上。你的骨灰被风吹散了。我听到你在风中说:
教育转型呼唤“能历”教育 篇3
“能历”教育相对“学历”教育提出
什么是“能历”教育?“能历”教育是对应“学历”教育提出来的,不是否定“学历”教育,更不是反对“学历”教育,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高度提出来的。简单地说,“能历”教育就是为了人的终身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提供丰富实践经历的教育,关键是在家庭、学校、区域与社会层面构建“能历”教育体系。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学历”教育与“能历”教育的融合。
“学历”教育的场所主要在学校,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在接受系统的、科学的知识,为学生今后最终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能历”教育的场所不只在校内,更多在校外,包括家庭、社区和社会。“能历”教育必须扎根生活、扎根实际、扎根实践。
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读书”与“行路”就是强调“学历”与“能历”同等重要。南宋的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也是“能历”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了“能历”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前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举措,旨在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不少显著成果,但真正的“能历”教育体系在我国并没有建立起来。
“能历”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需要全社会关心、关注与支持。“能历”教育作为教育转型的着眼点,可以破解现实教育中诸多瓶颈问题,如学业负担、人才培养选拔、学习型社会创建等问题。当然,推行“能历”教育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首先是人们根深蒂固观念的阻力,其次是机制、保障和评价等问题。
“能历”教育与“学历”教育融合
现实生活中,“学历”教育与“能历”教育是脱节的、分离的、分段的。侧重于学历的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脱离,严重滞后于生活实际。新课程改革倡导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上述问题已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浮于表面的现象。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分段式”的,学生需要花费10多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封闭”在学校里,侧重于完成“学历”教育;毕业后,进入社会开始重点进行“能历”教育。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将二者割裂开来的。笔者认为,当下的教育是“融合式”的,“能历”教育应当与“学历”教育有机整合、融为一体。
如同“学历”教育,“能历”教育也需要有课标、课程、大纲、教材、师资、培训、评价等。现有的许多学校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属于“能历”教育的范畴。许多公共场馆免费对学生开放,许多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立等,也属于“能历”教育的范畴。但是,这些零星的活动,各校自发的行为,不等同于“能历”教育。作为“能历”教育,需要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和全社会共同参与。
全社会应切实开展“能历”教育
人生是一个探索意义、价值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理解,经历比结果更重要。结果只属于过去,未来才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生没有失败,只有放弃。能力产生于“能历”,“能历”又不等同于经历。笔者认为,现在学生不是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是缺少“能历”。不去做,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我们能做什么,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能历”教育是开发潜能的教育,是丰富人生的教育。
“能历”教育的开展,除了“学历”教育以外,可以从家庭教育开始,让孩子洗一次衣服、做一次饭、购一次物、存一次款、抄一次表、缴一次费等;可以在社区进行,让学生走访一次邻居、走访一次居委会、参加一次社区活动等;可以在社会进行,让学生了解、体验不同的职业人群,写出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体验不同的行业部门,谈些改进的想法;让学生了解某一社会问题,思考改进的策略与措施等。从点上看,这些实践活动似乎许多学校都在做,但是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一贯性,还没有真正形成课程系列,还没有在全社会达成共识,更没有成为教育的主流文化。而整个社会,都是“能历”教育的场所。
呼唤生命教育 篇4
不久前我国有一名学者对中小学生相关的心理行为进行调查, 结果让人震惊,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的计划, 自杀未遂者达到1.71%。另外, 在中学、大学校园中, 自杀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甚至许多让人羡慕的硕士, 博士生, 也放弃了他们美好的未来, 从高楼跳下去,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相信每一个在学校的同学都听说过。但绝大多数的家长和教师对此还是一无所知, 他们不明白自己的子女为何会自杀,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为子女付出了很多很多了, 为何子女还会弃他们而去?
长期以来, 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 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 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 教育他们珍惜生命, 理解生命的意义, 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为此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我们也看到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呼吁要开设生命教育这门课程, 他们的呼声也很高, 但是真正行动起来的却很少, 因为在我国先前还没有这门课程, 许多心理健康老师想开设, 但是不知道怎么开设。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开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生命教育课程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想法。希望对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有所帮助。
开展生命教育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尊重生命, 为什么自杀, 在了解了这些原因后再去开展工作, 目的性就高多了, 效果也会明显的多。
南京大学桑志芹教授认为学生自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模仿。在自杀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纯粹是模仿, 在明星张国荣跳楼自杀后的第二晚, 大陆, 香港相继又发生了多起跳楼自杀案, 其中学生占很大比例。还有一部分学生看了武侠片中的情节, 从高楼跳下。这种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只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就能比较好地防止此类自杀现象的出现。
压力。这个原因也在自杀者中间占很大的比例。有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大, 无形中使孩子的压力很大。有的孩子在没有完成父母的要求后, 很害怕, 便走上了自杀的道路;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因素, 在学校自卑, 觉得事事不如人, 久而久之, 若没有人加以引导, 也会走上自杀的道路。在大学生中, 主要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使一部分学生放弃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借自杀出名。自杀者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出名, 这在他们的遗书中也提到了, 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 如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 恋人间为了能永远在一起而双双徇情等。
在了解了学生自杀的原因后, 我们就得做出行动, 防止此类现象再次出现。这中间, 学校的生命教育就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开展生命教育, 首先要树立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信念。这个就需要我们的老师从生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给我们的学生讲解。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 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其次就要让学生学会保护生命。这个可以通过请消防人员和社会救助人员到学校开设讲座,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逃生知识, 学会几种必要的求生技巧。
还有就是生命课程最好有专门的老师, 这样老师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摸索课程的内容。目前不少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了心理教育专业, 这部分学生将来能够胜任这种工作。
开展生命教育, 不能只靠老师一人, 还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命的含义。北京有一所学校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位产妇分娩的过程, 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 从而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
开展生命教育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创造一定的逆境, 磨炼学生的意志, 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 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 才会有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另外, 我觉得一些电影也能让人产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感动学生的心灵。如《亚马逊的蝌蚪》, 《帝企鹅日记》等, 这些影片虽都从动物的角度来拍的, 表达了动物对生命的追求, 从动物身上折射出对生命的渴求是很让人震撼的, 从而给人启发, 使人懂得珍爱生命。另外许多有关生命教育的书籍如《我的爱》、《挑战死亡》, 《死亡日记》等都能给人以很大的震撼。
还有我觉得生命教育课程应主要以开展活动为主, 因为平时我们学生的压力很大, 如果纯粹去讲解, 学生可能不感兴趣, 也就不关注这门课。我们开设这门课不仅要让学生珍惜生命, 还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学会放松, 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进行角色互换的活动, 让学生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 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 将有助于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 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
当然课程的设计还需要我们的老师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 需要我们的老师自己本身要热爱生命, 只有教师自身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才能感动学生的心灵。也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去探索和创新。这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生命教育课程一定会跟上世界的潮流, 走在世界前列, 当然这需要我们一起关注和努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 以及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最后对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 希望以此能为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起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程灶火.《心灵解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57-59
[2].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网, 生命教育大谈专栏, [EB/OL].[2008-02-19]http://www.lifedu.com.cn/html/lifedu-bbs/
教育呼唤童心 篇5
记得陶行知深情告诫师范生:“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 变个十足的小孩子, 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你若变成小孩子, 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 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而要变成小孩子, 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像孩子简单透明、活泼勇敢、天性好奇、容易满足的童心。
明朝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中写道:“夫童心者, 真心也。”可见, 为人师者, 如若匮乏童心, 便将失却真心;然失却了真心, 又怎能打开学生五彩的心扉,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失却真心, 师者则无法俯察一颗颗纯真无瑕的童心在砰然律动, 更无法与学生稚嫩的心灵产生共鸣。君不见, 诸多优秀教师常常就是个大孩子、老顽童, 他们怀揣童心, 忘却年龄, 永远年轻, 成为学生的忘忧草和开心果;他们敞开心怀, 不设城府, 倾听诉说, 堪称学生的忘年交与知心人, 用师者的童心为学生开启心智, 拂去尘埃, 抚慰心灵。没有童心的教育, 是一种失去柔润的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 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童心泯灭是教育之大忌。许多教师似乎早已忘怀自己曾经天真而窎远的童年, 在学生面前, 终日保持着一副尊者、长者与智者的深沉形象。对学生因顽皮任性所表现出的种种“轻举妄动”是那样的不能接受。殊不知, 这些“轻举妄动”竟然大都是自己童年的翻版。在教师的眼里, 当然是学生错了。于是, 我们的教育似乎从小就在教学生守规矩玩深沉, 就像《千字文》里所说的那样, 有教养的孩子要学会“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意为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 言语对答要安定稳重。毋庸讳言, 在这种教育的氛围中, 渐渐的, 孩子张扬的个性被悄然扼杀, “古灵精怪”的念头也被成规所绑架。
作为教师, 倘若拥有童心, 就不啻保持了你童年对世界的好奇。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今天的学生表现与以往迥异?为什么学生在做题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当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时, 你就不会变得无动于衷;保持童年的好奇, 你会在对问题的反复诘问中, 从心底自然萌发探究的激情, 将对问题保持兴趣与专注, 犹如一个在沙滩上拾贝的毛孩子, 始终带着好奇的眼睛去寻找美与海的故事;保持童年的好奇, 就像一眼永不干涸的温泉, 会有汩汩的对教育的追寻与热爱蒸腾而起, 滋润着日益浮躁与不安的灵魂。
我喜欢金庸笔下的老顽童, 他年纪虽大, 但天真无邪、爽朗可爱、童心极盛。他无需包装, 无需面具, 没有敌人, 是一个永不知晓人间势利的老孩子。前不久, 有一项调查, 问题只有一个: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将近80%的人认为, 最珍贵的是那些已经失去或不能得到的东西。只有20%的人觉得, 正在拥有的东西才最珍贵, 而在这少数人当中, 又以儿童居多。看来, 儿童离幸福的距离最近, 是幸福感最强的群体。拥有童心的人心态更健康, 更易满足, 对未来更充满渴望。有句话, 豁达是冷眼看破红尘后, 重新又变得像个孩子。拥有童心, 可以去除功利之烦扰, 常常从心底升腾起“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愉悦欢欣, 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吗?
童心简单明朗, 纯粹健正。应当承认, 儿童在守规则讲公德和善恶是非的判断上, 时常要比成人纯正精准。儿童恪守信任、看重尊严、讲究平等, 不懂得妥协撒谎、玩弄欺骗。也许, 对于当前我国教育中诸如教育公平欠缺, 学术造假案频出, 高校腐败屡有曝光等陈年积弊, 根治它们的绝妙良方也许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童心。
时代呼唤教育智慧 篇6
人的发展与实现, 是一个满溢幸福的过程。然而, 时代的快节奏, 社会的新要求, 家长的高期望, 学生的难引导, 使得部分教师教得心力交瘁, 学生学得痛苦不堪, 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机械, 而是在造成人。”教育是发展人、实现人的事业。这里的“人”, 指的是处于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的发展与实现是学生发展与实现的前提。我认为, 教师要鲜活教育思想, 创新工作方式, 探寻教育真谛, 体验教育幸福, 离不开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智慧。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 教育智慧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得以体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田慧生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智慧?如同智慧之于个体一样, 教育智慧之于教育, 同样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从大的方面讲, 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 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 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 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往往对教育本义体悟深刻, 具有高度的职业感和责任感, 对教育事业怀有深情, 付出辛劳, 勤于实践, 善于反思, 不断催生教育智慧, 提升教育境界, 真正体验到教育的巨大幸福。教育智慧应该是教师追寻、体验教育幸福的支点。教育智慧, 造就了智慧型教师, 支撑着教育幸福。
二、教育智慧的缺失
自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 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都围绕要求对教师进行了培训, 但部分教师的课堂行为没有根本改观, 依然如故。对教师来说, 他们并不缺少改革的热情, 但是他们的实际教学行为与他们表达的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教育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规律性的把握, 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深层的认识。但是,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强调以知识为中心, 只注重教学的知识的传承价值, 狭隘的教学理论认识束缚了教师的理论视野, 影响了教师对于教育意义、价值及教学活动丰富内涵的全面认识与把握。理论上对教学价值的简单化导致了实践操作中的简单化倾向, 教学被简化成知识的授受过程, 甚至为知识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 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 视教学活动为可精确预设、程序化造作的流程。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步骤所用的时间都被精确设计, 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细节化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创造性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导致教育智慧的缺失。
三、时代呼唤教育智慧
1.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育智慧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或潜在影响的品质。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为教师资格取得所要求的素养, 表现为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 具备一定的专业化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中间层次为熟练地进行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素养, 表现为具有较新的教育理念、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现代教育能力;高层次的专业素养则集中表现为由各种教育能力生成的丰富的教育智慧。因此, 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 就是教师教育智慧不断生成、丰富的过程。教育智慧是教师终生追求的一种专业境界, 是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成熟的标志, 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
2. 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需要教育智慧
传统学校的教师都本着“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教育理念。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低层次的简单劳作, 传道授业变成了可敬的单向消耗, 教师的生存状态、生命质量的提升被忽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 是教育的原点。“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 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突破”。假如把牺牲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 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 那么他所作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因此, 在关心学生发展的同时, 还必须发展教师, 师生同益才是教育合理的发展目标。教师要发展, 就必须把人的培养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这会使教师职业极富创造性, 教育对象千差万别, 教育情景千姿百态, 教育内容千变万化。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对象、情景、内容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教育智慧能使教师的职业不是照亮别人、毁灭自己的蜡烛, 它会让教师体会到创造性工作所带来的充实和幸福, 从而获得人生价值、生命价值的提升。
3.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
新课改的实施, 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新课改在价值取向上由知识本位发展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由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课程内容由预定性、封闭性向开放性、生成性转型;课程评价由单一性、标准化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型, 这些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教学改革呈现出的艰巨性、复杂性, 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边性、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提出了要求, 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 成为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契机。
四、教育智慧生成的途径
教育智慧, 既是一种教育综合能力, 又是一种教育品质、状态和境界。也许我们还不能准确无误地拟定一套催生教育智慧的“操作程序”, 但是, 教育智慧的生成还是“有迹可求”的。
1. 教育智慧的支撑是美德
教育, 需要教师有虔诚的教育信仰、有起支撑作用的美德。教师的美德, 首要的是热爱, 热爱生命, 热爱生活, 热爱教育。热爱是教育的动力。教师的美德, 还有民主、宽容、明智等。教师的民主与宽容, 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明智, 可以看作是聪明加上谨慎, 聪明是“知”, 谨慎是“行”, 知与行的结合, 才足以显示一个人的明智。教育无小事, 明智对教师来说尤其重要。明智的教师更能把握教育时机, 捕捉教育细节, 达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2. 教育智慧的起点是知识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 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智慧。零散的知识不能形成智慧, 完备的有结构的知识是教育智慧产生的沃土。智慧产生于知识, 特别是产生于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是生来就有的, 而是扎根于生动的教育实践体验, 产生于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自我研究与反思, 来源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愿景与努力, 萌发于自我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以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为前提, 只有那些注重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教师, 才有可能体验到教育智慧的魅力。
3. 教育智慧的关键是思考
教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思考者。思考, 是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寻求最佳策略、锤炼教育艺术的基础。思考, 必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思考, 让教师叩问教育本义, 明确教育方向, 融洽师生关系, 优化教育环节, 催生教育智慧, 实现自身价值。教育离不开思考, 因为教育就存在于形成清醒敏锐的、谨慎细致的思维习惯之中。反思是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师的教育反思必不可少。反思, 是为人类基于探究外部物质世界活动的经验来追寻事物本质和意义的内心活动。反思的过程不仅仅是内省的过程, 更是内“醒”的过程。换句话说, 反思就是唤醒自我。反思源于心灵的力量, 是心灵成长的原动力。
4. 教育智慧的永存是细节
教育智慧体现在教育教学具体情境的细节中。教育在生活世界中, 就像爱和友谊一样, 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智慧体现在教育情境的细节里。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会用心地去看学生, 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 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 注意一次期待的渴望, 这种“看”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 而是带着责任感、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去看, 这种“看”能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在“看”的过程中, 教师有了思考, 捕捉教育细节, 挥洒教育智慧, 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摘要:时代的快节奏, 社会的新要求, 家长的高期望, 学生的难引导, 使得部分教师教得心力交瘁, 部分学生学得痛苦不堪, 这些都呼唤着教育智慧的生成。本文主要从解读教育智慧着手, 得出教育智慧生成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智慧,缺失,生成途径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顾明远主编.现代教师读本[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3]傅佩荣.生活哲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
[4]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1.
[5]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 2002.
[6]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 2005, (2) .
[7]成尚荣.智慧教育:教育的智慧选择[J].苏州教育研究, 2004, (9) .
时代呼唤理财教育 篇7
在西方, 针对儿童的理财教育从小就在家庭开始了, 这让孩子从小就适应了现代经济。然而在中国, 理财素质教育却长期不被重视, 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是使我们的孩子进入了消费误区, 高消费, 盲目消费, 甚至野蛮消费, 享乐主义, 滥用父母的钱, 躺在父母的钱包上生存, 直接造成他们的财商低下。二是使我们的孩子缺乏生存能力、创业能力。中国的学生只会花钱不会挣钱, 只会做题考试不会创业, 应该及早引起警觉。理财教育的主阵地在家庭。家庭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应该从小开始, 从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和习惯开始, 要从孩子的零花钱开始, 从培养孩子的理财品质开始, 同时还应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理财训练。同时, 扮演理财教育辅助角色的学校, 也应该给予重视。
某中职新生最近有点烦, 成天在寝室抱怨刚刚到校就出现了经济危机。“父母每月给我500元钱作生活费, 平均下来, 一天16块多, 按理说, 在学校食堂吃三顿饭绰绰有余了, 还能吃得不错。可是, 我的日子却过得很狼狈, 经常是上半月滋润, 下半月拮据, 有时还得找同学借钱, 拆东墙补西墙。老实说, 我没有吸烟, 也不怎么穿名牌, 衣服都是爸妈额外给钱我买的, 和寝室的同学喝喝啤酒、聚聚餐, 也谈不上多么铺张浪费, 可我就是不知道把钱花到哪里去了!”其实像小宇这样的同学并不在少数, 而且感慨“钱到用时方恨少”的也并不是大一同学的“专利”。
中职生节节攀升的花费, 给不习惯说“不”的家长们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教育界人士指出, 理性消费应走进职业学校校园。如手机消费, 据了解, 很多学生盲目跟随潮流, 为买手机“打肿脸充胖子”, 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同时还会影响学习和健康, 如上课玩手机, 手机辐射等。
中职生这个特殊群体, 刚刚独立, 可是又没有完全的走向独立, 经济上大多数还得靠父母的支持, 但是钱是由他们自己支配。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 学生在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方式等方面不够成熟, 存在的较多误区。作为教育工作者, 如果我们不及时进行教育、加以引导, 不重视消费观念的塑造和理财能力培养的话, 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将受到直接影响。而事实上据我们了解因为花钱不善而感到困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同学不在少数。
面对如此现状, 国内有的专家已经开始呼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了。理财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据了解, 理财素质教育现在还是中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盲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 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要走向社会, 对这些进行理财教育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现实呼唤理财教育!
二、如何进行理财教育
首先, 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为首,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一贯是职业学校工作的重点。但再完善的德育体系中还是缺乏专门的理财教育, 跟消费有关的教学内容只在《德育二》教材上有一节, 还有待德育课教师去挖掘, 去研究。所以, 学校理财教育几乎为零。由于学校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消费指导和理财能力培养, 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 造成了校园内乱消费有了很大的市场, 许多学生一有空闲就往小卖部钻;有的学生有了钱后去网吧玩, 上赌博机玩输赢, 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所有这些, 严重破坏了校园优美环境, 校园风貌和学校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不失时机地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今天, 我当家”、公益活动、参观, 情景表演、“好习惯伴我行”等活动, 在学生中加强消费指导, 加强理财教育, 通过亲身实践, 丰富学生理财知识, 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合理消费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节俭意识,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可以借助专题讲座、板报、学校广播、主题班会等阵地向学生宣传理财知识, 教育学生适度消费、理智消费, 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量入为出。做到消费有计划有目的, 不浪费, 不盲目攀比。培养学生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 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特别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实践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理财。
其次, 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理财教育。
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形式可多种多样, 如开设专门的理财课, 由专任教师执教, 编订或选用合适的教材;聘请银行、股票公司等专业人士进行理财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制定、实施理财计划等。
第三, 理财教育的内容。
1、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会理财。
要学生对当前的支出做一个统计, 明白支金流向,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制定一个具有一定操作性的预算。比如一个月有500元收入, 这个收入要将固定和非固定的一起算起来。一种可能的预算是这样的, 50%的钱用来吃饭;10%的钱读书;10%的钱用来交际活动;20%的钱用来作为临时备用;10%的钱存起来。因为一份理性的预算应当首先保证生活的需要。还有, 中职生需要进行交往, 与外界沟通, 而且需要花钱的“意外”很多。从现在开始投资, 制定完预算以后的关键是执行, 而且还要注意监督自己, 你要能够控制住自己。一个中职生要注意开源节流, 钱要用在刀刃上, 该花则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如果有条件, 不妨做一个自己的财务报表。
2、要学习银行业务有关知识、股票基金知识、期货知识、房产投资以及贸易、外汇等基本知识。
3、培养商业头脑和创业意识以及商业道德。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 职业学校学生面临走进社会就业择业的激烈竞争的局面, 在职业学校开设理财课, 让学生具备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进行理财教育呢?首先, 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其次, 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理财教育;第三, 要选择合适的理财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理财教育
参考文献
呼唤回到本真的教育 篇8
云岩一小的李艳校长对我说,他们正在推行“无痕教育”。云岩一小是一所以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公办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学校的比例高达60%。李校长强调在教育教学中淡化这个概念,全体学生一视同仁,过多的关爱反而等于贴标签。我理解的无痕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不留痕迹 , 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其实这就是教育的本真。教育培养的是自由的人,自由的人首先要有自由的老师和自由的校园。这里说的自由不是行为上的天马行空,而是思想上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法治国家的人行为有很多约束,思想却很自由;人治国家的思想严格控制,而人的行为却极端反常。学校也是,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是在科学健全的制度文化之下形成的。
呵护一颗童心的尊严是教育的前提,我们千万不要把孩子的贫困、单亲、缺爱作为我们捞取教育政绩的关注点,教师、校长和教育官员切莫做这种看似好心其实办坏事的误人子弟之举。教育就是教育。感恩、励志教育都是教育所应该去做的事情,不必刻意夸大。教育是个良心活,急不得,得慢慢来。教育的本真其实就是把孩子当做一个有着自尊和个性的生命来让其选择发展,教育只需要点燃和引导。不能把孩子当做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在课改推进十多年后的今天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名目繁多的教育前缀让我们眼花缭乱。孩子不是面团,随便你揉成什么样。
【教育呼唤爱】推荐阅读:
教育呼唤童心06-27
教育呼唤智慧05-09
时代呼唤教育智慧07-02
呼唤纯真的教育08-07
创新教育呼唤创新教师05-25
音乐课堂呼唤创新教育07-08
《爱的呼唤》教育案例08-09
现代公民教育的呼唤08-18
跨世纪呼唤大教育06-09
教育:呼唤个性的张扬!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