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特点

2024-10-24

危害特点(通用12篇)

危害特点 篇1

温室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 属同翅目, 粉虱科。原为北方温室中一种害虫, 近几年随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的发展而产生。白粉虱的寄主非常多, 繁殖能力强、速度快, 世代重叠, 种群数量庞大, 抗药性强, 尤其对黄瓜、番茄危害重, 造成减产和降低质量, 一般减产可达20%~30%, 直接影响经济收入。

1. 危害特点

以成虫、若虫吸食植物汁液, 被害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整株枯死。其分泌的大量蜜液严重污染果实、叶片, 诱发煤污病发生。

2. 生活习性

温室白粉虱在北方一年可发生10多代, 以各种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危害。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 一般平均每雌虫产卵142~320粒。也可孤雌生殖, 后代多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 随着植物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白粉虱的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 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 因此不易脱落。幼虫孵化后3天内可在叶背作短距离游走, 当口器刺入叶组织后就失去爬行能力, 开始固定生活。繁殖适温为18~21℃, 在温室条件下, 约一个月完成一代。

3. 发生条件

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虫源。由春到秋持续发展, 秋季数量达高峰。在温室和露地紧密衔接的地方可周年发生。

4. 物理防治

(1) 清洁田园。温室在育苗、定植前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株、杂草, 并运出室外集中烧毁, 力争做到温室清洁, 通风口用尼龙纱封住以阻隔外来虫源。 (2) 科学种植。尽量避免混栽, 特别是黄瓜与番茄, 以免加重危害, 造成防治上困难。提倡温室头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大蒜等较耐低温作物。 (3) 黄板诱捕。白粉虱有强烈趋黄性, 因地制宜选用板材, 板材规格60厘米长, 20厘米宽, 用油漆涂成橙黄色, 再涂上一层机油。黄板要比作物高出30厘米, 挂在温室、大棚里, 每隔20米挂1块, 成虫粘满黄板后除尽成虫, 重新涂上机油再行利用。

5.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丽蚜小蜂防治。按丽蚜小蜂与白粉虱成虫大约2∶1的比例, 每2周释放1次丽蚜小蜂寄生的黑蛹, 隔行均匀施放在株间。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 控制白粉虱危害。

6. 药剂防治

(1) 药剂熏蒸。每亩温室用白粉虱烟剂1公斤撒在行间, 着重放在温度较高地方, 利于药剂挥发。密闭温室, 熏2~3个小时, 使温室内温度保持30~35℃, 可杀死大批成虫。 (2) 熏烟。用盆装入松针、锯末等, 滴入敌敌畏50克左右, 然后点火使其暗烧, 期间保证既不要见明火, 也不能让暗火熄灭。每亩放6~10个盆, 密闭温室, 温室内温度保持在30℃以上。烟熏2~3个小时后, 逐渐通风, 可杀死大量成虫和若虫。 (3) 喷药防治。2.5%天王星3000倍液可有效杀灭成虫、若虫、假蛹;70%吡虫啉WP3000倍液, 巴丹WP1500倍液, 侧重叶背喷药, 若连续用药, 应交替使用不同种类农药。在清晨成虫停歇、活动力不强时进行喷药, 可提高杀虫效果。

危害特点 篇2

K J.CO

M 4近几年来,我们在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案发单位私设“小金库” 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私设“小金库”违纪违法案件明显上升,其危害也日趋严重。“小金库”是滋生腐败和不廉政行为的温床。因此,进一步加强对私设“小金库”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提出防范措施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金库”的特点

一是点多面广,具有普遍性。私设“小金库”现象不但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存在,且党政机关、执法机关等单位也普遍存在。有的单位不仅内部设立了“小金库”,而且各科、室、股、站、队、所也层层私设“小金库”。二是手段狡猾,具有隐蔽性。随着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私设“小金库”的形式也更加隐蔽。有的做账外账,有的做假账,有的甚至干脆不做账,只有一包白纸条,办法更是巧妙,主要领导与具体承办者操作,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即使案发后也都有着共同的防御心理和“攻守同盟”行为,给查处带来很大的困难。三是“集体负责”,具有共伙性。近几年我们办案发现,利用“小金(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库”实施违纪违法行为,由过去主要领导、财务人员等极少数相互勾结发展到单位领导集体与财务人员串通一气,让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共同以奖金和补助等名誉私分国有资产,可谓是“利益均占,风险集体共担”。四是“小金库”数额越来越大,涉及人员越来越多。从我们查处“小金库”的情况来看,少到上千元多到上万元,有的甚至几十万到上百万元,涉案人员也越来越多,由原来的主要领导发展到所有领导,由原来的少数人发展到集体,构成一个“利益风险共同体”。五是问题难定性。通过查处“小金库”多数单位都是领导假跑项目,以请客送礼和业务往来为名,行自己贪占、个人得好处之实。用假发票、白纸条,在“小金库”如数报销,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元,这些钱的性质兼而有之,分辨不清难以定性,只好以违纪处理。

“小金库”危害

一是腐化了党的干部队伍,使少数党员干部走向违纪违法甚至犯罪道路,削弱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是使国家、集体大量资产流入个人腰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三是为吃喝玩乐、请客送礼大开方便之门,严重腐化了社会风气,毒化了人们的心灵。

“小金库”的防范措施

“小金库”是个毒瘤,我们必须坚决割除。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源头治理上下功夫。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要通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明辨是非,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努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其次,要加大制度建设。预防和遏止“小金库”滋生腐败现象,关键是建立健全过硬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制度付诸实施,落到实处。否则杜绝“小金库”就是一句空话。一是要把好财务关。要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法规和财经纪律,健全财务制度,完善财务管理,严格管理好预算外收入。二是要全面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决不允许把执法收入和经营收入加以隐瞒截留和挪作他用。

近年来,实行“县会计核算中心”和“村账民理乡审”都是切断“小金库”来源的好举措。第三,要严肃查处。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与审计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加大对各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检查力度,对发现私设“小金库”的行为,不论是哪个单位,涉及到什么人,都要对“小金库”的资产来源和走向,一查到底。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刍议计算机病毒特点及其传播危害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特点;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Computer Virus Characteristics and Spread Harm

Cui Zhehai

(School of Mathematics&Computer Science,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041004,China)

Abstract:With China's computer's large-scale use,the computer virus is known to more people.In our daily use,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omputer virus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ed,so as to arouse extensive attention,play computer advantage and avoid losses.

Keywords:Computer virus;Characteristics;Protection

“计算机病毒”作为众多网友口中经常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在现代互联网社会已经不是新鲜事,但是,如果让大家真正解释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恐怕很少有人能对其有一个确切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病毒的本意是指,使人或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计算机发明和大规模进入人类社会之后,人们才开始借用生物学领域的专业术语表示计算机领域中发生的类似现象。

一、病毒特点及病毒发作时的特征

(一)计算机病毒具有可执行性。所谓的计算机病毒其实也是一种程序,但本身并不完整,需要附着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上,但其本质上具备正常程序的功能。

(二)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这可以说是病毒的最大特征,病毒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类渠道从一台被感染的计算机转移到另一台“健康”的计算机上,并将其作为战利品进行渗透,病毒的关键程序代码只要进入一台计算机,它就会自我搜索符合要求、符合传染特性的其他计算机进行攻击,并执行病毒程序代码,这种链条式的传播会导致数以万计的计算机成为所谓的僵尸电脑,结果极为可怕。

(三)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一个经过精心制作的计算机病毒,一般进入用户系统之后并不会急于发病,而是在一段时间甚至在数年之内潜伏在计算机中,等待合适时机进行攻击,用户往往忽略。

(四)计算机具备攻击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针对特定的计算机和特定的操作系统而言的。比方来说,有的病毒针对IBM PC机及兼容机,有的病毒针对苹果公司的Macintosh的,也有针对UNIX操作系统。病毒之于系统的攻击是相对主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计算机系统不管采取多么严密的保护措施,其实都不可能彻底地排除病毒于体外,因为计算机只有接入互联网才有其使用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而只要有互联网,就避免不了有病毒的存在。因此,我们说,保护措施最多只能是一种预防手段。

尽管计算机病毒千奇百怪,但是它表现出来的特征或者说是表象有类似性,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点。系统空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死机;感觉数据遭到修改或者破坏;应用程序无法运行;电脑工作效率大幅下降;隐藏文件增多;文件名称出现变化;文件分配表被破坏;特定磁道被格式化;硬盘文件被删除;显示器出现异常信息。计算机硬盘数据“神秘”消失;文件大小发生增大或者变小;引导区被修改。

二、一些常见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变种无数。近几年来,我们遇到的主要病毒有如下几种:

(一)Melissa。此类病毒专门针对microsoft邮件服务器MS Exchange和Out1ookExpress的Word宏病毒,可以定义为攻击型病毒,他可以损害计算机的Word文档和和Outlook使用。他藏匿在Word文档附件之中,由E-mail邮件扩散,并且有着较好的自我复制能力,一旦用户打开文件,系统便会使用Outlook的地址信息向超过至少60个收件人自动发送,从而导致E-mail服务器瘫痪。

(二)Worm.Nimayaw。该病毒被网友称之为“熊猫烧香”,因为用户被感染后。那些受感染的文件图标,就会变成一只可爱的熊猫,但是举着三炷香的熊猫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病毒,它可以在任何一个系统上运行蠕虫病毒,并且更重要的是,该病毒甚至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大量传播,从而使得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感染,最终导致局域网崩溃。

(三)CIH。资料显示,CIH病毒已经给国内的计算机用户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2011年以来,我们又发现了CIH病毒的另一个版本,业内称之为CIHvl-2病毒,该病毒在固定时间对计算机的BIOS芯片、服务器和硬盘驱动器发起进攻,造成系统瘫痪,硬件也有可能被损毁。它的特点是通过互联网,更多的是通过盗版软件来传染的,所以,用户还是尽量避免使用盗版软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简单的检查和处理办法

如果遇到上述情况的话,就要考虑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用户经常使用的是金山、360、瑞星等杀毒软件,这些针对一般病毒都可以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但本质上讲,这些软件和以下操作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

(一)检查中断向量表。

(二)检查引导扇区。

(三)检查应用程序文件的长度。如果发现计算机病毒的话,应尽早清除,避免更大损失。一般的处理方法是:1.利用专业的杀毒软件进行查杀。2.在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情况下,应首先对没有被感染的重要数据和程序备份,再进行格式化处理,但备份过程中应注意病毒是否再度传播扩散。3.计算机发烧友可以利DBUGE或者PCTOOLS工具修改被病毒感染的程序。

综上所述,计算机病毒对广大的计算机用户来说是具有极大危害的,我们必须采取主动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防控病毒,确保计算机安全。

参考文献:

[1]韩莜卿.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

危害特点 篇4

2014年5月25日媒体爆料:珠海一建筑公司遭恶意诉讼蒙受巨大损失。[1]据广东中山海湾城吹填砂项目的分包商代表李先生讲述,2013年6月14日他们公司廉江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珠海公司与江西中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签定了中山海湾城温泉度假区内的吹填砂的分包合同。2013年6月27日接到江西中联的进场开工通知书后,就按照合同要求,积极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组织施工队共协调了30多艘船100多号人进场施工,一直按合同的要求,抓质量、赶进度、保安全的合法合规施工。因为工程施工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施工需要办理《海域使用证》、《水上、水下作业施工许可证》等国家规定的相关施工许可证。为了办理施工许可证,廉江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珠海公司多次要求要求业主方提供中山海湾城温泉度假区吹填砂项目的相关报批手续证明,以便施工单位办理施工许可证明;但是业主方确迟迟未能提供项目的报批手续,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2013年9月业主方单方面强令公司停工,还恶意将公司诉至法庭,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没有按合同约定完工的损失共计2000多万元。

此案中涉及业主方未取得项目报批手续影响施工方工程进度,作为违约方,江西中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没有支付过一分钱工程款,还恶意向法院诉讼,要求单方面解除合同,以达到不支付廉江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珠海公司工程款的目的。

恶意诉讼在实施侵权行为时披着合法的外衣,很难被发现;再加上违法成本很低,而维权成本很高,导致近年来恶意诉讼爆发式增长。恶意诉讼具有形式的合法性,但它不符合诉讼价值观念,与法治精神相背,是一种诉讼侵权行为,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恶意诉讼是行为人利用诉讼机制而提起的诉讼行为,包括民事诉讼、经济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自诉等。恶意诉讼是行为人借用国家正当的诉讼程序以追求不法不当利益为目的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为。

第二,恶意诉讼行为人的主观动机是故意的、恶意的。恶意诉讼的行为人提起诉讼,不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寻求正当的诉讼目的,而是为了损害他人利益而追求自己的不法不当利益为目的。其主观动机是恶意的,非法的,并且是直接故意的。同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即同当事人明知自己没有正当的法律事实和依据,却虚构法律关系或主要法律事实,向法院提起诉讼,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希望或放任给相对人造成财产及精神方面损害的诉讼。

第三,恶意诉讼具有双重违法性。一是恶意诉讼以损害他人利益追求自己非法利益为目的,具有侵权性质,是一种侵权行为。借用了国家正当的诉讼机制,具备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违法性。二是恶意诉讼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当的诉讼秩序,浪费了诉讼资源,损害了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与诉讼价值,具有恶意的严重的违法性。[2]

第四,恶意诉讼应受责难性。恶意诉讼是一种侵权行为,并且恶意诉讼具有扰乱司法秩序损害诉讼价值的严重违法性,恶意诉讼者应受到惩罚。

第五,恶意诉讼具有实质上的违法性。“实质上的违法性”是指行为违反现行法律所体现的精神、价值而具有反现行社会价值的性质。[3]同当事人恶意诉讼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违反了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法律价值,具有实质上的违法性。

第六,恶意诉讼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恶意诉讼,违法启动诉讼程序,相对人为应诉而耗费时间、金钱、精力,其财产权、名誉权或荣誉权都必将受到实际损害。

第七,恶意诉讼行为与相对人客观损失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相对人的实际损害是恶意诉讼行为通过诉权的行使而造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必然的法律因果关系。

二、恶意诉讼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第一,恶意诉讼严重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司法秩序。恶意诉讼将诉讼变为实施非法侵权行为并从中获利的手段,其结果不仅使合同相对人被无端卷入诉讼,为此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巨额的财力;更会使社会产生诉讼公正的信任危机,进而破坏诉讼的应有秩序。基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如果不能有效制止恶意诉讼,那么选择利用恶意诉讼进行牟利的市场主体将会越来越多。

第二,恶意诉讼造成了国家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诉讼在解决社会矛盾的时候,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恶意诉讼实质上并没有真正的诉讼需求,但是其本身需要消耗国家的诉讼资源,其后续引起的相对人的索赔诉讼也要消耗诉讼资源。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化解社会矛盾,恶意诉讼的出现,让一些人披着合法的外衣非法牟取利益,使一些无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遭受损害,从而引发和激化新的社会矛盾。同合同恶意诉通常是通过合法的程序进行的,有很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纠正由此引发的错案,往往需要通过二审甚至再审,才能还案件本来面目。诉讼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纠纷的“无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现代纠纷的巨增使得诉讼资源捉襟见肘,而恶意诉讼的纷起更使得宝贵的司法资源白白浪费。

第三,恶意诉讼造成了人们对诉讼公正性和权威性的怀疑。诉权就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基本权利,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任何当事人只要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均可利用诉权提起诉讼。国家设立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树立国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保持社会稳定。然而,当诉讼功能被异化,成为一种当事人利用的谋取非法利益的手段时,人们就会对诉讼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就有可能会寻求其他非法解决纠纷的方式,从而引发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第四,恶意诉讼大大提高了法官的职业风险。恶意诉讼给法官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诉讼陷阱,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判,不仅加大了案件审理的难度,而且大幅提高了法官的职业风险。如果办案法官诉讼业务能力低下,会导致的恶意诉讼不能及时识别,案件就会错判,最终受到我们国家法官办案错案追究制度的严惩;如果法官职业道德差,对恶意诉讼虽识别而不予追究,那就会同流合污,导致玩忽职守,甚至滥用职权,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三、恶意诉讼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激烈的竞争是恶意诉讼产生的市场原因。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是激烈的竞争,每个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都能强烈地感受到竞争气息,更深刻体会到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有些人会不惜损害合同相对人的利益,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恶意诉讼。

第二,诉讼的程序化、格式化是恶意诉讼产生的诉讼制度原因。司法机关对诉讼活动程序性、格式性的注重使其放松了对当事人的起诉动机的考量。诉讼活动的程序性具有格式意义,只要符合某种法律格式,就会产生某种相应的法律后果,这就使得诉讼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当事人所预期。但是,这种程序化、格式化的诉讼,有时会偏离事实的真实性。恶意的当事人为了追求可预期的不当利益,会设计出符合诉讼程序和格式但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诉讼,使得诉讼的局限性放大。

第三,恶意诉讼违法成本过低是恶意诉讼产生的立法原因。我国现行的实体法对同合同恶意诉讼当事人惩罚措施不明确,打击处罚力度太低。程序法上,恶意诉讼行为人承担的后果也无非是被驳回起诉或者驳回诉讼请求。我国立法目前对恶意诉讼治理还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法律规定,立法严重滞后。《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我国目前有关恶意诉讼的最早、最典型判例“上海市南汇法院审理的杨敏诉姚正祥滥用诉权赔偿纠纷案”就是依据该款规定进行裁判的。[4]但是该条仅仅是对侵权行为的最基本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恶意诉讼在实施侵权行为时披着合法的外衣,很难被发现;再加上违法成本很低,而维权成本很高,导致近年来恶意诉讼爆发式增长。

第四,诚实信用的缺失是恶意诉讼产生的文化原因。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仍然处于转型期。强调“大公无私”的计划经济年代,要求个人绝对服从集体,绝对服从国家。而现在,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主体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个人利益受到空前的尊重和保护。在这种大环境下,有些市场主体个人主义开始膨胀,当利益最大化的信念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发生冲突时,诚信的观念被抛到了一边。

四、恶意诉讼的对策

第一,在对市场主体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加强对诚实信用思想的宣传。法律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更是道德经济,这就要求市场经济主体之间解决经济纠纷,不仅要遵循法律规定,更要体现诚实信用的社会道德观念。

第二,应立法明确规定对恶意诉讼当事人的惩罚措施,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实践中,大多数法院对恶意诉讼当事人往往仅判决其承担诉讼费用,这对于惩处恶意诉讼当事人和警告广大公民是远远不够的。法律应根据诉讼标的和案件影响程度对经济惩罚措施的标准有一个合理的、统一的规定,并赋予法院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以便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有一个正确的处理。

国外成功的立法和司法诉讼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英国《最高法院诉讼规则》第18条第19款(b)规定:如果诉讼文件是骇人听闻的、荒谬的、折磨人的,法院应予撤销。其《民事诉讼规则》第3.4条第2款(b)项也明确规定,案情声明滥用法律诉讼程序,或者可能阻碍诉讼程序公正进行的,法院可撤销声明。[5]又如法国《民事诉讼法典》在第32条规定,对于拖延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进行诉讼者,可处以10 0法郎至10000法郎的民事罚款,此外还可要求给予其他赔偿。[6]再如,英国侵权行为法将恶意诉讼当做一类重要的侵权之诉。1838年的Graingerv.Hill一案确立了“针对被告为了一个不恰当的目的采用法律诉讼,实施导致原告损害的侵权行为,原告可提起侵权行为诉讼”的判例。[7]

恶意对他人提起诉讼,起诉事实被证明不成立,并且给被起诉者,被告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还要对其实施司法罚款等民事制裁一是对恶意诉讼行为所浪费司法资源的适量补偿,二是对恶意诉讼行为人的惩罚。其主张主体是法院,依据是法院享有的审判权。另外,对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大的案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的,法律应规定对同合同恶意当事人课以明确的刑罚,形成强大的威慑。

第三,提高法官业务素质,严格审查起诉,排除恶意诉讼。应经常对法官进行识别恶意诉讼技巧的培训,鼓励法官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务研究。法院在开庭前,应传唤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不仅要为了顺利地进行法庭审理而总结争议焦点,更要严格审查起诉,一旦发现没有事实依据和正当理由的恶意诉讼,法院就要对该起诉直接驳回,防止恶意诉讼进入到诉讼程序中。

参考文献

[1]http://zgsc.china.com.cn/jining/jqjx/2014—05—22/125588.html.

[2]张海滨.滥用诉权及其法律规制研究.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8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21~25.

[3]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7.

[4]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4年第4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

[5]徐昕.英国民事诉讼规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3.

[6]罗结珍译.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9.

危害特点 篇5

近几年,民警正当执法权益被侵害案件(以下简称侵权案件)常见诸报端,袭警、暴力抗法、诬告陷害等侵害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今年“上海闸北袭警案”、“新疆喀什袭警案”令海内外一片哗然。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和日益繁重警务活动,公安民警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所承受的各种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如何保障警察的生命安全,维护人民警察的正当执法权益,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肃课题。

侵权案件的特点及主要危害

侵权案件的特点:

1、暴力袭警案件呈高发态势。从发案类型看,暴力袭警案均占侵权案件占绝大多数。

2、一线民警是易受侵害对象。从发案特点来看,侵权案件大都发生在值班接处警、执行勤务、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等执法过程之中,被侵害的民警基本都是交警、巡警、派出所等一线执法民警。

侵权案件的主要危害:

1、损害当事民警的人身权利。侵权案件,尤其是暴力袭警案接连发生,直接损害了民警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名誉权。

2、影响警队战斗力。侵权行为直接冲击民警思想,降低从警荣誉感,影响执法的积极性。尽管维权委的心理辅导师会对当事民警进行心理辅导,减轻侵权行为对民警的思想冲击,但一些侵害行为仍难免在民警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损害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和执法效果。侵权行为频发,损害的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的是社会的公共秩序,妨害的是国家机关对社会的正常管理。

4、影响法治社会建设。每一个社会都应该有也必然有它不容挑战的权威,法治社会中的权威就是法律,代表国家执法的公安机关民警受到侵害,使法律无法正常实施,法律的权威将受到质疑,社会公众的“从众心理”可能使侵权行为泛化,法治社会的基础受到破坏。

侵害民警权益案件产生的原因

现阶段社会矛盾凸显,公安执法压力陡增。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进一步加深,各类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出来。承担着大量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公安机关,必然成为各类社会矛盾聚集的焦点。重庆社科院社会学所孙元明研究员指出,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警察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前沿,个别群众把对社会的不满转嫁到警察身上,把对政府、执法机关的积怨发泄在警察身上。

工作机制不完善,维权工作难度大。一方面,民警执法执勤工作细则不足。《人民警察法》赋予公安民警的十四项职责,不仅可以对不法行为人采取强制措施,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警械武器。但是,法律法规过于笼统,缺乏必要的操作细则可操作性不强,致使民警不敢大胆执法执勤。现实中,有枪不敢使、有权不敢用、有劲不敢使的现象比较突出,易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另一方面,维权案件办理机制欠缺。侵权案件一般都是由侵权行为地的公安机关办理,办案单位往往又是被侵害民警所在的单位。这种情形下,被处罚人难免对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产生质疑,增加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现行法律规定不完善,侵权行为打击力度不足。作为公安“根本大法”的《人民警察法》,对民警执法权益保护规定偏重于权利宣告性质“受法律保护”,对侵害的法律后果无特别规定。对侵权行为的打击适用《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散见于单行法的规定内容单一,不配套,衔接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刑法》关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认定的条件比较严格且刑期较短,对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的行为惩罚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2005年5月27日,在我市打击“两抢一盗”的专项行动中,南头分局执勤民警杜某被人故意冲卡男子撞伤,致杜某右腿两处开放性骨折,股骨、肱骨多处骨折以及左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断裂。犯罪嫌疑人因故意伤害(轻伤)获刑18个月。民警因伤致残基本丧失运动能力,犯罪嫌疑人得到的惩戒却难令人信服。

新闻舆论的不当影响,正确的执法意识和维权观念有待确立。近年来,新闻媒体为引起“眼球效应”,增强事件的轰动效果,刻意宣传报导民警违法违纪的事件,甚至在一些民事纠纷中故意突出“警察”身份。另外,在执法对象不接受执法结果时,一些民警无原则地迁就、忍让不断向其敬礼、说好话,甚至鞠躬。一些新闻报导将此作为民警文明执法的标志大加宣扬,不但误导公众“警察可以打”,而且使民警错误认为“被打应当忍”。民警在遇到不法侵害时,既不敢果断行使现场处置权,也不敢正当行使自己的防卫权,致使侵害行为发生或影响扩大。

加强维权工作的主要途径

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就是要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限。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民警维权工作:

领导重视是关键。民警维权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做好维权工作,没有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领导的支持,维权工作必将孱弱无力。因此,维权机构必须积极争取党政机关领导对维权工作的支持,形成完善协调的维权工作机制和氛围。

制度建设是保障。将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报告备案机制。凡发生民警在执法中遇到不法侵害和暴力伤害的案(事)件,当事民警或单位向有关领导报告的同时及时向110和警务督察队报告,警务督察队进行登记备案;处警联动机制。建立由110统一指挥调度,督察、治安、刑侦、交警等各警种密切配合的对正在发生的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事)件紧急出警处警联动机制;慰问探视机制。民警执法中遭受不法侵害受伤的,维权部门领导亲自探望,以示关怀;奖励宣传机制。对在执法过程中遭遇侵害受伤的民警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事迹,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对事迹突出的,该奖励的一定要顶格奖励、奖励到位;挂牌督办机制。对发生的严重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对案件的侦破、处理进行全程监督;沟通协调机制。对在法律上为受侵害的民警提供援助和支持。要加强与检察院、法院的协调沟通,及时通报情况,从严惩处暴力袭警案件,以保护民警的执法权益。

教育培训是基础。首先,要加大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练好内功,坚决根除特权思想,切实做到执法为民。其次,要加强体能和业务培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接处警能力和技巧、盘查和抓捕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做群众工作,做到能正确评估现场事态的发展趋势,既严格执法,又灵活处置。再次,在执法中正确理解和贯彻人性化执法理念。执法活动要从尊重人、教育人、服务人的角度出发,但“人性化”不是无原则地牵就,对那些胆敢袭警的违法犯罪分子,民警在执法时决不能手软,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执法的权威性。最后,要提高民警主动维权的意识和技能。民警在保证自身执法执勤合法规范的前提下,遇到不法侵害时,积极主动地维护好自身权益。例如,遇到突发生的侵权案件,未随身携带专门的取证设备,可使用手机的摄像功能取证,震慑违法行为人,为打击提供证据支持。

立法保护是根本。现行法律规定严重的袭警行为适用《刑法》妨害公务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规定。但是,从法理上分析,妨害公务罪所侵犯的是简单客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公务活动的权利,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侵害的是普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而袭警行为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警察的生命、健康权利,同时又侵犯了警察代表国家依法执行职务公务活动的权利。单纯以妨碍公务罪或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对袭警行为进行处理,无法体现被侵害客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显然缺乏足够的法律威慑力。公安机关应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建议立法机关修订《刑法》,增设“袭警罪”,对于侵犯民警人身权、生命权及损毁武器警械、警用装备的行为处以刑罚,凸现人民警察的特殊执法身份与地位,加大对不法分子的震慑作用。

规范管理是核心。做好维权工作,公安机关必须练好内功,规范内部管理。抓管理,充分体现“严格就是关爱”。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与敢于运用执法权协调起来,不仅要搞执法执勤“守则”,更要搞“细则”,规范执法语言、程序和动作。对警察在执法中使用武器、警械和其他强制性手段、以及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明文规定,对人民警察出警、巡逻盘查时应携带的警械武器加以规定,对询问、盘查时的用语、程序、战术等加以规范,对拒不听从民警指令、民警有权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形加以明确。抓规范,制定专门的《办理袭警案件规定》,严格维权案件办理程序,加大对维权案件办理的监督力度。侵权案件相对与一般的治安或者刑事案件,影响更大、受关注度更高,处理不当将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此类案件应当有一套特别的办理程序。《办理袭警案件规定》拟明确侵权案件的办理机关及部门、重大案件办理的监督机制、对行为人处罚前的审核审批程序等,提高了案件的办理质量,使被处罚人和社会公众更加信服,增强了公安机关打击的权威性。同时,支持受害民警对侵权行为人提起损害赔偿诉讼,要求其承担袭警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不能让民警或者公安机关为袭警行为“买单”。

保护预防是首选。做好维权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必须紧抓维权工作中的软硬件建设,做好侵权行为的预防。抓硬件,为一线民警配备足够执勤防护装备,提高自身防护能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基层一线民警配齐单警装备,配发防弹背心和钢盔等防护装备。同时做好民警配戴装备的监督工作,提高民警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的自觉性。抓软件,在主要的执法执勤场所及公安机关内部的办案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侵害民警执法权益行为常具有突发性,事后调查取证的困难非常大,应该从日常工作入手,做好预防和打击侵权行为的准备。经过三年的“三基”工程建设,我市的视频监控设备已基本覆盖了全市主要的公共场所及公安机关内部,形成了保护民警执法工作的屏障。

危害特点 篇6

关键词:玉米病害发生特点;玉米病害症状;玉米病害;玉米斑病;玉米腐病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11-1

0 前言

所谓玉米病害是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受到致病生物的侵染或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玉米不能正常生产,致使外观整株或局部表现异常,从而造成玉米产量和质量下降的现象就是玉米病害。

造成病害发生的原因一般是病原生物,比如说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寄主植物,比如玉米;环境条件,比如温度、空气和湿度等。发病症状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变色,比如说病部褪绿、发黄、变白、发红等。

1 大斑病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严重时苞叶和叶鞘上也可见连片病斑。病斑初期为点状,呈现出水浸样,后为灰绿色干枯,并很快沿着叶脉向两边发展为长梭子形状的大病斑。一般大小为长50-100mm,宽5-10mm,有些病斑长达200mm以上。常见病斑主要有两种,一为黄褐色,中间为灰褐色,病斑较大,后期中心常常出现纵裂,当玉米叶片上形成大量病斑时,导致整叶枯死,该类型常常出现在感病品种上;二为病斑呈现萎蔫状,浅灰色或灰绿色,病斑较小,出现在具有抗性的品种上。近年来,在部分抗病品种上出现了第三种病斑类型。呈现出紫红色,病斑较小,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晕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病害一般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严重时整株枯死。气候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2 小斑病

小病斑主要出现在叶片上,有时也会在叶鞘、苞叶、果穗上发生。病斑初期为水浸状半透明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常见的有三种类型:(1)病斑受叶脉限制,两端呈现弧形或近似于长方形,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黄褐色或灰褐色,边缘深褐色;(2)病斑较小,为梭子形或者椭圆形,黄褐色或褐色;(3)病斑为小点状坏死斑,黄褐色,边缘紫褐色或深褐色周围有褪绿晕圈,此类型产生在抗性品种上。病斑密集时可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的枯斑,甚至于整个叶片枯死。在多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可见黑褐色霉层。

3 瘤黑粉病

可发生在玉米的任何部位,病菌主要浸染植株的细嫩组织,被浸染的部位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典型的瘤状物组织最初为白色,后变为灰白色,内部呈现出白色、肉质、多汁。随着瘤状物的迅速长大,外表逐渐变为灰黑色,有时带有紫红色,质地变硬,内部充满大量黑粉(为病菌黑孢子)。后期外表的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黑色粉末。发生在雄穗上,现病瘤小而多,常常串生,病部突起呈现泡状,背面略有凹陷,瘤内无粉或粉很少;果穗发病时,通常由籽粒形成病瘤,突破苞叶而外露,有时全穗变成一个大病瘤;茎秆上的病瘤在各节的基部生出,受害严重的植株茎秆多从病瘤处扭曲,植株矮小,果穗瘦小甚至不结实。同一植株上常可多处生瘤,同一位置上也可有数个病瘤聚集在一起。

4 茎腐病

玉米茎腐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基部,主要表現为茎基节腐烂变质,故又称之为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后玉米整株出现青枯死亡,是成株期茎基部腐烂病的总称。主要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两类,近几年来已经成为影响我县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多数情况下发生在玉米乳熟期以后出现典型症状,主要有两种典型:(1)青枯期:发病初期,整株叶片突然褪色、无光泽,貌似被开水烫过一样,1-7d内发展成为青灰色干枯,茎基部发黄变褐色,内部空松,手可捏动,根系呈水浸状或红褐色腐烂,果穗下垂;(2)黄枯期:病株叶片从下部开始变黄,逐渐枯死,果穗下垂,茎基部变软,剖秆检查,可见病节内部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褐色或红腐,根系腐烂破裂,表面和内部变为粉红色至褐色,根须减少。导致粒重下降直接造成产量损失,或者植株茎节变软、倒伏,造成间接产量损失。

5 叶鞘腐烂病

这是有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叶鞘腐烂病的总称,由真菌引起,病害一般从叶鞘任一部位开始发生,初现水浸状斑点,后逐渐扩展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略有凹陷,病斑为中心褐色,周围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有紫色、紫褐色的晕圈。几个病斑可以连在一起,叶片逐片干枯,向上扩展到穗部苞叶,病斑只产生在叶鞘上,叶鞘下的茎秆未见病斑,严重时感病植株可能会整株枯死。条件适宜时病部可见白色、灰黑色、粉红色或红色、紫色霉层。

由褐斑病菌引起的鞘腐病。初期为水浸状小点,很快发展为褐色的斑点,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常连片成不规则形状的大斑,微突起,严重时叶片变黄色枯死;由细菌引起的鞘腐病,病斑初期为暗绿色、水浸状,椭圆形或圆形斑点,后可发展成为褐色、黄褐色斑点,常常有黄色晕圈,湿腐,叶鞘内侧可见菌脓溢出,病斑可以连片,进而引起整个组织叶片死亡;由害虫而引起的鞘腐病,病斑为不规则形状,外观常常呈现紫色、浅紫色,叶鞘内侧可见蚜虫等小型害虫为害,叶鞘下的茎叶很正常。

危害特点 篇7

1 生物学特性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 俗名网秋幕毛虫。世代重叠, 1年发生3代, 以蛹越冬。越夏蛹则多集中在寄主树干老皮下的缝隙内。成虫飞翔能力不强, 夜间活动。幼虫4龄前吐丝结网, 营群居生活, 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 食量大增, 幼虫的耐饥性很强[1]。各虫期发生时间:幼虫, 1代5月下旬至6月上旬, 2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 3代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卵, 1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 2代6月下旬, 3代8月中下旬;成虫, 3代4月中下旬, 1代7月上中旬, 2代在8月上中旬;蛹, 1代6月中下旬, 2代8月上旬, 3代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

2 危害特点

2.1 危害大, 传播途径广

老熟幼虫有暴食性, 有时1株树的叶3~4 d内即可被全部吃光, 周围农作物被蚕食。低龄幼虫有群居危害、吐丝结网的习性。在泛滥期间, 群众的正常生活还会受到影响。美国白蛾每年可向外自然扩散35~40 km。在4—10月发生期, 各虫态都能进行远距离传播, 以蛹和4龄以上的幼虫最易进行远距离传播[2]。

2.2 适生区域广, 繁殖量大

美国白蛾在北纬20°~50°都适合生存, 能耐-16℃低温和40℃高温, 在无食物情况下幼虫能生存10~15 d。1只雌蛾1年能繁殖3代, 平均1次产卵300~600粒, 最多可达到1 900多粒, 因此其繁殖量大。

2.3 食性杂

美国白蛾能够危害300多种农林植物, 主要有臭椿、香椿、桑树、白蜡、榆树、国槐、杨树、糖槭、法桐、柳树、刺槐、梨、枣、李、桃、苹果、山楂、葡萄等林木和果树以及南瓜、葫芦、番茄、马铃薯、茄子、黄瓜、辣椒、花生、大豆、高粱、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

3 综合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防治要坚决落实“四统一”的要求, 即统一行动、统一用药、统一部署、统一时间, 要将防治药剂严格控制在生物药 (制) 剂之内。

3.1 普查监测

一是进行普查。卵期调查孵化日期、孵化数量, 计算孵化率;蛹期, 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 采集200~300头老熟幼虫饲养化蛹;在墙缝、乱石堆、老树皮等, 采集越冬蛹100~300个;调查蛹寄生率、死亡率。初龄幼虫网幕期, 以自然村为调查点, 调查平均每株网幕数和有网幕率。成虫期, 用性诱剂、黑光灯引诱成虫, 确定发生期[3]。二是进行预测预报。对各监测点病情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与往年对比, 根据发生危害规律, 定期发布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趋势预报。

3.2 检疫封锁

一是种苗产地检疫。强化种苗繁育基地、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 确保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二是强化对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产品木质包装物的复检, 发现虫情及时扑灭。三是严格禁止不经检疫调运森林植物及其林产品现象的发生, 严格检疫制度, 强化现场检疫工作, 提高调运检疫率。

3.3 人工、物理、生物防治

对飞翔能力不强、蛰伏在树干下部的成虫, 可采取人工捕杀。利用成虫趋光的特点, 设置诱虫灯进行诱杀[4]。虫开始下树时期, 在树干离地面1.0~1.5 m处, 在树干上绑缚一周稻草、谷草、杂草、麦秸等, 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围草中化蛹, 然后在蛹羽化前解下围草烧掉。幼虫期结成网幕危害, 可剪下枝条及网幕, 集中烧毁。按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白蛾幼虫 (3~5) ∶1的比例放蜂, 在老熟幼虫期选择无风或微风10:00—17:00进行放蜂[5]。对4~6龄幼虫可喷施核型多角体病毒2 000倍液, 或施用Bt可湿性粉剂2 000~3 500倍液防治。

3.4 化学防治

对于幼虫, 可使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 或森得保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 或1.2%苦·烟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6];还可以使用5%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等药剂对发生树木及其周围50 m范围内所有植物、地面进行喷洒。对片林、林带、虫口密度大的适宜飞机作业的区域实施飞机防治作业, 每年开展春季、秋季2次飞防[7,8,9]。

摘要:美国白蛾属于外来有害生物, 阐述了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 分析其危害特点, 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方法, 以期为防治该虫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思政, 黄桔.美国白蛾及其近似种类的鉴别[J].华北农学报, 1993, 8 (4) :64-66.

[2]刘华, 孙学明, 史善坤, 等.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3) :29-30.

[3]张乃芹, 耿建芬, 王金梅.鲁西北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J].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 (4) :109-112.

[4]袁自更, 崔迷俭, 赵永想.南乐县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 2011 (18) :44, 46.

[5]韦有东.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0) :182.

[6]孙明清, 田菲菲.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 2011 (16) :14.

[7]郝连君, 张庆辉.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 2011 (3) :46-47.

[8]张磊, 臧建立, 翟文继, 等.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河南林业科技, 2010 (3) :101-102, 104.

水稻大螟危害特点及药剂防治效果 篇8

1 大螟危害特点

幼虫蛀入稻茎为害, 可造成枯鞘、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及虫伤株。大螟危害的孔较大, 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大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蛀孔大、虫粪多, 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 且大部分不在稻茎内;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 田中间较少, 别于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但在田边杂草繁茂的田块, 全田均有大螟分布, 而非仅限于近田埂区域。

2011年, 发现大螟可在小麦田为害, 主要以越冬代高龄幼虫蛀食茎秆、第1代低龄幼虫为害小麦青穗。小麦成为大螟为害的有效中间寄主, 积累了1代大螟基数, 使稻田第2代大螟数量迅速上升。同时部分荒芜油菜田块, 杂草丛生, 也成为大螟的良好过渡环境。

根据室外观察, 大螟幼虫在无水状态下的爬行距离和速度可达到二化螟的1.5~2.0倍。而舒城县阙店乡中稻种植后期普遍存在烤田环节, 这一栽培方式有利于大螟转株为害, 造成中稻田大螟为害严重。同时稻茬小麦、稻茬油菜及免耕直播水稻种植方式的不断推广, 也为大螟提供了有利的栖息环境。

2 田间药剂防治效果

2012年8月15日, 在阙店乡叶畈村一户农民家中稻田, 开展了以氯虫苯甲酰胺 (康宽) 为试验药剂, 以丙溴磷为对照药剂的试验, 共设4个处理, 分别为: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 g/hm2 (A) 、375 g/hm2 (B) 、450 g/hm2 (C) , 40%丙溴磷乳油1 500 g/hm2 (CK) 。测定了该药剂对水稻大螟的田间防效[2,3,4], 试验时水稻处于抽穗期, 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试验药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药为300、375、450 g/hm2时, 低、中、高剂量处理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78.06%、85.18%、89.09%;试验药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低、中、高剂量处理药后15 d的防效分别为80.42%、86.03%、91.12%;试验药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低、中、高剂量处理药后22 d的防效分别为80.07%、84.12%、90.43%, 方差分析表明高、中量防效差异显著。对照药剂18%丙溴磷乳油药后10、15、22 d的防效为70.28%、73.65%、72.27%, 对照药剂低剂量处理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的防效。

注:同列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0.01、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3 结语

随着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小麦、旱稻、玉米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势必加重大螟的发生为害趋势[5]。为此, 应及时展开相关研究工作, 为水稻高产、稳产保驾护航。

长期以来大螟作为一种常发性次要害虫, 对其研究相对薄弱, 目前应积极开展大螟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明确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合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筛选有效防治药剂[6,7,8], 确立防治时期, 建立一套高效的防治方法, 指导农民合理用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类新上市的新型杀虫剂, 该药剂不仅对各种鳞翅目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 对大螟等夜蛾科害虫也效果显著, 目前已成为水稻害虫的主要防治药剂。然而作为一种新型药剂, 其对大螟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毒力效应, 对于大螟代谢的影响及其诱导抗性机理方面的研究仍为空白, 相关研究工作亟待开展, 以期指导大螟的科学防治并延缓大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的产生、发展, 保护杀虫剂高效、合理使用[9]。

参考文献

[1]徐丽娜, 李昌春, 胡本进, 等.中国大螟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24) :244-248.

[2]冯成玉, 李昌华, 程建华.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穗期大螟试验[J].农药, 2010, 49 (7) :522-526.

[3]朱彩华, 顾良观.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大螟田间药效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3) :147-148.

[4]邵慧霞, 张景飞, 陆建国.几种药剂对二代大螟的药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2) :129.

[5]徐丽娜, 李昌春, 胡本进, 等.安徽省大螟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植保导报, 2012 (7) :46-49.

[6]高永东, 陈时健.不同药剂防治水稻大螟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1, 32 (11) :48-50.

[7]朱龙粉, 张云玉, 廖云峰, 等.防治水稻大螟及纵卷叶螟优良药剂筛选[J].现代农药, 2010, 9 (4) :48-49.

[8]姜海平, 阚李斌, 蔡超, 等.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大螟田间药效试验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1, 32 (5) :42-43.

松墨天牛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篇9

1 松墨天牛分布现状及其寄主

松墨天牛又名松褐天牛、松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 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西藏、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西、广东、台湾等大部地区;国外分布于日本、韩国、老挝等地。主要为害马尾松, 其次为害黑松、雪松、落叶松、油松、华山松、云南松、思茅松、冷杉、云杉、栎、鸡眼藤、苹果、花红等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新伐倒木。

2 危害特点

松墨天牛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 也是传播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 被列为国际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马尾松等松类树木。成虫补充营养, 啃食嫩枝皮, 造成寄主衰弱。该幼虫以蛀食树干及大枝条的木质部、韧皮部, 严重发生时, 常造成松树成片枯死, 直接破坏了安徽省的森林资源, 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 该虫害已在我国江苏、安徽、广东等省的部分地区发生危害和蔓延扩散, 对我国松林造成严重威胁。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对于控制松墨天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定期开展虫情监测和预报工作监测[1,2]。在松墨天牛羽化期, 在监测点放置诱捕器, 每个固定监测点设置1个诱捕器, 先在诱捕器诱芯内放入清洁棉花, 再加入调配好的引诱剂, 诱捕器下端应离地面1.5 m左右, 放置点设在林道旁、山顶空气流通处。每隔15 d添加1次诱芯, 每隔1~2 d检查诱捕天牛的情况, 分析虫害发生情况, 定时发布虫情预报。

3.2 精细检疫

为有效控制松墨天牛的扩散危害, 林业主管部门要制订相应的办法措施, 在松墨天牛重点治理区, 建立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 配备除害处理设施员、检疫仪器设备、专职森检, 重点对松材及其制品进行检疫。充分利用检疫检查站和木材检查站, 根据需要设立临时季节性哨卡或流动哨卡, 实行检疫封锁, 杜绝带有活体的虫害木出入境。同时, 在主要治理区的交通要道上, 设立临时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 加强对过往木材的检疫检查, 特别是对流通的松材及其制品要进行严格地检查和复检[3]。重点突出虫害木清理后灭虫处理及调运把关。同时加强产地检疫并加大跟踪监管的力度, 对木材加工、销售、贮存集散地实施严格检疫检验手段, 严禁松墨天牛随人为活动传播。

3.3 营林措施

营造混交林, 进行林相改造, 有重点、有计划地对松林进行改造, 以乡土树种为主更新树种, 因地制宜地栽植樟树、栗类、栎类等林木, 逐步形成混交林分, 不进行皆伐和二次间伐, 严格控制人工林抚育强度, 逐步将大面积纯林、同龄林改造成为复层林、混交林;对清理砍伐相对集中的地区, 搞好林种结构调整, 增强林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采取封山育林、补植等措施改变林分结构, 形成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时采取抚育措施, 增强树势, 提高林分抗虫抗病能力, 以利于多种生物群栖息繁殖, 增加松褐天牛天敌种类, 达到生态平衡, 从而抑制松褐天牛密度。

3.4 人工防治

定期清除树干上的萌生枝条, 保护树干光滑, 改善林地通风透光状况, 阻止成虫产卵和改变卵的孵化条件;伐除枯立木、濒死木、风折木, 以调整林分疏密度, 增强树势, 减少为害[4]。不能完成加工变性处理的枯死木及被害木, 全部进行熏蒸处理后再进行变性处理。对枯死木及被害木实行定点加工, 除害处理采用切片及制纤维板、胶合板的方法进行变性处理, 消灭松墨天牛幼虫[5]。

3.5 物理防治

在松墨天牛羽化期, 在重点发病松树林中设置诱捕器, 放上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成虫[6]。或者在发生区内选择衰弱或较小无利用价值的的松树作为诱木, 注入百草枯或乙烯利, 刺激松脂分泌量增多, 引诱松墨天牛成虫在饵木上产卵, 以便集中消灭。

3.6 化学防治

在幼虫低龄阶段, 未进入木质部之前, 可喷洒85%乙酰甲胺磷乳油, 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或在产卵孔周围喷洒16%虫线清乳300倍液, 毒杀幼虫。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上中旬, 在天牛羽化始期和始盛期, 用高压喷雾器喷洒50%杀螟松、25%灭幼脲胶悬剂1000~1200倍液, 防治成虫2~3次。还可采用地面树干、冠部喷洒绿色威雷或缓释性微胶囊防治;或采用飞机喷洒绿色威雷或缓释性微胶囊防治。

3.7 生物防治

在松墨天牛幼虫期, 利用白僵菌寄生松墨天牛幼虫, 遏制松墨天牛生长, 以达到防治的目的。主要利用白僵菌无纺布结合引诱剂联合防治, 在成虫羽化初期, 选择在郁闭度0.8~0.9、植被盖度90%、林间有虫株率25%以上的森林上使用, 松林平均使用白僵菌无纺布菌条120条/hm2, 无纺布菌条绑在树干高1 m处, 以降低林间天牛数量, 达到控制和减少病死树的目的。在松林中施放管式肿腿蜂, 以降低林中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在零星危害的林分, 采取单株放蜂。此外, 可以结合肿腿蜂携带白僵菌联合防治, 以达到协同防治的目的。保护啄木鸟, 严禁捕杀, 并人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利用啄木鸟啄食松墨天牛幼虫。

摘要:松墨天牛是一种危险的蛀干类次生性害虫, 介绍了松墨天牛的分布现状及其寄主, 总结了其危害特点, 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以期有效地遏制松墨天牛危害, 尽可能地减少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

关键词:松墨天牛,分布,危害特点,综合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曹露凡, 杨龙, 高峰, 等.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 2010 (2) :111-115.

[2]郑常格, 刘晓鹏.松墨天牛的综合治理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 2009 (1) :30-31.

[3]肖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4]郭成, 王君, 高怀来, 等.林木害虫木蠹蛾、天牛的防治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S2) :228-229.

[5]陈树萍.松天牛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 2008 (2) :34.

危害特点 篇10

雷电是自然界最为壮观的大气现象之一, 其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常常导致人员伤亡, 击毁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 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 引起森林火灾, 仓库、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 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雷电灾害被列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1]。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每年因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 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 中国每年约有3000-4000人因遭受雷击而伤亡[2], 很多雷电事故都是由雷电反击引起。

雷电灾害调查是气象部门履行雷电灾害防御组织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 为政府和部门制定防雷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吴孟恒, 张彦勇等以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实践经验为基础, 详细论述了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具体程序、灾害现场调查的详细内容、调查记录的整理要求等[3];冯民学等利用雷达回波和闪电定位资料对油罐起火原因进行分析, 判定雷击是起火的原因[4];付智斌[5]、李兆华[6]等人也对雷电灾害调查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临界距离分析法对雷电反击的危害提出了调查鉴定方法, 供全国各级从事雷电灾害调查和鉴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借鉴。

1 雷电反击

所谓雷电反击, 就是当防雷装置受到雷击时, 在接闪器、引下线、接地极上都会产生很高的电位, 如果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电线和其他金属管线与防雷装置的距离不够时, 他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 这种现象就是雷电反击。其结果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绝缘破坏, 金属管道烧穿, 从而引起火灾、爆炸及电击等事故[7]。

2 雷电反击的危害特点

雷电反击是雷电泄流通道上某点对周边金属构件实施的闪络, 这种闪络发生在不同导体之间, 其间的传输介质包括空气、树木、混凝土、砖石等各种绝缘物质。雷电反击过程中, 将雷电泄流通道的高电位传递到其它金属导体, 并造成设备的损坏、人员伤亡。

2.1 瞬时高电位的形成特点

建 (构) 筑物遭受雷电闪击时, 在防雷设施的泄流通道上将会产生电压降, 该压降包括电阻压降与电感压降, 相对于零电位的大地来说, 防雷设施通道上会出现电位升高现象, 但是由于雷电流通过的时间较短, 因此雷电泄流通道上便形成了瞬时高电位。

2.2 雷电反击产生的条件

雷电流在闪击泄放过程中, 造成闪击点、引下线的电位升高, 当其电位足够高时, 泄流通道上某点则会对其周边的低电位金属构件发生闪络, 使其附近的金属构件带有高电位。

雷电泄流通道能否产生反击, 决定于该点的电位、电阻压降及电感压降的临界场强、介质特性、间距等因素。研究表明, 空气中电阻压降的临界场强约为500k V/m, 而电感压降是电阻压降的两倍, 约为1000~1200k V/m, 木材、砖石等非金属材料的击穿强度约为空气中强度的1/2。在雷电流产生的电阻压降与电感压降达到临界场强, 引下线与周边金属构件的间距小于雷电电阻与电感临界距离时, 引下线与该金属构件间就会发生闪络。

由于雷电的反击, 可将雷电高电压传导至电源、信号线路等各种金属构件 (低电位) , 甚至引入设备, 造成设备损坏, 人员伤害。

3 雷电反击的调查与鉴定

遭受雷电反击的金属导体多处于雷电泄流通道附近, 但是遭受雷电反击危害的设备位置则无法确定, 可能就处在反击点附近并与受反击的金属导体处于同一线路上, 也可能处在多次反击的其他线路, 对雷电反击危害的鉴定就相当困难。确定雷电反击的关键, 在于调查并确定反击点的瞬时过电压及闪击距离。

鉴定雷电反击造成的危害, 应调查并确定几个方面的因子。

(1) 确定电子设备受损的时间、地点、灾情;

(2) 确定电网工作运行电压状态;

(3) 确定受损设备与泄流通道的关系;

(4) 确定雷电对地闪击的时间、地点、雷电流强度;

(5) 确定雷电泄流通道与受损设备连接导线的间隙、该高度处的瞬时过电压、设备连接线路感应的过电压;

(6) 确定反击的临界距离。

3.1 雷电反击受损基本情况的调查方法

3.1.1 受损程度的调查方法

可分析线路中的集成块、电阻、电容等电子组件的损坏数量与程度, 只有集成块受损时, 为低程度危害, 当电阻、电容也遭受危害时, 可认为高程度危害。

3.1.2 危害设备过电压的来源调查方法

正常运行的设备受损时, 过电压的来源主要有三条明显路径, 第一是电源线路, 第二是信号线路, 第三是接地系统。经电源线路进入设备的过电压, 可造成电子设备的变压器损坏、机板电路集成块的损坏。经信号线路进入的过电压可造成网卡芯片的破裂、芯片击穿, 常规检查时出现芯片的裂痕、芯片有击穿孔。过电压自接地系统进入设备时, 其渠道多为机壳, 机板的悬浮地多与设备机壳连为一体, 可直接造成集成块的损坏。在调查并判定设备受损过电压的线路时, 应结合线路剩磁量的调查, 根据受损元器件对过电压路径进行初步判定后, 应再采取剩磁量分析法对线路进行吻合断定。

3.2 受损设备线路过电压的调查方法

电子电气设备受损, 其主要原因来自线路或者接地系统的过电压, 而过电压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供电线路的操作过电压, 第二是雷电造成的线路过电压。由于电容、电感等组件在发生故障或操作时将产生充电再充电或能量转换的过渡过程, 从而形成供电线路的操作过电压。通过调查排除了操作过电压, 过电压的产生原因只有雷电过电压。

3.2.1 调查并确定损坏设备的雷电过电压的路径

依据剩磁量调查方法, 对以确定的线路进行寻源调查。由于线路自身阻抗因素, 无间断、无分枝线路的剩磁量会发生轻微变化, 受损设备的上端线路剩磁量较大, 受损设备下端线路的剩磁量较小, 当线路的某一点出现过电压时, 该点与附近线路的过电压变化趋势出现新的特点, 其剩磁量变化特点与其一致。利用剩磁量的这一变化特点, 确定线路中的反击点区域。

3.2.2 雷电反击点的调查方法

检查具有雷电闪击可能性的金属构件, 当出现下列特点时可确定该点为雷电反击点。第一、未出现破损, 但表面出现灰白色烧痕时;第二、当金属构件出现破损时, 其破损面为圆形凹坑、表面光滑呈瓦蓝色, 但是金属的金相组织气孔明显, 无尖状或其它形状残留物;第三、当金属构件熔断时, 应检查熔珠。熔珠金相磨面内部气孔多而大, 且不规整;与导线衔接处的过渡区界限不太明显;熔珠晶界较粗大, 空洞周围的铜和氧化亚铜共晶体较多, 而且较明显;熔珠空洞周围及洞壁呈鲜红色、桔红色。通过这些调查方法, 即能确定雷电反击点。

3.2.3 雷电泄流通道的调查

雷电反击点与受闪击点多处于对称状态, 一旦确定了受闪击金属构件及其闪击点, 反击点即可在其附近调查并确定。在确定反击点时, 应利用金相法与剩磁法对反击点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确定。

3.3 雷电泄流通道及雷电流强度的调查方法

确定了雷电泄流通道产生的反击, 应由此调查泄流通道及雷击点及闪击雷电流强度。

3.3.1 雷电泄流通道的调查方法

利用电阻测量仪器检测雷电反击点附近并与之相连接的金属构件, 根据电阻量值确定连接情况, 同时利用剩磁测量仪检测其剩磁量。当检测阻值近似为零时, 可确定为一体, 分析不同位置的剩磁量情况, 当反击点的剩磁量与其前端的剩磁量基本一致时, 可确定为同一泄流通道, 前端剩磁量大于反击点剩磁量, 并且近似成倍增长时, 可确定反击点为分支泄流通道。

3.3.2 雷电闪击点的调查方法

检查与该雷电泄流通道连接的所有处于LPZ0区域的金属构件, 利用剩磁测量仪检测这些金属构件的剩磁量, 根据剩磁量大小确定闪击点区域, 依据金相法调查并确定雷电闪击点。

3.3.3 雷击点的雷电流强度的调查方法

确定雷电闪击点与雷电监测系统的的闪击点, 由此调查并确定闪击点的雷电流强度。根据雷击点至反击点间的连接情况, 依据剩磁量与雷电流的关系特点, 求得反击点处的雷电流强度。

3.4 雷电反击过电压的调查方法

3.4.1 反击点高度与反击距离的调查方法

利用米尺等长度测量工具测量反击点高度与反击距离, 反击点距零地面高度。

3.4.2 反击点过电压调查

雷电反击点的电压可以由公式 (1) 计算求得, 该处的雷电流可根据闪电定位资料结合分流系数计算求得。泄流通道O点的瞬时过电压UO为:

当该处的瞬时电压降大于该处介质的临界电压时, 该处就具备了雷电反击的电压条件。

3.4.3 雷电临界距离的计算

电感压降的临界场强与雷电流的波头时间有关, 其关系见公式 (3) 。

3.5“临界距离分析法”—雷电反击危害的鉴定方法

通过对雷电反击危害电子设备等几个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当调查结果符合下面条件时, 可确定该次事故为雷电反击危害所致。 (1) 金属构件受损时间与雷电的闪击时间相吻; (2) 受损电子设备无供电系统的操作过电压, 同时连接受损电子设备的主电源线路、主信号线路无雷电过电压; (3) 雷电闪击点与受损设备的连接导线异体并且有一定的间距; (4) 雷电泄流通道的电流足够大, 并且在反击点 (O点) 处产生较强的电势, 该电势出现较强的场强, 并产生闪击; (5) 产生反击的间隙小于其电压反击的临界距离。

当调查结果符合上述条件时, 可断定该受损电子设备为雷电反击危害所致, 并对雷电闪络的临界距离与临界电压综合分析, 从而确定了雷电反击危害的鉴定方法, 这一方法称之为“临界距离分析法”。

4 结束语

雷电灾害的调查和鉴定是气象部门履行雷电灾害防御组织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 总结雷电灾害事例, 对雷电灾害进行深层次分析, 提供正确的灾害调查、鉴定方法, 对于研究雷电演变规律, 揭示雷电灾害的致灾机理, 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水平, 为各级政府掌握灾情和正确制定应对防御雷电灾害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对雷电反击和雷击反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结合实际工作, 提出了直击雷泄流通道雷电反击的调查和鉴定方法。结果表明鉴定雷电反击造成的危害, 应调查和确定下面几个方面的因子: (1) 确定电子设备受损的时间、地点、灾情; (2) 确定电网工作运行电压状态; (3) 确定受损设备与泄流通道的关系; (4) 确定雷电对地闪击的时间、地点、雷电流强度; (5) 确定雷电泄流通道与受损设备连接导线的间隙、该高度处的瞬时过电压、设备连接线路感应的过电压; (6) 确定反击的临界距离。并对雷电反击受损基本情况、受损设备线路过电压、雷电泄流通道及雷电流强度、雷电反击危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鉴定, 保证了雷电反击调查和鉴定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技术性。

关键词:雷电反击,危害,鉴定,方法

参考文献

[1]肖稳安, 张小青.雷电与防护技术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4:40.

[2]许小峰.雷电灾害与监测预报[J].气象, 2004, 30 (12) :17-21.

[3]吴梦恒, 张彦勇.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技术[J].气象科技, 2010 (6) :20-23.

[4]冯民学, 罗慧, 焦雪.闪电定位资料对仪征储油罐雷灾成因的分析应用[J].气象科学, 2007, 27 (6) :36-38.

[5]付智斌, 刘娟.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方法探析[J].科技信息, 2007 (19) :20-23.

[6]李兆华.“剩磁法”雷电灾害定量检测鉴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雷电与防护, 2005 (3) :1-5.

危害特点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感觉统合失调;特点;危害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与特点

感觉统合失调,又被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作为一个中枢神经的系统障碍问题,其导致了外部信息难以在大脑产生刺激,进而不能够在脑组织内有效结合运作。一般来说,正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所以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个体在认知、学习、活动等多项生活中的情绪出现异常,其举动不同于常人,运动神经、视觉神经、听觉神经都有可能受到破坏。根据我国当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在青少年中较为严重,音乐感觉失调作为感觉失调中重要的一个部分,直接由听觉感觉失调引起,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从音乐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上来看,其失调系统属于听觉失调,直接导致小学学生对于声音环境不敏感,不能够有效、快速地在大脑中完成自我认知与处理。在这样的失调能力之下,学生想要认真聆听周围环境的教诲,保证以集中的注意力来进行声音的识别与判断较为困难,其学习与判断能力不仅会随着音乐感觉失调而逐渐降低,甚至有可能致使自我听力能力受到影响,在未来的生活以及学习中难以正常进行。

音乐作为情绪艺术的一种,能够利用不同的器乐以及声乐来帮助人类调节自我心理情绪,安抚暴躁情感,保证能够以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环境。但是一旦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感觉统合失调,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辅助手段将会彻底丧失,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的不合理情绪不能得到安抚和平复,不利于其未来的身心发展以及心理健康。

总之,以此文章为基础,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设置有效的音乐感觉体统调节方式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巨大危害,促进我国的小学教育乃至高等音乐事业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董婷婷.浅谈音乐感觉统合训练的特色[J].音乐大观,2014(01).

樟巢螟危害特点与化学防治新技术 篇12

1 樟巢螟发生特点

樟巢螟1年2代, 少数3代, 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 翌年春季化蛹。6~7月1代幼虫危害;8~9月2代幼虫危害, 为主危害代;9月上旬至9月下旬有少量3代幼虫[1]。其幼虫发生具有结巢群集危害、世代重叠等特点。

1.1 樟巢螟幼虫结巢群集危害

樟巢螟成虫产卵于嫩叶片背面, 幼虫具有群集性, 低龄幼虫吐丝缀合邻近的2片叶片, 几十头乃至上百头幼虫聚集在叶片之间取食。随虫龄增加, 缀合叶片逐渐增多, 并将新梢、叶片充分缀合在一起, 形成鸟巢状虫苞。2叶片期虫苞内幼虫数量取决于卵块大小, 在18~112头之间不等[2]。

据观察, 1~2龄幼虫一般缀合2~5张叶片, 3~4龄幼虫缀合相邻叶片可达20多张。如果虫巢周围叶片少, 幼虫在旧巢取食完叶片后会转移到附近枝条建立新巢, 继续危害。因转移分散和食量大增, 高龄幼虫转移到新巢后, 每个虫苞中幼虫数量会大幅减少。

1.2 樟巢螟幼虫发育进度不整齐, 有世代重叠现象

通过剥查虫苞发现, 同一虫苞内会出现不同龄期的幼虫。分析有进食量大小影响发育进度的可能, 也有不同龄期幼虫转移进入同一新巢的可能。

根据苏柏元等的调查, 各代樟巢螟成虫产卵、幼虫孵化时间都极不整齐, 前后持续1个多月。1代幼虫6月上旬开始危害, 到9月仍有2、3代幼虫危害, 前后历时4个月。期间成虫陆续产卵、幼虫陆续孵化危害, 尤其是8~9月虫龄极为混乱[3]。据姜景峰对樟丛螟各代各虫态历期的观察, 6~8月1代和2代幼虫发育进度参差不齐, 9月存在2代和3代的世代重叠现象[1]。

2 药剂选择

植保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樟巢螟防治实践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辅以松土除茧、人工摘除虫苞等其他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药剂的选择直接影响防治的效果, 一方面, 喷雾法防治药液难以进入虫巢, 内吸性是药剂选择的第一原则;另一方面, 针对樟巢螟1、2代幼虫的危害期都比较长的特点, 长持效期是药剂选择的第二原则。

2.1 灭幼脲

灭幼脲属苯甲酰脲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为昆虫激素类农药, 主要表现为胃毒作用, 对卵的正常孵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粘着力好, 防雨水冲刷, 适宜喷雾防治, 最佳防治时间为幼虫孵化高峰期。25%的灭幼脲3号1500倍液防治鳞翅目低龄幼虫药效期可维持30天左右, 对大多数天敌安全。

鉴于各代幼虫发育进度不整齐, 灭幼脲应与阿维菌素等速效药剂复配使用, 以提高对高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2.2 氯虫苯甲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 是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广谱杀虫剂, 主要防治多种作物的鳞翅目害虫, 该农药具有较强的渗透传导性。主要作用方式是胃毒, 害虫取食后快速停止取食 (7分钟) , 非常有利于保护叶片。氯虫苯甲酰胺 (200g/L悬浮剂) 用量很低, 适宜树干注药低用量的特殊要求。持效期可达15天以上, 对捕食天敌、寄生天敌低毒或无影响。

2.3 克百威

克百威是广谱性杀虫、杀线虫剂, 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土壤施药后药剂能被植物根部吸收, 并输送到植物各器官, 以叶缘最多。克百威在土中半衰期30~60天, 本地土壤处理残效期可达40天以上。克百威制剂中等毒性, 土壤处理对天敌安全, 环境污染少。

3 樟巢螟化学防治新技术

樟巢螟幼虫发生具有结巢群集危害、发育不整齐、世代重叠等特点, 加之传统的喷雾法防治存在药液喷洒不均、难以进入虫巢等缺点, 往往防治效果不佳。针对这些状况, 近2年来我们开展了新型施药技术防治樟巢螟试验。

3.1 根部施药防治技术

通过根部施药来防治园林病虫害,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液对周围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效保护天敌。而且成本低、残效期长。2011年开展3%克百威颗粒剂根部施药防治樟巢螟试验, 平均校正防效93.6%。

3.1.1 树下地表裸露型的根部施药。

施药部位及方法:树冠正投影的范围内, 尽量使用少损伤根系的钉耙等工具, 在1/2~2/3半径间扇形开沟, 深度20~30cm左右, 宽度30~50cm, 对称开挖3~4处。均匀撒入3%克百威颗粒剂, 然后覆土。第2次施药错开第1次的位置, 效果更佳。药剂用量:按8~10 g/m2×S进行计算, S=πr2, r=树干胸径的10倍。施药时间:一般在幼虫孵化高峰前10~15天。第1次, 5月底;第2次, 7月下旬。施药后灌溉或遇有效降雨, 有利于药剂吸收。连续半个月无有效降雨, 需进行灌溉。

3.1.2 树下种植地被植物型的根部施药。

施药部位及方法:树冠正投影的范围内, 施药的具体部位坚持“见缝插针”原则。树下有草坪、灌木、花卉等地被植物, 不方便开挖土层, 可采取“打洞施药”的方法, 每棵树打洞5~8个, 深度15~20cm, 施药后覆土。如不便打洞, 可用水将3%克百威颗粒剂溶解, 搅拌成浑浊液, 均匀撒入地被植物的根部土壤, 并用清水将地被植物枝叶上的药剂冲洗干净。药剂用量:按12~15 g/m2×S进行计算。S=πr2, r=树干胸径的10倍。施用时间:打洞施药第1次为5月底;第1次为7月下旬。施药后连续半个月无有效降雨, 需进行灌溉。兑水灌药第1次为6月中旬;第2次为8月上旬。

3.1.3 树下是硬质化路面型的根部施药。

施药部位及方法:因硬质化路面的限制, 种植树穴一般为1~1.5m×1~1.5m的方形树池, 施药的部位只能局限在这狭小的空间中。在树池的四周开沟, 深度15~20cm为宜。一次性均匀撒入3%克百威颗粒剂, 然后覆土。药剂用量:按30~35 g/m2×S进行计算。S=πr2, r=树干胸径的10倍。施用时间:因药剂在土壤中扩散到吸收营养和水分的有效根系部位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施药时间必须提前。根据试验, 最佳施药时间在3月下旬, 加大用药量, 持效期可达6个月, 基本覆盖1、2代幼虫期。

3.2 树干施药防治技术

树干施药防治病虫害技术, 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对天敌安全、农药利用率高、不污染环境等特点[4]。树干打孔施药的原理是利用植物叶片的蒸腾拉力, 将滴注在树干中的药液通过输导组织运送到叶片, 达到防治目的。

为便于操作和减少树体伤口, 选择用量较低、持效期较长的药种, 药剂原液一般稀释1~3倍后使用。氯虫苯甲酰胺 (200g/l悬浮剂) 每棵树商品制剂用量0.2~0.4ml, 20天平均校正防效达到96.5%。

3.2.1 药剂稀释。

氯虫苯甲酰胺 (200g/l悬浮剂) 药剂按照1:2的比例兑水稀释后备用, 准备小剂量一次性医用注射器 (最小刻度0.2ml) 作注药工具。

3.2.2 树干打孔。

蓄电式电钻便于户外移动作业, 钻头直径4mm, 小孔伤口容易愈合。在树干基部1~30cm范围内, 选择适宜打孔的部位打孔, 方向斜向下40~45°, 深度35~40mm。打孔时钻出的木絮白色新鲜状为正常, 这样的部位才具备吸收药液的能力。如钻出的木絮灰色或褐色, 表明该部位木质部已干枯或腐烂, 不能吸收药液或导致药液流失。

树干打孔数量控制着该树的药剂用量, 一般胸径5~11cm打孔2个、12~19cm打孔3个、20~29cm打孔4个, 更大规格的树适当增加打孔数量。孔围绕树干对称分布, 上下位置错开8~10cm左右。

3.2.3 防治时间。

药液一般在2~3天即可吸收, 防治樟巢螟的最佳时间为幼虫孵化高峰, 1代在6月上旬, 2代在8月上旬。为保证效果, 加注药液要在雨前3~4天进行, 以免雨水冲刷药液影响防效。如防治最佳时间遇到连续阴雨天, 可注药后用胶泥封闭钻孔口, 防止雨水进入冲刷药液。

3.2.4 加注药液。

用注射器吸满药液, 缓慢注入钻孔内, 加至即将溢出时即可。根据钻孔直径和深度计算, 每孔容量约0.3ml, 满足每棵树0.6~1.2的稀释药液剂量。2代虫情严重时, 15天后在原孔内再加注1次药剂。

4 结语

根据香樟树立地条件的不同, 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和施药方式。例如:连续成片林, 适宜采用喷雾法防治;硬质化路面行道树类型, 宜采用树干注药法或根部施药法;树下地被植物型行道树, 适宜采用根部施药法进行防治。

根埋施药、树干注药等化学防治新技术的应用, 不但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还大大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有利于保护天敌, 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在如何提高作业工效, 研制专业操作设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景峰.樟丛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 1990 (1) :28-29

[2]魏书军, 许发良, 滑福林, 等.香樟害虫-橄绿瘤丛螟的生物学特性.昆虫知识, 2008 (4) :562-565

[3]苏柏元, 华德华, 吴永祥, 等.樟巢螟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治方法探讨[J].宁波农业科技, 2008 (2) :28-31

上一篇:时间的多面体下一篇:药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