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摄影的表现

2024-05-24

广告中摄影的表现(精选11篇)

广告中摄影的表现 篇1

微电影这种新型的电影类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可观赏性, 是随着网络微时代的到来而衍生的一种电影表现形式, 在创作过程中, 微电影不必遵守传统电影拍摄的规矩, 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性, 即便没有拍摄与导演经验, 也可以运用DV、相机、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微电影的拍摄。但这并不代表微电影没有拍摄技巧, 相反, 运用合理的摄影技法能够将微电影的主题更充分的表现出来。

一、微电影概述

微电影, 英文全称Microfilm, 又被称为微影。主要指的是专门放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电影, 非常适合在短时休闲或移动情况下观看。且能够被称为“微电影”还必须要具备完整的策划方案, 还需要一系列相对系统的制作体系, 在影片中, 要呈现出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放映时间一般在30秒到300秒之间, 制作周期一般在一周到几个星期不等, 通常情况下, 微电影的投资规模一般在几千元左右, 符合微时长、微制作周期、微投资规模等特征, 主题设定非常多元化, 但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元素。

二、微电影类型

当前, 常见的微电影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 草根恶搞, 普遍运用叙事的表现手法将产品插入其中, 以大量的幽默元素见常, 在人物与事件的选择上一般偏向“草根”, 一般以广告为主;第二, 青春爱情, 意在表现出爱情与青春的美好, 普遍采用叙事形式, 演员类型一般青春阳光, 场景布置浪漫温馨, 代表作品《假如爱情》;第三, 励志奋斗, 同样以叙事手法为主, 影片风格比较真实, 主要通过真实故事来激发观众内心共鸣, 代表作品《老男孩》。此外, 还有感人亲情型、古风型、唯美风景型等。

三、微电影创作中的摄影技法

对电影摄影初学者来说, 拍摄不单单是按下录像键这么简单, 因此, 在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 要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摄影技法, 使影片更富有表现力。

(一) 对拍摄环境细致观察。在进行微电影拍摄之前, 一定要事先观察好拍摄场地的周边状况与拍摄环境, 以在拍摄过程中规划出哪些场景可以运用长焦段的拍摄手法进行拍摄。与此同时, 在拍摄过程中, 也要时刻注意身边以及身后的环境, 尤其要注意马路、沟渠等, 避免因来往车辆或不小心踩空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不仅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如此, 很多具有丰富拍摄经验的人员也必须注意。

(二) 运用摇镜头方法处理宏大场面。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 摇镜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拍摄手法。当所拍摄的场面过于宏大, 即便运用广角镜头也无法将整个所需画面完整拍摄时, 便需要运用摇镜头的拍摄方式。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上下与左右两种摇摄, 只要将摇摄的要领掌握好, 在配设过程中, 便不会出现画面抖动的现象。

(三) 运用移摄的方法抓拍人物。移摄实际上指的是将摄像机安放在移动物体上, 借助移动物体的运动来完成摄像机的移动拍摄, 运用这种方法拍摄出来的画面可以称之为移动镜头。在运用数码摄像机进行微电影拍摄时, 常常会运用到移动拍摄这一手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框架始终处于移动状态, 因此, 这时画面内的物体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都会表现出位置的不断移动。这种方法主要分为前后、左右、弧形、上下四种拍摄手法。

(四) 在跟摄时摄像机要端稳。跟摄主要指的是摄像机沿着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进行跟随拍摄的拍摄手法, 运用这种方法所拍摄出来的画面被成为跟镜头。在跟摄过程中, 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准确跟上被拍摄的主体, 但在这一点上, 如果镜头晃动或跳跃的幅度过大, 便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因此, 拍摄人员与被摄主体之间的速度要基本一致, 只有这样, 才能够拍摄出质量更高的微电影画面。

(五) 电影拍摄的过程中, 常常会将镜头从一个相对广阔的场景, 慢慢推进到细节定格, 这是一种比较专业的表现手法, 在进行微电影拍摄的过程中, 也可以充分运用, 在变焦过程中, 在目标前静止5秒左右, 便能够达到这种效果。

微电影是当前一种比较流行的电影形式, 在初学者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 要运用细致观察拍摄环境、运用摇镜头方法处理宏大场面、运用移摄的方法抓拍人物、在跟摄时摄像机要端稳、在变焦时要注意定格处理等摄影技法, 使微电影更加具有可看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形式也以其投资小、制作时间短、传播性强等特点在当前的电影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快, 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开拓出了越来越广大的发展空间。对微电影来说, 其拍摄技法是表现电影主题的主要手段, 本文主要以微电影的概述与微电影的类型为研究基点, 分析微电影创作过程中的拍摄技法, 以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微电影。

关键词:微电影,创作,摄影技法

参考文献

[1]郑军, 王以宁, 白昱.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5) :218-219.

[2]孔锐才.《黑玫瑰对黑玫瑰》的空间绘测与戏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呈现方式[J].文化艺术研究, 2014 (27) :184-185.

[3]郭海洋.挽救戏曲电影类型的一次努力——论《廉吏于成龙》在戏曲电影语言上的突破[J].文化艺术研究, 2011 (28) :169-170.

广告中摄影的表现 篇2

一、他述式广告往往以第三人称,客观地,不动声色地介绍商品,这是经常使用的叙述体广告,如下例:在第六届香港国际食品展中,剑南春酒厂的剑南春系列酒以其独特风格,受到中外消费者赞扬,荣获本届国际金花奖。这届食品展是九月初在香港举行的,参加这次食品展的有阿根廷、加拿大、中国、法国、匈牙利、瑞士、美国、西德和香港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展团和展商,展出了世界各国最新颖的优质食品饮料,在“国际美酒长廊”中,展出了世界佳酿。享有“金花”之誉的中国名酒剑南春,有着悠久的酒文化史,唐代“剑南之烧春”为皇室专享的贡品,曾载入唐人李肇《国史补》。今日剑南春选用优制高粱,玉米、大米、大麦、糯米等五种粮食,采用老窖发酵,微机勾兑,合理储存,精工酿制而成,具有“芳香浓郁,醇和回甜、清冽净爽,余香悠长”的独特风格,一九七四年开始出口,一九七九、一九八四年蝉联国家名酒称号,荣获国家质量金奖,国家商业部金爵奖和国家出口基地荣誉证书,近年来该厂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推行了多层次经济质量承包责任制,一年一度的干部聘任制,浮动工资制,企业内部股份制,加强了企业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今年八月荣获省先进企业称号。在市、省、部三级组织的市场抽样复查评比中,名列前茅,剑南春系列酒等七个产品再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该厂一九八五年以来连续三年人平税利超过一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次该厂剑南春系列酒荣获国际金花奖真可谓:天府金花香海外,国际金花独一枝。上例广告较详细叙述了中国名酒剑南春的特点以及荣获各种称号和荣誉证书的情况,质朴无华,给消费者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又如:一分钟即可杀毒的“克琳”两位美国客商目前对本市丽尔科研制剂厂的新产品“克琳”牌速干洗手洁净表示极大的兴趣,该国不少饭店的服务员怕患艾滋病,每次铺换客人床单都戴橡胶手套,用后即扔;而涂抹上“克琳”洁净一分钟,对艾滋病毒灭杀率达999%以上。“克琳”洁净剂对乙肝病毒、大肠、痢疾、伤寒杆菌等的灭活率,也达了上述指标。该产品涂抹手上一二分钟即干燥挥发,达到消毒灭菌目的。“克琳”洁净剂也可用于器皿等物的消毒。欲购者可与丽尔科研制剂厂办事处(厂桥定福街23号)联系电话:6739529—2411这则广告文稿,用不加修饰的语 言,把“克琳”洁净的特点、效用、购买方法说得一清二楚。

二、自述式广告即用第一人称向消费者介绍商品,或以消费者口气介绍自己对某商品的信赖,或以拟人手法,让商品向消费作自我介绍。前者如关于“完达山全脂甜奶粉”的广告:每天清晨,我都会给家里每个人冲一杯牛奶,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个小姑娘时,第一次用完达山牌奶粉,那浓郁的奶香,一冲即饮的特点便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家里的电视换了,家具换了,当年天天吵着喝牛奶的小姑娘如今也成了母亲,但我每次买奶粉仍是“完达山”,这不仅仅是因为“完达山”始终给我的质量信心,还有那对自己人生历程回忆,就像那醇厚的奶香,让人久久回味……。又如美国爱飞斯汽车公司的广告“在汽车出租业中,爱飞斯只是第二,如此,为什么仍乘坐我们的汽车?我们更为卖力。我们只是无法忍受肮脏的烟灰碟,或是半空的油箱,或是用旧了的拭雨刷,或是未加洗刷的轿车,或是充气不足的轮胎,或是调整座位的调整器,加热的加热器,除霜的除霜器,还是不重要的任何事物。显然我们在全力以赴的求取完美。让你出发时能有一活泼、马力充足的福特新车,以及愉人的微笑,嗯,让你知道在Duluth的什么地方能买一个又好又热的五香牛肉三明治。为什么? 因为我们无法让你白白地照顾我们,下一次请乘我们的车,我们柜台排的队比较短。”上则广告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提出消费者乘坐出租的要求和欲望,以及本公司的服务特点。显然,比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显得活泼,有趣味,有人情味。以消费者口气介绍自己的对某种商品的信赖如下例:天津华旗果茶广告你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为什么我会对你情有独钟呢?不仅是因为你那酸甜适度的好口味深深的吸引我,更主要的是你令我感到轻松——因为以山楂、胡萝卜和蜂蜜为主原料的你,能使我摄入的营养得以充分消化吸收,不至于浪费。尤其是在同类果茶中,你是唯一用矿泉水调制而成的,所蕴含着的各种微量元素协调我的全身心,正由于你将天然性、营养性、功能性复合一体,在你平实外表里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令我一见倾心!这则广告采用消费者对产品独白的形式来写,避免了平铺直叙。又如:广州名粤花园广告名粤花园,广州真正的花园在众多的楼宇中,我为什么选择了名粤花园?因为她……唯一感到不便的是紧贴广州大道、离地铁出口太近,因为亲朋好友会轻易找上门来。唯一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意想不到的升值,因为她坐落在广州市重点发展区中心。唯一缺少的东西是污染,孩子认识的第一种颜色将是绿色,因为数百亩受重点保护的果树园林环绕周边,教人不看也难。……这就是名粤花园,令人神往的花园!集别墅、住宅、写字楼、商场于一体,宝石蓝玻璃幕墙、快速电梯、自动扶梯、送IDD电话、空调器、抽油烟机;每平方英尺仅357元起价,一次性付款85折优惠(15天内有效),每10套房设大奖一份。免一切代理费和转证费。我是生意人,打惯了算盘,算来算去,还是这里最划算。广告虚拟了一个善于精打细算的生意人的形象,以他的口吻,告诉消费者应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避免了与别的房地产广告的雷同,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以拟人手法,让商品向消费者作自我介绍。如:我叫肥城桃,这次来香港,还是生平第一次。所以也难怪各位看见我就直叫“啊呀”了(谁叫我生得那么大得惊人呢)!在俺家乡山东,我可是早与莱阳梨、香蕉苹果齐名了。人们只要一提起山东水果三绝,总不会忘记提到我的“小名”。我之所以迟迟不出“闺门”一步,并不是因为我见不得人——丑怪,恰恰相反,我生得一点不丑,不是说大话,可比莱阳梨好看得多哩。就是比香甜吧,我也不比它们两位差。讲内在呢,在某些方面,我还比它们强得多,什么维他命A、B、C……我都有,而且很丰富,只有一样,我始终没法跟它相比,那就是我生来身子(皮)单薄,而且越到好吃的时候,皮越加薄,汁更多,谁只要把指儿一挑,我就完蛋——汁就会流个涓滴不剩。又如德国的贝克啤酒广告:喝贝克听自己的我,德国贝克啤酒,600年来,我就是这样坚持自己的独特啤气——泡沫一定要洁白色泽一定要清亮口感一定要爽快我就爱跟你这样从不与随波逐流的人交朋友酒逢知已,干杯!

广告中摄影的表现 篇3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人类交流交换信息的基本要素。通常,我们认为语言为人类所特有,也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但不可否认,语言并非人类传播唯一的符号体系, 动作、表情、体态、 音声、 图形、图片、影像等,同样是信息的重要载体,都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①

语言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完善的符号体系。婴儿开始学习语言,应当是先学会了类似“妈妈”之类的个别语音,这样的语音积累到相当数量,开始能说出短语短句,之后学习文字、语法和写作。语言,在民族发展或者婴儿成长的过程中,最终实现了义理、考据和辞章的有机统一。考据可以拓展读者的知识面、而辞章可以给读者示范修辞技巧、义理可以让读者分享作者智慧。义理是语言的统帅和灵魂,语言主要的作用就是交流义理。

摄影和别的符号最为不同的一点,就是它与生俱来而又摆脱不了的性格—“见证性”。摄影术发明以后,迅速传遍世界每个角落,以摧枯拉朽之势对写真派绘画产生巨大冲击。这种“见证”的性格,使摄影有了独特的传达方式成为独特的符号。由于照片的见证性,使它能带给我们对人类文明的反省与思考。借助摄影,人类的视觉经验进行了跨越空间、时间的史无前例的共享。摄影诞生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它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

而这种记录性让人们单方面只看到摄影的客观再现,不愿承认它是一门艺术。于是摄影在力求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形式时,开始注重审美性,开始追求拍摄技巧和构图形式。A·亚当斯创建“区域曝光法”,造就了摄影技艺的峰巅;爱德华·韦斯顿 “点石成金”的本领,令人不可思议。大师们以各自的建构,为摄影抒写着华章。这种摄影被称作光与影的艺术,曝光的精确和暗房特技尤其被视为判断作品优劣的标准。摄影器材的精密性也对照片的清晰度和感光还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传统艺术摄影的技术性被一些人夸大到成为判断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的程度。这样的趋势推动下,摄影进步的仅仅是摄影技术,而摄影技术的进步99%是光学、电子工程师的功劳。

其实摄影不仅可以呈现表面,也可以表现内在。先行者们先是寻找看来似乎已经形成的现象,而后为了赋予他们的照片以意义,为了确保他们不仅仅是借“自然之笔”记录下随意的符号,摄影师开始利用标志和符号所固有的暗示性力量,进而强调出重点,约束人们注意力,引导人们的理解。这证明,很早人们就已经发现摄影与其他表述媒介一样具备走“义理路线”的能力。虽然在抽象说理方面无法与语言相比,但形象性从轻松的感性层面上冲淡了沉重的理性思维,决定性瞬间的意义也为语言所不及。这正是用摄影表现“义理”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变得愈来愈善于思考,不仅思索生活中具体人事和眼前需求,而且关心涉及人类命运和历史趋势等一些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如人的价值、人生目的、正义和邪恶、战争与和平、权与法,性与爱、美与丑、传统与新潮,信仰与迷信、欲望和道德等等。人们希望艺术在创造美的同时,也能探讨和回答这些比较深沉的问题。对此,一方面我们可以继续发扬传统,用纪实手法表现生活典型来启示读者;另一方面我们采用义理审视的方式来进行摄影创作,会更有利于加强作品的哲理性。超现实主义、主观主义等文艺思潮涌进摄影界,使摄影开始更积极地尝试走“义理”路线,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最具实验性的前卫艺术家关心的主要问题是突破旧有造型观念的问题,是艺术史内的问题。而到了90年代,艺术家转而关注中国当下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问题。艺术家们用 “行为摄影”、“新媒体摄影”和“创意摄影”等各种方式做着尝试,为这种新的摄影迹象推波助澜,意图使中国摄影呈现更多的可能性。

而在摄影义理的尝试道路中,我们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摄影的本质决定了它的独特性与力量寄托在客观性之上。所以有很多人以保守的思维方式给摄影画了一个圈,他们认为摄影的真实仅仅来自客观存在原意的真实。所以甚至在表达思想时,也会选择到生活中去“撞大运”,等待客观的真实与自己思想偶然相遇。他们相信“灵感”,依赖“机遇”,却始终把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构思过程,当成“弄虚做假”扔掉了。其实摄影作品主要表达思想时,允许我们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为了不可能实现的绝对真实而守株待兔。摄影“考据”主要见证主流思潮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那么摄影表达“义理”就是为了在延续了整个社会的思考脉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利用适合的创作方式,通过技术手段凸显“辞章”来完善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

摄影“义理”的表达从不局限于某种方式,对于“义理”的表达和艺术创作来说,不过是运用生活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内容而已。只要运用得准确,摆摆弄弄也是真实的,木枪纸墙也是真实的。对艺术创作中“真实”的要求应该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形象及其气质还原得真实,一个是情感、思想表达得真实。一个是还原,一个是表现。在这里,还原的真实也包含着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形象还原的真实,二是精神气质还原的真实。这个精神气质既包括人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情感、情绪、性格等等,也包括物的气质的逼真。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而是高于生活。因为它是从理性的高度把握生活,因而它比生活更真实,更可靠,更有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人物摆拍的表现力越来越强,作者把一些思想鲜明地写在他们的脸上,写在他们的姿势里,并借此进行影射与反讽。在中国的摄影思想表达中,人物摆拍是发展的最丰富和成熟的一种类型。影射与反讽正是90年代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手法之一。当代摆拍类的作品,最早见于安宏的《中国不需要爱滋病》系列,邱志杰的《好》系列和刘铮的《三界》系列。

刘铮,一个优秀的传统报道摄影家转入观念性的表达,1996年开始创作的《三界》系列中,“着古装戏服、暴露色情的男男女女,形成了混杂传统文化符号与生活欲望的喻世图景。”②着重义理表达并且完全采用摆拍的方式强化作为一个艺术家对摄影的驾驭方式。他用接近于历史画的恢弘创作来深入中国人的心灵史。“‘三界’系列探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欲望根基。”③这样一种摄影,在非技术原因的这个新的摆拍时代,在各方面更进一步,技术上既体现了摄影决定性瞬间的特点,“而且瞬间所摄取的不是只一个动作的定格,而是一整套话语的一个符号性的姿势”,是对整个叙事的高浓缩的评论。形式上,“摆拍场面调度很复杂,演员的表演可以很逼真,可以如同抓拍下来的一样。但抓拍下来的画面不可能有严谨的如同古典绘画一般的构图,面面俱到的细节,每一个道具都执行它特定的功能,为主体人物提供着语境”。④ 内容题材上的考虑更是大大压过了形式上所能做的手脚。作者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新的艺术形象,加以想象和虚构,依据生活而又经过总结提炼,不拘泥于真人真事,人物根据需要可以杂取多人、或者合而为一,事件不全用事实而是采取一端、加以生发, 环境不只是依托一地一处而是根据需要加以组合、创造,一切都具有客观情理性。

既然摄影的义理不以记录现实为己任,那么其作品中的实物自然也不仅仅是它们原本在客观世界中的原意,作者借用具象事物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甚至每一物体都只是作为一种视觉图像符号而出现的,摄影家用这些符号作词汇来造“影像句子”,这种句子中蕴含一种情绪、一缕诗情、一些感性和些许的政治意味,这些隐含的意味正是摄影艺术中的义理表达,也正是这种表现形式的摄影作品的魅力所在。

艺术创作总还要遵循自己的基本规律,首先要讲形象思维。我们肯定和赞赏从“义理”的方式去把握生活,而画面还得靠形象来“说话”,摄影家还应到生活中去体验,感受和捕捉典型。我国古代名著《易经》上有句名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义理”摄影并非主题先行,然后寻找或拼凑图象符号来诠释、图示意念,恰恰正是上升彻悟客观存在的产物。我们应与社会主流思潮相呼应,有深度地把握社会脉搏,在此基础上再做自己的价值判断。

浅谈摄影艺术中的动感表现 篇4

摄影艺术的动感表现有许多方法, 概括起来大至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取最佳瞬间

快速抓取自然真实的瞬间动态, 是摄影艺术区别于其它姊妹艺术形式的主要特征之一, 这是别的艺术形式望尘莫及的。我们应该发挥手中照相机的特长, 把各种生龙活虎的动态逼真地表象出来。

抓动态, 要抓住一个动作过程中的“高潮点”。“高潮点”是指动作最饱满、姿态最优美, 而又能体现该运动特点的那一瞬间。“高潮点”不是动作的“完成点”, 它往往出现在一个动作和另一个动作的交替之间。比如:举重中挺举的“高潮点”是运动员下蹲反腕后, 杠铃举起前运动员力量爆发的一刹那。由此可见, 拍摄瞬间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要做到恰到好处, 迟一点、早一点都会“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二、采用有助于动感表现的画面构图

被摄体动感的表现, 与画面的构图是密切相关的。构图运用得当则有助于动感表现。能引起动感的画面因素有下列几种情况:被摄体主线条是由倾斜的或对角线所组成;实际上水平、垂直的线条由于透视的关系而汇聚变得倾斜了;被摄体靠近画面的一边或一角;构成运动或力的重要线条是外向的, 即指向画面的边或角。

一般来说, 一幅优秀的动体照片, 往往兼有多种引起动感的画面因素。

三、选择加强动感表现的快门速度

高速度的快门虽然能把运动着的被摄体拍得十分清晰, 但是由于把动态全部凝固住, 动感反而不强。所以要表现动感不宜用太高的快门速度。

大多数情况下慢速度的快门, 能够较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动感。这里所说的慢门是和快门相对而言, 比如:l/60秒对l/500秒来说是慢门, 对1/8秒来说它又是比较快的快门。一般而言, 慢门是指l/30秒以下的几档快门速度。拍摄动体应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相应的, 较慢的快门速度。最好是主体清晰, 动作大的部分略有一些模糊。要充分发挥动与静, 虚与实之间的对比使动感得到加强。

用慢门拍摄动体, 拍摄时相机不动, 让动体在底片上有

例如:前苏联女摄影家莎温诺娃拍摄的一幅作品《民间舞蹈》, 画面上周围伴舞的演员因转动而出现弧形的具有节奏感的线条, 而中间主要演员因动作较慢则拍得清清楚楚, 使画面有虚有实, 虚实相生, 是一张生动活泼的舞蹈照片。

慢门在风光摄影里也颇有用处, 用来表现风的吹拂、水的荡漾、云的流动等效果很好。芬兰摄影家奥尤康佳斯的一幅题为《彩云飞渡》的照片, 用长时间的曝光, 使天空上的云彩产生“飞动”的感觉, 因而增强了画面的气势和表现力。

四、追随摄影法

在拍摄动体, 表现动感上, 追随摄影是一种简便而又能产生突出效果的技法。

在进行追随摄影时, 照相机要随着被摄主体而运动, 照相机的运动速度和动体的运动速度要保持一致。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 在按快门的刹那间, 照相机必须处于运动的状态中, 以较慢的快门速度 (1/15秒至1/25秒之间) 进行拍摄。其效果是动体清晰, 静止的背景变成了流动的线条, 在画面里产生一种强烈的动感。追随法可分为平行追随、斜线追随、弧形追随和纵向追随等。

五、变焦镜头的特殊效果

由于变焦镜头在动体摄影中的应用, 产生了“变焦效果”这一造型手段。变焦效果又称“爆炸效果”, 它能在动体的周围“变”出一条条向四周发射的放射线条, 很像一颗炸弹正在爆炸。

变焦效果的获得, 主要是在按快门的同时 (一般使用1/30秒或l/60秒) 推拉镜头的焦距, 把景物中的点全部拉成了线。但在放射线条汇聚的中心点能取得较清晰的影像, 所以在拍摄时要把主体处理在画面的几何中心, 后期制作时可以根据画面构图的需要进行剪裁。

用变焦方法拍摄静止的物体, 也可以获得具有强烈动感的爆炸效果。

六、多次曝光和连续摄影

多次曝光就是同一张底片上, 进行两次以上的曝光, 它能把一个动作的整个变化过程, 在一幅画面上表现出来。

多次曝光往往限于拍摄某一运动中的一小段动作。如果动作较多, 可以采用连续摄影的方法。连续摄影就是对着某一特定的正在运动的物体, 进行连续不断的摄影, 然后通过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照片, 把该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的几个典型动作, 用一组照片表现出来, 一般在4—6幅左右。

表现体广告中的起兴体广告 篇5

起兴体广告是以起兴手法传递商品或劳务信息的一种广告体式。起兴原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文选·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又如《焦仲卿妻》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等。作为起兴体广告,就是要先表达其他事物,然后再引出商品或劳务信息。如:美在霞中霞,穿在亚细亚。——亚细亚商场服装部广告水果需要保鲜,人的肌肤需要保养。——化妆品广告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日产车广告阳光是夏日的精华,佳年表是时间的精华。——台湾佳年表广告也有比较长的起兴体广告,如下例:捉老鼠与投蓝两色底皮面超级篮球鞋猫在捉老鼠的时候,奔跑、急停、回转、跃扑,直到捉到老鼠的整个过程,竟是如此灵活敏捷,这与它的内垫脚掌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一位杰出的篮球运动员,能够美妙地演出冲刺、切入、急停、转身、跳投,到进球的连续动作,这除了个人的体力和训练外,一双理想的篮球鞋,是必不可没的。新推出的爱迪达两色底皮面超级篮球鞋,即刻就获得喜爱篮球运动的人士赞美。因为,它有独创交叉缝式鞋底沟纹,冲刺、急停时不会滑倒。因为,它有七层不同材料砌成的鞋底,弹性好,能缓解与地面的撞击。因为,它有特殊功能的圆形吸盘,可密切配合急停、转身跳投。因为,它有弯曲自如的鞋头和穿孔透气的鞋面,能避免脚趾摩擦挤压,维护鞋内脚部温度, 穿久不会疲劳。

手机摄影在商业广告中的光芒 篇6

关键词:手机;摄影;商业广告;营销;网站

随着广告行业的发展与成熟,更多专业设备甚至是电影设备的引入,以及電脑后期多重渲染处理,广告的画面愈加精致、华丽。但由此带来的是遗憾是,大量广告画面趋于雷同,内容苍白。据国外广告行业最新调查统计,在商业广告带给人们审美疲劳的同时,某些品牌的广告正在利用照片的真实观感来激发消费者最大的兴趣,尤其是这些照片是使用智能手机拍摄的,然后分享到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

陆敏平时很厌烦广告,无论是在看电视时还是在上网时都会尽量避开广告。但在最近,她对自己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的来自于某女装品牌服装设计师马莉的一张促销照片点了“赞”,照片上是一名身穿针织毛衣的女子在一条小船上安静待着。“这张照片没有给我带来很强烈的商业气息,让我觉得商家是在尝试推销给我些什么。”这位来自于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的20岁的女学生在谈到那张照片时说道,该照片看起来像是用智能手机拍摄的。“它看起来更像是要与好朋友一起安静的分享生活照片。”

Nike和Lee等时尚品牌早已经品尝到这类广告的甜头,他们从全球找来很多街头风格摄影师来发起手机摄影活动,然后在Facebook、优酷及其他网站上分享这些广告。某一线服装品牌目前在其网站主页上所展示的照片都是身穿其服装的真实用户,而不是专业的服装模特。2014年,国外鞋类品牌瑞贝卡公司出版了一本印刷版的杂志广告,收集了很多社交网站上的照片。这家公司的鞋类产品促销广告活动的开端文案就是,瑞贝卡女士给她穿着的鞋子拍照,然后发布到社交网站上。瑞贝卡公司说,“她们(指顾客模特们)非常真实的,但一样充满浪漫和魅力。”这些手机拍摄的图片也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虚荣心。

在塔可钟食品公司推出外层包裹了多力多滋薯片的玉米卷饼时,这家公司也注意到许多社交网站照片上都有人们分享去吃这种食品的场景。于是这家快餐连锁店运营商就与多家社交网站取得了联系,后者允许其在电视广告中使用其名称、Logo和应用布局。“我们把整个广告做得具有手机摄影那样的生活观感。”塔可钟的广告设计师说道。塔可钟是百胜餐饮集团旗下子公司,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经售出了2亿多份玉米卷饼。

广告主使用手机拍摄照片并不是试图借此省钱,因为利用这些照片做广告的制作成本经常都会与传统的豪华照片差不多。其要点在于:制造一种真实的魅力,让其看起来不像是被制造出来的。消费者会对你的广告点“赞”,与朋友分享,然后很快它就将拥有自己的“生命”,能在各个社交媒体网站之间“弹来弹去”,而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费用。“能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的照片能在网上引起共鸣。”国内某电子商务网站广告总监Simon说,包括许多商家在内的用户都会在这里发布照片,秀自己刚刚买到的商品。在这个网站上,用户会关注那些品味和审美观让他们喜爱的人。他们可以对一种东西点“喜爱”,而如果这种东西正在出售的话,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个社交网站来购买。

为了说明用户创作的照片和营销用专业照片之间的效果差异,Simon对“愚”服装品牌的两张服装照片进行了非学术性的对比。“愚”服装品牌网站上用自己的账号在社交网站发布了一张传统的产品照片,照片上是的文案是售价180元的女装,这个品牌店在该网站上有将近3万名关注者。与此同时,这一系列产品的设计师张莉则在她的个人网站页面上发布了另一张特写照片,照片上是张莉像普通女性一样正在家中随意地对着镜子搭配该服装,这张照片是由另一名员工使用iPhone拍摄的。“愚”服装品牌的传统产品照片被“喜爱”了大约1400次,而张莉的随意搭配照片则被“喜爱”了近9000次,即使她在该社交网站上的关注者要比“愚”服装品牌的关注者少9000人左右。“我们的客户不想在任何时候都有被兜售东西的感觉。”张莉说道。“她们会被真实的东西打动。”“愚”服装品牌相关人员表示,通常都会看到消费者自己拍摄的照片被用户点“喜爱”的表现好于那些更加专业的照片。被点“喜爱”的次数与实际上的销售量之间确实存在联系。

为了发起一场在线广告活动来促销一种新款皮包,Coach公司聘用了斯科特,他是街头风格摄影的先驱者之一。他选择并非专业模特的人,用他挑选的服装来打扮他们,然后在不使用专业化妆品、造型和灯光的情况下为他们用手机拍照。这种照片反映了一种“升华版的真实生活”,公司负责人说道。打扮得像洋娃娃一样的、小精灵般的嫩模“不是真实的”,他说道,“那会在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创造一种障碍”。

现在,兰蔻公司也会将员工用智能手机拍摄的许多照片放到其Facebook页面上。在纽约时装周上,这个品牌选择将公司员工用iPhone拍摄的照片发到网站,而不是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能在网上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我们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兰蔻公司解释到。

手机摄影,伴随着一种真实的存在和生活感,在浮华掠影的商业广告中,已经静静的闪耀出他属于自己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房旭.广告摄影艺术的创意风格流变[D].山东大学,2014.

[2] 向卫东,张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摄影手机与手机摄影[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3] 周浒.论视觉时代的手机摄影与摄影艺术创作[J].新闻知识,2015(01).

[4] 陆建军.手机摄影的发展趋势[J].经贸实践,2015(10).

浅析纪实摄影中的“表现” 篇7

一、塑造典型的形象

生活形象是人和社会的原始形象。它是立体、多面的, 本质与非本质的混杂在一起。纪实摄影仅能捕捉生活形象的一个侧面, 这个侧面虽然具体可感, 但毕竟只是事物的局部, 如果画面不对现实生活进行判断和选择, 画面形象很可能是个别的、片面的, 甚至是伪装的、虚假的, 误导欣赏者远离事物的本质。艺术形象是从众多生活形象中抽取的可以反映生活本质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形象。它不再是任意的生活侧面, 而是经过处理加工的、典型化的生活形象。纪实摄影从广泛、庞杂的现实世界中发现具有特色的形象, 发掘普遍共性和深刻必然性, 以鲜明的个性展现整体, 以偶然的瞬间反映必然, 形成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表现力。典型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摄影创作的本质, 体现了作者的主观能动性, 也强化了摄影文化、传媒的作用。

二、组织鲜活的画面

摄影展现的事物范围受技术设备的限制, 具有明显的边界。拍摄者选择客观世界某个局部展现出来, 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画面空间, 这个空间突出或舍弃某些事物, 重新组织了事物的结构和形态, 强化或弱化事物之间联系并与画面边框构成新的组合形式。画面世界的限制和封闭为形象提供了独立的展现环境, 造型语言的运用使形象负载了创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视觉形象的组织已经超越客观再现, 而是按照拍摄者的审美情趣在不断变化的、繁杂的现实世界中发现表现的对象并解构其与环境的关系, 彰显其利用事物的外在形式展现主观意识的创作理念。例如, 摄影家迈克·亚伯拉罕斯拍摄的作品《朝圣》, 画面中一个拄杖赤脚攀爬的朝圣者背后依稀可见很多攀登者, 拍摄者通过近距拍摄细腻的刻画了朝圣者努力攀登的状态, 描绘了朝圣者模仿圣帕特里克将在风雨交加中经受考验情景, 也通过略带俯拍的视角将其它攀登者引入画面, 交代了他只是千千万万信徒中的一员, 还有很多很多和他一样的虔诚的朝圣者。

三、捕捉经典的瞬间

摄影能够将瞬间的造型凝固成永恒的画面, 这种视觉效果是人类视觉系统不能完成的, 这种瞬间的捕捉也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拍摄者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生活过程中选择一个片段展现出来, 呈现出生活中观察不到的视觉效果, 引发欣赏者的思维活跃起来, 对画面造型之前和之后的场面进行推测和想象, 进而在头脑中形成连续的动态画面效果, 展现事物运动的过程。这种对运动造型的捕捉和选择需要依照拍摄者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彰显其对事物运动过程的概括, 是纪实摄影中最重要的一种创作方式。例如, 摄影家萨姆·希尔在1937年兴登堡飞艇着陆意外燃烧时捕捉了珍贵的照片, 记录了这次结束了飞艇时代的灾难。

四、促成生动的场景

纪实摄影求真的拍摄理念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这种真实是否应当理解为不能对被摄事物做一丝一毫的干预?欣赏者对纪实摄影作品的审美应当宽容些, 真实与否的评价标准应倾向于内容和情感, 而不是仅仅围绕画面造型。纪实摄影的创作也可以适当的摆布, 拍摄者可以在不违背内容真实的条件下促使特定场景和气氛的形成构筑特定场景和状态的形成。著名的人像摄影大师尤素福·卡什在给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拍照时, 因为邱吉尔温和自然的性格没有达到展现人物气质的效果, 于是上前一把夺下他嘴上的雪茄, 顿时邱吉尔瞪大眼睛露出了被激怒的神情, 卡什则当机立断的抓拍了这稍纵即逝的瞬间, 一幅标题为《愤怒的邱吉尔》的经典肖像诞生, 形象的反映了二战时期英国首相邱吉尔像一头怒吼的雄狮要与希特勒等法西斯决战到底的决心, 极大的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斗志。

五、蕴育内涵和情感

摄影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表达着创作者的主观思想, 向欣赏者暗示特定的审美趣味。一幅没有内涵和情感的作品, 就像没有灵魂的肉体一样。拍摄者要擅于将内涵和情感蕴育到作品当中, 让作品具备时代的、社会的烙印, 认识到摄影在表达创作思维的方式, 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媒的作用。摄影作品的突破点和爆发点在于情感, 表达的感情也要真挚。只有将情凝于人、凝于景、凝于物、凝于理之中, 才能引发欣赏者的共鸣, 创作出震撼心灵的作品,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长留于人的记忆之中。例如, 摄影家黄翔的作品《十月的螃蟹》从静物摄影的角度只能是一般的作品, 但画面对“四人帮”的影射, 反映出人民对其灭亡的喜悦和嘲讽, 产生强烈的感情色彩, 成为一幅动人心魄的摄影名作。

参考文献

[1]朱炯:《纪实摄影》,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2]刘刚:《纪实摄影的本质内涵、本土特色和未来发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

广告中摄影的表现 篇8

一、新闻摄影中伦理失范的具体表现

(一) 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新闻摄影

这主要是指记者在采访时“导演摆布”有意摆拍, 后期进行图片编辑时通过PS、盗图、嫁接等手法造成的图片失真行为。通过这些弄虚作假的手段来制造新闻图片的做法明显有违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拷问着记者的职业道德。

一张路透社记者拍摄的名为“在哥里市, 格鲁吉亚士兵正在搬运死去的妇女”的照片曾引起巨大的争议。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名被称为“死去的妇女”不仅是个男性, 而且他的手正在令人难以置信地紧紧抓住护士的胳膊, 他身旁的同一个男子在两张照片中有不同的姿势, 衣服也发生了变化。最后证实该照片是经记者本人导演摆布后拍摄的。该记者为了拍出一种悲剧效果, 博眼球以至于唤起读者的悲悯之情, 不惜欺骗读者, 出卖新闻真实, 还严重损害了其所在媒体的公信力。其作为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在这一瞬间荡然无存。

现代发达的互联网络, 让记者在搭乘“数字快车”行动时更容易走岔路。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曾在多次研讨会上发表题为“枪械、刀子和枕头” (“Guns, knives and Pillows”) 的讲演。他认为枪械是伤人、杀人的犯罪工具, 也是保卫祖国、抵御侵略的武器。枕头柔软、舒适、催眠, 也可以用来使人窒息致死。正如枕头等不能只被认为是“坏”的技术一样, 数字技术也不能只被认为是纯粹“好”的技术, 它们都可能被用于或好或坏的目的。人才是其决定因素, 记者的私心才让技术产生了负效应。

如今通过PS等照片处理软件可以随意合成、删减照片, 给照片调色, 改变照片本身的基调。清除照片中一些不明物体也是轻而易举,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 普通受众恐怕也很难辨认这些“被动过手脚的照片”。2003年4月, 在《洛杉矶时报》的头版位置刊出了该报驻伊拉克的摄影师Basra拍摄的一幅作品“一位英军指挥伊拉克人民躲避战火”的照片, 时间大约是美军进攻伊拉克不久后。事后才发现照片系为两张照片合成的结果。虽然报社及时开除了该名职业道德存有瑕疵的摄影师, 勇于纠错, 但是编辑把关不严, 作者有意造假, “虚假”最终成为漏网之鱼跑在了“真实”的前面, 给报纸的声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

(二) 违背社会道德的新闻摄影

在这方面, 灾难报道中图片的血腥化、刺激化问题最为突出。编辑在编辑图片的过程中对一些血淋淋的人物图片不作打马赛克、遮盖等任何技术处理, 直接搬上媒介,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受众看后不仅容易产生心理不适, 若是处置失当, 这种隐形的媒体暴力还会给受灾或遇难者家属造成灾难之外的二次伤害。

所谓灾难报道, 指的是新闻媒体对天灾人祸的报道。英国传媒研究者卡尔通 (B.Galatong) 和罗杰 (L.Ruge) 在论述新闻价值的原则时说:“一个事件负面因素越多, 它构成新闻的可能性就越大。”[2]灾难新闻因其带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人情味等新闻价值而成为媒体所追逐的焦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暴力侵害的突然发生已经给部分受灾人群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在他们努力平复心情之际, 记者和编辑这种火上浇油的做法, 违背了作为人的“社会公德”。

例如, 在地震报道当中新闻图片本应起到传递灾情信息, 唤起受众同情的作用。传播媒介上之所以放置相关图片也是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受灾程度, 继而伸出援手助受灾群体渡过难关。但是在地震现场, 一些摄影记者常常不顾社会道德和人伦常理, 一味地追求吸睛效果和轰动效应, 将死者的裸照或者倒在血泊中的人物图片不作任何的后期处理就赤裸裸地放在媒体上。在大红色的刺激下, 吸引受众目光的同时也会招来愤怒, 引起反感。特别是一些大景深的照片很容易造成一种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之感。如果遇难者家属恰巧在媒体上看见了亲人的照片无异于雪上加霜, 会给他们本已受伤的心灵再次造成伤害。

(三) 违背法律的新闻摄影

主要表现为刊登的图片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无禁止才可为。但是很多记者为了满足一己之私, 在窥私欲和点击率的双重诱惑下图一时之快, 违背法律和当事人的意愿, 趁当事人不备, 将其肖像或者不美好、暴露的一面以及私人的生活状态置于媒体这个大广场之上, 使其得以被别人辨认出, 招致骂名, 名誉受损。

明星的隐私泄露事件时有发生, 借助网络的病毒式传播, 其成新闻事件的燃点降到了最低, 一旦触发就很难熄灭。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过去这么久却时不时就会被人提起, 伤疤一次次地被揭开, 就是一个例子。网络空间具有无限延伸的特性, 文字和图片一旦上网就会如核裂变一般被无限地复制。当事人Twins组合中的阿娇因为裸照的流出, 演艺事业受阻, 社会声誉低下, 一度一蹶不振, 有轻生的念头。裸照像毒瘤一样每每有扩散转移之势, 可见记者的偷拍行为对当事人的伤害有多大。

多年前, 郑州警察在“扫黄”过程中粗暴地将一个全身赤裸的卖淫女的头发揪起, 现场一名记者拍下了这名失足妇女全身赤裸的照片并将之公之于众, 之后此举招致了大量公众的指责。卖淫属于违法行为, 但是记者的行为何尝不违法呢?卖淫女作为一名公民, 其隐私权和名誉权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一旦她的外貌被周围的人辨认出, 恐怕以后就要在别人的非议中生活。她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不说, 她的家人恐怕也会受到牵连, 一辈子抬不起头来。新闻记者绝对不能以牺牲公民的权益甚至不惜以违反法律为代价, 来博取受众的眼球, 换取经济利益。媒体是社会公器, 记者绝对不能私用。

二、新闻摄影伦理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 媒体的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一方面, 部分媒体的编辑、记者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 媒体成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良莠不齐。在如今这个泛媒体时代, 记者、编辑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 由于道德水平的测量无法量化, 媒体在招生考核的过程中一直存在重业务轻道德的现象。另一方面, 部分高等院校的新闻教育的传统注重对学生业务和理论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对其职业道德的教育。学校教育中缺了这样一课, 社会教育也没能补上这一课, 防线双双失守。此外,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一批公民记者如数涌现, 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新闻教育, 但在技术壁垒和信息鸿沟不断缩小的今天, 他们却也在从事信息生产工作, 其更容易在伦理失范领域沦陷。

(二) 社会惩罚和媒体监督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 中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新闻记者的新闻法。缺乏法律强制性的约束, 即使记者新闻摄影造成伦理失范, 对其威慑力也会因为惩罚性措施的缺位被架空。因此, 新闻媒体内部一旦发现假照片等伦理失范的情况往往以扣奖金了事, 并没有明确的辞退制度, 为此许多记者怀有侥幸心理。此外, 很多媒体还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 替犯错者护短, 结果只能使得犯错者更加嚣张跋扈。公民举报机制和举报渠道的缺位也是媒体记者新闻摄影伦理失范现象长期存在的一个影响因子, 媒体公器少了社会监督更敢于徇私舞弊。

(三) 市场竞争机制使然

一方面, 新闻时效性从来都是一家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新闻求新、求变、求快的新时代, 很多媒体的编辑为了追求新闻时效而放松了对照片的审核, 选择相信记者, 以至于把关人缺位, 给错误埋雷。

另一方面, 时间就是金钱, 许多记者为了出名不惜炮制假照片。为了求得高收视、高发行量、高点击率, 不惜侵犯明星的隐私。记者这种利益短视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媒体公信力。

因此, 要有效地规避新闻摄影伦理失范现象, 在要求媒体人自律无效的情况下, 应该进一步完善他律措施。司法部门应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媒体从业人员形成威慑力。此外, 新闻编辑要承担起“把关人”这一角色应有的责任。社会应提高媒体准入门槛, 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 同时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老百姓的监督权。

摘要:随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 新闻进入“读图时代”, 图片在新闻报道当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张图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引起人们遐想无数。此外, 由于图片的“首因效应”, 受众在信息接收的顺序上首先接收的是新闻图片, 其次才是文字报道, 他们大脑产生的信息解释最先也都是基于图片作出的。因此, 恰当的图片可以带去信息量, 与文字相得益彰, 丰富文本。相反, 如若图片放置失当或者本身就存在问题, 破坏了受众的阅读美感, 阻碍其有益信息的接收之余还可能会带来二次伤害和违法等一系列伦理失范的问题。本文围绕以上几方面, 对新闻摄影伦理失范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伦理失范,隐私权,名誉权,新闻真实,媒体

参考文献

[1]汤天明.“死亡”题材摄影伦理评价的三维指标[J].新闻记者, 2013 (1) :85.

[2]鲍赛.灾难新闻摄影如何避免二次伤害[J].青年记者, 2015 (3) :7.

广告中摄影的表现 篇9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城市建筑作为一种构筑物,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建筑本身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建筑同时又是地域文化的一面折射镜, 它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特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发展脉络。怎样用摄影语言来更好地诠释建筑和建筑文化的内涵, 是建筑摄影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建筑摄影概述

建筑摄影是以建筑为拍摄对象而进行的摄影创作活动, 也可以说是运用摄影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建筑视觉艺术的专题摄影。

建筑作为城市中凝固的音符, 具有十分广泛的表现空间。在自然风光中, 我们追寻的各种拍摄技巧, 在建筑摄影当中同样能够应用。可以说摄影史上第一张照片就是表现建筑的。这就是1826年尼埃普斯拍摄的《窗外景色》, 这幅照片以建筑为题材进行了摄影史上的第一次尝试。1838年达盖尔拍摄的《巴黎寺院街》也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城市建筑风貌, 这些都说明建筑摄影这门艺术是随着摄影术的诞生而萌芽的, 或者说这些都为建筑摄影艺术的起源奠定了早期的基础。

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 有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想要了解一座城市, 就要走进城市了解城市的建筑, 感受这个城市的建筑面貌与建筑文化。摄影作为新兴的艺术手段, 有着极强的纪录性和写实性, 对于研究建筑, 了解城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摄影属于静态艺术, 这是由摄影器材和感光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在按下快门的瞬间, 建筑物的反射光通过镜头在焦平面聚焦成像, 影像的明暗、色彩与被摄建筑物有着直接而具体的对应关系, 并且还能真实再现建筑的比例和空间关系等信息。

二、建筑摄影的表现

建筑题材的拍摄由来已久, “建筑摄影”一词常常被联系到满足客户要求而拍摄的近乎枯燥无味的照片, 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按照建筑师的想法来表现建筑。为了能得到透视准确的建筑图片, 这类照片的拍摄往往使用大画幅专业相机。同时, 这类照片要求拍摄的中心只能是建筑本身, 不应该存在将观看者的注意力从建筑物上转移的分散元素, 光线必须简洁明快, 混合光线时, 要创造性地表现建筑的外在美。使用中画幅相机和高素质的移轴镜头也可以进行建筑摄影, 数码时代的来临, 让建筑摄影变得更加普遍, 通过photoshop进行后期的建筑线条畸变校正, 可以为建筑摄影提供更加广阔的拍摄空间。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 建筑形式多样, 独特的建筑使城市更具识别性。大力推广摄影作为宣传城市建筑文化的一种手段, 既简便又快捷, 也能让城市建筑作为一种标识更加深入人心。

三、建筑摄影的创新

摄影依赖于设计安排, 每一次按动快门都是对所拍摄事物的再创造。

(一) 利用压缩空间的方式表现建筑的细节

建筑摄影中的细节, 往往比全貌更精彩。利用摄影压缩空间的方式来表现建筑的特征, 可以使建筑离我们很近, 让观者只看到建筑的特征, 对了解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压缩空间的关键是镜头的焦距要长, 一般来说长焦或者超长焦镜头可以很好地对表现对象起到压缩作用。如果一个建筑距离我们很远, 我们却要表现建筑的局部特征, 这时候长焦镜头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 表现一个建筑的屋顶, 或者一个教堂的十字架等。这种压缩空间的方式多表现建筑的某一个局部。通过对一个局部的拍摄就可以让人们看到建筑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地方。

(二) 用夸张手法展现建筑的冲击力

建筑的气势与高度成正比。一个高耸的建筑必然会给人一种崇高感。比如在哈尔滨的建筑群落中, 建筑的存在形式并不是像西方建筑一般高耸入云,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摄影创作时要利用广角镜头所带来的夸张和变形来表现建筑的张力。大广角镜头的使用, 是为了更直接地接近建筑, 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受这个建筑, 在广阔的视野内更深切地感受这个建筑的氛围, 摒弃建筑的每一个细节, 追求大容量的真实反映, 在很大的景深里塑造时空的纵深感。

(三) 用抽象元素揭示建筑的局部

每一处建筑的局部都可以说是一部建筑的序言。建筑摄影要利用建筑的抽象元素进行创作, 就要在建筑中选择具有特征性的局部来表现。一部楼梯、一个扶手、一个穹顶、一盏明灯, 一排排钢结构的框架, 这些都可以作为抽象元素来拍摄。

建筑里的形, 可以用相似、重复或比例等手法放在一起, 这些手法可以使所拍摄的建筑具有一种构成上的联系。构成上的表现是建筑摄影的重要手段, 建筑中的重复因素会让人们看见不一样的建筑之美;对比的拍摄手法会让建筑中的抽象元素具有生命力。

(四) 绘制场景创新建筑的夜景魅力

夜幕下的城市所呈现的景观是白天的负像。从某种意义上说, 夜晚才是都市真正的魅力所在。都市里的夜能够如此让人心旷神怡, 完全是因为都市中建筑的灯饰化魅力。因为有了各色的霓虹灯, 使得建筑伴随着夜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夜间摄影是一项高度主观的活动, 永远无法被诠释成某种确切的科学。而利用光绘手段在夜晚进行建筑摄影, 会让原本单一的建筑增添一种神秘感。光绘摄影是一项具有创意性的拍摄技巧, 主要是利用补充光源为图像增添细节、空间感、戏剧性和色彩。常用的工具包括频闪灯、聚光灯、闪光灯或其他手持光源等, 配合彩色滤片会让光源发出霓虹灯般的色彩。

总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摄影是演奏这凝固音乐的乐手。如何把这凝固的音乐演奏得淋漓尽致, 是建筑摄影必须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邬春生.建筑摄影[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56-78.

[2]何惟增.建筑摄影解读[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36.

现代经济中的商业广告摄影 篇10

关键词:商业广告摄影,商业性,艺术性

广告, 在任何一个时代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广告对商品具有“广而告之”的作用, 商家通过对商品的宣传, 使消费者充分认识与了解商品特性, 以达到对商品知名度的提高, 从而促进商品的销售。数字化的高度发展, 现代经济中广告的宣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纸质媒体等宣传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商家的需求, 现代商业广告以其高效便捷等优势迅速在现代经济中崛起。有创意的商业广告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与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积极的影响。

1. 商业广告摄影

1.1 商业广告摄影简介

商业广告摄影于20世纪开始萌芽, 起初为黑白摄影, 其服务对象为企业, 广告对象为消费者。商业广告摄影的特点为直白、清楚、真实地表现产品特性,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使独特的设计风格与巧妙的构思得到完美的呈现, 以引起广告对象对产品的注意, 使其对产品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从而对产品有购买的欲望并采取购买行动。

1.2 优秀商业广告摄影的特征

优秀的商业广告摄影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表现出产品的形状、性能、结构等基本特征, 更具有许多优秀广告所特有的特征。首先, 优秀的商业广告摄影具有好的创意。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 一个没有创意性的广告很容易就会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浪潮所湮灭。要想能够很好地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宣传与取得很好的广告效应, 设计者与摄影师便应该设计与拍摄出能令人耳目一新的广告。不仅要对广告的基本信息进行很好的传递, 还要能抓住广告对像的眼球。其次, 优秀的商业广告还要能满足广告对象的审美需求。日益增多的商业广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无法离开与摆脱商业广告, 商业广告有意无意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人们在各种广告信息的轰炸之下, 已逐渐开始了审美疲劳。优秀的商业广告便要重塑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结构, 提高其审美观念, 满足人们审美需求。除此之外, 优秀商业广告摄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并重。好的商业广告不仅能很好的促进产品的销售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人们对于优秀的商业广告, 不是仅仅的一瞥, 而是欣赏与品味, 并在对艺术的欣赏与品味中获得愉悦的感受。

1.3 商业广告摄影的价值

1.3.1 商业广告摄影的商业价值

商业广告摄影的首要任务为有效的向消费者传达商业信息, 其本质是一种商业行为, 因此商业广告摄影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首先, 成功的商业广告摄影能够非常有力的促进产品的销售。优秀的商业广告对产品的市场前景与消费人群的特征有充分的了解, 正因“知己知彼”, 所以在产品的销售上能“百战不殆”。其次, 能很好地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秀的商业广告摄影不仅汇聚了产品的基本信息, 还凝聚了企业的文化与管理理念, 在对产品的宣传的同时对企业进行了宣传, 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优秀的商业广告摄影促进了企业产品的销售, 产品销售量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知名度的提升, 而高知名度反之又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好的知名度与产品的销售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与提高。

1.3.2 商业广告摄影的艺术价值

优秀商业广告摄影是能体现商业价值的艺术摄影, 优秀的商业广告摄影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商业广告摄影商业价值的高低与其艺术价值成正比。首先, 杰出的商业广告摄影作品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视觉、思想冲击力。消费者之所以能够被所宣传的产品吸引, 便是由于它的吸引力与冲击力才产生深入了解的想法。其次, 商业广告摄影充分的表达摄影师对美的理解, 有益于提高人们对美的理解。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 人们对美的思想观念与以往已有很大的差异。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使得人们对于美的概念与以往已有很大的差异。摄影师在广告摄影中融合了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自己对美的认识与理解, 消费者在对商业广告的观赏过程中逐渐地增强了对美的领悟力。最后, 优秀的商业广告摄影作品除了表达了产品信息与企业文化外, 还表达了摄影者的情感。如同其他的文学类作品与艺术作品一样, 商业广告摄影作品同样能表达创作者的个人思想态度。在对消费人群的了解与商业市场的研究后, 为了能更好地使消费者接受并喜欢广告摄影作品, 摄影师摄影过程中便会充分融会其对现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追求的理解。

2. 结束语

现代经济中的商业广告摄影是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是一门商业艺术, 在现代市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竞争中应充分的发挥广告摄影的作用, 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中.广告摄影教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2]陈檀.商业艺术摄影的审美生产[J].2007

论商业摄影在平面广告中的作用 篇11

管理学中,知觉的上下联系或情景对知觉结果的影响称境联效应。广告心理学中,刺激间的相互作用还表现为境联效应(Context effect),这种效应指的是上下联系对知觉的影响。

为了表征它,我们可以想象2幅画面,图中有相同的战马。因为第一幅画中的战马上有一个人,所以这匹马似乎向后倾斜;因为第二幅中战马前还有一匹奔跑的马,所以它好像是向前奔跑的。人的知觉会因境联不同而有不同的认识。

在消费者知觉产品、包装、商标时,境联所表现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货品奇多的商场里,消费者要准确识别货品,有时会感到困难。如果将商品适当归类出售,将会使消费者的识别简化。比如,黑妹牌牙膏的包装与黑皮鞋油的包装相似,孤立地进行识别和判定是不容易的。然而,将它们适当地归类,把牙膏与牙刷、肥皂放在一起;把鞋油摆在皮鞋旁,误认就不易发生。归类的作用体现了境联效应,即相关联的商品帮助了特定商品的知觉。

2 摄影改变了广告,广告成就了摄影

摄影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走上人类的历史舞台,为广告图片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将图片拉离了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范畴,这也为摄影技术应用于广告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在当今读图时代,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摄影技术的出现将广告中图片的创作由“画”发展到“拍”,使创作者能够以更多样化、更自由的方式实现创意,传递情感。

“广告摄影始于20世纪20年代,从传播角度来看,当时的技术手段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照片的传播只能依靠简陋的技术手段,令一般的商家难以接受”[1]。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动了摄影在广告领域的飞速发展,摄影拥有的技术优势和纪实特点,极大地简化了绘画的复杂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用真实的图像还原事物本身,极大地提高了广告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现今,图片已成为平面媒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使用摄影图片,使单纯的广告信息传递升级为情感的转达和理念的传播,从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是每一位商业摄影师和设计师努力的方向。

3 图片是通往受众心灵的“敲门砖”

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而人们购买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和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正向情感活动越强烈,购买行为就越容易产生,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购买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个人的情感,因此如何表达感性诉求,图形要素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最大化地展示事物本身的真实性,有利于在设计师和受众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没有图片,广告则难成立”[2]。

广告摄影的行事原则就是,无论是摄影技术本身应用,还是摄影艺术化的处理,都必须充分考虑并且尊重受众的情感情;在此基础上才能使消费者对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产生深刻的印象。

“丽景紫园”房地产广告的创作,就游刃有余地利用了境联效应。作为地产广告,它并没有告诉消费者这个楼盘有多么的优越,而是将日本国旗、航母已经形象化(军国主义)的日本人堂而皇之地搬上了版面;这些符号在接触消费者眼球的一刹那定会引发强烈的民族情感。再结合文案“我们不能选择邻国,但可以选择邻居。”消费者便恍然大悟了。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即国家的“邻居”,存在于地球上,我们无法选择,而几百年来,这个“邻居”对我们的国家做过什么,每一位中国人都一清二楚,这样一来,拥有一个好“邻居”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邻国自然无法选择,而选择一个好邻居又何乐而不为呢?这则广告仔细看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炫目的设计元素,但却轻易地调动了消费者的情感,这种情感也不是一般的情感,而是沉重的民族情感。

“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相比,逼真的影像更容易让人们记忆”[3]。然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激发人们欣赏的兴趣,但是兴趣是否能转化为欲望,还要看作品是否符合大众的心理期待”[4]。摄影师应该学会在创作过程中去研究大众的心理,找到一种合适的手段,寻求一种恰当的途径,去迎合大众的心理期待。

4 由“境”而“联”人心

要真正激发广告摄影在广告创作中的最大潜力,需要摄影师和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双向的想象力,是商业摄影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既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来进行创作,又要激发受众的想象力,从而唤起他们的情感,“我们习惯把某种东西当成另外一种东西,把某个事物看成另外一种事物,这就是所谓的想象力”[5]。可以说,想象力是人类情感的一大源泉。日本女摄影家金道子在她的作品中就充分利用了人类的模仿的天性,把卷心菜模仿成人体的腰身,把鱼化作椅子。由于被这一天性所支配,在摄影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受众在欣赏这些所谓的“不实”的照片时反而会认为这些照片是比现实更真实的东西。这种真实是“主观上的真实”,即情感。只有把更多主观的情感因素融入商业广告摄影中,才能使其更具亲和力。

广告摄影可以大体分为上、中、下三品,下品就是无任何技巧的直呈;中品则是有技巧的委婉的表达,上品,虽也是直呈,却是大智若愚的直呈,用看似简单的手法达到最丰富的表达,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使他们主观地思考,沉浸在自我的情感世界中。

德国著名的商业摄影师Hubertus曾创作过一则手表广告,画面上的男人犹如上帝祈祷一般捧着手表在手心,全身心做虔诚状。在天主教氛围浓厚的德国,这足以让人们会心一笑;Hubertus从不会赤裸裸地呈现某个物品,他永远会把物品至于某种情感的氛围中。

在创作珠宝广告时,他仍然奉行这一原则,Hubertus完全可以直接拍摄珠宝,非常漂亮的珠宝,或许有人会因此动心。或者他可以找漂亮的模特戴上珠宝,这样都会使人们感到珠宝很漂亮。可是他却将生活方式与珠宝联系起来,认为那是人们对奢侈品的一种向往的情感。这是一个独到而准确的判断。于是在画面上一个穿着华丽的人在逗弄一条养尊处优的狗。这已经足够,衣服的华丽,狗的神态,手的姿势,已经说明了一切。珠宝属于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生活,无需多说,Hubertus给予受众充分的想象空间。

受众都有自己的主观见解,他们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意识形态、民族文化都各有不同,对照片的反映也是不同的,并不是图片中反映什么他们就能接受什么,相当多的受众都是带着成见来看照片,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可供参照的图像,再与照片对照之后,觉得惊奇,才会过目不忘。因此,要真正利用商业摄影来创作被受众真正接受的作品,就要看创作者是否善于利用双向想象力这一利器。

摄影师和平面设计师利用精妙的视觉设计来将自身的想象力付诸现实,再引发消费者的共鸣。但是利用何种方式,才能将单一的信息传递转化为“理念”或“情感”的传播?我认为,利用“情感”来唤起“情感”是最有效的方式,即直接把某种情感融入照片当中,这将会是一种最能贴近消费者的方式。这要求摄影师在创作时要先打破自身固有的“角色观”,站在受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将受众可能产生的情感融入整个创作过程,通过逆向思考来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将说服“受众”转化为说服“自己”,是一个换位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灵活地融入一定的个人情感,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6]。

每个人的情感都会随着周围环境和生活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能善于留心总结这种变化的状况和可能出现的结果,通过大量的思考,将一部分有用的而且独特的观点提取出来并加以总结,用来表达情感;即将图片的创作过程看做一个表达情感的过程,把“拍摄照片”转化为“传递情感”。“设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7]。商业摄影也不例外,灵感和创意来自生活,而善于总结和利用则是高于生活的体现。

5 孤掌难鸣,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

“图片唤起情感,文字催生理性”[8]。广告=科学+艺术,“理性诉求与感情诉求都是为品牌认知服务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不可能泾渭分明”[9]。“理性诉求的优势在于给受众一实际利益,能满足他的切实需要,给人以真实感,但是忽视了人的个性和情感。感性诉求极大地弥补了理性的不足,强调了人的价值,能够极大地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使广告更具人情味。它忽略了产品的基本功能和硬性指标,给受众以华而不实的感觉”[10]。

在当今社会,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是广告两个基本的吸引力,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但两者的融合没有统一划分的标准,应该根据对受众的心理的分析和市场调研的数据来寻找二者的契合点,真正实现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图片与文字作为感性和理性的典型代表也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字准确传达了广告主题信息,图片则形象的再现了广告情境。“商业摄影所产生的图片离客观事实更加接近,再辅以色彩等视觉元素配合广告文案,能够引发消费者极大的兴趣,从而深入了解广告内容和阅读广告文案,减少了设计师与受众信息交流的误区和障碍,对平面广告文案起到了辅助作用”[11]。虽然摄影画面是平面广告形象化成分的主要部分,但在平面广告中,图像和文字联系紧密而又相互补充,二者缺一不可。

6 结语

广告摄影图片作为广告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成广告促进销售的最终目标,必须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即从境联效应角度看,广告摄影图片不仅要吸引受众注意力,更要通过广告情境的铺垫与设计,传达一种情感以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这就要求广告摄影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善于挖掘自身的想象力和情感,并站在受众的立场考虑问题,引发消费者共鸣。与此同时,要处理好感性和理性、文字和图片的关系,做到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琼.谈广告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商业,2010(8):270-270.

[2]赵增强.浅谈创意在广告摄影中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9):181-182.

[3]崔伊飞,王旭东.广告摄影在现代商业宣传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9(13):50-51.

[4]刘冰.广告摄影的实用性与艺术性[J].艺术科技,2011(2):41-46.

[5]贺飞.想象力与商业摄影[J].教育艺术,2009(5):30-31.

[6]宋黎.商业广告摄影中个人情感的灵活表现论证[J].大舞台,2011(2):245-246.

[7]宋黎.商业广告摄影中个人情感的灵活表现论证[J].大舞台,2011(2):245-246.

[8]刘叶林.图片在平面媒体中的地位作用[J].大观周刊,2011(23):136.

[9]缪文海.广告诉求策略:理性与感性的融合[J].江南大学学报,2003(5):110-112.

[10]缪文海.广告诉求策略:理性与感性的融合[J].江南大学学报,2003(5):110-112.

上一篇:《国际会计》双语课程下一篇:公路运输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