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归集分配

2024-07-02

费用归集分配(精选6篇)

费用归集分配 篇1

成本归集与分配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工作, 同时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 在医院成本核算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会遇到许多难题。另外, 由于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 所以每个医院在实际工作中都会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如大型综合性医院, 核算的难点可能是管理成本的分摊:小型医院的核算重点可能是内部服务价格的确定等。为此, 笔者认为集中力量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和完善是有着积极和现实意义的。

一、医院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的难点问题分析

虽然医院成本费用在归集与分配的具体方法的有一定的标准和尺度, 但由于医院成本项目较多且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笔者在实际工作遇到了以下一些难点问题。

(一) 关于管理费用的核算问题

在众多的医疗成本项目核算中, 管理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一个难点。首先, 管理费用包括的内容繁多, 如何进行科学的分类就是一大难题。有的医院管理费用仅指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费用开支, 有的医院的管理费用指为医院管理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对管理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就是医院管理者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其次, 由于管理费用所包括的内容复杂, 管理费用的核算方法多样, 在院级会计核算中, 有的管理费用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 但是有些管理费用数额较大, 且受益期较长, 是否可以当期在受益期内分摊?在科室统计核算中, 管理费用如何分摊更合理?在测算诊次、床日或项目成本时, 又该如何分摊?再次, 关于管理费用的控制, 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如何进行管理费用的全程控制?这此都是值探讨的问题。

(二) 关于特殊科室的核算问题

临床和医技科室是直接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 其科室收入、成本相对比较容易确定, 核算基础较好。但也有一些特殊科室, 如手术室、血管造影室等, 这些科室多是通过与其他科室合作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因此与其他科室的收入、成本不易分清;或是由于科室自身工作的特殊性, 如有自采血功能输血科等, 这些科室是科室核算的难点;如手术室, 由于手术收入是手术室和做手术的临床科室共同创造的, 这部份收入如何在手术室和临床科室之间分摊?手术室的成本又如何分摊计算?有的医院提出按手术次数在临床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分摊成本, 但工作量太大,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于手术室的效益如何评估?又如有的医院输血科, 除了外购血以外, 还可自采血, 即有血液加工生产的功能, 这种输血收入与输血成本如何界定更科学?是否可以采用加工企业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摸索经验, 寻找出一套科学合理而又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二、医院成本费用核算的完善思路

为了使成本核算既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又能适应微观经营管理的要求, 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 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必须进行改革。这里, 笔者从成本核算与医院管理、成本管理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尝试提出一些成本核算的改革思路。

(一) 将成本核算与成本目标管理结合起来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渐推行, 为适应医院推行院内经济责任制的需要, 必须通过加强成本控制, 将成本核算与成本目标管理相结合。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重在事后的综合反映, 成本核算时间与成本形成时间脱节, 不能及时揭示成本差异。随着成本目标管理的推行, 成本核算的着重点必须从事后核算转移到事前、事中控制上, 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降低成本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并根据成本目标管理的要求, 在那些具备条件的医院, 实行目标成本会计。这种成本会计, 要求健全各种消耗定额, 制定计划价格, 编制费用预算和各种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 (标准成本、定额成本) , 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在医院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时, 要及时组织成本差异的核算, 并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成本, 实行成本预防性管理;在这种成本会计制度下, 医院及其各部门的实际成本是由目标成本和成本差异组成的。

(二) 把成本核算与医院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医院必须加强成本核算, 改革过去那种在成本责任上“大锅饭”式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 实行责任成本核算, 把成本核算的着重点从单纯计算医院总成本转移到计算各责任单位的成本费用上, 以确定责任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济效果, 否则院内经济责任制就会失去科学的管理基础二一这就要求医院及院内各部门要按经营组织形式、成本费用开支的权力和责任, 确定成本责任层次, 建立成本责任单位, 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责任成本体系:在实行目标成本会计的基础上, 将医院的费用和服务项目成本的预算, 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形成责任成本预算, 使各责任单位明确各自的目标成本和应该完成的任务;各责任单位领用材料, 互相提供医疗服务或劳务, 应根据责任分清的原则, 按标准成本计算并入账, 以便正确核算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经营成果:在成本计划的执行过程中, 应按成本责任归属来记录、计算、归集、报告各种成本差异, 使成本资料不仅能说明成本超降的原因, 而且能直接回答成本的超降是与哪些责任单位的服务与劳务质量有关。这就为正确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工作成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做到奖惩有据, 赏罚合理, 从而开创人人关心降低成本费用、千方百计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新局面。

(三) 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应分开核算

在医院成本核算改革中, 应将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严格地区分, 使成本核算适应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需要。医疗部门成本是医院各医疗业务部门的直接成本, 而服务项目成本是无业务收入的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的管理费用和服务保障部门的辅助费用二一这些支出对医院而言是一种间接成本。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一般是属于医院不同的成本性态。前者与医院收入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 即取决于就诊病人的数量并直接表现为正比关系:后者在一定范围内同医院收入数量增减无关, 与使用部门和业务部门成比例关系。由于两者成本性态不同, 成本控制方式也不一样, 在成本会计上理应将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区分开来, 并对它们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 尽量减少无效的工作量, 为医院改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管理职能的作用, 适应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需要, 以满足医院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总之, 医疗成本核算是卫生经济管理的基本工作, 是基础工程, 只有认真地、规范地搞好医疗成本核算, 医院的服务、管理、建设才能建立在扎扎实实、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才能从糊涂账成明白账。可以说, 没有医疗成本核算工作, 就没有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可言, 医疗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工作也已经上升为直接关系医院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

参考文献

[1]、高介惠, 医院实用医疗成本管理[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秦银河, 医院经济管理[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3]、杜玉梅, 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卫生经济研究, 2007 (5)

费用归集分配 篇2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费用)= 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二)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分配率

(三)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数×分配率

(四)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

式中: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总量中不包括对辅助生产各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量。

研发支出的归集与分配 篇3

关键词:研发支出,归集与分配

研发支出属成本类科目, 是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企业开发能力上的先进性, 开发技术上的创新性和开发能力、创新的持续和提升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在会计处理上,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 未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 形成无形资产时, 借记“无形资产”科目, 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一、 案例分析及账户处理

某企业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 在研发过程中, 发生原材料费用50 000元, 研发人员薪酬30 000元, 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4 000元, 无形资产摊销2 000元, 长期待摊费用3 000元;支付项目设计费5 000元, 项目装备调试费6 000元,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10 000元, 其他研发费用8 000元, 共计研发支出118 000元, 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88 000元, 其会计分录为:

1.项目研发费用发生时:

2.项目达到预定用途, 形成无形资产时:

实务中研发支出有两种可能:第一, 研发项目最终成果多样化, 很多情况下, 研发过程除了满足资本化条件支出外, 还有可能形成部分生产原料、某种存货甚至是固定资产等, 研发成果不同, 形成的资产也不同, 对此,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没有明确说明, 现行会计制度没有细化。 笔者以为:在“研发支出”归集与分配时, 本着实际成本原则, 准确计算无形资产成本和当期损益, 对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原料记入“生产成本”科目, 形成的存货记入“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核算, 符合会计原则。

依上例, 假如该企业研发“新产品专利技术”项目开发后, 达到预定用途, 除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88 000元, 还形成生产原料6 000元, 形成某种存货3 000元, 其他条件不变。项目研发费用发生时会计分录同上;项目达到预定用途, 形成无形资产時, 会计分录则为:

第二, 企业研究开发无形资产初始阶段, 研发成果不明确、 资本化条件支出未能可靠计量时, 为细化研发支出核算, 根椐《高新枝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有关规定, 建议在“研发支出”科目项下增设“直接投入、人员人工、项目设计费、装备调试费、折旧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委托外部加工费、其他研发费用”等明细科目归集分配, 符合情理。

仍依上例:某企业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 在研发过程中, 发生原材料费用50 000元, 研发人员薪酬30 000元, 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4 000元, 无形资产摊销2 000元, 长期待摊费用3 000元;支付项目设计费5 000元, 项目装备调试费6 000元,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10 000元, 其他研发费用8 000元, 共计研发支出118 000元, 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88 000元。 其会计分录为:

1.项目研发费用发生时:

2.资本化条件支出能够可靠计量时:

3.达到预定用途, 形成无形资产时:

其他条件变化, 可参照有关制度规定核算, 笔者不再赘述;企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 由于研发情况多变, 研发成果多样, 形成资产不同, 因此, 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二、结论

费用归集分配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管理,规范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扣除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苏国税发〔2010〕107号、苏地税规〔2010〕5号、苏科政〔2010〕172号、苏经信科技〔2010〕395号)和《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居民企业。

第二章

研发费的会计科目设置

第三条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研发费支出,应设立“研发费”账户,并根据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设立“研发支出”账户,在“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科目下,根据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第四条

“研发费(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科目下设三级至六级科目:

(一)根据研发形式设置三级科目

1、自行开发;2、委托开发;3、合作开发;4、集中开发。

(二)研发形式为自行开发和合作开发、集中开发的,应设置四至五级科目:

1、人员人工

(1)工资薪金;(2)津贴补贴;(3)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4)其他。

2、直接投入

(1)材料、燃料和动力;(2)测试手段购置费;

(3)工装及检验费;

(4)仪器设备维护费;

(5)仪器设备租赁费;

(6)其他。

3、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1)仪器设备;(2)长期待摊费用;(3)其他。

4、设计费

(1)设计制定费;(2)其他设计费用。

5、装备调试费

6、无形资产摊销

(1)研发软件;

(2)专利权;

(3)非专利发明(技术);(4)其他专用技术。

7、其他费用

(1)勘探现场试验费;

(2)研发成果相关费用;

(3)图书资料及翻译费;(4)其他。

(三)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需要设定六级科目。

第五条

企业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先行根据研发形式设置科目,再根据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第三章

研发费归集内容

第六条

人员人工

(一)工资薪金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

(二)津贴补贴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津贴、补贴。

(三)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

(四)其他

研发人员等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包括:企业为研发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含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为研发人员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费)和公积金补助费,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等。

第七条

直接投入

(一)材料、燃料和动力

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半成品、燃料和动力费用。

(二)测试手段购置费

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三)工装及检验费

工艺装备开发制造费,设备调整检验费,试制产品检验费。

(四)仪器设备维护费

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

(五)仪器设备租赁费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

(六)其他

1、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除仪器、设备外的房屋等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2、其他。

第八条

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一)仪器设备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二)长期待摊费用

研发仪器设备改装、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三)其他

1、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

2、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改建、装修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本期摊销额。

第九条

设计费

(一)设计制定费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

(二)其他设计费用

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其它费用。

第十条

装备调试费

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

第十一条

无形资产摊销

(一)研发软件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研发软件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二)专利权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利权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三)非专利发明(技术)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非专利发明(技术)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四)其他专用技术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专用技术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第十二条

其他费用

(一)勘探现场试验费

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二)研发成果相关费用

研发成果的论证、鉴定、评审、验收费用。

(三)图书资料及翻译费

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四)其他

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第四章

研发费分配口径及归集依据

第十三条

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按合理方法将实际发生费用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进行分配,并按月编制相应的分配表;涉及多个研发项目的,再按合理方法将研发费分配至各研发项目,并编制相应的分配表。

分配方法应及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若因为合理原因确实需要变更的,需报主管税务机关同意。

企业在研发费和生产经营费用间、或各研发项目间划分不清的支出,不得归集进研发费用科目。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提供证明费用实际已经发生的足够、适当的有效凭证。

第五章

研发费会计与税收口径归集对照

第十五条

研发形式为自行开发的研发项目,按表一对应关系将研发费借方发生额分别填入研发费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归集表。

表一:

会计归集口径

研发费加计扣除填表口径(见注1)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填表口径

四级科目

五级科目

人员人工

工资薪金

第2行:工资、薪金

人员人工

津贴补贴

第3行:津贴、补贴

人员人工

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

第4行: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

人员人工

其他

——

人员人工(见注2)

直接投入

材料、燃料和动力

第7行:直接消耗的材料、半成品、燃料和动力费用

直接投入

测试手段购置费

第8行: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直接投入

工装及检验费

第9行:工艺装备开发制造费,设备调整检验费,试制产品检验费

直接投入

仪器设备维护费

第10行: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简单维护费

直接投入

仪器设备租赁费

第13行: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直接投入

其他

——

直接投入

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仪器设备

第13行: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

第14行:研发仪器设备改装、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其他

——

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设计费

设计制定费

第17行: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

设计费

其他设计费用

第18行: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其它费用

设计费

装备调试费

——

第21行:工装准备过程中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

装备调试费

无形资产摊销

研发软件

第24行:研发软件

无形资产摊销

专利权

第25行:专利权

无形资产摊销

非专利发明(技术)

第26行:非专利发明(技术)

无形资产摊销

其他专用技术

第27行: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专有技术发生的摊销费

无形资产摊销

其他费用(见注3)

勘探现场试验费

第29行: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其他费用

研发成果相关费用

第31行:研发成果的论证、鉴定、评审、验收费

其他费用

图书资料及翻译费

第33行: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其他费用

其他

——

其他费用

注1:已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费用不得填入研发费加计扣除归集表。

注2:对于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全年在企业累计工作不满183天的,不得归集进高新技术研发费口径。

注3:其他费用在高新技术口径归集时,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研发形式为委托开发的研发项目,委托方按表二对应关系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

表二:

会计归集口径(三级科目)

研发费加计扣除填表口径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填表口径

委托开发(见注4)

按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的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按表一进行归集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投入额

注4: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进行高新技术口径的归集。

第十七条

研发形式为合作开发的研发项目,凡符合条件的,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按表三对应关系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

与合同约定实际承担的研发费用差额的收付,按表三对应关系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

表三:

会计归集口径(三级科目)

研发费加计扣除填表口径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填表口径

。。(注5)

。。

。。

合作开发(注6)

第34行:合作(集中)开发研发费收付额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投入额

注5:合作方直接参与研发发生研发费的,按表一对应关系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

注6:合作方按合同约定实际承担的研发费与直接参与研发发生的研发费存在差额的,差额大于0为企业支付的费用,用正数表示;差额小于0为企业收到差额部分,用负数表示。

第十八条

研发形式为集中开发的研发项目,受益集团成员公司可以按照集团公司的分摊表进行分摊,并按表三对应关系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

第十九条

按“研发费加计扣除填表口径”的研发费可按规定以其实际发生额的50%,在汇算清缴时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填表口径”的研发费可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优惠备案时计算研发费比例的依据。

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纳税人研发费用归集不准确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

对于因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在财务核算上无法按照本办法规定一一对应归集研发费用的,可在报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建立辅助账归集调整。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纳税起实施。

责编:无锡金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本篇文章共有1页

费用归集分配 篇5

一、国家有关研究开发费用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一)《企业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出了新的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此项规定可以避免或减少企业因研究开发支出大而造成企业当期账面利润波动的影响,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方面规定了四项税收优惠:一是技术转让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二是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三是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四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等。

(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8年12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即国税发[2008]116号(以下简称“116号文”)。该文件从2008年1月1日起生效执行,为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提供了政策指发[2008]116号(以下简称“116号文”)。该文件从2008年1引,对于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进行了明确和统一。

(四)江苏省也相继出台了有关研究开发费的相关文件

1.《江苏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管理办法》苏地税发[2009]6号

2.江苏省国税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苏国税发[2009]41号

3.《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操作规程(试行)》苏地税规[2010]5号

(五)国资委对其管辖的100多家中央企业进行业绩考核,引入了经济增加值(EVA)这一指标,指标涉及到研究开发费用作为调整项予以加回

现代企业战略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战略财务管理体系,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可以满足价值管理的要求,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2010年开始,国资委对其管辖的100多家中央企业进行业绩考核,引入了经济增加值(EVA)这一指标: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X 50%) X (1-25%)

其中研究开发费用作为调整项予以加回,对研发费用视同利润来计算考核得分,国资委的这一政策,意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研发使企业产品换代升级,企业必须自主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研究开发活动定义、研发费用的范围、适用对象

(一)研究开发活动定义

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进步,对本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不包括企业从事的常规性升级或对某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新的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企业按照上述定义判断是否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项目)。

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形式包括:自主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集中开发4种形式。

(二)研究开发项目的确定

研究开发项目是指“不重复的,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配置的研究开发活动”。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是以各个研发项目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测度并加总计算的。

(三)明确规定研发费用的范围

“116号文”对于研发费用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列举了企业可以享受加计扣除的八类费用:

1.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2、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3、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116号文”采用了列举方式,将研发费用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列举的八类费用中。

(四)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1.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具体为: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扣除,其摊销期限不得低于10年。

(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研发范围、适用对象

1.项目领域范围:企业从事的研究开发活动必须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规定的研究开发活动。

2.享受税收优惠的适用对象范围:适用于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该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

(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需注意的环节

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一般包括项目确认、项目登记、加计扣除三个环节。

1.项目确认:企业要享受研究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项目,需经当地政府科技部门或经信委进行审核,并取得《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书》。

2.项目登记:企业取得《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书》后,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主管税务机关对项目进行登记并出具《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登记信息告知书》。

3、加计扣除:指企业在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前,企业对已经登记的研发项目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履行备案手续后享受税法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七)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的重要意义

1.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达到节税目的

由于符合规定的研发费用可以在税前加计扣除,从而降低了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加计扣除后形成亏损的,可以免缴企业所得税,并通过下一个或几个会计年度利润进行弥补(最长时间不超过5年),更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长期的税收负担,节约了税收成本。

2.为申请审批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条件

在准确归集企业研发费的同时,如果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文件等有关规定要求,企业可以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享受国家给予的更优惠税收政策(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

三、研究开发费用的准确归集、会计核算处理

(一)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企业应对包括直接研究开发活动和可以计入的间接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下列样表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归集明细表”。

注:a、b、c、d等代表企业所申报的不同研究开发项目

各项费用科目的归集范围:

1.人员人工

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也称研发人员)全年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直接投入

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支出。如:水和燃料(包括煤气和电)使用费等;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等。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包括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4.设计费用

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5.装备调试费

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

6.无形资产摊销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是指企业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成果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

认定过程中,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

8.其他费用

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

1.核算要求: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发生的研发支出,应与正常的生产成本费用支出分别进行会计核算,根据核算要求设立“管理费用——研发费(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科目进行核算:涉及多种开发形式的,应分别归集研发费用。采用新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的企业,可在成本类会计科目中专设“研发支出”科目,按研发形式、项目名称、费用种类分别核算。

2.科目设置及核算内容归集:“管理费用——研发费(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科目下设三级到六级科目:

根据研发形式设置三级子科目:自主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集中开发。

研发形式为自主开发、合作开发、集中开发的,应设置四到五级科目,企业可根据需要设置六级科目,例:管理费用(一级)--研发费(二级)--自主开发(三级)--人员人工(四级)--工资薪金(五级)。

费用归集分配 篇6

R&D活动是企业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R&D经费信息披露由于具有较强的价值相关性, 已成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一个指标。随着R&D活动重要性的日益提高, 我国政府开始关注企业R&D活动, 制订并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促进企业增加R&D经费投入。这些政策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普适性R&D激励政策;二是专项性R&D激励政策。就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验来看, 实施普适性R&D激励政策是通常的做法, 可有效激发全社会的R&D经费投入热情, 具有广泛性、长期性、有效性的特征。这类政策的典型政策是R&D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就后发国家赶超发展经验来看, 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性R&D激励政策, 可在短期内快速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具有限定性、短期性、时效性的特征[1,2,3]。这是促进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典型政策。

然而随着R&D激励政策的实施, 关于R&D费用的统计问题便浮出水面, 即一些企业可能为了获得税收优惠而在R&D经费统计中虚报假报数据, 实现套现牟利, 因此, 实施R&D激励政策便需企业提供R&D费用的财务数据。例如, 在对企业实施R&D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时, 要求企业提供R&D费用的财务证明, 并给出了符合政策要求的经费支出范围。再如,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给出了企业R&D费用的归集与财务处理方法[4,5]。之所以采用企业R&D费用的财务数据作为相关政策的申请依据, 在于企业R&D费用的财务数据可以准确核查, 佐证翔实可靠, 能够保证政策实施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2 企业研发费用归集与财务处理是政策基础

国际上关于企业R&D费用的财务处理方式可以归结为三类:一是全部费用化, 即将发生的R&D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该处理方法以美国、德国为代表;二是全部资本化, 即R&D费用在发生期内归集起来, 一直等到成功取得收益时开始摊销, 该处理方法以荷兰、巴西为代表;三是费用化与资本化并存, 即有条件的资本化, 确定若干项条件, 符合条件的R&D费用予以资本化, 其他的支出则计入当期损益, 采用该处理方法的有加拿大、马来西亚等[6]。

当前, 参考国际会计准则 (IAS) 38号“无形资产” (1998年9月发布) , 我国对于企业R&D费用的归集与财务处理采用了费用化与资本化并存的方法, 即以费用化为基础, 符合条件的费用予以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下面, 笔者以企业R&D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为例, 对企业R&D费用的归集与财务处理进行分析。

在《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国税发[2008]116号, 简称《加计办法》) 第二条中指出, “本办法适用于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涉及到财务, 一是要求财务核算健全, 主要指查账征税企业,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被排除在外。如果核定征税企业要享受R&D费用加计扣除, 必须转为查账征税方式。二是要求能准确归集, 这意味着即使是查账征税企业, 如果不能准确归集R&D费用的企业也被排除在外, 即要求企业能够准确地归集R&D费用[7,8,9]。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 财务核算健全是其自身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如何能够做到准确归集, 或者说, 怎样才是达到了准确归集?《加计办法》中指出, 企业开展R&D活动的范围是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07年度) 》的规定项目, 并进一步给出了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的八项费用支出[10]。

可见, 按照《加计办法》要求, 要归集的R&D活动必须是立项的, 在哪里立项?自然是在科技项目中。按照统计中关于科技项目的要求, 这些R&D项目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体制内的活动。

对于一个R&D项目而言, 所发生费用的归集与财务处理有两个规范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2006) 》 (财会[2006]3号) 和《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 (财企[2007]194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由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印发并于2007年1月1日起于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 其第七条至第十条规定, 企业发生内部R&D费用支出时, 首先应当划分研究阶段的支出与开发阶段的支出;对于研究阶段的支出, 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 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否则计入当期损益。这一规定的主要依据是研究活动未来是否会带来经济效益是不确定的, 应将其费用化;开发活动不确定性程度较低, 可将其确认为资产。这种方法符合权责发生原则和配比原则, 较完全资本化稳健。但它也存在三点不足:首先是会计信息成本高;其次是不利于工商界正确树立投资观念, 也不利于企业绩效考评;再次是可能会严重地破坏会计处理的“一惯性”基本原则。可以说, “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就是指企业根据财务会计核算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 对发生的R&D费用进行收益化或资本化的处理。

《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的配套政策之一, 由财政部于2007年9月4日印发并自印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R&D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要求R&D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列入成本 (费用) 。并指出, 按照研发项目或者承担研发任务的单位, 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这里的台账一般来讲是由科技部门或生产技术部门完成的。

在这两个规范文件中, 企业研发费用具体内容是一致的, 包括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企业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设备调整及检验费, 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其他费用。这8项是企业R&D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直接费用和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要比《加计办法》规定的八项范围宽泛, 在具体申请时还需进行相关项目的剔除。

3 当前企业R&D费用财务归集的几个问题

第一, 如何设置“研发支出”成本账户。在2006年新准则颁布之前, 企业对R&D费用的核算账户并没有统一规范, 散见于“管理费用”“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账户之中。为了准确归集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各项成本支出, 并与企业生产活动的各项成本支出相区分, 新的无形资产准则要求单独设置“研发支出”成本账户, 建立以研发项目为基础的专账管理制度。相关具体操作 (如注册会计师培训资料) 包括: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 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余额, 借记“无形资产”科目, 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期 (月) 末, 应将“研发支出”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支出”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但是, 由于R&D活动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 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R&D与生产活动结合日益紧密, 如何进行区分是建立研发支出账户的一个挑战。这体现了财务的一个弱点, 财务数据可以看出支出多少, 但无法明确支出的用途, 也就难以判断是否用在R&D活动上。

第二, 财务、税务、审计和科技等制度规范之间的协同问题。企业R&D费用是一个牵扯面较广的问题, 特别是在政策实施层面上, 需要财务、税务、审计和科技等部门之间协调一致。例如, 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企业报给科技部门和统计局的R&D经费支出额远大于企业审计报告中的对应研发费,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制度规范上的进行协同, 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步调, 改革R&D统计与会计处理方法。

第三, 资本化或费用化, 企业存在操作上的随意性。在进行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时, 清晰区分研究与开发阶段存在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随着研究在开发中密切应用, 二者结合日益紧密, 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从行业角度来看, 由于行业之间R&D活动存在显著差异, 在R&D费用资本化条件设置上实行同一个标准的“一刀切”政策下, 很多R&D活动难以归集出来, 形成政策下的漏洞, “政策灯下黑”。另外, 大小企业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规模差异,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披露差异等因素, 也需要R&D费用的资本化过程中给予关注。

摘要:企业研究与试验开发 (R&D) 费用的归集与财务处理是企业享受R&D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的基础, 通过梳理相关政策的R&D费用数据的财务归集要求, 对费用化与资本化并存的当前财务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 并分析了其中如建立“研发支出”账户等几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R&,D费用,财务处理,费用化,资本化

参考文献

[1]Jeffrey L.Callen, Mindy Morel.The valuation relevance of R&D expenditures:Time series evidence[J].International ReviewofFinancialAnalysis, 2005 (14) :304-325.

[2]Zhen Deng, Baruch Lev.In-process R&D:To capitalize or expense[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6 (23) :18-32.

[3]游振宇.浅议企业财务战略管理[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3 (11) :50-52.

[4]邓小洋, 王勇情.R&D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 (3) :55-57.

[5]董肖男.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4 (2) :35-39.

[6]高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解读[J].华东科技, 2012 (10) :27-30.

[7]王桂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0 (1) :44-46.

[8]林兢.研究开发支出在新新经济中的确认与计量[J].中国发展, 2004 (3) :44-47.

[9]彭喜阳, 左旦平.我国企业研发 (R&D) 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7 (4) :104-107.

上一篇:初中数学学习指导下一篇: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