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化

2024-06-24

生活情境化(精选12篇)

生活情境化 篇1

摘要:通过开放教学环境, 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 更利于增强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和认知感悟体验。情趣化生活情境模式运用是体现开放性教学的重要形式, 更是丰富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有效途径, 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英语学习认知思维, 促进语言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趣味,开放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强调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笔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情趣化的生活情境模式来构建和谐教学环境, 激活学生英语学习内驱动力, 提高综合认知感悟运用能力。这种建立在学生学习情感基础上的开放式教学, 更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发展。

一、创设生动活泼环境, 体现自由开放学习

学生的学习情感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刺激, 受到尊重和信任则是基本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需要来创设富有情趣化的教学环境氛围, 这种氛围应该具有轻松、自由、平等特点,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和自由。

围绕生动活泼的环境创设来优化教学模式, 更利于体现学生的英语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这种情趣化教学氛围, 能够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提高学习潜能。首先, 营造互相尊重和友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感受自由和信任。其次, 尝试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交流的平台, 发挥情境的引导促进作用。再者, 尊重学生的自由学习习惯, 建议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形式表达, 鼓励学生在开放交流过程中, 增强认知感悟。

这样的环境氛围创设, 更是丰富学习资源内容的有效方法。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 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 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 可建议学生以“What do I want to say my parents/teacher/friend?”为主题, 运用书面表达的形式来写出自己的心中感受, 并指名要求老师或者同学来帮助解决。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引导下, 不仅能够深化认知感悟, 还能够刺激自身的语言学习表达思维, 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二、倡导轻松表达探究, 增强开放互动体验

任务教学原则运用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更为轻松自由地表达交流, 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策略。在教学中倡导轻松表达交流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这也是互动交流的必然发展趋势和需要, 利于学生强化认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优化语言表达过程, 让学生能够有更为深切的认知体验。首先, 开放语言表达过程,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交流, 帮助增强认知。其次, 优化任务合作探究过程,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愿选择学习方式。再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过程, 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认知感悟。

这些方式的运用, 能够让学生语言表达思维更为活跃。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4 TV programmes的“Reading The TV programmes on Saturday”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围绕“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TV programmes”来深入思考, 并建议学生互相表达交流。同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 允许学生以同桌讨论、小组探究等形式就“How to think of TV programmes on Saturday”进行思考, 让学生能够从文本阅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以此来强化学生理解感悟和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三、借助实践活动情境,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情境化教学不仅在课堂上, 还需要在课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语言知识运用意识, 增强理解感悟;另一方面, 能够开阔学生英语学习知识视野, 促进语言知识的有效转化生成。

利用实践活动来营造自由表达和多元探究的学习氛围, 更是对课程教学过程的升华。教师运用这样的开放教学方式, 要在围绕文本资源内容的前提下, 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模拟情境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帮助他们积累丰富语言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时, 建议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语言学习认知过程, 能够运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来呈现。这样的开放教学, 能够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总结反思运用能力基础上, 开阔学生思维, 提高语言技能运用灵活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言, 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 让其语言学习情趣在开放的表达过程中不断升华和体验, 不仅能够增强认知感悟, 还能够促进其知识技能内化生成。通过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 更为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洪英.初中英语开放性教学的几点探索[J].新课程学习, 2011 (9) .

[2]曾学捷.初中英语新课程环境下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 2011 (1) .

[3]刘瑞珍.初中英语开放式课堂教学[J].中学英语园地, 2012 (9) .

生活情境化 篇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根本目标,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儿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多感官和多层次参与,能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如果把探究学习比喻成登山,探究活动设计为科学游戏串,孩子们在游戏串绳索的导航下结绳而行,教师助力推进,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学习体验,还能达到高效。下面就以苏教版四年级《力在哪里》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实践前后的改变。

教学现状

教材的基本情况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课。《无处不在的力》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这单元的起始课,在学生基于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形状的影响”和“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基本要素,为后面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学生具备的基本素养 四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喜欢玩中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日常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关力的经验,如用力推可以使桌子移动;写字力气太大,铅笔芯会断等。知道力的名称,如重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表达力,以及力的要素这些知识却是学生所陌生的,他们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力是无形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观察,且无能力提炼并归纳。

基于情境化的教学

为了在课程中为儿童提供特别的、真实可信的事实经验的机会,引导他们聚焦产生冲突的现象,促使他们自动进入原有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的思维过程。我们大胆地把课本进行了科学游戏创新改编,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创设快乐的学习情景,并突显出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

游戏情境生活化 研究表明:将儿童的科学学习与他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能不断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科学的愿望,并深入理解周围的自然现象。在导入部分,通过学生喜欢的飞镖游戏进行话题引入,接下来通过“丛林猎手”“最佳狙击手”的两场闯关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力的存在和特点,并在“最佳射手”分享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力的三要素等教学重点,就水到渠成地被学生自行挖掘了出来。

科学知识情境化 情境化教学必须从儿童原有的前概念为科学探究的活动的出发点,而且要慢慢地呈现出他们的观念不断变化的轨迹,让思维可视化。

将原有教材中掰手腕、物体受力运动等生活中的场景,改编为飞镖超人(初步了解体验力的三要素)、丛林猎手(再次感受力的三要素并强调了力的大小)、狙击射手(实践、验证力的三要素并凸显了力的方向性)等科学游戏场景。孩子们通过参与游戏获得对科学概念及规律的直接体验,通过不断的成功尝试,促进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增强他们对科学核心概念的掌握和科学规律的主动构建。

探究游戏连贯化 情景化教学设计应将一个个具体化的概念之间建立关联,才能易于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联接、协调,建构认知模型。《力在哪里》的核心概念是力的三要素:力有方向、力有大小、力有作用点。它们关系是共存彼此,无法分开,每一个特性单独拎出都显得突兀,也不符合科学逻辑。因此,学习活动的设置要有内在的连续性和情境性,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深层次学习和理解。

思维建构进程化 情景化教学设计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还需包括大量的思维活动。如果仅仅是做而没有思考,学生就无法协调他们的证据和观点,无法在头脑中建立起新的联接,智力也得不到发展。

可以说,原来科学课程设计的依据主要来自编写者个人兴趣和教学经验,和孩子的现有知识体系脱节,也许是区域的差异也导致编者对学生前概念把握的不准确。在科学游戏串的探究中孩子们有了连贯性的学习进程,有趣的科学游戏情境又能体现概念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与教学目标更细化,也更具有适应性。如死板的扳手腕、拉测弹簧秤,这些都是在进行科学体验和探究,是比较符合成人眼中的科学探究。没有个体自我的思考,更像是流水线上的机械工人,必定是没有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利用科学游戏串,飞镖、猎手、射手等活动体验力的三要素的变化,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联系,真正理解和感悟力的特性。

结束语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基于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发现学习的意义,通过思而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在情境化的学习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生活情境化 篇3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

数学对于大部分中小学学生来说,相对较为枯燥,而且在知识的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就是数学的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在接受与理解上存在的难度,这就需要将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变得生活化、情境化,让学生重拾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大

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仍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而这种传统观念最主要是来自于教师和学校的。教师很难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课,忽略了中小学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教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数学公式和方程式,并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反而会给学生的学习思维造成局限,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学校方面,对学生升学率的重视要多于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视,学校要求学生对一些公式和数学概念死记硬背,单纯的为了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机械化,在升学之后很难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大大降低了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学习成绩。

2.部分学校缺乏先进的教学措施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作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已被大部分学校接受和使用,但我国目前仍有大部分中小学学校没有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的开展和实施,这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相关调查显示,在甘肃省某一个城市中,全市所有中小学学校没有安装多媒体的学校约占整个城市学校的42%,这就说明,多媒体技术并没有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导致生活化以及情景化的数学教学模式难以开展。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生活化、情境化模式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情境化模式的开展上,可以通过诸多方式进行,本文主要介绍了课上和课下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积极营造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应加入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乘除法的计算以及混合运算等都会涉及关于购票的问题,去电影院看电影,大人的门票每张30元,小学生的门票每张10元,现有教师3名,小学生6名,他们带了200元,够不够?针对这种有特定生活情境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带入到这个实际问题中去,模拟购票的现场场景,想想200元到底够不够花,以此来熟悉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小学五年级讲到的鸡兔同笼的问题,这是一个很贴近生活实际又可以从多角度解答的一个题目,有若干只鸡兔在同一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这个问题的解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假设法、方程法还有列表法,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发散思维,使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计算能力。此外,还应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2.注意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课外实践能力相结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善于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将教学的范围扩展到课堂之外,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完加减运算后,可以布置给他们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就是陪父母去超市购物,学生要帮助父母计算购物的消费,以及需要找零多少,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比如,进行面积和体积计算时,可以通过对家中某项建筑物或物品的测量,运用课上所学的数学公式,计算出相应物品的面积和体积,将枯燥的数学公式有效的运用到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从而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数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选取中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将实际生活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达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礼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化的探索与实践[J].西藏科技,2013(12):48-49.

[2]罗海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8):107-108.

以教学情境化实现教育生活化 篇4

关键词: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堂即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 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品德与生活课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基于此,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式目标:“在本课程中, 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 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 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 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强调活动, 重视孩子的直接经验, 鼓励孩子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 自我理解, 尊重孩子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品德与生活课新教材, 富有活泼有趣的画面, 具体感人的场面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 亮点就是让孩子成为新课堂的主人。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 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应是创设情境教学,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诱导孩子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 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真正使孩子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所谓情境教学, 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根据教材内容和孩子特点, 引入或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 让孩子置于特定的生活色彩浓厚的情境之中, 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 激活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呢?主要有三种形式。

1、情境再现。是指以课本画面、场景或其他内容为素材, 经过教师的加工创造, 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调动孩子的情绪体验, 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的形式。例如鲁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二单元《美丽的校园》, 教材中的画面、场景是静止的, 是没有情节的, 情节要靠学生的想象延伸。教师可在课前用手机录制几组有情节的录像, 如学校的草坪花丛、课间操、体育游戏活动、使用中的各功能室等, 配上音乐、解说词, 制成短视频在电子白板上播放, 选材突出“美丽的校园”, 使学生对校园充满向往热爱之情。当学生的情绪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后, 教学转向“我们怎样爱护美丽的校园呢?”教师组织孩子进行实践活动, 在具体活动中, 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教材中编入的一些儿歌古诗, 教师网上搜集相关视频播放, 变无声为有声, 变文字为画面, 增加趣味性愉悦性, 增强教育效果。

2、情境链接。是指品德与生活教材之外, 孩子已学习感知过的, 同样有教育意义的且同品德与生活课有共同点的能够创设情境的内容。如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孩子学前教育中学过的儿歌古诗, 大多已有现成的课件, 教师把其使用在品德与生活课上, 具有正迁移教育效果。如教学 (鲁教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就可以和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 (鲁教版) 等课的相关课件链接, 通过情境化教学, 引导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 进而感受生活的美,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感受“金色的秋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再深入到怎样留住“金色的秋天”的实践活动, 指导组织学生课外观察、画画、和父母春游秋游用手机拍摄图片录像, 留下“金色的秋天”的记忆。

3、情境移植。是指既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没出现, 也在孩子的课外生活中没感知过的, 同样和品德与生活教材相似相关、能够创设情境, 利于引导孩子为人处事的素材内容。这必须搜集生活情境素材,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 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 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 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 电视、广播等媒体上获知并进行必要的加工筛选。如有线电视中的一些精彩的少儿节目, 网上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少儿动画资源, 教师可保存剪辑加工, 以备教学中使用。

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篇5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的出台进一步指明了识字教学的目标。文章对情境化课堂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通过论述情境化课堂对识字教学的意义,分析研究识字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识字教学;语文;情境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74-01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情境教学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利于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识字教学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相关研究表明,情境教学法运用于语文识字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本文对如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提高语文识字教学质量进行研究。

一、创设游戏情境,开展识字教学

部分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不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可在课堂中有效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进行识字学习。具体教学实践表明,在识字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可有效提升识字教学质量,学生对于这样的识字教学方式也普遍能接受。例如,教师在教学“江”“河”“湖”“海”等汉字时,可设置一个组字闯关游戏,将三点水旁与“工”“可”“胡”“每”等汉字组合,组成一个新的汉字。在游戏闯关时,多媒体会发出其中一个汉字的音节,学生根据音节进行相关汉字组合,每答对一个汉字便可顺利进入下一关。这样的游戏情境创设,可让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汉字,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学习汉字。

二、创设生活情境,开展识字教学

生活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重要运用方式之一,教师应加强识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让识字教学回归儿童的生活。生活情境的创设可拉近生活与识字之间的距离,让识字教学呈现出更多的生活化特征。为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很多教师会选择创设生活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例如,执教“明”字时,语文教师这样说道:“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发现太阳有什么特征呢?”问题抛出后学生们纷纷思考问题。有学生答:“太阳是圆圆的,会发光发热。”有学生答:“太阳离我们很远。”听到这样的答案,教师接着问:“那么,月亮呢?月亮有何特征呢?”对于此问题,有学生答道:“月亮也是圆圆的,能绽放出皎洁的光芒。”学生回答完毕后,语文教师总结性地说道:“是啊,月亮和太阳都能发光,可以给世界带来光明。所以,古人造字时也非常有智慧,将‘日’和‘月’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明’字。”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记住“明”字的具体结构与写法,能在?W生的头脑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很多汉字在造字时本就来源于生活,因此在生活情境的影响下识字更具高效性。识字教学看似困难,但只要找对方法同样容易,在识字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让识字教学更高效。

三、创设字谜情境,开展识字教学

字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日常教学之余,教师经常能发现有学生围在一起猜字谜。从他们猜字谜的表情和神态中,教师可深深感知到他们对猜字谜的热爱。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积极创设字谜情境,让字谜情境的创设引领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执教“我”字时,教师这样说道:“同学们,我知道猜字谜是你们的最爱。接下来,老师也想让你们猜一个字谜,你们愿意尝试挑战吗?”听到教师提议猜字谜,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于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字谜:天鹅飞去鸟不归。字谜呈现后,学生们苦苦思索,大部分学生脸上的表情非常凝重。但很快有学生答道:“谜底是‘我’,‘鹅’字去‘鸟’就是‘我’。”听到这个学生的准确回答,班里其他学生立即给予热烈的掌声。在识字教学中创设字谜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识字教学氛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积极在识字教学中创设字谜情境。

四、结束语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提升识字教学质量方面是极有帮助的,可解决识字教学质量不高的难题,可解决学生识字兴趣普遍不高的难题,可解决识字教学方法单

一、机械、死板的问题。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不断提升识字教学质量。在识字教学中,除了创设上述几种情境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创设联想情境、故事情境、体态情境来开展识字教学。

参考文献:

创设课堂交际化情境 篇6

一、组织英语课堂教学,设置英语交流气氛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用新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来讲解生词和新的语言知识,如此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通过多感官语言实践过程,以旧带新培养和训练同学们的听说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运用和理解的能力。

二、教师可运用直观教具、图表及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借助直观情境进行教学,把他们引导到学习的兴趣中去,尽量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交际能力。这种借助直观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容易加深学生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有助于直接理解所学的知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得活、学有所得。

三、教师注意语调,表情和体态,创设交际化情境

语调对于语言的内涵是至关重要的。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如下面这个句子中,以升调标示出的不同的意群停顿,会使同一个句子产生出不同的含意:“If you’re ready when I get there?坭 we’ll go.”(如果我到达那里时你准备好了的话,我们就走。)“If you’re ready ?坭when I get there ,we’ll go.”(如果你准备好了,我一到我们就走。)尽管通常光靠耳朵我们就能分辨出音调的变化,但有时在一定的画面衬托下,我们才能更充分地理解话语的内容。如下面这个句子:“You don’t mean it.”如果说话者的前额稍稍向前倾,眼睛大睁,说完最后一个词后嘴巴仍张着,那么,这句话意味着:“You don’t mean it,do you?”在这个配合当中,句子虽然结束了,动作却“发出”了疑问。

总之,在课内积极创设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语言结构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操练,提高学生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让数学情境走向“草根化” 篇7

一、不着边际, 过于迁就学生的趣味

【案例】“玩具世界”真奇妙?“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上课伊始, 师:机灵狗的商店今天开业了, 小朋友猜猜机灵狗会开什么店呢?霎时, 小手如林, 学生纷纷发言。肯德基店、水果店、玩具店、书店、水晶店……各式商店应有尽有。场面很是热闹, 好不容易老师控制住了局面, 随即出示画面——“机灵狗玩具店”, 货架上摆满了标明单价的玩具, 画面的下方是笑笑和淘气分别拿着60元、70元钱。师:机灵狗的玩具店开业了, 看到这么多的玩具, 你想说什么?顿时, 教室里又像炸开了锅。“我最喜欢那只兔子, 它比我家里的那只大。”“我喜欢机器猫和憨憨猪。”“这些玩具我都喜欢。”“一只甲壳虫要20元, 是不是会变形的?”“遥控车我都玩腻了。”……不同答案五花八门。课始至此, 15分钟过去了, 小朋友们还陶醉在玩具世界里尽情地说着他们想说的……

【思考】表面看来这情境确实吸引了学生, 人人都参与到情境中, 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说得不肯罢休。可是我们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15分钟学生收获了什么?15分钟对一节数学课意味着什么?为什么15分钟过去了还不能切入主题学习?笔者以为这样的情境过于迁就学生的趣味,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无实质性的作用, 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繁荣”之中。

二、趣味有余, 偏离数学的本质内涵

【案例】“倒着说”真有趣?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 师生首先玩一个游戏, 游戏的名称叫做“倒着说”。教师说“1、2、3”, 学生就说“3、2、1”;教师说“老师爱学生”, 学生就说“学生爱老师”。接着教师又说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比如“八分之三倒过来是三分之八”“二分之一倒过来就是一分之二”, 然后让学生做“分数倒说”的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几组分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倒数的意义, 探讨求倒数的方法。

情境化桌面应急演练探讨 篇8

新《安全生产法》第78条明确了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的法定义务。2015年2月28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签署第74号令, 颁布实施《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该规定依据新《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规定, 进一步要求企业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 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必须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并定期组织考核。而民航领域也有相关规定, 如CCAR-139-II-R1《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就规定:“机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应当至少每三年举行一次, 未举行综合演练的年度应当至少举行一次桌面演练, 机场各参加应急救援的单位每年至少应当举行一次单项演练”。

目前, 运输机场、航空公司、空管局等民航单位均按计划开展了应急演练工作, 并取得一定成效。相比综合演练的兴师动众且成本高而言, 桌面演练则具有一定优势, 如成本较低、易组织实施、场地要求不高等。在调研中, 笔者发现一些民航企事业单位, 现已采用情境化桌面演练, 其演练方式主要采用投影和文字进行场景描述, 由主持人根据情境事件提出问题, 分别由参演部门进行现场回答, 并指派专人对演练活动进行记录和测评。其管理手段有4种:一是总指挥参照演练计划对实施过程进行评估;二是记录员现场记录;三是由质量管理部门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价;四是演练结束后的总结。

不过, 笔者认为桌面演练也存有一些问题:各部门参演人员对各自的职责、程序不明确, 回答的答案五花八门, 与“标准答案”差异较大;指挥中心作为一个普通部门参演, 无法推动“剧情”发展, 从而导致在不同场景下, 各部门的决策缺乏配合;各参演部门在作出决策时出现大而全的倾向, 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如在实际应急处理中出现此类情况, 则不利于统筹资源与科学调度。

国外经验

从沙盘、军棋到计算机模拟, 桌面演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目前, 国外在此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一是场景模拟的真实性提高;二是注意按时间推移设置场景;三是强调过程的完整性, 不走过场;四是加强计算机系统应用, 通过测评强化能力建设。

例如, 2005年, 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了国土安全演练与评价计划 (HSEEP) 。他们将应急演练分为讨论性演练和实战性演练。其中, 讨论性演练包括桌面演练、研讨会、情景模拟游戏等。桌面演练主要有情境开发法 (Scenario Development) 、单一情境和后续消息法 (Single Narrative with Messages) 两种。情境开发法是根据不断演进的应急情境进行分阶段讨论, 每个情境阶段分别设置多个问题, 由全体参演单位共同解决, 最终针对整体情境得到总方案;而单一情境和后续消息法则是在单一情境设置下, 分成多个小组, 逐一处置情境和消息。

同时, 美国应急演练模拟中心 (National Exercise Simulation Center, NESC) 的电脑模拟演练已能构建起情景模型 (Situation Model) 、能力模型 (Capability Model) 和决策模型 (Decision Model) 。该模拟演练注重数据分析, 依据数据识别现实事件和期望事件, 并整理出事件时间轴, 分析现有应急能力的不足, 找出根本原因, 以提出改进建议。其分析层次包括任务层分析、能力层分析和活动层分析。

此外, 东亚峰会针对印尼曾多次发生海啸、地震、风灾等严重自然灾害情况, 于2013年4月在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巴东市举行了国际救灾桌面演练。此次演练由主持人引入新的灾害场景, 引导参演单位和人员围绕各阶段情境, 以及针对所设定的问题, 进行讨论和回答。而记录人员根据参演人员的回答, 记录关键内容并提交给评估人员;观摩人员填写评估意见, 也将其提交给评估人员;评估人员根据演练记录情况, 以及结合演练评估意见对各阶段的演练进行评估;演练控制人员则负责提供演练场景和控制演练进程的顺利实施。此次桌面演练非常系统化, 时间跨度长达3天半, 并设置了震后24~72 h如何组织协调来自国际社会的军方和非军方的救援力量等应急演练内容。同时, 演练灾害场景的设置, 充分利用了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6年印度尼西亚日惹地震, 以及2009年巴东地震等历史地震资料。

无脚本演练优势

演练的作用在于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应急物资的充足性, 各部门和人员间的职责, 以及应急救援的效率等, 并及时发现预案在其演练中所暴露的问题。同时, 桌面演练解决了“预案和现场处置两层皮”的问题, 提升了各级应急人员的响应能力, 单位和部门间的协同能力, 以及提升了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2009年9月, 国务院应急办出台了《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依据《指南》, 应急演练有多种划分方式。按组织形式划分, 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按内容划分, 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按目的和作用划分, 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桌面演练适合于厘清应急责任和应急响应流程, 而实战演练则适合检验应急队伍的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等。究竟选择何种演练类型, 主要取决于演练目的。

在具体组织实施中, 演练依据执行方式还可分为有预案演练和无预案演练, 也叫有脚本演练和无脚本演练, 两种演练均有其独特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单位采用了有脚本桌面演练, 即按照预案和脚本, 各部门口头陈述各自工作程序, 似读“台词”。这样的演练可以让不太熟悉预案和程序的人员得到一定提升, 但效果有限。而无脚本演练是指在演练时, 演练的场景不预先告知, 完全按照突发事件的特点模拟开展, 着重于应急任务的随机组合、事后总结, 以及对问题的整改跟踪。无脚本不等于无大纲、无计划, 这种类型的桌面演练成本不高, 但同样可以完善和改进企业的应急机制建设, 提升各级应急队伍的应急熟练程度、实战技能水平、分析研判能力, 以及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改进建议

对于如何改进桌面应急演练,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设计方面将整个应急事件以时间为纵轴, 在主要时间节点上划分不同的场景、情境, 要强调场景的合理性, 尽可能贴近实际生产情况, 可从航空安全事故或其他不安全事件案例中选取, 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置二次事件、次生灾害、偶发事件, 以增加演练的机动性。而在每个子情境下, 可能还会衍生出其他情境。随着时间的推移, 子情境可能会变化、消失, 然后产生新的情境。此外, 在对应急演练进行设计时, 应注重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增强场景的真实性。

实施方面分配好总导演、记录员、质量评审员的职责。明确指挥中心为演练实施主导方, 其他部门予以配合。指挥中心推动应急演练的“剧情”发展, 在其指令下达后, 各参演单位可阐述各自工作。在此过程中, 要强调单位和人员之间的配合。演练主持人结合声像手段进行场景描述, 适时提出每个场景下的多个问题, 并调动各部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尽力表达其真实意图, 这样可防止回答偏离“剧情”, 减少测量误差。演练可以无脚本演练为主, 在实施过程中应允许讨论。

测评方面演练中的资源调度应以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实际资源和保障能力为准, 不应高估资源的实际情况。严格考评不合适的调度及不切实际的资源分配。对决策的过程和结果要进行严密分析, 而且要重视讲评。

创设“情境化”的初中科学课堂 篇9

“情境化”教学作为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景中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科学教师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科学“情境化”教学也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科学是初中教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科学课程的理念。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实际,为在教学中贯穿科学课程的新理念,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不应再停留于对传统知识的继承与传播,而应更加关注新生知识,关注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精选其中对学生生活意义重大的内容,注重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也就是科学教学“情境化”。

二、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应注重“情境化”的创设和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情境是指学科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教学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等,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有效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认知特点,把一定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某种认知情境的情感氛围中,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达到教学有效性。

1. 利用真实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化”的课堂教学。

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以真实的生活实例为基础,如此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如在“流体速度与压强的关系”教学中,笔者先创设了以下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1:(游戏)双手各拿住一张纸,相隔3—5厘米,对准它们中间吹气,两张纸之间的距离将发生什么变化?

情境2:(动画展示)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很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突然,“豪克”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两船相撞。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在情境展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科学。教师从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是生活经验情境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

课题:“试举生活中增大与减小摩擦的实例”

【播放】各种各样的自行车。

【讲述】它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力学知识,探讨一下自行车有哪些地方可以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1)脚蹬、把套、车轮外胎、刹车皮采用表面压制花纹的办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增大有益摩擦。刹车时通过握紧刹车把手,增大刹车皮与车轮钢圈之间的正压力,增大摩擦。螺丝旋紧,亦可增大压力,增大摩擦。需要转动的地方,在轴与轴套之间有滚珠轴承,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在轴承和机件连接的地方加润滑油,并使机件的接触面尽可能光滑,减小有害摩擦,延长机件使用寿命。

这是有关“试举生活中增大与减小摩擦的实例”教学情境创设的一个片断,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和精心选择的照片,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 利用生活常识和实验创设提出猜想、建立假说的情境。

科学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教学中的“情境化”创设是一种基于特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着力点,以科学原始现象的创设和生活素材的选取为重要环节的信息加工过程,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经验平台,而且能架设一座联系“科学”与“生活”的桥梁。

例如,在教学“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笔者创设了以“情境化”问题。

师: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我们在那个时候要吃什么?

生1:吃汤圆。

师:哪个同学会煮汤圆?

生2:老师,我会。先在锅里放一定数量的水,用火把它烧开,接着把汤圆放到烧开的水里,再煮一会儿就好了。

师:那怎么样的标准才算好了呢?

生3:老师,只要有汤圆浮在水面上就好了。

师:为什么汤圆会浮在水面上。

生4:因为汤圆受到水的浮力。

师:难道刚放进去的时候,汤圆就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生5:刚放进去的时候,汤圆也受到水的浮力,但随着加热,汤圆所受的浮力变大了,所以浮到水面上了。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学生议论纷纷。

师:汤圆刚放进去的时候,受到水的浮力;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它所受到的浮力增大了,所以汤圆就浮在水面上了。那汤圆所受的浮力为什么会增大呢?到底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每一小组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进行探究。)

又如,在探究“液体蒸发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时,笔者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晾衣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初步猜想。

设问:你自己晾过衣服或帮助你妈妈晾过衣服吗?

讨论:运用你的经验说说你有什么办法让衣服更容易晾干吗?

(摊开、挂在朝阳处、通风、挂得开一些等。)

师:你能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关蒸发的科学小问题吗?

生:液体蒸发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师: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我们提出了科学问题,接下来要针对该问题建立假设。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你能建立哪些假设?

生:液体蒸发的速度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至此,学生初步得出了“液体蒸发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基本猜想。

3. 科学课堂“情境化”教学应融入情感教学。

情感性是情境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维度,情感性是指教学情境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学生优秀的科学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凡的功能,在有血有肉的学习情境中,知识、思维与情感能有机地融合在事件中,因此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仔细甄别与筛选,充分考虑其是否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如在“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学中,笔者可以以一个真实的“女大学生救丹顶鹤的故事”作为整节课的一个课堂亮点,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MTV,设置问题情境,以真实感人的事件震撼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观看MTV时,笔者适时提出问题:一个大学生为了救一只丹顶鹤,牺牲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值得吗?

在“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的公开课教学中,笔者引入了可可西里的故事,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

情境一:介绍可可西里,亲近藏羚羊。

笔者让学生看多媒体上的介绍和图片展示,并让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达到图文、声情并茂的效果,让学生感知可可西里,感知藏羚羊生命的伟大。

走进可可西里:可可西里是世界上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态环境之一。作为我国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可可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而且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空气稀薄,气压较低,氧气稀薄。

亲近藏羚羊: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藏羚羊不同于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会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只要你看到它们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就能活得好好的。令人痛心的是,自1984年以来,藏羚羊遭到了最残酷的猎杀,因为在它们身上长着最优质的羊绒。

情境二:播放可可西里的纪实短片。短片里有情感丰富、歌词优美的歌曲,唱得让人动心,心里有种别样的感觉。

短片里还有丰富多彩的视频材料,记录了人类是怎样杀戮藏羚羊,也展现了志愿者是如何保护藏羚羊的。

观摩这节公开课的教师,课后对这一环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些人生的领悟。人文的东西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科学教材从不缺乏人文、情感的内容,关键是教师要去挖掘、去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

科学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关注、反思社会生活,特别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世界,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事件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的最鲜活的素材。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定需要创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使科学课充满科学味,这对情境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的。

三、科学教学中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应有“情境化”的思考

新课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不再强调以知识为本位,课程应置于广泛的社会生活等背景中,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作业的内容与涵义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教师应编制“情境化”的科学习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编制一些以真实的科学、生活和社会现象为依据的习题,既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联系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体验问题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举几例说明。

例1.听听自己的声音: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出来。你认为播放的声音和你的声音相同吗?为什么听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声音,会觉得不像是自己的声音,而听录下别人的声音却很像?

此题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考查声音的传播及听觉的形成,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会很感兴趣地去解决它。

例2.小明是一位喜欢观察和思考的同学,傍晚,家里打开日光灯时,总要过一段时间,日光灯才会慢慢变亮,有时甚至长时间不亮;而在其他时间打开日光灯,一般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此例联系常见的生活实际,学生若要正确解答,就要把家庭电路中的线路和用电器简化成串联电路的“模型”。通过对此类问题的解答,学生能培养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成科学模型的能力,提高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境化”的习题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乐于解答,不再感到枯燥、厌烦、有压力。解答此类习题,学生能养成科学态度,理解科学的本质,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且使学生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生活、社会和自然中的现象,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悟科学思想和方法,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化”的初中科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素养

“情境化”科学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化”的科学课堂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趣”,激活学生探究的“思”,提高学生创新的“智”,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拥有自主成长的空间,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 (实验稿)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陈坚.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3]盛群力, 马兰主译.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设计,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2006.7.

[4]迟艳杰.教学意味平“生活”, 教育研究, 2004, (11) , 31-34.

[5]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教育发展研究, 2001.

[6]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全球教育展望, 2002.

[7]许永强.教学情境也要打假教育科学研究, 2005.

问题情境化例题解析教学策略 篇10

一、问题情境化例题解析教学策略

问题情境化例题解析教学策略是指在例题解析教学过程中, 将例题分解成几个分问题, 并将分问题情境化, 再根据问题情境的本质进行分析, 寻求问题解决途径, 进而帮助学生建构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策略.具体流程如下:

教学主线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问题分解及情境化阶段

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的情境进行建构, 而不仅仅是提取.学生面对问题感到困惑的原因, 在于平时训练过程中没有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建构, 因此无法有效提取信息.情境是学生思维成功定向的先决条件, 将例题分解成具有不同问题情境的分问题,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识别问题.如果只在单一情境下, 以单一视角理解知识的学习方式必然会出现片面化的结果.在例题解析过程中, 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尽可能将问题情境多样化,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例题本身设置的问题.

2.寻求方法解决问题阶段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不是按一个方向简单地、直线式地进行, 而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在课堂上呈现问题解决具体的思维过程, 过程包括如何识别问题, 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 以情境本质作为分析的切入点, 尝试将分析本质获取的信息和已有认知结构进行整合,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 通过引导学生概括和强化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经验, 帮助学生形成解决该类问题情境的思维模型.

3.建构问题解决策略阶段

问题解决不能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要引导学生反思其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特别是针对要在别人提示下才能顺利解决问题的学生, 建构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学生建构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内容是反思、评价和选择等.具体包括反思识别问题过程、突破方向判断, 以及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情境的合理性.分析时避免思维定势, 应抓住问题情境的本质, 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需要学生能从多种角度处理问题.针对多样化的问题情境逐步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型, 能在调用认知结构中的思维模型解决问题时, 从多种角度进行评价和选择.

二、问题情境化例题解析教学策略运用实例

【例题】 由H2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充分反应后, 通入100 mL1.0 mol/L的NaOH溶液中, 图甲表示某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通入气体的体积变化曲线, 图乙表示溶液的导电性随通入气体的体积变化曲线.请分析:

(1) 图甲表示溶液中______离子的变化曲线.

(2) 对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当通入的混合气体体积大于V1时, 引起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的主要阴、阳离子是______.

(3) 当n=0.02 mol时, 光照前的混合气体中H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该题以氯气性质知识作为载体, 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运用问题情境化例题解析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教学主线前两个阶段活动如下表:

第三阶段在解决问题求得答案后, 引导学生建构问题解决策略.以第 (3) 问为例, 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问题情境的提出要注重合理性, 也应注重情境的多样性.除了以问题本身H2和Cl2物质的量之比为问题情境, 还可以前提条件n (ClO-) 等于0.02 mol为情境.本质分析要注重逻辑性, 如典型混合物计算, 有两个已知条件:NaOH和ClO-的量, 就可以求解两个未知数.思维模型的归纳和应用要注重情境化, 如反应进程特殊点计算问题情境的思维模型, 可以利用该点溶液中离子或电荷守恒进行计算.评价包括思维模型的可行性、简便性和合理性等.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最熟悉、简便、有效的思路解决问题.

例题解析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化解析策略是课堂教学的内容,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进行问题情境化教学, 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理科) [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127.

地理情境化教学浅谈 篇11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地理教学;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强调学习更重要的在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与所引发的结构重组。从现代认知结构层面出发,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新旧知识以及相关经验之间的作用,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一、有效地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地理实况类情境

教学中播放一些时事录像、新闻报道、地球探秘等地理实况内容,以展示现实生活中身边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此时,教师指出该情境主要解决什么地理问题,即指出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思考的问题,并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浏览课本,把有组织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因为学的是身边的知识,知识可以指导实践,学的就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知识的建构过程迅速发展。

2.地理社会生活实践类情境

地理教学应该走向自然,走向充满生机的人类社会,形成开放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才是地理教学的希望所在。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及时对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实施分析,贴近生活实际。如天气与生活、工农业的分布原理、环境问题的解决等都是极好的实践类情境教学内容。

3.案例类情境

案例是近几年新教材编写中一大亮点,也是地理教学活力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境,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4.创设问题类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些科学性、实用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时,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产生昼夜更替吗”;学习“大气水平运动”时,设问“风是怎样运动的”;“假如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有无四季更替与五带的划分”等等。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常以讨论、辩论等形式出现,是地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形成原有知识与学习知识的碰撞,进而建构新的结识结构。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构建情境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需要其自身具有创造力,自己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主教育气氛中,不断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所以从培养学生自主构建情景学习能力方面,我们探讨出了几点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期间,教师首先要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然后参照相应的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目标。

其次,还可采用激趣性原则。增添问题的趣味性,引发其求知欲。例如,在讲西北气候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新疆的葡萄干非常好吃?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引出新课主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类情境的设置,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问题的创设要有真实性、科学性;问题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问题的创设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2.设置课堂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开展辩论活动。例如:人口增长越快越好还是越慢越好?在地理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空间与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通过社会实践构造有效教学。地理范围可以大到全世界、全中国,也可以小到街道、社区。如“降水量的测量”可让学生观察水文站的测量仪器,自主研究测量方法,或自己探讨研究一些简单的降水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与生活,学会用知识去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情境化教学策略探析 篇12

一、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情景教学法作为创新教法之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引入情景教学法, 可以利用其所特有的言语、行为、情境三个不同的元素, 将其融合在一起, 进行情境创设, 给予学生很强的直观感和趣味性, 让学生如临其境, 在生动的情境中说英语、学英语。 情景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增强英语学科本身的趣味性。 比如 “Which duck do you want to eat?”这个句子, 设置在养殖场的情境下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你要哪只鸭子吃食物? ”, 如果设置在熟食店中, 就会变成“你想要吃哪一只鸭子? ”。 不同的情境设置, 即使是同一个表达方式, 也会有不同的意思。 同样, 在情境中如果各个变项发生变化, 也会引起情境发生变化。 比如当我们在询问门外面敲门的人是谁的时候, 通常会说“who is it?”, 但是在询问电话那头的人是谁的时候, 就会变换表达方式, 而说“who is that?”。 由此可见, 对于英语这样一门语言性学科而言, 更应当创设适合的情境来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让英语的使用具有背景依托, 才能让英语学习更具有意义。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一) 角色扮演, 创设情境。

在经过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之后, 笔者认识到, 角色扮演是创设适当情境, 有效促进初中生学习和理解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重要方法。 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操作时, 可以将学生有意识地分成若干个小组, 然后通过情境创设, 引导他们进行分角色扮演和互动。 比如笔者在教学初中英语时, 除了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之外, 时常会结合教材知识, 开展一些轻松且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 如课堂小品表演、英语演讲赛、英语词汇接龙等, 然后组织学生按照个性、口才等开展分组角色扮演。 活动一开始, 学生就兴趣盎然, 被有趣的活动吸引, 津津有味地加入到活动中体验、感受和理解角色。

人类进行沟通, 除了通过口口相通之外, 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 可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情境创设, 活灵活现教材内容。 笔者在教学课堂上, 就十分擅长使用肢体语言呈现教学情境。 比如在教学生辨别“push”和 “pull”的区别时, 就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呈现。 在表达 “push”的意思时, 笔者就面向学生平直地伸出双臂, 然后将手掌心向着学生方向, 做出一个推的动作。 而在表达“pull”一词时, 就将手掌反过来, 使劲朝着自己的方向做拉的动作。 通过这样的肢体教学, 不用教师用言语解说, 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 “push”和 “pull”二词各自的意思和之间的不同, 教学过程既生动又有趣。

(二) 对话沟通, 导入情境。

当然, 情境创设的基础是沟通和交流。 在教学操作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好奇心重、玩心大、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 采取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形式, 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 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 有很多话题适合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 教师通过创设对话情境, 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互动教学, 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投身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三) 多媒体辅助, 丰富情境。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为现代教学提供了诸多可能和方便。 现代多媒体技术拥有独特的声音、视频、图片、动画等元素, 在创设初中英语课堂情境, 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作为辅助, 结合所要教学的内容, 运用多媒体手段给予学生多种感官的冲击, 从而引导学生更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在教学自然灾害一课时, 就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种自然灾害的情景, 包括地震、火山爆发、 海啸、台风等, 学生通过观看这些震撼的图片和视频, 不仅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 而且打从心底懂得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会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敬畏自然、 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三、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情境创设十分必要,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 大胆运用情景教学法, 通过分阶段推进、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不断进步, 以此寻找出更多、更好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让学生在情境教学课堂中真正得到提高。

摘要: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 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且生动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近几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情景教学法以其特有的情景特点和教学优势, 被越来越多的英语从教者所重视, 并在初中英语教学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执教初中英语的实际经验, 探究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爱华.活化活动情境深化互动交际——初中英语活动教学模式运用之探[J].中学生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4 (12) .

上一篇:远程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下一篇:全球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