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化业务调研(共5篇)
粮油市场化业务调研 篇1
市场化粮油信贷业务发展措施论文
随着粮棉油收储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粮食购销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放开和市场化,产销平衡区粮油信贷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发行的粮油信贷工作已经由以支持政策性托市收储为主导转而形成以支持多元经营主体粮油市场化收购与支持国有政策性收储并存的格局。本文结合山西省实际,就新形势下粮棉油产销平衡区市场化收购面临的困境及信贷支持策略展开探讨。
一、市场化是粮棉油信贷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国家粮食安全工作重点发生阶段性转变。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呈现结构性矛盾。从供给看,普通农产品供大于求,玉米、稻谷、小麦阶段性过剩,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86%。从需求看,国内民众粮食消费需求加快升级,绿色优质、专用粮油供给不足。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出现了“三个转变”:粮食安全战略由“抓收储、促产量”向“保产能、提质量”转变,粮食安全目标由保障城乡居民“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粮食安全任务由“多产粮”向“产好粮”转变。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好粮棉油信贷杠杆的撬动作用,引导种植结构调整,提升优质粮食生产能力,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对现阶段农发行粮棉油市场化收购信贷政策的制定和把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粮棉油收储市场化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制度性安排,是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从国家层面已经出台制定了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具体意见,明确了促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等政策,粮食产业的发展将迈上快车道。如何从促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对农发行现阶段履行政策性职能,巩固粮食收购主导银行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立与现代农业“大市场、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相适应的信贷政策支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三)粮棉油信贷政策将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农发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随粮壮大”,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粮棉油信贷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从开始,财政部连续下发了4个文件,在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方面明确提出“四个不得”。也就是说过去几年支撑农发行业务快速发展的中长期业务的发展模式遇到了严峻挑战,而粮棉油信贷是农发行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市场化改革后,国家粮食调控手段由价格调整转向供求调节,要求农发行继续发挥政策性金融主渠道作用。如何全力以赴做好市场化粮棉油信贷业务,对现阶段粮棉油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粮棉油市场化收购面临的困境
(一)存量收购载体数量不足、结构单一。近年来,农发行山西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棉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依托政策性收购解决粮食收储问题,切实发挥了粮食收购主导银行作用。但与此同时,前期支持的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被政策性收购限制一批、不适应封闭运行管理要求挤走一批、经营亏损淘汰一批,信贷客户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户数量不足。截至20末,信贷支持国有购销贸易企业市场化收购的个数由最高峰时期的45户锐减至3户,贷款余额由10.9亿元降至1.2亿元;信贷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个数由最高峰时期的103户锐减至14户,贷款余额由31.1亿元降至3.97亿元。收购载体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制约该行支持市场化收购的首要瓶颈。二是客户结构单一。依据农发行总行规定的粮棉油客户准入标准,目前能够参与市场化收购的购销贸易企业存量客户共有167户,但能够达到普通客户准入标准的仅有23户,且这些客户大多数是储备企业,资信状况一般,规模小、实力差,抗风险弱。
(二)新兴入市收购主体规模扩大、准入困难。粮改要求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但是每个地方的市场发育是不平衡、不完善的。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原来“一枝独大”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其体制机制原因,经营滞后,难以掌控粮食销售市场多变的行情状况,逐渐被经营机制灵活、市场敏锐度更高的新兴市场主体――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挤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据粮食部门统计,年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占据全省收购市场和销售市场的主要份额分别达到80.6%和79.1%。但是绝大部分的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其在资信、仓储、管理等方面均达不到农发行客户准入标准,无法成为潜在贷款客户。此外在市场化条件下,农民卖粮时间、资金供应和舆情风险将更为集中,而粮食主管部门对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
(三)信贷支持模式单一、创新乏力。山西属于产销平衡区,粮食生产与消费的主要特点是:粮食总量不足,品种结构严重失衡,玉米、小杂粮品质得天独厚,小麦、稻谷、食用油均需从外省调入。其中:小麦年均缺口60亿斤,占全省小麦总需求的50%以上;稻谷年均缺口30亿斤,几乎占总需求的全部;食用油年均缺口14亿斤,占总需求的90%以上;玉米、杂粮每年外销80亿斤以上。自至今,农发行主要通过储备企业储、轮换,购销贸易企业市场化收购,产业化龙头企业使用流动资金贷款收购的方式支持粮棉油市场化收购。受政策限制不能通过发放调销贷款等以提高粮油供应量市场份额,成为制约市场化收购份额占比较低的一个因素。此外,经营主体多元化和收购资金多元化,使农发行贷款对象由原来中储粮为主的单一客户变成千家万户。如何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创新支持收购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三、破解产销平衡区粮棉油市场化收购困境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全力推进市场化收购进程。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让市场决定价格,必然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加剧,支持市场化收购的风险加大。因此部分基层行在思想上、认识上存在忽略、轻视或畏惧市场化收购的心态。在目前粮食购销市场化大踏步向前,形势逼人的背景下,急需我们正本清源,做到“两个必须”: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到粮棉油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二是必须牢固树立粮棉油信贷业务的生存意识和底线思维。把握“三种支持方式”:一是及时足额发放中储备粮及轮换贷款,积极支持地方储备粮储和轮换。二是做好中央和地方两级粮食调控贷款管理工作。三是以解决“卖粮难”“打白条”为前提,按照封闭运行管理基本要求,创新粮棉油信贷支持模式,保障农发行粮棉油收购贷款“放得出、收得回”。
(二)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着力加快客户群体建设步伐。拥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客户,是开展市场化收购的前提和基础。产销平衡区的农发行分支机构应该在对本省本地区粮棉油购销量排名靠前企业摸排调查的基础上,对辖内粮食企业进行科学分类排队,主动把承担政策性业务、行业排名靠前、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吸纳到农发行客户群中。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合理布局、动态调整”的原则,建立战略性核心客户、战略性基础客户、优质客户和一般客户四个梯次的信贷客户结构,并按照不同梯次制定相应的信贷支持策略,逐步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区域范围内发挥粮棉油宏观调控作用的骨干客户群体,同时做好“两项基础工作”:一是对现有存量客户,提供优质信贷服务,做好客户维护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快捷办贷通道,倒排工期,缩短办贷时间,切实提高办贷质量。二是做好潜在客户群体的营销工作。主动加强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发改委等协作,加大营销推介力度,充分借助主流媒体、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宣传农发行信贷政策。要建立新客户营销项目库,制定营销跟进策略,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潜在优质粮棉油客户。根据客户实际情况量身订做,逐企业制定营销方案,真正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三)汇聚合力,破解瓶颈,主动探索创新支持收购新模式。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发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收购及资金供应管理工作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同时,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不贷可能引发区域性农民“卖难”问题,必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加强对市场化收购工作的领导,落实粮食主管部门对购销储承担的监管责任,同时借力行政手段,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约束,切实防范贷款风险。一是全力推行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吕梁模式”和“扶贫周转金模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解决粮食收购问题中的主导作用,有效破解收购企业准入困难、抵押资产少、贷款风险管控难等问题。二是大力推广“贷款保证保险”模式。依托双方资源和优势,联合开展数据分析和借款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防范信贷风险方面迈出新步伐。
(四)统筹兼顾,细化措施,有效防控信贷风险。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粮油市场化收购贷款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价格波动带来的价差风险,如何妥善处理农发行履行职能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成为现阶段制定粮棉油信贷政策的着重点。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夏粮收购贷款连续九年实现贷款本息“双结零”,为今后持续深入开展粮食市场化收购信贷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四条措施应是今后产销平衡区开展市场化粮油信贷业务需要抓紧抓实的重要举措:一是严格落实“三金”规定。即:粮食购销贸易企业申请收购贷款,除了提供预计收购量100%真实、有效、合法的购销合同外,还必须落实不低于合同价款10%的预付货款,10%的自有资金和10%的风险保证金。在企业未实现收购贷款本息“双结零”前,企业不得抽取预付货款和风险保证金。二是严格把握“三关”。对收购贷款坚持实行“钱随粮走、购贷销还、全程监管、封闭运行”的管理办法,严格把握贷款投放、库存管理和销售回笼三个关口。严把贷款投放关,收购期间,客户经理深入到各收购库点核实入库粮食品种、数量和质量,核对收购凭证,根据收购进度供应收购资金,确保库贷一致。待收购结束后,及时对企业粮食库存组织一次全面核查,并收回结余货币资金占用贷款;严把库存监管关,认真落实库存监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定期查库,按仓、垛核查粮食的品种、数量、质量、品级、成本及变化情况,确保银企账账、账实相符;严把资金归行关,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销售出库的监管,坚持企业出库通报制度,坚持“钱货两清,收款出粮”原则,保证销售货款及时足额回笼并收贷。三是全力推进“互联网+”建设。结合粮食部门“智慧粮库”建设,完善粮食库存远程监控系统,切实提高粮食信贷管理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解决资金去向管不了、查库查不完、出库看不住等粮食信贷管理中最棘手、最难办和任务最繁重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封闭运行管理外部环境。四是建立常态化的粮食收购信贷政策新闻媒体通报机制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银政携手共建信用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动态调整。
对粮油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思考 篇2
一、有利条件
(一)交通运输区位优势。眉山市区北距**6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南距乐山65公里;境内的成昆铁路、国道213线、省道103线和106线、成乐高速公路形成一横四纵的交通网络。仅粮食部门就拥有铁路专用线223米,有效长度192米;散粮中转设施接收能力720吨/小时;发放能力680吨/小时。商品运输方便、通畅、快捷,完全能保障粮油及其产品的进出需要。
(二)粮油原料充足。眉山是粮食主产区,我市粮食年均总产量约160万吨左右,其中:稻谷92万吨、小麦28万吨、玉米18万吨,薯类19万吨;油菜籽7万吨。“十一五”期间,我市粮食年均总产量仍约为160万吨。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年均总产量约为135万吨。具备为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和以粮食或杂粮为主的粮食转化企业提供原料的能力。
(三)有初具规模的粮油加工业。2006年末,全市有计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44家,其中大米加工业28家、小麦粉加工业5家、挂面生产企业8家、食用植物油加工业3家。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粮油加工企业35家。一是大米加工业,日处理原料100吨以下的企业24家(粮食部门有2家列入),日处理原料100-200吨的企业3家、日处理400吨的企业1家;二是小麦粉加工,日处理100吨以下的企业1家、日处理原料100-200吨企业2家,日处理原料250吨的企业2家,三是食用植物油企业2家,均为日处理原料100-200吨的企业。从具有一定规模企业的加工能力看日可以处理稻谷1000吨左右,年处理稻谷25万吨左右;日处理小麦500吨左右,年处理小麦12.5万吨左右;日处理油菜籽250吨左右,年处理油菜籽6.25万吨左右。仅从粮油加工能力看基本能满足我市粮油产品的加工。这些粮油加工企业,是我市发展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四)丰富的粮食购销网点。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市粮食部门仓房设施遍布全市广大农村,粮食部门有一支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和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前沿阵地。能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收购、销售和储存服务。
二、不利条件
(一)粮油加工业实力不强,精深加工差,无核心竞争力。2006年实际生产大米84866吨,折加工稻谷12万吨;生产小麦粉50136吨,折加工小麦8.4万吨;生产菜籽油2200吨,折加工油菜籽约7000吨。但所加工的大米、小麦粉、菜籽油基本都属于初级产品,基本无精深加工,大量产品无品牌价值,没有形成拳头产品,无核心竞争力。其加工的原料来源,大部分属企业自主购进,大都没有和农民签订购销合同,没有实现“订单收购”,更没有实现“二次返利”、“二次结算”,因而,我市农户没有得到粮油加工环节的利润,这些加工企业对我市粮油的生产也没有起到带动作用,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
(二)龙头企业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农民没有从中得到实惠。2006年末省局核批我市粮食龙头企业5家,分别是**昌大米业有限公司、**城关省粮食储备库丹阳精米厂、**眉山星星米业有限公司、**仁寿碧海粮业有限公司和**科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5家龙头企业设计生产能力16万吨(大米、小麦粉),2006年实际生产大米、小麦粉近5.4万吨,仅占设计生产能力的34%。部分龙头企业同农民签订了粮食“订单合同”,但基本都属于松散型的合同,合同履约率不高,农民基本是按市场价自由出卖自产的粮食。油菜籽全市没有实现“订单收购”,属市场自由买卖。由于粮油加工业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益,单纯的粮食初级加工使企业不能获取多少利润(有的企业仅仅只能赚取加工费),有的出现亏损。据调查个别企业已准备转行,而不再涉足粮食加工。我市的广大农民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和必要的服务载体,生产技术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增产增收缓慢。
(三)对粮油产业化经营的认识还不高。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民分散经营,成本高而效率低,对市场变化反映迟钝。要改变农业落后面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能够使千家万户的家庭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对接,在市场的引导下科学配置农业生产要素,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能
够有机调动各生产要素的潜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抛荒,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能够让农民获取规模效益并分享到加工、销售领域的利润,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奠定农村繁荣稳定的基础。而粮油产业化在农业产业化中占有绝对的权重,决定了粮油产业化在“三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搞好粮油产业化经营,首要的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只有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才能有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才能真正迈开产业化经营的步伐,才能逐步实现我市的粮油产业化经营。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府调控力度,营造粮油产业化的环境。1998年以来,我省粮食部门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以粮食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内容的“川粮优化工程”,对全省及我市粮油产业化经营起到一定推动的作用,但总体讲收效不大。因此,个人认为我市粮油产业化经营尚属于发展初期,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粮油产业化在它的初始阶段,需要人们给予精心的培育和扶持,尤其需要各级政府为她的成长创造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推行产业化经营中,政府的职能不是去干预“龙头”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发挥服务职能,在规划、指导、扶持、管理上多做工作。
规划,主要是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立足本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规划地方产业发展方向,使各地有一个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地方优势,发展“名、优、特”产品,避免重复雷同。
指导,主要是传递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指导和协调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帮助改进生产和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扶持,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给予扶持推动。主要应从增加信贷和减轻税赋上给予扶持。尤其应增加对市场前景好,内部结构合理的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
管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粮油产化经营的规范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应制订一些不同类型的粮油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示范章程和合同文本,帮助粮油产业化经营组织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内部各方面的责权利。这样也可以减少权益纠纷,有利于纠纷的仲裁,从而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整合资源,构建粮油产业化经营平台。要实现我市粮油产业化经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粮油加工业,构建粮油产业化经营平台是关键。要实现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首先应整合现有的粮油加工业资源,通过企业改组、改制、联合等多种方式实现粮油加工业向规模化、精细化的现代企业转变。其次要注重延伸产业链,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在注重粮油精加工,创造品牌价值的同时,应花大力气发展粮油深加工和粮食转化企业,开发营养健康的粮油食品,延长产业链。我市既是粮食主产区,又是红薯主产地,应大力发展马铃薯、红薯在内的食品加工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构建一批既有粮油初级加工又有粮油精深加工和粮油转化企业的企业集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市粮油产业化创建基础平台。
(三)加快粮食部门职能转变,舞起粮油产业化的龙头。97年从乐山划出成立眉山市后,仅有的几家国有粮油工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都相继转让或倒闭。近年来,由于粮食部门改革滞后,职能转换步子缓慢,与当前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多元化的形势不相适应,大批职工下岗,企业处于歇业半歇业状态,基础设施大量闲置,技术、人才浪费严重。当前,我市国有粮食企业绝大部分国有资产属粮食部门管理和使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权对这些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处置,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推进企业存量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企业并购、产权转让、股权置换等方式,提高存量资产的运营质量和效益。要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与民营和个体企业产权的相互参与,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发展多元化的混合所以制经济,实现股份联合。要在全市粮食系统开展打一场“整合资源、盘活资产、转变职能”的攻坚战的活动,鼓励和支持粮食企业大胆创新,大胆尝试。我们应以非常之策、非常之为、非常之力,尽快将粮食部门的企业改造或创建成为粮油产业化的“排头兵”,千方百计舞起粮油产业化的“龙头”,重振粮食企业雄风,使其与农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联合体,服务农业生产,带动农户闯市场,在服务农业中壮大自己,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构建粮油产业化经营机制。粮油产业化必须坚持市场化,必须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一是在确立主导产业上要面向市场,粮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其联系市场与农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敏锐观察市场动向,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在市场的引导下,准确及时地带动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二是创办和改造“龙头”企业要引入市场机制,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必须建立和完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不能重蹈旧体制的覆辙。三是粮油产业化经营应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模式。在“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中,构建公司企业和参与农户认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始终是粮油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基础。从理论上说,合理的尺度是各环节参与 主体都得到产业投入的平均利润率,粮油产业化经营采取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体现着龙头企业与参与 农户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利益关系。参与农户分享到一部分加工、销售利润,是以公司与农户相互需要为基础的共同利益必然。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利润是多元参与主体共同创造的,不能看成龙头企业独家的利润,因而“风险应当共担,利益应当共享”,这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龙头企业与参与农户的相互关系,正确理解和把握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四是农户投入到“龙头”企业的土地、房产、农机、劳务、资金等都要折股分红。五是龙头企业要成立有农户代表参加的董事会、监事会,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公司章程,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市场化条件下粮油信贷工作的思考 篇3
市场化条件下粮油信贷工作的思考
本文按照农发行要充分发挥粮食流通宏观调控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广东粮食主销区实际,分析了农发行当前面临的形势要求,提出了政策、业务、效益、机制、人才等方面履行职能,实现发展的设想.
作 者:黄进强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广州,510100刊 名:南方金融 PKU英文刊名:SOUTH CHINA FINANCE年,卷(期):2004“”(5)分类号:F830.2关键词:农发行 宏观调控 信贷管理
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主任述职报告 篇4
2007年在市委政府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本人能认真贯彻市委政府的各项决议决定,尽心尽力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平时注重读报看书,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会议精神,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努力践行。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政治素质,同时也增强了我对党的事业积极工作的热情,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的忠诚。在思想上、行动上
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始终做到了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本人能积极参与机关支部各项活动,遵守党的纪律,按时缴纳党费履行
党员义务,能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的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坚持原则,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广泛联系群众,并能遵守中央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工作方面:能按照上级安排,顺利完成单位包村及乡场领导换届工作,围绕发展是硬道理与村党支部、村委探讨以多元化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在单位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该村文化活动捐赠实用的物品。
全年对粮食市场监控检查: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地方粮食供给安全,同时兼顾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流通管理,增强对粮食市场信息掌握,积极参与粮食局摸底调查和粮食市场的执法检查,并能积极向个企宣传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搞活流通和粮油市场平稳安全有序起到了积极作用,粮食市
场的开放一定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达到了市场放而有序,活而不乱的目的。另外,为掌握粮油市场行情动态,不定期深入市场,加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对各主要粮食品种的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上报,为上级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和依据。
廉洁自律方面:基本能按照《准则》要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没有私自从事经营活动,住房、子女就业没有问题,没有假公济私的行为,没有请客送礼,跑官现象,自认为廉洁自律方面努力按准则去做。
不足之处:在粮油批发市场工作管理中,宣传党和国家的粮食政策力度还不够,存在着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饱满,思想观念解放不够,没有开拓创新的工作力度,同时存在不正确思想,认为开拓创新有时会有超前风险,没有认真去研究开发粮食市场的工作方法,对粮食市场存在的问题研究的少,与有关部门
接洽的少,向领导请示的少,使粮食市场管理工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作用,离上级党组织要求的还有差距,自己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加以改正。
我是一名党员,今后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党的宗旨观念,按“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一定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素质和政治素养,把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变为自觉的思想意识,忠于党的事业,与时俱进,树立公仆意识,严于律已,清正廉洁,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自己工作的全过程中去,在加快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而勤奋工作。
粮油市场化业务调研 篇5
2009年开展粮油市场供应监督检查情况汇报
宜宾市粮食局:
2009年1月16日—20日,宜宾县粮食局“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违禁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及“两节”期间粮油市场供应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在局长李庭辉、副局长陈实、王文杰和郭鹏的带领下,由检查组第一中队中队长王长平同志和第二中队中队长朱定文同志引领,一行十余人,对宜宾县各乡镇监管服务范围内的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包括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企业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一是原粮库存数量、质量检查核定,结合粮食经营者所处当地,各种经营环境及经营条件辐射地(区域),余粮农户最大限度售粮数量,切合实际的核定粮食经营者的最低和最高库存量。二是对半成品、成品库存的粮食,相对人不能提供有国家认证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半成品、成品粮按国家相关抽样标准进行现场抽样,送宜宾市粮油监测站检验。
检查组本着“(食品)质量安全第一,健康至上、宣传为主,热情服务、检查从严”的原则,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和粮食上级主管部门“让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边检查,边探索,边积累、边总结。在检查中遇到有质疑问题和在职责权限内不能或难以处理的特殊情况,检查组立即作短暂停留,坐下来一起认真研究、分析,集思广益、并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领导
取得联系,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具体工作内容,具体的方式、方法后,再全身心投入到统一的检查工作。经过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全体同志齐心协力、辛勤劳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宣(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查(库存、统计资料档案)、看(现场仓库设施、环境条件)、问(经营情况)、核(最低、最高库存)、录(现场拍照、录像)、索(索取相关有效证明材料—检验报告)、抽(抽取送检样品)等一系列细致工作,对8个具规模大米加工企业,7家小型挂面生产户,20户个体工商户(稻谷收购)核定了2009年粮食最高、最低库存,抽取了7个粮食(油)样品,其中大米样品2个、小麦粉样品5个、面条(挂面)样品5个、油样品3个。此次监督检查现场抽检的15个送检样品、经宜宾市粮油质量监测站检验,未有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违禁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为确保全县粮油食品安全,让全县人民过一个欢乐、平安、祥和的春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宜宾县粮食局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为巩固第一阶段成果,在努力抓好第一阶段后续工作的同时,将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专项整治方案,加大整治力度,抓好专项监督检查第二阶段工作,将此项工作进行到底,全面履职,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将宜宾县粮油食品安全大小事故长期保持在“零”的记录上。
宜宾县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