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营销的发展趋势

2024-08-30

粮油营销的发展趋势(共3篇)

粮油营销的发展趋势 篇1

王瑞元《浅析我国粮食市场的价格走势》

全球粮油需求紧平衡, 价格将逐步走高

在分析了近几年粮食需求及库存的关系、全球粮食供需情况以及我国粮油市场价格走势之后, 王会长认为, 未来我国乃至世界粮油市场的价格有可能要逐步走高, 并在高位上振荡, 理由有以下4点:

1.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意味着粮价的合理调高

为保护农民利益, 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已经决定, 2010年将继续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高收购价。白麦、红小麦、混合麦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kg90元、86元、86元, 均比2009年提高3元, 提高幅度为分别为3.4%, 3.6%, 3.6%;2010年生产的三等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三等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kg93元、97元、105元, 比2009年分别提高3元、5元、10元, 提高幅度分别为3.3%, 5.4%, 10.5%;另外, 对油菜籽和大豆等油料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国家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 预示以粮油为原料的产品价格也将随之适度调整。

2.农产品价格将会“小步快跑, 年年略有提高”

2010年2月2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在谈到农民关心的农产品价格问题时表示, 农民尽可放心, 国家的政策是保证农产品价格年年都有提高。他还说, 2010年农产品价格提高的步子不会有2009年这么大, 但是肯定会有所提高。他表示, 今后农产品的价格将会“小步快跑, 年年略有提高”。这就意味着,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今后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将会不断调整提高, 由此可见, 粮油市场的价格走势也应按此规律发展。

3.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会带动粮油价格的攀升

由于粮油是再生清洁能源的重要原料, 所以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向将会对粮油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有人预测, 国际原油价格每桶达到60美元时, 利用粮油生产生物燃料就有利可图, 反之就无法维持生产。2009年年初, 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跌至每桶不足40美元, 造成利用粮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和乙醇燃料的企业纷纷停产, 对当时粮油价格的攀升产生了负面影响。从2009年第四季度后, 国际原油一路上涨, 生产生物燃料有利可图, 从而带动了利用粮油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的企业纷纷恢复生产。随着生物能源的生产与发展, 粮油的消耗也将随之增加, 最终必将带动粮油价格攀升。

4.在国内外粮油需求紧平衡格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 粮油价格不应下滑

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 这是对国际社会的重大贡献, 是来之不易的。但应该看到增产的幅度有限, 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使得我国粮食需求仍处于紧平衡的格局。在国际上, 这些年来, 粮油生产的总量增幅不大, 全球粮油生产同样赶不上世界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加上粮油生产在地区间的不平衡, 2009年全球处于饥饿的人口增加1亿多, 总数已超过10亿人口。由此可见, 全球粮油供需总体偏紧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总之, 对我国乃至全球来说, 粮油的供需与安全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在粮油需求紧平衡的格局下, 粮油资源就显得更加宝贵。从这个意义上讲, 其价格也不应下滑。

郭祯祥《论小麦加工的高产低耗技术》

高产低耗是面粉生产的永恒目标

郭祯祥在《论小麦加工的高产低耗技术》中表示, 高产、低耗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 也是面粉厂永恒的追求目标, 更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所必需实施的。他表示, 目前面粉加工厂吨麦电耗在35~60度之间, 差距较大。要做到高产低耗, 应该从大电耗设备、最佳匹配设备、风运电耗、动力配置、设备配置、生产管理等6方面下手, 包括研制磨撞均衡出粉技术, 在磨粉机制粉与撞击制粉效果基本相同时采用普通撞击机代替磨粉机;根据中国国情调整原料、产品、设备、工艺等;降低物料波动尺度, 缩小储备系数, 诱导提料代替水平提料;根据工作环境和时间配备动力设备;选择低耗、高效、低故障设备;合理安排小麦仓位和面粉仓位, 合理利用麦间产量, 及时更换磨辊, 合理安排生产, 减少停开车次数和时间, 稳定生产、稳定面粉质量, 避免故障停车, 合理运用活路, 避开高价位用电期, 及时安排检修等。

孟凡军《2010年我国小麦市场展望》

国家掌握小麦市场话语权, 小麦价格大幅波动很难出现

中华粮网高级分析师孟凡军在报告中称, 2009年, 国内小麦市场行情活跃, 全年呈现稳步上涨格局, 市场价格在1-3月份一路走高, 4-5月份后高位企稳, 7-11月一路上涨, 12月后高位振荡。他指出, 由于国家大幅提高当年小麦最低收购价, 年初大旱推动市场对减产的预期, 托市小麦拍卖底价连续提高, 麦芽情况严重、好品质粮源拉高价格, 托市收购量巨大、农民惜售、后期粮源趋紧等5大因素共同影响, 2009年国内小麦市场价格连续上涨。国际方面, 世界小麦产量数据上调, 供应形势不断改善, 供大于求矛盾凸显;全球小麦库存充足, 小麦出口竞争异常激烈;基本面依然低迷, 国际小麦市场远景不甚乐观。他表示, 当前国内市场小麦价格处于历史高位, 小麦成交量在春节后下降, 市场流通粮源有限, 企业用粮成本高, 进口麦对优质麦有所打压, 但从中央一号文件和“两会”可以看出, 国家政策依旧主导小麦市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 农民收入不徘徊, 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 增加农业补贴;做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 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2010年“两会”强农惠农, “农”笔重彩,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式;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在以上等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目前从主产区天气情况来看, 2010年夏粮产量总体波动不会太大。同时在收储政策调控下, 对小麦市场来说, 国家掌握主要粮源, 对市场有充分的“话语权”, 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很难出现。

王安东《新形势下的面粉企业的发展机遇》

粮油企业应充分认清形势并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 全国小麦加工能力已达3.5亿t/年, 而全国平均小麦消费量在1.15亿t/年左右, 面粉行业设备平均开工率仅为32%, 行业平均利润率1.18%。由此可以看出, 目前面粉行业已进入到发展速度加快时期, 但行业集团化和规模化水平仍然很低, 行业利润低下。曾几何时, 中国大部分面粉企业陷入多一分钱卖不出去, 少一分钱亏本的泥潭。由于低价竞争掏空了本该用于提升品质、优化仓储物流、改进服务的资金和意识, 大部分面粉企业供应链恶化, 质量波动、不能准时发货、发错货;低端粉量不小却不赚钱, 赢利的产品卖不出去……走入了“做得差就得价格低——价格低就做得更差”的恶性循环, 使得企业失去基本竞争力。产能过剩现状下, 谁价格低谁就好卖的特殊市场环境, 造就了面粉行业长期处于低价竞争的初级竞争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食品安全法出台, 外资粮食巨头逐步进入等一系列挑战和随之而来的机遇, 只有充分认清形势并构建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有效应对, 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1.认清国际和国内环境

国际环境依旧不稳定:世界经济有望进入恢复性增长, 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 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 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 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 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国内环境前景看好:十七大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从国内看, 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市场信心增强, 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 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坦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因此, 2009年推出了一系列对我们利好的政策, 2010年在继续推出。

其中, 国内的3项政策更是直接、间接地对面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 183亿元, 比上年增加930亿元, 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

(2)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 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3) 继续增加“三农”投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 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2.打造面粉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1) 面粉产业链的延伸, 掌握上中下游资源

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步建立自己稳定的原料基地, 走“农户 (合作社) +专家+企业”的经济联合体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 关注食品安全, 加强供应链管理, 对供应链的一些核心环节进行流程改造, 提升产品质量

从采购、研发、生产、仓储、物流一系列过程出发, 形成良性循环, 构建基础竞争力, 同时在生产中运用“储备+加工”的模式, 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

(3) 抓住国家相关政策, 进行产业资本运作

企业应从多方面了解国家提升小麦收购价格、支农资金政策支持和托市收购等政策, 以便及时合理地对生产进行调整。

(4) 整合行业资源, 加大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敢于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形成较大规模的联合体, 使合作和交流的领域加宽, 取各家之所长, 注重纵向的联合, 以更强大的实力应对无处不在的风险。

卢凤君《企业管理与营销讲座》

粮食经销新形势更强调经销商的创新性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卢凤君在会上对粮食销售以及粮食经销商面临的一些问题做了阐述。他首先预测了粮食经销商的发展趋势:

1.优势集中化:将自身优势向价值链的某个节点或产业链中的某个细分区域或细分渠道收敛, 使优势资源向优势环节和优势空间集聚;

2.服务差异化:把握客户需求日益多元给粮食经销商带来的服务增值空间变大的机遇, 运用多样化的粮食流通包装手段, 采取多样化的粮食流通服务方式等, 创造服务差异, 实现价值增值;

3.品牌多样化:组合经销、代理等多种营销模式, 集聚优势、特色和都市等多种区域产品, 结合客户需求和市场动态, 打造承载多类产品、多元产品、多种组合的商务平台;

4.关系联盟化:与价值链上有供应商、下有零售商及同行业经销商之间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关系;

5.角色复合化:从单纯盈利的商人型经销商逐步向注重效率的管理型和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家型经销商转化;

6.手段创新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充分利用创新的手段、创新的工具和创新的方式方法, 促进产品增值和服务增值。

此外, 他还提到了粮食经销商的地位、能力、利益问题, 并重点强调了经销商的创新问题。他认为, 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粮食消费特点存在差异, 粮食流通终端环节也存在差异, 粮食经销商应该区别对待这些差异, 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模式。此外, 他还提到了粮食经销商的重新定位强化地位、联合借势提高能力、机制设计利益协同、组合创新利用差异、观念创新渠道管理等策略问题。

粮油营销的发展趋势 篇2

困惑之一:20%销售精英带走大客户,怎么办?

不少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困惑: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人员尤其是营销骨干离开公司,跳槽把他所接触的客户和营销网络全部带走。它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阵痛“和“虚空”,让很多企业从此一蹶不振,这种“切肤之痛”,甚至使有些企业从此走上了衰亡的不归路。几个月前,我遇到一位民营企业家张总。从2002年开始,经过四年把销售额的200万发展到到2500万,但是老板张总向我透露了他所遇到的一件非常烦心的事:属下一位颇有开拓及沟通能力的销售功臣李华突然离职投奔了另一家竞争对手公司,不但让销售工作大受影响,而且还使以前的客户纷纷“倒戈”,不再购买他的产品,为这件事情,张总大伤脑筋。

在实际的市场操作中,类似张总这样的困惑,即营销人员离职带走客户的现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一个人的出走对一个企业的打击不会太大,但一个团队的出走就会沉重打击企业的经营和商誉。

困惑之二:销售靠艺术还是科学?

目前,许多营销精英都认为销售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工业品营销中,很多人都认为,销售成功归结吃喝营销,就是关系营销,就是拉拢与腐蚀客户的“采购人员”,进行灰色交易,满足他们的吃、拿、卡、要,甚至销售人员应该主动挖掘,进行投怀送抱,产品技术与品牌不是最重要,最关键就是搞定关键人,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才是最关键的,这已经成为工业品企业营销过程中的“潜规则”。所以,怎样送、怎样建立关系关键就靠自己的悟性了,悟性好,就有发展,能搞定项目。

所以,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把营销当做一种艺术,经验、悟性、灵感和个人的随机应变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些精英人才不无自豪地说:“营销的奥秘是无法培训传授的。”一些企业也期望靠这些优秀的精英人才打出一片天下。所以项目营销部经理们总是千方百计从各种渠道挖掘精英人才。遗憾的是,“营销精英”们的跳槽频率极高(他们总是竞争对手挖墙脚的对象),管理起来难度也最大。他们既能为企业开发市场,也最容易毁掉企业的市场,甚至将客户带往竞争对手。

5年前,我在一家大型工业机械企业做培训时,老总自豪地向我推荐2名“销售状元”:他们年销售额分别是0.4亿元、0.2亿元,公司73%的销售额都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我马上问了两句话:“公司业务近75%掌握在2个销售精英手中,你没有感觉有风险吗?”、“34个销售人员创造的业绩不好,你该怎办呢?”,那个老总,顿时无语。

在营销工作中,销售人员是非常需要艺术性的灵感和创意,同时,营销更需要科学,艺术的灵感加上科学的分析和决策这双翅膀,才能飞得高远。所以,著名营销专家凯文、克兰斯说:“营销越来越多地成为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它不再是依靠直觉、预感、激情和经验,分析技术在提高营销活动的绩效中所起的作用中已经越来越显著”。

困惑之三:销售团队该如何有效分工合作呢?

我在曾经在一家管理软件企业咨询时,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问:“在座的销售团队成员都有2-5年的软件销售经验,且作过软件销售培训,请问贵公司的销售流程是什么?”

对于“销售流程”,竟然没有任何一位员工,包括上至分公司总经理、销售总监,下至售前顾问、业务员、电话销售员,没有人清楚的说明软件企业的销售流程。听到的回答大多是:“从寻找客户、确认商机、接触客户、产品演示、讲解与示范、提供方案,排除异议,达成协议等流程”,部分人将参观案例、提供演示版、试用,与请客吃饭或办展会也列为销售流程一部分。有销售人员反问:“所有这些流程,我们都知道,且天天都在做,只是无法表述出来?”我的回答是:“如果您不晓得软件销售流程,那么相信您也无法引导潜在客户,进行正确的软件选型,从正式立项、需求确认开始,到开始实施、正式上线的流程”!

在工业品体系中,软件行业的销售模式,就是围绕销售流程,制定行动计划,从取得潜在客户名单,初访,推进交流(与项目小组交流,并确认需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演示后,提供方案,促进正式书面报价,以及商务谈判,实现“签约”销售目的。此销售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客户可能有不同的情况,会从不同的阶段开始,但这个流程是普遍适用的流程,基本反映了软件销售时的客观规律。如果这个行业不能按照销售流程来建立体系,那么给行业内的用户又该如何提供明确的标准化的流程与工具呢?

困惑之四:、销售管理与预测是最难的吗?

我们将通过下面的情景假设来了解一下销售经理所面临的管理状况。

清早,某公司销售人员大李兴冲冲地跨入办公室,心里正打算着在晨会时间向销售经理汇报与某客户销售项目的飞跃性进展,却猛然发现静悄悄躺在自己办公桌上的辞退通知。大李浑身冰凉。要知道,为了拿下这张订单,大李花费了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啊。大李想找经理问个明白,却遭到经理“毫无进展”、“不敬业”、“吃干饭”等数落。大李遭到经理的无端谴责,一气之下,不加辩解便离开公司。后来,大李非常成功地应聘成为同行业中另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便将这一张争取了好久的销售订单带给了新东家。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在上面的情景假设中,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销售经理对大李的绩效考核缺乏合理的依据。销售经理因为大李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拿到订单,就依据考核标准对大李的绩效给出差评,可以看出,其绩效考核的标准是拿到的订单数量。而实际上,争取一张销售订单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如果采取上面的考核标准,在争取订单、而又未拿到订单的时间内,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将非常的差。这也就

是为什么大李会在拿下订单的同时却被公司开除的问题所在。

其次,公司的客户关系稳定度相对较低。销售人员大李被辞退了,而公司本已拿下的订单也随着大李到了竞争对手的手中。公司并不是依靠整个销售团队的努力以及整个公司的品牌等各方面的优势来吸引客户、留住客户,而是过多地依赖于某个基层销售人员的个人能力来维持客户关系。公司将对客户关系维护的责任交给了基层销售人员,而公司本身则缺乏对客户关系的掌握。

另外,销售经理对于整个团队的销售业绩的预测也容易出现较大偏差。在外部,公司的销售随着需求动向的改变、经济的变动、同业竞争动向的改变而改变,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同时,在公司内部管理上,由于对销售人员的管理和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上存在问题,导致销售业绩不稳定。这些都给销售业绩的预测带来很大的难题。

以上的四大困惑,是我们企业在销售管理中经常遇到的,而且比较困难;然而,为什么500强的跨国企业这些问题并非如何突出?有什么值得鉴戒的呢?

根据,我们多年对工业品行业的研究发现,下面几个方面非常重要的:

1、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职能部门,建立客户档案与数据库。

组建客户管理部或市场部,其主要职责就是客户的档案管理及日常管理,其隶属关系可划归为营销部下属机构。具体工作是对客户进行日常及分类管理,并熟悉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经营状况,客户目前的进展,潜力的项目,更进一步讲也包括客户的抱负、品行、性格、喜好、特长等等。

2、销售过程细分化,角色分工,团队合作:

根据项目销售过程来进行角色分工,一个项目不是销售人员一个人来完成,需要有几个节点,例如:在技术交流阶段需要售前技术支持人员来配合;在需求调研与方案确认阶段需要技术咨询专家或顾问来确认技术需求的可行性;在项目评估阶段可以申请公司高层资源来参与大项目中;在商务谈判阶段需要商务、财务、法律等相关人员来参与;签约成交阶段需要高层来互动为项目后续提供支持。

同时,从销售流程中的角色分工来看销售团队的管理,也是比较强调过程管理。在团队销售的流程中,我们通常发现并非一个销售人员就可以完成一个项目了,就是有可能的话,也不是普遍现状;所以,在项目前期以销售人员为主,中期以售前技术人员协同,中后期以商务经理、公司高层为主,甚至需要质量人员、技术咨询顾问等参加,因为这是一个团队销售的过程,当然,就需要团队管理。

这样可以淡化销售人员对项目的重要性,而是靠一个项目团队来完成;同时,人员配置并不一定要全部到位,可以挑重要流程来切割。

3、建立项目定期沟通的制度,遵循“1、15、30法则”:

“1、15、30法则”即销售经理可以定期(通常是每周一次)检查每个销售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请销售人员逐个介绍漏斗中每个客户的情况,包括本周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进展,存在哪些问题等,这样销售经理就对每个销售人员的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客户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15天后必须再次跟进同样的客户进展,30天后根据询问进展的情况来判断这个客户的意向性,否则就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了。

4、建立项目型销售过程控制系统

面向工业品的销售周期一般3—12个月,有时,会更长一些,而且客户非常的慎重,考虑时间自然就更长了,她需要以客户为中心,站在客户的角度,·帮助客户定义需求,形成项目采购目标,·并帮助客户启动项目; 所以她 是一个过程的销售,更是一个阶段的销售。在销售执行上,更加强调对销售流程的管理和销售团队的管理 :

在对销售流程管理和控制要求更加细致,她包含八个阶段,分别是:

l 客户规划与电话邀约;

l 客户拜访与初步调研;

l 提交初步方案;

l 方案演示与技术交流;

l 需求分析与正式方案设计;

l 项目评估;

l 商务谈判;

签约成交并移交实施部门。

对应到客户内部的采购流程也是非常明确的,把客户内部采购流程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

1.发现问题,提出需求;

2.研究可行性,确定预算;

3.项目立项,组建采购小组;

4.建立采购标准;

5.招标,初步筛选;

6.确定首选供应商;

7.商务谈判;

8.签约。

所以,整合客户内部采购流程、销售流程及标准里程碑、成交管理系统,形成项目型销售的管理流程—天龙八部。

5、营销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标准化;

项目性销售其实也是一个管理过程,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靠艺术、靠想象、靠脑门等,然而,管理永远就需要科学,科学的管理就是可以模仿、可以复制、复制最关键的就是标准化。长期发来,我们更多地把营销当作一种艺术,经验、悟性、灵感和个人的随机应变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可以称为“精英销售”或“英雄主义的销售”。那些企业拥

有了几个优秀的营销人员,靠这些优秀营销人员个人的杰出能力,就能为企业在市场上打出一片天下。项目营销部经理们总是千方百计从各种渠道挖掘优秀的营销人才。遗憾的是,“营销精英”们的跳槽频率极高(他们总是竞争对手挖墙角的对象),管理起来难度也极大。他们既能为企业开发市场,也最容易毁掉企业的市场,甚至将客户带往竞争对手。“精英销售”体制还给企业带来一个问题:当企业没有找到或没有培养出销售精英时,企业只有通过那些普通的营销人员反复“花钱买教训”和“交学费”来获得提高。这是代价和风险极高的营销体制。

标准化的营销程序与标准化的营销管理,通常在对营销各方面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和优秀营销人员的“经验”与“教训”而制定的,它的最大优点就是避免营销人员反复“交学费”,避免由于营销人员个人经验、能力、悟性等不足而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一个平凡的营销人员,只要按照标准化的营销程序从事营销工作,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失误,并取得超乎个人能力的业绩。

优秀企业都有这样的特点:靠科学、标准化的营销建立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而不是靠一两个能干的营销人员。那些在科学、标准化的营销体制之下业绩出众的普通营销人员,一旦离开该企业,离开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的支撑,业绩立即大滑坡。因此,在标准化的营销管理体系之下,营销人员的离职率相对较低,离职后对企业的损失也相对较小。

粮油营销的发展趋势 篇3

随着移动互联网趋势的普及,wifi在2013年市场发展中备受互联网企业的青睐,基于企业wifi营销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例如:迈外迪,集群智慧wifi等wifi营销类产品的涌现都让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片利好的局面,可不考虑用户隐私和感受,仅仅是为了推送广告为目的的营销方式,是否依旧能被市场所接受?这不得不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那么,在2014年wifi营销市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格局呢?让我们在此做一下大胆预测:

1、基于广告为目的的wifi营销会被市场所淘汰。淘汰理由:市场门槛过

低,模式简单,可复制性强外加运营商流量费的下调和个人隐私问题。

2、基于微信、微博的wifi营销会被市场所淘汰。淘汰理由:关注微信、微博企业号越多,遭受到的推广信息就会越多,久而久之,用户不可

能靠关注公众号微信、微博来获得上网。

3、基于APP的wifi营销将会崛起。崛起理由:国家大力提倡智慧城市、智慧商圈的搭建,无疑通过wifi与APP的结合,势必是最好的落地

方案。

4、基于大数据的wifi营销将会崛起。崛起理由:伴随着2013年各行各

业对于大数据的重视,如果能通过wifi营销获得更加精准的用户行为

上一篇:新型通讯方式下一篇:教材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