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贪污贿赂罪死刑适用问题的探析2016011(精选4篇)
对贪污贿赂罪死刑适用问题的探析2016011 篇1
分享
贪污贿赂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两高《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文中简称为“《解释》”】
一、97《刑法》所设定的标准滞后
【旧标准】
1、起刑法点为5000元 → 已经严重滞后;
2、10万元以上处10年以上 → 十年以下刑罚的数额空间小导致上宽下窄的尴尬。
二、《刑
(九)》对贪污、受贿罪定罪量刑标准的修改 【新标准】采用“数额”或者“数额+情节”: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三、贪污贿赂司法解释的逐条解读 【0】《解释》的俯视图
第1~3条:贪污、受贿定罪量刑的数额及情节标准第4条:贪污、受贿罪的死刑适用原则第5~11条:挪用公款、行贿等其他职务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第12条:明确贿赂犯罪对象 “财物” 的范围第13条:受贿犯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 的认定第14条:行贿罪从宽处罚适用条件的理解第15条:多次受贿的数额计算第16条:贪污、受贿犯罪故意的认定第17条:受贿同时构成渎职犯罪的处理第18、19条:贪污贿赂犯罪的经济处罚第20条:施行时间2016.4.18 【1】贪污、受贿定罪量刑的数额及情节标准(第1~3条)——数额标准——
【数额较大】或【较重情节】 【3万-20万】或【1万以上不满3万 情节】→ 三年以下 【数额巨大】或【严重情节】【20万-300万】或【10万以上不满20万 情节】→ 三到十年 【特别巨大】或【特别严重情节】【300万以上】或【150万以上不满300万 情节】→ 十年以上或无期或死刑 ——情节标准—— 贪污罪的定罪量刑情节 第一项
特定款物包括两类:①本项所列明的九种,②“等”; 关于“等特定款物”的认定,法院将从严把关:其一,与前面列举的九种款物具有同等社会价值,其二,需征求上一级的意见。具体从事项重要性、用途特定性以及时间紧迫性等方面进行判断。第二项 所受党纪、行政处分事由有所限定,明确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三种具体职务违纪违法行为。以确保相对一致性。第三项
“故意犯罪”侧重于主观恶性。“刑事追究”包括受到刑事处罚的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的,没有收到刑事处罚的包括较轻的刑事犯罪有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等处理措施。例:实践中受过刑事追究的仍有担任公职特别是在国家出资企业任职的情况,且由于工作衔接等原因受过刑事追究的未必都进行过党纪、行政处分。第四项
不要求赃款赃物全部或者大部分用于非法活动,但用于非法活动的赃款赃物数额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第五项
综合行为人认罪悔罪态度和损害后果。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情节 第一项
“多次”一般是三次以上。包括对同一请托人索贿三次以上,也包括对不同请托人累计三次以上。没有时间限定。凡是基于具体职务行为索要贿赂的,均应一并纳入犯罪处理。法院会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目的、索贿事由、对象等进行具体认定。例如:基于一笔款项10万元的索贿目的经多次索要才陆续得逞的,不宜认定为多次索贿。第二项
从损害结果的角度,受贿罪存在三种情形,分别是:·收受财物后未实施相关职务行为;·收受财物后正常履职;·收受财物后违法行使职权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第三种情形正是本项)
能否与本《解释》第十七条所明确的与渎职罪“数罪并罚”进行重复评价?仍存在争议,下面会聊到。第三项
即买官卖官;不要求实际谋取,承诺、实施、实现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的行为均应认定为本项规定的情形;职务“调整”包括职务的平级调整,但离职、退休等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公职身份的调整一般不宜认定为这里的职务调整。另外
前款第二项至第六项也属于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情节。——关于前三款的两个问题——“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等类似表述,主要解决的是入罪和升档量刑的门槛问题。对于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五十万元、具有从重情形的,同样适用该档法定刑规定,实践中要注意避免此种情形下数额接近二十万元的就应当在该档法定刑的上限量刑的简单化理解。
图一:由法条字面意思得出↓↓ 图二:由法条实质含义得出【情形1】加重量刑情节与定罪事实能否同时评价?
加重量刑情节: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解释》第一条第三款第三项)定罪事实:同时构成受贿罪和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三节、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罪犯罪的,出刑法另有规定外,以受贿罪和渎职犯罪数罪并罚。(《解释》第十七条)最高院:源于“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构成体系中的定位的分歧,同时评价和择一重处均有一定,实践中根据个案具体掌握。【情形2】加重量刑情节与一般量刑情节能否重复评价?
加重量刑情节: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第一条第二款第三项)一般量刑情节:累犯从重(刑法总则第65条)最高院:可以重复评价。【情形3】入罪情节与不得适用缓刑情节能否重复评价?
入罪情节:《解释》第一条第二款及第三款不得适用缓刑情节:
(一)不如实供述罪行的;
(二)不予退缴赃款赃物或者将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三)属于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的;
(四)犯有数个职务犯罪依法实行并罚或者以一罪处理的;
(五)曾因职务违纪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分的;
(六)犯罪涉及的财物属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等特定款物的;
(七)受贿犯罪中具有索贿情节的;
(八)渎职犯罪中徇私舞弊情节或者滥用职权情节恶劣的;
(九)其他不应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2012年两高《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严格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院:可以重复评价。【2】贪污、受贿罪的死刑适用原则(第4条)
四个“特别”→死刑不是必须死→死缓两年死缓期内表现好→终身监禁 终身监禁与无期的区别:无期徒刑是假无期,终身监禁是真无期。【3】挪用公款、行贿等其他职务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第5~11条)行贿罪的定罪量刑情节 第四项
实际实施非法活动的:作客观理解,实际实施了。第五项
影响司法公正的:作客观理解,确实造成影响了。第六项
经济损失:指已经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为挽回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其他【4】关于受贿罪中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感情投资”的解释 “财物”(第12条)
明确扩大至财产性利益,凡可数字化计算的财产性利益均可纳入“财物”的范畴。思考:权权交易呢?权色交易呢? 延伸:外国的法律是这样规定:“收受他人的不正当好处”。“为他人谋利”(第13条)受贿罪的本质是“权钱交易”,侵害法益是职务行为不可收买性。“为他人谋利”是收受型受贿的客观要件,但在实践中逐渐趋于主观化,已经不要求是否实际着手(《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明确“为他人谋利”包括了“承诺、实施、实现三个阶段”)。第一项实际或承诺。第二项明知(心照不宣)。
第三项事前无通谋,秉公办事,但事后收下行贿人的“答谢”,依然是逾越了权钱不得交易的红线,后面的“收受”使得收受行为与前面依职权履行职责的行为构成因果联系,侵犯了国家公职人员职务工作的廉洁性。以上三项都要求有具体请托事项。“感情投资”(第13条第2款)具有上下级关系或行政管理关系。
三万元以上(量化标准):一人三万,不是多人累计三万。超越正常人情往来。可能影响职权行使的。
满足以上条件,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利。
【5】行贿罪从宽处罚适用条件的理解(第14条)《刑法修正案
(九)》第三百九十条 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加大对行贿罪(作为受贿罪的对象犯)的打击力度的情况下,将“主动交代”上拨到“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可对比97刑法的规定),但同时也开了个口子,规定了“可以免除处罚”的条件。《解释》对该条件进行进一步地明确。第一款明确了“犯罪较轻”:可能判处三年以下。第二款明确了“重大案件”: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或具有省级影响力。
第三款的“关键作用”从三个方面把握:线索类、证据类、追赃类。
【6】多次受贿的数额计算(第15条)
注意是“未经处理的”:包括刑事处罚和党纪、行政处分。一万元以上:超出正常人情往来。(是否限于单笔收受的一万元以上将会进一步明确)
【7】贪污、受贿犯罪故意的认定(第16条)第一款 犯罪故意已完成在先(已被锁定),之后的处分行为并不对影响定罪。第二款
对于“身边人”收受财物的情况虽然事后知道,但未退回未上交的,认定为具有受贿故意。如***案。
区分特定关系人和关系密切人:特定关系人:来自司法解释,用于解决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犯罪的问题。两高《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7〕22号)
七、关于由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授意请托人以本意见所列形式,将有关财物给予特定关系人的,以受贿论处。
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实施前款行为的,对特定关系人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特定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
十一、关于“特定关系人”的范围
本意见所称“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
关系密切人:来自《刑法》,用于解决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共犯的故意的情况下,利用国家工作人员影响力实施犯罪可单独定罪。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 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8】受贿同时构成渎职犯罪的处理
数罪并罚。(受贿罪与渎职罪数罪并罚的例外是:《刑法》第399条第4款)
【9】贪污贿赂犯罪的经济处罚要注意的是:《解释》只对贪污受贿罪的罚金进行规定。【10】施行时间2016.4.18 新旧法交替时:从旧兼从轻。部分罪名未作解释的以旧解释为准(难免有不平衡)上诉案件:1.只用一法(或新法或旧法)且只能选择一次;2.有利被告的原则;3.关于刑轻刑重的判断:主刑、附加刑需结合考虑,相较于旧法,《解释》中附加刑(贪污受贿罪的罚金刑)虽然更重,但主刑是更轻的。本文对《解释》中条文的理解主要结合并包括:
1)本人参加7月15日(厦门)职务犯罪刑事辩护实战技能专题培训中所做的笔记整理(由最高院刑二庭庭长裴显鼎对《贪污贿赂司法解释》进行的解析);2)最高法对《解释》理解与适用所作的说明;3)指导老师陈利群律师的讲解。私人律政·欢迎交流·
对贪污贿赂罪死刑适用问题的探析2016011 篇2
1、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
两者的手段、目的都不相同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为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没有归还的行为。虽然两者都是特殊的主体,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但贪污是永久地占有,挪用公款却是暂时性地占有;贪污实现了财物权的转移,而挪用并没有转移财物手所有权,只是暂时占有公款,以达到使用和收益的目的;贪污是通过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达到目的的,而挪用公款一般都为擅自私用公款,没有、也不必要采用贪污所实施的手段。虽然两罪同属“贪污受贿罪”这类大罪里,但由于这两个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不一样,所以贪污罪的最高刑可判死刑,而挪用公款罪的最高刑是无期徒刑。
2、贪污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区别
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将国有资产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资产的人员;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属于单位犯罪。
(2)、客观表现不同,贪污罪的行为人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个人非法将公共财物占为己有。而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以各种名义,为了单位集体的利益,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单位所有成员(或绝大多数成员)。须特别注意的是有的贪污案件中,虽是经单位一些领导研究决定,但非法将公共财物私分给单位的少数人的,由于非法将公共财物占有的只是少数人,所以这类案件就是相对于单位的少数自然人集体贪污的共同犯罪。
(3)、犯罪目的不同,贪污罪的行为人的目的是自己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不是为了单位全体成员的利益,而是为了个人中饱私囊。私分国有资产罪中,行为人虽然也非法占有了财物,但他的目的是私分给大家,自己得到的只是一部分。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就是为单位的利益实施犯罪。
3、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别
单位受贿罪的客观表现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相同的,表现为索取他人财物和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单位受贿罪区别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标准有两个方面:
(1),犯罪的主体不同。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单位,即受贿行为是以单位的名义作出的。这里的单位仅限于国有单位,非国有单位不能构成单位受贿罪的主体。
(2),单位受贿罪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能构成犯罪。单位一般的受贿行为尚未达到严重程度的不认为是犯罪,可按行政责任进行处理。“情节严重”应理解为索取,收受他人大量财物,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使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4、共同受贿犯罪与介绍贿赂罪的区别
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
从犯罪构成上分析,构成介绍贿赂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贿赂人具有行贿意图或者明知国家工作人员有受贿意图,而故意充当“掮客”,从中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也就是说,介绍贿赂的行为人是在他人有了行贿或受贿的故意的情况下,才从中沟通、撮合的。这就犹如市场经纪人的作用一样,有买方和卖方的情况下,才从中说合成交生意的。在客观上,表现为在行贿、受贿双方之间进行引荐、沟通、撮合,促使行贿与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沟通、撮合行为本身既非受贿行为,也非行贿行为,而是独立的介绍贿赂行为。
而受贿罪中的共同犯罪,应理解为各共同犯罪人之间有共同的收受或索取贿赂的故意,并实施了共同的收受或索取贿赂的行为,即受贿罪被告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其同事、家属或亲友伙同其共同参与收受财物的共同犯罪案件。
5、以上犯罪一般适用于国家机构、各级人大、党的各级机关、各级政协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如果是私有企业单位工作人员,虽情节相似,但是罪名不同。
对应关系大致如下:贪污罪——职务侵占罪;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行贿罪——对非国家人员行贿罪;
二、商业贿赂
1、商业贿赂行为特征:
(1)主体是经营者,赌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作为商业贿赂主体的 经营者不限于法人,除法人外,还包括其他组织和个人。法人也不限于企业法人,还包括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2)目的是为销售商品或 者购买商品,即为达到商业目的,通过贿赂手段,获取优于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地位。
(3)手段有两类,即财物手段和其他手段。当然,商业贿赂与其他贿赂都属于贿赂的范畴,触犯刑律的都要给予刑事制裁,但在行政责任上是不同的,商业贿赂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给予行政处罚,其他贿赂要受党纪政纪处分。
2、商业贿赂犯罪
商业贿赂是一个统称,不是《刑法》确定的独立罪名,而是根据行为主体、行为性质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的罪名。商业贿赂犯罪涉及刑法规定的以下八种罪名:(1)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2)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3)受贿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4)单位受贿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七条);(5)行贿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6)对单位行贿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一条);(7)介绍贿赂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
(8)单位行贿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
3、商业贿赂与一般馈赠的区别
主要应当结合以下因素全面分析、综合判断:(1)发生财物往来的背景,如双方是否存在亲友关系及历史上交往的情形和程度;(2)往来财物的价值;(3)财物往来的缘由、时机和方式,提供财物方对于接受方有无职务上的请托;(4)接受方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提供方谋取利益。
4、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收受他人财物,构成共同犯罪的,根据双方利用职务便利的具体情形分别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1)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2)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3)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追究刑事责任,不能分清主从犯的,可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三、会计犯罪
现行《刑法》关于会计方面的犯罪主要是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罪:
第一百六十二条: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贪污贿赂罪死刑适用问题的探析2016011 篇3
涉农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浅析
作者:王砚岗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3期
【摘要】为有效防止涉农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使国家涉农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到三农.笔者结合近几年来查办和预防涉农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工作实际,总结了涉农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和发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较有力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涉农贪污贿赂;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对策
近年来,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农村综合改革等领域中,大量资金流入农村、大批项目在农村落户、大批工程在农村展开的同时,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进行贪污、受贿等犯罪活动的现象也多了起来。涉农贪污贿赂犯罪,严重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秩序,对中央政策的部署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加强对涉农领域贪污贿赂犯罪问题的研究,对于化解农村矛盾,构建农村惩防腐败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涉农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主体职务级别较低且犯罪类型较为单一但犯罪主体多为实权掌握者
涉农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涉及领域广,主要发生在农村水利工程、整村推进、国家扶贫开发等项目。犯罪主体虽涉及不同的多个部门,但职务级别较低,多为副科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和村集体人员。此类犯罪的罪名主要集中于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犯罪主体多为有决策权的单位负责人或项目直接负责人,也有掌握资金的财务人员,这些人拥有项目的决策权和财物的管理权、支配权。
(二)犯罪过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三农”投入的增大和农村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以及“村务公开”、“村账乡管”等措施的出台,涉农贪污贿赂犯罪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即作案形式由过去的单独犯罪为主转向共同犯罪,这类共同犯罪参与者为利益共同体,在作案过程中心照不宣,配合默契,犯罪目的容易得逞,难以被发现和举报。同时,案件基本不涉及农民群众的个人直接利益,农民群众直接知情的少,即使知情也认为和自己关系不大,主动举报犯罪的积极性不高,增加了此类犯罪的隐蔽性。
(三)犯罪手段相对简单,多为虚列开支、虚报冒领、直接侵吞
一是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采取虚列造表、伪造签字、使用虚开的发票报销等手段,套取国家涉农资金。二是私自截留,集体私分。
(四)危害后果严重
在涉农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犯罪主体虽然职务级别低,然而一旦腐化堕落,它直接地侵害的是最基层广大农民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容易引发集体上访等群体事件,不利于基层和谐发展和稳定。
二、涉农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原因
(一)从行为人主观上分析,主要是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价值观、人生观取向上出现了偏差
他们当中,除了极少数原来思想素质较差之外,大多数是好的,曾做出过贡献,但由于平时只注重业务工作,长期不参加思想政治学习,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侵蚀了他们的灵魂,他们将理想、道德看得一文不值,于是逐步蜕化,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在客观上发生涉农贪污贿赂犯罪的主要原因有
1.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与新农村建设资金入不断增大的现实相比,支农、惠农资金使用,资金用途监管的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存在制度滞后于现实需要的现状。二是管理制度得不到严格落实。如“村务公开”、“村账乡管”等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权力运行缺乏监督。一是相互监督缺乏。领导干部相互之间往往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二是上级部门监督不力,制约机制缺失。三是缺乏群众监督。权力缺少必要的监督,造成涉农资金走向最末端的农村基层组织,基本不存在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混乱。存在包包账、断头账、小金库等现象,“专用专款”的现象还常有发生。财务管理混乱,给此类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3.打击不力。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惩防体系不够健全,使执法时遇困局,不能到位。此外,对涉农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还存在实刑轻刑化、缓刑适用比例过高等现象,对涉农贪污贿赂犯罪起不到有力的警示作用。
三、涉农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切实加强基层干部思想教育和廉政教育
强化涉农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工作人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抵御多种腐朽思想的能力。首先应学习法律和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其次,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样才能抵制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
(二)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健全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执行;继续深入推行“村账乡管”,完善财务收支监督机制;实行审计监督,对乡村两级干部和涉农部门进行定期审计和离任审查;建立农民评议干部制度,由农民群众定期对干部进行评议,实行群众监督;加强政务和村务公开,构筑起预防涉农贪污贿赂犯罪的制度防线。真正把涉农贪污贿赂犯罪消灭在萌芽阶段。
(三)加大预防和打击力度
首先,整合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涉农贪污贿赂犯罪活动。其次,加大打击力度。克服“作案的多,查处的少”的不利局面,使犯罪行为人减少侥幸心理,不敢作案。涉农贪污贿赂犯罪,危害了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的安全,又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对其中的贪污贿赂犯罪问题,要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起到以点带面的打击和震慑效果。同时,要注重研究涉农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办案方法,逐步完善办案手段,为农村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对贪污贿赂罪死刑适用问题的探析2016011 篇4
处分暂行规定
第六条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的,应当根据其数额及其他情节,给予行政处分。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第十条 根据《暂行规定》第六条,对挪用公款尚未构成犯罪的,依照下列数额及本《细则》第六条规定的“其他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1、数额在五千元以上,超过三个月,但在被发现前已全部归还本息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
2、数额在三千元以上,不满五千元,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给予记大过至撤职处分;
3、数额不满三千元,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给予记过至降级处分;
4、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未超过三个月的,给予记大过以下处分;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给予记大过至撤职处分。挪用公物归个人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被发现后不退还的,依照《暂行规定》第四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对贪污贿赂罪死刑适用问题的探析2016011】推荐阅读:
贪污贿赂罪09-27
涉农贪污贿赂09-10
贪污贿赂犯罪09-24
我国政府严厉打击贪污腐败问题06-03
思维能力练习:贪污的会计05-26
贪污腐败现象的社会学解读09-21
贪污受贿犯罪09-23
贪污腐败剖析材料07-03
贿赂公行-贿赂公行的故事-贿赂公行的寓意-贿赂公行的意思11-11
恒大贪污心得体会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