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历程(通用8篇)
新医改历程 篇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情况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但是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解决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进行了多次医改。1979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大胆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不久,卫生部等三部委便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1985年是中国医疗改革“元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这一时期医改的基本思路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基本做法则是“只给政策不给钱”。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前行。1992年是向“医疗市场化”进军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根据这个文件,卫生部按“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要求医院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2000年是公立医院产权“变卖”年,这年2月,国务院《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其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内容,被解读为完全“市场化”的医改开了绿灯。2004年是各路投资商跃跃欲试年,这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科教文卫法制司副司长宋瑞霖公开披露:《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正在制定,有望在几个月内出台,这个意见的中心思想,是医院改革要走产权改革的道路,国资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2005年是医改“风云变幻”年。卫生部副部长马晓华发表讲话,严厉批评了当前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并且着重强调:“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我们决不主张民进国退。”同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主持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报告得出“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结论,报告指出当前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因此得出结论,即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2006年,中央高层为医改定调,强调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统一了争论多时的医改方向之争。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负责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拟订相关文件。2008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全文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社会意见。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医改方案,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起航。
新医改历程 篇2
那么, 我区新医改究竟要改什么?方案有哪些新意和亮点?百姓从中又能得到哪些实惠?让我们点击自治区医改文件中几个关键词, 一起走近这五项重点改革, 在领略其魅力, 读懂其不易后, 共同寻求破解之道。
关键词:全民覆盖
———将全体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声音:呼和浩特的张先生:我今年4月通过腹腔镜做了胆结石手术, 在5516.18元的总费用里, 个人只支付1985.51元, 其余3530.67元则被医保统筹支付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 这虽不是解了燃眉之急, 也减轻了许多个人负担。但对于还没有加入医保, 生活又困难的人来说, 只能是小病不治, 大病家养, 慢性病拿命扛了。
政策:为了减少老百姓的担忧, 让老百姓病有所医, 我区新医改方案提出, 三年内, 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实现城乡居民的全覆盖。
进程:截止2009年底, 全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5.27万 (其中:居民医保人数为394.91万人) , 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 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倍左右, 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全区参加新农合人数达到1201.8万人, 参合率达到96.39%, 筹集资金11.4亿元, 支出基金6亿元, 占筹集资金总额的53%, 农牧民实际住院报销补偿比例达43.24%。
解读: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建设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的内容, 在自治区医改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的108项任务中, 第一项就涉及到被称为群众健康“安全网”和“保护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保率逐年提高是一个量变的推进, 其中突破性地提出, 到2011年医保全面覆盖城乡, 这无疑给许多未被纳入医保的城乡居民吃了个定心丸。
建议: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副所长哈达:在农村牧区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后, 有效的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但是, 我区农村牧区仍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员。建议在农村牧区贫困人员中建立类似城镇职工大病统筹的补充保险制度, 减轻贫困人员的医疗负担。资金筹集可多种形式, 如政府财政拨一部分资金、社会和个人捐款、福利慈善团体捐款、患者个人筹集等办法。
关键词:倾向基层
——方便城乡居民求诊就医
声音:呼和浩特市玉泉区60多岁的陈大妈:前几天回了趟乌兰察布农村, 碰巧身体难受, 想量血压也很不便, 碰大夫在家还行, 大夫要出门了就量不成。
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更加注重牧区、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加强农村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 重点办好旗县级医院, 并在每个苏木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 加强嘎查村卫生室建设, 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卫生室”, “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每个社区建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逐步实现社区首诊, 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进程: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目前, 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43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6个, 社区卫生服务站798个) , 覆盖城镇人口达905.5万人, 占应覆盖人口的88%,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 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细化为12类57项, 并纳入考核范围, 根据考核结果核定补助经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2009年开工建设5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设规模101307平方米, 已有4个项目竣工。
在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根据我区医改方案, 2009-2011年, 将完成91个旗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189所中心苏木乡镇卫生院强化建设、9548个嘎查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完成101个旗县级卫生监督所、97个旗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所、29个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33个旗县级蒙中医医院基本建设任务, 完成91个旗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任务。2009年, 卫生体系建设项目共投入180262万元, 其中, 中央投资80700万元, 地方配套99562万元。42个旗县医院 (含蒙中医医院) , 建设规模606988平方米, 已开工40个项目;110个中心苏木乡镇卫生院, 建设规模75206平方米, 全部开工, 已有5个项目竣工。
解读:通过以上努力, 着力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 农村牧区居民小病不出苏木乡镇, 城市居民在社区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费用负担减轻, 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量明显增加。
建议: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吴丽娜:建设卫生院并不代表就能解决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 人才培养才是一个长期的重要问题, 包括机制的问题, 目前医学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 怎样能让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走下去, 政府应建立长效机制。首先可以从目前工作在农村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着手, 制定他们免费到三级医院学习进修的计划, 并从资金上给予支持, 提高工资待遇, 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其木格: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 让群众看病不再是件难事。同时, 整合公共医疗卫生资源, 建立大中型医院对口联系和扶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机制, 并推行检查结果共享, 达到小病不出社区,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的双向转诊工作, 尽快实行大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区巡回坐诊制度, 达到方便群众的目的。
关键词:均等化
———降低城乡居民患病风险
声音:乌兰察布市政协副主席郜丰平: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布病, 在我区六、七十年代广泛流行, 严重地侵害了农牧民的身心健康, 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 但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政府的努力, 得到了控制。可是近年来, 尤其是2009年以来流行很快, 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政策:到2011年,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我区得到普及, 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使城乡之间、地区和不同人群间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明显缩小。按照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进程:目前, 全区以做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不低于15元工作为抓手, 全面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 制定实施盟市、旗县区疾病预防控制考核方案和评定标准, 规范疾控机构的绩效考核。从2009年开始,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 全力推进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二是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国家今年启动的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将人畜安全饮水问题、鼠疫和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从今年起, 自治区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共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 对全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 由中央财政和自治区各级财政共同承担。
解读:这就是由政府为百姓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按照自治区的计划, 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 2010年适度增加, 2011年不低于20元。这里所说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指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这些服务经费主要用于9类3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如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免疫、妇幼卫生保健、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老年人保健、健康相关技术指导和咨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等。
建议: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霍洪军:解决均等化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 项目建好了, 谁去做这一工作, 农村牧区专业医疗技术人员是自治区一大缺口。目前我区存在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宁可白读五年去转行也不愿去农村牧区工作的现象。建议在重投入的同时, 要有让医疗技术人员在这些地方留住的体制机制;要有培养人才的机构, 培训后的人员要让其有事业、有收入、有荣誉, 才能留得住稳得住。
关键词:吃药
——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用药需求
声音:包头市一教师:孩子咳嗽、发烧, 貌似感冒也不敢轻视, 去大医院诊断治疗, 输三天液就得5、6百块钱, 那点药成本也没多少, 进了医院再出来就身价倍增了。
进程:2009年, 自治区政府已选定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的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率先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零差率销售, 今年年初全部到位。6个盟市共有农村牧区卫生院491个, 规划建设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个, 分别占全区农村牧区卫生院 (1324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规划建设数220个) 的37%和46%。2010年将进一步扩大范围, 2011年在全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解读:目前, 在自治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 实行的是按药品加成销售药品, 按规定可以有15%的加成率。是造成药品价格高、大处方、滥用药等主要原因之一。按医改方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基本药物将实行零差率销售, 也就是说, 药价还能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至于公立医院出售的药品, 也要首选基本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 销售价格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物价部门规定的药品加成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建议: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霍洪军: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医院药物收入的15%没有了, 而且拿药、摆药、分药等这些医务工作者的工资从哪来?政府要给与一个基本平衡的投入。
关键词:治病
———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声音:土左旗蔡女士:今年夏天腿疼难行, 想着来呼市的大医院好好看看, 可大夫没问几句就给我开了核磁共振检查, 这个核磁共振等到第三天才做上, 等结果出来再排队挂号再找大夫, 整整折腾了五天, 看个病可真难啊。
政策:以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 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
进程:根据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精神, 自治区将确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选择2-3所具有代表性的公立医院开展试点, 2011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后逐步在全区推开。目前, 自治区已将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做为国家级试点备选地区推荐并上报国务院医改办。
解读:做好公立医院的改革, 自治区将探索建立高效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地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建立健全以聘用和岗位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合同用人机制;完善医护人员以专业技术能力、医疗服务质量、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为主要标准的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优化服务流程, 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 实行统计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建议: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霍洪军: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 必须要给医院解压, 政府应该适当投入, 完善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相应的大型医疗设备, 保证职工的基本工资。如医院、医生不再盈利为目的, 就会把精力投入到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上, 辅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和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还是能调动的。
新医改药店的新变招 篇3
【关键词】 新医改;自身求变
应对社区 新医改方案带来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推动“全民覆盖”,这意味着一个全面的医疗保险覆盖面增加,给药店带来的发展机遇。新医改医疗保险两部分的药品和基本药物清除保留在药店,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药店的生存。但是,国家对食品质量控制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多药店便宜的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传统业务,药店经营正面临着一次重大调整。在新的卫生医疗改革的医药市场结构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实施新的医疗保健改革后,药店做大做强,从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价格
零同一品种的不同和社区卫生保健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价格同步, 其他高利润的销售品种来平衡利润,医疗机构形成差异化竞争。调整发展方向 加强政府的公共关系,“医疗保险药店”的地位,和社区卫生机构,接管了该机构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实行“药房照顾。”人群聚集在商场或超市,违背OTC和化妆品专柜,农民工,流动人口密度的居住地或学校附近的商店。新医改带来新商机,同时也带来新挑战。零售药店必须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下抓住机遇,在规范、专业、多元的角度下平稳扩张,同时调整经营理念、调整品种结构、调整价格、调整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激流涌进。
2 增加业务类别
如果还是抱着只建立基本药物目录的想法,那么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肯定会下降。药店应扩大产品总类,因此,非药品(保健品)的销售增加,开展多样化的概念已被接受大多数药店。同时,不管如何支持卫生改革,药店资源重组的最终方案是不可避免的。对于零售药店的经营,应该是保持特色和多元化的政策,这将是竞争和药店未来发展的中药因素。
3 特色服务色
医药零售市场在经过多年的竞争和发展,价格竞争已经不是关键的因素,营销的各种手段也不在效果明显。药店在新的医疗改革中想立稳脚跟,必须依靠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改革经营策略。其中最关键的是服务体系和对客户认真负责的态度。很多药品零售的企业只关心眼前利益,不顾自己的品牌建设,从而使经营之路越走越窄。意识到品牌形象关乎企业的命运,其实改善的服务质量,为每一位客户通过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免费建立健康记录和一系列周到的服务,换来广大客户的信任的重要性,使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 关注网上药店
鉴于广大的互联网空间,使得网上药店已经成为零售药店创造品牌影响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2007年,美国的网上药店销售额已占到药品零售销售额的30%。在中国,网上药店的销售也非常小,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把重点放在网上,药店的运作以“快,低成本,方便“的服务,实现”网上消费者,药店和分销“的经营模式,开设了自己的一片广阔的天地。相比,平均近30万物理药剂/店开店成本网上药店无店铺租金,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所以,药店药品销售价格可低于实体。随着经营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和更丰富的来源,网上连锁药店将更加青睐。
5 强化专业培训
药店的服务理念应该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培训员工是服务进步和优化的基础。虽然员工培训并不能马上为药店增加销售利润,但真正与药店的品牌形象,建立客戶忠诚度满意度和长期的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目前,零售药店的药师是高等教育缺乏通过正常渠道零售药店,以充分满足执业药师的需求是不太现实的。
因此,专业的药学服务,开展员工培训是为了能为了让顾客服务对服务满意的根本,做到更专业的药店服务。药房盲目推荐高毛利药品的现象与药店的消费者的数量多少有着很大的关系。药店操作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以顾客满意为目的。因此,不光是医药保健培训,还需要员工福利、药店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相结合,要做到及时跟进,有效把握原则的有效性,以达到品牌塑造的积极作用。
知识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面对竞争,药店的成功或失败,要取决于更高的知识基础,实力已不再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物质和资金,主要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取决于对知识的管理和发展,关键是依赖于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员工知识掌握能力。
6 高端市场培养
在新医改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点主要是一些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一般都是低端市场的药品类别。因此,零售药店的经营策略,改变类别,高端市场为重点,抓住药品销售,努力提高其销售占比。许多以往的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者只关心高毛利类,不专注于医药保健,很少可以用自己的行动,为患者解决问题。随着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的社区设施的逐步完善引进政策,的硬件和软件,医药零售企业再这样下去,那么肯定不会。
新医改 篇4
很多百姓并不是自己不需要消费品,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敢拿出来?就是因为我们的医保制度太薄弱,现在有这样一个计划,哪怕是我们这个计划还需要两到五年实施,我们老百姓都是根据预期来决定目前的消费结构。如果当他的预期里面觉得可以解决一部分后顾之忧,他就可以把现在不敢用的钱拿出来用。我相信这个效应会很大的。它能够直接促进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能够部分地帮助我们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如果有了更好的经济增长,中国将更快速的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从某种意义上讲,保稳定的前提是有没有增长、有没有民生。有了前面两者,保稳定就应该是自然的事情。这次金融危机巧合地给我们这次医改赋予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氛围,也是无巧不成书。
中国的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提供主体的主力军,如果公立医院在未来三到五年中有所起色,我个人认为才能根本上解决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基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医疗服务提供能力的增加,很难想象我们的整体目标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你有了购买的能力,货架上的东西如果不够,解决了看病贵,你也没有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如果看病难的问题不能解决,反过来,看病贵的问题还会出现。因为东西少、人多,物价还会上来。所以公立医院改革虽然放在了第五项改革重点,就是因为它难度最大,挑战性最高,也最为关键。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公立医院改革是重头戏,不宜在全国层面上一刀切,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制度的成本。所以,给我们一点时间,鼓励各个地方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子。然后在成功的模式中寻找很好的模式进行推广。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虽然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第五点,虽然没有给出一个全国性的具体政策,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更成熟的表现,给我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我们的公立医院如何能够动员国有的公共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内的所有的资源,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的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非常实在的。如果不能够调动医疗的积极性,不能提高医疗服务的生产力,不能解放医疗的生产力,我认为很多目标都有可能变成一个空中楼阁。
我们拭目以待等待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各地探索来获得更好的经验,我们再从那个地方推广。现在步子慢一点可能更好一些,我们减少改革失误的代价。
这次新医改方案的第一个亮点是:认认真真讲公平,实实在在搞预防。一个是需方的保障确实注重到了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工以及他们在农村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的保障,破产职工的保障、退休职工的保障、异地就医的问题等等。应该说是这次医改方案中最受鼓舞的一群人。新医改方案中诸如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计划都有非常的详细的描述,再如除了乡村、县的建设,还包括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职业医师的计划等,这些确实体现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去。公平性在这次的实施里面得到了非常认真的体现。
第二,预防方面,如改水、改厕都提到了。表明了我们的医改方案已经指明了一个蓝图,未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已经从一个全民医保迈向全民健康,这是一个最大的亮点。我的担心主要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可能要关注的第一个就是全民保障制度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第二,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能不能上水平、出效率。保障制度的广度我认为问题不大,全民覆盖,各种不同的人群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保障。保障的深度要打问号,在多大程度上能缓解因病致贫。这个人数是不是随着医保的扩大而减少了?这就反映了医保的深度,而不仅仅是多少人已经有了保障。
保障制度的建立不仅要解决病有所医的问题,还要解决物有所值的问题。我们筹了这么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把新农合的关于减少保障基金的节余,这很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通过支付制度的改革,让我们得到的医疗服务,我们购买的服务物有所值,而不是更多的钱转换成了大处方。没有任何一个支付制度是完美的,按项目付费可能会促进我们供方诱导需求、开大处方。但是按病种付费又有可能导致我们服务量的减少和服务质量的忽视。支付制度的改革怎么样能够把各种支付制度的优点发挥出来,避免各种缺点。使得我们保障的力度加强,使因病致贫减少,同时能够改进供方服务的效益,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关注的问题,也是下一步试点中要着力解决的。
医疗服务要上水平、提效益,国家会增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也包括公立医院也要发展、也要上水平,多元投资共同提高医疗服务。现在还要关注的问题是医疗服务的效率提高。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加强,2002年我们是5亿人有保障,2008年是8亿人,对我们医疗服务的提供方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一下子释放了3亿人医疗服务的需求。供方能不能上水平、能不能出效率,这非常关键。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一些手段和技术问题的讨论,比如说管办一定要分开,我以为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只是手段。我认为下一个阶段的试点中,不必过多的拘泥于手段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强调结果。要重实践、讲科学,试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试点。我们明确目标、明确考核指标,各地都可以试高招,采取科学的评价、客观的评价来看我们改革的目标有没有达到。用哪种手段,通过补偿机制的改革、管理机制的改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哪种类型和地区比较能够有效率的解决我们改革的目标问题,也就是让老百姓得实惠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人质疑新医改没有什么东西,但我看来新医改还是有三条新的方向:
第一,所谓走向全民医保。我们争取在未来三五年内,每一个中国人都参加一个医疗保险:看病治病的时候,他付小头,医保机构付医疗费用的大头。现在提出的一些医改具体实施意见,在医疗体系这部分比较仔细,也比较有操作性。这些部分争议性也不是很大。比如说政府提高补助水平,老百姓也适当提高缴费水平,我们进一步拓展城镇职工医保,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体系等。
我们医改每年筹来的钱是挺多的,大约有五千多亿元,既然医保能筹来这么多钱,说明医保照着新医改方向做下去,可以实现我刚才说的老百姓付小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推进医保机构理念的转变。
现在医保基金节余率较高。所以我们三年的实施方案里面明确的提出:第一,要把钱筹起来。第二,要把钱花下去。一是保障参保者的利益,其次,也保障医院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医保机构要花钱。要合理控制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节余和累计节余,节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节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刚才这句话讲的是城里,农村讲得更重要,是要当年节余控制在15%以内。累计节余不能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0%。城镇职工医保节余非常多,全国节余2400多亿。所以说节余水平现在较高,各地要想办法进一步的降低。
我说的这个第一条,我认为是我们新医改方案,包括实施方案中最大的亮点。医保机构是我们的经纪人,代表我们团购医疗服务,这一条非常重要。
第二条,多元投入机制的确立。这个细节就不多讲了。总而言之,是政府投入要多一些,我们老百姓参保缴费多一点儿,社会、企业也要出钱帮助职工加入职工医保。这是参加医保的多元。我们医疗机构的投入也要多元,政府要增加一部分的投入,也可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让医疗机构首先变得更多一些,能力更强一些,这样我们大家看病难的问题就多少缓解一些。这是第二个亮点,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
第三条,医疗机构要走向管办分开,我们医疗机构要走向法人化。说白了我们公立医院现在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下属、直属单位,有的直属于部里,有的直属于厅,他是人家下属,不
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很多决策他做不出来,这一些弊病。我们政府是人家的上级,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麻烦,因为有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很好的监管他的下级。你要当监管者你必须中立,你手下有一大堆下级,你怎么监管得过来。你是裁判员,裁判员要中立。管办分开能够促进两方面的改革。一个是公立医院改革,另外一个是促进政府的卫生监管机制改革。
管办分开,促使医疗机构走向法人化,民营的医院本来就是法人,他要独立的为他的决策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我们以后公立医院也走向这个道路,这样的话,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就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起来。政府对他们的监管也一视同仁。这样,我们整个体制就比较顺了。在这个大的顺的过程中,里面还有一些细节,我们以后可以进一步的继续探索。
我们怎么改革这些东西?这要慢慢探索。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通过医保的付费制度改革。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这是非常重要的。医保是代表参保者利益跟人家团购,你要团购总要跟人家谈判,不可能说我们拍脑袋就够了,而且你谈了半天还要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付费方式。你付得好人家就有合理的行为,你没有跟人谈好,我购买服务没有购好,人家乱给我们弄服务,这就坏了,所以医保机构的改革真的非常重要。我们医改方案中写出了一些原则,具体怎么做,各地还是要积极探索。
对于这次医改,我最担心的是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按照四个分开的路往下走。如果医保的付费机制设计得很合理,并且逐步把保障水平提高上来,如果能把民营资本全部放开,我觉得公立医院改革并不是很重要。
但是重要的是,民营资本的进入会有选择,引入的民营资本是重新建一个医院呢,还是对现有的公立医院进行重组?这是有选择的。从这个层面来看,我担心公立医院改革会面临很大的难度。
第二,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到,要被改革的不光是公立医院,要改的是管理公立医院的政府部门。如果只改公立医院,操作起来是比较难的。因为现在的主管部门可能不愿意放弃对公立医院直接的控制。监管者不能和被监管的对象有财产、人事上的各种勾连的关系。如果管办分开不能做得彻底,会影响到监管的功力。医改方案中明确的写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如何来体现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计划经济是靠计划和行政配置资源,后者是通过价格配置资源。医改方案中说到了医疗服务和药品的服务,两次讲到要探索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如果我们不是靠价格配置资源,就没有必要探索医疗和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但是方案已经明确说了,以后要探索这两大服务和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公立医院的改革现在得到如此高层级的重视,是史无前例的。受鼓舞是公立医院改革得重视,但是具体操作的措施可能还需要探索和试点。
公立医院所谓的难,是因为中国的服务体系具有中国特色,97%的床位资源是属于公立医院的。在医改的四大体系里面,保障系统跟医院改革有关,医疗服务、基层服务这些都跟医院有关。
温总理说医改应该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角度,我比较关注在未来三年里面开展的五项改革。
这五项里有三项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是显著、明显的,是有把握的,即医改方案中的第一,第三,第四项措施(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而另外两项改革,即第二,第五项措施,(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因细节不明确,可行性和具体的实施效果尚待观望。
要想让人民群众切实从医改方案中获得实惠,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看病贵;第二,看病难;第三患病多。而日前出台的医改方案则有效的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措施。
看病贵在中国主要原因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所以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明显的扩大了保障的覆盖面,包括农村和城市,以及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可携带问题都加强了。所以应该会带来一定的实惠。
看病难主要是住大医院难,看专家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高,老百姓不太信任。所以我们五项改革的第二项重大改革加强基层卫生网络的建设,我以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患病多是上游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上游截流的问题,老百姓患病会越来越多。目前由于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病患者增多的现实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中国人疾病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而方案中提出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控制服务的均等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是非常可喜的措施。他强调要把这些传染病、慢性病有效控制,仅仅靠医改还不够,尚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长期的公共卫生建设。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医改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新医改宣传标语 篇5
1、热烈祝贺 村卫生室建设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2、热烈欢迎参加奠基仪式各位领导 来宾
标 语
建设新农村 卫生要先行 基本药物惠万家,健康幸福你我他 加强村卫生建设,促进乡村一体化管理 努力发展卫生事业 提高健康水平基本药物惠万家,健康幸福你我他 预约健康 让未来少些遗憾。心系万千家庭,情牵百姓健康。身边的医生,健康的使者。健康生命有约,真情服务无限。健康人生路,卫生永呵护
住院分娩,母子平安
国家对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检查治疗
公共卫生齐参与,健康生活共受益。让人人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阳光 送健康到家,结关爱奇葩
国家实行计划免疫全免费接种 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免费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 关爱无处不在,健康实实在在 防患未然,愿人人健康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促进医疗卫生全面发展 公共卫生铸就健康路
公共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家家受益 公共卫生 服务百姓 健康人生 让家庭拥有医生,让医生走入家庭 卫生服务无限情,社区居民乐融融 改水改厕 除害防病 关爱生命 遏制艾滋 吃放心食品 保百姓健康 办好卫生室 造福农民群众 金山 银山 合作医疗是靠山 健康体检保健康 定期体检 保障健康
免费开展婚前检查 提高人口素质 搞好爱国卫生 爱护自然环境 保障人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能力 对包虫病免费筛查
对35岁至49岁妇女开展两癌筛查
横
幅
实施“光明”工程,免费为符合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者开展手术
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保障老年健康。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每村办好一所村卫生所,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普及率 参加居民健康建档,身体健康有保障
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为小家、为大家,参加合作医疗人人夸
实行“六免一救助”政策,提高农村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贯彻落实国家新医改精神,彻底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缓解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
推行乡村服务一体化管理 规范村卫生室服务行为 残疾人免费体检 共享社会阳光
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 合作医疗好,个人出小头,政府出大头,农民患病不用忧
浅谈新医改方案 篇6
新医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一、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为公共产品
《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从“基本制度”的高度保障人民健康,对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作为公共产品的制度,必然覆盖全民、公平享有。
(二)全民医保
据《意见》,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国家还将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目的在于实现医药费用的合理分担,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最核心的措施,医保覆盖全民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三)首次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
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均等化”意味着每个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收入水平等,都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价格竞争机制
在《意见》里,提出了我国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决定。关于这一点,据了解,国外很多国家都建有基本药物制度;而在我国,以前只有医保药物目录,却没提出过基本药物制度。所以,这一决定具有划时代意义。
关于基本药物的问题,在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由国家定点生产、集中配送,统一制定零售价。但在《意见》中改成了“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对于这样的改变,业内相关人士分析,这样做遵循了市场规律和价格竞争机制,是很大的进步,避免了“定点生产必然带来行政垄断”的弊端。关于价格竞争机制的引入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性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一是对仿制药品实行上市药品价格从低定价制度。
(五)异地医保
《意见》第六条中提出,“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关于异地医保涉及退休老人异地养老问题和农民工流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韩克庆指出:解决异地医保问题,更多的是依靠制度层面的衔接问题,同时也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将城乡居民、城镇和乡村统筹合一,就必须缩小城乡和地域之间的差距。
(六)政府为医疗服务“买单”
在实现“新医改”后,政府将为医疗服务“买单”,那么,如何评判政府购买的服务绩效?政
府投入大量的财力用于购买公共医疗服务,但如何评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一是群众是否得到了符合质量规范(标准)的服务,如:高血压病人是否得到了高血压病情随访和用药的指导,这部分是产出,是健康服务机构应该负责任的;二是服务是否有效,当群众得到服务后,其健康状况是否有所改进,这部分是结果。结果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服务提供机构需要改进服务设计,提高服务的效果。对产出的绩效考评,会促使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保证人群得到健康服务。对结果的考评,将会提高服务的有效性,改进服务的设计。通过这两个部分的绩效考评,保证了政府购买的服务能够落实到人群的头上,而且是有效的服务。避免政府采购“虚拟”的服务,即虽然购买了,但实际上群众没有得到服务;同时避免了群众得到无效的服务这两种情况。
二、新医改方案中的难点
(一)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本性要防止出现医疗效率、服务、质量、水平下降现象
公共、公益性质就决定了公立医院不可能有暴利,那么,在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在利益充斥社会的氛围下,没有利益驱使能否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拿什么吸引名家、名医留在公立医疗机构,是值得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必须防止出现过去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中在服务上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情况;防止出现效率低下、耽误急重病症患者医疗的现象;防止受社会利益诱惑,公立医院人才流失,造成公立医院医术水平、医疗质量下降问题。这就需要在“回归公益性”时,公立医疗机构、公益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在内部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约束措施等方面下工夫研究对待,出台行之有效的机制、制度和措施,保证“回归公益性”改革的成功。
(二)操作层面的阻力
在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中,长长的销售链一直广受诟病,从全国总代理到各地二级代理,再到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层层中间各环节,使药品的最终售价是出厂价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高额利润养活了利益链上的诸多中间环节。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完全取消了中间环节。目前中国有1.3万多家药品批发商,完全失去原有生存空间的这些数量巨大的药品批发商,可能会给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带来剧烈冲击。
目前中国有47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存在很多上百家企业生产同一种药品的情况,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基本药物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到医院,不可能所有生产同一类药品的都会中标,这就意味着过去有些生产同一类药品的企业之间要产生竞争,医药企业兼并重组不可避免,政策导向将推动国内药品流通市场集中度快速提高,部分中小医药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所有的利益调整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激烈的博弈。
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商再加上处于同一条利益链上的本就积重难返的公立医院,三方合谋会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造成多大的阻力,目前还很难说。
(三)公立医院的改革
公立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看病难、看病贵和老百姓的抱怨,最直接体现在医院这个层面,而绝大部分医药卫生改革的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医院这个平台来实现。
公立医院的改革可以说是医改的难中之难。虽然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药养医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医患关系剑拔弩张,但用“以技养医”取代现有的“以药养医”,同样面临种种困难。而以药养医模式不改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很可能会形同虚设。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新医改的成就便可能毁于一旦。做强基层医疗机构,某种程度上,是另起炉灶取代大医院的部分功能,最终瓦解大医院的势力,这可能是解决公立医院痼疾的可行办法。
(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大医院里常常人满为患,挂号犹如春运期间买车票,“一号难求”;而在基层社区、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医疗机构则冷冷清清,有近一半的医疗设施几近闲置。
根据《意见》,我国将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的重要措施。但是如何让老百姓改变就诊习惯、接受并认可基层的医疗服务是目前的难题。这不仅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基层人才建设更为任重道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是最伤脑筋的事。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老百姓看病还是要往大医院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的全科医生队伍太年轻。由于工资待遇低、业务发展空间有限,经过系统培养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很少愿意到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工作。
新医改下医院成本控制新思路 篇7
医院成本控制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认真开展医院的成本管理, 对于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医院管理者不能停留在追求业务收入这个最初级的经营观点上, 而要更加关注成本, 使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1.1 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特点
(1) 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具有管理的全过程性, 即从诊疗和护理工作, 从医疗物资的计划、采购以及保管和使用方面, 都要控制成本, 降低成本, 因此, 在整个过程中, 都要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工作。 (2) 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具有全员性, 即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要依靠整个医院的全体员工参与及管理进行, 因此, 只有全院的人员各自控制成本目标, 才能实现有效的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3) 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具有技术经济性, 即经济和技术相结合, 加强技术经济性的效益分析, 以获得成本的降低。 (4) 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具有经济与责任结合的特点, 建立全面经济责任制度, 并结合全面的经济核算, 从经济的角度上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1.2 新医改下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卫生改革对于医院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提出“加强医疗机构经济管理, 有效利用医院的人力、材料等资源,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成本”的要求。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不仅能够降低医疗成本,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 (1) 有效的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有助于各科室实行技术的经济责任制度,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 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从管理目标制定到管理目标的实施与考核, 都落实了技术和经济责任制度的责权。 (2) 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计划管理水平, 使医院管理能在新医改的环境下, 实现面向市场的目标, 加强医院的计划管理工作, 将成本控制的管理落实到医院的各个机构和每个员工, 实现全面的计划管理。 (3) 提高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有助于员工发挥积极性。通过成本控制管理, 将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医院的各个科室, 并与科室的利益相结合, 使员工从被动的方式改变为主动的方式, 加强自我管理, 促进员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2 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整体实践效应不足
(1) 医院的整体对于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认识水平不同, 一方面, 领导较为重视成本控制工作, 而其他员工不够重视;另一方面, 医院的财务部门较为重视成本控制工作, 然而医院的业务部门往往忽略了成本控制问题, 医院整体没有普及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 没有形成成本控制的意识。 (2) 医院整体对于成本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随着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成本控制工作在不断的推进中, 然而在医用材料和药品等方面, 仍处于初步认识的阶段, 医院整体对于一些无形的成本, 如人力和时间等的成本控制认识不足。 (3) 关于成本控制工作的认识和实践脱节, 由于医院的成本控制制度中缺少监督和落实, 导致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
2.2 整体规划及精细措施不足
随着新医疗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 医院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会, 医院员工形成了规模效应的意识。然而, 快速发展会导致医院的高成本和高消耗的问题, 不断的消耗医院正常发展时需要的资源, 影响医院的科学发展。目前, 我国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是低层次的, 缺少对无形成本和有形成本的整体规划和综合优化, 缺少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科学模型及具体实现的精细化措施。
2.3 专业人员和协调管理不足
由于医院长期形成的组织机构中, 形成了轻管理的观点, 使医院的财务部门缺少专业的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人员, 对于成本控制也缺少了解和研究, 使成本控制工作仅限于成本核算阶段, 对于医疗人员而言, 成本控制的概念更是缺乏了解。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进, 医院领导在医院的管理中开始引入了成本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然而, 由于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各科室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协调, 导致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缺少科学性和针对性, 没有真正的形成有效的、系统的成本控制管理体制。
3 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根据本文以上分析, 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在新医改的总体形势下, 具有重要的意义。成本控制管理的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 其重要意义在于保持医院长期的竞争优势, 重点在于成本的降低。在具体实施方面, 应将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从日常经营的方式转变为战略管理的方式, 以战略的角度深入探究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3.1 提高医院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重点在于加强成本控制的宣传教育, 在整体上提高医院全员的成本控制的意识, 并创造主动进行成本控制的氛围。成本控制的工作较为繁杂, 需要医院整体地计划实施以及考核。因此, 加强医院全员的成本控制工作的教育, 可以充分地发挥员工的主动性, 推进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3.2 建立有能力的成本控制管理部门
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首先要建立起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 进行医院的成本控制。对于财务部门, 应当建立起专门的成本控制的岗位, 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及成本控制研究和学习时间。对于每个科室, 成本控制管理人员, 应当负责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做好各个科室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3.3 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加强医院成本控制的基础管理工作, 即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到产生成本的地方。 (1) 要改变医院的传统的管理方式, 要使医院的财务人员和科室人员共同协调工作, 财务人员应当深入到成本产生的源头, 与科室的成本管理人员共同合作, 获得成本产生的原因, 然后结合医院成本管理的目标, 进行成本控制的目标, 最后将成本控制的目标分配给各个科室。同时, 财务部门应当及时完成并送交月报表, 使医院的领导时时掌握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情况。 (2) 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工作的标准操作的规范, 从成本控制的方面对操作规范进行审核, 并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同时要加强日常的监督工作, 保证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保质保量地进行。
4 结论
随着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医院在经营的成本控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进而肯定了成本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然而, 由于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深入地展开, 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不仅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条件和质量, 同时也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医院的整体经济效果, 因此, 积极变革成本控制体系, 对于医院的经营和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爱华.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J].现代医院, 2007 (7) .
[2]刘青.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医院, 2010 (10) .
[3]马集云, 郭英.新医改形势下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及成本控制[J].医学与社会, 2009 (8) .
[4]张军.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医院, 2008 (4) .
新医改刍议 篇8
摘 要 本文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分析了新医改方案的重点和可能存在的隐患。
关键词 医改 全民医保 新农合 公立医院改革
一、历史和现状
医疗卫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和健康的大事,在中国这样一个不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下的统筹医疗;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化的进展,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所有制格局的变迁,原来医疗制度也相应有了较大改变。当前,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普及,医疗卫生制度如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如何更好地适应自身生存、发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影响较大的矛盾如何消除,或者说,如何明确医改的目标和方向,是整个社会关心和研究的大事。
医疗体制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政府的主导思想是“给政策不给钱”,扩大医院自主权。1989年,医院划分等级(三级十等),首先引入合作与竞争。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确定“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的政策。在允许医院创收的同时,也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的论争,此后一直就没停止。1998年,城镇职工开始缴纳医疗保险,个人和单位各缴其工资总额的2%和6%,进入个人医保帐户,企业对职工的医疗以这种方式分离。2003年的SARS,对卫生体系是一次严峻考验,同时也向社会暴露出医疗卫生的公共性质和公益性质。广大农村、城镇非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私营企业人员,自这一年开始纳入医保试点。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医改研究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2006年9月,新成立医改协调小组,历时三年调研。2009年4月6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4月7日公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全文。新医改提出,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2011年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新医改的主要目标
两个文件指出,新医改的明确目标是,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具体而言,四个体系建设的内容是: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界定
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明确公共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
(二)医疗服务体系
非营利医疗机构为主体、主导,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共同发展。结构合理、覆盖城乡。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布局和结构。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三)医疗保障体系
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从重点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
(四)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相应的,《意见》明确指出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三、五项改革目标的分析
长久以来,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直是影响民生的重要因素。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的调查报告,用于看病的支出一度占到家庭收入的11.8%,超过教育支出。对普通家庭而言,这是另一个沉重负担。“看病贵,看病难”的原因,已有诸多真知灼见,这里不再罗列。针对医改的相应的举措,我们可试着分析一下。
(一)制度改革的新理念
新医改提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为公共产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
随着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制度问题一向是被人诟病的重要原因。改革过程的艰苦探索中,一度出现过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争论。2003年的SARS,2009年的手足口病,2009年至今的H1N1,对我们的卫生医疗体系是一个深刻的考验和警示,政府和社会从中吸收到重要经验,针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我们有了更多的认识。
其次是公立医院的改革。中国的医院和教育一样,是政府主导,政府管理。当管理出问题时,监管者依然是政府方,管理者(医院方)没有积极性,也让政府难以有效行使管理权。然而,公共医院是医疗机构的主体,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发挥,必须依靠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履行提供基础医疗卫生的职能,政府主导的方向也就不能变。所以,坚持办理公立医院是没有争论的,但公立医院如何办,或者说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是需要认识的。
公立医院是医改的重要方向。新医改明确提出“四个分开”的原则,即“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管办分开是核心,《意见》第九条提出,“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机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公立医院和行政脱离,医院管理者从半公务员性质分离。脱离之后,公立医院的资源、人才、设备的地位不会动摇,不可取代,医院受有效监督,比如医保机构,可以保证它的公益作用发挥。
(二)看病贵的问题
这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降低药费,一是全民医保。降低医药费,重要的具体措施有几方面。
其一,医药分开。世卫组织研究指出,312种药品(西药)可以治疗80%以上的疾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实行统一招标、配送,规范药品流通,保证居民用得起药;增设药事服务费,“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15%)政策”,根除“以药养医”。
其二,据卫生部统计数字,截止2008年底新农合参保人口已达8.15亿,以农业人口为基点,覆盖率高达92.8%。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2.0亿,大约为工作人群和离退休人员的55%。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2亿(城镇居民总数6.1亿,加上商业医保,和部分公费医疗,相加起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可达60%)。此三种形式再加上城乡医疗救助(政府财政支出),形成全民医保框架。
这里的情况主要有三点,一是城镇居民的覆盖率,未来两年内有望大力提高;二是农村新农合的情况和实际利用率,和数字上并不完全对等。广大农村居民医疗存在医疗常识教育不足,医疗人员配备不齐全,水平参差不齐,医保报销手续繁琐等各种复杂情况。比如,基层医保报销通常集中在县一级,农村居民通常并不能方便、及时的拿到报销费用。本来他们对病情历来就有小病拖,大病乱用药的习惯。再加上小病要他们跑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报销,多数人没有这种条件。三是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城镇流动就业人员的医保异地续转,目前还在试点,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未享受医保。这都是未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看病难和公共卫生服务及基础医疗服务覆盖
正如《意见》所界定的,基础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涵盖许多方面。政府支出要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不像一段时期以来忽视它(“给政策不给钱”)。坚持以人为本,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具体目标有二,一是“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二是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3.
[2]唐维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中国医院.2009.1.
【新医改历程】推荐阅读:
新医改方案-简介 新医改方案06-01
新医改政策论文10-07
中国医改面临新挑战08-30
军令状(新医改)07-21
新医改方案工作总结05-27
关于新医改方案的思考11-10
新医改下医院文化建设05-14
论新医改中的政府责任06-10
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07-03
孙志刚:深化新医改共筑健康梦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