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恐事件跨文化传播

2024-05-17

暴恐事件跨文化传播(共4篇)

暴恐事件跨文化传播 篇1

成都市绿草坪娱乐有限公司

(白宫国际俱乐部)

暴恐事件防范应急预案

一、典型事件类型 1.爆炸 2.枪击 3.持刀袭击

二、应急处理机构与职责

安全管理小组为暴恐事件防范应急机构,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下设警戒、救护、疏散、联络等小组。

总指挥:杨凡

职责:总指挥应本着“尊重生命,避免人员伤亡”的安全宗旨对事件发生后全体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及安排,负责启动本预案,下达各项疏散、救治等处置命令,负责事故的上报工作。

警戒组组长:杨勇

组员:易杰、罗成、石凯文、贾良勇、李力娃 职责:

1、负责对暴恐事件现场及周围的警戒,确保救护车辆通道和疏散通道的畅通,引导救援人员、车辆顺利到达现场。

2、对持刀袭击事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配备的应急器材积极应对。

救护组组长:林辉雄

组员:张友驰、王萍、曾志琼、李薇、毛燕、职责:

1、拨打急救电话

2、负责事故中伤员的搜救、初期急救等

3、配合医院工作人员做好医疗救护工作 疏散组组长:杨敏

组员:何飞、杨春林、肖建峰、唐云、韩虎 职责:

1、负责引导所辖区域内顾客、员工的疏散工作。联络组组长:王波

组员:杨莉、陈雨、孙奇、徐蛟 职责:

1、联络当地政府、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工作

2、负责通知物业内集团其公司

3、负责联络并跟进各小组的工作

三、处置流程

1、报警、上报

1)发现暴力恐怖事件,应第一时间向辖区派出所或110报警,并立即向总经理及相关人员报告,报警时应明确发生位置、具体时间、是否有人员伤亡、暴恐分子数量、携带器具等情况

2)有人员伤亡时,第一时间拨打120 3)地方公司总经理应在10分钟内上报系统总部总经理和总部安全监督部门总经理

4)联络组应第一时间通知物业内集团其它公司

2、人员疏散 1)警戒组对事故区域进行警戒,避免无关人员进入

2)根据事故情况,总经理下达疏散指令,疏散组利用广播、扩音器等方式通知,组织人员疏散。

3)对持刀袭击事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警戒组可利用配备的应急器材积极应对。

3、现场救护

1)有人员受伤时,在120救护到场之前,由救护组开展现场救护

4、移交接管

1)警方到场后,现场移交警方接管,我方人员积极配合

5、预案终止

1)警方认可后,总经理宣布应急预案终止

6、善后处理

1)配合警方开展现场调查、取证等 2)损失清点、保险理赔、员工情绪安抚等

3)及时形成事故处理总结报告、上报总部安全监督部门和集团安监部。

四、注意事项

1.预案贯彻。销售中心所有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本预案,熟悉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白宫国际俱乐部

人力资源部提供

2014-7-18

暴恐事件跨文化传播 篇2

在此次“巴黎暴恐事件”中,人们获取事件信息和追寻事件动态的最主要方法就是阅读或观看新闻。在新闻的呈现上,新闻客户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阅读文字、查看图片、随时随地了解事件后续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通过插入短视频的方式让人们更加直观地看到事故现场的情况,因此成为网民关注此次恐怖事件的主要渠道。通过对新闻客户端在此次事件中的相关报道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其对灾难性新闻的有效传播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1 以客观性为支撑

马克思曾强调“应当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就是客观性原则,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即“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全世界新闻工作的一个原则和规律是“用事实说话”,但是这里的“用事实说话”本身就包含了两个坚持,即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坚持新闻的倾向性。一般来说,想要实现新闻报道的完全客观性非常困难,同时也自相矛盾,因为人们报道什么事情,这本身就是思想的产物,必然会有报道者个人感情的介入。报道者会在潜意识下不可避免地将自己放到正在描述的情景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报道者会基于个人对事实所持有的情感倾向,对事实事物进行连续性阐述。

但是,报道的客观性与报道者的情感因素之间是有主次之分的,记者报道的是客观事实,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巴黎暴恐”事件,他的个人情感倾向也只能附加在所报道的事实上,没有客观事实的抒情性文章不是新闻。因此,客观报道是情感因素的有力支撑。同时,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观点,受众是有主动选择权的,没有真实性、客观性的新闻不是他们需要的,即使掺杂进再多感情因素,他们也不会接受这样的报道,受众对事件真实情况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转而寻求其他媒体。新闻客户端对此次暴恐事件的报道虽然情感基调非常明显,但是由于其始终坚持以客观性为支撑的准则,所以从事件报道的初期就获得了关心此次事件的广大网民的信赖。

2 用情感为报道升温

在网络环境下,价值观、情感、信仰的交流与分享越来越多的被添加到传播中,即新闻在传递事实的同时也夹杂着越来越多的价值判断和态度好恶。无数网络传播的效果证明,新闻的“温度”很重要,而新闻的“温度”有无、高低,取决于一则新闻中情感因素的有无、多少,这些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报道者主观情感倾向或其所在媒体的客观要求制约。一般来说,报道者和媒体通常是根据他们以往报道的经验来进行后续或以后的新闻报道,比如如果上一次的报道由于情感因素的加入获得了惊人的点击量,那下一次的报道就会特意加入情感因素来赢取关注,如此就会得出一个不是很绝对但确实经过反复实践得出的结论:大多数看网络新闻的人都是比较感性的,他们更偏爱有情感、有“温度”的新闻。根据对大量灾难性新闻的网上点评量、好评度和日常生活中被提及次数的观察,此结论屡试不爽。

网络世界中,每一个个体的声音都是微弱的,只有当他们属于某个群体时,自己的声音才能被放大和被更多人听到,所以个体网民很容易主动融入某一群体。大众心理学认为,群体有一些非常明显的特点,比如他们的集体心理比较极端,集体“智商”低于个体的平均值,而与“新闻的温度”关联性最大的是群体更易情绪化这一特点。情绪化最明显的结果是群体更容易受情感支配而非理性支配。由此,我们可以验证前面的观点“有感情的新闻更易赢得广大网民的关注与肯定”。但是,新闻报道者是不被允许在报道中直接抒发情感、表达自身感受的,他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给报道赋予情感色彩,让其“升温”。图片和语言文字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由它们构成的“网络印刷品”可以在给受众以视觉冲击的同时又在情感上给受众以触动。

3 贴合受众心理

虽然灾难性新闻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客观性是其被受众接受的必备前提,但是,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不同身份、地位的居民对城市的认知也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因此,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即便做到了客观性与情感性的交融,还是需要考虑赋予新闻的情感因素是不是能触动大多数受众的心。

对于灾难新闻来说,最能打动人心的新闻往往带有惋惜、悲愤、同情、沉痛这几种情感,新闻客户端中所有关于“巴黎暴恐”事件的报道,在阅读或观看时,都可以让人体会到上述某种甚至几种情感,而这是通过他们在新闻中引用的评论、照片以及运用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而不是来自报道者的直接抒情。

在带着情感的温度对事实进行客观报道方面,新闻客户端很有优势,因为他们的传播受众多为感性大于理性的普通网民,就好比阅读报纸的多为理性大于感性的知识分子或社会上层人士一样。当然,在互联网大面积普及的今天,在智能手机越来越受青睐的时代,越来越多理性大于感性的人们也在用新闻客户端看新闻而不再习惯性地去读报纸。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受众阅读客户端新闻还是纸质新闻,结果是一样的,“有温度”的新闻都会受到关注、得到好评。关于这一点,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聂晓阳的解释很有说服力,他认为,从智力上说,一个科学家和一个鞋匠没有可比性。但是从情感上说,两者没有任何差别。

4 结论

在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网络媒体可以利用其先天优势,比如传播范围广、信息即时传播、不必时刻“有板有眼”等,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或形式进行新闻的撰写与报道,如插入短视频、语言中引用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等,以此来达到让新闻报道和所报道的事件深入人心的效果,同时,恐怖事件的相关报道在网络范围内的大面积传播,能够引起人们对遇难者的同情、对恐怖主义的思考,激起人们对恐怖分子的痛恨,坚定世界人民的反恐决心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8:.

[2]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3]聂晓阳.态度比事实更重要:领导干部网络素养与舆论危机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暴恐事件跨文化传播 篇3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新疆地区暴恐事件接连发生,给新疆社会安定和新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将简单介绍这些暴恐事件发生始末,分析其潜在原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国内采取相关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对新疆暴恐事件的暧昧态度,予以何为。

【关键词】新疆,暴力恐怖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疆暴恐事件回顾

2014年5月22日,7时50分许,有2辆无牌汽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一早市冲撞群众,此后2辆车发生爆炸起火。截至发稿时已造成31人死亡,90余人受伤。2013年 6·26新疆鄯善县暴力恐怖袭击案

2013年6月26日凌晨5时50分许,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多名暴徒先后袭击鲁克沁镇派出所、特巡警中队、镇政府和民工工地,放火焚烧警车。2012年 2·28达叶城恐怖袭击事件

2012年2月28日上午,阿布都克热木·马木提在其家中召集恐怖组织成员,确定实施暴力恐怖行动,进行编组、分工,分发刀、斧等犯罪工具,演示实施恐怖袭击的方法。当日下午18时许,带领恐怖组织成员到达叶城县幸福路步行街,持刀、斧疯狂砍杀无辜群众,当场致13人死亡,16人受伤(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阿布都克热木·马木提被当场抓获,7名暴力恐怖分子被击毙,另1名被击伤后抢救无效死亡。在事件处置过程中,1名联防队员牺牲,4名公安民警受伤。

2011年 12·28新疆恐怖团伙劫持人质事件

据新疆党委外宣办29日透露:2011年12月28日23时许,在新疆皮山县南部山区,一暴力恐怖团伙劫持两名人质。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立即出警解救人质。在处置过程中,暴徒拒捕行凶,杀害一名公安干警,致一名干警受伤。公安干警当场击毙暴徒7人,击伤4人,抓捕4人。两名人质获救。

2011年 7·18和田袭击暴力恐怖事件 2011年7月18日12时许,18名暴徒按照预先计划冲入纳尔巴格派出所,手持斧头、砍刀、匕首、汽油燃烧瓶和爆炸装置等,疯狂进行打、砸、烧、杀,杀害一名联防队员和两名办事群众,杀伤两名无辜群众,劫持六名人质,在派出所楼顶悬挂极端宗教旗帜,纵火焚烧派出所。

2009年 7·5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

2009年7月5日晚上,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此次事件中,造成197人死亡,1700人受伤,被毁车辆达260部,其中190部公交车,50多部民用车;受损门面房203间,民房14间,总过火面积达到56850平方米,全市共有220多处纵火点,有两栋楼房被烧毁。

2008年新疆喀什爆炸袭击事件

2008年8月4日上午8时许,新疆喀什市边防支队集体出早操行至一宾馆时,突遭2名作案分子驾车袭击,并引发车上的爆炸物,当场造成16人死亡,16人受伤,2名作案人员已经被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从历年发生的新疆暴恐事件来看,暴恐事件频繁之程度令咋舌,其丧心病狂程度令人发指!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新疆暴恐事件,只是极少数人的暴动。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境内外的反动分子,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行动。

二、国家举措分析

(一)国家应对措施

近年来,新疆连续发生暴力恐怖犯罪案件,造成无辜群众重大伤亡,严重影响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组织力量尽快侦破案件,依法对暴力恐怖犯罪予以坚决打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无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法律,只要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只要是从事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活动,都要坚决依法处理。对于那些胆敢以身试法、搞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分子,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绝不手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狠抓反恐怖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形成对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暴力恐怖案件频发势头,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增强各族群众的安全感。为此,国家成立了专门应对恐怖袭击事件的应对部门。加强了新疆各地区的武警巡逻,最大限度地保障新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国家举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分析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故少数人发起的暴力恐怖事件,必为人民所唾弃。国家采取的相关措施,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的。国家统一和繁荣昌盛是人民所希望的,人民渴望安定的生活。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有力地打压了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有力地巩固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而且中国共产党在祖国统一问题的立场上是坚定不移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从事分裂国家的活动。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邓小平同志曾说道“凡是中华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所以我们要和党,和政府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战线上。与少数的恐怖分子们,作战到底!国际对新疆暴恐事件态度分析 国际上对新疆暴恐事件发表的声明 国际社会上,基本对新疆暴力恐怖事件持谴责态度,对新疆无辜群众的遭遇表示遗憾和关心。如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指出,暴力恐怖分子在火车站制造爆炸,造成众多人员伤亡,这种漠视生命、践踏人权的暴行让人极为愤慨,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他表示,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敌人,打击恐怖主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巴基斯坦国防大学教授、反恐问题专家哈尤姆·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令人震惊。恐怖分子别有用心地发动袭击,企图借此破坏中国的大好发展局势,扰乱新疆的安定秩序,他们的图谋注定不会得逞。

但也有及少部分国家对新疆暴恐事件持暧昧态度。如美国在2014年5月22日发生的新疆暴恐事件之前,发表的政府声明时表示。不对新疆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做谴责,而是“督促中国当局”为被捕者提供应有的法律保护,并表示美国“对不断出现的歧视和限制维吾尔人和穆斯林人的报道深表关切”。美国对新疆暴恐事件的暧昧态度,让我国民众不可接受。美国的做法,深深伤害了我国民众对美国的感情。但在2014年5月22日,美国却首次发表对新疆暴恐事件的谴责声明。美国到底予以何为?

国际上对新疆暴恐事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分析

自二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新疆暴恐事件后,国际上发表的对新疆暴恐事件的谴责声明。体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和追求。大家都深深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明白世界和平和地区的稳定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中国向来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故中国的和平与稳定,是世界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是世界人民所希冀的。中国严厉打击新疆暴力恐怖活动,有利于维护新疆的和平与发展,更有利于巩固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暴恐事件跨文化传播 篇4

关键词:议程设置,网络媒体,昆明暴恐事件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由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沃尔特·李普曼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基本构想,随后由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对其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并在《舆论季刊》上发表论文作为他们研究的结论。

现今,大众传媒的环境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量上升为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人口半数以上为50.3%。因此,当今信息社会毫不夸张地被传媒界称作以微博微信等为主的自媒体时代,传统的传播模式已经逐渐被颠覆。

1 议程设置主体

昆明事件即2014年3月1日晚09:20,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的恶性事件。昆明火车站事件是受众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媒体而得知的。并在了解事件后进行的再一次传播,在传者受众不断地传播和扩展中引起更多的人包括不同的经济团体和政府部门的重视……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人们的极度关注:首先,案件发生后一小时即22:20,新浪播客发布了题为《一伙歹徒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见人就砍》图片视频信息;随后,在新浪、腾讯等大型的门户网站中相继出现了该事件的相关报道。在百度及网易新闻首页也有该案件的相关报道。事发后“昆明暴恐案”等关键词已经位列第一,且该事件的新闻报道在各大网站的点击量也是居高不下。

因此,在网络媒体中,这一事件的议程设置主体是由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参与者共同构成的,这也就包含新闻受众这一群体。在网络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以前该事件只是单一地由大众传媒单方面为受众设置议题,新闻受众仅仅是议程设置的客体;而今该事件最先由网络作为第一平台向受众告知,再由该信息的第一受众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等作为自媒体进行二次传播。

2 议程设置的即时性

传统的议程设置特点是长期即综合,但作为统一整体的网络媒体对昆明暴力恐怖事件议程设置的迅速程度是极为明显的,基本上省略了时间差。由网络媒体对该事件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也几乎是立显的: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几乎都在谈论关于昆明火车站的暴力事件。

用传播学的术语来讲,议程安排的中心假设是:受到某种议程影响的受众成员会按照该媒介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调整自己对问题重要性的看法。昆明事件发生后的1~2天内,人们对该事件的了解仅限于事发的经过,至于该事件的缘由和最终结果都有待于进一步的信息公布。受众在有时间有机会接触到相应媒介的情况下会自主地刷新该事件的动态以获知事件的最新消息。也恰恰是因为各大门户网站将这一事件作为了头条要闻处理,在自动弹出的消息框里也都涉及了该事件的信息,吸引了更多受众的注意和重视。

3 议程设置的方向性。

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事件被定性为暴力恐怖事件。随后,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关该事件的报道中一律采用了“暴恐”字样,使受众明确事件的性质。在整个昆明事件的议程设置中,网络媒体在引导受众思考关于“昆明事件”的缘由时也同时给出了另外的一个方向—关于现实的看法。

网络媒体在基于昆明事件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媒介应该反思是否应该更加理性对待?由传媒活动所构建的信息环境并非是现实环境的客观再现,但受众并非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接受信息时或自觉不自觉地将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之间画上“=”,如此一来受众比较容易沿用拟态环境的标准来评价核定现实社会,其间难免会产生一些误差。网络媒介在对新闻事件特别是类似昆明事件进行信息报道时,应该更加理性平衡客观,否则极易造成受众对现实世界认知的失衡。

4 结语

上一篇: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下一篇:以感人一幕为题目的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