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课程

2024-08-06

教育技术学课程(精选8篇)

教育技术学课程 篇1

遵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

年级

课时

课程

品德与生活

品德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语 文 数 学 外 语

历史与社会 历 史 地 理 科 学 生 物 物 理 化 学 体育与健康

音 乐

艺术

美 术 信息技术 劳动技术与技术综合实教育

243 2 1 1 1 1 1 1

523 210 2 4

2 4

2

7 4 2

2

6 5 2

2

6 5 2

2

6 5 2

2 6 5 5 2 2 2 1 5 5 5 2 2 2 2 3 1 5 5 5 2

3 3 1 一

总课 时数 140 280 239 1985 1460 795 206 140 280 140 169 99 1009 523

课时 比例 6.92%

20.85% 15.33% 8.35% 3.63%

2.94% 1.47% 1.77% 1.04% 10.60% 10.99%

16.11%

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社区地方课服务、社会实践

程与学校课程 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 班团、文体活动 周总课时数(节)学年总课时(节)晨(夕)会 课 间(课 外)活 动

眼 保 健 操 2 2 2 1 0.5 0.5 349 2 26 2 26 1 30 1 30 1 30 1 30 1 34

0.5 1 34

0.5 1 34

349 383 274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90 9522

每天20分钟 每天60分钟

每天10分钟,上下午各安排5分钟

备注:

1、一至八年级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九年级第二学期上课减少2周,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上课按33周时间计算

2、为使小学阶段品德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至六年级品德课为2节,另1节安排在班团、文体活动课

中,结合学生特点、国际国内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专题教育包括环境教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和拒绝毒品教育等,其中环境教育课程开设每学年12节,每学期6节

4、八、九年级研究性学习、专题教育等每周0.5课时,表示间周开1节,学校也可将此课时与班团队活动课统筹安排

教育技术学课程 篇2

1.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能性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掌握双语的学生在智力和能力方面的发展都很巨大。与此相对应的双语理论———阀限理论认为:精通双语者将对其认识、发展产生正面效应;非精通双语者会产生负面效应。基于这样的认知理论, 双语教学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开发心智思维有很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双语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既注重双语的形式, 有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 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提高专业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三所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课程内容以理论为主。从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看, 都是比较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

从学生的基本情况看, 大三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考试, 在英语的阅读与口语表达方面都具备了相应的基础。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英语的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从另一个层面说, 理论课教学通过双语的方式讲授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因为理论课相对来说是较简单也很容易乏味的, 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难度, 需要他们“跳起来摘桃子”, 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从而维持学习兴趣。

在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符合其学科发展特点的。教育技术学的很多专业术语都是源自国外, 相对来讲, 国外的教育技术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都占据领先地位。在教育技术的专业课中实施双语教学, 首先可以通过英语了解国际最新专业进展, 掌握学科发展动向;其次, 在学习专业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语言水平, 特别是运用语言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再次, 能适应教育全球化和课程国际化的趋势。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双语教学实践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双语教学中, 针对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尝试使用双语进行教学。根据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教材,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英语基础能力及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2.1 目标的制定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使用中文和英语进行学科教学, 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语言技能及素养, 主要从语言目标、专业目标及素质拓展这三个方面阐述。语言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及翻译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在专业目标方面, 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及课后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 熟练阅读原汁原味的专业英文文献, 及时掌握最新的国际上专业的最新进展, 并翻译英文专业文献, 使学生在英语的思维方式下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和技能。素质拓展目标的要求是基于前两种目标的实施促使学生实现学科的贯通, 掌握专业领域内的双语文化, 从而拓宽专业视野。

2.2 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中, 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 就会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国外原版教材很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门课程根本就没有相关原版教材, 也没有相关选编教材, 因此采用中文教材,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插入适量的英文原版资料作为教学内容。如世界各国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工具、主题学习、探究性学习及问题化学习。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网络、专业书籍及期刊等。英文资料提前发给学生, 便于预习,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2.3 课堂教学形式

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 主要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主要采用合作学习、专题讲座及小组讨论。一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每组的成员大致5到6人, 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让他们针对每次课程的专题发放相应的课程资料进行讨论, 查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加以补充, 并在课堂上讨论。二是开设专业小讲坛。每次上课之前留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用英文轮流做小讲座。学生自由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 采取适当的方式讲解。三是采用讨论法。根据所学内容时, 确定一个合适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 自由发挥, 最后小组通过总结讨论结果, 推选出小组总结发言人, 由发言人汇报。通过讨论的形式增强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4 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采取总结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维度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上的小讲座的表现、课堂讨论及平时的作业, 从内容、表达等各方面给学生综合评定。评价的主体为老师、同学和学生自己所组成的多维评价主体。期末测评的内容包括对专业知识的考核, 也包括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考核。

3. 对于双语教学实践的反思

3.1 困境

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而且只是初步尝试,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困惑和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1 教材选择的局限性。

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难度适中的教材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教授指出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是理解略超过他现有水平的输入语。如输入的信息基本能为学生理解并激发思考, 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输入内容太难, 最终就会因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而收效甚微。基于这样的理论, 对于双语教材的选择应该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事实上相关教材很稀缺, 要选择适合学情的相关教材是很困难的。

3.1.2 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

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 英语底子薄的学生会觉得有点吃力, 学习兴趣因此受到影响。英语水平好的同学相对来讲学习兴趣浓厚, 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好一些。如何更好地均衡两者的不同需求,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1.3 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的互动与沟通有时候是沟而不通, 这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提高外语听说能力都是极为不利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效沟通,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重要环节。

3.2 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措施

3.2.1 完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获取双语教学的专业知识, 提高英语水平, 在专业双语课程的选择上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首先要考虑课程资源, 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学生的学情、师资及教学条件等。对于所选择的双语课程, 要使其与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

选定教材后要结合教学大纲, 使之成为教学指南针, 并在教学中具体落实。对于教材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 尽量选择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教材, 教材选择要依据以下几点: (1) 内容深浅适度, 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准; (2) 教材的权威性。尽量选择能够精确阐述相关基本理论; (3) 前沿性。所选教材能够体现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同时也可以结合网络上相关网站的专业资源进行适当补充。

3.2.2 优化教学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专业知识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 不能过于关注语言形式, 否则会使教学陷入目的与手段颠倒的误区。既不能陷入英语原文加翻译的简单的程序式, 又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双语教学的表面形式, 追求全英式的教学、考查应对教学对象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水平有正确的评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要中英文结合授课, 对于重点内容还要做适当的板书。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 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要求, 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以此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在课堂上用双语给学生补充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前沿知识。此外, 还可以用适当的视频和音频资料使课堂更生动形象, 从而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3.2.3 多渠道提高素质。

专业双语教学对于老师的专业背景及英语听说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学, 一方面对于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有系统的了解, 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外文文献的内涵, 以适合学生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原汁原味地教给学生。提高老师的素质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参加在线或现场的英语强化训练, 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 还可以通过网络的一些专业教学社区, 实现资源共享和校际交流合作。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要使其健康发展, 就要不断完善课程实施的相关教学支持环境, 从而强化双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教育技术学课程 篇3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

一、后现代课程观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者多尔从建构主义及经验主义的观点出发,吸取了自然科学中不确定性原理、非线形观点、耗散结构论等,勾勒出后现代主义课程的大致轮廓,认为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以及严密性。多尔同时强调课程意义解释的多重性、师生对课程的可开发性等,使得后现代课程具有不稳定性、非线性、相对性、多样个体经验性。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更加符合后现代课程的特征。首先,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基础教育对教师能力需求的不断变化,都决定了其专业课程体现出动态和发展的本质特征。那种封闭的、永恒的、稳定的课程理论显然不符合上述特征。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将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看作是开放的、整合的、变革的,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或不可逾越的框架与结论。第二,后现代课程观为我们转变理念,改革课程内容与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合作的探究者和平等的对话者,通过对话来建构课程。在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上应尽可能地实行小班教学、分组教学、合作教学,以使课程教学过程有更多对话、质疑的时间。倡导多元主义方法论,提倡以多种方式探究课程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提倡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实验与实践,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与建构意义的过程。主张培养个体内在的心智发展及创造精神与能力。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上应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独特阐释、质疑和批判。

二、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

(一)从社会与学生需求出发,制定弹性课程目标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在课程规划中,目标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而只是提供路标式的指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目标、内容、教师、学生都会经历各种变化,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调整和形成发展的方向。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般的,宽广的,而非精确的、封闭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本身的特征、学生的先决能力和需求、日新月异的研究方法与工具都要求课程目标从社会和学生需求出发,具备一定的弹性、维持基本的张力。

(二)根据学生需求及学科发展,选择、生成授课内容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课程内容的一个基本特征,弹性的课程目标进一步增加了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因此应确定课程内容的择选原则,以不变应万变。笔者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遵循的内容选取原则包括:1.保留经典内容,同时体现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2.增加实践内容,结合当前典型科学研究案例,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能力;3.根据学生反馈和相关领域进展,随时进行调整。

(三)建立师生间平等对话关系,探索开放、发展的课程实施方式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鼓励师生通过平等对话来理解和建构他们自己的课程。因此,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的始终都保持与学生的对话,依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另外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师脱离现实生活的现象,这无疑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弱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本身就应先打通自身与社会沟通的渠道,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工具的学习与实践。

2.通过各种活动、各种途径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功能之一就在于促使课堂与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反对课堂与社会之间的人为划界,注重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习经验、自然界以及生活本身,提倡实地考察,到大自然中去研究。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分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同时,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作报告,请有专长的教师以“客座教师”的方式为学生教授相关内容。

(四)确立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方式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一直倡导开放式的、多元化的、注重学生理解的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评价应转移到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独特理解、阐释、质疑、批判上来。为此应首先确立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方式。这种评价的内容真实,标准多重,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积累,并得到非定论性评价结果的特点,不但给教师提供大量的信息,也为自己组织教学提供思考的空间。

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基本理念有助于我们对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课题名称:面向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基于2006—2010年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项目编号:廊坊师范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重点课题k2014-04

【参考文献】

[1]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95-240

[2]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8-259

【作者简介】

教育技术学课程 篇4

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来看,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有诸多弊端。例如:以行政管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管理、没有在考虑教师自身特点的前提下,以合理的人性假设来构建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质量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对学校自身的教学研究活动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监控,导致教学研究活动效率低下以及教师评价的维度单

一、功能单

一、过分注重结果等问题。而个人认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角色,现行学习教学管理制度中的诸多弊端中最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教师评价的维度单

一、功能单

一、过分注重结果等问题。当然针对这个噬待解决的问题,在基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工作中对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

所谓对教师的评价,简单来说,就是收集相关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下面,我们就首先来看一下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在对教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也就决定了对教师评价的复杂性,这也就同时求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够简单划一。但是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评价在客观上存在着对其简单化处理的弊端。这些弊端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教师的维度单一。评价教师维度单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现行的教师评价中将评价的范围大大缩小了,只侧重教师的课堂教学,将教师评价等同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同时,即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也产生了偏差,这种评价完全以写生的学习成绩为指标来间接衡量教师的工作,评价教学质量和考核教师的唯一尺度就是学生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教学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发展等重要方面。这种单一维度的评价方法,很容易让老师产生急功就利的心态,从而走上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现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为了在这种有偏差的评价机制下得到好的评价,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片面追求,从而忽视自身发展,为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惜采取明明知道是错误的教学方法,例如,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填鸭式、死记硬背等等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犹豫老师忽视了自身的发展,也导致了与外界相对封闭的状态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二是评价的功能单一。大家都知道,评价的功能主要有两项,那就是选拔鉴别和发展。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往往关注的是评价的前者功能,也就是选拔鉴别功能,用学生成绩区分出所谓的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并将此作为晋升、获奖的一句,而不是通过评价来找出教师教学和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为突破口,提升教师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这种评价机制下,评价的功能没有得以充分发挥。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所致,学校以这种简单的方法来决定是奖励还是惩罚教师,这样显然使学校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但是同时也把教师摆到了一个相对不平等的位置上,是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产生隔阂,学校也因此不能发现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三十在教师评价中,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样的评价机制带有太强的偶然性。一个老师可能因为一时的猜题押题,而得以评上优秀获得奖励,而那些平时为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老师却反而要向那些采取错误教学方法的老师学习。这必然会使整个学校产生方向性的错误。

校本课程《入学教育》 篇5

侯寨小学校本实践活动方案

入学教育

学校: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 作者:

申 果

幸福着● 快乐着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愉●越”教育

入学教育

一、活动主题 《入学教育》

二、主题活动生成背景

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陌生校园充满了好奇,他们想到处看看并了解校园。让一年级的学生能尽快地了解小学的校园环境,有助于他们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前,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但对他们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要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从未接触过的,会让学生产生陌生感。面对这一全新的环境,学生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尽快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自我的角色转变,并在熟悉中渐渐地热爱自己就读的小学,热爱小学的学习生活。

学生短时间内接触陌生环境、陌生老师,会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但同时又渴求获得新老师们的关爱。学生在幼儿园期间采用包班形式,他们大部分时间只接触2-3位班任教师。进入小学后,他们接触的教师增加了,需要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所学科目,熟悉课任老师适应学习生活。幼儿园生活侧重于“养”,小学生活侧重于“育”,学生对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不甚了解,难以体会。需要老师进行耐心细致的入学教育工作。

三、活动目标

1.知道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

2.初步学会大胆地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自己的爱好。

3.初步学会向老师和同学讲讲自己想当怎样的小学生。

幸福着● 快乐着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愉●越”教育

4.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5.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6.知道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才能保护视力,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四、活动建议课时 3课时

五、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我是小学生了

活动目标:

1.知道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

2.初步学会大胆地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自己的爱好。

3.初步学会向老师和同学讲讲自己想当怎样的小学生。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姓名,另一个就是大家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小学生。学生(出示带拼音的课题)。跟老师读“我是小学生了”。当小学生高兴吗?当了小学生,说明你们已经长大,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光荣的。

二、认识校名、年级、班级

开学第一天,大家都走进这干净美丽的校长,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欢迎你们来到我们这所学校。我们这所学校的校名谁知道?(请学生回答)

幸福着● 快乐着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愉●越”教育

1.出示带有拼音的校名小黑板。

2.教师接拼音正确地把校名念一遍,请学生跟老师念,请个别同学念。

3.谁知道,我们的学校在什么路上?我们学校周围有什么工厂、商店、机关、公园?(可根据学校周围的特点设计问题)

(教师正确地介绍学校所在地的道路名称、学校周围的环境,可边介绍边画。)

4.教师边画边讲年级与班级。

(教师在本班名称上用粉笔画上小红旗。)

5.说一说:

我是()小学()年级()班的小学生。

谁能看着小黑板,看着图连起来大声、清楚地说一遍?(先请预先准备好的学生讲)

三、自我介绍

我们这个班有()个小朋友。大家今后要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玩耍,那就得互相认识—下。

1.示范引路。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家住在哪里?(请先预习过的学生作示范,教师评议)

2.同桌互相介绍。

3.介绍爱好。

小朋友都有许多爱好,有的爱唱歌,有的爱跳舞,有的爱画画,有的爱讲故事,还有的爱下棋。谁能把自己的爱好大声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1)连起来作介绍。

幸福着● 快乐着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愉●越”教育

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姓名、家住在哪里、自己喜欢什么连起来讲给全班小朋友听。讲的时候人要站正,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清楚,用普通话讲。(请预先准备好的同学先讲,教师评议)

(2)“开火车”介绍,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好。(对讲得好的学生,教师在黑板上画上☆)

4.说说当小学生的愿望。

先请事先有准备的小朋友讲,然后各自讲,再指名讲。教师要热情鼓励,肯定、赞许学生的愿望。

5.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自己是XX学校一(X)班的小学生,我们这个班有那么多小朋友,又互相帮助,大家都要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努力!老师看谁的行动快。

四、巩固与延伸

1.为鼓励学生达到愿望,教师可设计一些图表,如:贴小红花、登上“三好山”、看谁小红花多等。

2.在开学的头几天里,教师可以每天点一下名,让学生起立应答“到”,以帮助学生互相认识。

第二课时 上课专心听发言先举手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目标:

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活动过程:

一、出示模型,导入活动

幸福着● 快乐着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愉●越”教育

出示眼睛模型(或板画)。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学生讨论)

对啦!解放军叔叔靠眼睛来保卫祖国,科学家靠眼睛来搞科学实验,工人叔叔靠眼睛来制造机器,农民伯伯用眼睛来播种、除草。我们小朋友要用眼睛来学本领。

二、激情明理导行

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小朋友会用眼睛来学习,有的小朋友却不会用眼睛来学习。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1)游戏明理:“小小照相机”。

教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一位同学用眼睛看老师,另一位背朝着老师,眼睛看不到老师。教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是小学生”。请这两位同学讲讲卡片上写了什么字。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位小朋友讲得出,另一位讲不出?(学生讨论)归纳:我们的眼睛就像一架小小的照相机,它能把看到的东西印在脑子里。因此上课要学会用眼睛,要把所学的知识一点一点拍下来印在脑子里,使脑子里的知识越积越多。

(2)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

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

同学们发言,眼睛看着同学;

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

(3)训练用眼“听”指挥。

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

出示儿歌,请学生跟着老师念:

幸福着● 快乐着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愉●越”教育

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

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

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动脑筋。

认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要紧。

(4)出示耳朵模型(或板画)明理。

耳朵和眼睛是好朋友,眼睛是人体的照相机,耳朵就是人体的录音机,它能把听到的声音都录在脑子里,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用耳朵来学习。

(5)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

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

(6)训练用耳听。

教师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讲话,请学生听后回答讲了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听得清。(发言的学生要大声讲,讲清楚)

(7)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

①讨论:我们会用眼睛也会用耳朵,上课想发言应怎么做?

归纳: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②示范举手。

小朋友写字、翻书用右手,举手应该用左手。左手臂肘抵课桌,左手举起,五指并拢,手放下时不发出声响。

③举手姿势训练,教师巡视,纠正动作。

④小试验明理。

幸福着● 快乐着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愉●越”教育

教师请坐在前排、发言比较轻的学生讲一句话,请后排同学讲讲是否听清楚。

得出结论: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就应当迅速起立,大声回答声音一定要响亮。

出示儿歌,请学生跟老师念:

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

一句一句讲,要讲普通话。

⑤发言训练

老师提简单的问题,请学生回答,进行评议。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上课怎样用眼睛、耳朵、嘴巴、脑子来学习,希望大家能按要求去做。我想我们一定能学好本领,成为一名爱学习的好学生。

四、巩固和延伸

1.教师可以把上课怎样用眼、用耳等儿歌分别写在大黑板的左(右)角,让学生在打预备铃时读读,以指导行动。

2.教师要及时表扬上课用眼和用耳的同学。

3.对举手的姿势和说话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在举手和让学生回答问题前都要及时提醒,没有做到的要重做,对说话声音轻的要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第三课时 读写姿势要正确 活动目标:

知道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才能保护视力,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幸福着● 快乐着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愉●越”教育

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小花猫,哭得很伤心,老师把它带来了。你们想知道小花猫为什么哭吗?(出示小花猫手指木偶,讲故事)

二、听故事明理

小朋友,我以前像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我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小老鼠,美美地饱餐一顿,而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从眼前跑过也看不清,天天饿肚皮。一出汗,热气就沾在镜片上,什么都看不见。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同学们,老师今天就要教给你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读书、写字的姿势正确了,对我们学知识、长身体都大有好处。(出示活动课题)

三、演示导行

(1)出示读书姿势投影片或挂图

请同学们看投影(或挂图)。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像图上的小朋友一样,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边说边指点挂图)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教师示范分解动作,速度稍慢,边示范边讲解)

幸福着● 快乐着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愉●越”教育

①身体坐直。②头放正。③肩放平。④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注意:眼睛离书本一尺远,可跟学生解释,“尺”相当于你们文具盒的长边那么长,只要把文具盒放在眼睛和书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教师巡视,纠正。请同学上讲台示范。

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小朋友,爱读书,读书姿势要做到:

身直、头正、肩要平,眼离书本一尺远。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写字。哪个同学会写字?(请一位平时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上讲台做写字姿势)大家说说他做得对吗。写字姿势很重要,姿势不正确,字就写不好,时间长了,视力就会变差,身体也会长不好。

(2)请学生看写字姿势投影片或挂图

看挂图,正确的写字姿势就跟挂图上的小朋友那样,做到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边说边指点)

教师示范分解动作,速度稍慢,握笔动作要详讲,做完稍停片刻,让学生看清楚。

①人坐正,身体坐直。

②把书本放平。

③拿起笔(握笔)手离笔尖一寸。

“一寸”是多少呢?“一寸”相当于老师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同学们来说,差不多三个指头并拢那么宽。(试量一下)

幸福着● 快乐着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小学“愉●越”教育

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教师演示)。另外,无名指和小指钩起来,垫在中指下面。(重复两次)

④眼离书本一尺。

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与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⑤胸离桌边一拳。

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师生一起边说边做。学生训练,教师巡视,一一纠正,并请姿势较好的学生上讲台示范。

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

过渡:同学们写字时,一定要按正确的姿势去做,学好知识,保护眼睛,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让我们把今天学的读书、写字的儿歌连起来再念一遍。

四、巩固和延伸

1.回家把儿歌念给家长听,并做给家长看。

2.同桌竞赛,互相提醒。

3.教师、同学、家长观察一星期,评出读写姿势正确的好学生,戴小红花。

生命教育课程作业1 篇6

感悟生命

主讲教师:开课学期:2010年秋季学期学生所在单位:化学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提交日期:日

(以上为学生填写)

成绩:

任课教师签章: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生命到底是什么?想起了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紫藤萝瀑布》,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作者看到紫藤萝之前,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她的心上,但当她看到了“闪光的、盛开的藤萝”,她却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作者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悟到了“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新的事业之中。在作者揭示出她的感悟之后,紫藤萝就不仅仅是纯自然的生物,而是一个隐喻,一个象征,象征生命的再生,象征心灵之花的重放,象征时代的更迭,象征美的不灭„„作者的对紫藤萝的赞礼,是对生命活力的呼唤,是人生在历史沧桑中解脱重负的心灵搏动,表达出作者振奋精神、阔步前行的昂扬状态。

于是,我明白了生命就是顽强的,充满活力的象征,激励着我们勇敢的前行。

室友悄悄走来,问我敲敲打打着电脑在干什么。我说在做我的生命教育的作业,便随口一问“你说生命是什么?” 他挠了挠头,认真地想了一会说:“生命,生命应该是指具有活动能力,具有生存和延续能力的植物和动物。对,生命就是指有生气的生物。““就这么简单?”我有些不甘心。“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啊?”“怎么没有?像你,是你父母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的希望,你有活力,有动力,有生气,是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动物啊。”

这一番话对我又有了新的启发,生命本来就是简单的,只在于每个人能否在能持有生命的时候,好好掌握快乐和珍惜时光,因为快乐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同一时间内,生命赋予人是公平的,那就要看谁能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了。就像海伦,她虽是聋哑人,但她的生命价值是很高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犹如是持有一张记帐签发的,却是无法报销的单程旅行票,此票有长途的,有短途的,有充满希望和神奇的,有面对艰难和险恶的,有平坦广阔的,更有沟沟坎坎的。谁也无法估计谁的行程距离与旅途状况,此票只能等旅行结束才能结帐,但最终也只能是结帐,无从给予你报销。

人人手里捏紧了这张单程旅行票,人人会经过很多驿站,在这些驿站中,等待你的或许是鲜花与掌声,或许是荆棘与苦难,或许是坎坷与崎岖。是选择陶醉或清醒,是选择萎缩或奋进,是选择却步或勇敢,每作一次选择,无论在精神上,或是在体内的潜在力量上,都是无形的较量与拼搏,对生命都是一种考验。每选择一回,就要看谁能签转出这张旅行票,能不能走向新的驿站。

比如医院,这是人人都会经过的小驿站。就是那么一个小驿站,对有些人来说,它只是个小小的中转驿站,累了困了稍作整休后,又轻装上阵,更英姿爽爽了。可对某些人来说,就这样一个人生旅途中的小驿站,却成了人生终点站,过早地被收回了那张被捏得破破烂烂,无法记帐的旅行票。

生命之所以宝贵,那是因为生命是短暂的,而且是非不得以是决不能透支的。透支生命,与透支经济截然不同,透支经济,风险虽大,但毕竟还有填补偿还的余地或后路,还存有让你偿还或接受别人帮助的机会。而透支生命呢?当你无法用自身的能力去偿还这份透支,就永远也填补偿还不了这份子了,而且是利率极高的,那时就谁也帮不了你了。这种透支挪用,等着你的就是死刑,那是一种慢性折磨的极刑。当然,受折磨的不只是你本人,更是折磨关爱你的亲人!因为,从实质意义上分析而得,这生命原本就不只属于你本人,你的生命早与你的家人相溶不可分了。你敢说你自私地透支生命不是侵权吗?你敢说你的透支生命不是罪孽深重吗?

突然想起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文章中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感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在地坛这个特殊环境和背景中完成的。作者在文中开头便写到:“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作者在二十一岁时双腿瘫痪,精神近于崩溃,于是就和离家咫尺的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地坛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母亲,“为一个失魂落

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给他一个僻静的地方,静静地舔舐伤痕,思索自己的命运,思索人生的价值,让他“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在作者的眼中,地坛虽然看似“荒芜但并不衰败”,看似沉寂却处处涌动着生命的喧嚣。在这种启示之下,作者从开始发现生命,继而观察生命,进而赞叹生命:“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支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废弃的园子因为有了它们而变得充满生机,并处处以其生机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只有对生命精细观察的人,才能有如此敏锐的感情触角;只有深爱生活的人,才会以如此温馨的笔调描摹如此细微的生命搏动。作品中的这些精美而生动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下了作者那片枯萎干涸的心田重新滋润和复苏的过程。对于这一切,作者把它说成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这不就是说大地母亲在对作者这个人生道路上暂时“迷途的羔羊”指点迷津吗?这对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作者来说,无疑是启示,是鼓舞,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可以说,地坛像一位智者,在不动声色地拯救着作者,使作者一步步远离死亡的陷阱。

在生命意义的有力启迪下,作者在地坛开始了他长达几年的“专心致志”的主观能动性的思考过程——即对“生命”的思考。这是作者思想飞跃的最关键、最本质的阶段。“生与死”,这是一个重要哲学命题,也是生命的首要内容。法国哲学家加谬曾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①对于加谬所云的“根本问题”,《我与地坛》给予了肯定性的回答。这段时间里,“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这块既凝聚着沉重的历史沧桑印记,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当代生命骚动的大地,成了启示作者沉思的最直观的空间。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作者进行了透彻的、辩证的分析和论证,最后终于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从地坛这个特

定的环境中,感悟了人的生死只是上帝或自然法则的一种安排。死是一种必然,一种天意,不必害怕,不必急于求成。死神是人生最守信用的伙伴,早晚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在你没有力气生存的时候,死神肯定会来搭救你。在史铁生眼里,死是一种回归,有回家的温馨,有节日般的快活。这些理解使他的死亡观超越了世俗的生命感受。作者正是在遭遇到命运巨大打击的可怕境遇中,经历了狂躁怨恨、悲观沉沦、痛苦反省之后,在地坛——大地母亲宁静温暖的怀抱里,通过深沉的哲学思考,渗透了生命的真谛,彻悟了人生的意义,完成了一次最艰难的思想飞跃,从而使自己人生观升华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晶莹澄澈的新境界。而地坛在其间对作者来说,既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启示者,同时又是一个客观公正的见证人。那些刻印在地坛大地身上无处不在的轮椅车辙轨迹,都见证着作者艰苦而富有成效的哲学思考过程中的每一步努力。

想透了死,并非也就想通了活,尤其对残疾人的生命来说,就更是如此。人为什么活?怎样活?成了作者追问的焦点,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地坛寻找答案,思考生命的内涵。“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那不因人时冷落和自身衰微而黯淡,仍把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映照得灿烂的石门落日;那敢于在最落寞的时候,把天地叫得苍凉的高歌雨燕;那能激起人们对过去和未来遐思的雪地上的脚印;那看淡忧郁和喜悦、镇静地伫立了几个世纪的苍黑古柏;那送来清纯泥草味儿的夏日暴雨;那捎来种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的秋风落叶------无不激励着作者勇敢面对不幸,积极进取,弹奏起一曲曲慷慨激昂的人生壮歌。古园形体曾被人肆意雕琢,但大自然中它的永久的活力谁也不能改变。石门落日、雨燕高歌、雪地脚印、古柏伫立、风霜雨雪仍旧年复一年;园中的花木鸟虫,竞相生长,生机勃勃,一岁一枯荣。这一切都无言地述说着人、动物、植物都会死亡,在生命过程中,都要尽其所能,活出自身的不可更易的特性,展示出生命的最大活力和价值。大自然如此,古园如此,万物之灵的人又何尝不该如此呢?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史铁生在大自然中感悟了生。

如果说地坛里勃勃生机的自然让作者感悟了生死,那么出没地坛的那些不相识的游人、朋友、亲人则向作者默默传递着人生的意义、温暖、乐趣,作者也从他们身上获取了对生命的感悟。

坚韧的母亲,让作者明白了生存的意义;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都来园里散步的夫妇让人想到爱情的甜蜜;认真练唱和作者互致问候的小伙子让人体会到人与人亲近的温馨;美丽却先天弱智的拾灯笼花的少女,让作者悟出“命运面前,休论公道”;运气不佳的长跑朋友则让作者思考人活着的价值问题;豪爽的饮酒老人使人品味一种放荡不拘的浪漫情调;率真的捕鸟老汉则让人体会到生活中的执著痴情;来去匆匆、朴素而优雅的女工程师,让作者生出无穷的美的遐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作者从悲观漠然到赞叹、讴歌,进而热爱生命?是地坛!是大地母亲!所以作者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是啊,大地母亲哺育和培养着人类,永远赐予人类以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信心。人们依恋她,感谢她,正是因为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获得了生命的感悟和生活的信念。而作者把这种人类和大地母亲的关系,浓缩、诗化成一种特定个人和特定环境背景的关系,那就是——“我与地坛”!

我们是生命的过客,辽远的天空留不下飞过的迹痕,带走的不过是些微的记忆。当我们停留在生命的指针重合的那一瞬,这些微的记忆将带我们回到降生的瞬间,夕阳的迷雾仍在搂抱着眷恋。

生命会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上,沿途拾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世界的存在会清晰而具体;生命会走进时间的大门,让夕阳给出记忆的钥匙。那捆记忆的柴火那么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生命去抽取沿途拾来的枝枝叶叶,在夕阳的指尖静静回忆。追寻你的梦想,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一个你想做的人,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亦只得一次机会去做你所想做的事。

教育技术学课程 篇7

(一) “活教育”课程目的

“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做人, 做中国人, 做世界人”。

陈鹤琴先生之所以讲“做人”, 是因为人一生中都面临着做人的问题, 东西方教育家普遍的共识之一就是十分重视做人, “可是到了近世, 教育变了质, 以为去读书是‘受教育’, 反而把做人忘记了, 所以今天我特别提出‘做人’以唤起人们的注意”。

陈鹤琴先生认为人可以划分为世界人和国家人, 两类人除都具备做人的一般属性外, 还会由于国情与民性的迥异而各有特殊性。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有:“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个条件是要有创作的能力;第三个条件是要有服务的精神;第四个条件是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个条件是要有世界的眼光”。

“至于做世界人呢?主要的条件便是‘爱国家, 爱人类, 爱真理”。

“活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做人, 做中国人, 做世界人’, 即在于培养具有这些条件的‘人’、‘中国人’、‘世界人’”。陈鹤琴先生指出“传统教育以获得知识, 预备升学为目的, 所以处处地方都注重文字上的知识;而活教育的目的, 则注重在培养儿童适应环境, 控制环境, 利用环境, 怎样做人, 怎样接待事物, 接待人”。

陈鹤琴先生把幼稚园教育目标概括为以下四方面:在做人方面, 要养成儿童有诚实、正直等品质, 惗悯之心和合作服务的精神;在身体方面, 主要是训练儿童形成强身健体的习惯和方法;在智力方面, 重视直接经验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儿童接触自然和社会, 养成对周围事物的研究态度和探究精神;在情绪方面, 并重良好情绪的养成和不良情绪的克服。

(二) “行为”课程目的

满足儿童身心的需要。张雪门先生强调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开展儿童教育的前提。在处理满足儿童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时, 他主张“儿童反应的是他自己环境里的社会, 但绝不是成人的社会”。因此, 课程不可完全由成人支配, 成人的需要和经验与儿童的需要和经验并非对等, 幼儿期满足具有主体意识, 发展需要的儿童自身的诉求要大于社会的需要。

养成儿童扩充经验的方法和习惯。张雪门先生指出儿童教育不仅要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圭臬, 而且还应十分重视培养其获取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方法与习惯, 尤其是直接经验。为此, 他大力地反对旧的幼稚园教育“抛弃了第一步接触环境的行为”, 反而适得其反的向幼儿灌输《三字经》等为代表的文字课程。

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张雪门先生呼吁为使幼稚园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为国家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建设者而非一介书生, 必须将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置于课程目标体系。

(三) 启示

就课程目的的内容而言, 两种理论的课程目的都强调幼儿教育课程编制务必关注幼儿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同时幼儿成长环境也不容忽视。这是有益制定出既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又能促进发展的课程目的。此外, 陈鹤琴先生关于做“世界人”主要条件的思想即爱国家, 爱人类, 爱真理。这是值得生活在网络信息通道便捷的中国甚至全球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主题。当代课程改革应该合理处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系。为使教育培养出的人才适应不同国家间人员交际、合作频繁的社会生活, 我国当下课程改革应该具备国际视野, 统一两类需要即本地区、本国家、本民族需要和整个人类的需要。

就课程目的的形式而言, 两种理论的课程目的都采用普遍性目的取向, 其优点是融入了课程目的的一般性原则, 向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了创造性地理解课程目的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大平台, 它与各种具体的教育情境都具有或多或少的一致性, 对此, 我们应该发挥。然而, 针对其模糊性、广泛性, 易导致直观臆断的不足之处, 要求我们辨证地、灵活地处理。

就课程目的的表述而言, 两种理论的课程目的都是从教师的维度出发, 而非学习者的维度出发。这种表述, 虽然利于明确教师工作, 突显教师引导作用, 但是容易致使教师过多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 而较少涉及学习者“学什么”和“怎么学”。为此,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地、合理地选择课程目的的表述维度。

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课程对学前教育作用发挥有重大影响。陈鹤琴先生和张雪门先生分别构建了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的幼稚园“活教育”课程理论和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本文从课程目的角度比较分析两种课程, 以期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产生借鉴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活教育课程,行为课程

参考文献

[1]吕智红.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 1998 (2)

[2]薛超.行为课程对幼儿园课程建构的启示[J].兰州学报, 2009 (3)

[3]崔新玲.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

[4]张春霞.陈鹤琴的课程思想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 2002 (6)

[5]陈鹤琴.陈鹤琴全集 (第二卷)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6]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反思反思教育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89-01

一想品德教育反思教育之一

——什们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德国一名督导去一所学校,然而汽车在途中发生故障,这往督导修理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修好。这是一名学生从此进过,几分钟便帮助督导排除了障碍。督导离开前无意中问道:现在是上学时间,你为何不去学校?学生答曰:今天学校有人来督学,我成绩最差,老师让我早点回家去。

据说这位督导回去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好学生”?什们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二、品德教育反思之二

——请再给学生一次失败的机会

一位母亲为她十八岁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青年问题的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一个死结,您是不是不在给她买带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进洗碗池?母亲点头瞋视。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您嫌他笨手笨脚,对么?这位母亲惊愕的看了看专家一眼。专家又说到,孩子大学毕业日去找工作,您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利。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您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您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您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您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如今,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这一个个温柔的陷阱,那是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亲手挖掘的,那是全天使,全方位照顾,指导下学生的老师挖掘的......

三、品德教育反思之三

——杨振宇博士说:美国成功是因为中学生考试不行

如何改变教育体制才能适应新世纪里新的事物,这个问题我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题目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回答,因为每一个社会因为它的历史背景不一样,传统不一样,所以对这个问题会由于不同的回答。

在这总上,我想大家尤其是近几年来,都有一个了解,就是美国对于这些新的事物好像。特别成功。在80年代中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好像美国要被日本打倒,可是到90年代,完全改过来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困境今天还没有走出来,而美国尤其是信息工程上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与上述发展同时存在的书有另一个现象,那就是美国的中学教育属来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中,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常常都是倒数第一,第二,这不是一两天的事,一持续好多年了。可是近一两年,有一种新的看法,认为美国之所以今天的经济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教育未来的中学生的考试不行。

这话有没有道理?我想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当然也不是完全有道理,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美国的真个社会结构、整个教育政策比较灵活,所以它的较容易向新的事物和新的方向发展。

关于这点,我曾经讲过一些。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和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有很大不一样。美国的教育哲学鼓励学生要有广泛的兴趣,亚洲的教育哲学是注重狭窄的专业,美国的教育比较灵活多变,亚洲的教育是要人接部就班,美国教育注重培养人的信心,亚洲人常常缺乏自信,傲慢与谦逊,进步与退让有很大不一样

我个人认为美国的教育哲学由他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亚洲也是这样。我觉得尤其是二,三十年后,整个世界就新事物的继续发展,国际形势继续变化,亚洲哲学中缺少的一些真理应该从美国哲学中吸取,使得中国的下一代能够跟多一些进取,能够跟活跃一些,以迎接21世纪所引来的挑战。

四、思想品德教育反思之四

——“天赋猪权”

中国科学院院长杨淑子在《天赋猪权与思维》一文中说:思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人之异乎与禽兽,在于人能思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思维方式与思维水平的差异。可以说,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生活能否过的幸福莫不与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他列例子‘文革’中的农向时的一个小故事。他说,一天晚上,有位领导突然要他第二天去打猪草,可是他从未养过猪,跟没有干过这方面的活,根本不认识张哉地上的那些是猪草,而且这位领导规定他不能去请教农名,虽然是在故意刁难他,想不到,第二天上午,他竟然把猪草打了回来。这位领导感到非常奇怪,反复的问,真的是你打的吗?是我打的。真的吗?真的。我把猪赶出去,猪吃什么,我就打什们。

事实上很多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偏才”或“怪才”。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不要过分苛求,不拿放大镜和显微镜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多用望远镜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多用望远镜望一望他们的未来。

五、思想品德教育反思之五

——“游戏”中的科学

在游戏态度中即蕴藏着严肃,又包含着自由。因此它与幽默类似,而且带有内心的自由感和意识,用智慧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就以海尔曼说:“创造是一种含义特别的享受”。

从学习的过程看,最重要的是乐学。乐学必须会学,必须会欢乐而轻松的飞。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打开他兴趣的闸门。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上一篇:申请档案室的请示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_写一处秋天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