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共12篇)
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1
浅谈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分心”是指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还占很重要的地位,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状态,自制力较低,自觉控制注意能力还很差,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分心。例如有的学生上课走思;有的听见异声不听讲东张西望寻找声音出处等,都是分心的具体表现。“分心”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听课效果,短期内使他们的前后知识链发生断裂,时间长了会形成有意识“分心”,从而形成习惯,影响学生学业。那么如何在课堂上防止学生“分心”呢?下面浅谈几点认识: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现代的都市生活中,我们会受到很多的外界刺激,比如电视声,收音机声,机动车马达声及喇叭声,火车的轰隆声和鸣笛声,人的吵闹声和尖叫声等,这些声音都会刺激我们的大脑中枢,使我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而且这些因素都不是教师靠自己的力量能控制和消除的,但是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能力之内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教室墙壁四周张贴些优美的字画,教室里的物品摆放有规律,使环境温馨;教室要经常打扫,保持教室的清洁;夏天在地面上撒一些水,保持教室的湿度;冬天勤开窗保持空气清新等都可以适当的降低外界骚扰。如果外界因素严重影响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对付比如:让学生朗读和记笔记,讨论问题和动手操作等。
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业,授道,解惑。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教师要着装大方得体,不要穿奇装异服,要讲普通话都是从控制学生分心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在课堂上,教师切记不要批评和挖苦学生,更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容易让学生自尊心受损,从而去记恨教师,甚至发展到讨厌教师所教的课程,导致上课“分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
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可以塑造不同的个体,因此对于处于同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存在差异的。据调查同一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甚至可达7岁(摘自:课程标准解读)。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选用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要尽可能的使更多的学生能跟得上教学进度,否则,当学生在听不懂时,会造成知识链前后的断裂,导致学生会“分心”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校家合作
孩子上课时,如果因为搞小动作或偶尔走思而没能跟上老师的新授思路,就没法进行积极的有效的思考,他的大脑在新知的接授上就会混乱乏力、消极怠工。孩子精力充沛,如果在学习上得不到有的放矢,就会分心走神。因此,校家合作,是必不可少的。1,父母应重视并指导孩子的课前预习。让孩子对学科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在课堂上与老师发生有效互动。在与老师的有效互动中,孩子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赢得了同学的关注与老师的赞许,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走私机会。2,家长应在孩子的作业上查漏补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上课时会偶有分心,此时教师所教知识,学生就有所遗失,就需要家长在作业上对孩子进行查漏补缺,否则,时间长了漏洞会越来越大,最终难以弥补。孩子上课更难以跟得上,分神走思愈烈。
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2
“情商”一词很早就被提出来了,所谓的情商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指数,包括自控力、自律性等,“慎独”就是“情商”的最好体验,西方对智力的培养包含情商在里面,现在的情商教育越来越备受关注和重视,课堂上的情商培养不仅仅依靠优美的文本本身,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心理、情感距离和师生之间沟通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学校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
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培养情商的教学条件,语言的独特表达更易于师生之间沟通,在课堂上端正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使课堂氛围显得宽松、民主。学生本来就是课堂的主人,要把课堂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应在课堂上作为配角出现。学生们一般都懂得自己的角色,但不注意自己美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只注重所谓的专业化的发展,不从综合素质角度来培养和发展。语文教师就要在自己的课堂上纠正这一偏颇的现象。
和学生年龄相仿的教师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差不多,接触新事物的程度也差不多,所以有着先天的优越条件。年长的教师怎么化解这个问题呢?怎么拉紧学生的心理距离呢?固然年龄的差距往往会产生距离,那么为什么不缩小这个差距呢?聪明的语文教师往往使用“扮嫩”的一招。“扮嫩”不是指穿的和中学生差不多,而是在心理的年龄上要年轻化,多多了解年轻人的心理,了解他们的世界,甚者在课堂上一些可爱的小动作,一些幽默的语言都可以消除这种情感的隔阂,拉近彼此的距离。当然教师的这些“表演”不能付之于表面,而要真正地付出自己的真心和行动,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努力和辛苦的付出。教师当然更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展示自己的幽默、美好的一面,那么学生在无形之中就接纳了教师,学生在情感上认同教师,那么情商的教育就轻松可以进行了。有的教师会别出心裁地为学生设计某些特定的情境氛围,学习《赶考》,教师特意设计赶考的一群孩子,让他们热情地讨论发挥,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可以收获丰富的情感,如喜悦之情、善良之魂、合作之心等,能够从课堂上得到综合素质的养成习惯的教育。学习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孩子们学会憎恶、同情之情。教师营造了氛围,学生得到了情商的培养。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就能担负起培养学生情商的责任。学生在各类的文本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受无处不在的情商氛围。
二、构建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空间
课堂上常常擦出思想和心灵的火花,师生之间的灵魂碰撞,往往使师生在对某一情感某一教材产生了思想情感的共鸣。通过某些特定的课堂唤醒孩子们心中沉睡的情感,情商得到提高。例如,课堂上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杜甫所吟唱的忧国忧民的诗歌,狂风破屋、暴雨痛苦使得诗人焦虑、痛苦万分。这样的课堂,教师应该把作者、学生、教师的情感融合进去,带着苍凉的心态、抱怨的心理、痛苦的心灵去理解文本。教师可以通过哀伤的音乐、苍凉的诵读,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凄婉哀绝的人生无处不清凉的境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去解读、探讨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感受杜甫当时的痛苦万分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此时得到了升华,情商得到培养。学习不单单是学会语言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人文的感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探索,能够锻炼人格,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倾向,审美趋向。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课堂,有些教师往往把背景揉碎放在文本中,剥离情感和基础知识,使得最后教学目标脱离了情感取向,而单纯地背诵课文了。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着文学的基础知识也分解着文化的内涵,在优美节奏中将学生的情商教育蕴含其中,起到春风化雨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自我意识观念
学生的情商培养,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对待自己的态度,自我意识的观念是否强烈,有的学生对待什么都漠不关心,毫不在乎;而有的学生对待事物就比较积极一点。这就是他们对待社会的意识程度。课堂美育直接弥补了这一缺憾,因为当今许多学习内容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有最美的发挥和语言,彰显学习内容的优势。如果学生能够自我意识强烈一些,那么情商的培养就迎刃而解了。只有教学活动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探寻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提升学生的情商。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品味文本中触摸到情感的真实性,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品读适合诗歌、散文的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完全融进景物当中。直白的抒情学生易于理解,相反委婉的抒情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去品读文本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情商。作者所需要表达的言外之情就需要反复地品读才能体会。学生要加强自我意识,把自己融进文本中去,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情感。依然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教师先强调文本的情感基调,强调学生要深入进去探讨,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要求学生动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文本激情。然后教师才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还不能只追求形式而要谈到真切的内容,仔细研究反复品读。那么学生的自我意识就加强了,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文本中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也参与进去,把情感融合在一起达到共鸣的情感。使得学生的情商得到培养,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了解杜甫的一生遭遇。学生又从文本回到现实中来,回到理性中来。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情感的控制和舒张。如果学生没有自我意识的培养,只是敷衍地通过课堂把文本变成机械的记忆,没有任何的变化和舒张.那么,无论多么鲜活灵动的课堂也无法抵达情商的培养目的。
数学课上如何防止学生能力的弱化 篇3
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型,语言的多样化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1. 用准确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基本概念。我们知道,对数学概念,许多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语言准确、细致、严密地表述出来,那么学生就能基本理解概念,这样的训练多了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 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数学学科中,几何代数公式的推导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简例的计算过程等让学生说清楚、说明白,能极大地帮助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一般来说,学生说得清楚明白,才能表达清楚。想清楚是思维的低层次,说清楚是思维的更高层次,由想明白到说明白,这是思维的一个飞跃。
3. 让学生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告诉我们的信息,清楚要求的问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采用分析法或者综合法去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这些,说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了,然后有条理地说出解题思路,就说明学生理解并能正确的解答问题,这样就能很好的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间长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极大地提高。
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包括动手画、写和实际动手操作,现在教学中学生动手画的能力比较强,例如画图形、画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等。但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却比较弱。比如,求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在纸上能很好地画出由三角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做不好。
三、学生的猜想能力
猜想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学习前面的知识或者同类的知识,联想到新的知识,或新的知识点,但是不能确定是否正确,需要证明才能确定猜想是否正确。还有很多新的问题,学生由此及彼积极展开联想,让思维活跃起来,才能积极猜想出结果。许多新的科学发现都是先通过猜想,然后验证的。比如著名的七桥问题、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数学家在无意中经过猜想,进而进行科学而又严密的论证,得到解决的。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积极的快感。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1)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寻找规律的题目在做之前不要让学生忙于做题,先让学生进行猜想,预测会出现那几种结果。(2)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全部,可以让学生首先猜一猜,然后给予证明,进而总结,找出规律性的结论。(3)对一些数学现象进行分析,猜一猜结果是什么样的,做出预判,然后再进行全面的论证。
猜想的结果不一定对,但会增加学习数学的刺激性,学生积极猜想,心情会有积极的体验,因此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学好数学会有积极的效果。
四、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的科学,许多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认为数学很抽象,因此不愿意学习。这可能学生学习的时候,没有体验到数学的美感,进而产生枯燥的感觉。其实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美术音乐一样,有色彩,有动感,比如数学中数字规律的对称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数字规律的变化,就像音乐中的音符跳跃,给人动感,数学中的密铺,再加以色彩的变化,可以让学生体验几何变化之美,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美感,所有这些教师可以积极引导,使学生产生审美的愉悦,产生很美的意识,审美能力提高也会极大地促进数学的学习。
五、学生的数学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在学习之余,也可以给学生渗透数学史,讲解数学趣味故事,名家学习趣闻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对数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效应。
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 篇4
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学会餐桌礼仪以及了解中西餐桌文明的区别 北君平中学 胡霜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尤其是新目标新课题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一味的给学生讲解书本上的东西尤其是简单机械的掌握词组句型和语法。我们要在新教育体制新课程的背景下,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种种的前提和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升和整个道德情感的深化,这个目标并不是我们能够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必须把“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慢慢的融合在课堂上逐渐的升华,在语言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中,语言目标使我们在每节课每个单元必须重视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两个重要的目标,反而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使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的,尤其是情感目标,很多教师往往认为情感目标仅仅只能在班会课或很多大道理下才能有所收获,但是反而忽略了课堂的点点滴滴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采用的渠道,情感目标和道德观的形成并不是我们一蹴而就就行之有效的,但是那是我们最有用的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
现在我以十二单元如何在课堂上渗透道德情感方面为例,简单的阐述一下以一个单元为主的话题是如何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渗透小小的一节课堂中。
九年级十二单元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主要谈论各地的风俗情况尤其是餐桌礼仪方面,在语言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掌握重要的单词词组句型如:napkin, stick, wipe chopstick, rude, point, pick up etc.We’re(not)supposed to „;It’s rude to „;It’s polite to„而能力目标是:(1)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2)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target language in spoken conversation.
(3)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接着就要确定我们课堂上的情感目标到底这节课或这个单元要给学生以文化熏陶还是以人文启迪还是培养学生何种道德品质或是意志。而这个单元是围绕着各地不同的风俗礼仪尤其是餐桌上的礼仪,以及我们该做什和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礼貌的而什么是粗鲁无礼的,这时我们就能把道德目标和我们的语言目标联系起来,所以这节课的道德情感目标就是学会餐桌礼仪以及了解中西文化餐桌文明的区别。让学生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学到如何正确礼貌的做人做事。
确定了各个目标之后,我们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在导入的这个环节我们教师就很注重的引导了学生在学校教室的礼仪和规矩,所谓无规不成方圆,使学生有个既定的印象,凡是都是要在遵循规矩文章制度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之后在讲授单词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图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学习餐桌用具的同时就引导同学们如何正确礼貌的进食用餐,以及napkin和chopstick的不同之处,以及中国人和外国人是如何使用刀叉的,尤其是可以讲讲国外用刀叉的基本礼仪知识,不仅知道了it is rude to eat with hand and it is polite to use the chopstick or napkin而且这样就很明白的清楚了用餐的时候起码的礼仪,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稍微不同之处,甚至初步了解了跨文化交际的礼仪常识知识。
其次教师在教授句型we are supposed to的巨型的时候,特地的谈到了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able manners in China.此时不仅学习了新的巨型词组,在潜移默化的就告诉学生如何礼貌正确的进餐,培养了学生的礼仪文化,讲授了正确礼貌的进食方式。这样学生很自然的不仅学到了新的句型词组而且也感受到了我们要注重礼仪礼节这些方面,以后就很有意识的注意到自己的进餐方式甚至可以扩展到学生今后的言行举止以及谈吐方面。
接近着老师会有意识的提到some table manners around the world这样就把中国的餐桌礼仪和国外的很多的地方的餐桌礼仪进行了对比以及介绍了其他国家的礼仪方式。
1.In the United States, you’re not supposed to eat with your hands.2.In Peru, you are supposed to talk at the table.3.In China, you’re supposed to pick up your bowl to eat.4.In Korea, the youngest person is not supposed to start eating first.5.In Brazil, you should wipe your mouth with your napkin every time you take a drink.在掌握理解了这些句子后,同学们也了解到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差异以及风土人情之后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补充一些各地独特的餐桌礼仪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使他们对中西文化的不同有所好奇和感兴趣这样便更能帮助同学们意识到了解一个国家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餐桌礼仪的实质性就是要懂礼貌懂礼仪所谓餐桌礼仪是为了让餐膳可以不受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的实用守则。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最后在听力原文中真切的感受到文化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课文总结时不仅要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知识点,一定要记得深化道德情感目标我们的餐桌礼仪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比如说餐桌文化不仅仅就存在与自己的礼貌礼节上比如在我们餐桌文明的当下,没有在用手吃饭,也没有人在吃饭时大声喧哗没有粗鲁的动作行为但比不代表我们当下的餐桌文化就已经很文明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餐饮浪费的问题,提出餐桌浪费现象现象的严重性。比如说在学生食堂吃饭的这个特定的餐桌文化,并不是说在好的环境下在很多人的情况下我们才注重我们的餐桌文化,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严格的遵循餐桌礼仪,其次提到学生食堂的浪费问题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当下整个社会餐饮浪费的严重问题,问问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及提出些好的解决办法。为此,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比如说:
1、开展“打包回家”活动
2、推行适度合理点餐。
3、组织媒体积极参与。
4、开展“绿色餐饮”评选。引导餐桌文明蔚然成风。或者,老师可以下课后我们可以布置随性作业或是请同学们下课后讨论下关于倡导餐桌文明的建议,然后用简单的我们教授的巨型we are supposed to , it is impolite to , it is rude to 等句型提出自己的建议,然后下节课请同学谈谈自己讨论出来的建议,这样不仅学习运用了我们心学习的句型,也让同学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餐桌文化。使同学们认识到餐饮浪费不仅与中华民族勤劳 节约的美德相悖,也与当前开展的“八荣八耻”精神相抵触,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不和谐音符。也给学生孩子们造成不好的习惯和影响,这样不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们学校和学习的环境中就要大力倡导餐桌文明建设,引导合理消费好风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文明意识。
如何应对学生课堂上说话 篇5
作为一位老师,除了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之外,课堂的管理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对于新老师来说,这一点要做的好实属不易。
这里说的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说话不是让他们不发表意见,当然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是每个老师求之不得的,但是往往在你上课教学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喜欢交头接耳,虽然我的问题不是因为我的课无聊学生讲其他的话题,而是我的课设计的太过于活跃而让学生控制不住对教学内容的思维扩散。尽管他们的活跃给课堂增色不少,但是也往往导致无休止地说话谈论,影响了课堂纪律。查阅了很多资料,自己学习学习。
我仔细分析了学生“讲话”的原因:一是忽然想到有趣的事要和同学分享;二是在自学或游戏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或要问同学借东西(如水彩笔、纸张等);三是有些学生听到别人讲话就愤愤不平地去训斥或提醒同学。于是我的教育三部曲奏响了。
1、讲故事
这天中午,我笑眯眯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学生一听,马上安静下来了。于是我讲起了《四个糊涂的小和尚》,故事大意是:四个小和尚进行“禁口”比赛,他们要穿过一个长长的山洞,中间不许说一句话。当他们很努力地坚持到快走出洞口时,不巧一股风吹灭了他们手中的蜡烛。第一个人很惊慌,脱口而出:“哎呀!灭了!”第二个人猛地拽了一下他的衣服,提醒道:“师傅吩咐不让说话!”第三个人生气地抬手给了第二个人一巴掌:“不让说话你还说!”第四个人泰然自若地来了一句:“反正我什么都没说”。故事讲完后,学生们都乐开了,看来他们已经明白了我的用意,我说:“不说话”这一点你们总也忍不住,老师也知道你们不是故意的,可是你们都违反了纪律,现在请你们对照自己讲话的原因,仔细想想你是属于哪个“小和尚”?”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还纷纷表示不愿再做“糊涂的小和尚”了。
2、手语
接着我问:“你们愿意跟老师学一种不用嘴巴说的语言吗?这样你想和谁交流也就不会影响别人了,也不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了。”结果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学起了手语,学生的创造力是巨大的,他们还自己发明了许多手势,并且把中午这段时间规定为“无声世界”,只能“用心灵”、“用手势”去交流。
3、个别感化进入“无声世界”后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巨大的毅力,有时有极小的声音发出后,只要老师轻轻地提醒一句“小和尚”,声音马上消失。可是班上有两个极调皮的男生竟然也学着我说“小和尚”,或者干脆就大喊一声“别说话”,我可不愿意功亏一篑,眼看着前面的成果被毁。我找到他们摸模他们的头说:“你们真是老师的好助手,看到同学讲话,也替老师着急,老师要谢谢你们,可是你们的方法是不对的!”我看到一个男生低下了头在小声嘀咕,另一个男生噘起了嘴巴,我知道他们对我的批评有意见。“你们先听我说件事吧,有个过路人看到瓷器店里窜进一只老鼠,就操起扫把穷追猛打,结果老鼠是打死了,可是瓷器也碎了一大片,你说瓷器店的老板会喜欢这个过路人吗?”“不喜欢”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为什么呀?”我问。“因为过路人好心办了坏事”。“那你们呢?你们同样也引起了班里的轰乱。”这时,他们低下了头。
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篇6
火神庙中学 姚红冰
教学质量的优与劣,关键取决于一堂课45分钟的教学效率。而如何有效地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则得看如何去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了。让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神情专注地听讲,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学生跟成年人一样,如果他们不被眼下的事情吸引,他们就会找别的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对待学生的不专心,教师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毕竟,任何人长时间坐着听别人说话,都会有走神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时间称为“无效时间”,它不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干扰,还具有传染性。它会让其他原本专心的学生想“其他人都没有专心,我为什么要专心?”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掌握一整套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1.精心设计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指课堂教学的开始部分。开场白最主要的作用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教师的授课。因此,教师每一次课的开场白都要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力求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为正课的开始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场白设计应做到既能吸引学生,又不喧宾夺主,如同主餐前的“开胃汤”一样,是为进食主餐服务的,而不要影响主餐的进食。开场白的形式有: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课,作为一次课的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还可以从歌曲、故事、寓言、格言、谚语、问题、直观教具等开始。趣味幽默的开场白、哲理性开场白、抒情性的开场白、情感激励性开场白都能很好的为正课做好铺垫。但是教师需要把控好时间。
2、讲课中突然停顿,此处无声胜有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偶尔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人在教室之内而心却在教室之外,甚至做一些小动作,或者小声说话。这时,如果教师因此停止授课,直接到学生面前,大声训斥,对其进行制止,给予公开批评的话,一是使学生感到很没面子;二是停止讲课去批评学生,一般要占用较多的授课时间,对整个班级授课的影响较大;三是学生的违纪现象严重影响教师的情绪,进而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发现这种情况教师又不能置若罔闻,不管不问。这时,最佳的方法就是在讲课过程中,突然停顿下来,目光关注做小动作或者小声说话的个别学生,引起该生甚至全班学生的适当注意。一般学生都会感到不好意思而停止说话或停止做小动作。这是对整个课堂教学影响最小而又能教育学生认真听课的一个好方法,因为,此处无声胜有声。
3、讲课抑扬顿挫,对学生的刺激信号不断变化
学生从早到晚每天一般要听8节课,如果教师的授课语调平铺直叙,讲课缺乏抑扬顿挫,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调,像催眠曲一样,学生听的时间长了,就会打不起精神,甚至昏昏欲睡。因此,教师授课语言要有起伏变化,当抑则抑,当扬则扬,给学生的刺激信号是起伏变化的,让学生始终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掌握抑扬顿挫的方法,善于抓住语句的重点来着重表达所要说明的意思,通过增加声音的强度来运用重音,通过改变语速,变换语调,引起学生注意老师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或者强调所表达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让学生听着有兴致,避免一成不变的语调让学生感到乏味,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关注,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本应是有人“教”且有人“学”,却变成了“教而不学”,甚至于不少学生实在忍不住就趴在桌子上睡觉,连抬头看教师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可想可知,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4、强调重点,引起学生的重视
教师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的原因有很多,而讲课抓不住重点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大纲,授课面面俱到,缺乏重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次课结束了,学生不知道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师企望学生什么都掌握,结果是学生什么都没有掌握,学生上课打不起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地强调教学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谓重点内容就是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其次是要求熟悉的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等,这些内容也是学期测试的重点范围内容,利用学生重视考试的心理,课堂上适当强调教学与考试的重点范围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的目的。
5、列表比较,帮助学生鉴别易混淆的知识
学生遇到类似内容容易发生混淆,找不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会产生很大的疑问。这时,教师可利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把类似的问题逐条列出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差别。也可以列出表格中的大致项目,让学生自己完成表格的填写,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从书中找出答案,填入表中,这种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做法,可以防止学生课堂思想开小差。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找出易混淆知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把相近的,或相似的知识加以有区别地记忆而不是混为一谈,形成鲜明的对比,便于牢固记忆,持久不忘。
6、督促检查笔记,强行入围
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凡养成这种好习惯的学生,上课前就会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上课期间会认真听课,或在笔记本上记录,或在教科书勾划,做上标记,使之全部精力都集中教师的授课上,以便把笔记完整地记录下来。教师要求学生上课必须记笔记,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录,也可以在教科书上记录或做一些标记,其实,在哪里记和记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每次上课前都要督促学生记笔记,或在书上做一些“掌握”、“熟悉”、“了解”的记号,让学生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内容之上,防止学生思想上开小差;每次下课后都要对学生记的笔记进行检查,时间久了,养成了习惯就能解决这部分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的问题。
7、布置检查作业,及时给予鼓励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都会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包括课堂作业、课后练习甚至家庭作业等,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如果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的话,就难以完成作业,这样对促使学生课堂认真听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教师布置作业以后,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按老师要求,动手去做,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无动于衷,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及时、认真检查作业,及时给予学生表扬、鼓励,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听课的方法之一。
当然,在课堂上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你的经验上加你的理论,再认真的去落实,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很好的收获。
如何在课堂上指导违反纪律的学生 篇7
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不外乎以下三类:一是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 他们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速度较快, 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已知的知识已经不能完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就会做出一些其他的动作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后进生, 这些学生因为很多原因对知识的学习已经失去主动性, 导致其在课堂上也以消极应付的态度出现。三是一些自认为不被重视的学生。这些学生成绩一般, 但是自尊心比较强, 有表现欲望, 希望引起老师或者是其他同学的关注, 经常会在课堂上问一些相对奇怪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家庭问题或社会问题的影响后, 会在校园课堂这个他们认为比较有归宿感的地方表现出相应的反应。
因此, 教师应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快速判断, 及时作出合理的应对, 确保知识传授的顺畅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优良。以下我的一些体会: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的学生大多在12—16岁之间, , 学生独立性很容易表现出来, 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是自制力极差, 没有长久的耐心, 易烦躁和气馁。鉴于他们的这些特点, 我认为:1.应多与孩子们沟通。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有依赖心理。老师对他们而言, 既是学习老师又是生活老师。所以要多与学生沟通, 哪怕是一声问候和关切的一笑, 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就会大大缩短, 学生就会喜欢你, 那么对英语这门功课的学习就会格外卖劲。2.多鼓励少指责。农村的孩子小学英语基础差, 作为教师尽量不批评多鼓励, 不排斥多帮助。课堂上提问或发言, 回答正确的给与表扬, 回答错的也不要批评, 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安全感。3.激发好奇心, 培养自信心。孩子们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所以要适时适地的激发, 千万不可扼杀。另外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循序渐进的提高要求, 使学生既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学会, 又为自己的不断进步而有成就感。
二、运用多种形式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学生、家长认识不到, 仅凭老师反复强调, 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对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如:请七八年级的学生讲亲身体会, 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等等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三、优化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45分钟, 把每一节课上好。教师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备好课, 二是讲好课。
下面本人就以一次真实的课堂实例来呈现这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八年级某班, 班内共有60名学生, 程度相差很大, 在期中测试中, 满分120, 最高分是118分, 最低分是15分。在讲解一般将来时的一堂课时, 我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甲还没有进入状态, 就示意学生安静, 点了学生甲的名字回答问题, 学生甲站了起来, 这时我才说出问题“15年后你会成为什么?”他想了一下说:“医生。”我立刻进行表扬:“医生是高尚的职业, 有这样的理想说明你肯定会是一个责任心强的高尚的人。Very good!那你注意一下我们一会儿要用英语中的将来时来表达这个意思。Sit down, please!下面我们来学习一般将来时。”学生甲坐下后开始了认真的听讲。我开始板书将来时的用法和结构, 接着通过展示图片和听录音等方式来进行讲解练习。
在布置完练习作业时, 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做, 但是两分钟后, 就有学生丙开始把他书包里的游戏卡片拿出来玩, 我走到他旁边问他为什么玩卡片, 他说他的作业已经完成了。我拿过作业本看了一下, 确实是这样, 仿造的两个将来时态的句子已经写好, 很正确。我想了想, 就悄悄给他说:“我现在再给你一个关于一般将来时态的任务, 不知道你敢不敢接受?”他看着我信心十足地说:“No problem.”我就让他写出六个一般将来时态的句子, 他便立刻开始写了。很快, 学生丙也完成了他的额外的作业, 我让他写在黑板上给大家讲解一下, 六个句子除了一处错误, 全部正确, 他的讲解也基本可以, 我最后只是做出简单的补充。将这个过程作为一个复习的手段。
还有5分钟下课, 我留下了一个作业, 在黑板上呈现对话模式, 要求两人一组进行将来时的对话练习。对话进行快的小组可以到进行慢的小组进行帮带, 学生们立刻积极地开始练习了。我也在学生中间进行具体的指导。当下课铃响时,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 学生的学习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 我对学生甲的态度是先给予提醒, 叫到名字后才提出问题, 给他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入课堂氛围, 因为他的成绩相对差些, 给他的问题也要相对简单, 对他的回答能真诚的提出表扬, 从某些方面给予他肯定, 就会使学生对自己有自信。而学生乙是很愿意表现自己的, 那就给他尊重, 重视他的同时又让其有学习的任务在身, 这样就可以引导课堂的次序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而学生丙的行为是因为他的基础较好, 接受能力强, 我们可以给他挑战性的任务, 这样才能刺激他的神经, 激发他的斗志, 使他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当然, 要想能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正确处理, 达到较好的效果, 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之外, 对学生还要有充分的了解、有较强的耐心和认真灵活的操纵课堂的技巧等。希望我们教师们能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 不断探索, 不断进步。
摘要: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主要有三类, 一是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 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后进生, 三是一些自认为不被重视的学生。他们违反课堂纪律是有其相应的原因的, 作者从其行为上做出了心理分析, 针对他们各自存在的特殊性来打开突破口, 解决了问题。
关键词:纪律,重视,挑战性任务
参考文献
如何在课堂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篇8
关键词:课堂; 优化; 学习;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98-001
根据课堂改革的需要,我市提出了打造“生本课堂”,今年又被列为“高效课堂”年,作为一线教师,除面临繁琐的学校管理事务外,还要带头打造“高效课堂”,颇有些压力,但是优化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势在必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理解学习方式
“學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照学生获取知识方式可划分为: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按照思维方式可划分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学习;按照知识来源方式可划分为:资料学习、活动学习、网络学习。
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
2.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结论的教学,又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观察、猜想、讨论、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是如何应用的。
3.构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
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要多给学生上讲台展示、交流的机会。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1.注重阅读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样必要, 新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为学生阅读自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初,可由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回答问题,掌握知识点。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可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中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重点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2.大胆质疑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给学生一个提出问题的机会。其次,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解决。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不要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自主探究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4.实践活动
教师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创造力,使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完《升与毫升》后,我指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首先,学生分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自到家里、商店及超市收集数据。最后,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5.深入反思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特点,就学习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灵活地选择相对优化的学习策略,并能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及时矫正纠偏,以便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客观、坦然地对待学生的成功与失败,多给学生反思矫正的机会。
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是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会坚定信念、把握时机、领会精髓、用好教材,将“生本课堂”改革进行到底,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2]孙杰远.初中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曹勇兵.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学数学研究,2005.5
学生运动后如何防止着凉 篇9
一般说来,在冬季,正式活动期间要脱下棉衣,穿绒(毛)衣或保暖衣进行活动,脚穿加厚运动鞋,在刚开始做准备活动时可以戴上手套;进行室内体育锻炼时,运动量较大的学生上衣可以穿秋衣,裤子可稍薄一点,以便于利索地进行运动和及时排除热量。活动后不要立即穿棉衣,要略停2至3分钟,等身上的汗落一落再穿棉衣,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不可身着单衣长时晾晒,对于下肢,特别膝关节部位,要特别注意保护,预防关节炎。
二、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内容要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徒手操,又有器械操;既有原地的,又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又有双人的或集体的;既有一般性练习,又有模仿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经常变换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才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三、把握运动负荷
学生刚开始活动时不能量太大,达到热身效果即可;正式活动时要以身体发热或稍微发汗为宜,使平均心率在130次~150次/分钟,临近活动结束前5分钟,要减少运动负荷,力争在课后十分钟恢复到常态。
四、养成良好休息习惯
活动期间作短暂休息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地坐,养成“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好习惯。
五、游泳锻炼注意保温
夏季进行游泳教学,下水之后,不要停留,要连续不停地进行中等强度的游泳练习,当游了一定距离之后,感到身上不冷时,就可以上到岸上略微休息一下继续游,如果个人体力有限,则要到岸上披上浴巾保暖。如果是在露天泳池,感到凉时要去有太阳的地方休息。
六、运动之后饮水科学
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初中生写日记 篇10
一.患悟生活抓细节
把日记教学与培养学生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祖辈和父辈的呵护,同时他们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关心、爱护自己的父母长辈,普遍存在缺乏意志力。日记教学在这方面当仁不让――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与他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磨练意志启迪智慧,好学成才,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缺少生活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理解能力,是每个初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新的感受和体验,语文老师要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把活动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形成生活体验日记。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日记中选择一些“细节”描写得较好的,汇编后,以专辑的形式发到每个同学手中,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写作的素材,从同学成功的习作中感悟日记的奥秘。同时从课文中选取好的细节描写的片断,进行赏析、学习。而初中学生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行动的盲目性和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控制能力。针对这一点,除了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对照文章内容反观自身。写日记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动于情、循于理。让写日记过程本身,成为学生自我反省和梳理自己情感的过程。
二.夯实文字打基础
许多老师都认识到:对字词教学的忽视,最终将导致整个语文教学的失败――日记教学尤其如此。我们反对枯燥的字词教学,教师勉为其难,学生学起来也索然无味。可以把字词教学有机地融合到对整篇文章的认知和感悟中去――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结合初中学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我努力把握课堂教学上的有利时机,引领学生培养好的习惯。每学习一篇新的现代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利用字典和学案,进行“正音”和“释义”活动:看谁解释的合理,看谁发现的错误多。另外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开展“仿写句子展示才艺”活动,不但提高和学生识记和理解字词的兴趣和能力,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作者创作的.艰辛,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
结合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向学生阐释准确灵活地运用词汇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词序的重要性,我给学生精讲文学赏析,让学生感受到灵活运用字词的巨大作用,从而写起日记来更加积极主动。
三.日记宣传收效果
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也有困惑、迷茫和杂质。帮助他们拂去心灵上的灰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和温暖,写出好的日记其实并不难。为此,我在初一下学期,每周坚持为学生从《读者》和《青少年日记》等杂志上寻找灵感,如日记新鲜人、生活多棱镜、青春斑马纹、菁菁校园、紫藤心事等。客观地说,这些短文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同时,我也同样经受了一次次心灵的洗涤。随着这些短文,一篇篇地出现在学生的日记本上,学生心中的一个个疙瘩,被悄悄地解开了:对爱唠叨的父母多了一份理解;面对同学之间的摩擦,多了一份宽容;针对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冲突,学生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在困难、挫折和烦恼中找回自信快乐和成功。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而不闹 篇11
一、用好多媒体,让学生真正动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审美观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思考习惯能帮助学生将外在的知识、观念内化成个人素养。但现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的视觉、听觉冲击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年轻教师上课,导入的时候,先来两张优美的图片,或者播放一首歌曲,课堂教学则是一张接一张的幻灯片,如果要朗读,也是音频文件代替教师和学生涵泳,最后结尾又放几张图片,还美其名曰“给学生留下美丽的想象”。这课教师上得很愉快,学生听得也很愉快,学生心情愉快了,讨论问题自然会热烈一些,看到美丽的图片还会惊叫两下,一堂课上得热热闹闹。可是结果呢,一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留下几个字,而学生什么也没有记住,只是流行歌曲重新温习了一遍,见识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罢了。
多媒体的普及,将在各学科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我们迫切要做的,是加强多媒体和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由于语文学科以语言为媒介的特殊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易陷入思维培养的误区。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更需要有理性的思考,这是难以用固定的程序和绚丽的画面甚至音像来代替的。这就需要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才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与创新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问题情境正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思考的动力。有了这个前提,针对课文特点,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图像和音像效果,创设让学生宛如身临其境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暂时转换成文中的角色,也就走近了作者,走进了文本。
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导入课文时借助多媒体课件,邓丽君那忧愁的歌声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帝王的沧桑与悲愁,为阅读、分析课文营造了氛围,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起来,明白“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真正含义,为后面进一步研讨文本、深入思考文本内涵提供了思维保证。
二、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文言文以其言简意赅、思想深厚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但是大部分师生还停留在字词句式的层面,难以很好地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即使是字词层面的文言文教学,仍把文言翻译作为救命稻草。所以,文言文学习成为师生的一“怕”:教师在课前咬文嚼字,课上声嘶力竭,课后批阅翻译身心俱疲,而学生索然寡味,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缓慢。针对这种文言文教学现状,能否在教学方式上作变革,进一步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呢?想象是一种好办法。想象是一种对有限的事物产生更多选择与对策的思维和行动习惯。在揣摩文言文字词的丰富内涵时,建立在合理前提下(语境中)的想象,让今天的师生共同走进历史人物的生活乃至思想中。
我见过两次比较成功的文言文教学,一次是汤亚萍老师用肢体语言模仿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意义的教学。文言文语言的精妙不仅需要反复诵读涵泳,品味思考,更需要作切身的想象体验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妙处。《唐诗纪事》和《苕溪渔隐丛话》都载有这样一则故事:唐代诗人贾岛因赴考到京城长安。一天,他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他的手不知不觉地表演起来,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手做敲的姿势,幸好路遇韩愈帮他敲定了“敲”字。可见,用肢体语言模仿这种方法由来已久,也最真切。
如《鸿门宴》中,为了对付项庄舞剑的杀意,“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这个“翼”是翅膀,究竟是怎样掩护沛公的呢?不妨请三个学生来模仿一下这个情景。很显然,项伯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来挡住刺向沛公的利剑,从中可看出项伯的情义。在必修三语文读本中的《庖丁解牛》里,庖丁解完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让学生用神态和动作模仿展示这种“踌躇满志”,从中可见庖丁对于这活计有多大的职业满足感。
另外一次是对主要文言文情节的想象演示,是我校郑玉娣老师的《鸿门宴》教学。她在学完《鸿门宴》这篇课文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第一小组是编剧组,负责把《鸿门宴》改成剧本,全剧分为四幕,分别是:序幕“曹无伤告密,范增说项羽”,第二幕“夜见张良”,第三幕“鸿门宴”,第四幕“刘邦逃遁,怒斩曹无伤”。第二小组是演员组,根据剧本进行排戏,也就是我们的演员阵容。第三小组是观众组,同时也是后勤组,主要做好后勤工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并提出一定的要求,改编课本剧既要尊重原文又要高于原文。等到公演的时候,我校很多教师都去看了,演出很成功。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字词和句子通过表演重新呈现给观众,让学生再一次复习了课本。在演出结束时,教师让观众发言,说说哪些地方是编剧们加进去的,这些加进去的内容合理吗,并且说出理由。编剧由于要编写剧本,必然要对课文做深入研究;演员们要演出,必然要把各自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还要串词,等于又复习了课文;观众则在看戏的时候还要思考,必然也要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才能找出演出与课文的差距。这样一来,全班人人参与,一篇枯燥的课文以这样新颖的形式让他们牢牢记住了。基于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通过与课本的亲密接触,学生的心灵得以滋润,文章得以贯通,一举两得。在传统文化尤其是文言文学习中,如果能打破思维局限开展多种活动,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使文言文课堂更高效,更有活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命活力展示场”,语文教师应以师生之间的对话为基础,使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有机结合,真正地使课堂“活而不闹”。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周龙敏.让语文课件充满诗意[M] .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出版社,2005.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 篇12
一、刺激互动——激发兴趣, 活动交流
要上好语文课, 培养非智力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前提。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又是学习的先导, 这也是搞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要使学生喜欢语文课, 就要使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的做法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后, 在与另一个教学内容“接轨”时, 适当进行一些短时间的语文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要注意的是活动课的内容和活动过程的设计都力求突出趣味性,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当教完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后, 我就根据学生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及课外所阅读过的英雄故事, 以《从‘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说起》为题, 进行一个短时间的语文活动。活动过程中, 我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游戏形式, 设计了“三分钟竞写活动”和“一句话接龙游戏淘汰赛”。“三分钟竞写活动”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自己从所知道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和简要事迹。这一项活动中每个小组的优胜者参加“一句话接龙游戏淘汰赛”。后一项活动要求学生每人每次说一句话, 内容是英雄人物的名字及简要事迹概括。前后两位间隔不能超过10秒钟, 不能重复前面自己或别人所说的内容, 否则将自动淘汰。学生对这些带“刺激性”的活动都表现出深厚的兴趣, 情绪高涨, 全班学生都认真思考, 积极参与。该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让每个学生都扩大了知识视野,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为下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真可谓“四两拨千斤”,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感互动——有效参与, 个性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在教学二年级语文时, 深深体会到课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 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 多换位思考, 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经历、去体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资源之间, 实现有效互动。
例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 自制与课文相关的头饰。
第二天,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戴着各种动物的头饰 (小猴、狐狸、松鼠、小兔子) 来到学校, 准备学习17课《酸的和甜的》。虽然还没到上课的时间, 但他们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
“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一个小小的头饰, 已经让学生参与到了要学的课文中, 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 他会细细的读读课文, 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用自己的满腔热情, 去描绘剪裁, 满怀喜悦地戴在头上, 憧憬着怎样去表现这个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在这之前, 我还曾担忧他们做得出来吗?看来, 我确实低估了学生, 他们真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生命, 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智慧, 正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启迪。
课堂上充满生机, 我把画的几串葡萄贴在黑板上, 学生们把课文中的四种动物制作成卡通画, 贴在相应的位置。我们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了, 我就像一个导演在帮助我的演员们更好地表现自己, 孩子们认真地读着, 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去捕捉, 努力地去表现自己塑造的“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狐狸”, 我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去表现动物的特点, 采用表演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 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在阵阵读书声中, 在句句评价声中, 学生们有了进步和感悟, 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琅琅的读书声贯穿了四十分钟的课堂。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
让我们珍视“童心世界”的宝贵和课程资源价值,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去学习。
三、生本互动——挖掘教材, 探索交流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 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 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 灵活得、多角度得体悟文本, 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 体察他们的境遇, 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 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 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 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 并将他们引入情境, 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 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 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优美的语言, 叙述了张家界的秀丽多姿。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 在教学中, 我运用多种手段, 将它组成了一个整体情境, 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录象导入,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 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 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 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对文本的理解, 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 有自身情感的体验, 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 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 而且, 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 是基于文本, 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四、师生互动——协调一致, 平等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教材实现思想交流的对话过程。师生交流, 教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要实现师生互动, 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互动氛围。学生不仅有机会说书, 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学生交流中,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更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我就曾经有一次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 那是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课, 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蟋蟀这样可爱、可敬, 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 (学生回答:“想!”) 那我现在就是咱蟋蟀王国的首领了, 谁让我老蟋蟀比你们岁数大点儿呢。我老蟋蟀刚刚接到这样一封邀请函, (点击课件, 出示信函内容。) 昆虫联合国总部快要召开昆虫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了, 请咱们派代表参加。去参加这次盛会, 展示咱们蟋蟀杰出的建筑才能, 这可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啊!谁想去? (学生争着回答:“我!”“我!”) 有这么多勇士!可只能去几只小蟋蟀, 这样吧, 我们先来个人才选拔赛, 好不好?大家满口答应。那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学生有的表演, 有的画图, 有的讲解, 有的歌唱, 有的朗诵。大家各展所长, 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一过程中, 我把“讲台”搬到了学生中间。我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 不再板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一只快乐的老蟋蟀, 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 巧妙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建构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 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五、评价互动——取长补短, 多元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 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着力采用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 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在执教小学语文第三册《酸的和甜的》一课时, 在指名初读后, 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你想怎样读。在范读、赛读时, 师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学生, 学生也可以来评价老师。在小组互读时, 其他同学评价他们小组合作得怎样。在本课结束时, 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或别人的表现怎么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评出本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
【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推荐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07-10
请举例说明在你的课堂上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07-06
在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8-27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07-25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06-2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07-10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06-07
课堂上师生如何互动10-29